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校园的散文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校园的散文(精选11篇)

描写校园的散文 篇1

校园,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天我们都在这上演着一场场轰轰烈烈的话剧。校园里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片段都是我们永不退色的回忆。

风轻轻地,在校园的空中,尽情的卖弄着,它那动人心弦的舞姿。

风儿独自在校园里徘徊,它用劲的吹呀,吹呀!终于唤醒了沉睡许久的广玉兰。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使每一位经过这里的老师、同学都精神焕发。

雨——大自然的旋律,它轻轻的洒落在校园,柔和的拂过人们的脸颊。轻快的打在广玉兰的叶儿上,滴滴答答。听,那声音,是多么悦耳啊!我总是喜欢独自坐在教室里,静静聆听这首美妙而动听的《雨之曲》。

不久,雨停了,风驻了,天晴了。

雨后,整个校园仿佛是一幅色彩清淡的写意画。

雨后,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那浓重的味道,那味道总是在我身边飘荡。

雨后,我常在电线杆上搜寻那些可爱的小燕子。电线杆上的它们,像五线谱上那小巧玲珑的`音符,在配着“唧唧啾啾”的叫声,多么像是在鸣奏着春天的第一个乐章。

雨后,校园里的小草也按奈不住探出头来,远远看去满眼嫩绿,细细觅寻却踪影全无。

不一会儿,阳光穿过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同学们在春光下读书,那声音,洪亮、整齐、动听、悦耳,在知识的原野上和春姑娘一起奔跑。从清晨到傍晚,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同学们的读书声。

景物描写在散文中的艺术处理 篇2

一、对比

红花尚须绿叶衬。有的景物在与其他景物的对比中才能更显神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文章一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么一来,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比一览无余,让我们从未去过济南的人也对之心驰神往:济南的天气太好了,任何地方只要和济南一比,都有欠缺,仿佛只有济南,只有冬天的济南,才得天地之精华,最适宜人居住,冷暖相宜。

《行道树》为了赞美行道树,将它和生活在原始森林里的同伴进行对比:“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都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行道树则不同,它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这里用生活在森林里的树作反衬,更突出了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当然,这种对比衬托均带有作者的临时偏见和主观色彩,并非说这些用以衬托的景物不美,换一个作者或者换一个角度,它们也可以成为被赞颂的对象。

二、组合

有些景物单一来看,并无出众之处,不是很美,如果将类似的景物组合起来,就显得富有情趣了。

例如,知了的叫声,黄蜂的轻吟,碧绿的菜畦,单独成景,都怕难成美景。但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将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油蛉、蟋蟀等景物组合在一起,加上人在园中的活动,百草园中一幅生气盎然的春夏秋景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百草园的确是每个小孩子童年的乐园。这就是景物组合的魅力了。

三、设境

有的景物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产生美感或特定的意义。梁衡《夏感》一文,写到夏天“好像炉子上的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将夏天来临的过程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写开了,同时用“太阳”这个特定情境下的事物将夏天的特点写了出来,没有太阳的夏天,是夏天吗?肯定不是的。此外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又是怎么去做的?文章虽没明说,但从语境中透出的景物却告诉我们,人们的勤劳,迎来了丰收,取得了硕果,你可以看到麦浪一直延伸到山边。如果不是夏日的来临,我们就很难看到这么一个充满着热情、丰收的景象。

当然,在《春》这一课里,提到春草的描写,在这一段结尾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绝对不是春草发出的,而是去踏春的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春游的雅兴,而在这一情境的激发下,人们在如此美景引诱下,才会成群结队在春天里进行游戏,给这春天添加生机。景是美的,如果缺少了人类活动,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只有有了人类的踪迹,才能创造一个生趣盎然的大自然。这也是作者由衷要赞美的春了吧!

四、优选

自然景物有优有劣,写入作品,当然必须经作者进行优选;符合作者文中宣扬基调的,明确写入;不符合的,再好也要予以舍弃。例如《土地的誓言》这篇散文,作者为了突出对东北故乡的思念,写出东北特有的景物与事物,“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志漂亮的白桦树,奔流似的马群,嗥鸣的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这些东西无一不是作者熟悉的,魂牵梦绕,始终记挂着的。而这些也只有在东北大地上才能见到,这是作者故土的标志。并且只有这些景物,才把作者对故乡的牵挂写得淋漓尽致;才写出了东北的富饶与美丽。可是,这么美的故土,却陷入了日寇铁蹄之下,是多么令人愤慨。通过这些景物,我们不难读出人的情感,依恋着,痛苦着,渴望着,完全切合作者所要营造的浓浓的思念的情境。如果把黄土高原、小桥、流水等写进该文,则会显得不伦不类。

再如《济南的冬天》,写水的清、绿,突出济南天气的暖,赞美济南的冬天。作者在文中写的是水中植物——水藻,反复突出水的清、绿,天气的暖。例如,“水呢,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多么形象,多么可爱。其次写了垂柳,仅仅简单一句话: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侧重水的清来写。但作者全方位考虑,依然优选水藻,淡化垂柳,都是为了突出济南的天气服务的。

