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推荐11篇)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篇1

为加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学初,二年级对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摸底,会同几位科任老师的意见,作如下分析:

1、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

学生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能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学生家长交流中可以发现,不少家长提到“我的孩子做作业时总不能一气呵成,老师有什么办法”“孩子的书包总要大人整理,老师在学校里应该强调一下”“我的孩子总爱趴在桌子上写字,老师要多提醒”等之类的话语。但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当作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这需要加强家校联系,真真正正的让家长也重视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对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及时沟通,经常提醒。课堂上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乐趣。树立榜样,通过名人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的学习在学校生活了一年,具有一定的好习惯,如:大部分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检查,课堂举手回答问题,能整理好自已的学习用品,保持正确的站立、读、写姿势等。但总一部分学生不能坚持,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甚至是惩戒才能做到。

2、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摸底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从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3、解决办法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五、加强个别辅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困生没能掌握课堂上应掌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课外再不能给以重点的关注,假以时日,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只会越来越差。课改不排斥必要的辅导,课改呼唤具有现代色彩的课外辅导。当然这样的辅导不是一味的加班加点,不是强行灌输,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爱心感召下,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学习的勇气得以激励,拉下的知识也得以重温。这样的辅导也不应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小组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查字典,习惯,小学生

良好的查字典习惯是人多种学习习惯中最基础的一种, 拥有这一习惯, 能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和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我校学生使用字典的实际情况,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找到应对策略, 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查字典习惯, 因此我以课题研究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此项调查。

1 分析调查结果, 发现了学生现在自查字典中存在的几点突出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

大部分学生认为查字典根本不重要, 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对自己学习没有什么影响, 不知道查字典的好处。这种对查字典这一知识、技能价值的漠视和对其作用的片面认识, 是酿成学校学生厌学、不重视查字典, 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的症结所在, 是造成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缺乏的一个根源。

1.2 兴趣不浓

尽管我校在学生进入二年级就都配备了《新华字典》, 但大多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喜欢查字典, 字典不愿意带, 更懒得用。

1.3 运用不足

因为认识不足, 加之兴趣不浓, 学生不能经常使用《新华字典》, 学生只是简单的为了预习新课的生字翻翻, 不能把自查字典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去。

1.4 方法不活

学生对三种查字方法熟练掌握程度不高, 特别是数笔画查字法几乎都没有掌握。查字典教学不够扎实, 不够重视, 学生使用次数少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2 针对问题, 我做了课题开展的动员工作, 主要目标激发学生自查字典的兴趣, 认识查字典的重要意义, 具体有下面做法

2.1 了解公益广告背景, 触动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看看公益广告《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 并了解广告的背景:两年前, 央视主播们罕见地在同一则公益广告《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中集体亮相, 山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主播们手捧《新华字典》耐心解词释义的形象借助荧屏迅速传播, 触动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心灵。通过广告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因此重新认识字典, 珍惜字典。

2.2 观看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 激发学生自学汉字的兴趣

通过观看视屏, 认识河南才女安婧源, 感叹在确定参加比赛后, 努力的安婧源已经把字典抄写完三遍。鼓励学生向安婧源学习, 运用好字典。

2.3 树立班级上的学习榜样, 促进学生主动去查字典学汉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了三、四年级的查字典“擂主”, 组织其他的学生定期挑战擂主活动, 为此, 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查字典。

2.4 结合上课的内容, 让学生随机查字典识字

学生查字典不仅仅是为了识字, 要延伸到作文和课外阅读中去, 学生从中认识到了查字典的重要, 也体会到了乐趣, 兴趣也逐渐有所提高。

总之, 我校小学中年级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还未养成, 查字典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大力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查字典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注意加强学生查字典动机的激发, 加强查字典价值内涵和重要性的渗透, 加强查字典方法的教学和运用训练, 指导学生查字典的自我监控环节, 积极创造查字典的氛围和环境, 让学生经历从需要查字典到要查字典, 再到主动查字典, 逐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水平, 养成自主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 (10) .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 数学学习 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入学一年,有一定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针对不足教师相对应的措施是:

