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管理透明性分析论文(精选10篇)
1.2反映出企业的进步性。企业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性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不可缺少的,先进的企业都会做出如此选择,而如果某些企业碍于某些原因迟迟没有对资产实行公开化管理,未来很有可能因为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而阻碍其发展。再加之,资产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人员以及资源,实现了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利于企业提高人力资源以及物资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透明化的资产管理理念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以各个企业公开透明为前提,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进而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现。
1.3利于企业进行系统化管理。企业发展的规模越大,其资产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员工工作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而管理流程也会趋向复杂化。如果企业实现了透明化的资产管理,资产信息传播更加便利,使得企业管理制度越加科学规范,从而实现了企业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企业会选择使用先进的设备,将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精简,便于管理更加快速高效。透明化、公开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发展趋向扁平化,使得企业结构越来越精简,而不出现冗余。
2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透明性的措施
2.1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化水平。对于一些规模特别大的企业来说,其构成较为复杂,层次也比较多,往往拥有众多的子公司和成百上千的银行账户。如果企业的资产管理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约束,管理人员也没有规范的行为准则,那么就可能导致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人力成本大大增加,企业资金集中度较差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总公司的运营资金的管理为例,如果整个企业系统的信息不够透明,那么就会出现一些急需资金的子公司在向银行进行贷款之后,才发现另一个子公司赋闲的资金足以满足需求的情况,这样集团企业的资金配置就会出现问题而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提升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性势在必行。企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像企业内部发行的报纸、企业资产管理的固定宣传栏、各种管理软件和会议等等。
2.2建立企业资本管理的协同平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更加方面快捷的信息交流途径。在此基础之上,当前的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但是这些交流平台往往受到公司的局限,即信息只在公司内部得以流通,企业系统中的其他公司和总公司并不能完整地了解到该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从而导致信息的交流出现障碍。因此,为了增强信息在不同公司之间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流通程度,应该建立一个企业之间的资本管理的协同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通过档案和软件来交流信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对话,从而建立起一个可以高度共享和高度流通的资料库,保证公司的每一个资本运营细节都能够在其中被找到,并用于管理活动。
2.3规范资本管理行为。为了能够对企业的资本进行透明而有效的管理,就要规范管理人员的资本管理行为。对账单审查、报账活动、账目核算和业绩统计的流程,要有一个完善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好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利用,从而使每一部分的资金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为了能使员工熟悉管理的制度,企业可以将制定的制度以书面的行式印刷出来分发给员工,还可以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人才来帮助员工熟悉并掌握管理流程。除此之外,还要树立起员工的责任心,使员工能够自觉地学习管理技能和遵守企业的制度。如果在管理中发现资产的不正常运转,一定要上报决策者,不能因为意志不坚定而接受金钱腐蚀,从而为这些不良现象打掩护,最后损害了企业的资产管理透明化,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透明化管理,对策
1 企业透明化管理概述
透明化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管理中, 对所有的信息及管理实行公开化、透明化管理的过程。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看, 透明化管理能够让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解, 保证员工的知情权。从目前来看, 企业内部管理大都采用透明化管理模式, 如仓库看板管理、人事晋升、财务K3数据、生产人员合理调配、品控ISO管理等, 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透明化管理。企业透明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财务管理透明化、物流管理透明化、人力资源管理透明化、生产管理透明化。透明化管理对企业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让员工自觉参与到企业管理中, 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感。从透明化管理的本质来看, 透明化管理是一种充满朝气的阳光文化, 营造了公平的工作环境, 也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 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 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透明化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重视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对晋升、奖励等进行量化和公开, 员工通过各种方式能够了解企业信息, 以公平竞争的方式来得到晋升和奖励机会, 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 通过透明化管理集成信息系统, 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零距离, 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避免工作拖拉和不作为等问题。
(4) 透明化管理能够优化企业管理的流程, 进而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透明化管理的实现, 能够推动企业体制改革的发展, 以信息集成系统代替某些职能部门, 能够精简工作的环节, 促使企业向扁平化方向转化。
(5) 对企业形象有很大好处。透明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优势方的利益最大化现象, 避免了信息优势方不法收入等问题, 能够有效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基于透明化管理的企业内部管理对策分析
2.1 加大企业信息透明化
在企业管理中, 应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化的水平, 才能实现透明化管理的目标。企业信息透明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在企业信息内部发布和宣传中, 可以通过企业报、企业宣传栏、OA系统、会议等方法, 公布企业信息, 这样就能够让全体员工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解, 让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
2.2 加大管理体系执行力度, 提升透明化管理的水平
目前, 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企业管理体系有以下几个:ERP、ISO 14000、ISO 9000、6S等, 这些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作用, 不仅能规范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还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化和协同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关键在于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因此, 应加大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 不断提高企业的透明化管理水平。
2.3 推进薪酬体系透明化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作用。透明化的薪酬体系能够促进薪酬分配的公平、公开, 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和杠杆作用。从目前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 员工的薪酬一般是保密的, 还明确规定了不允许员工打探他人的薪酬水平。这样的薪酬制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平衡, 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很大危害。这样的薪酬体系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都非常不利。因此, 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 必须继续推进绩效考核管理和内部公平竞争机制, 推进薪酬体系透明化, 为绩效考核和内部竞争机制的推行创造条件。在收入模糊情况下, 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 员工短时期的公平心理得到满足。但在长期的工作中, 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在薪酬透明情况下, 部分员工由于工作表现较好薪酬水平会有所提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员工之间的矛盾, 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4 推进企业文化体系透明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所形成的统一的价值导向, 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 对企业经营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 必须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文化体系。同时, 为了保证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需要推进企业文化体系透明化, 让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未来发展追求都有深入的认识, 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生命力。
