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党内帮扶机制的思考(精选10篇)
当前,党内帮扶工作存在着“组织措施不配套、帮扶机制不健全、保障措施不完善”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从本地实际出发,区分党员类别,针对不同情况,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制定和落实党内帮扶措施。
一、设立“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建立贫困党员经常性救助机制
一是整合资源设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各级党组织每年要以从留存的党费中划拨一点、动员有能力的党员捐一点、社会福利机构助一点、机关单位党组织帮一点的方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多方筹集资金,以党支部或基层党委为单位设立“贫困党员救助基金”,为随时解决贫困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经费保障。
二是建立三项机制,规范基金运作。一是建立贫困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以支部为单位建立贫困党员档案,落实贫困党员专人联系、定期走访制度,对本支部长期贫困的党员基本情况、困难现状做到随时掌握,对因灾、因病导致临时性特殊困难的党员进行专门调查,为研究帮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建立评审机制。贫困党员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以本人申请、支部证明、基金评审小组评审认定的方式确定。三是建立基金管理机制。基层党委成立贫困党员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基金的筹集、管理和发放;基金管理委员会内设评审小组,负责对贫困党员的救助申请进行评审。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实行专人专帐管理、评审小组认定、管理委员会主任签批制度。
二、设立“能人党员创业基金”,实施“党员创业示范工程”
由组织部门牵头,采取财政拨一点、社会集一点、各级党组织筹一点、党费划一点、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捐一点的多渠道集资方式,设立“党员创业基金”,用于帮助有致富能力、无启动资金的能人党员创业发展和对贫困党员的救助,探索出一条帮助能人党员致富创业和贫困党员脱贫的新路子。在建立“党员创业基金”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类型,选择确定一批能人党员,通过“党员创业基金”进行重点扶持,逐步建立一批“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发挥能人党员的带动作用和基地的示范效应,体现党内帮扶工作的示范性和实效性。“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可与相关部门的扶贫发展项目结合实施,组织部门要加强与发改、农办、扶贫办、农业局、畜牧局等项目实施部门的协调,争取上述部门在安排各类发展项目时,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项目指标,向“党员创业示范基地” 1
对口倾斜,使“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在相关项目和党员创业基金的共同支持下,真正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三、开展“四加一”支部联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党建帮扶机制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际、实用、实效”和“力戒形式主义”的原则,以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动力,开展城乡、村社、村校、村企“四加一”支部联建活动,拓宽党建帮扶渠道,完善党内帮扶机制。着重帮助农村支部规范组织生活、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党员培训、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以支部联建的方式,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基地”和“责任示范岗位”,形成“建项目、办基地、促发展”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体现各级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建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中的实效性。
逐步建立党内关怀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大安乡为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缩短党员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完善党内帮扶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从思想、生活、能力、发展等多角度开展党内帮扶,积极帮助党内特困群体“解困”,在党内着力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全乡所有贫困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也由此形成了贫困党员“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的良好氛围。
1、党内民主没有一个相对权威、相对统一的概念。党内民主是学术界的关注热点, 但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术界对于党内民主概念却无法取得一个相对权威、统一的看法。基本理论不清晰明确, 容易使学者们在研究同一个问题时无法达成一致, 结果使得问题本身更加纷繁复杂。
2、部分党员缺乏相应的民主意识。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党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没有使用好自己的权利, 凡事依靠组织, 主动积极性不够, 对于党内事务持冷漠的态度。由于受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影响, 官本位倾向严重, 极大地影响了党内民主。
3、党内民主制度存在些许缺陷。党内民主制度应该包括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等, 但是这些制度都不够完善, 如选举程序存在缺陷、竞争机制引入不够、选举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 不利于党内民主的发展。
4、“一把手”现象比较严重。在我国, 一把手是指党政机关的主要领导。一把手在相应的领导班子中拥有最高决策权, 其职位高、权力大, 往往对会民主造成不良影响。在我国现行体制下, 最后的决策都是由书记拍板决定, 这与民主是背道而驰的。
二、党内民主发展遭遇阻碍的原因
(一) 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我国对于党内民主的研究早在毛泽东就开始了, 经历了邓小平、江泽民等人的探索, 直至十六大, 对党内民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党内民主强调权利和义务、制度规定和政治生活的统一, 对党内民主的特征也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区分了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区别。虽然对党内民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但党内民主概念都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界定, 造成了对党内民主概念的不统一使用。
(二) 民主观念教育不到位
在我国, 民主意识之所以缺乏, 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受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 部分党员等级制和家长制观念根深蒂固, 民主和平等意识相对缺乏等,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民主意识的成长。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了小学到大学, 但其中多是教育公民对国家和组织的忠诚、对意识形态的认可、对法律法规的服从, 涉及到民主和平等观念教育的比较少。
(三) 制度供给不足
党内民主制度是是由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构成的, “包括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督制等等。”实践证明, 这些与党内民主相关的制度都还有一些缺陷, 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实践活动是不断变化的, 然而党内民主制度却跟不上实践的步伐, 归根到底还是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
(四) 非正式的权利运行体制
一把手体制使得党内的集体领导变成了一长制, 决策实际上是以首长的意志为依据, 多数人决定的原则成为了空谈。一把手体制效率高,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是必要的;但容易导致权力的过度集中。在民主成为趋势的今天, 我们更需要党内民主, 需要听取不同的意见, 做出体现多数人利益的决策才是科学的。在权力面前, 民主和平等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四、完善党内民主保障机制的建议
(一) 致力于理论研究, 完善党内民主基本理论
在的资料中, 没有找个一个相对权威、统一的党内民主概念, 相关的其他党内民主理论也是众口不一, 这些都源于党内民主基本理论的不完善。在一个理论体系中, 对于核心词的基本概念都没有相对权威的界定, 这样的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 要致力于党内民主基本理论的研究, 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加强对党内民主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方面的研究力度。
(二) 加强党员民主教育, 培养党员民主意识
在我们的党内, 由于部分党员缺乏民主意识,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民主教育, 让民主意识在党员的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 一方面要在全党范围内增强党员对党内民主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 大力培育党员的民主意识。另一方面, 着力培养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 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党内民主的学习。在高校内,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中应增加党内民主理论, 对在校大学生普及党内民主教育。
(三)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党内民主保障制度
党内民主是靠制度来保障的, 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也影响了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 只有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 党内民主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 要正视现存党内民主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并加以改正优化。如党内选举制度, 要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 选举程序要充分反映党员和党代表的意志。总体上看,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 才能使我国的党内民主不能因为制度缺陷而裹足不前。
(四) 改革“一把手”体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
党内民主的原则之一是实行集体领导, “一把手”体制确实与集体领导相悖, 要改革一把手体制, 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现象, 就要对权力进行相应的制约和监督。为此, 一方面在党内要实行真正的委员会制, 让集体领导原则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防止个人权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 要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 特别是权力行使的监督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领导考察、选举、任用、罢免、问责机制。
参考文献
[1]肖立辉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M].重庆市:重庆出版社, 2006, 第29页.