五、引用传说

有些散文,景物写得很多了,让读者从景物中感受到风光的无限美好,如果再附以神话传说,就会使之具有神奇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完了百草园中春夏秋之景,已经很美了吧,让人觉得再无可写之处了。但是,作者笔锋一转,“长的草里是不去的”,不觉吊起了你的胃口,为什么?十分自然地插进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年青人在独处时,听到美女蛇的叫声,赶快答应了,结果引来杀身之祸。幸被老和尚识破,借此逃过一劫。这一故事渲染了百草园的神秘气氛,将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另一面揭示了出来。乐园之中也有秘密,让人惊惧。

当然,除了上述这几种方式之外,肯定还有其他方法让我们明确景物描写在散文中的艺术处理。不过,任何一种方式,都要以符合作者和读者的基本情感为依托,不能生搬硬套,拘泥死板,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散文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描写校园的散文 篇3

看,一进校门,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已被秋天装扮成了一个个俊朗,健壮的卫士,他们身着“迷彩”工作服,面带微笑,笔直威武地站在那里,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像是在向客人招手示意,欢迎客人的到来。看着梧桐树那彬彬有礼的样子,让人禁不住对这个“多味餐厅”充满了好奇。

拐角处,那个温柔大方,头戴鲜花,着衣得体的迎宾小组,她叫紫薇,她正微笑着向众宾客问好。紫薇的热情特别高,但她特别害羞,你只要轻轻一碰,她就会浑身颤抖起来,好像特别怕痒似的,难怪有人叫她“痒痒树”。

告别了紫薇,就开始入席上“菜”了。

第一道菜是甜点“桂花糕”,那“桂花糕”上挂满米黄色的小花,凑上去,轻轻一嗅,缕缕幽香,泌人必脾,摄人魂魄。

“品尝”完香飘四溢的“桂花糕”,接下来是第二道菜咸水味的“棕榈”。

棕榈树披着蓑戴着笠,独俱南国风情,总让人联想到那带有咸味的海风。条状的叶子聚集成一把把绿色的扇子,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凉。想着她过惯了热带生活,能不能适应我们这里的气候呢?

“品”过咸“棕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路两旁满是红叶石楠,簇拥在一起,像一堆堆燃烧的篝火。与下面翠绿的小叶黄杨相互映衬,层次分明。只是那火红的颜色给人辣辣的感觉。

“红叶石楠”辣味太浓,让人受不了!还是去尝尝清新的“樱花”吧!樱花早已凋谢,枝条上只剩下片片黄叶,在秋风中摇曳。闭了眼,树上仿佛开满了菲红的樱花,成千成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着,忙碌着,似是在采花蜜,又像是在跳舞……

秋天,这个神奇的厨师,把学校变成了一个“多味餐厅”,让我们品尝到了多种“美味”,我爱这多味的秋天。

我爱我们校园里的校天。

描写春天的校园:校园春景 篇4

一进校园,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向左望,红叶李绽开了笑脸。远远望去,红叶李似白雪一片,又如十里桃花。微风轻轻拂过,一树的花瓣就如白色的蝴蝶一样飘落下来,像是下起了一场小小的雪。再靠近一些,她就像是三月的桃花披上了粉白色的轻纱一样,花朵细细密密的,不留一点儿空隙。

再向前走,就是宽阔的操场了。在跑道的中心,有一座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场上时时回荡着呐喊声和足球与球场摩擦发出的“沙沙”声。而在操场的一角,有一棵高大的含笑,绿叶间隐隐约约透出一抹微笑,鹅黄色的花朵被叶片托住,像是在茂密的枝桠间洒下一串串金黄色的星子。

从大操场出来,就是花坛。整座花坛绿草茵茵,像是绿色的海洋。一阵微风拂过,一大片草地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而一旁的茶花虽还未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但粉嫩嫩的花苞,肉嘟嘟的,再加上绿叶的衬托,倒也点缀了花坛。最引人注目的倒是花坛的角落里那既高大又挺拔的翠竹。沐浴着阳光的竹子枝的碎影、叶的碎影、茎的碎影交杂在一起,重叠错落在草地上、圆滚滚的冬青上、蛛网似的广玉兰的枝桠间,叫人一见就生疑:这竹子有什么魔法,太阳一照就在花坛里撒下许多小黑点。

漫步校园,你会惊奇地发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浸透着春的气息。

优爸点评:读完小作者的文章,让优爸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浸透着春的气息,小作者的整篇文章都浸透着春的气息。文章字句通顺流畅,叙述自然生动,特别是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以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层次性叙述,让景物层次感更强,更生动细腻。其中,“微风轻轻拂过,一树的花瓣就如白色的蝴蝶一样飘落下来,像是下起了一场小小的雪。”以及“再靠近一些,她就像是三月的桃花披上了粉白色的轻纱一样,花朵细细密密的,不留一点儿空隙。”两句的使用尤为突出,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让生动形象的景色更多了一分灵动感和飘逸感,显得唯美而梦幻。当然,文章不仅仅只有两句精彩的描写之处,还有许多的可圈可点之处,这些内容使得整篇文章在内容上极其生动饱满。优爸觉得这是一篇十分优秀的写景文。

小作者:陈嘉恒

描写老子的散文 篇5

描写老子的散文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描写老子的散文2

老子是一种大格局

——灵遁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被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形式所吸引。钱啊,名啊,利啊,权势啊等等这些东西,会围着你。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心态很燥,但是深陷其中。

