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精选8篇)

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篇1

单选题:

1.()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十八大提出我国未来的发展,更多依靠消费内需进行拉动。C

2.中国的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最大。B

3.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是中低收入阶层比重最高,中产阶级比重大约(),高收入阶层较少。B

4.所谓的天人合一,指的是关注()问题。D

5.中共有新的目标,对过去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新的修正。()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是个重大变化。D

6.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因为()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公约数,能够凝聚人民的力量。C

7.电子商务的商业形态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但在整个中国的商业贸易里,所占比重依然很小,()还要依靠实体店。C

8.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最大的红利就是()。B

9.()是社会最稳定的力量,只有进行变革调整,才能减少人民的社会对立情绪。C

10.服务业的发展有两条线索,要双线推进,包括()型服务业和()型服务业。A

多选题:

1.我国的GDP主要用于()。ABCD

2.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三驾马车作为依靠,指的是()。ABD

3.目前我国的商业贸易出现许多新食物,要特别关注三新,即()。BCD

4.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三个规划是()。ABC

5.我国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三化,指的是()。ACD

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的应用

1 网络营销的的定义

网络营销 (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 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 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的说, 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 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 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准确地说, 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的营销活动。

2 网络营销的基本策略

网络品牌策略:网络营销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并推广企业的品牌, 知名企业的网下品牌可以在网上得以延伸, 一般企业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树立品牌形象, 并提升企业整体形象。网络品牌建设是以企业网站建设为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推广措施, 达到顾客和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说, 网络品牌的价值甚至高于通过网络获得的直接收益。

网页策略: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比较有优势的地址建立自己的网站, 建立后应有专人进行维护, 并注意宣传, 这一点上节省了原来传统市场营销的很多广告费用, 而且搜索引擎的大量使用会增强搜索率, 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小企业者来说比广告效果要好。

产品策略:中小企业要使用网络营销方法必须明确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项目, 明确哪些是网络消费者选择的产品。定为目标群体, 因为产品网络销售的费用远低于其他销售渠道的销售得费用, 因此中小企业如果产品选择得当可以通过网络营销获得更大的利润。

价格策略:网络营销价格策略是成本与价格的直接对话, 由于信息的开放性, 消费者很容易掌握同行业各个竞争者的价格, 如何引导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是关键。中小企业者如果想在价格上网络营销成功应注重强调自己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之下自身产品的特点。除此之外, 由于竞争者的冲击, 网络营销的价格策略应该适时调整, 中小企业营销的目的不同, 可根据时间不同制定价格。品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 制定自动价格调整系统, 降低成本, 根据变动成本市场供需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报价来适时调整。

促销策略:销售促进。营销的基本目的是为增加销售提供帮助, 网络营销也不例外, 大部分网络营销方法都与直接或间接促进销售有关, 并且网络营销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促进网下销售也十分有价值。除此之外, 还可以根据本企业的文化, 以及帮助宣传的网站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来达到最佳的促销效果。网络营销讲究的是一种技术, 一种营销方面的手段, 有最小的资金换取最大的利益, 从中找出利益的资源网。

渠道策略:网络营销的渠道应该是本着让消费者方便的原则设置。为了在网络中吸引消费者关注本公司的产品, 可以根据本公司的产品联合其他中小企业的相关产品为自己企业的产品外延, 相关产品的同时出现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为了促进消费者购买, 应该及时在网站发布促销信息、新产品信息、公司动态, 为了方便购买还要提供多种支付模式, 让消费者有更加多种地选择, 在公司网站建设时候应该设立网络店铺, 加大销售的可能。

顾客服务策略: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不同还在于它特有的互动方式, 传统营销模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 营销手法比较单一, 网络营销则可以根据自身公司产品的特性, 根据特定的目标客户群, 特有的企业文化来加强互动, 节约开支, 形式新颖多样, 避免了原有营销模式的老套单一化。

3 网络营销经典案例——麦包包

中国最大网络销售平台——淘宝网2010年的交易额达4000亿元, 随之而来的“淘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 很多借淘宝发家的“淘品牌”并不愿受囿于淘宝, 为寻找更广阔的出路而纷纷开始“出淘”。各商家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其中, 有一个“淘品牌”创立于2007年9月, 成立仅三年便获得联想投资、DCM和挚信资本对其共计4500万美金的两轮投资, 2010年销售额逼近4亿元, 它就是知名的互联网时尚箱包品牌——麦包包。

轻装上阵, 破茧而出——麦包包是一家专做箱包贴牌生产的企业, 借助淘宝, 麦包包凭借质优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 短时间内积累了较高的人气和万级数量的购买用户, 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的销售规模。随着“魔方包”的成功运营, 麦包包品牌在淘宝上迅速走红, 成为“淘品牌”大家庭中的一员。它进一步发挥淘宝网信息受众面广的优势, 将自己的独立B2C平台和品牌通过淘宝双双推向市场, 借船出海、成功“出淘”, 成为中国最大的箱包B2C公司。

纵观麦包包的发展历程, 麦包包走出了一条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品牌的独特之路, 而支撑它一路走下来的正是它以“快”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快时尚:打造快速时尚新模式——麦包包选择了先做大牌的网上渠道商, 凭借自己在传统箱包行业多年的关系, 麦包包很快就获得了金利来、皮尔卡丹、米奇等十几个国际名牌的网上销售权。

快营销:打响全网营销大战役——麦包包并没有满足自己“淘品牌”的角色, 而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成本低、受众广、速度快的优势, 上演了一场全网“快营销”大戏。