一、听讲方面: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看和写的方面: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学生在读题和做练习中看错数字、写错数字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计算简单,学生并非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所致。怎样才能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呢?我感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训练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时一分钟内完成抄电话号码的训练,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后对照,家长做记录。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训练。针对我们的学生,除了课堂作业让学生抄题做外,还可以让家长配合完成这项训练,家长可以每天随意出三组数字,每组二十个,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训练,不耗费多长时间,但却有效。读题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读,看清读懂题目的要求后再做题。书写要经常提醒正确姿势,要求书写字体工整、认真,先动脑再动笔,尽量不依靠橡皮。不在书和作业、练习本上乱涂乱画,保持书面整洁,可以不定时地在班上展览书写认真的作业。做题时要求左手指一道,右手写一道,避免看错行,做完要求独立检查。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以记录错误档案。记录分三步完成:1.记录错题,2.用彩色笔给错处做记号,3.写出错误原因,

三、注意力方面: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將数学活动与游戏、童话有机结合起来,时不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鼓励与肯定,调动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渴望成功的想法。能靠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去尝试、体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定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

四、想的方面: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习惯:1、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敢于提问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3、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4、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如果学生养成了这几种好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便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跟着上升。

五、语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平时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错了,也是思考的结果,远比不动脑筋不开口强。尤其是当学生说错时,它可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态度,然后再让学生讨论生成的新问题。教师的宽容与鼓励会带给学生说的勇气。

二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体会 篇4

王家坝小学杨红

语文学习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预习习惯,倾听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等等,经过三周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课前的准备:

1、多数同学课前准备好了学习用品。

2、在专管纪律的同学的监督下,部分同学能够较快的安静下来。

3、课前预习由于检查力度较大,偶尔抽查时,仍有部分同学没有做完,甚至有个别同学没做。

2、倾听习惯:要求同学在发言,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同学在朗读时,其他同学要眼看书,耳朵注意听。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学在别人发言或朗读时喜欢专拈别人的错,忙着举手,对别人后面的发言的内容就不知道了,这样不利于纪律的管理和相互的学习。

3、完成作业:课堂作业多数同学能够自觉完成,少部分同学需要在组长的监督下完成。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篇5

一、常规工作常抓不懈,促进班风学风建设

本学期,结合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我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道德意识,从而使学生懂得了爱护学校、教室的一切设施,并想方设法为班级争做好人好事。同时结合学校政教处布置的学习并贯彻《小学生守则》,开展针对《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每一条对照自己,找出不足,及时纠正。

二、班级管理形式多样,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本学期,我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班的孩子们大都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踊跃发言,课后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其次,我认真备课,注重分层优化,努力搞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三、制定评价,运用激励,落实养成教育,深化养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制定了二(2)班周评价表。根据每天班干部的作业﹑卫生﹑纪律﹑两操等内容检查情况和“自我评——班级评——教师评”的评价制度,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优者,进步者。总之,回首过去的日子,有喜有忧,取得了一些成绩,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令我欣喜,而这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

沙河镇第三中心小学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篇6

——汉坝小学数学组

小学六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尤其是总复习阶段,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吗?如何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对与学习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这些问题都不容在座各位的忽视。为此,为了使此阶段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圆满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我们六年级数学组就学生思想、学习现状做了一下深入的分析:

一、学生思想、学习现状分析。

1、浮躁,学习浮躁,做事浮躁。他们有一颗不能安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这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早上来了,学生自己安排时间时,看书的不多,讲话聊天的多,下课铃声响了,你可能还在说最后一句话,就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准备冲出去玩了,说明铃声响之前人家都已经做好准备了,或许已经忍耐了半天了。仿佛这四十分钟的忍耐就是为了这一会的激情。

2、家长的的溺爱,致使心理问题学生较多。现在我们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比较注重体现人性化的一面,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但学生把那种“小皇帝”、“小公主”的作风、脾气都带到了学校,时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老师很婉转的批评都不能正确接受。有的学生甚至采取离校回家、骂老师、摔东西、顶牛等行为来对待老师的教育。

3、抄袭作业之风严重。很多学生很少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也拒绝父母每天晚上的检查签字,每天就拿别人的本子抄作业来应付教师的检查。实在没有时间抄,就干脆交空本子或不交作业。

4、缺少竞争意识,学习氛围差。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目标方向,没有竞争的意识。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因为老师和认真负责家长的检查。这一部分学生每个班都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重视不关注态度,对学习完全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差的作业在老师三令五申要求补齐的情况下,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重视,所以长期差作业和经常差作业的情况得不到解决。学困生更是没有学好数学的兴趣,满足于现状。有的学生很坦率地告诉老师:我根本不想老师给我辅导。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肯定可以进初中读书的。