理由是人是社会性动物,现在的人都是这样的。我要往上走,往上爬。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准则,生活态度。我一直说没有敬畏之心,是我们现代人最大的原罪。

我有时候看看我自己,看看周围的人,看看网上的图片和信息,真的会觉得老子啊,庄子啊这些人活得才是真性情,真自然。

我们是该回到远古,去心对心的听听这些老者肺腑之言,听听他们的恬淡心态。找到这种智慧,普及这种智慧,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嫉妒,有那么多不正常,有那么多神经病。

圣人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身边,如春风,如大山,如清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出子老子《道德经》,说的就是老子本身。他的五千言字,字字鎏金闪光。生命力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强大。

诗人臧克家也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没有真正去生活的人,去好好观察生活的人,去思考自己,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人。记得上面的话,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指导。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眼界有多远,格局就有多大。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没有望远镜,更没有飞船。老子的格局是咋样。道德经第一句话就很清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大概翻译是这样的: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可以叫的出的名,就不是永恒存在名。无,是天地原始的称谓;有,是万物母体的名称。所以常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

这就是老子的格局,这就是老子对于世界的思考。他的格局不是吃饭,不是睡觉,不是一个村,不是一个县,也不是一个省。他的格局是宇宙,是道。

我们知道“道”是贯穿《道德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道德经》本身也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用我的话,可以这样说,道经就是世界观,德经就是方法论。

老子显然不是理科生,但他是生活的实践大家,大师。从朴素的事物中,总结出的道理,令我们现在的人都瞠目结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句子如洪钟一样,响彻了2千多年。还会继续鸣响。

物理学上的真空不空,隔空传输不都是老子口里的话吗。所以说大道至简。老子很早就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了。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就是老子。他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

。” 所以说老子是最恬淡的人,他轻灵如水,是无人反驳的。他与自然一样,他有宇宙常心。这就是圣人。试问这样的人,会计较吗?会嫉妒吗?会贪财吗?会痛恨吗?

会的,因为他也是人。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他能理解,他能控制,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用他的话说:无为而治,宠辱不惊。当代的我们真的要记住老子的这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就是说别太把自己看的那么重。

上面说了,老子肯定不是理科生,由于生产力和理论知识的条件限制,老子肯定不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以及物质世界具体的运动规律。

所以他也提出了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显然这是行不通的,也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但是这点瑕疵是必然的。不影响老子是一个真性情,恬淡不争,洒脱无伪的圣人。

他还提出“以无为用,以有为利。”的思想。在当代社会,应该奉为生活心态的圭臬。所以他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对上面思想的最有力支撑。

人的强大,不是多学了多少技巧,语言,服饰,而是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宠辱不惊,这样就可以做到以无为做无不为。这样不断的进步,格局会小吗?别人还会不愿和你交朋友吗? 别人还会不愿意和你做生意吗? 弄巧成拙,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这些词不都是太“有为”了吗?

而现在的我们呢? 不正是这样的急躁吗? 能多挣点就多挣点,能捞一把就捞一把,不管不顾后面的人,甚至后代的人。

经济空前繁荣,空气质量,水土质量空前下降。不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生活态度的警示吗?

老子对于后代人的影响很深,很多地方都有老子的塑像。他被我们顶礼膜拜,这是好的。尊敬一个心怀宇宙的人,是好的。可以我们顶礼膜拜的时候,很多人是求财,求权,求精神病康复。

老子如果真的地下有知,只会摇摇头离开。是啊,明明良言妙药就在那放着,你们还一天大喊:药在哪?幸福在哪?钱在哪?呜呼,哀哉!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老子没有生活在当代。生活在当代,说不定他比我们世俗,爱钱如命。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于这种假设我们只能呵呵而笑。以我们的心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竹林七贤等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生活不管你处在那个年代。脑袋还是架在肩膀上,人还是有两只手,两条腿。浩瀚的宇宙在中华上下5千年,只不过是一眨眼而已。圣人就在我们身边,不要说师道不存久也。

我在呜呼而鸣的时候,不光悲哀别人,也悲哀我自己。我也是俗人一枚。

老子是一种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于我们来说太单调。我也是这么认为。如果谁让再回农村,像小时候那样住上半年,我是不愉快的,我是不习惯的。我怕我留恋大城市,我怕害怕农村太安静。

但是身在闹市中,心中常常有老子这些字,出现在眼前,与我们来说是大恩惠,大太阳。

世界的种种有规律,你可以利用的上,那么恭喜你。如果你利用不上,那就改变自己。竹林七贤中的人,不是一开始都那么放荡不羁,是因为报国无门,事业受阻,甚至不那样装,反而又生命危险。想想何苦呢,不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来的自然,来的舒服。

描写初春的散文 篇6

若春在心,何必与人同?

