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散文欣赏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嫁接散文欣赏(精选8篇)

嫁接散文欣赏 篇1

小时候,奶奶和妈妈从山里挖来了一棵“酸丁子”树,然后,从邻居家剪来了几根枝枝,奶奶和妈妈说,把那几根枝枝接在“酸丁子”树上,来年的秋天,树上就会结出我们喜欢吃的果子。我和姐姐听了,高兴得直拍巴掌,我拽着奶奶的衣角央求道:“奶奶、奶奶,那咱把苹果、橘子、葡萄和梨一起种在树上吧,这样,咱们就再也不用跑到集上去买果果吃啦!”奶奶笑啦,点着我的鼻子说:“小傻瓜,只有同属同科的品种,才能嫁接到一棵果树上去呀!”

奶奶的这句话,直到我上初中学习了“植物”这门学科以后,才恍然大悟。后来,我渐渐懂得,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嫁接的,不止是果树。一段好的文字,亦可以用来“嫁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借鉴”。但,我想,“借鉴”也应同“嫁接”一样,有着它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则。借鉴来的文字,它首先得为我们自己文字的中心思想服务;再者,“借鉴”不是主体,文章的主体还得是我们自己的文字。

我无法想象,一篇文章,如果全是四处借来的.片段拼凑出来的,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观。今天,在一位风华绝代的才子空间,我见到了这样的一首诗:“弥川急雨暗长空,晚风吹梦昼茫然。江乡湖曲多相似,移舟了痕出深冥。”我是诗盲,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首不在韵上的诗,得了近百人的赞。急急询问了老师,并百度,顿时哑然:四句,有三句是借来的!“弥川急雨暗长空”出自清朝庞铸自题《秋风骤雨图》的诗句;“晚风吹梦昼茫然”出自明朝沈周自题《高枕听禅图》的诗句;“江乡湖曲多相似”出自清朝高士奇的《题米元晖云山得意图卷》。这几首诗都是几位画家用来题画的,既是画,那么诗句就有其固定的背景和意境。我无法想象,把三种不同的背景和意境凑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但怎么看,也都觉得,像是不同属科的果子,接到了一棵树上。

嫁接散文欣赏 篇2

四、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

爱国主义是个千百年来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切、最浓厚的感情。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 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新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它更加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 创造发展新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统继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教育价值观, 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艺术实践, 鼓励音乐创作, 提倡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 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

五、根据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既是激烈竞争的社会又是需要密切合作的社会。那

种孤单奋战、排斥他人的做法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合唱、主唱、齐奏、合奏等多种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参加艺术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 学会与人交往, 并逐步调整那种“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

六、要把音乐教育作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把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 “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最显著的特征。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 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 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 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 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 形成审美情操, 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富人文情怀, 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艺术门类, 它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应当说,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教材。

音乐是一门艺术, 它不但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陶冶人的情操, 还可以开发智力, 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 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 为培养创造性地实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沂第四中学)

与韵文相比, 散文如日常谈话般率性真诚, 随意自由, 外国散文中有所谓絮语散文, 随笔散文, 我国现代有谈话散文, 有所谓“闲话”、“杂谈”类散文类别, 在强调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谋而合。

的确, 散文抒情的功能并不比诗歌差, 在深入人心探幽, 在方式途径的灵活多样上, 散文可说还胜诗歌一筹, 因此, 散文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熨帖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 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实现散文的审美功能, 还需要循其语言表征, 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 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那么, 散文的这种审美功能在阅读中是如何实现的呢?

稍有鉴赏力的读者都有从阅读兴奋中享受艺术美感的经验和体验:阅读之后, 在一定的艺术直感的支配下, 艺术意象重现, 与作者之间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 在兴奋中获得共鸣的快感……这是在值得鉴赏处自然形成的“兴奋点”,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常有“快绝!妙绝!”的赞叹;脂评本《红楼梦》常用“宁不相杀”的点评。追根溯源, 这种兴奋点的形成正是在读者进入阅读鉴赏的境界, 无意识地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情感的愉悦与共鸣, 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 我们可以回答以上的问题:深入文本, 发挥想象, 换位思考, 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举朱自清的《背景》为例, 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 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 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 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势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事非经历不知难, 情非感受不知味”, 若只是冷眼旁观, 漠然置之, 那与我们司空见惯于街偶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异?又何以能唤起我们的审美愉悦?此时, 唯有发挥想象, 换位思考, 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才能深切体会到一个父亲在家国两茫茫之际, 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 那种不忍不舍, 满怀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

但仅仅是调动想象, 换位思考, 还只是促使“兴奋点”的形成, 停留在“理解感情, 引发共鸣”的层次上, 不足以说明进入审美鉴赏的较高层面。要进入情感美的鉴赏, 还必须要求对在形成的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进行追本溯源, 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 而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过程则可见出读者的鉴赏门道, 其结果也正可见出读者的鉴赏功夫来。