2.5 建立企业内部管理的协同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多是企业都已经建立了信息平台, 但由于企业的信息平台并不健全, 信息的流通大都局限于部门内部, 导致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受到影响。因此, 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应建立一个企业内部协同平台, 让企业的内部信息能够在公司内部流通。在协同平台建立过程中, 可以利用局域网, 建立共享性高、统一性强的知识库, 建立起统一的个人信
刍议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李璐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136000)
要]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许多现代西方企业管理思想都能从2 000多年前的以儒道法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到依据。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源于西方, 改革开放几十年, 从100年前泰勒的科学管理, 到当代的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中国的企业管理在学习西方和自我实践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我们也看到, 许多企业在完全照搬西方的管理思想时, 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与此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在几十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中, 中国的传统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的某些契合, 体察到中国古老哲学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特别是进入21世纪, 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和大国的崛起, 让我们进一步树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老哲学的自信和理论自觉。本文试图挖掘儒道法三家的管理哲学精髓, 探讨儒道法三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和实践问题, 并提出在企业管理中儒道法三家思想应融会贯通, 适时权变的思想。
[关键词]传统哲学;企业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1儒家哲学思想及其应用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 “仁”就是爱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 企业间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 关心和照顾好自己的员工, 对员工以人本关怀才能使企业有凝聚力, 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 做到基业长青。企业只有照顾好自己的员工, 员工才能照顾好你的顾客, 顾客才能照顾好你的利润。因此, 对员工施以仁爱, 这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也是出发点。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的基础就是爱人, 其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关心在当时混乱的年代中人的安身立命和生存状况。关心企业中人的诉求, 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起点。
儒家的方法论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 简单地说, 就是两极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建立在对“过”与“不及”的批评基础上, 以扣其两端而取中之意的。是一种动态权衡选择的方法。中庸之道就是中道、持平、保持平衡, 在管理中保持平衡, 掌握分寸。但是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过程中时间、地点、人物都会产生变化, 保持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儒家理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提出了“与时偕行”、“日新又新”的理论, 时刻保持中庸的状态, 强调“过犹不及”, 中庸的思想体现在管理者身上就是要辩证地思考问题, 不要有对某件事有偏见而产生极端想法, 要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变化中保持中道的思想, 保持心态的冷静, 多听取各方意见, 保持住对管理的协调组织不偏不倚, 有序地进行管理。这种思想就适用于中层管理。
2道家管理哲学及其应用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 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由他
[收稿日期]2013-04-22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3) 012-0068-02
所预设的“道”而展开的。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软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并不是不为, 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 顺应客观态势, 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哲学基础, 其“无为”就是放松对事物的不必要的束缚, 减轻对事物的人为干预, 运用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做到领导却不让人察觉, 成功于无形的管理境界, 即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的境界。
道家的这一管理思想特别适用于高层管理者。因为高层管理者是做出重大决策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人在整个管理中起着重大指导作用的人, 因此高层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个人素养十分重要。高层管理者首先要善于发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然后按规律办事。即“道法自然”, 保持事物的大的方向, 在此基础上对下属要予以一定的权力, 相信下属, 对下属采取不干预不干涉的政策, 运用无为的理论为下属创造有为的条件, 使整个工作环境更加宽松, 更加有弹性, 这样才会使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有所作为, 让他们发挥自己所能, 那么整个的工作就会向着良性发展。道家的方法论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
3 法家管理哲学及其应用
“人之初, 性本恶”是法家的人性论观点, 因此法家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核心思想并非法律, 而是统治的方法。法家主张运用法律来惩治人们, 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处罚, 法律之外没有善恶之分。韩非认为赏和罚是君主的“二柄”, 其之所以有效, 是由于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这实际在强调规章制度、利益机制对管理的重要性。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息级、部门级、企业级信息门户。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划分并下达, 通过目标的分解, 形成了各部门的计划任务, 在协同平台是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计划进行跟踪调查, 能够让企业全体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 结语
透明化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应实行透明化管理, 以统一的信息平台加强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透明化管理研究[J].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 (6) :17-18.
如今,类似的故事经常上演。每天,都会有一些可能引发激烈反应的图像或事件被人以数字方式记录,发布到网上,然后像病毒一样四处扩散。在社交媒体上,人们会同朋友或粉丝分享自己的经历,后者又继续将其转给更多人看。在极短的时间内,围绕这些事件形成的虚拟社区便会群情激奋。
瞬间制造热点、引发论战的能力是“超透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过去,只有当地人会关注当地发生的事情,信息停留在“信息水洼”中,只有刻意的行为才会导致信息外流。如今,每年生成的数字化数据都在呈指数级增长,其中许多数据是通过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持设备生成的。信息水洼中的水已经泛滥成洪。在洪水中,水流的规律令人难以捉摸。它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地,而且很难控制。
作者建议管理者采取以下措施来满足超透明时代的新要求。
检查自己对信息控制方式的假设 你再也不能依靠信息边界来保密,无论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设定的边界,都不足为防。要有计划地找出不切实际的假设,也就是你可能误以为自己有能力控制信息的地方。或许你能守住一部分秘密,但这将比以往更加艰难,耗费更多资金,而且你所做的一切还有可能徒劳无功。
重新评估战略,加强对意外曝光的抗打击能力公司战略不要轻易被意外的信息流动干扰,也不要受保密能力的影响。战略应该基于公司独一无二的能力,而不是组织掌握的信息。
重新审查组织的经营活动,找出一旦曝光便会惹来麻烦的问题 许多公司都容易受到别有用心者的攻击。因此,可以考虑从外部聘用供应链、公关或安全顾问来调查公司的经营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公司不应到处搜索潜在的泄密者,因为这反而会令人怀疑你在企图隐瞒些什么。你的目标应该是找出那些可能导致泄密的问题行为或做法。
假定别人会出于自身原因公布你所在组织的信息,而你无力阻止他们 歌手芭芭拉·史翠珊曾出动律师团,要求某网络相册删除自家住宅的一张航拍照,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照片反而引来更多关注。“史翠珊效应”因此得名。形象管理已经成为一项新竞赛,做好快速应对的准备,尤其是应对错误信息。你无法制止恶意的谎言肆虐社交媒体。一些边缘媒体渠道甚至可能会趁势大做文章,企图阻拦你自辩清白,好让劲爆情节持续发酵。但是,只要你不断向网络空间的“档案”中储存准确信息,将可以证明的事实提供给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总会让那些不负责任的指控不攻自破。
要认识到新的信息流动改变了人们心中的公平法则 当从前无法获得的信息变得唾手可得时,人们觉得,如今信息就应该是可以轻易获取的。在这个新信息时代,大家开始认为当许多人只想要一两首歌时,要求消费者花20美元把整张CD买下来是不公平的。苹果iTunes的单曲定价模式正是对顾客看待公平的新观点做出的反应。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但相对的,与化学品运输相关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正逐渐显现出陈旧和不合时宜,危险化学品物流行业的新技术改造日益迫切!
