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推荐8篇)
一、校内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实践场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建设和管理。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校内实训基地是我院教学实体之一。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二章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学历、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我院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五、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4.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5.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颁发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六、实训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八、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突出以下特点:
1.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2.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技术。
3.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4.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学校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
第四章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九、为加强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实训基地的特点和需要建立既具有教育教学特征,又具有社会专业实际工作特征的强有力的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机构。要选派数量适当、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培养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十一、校内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十二、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是学校依据企业、车间选型设备、布局, 参照企业人力管理、成本质量监控、绩效薪酬等环节, 在校内根据教学要求通过改造、新建具有实际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 成立专门相对独立机构 (如公司、研究所等形式) , 引企入校。学生在校内通过参与精心设计的具有代表性市场化产品的整个流程, 在真实的生产任务、环境、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做高度统一, 强化理论, 锻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提升职业技能, 培养职业素养。
承载实训的生产任务可以是真实的社会化项目, 也可以是针对性的模拟教学设计, 满足学校教学的评价标准, 让设计的实习情景突出典型性、递进性, 同时其中具体的岗位具有轮换性。
集真实性、先进性、开放性、功能性的多样性于一身的实训基地, 最终会使生产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作业与产品 (作品) 、教学与科研、育人与创收等原本学业与职业两条轨道上的要素深度融合, 形成前所未有的育人用人的高效交流对接平台。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在的障碍剖析
1. 成熟的基地数量少, 无章可循
受学校办学基础、资源、资金等影响, 理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数量有限;同时办学投入短期回报不明显, 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 愿意投入合作办学的更少;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相对容易, 但往往能够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时间和人数有限, 目前总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的比重很低。
由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法规制度限制、更无相应的引导措施, 严重制约各方积极性, 很难促使两个系统深度融合;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处在发展初期, 思路很难突破, 没有足够可供借鉴的理论和成功案例。
2. 基地生产与实训难以协调, 影响面窄
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提升学生的技能, 反过来再促进生产, 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然而由于生产与实训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实施原则和方法的差异, 要在实训与生产之间寻找平衡, 致使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难以突出校企合作共赢局面及其吸引力。
实训内容、过程缺乏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引进的企业实训项目与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对接程度低。实训目标模糊, 由于教学中必须考虑安全和时间成本, 使得教学通常机械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在选择制定实施实训内容时难以兼顾。
此外, 精于做、善于教的双师型师资缺乏, 难以跟上硬件进度, 将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又一发展瓶颈。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前景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发展优势
从企业方面看,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共享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和人力, 降低投资和管理成本;在接纳学生实训过程中, 成本易控制, 服务质量易把关, 易于拓展经营范围, 优势明显。
从学校角度, 建设实训基地时引进企业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环节, 本身也要投入教学经费, 不存在亏损风险;利用企业资金、设备、资质、行业的实时技术更新以及相对可靠稳定的产品作为载体, 在对应企业化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培养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加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优势,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结合政府政策、社会资源, 建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教学效益与社会综合效益的综合体。分层次、针对性地拓展技能考证、培训、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 增加合作兴趣点, 不断加强基地各方面联系的纽带, 实现基地效益最大化, 形成可持续发展。
2. 浅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模式
(1) 企业主导模式。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实训, 比较适用于人力需求紧俏专业。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师资管理, 行业企业提供设备、运营的后勤支持。诸如“订单班”和企业冠名赞助型。这两种均可理解为行业或企业到高职院校开设定向培养专业, 只是各自的出发点稍有不同。
订单培养型中企业一般要提供设备, 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整个教学流程。学生一入学就成为对应单位定制培养员工, 毕业自动补充到所属企业的相应岗位。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及其动力, 减少企业在员工招聘上所消耗的精力, 降低员工流动性。这对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应该是最理想的模式。
