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精选8篇)
内容介绍>>
一、全面有序,心中有底
有序就是复习要有计划。分配复习时间以成绩提高最快为原则。我拿到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后制订一个粗略的复习计划,对于在职的我们,计划往往很难执行,尽管去年我的工作任务也很重,但我还是规定好每周的复习进度,按教材的页码或按大纲的条目都可,我花了近二十天的业余时间(晚上和周末)通读了一遍参考教材(尽管错误较多),四月份则精读。五一黄金周七天则全封闭式参照大纲针对性看书和法律原文、技术导则,在这周时间,我花一些时间重点去复习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建议在5月考前这段时间,自己擅长的科目不应再花太多时间,而自己不擅长的一些科目,应多花时间去突击复习,效果肯定会好。根据去年我的经验,我建议考四科的考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对前三科至少要复习三遍,时间充足的应复习四遍。按照记忆的规律来看,第一遍可能使你熟练地掌握百分之三十的知识内容,第二遍的复习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五十的知识内容,第三遍就能使你掌握百分之七十的知识内容,第四遍的复习你就能达到掌握百分之九十应考内容的效果。
考前最后几天,记忆力容易激活,应充分利用。此时不宜再去复习具体的知识点,而应采取浮光掠影式的复习方式,应以轻松的心态,着眼于宏观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或快速地从头到尾浏览翻一遍大纲和参考教材,在脑海里对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留下最后的印象。这种方法对付客观题比较有效。
二、紧扣大纲,万变不慌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对课程进行复习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深度。在运用大纲时,一定要根据大纲提出的要求,结合辅导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大纲的内容,并使其融会贯通。
有的考生据大纲整理了相关内容,虽然归纳的不是全面,但对考生有所帮助,这些资料去年我也看过,在此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笔者的衷心感谢。也感谢环评俱乐部网站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看这些资料也是复习的一种方式,辅导教材中有些内容加入了编者的思想,不一定准确,而按大纲整理的内容是原汁原味的,考试命题的内容(前三科)绝大部分是来自法律法规原文和各种导则。因此,复习时一定要紧扣大纲。
三、先易后难,信心渐强
在这四科中,个人觉得从看书的难易程度而言,第一科最容易看,第二科其次,第三科稍难。但第一科和第二科的知识点太多,看到后面,前面的东西又忘了,要记住也不容易,第三科虽然难点,但只要理解了,反而不需死记硬背,也不容易忘记。
为了树立考试信心,首先复习第一科(法律法规)好点,前后知识点关联性不大,这门课程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我是每天晚上睡觉通读一下法律法规原文。第二科和第三科得静下心来看书。考四科的同仁,复习重点应放在前三科,只要把前三科学习得扎实,《案例》通过也没多大问题,《案例》复习我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主要是看不同类型的案例在环评时应抓住的重点、注意事项等等,并把主要要点能写出来。因《案例》考试时有两道必做客观题(40分)其实也是考查前三科的知识,后面的六选四主观题也是考查前三科的应用。
考二门的前辈,如果《导则》和《技术方法》基本功不扎实,建议还是要看,否则还是会大意失荆州呀!
四、练习强化、考试不怕
客观题考试往往考关键词。从2005年考试的内容来看,基本是这样,选择题的选项往往就是容易混淆的一些关键词(字),因此,复习时要抓住关键词去看。如何知道哪些关键词(字)呢?通过练习是检查复习关键词到位和检验复习效果的最佳方式。
去年因找不到合适的练习题,自己则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复习备考,从考官的角度设置了很多自测题,此法果然效果不错,一方面解决了看书单调、乏味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能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不过今年的考生不用愁了,笔者和另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已按06的大纲逐条逐项重新把三科的练习题整理了一遍,每科的练习在500道以上,估计3月中旬可以印刷出来。
五、比较记忆,忘记不易
在职的我们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工作的消耗,特别是人到中年后,记忆力大大下降。因此得多想点其它办法去加深记忆,除前面讲的通过练习是一种抗遗忘的方式外,比较法也是一种有效复习的方法。前三科考查的内容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多。比如建设项目报告书的内容,在《环评法》有规定,在《导则》中也有规定,我把两者放在一起来比较就清楚了;敏感点也是如此,在《环评法》和《导则》中都有界定,两处不完全一样,只有比较才知异同。《导则》和《技术方法》中介绍了很多各要素调查、预测、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方法等等,我都把它整理成一张表,一目了然。表
2、表3是我整理的部分内容(第二科)给大家参考。
六、快乐复习,过关容易
从小学到大学,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考试是为考试而考试,考完后什么都忘了。这样的考试对一个人知识的长进效果不明显。
对于从事过环评的考生来说,通过复习是一次梳理环评理论、知识的机会,查漏补缺吧,往后从事环评再上一层楼。对于从事环评相关工作的考生来说,通过复习是一次系统掌握环评知识的途径,往后有机会从事环评工作不至于无从下手,犯一些基本的错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复习去考试可能比纯粹为证书而考试更能静下心来看书。05年每次看《法律法规》参考书和法律法规原文都有收获,虽然每次不可能都记住,但暮然发觉以前环评中遇到的一些法律法规的问题竟在这次复习过程中找到了答案,以前犯下的错误如早点通读就好了。其它两科亦然。
七、关于两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考试成绩与参加培训的关系
考试成绩的好坏与是否参加培训没有必然的关系。参加培训是一次向环评界前辈学习的好机会,对帮助记忆、深刻理解知识点有一定的作用,碰见一位好老师的讲授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依赖短短的几天培训达到顺利过关的目的不太现实(除非有的考生本身基础扎实)。对于没时间或因其它原因没有参加培训的考生不必没有信心,笔者去年也没有参加培训同样通过,而且分数不低。参加培训的人花了时间和经济成本,没有参加培训的人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符合经济规律。
考试成绩的好坏还是与复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正相关。
(2)考试成绩与从事过环评(狭义)的关系
有些考生没有真正从事过环评工作,只从事过与环评相关的工作,比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授课等,担心考不过,这种担心也是没必要的。考试成绩与从事过环评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没必然的关系,殊不知,2005年就有很多从事过十几或者二十几的环评前辈没有通过环评考试,而很多只是从事环评相关工作顺利也通过了。
从事过环评工作的考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用过环评考试的各种知识、技术,理论与实践都有一定的基础,复习各科相对容易,看书