作为一类特殊产品,危险化学品与其他产品的物流管理差别较大,安全管理一直被放在首位。传统危险化学品物流过程中,仓储、装卸等在固定地点进行的操作,可以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摄像监控和危险报警等手段来监督其安全。然而,一旦货物被装运出门,传统的危险品物流便几乎进入了“盲区”——无论是“司机是否安全驾驶”、“运输路段的路况是否复杂有安全隐患”,还是 “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变化状态”、“是否发生了安全事故”等等,所有这些情况的具体信息,都无法在货物运输途中被准确获知,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危险品运输过程难以监控管理”的局面。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的运行现状和特点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一般都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性质的不同,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差异很大,在接触和处理过程中也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危险品在物流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和次生灾害。根据货物的性质,危险化学品运输需要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在这方面国家有专门的规定和限制,也只允许符合规定资质,并办理相关手续的经营者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业务,因此,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专业性要求很强,对企业软硬件要求较高。
同时,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全过程管理标准存在缺失。虽然危险化学品行业已经拥有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规基本上都是分别针对生产、仓储和运输三个部分的,而对于连接这三部分的供应链整体来说,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来填补管理上的空白,因此危险化学品的物流运输市场仍然是一个缺乏标准的非规范市场。
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还存在监管难度大,违规现象严重的问题。我国的货运车辆总体上仍以个体产权为主,这类车辆在危运领域也有很大的数量。虽然很多地区对这些车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因为难以区分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分离的现象,规定往往无法执行到位。与此同时,危运行业中企业的规范化水平差距也很大,许多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车辆控制力弱化,甚至出现“轻资产、无管理”的现象。管理水平是不断变化的能力,监管部门也无法及时做出量化分析,管理困难,从而造成挂靠车辆多、企业对车辆的控制力弱的现象。
另外,目前危运领域的管理部门众多,相关的有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质监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等。由于这些部门都要参与审批发证,使得危险品运输的审批环节众多,申请程序相对普通货物更加繁杂、冗长,运作效率低,导致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益而舍弃安全,造成行业事故。
同样的,我国的交通管理、安监等监管部门都实行分行政区管理,相关部门非常多,且各部门监管手段不同,办法不一。物流运输是跨区域运作的行业,虽然现在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让管理部门难以形成通行的判断标准,但若各地区和部门间的法规出现太大的冲突或隔离,必然会给企业运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同时很可能引起监管部门对本区域危险源的失控,甚至出现发生事故无法及时准确采取应急措施的现象。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难点
安全管理:安全是危险化学品物流的核心,包括仓储、装卸及运输等环节的安全。仓储和装卸环节的安全可以通过严格执行流程监控和报警等措施来保证,而运输环节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则复杂多样。
首先,在运输环节中,产品包装和车内堆放都有严格的要求,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包装、堆放标准;危运要求专车运输、专业场地装卸,以及专业的服务,场地、车辆、容器、司机等都需要相关的资质,私自转运会带来极大的运作风险;
同时,危运的线路也必须按照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中途不能擅自改变和随意停车;如果途中要停车,必须要在监管人员指定的区域。遇到特殊情况,如堵车时,监管人员就要及时判断危险程度,以做应对;
超速驾驶、疲劳驾驶这些问题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中更要严肃对待,危险品运输中需要严格监控车速,并杜绝司机的疲劳驾驶现象;运输途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容器泄漏情况,司机和监管人员必须及时得到报警提示,以便立刻采取补救措施。
调度管理:合理调度车辆是保证企业运作和运输安全的关键。危运的调度具有这些特点: 首先,需要进行订单信息审核,按照产品的相关特性选择合适的车辆、司机押运员来承担运输任务。调度人员通过核对系统信息和现有资源情况,根据订单制定经济、安全的调度计划,并向监管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形成正式调度指令;
第二,危险品运输作业要时刻处于受控状态,管理人员必须实时获取车辆运行和货物状态的数据,对一切安全隐患做出预警。司机、押运员和监控中心都要有必要的防范措施,在可能发生事故时及时处理。运输过程中,因客户、环境天气变化、车辆故障等原因导致的临时行驶线路、停靠站点等信息变更,也要及时通知司机及接货方的相关人员,以便调整;
最后,在能源类销售企业的产品供应中,经常要实时掌握路途中的产品信息,以保证销售站点的需求和最低的库存成本,因此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很高。
成本管理:危险化学品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其成本管理的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降低库存量。要降低库存成本,就必须要首先准确掌握需求规律,时刻关注与产品有关的市场信息,最大限度降低减小库存的风险;
控制车辆运行成本。危险品运输车辆普遍造价高昂,维护成本不菲。但企业也不能一味追求成本最低化,安全措施必须完备,所以需要对运行成本进行合理调配和科学管理;
通行费(路桥费)。通行费是车辆运输的第二大成本,长期以来,行业内存在司机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事实证明,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和进行有效的运输过程监控的方式,来减少甚至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要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危运车辆的专业化程度高,购置成本也高,车辆使用率却普遍低于普通运输。要提高车辆使用效率,提升单一产品的规模效益是一方面,当同一类产品的业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有效提高此类运输车辆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运营多类产品时,降低车辆台数,提高拖车的比例,用拖车来配合运输,也可以降低成本;
同时,提高载具容器使用率、合理调度、做好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工作,加速审验、审批流程,减少产品出库等待时间等,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易流GPS的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危运车辆监控系统,可以对危运车辆实时监控,加强对危货运输的跟踪救援与调度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增加安全系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运输安全。易流为危险化学品运输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监管手段。
一、安全保障
固定线路设置:由于危运行业对车辆运输线路有严格要求,易流实现了车辆与固定线路实时绑定的功能,一旦出现擅自改变线路等违规操作,就会立刻发出报警,提示系统监控员。
停车报警:易流监控系统中,客户可按自身要求,设置停车报警最短时长,监督外出工作车辆是否按规定地点、时长停车,防止非法交易,同时减少非工作需要停车产生的油耗。
超速报警:车辆超速是造成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尤其对于危险品运输行业,速度控制是保证安全的重中之重。易流对运输车辆速度的控制有三类:地图道路速度控制、固定线路速度控制和固定区域速度控制,主要通过限速,规避司机违规驾驶带来的风险。
危险区域报警:易流在多类型限速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危险区域报警功能。在事故多发路段,系统会对司机以语音、短信等形式发出预警,以保证行使安全。
疲劳驾驶报警:易流采用平台累计车辆运行时间,及两次停车间连续运行时间的方式,来判断是否疲劳驾驶。一旦超过设置上限,即刻报警提示监控人员,并由报警喇叭提醒司机。
劫警报警:运输途中如果发生险情,司机按住驾驶室隐蔽位置的触发按钮2秒以上,即向中心发出了劫警报警。监控中心可通过现场照片和电话联系通知,做出及时判断和反应。
驾驶员、押运员证件审核:易流研发的危运证件管理模块,对车辆启动设置条件,驾驶员、押运员需通过IC卡身份认证后方能启动车辆,对资质不符现象发出报警,快捷方便。
二、调度管理
实时GPS/GIS位置服务:易流可实现24小时定位监控服务,为合理调度提供信息保障。进出区域报警:易流开发的固定区域报警功能,将车辆运行状态与固定区域结合,实现明确规定车辆装卸、中途停车点,并提供详细报表记录的作用,且能够对违规操作发出报警。
停车区域拍照:在车辆驾驶室前方安装摄像头,监控人员通过获取当事车辆的前方照片,可快速判断车辆真实情况,相应调整调度,严格监管运输,从而保障运输实效。
短信调度:车载GPS终端可扩展LCD显示屏等外设,实现短信交互、调度指令收发和语音播放等功能,更加方便调度管理员与司机的信息交互,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运单调度:易流监控平台对外开放丰富的数据接口,用户可与客户企业运单管理系统对接数据,以此加强GPS监控平台与企业业务流程的结合,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更高要求。
三、运输成本控制
公路运输中,精确统计车辆里程、控制油耗及路桥费成本,对降低企业成本尤其重要。精确的GPS里程统计:易流GPS系统提供的这项功能,可以查询单台或多台车辆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使里程,而这些数据对于司机的日常考核、企业优化管理都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油耗统计报表:易流开发的测油装置,可让监控中心实时察看车辆的油料剩余情况。对油料的统计分析可以杜绝司机虚报加油升数、非法倒卖油料等现象,减少企业的不必要开支。
路桥费用统计:易流监控平台的车辆通过路桥费站点统计功能,能够统计出一段时间内车辆所经过的路桥费详细信息,为客户解决司机虚报路桥费的问题。
停车未熄火统计:车辆在运输途中长时间停车不熄火,或长时间停车开空调都会造成燃油浪费,易流GPS系统的停车未熄火监控功能,可有效监督司机,杜绝此类浪费的发生。
四、危运行业中的特色应用
危险品运输包含的货物种类多样,不同货物需要统计不同的管控数据,对安全性的监控手段也多种多样。为此,易流针对一些特殊的危险品运输,开发了专用的手段。成品油运输监控
运油车结构特点为:入油口在油罐顶部,没有总入口,最多有四个入口;出油口在油罐侧面,最多有四个出油口,有一气阀控制总开关,所有口都可能成为偷油、放油口。
易流GPS根据运油车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利用塑料机械变码锁,锁住顶部入油口天窗的方案。这种变码锁必须用钥匙打开,每次打开时会生成一个随机四位数码。
当油车加油后,锁上锁,司机通过易流GPS终端录入生成的四位码,回传到管理系统,和相应的订单绑定。下次开启时,核对四位码,若发生变化,则说明油车中途被非法打开过。这时,再通过系统中的停车报表和轨迹回放等功能,进行具体情况分析。
另外,通过安装气感应开关,可以感应出油口气阀的开启和关闭状态,一次触发摄像头拍照,还可以获取现场的图片数据,更好地实现监控和报警功能。气体运输安全监控手段;针对气体运输车辆阀门箱所处的环境特点,及可操作条件,使得普通门磁无法满足其要求的具体情况,易流引进了光电对射开关,并结合摄像头联动拍照监控的方式,实现对气体阀门箱开关情况的实时监测,以保障特殊气体运输安全。