[2]李莺.德国党内民主保障机制给我们的启示[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 .
一、建立“帮扶基金”,变单一帮助为多元帮扶
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对困难党员给予帮助,针对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造血式”帮扶措施: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困难党员,通过信息引导、技术培训、信贷倾斜、项目扶持等,助其长效发展;对文化水平低、技能弱、年龄大的困难党员,以见效周期短、简便易行的种植养殖项目进行帮扶;对因突发事件等意外因素造成困难的党员,重点解决吃饭、穿衣、居住问题,形成扶志、扶贫、扶技、扶业四位一体的帮扶格局。
二、依托“爱心超市”,变被动接受为按需选购
作为一种“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新型帮困运作模式,爱心超市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現有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地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爱心超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办”,由村、社区、街道提供场所,筹措物资或资金,并由村、社区或乡镇、街道组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超市进出货及账目;一种则“依托”社会超市,由区委、区政府或村、社区及乡镇、街道通过与正规超市联办的方式向困难群众发放定额购物券,困难群众凭购物券到指定超市选购。
三、结成“帮扶对子”,变临时救济为长效救助
充分发挥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的带动、模范作用,建立结对共建制度。根据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确定的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清单,确定帮扶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好每位党员的结对名单。村干部、农村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进行帮扶。实行党员志愿者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 既立足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技能、自强自立,实现帮扶效益最大化。
四、体会
(一)加大资金投入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的关键
一要建立专项补助制度。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实行专项补助。二要探索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建立多种筹资渠道,探索“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民政福利补一点”等办法,把用于关怀、帮扶的资金这个“蛋糕”做大。三要对因病、因残、因灾、因祸或年老体弱一时难以解困、基本生活受到影响的党员及需要助孤、助老、助困、助学的党员家庭等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逐级申请享受救助基金,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那些遭遇困难的党员尽快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二)增强造血功能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的核心
一是建立联系下岗失业党员制度,帮助他们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转变择业观念,通过劳动保障网络解决一批、兴办实体吸纳一批、利民便民网点安置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一批、共助共建推荐一批的办法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再就业。二是以加大技能培训为宗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党校和技校等培训资源,对农村贫困党员、城镇失业党员开展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培训;对流动党员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及技能培训;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办“流动党校”,有效增强困难党员的致富本领。三是定期举办“党员就业推荐招聘会”,优先向困难党员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扶持他们从事个体经营经济,使他们“下岗不离党、失业不失志”。
(三)完善机制体制是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的保障
一是科学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可把困难党员帮扶对象界定为:农村家庭年收入在特困线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长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且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根据认定标准,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二是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工)委申报,党(工)委集体研究审批,报区委组织部审定备案。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账。尽量将困难党员的互助帮扶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该纳入低保的要纳入低保,积极争取有关优惠政策和救助资金。四是在城乡之间形成党内结对互帮互助。采取政策上帮、思想上引、经济上扶、技能上培等措施,为贫困党员提供致富项目、致富信息、致富技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作者系中共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课题调研方案》的要求,近期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既体现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又体现了对党员的尊重关爱。党中央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党内生活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反映,是激发党员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做好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既有利于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增强政治荣誉感和党员意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党心、坚强组织,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一)建立了党内激励机制。一是政治激励。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每两年评选一次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真正把荣誉表彰与物质奖励、政治待遇、干部任用结合起来。
另外,各基层党组织每年还结合庆祝建党活动、年终总结和民主评议等,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二是物质激励。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党员应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三是精神激励。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行评先创优激励机制,培养广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确保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涌现出了岳喜芳、杨宗胜等县市典型。
(二)建立了党内关怀机制。全县各级党委始终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深入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为各条战线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县委在每年年底都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摸清辖区内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情况,并将情况上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在上级党组织下拨的慰问金基础上,从县党费中拿出部分配套资金,一起分配下拨,用于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并研究制定了慰问金分配方案,下发了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的通知,确保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慰问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在开展慰问活动中,县委领导带头分赴各村、企业的老党员、困难党员家中进行慰问。各村乡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都带队入村入户慰问,确保慰问金及慰问品能按时送到党员手中,让每一个被慰问党员都能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2011年全县共发放困难党员、老党员慰问金20余万元。
(三)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全县各级党组织都建立健全了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制定并下发了长海县领导干部“一助一”扶贫帮困实施方案,健全了党员“一助一”扶贫帮困和党组织扶贫制度。扎实开展定点帮扶活动,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村工作制度,机关干部
联系贫困户和下岗职工等制度,组织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积极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等形式与困难群众结对,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群众党员中深入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帮扶党员干部针对困难党员的实际情况,公开承诺帮扶内容和措施,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就业门路,解决其家庭实际困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011年,全县受帮扶困难党员172人,结成帮扶对子131个,受帮扶困难群众253人,结成帮扶对子110个,党员为群众办实事512件。