企业赞助型通常由有远见具有公益意识的企业或企业家, 支持办学、推广和宣传企业, 拓展行业前景, 赞助学校相关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 行业企业以投入硬件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一方面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另一方面所培养的学生将是该企业相关的技术人才, 成为该企业产品的忠实的用户、义务推广员。
(2) 学校主导模式。学校为主, 以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 运用市场机制, 完成产品技术研发、生产、经营业务, 组织生产的同时完成学生的实习实训。可以以筑巢引凤、来料加工、技术推广、创业助推等形式展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鞋都 (康泰) 产学中心即是这方面的典型, 学校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 但真实运行成本巨大, 且具有实践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不足, 此时主动引进企业, 解决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缺口, 组织生产实训一体化开展, “教学做合一”。来料加工型适合大多数机电类专业, 学校利用现有资源, 承接社会上的相应产品技术、加工外协, 实训教学的同时完成生产任务, 促进学生的传、帮、带, 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技术推广型, 把学校的科研技术优势及其研究成果通过企业向市场转化, 从而鼓励教学科研的持续开发, 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实战能力。创业助推型, 由学校鼓励或牵头, 引导教师、学生创业, 成立公司, 同时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只要学校足够主动, 企校双方有需求, 还可以因企业、因专业灵活自由地开展多种合作发展模式。譬如一些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市场需求, 联合企业进行设计研发、生产。
唯有不断摸索提高实训教学基地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利共赢能力及其协调性, 拓宽思路, 创新机制, 从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寻求共赢的结合点, 同时考虑与校外实习基地形成系统, 高职院校的发展必将登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薛建荣, 王靖, 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7, (3) .
[2]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J].求是, 2006, (5) .
[3]杜世禄.引企入教, 共建示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2) .
[4]孙连栋, 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7) .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22-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师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教学、培训、科研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实训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引起了各大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几个方面思考了实训室建设的原则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它可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
校内实训基地是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急需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又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
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发,但是总体状况欠佳,如校内实训室的硬件不够,软件不足;或者即使有一些相应的设施设备但是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低,并不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实训室与现实行业水平严重脱节,其技能达不到与工作岗位零对接的目的。
目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条文尤其是教高16号文件的精神,高职教育中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要达到1:1,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迅速转变理念,突破传统的学科教育的框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因此,进一步扩大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就迫在眉睫,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受到数量、规模、效用等方面的影响,实训的展开不能仅依靠校外完成,还必须要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此外,在多数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缺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实训的质量和目标。所以如何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要建造一个利用率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的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才能更彰显时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实训的要求,最终达到物尽其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科学性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其投资不能过大,不能超过学校的负荷,所建造的实训室要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实践要求,真正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锻炼学生的技能。
实训室采用的技术、设备、方法不能低于行业现状,但是也不能过于尖端,即不能与社会脱节。学生通过在基地训练,能够很好地掌握当前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标准或管理实务要领,能在将来很快胜任工作岗位,成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一线人员。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环境要仿真,要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体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锻炼团队精神。
提高利用率,不仅要对本专业学生开放,而且还要对全校感兴趣的同学开放,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充分挖掘实训室的价值。
2、校企合作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争取企业的参与,与企业行业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大量的节省资金,减少费用的开支,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关系,从而关注企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前沿,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目标。
例如,高职院校可与当地的特色企业联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高校可为企业提供各种特色服务,如工人的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企业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优势,为其解决技术难题、技术改造、成果转换等,从而提高行业技能水平,而高校可接受企业部分机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训的硬件条件,如此,双方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3、资源共享的原则
