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共8篇)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篇1

纵观六节课,我最钟情于徐娟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之片段三,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红楼梦》。《红楼梦》采用的是古白话文题,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本文中曹雪芹对于王熙凤的服饰、外貌描写语言繁缛,而王熙凤见风使舵,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口是心非的语言特点,对于五年学生而言,更加重了理解上的难度,教学面临极大挑战。但是徐娟老师,凭借其深厚的语文功底和超强课堂驾驭能力,由点及面,深入浅出,一步一步引领着孩子们走向神奇的文学殿堂,不仅向孩子们展示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了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我认为,徐娟老师以下几点做的相当出色:

一、节奏紧凑,环环相扣。

三分钟课文背景介绍,使学生初步掌握事件发生背景,人物关系,激发起学生继续阅读,深入领会的兴趣;十四分钟时间,引领学生了解王熙凤的衣着外貌,得出她美中藏威的特点;十九分钟时间,通过反复品味王熙凤四句话以及前后语言环境,让同学们认识到了一位口是心非,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女汉子;而课堂最后四分钟,通过巧妙过渡,课外延伸,让学生了解了一位全面立体的王熙凤,并且由点及面,激起学生了解更多红楼人物的强烈兴趣,揭示了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的趋势,升华了情感内容,成为本堂课的点睛之笔。

二、以读促悟,巧破难点。

第一段对王熙凤衣着外貌描写细腻,辞藻华丽,艰涩难懂,而且,生僻字特别多。但徐老师针对学生的的难处,巧妙处理。首先,通过自己的示范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模仿欲望。然后,由合作读到选点跳读,由整体感知人物的外貌特点到发现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通过仔细品味结尾六句诗一般的概括描写,不但对人物外貌品性有了全面深入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本段教学设计,既为学生的阅读搭建了桥梁,又较好地实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

三、由点到面,品味语言。

所谓“言为心声”,“凤辣子”的语言,每一句都极具内涵,值得品味。徐老师在第二段四句话理解上,做的相当巧妙。教师首先选取其中一句,引导全班同学共同体会,然后学生分组赏析,自由选取某句话探讨其言后深意,班内展示,既节约时间,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深挖文中人物内心动态,可谓一举三得。

四、朗读指导,形式多样。有感情朗读指导方面,教师示范,个别纠正,分组展示,当堂评价,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效果显著。在品读“凤辣子”的衣着外貌时,徐娟老师通过自己示范朗读,激起学生强烈的诵读欲望,学生个别朗读时,纠正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纠正后的展示诵读,深刻理解鲜活、丰满的凤姐形象,达到节奏美和音韵美的完美统一,让学生领会人物角色的性格心理,享受朗读的美感和乐趣,享受到能力提升后的成就感。

徐老师的这堂课固然精彩,但是也不是完美无缺,如果能注意到以下几点,会更精彩:

1.五年级同学,感性认识要强于理性认识,对视觉信号的敏感程度要强于文字信号,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字书要读,无字书也要读,因为它可以还原当时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段话的内容。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认知,83版《红楼梦》有着比较好的诠释,如果课上能够花费三两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下相关视频,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2.这节课,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没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文中,根据凤姐的衣着外貌和言行探讨她的性格时,可以小组合作,先组内讨论总结,然后再分组展示,这样,不但可以得到更多收获,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朗读训练时,还可以先组内同学自主纠正,组内领读,最后由教师点拨。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还给学生,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这样不但能提高学习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要实现学生读写训练的有效性。学生学习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果能够当堂练笔学以致用,学生的收获是不是会更大?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篇2