立春的节气孩儿的脸,这不,前日立春还冻得人泪流满面的,今日却是风和日丽,暖意融融了,竟真有几分春的意味了。步入户外,走在半封闭的干休所小区的围栅外,本来带着给孩子买衣服的使命出门的匆匆脚步不由得放慢、放慢,直到悠然见南山、闲庭信步起来!不期然之间前面不远处的门栏里跑出来一只活泼的小狗狗,我们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小狗狗在寂寂无人的巷陌里发现了我,其欣喜之状完全体现在它主动应我之声跑过来的雀跃之势上,见我用手机为它拍照,先是凝视好奇,之后立即明白了,还主动为我打滚儿示好,竟然连着打了好几个滚儿呢!告别了对我恋恋不舍、超级萌的邻家小狗狗,在满巷子里大喜鹊的欢唱声中,我趁兴信步向着通往棒槌岛的路上走去。

有诗曾曰“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在这浪漫之都的大连却可以说是“芳菲欲来闻鹊鸟”,喜庆祥和的花喜鹊一年四季都驻扎在滨城终生不悔,不论是风霜雨雪、酷暑严寒都可见其在山间巷陌之中往来飞翔,且是不怕人的,常常拣尽寒枝,成双成对地为高高建筑在大槐树上的鹊巢不辞辛苦,今日天儿好,花喜鹊更是兴奋异常,只见它们翘着大尾巴时而落在高楼上,时而飞向梧桐树间折下一条细细的树枝,时而在极富诗意和乡村味道的大槐树的鹊巢边眺望外出的伙伴。或许,喜鹊们以为春天已经来了!不知为何,我每每见到喜鹊,总会想起一代奸雄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中的乌鹊当然是用来比喻有着胸怀大略的人才了,是说“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而似乎曹操诗中的乌鹊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喜鹊吧,滨城的喜鹊那也是“良禽择木而栖”的,它们总是选择高高的、结实而枝叶茂密的大槐树筑巢呢!走在空无一人的柏油路旁,一路上喜鹊的身影和唱和声让我颇有“对酒当歌”的情怀了......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这首《浪淘沙》美则美矣,总是有着慨叹人世无常,聚散匆匆,充满了惆怅失落的感伤之情。固然,友人相聚,亲朋相伴,家人相守,自是美好幸福,然,若是春在心,又何必与人同?如若,你圈子里的人不能陪你,如若,你的家人不可以共你一场桃花付流水,那你就一味地自怨自艾吗?就不可以自赏孤芳、潇洒自在吗?

我们都在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为的.是让人生更加美满幸福,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总是会喜爱一些颇具思想和哲理的文字和篇章,前几日,在微信朋友圈读到了一位好友ANNA陈的这样一番议论,觉得不失为一段人生好感悟,她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女人的悲剧或喜剧,不再是男人,我们说,这个女人就活出了气象。几千年来,我们要的东西总是太一样了:好丈夫、好工作、好房子、好孩子。一个人,有着太过具体的人生目标的话,总是会少些气象。在这方面,男女皆然。你可能说:过日子根本就很具体呀。是的。但生命里总要有点别的,恰恰这别的那一点什么,才是你!在某些艰难的时刻,房子车子孩子男人都帮不了你,真正能救你的,让你可以支撑着走出一步活棋的,只是别的那点什么。”读后,我几乎拍案叫绝啊!她说的“别的那点什么”应该是什么呢?在下以为,就应该是自强、自立、自爱、自尊、自得其乐!

从古至今,埋宝藏的地方几人知?所以,不要妄自菲薄,勿以门庭若市而喜,也勿以门可罗雀而悲,李白苏东坡那是古代多大的才子呵,不也曾被贬被谪而落魄窘困过吗?那又如何?不是依然口口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不是依然代代传诵“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吗?君子坦荡荡,春风自在扬花!身为女性,在人人平等的、机会多多的当下,为什么要崇尚“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呢?”

想起一个故事。在河边的一位老人见到一位少妇要寻短见,就问她何故如此?少妇哭哭啼啼地说,她的丈夫和孩子都死了,自己还活着有什么意思呢?那位老人的一句话让少妇茅塞顿开,老人问:“你嫁人之前有丈夫吗?”少妇答:“没有。”老人又问:“你嫁人之前,有孩子吗?”少妇答:“没有。”问:“那时候没有丈夫和孩子,你想过死吗?”答:“没有。”“那你现在也就是你嫁人当初的情形啊,你为什么要死呢?”好像我们可以经历从无到有,却不能承受住从有到无的打击!但是,不忘初心,始觉幸福,我们往往在纷纷扰扰的世间忘记了初心,变得不那么开心了,变得承受力十分薄弱了。

“ 去岁残红,嫣然浅笑,路旁枯枝孕绿。鹊鸟渐来,呢喃撩心绪。日暖风柔轻叹,碧海阔,鸥鹭齐聚。只身行,空荡缥缈,恍若天涯旅。岁岁,争朝夕,上下求索,来来去去。无怅寂寥,春风化雨。莫道青春易逝,南山篱下可采菊。人千里,禅心云水,待我款款叙。”

这首《满庭芳.春心》是我这一趟寻春采风之心得,其实,人生的旅途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我的历程,你若花开,蝴蝶自来,有一本书的扉页上题的好“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去感知,在静中发现美丽,在静中亲近自己,在静中收获未来。”

