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被征地(共9篇)

被征地 篇1

人物表:

刘大奎:孔朝

王翠萍:于翔新

大奎妈:李杰

接待员:秦璇

场景一(刘大奎家中,王翠萍与大奎妈在准备晚饭,刘大奎背着锄头从外面回来)王翠萍(擦擦手,接过锄头):回来了

刘大奎(疲惫的)恩

王(疑惑地)咋了,孩他爸,累着了?

刘(点起一支烟,闷了半天不说话)

王(着急的)到底啥事啊,你木头了?

大奎妈(走过来推大奎):奎,到底咋了,你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刘(抬起头苦笑了一下):妈,翠萍,咱家的地要被征用了。

大奎妈(震惊地):啥?咱的地要没了?(转而掩面哭泣)这叫咱以后怎么办啊,安身立命的东西都没了!(身子一颤要跌倒)

王(急忙过去扶住大奎妈,安慰地):妈,您别太着急,还没搞清楚啥情况呢,再说,它也不能说征就征啊!(目光转向大奎)孩他爸,到底咋回事?

刘(叹了口气)下午村委会开会通知的,咱村还有十家人的地被征用,都集中在小西河那块,说是要建厂子,发展养殖业。

王(愤愤地)你要建厂也不能断我们的活路啊!

刘(激愤的)我现在就去和二富,金龙家的商量商量去,明天去乡里问个说法!

王(胡乱抓起件衣服)我和你一起去!(转头喊了一声)小凯,看好奶奶,你们先吃饭吧!(二人下,转向场景二)

场景二(乡政府办公室)

敲门声传来

接待员:请进

(刘大奎与王翠萍进去)

刘大奎(怯生生的)同志,我,我们是河西村的,想,想问,问~~

王翠萍(急迫的)俺们想问问征地的事

接待员(笑了笑)两位先请坐吧(随即端上两杯水)

两人有些局促不安地坐下,不喝水

接待员:向你们这样了解情况的今天已经来了好几拨了,政府知道你们的顾虑,知道大伙怕地被征用后以后生活成问题。

王(急忙点头)就是这个事,那以后政府打算怎么办?

接待员(拿出一份文件)这是上个星期政府出台的文件,《关于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上面对于怎么保障你们以后的生活写的很是详细。

王与刘对视,半信半疑地

接待员(有些不耐烦)文件都出了你们还不相信?这样,我具体跟你们说说~

场景三(刘大奎家中,晚上,王与刘在看电视)

王(突然激动地推刘大奎)大奎,大奎,你看看这个!

刘(凑过来)咋了,啊!

被征地 篇2

2006年12月28日上午, 晋江市灵源街道小布林社区居委会前挤满了人。他们都是来缴纳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金的 (如图) 。这是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中心举行的首轮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缴费仪式, 59位老人当天共缴款40多万元。

73岁的阿婆蔡乌旦第一个缴纳了保险金。“这个政策好啊, 现在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 拿养老金了。”她乐呵呵地笑着说, 自己有4个儿子, 全家连孙子共有22人, 被征地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 儿孙们都非常支持。

王振丕老人缴款后高兴地说:“我们家有16口人, 这次我与老伴都参加了养老保险。在出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后, 我们一直盼望着能早日缴款。得知今天有人专门到村里来收钱, 我们很早就起来了, 就等着缴款。”

“我母亲今年70多岁了, 这次只需缴纳个人部分6000元, 太划算了。”村民王金鑫是来为母亲缴款的。他说, 自己只有兄弟两人, 父亲早年已去世, 平时兄弟两人除供母亲的吃住外, 每人每月还各给母亲100元钱。这次缴款用的钱都是母亲节余下来的。今后母亲有了保障, 兄弟两人更放心了。 (安泉李朝升张杭文/图)

“我先到, 我先交。”

2007年6月13日上午, 在晋江内坑镇后坑村村委会门前, 晋江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一到, 百余名村民一下子就围拢过来。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 村民们自觉排成一条长龙, 排队缴费。

当天, 共有278名村民缴纳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 另有10名困难村民由晋江慈善总会为他们缴费。

儿子赶来为母亲交钱

村民尤建宁拿着一沓钞票排在缴费的队伍中:“我在附近打工, 今天特意来为母亲缴费, 母亲今年70岁, 身体还很健康, 遇上这么好的政策, 可是老人家的福气。”尤建宁说, 镇、村干部刚到村里推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政策时, 母亲还不大相信, 以为是商业保险。

“当时母亲说, 不要把钱交过去, 免得以后收不回来, 后来知道是政府专门为被征地农民制定的政策, 于是又催我来交钱。”尤建宁笑着说。

“女儿给我承担费用”

58岁的阿姆尤常春说, 她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三口人就靠丈夫的600元退休金过日子, 被征地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 丈夫和儿子都很支持, 但家中没有钱。

“大女儿知道我个人缴费部分要9200元时, 就把钱送过来了。”尤常春说, “女儿说要是以后没钱还她, 就不用还了, 由她和小女儿共同分担。”

