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细则

2025-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细则(精选6篇)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细则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北京大学20“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下简称“实名推荐制”)操作流程,确保“实名推荐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施行,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章

中学推荐资质的申请与认定

第二条

“实名推荐制”面向中国内地施行。凡中国内地有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中学均可申请。

第三条

“实名推荐制”实行年度申请制。具备条件的中学校长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以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提交申请表格等材料,并就本校办学特色、生源质量等情况阐明申请理由。

对于在往年(上一年度)“实名推荐制”工作中操作规范,被推荐学生素质突出的中学,可免于申请,直接获得下一年度推荐资质。具体中学名单由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申请中学的办学特色、生源质量、以往推荐学生在北大表现情况以及该校校友成就等因素,对提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议。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地处上述地区中学的申请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五条

根据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评议结果,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初审通过的中学就学校所在地区、中学名称、中学校长姓名、推荐名额数量等有关信息在北大招生网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六条

公示无异议的中学,即获得本年度“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向获得推荐资质中学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并提供具体操作办法。

第三章 推荐

第七条

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应当根据“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及本细则要求,遵循“学生自愿报名,程序信息公开,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本校“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中学须在本校校园网或公告栏显著位置,对实施方案、实施细则、推荐名额、报名办法、遴选程序等内容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八条

被推荐的学生应当具备至少以下条件:

一、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志向远大明确;

三、具备发展潜能,有强烈的好奇心;

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五、综合素质全面,学科特长突出;

六、基础学业成绩位居(评估)全年级前5%以内(文理科类分列)。特长异禀者,报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核后,可以放宽标准。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者,不得被推荐:

一、 不孝敬父母;

二、 不关心他人,从未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 有不良诚信记录;

四、 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第十条

获得“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当年没有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可以不推荐。

第十一条 中学遴选程序应当具备至少以下环节:

一、成立本校实施机构,监督遴选过程;

二、公开接受全校符合条件学生报名;

三、公示最终确定推荐名单;

四、中学遴选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推荐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中学需按照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提供的操作办法,指导学生通过北大招生网进行信息采集。

第十三条 中学须在学生信息采集完成后及时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备案:

一、遴选程序;

二、实际报名名单;

三、最终选定推荐学生名单;

四、中学校长亲笔签名的推荐信;

五、信息公示反馈情况;

六、被推荐学生信息采集表。

第十四条 中学校长推荐理由要求明确、具体、个性化,应避免使用定性描述。

第四章 考核

第十五条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中学推荐情况、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

第十六条 根据专家组审核结果,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所推荐的学生以及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第十七条 公示无异议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择时组织被推荐学生参加面试。

第五章 录取

第十八条 面试通过后,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合格学生信息报国家教育部备案并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被推荐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享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 面试未通过的学生,不享受年“实名推荐制”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经进一步考核合格后可转为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享受降至当地本科一批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30分以内录取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作为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的被推荐的学生,按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有关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志愿填报方式的规定,在自主选拔录取批次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大学。未单独设置自主选拔录取志愿填报批次的地区,在本科第一批次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

第二十一条 在高考录取时按照被推荐学生报考志愿及高考成绩进行提档。

第二十二条 被推荐学生专业按照高考成绩,参考报考志愿进行专业录取。如所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将在征求被推荐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予以调剂。

第六章 监督

第二十三条 北京大学招生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实名推荐制”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公示期内受理信访和电话举报,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违规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中学和校长的推荐资质,以及该中学参与北京大学其他各类招生推荐资格。

第二十五条 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如存在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违规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生的被推荐资格。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该生信息报国家教育部和该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六条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将为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和获推荐的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作为今后中学推荐资质遴选的依据。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为《北京大学招生章程》的补充规定。未尽事宜,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说明。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

10月11日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细则 篇2

高考, 1分之差, 千军万马。原谅我在这里对报考人群做一个等级划分, 因为名校只录取所谓优等生, 对于每门课的考题都达到了90%正确率的考生, 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优等生, 对吧?那么对于这些优秀生来说, 1分的差距真的有意义吗?1分之差就能保证公平吗?5分呢?10分、20分、30分的差距呢?一个考分达到650分的学生, 比其它100个考分只到649分的学生, 就更有资格进顶级名校吗?

让我们设想一下, 这所谓的公平标准的“1分之差”从何而来?一个填空题的笔误, 或是问答题上的一点无心墨迹、作文中的一个语气误用、考卷的一个皱褶、考生的一个喷嚏, 乃至评分老师对某一种钢笔字体的微妙好感……在每一次高考中, 千奇百怪的意外都会制造出数以十万计的1分之差, 而我们, 宁可信这1分, 这1分就是我们时代仅存的一点可怜信任感所抓住的唯一公平标准———650分的学生就是比649分的学生更有资格进名校!不, 我高喊, 这1分算不得什么, 甚至30分, 对于这些正确率达到90%以上的学生来说, 30分, 占总分数不到5%的比例, 同样也算不得什么!