再举《背影》, 文中引发我们共鸣的天伦之情———父爱, 为什么在当时的作者却未能明了, “真是太聪明了呢”?为什么直至“近几年来,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际, 收到父亲的悲观而故作达观的信后, 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呢?对这些问题深入剖析, 不但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而且可能需要借用心理学、历史学、美学的知识共同参与解读。山东的李洪昌先生在其“教学感悟”中认为父子在时间、空间感情的适当距离产生了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6期) 这种对情感美的缘由的理性追溯就使鉴赏过程有了实实在在的着落。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 达到部分地接受作品的地步, 关键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 沿什么途径入手、探幽, 也就是说, 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不但要“通其情”, 并且要“晓其理”。张炳隅先生在其《文学鉴赏学》中用“通情达理”概括, 正是其意。

初中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建议 篇3

一、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从小学就阅读和学习散文,在初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散文单元,甚至学生自己也创作过散文。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散文的内涵、特点、分类等。电视散文作为一种电视艺术形式,很多孩子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更没有深刻的体验和思考。所以把散文知识系统地梳理一遍,把电视散文知识,特别是散文文章如何能和影像结合一起创造出艺术美感,介绍讲解给学生就十分有必要。

(一)散文知识的梳理

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指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所以早期的散文定义较广,它可以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我国“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约公元976至984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的概念由广义逐渐转变为狭义。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狭义的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作者记述自己经历见闻以及其中的真情实感,是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现代散文主要有以下特点:取材广泛、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等。我们根据散文的主要内容可将它大致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在教学生阅读或创作散文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特别是赏读过程中更要做到,品味散文的语言,注意识别其中的“文眼”;抓住散文的神韵,领会出作品的内涵;展开合理的联想,创设出感人的情境。

(二)电视散文知识的讲授

老师必须要先明确电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方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这门艺术形式的特征。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它作为电视文学样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制作手段,将散文的文字形式和多媒体影音手段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散文似的意境。可见电视散文和散文文章的精髓相同,只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复杂。好的散文如何制作成优秀的电视散文呢?首先要遵循创作的基本规律:立意新颖,联想丰富,文才飞扬,即“营造诗的意境、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蕴涵深刻的哲理”。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赏析时要抓住其中的意境美、情思真、哲理深、形式多等特点加以分析。

二、电视散文欣赏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单纯地教授给学生散文或电视散文的知识,不免有些枯燥,不如多选择名家优秀的散文文章和好的电视散文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考。他们体验后得出的结论更真实可信,自然也就学得牢靠。结合学生课堂上学过的散文,选择相应的电视散文来欣赏,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辅助手段,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都有拍摄精良的电视散文作品。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同时,也获得了画面的美感和朗读的范例。课外也可选择其他优秀的电视散文作品,每年各大电视台都会制作电视散文作品,很多作品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则可以将电视散文欣赏作为一门初中校本课程在本校开展。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发现当今的初中生有较强的个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较高的多媒体运用和信息处理能力,除了具备品鉴电视散文优劣的能力,也有制作简单的电视散文视频的可能性。让他们欣赏好的电视散文作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的视频拍摄录音设备简单,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电脑也是人手必备,音频视频处理软件极易操作,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将自己喜欢的散文制作成视频,但不能保证都是高水准。老师可以选择更多样更多层次的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选材、朗读、配乐、画面、整体制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还可以将小组制作电视散文成品作为语文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点分工合作,老师及时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并将所有成果在班级分享,评选出奖项。学生在高年级时可以拍摄班级的电视散文作品——班级纪念手册,将班级的点点滴滴汇成文字、声音、画面。

我们的学生除了会欣赏文字的美,也要能创造出美的文字,朗读出美的语音语调,拍摄出美的画面。所以电视散文欣赏教学在初中十分必要,可以帮助学生由欣赏到模仿再到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名家散文欣赏 篇4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散文欣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家散文欣赏1

南方的夜——冯至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夜的芦苇发着浓郁的清热。——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象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相,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象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是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名家散文欣赏2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儿,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儿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儿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儿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名家散文欣赏3

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名家散文欣赏4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是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儿,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儿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儿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儿,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儿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儿。黄色的花儿淡雅,白色的花儿高洁,紫红色的花儿热烈而深沉,活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名家散文欣赏5

生命之树也有落叶

李含冰

人生,是要走过生命的四季的。

当秋寒袭来的时候,树木自知无法抗争,便抖落了叶片,用一身硬骨迎击风霜。那是一种暂时的退却,是一种承受,是一种力的积蓄,一种耐心的等待,一种更有希望的选择,而绝不是最后的结局。一旦时机成熟,便迅速萌发了新叶,用全力拥抱春色。于是,生命之树充满了绿意。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到一所大学作报告,有的大学生向他询问事业有成的“秘诀”。他说:我没有成功的“秘诀”,只有战胜失败的感受。失败一次不等于一生都失败,但往往在多次失败之后才可能拥有一次成功。每战胜一次失败,就与成功更近了一步...当一个人的生命之树有了落叶时,要告诫自己:失去的只是昨日,绿意已不再遥远。失意时不必凄凄然自轻自弃;得意时也不必傲然目空一切。有生有落,有枯有荣,这是人生的一个规律。