快速供应链:开发订单驱动新系统——麦包包结合QR模式和自身特点, 创造了一套独有的基于网络订单驱动生产管理所形成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即M2C (工厂至终端) 模式, 麦包包从采购、生产、仓储到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都由网络订单驱动的, 这种模式不仅加快了各环节的反应速度, 也有效降低了库存。麦包包的快速供应链不仅很好地支撑了其“快时尚”定位和“快营销”手段, 也使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保持着良好的联动关系, 实现多方共赢。

4 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作为当代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可谓日新月异, 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同样的, 网络营销是承载于网络之上的, 网络营销的方式也是日益更新。以下是预测的几种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4.1 折扣和回馈

用超低的价格来吸引客户, 通过二次销售和推荐新客户来获取利润。除此以外, 如果客户用手机比价时, 要随时准备着打折或者其它激励措施。

4.2 手机推式营销

手机推式营销意味着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发送促销信息。对于小型企业如果要发大量的文字或者电话信息的话, 还是相当昂贵的。所以,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它更加便宜而且能承载更多内容。

4.3 网络推广本地化

如果你想开发丹佛的潜在客户, 会考虑在洛杉矶时报上作广告吗?其实洛杉矶时报的网络版可以匹配丹佛的读者, 从而展示你的广告。本土化营销不仅对传统营销十分重要, 对网络营销亦是如此。所以在全国刊物上做地域性的广告, 前提是这些刊物上包含目标地域的新闻。

4.4 接近营销

可以让人们选择通过手机接收附近商店的促销信息, 比如Shop Kick和Foursquare就提供这样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的位置检测或者地域定位技术找到商店。许多人已经开始拥抱手机的位置检测技术了, 所以接近营销可以帮助你在将来成为一家技术型卖家。

4.5 客户社会关系管理 (Social CRM)

普通意义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一般是用来追踪用户的购买行为。但不要忘了你的客户也会在网络上分享他们的其他方面, 这些是你可以收集的。这就叫做客户社会关系管理 (Social CRM) 。因此每一周都花些时间监控和收集客户的任何有用信息。

4.6 全球化营销

手机网络的迅速扩张,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网。像Word Lens这样的翻译工具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的阅读信息, 像网站, 电子邮件和广告都可以被翻译成本地语言。为了使你的生意更加全球化, 可以先看看哪些国家的用户被你所吸引, 根据这些用户作测试。然后针对这些国际用户制定产品和服务策略, 如果效果不错, 就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

5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企业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把握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营销方式, 以实现企业利润的飞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战颂, 佟伟伟.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2, (16) .

[2]白冬虎.试论我国保险的网络营销[J].经济师, 2011, (06) .

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政府网站发展趋势

我国政府网站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中国政府网为龙头,部委、省、市、区县各层级全面覆盖的政府网站体系;政府网站从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成为围绕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大功能定位建设的政府在互联网的工作平台。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公众眼中政府机关的网上代言,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主要渠道之一。打造一个权威公正、亲民友好的政府网站,既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2002年,我国开始对各级政府网站进行绩效评估,每年一次,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用,极大的推动了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绩效评估指标特征与变迁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在年初进行指标制订,根据当年国家对于信息化、网站工作的政策方针,对照前一年的指标设计和评估结果,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经过意見征集及发展趋势研讨,形成当年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也成为指导政府网站建设的标准。

2005年评估在促进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方针下,提出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指标制定主要推动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实效性,兼顾准确性和完整性,引导在线办事功能建设,建立公众参与的各种渠道,体现参政议政的效果,及时处理与反馈公众意见和建议。网页设计要简洁大方,体现三大定位,尽可能方便用户使用。2006年依然围绕“三大定位”,引导形成各层级政府网站间的指导与整合关系,进一步提高内容保障能力,提升政府网站的拥有率。指标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视角反映用户感受,不断引导政府网站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信息公开目录的梳理,推动信息公开;以行政职能为基础,拓展公共服务内容和数量;提升互动效果,为用户使用过程提供最大方便。2007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以加强网站建设指导为出发点,指导各级政府网站遵照《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不断完善信息公开体系,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开展日常监测,促进网站内容更新维护;开展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贴近公众实际生活需求,推进“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提高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以用户为中心,加强资源整合。2008年在继续推进“三大定位”建设和网站设计同时,加入网站性能和网站安全指标。引导政府网站紧跟时政热点提供针对性服务。2009年继续推进以“三大定位”建设,同时关注网站日常保障、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水平以及网站性能和设计。推动互动保障机制建设。2010年的评估强化“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以用户满意为根本目标”的办站理念,引导政府网站更加重视需求量大面广的实用型服务内容建设。指标设计旨在深化“三大定位”,全面整合服务资源,加快构建用户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网站。2011年继续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的要求设计指标,深化信息公开、办事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和人性化展现、政民互动效果持续提升,以及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保障的日常化。加强日常保障机制建设,提倡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结合上年指标,建立运行管理的基础保障机制,强化运维管理机制的建设。新增政策引导要求,推动各级政府网站利用主流新闻网络媒体的交流渠道,以及微博客等当前主流的互动工具开展舆情引导工作。2013年从推动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出发,提升网站对内容更新维护和用户需求响应的能力;强化对落实信息公开条例和信息公开工作重点要求的评估;强化重点领域服务资源整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新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加强对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功能和效果的评估。关注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将是否利用维基、微信向网民提供服务纳入了评估范围。2014年主要促进网站形成“建设--运维--应用”闭环。深化重点政府信息公开,优化重点办事服务;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促进资源便捷化获取;提升用户体验,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旨在引导网站积极应用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方便用户及时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继续完善无障碍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二、绩效评估指标变迁情况分析