(四)建立了政策扶持机制。一是开展技能培训。我们充分整合劳动保障、科协、党校等单位资源优势,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对企业下岗分流的困难党员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给予资金扶持。我们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视不同情况由村党总支证明,帮助与金融部门联系借给启动资金。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发布制度,利用远程教育和农村远程信息机及时收集、整理养殖产品、苗种销售价格、新技术新品种、新就业岗位等信息,定期发布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尽快找到致富门路。
(五)建立了以组织帮扶、党员互助为一体的党内服务机制。一是构建党员服务网络。全县建立党员服务中心5个,社区(村)党员服务站30个,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党员服务网络,收集党员求助信息,提供及时服务。二是进一步加强流
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台帐,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认真落实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的规定责任,对应发《活动证》和《小读本》的流动党员要求做到100%发放到位,及时接转流入党员组织关系,特别是对进岛长期务工经商和定居的外来党员组织关系,统一协调安排转入居住地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进一步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和服务。
三、当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连续性不够。一方面,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特别是1997年乡镇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后,自谋职业者和下岗失业党员增加,一些党员特别是年龄较大党员,确实是面临创业的困惑,随之而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个别党员因投资失败或因病致贫,生活上出现了困难。虽然各级党组织都利用“七一”和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予以救助,但救助的方式往往是一次性的,无论从思想上、生活上,对他们的关怀都缺乏连续性。
二是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双向性不够。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是一个互动双赢的工作。我们现在的工作模式是党组织一头动,党员被动。作为客体而言,普通党员缺乏主动向党组织倾诉个人要求、想法和困难的主动性,甚至有些党员因思想退步,对党组织缺乏信任。主体上党组织为普通党员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软环境不够,个别党员在主观上放弃了向党组织寻求帮助的想法。因而形成了对党员的关怀、帮助,只有党组织一面想,个别应当得到激励、关怀、帮助的党员,没有得到关怀与帮助,形成工
作遗漏在所难免。
三是对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虽然对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投入的资金数量不足,一般是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投入的资金渠道也不宽,主要是指党内帮扶的多、社会帮扶的少。而且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和“七一”期间,都是些临时性的物质帮扶,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
四是帮扶工作的效果不实。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好党内帮扶活动,比如,开展“一助一”、“定点帮扶”等活动。但有的基层党组织以工作忙为由没有很好的开展,导致各项帮扶措施难落实。此外,大多数单位在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从长计议,导致治标不能治本,甚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易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性,产生依赖思想,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基本要求:健全完善上级党组织关心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党员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形成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关怀、帮扶“五位一体”的格局。广大党员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投入机制和资源有效配臵体系,部分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切实解决。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努力在全党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动局面。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建议 “建立健全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及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工作,使他们在政治上有目标、生活上有保障,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自觉性。党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运行过程,从工作过程看,本身是一个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工作者为每名普通党员服务的一个过程。享受这些关爱的党员在社会上、生活中很可能是弱势群体,党的关心和爱护,会大大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坚定跟党走的决心。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要带着感情去工作,要主动从生活上关心,物质上帮助,感情上关怀,精神上激励,条件上改善贫困党员。要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关爱、关注困难党员,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健全关爱党员长效机制在原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落实好,并有实施方案和计划,使每位党员感到是真关心,而不是临时性的关爱,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党内关怀的触角延伸开来,做到关爱送温暖,关怀憾心灵,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三)强化措施,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创业富民”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筹措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在组织部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管理、定时审计、救助公示制度,主要用于补助因病、因残、因灾、因祸或年老体弱等特殊困难的党员。
(四)加强引导,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思想上引导。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二是政治上引导。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困难党员的荣誉感。三是源头上引导。要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上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等问题。
(五)完善政策,增强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完善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要出台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生命工程和永恒课题,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诚然,我们不能企求通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任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才能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只有建立起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我们才能真正搞好这项“根本建设”,解决这个“永恒课题”。基于此,如何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也就成为当前党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就构建党内民主参与的长效机制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进一步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环境,规范党内民主参与所谓长效工作机制,就是规范的、稳定的、能够长期发挥效用的机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都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因而,通过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构建党员广泛参与党内生活的规范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机制,无疑是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尽管理论界对党内民主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但从根本上讲,所谓党内民主,就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的,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强调建立健全规范稳定的党内民主制度,核心是保证和落实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权力的制度。从实践上看,党内民主不够最主要最直接的体现是党员权利保障不够。发展党内民主,核心就是要强化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主体地位,并围绕这一核心,加强体制、制度建设。长期以来,在各级党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在民主治党上思路还不很清晰,对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问题,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制度保障上都还不到位,还存在诸多误区。特别是党员的知情权,它是党员履行其他权利的基础,但现实的状况是,许多党员对党内事务往往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党内事务的参与和决定权就无从谈起。至于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揭发检举权、申诉和控告权等权利的保障和实现,问题同样不少。