5、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去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例如复习与预习,老师不检查,他就不去做,你明天检查,他明天再准备,而且准备也是效果不佳,六十几个学生,都要老师来一个一个检查,一篇一篇检查,时间不允许,但是家长那里不落实,学生检查时间也不够,效果不可靠,这就是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业中存在着敷衍,遇到思考题,随随便便肤浅写几句,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写,这是个普遍现象,对自己学习有较高要求的人不多。

6、进入六年级,学生们的知识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作业量相对多了,学习方法改变了。所以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十分渴求,总有一股生怕落后的不服输思想,学习很自觉;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学习不好而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成绩出现较大滑坡;也有一部分同学协调不好同学科的学习,出现偏科现象。

7、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后进生不光是基础差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又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老师补差争抢的对象,在校时间特别紧,对老师来说,补差压力巨大。老师的很多精力都放在他们身上,从而造成了对一些中上基础学生的辅导和关注不够,又会形成新一代的学困生。

8、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同样会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同时他们是非辨别力弱。少部分的女孩子表现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整节课发呆,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对老师的主动交流采取回避态度。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生进校时间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很多优秀学生相继从班级转出,很容易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毕竟,我们很多时候仍以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好与差。转进的很多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加之转校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可能在这个时期沦为学困生。

2、家庭教育管理的缺失。如今,学生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上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从小呵护备至,致使孩子娇生惯养,形成成了懒惰、自私、霸道的性格。有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总认为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致使孩子形成散漫、贪玩、不负责任的个性。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放松,造成了一种学习监督上的脱节或背离,学生到了六年级复习阶段就会充分利用这个空挡,逃避学习,拖欠作业,玩性一天比一天重,成绩就一天比一天差。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配合,造成了教师教育管理上的重重困难。

3、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的缺失。在毕业班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存在两种错误的想法,一种认为自己是学校的“老大哥”、“老大姐”了,在学校也是“经验丰富”“什么都经历过”,现在就要离开学校,一切无所谓,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纪律要求;另一种认为自己该学的也学了,该会的也会了。特别是有的学生甚至个别家长认为,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直升初中,于是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有第一种想法的同学的突出表现就是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老师的要求漫不经心;有第二种想法的则表现为懒懒散散,不求上进,甚至有的甩起膀子玩,学习目的不明确。

4、教师关注与辅导方面的疏忽。学生学习上出现障碍,教师应该是最先发现的人。学生行为上出现了偏差,教师也应该是最先知道的人。一旦发现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跟上全班的学习进程。等学生的成绩已经掉到无法追赶,再去辅导就一切都是徒然。同时,一旦学生学习行为上出现状况,教师也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或让家长想办法解决。

5、社会环境的影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足以深深吸引这学生们。但现有的判断能力还不足以让他们明白“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没有压力的生活环境,使学生看不到大人为生存而付出的艰辛,感受不到竞争的激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为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家长学生的理解是:人人都可以上初中,从而放松了对孩子应有的管理和教育。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相信,我们毕业班的老师如果都能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其成因,找出对策,针对学生现状做好复习打算,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毕业复习收到实效。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习惯的培养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生活情境, 给学生一个“生活课堂”。

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 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 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一年级教学《分类》时,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东西, 各自说出它们不同的颜色 (红色、白色、蓝色……) , 卡通图片 (机器人、孙悟空、哪吒……) , 水果图片 (苹果、梨子、香蕉……) 。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看、好吃的东西, 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 各抒己见。生活情境的再现激发了学习兴趣。

2. 开发教学过程, 给学生一个“生动课堂”。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 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形象性。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大胆的开发, 不要被教材的教学思路所束缚。在具体教学中, 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 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多媒体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例如, 在教学“十几减几”时出示情景图:一幅美丽的春天田野图, 天空上有15只小鸟在飞翔, 地面上有12只鸭子。第一次动画演示, 6只小鸟飞走了。教师提问:你能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吗?并说说该怎样列式。第二次动画演示小河里剩下5只鸭子, 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提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 在增强形象性、趣味性的同时, 更突出了数学的应用性。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如“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用教师的“爱”, 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 以朋友的心态真诚理解学生。

了解学生, 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生的心需要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甘露来滋润。在充满理解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会感受到每天的日子都是新的, 都是快乐的, 甚至他们会觉得, 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一种幸运。这样, 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他们完成作业也是一种享受。