描写夜色的散文 篇7

暮然回首,岁月无痕,颤抖着双手敲击那一行行灵魂的呼喊,无力也无赖,一种落寞就这样再一次来到这间小屋,折磨着躯体,不知不觉间,胡茬都跑了出来,在脸上跳着,闹着,想把我蜡黄的面孔染成黑色,使劲揪下一根,溅了些血丝,还有些疼,这仿佛在告诉自己,该是振作起来的时候了,该是倔强的时候了。

想过花前月下的美好,想过有温馨浪漫的qvod记忆,只是一切的一切显得苍白无力,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此时此刻深深的向往,想想走过的路,无悔亦无怨,那些苦楚的失败使青春更加完美,使自己更加成熟。

套用歌词里写的,人生如梦,梦里带着伤也带着痛,无赖于人生,咀嚼着人生,我是幸运的,至少我的灵魂是净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欺骗,虽然心灵一次又一次被摧残,都是甜蜜的,虽然失败,但至少无愧于世人,无愧于良心,繁华的社会里,太多污浊,太多怨气,让没有被污染的心灵放飞于世界,落了,也起了,心酸了,也感知了。

摘下一枚青涩的苦果,许一段甜蜜的愿望,成与败只在招手qvod之间,遥望一种华丽的情思,纠缠一段美妙的韵律,感受一瞬间的宁静,微笑着对酒当歌,久违的温暖就这样离开,当挥手的一刹那,一种莫名的心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自己,失去方向的帆船就这样飘摇,阻不断的风浪力染成殇,泣约杨柳岸,残月亦无欲,挨白雪于心灵之上,一剂思绪,一束心灵之花,点缀残破的心怀。

忽然一声清脆的呐喊,响彻无尽的黑暗,夜漫长,对着长空挤出一滴泪眼,无望在这清纯的瞬间,完美的容颜,昏暗的灯光,对影成一副矮小的躯壳,那是一份释然,一份无望。

那些奋斗的结果被演化成凋零的枫叶,一声惊雷过,被劈的七零八散,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只留下一段伤痛的记忆,我想把它尘封起来,永远都不要打开,永远都不要让它再挥霍自己的灵魂,永远都不要再有永远。

年华漂浮在清纯的这一瞬间,想甩掉那些没有表情的情思,依偎在幸福与qvod的港湾,就这样,少了痛楚,少了遗憾,带着向往的甜蜜驰骋在万马奔腾的原野,永不停歇。

描写母爱的散文 篇8

在我的生命里,姨娘就像我的亲娘。

从记事起,我常听母亲那口头禅一样的唠叨,说二姨如何如何宠她。

即像姐姐,又像母亲一样庇护着她。

也难怪,外婆家在壶关,本来就离得很远,我们随同爷爷搬迁之后,也就离得更远。

加上交通不便,一年也难得见几回。

这样的话,关爱母亲,就成了姨娘义不容辞的责任,好在退伍后的姨夫在市里安家,距离我家也就十几里路。

小学毕业,我在距家很远的郊区中学读书。

本来打算住学校宿舍,姨娘愣是不让。

一来怕学校的伙食不好,二来也是想给母亲减轻负担,所以把我揽在了她的名下。

姨娘在糖业副食品旗下上班,那个小商店根本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

我们中午吃饭很少能见到姨娘的人影儿,至于晚上也是隔一天才能见到她,好在姨夫上班时间弹性很大,我们几个半大孩子才不至于饿着肚子,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记得有一年和表弟吵架,他大声嚷嚷:“这是我家,不是你家,怎么你比我还理直气壮?”从小就没有受过窝囊气的我,哪里容得下他这般放肆,一下子就操起立在门后的扁担,使劲儿砸他,而且还振振有词地反驳:“你家的!我妈给的粮食都跑哪儿去了?我能吃完吗?”其实自己心里明白,那只是自己狡辩的借口,再说我家哪有多余的粮食给姨娘?顶多也就给姨娘家带点玉米面和小米杂粮等,和我吃的.相比,那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逢年过节,表姐、表妹她们买什么,我就有什么。

那时候住校的同学,一个月的伙食费才十一块,姨娘给我添置的新衣裳就花了二十九块,比表姐的衣服还贵呢。

那个年代买不起洗衣机,六个人的衣服,全靠姨夫和姨娘抽空洗,搓衣板也不知磨平了几个,我都不记得他们洗了多少次衣服,只记得别人羡慕的目光,可见姨娘和姨夫待我视如己出。

八五年,母亲突然离开,是父亲的朋友去姨娘家报丧,他都没敢告诉姨娘,母亲已经去世的噩耗。

姨娘也只是隐约地猜测到情况一定很糟、很糟……尽管她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妹妹心脏不好,但还是不敢妄加猜测,就这样骑着那辆24型自行车,心不在焉地赶来……迟了、迟了、还是迟了,她只见到了我母亲那具冰凉的躯体,顷刻间,天旋地转,屋里犹如塌了天!送走母亲,大姨接走了弟弟,我还在二姨家继续学业,家里只剩下大妹和小妹。

我是身在学校心在家,无法更改的现实,让我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一夜间我的城池沦陷了……那一年我十七岁,弟弟才十岁。