不管这1分的产生有多少个不可知的可能性, 我们也不愿施舍哪怕一丁点儿信任于这39个在教育行业埋首耕耘一辈子的中学校长的一封推荐信上。这中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

其实, 如果我们跳出高考的怪圈, 北京大学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何尝不是打破了多年以来深深植于我们心底的一种“大锅饭心态”?作为旁观者, 绝大多数人对于这39个中学校长并不了解, 他们的资历、品行、见识和眼光, 我们都只能隔着老远旁观, 通过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一些官方资料, 对他们做一些很粗浅的主观想象:他们大概四五十岁年纪、面对闪光灯而摆出来的不自然情态的照片、某年某月经过何种教育、受过何种荣誉, 诸如此类。这个时候, 我们会冷笑:“我凭什么相信这样一个人的推荐信就比那5%或然率造成的分数差距更公平, 更科学?”

但冷笑之下我们心头飘出那一丝有关切身利益的得失评估。那就是哪怕少于5%的或然率, 起码还有这少于5%的几率存在, 希望虽然极度渺茫, 哪怕这5%必须被拆碎、揉烂、搅细成粉末, 变成每年高考总人数的千万分之一, 起码还能落在每一个人的头上, 落在自家孩子, 或是未来的自家孩子头上。而一旦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 这化作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就与自己无关了。所以, 此事一出, 我们心底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原本应该属于我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奶酪被动了!不管这奶酪是否早已发霉变质, 不堪入食。

如今社会上很多事情让我对自己的信任感有所保留, 问题猪肉、腐败问题、豆腐渣工程、毒奶粉等等———但考虑到高考那1分乃至30分的“优中择优”评判标准的可笑, 我还是很乐意将自己的信任投在这39位校长身上, 也对北大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表示支持。如果我连这一份信任都无法投注, 或者这一份信任也最终被证明是投错的, 那我们的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投注一份信任的呢?

我也有孩子, 亲戚也有孩子, 我孩子将来也会有孩子, 所以我在这里乐于放弃那被千万分之一化了的5%的或然率。但这并不表示我无条件接受他们推举出来的每一位学生, 只是我对这39位校长表达一份我个人的信任。放弃既得利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哪怕是把5%的几率拆碎为千万分之一, 要放弃它, 也不容易, 毕竟人类的战争哪一次不是为了既得利益而生?

透视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篇3

霍德明(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中选的个性“牛人”

很多新闻报道已经把匡超的家世以及他“牛”的地方都报道过了,比如,匡超小时候就会相声表演和架子鼓,2008、2009年又获得了江苏省数学竞赛的三等奖、二等奖以及今年江苏省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天北大的老师到南师附中去开座谈会,匡超在会上提了一个问题:以前北大的教育者是在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那请问老师们,这样的教育定位到今天有没有改变?很显然匡超这个学生很有自己的想法,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刘戈(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中选者与高校之间是双向选择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数据,匡超在过去的三年里,一直是年级第一名,这就说明他的学习成绩无懈可击。同时,他还是今年江苏省物理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有了这些条件以后,匡超实际上已经符合了教育部公布的高考保送生资格,对他来说,上一个名牌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选择哪一所大学的问题,可能是北京大学,也可能是清华大学,等等。所以我倒是觉得,现在不光是北大是不是要匡超的问题,而是反过来匡超是不是会选择北大。现在,匡超显然已经是一块“大金子”,推荐不推荐他,他都能上名牌大学。

刘戈:名校里再选拔尖子学生是否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更加不平衡

现在有一个突出的质疑:为什么是这39所学校,而不是其他学校进行推荐呢?这39所学校主要是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里的名校,从这些名校里选拔尖子学生,大家担忧,它会最终导致教育资源的更加不均衡。

霍德明:“校长实名推荐制”不要变成“学校推荐制”

让我进行一下梳理。北大原来就是可以自主招生的,只不过这一次推出了校长实名推荐制。北大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制度?因为北大希望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及为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创造一些条件。如果校长怕人家说他以权谋私,于是他就不愿意或者是辜负了北大原来为优秀学生创造条件的初衷,而把原来的实名推荐制变成了学校推荐制,或者是参照学校已有的现成的制度。比如某某学生是三好学生,并且获得了一些奖项,就进行打包推荐。这样就从校长实名的概念偷天换日变成了学校现有制度上的推荐,这就和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初衷不一致了。

刘戈:把推荐权真正交给校长

当年,钱钟书先生考清华大学的时候,数学只考了15分,但是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就把他录取了。所以现在这样一个制度,它的核心仍然是要给校长自主权。当然前提是标准在先,要有严格的监督,要有一个透明的程序,但是最后的决定人一定是校长。让校长以自己后半生的职业生涯,以自己的声誉作为决策的抵押物。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相信会有利于一些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霍德明:不拘一格“荐”人才

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陈寅恪游学欧洲7年,没有任何学位,但梁启超将他推荐至清华大学任教;梁漱溟只有高中学历,没考上大学,蔡元培将他邀请至北大教书。这种人才推荐原来都是属于大学层次的,但在今天,高中校长就有这个权力,他甚至可以做一个破格的实名推荐,这是一件好事。国外大学的招生,比如东京大学,大概有三成的学生都是这样推荐进来的。美国的大学就时常会以这种私人关系来到中国,找一个我们愿意推荐给他们的所谓的好学生。因此,像这样的,有关人才的推荐,还是非常慎重、非常有效的。