2005年以前,政府网站拥有率较低,网站主要是发布信息。2005年网站绩效评估提出政府网站建设的三大功能定位,推动全面及时的信息公开,引导政府网站建设在线办事,建立公众参与渠道。2006年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建设思想,2007年,国家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同年《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从2007年至今,一直将网站三大定位、用户为中心,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相融合,推动政府网站建设。虽然从2007至2009年,政府网站建设无论从网站拥有率,还是网站的内容建设、性能维护有了质的飞跃,但“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83.7%的网民对政府网站“很不满意”。这一现象将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主要内容与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最普遍最集中的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得在2010年政府网站建设回到探索让人民满意的主题上。此时,我国政府网站发展也正处于一个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其后几年的网站建设,更注重内容保障、网站内容和技术运维、网站运维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机构、个人,利用网站、(微)博客、视频等渠道公开信息、发表主张、提供服务。从2011年起,政府网站建设开始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公众在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面的新需求;2012年提出政府网站应进行政策引导,同时开展舆情监测。特别是2013、2014两年,网站建设更突出新技术应用和新媒体的接入,如移动政务APP客户端,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推进网站无障碍建设和网站智能检索,也倡导利用其他新技术服务社会公众。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特别是在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政府网站的响应情况,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应用。2014年评估显示网站防篡改,防攻击能力亟待提升。

三、政府网站发展趋势的探讨

1.政府网站将继续加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三方面的建设,提供公众密切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服务和互动形式,搭建政府和公众之间连接和互动的平台,打造服务型政府,。

2.政府网站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之一,未来将以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发布权威信息,在突发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做好热点问题回应,政策解读为工作重点,与政务微博、微信等形成联动机制,妥善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3.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网站防篡改,防攻击的能力,从制度和技术等方面保障网站安全。

4.政府网站将深化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广泛应用新技术为公众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无障碍网站建设,为公众提供方便。

5.建立健全网站运维管理机制,确保网站运行维护的稳定有序。

参考文献:

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篇4

2011年03月20日07:0

3[导读]腾讯教育讯 3月19日,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美泉宫酒店举行。腾讯网教育频道对论坛进行了直播报道,并通过腾讯微博平台与现场观众及场外网友进行互动。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周其仁

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俞敏洪(微博)老师要我来做一个发言,给了我一个机会,来跟各位做讨论,欢迎大家批评。

在座各位都是办教育的,这个工作,或者这个行当,就要求我们看得远一点,但这个道理就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我们工作的结果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社会的检验。如果我是做手表,好不好,很快就会知道。所以这个机构到底怎么样,很快也就知道。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很长时间才知道到底怎么样,全世界这条很工通,教育领域要有品牌,一定要有时间,时间要尽可能长,我们今天很多人花这么多钱到西方名校去留学,为什么他是名校呢?你看牛津、剑桥都是差不多六百年,八百年,国内所谓北大、清华,还不说北大清华这些人有什么特别?就是因为这个机构长,学生跟一般的产品还不一样,一个孩子在我们这里学习,毕业了,他最后有成就,有很大成就,到底多少跟学校有关呢?是他本人努力,本人的资质比较好,还是他的运气,他的环境,有很多说不清的因素。只有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在一群接着一群人当中发现共同现象,说这些人都在哈佛学习,这些人都在北大、清华学习,或者将来我们会发现,有一群人说都在新东方学习。如果有这个概念出来以后,品牌才算真正树立起

来。

所以我们在座各位,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就得看比较远一点,因为我们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看得远一点。从这个角度看,我相信各位都会比一般的其他的群体更关注中国经济的未来。最近在讨论“十二五”,刚刚闭幕的两会,通过了关于“十二五”的纲要,我相信“十二五”这个五年,对于搞教育来说,光五年恐怕是不够的,我仔细阅读了这一次中共中央给“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看了刚刚公布的“十二五”的规划,我发现里头有四个字是会超过这个五年,他可以管很长时间,这四个字就是“民富国强”,这个不是五年的事情,是长远的事情。因为我相信这四个字跟在座各位可能有更大的关系。

为什么民富国强呢?有两个理解,一个理解是民是一块,国是一块。所以世界上国家的发展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民富了,国家很强大。还有一条路是老百姓很穷,国家很强大,比如说前苏联,他们老百姓的生活不怎么样。好像有这两条路可选,我们就选了民富国强,这是一种理解。

我的理解不是这样的,我的理解从长远看,民和国是一体的,国家组成的最重要部分,不是领导,不能政府,不是高官,一个国家所以能在世界上站得住,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民,我这个国家概念不是狭义的,因为通常我们一讲国就往政府那头去想,往地位比较高的那个人去想,往一些机构去想,这个理解是非常狭义的。我理解的国家不是那么狭义,它是《国富论》里头的国,至少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他是有一块国土,他有一块江山,我们叫江山社稷,这个领土要有一个归属,他要有个主权,这是组成国的第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就是社稷,社稷是一套仪式,农业文明时代,为了保证丰收,播种之前要做一点仪式,希望我们的粮食,希望我们的豆子能够长得好。为什么要做仪式?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因为在你国土当中,最重要他不是无人区,他是一群人民在这里,而人民是构成国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要仪式,就是让人群组织得好一点,因为人群里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矛盾、冲突,你料理不好,你这个社会就会乱。所以经济学家绝大多数都是无政府主义者,都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典章制度,有一套良好运作的政府,但是他不是国家的本身,他也不是国家的目的,良好的政府是为了把人民的事情办好。