也不显得陌生,只要稍加努力通过的概率高些,但目前很多环评工作者因分工较细,大都从事某一专题的环评,其它专题少接触,而考试考查的面较广,如果自以为经验丰富,掉以轻心,过不了这道门槛也不足为奇了。
考试与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资格考试考查的是从事这行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也就是从事这个行业所达到的要本要求,仅仅是“资格”而已,取得了资格并不意谓着就能做好环评。考试不可能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搬上来考,也不能把实务中需要用程序来解决的问题搬上来考,相对而言,考试还是比做好一个环评项目并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是容易点,当然,有些人做环评全依赖COPY,就另当别论了。环评实践更多是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书目中有时也找不到,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简称“项目环评”) 制度经过30多年的实施, 在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上都已基本建立并完善, 成为环境管理必不可缺的手段, 在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简称“规划环评”) 在2003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以下简称《环评法》) 就将其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但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不明确等, 导致规划环评工作开展举步维艰。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就是在《环评法》的框架下, 从规范管理角度出发, 对法律不明确之处予以明确, 为规划环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也在法律法规层面上, 将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紧密联系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有部分共同的评价思路、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规划环评是一种结构性评价, 偏重于整体结构的思考, 从宏观上考虑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不仅关注直接影响, 更关注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重点在于通过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优化产业布局, 优化经济结构, 为项目环评提供背景、框架和依据;项目环评是一种功能性评价, 偏重于局部环境问题的思考, 一般考虑的是单一项目, 主要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深入评价, 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可见, 规划环评是高于项目环评层次的评价, 对项目环评具有指导作用, 项目环评不应违背规划环评。因为规划与建设项目都是有紧密联系的, 所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两者也是不可分离、不能相互取代, 且互为补充, 对环保保护参与综合决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 做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非常重要。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上的时序不衔接
规划环评应先于项目环评进行, 以便在规划决策中考虑其可能带来的显著环境影响, 而项目环评要以相应的规划环评为前提进行, 是规划环评在项目层次的具体化。但现阶段更多情况是先做项目环评, 然后才进行规划, 或者虽然有规划, 却并未进行规划环评。即规划或规划环评反而滞后于项目环评, 规划环评就不能为建设项目提供决策依据。两者前后顺序颠倒了,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不能实现顺序衔接, 两者是联动不起来的。
2.2 规划存在不确定性, 规划环评无法发挥指导作用
由于规划的不确定性, 部分规划在实施时进行重大或突出、明显的调整或修订后, 规划实施单位未适时重新或补充开展规划环评, 而彼时规划环评反映或要求的内容与调整或修订后的规划不匹配, 规划中的建设项目也可能发生变化, 原规划环评就无法为后续引进的建设项目起到指导作用, 两者就不能联动起来。
2.3 环评上审查过程出现“宏微倒挂”现象
由于规划有不同层级的规划, 其审批也有不同的行政层级。存在着专项规划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 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规划环评进行审查, 而规划中的项目环评则可能是国家、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不同级别的审查、审批要求不一样。那么, 两者联动就很困难。
2.4 规划环评无法简化项目环评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 项目环评的内容可根据规划环评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但实际上, 目前由于简化项目环评内容不好掌握, 项目环评编制单位出于各方面考虑, 在编制项目环评时并未简化, 也不敢简化, 反而越写越多, 甚至重复很多规划环评的内容, 两者没有起到联动作用。
2.5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深度不协调
由于当前我国规划环评的技术导则和规范体系不完善, 导致同一类型规划, 不同规划环评编制单位编制的规划环评文件内容深度不一, 有的规划环评达到了项目环评的深度, 有的则泛泛而谈, 不利于两者的联动。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的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 从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的角度, 提出如下建议:
3.1 通过严格管理, 使规划环评真正成为指导型评价
各级环保部门要明确自身在规划环评中的统一管理作用, 在项目环评审批时, 明确未通过规划环评, 不予受理其项目环评文件。各级环保部门通过坚持“先规划环评—后项目环评”的原则, 可确保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时间顺序符合实际决策要求。
3.2 强化跟踪评价, 使规划环评具有指导意义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提高环评的有效性、实现项目环评对规划环评反馈的重要手段。以法律法规的形式, 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规划跟踪评价的年限进行明确, 如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每两年进行一次跟踪评价。同时, 应尽快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试行) 》进行修订或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技术导则, 规范跟踪评价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科学指导跟踪评价的开展, 扭转因规划不确定性导致规划环评无法发挥指导作用的困难局面。
3.3 完善规划环评审查制度, 使“宏微倒挂”问题得以解决