2. 以妈妈的心态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根本, 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我呵护每一位学生, 将爱播撒进学生的心田。在学习上严格要求, 在生活上关心爱护, 做学生的“严师、慈母、挚友”。如:关心学生的家庭、思想动态、疾病、生活。关心学生的行为习惯, 关心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这些方方面面我尽量做到、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努力, 我的学生体会到这种感情, 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我实现了教育其根本功能。

三、提高教学艺术,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说:要给学生一瓢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我觉得“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是“泉水”。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 见识广, 要想不断地给学生传授知识, 我只有不断学习, 探求更高、更新的知识。在平时, 我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利用更好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来提高教学艺术,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每节课的巩固练习中, 经常把练习设计成“打地鼠”“猴子爬杆摘果子”等一些有趣的游戏。

四、科学引导学习习惯的养成

1. 明确规范。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 他们来自不同学校, 原本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各不一样, 我就带着他们认真学习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 并根据数学课的特点, 增补制定了一些规定。如:上课举手的次数达到要求的有奖, 没有达到要求的先鼓励再引导;作业的字迹要认真, 作业本要保持非常整洁……正确指导行为规范, 使他们明白什么事该做, 什么事不该做,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这样统一要求, 规范了管理, 也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制定有效的督促机制。

明确了规范, 就要督促学生去做, 任何规范的落实、习惯的养成, 离开了最初的督促, 收效都会不大, 毕竟学生的自觉性还是有限的。给学生减轻过重负担就是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 好的习惯、常规的限制可以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利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 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习惯形成的初期, 我通常把某一学习常规穿插在学生喜欢的故事情节中, 使学生在明理中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然后通过逐渐了解、反复提醒, 逐渐地落实, 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形成一种习惯。在这个过程中,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力量, 让他们彼此监督, 约束别人的同时强化了自己的好习惯。

3. 利用多种形式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 教师哪怕是一丁点的表扬肯定, 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 一份骄傲的资本。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 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多从正面引导, 多以表扬为主。用成功的喜悦去强化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进而将一些被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五、运用数学加减法落实良好习惯

1. 用减法克服坏习惯。

如:一年级学生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 其中我发现一个学生一节课要站起来六七次。在第一次发现的时候我没有批评他, 在第二节数学课的时候告诉他上节课起来了几次, 当学生听到了老师这么一个准确的数据, 顿时脸色发红……每节课提议站立的次数依次递减, 直到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把一节课听完。这样做既帮学生克服了不良习惯, 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上课的听课习惯也用这样的方法训练, 一年级小学生经过我一个学期的训练, 听课习惯和作业习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用加法培养好习惯。

如:培养学生写字的姿势, 今天叫他放好脚, 明天再放好小手, 后天再拿好笔……更形象的如培养学生的画画, 今天画只小兔, 明天增加画青草或草地, 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 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地增加, 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养成了。用同样的道理培养数学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习惯;倾听;书写;动手操作;家庭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会独立学习,认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点,学有所成。反之,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正常、优秀地发展。好习惯终生受益,那么一年级新生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习惯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日常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教师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好奇、善模仿,教师是他们的偶像,必然会成为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所以,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数字,自己的板书也要认真规范;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我们教师也要提前到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此外,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检查、鼓励、表扬、批评等手段进行强化,促使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习惯培养中,听、说、写、用,应从听开始。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在数学课伊始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我都会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运用的方法是:听算,由教师说题,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计算,这样长时间下来会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

2.多表扬、多鼓励,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如今的课堂,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让学生专注倾听同伴的讲话

与其你把知识传授给他,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而同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课上应培养孩子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通过交流、汇报等形式学习新知。

三、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师在教一年级的学生写字之前,首先要介绍田字格的各部分,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四个小格,这些对于以后老师教写字的笔画时起重要作用。一年级起步阶段,老师的示范是直观教学的最好手段,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逼真的动作,亲眼目睹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通过帮助学生认识整个字各个偏旁的比例大小、书写位置和结构组合规律,让学生初步领略到汉字的结构美。教师还应要求小组学生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所有任课老师应该全员行动起来,每节课都要提醒孩子书写的姿势,长此以往才能养成书写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教室的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弱,所以在课堂上经常会玩学具。例如,在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带计数器,在课堂上总是会时不时传来学生拨计数器的声音。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就对学生提出要求,计数器要靠着文具盒摆好,老师说拨的时候再拨,老师说放好的时候就不能再拨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1.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2.限制看电视的时间

上学后,孩子可以看电视,但应在完成作业之后,电视节目应经家长检查,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一年级小学生一般以30分钟为限。