叶翠微(39个实名推荐校长之一、浙江杭州第二中学校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校长应做出全面、理性的判断

校长实名推荐,作为任何一个理智的校长,肯定要把握几个基本点:第一个,这里面有信誉和诚信在,所以我必须对此事高度负责;第二个,既然要对此事高度负责,那我就必须要了解被推荐的学生;第三个,要了解可以被推荐的学生,一定要通过程序。什么样的程序?也就是通过最了解这个学生的老师,和他所在年级的同学们多点采集有关他的信息,然后校长才能比较全面地,或者说比较理智地作出一个判断。

黄依倩(香港大学内地招生总监、《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这是一个双向、自由的选择

最主要是说,能不能挑选到优秀的、适合自己学校的学生,我觉得这个观念是蛮重要的。不要觉得大学在选学生的时候,就是说你好我就要你,我们还要考虑,这个学生是不是他在你那里的发展是一个最好的发展,也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校选拔学生也好,或者学生选择学校也好,应该慢慢地去推广一个文化,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是一个自由的选择。

霍德明:有责任担当的校长实名推荐

教育改革肯定是有很多争议的,在中国目前的这个阶段,如果北大的领导出来,对这些中学的校长提出他们的构想和初衷,就是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找学生;如果中学校长能够把它当做是一个自己的事情来做的话,我相信,所有其他的不信任,所有的社会压力,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因为对于中学校长来说,他的名字签在这里,他推荐的这个学生将来很可能是一个陈寅恪,一个梁漱溟,也很可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细则 篇4

北京大学招生办23日晚开始在其网站上对20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生名单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北大表示,全国161所具有实名推荐资质中学的校长均向北大推荐了各自心目中理想的优秀学生。

北大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在公示期内如发现公示对象存在相关问题,公众可通过书面形式向北大招生办反映。

据介绍,从公示信息看,获得推荐的学生普遍具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社会责任感强烈,热心公益事业,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北大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希望通过“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选拔一批心怀天下、关心他人、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生。

北大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北大十分关心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农村学生进入北大求学的机会。北大希望进一步扩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农村中学的比例,继续为推进教育公平创造条件。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细则 篇5

其中,安徽省有合肥市第一中学;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合肥市第八中学;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庆市第一中学;合肥一六八中学;合肥市第六中学等七所中学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7名。

北京市有北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师大二附中;北京北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一0一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汇文中学等十六所中学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25名。

福建省有厦门外国语学校;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等八所中学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8名。相关推荐: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细则 中学名单

甘肃省有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等两所中学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2名。

广东省有广东华南师大附中;广东深圳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珠海市第一中学;中山纪念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等七所中学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14名。

广西省有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市第二中学;柳州铁一中学等三所中学获得2012年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推荐学生总额为4名。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细则 篇6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梁健敏) 正在北大校长推荐制如火如荼之时,清华大学也抛出“新百年计划”与之抗衡。昨晚,清华大学公布了获推荐资格中学名单及推荐名额,其中广东包括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等九所中学入围,共可推荐11个名额。被推荐的学生在面试通过后,高考可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9所高中获得11个名额

今年北大校长推荐制刚刚颁布,清华的“新百年计划”似与之PK。

清华的“新百年计划”针对寒门子弟、天才偏才和全面领军人才分为“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种不同的招生办法。清华大学根据各中学近年考入清华大学学生的质量、数量及在校综合表现确定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名单和推荐人数。

昨晚6点,清华大学经综合考察各中学近年考入清华大学学生的质量、数量以及在校综合表现等因素,公布了获推荐资格中学名单及推荐名额。

据了解,全国共221所中学获得推荐资格,广东入围中学有九所。其中华师附中以及深圳中学获得2个推荐名额。而潮阳实验学校、佛山一中、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外国语、湛江一中、中山纪念中学以及珠海市第一中学各获1个推荐名额。

面试通过可降60分录取

据了解,以往在清华的自主招生中能获得60分的降分录取几乎是凤毛麟角,而这次高幅度的降分扩展到全国200多所高中,可见清华抢尖出手之“阔绰”

根据新百年计划方案,面试通过的学生高考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此外,根据面试的成绩给予最多加30分选专业的优惠政策(仅限该学生高考分数达到清华大学在该省录取分数线时有效)。

偏才怪才也可获加分上清华

此外,对于饱受争议的.“北大推荐制”拒绝偏才怪才,清华从一开始就显得更有“风度”。不光把全才学生收入麾下,更通过“拔尖计划”笑纳英才,同时通过“自强计划”给寒门学子成才的机会。

据了解,清华“拔尖计划”主要针对具有学术理想和潜质、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申请时可根据个人兴趣或特长,选择一至两个专业作为意向专业,并针对每个专业撰写一篇介绍个人专业认识、成果和志向的申请材料。值得关注的是,推荐必须经两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向清华大学推荐。专家需要学生自己联系,清华大学负责最后的资格审核。

上一篇:铁路技师竞聘述职报告下一篇:那个下雪的周末下雪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