实际中,党员由于正常反映问题而遭打击报复的情况也时有耳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里有两个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着力解决的。一方面是,对侵犯党员民主权利进行责任追究的规定要进行细化。现有关于责任追究的规定,表面上看起来很严格,但实际上过于原则和笼统。如何追究,追究何种责任,可操作性不强。不难想象,如果不对党内政治生活中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的现象进行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党员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将困难重重。为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党的纪检体系内,成立专门机构受理党员权利受到侵犯而进行的投诉。另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党内权力机制的配臵。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内民主就是要承认党员在党内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围绕强化党员的主体地位来展开。但长期以来,党内权力结构的配臵并不十分科学,致使一些领导干部能够运用党员授予的权力取代党员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的工作职权当作特权。可以说,这是党员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根本性原因。《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规定:“所有盟员一律平等。”意即在党内生活中没有特殊党员,所有党员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党章规定的权利。中共中央最近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党员享有的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党的任何一级组织、任何党员都无权剥夺。”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一脉相承,它为我们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当然,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要求它的成员即使在行使权利时也必须以服从组织为前提。
二、进一步完善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参与决策机制
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是一个突出问题。从政党发展的轨迹看,现代政党的决策机制,已经越来越由集中的、封闭的、独断的决策模式逐步转变为一种分散的、开放的、协商的模式。再者,从理论层面分析,虽然每个党员对党内事务都有提出看法、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实际上,不可能每个党员都去参与制定政策,最终直接决策的只能是党的领导机关。如何使决策体现、代表绝大多数党员的正确意志,使决策更科学、更民主?邓小平同志1956年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很明显,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因此,切实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在决策前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要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制度,提高党内事务的公开透明度,扩大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为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对于基层组织来讲,要特别注意完善基层党员大会的作用。党员大会是本单位党组织的权力机关,它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查本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本单位范围内党的重大问题,选举产生本级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支部党员大会有权讨论发展党员、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对党员的组织处理等。但对于基层组织来讲,关键是要使党员大会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的场所,而不是无原则、无条件地趋同、从众。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和党的报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的讨论,有权在党的会议上对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提出批评。对党内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尊重每个党员的民主权利,允许每个党员真实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批评和反对的意见。即使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之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的同时,仍有坚持自己意见的权利,并允许继续在党的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决议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向各级党组织直至中央作口头或书面的报告。因此,党组织应当欢迎党员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并且鼓励党员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主张。通过党员大会,对党组织的决议甚至是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充分酝酿和讨论,无疑是基层党组织为推进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应该充当的重要角色和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强化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
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讲,监督是指对权力的制约,即“以权力制约权力”。早在18世纪中叶,法国的孟德斯鸠就在系统地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权力制约学说。他指出:“一切有权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在现代社会,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党内监督在本质上仍然体现为对权力的约束,即通过执政党自身的力量对党员和领导干部以及党组织所掌握的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当然,党内民主监督除对权力进行约束外,还应包括在党内通过党员、党员干部、党组织和专门纪检部门,严格按照党章党纪的有关规定,从思想、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和遵守党规党纪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强化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应有之义,也是充分体现和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因此,建立并完善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十分重要。现实状况是,监督不力和监督中的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已成为党内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领导干部随着职位的上升和权力的扩大反而不习惯、不愿意受到监督和约束,工作中为所欲为,最后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同时,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空气薄弱。有一部分领导班子缺少正常的相互
监督和帮助,成员之间很少有坦诚的思想交流,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制止的不制止。今后,必须要切实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和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党员切实享有党章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进一步拓宽和完善党内民主监督的渠道。为此,必须在党内建立并完善一套系统的党内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党的组织监督;党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党的各级专职监督机构对所在地区和部门各个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党员群众对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同时,民主参与监督要全程化,不断延伸监督渠道。民主参与监督,不只在选人用人,还要向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程序延伸,重点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的监督,既要做到“干部能上不能上,要看群众让不让”,又要做到“干部到底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这样才能巩固和延伸民主参与监督选人用人的成果。
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加强党员大会作用的发挥涉及到党的整个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这些都难以在短时期内解决。但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制度是我们目前可以立马着手解决,而且也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前全国各地正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党员的自我解剖和自我评估,切实发现和解决党员、干部和党员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把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各项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达到保持先进性的目的。严于自我解剖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绝对不能害怕自我批评,也绝对不能害怕别人批评。要使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下决心完善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让广大党员严肃认真地就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和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议。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严肃认真地听取这些评议,并做好记录上报,定期地给予党员反馈整改意见。只有党内民主评议活动经常化,党内民主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主要参考文献:
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年第2版
杨宁:《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发展的效应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林尚立:《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6期 王邵光:《有效的政府与民主政治化》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打造活力鄢陵、特色鄢陵、和谐鄢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和原因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文化程度偏 低。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二、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建立健全农村困难党员相应的帮扶机制是解决农村困难党员特别是老年困难党员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一 是界定帮扶标准。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三是建立帮扶台帐。要结合党员计算机信息建库工作,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帐,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并对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实施针对性的帮扶。
2、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加大物质投入,使困难党员帮扶投入“水涨船高”。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农村“三级联创”、“设岗定责”、“三培两带”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挤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三是抓好配套措施建设。继续加 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农村70岁以上、党龄50周年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对子女不赡养和有子女上学的贫困党员家庭,村级基层组织要大力开展“星级农户”、“模范乡邻”等评比活动,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免除相关的杂费,确保学生正常上学,以此激发农村困难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3、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思想上引导。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政治上引导。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村党支部要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困难党员的荣誉感。要继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困难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三是源头上引导。要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在农村党员的培养、考察、吸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使党员发展向35岁以下、高中文化水平,并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优秀分子倾斜,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源头上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不高等问题。
4、制订扶助政策,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制订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扶助。对农村困难党员,要以“造血”、“输血”并重,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要采取科学灵活的培训方法,如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把科技素质培训从枯燥、空洞说教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力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要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二是资金扶助。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根据情况,整合帮扶力量,努力构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联合体,加快脱贫项目产业化。三是信息扶助。通过建立困难党员科技服务网络和党员服务队伍,充当党员弱势群体创业信息员、产品推销员和技术指导员,利用传单、会议、广播电视、党员农经信息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就业岗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实行信息扶助,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5、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狠抓制度落实,是搞好帮扶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有效保障。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注。一是完善社会扶助体系。要整合和积极引导社会帮扶资源,积极社会资源进行帮扶,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相应的比重。县委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中心,负责全县困难党员的相关帮扶工作,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并建立帮扶协作联动机制,坚持依靠党内力量进行帮扶的同时,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二是完善结对帮扶体系。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 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一对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为推动海城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新的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一、当前在人才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海城市委按照中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大人才”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发展平台,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但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成长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工作中,尽管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可行方法,但是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等环节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科学的工作机制,人才成长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创新人才工作新机制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是人才引进的环境氛围不占优势。海城市地处辽宁南部,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资源环境、生活条件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仍然没有形成强大的聚才、引才优势,人才发展空间和创业平台还不够广阔,人才充
分发挥作用的“洼地”聚集效应不够明显,难以吸引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三是人才激励的机制建设还不科学。现行的人才激励制度仍延用传统干部考核制度,在激励标准上线条较粗,量化较少,激励机制作用体现的不够明显,有些企业和单位没有将收入分配与业绩贡献相挂钩,不能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的几点建议
机制是事业成功的杠杆,人才问题的关键是机制问题。只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对加强人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要坚持党管人才,构建全新的人才领导机制。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各级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前提下,人事、科技、教育、计划、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积极推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同时,健全人才工作机构,保证人才工作管理机制规范运作,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要坚持源头活水,推行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针对海城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引进人才环境不占优势的实际情况,要重点围绕提升“三支队伍”素质,强化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教育。一是抓好党政人才培养。积极选派各级领导干部参加省、市集中培训,依托鞍山、海城市委党校进行党政领导人才岗位培训,鼓励干部在职自学和参加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党政领导人才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围绕海城市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经济发展,分类型、分层次对镁业、滑石、钢铁、服装加工及等重点企业经营人才队伍进行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适应发展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其科学预测决策、适应市场规则、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针对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抓紧培养城市化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棚菜园区生产、果业无公害培育等领域的人才,重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三要坚持柔性引才,打造新型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人才是整合人才资源的主要途径,能够不断提高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海城市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总量偏少的实际情况,要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大胆引进各方面紧缺人才。一是鼓励借“脑”生“智”。要全方位、广领域、多形式,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海城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载体