3.要求孩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早晨几点起床、几点上学、晚上几点睡觉,都应固定下来,除节假日之外,不要随意变更。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放学后按时回家,决不能在外边玩够了再回家。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悉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同时也将伴随他们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应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西城小学)

七年级学生应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篇9

第一,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升初的衔接,最重要的是习惯的衔接。

●养成学前制定计划、学后总结反思的习惯

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懒散的精神状态,布置孩子完成一定量的暑期作业,要求孩子制定作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写作业,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孩子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完成暑假作业时要求孩子设置难题本,把暑假中遇到的难题抄写在专门的本子上,并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途径。

●养成听课做好笔记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习,需要孩子边听、边看、边想、边记。建议家长帮助孩子设置专门的笔记本,选择自己喜爱的电视(广播)的人文类节目,边看、边听、边拿笔做记录,训练做笔记的能力。

●养成经常阅读积累的习惯

初中更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文科一定要扩大课外阅读量。家长可为孩子开列阅读书目,并提出阅读要求,让孩子自主选择,写好阅读计划和做适量的阅读笔记。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引导孩子树立学习目标

教会孩子树立大目标,再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诸多目标形成计划,达成每一个,就要给予赞赏和鼓励。其次,布置给孩子的学习任务要尽量改变生硬面孔,分解层次,让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观念上为孩子灌输独立意识

加强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从生活上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1.养成上学带齐课本、学习用具的习惯。

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分别是目前我国中学与小学课堂教学的区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提出简明的自学要求,尽量以“问题式”的提示,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在课堂上,对于能正确回答“自学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课堂评价,教师要利用授课结束前短暂的时间,提出简单的自学要求,以引导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获取语文知识,提升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45分钟的课堂学习。学习的兴趣从成功的体验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举手提问,把听课与阅读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书本或笔记本上,请教同学、老师及时解决之。这是需要学生自己刻意去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即遵循“五到”的原则,那就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4.养成课堂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把问题的提出尽量用书面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不论什么问题都要先面向全班学生明确地提出,并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才能让学生展示,师生评判。

5.养成质疑问题的习惯。

提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口头提问,二是文字提问。口头提问是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向教师或学习小组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文字提问是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用文字在笔记本或课文空白处提出问题。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举手提问题,并适时鼓励,以引导更多的学生举手提问。

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七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仍以直观性、形象性思维为主。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养成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习惯。必要时教师要为学生拟定阅读参考问题,让学生从根据“教师列的问题”与“书后练习题”读书,逐步过渡到学会在阅读中自己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学习内容。

6.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课堂笔记有两种:一是用专门的课堂听课笔记本做笔记;二是学生用笔在课文空白处做标记与批注。用听课笔记本做笔记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合上书本专心听讲与记录;用课本做笔记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边听课边在课文上画着重号、波浪线、提问题、写注释、写感悟……,把听、读、写结合起来,做到五官并用。课堂记录四个方面的内容:

1、记老师讲的新知识、新见解。

2、记老师讲的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记老师讲的自己缺乏的知识。

4、记老师讲的方法。

7.养成互助学习的习惯。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学习小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没有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将主要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能够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集体的力量来实现。“有问题问老师”这是中国小学生从父母那里最常听到的话。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有问题先问同学、后问老师”的好习惯。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观念。

8.养成课后回顾、复习的习惯。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复习,用具体简单的“课后复习问题”来引导学生养成先学后教的习惯。换言之,要养成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只有把课后复习用具体的、学生通过回顾课文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来进行引导。通俗地说,就是把课后复习题变成学生的家庭作业题。

9.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惰性,学生一定要自觉养成作业不过夜的习惯,养成不完成当天作业不睡觉的“倔强个性”。这不仅是每位学业优秀学生的共同特点,也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最珍贵的成功品质。认真完成一套合适的练习;完成之后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把疑问与错误及时解决,并设法对错误的问题进行重复订正。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题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题的主要特点是联系学生实际,真实性强,且地方特点明显,乡土气息浓郁,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采访、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等,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

考试命题上的特点是:①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②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③题干设置的文字量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较亲切,注意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审题难度;④在评价上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采分点。

试题的类型有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种:

单一式:

(1)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2)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3)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4)活动参与类——①拟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综合式:

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将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应考策略]

要做好综合性学习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注意:

1、实际操作,贮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就不会担心临场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

2、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类,其他类)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3、剖析考题,紧抓考点。通过对典型考题的剖析,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4、精选试题,强化训练。选择典型试题,实战演练,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

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解题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地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

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做出简明回答。

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典型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①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②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③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④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⑴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⑵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

[参考答案]

⑴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⑵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

曾记得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抓好七年级新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七年级新生的行为习惯呢?

