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精选8篇)
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旅游专业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我系培养人才方向、办学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一、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是我系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学院学科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科专业
为适应旅游业全方位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增设了管理学基础、旅游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部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拓展性,有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另外,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性也突现鲜明的特色。体现了社会实践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旅游文化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二)师资队伍
该专业现有教师多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
(三)教学科研设备
现有餐饮模拟实训室1个,客房模拟实训室1个,形体实训室1个,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二、指导思想
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院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 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其定位的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无疑就是以市场为中心。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学校和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
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以为旅游企业输送人才为导向,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调整专业口径,面向市场,把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作为开设课程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面向旅游企业,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结合起来,坚持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快速变化的旅游市场中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育的一大重要责任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更是现代教育所强调的重要理念。现代职教培养目标的设定,也必须体现这一点。现代职教设定的培养目标不只是短期的就业包装,而是要在发展学生潜能的前提下,为学生创造最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 “人本”的要求。
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个性潜能的培养,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以适应在旅游市场中的快速变化和需求。给予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发挥潜在能力的机会。重视对旅游专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综合、开拓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一批懂外语、懂经营、懂管理的新型旅游人才。3.以培养旅游职业能力为任务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本位,这就要求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在操作和最后的呈现上也应该是以能力模块的方式运作。职业学术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不仅使学生适应目前的岗位竞争,更要适应未来职业竞争和广泛意义上的生存竞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导向性的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是它的特殊任务。
旅游专业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把对职业能力的塑造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特别是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专业服务技能的掌握,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适应旅游企业基层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质量
专业培养质量取得良好效果。本专业教学计划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构建了专业技能理论基础课、专业技能理论核心课、专业技能实践课、综合素质课的课程体系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增加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校非常重视旅游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培养,英语过级率逐年提高。导游证,餐饮、客房服务技能证,普通话证等一些证件考核通过率为98%,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前提条件。
旅游专业学生就业也取得一定成绩。每年有90%的毕业生与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山东康辉国际旅行社、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际旅行社、山东舜和商务中心、净雅集团等省内外著名的旅游企业签订就业协议,部分学生因为工作能力突出、专业理论扎实,已从事旅游企业的管理岗位。
四、专业建设思路
(一)总体建设思路
进一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建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调整完善并充分发挥本专业特色,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全方向发展;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开发、创新为重点突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建立课程结构布局合理,能为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具体建设思路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不断完善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地方化特色、职业化特色和国际化特色,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比例,力争2010年实现学生按本专业的酒店方向、餐饮方向、旅游规划方向、旅行社方向自由选课。同时,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学科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2. 课程建设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加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3. 教材建设
积极选用国家高职高专系列丛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教材。
4.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运用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实地教学、讨论式教学等适应于旅游专业的新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 实验室建设
2005年建立餐饮模拟实验室、客房模拟实验室,2006年相续建立了形体实训室、扩建了餐饮、客房模拟实验室。
6. 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按星级标准建设餐饮、客房模拟实验室,以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操作演练环境。
(2)校外实习基地。继续建设好已有的人民大会堂、浦东香格里拉酒店、山东康辉国际旅行社、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际旅行社、山东舜和商务中心、净雅集团、金马大酒店等几十处实习基地。搞好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关系。
五、“十一五”期间发展目标和任务(一)发展目标 以旅游专业的学生更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更能够贴近旅游的服务对象为目的,以培养适应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的学生为要务,突出产学联合的专业建设思想,为旅游企业和旅游市场输送更多技术技能化人才。