“9200元钱只要三年就可领回了。三年后领的钱就都是政府无偿给的。”尤常春说。

10位贫困老人晚年不愁

“我今年69岁了, 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困没有娶老婆。晚年生活都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政府出台这么好的政策, 慈善总会还给我们缴费, 真是太好了。”老人尤松柏说。

记者在采访71岁的阿婆杨漱信时, 杨阿婆以为记者是政府工作人员, 紧紧抓住记者的手:“感谢政府, 我向政府道谢。”

“后坑村一共有1580人, 其中达到参保条件的有448人, 昨日共有278人缴费, 另有10位贫困老人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晋江慈善总会支付了。”后坑村村委会主任尤伟芳介绍。

晋江市内坑镇副镇长张建群表示, 内坑镇农民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很高, 现在还有7个村庄正在积极申报。 (泉解许柳莎)

指纹采集, 一个都不能少

“阿姆您请站好, 我们帮您进行数码录像。一会儿进行活体指纹采集, 然后您就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存折了。”2007年10月8日上午, 晋江梅岭街道许厝社区热闹非凡, 这里正在举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发放仪式, 许厝社区155位老人从本月起, 每月可领取250元的养老保险金。

上午8时许, 晋江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许厝社区, 准备为社区老人发放养老保险金时, 发现社区100多名老人已排队在社区等候。

见工作人员到来后, 老人们立即围了上来。工作人员一边安排老人们坐好, 一边摆好电脑等物, 为老人们进行图像和指纹采集, 并逐一发放了养老保险金存折卡。

社区大爷许清波今年82岁, 这次他和老伴都参加了被征地养老保险, 分别缴交了个人缴费部分6000元。

“很感谢政府让我们参加这个养老保险, 我们再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上个月才交钱, 这个月就可领养老保险金了, 真是快啊。”社区居民许清松说, 现在他们人老了, 没有工作做, 因此养老金是一个很好的依靠。

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管理中心负责人陈启川说:“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四个试点村除池店溪头村外, 其他试点村 (社区) 均已完成, 湖光西路区域也将与近日举行发放仪式。” (安泉施纯烽蔡培仁吕旭东)

64岁阿婆从台湾赶回来参保

“我59岁到台湾, 听说要办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 特地赶回来参加。”2008年6月12日, 在晋江金井镇围头村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办理现场, 今年64岁的蔡淑燕告诉记者。

蔡淑燕是土生土长的围头人, 现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其中两个女儿在台湾做生意。后来, 女儿在台湾结婚生子, 因无暇照顾孩子, 蔡淑燕就到台湾帮忙。

一晃5年过去了。前几天, 她忽然接到儿子的电话, 说她符合晋江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 看她愿意不愿意回来办。蔡淑燕和儿女商量了一下, 觉得是好事, 就特地从台湾赶了回来。

“我要交的4536元, 儿女都替我出了, 交完这次钱, 以后每个月就可以领280元, 还是很划算的。”蔡淑燕说, “政府贴钱替我们办保险, 是给我们的福利, 也是我们的权益, 当然要参加。”

儿媳妇扶着99岁婆婆来参保

“我已经快一百岁了, 但这是好事, 当然也要来参加。”2008年6月14日, 晋江东石肖下开始办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 今年99周岁的蔡算老人高兴地说。

蔡算的丈夫和2个儿子如今都已过世, 她的两个儿媳妇也符合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前几天, 村老人会组织大家集体拍摄标准人头照 (贴申请表用) , 东石边防派出所户籍民警还特地到村里, 为包括蔡算在内的41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次性办理了二代证, 开了户籍证明, 都是儿媳妇扶着蔡算来办的。昨天, 儿媳妇蔡红心又替老人代办了手续。

蔡红心今年67周岁, 老公去世多年, 这么多年来, 家庭的主要收入都是靠种田、打散工来的。前不久, 家里的土地被征后, 生活一时没了稳定的来源, 偶尔替雨伞厂缝点东西, 赚点小钱。“现在眼睛还好, 可以缝伞;再过几年, 眼睛看不见了, 这个事可能就干不了了。”蔡红心说, “按照我的岁数, 办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 只要交3360元, 从下个月开始, 每个月就可以领280元, 只要1年就可以领到3360元了。对我们农民来说, 有了这个固定收入, 心里就安稳多了。”

东石肖下村老人会副会长萧开通说, 老人会很早以前就开始组织村里的老人申办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 利用老人学校专门给老人们讲解政策, 并与派出所联系, 协调户籍证明等相关证件的办理。对一些申请手续, 在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工作组的指导下, 由老人会全程代办, 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只需要盖个手印, 缴完费就可以了。 (黄诚)

零缴费参保

“不用出钱, 就能参保, 当然不能错过。”2008年6月24日, 晋江东石肖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开始现场缴费, 66周岁的低保户老肖得知自己可以零缴费参保, 脸上笑开了花。