所以概括起来,我理解的这个国的概念,第一就是有民。第二为了让人民良好地组织起来,好好地过日子,那么就需要一套制度,包括需要一套政府组织。第三,政府组织对外要维持这块国土的安全,主权的完整。这个就是国的概念,按这个概念来看,唯有民富才能国强,前苏联的状态,国家机器很发达,战争机器很发达,军工很发达,老百姓的日子提高得慢,最后证明不能持久。

所以我们这次“十二五”建议和纲要当中,说我们要选民富国强的路,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我们自己过去几十年,特别是最近三十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总结。我们绝不能让这个国家走到民穷,一个时期看起来国家好像很强大,但最后他不能在世界之林长久地、强大的、令人尊敬地存在下去。

那么民怎么才能富?这是我这个专业经济学一直有人研究的,《国富论》,就是国民财富它的性质和原因的探究,因为世界上很多一个一个的国土,都有文明,有历史,有文化,为

什么有些地方它民和国都比较强有力呢,有些地方就比较弱呢?啊这是经济学一直关注的问题,这个说来话长。但是民要富,其中有一条跟在座各位是有关系的,就是要让人民身上的力量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成套的经济学,没有形成特别像亚当斯密,到马克斯现代经济学,但是不是说没有这样的理念,你说一个国家要搞好,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人尽其力。现在看来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过去只说把人投到经济当中去,但是投进去的人力,这个质量怎么样?过去这个是不算的。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大量的经验证明,投争取一个人,一个劳动力,他进入生产过程了,投进去的人,他如果状态不一样,他投进去以后这个产出差别很大。最早引起这个注意的就是战后的殖民,美国给拉美很多资源,给米歇尔计划也给了很多资源,最后发现给拉美很多钱,给了欧洲很多钱,欧洲恢复得非常快,特别是德国,战争打得乱七八糟,马歇尔计划过去没有几年就强大起来了。那就研究什么道理呢?后来发现非常重要的道理,德国的物质资本打烂了,设备打烂了,人还在,而这些优秀的工人,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科学家,在他们身上的那种能力强大,只要加上物质资本,很快就变成生产力,变成竞争力,变成国力。所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人力资本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经济增长过去认为要资本,所谓资本就是要有铁路,有厂房,有设备,现在说跟它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人身上的这个资本,人的资本很简单,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得到,可以把那些天才发明的那些知识,经过教育变成普通人都能掌握的东西。这个能力不同,他就会带来很大的生产力的不同。

所以我们现在说科教兴国这种概念,它背后的理论基础,我的了解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经济学当中关于人力资本整个这套学,发现很多国家,如果你吃饱了,剩下需要投资往哪儿投?设备是一个方向,更重要的是投你的人,让你人的状况发生变化,这个会给你国家经济增长带来长远的民富国强。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如果没有共识,是不会走这条路。

当然,教育和训练,在座都是行家,我不能班门弄斧,我只不过利用这个机会,要讲一个感受,因为我最近一直在做调查研究,我们比如说研究农民工,我们在成都重庆访问了一些,也做了一些数据的分析。我发现非常有意思,你看一个农民工从农村出来,现在全社会大家都关注这个群体,因为这个是中国经济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群人到底收入怎么样,跟内需,跟增长都有关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有意思,因为你不要看这群年轻的农民工,如果你跟这个农民工顺时间走,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农民工进入这个市场,或者年轻人进入到这个社会上来工作,他收入的来源,你给他简单地划分,他大概有这么三类:

第一类是他的力气。我有力气,你要干的事我帮你干,我出力,这是带来一种收入。第二类就是要有点技能。这个技能如果后面有点知识支撑,就不但知道这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技能加知识就构成收入。我们调查当中发现还有一个收入的来源,非常重要的来源,而现在是被忽略的,什么来源?我们发现农民工出去以后,有的人长久就在城里呆住了,只要在城城待了很长时间的,他的收入就有提高。还有的待了几年就回去了,他持

续时间短,有些人可以长久地转到城市来,变成城镇当中一部分,体力不太好的时候,收入反而高了,他收入最高的峰值不是在体力最好的时候,也不是眼睛看得最清。

第三个收入来源,我们做了一个概括,不一定准确,一个人他怎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命题是这样的,一个人越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更持久能得到别人信任,他收入越高。你长期地看一个人的收入,大部分的来源不是力气,天下有很多人有力气,他为什么给你做,不给他做?甚至也不是技术,在座各位校长都应该懂,其实没有哪种技能是不能把人教会,刚才俞敏洪讲到智障那个有启发,正常的人只要方法对头,全世界所有活没有说不能教会人做,但是你有那个力气,你也有那个技能,你也有那个知识,给不给你机会做,决定了你的收入,这是对收入最大的影响。

我们发现有的人,他就容易得到人的信任,同样的工作给你,同样一个机会给你,因为你有了这个机会,你就有了经验,你有了经验就会有下一步,你那个空间就会往上走。所以现在看来,我们在整个教育训练当中,抽象地讲,关于人的人格,关于人的价值观,关于人怎么做人这一套看来,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农村的农民工进到城市,其实都是非常优秀的,问题他打不开这个信任的壁垒,他不容易让一个跟他不一样的人建立对他的信任,其实这个道理你可以推,你看留学生出国很多人,有的走得好,有的走得不那么好。总之到最后,北大很多毕业的同学去了美国发展,去了欧洲发展,有的发展好,有的发展不好,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讲的这个信任,有的孩子就容易得到信任。