当箱体门关闭时,开关处于放射状态,监控平台提示重车状态;当箱体门打开,或二者间有物体遮挡时,此开关断开或对射,平台提示空车,即可达到监控箱门开关状态的目的。
同时,如果在驾驶室车体正对阀门箱的位置安装摄像头,当有人开关阀门、箱门时,光电开关信号就会触发摄像头拍照,将所拍照片传回监控平台,可进一步实现监控管理功能。易流GPS在危险品行业的应用范例
易流GPS秉承“物流运输过程透明”的管理理念,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掌控运输环节,增加运输企业对车队的控制力度、对货物状态的监控透明度,减少冗余,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要求。
多年来,易流通过承接不同物流客户类型的车辆监控项目开发,在GPS监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危险品运输行业,易流GPS也和多家企业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典型项目介绍:
1、某能源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车辆GPS监控调度平台开发: 监控容量2000台,实现了对LNG液化车辆全程运输透明监控调度,加、卸液化气工作状态监控,运输安全监控,以及易流监控系统与其原有管理系统的功能对接。
2、某燃气有限公司的监控管理系统开发:
易流GPS为该燃气有限公司进行了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为其提供气体运输车辆、配送车辆安全监控,以及与配送业务高度对接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透明化行政管理
一、引言
(一)行政管理?豎透明化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逐渐被行政管理者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必然要求行政管理主体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即逐步推进行政管理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计算机、通信领域用以实现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的信息系统及软件。信息技术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共享性。从信息处理的过程来看,信息技术主要分为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三)信息技术作用于行政管理
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如:(1)过度的政府主导损害公民参与权;(2)轻率的暗箱决策损害公民知情权;(3)欠缺的制度保障损害公民表达权;(4)堵塞的反馈渠道损害公民监督权等。
“电子政务”、“阳光政府”、“数字政府”等一些列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理念不断深入政府管理各个领域,透明度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行政管理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行政管理主体“要培育以‘公民本位’为核心的行政文化,实现先进服务文化与先进变革技术的无缝隙链接”?豏,实现行政管理的透明化。
二、信息技术对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作用
“电灯是最好的警察”?豐。现代民主发展趋势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引入信息技术以不断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权利。
(一)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
“行政管理者,是公民信心和希望的实现者”?豑。由于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包含计划、决策、执行、评估、监控等活动的动态循环系统,结合其生命周期的特点,可以归纳出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至少包括:
第一,公告。公告提供了民主必需的公共知识,例如日程安排,如果公众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时间、地点没有足够的了解,可能降低行政管理活动的公众参与程度。公告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均应主动公开或依申请公开。
第二,参与。公共参与,可以取得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起初不能理解的政策决定。举办听证会,使政府官员与公众面对面交流,决策与执行更会贴近现实;公民代表通过市民论坛可以纠正偏离事实的计划错误,提供预决策信息。
第三,约束。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等手段规范行政管理活动是防止行政管理暗箱操作、公共资源的滥用的有效办法,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美国颁布《克林杰—科恩法案》(注:目的是增强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角色)。
第四,奖惩。配套的奖惩措施包括财政资助、罚款、行政制裁等。对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活动的财政支持可以鼓励公民参与,对违反规则的当事方的金钱处罚、行政制裁可以规范行政管理活动有秩序的开展。
第五,记录。好的档案记录作为长期保存的材料,无形中敦促不称职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员对自身的行为长期负责。精准的会议记录、多媒体资料能够提升行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度。
第六,监督。分为党的监督、内部监督、专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特别是舆论监督对于实现行政管理透明化具有显著作用:要求行政管理机构和官员直接回应公众诉求、问题和意见。
(二)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的支撑
1.总体支撑架构
在行政管理不断循环的生命周期中,环境因素、政府管理目标等产生计划信息,计划与规划信息产生决策信息,决策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产生再决策信息或者直接终结。评估与监控实时进行,且评估信息反馈给监控以实时监督和控制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作用是以促进信息流动为基础、通过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来实现的。各种层级的具体信息系统无非是架构起行政管理部门和公众的不同联系通道,这种通道比传统方式较大程度排除了人为干扰,更具客观性、实时性、直接性。
2.支撑的差异性
笔者发现,信息技术在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促进行政管理信息要素循环流动中呈现出一些具体特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类型和程度显著不同,即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展现了不同的支撑性。
表一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不同类型信息技术的需求度
(说明:2极度需求,1一般需求,0无需求)
首先,不同类型信息技术对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的支持性有显著差异。公告、记录、监督等方法对信息处理技术没有要求;参与对传输技术的极度要求,主要由于公民在参加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传输技术保障参与的有效性;参与、奖惩、记录、监督对采集技术的高度需求,主要由于原始信息的来源问题;记录的存储必须得到保证,主要由于记录需要长期保存;公告和监督对存储技术没有需求,主要由于公告、监督本身的实时性;其余方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一般。
其次,信息应用技术对所有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均有较高支持度。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对信息应用技术的需求呈现高度一致性,表明信息应用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化的实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支撑性。
可见,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对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透明化实现方法具有的可用性显著差异化;信息的检索、分析和利用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具有高度的可用性。
3.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现实意义
首先,结构重塑。在新型行政管理格局中,纸与笔,这种传统信息处理工具逐步被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甚至一体机代替;信函、电报等传统通信模式逐步被互联网、软件工具所取代。现代行政管理组织,将是全面建构在信息技术之上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信息化组织”。
其次,流程再造。信息技术直接改造行政管理过程。围绕着组织目标、工作流程构建信息交换模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组织的工作模式,甚至变革行政管理组织成员和领导者的理念、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了政府管理方式,其工作机制、方式、思路都是巨大创新。
三、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有的模式和风格,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豒。在看到信息技术支撑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可能阻碍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民主政体
必须明确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介入范围、强度和方式。“网络发展有强化官僚统治的趋势”?豓,信息技术全面介入行政管理可能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变得容易,进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更深入、更广泛地干预公民的正常生活,以至破坏个人隐私和自由。信息技术从正面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由“多数人统治”的政府来实施。
(二)方式选择失当可能损害政府威信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客观性,不经理性思考,很容易认为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最好以信息技术来支撑。实际上,效率虽然重要,但公平、正义有时更为重要,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豔!不能保证实质公平与正义的具体信息技术的付诸实施,可能严重伤害的政府威信,因此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有计划地稳妥实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充分论证。不成熟、不合法、不适当、不安全的信息技术应当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
(三)信息技术的普遍推行可能导致民主的泛滥
信息技术天然的开放式架构潜在地鼓动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可能形成“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假民主现象,严重偏离民主的真正价值。真正的民主应当是“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的统一。
(四)可能造成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信息技术对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支撑性越好,则行政管理主体、公民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强。如何摆脱行政管理活动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是一个需要研究的严肃课题。