老肖夫妻俩和一个孙女生活在一起。孙女今年小学刚毕业。十几年前, 她父亲见义勇为跳到水里救人, 却与被救者双双溺水身亡, 母亲随后改嫁。老肖夫妇俩带着孙女独自生活至今, 被列为晋江低保对象。

“我们老夫妻年纪也大了, 找工也没什么人要, 自己生活没保障, 孙女也要跟我们受苦。”老肖说, 征地时, 政府说要解决养老问题, 自己将信将疑;后来看到政府在村里办养老保险, 又怕自己出不起钱, 因此, 昨天又跑过来了解情况。

“您和您老婆, 都属于参保对象, 按规定两个人要交9000多元, 但你们是低保户, 只需要填张申请表, 参保费统一由晋江市慈善总会承担。”晋江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小杨对老肖说, 参保后, 从下月开始, 老肖夫妻俩每个月总共可以领到560元。 (黄诚)

西园一老人卖猪卖牛参保

“这是好事, 我卖了4头猪2头牛, 钱放手里好几天了, 就等今天交钱。”2008年6月25日, 晋江市西园街道苏塘社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缴费现场, 今年71岁的赖老先生手里拿着钱, 边排队缴费边告诉记者。

几年来, 赖老家里的土地陆陆续续都被征用, 他和69岁的老婆就在家里养起了猪、牛等牲畜, 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卖猪、卖牛奶所得。随着年纪的增大, 老两口也开始考虑起以后的生活, “年纪越来越大, 力气越来越小, 有时候一头牛跑起来, 拉都拉不住, 追也无力追。”赖老的想法很直接, “养猪养牛不能吃一世人 (一辈子) , 我这次卖猪卖牛过来参加这个 (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 , 就是要吃一世人。”

按规定, 赖老两口子总共要交6720元, 从下个月起, 每人每月就可以各领280元。“以后我也可以领‘退休金’了。”赖先生兴冲冲地交完钱后, 又匆匆忙忙地走了, “我家里还有5头大牛, 要赶快回去放。”他说。

孙大午:被征地的困惑 篇3

孙大午,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在2003年,“孙大午融资案”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孙大午被诉,心里很是纳闷,大午集团向员工“借钱”却变成了“非法集资”。

如今,孙大午又遇到了新的困惑。

2010年年初,天气非常寒冷。

就在此时,孙大午听到了一个比天气更让人心凉的消息:全长1820公里的荣乌(荣城乌海)高速途经河北省徐水县,将占用大午集团225亩的承包地。

“这事太突然了,没有人提前通知我们,也没有见到任何书面文件。”听到消息后,孙大午赶忙跑到国有农场确认,得知消息属实。国有农场成立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上述大午集团的225亩土地就是从农场承包租赁而来,租赁期为三十年,如今尚未期满。

让孙大午想不通的是,225亩地被占,大午集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土地补偿。问题在哪?

困惑一:承租人是否拥有土地使用权

“按照河北省的相关文件,我应该能得到80%的土地补偿款,但现在我们只得到了土地附着物的赔偿,征地补偿款分文未得。”孙大午“80%的土地补偿款”的依据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征地区片价的通知》(冀政[2008]132号),通知指出,“土地补偿费20%归集体经济组织,80%归被征地的土地使用权人或者按照家庭承包方式承包土地的农户”。

据《新财经》记者了解,大午集团被占的土地主要用于小麦种植,农场根据土地产值收入给予了每亩约2000元的青苗补偿费,而土地补偿款全部被农场截留。之所以没有给予大午集团土地补偿,农场给出的理由是,大午集团并非土地使用权人。

孙大午不明白了:“我们承包了三十年却不是使用权人,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合同可以无偿废止的话,还讲什么市场经济,讲什么契约精神?这么多年,我对土地的投入都是按照租赁期限进行规划的,现在全被打乱了了”

按照农场的做法理解,国有农场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土地所有权人,也是使用权人’。

农场的做法也并非毫无根据。记者看到一份由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于2009年9月18日联合下发的《关于收回国有农场农用地有关补偿问题的复函》,其中关于农场土地征用补偿问题说明如下:“将收回国有农场农用地的补偿分为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国有农场享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土地补偿费应当给予国有农场。对于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按照‘谁投入、谁获得’的原则给予补偿。”按照该规定,补偿款归为农场所有、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归大午集团所有似乎无可厚非。

对于该规定,孙大午认为应该分情况。当农场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二为一时,这个规定没有争议。但当农场对外承包出土地时,就发生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因此,依据132号文件,大午集团认为自己是土地使用权人,应该得到80%的征地补偿款。

1997年,大午集团承包了国有保定农场土地工980亩(包括前述被占的225亩),承包期限三十年,目前已经营十四年,还有十六年到期。截至目前,大午集团因整理土地、打井、接电等已投入1000多万元,所承包土地也已经开始产生效益。