1、新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学生们正处于各种行为规范在头脑中尚未形成的阶段,这就需要管理。班级管理就是以法治班,以规章制度去规范他们的言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

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可是怎样把《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变成学生的行动呢?这是体现我们班主任老师管理艺术的关键。为此,我要求学生首先要会背这些守则和规范,然后利用班会课进行行规百题赛,选出优胜奖并给予奖励。这个办法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较好地培养了他们行为习惯。

2、大家参与,自制班规。待学生了解本校的校纪校规后,虽然思想上有了认识,但这些制度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大家讨论,班干部与班主任审查,制定出适合本班现状的规章制度。在讨论中,每位同学既体会到民主性,又当了一次小主人,让他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同时这又是自己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其接受,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班级常规管理公约》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平时我还从班级的每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班里扫地,也有常规,半小时内要扫好,拖把要冲洗干净,扫帚该放在哪里,拖把该放在哪里等,都有规定。又如,广播操做到“四个一”,既乐声响后一分钟内到位,一条线对齐,一句话不讲,一节节认真做好。这样,既能爱护了公物,又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生充分领会守则的基础上发挥守则和规范的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制约作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更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自觉地遵纪守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轮流担任班干部,增强自控能力。班干部虽只是娃娃官,但一个得力的班干部所起的作用却不可估量。他既是学生的领头羊,又是班主任的好助手。在班干部工作过程中,由于他们同在一个层次,往往有些学生不服从管理,出现“罗米欧与朱丽叶”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轮流担任班干部,每位同学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工作中既能体会到班干部的难处,受到启发,又能在管别人的同时,锻炼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改变过去的无知、不足,促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4、班主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

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的行为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诲,除了存心使学生变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班主任要用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启发学生,用纯洁无暇的品行去熏染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美的心灵;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达到尽善尽美。班主任绝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七年级学生,刚进校时,礼貌意识极差,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主动向教师问好。我结合礼仪课上所学知识,时常提醒学生讲礼貌、重礼节,经常在学生无意识时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久而久之,学生在班主任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意识到礼节礼貌的重要性;不论任何事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最好的榜样。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篇10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本校学生中,我们发现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不良学习习惯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

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乏个性;

5、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

6、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二、计划采取的措施

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商,二是习惯。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禀赋是关键;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对于一个学校的几个平行班来说,学生在天赋方面总体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决定这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就只有学习习惯了。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班集体,学生普遍具有主动预习、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计划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一)在年级和班级内制定可行的学习纪律,并严格执行。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习方面的纪律,不同的是,有的班级严格执行了,而有的班级却仅仅写在了制度里。之所以不执行,多数情况是这些规定不具有可行性。在制定学习纪律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可操作为原则,灵活处理,该简单的简单,该复杂的复杂。比如,就“完成作业”这一条纪律,如果仅仅简单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因为,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老师针对大多数同学布置的作业,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吃不饱”,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却是“吃不了”。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在制定这条制度的同时,一方面协调课任老师在作业的量和难度上有个梯次,尽量能够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作业的量上和难变上自主选择。此外,还可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们向量大、难度大的作业挑战。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再比如,对于自习课的纪律。很多老师认为,在自习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讨论问题,没必要制定太严格的纪律。但是,在魏书生、孙维刚老师的班里却不是这样。魏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了“自习课上讨论问题的利弊”之后,规定上自习不可自由讨论问题;孙老师则提出“神圣的教室永远宁静”,要求学生只要走进教室,哪怕是在课间,也不可闲谈。这样的纪律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给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最终的目标,而忽略了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比如,我们平时一定也要求过学生学习时要讲效率,但怎样做才能有效率呢?学生并不清楚。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得最好。他在不断给学生灌输“效率”观念的同时,教给了学生很多讲效率的 1

方法:要求学生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自习计划;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前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如记住什么,做完几道题等,以避免在“学哪一科”“做哪几道题”等问题上犹豫不决,浪费时间;他还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时间的边角料”,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甚至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的方法;他还帮学生找到了影响学习效率的“三闲”(闲话、闲思、闲事)。并教给学生与“三闲”做斗争的方法。有了方法,观念上的东西才能落到实际行动中。