善于承受沉重,就像善于接受成功一样,都是生命的最佳支点。

名家散文欣赏6

清晨醒来,抬眼望窗外,一片漆黑,邻里也未传来嘈杂之声。于是,打开床头灯,顺手拿起沈先生的作品《生之纪录》翻看着。当我阅读到先生这篇作品《云南看云》时,心情再也无法平静。句句话就是对我说的,似乎也是对我们这个社会说的,因此我把其中的一段节选下来以共勉。下面就是先生作品原文:

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在任何地方“乌云蔽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可是我们若在黄昏前后,到城郊外一个小丘上去,或坐船在滇池中,看到这种云彩时,低下头来一定会轻轻的叹一口气。具体一点将发生“大好河山”感想,抽象一点将发生“逝者如斯”感想。心中可能会觉得有些痛苦,为一片悬在天空中的沉静黑云而痛苦。因为这东西给了我们一种无言之教,比目前政治家的文章,宣传家的讲演,杂感家的讽刺文都高明得多,深刻得多,同时还美丽得多。觉得痛苦原因或许也就在此。那么好看的云,教育了在这一片天底下讨生活的人,究竟是些什么?是一种精深博大的人生理想?还是一种单纯美丽的诗的激情!若把它与地面所见、所闻、所有两相对照,实在使人不能不痛苦!

在这美丽天空下,人事方面,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这些人其所以热中于习经济、学会计,可说对于生命无任何高尚理想,目的只在毕业后能入银行作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社会研究的专家,机会一来即向银行跑。习图书馆的,弄古典文学的,学外国文学的,工作皆因此而清闲下来,因亲戚、朋友、同乡……种种机会,不少人也象失去了对本业的信心。有子女升学的,都不反对子弟改业从实际出发,能挤进银行或金融机关作办事员,认为比较稳妥。大部分优秀脑子,都给真正的法币和抽象的法币弄得昏昏的,失去了应有的灵敏与弹性,以及对于“生命”较深一层的认识。

其余平常小职员、小市民的脑子,成天打算些什么,就可想而知了。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一点,对于那个真正的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的。

近两个月来本市连续的警报,城中二十万市民,无一不早早的就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一个颈脖昂酸,无一人不看到过几片天空飘动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我的越币下落了”,“我的汽油上涨了”,“我的事业这一年发了五十万财”,“我从公家赚了八万三”,这还是就仅有十几个熟人口里说说的。此外说不定还有三五个教授之流,终日除玩牌外无其他娱乐,想到前一晚上玩麻雀牌输赢事情,聊以解嘲似的自言自语:“我输牌不输理。”这种教授先生当然是不输理的,在警报解除以后,不妨跑到老伙伴住处去,再玩个八圈,证明一下输的究竟是什么。

一个人若乐意在地下爬,以为是活下来最好的姿势,他人劝他不妨站起来试走走看,或更盼望他挺起脊梁来做个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就在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精神状态下,卢先生却来昆明展览他在云南的摄影,告给我们云南法币以外还有些什么值得注意。即以天空的云彩言,色彩单纯的云有多健美,多飘逸,多温柔,多崇高!观众人数多,批评好,正说明只要有人会看云,就能从云影中取得一种诗的感兴和热情,还可望将这种可贵的感情,转给另外一种人。换言之,就是云南的云即或不能直接教育人,还可望由一个艺术家的心与手,间接来教育人。

卢先生摄影的兴趣,似乎就在介绍这种美丽感印给多数人,所以作品中对于云物的题材,处理得特别好。每一幅云都有一种不同的性情,流动的美。不纤巧,不做作,不过分修饰,一任自然,心手相印,表现得素朴而亲切,作品取得的成功是必然的。可是我以为得到“赞美”还不是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应当还有一点更深的意义。我意思是如果一种可怕的庸俗的实际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象是正在把许多人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这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怎么办?

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边作行员,就是坐在公事房作办事员,脑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碗饭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作讲演的,写不高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学充文化人的,办党的,信教的,……特别是当权做官的,出路打算也都是只顾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

母亲抒情散文欣赏 篇5

曾经看到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清澈如水的双眼,姣好的面容,两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编织着青春的风采。据说那时追她的人可不少,其中不乏家庭条件好的城里小伙。而母亲偏偏嫁给了同样来自农村的父亲,足见年轻时代的父亲魅力不差。

从我记事起,我就生活在一个婆婆家里,父母每天下班后都要从两个地方把我和姐姐接回家,每个月的托管费要花掉他们近一半的工资,但没有办法,双职工的家庭就是这样。

有了弟弟之后,生活更显拮据。为了节省开支,弟弟送去托管之后我便跟母亲天天去上班。

母亲在运输公司工作,她工作的地方到处是油污。而小时候的我总是活蹦乱跳的,因此,每天回家我的衣服比她穿的工作服还脏。我的童年时光,母亲每天必不可少的洗衣服就成了家里的一道风景。

穷日子得精打细算。我们那时候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装破布的竹篓,我家也不例外。年轻的母亲,有一双巧手,总是把衣服上的补疤修饰得整整齐齐,尽量好看一些。于是,无数个夜晚,母亲坐在灯下缝补衣裳的身影,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生活的苦难磨灭不了母亲骨子里的那份乐观。我们小时候文化生活极其简陋,母亲唯一的娱乐就是上到二楼同事家打扑克。每次她打牌,我们在家里都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父亲总是揶揄她说,你不去唱歌真是可惜了。