从今年4月份起,孙大午多次找到徐水县政府、交通局、农场等主要负责人,要求获得80%的土地补偿款,至今没有明确答复。“这样的事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国有资产居然不属于国也不属于民,它到底属于谁?国有农场既不是企业也不是事业单位,更不是行政单位,它究竟算什么?它从何处来?要向何处去?”孙大午极度困惑。

困惑二:农场是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

就该案,《新财经》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权法》主要起草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江平认为:“大午集团与国有保定农场签订的是承包合同,存在承包关系,大午集团享有土地使用权。如果土地被征而土地使用权人得不到补偿,是说不过去的。国有农场的土地,所有权人虽然是国家,但国家是虚化的,只是名义上的所有权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农场相当于国家行使所有权,即农场是所有权人,大午集团享有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是土地使用权人。”

但江平也表示,“农民承包的土地一般不会太多,—人也就两三亩,大午集团承包的是大片土地,就目前,大午集团和农场的争议在法律和政策上存在真空现象。”

这个现实让孙大午很焦虑,提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他说:“如果农场本身没有土地所有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能承担经济责任的组织,只是替国家在管理土地,那它在市场经济中有没有主体地位?有没有和我签订租赁协议的资格?大午集团与农场签订的、经过公证的合同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有法律效力,大午集团在承包期内享有土地使用权,却为什么得不到补偿?如果没有效力,是不是意味着农场随时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企业的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为什么企业或农民承包土地很少时能得到足额的补偿,而承包土地很多时就得不到补偿?”

孙大午告诉记者,他的情况不是个案。距大午集团不远的另一个村庄有一户李姓村民,遭遇了和大午集团类似的困境。李某于2006年初承包了村里的126亩果园,承包期为二十年,合同上有村民代表签字、村委会成员签字、村委会公章,并经过了法律公证,手续十分严谨。合同生效后,李某一次性付清了126亩土地二十年的承包款共计50多万元。仅五年后,2010年,因当地一家大企业扩张,李某承包的126亩土地全部被征用。根据补偿方案,每亩土地补偿款为2.8万元,但时至今日,李某只得到了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赔偿款,其余全部被截留在了镇政府,而村里其他村民的土地补偿款已经到位。李某先后花费了近十万元向各级政府及最高法院反映、上访,均无果。在这过程中,不断有人劝他,“这是政府行为。在政府行为面前,合同、协议、文件全部可以无效。”

可见,在土地征用补偿分配问题上,很多地方对承包大户和普通农户是区别对待的。孙大午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法理基础,而且是在破坏契约精神。“当农民承包土地多、补偿款数额巨大时,政府常常就不按文件执行了。这样的做法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既然鼓励土地有序流转、集中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就应该支持鼓励承包大户,而不应限制甚至歧视土地规模化经营者或者农民企业家。如果国家征用土地,就要一视同仁,应该按政策予以补偿,不能多要,也不能少给;如果市场主体之间要废止合同,就要协商解决,对受损方予以合理补偿。这才是市场经济,这才是现代文明社会

的契约精神。”

英国史学家梅因曾指出:“迄今为止,所有社会的进步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商业社会中,契约精神简单理解就是说话算数,而且是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要求契约关系中每位成员都要践行,包括个人、企业,也包括政府。

困惑三:谁是国有农场的主人

国有农场是一个历史产物。

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国有农场数量增长迅速,多由垦荒而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有农场遍布各省、市、自治区,以农牧业为主的国有农场归属于农垦系统,由林业部门和渔业部门建立和管理的分别称为国有林场和国有渔场。国有农场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它的身份越来越尴尬。

在孙大午看来,地方国有农场就是一个“怪胎”。它的经营活动与上级无关,盈亏与上级也没关系,赚了钱既不上交国家,也不交给当地政府,农场在市场经济中经营生产、盈亏自负,看不出和“国家”有什么关系;而政府按照农用地给予农民的补偿,农场也不落(原先农民纳农业税,农场也纳农业税;现在农民享受每亩80多元的补贴,农场也享受)。

“场长是农场的一把手,权力最大,他有权将农场的土地发包给任何一个人,收益全部由农场领导说了算,只要农场职工不闹事,就万事大吉。对于农场的经营事务,上不用请示,下不用商量。一般农村还有个民主选出的村委会,有事村委们商量着办,地方国有农场的‘主人是谁,让人看不明白。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孙大午说,“国家开荒开出了大片农场,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海南等地,但保定农场的情况不太一样,它有着更复杂的历史背景。”据记者了解,保定徐水县正是当年人民公社的发源地,保定地方国有农场是在当年的“共产风”的大潮中通过无偿占用周围村庄的土地成立的。