(二)发展任务 1.办学规模
在增强办学能力的同时,逐步增强办学效益,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适当扩展办学规模。
2.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在3—5年内通过引进、培养、聘任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建设一支热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热爱旅游专业教学工作,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六、实施措施
(一)加强与企业联系,实现学科专业新构建 1.充分发挥旅游教研室的职能。积极开展旅游高等教育规律与学院专业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特点与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2.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使学科专业进一步完善,根据旅游市场要求,充分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设计。
3.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聘请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总结与金马酒店、净雅集团订单式培养学生的经验,逐步推广至所有高职专业。
(二)加强旅游人才特征结构分析,实现课程开发新突破
1.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实施精品课程战略。课程建设分院系两级管理:学院重点扶持精品课程建设,组织以学科专家、企业高层人士、高教管理者、专业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遴选2门课程重点建设,使之成为校级优质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先进性,要及时吸纳和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2.重视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指标应实行企业与教育双向标准构建,并按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为不同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教育服务。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强化教学管理职能 1.加强教材建设。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组织编写一定数量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关专业教材和参考书。
2.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专项基金投入,通过制定学院教材建设规划,请专家论证等,优先支持重点学科、骨干专业的特色教材出版。推出具有我院办学特色,适应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新一代教材系列,其中旅游管理类教材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性。
3.定期召开教学管理研讨会,确定教学管理研究方向,在学院重点教学改革立项中增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效果分析密切相关的课题,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多出对学科专业建设有贡献的成果;探索适应先进教学法改革的管理办法,力争产生一批引领教学单位教学改革的成果。
4.强化教学管理指导职能,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学科专业建设论证;要加强教研室工作指导与管理,积极参与课程、教材建设的论证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要强化教学管理服务职能,提高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全面实现网上教学运行、教学评教、教学质量监控等。
(四)加强教学条件投入研究,实现教学资源新配置 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争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逐步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授课录像、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上网,教学及教务管理系统上网。
学院的各项工作都与各专业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一五”期间,全院教职工要提高对各专业建设工作的认识,围绕学院总体建设与发展目标,加强团结协作,努力把我院的旅游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协和学院经管系
明确教学改革思路
2004年, 教育部首次提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此为指导, 西安外事学院确立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以社会需求定职业岗位, 以职业岗位定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定课程, 以工作过程定教学方法, 即根据具体职业岗位 (群) 的需求,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明确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通过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来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
重点推进专业改革与建设
(一) 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004年, 职业教育开始重视技能训练。为此, 学院围绕教学实践环节,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在强调课内实践教学的同时, 独立开设了实训课, 实践教学学时数达到了总学时的40%以上。2006年, “双证制”成为高职教育关注的热点。于是, 学院瞄准职业资格对技能的要求, 规范了实训的内容和方法, 使实训更具针对性。2008年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 突出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
根据具体行业 (领域) 或职业岗位 (群) 的需求明确专业培养定位聘请各大酒店及旅行社的管理人员、旅游管理部门的专家, 成立旅游管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 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就业岗位 (群) 以及岗位 (群) 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从而明确专业培养定位, 使专业建设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行业的发展。服务质量主要依赖于服务人员的基本素养, 包括文化修养、道德修养、职业修养等。这些软条件, 不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具备的, 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这正是学校培养的重点所在。因此,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 首先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教养的文化人, 其次才是具有某种技能的职业人。文化人的素养根基是文、史、哲、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职业人的特点体现在岗位技能上, 需要针对性强的训练。我院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陕西等西部地区, 面向全国旅游业,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 能在旅行社从事前台接待、导游服务、计划调度、市场开发等工作或在酒店从事前台、客房、餐饮、康乐等服务与管理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按照“以职业能力定课程”的原则, 在设置有关平台课程的同时, 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确定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模块,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首先, 根据专业定位, 确定公共素质教育平台课及与旅游管理专业大类、专业类相对应的专业基础平台课, 如管理学、商务礼仪等。然后, 在调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根据办学条件, 确定与导游、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的课程。确保本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为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课程。核心课程及其前导课程、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及其基础能力的相关课程、训练项目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 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高职教育的最新要求体现在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之中。