一、揭题导入, 检查预习, 了解人物关系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从课题能获取哪些信息?课题中的引号说明了什么?贾母、凤辣子、林黛玉这三个人物又是怎样的关系?通过学生交流和教师简介, 学生了解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在府中, 贾母年龄最大、辈分最高、最有权威, 而她的孙媳妇王熙凤是她看中的接班人;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 因母亲病逝, 投奔外祖母, 来到贾府。于是就有了文中这一回:“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二、自主阅读, 粗观“外貌”, 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描写王熙凤的穿衣打扮, 既是朗读的难点, 又是体会人物特点的关键。王熙凤头上戴的是什么, 裙边系的是什么, 身上穿的是什么,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要想让学生读通顺、读明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____, 绾着____;项下戴着____;裙边系着____;身上穿着____, 外罩____, 下罩____。”

(对具体的穿戴, 学生跳读时不必读出声, 只需要留出看的时间。)

这样读后, 学生很快就可以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凤辣子”, 从中体会到王熙凤的“珠光宝气”, 美丽高贵。既能达到读通顺、读明白的教学目标, 又能习得读书方法, 为今后阅读古代经典作品作铺垫。

接着,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如, 教师可以紧扣描写王熙凤外貌的语句“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 引导学生读出王熙凤的“美”;再关注“威不露”, 让学生体会王熙凤“美丽之中藏着威严”的特点。

最后,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 从怎样写的角度说说自己的发现。

通过交流, 教师可以归纳出本段文字在写作上的两大特点:一是外貌描写很有序;二是语句对仗工整, 像对对子。如“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这样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 很有节奏,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练习朗读, 细品“语言”, 深入探究文字内涵

在课文中, 作者对王熙凤的语言进行了多处描写。其中有一处最具代表性:“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教学时, 教师可演“凤辣子”来问学生:“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一连三问, 让学生去听, 去思考:“凤辣子”这样说话语速怎么样?问句之间有停顿吗?她知道答案了吗?她想知道答案吗?她这样问是真的关心林黛玉吗?学生思考后就会明白弦外之音, 对“凤辣子”这一人物的阅读体验也就由“关心”转变为了“虚情假意”。

对于其他的语言, 教师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品味、去发现, 适时点拨。如, 教师可以抓住王熙凤的“迟到”与众人的“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 感受她是故意“炫耀”自己的地位……

这样, 教师抓住文本的细节, 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学生对凤辣子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 从而感受到经典语言的魅力。

四、延伸阅读, 猜想“结局”, 拓展文化视野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篇3

《“风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该课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在和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情,顺学而导,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人物特点的初体验到深领悟的过程,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清人物关系

1.学习阅读提示,了解课文主要人物。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者是曹雪芹。课文中提到三个主要人物,是哪三个人物呢?

2.简介三个人物的关系。

3.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凤辣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通过简介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中的人物关系,直奔研究重点。

二、感知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这是一篇古白话文,有些字、词比较生僻,有些句子的写法跟现在也不太一样,读起来会觉得别扭,老师先来读一读,同学们要仔细听老师读的一字一句,如果发现你之前有没读准字音的地方,待会儿举手来给大家提个醒。(依学生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字词正音)

2.回答问题。这篇课文哪一部分最难读?(预设:“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1)加停顿线,师生练读。(关键是找到读的感觉)

(2)凤辣子的穿着打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预设:华丽、漂亮、高贵……目的是留住最初印象)

设计意图:描写王熙凤穿着打扮的段落是朗读的难点。通过范读、停顿线提示读、自由练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奠定基础。

三、察言观色,感受人物特点

1.了解一个人,除了观其貌,还得听其言,察其行。从“凤辣子”的言行举止中你能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交流讨论。(学生板书,师借板书随机指导书写:热情、关心、不拘小节……)

3.顺学而导。出示: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1)寥寥五十多个字,关心到了黛玉的哪些方面?(2)研讨:真的关心吗?到底有什么用意?(顺学生思路引导学习)