毕业后,姨娘还不让我归家。

我如同一具行尸走肉,穿行在城市的街道。

几经辗转才回归故里,尽一个长女应尽的责任在家看门,打理家务和那些繁琐的农活儿,大妹才有机会去外面看看,见识、见识那美丽的城市风光。

大妹占据了我的地盘,吃住都在姨娘家。

岁月悠悠,就连我们成家后,姨娘也没放松对我们的关爱。

逢年过节都要到父亲那里小聚,并没有因为母亲离开,而疏远或者冷落我们。

我儿子出生在阳春三月,第一次做母亲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孩子准备一件衣裳就住进了医院。

这三月的天,气候就像疯了一样直线上升,仅仅几天就该穿单衣了。

村子里没有卖的,孩子爸又不会买,我在月子里也不敢踩踏缝纫机,只能一针一线地缝。

好在学过几天缝纫,剪刀还算听话。

就这样儿子的第一件衣服是我自己做的,第二件则是姨娘买的。

九十年代那会儿,姨娘家出了点儿意外。

和姨娘同单位的李叔叔,来我家找姨娘,我才知道家里出了事儿。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几乎是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往老家,我跑遍了所有的亲戚家,也没有动静。

就这样,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闯,四处碰壁。

最后一站是到定流表姐家,她是本家舅舅的女儿。

六月的天,暴风雨说来就来,就在我到处打听梅姐的时候,豆大的雨点儿倾盆而至,惊奇的是,我竟然站在表姐家门口避雨。

人生有着太多的不期而至,唯独没有想象中那么惬意。

一辆破自行车,我一天之内颠簸了六、七十华里,加上不停地询问,那个盛夏之夜,我的脑袋就像失去知觉一样,昏昏沉沉的连眼都睁不开。

好在姨娘很快稳定下来,只可惜姨娘好日子没过多久,外婆又瘫痪在床。

退休后的姨夫、姨娘则精心地照顾着她,一把屎一把尿地伺候外婆,从来都没喊过一句怨言。

用姨娘的话来说,舅舅常年在外打工也不容易呢,舅妈还得侍候地里的一堆农活儿,哪有时间照顾外婆?自己还是能帮一把算一把。

再说,娘在自己身边才安心、踏实呀,还省得牵肠挂肚,一直想往家里跑。

每次回家,转车就麻烦,那个小村子的街坊邻居全是亲戚,哪家也不好意思空着手去呀。

母亲走了、外公走了、外婆走了、舅妈走了,就连老本家的舅舅、舅妈也去了天堂。

每一个亲人都念叨着姨娘满满的爱。

姨娘老了,头上的银发日益见多,每一根发丝都能扯出一段缠绵的回忆。

我们去探望姨娘的日子屈指有数,除了春节,每次回姨娘家都是饺子。

姨娘是素食主义,她自己不吃肉,反而要为我们这些无肉不欢的孩子,叮叮当当地剁饺子馅。

我们每次都是人还没进家,香喷喷的饺子味儿就从门缝里挤出来。

人啊!还真是劳碌的命,你不让她忙乎,她还不高兴呢!春节更是丰盛,那些碟子、碗全是满满的爱心大餐。

我们这群孩子很少插手,姨夫总是在我们进家之前就做好了一切,我们的任务就是陪姨娘聊天。

描写回家的散文 篇9

描写回家的散文

也许家乡的东西总是最让人牵挂的,独在异乡的游子总会牵动着家乡的目光,家乡同时也是游子们留恋的地方,快到年末了,思乡之情总是会不自觉随着时间的流露出来,也激起了我想写一篇与家乡有关的文章的欲望,但是想来想去都不知道怎么切入才好,除了那点乡情我实在无法入手,这才发现,自己对家乡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昨天看到白落梅写的一篇听戏的文章,才猛然发觉,那个快让我们年轻人遗忘的黄梅戏,突然瞬间觉得他们在最深的时光中招摇的是那么耀眼,夺目。也许也蛮可笑的,纵里寻它千百度,忽然发觉那最深的东西在灯火阑珊处。

记得小时候,对于黄梅戏的接触是自己很小的时候,那时黑白电视到处播的都是黄梅戏,一稍微有点喜事,都会搭戏台,然后全村的人围在一起看黄梅戏,整村里都喜欢看黄梅戏,大人们看门道,我们小孩子就看热闹,一起聚在戏台下,围着戏台转,那时有多热闹,就有多热闹。还记得那时的收音机刚开始普及,好多人都喜欢在收音机里放黄梅戏,让后尽情投入的表演,我妈也不例外,她总是喜欢将收音机里的音调调到最高,在家哼着,记得那时候我妈妈喜欢把刘海剪成弯弯,与黄梅戏里的戏子有几分相似,本来我妈妈长得就比较古典,大大的眼睛,有神,弯弯的月牙,漂亮至极,再尽情的投入演出,将一首首黄梅戏表演的出神入化,那时我还小,听不懂黄梅戏唱的啥,只知道黄梅戏带给我们许多欢乐。

后来,由于同村里的人出去打工,风风光光的回来了,说在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在外挣的钱不少,基本维持家庭不难,在家实在是太困难了,一家子要养活,家里穷的实在掀不开锅,所以那年许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我爸爸妈妈也不例外,后来家里就清冷多了,也听不到我妈在家唱黄梅戏了,整个村里平静多了,只剩下老人跟小孩子,老人守着几亩田,小孩子们忙着上学,黄梅戏,几乎被淡忘了许多,记得全村里的年轻刚出去打工那一会,如果有什么大事,也会办办戏台,唱几班戏,但是廖廖数几观看的人,撑不起这么热闹的场面,清冷落寞,笼罩着整个戏台,后来慢慢地,村里有什么事,几乎就不办了,黄梅戏,几乎被我们淡忘了。