按照“双师型”标准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校外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基础课教学;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 增加其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 担任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技能培训。
按照工作学习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加强校内实训, 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客房、餐厅实训实验室、形体训练室和模拟导游实验室以及两个实习酒店。同时, 依托陕西旅游业的优势, 与西安金花大酒店、中旅国际旅行社、陕西省旅游管理集团公司等多家旅游企业签定了协议, 建立市内学生短期实习基地。此外, 以学校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大连等外埠的实习基地为依托, 建立起了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就业实习基地网络, 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编制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先后编写并出版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学、旅游食品学、旅游商品学、旅游心理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这些教材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 同时突出技能训练。
(三) 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培养途径与方法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通过工学结合或模拟工作过程来改革教学方式, 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充分展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
开展“校企联盟、携手合作”的培养模式2004年, 学院与西安宾馆组建了实验班,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学院主要负责理论教学, 并对企业职工进行短期培训;企业作为学生实践的基地和未来就业的场所接纳学生实习。2008年, 学院与西安金花大酒店及中旅国际旅行社等建立了学生实习合作关系。企业利用周末安排学生现场进行实战训练, 并派专人到学校给师生进行免费培训。学校聘请企业管理骨干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企业聘请专业骨干教师担任管理顾问。
实行“顶岗操作、多向管理”的校外实习模式学校规定, 第三学年安排学生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 使学生真正走进企业, 熟悉实际工作过程, 为就业奠定最坚实的基础。“顶岗操作”是指学生在实习单位像正式员工一样承担一线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一线顶岗实习, 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获得了全面提高, 增强了就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多向管理”是指实习期间实习单位的工作管理、学校的指导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在实习期间, 学生扮演着多重角色, 除了在校大学生的角色外, 对实习单位来说是一名实习生, 对顾客来说则是一名员工, 必须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 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工作。每次顶岗实习结束后, 学生均能根据工作业绩获得相应的报酬, 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主动实习的积极性。
实行班级“宾馆化管理”的仿真工作模式全体学生统一着装, 每天分别扮演大堂经理、门迎、客房服务人员等角色, 按宾馆的卫生要求和工作程序, 负责本班教室当天的卫生和管理工作, 并进行评比, 标出等级,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专业素质, 为适应企业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第二课堂强化学生职业修养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 (1) 以学生为主体, 成立学生社团———旅游协会。学生自己收集图片, 开办西安旅游景点图片展, 并以“导游”身份自编解说词, 带领参观者“神游”风景名胜。 (2) 每年举办一届导游词讲解大赛。 (3) 成立旅游专业礼仪队, 进行社会实践。礼仪队不但为学校的各种会议服务, 而且接受西安各种博览会、洽谈会的邀请, 利用节假日进行校外实践活动。 (4) 成立学生模拟旅行社,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期间开展“外事一日游”等导游实践活动。 (5) 强化英语听说能力训练。根据旅游和宾馆服务人员的涉外要求, 专门抽调两名英语教师, 每天分早晚两次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训练。 (6) 组织驾驶训练, 增加岗位技能。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驾驶训练, 为学生的就业增添更多的砝码。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强化课内实训凡能在校内实训室或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就不安排理论讲授。在全部专业课结束后, 学生外出顶岗实习前, 安排一次36学时的综合实训。在课程教学中, 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推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 尽可能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
在坚持高职办学理念, 明确教改思路,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改善教学条件, 改革培养途径与方法的同时, 学校还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 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 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摘要:阐述了西安外事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以社会需求定职业岗位, 以职业岗位定职业能力, 以职业能力定课程, 以工作过程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以及“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职业教育的最新要求改善教学基本条件, 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培养途径与方法”的专业建设重点。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姜松.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8) .
[3]王喜雪, 陈万本.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4]郑大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定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4) .
[5]赵兴刚, 万苗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 .
【关键词】旅游管理 项目建设 探索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重要产业,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蓬勃发展中的旅游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尽管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从学校输送到旅游业,但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办学理念,与市场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原因。旅游业是四川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极需要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型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旅游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新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其他产业的综合带动效应等特点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继续深化探索“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拟构建了适应“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的培养方案。