4.交流讨论。(1)炫耀地位。围绕“炫耀地位”细读的话,会发现,从头到尾,都在写“风辣子”的炫耀。从她一出场就开始了,请拿起笔,你找到一处就做个记号,然后再接着找第二处。(2)讨好贾母。就像刚才交流“风辣子”在炫耀自己的地位一样,同学们也从一些细节处来找一找,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辣子”在“讨好贾母”。语言:时时刻刻都想着贾母,都是说给贾母听的。神态:“忙转悲为喜”,喜悲都是为了迎合贾母。动作:“携黛玉之手”对林黛玉说话,偏偏要到贾母身边坐下,也是为了讨好贾母。

设计意图:“风辣子”的言语中,最有魅力的是她的“言外之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王熙凤的“言外之意”。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人物特点的“初体验”。在学生的心中,王熙凤这样说,这样做,也许是热情、大方、幽默、关心人的,这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这也是感悟“言外之意”的基础。教学中不要过早地将“奉承”“讨好”告诉学生,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强化学生对王熙凤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观看视频。深入理解人物

1.观看视频。(留意“凤辣子”的神态、动作、语言)

2周答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一定对凤辣子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此时你又觉得凤辣子是个怎样的人?(预设:精明、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依学生感受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课文的“言外之意”,也让王熙凤的个性在学生心中更鲜明,明白了如何去读懂文中的言外之意。

五、总结课文,拓展阅读兴趣

1.总结。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泼辣张狂、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王熙风。如果你通过一遍遍地去读整本的《红楼梦》,可能会对王熙风的印象还会改变……

2.拓展。《红楼梦》作为一部千古流芳的文学名著,为我们刻画了许许多多特点鲜明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晴雯、刘姥姥等等,课后请同学打开《红楼梦》,走进那异彩纷呈的人物世界去深入感受吧!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反思 篇4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几个部分:一、整体感知;二、深入感悟,观其形,闻其言。三、读写结合探方法。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成功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首先是单元导读,课后练习然后还有语文园地中的题目把他们综合在一起确定一节课的训练点,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清晰的。上课之前,老师应该问问自己这节课我应该让学生学什么,不是我讲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理念。立足点是学生学什么,检验的效果应该是学生学到了没有,这样的课才是高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本高效的课堂。这节课我所定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感受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借用学生的已知迁移学习,我们可以讨论讨论要把一个人写得鲜活生动,有什么办法?这是学生的已知,我们迁移过来了吧。孩子可以告诉你可以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写一个人,作家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人----王熙凤,我们来看看大作家曹雪芹是怎样写的。这样引导学生整体进入,老师怎是从难读的部分入手,缺少了整体感知,同时这个教学难点什么时候解决也是应该商榷的。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将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找依据,从文本中找依据,孩子们就这样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这节课就这样上完了。老师要引导孩子不断辨析这个人物,这就是教学目标的第一个: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不断讨论中,孩子们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感受,不断的朗读,这样人物的形象就会呼之欲出,在品词析句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是上课后写作文,在学语文中,学生提高鉴赏水平,理解能力。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总结出人物的特点后让学生想想曹雪芹使用什么描写把这个人表现出来,把这个人物写的好像闻其声,见其人。让学生三言两语描写描写,同时老师也可以示范一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人物描写的方法。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反思 篇5

第一,我在本节课的优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学生推向课堂的中心,不抢戏,不代劳,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比如在品析王熙凤的语言描写时,有这样有句话“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学生读后认为王熙凤没有迟到,因而品不出此时她在贾府地位的超然,对黛玉的炫耀。我通过举例:老师观课的迟到,让学生看到并不是所有人迟到都会大笑着走进会场,只有地位很的人才会这样做,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在贾府这样的重要场合,王熙凤这样做就是为了炫耀自己。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看到王熙凤衣着描写中有大量生字,所以制定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今天上课时,果然学生对该语段读的磕磕巴巴,我不着急,耐心的一步步,一句句给学生指点,直至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本节课的缺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的课堂节奏有些拖沓,学生沉默的时间太长,没有及时调控;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基本功不扎实,具体表现在课堂语言有些随意,不干净,书写没起到示范作用,这都是后期需要我好好总结,并认真练习的。