母亲好整洁,家里经常一尘不染。没想到的是,这个习惯却在她的晚年害了她,这是后话。

母亲没文化,但却希望我们姐弟三个好好学习。好在那时的我挺争气,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的前三名。于是为我开家长会成了母亲最幸福的时候。一路上更是逢人便讲,我儿子又得了第几名。

童年的我,最盼望的就是节假日,因为只要这个时候,母亲都会带我们去公园玩。而去公园的路上,那各种各样的美味小吃总能吃到一两种。但我的记忆里,母亲几乎不吃什么小吃,每次问她,她总说自己不喜欢吃。傻傻的我,以为母亲真的不喜欢吃,哪里知道,母亲是在节省每一分钱来满足我们几个。

上了中学后,我那小小的虚荣心开始膨胀起来,再不愿穿姐姐的旧衣服了。有一天晚上,睡梦中的我起来上厕所,突然听到父母正在商量着什么。我侧耳倾听,原来他们商量的是买衣服的事情。母亲说:“我还有衣服穿,先给老二买吧,他现在大了,再穿他姐姐剩下的不太好。”于是第二天,我就有了一套崭新的衣服。

从小母亲对我们的管束很严,说脏话肯定是不允许的,在外打架更会被责罚。但有一次却例外。那天,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听到外面弟弟的哭声,赶紧冲出去一看,原来是邻居的一个大孩子在抢弟弟的玩具。我怒不可遏地冲上去,和那个高我一头的孩子打了起来。闻讯赶来的双方父母,把我们各自带回了家。我惴惴不安地跟在母亲身后,准备迎接一顿责罚。没想到的是,回到家后,母亲破天荒地表扬了我:“你做得对,保护弟弟是你的职责。”第一次打架没有挨打,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了。

倏忽间,童年时光逝如闪电。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参加工作了。临走的前一晚,母亲一件件地帮我收拾衣服,又帮我炒好一大罐油辣椒。第二天一大早,亲自把我送上了车。她的话只有寥寥几句:“自己照顾好自己,妈就管不到你了。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钱要节约着用。我们不需要你买什么,你过得好妈就满意了。”话是这样说,可是当我第一次发工资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提回去时,妈还是很高兴。她津津有味地吃着儿子孝敬她的东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她以前所说的那些不爱吃的东西,全部都是她的最爱。母爱,简单得只是一口好吃的零食;母爱,伟大得却是为了孩子的忍让!

平淡无奇的生活,压抑着我的神经。最终,我辞职去了广东。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其间,每年春节我都要回一趟家。越临近春节,母亲打来的电话越多,都是在问哪天回家。告诉了她具体时间后,一路上又会不停地接到她的电话,一会儿就要问一下到了哪里,路上吃得好不好,回家想吃什么……那时觉得母亲的唠叨好烦,甚至有时和她聊了几句就有挂电话的冲动。

每次回家,我都像个皇帝一样,从来不做家务――母亲不让我做。每天早上起床后,母亲的菜已经买回来了,当然还少不了我喜欢吃的肉饼。明显地感到,这一段时间的母亲,就像一架拧紧了发条的钟表,快乐地穿梭于菜场和家之间,为她的儿子任劳任怨地打点每天的生活。那时的我多么的不懂事呀,还悠哉游哉地享受着这一切。

不知不觉中,母亲竟然退休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注意到了母亲的几丝白发。退休后的母亲依然闲不住,天天约上一帮邻居去山上背矿泉水。有一次我心血来潮要和他们一起去,母亲愉快地答应了我。提着两个空桶,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我马上就后悔了。走到水井边时,我已经累得快散架了。休息了好一会,我们装好水出发了。母亲背着一个大背篼,里面装得满满的。我提着两个桶,总重量也就十来斤吧――居然远远地落在母亲后面。在一片开阔地上,我终于追上了母亲。确切地说,是她在那里等我。见我来了,母亲一把抢过我的桶:“我来吧,你没有干过体力活,跟着走就行了。”看着母亲健步如飞地走在山路上,我感到脸上丝丝发烫。

回到家之后,母亲没有停下来。她从背篼里拿出几瓶水,给几个邻居送去。原来每次她都要帮别人背几瓶。

终于有一天,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叫我最好回去。我一愣,从来叫我好好工作的母亲,居然叫我回去,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我匆匆忙忙地办好了辞职手续,就赶回来了。一进门,我惊呆了:天呀,这还是我母亲吗?一头花白的头发衬着满脸的皱纹,眼眸里满是疲惫。见到我,母亲的脸上掠过一丝欣喜,继而又转入忧虑。她告诉我,爸爸和她的身体都大不如前了,而且爸爸的糖尿病更严重了。我说:“妈,没关系,我来照顾你们。”我就近找了一间私立学校,每天下班后急急忙忙去到菜场,买好菜之后又匆匆赶回家。收拾好家务后,下午的上班时间又到了。