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并且基地的建设本身具有阶段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还具有动态更新性,因此所需后续花费更加巨大,如果靠一个院校单方面投资的话,力量就很薄弱,鉴于此,在同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时,可采用校校合作的方式进行,院校联合开发校内实训基地。这样,一方面可开源节流,节省部分资金,另外一方面,各院校带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还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4、“以训养训”的原则
维持一个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单纯依靠不断注入资金而没有任何回收是不行的,实训室的运用还要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的头脑,对建设完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必须要充分挖掘其作用和潜能。
如果一个实训基地仅仅满足于学生校内实训需求的话,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我们完全可以逐步使其市场化,可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制度,实行市场化,为社会、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并且适当收取费用,这样既可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又可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为学校、行业、社会均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除此之外,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具有实用性等原则。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单纯依靠校外实训是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于实践比例的要求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无论是院级还是系部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仅仅靠耗巨资购进一些设备、买进一些计算机、购置一些软件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备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利用率,发挥其价值,如何有效避免校内实训室流于形式,如何真正切实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问题无疑是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其中涉及规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应在建设之初就明确实训的任務和目的,以下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校内实训室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1、明确实训目标和任务
各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首先均需明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既然要投资要建设就要把钱花到刀刃上,所购置的软硬件一定要吻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建设初期要深入企业,了解当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人的技能要求,以使所配置的设施设备跟上时代要求。
在明确了各专业的实训目标的基础上,要合理考虑经费的投入,采取分阶段逐项投资的方法,确定实训室的面积、布局、设备的型号、教学软件的种类等问题。
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校内实训室可分为真实场景实训室、虚拟实训室两种。真实场景实训室是指所购进的设施设备是企业真实采用进行生产的设备,可直接进行操作和生产,这种实训室更像校园工厂,但是要想建造一个成功的真实场景实训室必须注入巨大资金,因为要考虑场地面积、设备型号、数量等多种现实问题;虚拟实训室是指运用教学软件和设备模型来满足教学要求,教学软件既可是软件公司针对专业特色模仿企业流程的操作软件,也可是企业真实应用的软件,而模型则是列为参观了解的实物,虚拟实训室在一些管理类的专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如物流管理、营销策划、电子商务教学软件的应用,物流设施设备的模型等等。虚拟实训室的开发必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要有巨大的数据库的支持。
2、明确主干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
各专业实训教学的展开,首先必须要确定专业主干课,每个专业通过对院校调研、专家咨询、毕业生岗位调查等手段来确定主干课。从分析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各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着手,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其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执业技能等要求构筑实训课程体系,展开实训教学。
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时,需要对这些主干课加大课时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室对相应的技能进行实训,实现边学习边动手、边理论边实践的结合,从而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做学结合的目标。
实训不仅包含课程实训,还包括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各种实训形式要分阶段、分层次,采用先易后难,从专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无论何种专业的何种形式的实训,一定要解除学科体制的束缚,避免学科体系中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根据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开发各种实训项目。
3、科学编著实训文件资料
实训教学要求其教材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实训文件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教学计划、设置实训项目、实训教材等资料。实训文件的编写要在企业有关家的指导下科学制定,参考一些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实训基地内对实训资料和实训教师进行统一安排。
实训教学大纲对于实训的任务、目的和性质应有明确的规定,其对于整个实训任务的实现具有统筹指挥和规划作用。在实训大纲的指导下,对各个课程设置任务,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实訓的目的。
所有的实训文件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脱离行业最新形势,必须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合作,随时更新。
4、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强调一体化教学,因此双师型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内实训室硬件条件具备之后,还必须要有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目前多数高校这种高素质的教师所占比例并不高,为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各院校必须通过多种形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各大企业顶岗实习,通过至少半年以上的实际锻炼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在掌握了充分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双师素质老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时候就更具说服力,而具备双师素质的老师从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制订一些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转型为双师教师,或者从企业引进一些能工巧匠,来提高自己的双师比例,高职院校要想更快更稳的发展,非此不可。
此外,管理手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也同样重要,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校内实训室必须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总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逐项完成,因此也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5).