(五)“生产率悖论”的声音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Solow发布了一个著名论断:“我们到处看到一个计算机时代,除了在生产率统计方面”。随后,人们把对IT投资的实际和期望收益不一致的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政府绩效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数据支持。
四、结语
“行政管理的艺术,是建立秩序的艺术”?豖。信息技术对于行政管理透明化的正面作用非常显著,但由信息技术造成的快速的、广泛的变革也带来了行政管理上的困境,通过详细分析这一作用过程,或许将有助于我们寻找到一条不偏不颇的适当道路,最终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行政管理组织更好地反映公众诉求、提供公共服务,最终促进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
注释:
①[美]瓦尔多著.行政国∶美国行政学的政治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②本文所称“行政管理”指狭义行政,即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③乔宇,陶建平.西方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界说及其借鉴.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④?豓SuzanneJ.Piotrowski,ErinBorry.An Analytic Framework for Open Meetingsand Transparency.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Management Volume15.Number1.
⑤?豒?豖MaryEllenGuy. Civic Nutrition,Citizen Empowerment,and Civil Communiti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An Interactive Journal,4.2..
⑧温家宝3月14日语.news.xinhuanet.com。
参考文献:
[1]徐敏宁.从博弈论视角探析公共政策执行失灵及规制.党政干部学刊.(1).
[2]陈郭华.西方正义概念的历史演变.社会观察.(1).
[3]张扣林.论党内和谐视角下的“保护少数”原则.理论探讨.(5).
[4]赵志坚.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分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5][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中信出版社.版.
摘 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中小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主动调整自己的产业以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结构,寻找出一条适应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09-0027-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有诸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中小企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企业的规模较小,员工较少,大部分都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过两次变革,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诞生了大批的中小企业。另一次是之后,随着国内的经济出现了市场疲软、启动乏力的现象。面对此现象,国家面临着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国企改革,一是振兴中小企业。国企改革问题遇到了瓶颈,国家为了谋求经济发展选择了另一个出口就是振兴中小企业。当时国家制定了两个政策,一是提高企业内部活力,一是搞好外部经营环境。而在此之前,社会上以及国家经济界主流一直对中小企业有些看法,甚至有人说中小企业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和成长起来的。
中国实践表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中最具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中小企业对CDP增长的贡献已达到一半以上;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鼓励创业,提供就业和再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但是我们在看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当前经济危机影响,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成本不断上涨,而中国中小企业的本来依靠的低利润空间一再被压低,有些中小企业企业甚至已没有利润空间,致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生存越来越难。另一方面,中国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等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相对于大企业也而言,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管理简单,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企业领导人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这种模式有利于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企业的资金风险。这种管理模式的企业结构简单,能够敏捷地对市场做出反应。
1.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比较单一,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中小企业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公司人员匮乏,管理水平底下,管理方法也比较落后。再加上现有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学历不高,对正确的管理方法缺乏全面认识。企业管理缺乏明确的分工,缺少必要的管理机构,对于现有的管理机构也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工作都是由企业的所有者直接进行指挥,企业的经理管理权限受到极大的限制,只能负责日常的管理事务。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没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
2.人才较难吸收和保留。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很难吸收到专业知识非常出色的人才。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管理经营方式,自身局限性很大,企业很难在引进人才方面做出突破。而这种管理经营方式管理权限集中在自己家族人手里,对外来招聘的人才无法给予充分的信任,使其成为高层管理者,而优秀的管理人才由于个人发展的空间小,发挥自身能力的机会少,不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不愿意长期呆在中小企业。
3.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同业竞争激烈。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创新能力低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不能发挥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实力薄弱、资金短缺很难实现技术创新的规划。中国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匮乏更加加大技术创新的难题。
4.资金缺乏,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的经济比重中逐年增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就越希望利用融资来壮大自己的企业。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相对落后,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许多银行和投资商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缺乏足够的信心。
5.产品营销方法单一,对市场认识不全面。中小企业生产产品单一,销售渠道也有局限性,生产的产品较多依赖于固定客户,而这些的固定客户较少,如果这部分客户丢失,企业就有可能面临倒闭的灾难。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执行的是传统的生产营销、产品营销和市场推销的.观念。
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1.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既包括员工本身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知识水平,也包括长期以来在企业工作与发展所累积出来的经验。这些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宝贵财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员工只有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才能跟得上知识的更新,推动企业发展。
2.充分了解员工的特长,知人善用,并给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作为一个管理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员工有助于找到更适合的人才协助自己管理公司,展开工作。充分利用每个员工的优点,合理地分配工作岗位能够使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工作潜力。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多听听员工的意见有助于调节员工的内部问题,使员工更加团结,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中小企业中,员工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管理者应利用正当的竞争氛围,调动员工积极性。注意员工的一举一动和情绪变化,及时地防止不正当竞争。因此,管理者可以制定一套正确的业绩评估制度,要以员工的工作绩效来对员工进行正面评估,不要根据领导的偏爱,员工的人际关系,员工的意见来进行评估,使员工的考核更公平客观一点。同时,企业内部建立正常的员工沟通渠道,使员工绩效考核透明化。 3.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选择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善现有部门的管理,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建立不同的机构部门。达到每个人每个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企业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目标。 完善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不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框架,也是增强现代企业竞争力和帮助企业谋取利益的必要条件。
4.培养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技术体系。技术体系是由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装备以及技术规范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有机系统,它既包括知识技术表现形式的隐性技术资源,也包括以核心产品为表现方式的显性技术资源。现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壮大的必经之路。企业技术体系通常以一项或几项关键技术为核心,开发和利用这些核心技术并围绕其创造出自己的核心产品。通过宣传、培训等措施,使创新理念成为企业文化核心之一,达到人人具有创新意识。通过职员培训、人才招聘等途径培养创新技术开发人员,激励更多员工进行创新。