1、针对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块较单一的不足,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采用必修主模式+选修辅模式的方式来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必修主模式即将提升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课程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以满足行业的一般性需求。选修辅模式包括公共选修、专业方向选修、主辅修制实施高层次课程教学等,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就业方向等进行选修,以满足行业对专门型人才的需求。
2、分层次设置课程:实现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从而构建分层次教学课程体系。
(1)创意应用型:通过强化与旅游项目策划、景区规划、旅游产品设计等相关的教学与实践环节,培养旅游产业急需的创意型应用人才。
(2)复合应用型
第一类:旅游与酒店专业的复合。引入系列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能够对旅游和酒店企业的相关业务进行了解,并向学生提供了各五星级酒店、酒店管理公司等实习的机会,加强其实践的能力。
第二类:旅游行业中的复合。设置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景区规划与管理和旅游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拟定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而学生可以在三个专业方向中交叉选修适合自己专长和就业的课程,由此达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目标。
第三类:文理渗透,跨行业复合型。如旅游地产方向,其核心课程为:旅游地产概论、旅游地产策划与营运、旅游地产政策与法规、旅游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城市旅游学、度假区开发与管理等课程。
(3)技能应用型
其课程设置突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增加实践课学时数,要求所有课程必须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指导方案。实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数占到该课程总教学学时数的70%以上。
3、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为了让人才培养更加的系统化,为了更能反映行业的需求变化,为了更好的做到培养的人才不要与行业脱节,拟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
(1)全面听取其他院校专家的意见
(2)积极采纳行业人士的建议
(3)认真听取实习学生的反馈
(4)旅游管理系教学团队的走访、探讨
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尤其是将行业专家引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来,让培养的人才真正是企业所需求的,并能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
二、课堂教学改革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案例讨论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项目式)教学法、翻转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以老师为主,老师唱主角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者的角色。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能力培养,实施分层次能力培养目标,即公共技术基础能力、职业基础技能和专业上岗技能三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实施“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
(1)加强实训室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现有实验室的建设,提升硬件, 引进更多的实用的软件以此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没有相关软件可以使用的则应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其次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实用的、行业需求的实验室的建设。
(2)完善并继续引进企业进驻校园
对现有的进驻校园的企业继续加强合作,提供好的合作平台,也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校内实践基地。在不断累积经验的同时积极地尽可能多的引进其他旅游相关行业进驻校园,这对加强应用型学生的培养百利而无一害。
2、“校外”——创新实践中心
(1)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积极的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并建立有效的校企、校地合作模式。如果能与多家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将使其成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2)响应创新创业的号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新实践中心。可采用“虚拟公司”运营模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立足旅游产业热门领域,提供旅游规划、景区管理、会展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服务,其目标是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规范,实现同旅游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3)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加强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换生、带薪实习、留学等形式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行业最前沿情况的机会,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3(24)
[2]赵爱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05)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突破口[1]。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能否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将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国际的竞争与变化”、“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式体系”等原则性指导意见。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
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于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方向,同时参照国内已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本校的特点制定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与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
认识到该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结合广东的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为促进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前景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私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从国内实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除了在旅游直接相关部门(如旅游城市、旅游区、旅行代理、接待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目的地营销、旅游教育)工作,也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与旅游活动关系紧密的餐饮、娱乐、航空、交通、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部门工作,旅游管理专业训练使学生们具备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基本素质。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开展国内旅游、适度开展处境旅游”的方针政策,广东省旅游业发展迅猛,有近50万人从事旅游业,每年新增2万个岗位缺口,目前,旅游行业缺口达18万左右。
广东省旅游人才流动性强、缺口大,旅游毕业生供不应求,为缓解旅游企业用工压力,旅游局、公务员局等单位多次在省内招开有针对性的招聘会[2]。
因此,该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极为光明。
三、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特点分析
3.1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龙头。