每次上班前,我都要千叮万嘱,叫母亲不要做家务,哪怕扫地都要等我回来。母亲口头上答应得挺好,但我每次回来都会看到她拖地扫地。因此,我上课时最怕听到的就是手机的声音。而这一天还是来了。那天我刚要上最后一节课时,电话响了,是邻居打来的,说母亲出事了。我赶紧请假跑了回来,母亲正坐在沙发上,一脸痛苦的表情。一问,原来她在做家务时不小心摔倒了。我一听,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送进了医院。也怪,平时拿一点重东西都费力的我,不知哪里来这么大的力气,居然背起母亲走了那么远。

经过检查,母亲股骨头摔破了,要换成人造的。住院,观察,检查,手术。好在最后的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最多两个月就可以出院了。我们很高兴,以为这一下母亲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万万没想到,母亲在医院又出事了。那天,她趁护理她的人不在,强撑着要练习走路,结果不小心又把腿摔断了。第二次手术后,母亲明显虚弱了很多。而我的担子更重了。每天照顾好多病的父亲后,还要赶去医院给母亲送饭。兄弟姐妹们个个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住院加护理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于是,家里人商量后,决定把二老送去敬老院。

祸不单行,没多久,父亲也一病不起。仅仅一个多月后,父亲离开了我们。伤痛的泪水掺杂着无奈,掺杂着对这个世界的恨怨。但我深深知道,这是自然规律,没有谁逃得掉。

一眨眼,母亲在敬老院已经一年多了。看着孤独的母亲,我真的是束手无策。我对她说:“妈,你坚强一点,争取早日走得动,到时我接你回家。”母亲点点头,答应加强锻炼。

可是,母亲最近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医生说,她的身体器官很多都开始衰竭了。

看着面容憔悴的母亲,如秋风中的黄叶一样,我深感无能为力。只能在她老人家最后的这一段多陪陪她,多和她说几句话了。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的母亲,儿子只能把满满的愧疚和对你的爱,写在这篇东倒西歪的文字里。

青春碎语散文欣赏 篇6

朋友,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字,陪了我这么多年的,除了父母,就是我的这些朋友了,其实父母只是我的创造者和养育人,而真正给我快乐的正是我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朋友,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感谢我的他们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常有人说我的人缘好,也有人说我交的朋友似乎不是什么好人,对此我感到无奈,我不明白评价一个人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一个什么样的人算好人,什么样的人算坏人,我讨厌别人对我的朋友指手划脚,“你凭什么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呢,你没有资格。别用你的洞察力来反作用我做人的感觉,你不配”。我不希望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交朋友只交心,我会用真诚对待他们。也许有些人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过客,从你的生命中匆匆走过,从此便很少有机会再见面,可是,我们要尽量善待他们,至少他们曾给过我们一方浅浅的微笑;我们要善待他们,就像我们自己在别人生命中是一个过客一样。

爱情上我的业绩就几乎等于零,我不会用心去维持一段感情,因为我不知道爱该怎样表达,怎样呵护,在感情上一再迷茫,迷茫中就会带着略微的忧伤。我也曾试图去追过几个女孩,可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都是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从此,我就习惯了以自己的方式发呆,以自己的眼神凝视同一物体,难过的时候也会唱起令人忧伤的歌,也学会用尼古丁杀伤力来麻醉自己,以至于我喜欢了这种熟悉的感觉。对于某些人来说,我的存在似乎就真的那么无关紧要,我常常伤感,伤感我的世界里为什么总是那么的可怜,难道我就真的没人疼的怪物吗?或许,我真的无力面对,我只能默默的祈祷,祈祷我的生命里会有奇迹出现。

爱情是一种多么神圣而又伟大的事物,它真的可以将一个有心之人折磨的死去活来,而我却感觉越来越麻木,我不把我的痛和任何人提起,我只自私地独自享受,不将它和任何人分享。我的爱情在从没开始的过程里结束,没结束的开始里没了去向。

也有人常说我比较成熟,于是我便给这所谓的成熟下了一个定义:“成熟似乎就是一个人适应生活的节奏,慢慢被时间吞噬而变得从容的一个程度”。我觉得自己不配用这个独到的词来形容,因为我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所以,当人们说我看起来成熟的时候,我只会会心的一笑。

当青春的投影从模糊逐渐变得清晰,每一个仿佛都重复了的春天还是一个接一个来临的时候,我的青春却无处安放,那些逝去的年华和那些被丢弃的破布旧衣一起,不知了去向,再也拾掇不起来,唯有用纪念的方式来诠释心中的悲凉,那被埋在风里的了无痕迹的往事,也只能用稀稀落落的文字来挽留,或许,那残留记忆中的往事不应再将其忘却,这样,当我们再回首时,心中会有一丝值得欣慰的过往。明天的路不好走,但我很庆幸我还年轻。年轻的岁月就不要悲哀,天堂也许就在下一个轮台。头上顶的仍然是天,脚下走的依旧是路。人生尚在等待,等待下一个未来。