孙大午告诉记者,农场职工有100多人,人均耕地高达到五六十亩,而当地一般村民的人均耕地不足2亩。这让村民们很不平衡,他们希望能够要回被农场无偿占有了几十年的土地,上访多年,无果。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物权法》留下了空白。”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物权法在涉及国家、集体、个人权利的时候留下了好多空白。其中就有国有农场的承包人有没有用益物权、是不是使用权人的问题。解释的时候用‘集体’来解释,来对付你,实际上是把民营企业的承包租赁使用权否了,所以,你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什么时候说把你收了就收了,承包租赁得不到法律保障,这是个要害问题。”

保育钧建议,一定要把国有农场的主人找到,这是根源。“其实不光是国有农场,国有林场、渔场、盐场都存在类似问题有待解决。”

孙大午说:“我们缺乏契约精神,以虚构的所有权随意剥夺着实际使用权。农场土地归属问题,政府应着手开始解决,否则问题迟早要爆发。”就实际问题,孙大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地方国有农场改制,让其市场化或企业化,留下一部分土地分给农场原职工,作为对他们的安置,数量可以几倍高出于当地一般农民的土地份额,以保障他们的生活,而将其他的土地归还给周围的村民。”

街道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方案 篇4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1、富余劳动力多。由于被征地后“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就业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其一,在外来人员密集片区,部分农民将征地后补偿款用于建造住宅出租,依靠出租房屋作为主要经济收入,如a居委。其二,在被半征地后还剩余部分耕地的c居委,目前大部分农民仍依靠耕地种养谋求出路,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三,少部分农民依靠投资办实业、工厂做工及做生意等自谋职业实现就业。其四,除以上三种情况外的大量富余劳力,这部分农民约占总数的70%,这些人综合素质和劳动就业能力较低,缺乏技术,就业门路狭窄,加上有的存在着“大钱赚不了,小钱不愿赚”的思想,对粗犷工作不愿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做不了,因此,找不到出路,终日无所事事。

2、依靠种养为主的农民收入低。主要因市政建设需要,目前市政道路建设地基抬高,原有的农田排灌系统受破坏,很多农田排灌渠积淤,农田排灌不畅,每逢雨季,农田受浸严重,造成农业、种养业产出不高,农民收入低微。

3、农村片区内涝问题突出。城乡结合部的排灌系统受破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也使居民居住区积水内涝。目前,在我街道的6个涉农居委中都不同程度上出现内涝问题,个别低洼片区只能靠人工强行排水,严重的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b居委尤为严重。

4、农村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的开发建设,应收的税费高,造成居委集体经济和农民负担更大。当前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出租应缴纳的税费标准与城市商品房开发所缴纳的税费属同一标准,使集体经济开支压力增大,同时,过高的税费使农村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出租在价格上失势。

5、商行欠数多。我街道6个涉农居委被商行欠款共近400万元,这些呆帐使居委集体利益受到严重打击。

6、城乡结合部市政设施配套不齐全,卫生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较差。由于居委集体收入主要是征地后土地补偿收入。近十年来,居委集中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民的土地补偿、劳力安置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到目前资金基本用完,加上居委收入渠道单一。随着城市化建设要求的提高,居委本身对农村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卫生设施配套资金投入乏力。

二、解决被征地后农民问题的主要做法

1、掌握用工单位信息,联系上级劳动部门,在辖区内举行了多场招聘会,促进农民就业。

2、定期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就业能力的提高。

3、发展街道经济,壮大居委集体收入,同时争取上级拨款支持,向农村的水改、内涝整治、道路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农村的“上学难”、“行路难”、“上市难”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进一步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要重视农民的就业问题。一是要增强农民的自我谋生能力;二是要强化辖区内用工单位的招工意识,建议政府出台相关规定,鼓励用工单位优先招收本辖区农民工。

2、要发展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在种养的农民中推广良种良法,指导农民把精耕细作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在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提高农业良种率,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市场竞争力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

3、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形成新型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4、搞好农村规划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认真做好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前重点解决好农村道路建设、内涝整治、消防安全配套等问题。三是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加强垃圾转运管理和乱搭建管理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5、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不违反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村居集体灵活多样、因地制定发展二、三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落实农村扶持政策,建议优惠或减免农村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的税费征收,使居委集体有限地资金能够集中用于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同时,上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倾斜。三是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妥善解决已经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xx街道党政办

被征地 篇5

近日,福建省法制办、省国土资源厅、省人社厅负责人就《办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下面是《福建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问答详细内容。

问:《办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事关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改革征地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文件,对规范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立法将这些政策文件中的有效做法以政府规章的形式予以固化,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征地补偿的内容和标准,建立健全分类施保的社会保障方式,逐步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对全省顺利实施土地征收、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武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篇6

湖北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从2008年起, 湖北开始在部分县市试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 即在咸宁、宜昌和随州3个市和10余个县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目前, 试点城市中暂不包括武汉市, 但未来将在全省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因而, 武汉市目前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领域只有零散的政策规章, 缺乏系统性和法律强制性的制度, 探讨武汉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形式、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武汉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实际条件和现行标准上来看, 武汉市被征地农民没有养老保险的制度性保障, 只有政府的保障政策承诺, 即《武汉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做好我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规定, 武汉市行政区域内, 经有征地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农民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后, 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人人均占有承包经营土地在0.3亩以下 (含0.3亩) 且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上年度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 (以下简称5560人员) , 每人每年可以享受800元的生活保障金。