引进、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坚持招商引智。要按照“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的方式,充分发挥“人才捆帮项目、人才捆帮资金”作用,不拘一格引进各类人才,实现项目建设与引进人才的双赢。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在引才过程中,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保、公安等部门要打破编制、体制、身份、增人指标、工资总额的限制,统一办理职称评聘、工资调档、养老保险、落户等手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各用人单位在保护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前提下要允许引进人才兼职或实行弹性工作制。四是构建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市人才交流中心的职能作用,不断拓宽人才供求信息渠道,强化人才储备与管理,为各类人才到海城创业提供便利条件。要进一步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主渠道作用,规范服务、强化管理,为盘活技能人才提供保证。
四要坚持绩效标准,建立规范的人才考核机制。人才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需要不断丰富其内涵。实践证明:以学历、职称划线的人才标准已很难适应现实需要,以能力、业绩评价人才现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绩效工作已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重要砝码。因此,在人才考核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在人才考核过程中,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为重要参照,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量化指标体系。二是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实施分类考核。对党政人才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行评价。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实行资格
考试、考核和同行业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对农村实用人才要将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个人技能和当地影响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三是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类人才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的主要依据,进一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对考核优秀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对考核较差的及时给予处理。及时分析考核结果,找出各类人才知识、经验、能力、修养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五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激励则活。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中,激励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促进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一是强化竞争力。打破论资排辈晋升技术职称和技术等级的传统模式,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和上岗。对科研成果和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可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二是改革分配方式。鼓励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激活内部分配,实现实际收入与档案工资的分离。鼓励高层次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企业要建立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对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年薪等特殊的分配方式。三是提升奖励标准。海城市每三年开展一次优秀人才表彰大会,对全市优秀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促进党内和谐,现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如下:
一、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弘扬正气,鼓励先进。每年“七一”期间,开展“争先进位”评选表彰活动,对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每季度在支部会议上评选出一名优秀党员予以奖励,以培育典型,提高党员的日常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
二、建立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党员干部之间、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及党员与党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党组织负责人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做到“五必谈”:党员取得成绩时必谈、遇到困难时必谈、发生矛盾时必谈、出现过错时必谈、存在问题时必谈。
三、建立“送温暖、献爱心”和走访慰问制度。在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中心党支部要认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老党员及生活困难、患病住院的党员。在党员、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党组织对这些党员家庭走访慰问,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四、建立政治关怀制度。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五、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针对不同党员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年龄较大党员等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曲江商品城市场党总支加强党内关爱机制系列述评(2)近年来,曲江商品城党总支坚持围绕市场发展,加强市场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针对流动党员的帮扶关爱,让党员商户在市场“安家”,精心打造“曲江商品城流动党员建设”这一特色品牌。
一是在帮扶理念上,树立“阵地”意识。为了使流动党员有个“家”,曲江商品城党总支在工作理念上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因地制宜建立组织,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供组织保障。曲江商品城党组织由支部建制升格为总支建制后,成立了一个以商户党员为主体,商户党员和管理人员党员混合编组的党支部——“新扬州人支部”(曲江商品城第二支部),由一名长期从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支委员担任支部书记,抽调了一名文化素质较高的党员任专职干事。我们还按照“便于党员的教育管理,便于党员的相互交流”的原则细化组织设置,通过“外接内培”方式优化队伍建设,夯实流动党员建设基础。
细化组织建设。在曲江商品城,党员的流动性大,党员身份不易确定。为让市场的党员尽快“浮出水面”,市场党员通过宣传——登记——查询——确认的方式逐个进行填表登记。对确定身份后的商户党员,根据其提供的信息,给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去函取证后,对党员进行编组,通知 1
其参加组织生活。二支部按区域分别建立了小百货区、针织洗化区、服装区、床上用品区、箱包鞋类区、五金电器区6个党小组,并依托行业划定了党小组工作责任区,由流动党员自行选出党小组负责人,制定党小组活动制度,使每个流动党员都能凭“流动党员证”就近参加党组织生活,让他们重新安了“家”,有了活动“阵地”。
优化队伍建设。市场党总支通过“外接内培”方式优化党员队伍。“外接”指对流动党员接转关系,在曲江商品城经商的党员既是流动的,又是相对固定的,最近几年,不少流动商户在扬州购房安家,成了“新扬州人”。党总支本着“成熟一个接转一个”的原则,动员这部分在扬州安家的流动党员转来组织关系,目前已有十多名流动党员转来了组织关系。“内培”指在流动商户中发展党员,曲江商品城的组成主要是个体经济,大部分经营者是个体商户,在个体经营者中做好党员的发展是优化党员队伍的重要举措。基于个体经营户的流动性、特殊性,为了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市场党总支严把审查关,到每一个发展对象原籍地进行调查,并形成书面调查意见,结合发展对象所在区域商户、管理人员的意见及驻场公安、税务、工商部门的意见,把那些对党的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好、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流动商户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几年来,市场共发展了5名流动商户入党,另有30多名商户向党组织递
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是在帮扶思路上,树立“中心”意识。曲江商品城党总支始终围绕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繁荣开展组织活动。
以诚信经营为活动主要内容。市场繁荣发展,一靠规模的不断状大,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二靠市场的信誉度的不断提升,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多年来,曲江商品城一直坚持两手抓,特别是将建设“诚信市场”作为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围绕建设“诚信市场”,党总支在党员经营户中先后开展了“共产党员摊店”挂牌经营和“优秀共产党员摊店”、“星级共产党员摊店”的评比活动。评比围绕“诚信经营”这个中心,以合法守法、诚信公道、热情礼貌为主要内容,以连续获得市场“文明摊店”“信得过摊店”称号为必要前提,以推行“共产党员销售承诺制”为重要保证,80%的商户党员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摊店”和“星级共产党员摊店”锦旗。为了扩大评比活动的影响,授旗仪式隆重热烈,而且通过地方媒体和市场内宣传阵地予以广泛宣传,扩大其声誉和知名度,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挂牌经营也因经营户的诚实经营和良好信誉赢得了消费效应,鞭策了广大经营户,转变了市场的经营风气,为曲江商品城打造“诚信市场”,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灵活分散为活动主要形式。曲江商品城商户党员都是