专业建设涉及到专业布局结构调整、重点专业建设、交叉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本科教育质量等诸多方面。
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调整专业配置,重组专业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加强专业建设,对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加快学院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旅游管理专业是在这种新形式下建立起来的。
国内各个院校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专业内容和所设专业方向都有所不同。
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所设旅游管理专业方向是以外语教学为主,培养涉外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云南大学所设旅游管理专业方向是以酒店、旅行社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主等等。
与上述比较,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有以下特点:第一,目的明确,定位准确。
充分利用广东风土人情及特殊的地质地貌自然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3.2广东拥有独具风格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有浓郁的客家地方民俗风情,有开发森林旅游、海滨度假旅游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被称为汉文化的“活化石”。
广东省梅州地区是客家人长期迁徙的最后一个中转站,是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和扩散地,其语言、居住、饮食、服饰、教育、风俗、宗亲、娱乐等都完整地保持了客家文化的独有特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3]。
因此,该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客家民俗旅游方面知识的灌输和培养,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二,培养手段灵活高效,有的放矢。
广东旅游业人才数量上是缺,但质量上更缺,广东目前最缺的就是优质人才,而一些旅游公司对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也不断变高,以导游为例,如果普通导游只需要背背导游词就行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更喜欢导游综合水平高。
3.3优秀的导游不仅知识面要广,还要善于沟通、熟练掌握外语,肯吃苦、肯钻研。
为此,我们每年都举办模拟导游大赛等活动,来训练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突出地方特色。
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旅游开发有着广阔发展的空间,如节事与会展经济就发展非常迅速。
因此,学校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加强对这方面专门的人才的培养。
总之,该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突出了地方特色,为促进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当然,该校还存在诸如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外语口语水平不高等问题。
四、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思路
4.1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广大旅游者对大众旅游活动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对旅游专业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面临飞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高等学校需要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技能朝着更为宽泛和更为深入的基础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方向改革,学校要加快培养学生具备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以及对多种职业工作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4.2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传统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难以培养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人才。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修订教学计划,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富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及创业型人才。
因此,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针对时代的发展需要,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该校目标是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确保这些人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同时具有符合广东地方特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4.3在业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一步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基本技能方面,需要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训练,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获取知识,以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做到全面的了解;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相应的专业外文书刊;另外,在文字、语言表达方面,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 身材: 160 cm?48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百货/连锁/零售服务类:美容专柜销售员 前台/接待/礼仪 公司前台文员 行政/人事类 旅行社秘书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2007.5-2007.7 南湖国旅 前台文员及销售
2007.9-2008.2 广之旅 国内组团销售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7-06-01
所学专业一: 旅游管理与规划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4.9-2007.6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旅游管理与规划 大专
2005.4 二级A英语
2006.12 计算机一级B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易于沟通,适应能力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团体精神。对工作热心负责同认真。
详细个人自传
旅游专业在两年的教师团队建设中,秉承“专业带头人引领方向,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全体人员和谐进取”的工作方针,以“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互利共赢”为宗旨,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了师资整体素质。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教师树立了市场观念,理解企业文化,提高了专业技能,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工作重点:
一、提升文化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技能是决定人才提升速度的先决条件,文化素养是决定人才提升空间的重要因素,二者必须兼而有之,才能造就出高素质、高品位的劳动者,实现“学科人”向“专业人”,“专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因此,本专业除要求专业课教师培养自身的文化品位之外,还着重要求文化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相当的专业素质。
从2008年起,学校即提倡并安排全校教师走进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至今坚持不断,已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安排为专业课教师每人每年20天、文化课教师每人每年10天。从2011年申报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以来,我校又对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企业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到旅游专业,要求每名文化课教师必须熟悉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旅游企业的运作流程、用人标准、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和必须的文化知识,从而对整个旅游行业及企业有一个大致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能更好地配合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