《意见》的相关规定对被征地农民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保障程度远未达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 被征地农民仍处于缺乏保障的边缘地带。被征地农民中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 (即“5560”人员) 每人每年享受生活保障金只有800元, 在农村户口的被征地农民早已无地可种, 很多惠农政策难以落实到他们身上, 每年800元的补助对他们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而对于获得城镇户口的被征地农民来说, “5560”人员不能享受政府这种生活补助, 而且不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子女上学也不能享受学杂费减免, 这无形中给他们添加了很多生活成本;又由于许多地方没有成立社区, 他们也难以享受城镇居民低保政策。上述现状可以看出, 武汉市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十分严重, 急需建立制度化的养老保险模式, 提高养老金标准。

二、建立武汉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探讨

研究武汉市被征地农民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武汉市本地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实际条件和现行标准;二是国内各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三是湖北省内其他县市试点的情况与经验教训。武汉市养老保险的实际条件和现行标准已在第一部分说明。下面来分析国内各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 与湖北省内其他县市试点的标准。

国内已经建立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由政府建立独立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二是由政府建立与当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或与当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挂靠的过渡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三是由政府牵头, 建立“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的三结合模式的商业储蓄制度。

纵观上述, 三大类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第一, 政府建立独立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专门针对被征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 有利于满足被征地农民的特殊需求, 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实利益, 但是被征地农民只是目前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这一阶段的特定产物, 这一群体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城镇居民, 因而建立独立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利于养老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和长期发展;第二, 由政府建立与当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或与当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挂靠的过渡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从目前看来制度规章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保障标准和覆盖面过低、过窄, 在落实政策过程中, 有一部分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因而必须加快过渡性制度的健全与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第三, 由政府牵头, 建立“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的三结合模式的商业储蓄制度, 其根本性质是商业储蓄制度, 严格意义上说, 不属于社会保障范畴, 也不宜作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所以, 武汉市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应采用第二类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建议在当前武汉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下增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 并逐渐使两者相融合, 以适应被征地农民征地后变成“城中村”居民, 并随着时间推移融为城镇居民的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趋势。

武汉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需要参考湖北省内其他县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的经验。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是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 嘉鱼县现已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其具体规定为被征地农民按参保时上年度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 一次性缴纳15年养老保险费, 其中个人缴纳部分为8%, 村集体补助部分为12%, 县政府承担部分为8%。被征地农民个人缴纳部分, 从征地补偿款中的安置补偿费中支付;村集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从土地补偿费、集体积累和集体其他收入中列支;财政补助资金主要从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中安排。嘉鱼县的被征地农民暂行办法中的缴费资金实行“县政府+村集体+被征地农民个人”三方主体共同缴纳模式, 减轻了被征地农民的负担。但是, 在三方主体中村集体补助占12%, 比例高于县政府, 而在实际操作中, 集体补助常常无法落实到位, 导致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受损。因而, 必须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中加大政府责任, 即对集体补助不足部分进行财政兜底, 同时由政府牵头和监督, 提高集体补助的资金来源, 即土地补偿费、集体积累等收入列支部分的资金投资增值的效率, 以保证集体补助的足额到位, 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

三、建立健全武汉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 武汉市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仍是空白, 现有的保障和补偿政策也与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武汉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水平不相一致, 同时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水平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之间需要合理协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真正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发展需求和行使政府应付责任落到实处, 建议以咸宁市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为基础, 根据武汉市被征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和武汉市的财力, 适当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与养老金给付标准, 使得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标准可以逐步接近乃至达到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标准, 并且保持此种制度的财政可持续性。

1、进一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基准和待遇标准, 使其养老保险水平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相一致。被征地农民也是城镇居民中的一分子, 其生活支出水平和生活需求都与城市的物价水平和整体需求层次密切相关, 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是满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必要之举, 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举措;同时, 被征地农民问题的出现也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副产品, 被征地农民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和牺牲, 因此满足他们的生活发展需求也是政府的应负责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2、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拓宽投资渠道, 增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为了保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和被征地农民给付待遇的与时俱进和及时到位, 必须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 拓宽投资渠道, 寻求更加稳定和高效的保值增值方式。

3、坚持谁征地谁负责的原则。以政府手段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 单独建账, 专款专用。如果征地单位不能事先将被征地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生活保障费、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生活补助费等社保费用存入劳动保障部门指定银行专户的, 应不予报批土地。

4、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 依法规范征地程序,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 健全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制度, 妥善解决已经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全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体系, 被征地农民户口农转非人员, 符合城镇居民低保条件的应纳入城镇居民低保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落实与完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政府的应负责任,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意, 反过来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建设。武汉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与完善将进一步推动武汉人才兴市,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 推动武汉市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斌文, 荆玮.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 2004.3.