所以人怎么取得,因为人在人群当中才能创造收入,你不能取得信任,你去看这个路线,第一,很多机会就轮不到他,就很焦虑。第二,即便得到了一些机会,不持久,很多人说我因为没有一定的位置,你去看有些人有很高的位置,同样的头头,有的人他背后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做,有的就不行,其实这也是信任。你一个大机构如果很厉害,他愿意跟你走,我去看过华为,华为他专门请了国际最好的咨询公司来帮他做公司发展,其中有一个发现非常重要,一个大公司里头,其实跟国家差不多,里头要有很多领导者,你左看右看这个专家系统,看了以后发现这个领导者是一个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很有意思,有的人,别人跟他干,就觉得自己很伟大,有的人你在那儿做事,别人觉得他很伟大,有的人跟他做,觉得自己因此也变得很伟大。还有的领导者,你不管他位置多高,他永远是怨气围着他,众判亲离。所以从农民工到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个工通的问题,就是建立在人群当中的信任。

所以这个行为准则问题,因为刚才俞敏洪在讲的时候我在想,你看那些有了成就的,受到关注的公司,他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我去马云那里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消费者买账了,舆论买账了,问题是你能不能盛名之下还能不能做得更好?所以在座的各位,一个是我们工作当中要加强这个问题,一个农民工学会了技能,学会了技巧,甚至有了一般的科学知识,这个当然是人力资本当中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看来,我们最近的调查研究当中,这个感受我不知道准确不准确,还要加一个维度,因为我们现在是高度流动的社会,我们已经离开这个乡土中国越来越远,乡土中国建立的信任就是因为大家从小到大要守在一起,农村为什么道

德水平比较高?骗子怕老乡,你把邻居坑一下,那个终生惩罚是好大的。所以你必须遵守乡村的道德准则,一流动,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流动性非常高,这个时候机会主义倾向就会来了,反正我下次碰不见你了,所以你看卖假货卖得比较多的地方就是火车站,你买完就走了,一个天天光顾的商场和一个流动人口光顾的商场,你看哪个地方假货多?你在陌生人群当中怎么能够得到信任,怎么能够得到尊重?这个决定收入流,也决定民富国强的一个非常微观的基础。你看这个国民经济十二五,你可以讲很多,转型、结构变化,这都是很大的词,你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你看我们号称,不是号称,真的是世界第二大经济,日本这一场地震,我看跟中国的距离要拉得很大,中国就是第二大了,去年是5.8,日本是5.4,我们已经高出一截了。但是你走进我们的经济生活,你去看看,我们很多产品服务的那个质量,奥运会那么成功,全世界都吃惊,奥运会结束不久,三聚氰氨牛奶,这个国际舆论就觉得中国有神秘性,你奥运会办得那么好,这个牛奶那么复杂的事情你都做得很好,这么简单的事情做不好。奥运会本身没出食品问题,上海世博开了半年没有食品问题,航空公司的食品,我去看过了,我们的博鳌论坛,各国元首来,来的时候你看当年小泉来参加博鳌,他那个餐盒来的时候是日本带来的,回去就必须由博鳌配,没有问题。当然那餐动静可大了,国家的官员到现场去,海南的官员到现场去,进来的蔬菜从源头全部搞清楚,才能做成盒饭,那个价格别提了,没出问题,我们点上没有问题。为什么一到面,变成老百姓,普通人消费,我觉得吃什么都不安全,我的解答就是人的问题。我们做好一件产品,两件产品,某一个点上的事情没问题,批量的,天天的做不行,为什么不行?我们的人的综合素质不行,三聚氰氨,我们团队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蒙牛那里去了好几次,看了很多奶牛公司,不是说这个公司就愿意给你搞什么鬼,公司不愿意搞鬼,公司要防范,防都很难防,因为这个牛奶从千家万户来的,来了以后一进到管子里头,他就很难追溯。为什么中国机械产品总的质量好一点,因为他可以追溯,牛奶一倒进去就不知道,所以这里头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有问题。你放一点就放一点了,反正不是我喝,现在很多地方,中国农民是很朴素的,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流行的行为方式,这个米是我自己吃的,我种好,这个米是给你卖的,你的收入本来就很高,你还有医保,这个事情在座各位可是影响我们民富国强。中国今天说创新,我个人看创新不是中国经济第一位,是把每一个普通东西做好是第一位。你GDP再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的看法,在我们的教育和训练当中,利器是天生的,当然利器怎么用,有一个技能,知识技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要有长远,要经得起长远的检验,我们培养的学生身上,一定要在技能知识以外,要加点别的东西。这个就是多少所有世界上能存活下来的人民,共同的关于人的基本行为的导致准则,这个东西我们要相信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培养的。特别要从小孩子、年轻人,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做,养成习惯也不能做。

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篇5

现在我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面对化纤全球化的飞速到来,中国化纤企业如何来应对,已经摆在中国化纤企业的面前。从化纤全球化趋势看,中国化纤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竞争。

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纤全球化已经在全世界各国迅速展开,并产生了新的生产、供给竞争格局。

何为全球化?从表面意义来讲,全球化就是不受地理限制的行为。化纤全球化的目的就是扩大交换,发展化纤经济,推动全球化纤事业的发展。化纤全球化的方法是:减少限制,提倡竞争,如取消原有的关税、优惠、配额、特许、垄断等。化纤全球化的基础是:化纤贸易自由,贸易自由可以行于国内,也可以行于国际。从目前来看,化纤全球化交换的项目有:化纤产品、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资金、劳动力等。