个体经营者,“做生意”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开展学习、参加活动都有其特殊性,市场党总支针对商户党员的特点,强调时间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分散性。为不影响商户党员的生意,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或者早晨客户较少的时间进行,党员集中学习、培训、举办集体活动一般都选择生意的淡季,错开生意的旺季,灵活安排时间。活动形态我们坚持小型、分教、多样的原则,一般以党小组为单位就地开展各类活动,或者在党员与党员联系人之间开展活动(党员与党员联系人指市场管理人员党员和商户流动党员之间结对联系,一般1名市场党员联系2-3名流动党员)。同时,我们还根据每个党员的素质、特长和意愿,采取“自报公议,支部审定”的方法将全体党员划分为参政议政、助弱致富、治安联防、政策宣传、民事纠纷调解等五个“专业组”,使流动党员活动呈现多样性。
三是在帮扶方法上,树立“引导”意识。市场党总支在工作中注重提高党员商户的素质,引导他们富而思进,激发他们回报社会的热情。
引导商户党员富而思进。目前,大多数商户借助曲江商品城这个平台,已经走上了经商致富之路。随着经营走上正轨,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少商户要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么小富即安,沉湎玩乐,其中也包括少数党员商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场党总支及时向广大商户党员发出了
“二次创业,党员先行”的号召,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商户党员的思想素质、经营理念。一是书面教育。将有关学习资料摘抄给每个商户党员,要求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然后在组织活动中进行交流、讨论;二是专题讲座。利用商户普遍的生意淡季,通过市场党校进行专题学习讲座,邀请有关专家、理论工作者给党员上党课,市场总支领导每人每年也主动为商户党员上一次党课;三是交流谈心。通过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等组织党员交流学习体会、经营决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在商户党员中开展了争创“星级共产党员摊店”主题实践活动,商户党员通过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不仅在市场商户中倡导文明诚信经营而且还提升了经营业绩,转变了经营理念。目前,占市场商户1%的党员商户,创造了6%的经营业绩,共产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引导商户党员奉献社会。党员商户一般都有较好的经营业绩,但其他商户因为个体的差异性,也存在经营困难的现实。共同致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为此,我们引导党员商户结对帮扶困难商户,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从资金、货源、销售渠道、经营经验上帮助一些经营困难的商户共同致富。市场党组织还积极引导商户党员富而思源,回报社会,商户党员采用慰问、捐款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继续学业。在商户党员带动下,市场广大商户先后参加了多次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的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是对新形势下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党内决策科 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尽管党内事务咨询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们 必须打造听证咨询认知基础、完善听证咨询运行机制、构建听证咨询制度规范和健全听证咨询评价体系,促进党内事务听证咨 询制度健康发展.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 民主权利,必须“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新世纪新阶段,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有利于落 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党 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党内事 务听证咨询制度就成为目前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的 重要课题.一、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的意义 “听证”,是指以公开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 活动。“咨询”,即商议、询问、向……请教。听证咨询是 指以公开方式同利害关系人商议相关议题并听取其 意见的活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即指各级党组 织在决定党内事务过程中,以公开方式向广大党员征 集意见和建议的规则体系。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指 出,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必须“建立健全党 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成员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 证咨询制度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党员在党内 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充分调 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切实保 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听证咨询,是落实广大党员知情 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形式,是拓宽党员 意见表达、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 进行民主教育的实践载体。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发 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员民主权利能否得到落实,党员 主体地位能否得到尊重。因此,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 证咨询制度对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关切度和参与 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 作用.二是有利于推进党内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完善 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党员是党内事务的活动主体。要 保证党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必须让党员尽可能多 地参与党内决策。正如列宁所说的:“党内的一切事务 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 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的……要真正民主地决定问题,只召集该组织选出来的代表开会还是不够的。必须让 该组织的全体党员在选举代表的同时就整个组织所 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都能人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 见。”[2](P249)听证咨询,是党员群众利益表达的有效渠 道,是普通党员参与党内决策的重要方式。因此,建立 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有利于运用民主的方法 达成共识,提高党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三是有利于降低党组织运转的政治成本,增强党 员的组织认同。组织认同,是指组织成员接受组织目 标、遵守组织纪律,并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心理 状态。党员组织认同是政党获得力量的根本所在。党员组织认同资源流失是党组织运作消耗的最大政治 成本。党员听证咨询制度为党内事务充分酝酿、讨论 协商提供了正式的制度安排,有利于落实党员知情 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 参与度。因此,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有助 于切实保障党章及其相关党内法规赋予每个党员的 民主权利,有利于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组织认同.二、目前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存在的问题 实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有助于让广大党员 直接参与党内重大决策,让不同意见在听证咨询中交 锋,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新世纪新阶段,为提高 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水平,各级党组织十 分重视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并取得了较 大的成效。但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作为一项新事 物,其运作过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听证咨询参与意识不强。目前,在许多党组 织中听证咨询制度已成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 一种重要机制。然而,由于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发 展不完善、不健全,导致部分党员对听证咨询的意义、内容、程序和功能缺乏深刻认识,在参与听证咨询实 践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也有部分领导干部 把听证咨询看成为一种“作秀”形式,认为党内事务听 不听证一样,对听证咨询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 不足。少部分党员和领导干部听证咨询参与意识不 强,严重制约了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的健康发展.其二,听证咨询运行机制不健全。构建互动、规范、高效的听证咨询运行机制,是健全和完善党内事务听 证咨询制度的基本要求。但从目前党内听证咨询制度 的状况看,听证咨询运行机制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听证咨询缺乏强有力领导。