第三,针对以上缺点,如果能重新来过,我想我会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学情充分把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不一定非要设置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其次,运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让课堂紧凑起来。

第四,今后努力的方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其次,既然自己基本功不扎实,那就必须要让沉下心来,努力练习,我相信勤能补拙。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篇6

1、通过品读描写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深刻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3、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从外貌、语言方面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理清人物关系,介绍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的背景。

二、初识王熙凤,观其外形。

1、穿着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衣着打扮的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2、长相方面

(1)课件出示:王熙凤长相内容。

(2)生读并谈感受。

三、再识王熙凤,察其言行。

1、生读文第三自然段。

2、生谈对王熙凤印象。

四、揭密王熙凤,悟言观色。

1、生谈王熙凤给林黛玉留下的印象。

2、快速读文第三自然段,生谈对王熙凤新的认识与发现。

预设一(出示课件王熙凤神态变化)

(1)生关注王熙凤神态的变化,并谈感受。

(2)王熙凤的表情在为谁而变?为要刻意为她而变呢?

预设二(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一)

(1)你觉得谁听了这话会高兴?

(2)生谈对王熙凤的感受。

预设三(出示课件王熙凤语言二)

(1)王熙凤这话是说给谁听的?

(2)从王熙凤所说的这些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五、总结阅读及写作方法。

1、阅读方法:透过文字表面,探究人物内心。

2、写作方法: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

六、课后作业。

1、阅读《红楼梦》第十四回,欣赏精彩的人物描写,了解王熙凤的另一面。

2、生活中,你们接触过形形式式的人,他(她)或争强好胜;或乐观;或能言善辩;或懒散;或小气;或倔强……请你们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写写自已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吧。

板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美中含威

美若天仙

热情好客 阿谀奉承

细心周到 炫耀权威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篇7

作为经典中的经典, 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 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红楼梦》并不熟悉, 很多语言艰涩难懂, 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王熙凤语言话中有话, 学生没有关于《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 理解自然不易。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 如何有效地处理教材, 定位教材, 采取合理的策略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是教师备课、设计的关键。笔者试图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及课堂教学磨课经历来探讨教材处理的方法及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精读课文, 欣赏语言, 体会描写人物方法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 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 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小学语文教师用书》在教材解读中指出:本文通过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 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 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反复阅读文本, 我却不免生疑。首先, “凤辣子”初次与林黛玉见面, 难道是为了在林黛玉面前显现出她的刁钻与狡黠?显然不是。谁也不会愚蠢到这种地步, 让人一见便感觉阴毒三分。倘若那样, 贾母还会如此喜爱并重用她吗?其次, 作为一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作者曹雪芹的目的是要表达出“凤辣子”的个性特征还是身份特点呢?我认为当属后者。文中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 让人感到来者身份非同一般。而从“凤辣子”的言行之中则进一步显示出她在贾府的地位与身份之高。作为一个片段, 我们无法为一个人物定性, 但以貌取人实不足取。

本课选自古典白话小说, 跟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有差异。而王熙凤这个人物, 性格又极其复杂, 如何让五年级的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体会出王熙凤语言的“言外之意”令我煞费苦心。

由于作品内涵较深、较抽象, 这种情况下, 我先利用多媒体设备, 播放87版《红楼梦》相关视频, 看过影片后再让学生阅读原著, 这样可以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演, 更容易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知道,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具体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则是两块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于感受人物形象, 阅读理论告诉我们:对于文本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者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等。小学生中了解或者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寥寥无几, 让学生鞭辟入里地去分析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特点显然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所以这两个目标中教学重点之一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人物形象的把握应该是在欣赏语言形式、体会描写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的。

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

1.外貌描写。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佩饰和衣服的描写, 二是身材和容貌的描写。对于这些语言, 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读、引读等形式, 欣赏、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对仗美是重点目标之一。