后来长大点,村里的电视普及了,也许为了让我们记起黄梅戏,也许因为我们是黄梅之乡,让我们重拾那美好,电视台也会播放黄梅戏,但是一篇篇经典的黄梅戏,抵不过电视对我们年轻人的娱乐吸引力,那温情委婉的表演,还不如我看一些电视来的痛快,那锣鼓敲打不如那日韩歌舞的劲爆刺激。所以每次我看到播放黄梅戏,我都会跳台,我外婆喜欢看黄梅戏,但是我又不想看,所以每次我都跳过黄梅戏的台,让那个台孤零零的被时光掩埋。

所以至今,跟我同龄的,在我们家乡的爱上黄梅戏的有多少,这些特色的文化,也许只有乡在老一辈身上得到过生命,就像上次我到我妈妈那去,我们村的一阿姨不管工作多忙,她都会陪我妈妈一起看黄梅戏,但是即使爱黄梅戏,我想也没有现在的广场舞那么炙热吧,我妈现在学习广场舞的热情远胜于黄梅戏,此时看到她跳黄梅戏的热情,不亚于当年爱黄梅戏的戏的热情,也许时间总是会改变什么,一些古老的东西总是会不自觉的远去。

不知道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年轻,还是年轻人改变了世界,一些古老的文化精粹,在我们身上总是会得不到呈现,我们追求潮流,总是会忘了那些最根本的东西,也许在追求潮流上走太远了,不知道什么方向了,我们才会回望那些最初的美好。也许是从别的地方遇见与家乡似曾相识的东西,才会忽然回悟那曾经被自己遗忘的最本质的东西。有时觉得很可笑,要别人来提醒,才知道,家乡的某些东西,一直存在时光最深的里,而且即使被时光掩埋了,它还是在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让人们去发现它,不要将它丢弃,这是多么可悲而又痛心的一件事。

就如此刻的我,一个人在外面漂泊很久了,心漂泊累了,才会想起家乡,看到白落梅的听戏,才忽然发觉我们安庆的黄梅戏,它一直在时光里,等着我们年轻人,去挖掘,去承接。

我们家乡的黄梅戏,它的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情感质朴细致,也许是因为我们安庆,黄梅一带的采茶歌发展而来的结果,富有很浓厚的本土气息,也许艺术是起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所以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场景,比如,最有代表的是《牛郎织女》《夫妻观灯》表演真实活泼,崇尚情感体验,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而且服装比较清新自然,没有许多夸张的浓墨重彩,比较贴近现实,没有在雾里看花的.那种朦胧感觉,也没有登高望远的距离感,有的只是浓厚的生活气息尽情的演绎,所以它贴近现实。而且它融合我们当地的方言,更具有亲民的意味,比如《打猪草》中将生活的小事,与欢快美丽的曲调融合,真是美丽俏皮。

黄梅戏中的戏子总是美好的春光演绎的更加深刻,将寒秋落红演绎的更加彻底,一些岁月的静好的诠释更加逼真。一些情怀,一些美丽,在时光中慢慢传开来,将没有娱乐年代艳耀四海,将平淡的生活点缀的色彩斑斓,也许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亦为戏子的魅力,同时也是当时人们的魅力,没有太多的杂质,在简单的时光中,尽情挥舞着色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我都在尽情演绎人生,如那些在舞台上的戏子,他们在锣鼓声中,优雅的从容的舞着水袖,极尽抒情的演绎着悲欢。 那种浩荡辽阔的气场,浑然天成的性情,在风中荡漾,熏醉台下的看客。

黄梅戏这么多年走下来始终是觉得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人群已经在离中国戏曲越来越远,都像泡沫一样,也许是新的东西的冲击,让古老的戏曲在夹缝中生存,所以戏曲在思变,努力去将年轻的视线一点点回到他们的视线里面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年轻人要多去感受那些最本质的东西,那最淳朴的当地文化,一些古老的文化,不要让他们躲在时光中哭泣,即使在时光拼命召唤着你,而你对其不理,最后无助的消失在时光里,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走的太远,不要忘了回去的路,通向本质,纯粹的路。

就如高中课本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世界的不一定是民族的,一些东西去的时候很容易,回来就难了,就如前几年说屈原是韩国的,很像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我们要努力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尤其是年轻人,容易盲目追求潮流,忘了最本质的东西。

描写秋天的散文 篇10

悄悄地隐藏一枚翠绿留给春天,让它丰润着万物;

静静地梳理一枚落叶的心事,依然的留给夏天。让那份阿娜多姿的俏丽;丰满着夏日。

默默地深藏一份枯黄,留给冬季,让洁白添一份神圣。让白色的天使孕育着精灵,把童话的梦境留给冬季。

那些属于秋天的五彩斑斓敞开了心事,把自然壮丽的山河来装扮。让翠绿在一夜之间穿上嫁衣,在金色铺成的地毯上;归入地母的心房。

也许;是一场生死的离别......