同时,从2011年至今,通过学校组织安排,旅游专业全体教师分批分次赴山东、辽宁、云南等省多个城市的二十多所先进职教学校进行参观、考察,共计32人次。经过这些交流活动,让广大领导、教师充分接触、了解、摸清了国家职业教育东西部、南北方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专业课程设臵、教育教学手段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到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为本校将来的工作建言献策。
另外,我校每期还定时开展教师大会、教研组会、教师考核等多种校本研修活动,让各科教师,尤其是文化课教师,融入整体的专业氛围,促进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更好结合。
通过以上几大方面活动的长期开展,目前旅游专业的文化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能够制定更符合行业实际与企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更新文化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专业课与文化课更进一步的紧密结合。
二、加强实训教师的指导能力
本专业实训课程科目多、课时多、实训质量要求高,因此对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向来实行高标准、严要求。本专业除对实训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师范培训之外,2011年7月至8月,还组织张静、张阳、张桂容、周艳红等4名实训员在峨嵋山红珠山宾馆的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顶岗实践。同年7月,实训员季娜参加了饭店服务与管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7月,实训员李巧月也参加了该项培训。
通过一系列多方式有针对性的培训,本专业现在拥有了一批持证上岗、强于动手、精通操作、具备一定教育管理能力、能有效辅助专业教学的实训员队伍。
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专业兴;青年教师强则专业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旅游专业部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针对近三年进校的青年教师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请来”、“师带徒”、“一帮一”、“压任务”、“企业实践”、“校本研修”等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工作责任更强,工作热情更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无论是月教学工作检查还是平时督查、抽查、随堂听课、家长和学生评教都反映良好。每位教师的汇报课,都能深钻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程,精选教法、撰写教案、苦练基本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好,达到了预期效果,例如石智慧老师、刘毅老师参加市级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推荐参加省级比赛。通过一系列的青年教师培训措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旅游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四、开发、完善骨干课程题库
针对本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为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全面实现教考分离,提升学生理论水平,自2011年起至今,由专业带头人牵头,相关骨干教师为主要支撑,全体相关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邀请企业人员与出版社专家一起,建立并完善了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三个工种的理论考试题库。
三大题库中,餐饮服务题库总题目数量共计605题,客房服务题库总题目数量共计330题,前厅服务题库总题目数量共计275题,以选择题、判断题、应变能力题为主要题型。其中应变能力题为特色题种,在传统纯技能操作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服务环境,加入了突发事件处理、服务心理和服务理念测验等机动、灵活的软实力考核内容。考核标准除具体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等职业技能之外,还加入了国家职业标准、临场应变、语言表达、仪容仪表、礼节礼貌等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纪律评分项目,充分体现了四职教育相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
题库建设实现了教师共同参与、集体教研的团队合作,不仅完善了考核体系,还打造了自主创新的教研氛围,锻炼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提升了教师教学考核的业务能力。
五、建设激励机制,创新人事分配制度
2009年8月,我校制定了《乐山一职中岗位聘用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实施全员岗位聘任和三级聘用制。2011年以来,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基础之上,我校又相应出台了《班主任管教学考核奖励办法》、《任课教师管德育考核奖励办法》、《乐山一职中教职工基本工作量及津贴标准调整方案》、《乐山一职中关于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2012年,学校实行管理重点下移的方针,强化各专业部自主内部管理,旅游专业部由此制定了《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质量”奖励考核实施细则》、《旅游专业任课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通过学校用人、职务聘任、考核机制等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学科建设得以良性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直线上升,科学研究工作硕果累累。
小结:
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逐步培养了文化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较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打造了一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实现“学科人”向“专业人”、“专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在乐山区域内起到了示范、引领、带头作用。
关键词: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已成为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广西高校中最早设置并招生的旅游专业, 2007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概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开办于1985年, 199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 2000年获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权, 2010年获旅游管理专业硕士 (MTA) 招生权。
近年来, 旅游管理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
改革、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良好效果[1]。现有专业教师43人, 其中硕士生导师16人, 博士生导师2人。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 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 省级重点 (建设) 学科1个, 省级教学团队1个。
专业建设愿景及思路
1. 愿景
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立足广西, 西南一流, 全国有影响力, 面向东盟”的全国品牌旅游专业。
2.建设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 (即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 突出两大特色 (“校、政、企、研”专业办学特色和民族旅游特色) , 重点发展三个专业方向 (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 , 着重培养四种能力 (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的“1234”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专业建设的实践
1. 重点建设一支教学、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和基础[2]。现有专业教师队伍中, 教授7名、副教授18名, 讲师18名;博士16名, 硕士21名。已派出8人次到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及国内的重点高校进行访问学习。