挑战格局已然形成

中国化纤市场发展前景之大,早已被海外众多化纤生产巨商所看好,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化纤事业。如日本的东丽公司、帝人公司、三菱尼龙公司等都有向中国大陆发展化纤的计划和扩大在中国的产能愿望;韩国近一年来在中国的发展也很迅速,韩国株式会社晓星已进入中国的化纤市场;中国台湾化纤企业早已有多家在大陆发展;还有欧洲、美国一些化纤跨国公司也都在向中国大陆发展。随着WTO大门的打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化纤业完全有可能出现新的投资高潮。

在亚洲,以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生产的化纤最具挑战性,这三个国家或地区在新纤维开发效率、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及生产规模上均处于世界前列,远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多年来,中国大陆纺织针织业从以上三个地区进口的化纤量占进口总量的80%~90%。在化纤全球化的大战场上同台竞争,中国化纤企业不占优势。

发展中国家发展迅猛

近十几年来,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化纤业发展十分迅猛,有些国家化纤企业的生产规模一点也不比我们小。如印度的Reliance工业有限公司是世界第四大聚酯长丝生产企业;泰国在1995年就建成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PTA生产厂,到生产能力已达90万吨;巴基斯坦、印尼等国生产的低附加值化纤也不比中国化纤企业差。另外,南亚国家如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在欧洲的信誉比我们好,纺织品出口在信誉上处于优势。

从亚洲化纤竞争战场看,在发展中国家竞争格局中,我国化纤企业优势也不明显。从全球化纤纺织品生产角度看,未来亚洲在化纤及纺织品方面,将成为全球的生产供给基地,化纤全球化将使亚洲成为化纤生产供给竞争的`主战场。

规模不是灵丹妙药

多年以来,对于中国化纤业的发展,我们的领导者们一直把精力集中在规模上,认为规模是化纤企业收益的灵丹妙药。不可否认,生产规模对企业收益起较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惟一的。我国也有10万吨以上的大规模化纤企业,但从近两年的市场运作收益看,不要说没有达到海外同类规模水平,有些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绝对收入还差。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企业面对的是剧烈变化的市场,衡量企业生存的能力,是看一个企业能不能适时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就是要具备相应的实力,而实力是靠物质产品和无形资产组成,这与企业规模大小无关。如绍兴有一村办化纤厂,生产规模仅有1万吨左右,由于这个厂与科研院所结合得好,不断推出新纤维产品,尽管企业很小,可适应市场的能力却很强,企业照样充满勃勃生机,比大规模企业的日子好过得多。

从市场消费趋势看,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消费浪潮已经席卷了全球各个消费层次。这方面中小企业更具有灵活性,规模再大,生产的都是卖不动的产品,在竞争中同样没有立足之地。不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片面强调规模只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化纤全球化,就是化纤企业竞争全球化,优胜劣汰,高效者胜低效者败。我国化纤企业要在化纤全球化战场上有所

从炼丹术看中国古代化学发展 篇6

下面是一篇关于从炼丹术看中国古代化学发展的论文,对正在写有化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摘 要:道教与中国古代诸文化形式中关系最密切的,首先当推古代科学,尤其是化学。中国古代化学在很长时期的发展都是与道教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道教对中国古代化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应继续应用道教中的积极思想推动现代中国化学的发展。

关键词:炼丹术;中国化学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佛教、儒教并称中国三大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三教格局。它产生于东汉未年,兴盛于隋唐,明清之际趋于哀亡。道教思想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就是天人合一,道教的最终目标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道教徒们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服食丹药。正是道教徒们对丹药的追求,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做了很多炼丹实验,正是这些炼丹理论和实践,翻开了中国古代化学史重要的一页。

一、化学的起源——炼丹术

化学家普遍认为,近代实验化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炼丹术,而欧洲炼丹术来自阿拉伯人的炼丹术。化学,英文名Chemistry,正是源于阿拉伯炼金术Al-Kimiya。其实阿拉伯人的炼丹术又是从中国古人“点石成金”的炼丹术衍变而成的,据考证,金液的泉州语言正是Kim-Ya,而泉州正是唐代最繁盛的通商口岸。据《史记》说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炼金术,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代已经相当盛行。西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曾召“天下怀协道艺之士”从事炼金活动。而西方直到公元后一世纪才在埃及出现,约比中国晚500多年。因此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成了化学的最早起源。

二、道教炼丹实践活动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孕育及推动

中国的化学诞生于炼丹术。炼丹术是我国古人为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来自于古代神仙思想与不死药的传说。所谓“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一粒金丹吞入口,始知我命不由天”。

历代道教信徒为了追求长寿永生、得道成仙,他们对不死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他们一直对炼丹术十分重视,并且进行了不计其数的炼丹活动,这为炼丹术提供了长足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贡献。据史书记载,秦穆公的女婿萧史就曾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实际上是炼成的铅粉)。他也许可以算是最早的化学家。

汉代是炼丹兴起的时期,虽然没有炼出真金,却也制成了多种貌似黄银和白银的假金。更发现了许多种化学反应,最主要是铅、汞、硫、砷等之间的反应,还创造了各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东汉时期,大炼丹家魏伯阳编著了一部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炼丹书——《参同契》,书中记载了铅、汞、硫等的化合和分解的知识。(外国现存的最老的炼金术著作是圣·马克书稿,是公元十世纪的抄本)。