2.语言描写。王熙凤在《红楼梦》中被誉为“语言学家”,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彩之处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对于王熙凤的语言描写, 总共有三处:第一处,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凸显王熙凤的嚣张, 显示其地位特殊。第二处, 也是最精彩的一段话, 总共四句话, 先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 再借助动作、表情读好这段话, 然后比较“真有”“才”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进而体验“弦外之音”。第三处, 主要是让学生借助王熙凤多变的表情, 善于见风使舵的表演来读好这段话, 体会人物的形象。

3.动作、神情描写。通过王熙凤的“用帕拭泪”“转悲为喜”和“携”“忙携”等动态描写, 生动地表现了王熙凤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特性, 学生理解应整合在朗读中。

4.侧面、衬托描写。文章通过贾母口中的王熙凤和林黛玉眼中王熙凤的描写, 以及众人都是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神情, 衬托出王熙凤的特殊和张狂。

5.“飞白”的艺术。林黛玉作为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之一, 作者着墨的地方只有一处心理描写和一处动作描写, 这种高超的“飞白”艺术, 更加衬托出了王熙凤的泼辣和林黛玉的内敛性格。虽然不是重点, 但是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

综上, 本文的精读指导基本上可以定位为:通过朗读, 引导学生欣赏描写王熙凤外貌部分语言的节奏感和对仗美;通过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 引导学生将王熙凤的语言读好, 进而体会作者语言、动作以及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于人物形象的感受,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归纳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朗读、欣赏语言、体会描写人物方法并初步尝试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运用上述方法,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能够启发小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多彩和多元性, 从而让学生真正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来阅读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二、以一带十, 读出乐趣, 升华对名著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联系, 能够“以一带十”, 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本阅读, 加深学生对作品或作者的了解,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当学完选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的精彩片段时, 适时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使学生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有更深的了解。而学生读完整本书时, 会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视野, 得到文化精华的滋养。

小学生对原著的内涵不太容易弄懂, 所以在指导阅读时, 就应该运用泛读的方法。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 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略读正文, 了解章节名称、文章中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

首先, 利用选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通过课文片段的学习, 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 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 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这样, 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 开展《红楼梦》古典名著研讨会。每日向学生推荐必读篇目, 在月底开展《红楼梦》主要人物研讨会。学生将《红楼梦》带入课堂, 引经据典,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交流独特的感受, 相互评价, 相互借鉴。在唇枪舌剑的冲突中, 产生思想的碰撞;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 升华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 是设计阅读交流环境, 鼓励个性阅读。要善于营造阅读《红楼梦》原著的氛围。比如, 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 每堂语文课前, 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或一位主要人物, 并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参与评比;每日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的文章, 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 《红楼梦》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 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这样, 从交流的需要出发, 学生从原著中就能读出乐趣, 读出成就感。

三、设置悬念, 引领交流, 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在学完课本中的名篇之后, 会对作品抱有一种预期和猜测, 产生阅读期待。如果能结合作品留下许多悬念, 就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期待。

学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为学生提供《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片段赏析, 借用60年前王昆仑先生说的“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一句话, 让学生猜猜“凤姐如何协理宁国府呢?”“他会有怎样的举措呢?”接下来, 让学生找来《红楼梦》原著阅读, 在阅读课上再进行深入交流。感受凤姐之金贵、英气、气势、心机、骄大;感受凤姐之管理才能、处世才能、语言才能;感受凤姐之唯我独尊、玩弄权术、利令智昏。进而体会曹雪芹缘何把王熙凤写得比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还丰满。