近五年, 旅游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国家社
2. 精品课程、特色应用型教材建设取得成效
旅游管理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 全面推动了核心课程群的精品化, 同时积极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体系, 与各出版社合作完成了10本专业教材出版工作, 逐步实现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自编化工作。
3. 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平台, 实验室建设取得质的飞跃
2007年本专业成功申请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 建设了6个功能实验室, 被评为学校第二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习实验平台。
4. 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人才培养特色逐步彰显, 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全面修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通过整合课程, 构建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其次有效地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较好地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第三是创新了实践教学体系, 分为认识层次、技能层次和专业研究层次三个层次, 最后是强调了素质教育体系, 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2008年以来共获得2项省级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 4项教育规划项目。
5. 优选实习合作单位, 扩展实习基地网络的宽度和深度
本专业先后与区内外30余家旅游企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拥有完善的教学实习基地网络。与一些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单位合作, 使本专业拥有国际化、高标准的实习场所, 还不断深化与实习基地深入交流, 派出教师驻点学习, 并邀请实习基地负责人来校交流及招聘。
专业建设成效分析
1.精品课程起到良好的推广示范效应
本专业先后建设了4门省级精品课程, 建立了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库等, 通过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数字化建设, 实现课程建设资源共享, 使建设成果能够服务于更多人群。
2.民族旅游办学特色在业界受到肯定
2010年, 我院承办了首届民族旅游论坛大会, 会上宣布了中国人类学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并挂靠我院民族旅游研究中心为该委员会常驻地。
3.学生受益面广泛
自特色专业工程实施开始, 逐步形成适合于旅游管理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受益的学生达580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科学研究, 累计获得各类科技立项共150项, 显著促进了大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4.社会效益影响大
通过特色专业办学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紧密与地方经济实践结合, 为地方完成了多个旅游规划项目和培养了大量的旅游行业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认可, 仅通过半年的生产实习环节, 上海、广东的许多企业就对我院学生作出了较高评价, 表示希望学生毕业后到他们企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宫辉力, 李小娟等.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1) :41-42.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全面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而实习基地则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平台,它的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习的效果。因此,本文拟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入手,探讨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现状
鉴于实习的重要性,各高校一般都会安排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笔者对郑州几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了调查后发现,它们都分别在两个学期安排了校外实习,如下表所示。
实习时间的安排情况
据表可知,在实习时间安排上,有的学校安排到第6和第8学期,有的安排在第7和第8学期,这两种时间的安排恰好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理论(长期)——实践(短期)——理论(短期)——实践和理论(长期)——实践(长期)。
从目前来看,高校的实习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学校统筹安排模式。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会统一安排学生实习,而且会派出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实习期间,学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以便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一般情况下,一些旅游企业都与学校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是学校的实习基地。
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模式。针对学生有扩大实习选择面的要求,且能够找到相应的实习单位,学校采取了统一安排与学生个人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多数学生,学校负责统一安排、统一管理,少数有其他实习需求的或有其他实习渠道的学生则自主实习,学校负责实习指导。这种模式使学生的实习方式更加灵活,并能使学校顺利完成学生的实习教育任务。
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自由实习。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这种模式一般用在毕业实习时。经过前面的专业集中实习后,为了给学生充分选择的自由,许多学校让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采取分散实习的模式,而且这种实习与将来的工作单位往往有着较密切的联系。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每个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且目前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然而双方在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的实习安排使实习基地名存实亡
从前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的专业实习时间都在第6学期,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返回学校上一个学期的课,然后再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实习时间安排,对于酒店和其他实习单位来说很难接受。比如,河南工业大学和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该校学生每年的实习时间是5月上旬到8月中旬,由于招生规模的限制,每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一个班,要等到次年才能再派实习生到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实习。而这期间饭店由于自身需要,必须接纳其他学校的实习生,而如果其他学校的实习时间安排较长且正好与河南工业大学的实习时间安排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那河南工业大学学生来年就无法在该酒店实习。实际上因为本科实习时间都较短,基本上不足半年,而且招生规模较小,这种情况在实习时比比皆是,长此下去实习基地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笔者带了河南工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2级、2003级、2004级和2005级四个年级的学生在酒店部分的实习。前三个年级的学生在酒店的实习都是在实习基地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而到了2005级的学生实习时便因此种情况不得不另外寻找实习地点。
2.学校与实习基地缺乏共同利益