5.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改善财务状况。 中小企业面对融资困难应首先从自身抓起,培养企业人员学习金融知识,提高对金融的认识。实事求是地、讲究诚信树立好企业自身形象,与消费者和银行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为融资奠定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国内外的金融市场把握机遇,寻求更多机会帮助自己。
6.完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中小企业在作出产品投资决策之前,需要通过对产品是否生产投放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并分析该项目完成后的经济利润,对产品的未来销售前景进行预测和评价,以确定其投资方向并对其进行定位。从可选择的生产产品中,选出重点销售产品,着重发展,使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转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形成以顾客为核心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打折、促销、分销等方式来进行产品销售,达到产品销售更加迅速的效果。
总之,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必须既抓住机遇又要面对挑战。中小企业要正视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想出符合自身困境的解决办法,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销售体系。中小企业完善企业制度,目的使公司员工有迹可循,改善现状,增强企业竞争的综合实力。中小企业的日益增多,必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让我们期待着中小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吧。
参考文献:
[1] 李志勇.中小企业在美国OTCBB市场融资问题的研究――以F公司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
[2] 景刚,耿慧敏.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索[J].财会通讯,,(26):62-63.
[3] 焦海珍.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4):247-248.
[4] 蒋维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19):103.
[5] 徐新红.浅论中小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及思路[J].时代金融,2011,(11):46-47.
深圳市易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景涛先生认为,现阶段,运输过程透明化管理已成为企业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他向我们介绍了“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特点、实现方式、应用价值等,为企业的物流运输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张景涛: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是一套旨在优化物流运输过程的管理理念和操作办法,该理念运用卫星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云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把物流过程中关于车辆位置、里程、速度、线路、周边环境、路况等信息全程采集和传输,最终既可以通过网络展示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平台上,实现运输过程信息透明管理;也可以实现与企业业务系统对接,达到企业业务管理的透明化,切实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1)运输过程信息的透明通过卫星定位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实现运输过程信息透明;(2)企业业务管理透明。通过把运输过程信息与企业业务系统数据对接,实现企业业务管理透明;(3)物流运作的透明通过运输过程信息透明,打通物流运作过程中的信息壁垒,实现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的提升。
记者与传统的运输管理相比,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有哪些区别和不同之处?
张景涛:从本质上来说,传统的运输管理更注重结果,而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则更关注对运输过程的细节管理。与传统的运输管理相比,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及时性更好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借助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网络,把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及时采集,并实时推送到公共网络平台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平台上,实现运输过程信息的实时互动,管理部门可以实时了解车辆运输过程的最新动态。一旦运输过程发生异常突发情况,企业管理部门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具体情况,迅速决策并形成解决方案,为事故的及时处理赢得宝贵的时间。
(2)管理规范性更强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注重数据分析和应用,通过总结海量客户成熟的管理经验,得出科学的运输管理方法同时,实施起来也有相应的标准和套路,相比传统管理,更具有规范性。
(3)适用范围更广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依靠的是建立一套透明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实现过程的管理,更加注重发掘问题的原因。不会受到不同企业规则和部门划分的影响,适用于各种企业的管理模式。
记者实现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有哪些方式和工具?
张景涛:要实现运输过程透明管理,首先得在物流企业所属货运车辆上安装信息采集设备(用于提供定位服务的车载终端、用于获得温度数据的温度探头、用于拍照的视频摄像头、用于检测车门开关状态的门磁),通过这些设备不间断地获得车辆的最新运输数据。然后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回企业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后台服务器。经后台处理后通过互联网展现到电子地图上,用户只要通过访问互联网,就能在电子地图上实时了解车辆的运输过程,真正地实现运输过程透明化管理。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运营商公共平台直接接受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服务。由运营商提供系统开发和维护升级,客户只要登陆运营商平台,就可以实现运输过程透明管理,
对于类似伊利集团、富士康中央物流这样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因本身具有强大的IT开发实力,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很高,需要将运输过程管理和企业业务运作系统对接,这时可以委托运营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定制开发符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系统。企业IT部门负责系统的维护和使用,运营商负责客户个性化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系统的开发。
记者采用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将为企业的物流运输过程带来怎样的改善?
张景涛:企业进行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保障运输时效、控制运输成本、保证运输安全、提高服务品质,而这些恰恰是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价值所在。
(1)保障运输时效。
影响运输时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调度效率和线路选择,要想保障运输时效,就必须提高调度效率和优化运输线路。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平台通过获取车辆最新状态,只需对异常车辆实施针对性调度,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为了保障运输时效,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平台通过分析车辆历史行驶数据,优选出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运输线路,并且通过把这条线路设定为此车的固定运输线路来防止司机随意绕路行驶。
(2)控制运输成本
油耗成本和路桥费成本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只要控制好这两个因素,就等于控制了运输成本的一半以上。在控制油耗方面,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平台通过记录油量动态变化来关注油量的突变时间和地点,从而约束部分司机偷油和换油的行为,节约运输成本。
路桥费失真是造成路桥费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失真可以通过运输线路追踪来验证,通过把车辆经过收费站的速度和时间信息与相关发票时间做对比,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大部分路桥费的真伪。
(3)保证运输安全
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货物的偷盗和损坏以及车辆行驶安全两个方面。对于避免货物的偷盗和损坏,首先需在车辆上安装门磁开关和视频摄像头,同时通过设定区域外开门和停车报警,并配合视频拍照记录车辆的每一次开门和停车状态,保障运输安全。
对于保障车辆行驶安全,超速和疲劳驾驶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安全,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系统应用“线路速度设置”、“驾驶时长限制”和“危险区域预警”来保障车辆行驶安全。
(4)提高服务品质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通过订单流通追踪和运输过程追踪来提升客户对运输过程的参与度,提升客户体验。其中,订单流通追踪是指通过追踪订单全程,使得用户可以实时看到货物的最新数据,提升客户物流过程体验。运输过程追踪是对货物运输过程的全程追踪,包括当前信息和历史信息,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平台中用“定位追踪”和“轨迹追踪”来实现运输全程信息透明,提升用户体验。
记者现阶段国内市场对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的需求情况如何?与几年前相比,这一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张景涛:目前,在国内运力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下,拥有货源的企业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其选择优质运力就是必然,不仅要求物流运输企业可以保证货物安全、及时送达,同时还要求可以开放物流运输过程,使自己能看到货物的整个运输过程。因此,提供运输过程透明管理已经成为货主企业挑选运力的先决条件。
同时,市场需求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之前主要以“卫星定位、电子地图”的基础功能为主,比较单一,价值空间有限。现在则更加注重附加价值的开发和应用,如在卫星导航终端和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加入摄像头、门磁、温度探头等传感设备,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如停车时间管理、温度湿度管理、视频拍照应用,门磁开关应用等增值服务。
记者易流如何看待今后物流运输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物流运输化建设有哪些建议?