也许;是一场静怡的回归.....

可曾经的过去,总是一个最美的梦;有多少追求梦幻的灵魂,都埋在秋天那绚丽的季节.....

一生是一个故事;选择秋天的归程,也是一道永不破灭的风景。

时刻挂在季节的窗棂,留一束最美的回忆,记录一段不悔的往事。

描写深秋的散文 篇11

时光总被岁月搁浅着,不知不觉,步伐来到深秋,一年里最是情浓时,光阴打磨着心底的情愫,越是触动,越是不肯离弃。写在回忆里的时光,总是那么刻骨铭心。情,长到了这个季节的最深处。

记忆里,春有百花盛开,夏有凉风习习,一半唯美,一半爽朗。秋却独有沉淀之美,当一切季节的喧闹和浮躁过后,剩下一片深秋的厚重和静美。

大概是越到深秋季,心中越是多了几许惆怅,莫名的伤感总伴随着秋的气氛渲染着,似乎到处蔓延着悲秋的步伐。已是悲秋之境,又何以有悲秋之心,不忍在这深秋里独自忧思,因而更愿意让一切伤秋之感随深秋沉淀,埋藏在这季节的最深处,不再萌发伤感之意。

吹拂而过的风为秋添了几许凉意,谈不上是冷寂,恰恰给人一种感觉上的美好享受,一股爽爽的秋意,仿佛诗词一般写进了心里,舍不得丢弃,总被牵动着。

行走在深秋之中,内心向往的不仅仅是诗,脚步迈向的不单单是远方,更是那一缕秋日午后的暖阳,总给人一种暖暖的秋意。喜欢在秋日闲致之时静坐在庭院一旁,依着每一缕暖阳,读着喜爱的文字,如此,便是一件万分美好的事情。

岁月辗转,时光匆匆而过,年月在流年中轮回,行走的步伐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停留下来,也不知为何,或是感慨,或是感伤,过往的记忆在脑海里呈现着画面,那是时光给予自己最好的礼物,尽管这一路走来有些许波折,却也是一种磨练,却也是一种经历,已然是这一生都值得追忆的美好。

情到深秋最浓时,总有一些情愫在心底萌发着,沿着季节的步伐,跟着岁月的节拍,慢慢地相欢于这个美好的季节之中,卷席着每一段时光,留下每一份感动,卸下每一缕暖意。

关于深秋,关于文字,两者看似没有丝毫的联系,而在我看来却是别有另一番的滋味,用文字写深秋之美,用心读每一段深秋里美好际遇,不去刻意猜测结局如何,文字之美在于秋之美,而秋之美在于读文之人懂得。

深秋,最是情浓时,行走在深秋季节的轨道中,突然瞧见了那高洁的菊君子在争艳,那飘香的桂花在起舞,所有的感觉都在这样的季节里相聚起来,走过了春夏,一切都被沉淀下来,只愿在这情浓深秋季里回味一段旧日时光。

总有些人儿,会给我们的生命留下抹不去的印记,或许最后还是会走散,但曾经拥有过一起的美好记忆,已是这段红尘路最触动的事情了。

总有些念想,会在匆匆岁月里涌动着,或是因为一个人,或是因为一些事,想起了这一路走来感受到的所有关于季节的美好。

匆匆凡尘,凡尘匆匆,这一路走来,着实经历了不少的岁月沧桑,着实目睹了不少的繁华褪去,经年行至深秋之季,一切终将被沉淀,不再浮沉。一切都将从头开始,却也是一个十分值得期盼的念头。

多少红尘念想与深秋相逢,多少岁月模样与思念缠绵,几许忧伤,几许唯美。深秋是这般的宁静,仿佛一切都陶醉在其中;思念是如此的动容,似乎所有的感觉都为之收拢,一动一静,深秋最是惹思念的情,深秋最是牵缠绵的魂。

总有一些相逢是偶然的,红尘里的缘分都躲不过一场美丽的邂逅,在爱的`故事里,成就深秋的情浓之致。当我与你相遇,恰逢是深秋最浓时,一切的美好仿佛都为我们定格,刻在诗行里,写在字里行间,它是这般的唯美动人,这般的绵长柔和。

走过沧桑,才明白凡尘世间的情爱不过是岁月的过客,终究留不住,终究会黯然离去。错过了爱的邂逅,见过了深秋的色彩,悄然明白了,走过岁月的痕迹,你我从此都有了不同的方向。

以前,总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忙,也总以为时间会带给我们想要的一切,回眸瞬间,才猛然发觉一切都来不及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生命,有时真的很仓促,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以后真的没有机会做了;有些人现在不去爱,以后真的没有机会去爱;有些梦想现在不去追,以后真的赶不上了。

淡淡的光阴于萧瑟秋风中搁浅着,暖暖的秋阳给这个深秋涂上了暖色调,心底那一抹情愫仿佛不曾来过,却又似曾与自己温暖相遇,寄存在旧时光里,不同花谢,不为风动。

此时,已是这个季节最深最浓之时,心底的情愫到了极致。走过了深秋,下一个季节,只盼我们都好好把握,唯愿懂得珍惜。

上一篇:志愿者精神的演讲稿下一篇:夏至未至第15集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