在当前实习模式下,有的实习基地与高校各有所求,没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使得实习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饭店、旅行社、风景区的企业性质使其以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大的客户满意度为始终坚持的目标,为此其对实习生的选择十分慎重,希望杜绝任何可能由实习生工作不慎导致的影响声誉的事件,而且旅游企业往往将学生看成廉价劳动力,将之派往比较辛苦的部门或岗位。学生想在多个岗位熟悉工作,但企业往往要求学生来了,就要“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轻易离开。高校在学生实习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则是希望那些声誉和效益俱佳的旅游企业尽量多安排学生,希望实习单位能为学生提供管理岗位的实习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双方立场上的不同,使得学校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的计划难以落实。笔者所带过的河南工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四个年级在酒店部分的实习中,学生所从事的无一例外都是服务员,几乎不存在实习期间的轮岗,按照初进时的面试要求主要分布在中餐厅、西餐厅和客房部三个部门,有极个别学生虽然能力较强,但因为外表不太出众,被分配做PA,从业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3.学校与实习单位缺乏定期沟通
学校与企业由于分属不同的体系,再加上受我国目前旅游本科类高校的培养体制所限,实习基地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为应付评估检查而签订的,双方缺乏更深入的沟通和合作。如河南工业大学与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自从2005年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以来,双方仅在学生实习期间有联系,学生实习结束后双方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也没有按照实习基地协议上所签订条约要求的那样,彼此为对方提供所需的服务。显然,这对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
1.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否合适,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习的重要前提。对实习基地的选择可从专业设置情况、所处地区的概况、旅游企业内部指标需求、待遇与工作环境、学生发展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
2.安排合理的实习时间
(1)实习时间点的选择。实习时间的设置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而定的,对于高校来说,一旦设置下来,几乎就难以改变。高校在制订教学实习计划时并没有考虑到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的实际需求,这样就会与实习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些矛盾。如河南工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时间设置在5月到8月,而这个时间对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这样的五星级饭店来说并不是旺季:一方面对员工的需求并不太多;另一方面,相应来说,学生也很少能够获得对大型宴会活动的组织和接待经验。对于在旅行社实习来说,虽然此时属于旅游旺季,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岗位工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熟悉,因此就有可能失去接触实践的机会。基于此,笔者认为最好的实习时间选择应该是从3月到6月或者8月到11月。
(2)实习时间长短的安排。实习时间的长短对于实习接纳单位尤其是实习基地的连续性实习安排都有着重要影响。对比中专生和高职生1年左右的实习时间来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是3个月左右,而且由于招生规模的限制,数量也较少。人员的衔接对于实习基地来说不能够像中专生和高职生一样完美。另外短短的3个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让学生熟悉实习环境、工作条件、接受培训和正式开展工作的作用,但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要求从低标准向高标准转变,即从低技能、低要求岗位向高技能、高要求岗位转变和从参与工作向参与管理转变,在这种情况下,3个月的时间显然就太仓促了。较理想的计划是,实习安排应分为3个阶段,即服务实习、专业实习、管理实习;至少也应是两个阶段,即服务实习和专业实习。因此,在实习计划安排上,学生实习期尽可能为半年以上,以保证实习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寻求与实习单位的共同利益
学校的任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的任务是创造效益。因此,旅游企业往往将学生看成廉价劳动力,从而将本科生与中专生和高职生放在同一层面使用。实习基地与学校的实习目标不一致,而且缺乏必要的事前沟通是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受目前旅游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旅游教育培养远远不能收到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洛桑模式”的效果。总体来说,旅游本科生有着中专生与高职生难以比拟的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思维活跃等优势,而目前这些优势并没有被实习单位认识和发掘。比如,2007年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12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淮阳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写出了3万多字的《淮阳县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方案》。这份方案引起了淮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大学生所做的方案非常详尽,对淮阳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表示愿意拿出10万元购买这一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事实上,学生在几个月的实习期间,如果能够被如此挖掘潜力,相信能够给实习单位带来较大的利益。因此,学校在与旅游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时就应该让双方的合作更进一步,应将制定的实习大纲交给实习基地,并会同实习基地相关人员根据大纲和现实情况,制订学生在本地的实习计划(包括进度、内容、要求等),学生来实习时向其公布。实习基地根据学校要求和管理需要,在各岗位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学生实习的专任辅导员。总之,只有学校与基地明确各自的责任并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共赢。
4.建立新型的合作模式
以往的实习基地建设中,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并不紧密,仅在实习时才体现出来,因此建立新型的实习基地合作方式势在必行。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较好的示范。2008年年初,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在国内高校率先试行职业导师制度,聘请12名旅游业界的精英做兼职教授,担任本科生职业“领航员”的角色。这些业界精英多是河南省内5A景区、星级饭店以及知名旅行社的老总,如洛阳龙门石窟管理局局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副总经理等。另外,学校还规定企业高层管理人士在成为兼职教授后,聘期一般为两年,学生和导师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可指导3~4名学生,学生每年在导师所在单位的实习时间不低于200小时,导师面授时间不低于80小时。这些企业高层管理人士不仅要在企业管理经营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还要在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给予帮助,并参与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如该学院2005级一名学生由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指导,另5名学生则由在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带领下在景区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并由他指导毕业论文的设计写作。这种新型的“导师+基地”模式,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士指导学生更有力,学生实习更具体,双方的联系也就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12).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旅游管理专业总结06-28
旅游服务管理专业课程11-04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06-28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07-02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旅行社实习小结05-24
行政管理专业职业规划07-11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建议09-30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职业规划书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