为了提高学生去阅读理解名著的兴趣和效果, 还可以全班共读同一本书;可以让教师读书, 学生听书;还可发动家长参与班级阅读, 家庭亲子共读。当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共同讨论书中王熙凤的笑里藏刀、林黛玉的敏感谨慎时, 学生也一定会兴趣盎然, 受益匪浅。因此, 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灵、人格和情感健康的发展。家校合作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数量显著提高, 而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飞跃。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课外读书笔记, 记录下人物及特点、故事主要内容、感想及收获、印象深刻的句段, 也可以在课外书上写批注等。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行动, 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 如:组织《红楼梦》专题阅读知识竞赛, 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开拓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增长见识。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磨炼学生的阅读意志, 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浓厚阅读兴趣, 实现对名著的“悦读”。

四、欣赏与练笔,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 相辅相成。”正确处理好阅读名著与练笔的关系, 无疑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大有益处。在读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 可就写作方面最突出的内容让学生模仿写作。继续深入感受王熙凤人物的复杂特点, 以《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为例, 王熙凤点名, 有个负责送往迎来的人未到, 王熙凤会如何处理?就此话题, 指导学生续写, 在开放式的续写结束之后, 出示原文:王熙凤立即“冷笑”道:“我说是谁?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 所以才不听我的话!”然后王熙凤立起眉来, 放下脸来, 下令:“责打二十大板, 革一个月的工钱!”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对王熙凤人物性格有新的认识与体会。这样的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而每一次练习的成功, 更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观课报告 篇8

教学理念

古典名著大都是通过鲜明而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来打动、感染读者。因此,理解人物形象是读懂名著的关键。本文主人公“凤辣子”正是作家鼎力打造的典型形象之一。本节课旨在品读描写王熙风的外貌与语言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笔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复杂性,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红梦楼》原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作品中描写“凤辣子”外貌的语言,感悟她复杂丰富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初步领悟阅读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从外貌、语言描写中感悟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鲜明性、多面性。

教学过程

一、抓住文眼,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齐读课题,问:“风辣子”这一绰号有何含义?

2.出示贾母介绍王熙凤之言:“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3.引导学生理解“凤辣子”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这句话。

【设计意图:“凤辣子”这一艺术形象光彩照人,但由于时代与年龄的缘故,小学生并不感兴趣。降低坡度,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对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默读全文,感知人物形象。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思考:在你心中“凤辣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汇报交流,评价人物形象。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出四点:漂亮奢华、放诞无礼、热情周到、能说会道。

三、品读描写,细致揣摩人物形象

1.品读外貌描写。

(1)出示文中描写“凤辣子”外貌的语段。(这段话很难读,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认真的预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读通读顺。)

(2)品读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学生读文,找出描写人物穿着打扮的句子。细读感悟人物富丽艳俗、珠光宝气的气质。师补充介绍人物的家境背景一“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3)品读王熙凤的五官外貌。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生配合读,体会对仗的写法。引导学生从“威不露”、“三角眼”、“吊梢眉”等词语中体会人物的威严凶狠。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在特点,初步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

2.品读语言描写。

(1)品“放诞无礼”。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理解“放诞无礼”。

细读:“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语文教案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感知人物的张狂放肆。讨论体会“放诞无礼”的背后是“显耀权贵”。

(2)品“热情周到”。学生找出相关句段,感受人物的热情。

细读:“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引导体会“热情周到”的背后是“讨好贾母”。

(3)品“能说会道”。

细读:“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反复研读,发掘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八面玲珑”的处世方式。

再读:“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该打,该打。”

体会人物的“见风使舵”。

3.小结。

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板书小结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由学生初步的认识入手,反复咀嚼,体会言外之意,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并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再现人物风采。】

四、课外延伸,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参照他人评价,加深了解人物形象。

出示: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兴儿

婶子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秦可卿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曹雪芹

指名读,说说在这些人眼中“凤辣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著名红学家王昆仑先生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到底这凤姐身上还有哪些特点,让人如此爱恨交加?要想得到答案,还得走进《红楼梦》这部奇书。

【设计意图:插入不同阶层的人对王熙凤的看法,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产生了继续研读的兴趣。】

五、追本溯源,激发阅读原著兴趣

上一篇:农村自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下一篇:品牌战略实施方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