现在仍还清晰的记着来时的路,但无论怎样你都没法返回。但庆幸的是拥有那些青春的日子和那时的人,每当你回忆的时候始终坚信,啊,这就是青春。

一节散文阅读欣赏课的教学设计 篇7

《天池云天》这篇散文最吸引读者眼球的有两点:一是运用了大量精妙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对云和水作了妙不可言的描写;二是既着意写景, 又融情于景、情理交融。作者由惊讶到遗憾再到敬仰, 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感染读者, 让读者在不知不觉的文字享受中得到灵魂的洗礼。因此, 在设计教案时, 笔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味、积累、运用文中精妙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将教学难点定位为“理解作者情感”。

为了突出“赏云品水”这一教学重点, 笔者构思了三个有创意的设计:其一, 分组。男生“赏云”, 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品味描写云的比喻的精妙之处;女生“品水”, 赏析写水的语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男女生对对方品赏不到位之处再作补充, 以期营造课堂竞赛的氛围。其二, 勾连。将文中写水的文段与课本中《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中写水的文字进行比较赏读, 以期达到课内外相互勾连、温故知新的课堂效果。其三, 化用。结合课本中“做一回导游”的语文实践活动, 现炒现卖, 引导学生整合文中的精妙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口头创作解说词, 向游客介绍“天池云天”的美景, 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突破“理解情感”这一教学难点, 笔者紧紧扣住文中概括描写天水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 做足文章:首先, 指导朗读。从感情、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 精心指导, 反复朗读。其次, 虚拟穿插。在文中, 这一句仅仅在第四段出现了一次, 引领了下文, 但笔者却将其虚拟安排在“赏云”和“品水”两个教学环节之后, 并要求学生读出彼时彼处作者的不同的情感。再次, 紧扣文本。连同虚拟的两次, 文中三处出现的这一句, “呀”字蕴含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笔者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 总结概括相应的情感, 再带着相应的情感朗读。这样, 从结构上来看, 对这一句的三次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使课堂活而不乱;从内容上来看, 对这一句的品味成了理解作者情感的突破口, 使课堂颇具张力。

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东坡先生昭示后人, 要想华章溢彩, 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阅读, 丰富的阅历需要学生步入社会慢慢积淀, 而广博的阅读则完全有可能成为现实。一直以来,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还是受到广泛重视的, 但对之作有计划、有序列、有目标、有指导的安排, 似乎是一件很繁难的事。其实每周有一节这样的阅读欣赏指导课, 每节课突出一个重点, 突破一个难点, 引领学生触类旁通, 持之以恒, 再艰繁难的事也会变得简约易行的。

以下是笔者对《天池云天》的教学设计, 以供方家指正。

教学目标:

1.领会天池天、云、水的和谐统一, 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珍爱之情。

2.品味、积累、运用文中精妙的比喻和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 导入文本

展示一组天池的画面, 让学生直观感受天池的迷人风景, 请学生用词语来评价看了以后的感受, 导入散文家是如何用文字来表现这一人间仙境的。

二.整体感知, 读出云天之美

1.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

褶皱 (zhězhòu) 疲惫 (bèi) 湛蓝 (zhàn) 游弋 (yì) 饱蘸 (zhàn) 晕化 (yùn) 矜持 (jīn) 堤岸 (dī) 尴尬 (gān gà) 唏嘘 (xīxū) 剔透 (tī) 惬意 (qiè) 钦仰 (qīn) 缜密 (zhěn) 漂洗 (piǎo)

2.找出文中概括描写天水景色及作者感受的句子。

预设: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

3.指导朗读“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

预设:“呀”, 要读出惊讶之情, “即刻”重读, 稍作停顿, 引出“失态”。

4.找出具体描写天、水的段落。

预设:第5段、第7-9段、第15段。

5.指名男女生分角色朗读7-9段和15段。

三.细部涵泳, 品出语言之美

(一) 赏云 (男生)

1.品出作者比喻运用的精妙之处。 (提示:主要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品味。)

预设:第7段, 白云喻成绵羊:都是白色, 毛茸茸的;“天神放牧”写出了白云的自由自在。

第8段, 白云喻成蘑菇:都是白色、饱满的;“丰满”“享受”体现了白云的幸福、安闲。

第9段, 白云喻成羊毫, 蓝天喻成宣纸:白云与羊毫都是白色, 都很轻柔;天空广阔无垠, 像铺开的宣纸。“挥洒”写出了白云的动态, “润浸晕化”, 写出了白云在蓝天上慢慢移行、相互融合的动感。

2.“分明”和“朦胧”是否矛盾, 你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分明”是指色彩, 蓝色的天, 白色的云, 对比鲜明;“朦胧”是指情态, 白云在蓝天上慢慢移动, 就如同洁白的汁液在醇蓝的宣纸上润浸晕化开来一样。

3.作者还描写了白云的哪些特点?