[2]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黄映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4]竟玉梅.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技能实训指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要求
为加强我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培育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大力营造实训基地的职业氛围,按学院《培育方案》、《计划书》内容制定本要求。
一、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内容:
(1)校内实训(生产)教学标准、实训(生产)教学实施方案、实训项目(产品)开发论证与介绍、实训(生产)指导书(含设备操作规程)、实训(生产)考核标准;
(2)实训运行管理模式、学生实训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实训(生产)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2、实训基地建设过程资料:调研报告、研讨会会议记录、论证意见等。
3、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实施过程有关记录:包括实训计划、实训安排、实训考核情况、学生实训总结、教师实训总结、基地实训总结等。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1、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内容:
(1)校外实训实习教学标准、校外实训实习教学实施方案、校外实训实习项目(或实训实习的平台)开发论证与介绍、校外实训实习指导书、校外实训实习考核标准;
(2)校外实训实习运行管理模式、学生校外实训实习手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与管理制度、校外实训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管理办法。
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过程资料:包括调研报告、协议书等。
3、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训实习实施过程有关记录:校外实训实习计划、实训实习安排、实训实习考核情况、学生实训总结、教师实训总结、基地实训总结及照片、录像等其他写实性资料。
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办公室
创新模式 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作者:刘永佳
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年第11期
2011年4月,我校整体搬迁入驻新校区,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此为契机,我校通过三种模式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一为租赁模式:即企业租赁学校的场地设施,自主经营管理,与校方合作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并承担我校相关专业在校生的实习实训任务。如:温县长城驾校投资400余万元的汽车驾驶实训基地。
二为共建模式:即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管理人员,学校提供场所和顶岗实习人员,校企共管,合作共赢。学生在参与实习的同时,还可获取一定的报酬。如:台湾奇力新(河南)电子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的电子电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三为委托模式:即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场所、设备和顶岗实习人员,委托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合理分成,互惠互利。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有河南中轴福漫锻造有限公司转向节生产线、河南立达老汤食品有限公司冷冻食品加工生产线。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培养畜牧兽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定位”,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对外建立了校企合作型、校研合作型、政校合作型、警校合作型、校校合作型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别不同功能的合作办学模式;对内抓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在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改善与功能的完善。
截止目前,畜牧兽医系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开发了由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方向及畜禽疾病防治方向)、畜牧(现代动物养殖技术)、兽医与兽药、特种动物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共同构成的畜牧兽医类专业群,现有高职在校生近1500人。随着云南现代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养殖业与传统养殖业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省级或国家级龙头养殖企业聚集了大量资金、新技术和管理,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程度提高,相应地需要大量人才配套支撑,因而,一方面,畜牧兽医专业群的毕业生在数量供求关系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特别是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适应这些新的变化,除继续坚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不变的同时,对内需要完善校内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校内校外基地不同的功能,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按立足现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原则,特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围绕培养师生两大能力(创造创业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来规划设计基地的蓝图,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二、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功能规划
通过五年的建设,将畜牧兽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绿色环保,特色鲜明,集生产性、经营性、真实情景性、社会服务性、先进性及示范性为一体的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及配套的实训管理体系。达到以下功能:
1、满足专业群实践教学的需要。
2、服务社会,技术示范及推广基地。
3、培训(职业技能水平培训、执业兽医师考试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
4、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5、师生科研试验基地。
6、与产业链接,建立配套的市场机制,释放产能,产生效益。
三、具体目标
(一)基地项目建设规划
1、养殖类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
(1)主体建设项目
依据云南省“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的发展思路,在现有农牧场的场址和养殖项目基础上,按“一园二站三室四区”的规划进行建设,并完善相配套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园”——生态养殖示范园。
“二站”——生猪综合试验站、山羊综合试验站。
“三室”——家畜繁育改良室、饲料加工和分析实训室、动物产品营销实训室。“四区”——养鸡生产示范区、草食家畜生产示范区、宠物(实验动物)养殖区和特禽养殖区。
通过三年建设,建成养殖类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具有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养殖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集全真性、职业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于一体。
(2)扩展建设项目
扩展项目一:养蜂及产品实训基地
内容:蜜蜂饲养场地占地5亩,实验室检验设在牧医楼。
功能:彰显我校办学特色;蜂学及其产品专业和养蜂课程学生实训;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完成一定的创收指标。
扩展项目二:畜禽粪尿处理及利用
建设内容:将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别是猪禽饲养场的粪尿统一回收,经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沼气发电,沼液净化后作为绿化用水,沼渣生产有机肥料。
主要功能:通过饲养动物,饲料过腹后的粪便进行环保、清洁处理,实现生物链可持续循环,保证基地的生态、绿色和环保要求,培养师生清洁生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金预算:根据产能及粪尿排放量进行估算,预计投入资金120万元。扩展项目三:校企共建宠物医院
建设内容:建设一个面积200 m2以上,仪器设备配套的宠物医院。
主要功能:满足宠物类专业群及畜牧兽医专业群专业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培养“双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素质;提供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完成一定的创收指标。
资金来源及预算:本项目建设经费预计50万,由企业全额资金入股,畜牧兽医系人才及技术入股,校企共建。
2、兽医临床诊疗和检疫检验中心
(1)建设目标
2007年《云南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包括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三家省级院所的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定、安全监管,切实加强云南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因此,此中心的建立,除了满足专业群学生的实验实训外,将增强省内兽医诊疗的力量,成为云南省兽医技术支撑保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建设内容
