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精选4篇)
教材分析: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重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播放法国国歌《马赛曲》,引入中国国歌。
二、新课讲授
(一)、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想想,那些场合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感受国歌
思考
(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国歌的故事、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
(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B、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三)、重点难点指导
1、八分休止符和附点八分音符。
两个八分休止符却像两个有力的拳头深深的表达了我们战斗的决心;附点八分音符,更像一浪一浪的冲劲一样,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2、重音记号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 “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字?并加重音记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跟随伴奏演唱。
3、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节奏
4、渐强记号
三个“起来”有什么含义?
音一个比一个—个高,力度是越来越强,旋律往上走的。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挺直腰板,推翻压迫和侵略。
5、三连音(结合冲锋号让学生感受到号角式音调的作用——有号召性、鼓舞性)
(四)、感悟国歌,探求精神
1、民族精神
(1)学生阅读歌词后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是什么精神。
(2)学生找出重点句。
哪一句歌词最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学生找出)
(3)学生唱一唱重点句。
(4)唱准、唱好重点句。
下面,我们就把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句唱好。(全班齐唱,男、女分组唱,鼓励学生独唱。)
在演唱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理解国歌
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一种力量!因为在这音符中,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同学们请看(播放地震后升旗、唱着国歌活下去、奥运会上运动健儿领奖台上)
身为中国人,你能完整地演唱国歌吗?你能背唱国歌吗?你能唱好国歌吗?
全班带着情感背唱国歌。
三、拓展延伸
1、听唱国歌时的礼仪。
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2、举行国旗下的讲话。(1)升国旗,唱国歌,敬礼。(2)音乐老师念国旗下的讲话。
四、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国歌)。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2.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3.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课前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歌曲原唱一音下 国旗国旗真美丽_1.flv 1.考考你: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2.教师说说国歌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集结了大批市民,他们都是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3.唱一唱:
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歌曲原唱国歌.mp3 4.考考你:
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 5.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二、寓教于乐,引导体验。1.唱一唱:
下面我们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国歌》。..歌曲原唱国歌(视频音乐加唱).avi 2.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使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3.探究《国歌》的秘密行动:学唱并分析《国歌》部分曲调。(1)探究活动一:(运用比较法,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C、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D、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聂耳的用意。(2)探究活动二:(对比演唱,讲解“上行”知识)A、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B、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C、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D、想一想:为什么聂耳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E、试一试:运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F、唱一唱:加入渐强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应逐渐培养识的能力,建立音高的概念,所以在设计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4.完成了探究《国歌》秘密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演唱<国歌》,看看谁最能表达出聂耳先生心中的想法。..歌曲原唱国歌.mpeg 学生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5.进行一次升旗仪式。
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希望同学们嘹亮的歌声能够在学校上空 激荡。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在教室一起来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全体起立——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升国旗——奏唱国歌(全体起立随伴奏带唱《国歌》)”..歌曲原唱国歌(视频音乐加唱).avi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全把握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涵妁基础上,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为整个课堂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情绪,而且这样的结尾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教材分析:
彬
县 实
验 小 学
高 永
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彬县实验小学
高永华
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二课 年 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光盘等。教学过程: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 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欢乐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过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三、新歌教学,体验快乐:
1、初听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体会音乐情绪。
2、师边弹琴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考考你:
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听学唱《国歌》、了解国歌的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得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4、分析曲调结构,随琴学唱旋律。
5、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6、学唱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2)教师重点指导部分:
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 ﹥ ﹥ 5 | 2 3 | 5 3 0 5 | 3 2 3 1 | 3 0 ||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歌曲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 B、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课件)〃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唱一唱:加入力度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 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C、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课件)
﹥ ﹥ ﹥ ﹥ ﹥ ﹥ ﹥ 5 1 | 5 1 | 5 1 | 1 0 || ...〃学生讨论、回答。〃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比演唱,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7、学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拓展延伸,加深体验
1、运用不同的表演唱形式进行表现歌曲。(1)学生讨论自行排练节目。
(2)教师可提示学生用:绘画、舞蹈、齐唱、合唱、等形式。
2、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学生展示表演情况。
4、教师对表演好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爱好特长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归纳,师生共唱《国歌》:
国歌
执教:王崇崇
2010-9-9 设计意图:国歌、国旗和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让幼儿通过学习国歌等相关知识,体验国歌、国旗和国徽的庄严、神圣。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感受其节奏明快,雄壮有力的风格特点。
2、对国旗、国徽有初步的了解。
3、通过唱国歌体验国歌的庄严、神圣。
二、活动准备。
1、国旗、国徽图片,国歌曲谱一副。
2、搜集与国歌有关的各种活动、场和的图片,国歌作者聂耳、田汉照片。
3、音乐《义勇军进行曲》。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音乐《义勇军进行曲》。
1、听《义勇军进行曲》学习解放军踏步进场。
2、提问:“你们听过这首乐曲吗?在哪里听过?教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义勇军进行曲》,它是中国的国歌,和国旗、国徽一样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出示曲谱)
3、再次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幼儿倾听,请幼儿说一说听这首乐曲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4、播放音乐,幼儿可边听边做动作来表达自己对这首音乐的感受。
(二)、继续欣赏国歌,了解国歌、国旗、国徽。
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正式播放国歌吗?
2、教师出示各种播放国歌场合的图片,(升国旗时、奥运会颁奖时、开各种正式会议时、接待外国友人时……)
3、这首乐曲是谁创作出来的?(出示田汉、聂耳照片,并对当时的创作背景做简单介绍)
4、幼儿倾听国歌,在了解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可自由模仿解放军叔叔等动作来加深体验。
(三)结束活动。
1、向幼儿介绍在参加升国旗仪式时要行注目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推荐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1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0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心得体会0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试题01-03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06-26
解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1-12
中华民族音乐概论教案0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竞赛试题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