中国炼丹术发展到魏晋时期,历来为方士们所推崇的神丹大药就是“还丹”、“金液”。东晋道士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所载“金液方”,所配溶液可以溶解黄金。葛洪还提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是炼制水银的原料,化学成分是硫化汞。就是说,将丹砂锻烧,其中所含的硫变成二氧化硫,而游离出金属汞(水银)。再将汞加以烧炼,会生成HgO,而HgO加热后又可以游离出汞。这个过程实际是以下的反应:HgS+O2=Hg+SO2,2Hg+O2=2HgO。说明这个时期炼丹家对于合成反应、分解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唐代,炼丹术由于统治者们的推崇,发展到全盛时期。许多炼丹著作有了更实际的内容。比如,唐宋道士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丹砂、水银等物炼丹时,制出一批中成药。这时中国炼丹术也传往阿拉伯国家,促进了阿拉伯炼金术的发展。阿拉伯炼金术后来又传入欧洲,几经演化发展,终于形成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门类—化学。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炼丹家虽然没有研制出长生不老的金丹, 但通过炼丹的实践总结了不少化学方面的经验,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道士在炼丹时,发现硝、硫、炭混合燃烧的现象,就促成了黑色火药的问世。这些炼丹实践活动对我国古代化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道教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学发展的启示与意义

道教炼丹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为道教追求长生的生命哲学观服务的。道教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认为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极美好的事情。所谓“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入口亿万年”,炼丹的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类敢于与死亡作斗争的勇气和延长生命的信心。

中国古代的化学在启蒙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在真正形成学科门类上却被西方赶超。由于近代中国长期以来封闭自守,和世界其他国家缺乏交流,化学水平也曾一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中国的化学得到了大力发展,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收录总数继美国之后位居第二。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自身的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社会主义的时期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强调“以人为本”,这与道教乐生、贵生的思想是不冲突的。我们要正确评价和认识到道教思想里蕴藏的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积极推动现代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具体来说,现代的化学家们应积极吸收传动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努力促进我国化学向世界顶尖水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化学,更多得将化学研究理论转化为服务人民生活的直接成果,为人们创造方便、健康、安全、绿色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为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探索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光.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及缺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2] 张厚宝.道家炼丹术与丹药[J].时珍国医国药,,3.

[3] 戴建平.六朝炼丹术及其化学成就[J].科技与经济,,3.

[4] 杨光.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及缺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6-16.

从两会看中国未来经济走向 篇7

一种意识更加迫切:应对挑战时抓住机遇, 全球变革时用好机遇, 稳定和谐时创造机遇

当时光的列车驶进2012年, 中国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节点: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过半, 前半段“赛程中”, 从乡村到城市, 从个体到国家, 一扇扇机遇之门被打开, 紧紧抓住机遇的中国人, 不断创造发展奇迹:中国经济实现年均10%的增长,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居世界首位。

与此同时, 困难和挑战迎面而来环顾国际, 金融危机阴霾未散,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主要发达经济体仍然深陷泥潭,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审视国内, 经济增长下行与物价上行压力并存, 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缓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 难度更大。“我们还有没有机遇”, “还有多大机遇?”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 两会内外, “中国机遇”成为人们关注、讨论和思考的话题。“从发展的要素看, 中国潜力巨大。只要发挥出来, 足以支持我国经济20年快速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 基于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定量分析, 拿出一份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账本”。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对郑新立的看法深表认同。“关键是要通过调整和改革, 向潜力要机遇, 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支撑。”郑新立说。

历史发展证明, 抓住机遇, 就能争取主动, 赢得发展;丧失机遇, 就会陷于被动和落后。失去的将不仅仅是时间和财富, 也可能是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尊严。

“在当代中国, 稳定和谐是最大的机遇。”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教授胡鞍钢认为, 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不仅能创造巨大的机遇预期, 也是实现一切机遇的基础。反之, 社会大局不稳, 已经抓住的机遇也会失去。

“经济上不能大起大落;政治上不折腾;社会上不折腾;生态上不折腾;国际上不折腾别人, 别人折腾我们要理性回应。”胡鞍钢说, “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 守住这五个底线, 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创造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

一股动力已经积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 以更周密系统的顶层设计攻坚克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到改革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经济好比人的身体。宏观政策的调整是通过外力对经济起作用, 就如同人生病了靠吃药来恢复。而改革是让经济这一“肌体”依靠制度制约, 具有内部调整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从外生转变为内生, 改革解决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和厉以宁委员一样, 两会期间, “改革”成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触及面最广的话题之一。

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使我国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 成为支撑中国发展奇迹的根本动力。今天, 已过而立之年的改革, 为何再掀热议?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 有了继续推进改革的共识, 但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代表委员认为, 当前改革面临三重困境:协调利益分配难、推动政策落实难、很多问题久拖不决且矛盾重重。

中国正面临双重转型:既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化社会, 同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两个转型叠加在一起, 而且第二个转型在世界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可循。“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中国改革的艰巨性。”厉以宁说。

改革开放初期, 发动一项改革往往能找到普遍受益点。“现在这个点很难找。”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 “当时存量动不了动增量, 现在增量和存量是联动的, 怎样对待既得利益是改革的难题。”

破解难题, 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0次‘改革’。改革就是要有政治勇气, 下定决心。要想找一个所有人都赞成的改革是不可能的事情。经过充分论证后, 多数人认为正确, 就是下决心的问题了, 下决心后改革是可以推进的。”郑新立说。

破解难题, 需要更科学周密的谋划和设计。

“30多年前的改革, 无论是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改革还是股份制, 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由民间自发、‘自下而上’式的改革。”厉以宁说, “今天的改革, 更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这就要求改革的决策者要具备战略家的眼光, 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是将整个战略布局做得更好。”