按“前瞻性规划、实用性为主、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兽医临床诊疗和检疫检验中心计划在建在农牧场,占地面积4000㎡,建筑面积1200㎡。设门卫室、样品接收和保管室、资料保管室、动物保健室、影像室、外产科手术室、疫病监测室、动检室、剖检室、病理标本室和尸体污物无害化处理室等功能区。
(3)核心功能
教学实训功能。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测与免疫、宏观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情数据收集与分析,满足本专业群的教学和实习实训需要。
全省畜牧兽医行业人员培训。接受全省畜牧兽医行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乡村兽医培训、养殖专业户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兽用生物制品制造”、“动物检测检验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研究与推广功能。为校内外教师开展实用技术集成研究、推广研究及提高区域兽医应急服务能力提供保障;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二)构建新的实训管理体系
(三)实验室、实训区定期对学生开放
一、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的原则:校内实训基地的种类和规模应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来确定。一般情况下, 各专业通用的实训室可组建为公共实训基地, 其他实训室可按专业大类组建为专业实训基地, 避免重复建设功能类似的实训室。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划, 院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匹配。
规范性原则: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规划、申请、论证、立项、实施到验收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是避免立项失误、保证建设质量和提高建设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致性原则:实训基地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实践教学服务, 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与相应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一致。
完整性原则:实训基地应具有能满足相应专业大类实践教学所需的完整的实训功能, 相应的实训设施要配备齐全, 要特别注意主辅设备的配套。
先进性原则: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应达到企业现场使用的同类设备的中上水平, 尽量做到在其使用寿命期内不落后。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
效益原则:校内实训基地除进行校内实训教学外, 还要充分开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功能, 要与区域内其它职业院校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效益。
二、建设步骤
立项:院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立项申请一般由学院二级教学单位向学院提出, 经专家论证、院务会或院党委研究后决定是否立项。省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一般由学校主办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考察后决定是否立项。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由各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项目的申报, 并对申报院校进行预审、论证, 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通过预审、论证的院校, 填写建设项目推荐书并上报教育部和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评审;教育部、财政部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是最主要的立项申请文件, 建设方案一般包括建设意义、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建设周期、经费预算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实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立项后, 由学院或学校主办者根据建设方案逐年逐项落实建设项目。大型基建项目、大宗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引进均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验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 由学院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验收。项目验收一般包括场地设备验收、功能验收和资料验收。场地设备验收主要从硬件上检查场地的改造、装修和设备的选择、型号、规格、数量、安装是否达到建设方案和合同的要求。功能验收主要检查是否达到项目建设目标和是否能完成预期的实训项目, 由项目负责人及其成员逐项或挑选演示实训项目, 采取一票否决制, 即只要有某一项预期实现的实训项目没有成功, 功能验收就不合格。资料验收时必须提供:验收申请、项目建设总结;项目申请立项文件;所有合同和资金使用情况表;能进行的实验、实训课题清单;能进行的实验、实训课题的大纲、指导书;能进行的实验、实训课题的实测报告。
三、建设内容
管理机构:校内实训基地和各实训室要配备专人进行管理, 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影响实训基地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训基地负责人既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 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管理能力, 要熟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体系。各实训室的管理员既要具备仪器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又要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力。各管理岗位均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实训体系: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分别构建实训体系, 实训体系是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据。实训体系包括实训课程体系、各门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各门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各门实训课程一般根据职业技能培训类型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项目 (课题) , 复杂的项目可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分为不同的阶段 (单元) 。各专业可根据职业能力类别将实训课程组合成不同的实训模块, 以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实训机制:校内实训基地是产学研结合的最佳载体, 实训教学与生产、科研结合, 既有利于改善实训教学质量, 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实训基地要建立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建立实训场所课余时间开放制度, 鼓励师生员工和企业科研人员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通过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生产, 增强实训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
硬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的面积和实训设备的数量根据相关专业办学规模来确定, 一般应能满足一个标准班实践教学的需要。生产性设备的先进程度要达到企业现场生产设备的中上水平。相关的实训场地要集中, 仪器设备要配套。
师资队伍:实训指导教师主要由双师型教师担任, 到企业兼职或实习是提高双师型教师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任或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应涵盖实训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监控等环节;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建档制度和实训场所课余时间开放制度等。
社会培训体系: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要编制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考核方法和管理办法。
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实行“双证书制”已成了高职学院的共识。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办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一般都有明确规定, 实训基地需编制配套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和管理办法。
四、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型:建设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资助, 一般具有区域共享的性质。
校企合作型:企业以各种形式与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学校自主型:纯粹靠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 是目前的主要建设模式。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程序、内容和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建设程序,建设内容,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5, (10) .