(三)持之以恒地训练

好习惯都是训练出来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因此,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魏书生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他坚持每天上课前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自由地、大声地说一分钟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不害怕在课堂上“说”,而且还学会了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种“说”促进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敢于提问的习惯。此外,魏老师还通过“七个一分钟”,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以及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只要坚持长期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也需要发挥教师的正确指导。要抓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一点一滴抓起。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坏都是从一点一滴中体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开始形成的时候,教师更要抓得具体,善于从一点一滴中来培养学生。如课前预习,学生开始时不知如何预习,常常看一遍算了或每个角落都仔细看守,眉毛胡子一起抓,或看看黑体字了事。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预习,如何预习才有效,有进可出预习提纲或预习思考题。经过多次预习指导以后,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把预习的热情和兴趣集中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新知识的要点难点上来。同时要指导学生有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是在条件反射的联系基础上形成的,时间也是一种条件反射,有规律地生活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要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既要抓好课堂学习,还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

2.要严格要求。这里除了要抓得细,抓得认真,注意把它设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同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作斗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的娇生惯养,以及小学教学模式的限制、常常养成一些坏习惯,如好奇、贪玩、惰性、散漫等等。它们总是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顽强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大力宣扬好的学习习惯,时时处处注意抑制坏习惯和各种不良风气,消除滋生坏习惯的土壤,建立起严格的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

3.要长期坚持。学习习惯是在教师、同学的指导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依一定的顺序,需要反复多次的重复后而形成的。好习惯的养成总是在同坏环境的不断消除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而学生们的一些坏习惯常常是根深蒂固的,并不是通过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取得的。因此教师应有常抓不懈思想,要长期坚持抓。其次要有耐心。特别是有些差生,在做习题时,常常粗心大意、丢三落

四、书写糊涂,不按规范要求解题,教师只有通过反复的耐心批改、及时让学生订正,正确指导,通过反复多次才能让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

4、多学科同时配合。学习习惯渗透入各个学科及各个教学环节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各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光靠班主任,或者单一学科是不够的,需要各学科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才能防止“内耗”。班主任或单一学科的教师要与其他学生教师共同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相互之间经常互通情报,采取共同对策,常常可以取得较效果。当然还需要取得家长和积极配合。

四、实施计划时间表

1.动员及实施、检查

第二周,初一全体教师及学生动员,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学习《初一学生学习规范》。第三周开始初一全年级实施《初一学生学习规范》。以后每周各班组织自查一次,督促学生认真执行《初一学生学习规范》。教务处将组织不定期的随时抽查。

2.各时间段完成任务计划及时间

(1)初一上学期第二、三、四、五周①及时纠正学生的坐姿,使学生基本养成随时保持正确的读书与书写姿式的良好习惯。②调整学生情绪,使之逐渐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学习节奏,养成严格按作息时间生活与学习的习惯。

③指导学生学会做好各科笔记,初步养成学生记笔记,归要点的良好学习习惯。

④规范作业书写格式,初步养成学生认真作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良好的作业习惯。

(2)初一上学期第六周至期末

①划分学习小组,设置学习监督机制,以促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按内容及教师要求,带齐学习资料,学习工具,作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习惯。③各学科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初步形成学生全神贯注听课的习惯。

④初步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及复习习惯。

⑤培养学生诚实、认真、专注的应考习惯。

(1)初一下学期期:

①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复习提纲、检查预习、复习情况,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归纳、总结,自我圈点、评价,自我置疑、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的良好预习、复习习惯。②培养学生勇于发言,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培养并提高学生记笔记,写心得的能力。

④初步培养学生拓展思路,丰富联想的听课思维,逐渐形成对知识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的良好学习习惯。

附1:12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魏书生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附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三个阶段的习惯培养:即课前预习、准备,课堂上听说读写思,课后复习、巩固。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为六个字:听、说、读、写、思、问。

1.听:即学会倾听的习惯。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解,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当然小组长要监督易“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贪玩的组员,给予及时引导,从而帮其改正不良习惯。在其他组发言时更要认真倾听,听其正确观点,纠其错误观点,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2.说:即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我也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说话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回答的问题师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

3.读:即自主预习,学会看书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来自学。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养成学会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阶段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纠正不看课本或走马观花的学生的不良习惯。

4.写:即做好课堂笔记,做好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习惯。

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的习惯,以及及时改错的习惯。在此要注意发现已学习的内容却无任何标记的同学,让组长给予帮助。注意纠正答题时三言两语,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认真答题的好习惯。