不过, 厉以宁同时强调,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是改革中无法分开的两面, 在统筹考虑通盘问题的同时, 当然要吸收群众的智慧。“不调动民间蕴藏的积极性, 改革将无法进行。”

破解难题, 需要更清晰的路径。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深化价格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理顺五大关系, 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有了适合的水分、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后, 蘑菇自然会成群长出来。政府不要自己种蘑菇, 也不要希望从中挑选蘑菇。”徐冠华委员用“蘑菇论”比喻政府职能的转变。他说, 要打破计划经济延续的旧体制、旧思维, 资源配置不是由政府主宰, 而是要由市场来主宰, 政府来创造环境。

共识已经凝聚, 动力不断积蓄, 路径更加清晰。

用科学发展破解“发展瓶颈”, 避免“发展陷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5个百分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数字, 两会期间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目光。

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为7.5%, 这是8年来首次低于8%。

站在更宽广的历史背景下审视, GDP增速只降半个百分点, 绝非无关紧要, 在发展的坐标上, 这是一个信号, 意味着中国走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经过30多年来年均增速接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但发展的瓶颈制约也逐渐加剧:国内外新的形势, 决定着原有的过于依赖出口、过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过于依赖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世界经济发展史还表明, 在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 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的自身矛盾难以克服, 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 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 跌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难以自拔。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如何避免跌入发展陷阱?道路只有一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实现科学发展。

在厉以宁委员看来,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四大区别:传统发展观重物轻人,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传统发展观重生产轻生活, 科学发展观生产是为了人, 人不是为了生产, 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发展观只重视GDP、GDP至上, 科学发展观认为GDP是重要的, 但绝不唯GDP是从, 总量固然重要, 结构更重要, 增长是有质量的;传统发展观不重视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重视社会的可持续性, 走的是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之路。

在59岁的农村妇女辛喜玉眼里, 科学发展就是她正在做的“清洁养殖、清洁种植、减农药、减化肥”。

走科学发展之路,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下一步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是‘转型’。”郑新立说, “要调整需求结构, 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调整产业结构,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要调整要素结构, 通过自主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来推动经济增长;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内外经济关系, 由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走科学发展之路, 必须更加凸显“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更需要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比如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道德诚信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吴焰委员说, “解决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更需要科学发展, 真正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目的, 解决好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 保障好基本民生, 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更有尊严。”

从日本设计看中国设计发展 篇8

21世纪的中国,已在世界强林中占据了自己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所取得的成绩面前我们也必须去反思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什么,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便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现在中国所面对的情况是什么,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一个还没达到发达国家行列,却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进行产业类型的转变。“设计”这个应该在当代各种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产业,在中国却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虽说在中国已经重视到设计的重要,一些企业也具有了设计部门,但是,设计在中国却发展成了一种“山寨”文化,中国制造距中国设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但要相信,这只是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设计,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问题是这个阶段要经历多久,中国设计最终发展的方向在什么地方。

传统的、大众的禅学思想,单一民族的特点,使日本设计思想能够让大众接受与喜欢,并使之成为本身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日本设计中重集体、团体的思想,都促进设计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工业设计就如同战前的日本一样,中国是各国产业的加工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带动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迎合市场上的需要,设计多以直接模仿为主。在一些企业,工程师便是设计师,此时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随着我国WTO的加入,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一些企业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一些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也慢慢的成立,各类设计类比赛的举办。我国工业设计处于起步阶段,也处于设计的摸索阶段。中国设计发展的方向在哪,中国设计怎样走向世界或许从日本发展的路程中得到些启示。

日本设计已经找到了自己设计发展的方向,那便是传统文化以及现在设计的完美结合,在吸收外国先进设计思想的同时,加入本民族的文化,形成自己特点。中日两国同属于东亚儒教文化圈,更何况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设计若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将自己无千年的文化思想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走出自己的风格,越民族的东西,才是国际的。

中国的设计发展起步较晚,设计理论还比较薄弱,面对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国当代的一些设计公司一般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最主要的设计出发点,同时也作为评价一件设计作品的唯一标准,而设计应该引导人们一种生活方式为人们带去美好生活,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在对待国外设计思想上还处于物质层面的模仿。中国一些设计师也尝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在的设计中去,但其中大多都只是存在于其表面上,符号化上的一些东西的模仿,还未真正的抓住中华传统的内质与精髓。我们需研究、挖掘、融合传统文化,增强自身吸收融合能力,以一种现代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用于当代的智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思想相结合,运用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方法,超越视觉符号表面形式的关注,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在自己文化之树上结出本土文化和全球化兼容并蓄的果实。

日本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好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政府在设计上“双轨制”的制定。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直接支持企业派遣设计人员赴欧美学习,邀请国外设计专家到日本讲学,帮助企业培养设计人才。为了加强对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政府还制定了“出口商品法规”及“优秀产品评选制度”等一系列相关设计法律法规,确立设计就是“创新”的概念,引导企业设计与时俱进,使设计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日本的经验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要想使设计得到发展,政府应需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们一党专政的国家来说,相信政府的支持,对于设计行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让我想到了1970年在日本第一次举办的大阪世博会,1970的大阪世博会后日本设计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随后日本设计便走向世界舞台。虽然现在设计中“山寨”现象还存在着,但相信这只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要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中国设计的发展之路也会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日]原研哉,朱锷译. 设计中的设计[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 吴文佳.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J]. 艺术百家,2007.

[4] 黄彦. 日本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性[J]. 科技信息,2007.

上一篇:宿迁学院学生手册学习心得下一篇:《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初中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