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与社会保障研究 篇7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安置;社会保障

一、我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与社会保障现状

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总体有完全货币补偿方式和不完全货币补偿方式。完全货币化补偿即以货币形式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费用,由被征地人员以其自行购买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与商业保险,或者作为其自谋职业的费用。货币安置虽然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即期现金消费需求,但因为货币补偿的标准相对降低,再加上使用不当,很难对其当前生活有所改善。不完全货币化补偿是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因地制宜的补偿方式,大致有地价款入股安置、保障安置、留地安置、土地开发整理安置等形式。

二、我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与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安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安置方式单一,被征地后农民的生产生活难以得到长期保障,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安置工作滞后,征地工作和拆迁安置农民的工作不配套。目前各地很多征地项目的安置还比较滞后,征地工作与拆迁安置农民工作不配套;安置的制度和政策是缺位与不完善;在开展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也没有建立固定的培训基地。

2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没有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系统,没有制定被征地农民安置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农民被征土地后即被推向了市场,缺乏长期的生产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确保社会长期稳定的机制之一,具有“社會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三、国外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综述

1被征地农民的补偿问题

一般来讲,征用补偿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额。其中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一般按照征用时的市场价格给足补偿;土地补偿额是对于土地权利人因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他损失的补偿。

2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设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各国的通行做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包括征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与社会保障问题的基本对策

1政府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政府部门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这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政府应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精心组织指导实施,同时建立健全信息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强化部门职责。以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与社会保障制度。

2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与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建议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与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原则及具体办法进行明确规定。

3基本思路

(一)强化征地补偿督导机制,加强对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确保补偿费足额发放、指导整理补偿费的合理使用。征地补偿费用基本上都能足额、及时补偿给村集体组织。国土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指导和监督,协助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完善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

(二)应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中,形成社会保障安置为主的多元安置的模式。根据全国一些省市的经验,可以将货币安置、留地安置、招工安置、入股安置、划地安置、住房安置、社会保险安置结合起来,但无论采用哪种安置方式,都应按照城镇化的要求,首先对农民进行社会保险安置。

(三)以土地换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根据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当补贴的原则来筹集”。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改革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办法,采取逐年补偿与社会保障同步进行的办法,这样可以同时解决被征地农民的近期和长远基本生活保障。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 篇8

一、调查目的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但同时也产生了农民失地后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已日益突出。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立法。为了多角度,多层面探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调查对象、方法、时间

1、调查对象:蓟县城关镇上宝塔村

2、调查方法:(1)个别访谈(2)现场观察

3、调查时间: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11日

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后的“城中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本次调查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关镇中抽取了上宝塔村,:上宝塔村是蓟县城关镇辖管的二十六个行政村中的1个行政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该村有土地946亩(其中耕地682亩、杂地264亩);2006年土地开始被征用,2007年全被征完(约600亩),除去村民安置用地后村级留地75亩,其中已开发30亩。从4 个小组中查出失地农民共计900人,按比例从中随即抽取160人以访谈形式调查,作为资料、信息收集的依据。

(1)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影响转移就业的关键。失地农民大多数存在技能单一文化水平较低,在多数人群中受年龄影响,他们学习务工技术、掌握技能能力相对较弱,直接影响就业和劳动报酬。外出务工大多从事文化要求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粗工、打杂等工种,干活累且挣不到几个钱,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更难,再就业困难重重。

(2)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观因素。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观念陈旧,安于现状,宁愿在家守着宅基地过日子,也不愿出去闯一闯。竞争意识薄弱,对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进入劳动市场参与竞争,农民被征用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正如有个村民对我们说,有吃有穿,有房子住,吃菜不用买何必上班人辛苦,再说上班没有自由,现在闲来无事打打麻将,日子过得蛮滋润。

(3)社会保障观念淡薄,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因素。一方面许多失地农民对城市的就业环境存有顾虑,最直接的原因怕外出打工,领不到工资,受老板气,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民对自身生活保障只对当前作初步打算,缺乏长远考虑,有的认为当前主要将拆迁房建上去,只顾眼前生活能维持下去,孩子能上学就行了。

(4)失地农民就业渠道狭窄,由于受历史、生态、资源等要素的影响,无资金创业,就业渠道单一,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就业岗位,因此沉重的就业压力,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因素。从该村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二的失地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从无业村民情况看,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由于失地农民的年龄普遍偏大,安置城镇大龄下岗失业职工比较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外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征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

可见,失地农民就业难,既有自身条件的原因,也有现行征地安置政策导致的结果。这四大就业弱势,再加上农村就业信息服务渠道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失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合适的就业岗位有限,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即便已实现了就业转移的失地农民,一

旦企业合同期满或精简人员,这部分人往往首当其冲被裁减。此外,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目前许多地方采取货币安置(对失地农民的土地、拆迁、就业等进行一次性补偿)的方式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在大龄失地农民再就业极为困难的背景下,安置补助费用远远不能取代以往土地所具有的“最后的保障”的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的资金难以为失地农民再造一个可持续生计。