5.思:即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部分学生的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动脑筋的机会,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6.问:即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采取各种形式引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都应给他们创造机会来质疑,慢慢培养他们提问题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除以上六个习惯的培养外,还应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乐

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山区教育小学中高年级学习态度

山区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欠佳使得老师感到教学上的压力与费劲,同时使学生感到学习迷茫与苦恼这是个较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作为小学基层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小学中高年级着手去探讨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为他们在后面的中学学习中有所帮助,同时减轻中学老师的教学困扰。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學习行为。

一、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所谓学习态度,就是对学习持久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现在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普遍不理想,这样导致其在学习和思想上波动比较大,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小学中高年级处在打基础的学习阶段,各门课程不能有所偏废,但学生可能对某些学科学习感兴趣而对语文学习趣味索然,就是在语文上也可能喜欢字词而讨厌阅读和害怕作文等。在语文学习上,态度是决定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的必然条件,也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所必需的。

(一)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山区的学生特别的爱面子,自尊心特别的强,而且老师如果上了学生的自尊或者说是面子很有可能发生矛盾!故此建议在评价学生时先站在学生的位置略想一下。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还要考虑学生的民族性、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这就要求老师要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了解学生本身及其本地区的民族习俗。有时候老师怒其不争时批评学生由于欠缺尊重性往往会使得一句简单的话大大杀伤学生:伤其自尊心;伤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伤其正在萌发的向学习和向老师靠齐的良好心态。尊重他们也是尊重老师自己,只有使他们认识得到老师的尊重才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态。

(二)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要引导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享受。能让他们喜欢学语文就是一个进步!老师要通过教材美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在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在愉悦的美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中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滋润,是他们心灵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真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才是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的内在推动力,也就是主观能动性的正能量体现。开学之初可以和学生分享和讨论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引导并帮助学生用汉语交流,发表见解。这能给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基本学习方法的培养

很多时候,由于主客观原因,山区学生的语文基础不牢固、不丰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语言和理解这一关。学语文起先感到新鲜,由于平时不在意语文基础的学习与积累,很快就会觉得很吃力,继而就不想学,厌学了。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不知道怎么学。到了初中就更难学。

(一)汉语言的认读书写。对于学生拼写要时时提严格要求,重视这些小节能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把握拼音是书写和朗读的基础,要求认真对待每一个字、音,它们得得出现都是有意义的存在,好比我们的存在。这对于升入初中后会大有裨益。

(二)培养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学习语文的好帮手。有必要硬性要求每个学生都配备《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同时,还教给学生如何查阅、使用其他一些参考资料、文献资料的初步知识和方法。能熟练使用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自学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而朗读能力培养是对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写作水平的关键。在大山深处地区学生在学语文时的读和说上,有很明显的本地腔调,而且大多数普通话说得不好,有的甚至汉话也说不好,这就影响了语文学习,影响对文字句子的理解。有时老师也忽视学生朗读的训练。所以老师们要培养学生使用汉语交流,用普通话朗读,在基本朗读的基础上在提高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和发表演说的能力等。

(四)培养学生检查修改作业的习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做完作业就合上本子和练习册,基本不再去看,批改完后发下来也只是看一下老师有没有去圈阅。老师的评语基本忽略不计,这样的学习习惯到最后吃亏的是学生。每一次作业量少而精,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练习。练习的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评价修改。

(五)预习课文。现在的学生读书基本不预习,这样既影响老师教学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学生做出有效性的预习课文,比如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内容,这样在上课时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

三、语文学习行为有效养成

(一)教学生如何听课。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建立起来听课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让学生关注听老师讲问题的切入点,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其实是在逐渐地渗透给学生如何读、如何读懂课文,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体会,才能慢慢地建立起语文的思维。在课堂上和辅导时要经常性提醒学生不要分心分神。

(二)坚持积累。生活处处是语文。除了积累课文中的字词文学常识、人物事件等以外,还要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积累材料。山区学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也很少接触新媒体,引导学生把积累的只是运用到写作和平时的交际中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语文词句义,语文素养就一点点地培养起来了。

(三)细心观察的习惯。经常性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听。遇到新奇的事物,仔细地观察细节,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展开想象和联想,对于学生的发挥作积极的引导和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并体会自己的观察所得,渐渐地培养其信心。

(四)约束不良言行。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老师在教育教学时发现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严肃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在处理学生不良品行时老师要不偏不倚,公正公平,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上一篇:习惯与养成演讲稿下一篇: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