在推进党内事务听证咨询 制度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方没有把建立健全党内事务 听证咨询制度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的总 体规划,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其次,听证咨询适用范 围模糊。听证咨询适用范围又称为听证咨询事项。目 前,一些地方党内事务听证咨询规则没有对听证咨询 适用范围作明确界定。有些地方对听证咨询适用范围 规定过宽,有的地方对听证咨询适用范围规定过狭,难以保证听证咨询制度取得实效。再次,听证咨询代 表缺乏代表性。一些地方听证咨询代表由党组织或领 导干部指定,不具代表性。少部分地方选出的代表缺 乏代表能力,要么年龄偏大,要么文化偏低,难以行使 代表职权。最后,听证咨询程序不公开。程序公开是程 序公正的本质要求。少部分地方选出的代表缺乏对听 证咨询方案全面、深刻的了解,代表难以对听证咨询 方案提出有效意见.其三,听证咨询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制度 是稳定地组合在一起的一套价值标准、规则、地位、角 色和群体,它是围绕着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 的”,它为“各个社会的成员创造了思想和行为的模式,为解决这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恰当的办法”。[3](P109)听证咨询制度是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决策民 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效形式。因此,新形势下切实推进 党内民主,必须重视加强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化建 设。从目前听证咨询制度建设状况看,全党范围内缺 乏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工作的权威党内法规。一些地区 出台的听证咨询的工作条例或规定,对听证咨询的性 质、范围、方法和程序以及听证咨询代表的权利、义务 和监督等也缺乏健全的制度设计.其四,听证咨询评价体系不完善。有效性是衡量 听证咨询制度是否健全的重要指标。然而,要保证听 证咨询制度取得实效,必须建立科学的听证咨询评价 体系。由于党内听证咨询工作发展相对较晚,加之听 证咨询评价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听证咨询评价体系 不完善问题凸显。比如,部分领导干部左右听证咨询 评估工作,使听证咨询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得不到 保证。又如,有些地方在听证咨询评估工作中采用的 形式比较单一,致使听证咨询评估效力大打折扣.三、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的对策 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是新形势下切 实推进党内民主,提高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 要制度设计。实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不能仅停 留在确认“党内事务必须听证咨询”的原则上,应该进 行整体制度建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目前党内事 务听证咨询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 全相关制度的对策.第一,打造听证咨询认知基础。观念影响行为。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少部分党员和干部对实行党内 事务听证咨询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缺乏参与听证咨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夯实听 证咨询认知基础,一方面应提升党员主体意识。党员 主体意识是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角色的自我认同。党员 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强弱.因此,要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和丰富多样的民主 实践,不断增强党员主体意识,促进广大党员参与听 证咨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党员领 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推行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有 利于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真正落实党员主体地位。要 通
过拓展视野和转变思维,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听证咨询制度对构筑党群、干群平等交流,化解党 群、干群之间隔阂的重要意义,从而保障党内事务听 证咨询制度的健康有效运作.第二,健全听证咨询运行机制。建构协调、有效、互动的听证咨询运作机制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由于目前听证咨询运行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 一些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为推动党内事务听证咨 询制度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对听证咨询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 把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作为党建工作的 重要内容,加强对听证咨询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及时 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成立各 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听证咨询工作统一领导小组,发 挥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二是明确听证咨询适用范 围。为保证听证咨询工作取得实效,党内事务听证咨 询制度要明确把听证咨询适用范围划分为:绝对听证 咨询事项和相对听证咨询事项。绝对听证咨询事项必 须进行听证咨询。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群众反映比较 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事关本地区和本部门党组织重 大事务和重要决策部署都必须进行听证咨询。相对听 证咨询事项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听证咨询.对那些有较大争议或有明显利益冲突的事项也要进 行听证咨询。三是增强听证咨询参与者的代表性。按 照党章和相关党内法规要求,优先选择那些能够代表 党员群众切身利益、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具备代表能 力的党员参与听证咨询会,不断提升党内事务听证咨 询的效力。四是推进听证咨询程序公开。“没有公开性 而谈民主制是可笑的。”[4](P417)因此,在召开党内事务听 证咨询之前,必须让参会代表充分了解听证咨询的议 题,保障他们在听证咨询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达到 听证咨询的预期目的。在听证咨询结束以后,要通过 党内公开栏向党员公布听证咨询情况,增强他们对听 证咨询制度的认同度.第三,构建听证咨询制度规范。制度问题更带有 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新世纪新阶段,加 强听证咨询制度化建设是切实推进党内民主的内在 要求。要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 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必须重视党内事务听证 咨询的制度设计。一方面要加强听证咨询工作制度化 的力度。为保证听证咨询工作科学发展,有必要在全 党范围内尽快出台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 的党内法规,明确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的性质、地位、领 导、范围、形式和程序;听证咨询代表的遴选、权利和义 务;听证咨询的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等。不同地区和 部门也应根据“凡党内重大事务必须听证咨询原则”,出台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地方规章,推动听证咨询工作 制度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听证咨询制度建设 的效能。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是衡量制度优劣的重要尺 度,制度要有效和可行就必须切合客观变化的社会实 践。因此,加强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建设,应根据变 化着的形势和不同地区的实际,对过时和无效的部分 进行改革。只有这样,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才会保 持其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第四,完善听证咨询评价体系。每项工作有无价 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往往与其最终的实效性相关。然 而,任何工作要取得实效性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成效有限的重要原因,在于听证咨询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为推动听证咨询制 度健康发展,必须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 体要多元。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必须坚持党员群众 为评价主体,组建专门的评价机构和专家队伍,尽量 减少本级主要领导或上级领导的影响。要鼓励和保护 党员群众敢讲话、讲真话、讲心里话,促进评价取得良 好效果。二是评价内容要全面。听证咨询评价内容既 要包括党内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和落实效果,又要包 括重大决策内容需要修订和完善的方面,还要包括对 重大事件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以及党员群众的其他 有关意见和建议。三是评价形式多样。评价形式不但 可以听证咨询代表跟踪调查,而且也可以采取发放民 意调查表、网站调查、深入相关利益群体走访和其他 有效形式。四是评价过程要规范。为避免评价走过场、搞形式,确保评价有序、科学,必须建立健全评价讨论 制度、汇报制度和公示制度,从程序制度化、规范化角 度保证评价取得成效。五是评价标准要科学。判断任 何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不是任何逻辑推理或理性思 维而是社会实践。因此,检验听证咨询工作是非得失 的标准也应坚持实践标准,以落实实践标准来推动听 证咨询评价科学化.
【关于创新党内帮扶机制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意见06-12
关于破解基层党建创新难题的思考09-12
关于对创新基层党校培训模式的思考01-20
关于强化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10-20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11-09
关于构建公安激励机制的思考范文05-28
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10-16
关于创新的想法12-19
关于创新的零分作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