四、调查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在征地补偿安置保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实质是政府、集体和农民的利益问题,是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与当前发展的矛盾,是城镇化、工业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真正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积极的农村政策。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调整征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处理好发展与稳定、招商引资与农民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多的关注,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在实践中找到一个政府、集体、农民多赢的结合点。

(一)是建立失地农民专项统计制度。将失地农民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通过开展人力资源调查、加强部门协作,及时准确掌握失地农民的资源状况,建立起失地农民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失地农民就业、失业专项登记制度,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就业状况的预测和分析,并对其就业状况实现动态管理。

(二)大力开发适合失地农民的就业岗位,创新规划思路,把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同加强城市的绿化、环保、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项事业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提供就业岗位与创造本地财富的新循环。政府可以通过规划体现主观意志,促进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鼓励失地农民到农业产业化企

业和农业区务工或承包经营,在农村承包荒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大力支持失地农民灵活就业和跨地区就业,引导和鼓励失地农民通过临时性、季节性、非全日制、弹性工时制等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鼓励失地农民从事经商开店等活动,并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对自主创业人员在资金、税收、场地、收费等方面予以扶持,以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篇9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但同时,也产生了农民失地后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已日益突出。为了多角度,多层面探寻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肃带领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有关同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扩张,征用农民土地数量不断增加,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征地补偿偏低,农民收益少;二是安置办法单一,难以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三是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四是基层管理难度加大。

在农民失去生活、养老等土地保障后,及时地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就可以持续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当前,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环境和条件。

第一,群众关注,领导重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仅是被征地农民的企盼,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已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张立昌在听取200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时专门就这一问题作出了指示,强调必须制定妥善解决的办法。市计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制定我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去年加大了征地补偿费清欠工作力度。

第二,部分区县党委、政府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津南、东丽、西青、北辰、武清等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因地、因条件制宜解决这一问题。个别乡村也进行了探索。

第三,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浙江等省市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有的已出台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充分表明,我市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有了共识,具有较好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近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开展这一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应抓紧有利时机,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建立起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抓紧抓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统筹考虑,明确指导思想。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一,必须把握我市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特点,着眼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要求,把握新阶段先进性、协调性的特点,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协调,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使全市人民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我市农村城市化、现代化。

第二,必须立足我市实际,逐步推进。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承受能力,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统一起来,合理确定被征地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做到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但是,长远的方向是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保体系接轨。

第三,必须多方协调,整体推进。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做好配套改革。要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入手,从基础环节实现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最大维护。要及时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从统筹城乡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积极引导扶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长远生活出路。应将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与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结合起来,化集体资产为社会保障。要实现失地与农转非的衔接,改革户籍制度。

三、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第一,把就业作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的根本出路。一是具备就业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不论户籍是“农”是“非”,统一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政策待遇。要允许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被征地农民进入统一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多种免费就业服务。对就业特别困难的被征地农民要制定专门就业政策,在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同等待遇。积极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优先考虑被征地农民就业,尤其是就业特别困难的被征地农民。二是积极支持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并要对他们自主就业、经商办厂提供方便,给予政策优惠,提供小额贷款。三是积极鼓励用地单位和各类企业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

第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把筹措保障基金和建立风险基金作为落实社会保障的关键。一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要着眼于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国际化港口大都市的必然。城乡长期分割的二元体制,已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统筹城乡、破解二元体制出发,将大的长远的方向放在接轨城镇社保体系。二是筹措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是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要适度提高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有的地方,虽然已经适当提高了土地补偿费用标准,但由于人多地少,征地面积很少但被征地农民较多,用土地补偿费用

不足于落实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情况市、区县政府应从土地出让收益中给予补贴。三 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基金,是巩固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措施。要针对被征地农民享受年限增加和享受水平的逐步提高,可能出现的保障基金缺口风险,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资金,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好,巩固好。

第三,设立分档次的缴费水准和保障待遇水平,以使不同地区的被征地农民均能接受。由于征地数目不同,补偿不一,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费用往往不同。同时,被征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结构、参保企望值也不尽相同。如我市环城四区外环线沿线乡村的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费用往往较多,集体经济实力和个人收入水平也较高,他们对保障待遇的企望值普遍较高。建议针对特殊性,在实施办法提出的缴费和待遇标准之上,增加适当比例,再增加一个档次标准,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保险,从而满足不同参保人员的需求。

第四,做好新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与历史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衔接问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应当既考虑今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兼顾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为此,建议将新制度执行后新发生的与历史形成的失地农民统筹考虑。一是要明确被征地农民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二是历史上形成的被征地农民情况较为复杂,对历史上形成的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可区别对待。三是确实生活无着,养老无法的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采取多种形式筹措。总之,要多方筹集保障基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上一篇:五年级英语评课稿1下一篇:机关干部廉洁从政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