[2]肖毅, 钱建平, 黄炜.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高职实训基地[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6) .
[3]吴国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程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11) .
[4]杨金土.技术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及其环境条件[J].职教论坛, 2002, (15) .
[关键词] 加强 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
一般来讲,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是指校企双方合作,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体现教学做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生产性,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校内实训基地如何做到生产性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一是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二是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三是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四是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有利于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五是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六是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七是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或重点实验室支撑。八是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提供初步技能训练,实现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的初步整合,向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场景,完成学院实践教学任务,承担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负责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成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指导书、教材、制作软件等教学资料;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按照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技能资格鉴定工作;承担对“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立足本地区,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按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做建设发展规划。既要满足学校对人才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又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强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建设的同时,尽快建立起自我运作、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一是在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仿真性。按企业真实环境为基地。使学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真实场景的实际操作训练。二是在技术设备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实际应用的本领。三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熟悉、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做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四是在服务覆盖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承担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校内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五是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安排上要具有衔接性。注意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异同,避免重复。
3、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一是学校自己投资建设。这种模式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学校自己管理。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同时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等费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较高,学校自己投资建设的另一种模式是采取服务外包,请相关企业托管实训基地,负责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保证正常教学。这样可以解决专业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是校企合作建设。这种模式需要双方都有一定的投入。由学校建设实训厂房(场地),学校、企业分别购置设备,由企业负责整个基地所有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等投入,在保证教学实训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利用实训基地设备生产经营,这样学校没有费用成本和管理成本,校企合作建设的另一种模式是由学校提供厂房场地,由企业购置设备并负责整个基地所有设备的维修、维护和实训耗材、水电气暖、安保和环境卫生等财力人力的投入,在保证教学实训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生产经营,这种模式需要校企紧密合作。高职院校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学校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处理好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关系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要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属于模拟状态,与企业真实的生产服务环境有所不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模拟实际操作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则是对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弥补了校内培训的缺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全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外实训基地一般设在正常运转的企业,以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业规范来真实地约束学生,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使学生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校外实训基地按其职能与规模可分为院级与专业级两个层次。院级实训基地主要面向本院师生,在技术和管理上更具有本院性质和专业特色。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特殊需要,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实训基地。
2、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
第一,实训基地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师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合适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校内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
第二,实训中心要督促各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及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和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三,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账、物、卡相符,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
第四,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成良的育人环境。
第五,实训中心要统一协调各实训基地之间资源的共享工作,对各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规模统一规划,不断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按照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情况和最新技术,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具备“双师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学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轮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师,使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国内与国际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训指导水平。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和社会,特别是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所在单位选聘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三是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四是在以周为单位的实训环节中加大兼职教师聘请的比例,这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来自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灵活的弥补实训基地师资结构中的缺陷。
总之,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校内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推荐阅读: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2-02
校内实训基地实施方案12-27
校内外实训基地工作总结10-11
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初探12-31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09-07
活动申请校内05-30
校内儿童故事10-23
校内新闻200字11-10
连锁经营实训与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