张景涛:对于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来说,其信息化趋势必将是平台化。在企业实施平台化战略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与物流运输行业深度结合后,为物流运输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思路。其中,移动互联更加契合物流“移动化”的特点,把信息随时随地采集和传输逐步变为现实。而物联网作为为物物互联的网络结构,把物流信息采集对象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扩展了物流信息的范围。最终,基于云技术的应用,对采集到的大量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内在规律,从中挖掘出更多价值。
关键词:会计透明度 影响因素 治理
0 引言
会计透明度是一个全面、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同时顾及了会计信息自身的质量标准以及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方式,而且还丰富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方式,是一套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个进行会计信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箱”。
1 会计透明度的基本概念
透明度定义: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披露本身不必然导致透明;为实现透明,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相关和充分的定性与定量信息披露,且这些披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计量原则之上。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能据以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换言之,在现有的确认与计量的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披露来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应当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从目前的各种论述及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看,有效的披露应当包括披露更多的信息(即“充分披露”),还包括以恰当的方式披露恰当的信息(即“相关性”和“重要性”)。当然,上述要求还必须建立在所披露的信息相对可靠的基础之上。
会计透明度是传统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它是以相关性与可靠性为主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延伸,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会计透明度包括三个层次的涵义:①存在一套清晰、准确、正式、易理解、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②所有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和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准则;③企业必须对外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使外部使用者随时获取关于企业的所有信息。判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是否达到高透明度,应当以外部使用者是否可以及时、准确了
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作为标准。
2 影响会计透明度的主要因素
2.1 会计寻租对会计准则制定质量的影响。会计准则作为一份公共合约具有经济后果。人们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认识为他们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开展会计寻租活动提供了动力;又因为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而导致的会计管制的存在又为他们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开展会计寻租活动提供了现实空间。会计寻租活动的大量存在,表明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本成为一种政治程序,虽然它以一种技术范畴的方式出现。随着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风及会计数据作为资本市场控制的一种重要工具,会计寻租现象也日益普遍起来。
2.2 当今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对会计准则产品质量的影响。当今财务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立足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主要提供历史信息,缺乏未来信息,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应讨会计中产生了大量的递延、预计、待摊项目,允许会计人员进行主观判断和确定备选方法,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计量存在很大的缺陷;市场创新特别是金融创新使当今财务会计面临全面的挑战等等。只要财务会计本身的局限性存在,会计准则产品质量就永远不可能是“完美”(perfect)的,即使对会计准则制定质量进行了较优的控制。
2.3 事前的制度安排与事后的惩罚机制对会计准则执行质量的影响。
2.3.1 确保会计准则执行质量的事前制度安排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管理层对会计汇总编报方面的权力过大,且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监督,造成了所谓的“会计内部人控制”现象,这使会计准则执行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2.3.2 事后惩罚机制——确保会计信息执行质量的最后一剂良药。从我国来看,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打击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很少追究刑事责任;也没有惩罚性的民事赔偿责任,对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要求赔偿因虚假会计信息而蒙受的损失。在法律上也没有提供可操作的程序,因此,我国的刑法,民法和相关的专业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便在发生虚假会计信息时,可以鉴别、确认有关责任人及责任的分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事后惩罚机制确保会计准则执行质量的作用。
3 我国会计透明度的治理措施
3.1 完善的会计准则是提高会计透明度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己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①加强以财务会计概念为主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以其作为参照,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指导,避免会计准则之间相互矛盾;②将“决策有用观”作为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制定专门的税务会计法规来满足国家税务征收的需要,实现税务与会计准则的脱离,使会计准则更加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③进一步完善已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增加对某些重要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分部报告等,同时严格规定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范围,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数量,对于变更会计核算方法的行为严格要求充分披露;④进一步健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针对新的企业业务模式发展新的会计准则;⑤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加快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⑥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增强其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以增加会计准则的权威性、代表性与科学性。
3.2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是提高会计透明度的根本保证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只是为提高会计透明度奠定了技术基础,而要真正实现信息披露的高透明则离不开监管,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首先,要健全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的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其次,要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第三,要完备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3.3 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会计透明度实现的制度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组成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会计信息缺乏透明度的内部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实现会计信息的高透明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答案(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题目:
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学 生:
周安娟 学 号: 200907040217 院(系):
管理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指导教师: 陶建宏
2012年6月23日
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人力092班:周安娟 指导老师:陶建宏(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管理大多数取得过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但当企业发展初具规模时,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出现了危机,于是人们对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提出了质疑,但具体的还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企业或统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效率
Famil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most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is developed by family-based management.They have the most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some still continue to create high efficiency.But when the enterprise reached a certain scale,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anagement model has crisis, and people have questions on traditional family management, While, we should look at questions on a case-by-case basis, and have different view in different enterprise or unified enterprise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and then makes the different strategic choice.KEYWORDS: family enterprise;management model;efficiency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者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和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早期规模较小时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时,其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遭到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尽快作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者统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家族企业概述
1.1 家族企业
所谓家族企业是指,资本或者股本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美国学者克林·盖克尔西认为,判断某一个企业是否是家族企业,不是看企业是否以家庭来命名,或者是否有好几位亲属在企业的最高领导机构,而是看家庭是否拥有所有权,这一定义强调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学者孙治本将是否拥有企业经营权看作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他认为,家族企业是以经营权为核心,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庭直接或间接掌握一个企业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1.2 家族企业的特征
家族企业的特征是单个企业主占有企业绝大部分剩余收益权和控制权,承担企业的主要风险,可以看出,判断家族企业的标志有两个:一个是控股权,一个是经营权,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一个家族和一个企业组成的,尤其是在企业初创时期,其核心成员大部分来自一个家族,所以家族企业具有一下特征:
第一、家族与企业目标与利益的一致性:由于家庭与企业关系的相互重叠,水乳交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所以从长远观点来看,家族和企业的目标与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以创始人为核心组成家族企业的决策中心: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该组织会循着血缘、姻缘、地缘、学缘等方向,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组成一个团体,企业的最高权力往往集中于家庭组织的核心成员中,并且他们职位的高低与其在家族中的地位成正比例关系;
第三、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人文主义色彩:家族企业的多数成员之间,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关系直接在一起的,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这一点,家族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比其他企业带有更多的感情色彩。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概述
2.1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家族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他们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特别是支持企业永续发展的、变通的针对市场快速反映的管理模式和市场战略。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合理有效,要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加以判断。
家族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思路,以及企业愿景。同样,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样影响这家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使他能够尽快地适应市场变化。当然,企业愿景同样也影响企业的战略思路,为此,家族企业应该注重创新式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家族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创业者及时经营管理者同时又是家族的权威者,这就决定了家族企业“二权”合一的管理模式。
“二权”合一的管理模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更有利于企业的永续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此外,该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以及战略性决策的制定。《华尔街时报》曾对北美的企业做过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中的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的结果,大大增加了企业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因为对家族企业拥有高度责任感的家族成员参与着企业生产经营,其所用心力比其他企业普通员工所用心力强的多,合二为一并不只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家族价值观,充分贯彻了家族理念。但是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或者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其长远发展,他有着自己的利弊。
2.1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
2.1.1 决策效率高、目标统一
在信息社会,信息的传递日以千里,有价值的信息,有胆识、能当机立断的人才能真正把它变成财富。市场瞬息万变,机会对于任何企业都是稍纵即逝,不允许半点迟疑,家族企业由于管理的集权性,决定了其决策的速度性。在家族企业里总有一个在家族里比较权威的人居于企业的最高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亲自掌握,所以当企业决策时家族成员会迅速形成统一的观点甚至家长一人即可拍板,决策过程比较简单,而且能够迅速实施,这样就为占领市场争取了时间,即便在实施中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他们只能背水一战,不会互相推诿、甚至更能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1.2 工作效率高,奉献精神强
家族企业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团体,团体内部由于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使得内部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成员之间的协调成本大为降低,不仅如此,由于血缘关系的维系,家族成员对家族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使其对家族产生了一种神圣的责任,这使得家族成员为家族企业工作都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计较自己付出的劳动和获得的报酬是否处于合理的比例关系,从而使企业成员间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
另外,在家族群体内部还有一种选择性刺激制度,即家族成员必须努力为家族的发展而奋斗,如果某个成员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他就可能会被族长开出族籍。在这种压力下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一般都会比较自觉,为家族企业也是为家族的发展而努力工作。2.1.3 企业有较灵活的运营机制
我国大多数的家族企业规模不大,“船小好调头”,避免了许多生产、管理方面的“大企业病”。家族企业在运营中能够机动灵活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反馈,在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层出不求,市场瞬息万变,机动灵活的运营机制能够较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2.2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企业原来的管理优势不在那么明显,其自身存在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方面的弊端,也制约了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目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2.2.1 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家族企业中的家长式管理主要是采取集权式的组织模式、恩威并用的管理方法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综合素质不全面时,由于企业的股权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缺乏集体的决策机制,特别是缺乏约束经验者行为的有效监督,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增大,企业的命运维系于一身,存在极大的风险,这种一言堂、凭直觉决策的劣势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2.2.2 缺乏人力资源
大多数家族企业在管理中对人力资源认识不足,人才选拔制度不规范。企业发展必须要靠大量的人才,而且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但家族企业往往局限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充其量只会在自己的朋友、老乡中选择,他们往往对非家族成员表现出冥想的不信任态度,并在工作安排和待遇上显露出不公平性,因此很难获得和留住人才。2.2.3 缺乏核心管理理念,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意图
家族企业的发展凭的是家长对自己事业和财富追求的精神,他们充分尝到了只顾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甜头。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不进则退”,企业如果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一些家族企业在“小富即安”思想的支配下,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富不过三代”,缺乏长远的目标,没有远见卓识,“个人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了决策靠经验和感觉的思维习惯,应付日常事务取代了对企业的长远规划,重战术、轻战略,既没有核心的管理理念,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意图。2.2.4 家族企业文化的狭隘性
家族企业文化往往是非常狭隘的。家族企业的文化往往有一个特性,就是以家长文化为核心,老总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家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但是随着家长的衰老,企业文化也会慢慢退化,最终无法支持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以宗族亲友为纽带,结成一个非常狭窄的人际关系网,这种排他文化往往把最优秀的人才、外部的优良资金、高新技术以及非常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全部拒之门外。
2.2.5 家族企业接班问题
中国家族企业选择继承人一般以血缘关系确定,以直系血亲为主,旁系血亲为辅。一般情况下,第一代企业经营者久经风浪,因而处理各种事务,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到了第二三代,由于各种原因,接班人可能是平庸之辈甚至是败家子,这样家族企业就很难发展或是毁于一旦,即富不过三代。
2.3 如何解决家族管理模式的弊端
家族企业能不能保持优势、能不能避免和克服劣势,是家族企业成败的关键。2.3.1 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适应变化的战略分析和决策机制,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分析系统,以及科学理性的战略目标决策机制;以战略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构建简洁、严谨而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合理的实用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各层级的沟通交流。2.3.2创新企业文化
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就应该高度重视建立一种与时俱进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代替家长制文化;以深层次文化代替口号文化;以文化为基础,以战略为导向,抛弃传统家族伦理中非理性的血缘、亲缘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理念。破除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内外有别的价值判断标准,制定统一的奖惩措施,树立尊重人、关心人的观念,从物质和精神等各个角度去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家族企业的传承最终必须落实到企业文化的传承上,因为只有企业文化才能形成有效的传承纽带,使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血统和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3.3 创新用人机制
家族企业用人机制虽然灵活,但是往往重用自己人、排斥他人,结果造成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因此,企业必须统一用人标准,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经营管理人员,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中高层体系;建立企业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岗位价值分析系统,建立企业能力模型系统,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立统一和规范的用人标准,以绩效考核所有员工的业绩,绩效必须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2.3.4 注重企业继承人的选拔和培养
建立健全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择机制,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因此,应该明确制定出企业接班人的标准,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可以接班,未雨绸缪,以法治代替人治。在此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案例,李氏家族—李嘉诚,香港首富,但是他对两个孩子的要求严格的令人吃惊,他的企业之所以能够一直传承,一直受人尊敬,与他的这种作风分不开,娇惯和纵容会毁掉你的企业和你的接班人。结束语
家族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需要家长们具有长远的眼光,要树立全局性的观念,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用人机制,创造一个能够容纳非家族成员不同意见和建议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企业接班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传承企业文化,从而使家族企业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企业资产管理透明性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商业企业资产重组的模式选择论文01-01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分析论文01-29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01-14
企业主要资产证明10-26
铁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12-07
独资企业资产清算报告07-02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06-23
固定资产分析论文10-12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07-23
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办法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