预设:纯粹、随心、任性。

4.齐声朗读第7-9段。

5. 如果在第9段的后面插入“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 这里的“呀”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佐证的词语。

预设:这里的“呀”要读出自愧不如的遗憾。

佐证词语:紧迫感, 快慰, 劳作后疲软的感觉, 唏嘘遗憾, 自愧笔力绵软苍白。

(二) 品水 (女生)

1.指名朗读第15段, 圈划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并作赏析。

预设: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倒映在水中的白云的动态。

吹皱:既写出了风的细微, 又表现出了波浪微微起伏的动态。

含蓄:前文中“若隐若现”的金光倒映在水中的情态被描摹得活灵活现。

牵动:化虚为实,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的巨大魅力。

2.温故知新:我们在课本中学过哪些经典的写水的文言文?背出写水的文段。

1课件展示:

《与朱元思 书》: 水皆缥 (piǎo) 碧,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 (tuān) 甚箭, 猛浪若奔。

《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佁 (yǐ) 然不动, 俶 (chù) 尔远逝 , 往来翕 (xī) 忽。似与游者相乐。

2比较第15段文字在写法上与《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中写水文字的异曲同工之处。

预设: 《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着力表现水之清, 通过水中鱼、石来写;本文通过水中白云、蓝天的合影, 着力表现水的平静和清澈 , 扣住“天 池”名称 的由来———“天镜神池”来写。两段文字都未直接点出水的自身特点, 而是侧面表现,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3.男女生分角色一齐朗读写水的文字。

4.如果在第15段的后面插入“呀, 那水天一色的景色让我即刻失态”一句, 这里的“呀”该读出怎样的情感?从文中找出佐证的词语。

预设:这里的“呀”要读出钦仰、赞美之情。

佐证词语:呆滞了眼神, 注目和钦仰, 深感惭愧, 用敬意的眼光仰望, 对“风景如画”这个词语产生了怀疑和不屑一顾。

(三) 化用

假如你是导游, 向游客介绍天池的云水, 请你化用文章直接描写云水的词语、句子设计一段解说词。

示例:各位游客, 欢迎你们来到天池。来到天池, 不能不欣赏那天上的白云。你看, 那茸茸可爱的白云, 多像是天神放牧的绵羊;那丰满实在的白云, 多像是生长在蓝色天际的蘑菇;那如梦如幻的白云, 多像天神挥动着长毫在创作这一幅既分明又朦胧的写意画。来到天池, 更不能不欣赏那蓝色的水。你看, 云絮像泳在水里剔透如玉的仙子, 蓝天在水中无声地轻歌曼舞, 含蓄的光焰和水的绸面相融合, 牵动你的眼神。这一切一定会让你陶醉沉迷, 流连忘返。

四.深度探究, 悟出情理之美。

思考、讨论、交流对“谁设计了这样的云天?谁还能拥这样的云天”一句的理解。

课件展示:

谁设计了这样的云天?这样的云天是多么的 !

谁拥有这样的云天?只有的人才能拥有。

预设:和谐、恬淡、纯净、宜人。

敬仰自然、珍爱自然、意趣盎然。 (言之成理即可)

五.教师寄语,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自然是神奇的大师, 她设计了奇山异水, 白云蓝天;

自然是和谐的家园, 她是人类灵魂永远的故乡;

嫁接散文欣赏 篇8

(一)注意選修特性,选修≠必修

误区一:误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

"诗歌与散文欣赏"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扩展性的目标侧重于“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疑敢问,有疑善问,形成宽广的多元化视野,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选修有选修的特性,有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应比必修有明显的扩展。如果完全照搬必修的上法,或者像上必修课一样一篇一篇地上过来,那自然也是不合时宜的。如“寻觅文言的津梁”,上必修时,其三大版块——“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是纲,是教学的主线,要求我们在古文阅读教学时要点点渗透,水到渠成;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要围绕六个单元的知识点展开教学,“寻觅文言的津梁”的三大版块理念只能是辅助手段,重在灵活运用,自主选择。

(二)走近高考,教学与专题复习的挂钩

误区二:不能正确处理选修课与复习课的关系

高中的主要任务是高考,这点谁也不敢否认,因此可将选修教学与高考专题复习交叉进行,这样一则给学生一种愉悦感,二则避免了教学单一的枯燥。所以在诗歌部分,是与古诗鉴赏的专题复习相配合上;散文部分,则准备与古文阅读相配合上。

单元内容与高考专题复习交叉进行:

一单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表达技巧 ;

二单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形象(意象、意境、情感);

三单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语言(兼及其他);

四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实词、筛选文中的信息;

五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虚词、句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六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断句、翻译、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避免教学的单一、枯燥。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分法只是有所侧重而已,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分得太明确,也不能分得过细。否则的话,就把知识点联系割裂开来了。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意与写作教学的渗透

误区三:不能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写一篇两篇作文或老师讲评几节作文课就能提高的,它其实应该渗透在我们每节语文课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汇聚而成。

1.积累(素材):作者魅力;诗文光辉。

作者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作品世界本身就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因而可以倡导学生重视积累运用,将丰富的文化宝藏运用到写作中去。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滋长语言的沃野,借经典诗词,吸传统精华,抒自我胸臆,会使语言机智中不乏冷静,活泼中不乏典雅,多一份古典之美。

如一位学生在《雨中读古诗》写道:

“于是老杜春夜咏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卧听风雨僧志南杖过桥东;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作者将杜甫等八位诗人及其经典作品巧妙串联,字里行间弥散出雨天读古诗的古典气息,语言明丽雅隽。

2.模仿(语言、构思)

模仿有高下之分:古人谓“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偷意”、“偷气”为模仿中的创新。回顾我们的写作史,古今中外,从“模仿”到“创造”,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例子举不胜举。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模仿北朝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传颂至今。

就古代散文来说,可模仿的有: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记叙文的叙述描写和抒情方式;

散文的“形散神聚”和语言的抒情性;

语言如:仿《如梦令》写的《高三剪影》:

昨夜挑灯夜读,早起不知去路。试问走读生,为何精神抖擞?知否,知否?我等日渐消瘦。

结构如:建议同学仿《项脊轩志》写《老屋》

3.创新(局部、整体)

①“文本素描”

积雨辋川庄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锱。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学生习作:

一望无际的原野是最广阔的舞台。绿油油的麦苗就是这场舞剧的主角。微风是伴奏,白鹭作衬托,一切的一切如此浑然天成。轻风拂来,柔嫩的纤腰便曲了下来,摇曳起来,于是这片瀚海便涌起洪波,卷起大浪,霎时间传到了另一边际,消失在了眼帘之外。这是波浪的制高点,更是曲线的最完美的表现。白鹭为何如此匆忙,是否为追寻这美丽的瞬间?人都会为此景陶醉,更何况是一只鸟呢?

悠扬的啼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是什么精美的乐器,发出如此美妙的旋律?穿越千丛万木,终于找到了这位隐逸的天才。高大的树木能遮挡住黄鹂鸟的身影,却永远无法埋没人间绝响。夏日似乎在这啼声中变得清爽,变得清凉,变得清新,变得清丽……

②“文本改编”

以下是李商隐《无题》中的一二联,请你仔细阅读,然后根据说明写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说明:①本诗写情,但无一字及情。诗中借百花残、蚕吐丝、蜡炬成灰等具体意象含蓄表露出内心缠绵浓烈的情思。请将这四句诗改写成白话文,宜讲求文字的精致与文气的流畅; ②将古典诗改写成白话文时,不必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处理,原诗所描述之人、事、物、时空背景都不宜忽略,叙述者的口吻、人称也不应改动,有时要增加局部描写以补足情境; ③本诗写情,情感缠绵浓烈,意境蕴藉有味,改写的文字应该忠实保留这种氛围,以与原诗相映。

命题说明:改写是一种对原文形式或部分内容加工改造后写出的新作品。改写要求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发展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

改写文示例:

冲破了障碍,排除了阻挡,好不容易我们才能见面。相聚,对我们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正因为如此,即使是短暂的片刻,我们也格外珍惜。而当面临离别之时,我内心痛楚哀伤,就像东风不再,原本受春气滋养的花朵顿时凋零一般。

还记得蚕总是不断吐丝,就像我对你的眷恋,直到生命步上尽头才会终止;此时此刻,对你思念不尽,又像案上燃烧的蜡烛,我以不停的泪水耗尽生命,直到烧成灰烬才无泪可流。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我们不能相伴相守,只好独自愁苦,让思念如利针刺进心坎,时时牵扯,时时挣扎。我希望你知道,虽然我的身远在天涯,但我的心永伴你身边。

③“我最喜爱的一句诗”征文活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一股清凉的气息拂来,那是明月松间照的恬淡;一串淡远的音符飘过,那是清泉石上流的润泽。 清馨怡人,淡远悠扬。松间明月朗朗照亮一弯纯净的心湖,一片菊花飘香的圣土。石上清泉涓涓地流,流去满身的疲惫,尔后如一只初醒的鸟儿径直飞向那一片苍茫的绿叶。漫步林间,任身上映出松针的翠影,浮现出亘古的幽静,任脚步下踏出轻快的步伐,与石泉流水对唱、和歌。不知不觉间,流出了一个安谧的梦,梦中以树根为枕,静静地藉草而眠,让泉水在我身畔流淌,松针在我身上堆积。 王维安在?问石泉,无语,只是默默流。

④“感动中国”古代诗人颁奖辞写作

豪放不羁的诗人: 一壶清酒,挥洒出一片豪放,一支墨笔,涂抹出大唐的盛世之风。在文学的长河里,你是一朵奇葩,你的诗,是这奇葩永久的芬芳,踏着水中的月华,你已远航。醉卧长安,那是你的无奈;壮志难酬,那是世俗的失败。淡淡墨痕,抒写着前无古人的豪迈;滴滴香酒,浸润着失落的雄心。把酒问天,叹人生无奈;豪情一笔,诗传万古流芳,诗坛霸主谪仙人。一星升起,他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李太白,谪仙哉!他是盛世游子,拿着酒杯走遍了大江南北。把酒望月,昨天他被风风光光迎进皇宫,今天他却挥了挥衣袖,潇潇洒洒在外独自游荡。举杯消愁,玉盘珍馐他不看一眼,仕途与他无缘;对酒当歌,诗、酒才是他的挚友。他是中国诗史上的辉煌篇章,他是中国诗的代言人!

⑤其他(综合等)

提供各类古文句段或古詩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扩展、缩写、仿写、续写、改写、转述、文学评论。

总之,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积涓涓细流,成滔滔江河。用足教材,为学而用,从古人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新建二中)

□责任编辑 何 雁

上一篇:中职学校学生管理观下一篇:原材料入库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