对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 应对审查小组在审查规划环评提出明确的审查要求, 避免审查小组遗漏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 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评的审查办法, 对规划环评审查过程应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规划包含的项目环评顺利通过环保审批。
3.4 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内容的联动, 使项目环评内容真正简化
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中分别设置对应的章节, 作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的直接纽带。在规划环评中设置“下一阶段建设项目环评建议”章节, 明确提出项目环评简化及重点分析的内容, 甚至可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降低项目环评级别的建议。反之, 在项目环评中设置“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章节, 主要论证建设项目选址、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是否满足规划环评的要求。如果建设项目满足规划环评相关要求, 同时规划环评进行充分评价并予以解决, 其规划所含的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中“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章节则可以简化。
3.5 完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和增强规划环评编制队伍建设, 使规划环评水平提高
规划环评的技术导则和规范是指导规划环评的技术文件, 通过修订现行的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发布各类型规划环评技术的导则, 明确各类型规划环评应解决的环境问题, 对规划环评编制单位进行科学的指导。同时, 增强规划环评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环评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 提高环评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推荐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环评工作者的编制单位作为规划环评编制单位, 对规划环评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促进规划环评整体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的发展,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是环评工作发展的趋势, 但规划环评在我国推行的时间较短, 属于新生事物, 与项目环评之间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复杂过程。只有当规划环评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 才能与项目环评更有效、更紧密的联动。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者之间联动的必要性, 分析两者之间联动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
参考文献
[1]欧阳晓光, 王健, 郭芬.健全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四卷) [C].2013.
[2]廖嘉玲, 彭勇, 刘政, 王红磊, 谭驰, 彭艳.基于多层面联动理念的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四卷) [C].201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062-0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力度才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工作有着很高的重要性,以下从提升环境保护全面性、防止环境质量下降、明确环境保护实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等方面出发,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1.1 提升环境保护全面性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保护的全面性。众所周知随着当代科技的持续进步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在这一阶段里,随着工作内容的不断充实,包括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工作在内的检查内容都开始构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由于这几项环保工作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一前提下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发展,实际上为更加优秀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与基础,这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1.2 防止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切实的防止环境质量的下降。通常来说法制化的迈进对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系统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由于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从保护环境这一点上着眼,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项目本身具备的特点以及其应对的问题来制定出必要的保护措施。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用到的监测手段通常包括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等可以对于环境质量进行表述的内容,因此这代表着检测的对象应当包括了空气与水,还有与之对应的生物个体。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判定分析时,应当确保考虑的全面性。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防止环境质量下降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并且密切的监控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减少环境质量下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起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明确环境保护实质
环境监测工作能够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质所在。有关部门在明确环境实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深刻贯彻环境监测是为环境执法服务原则,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在明确环境保护工作实质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对于必要的监督职能起到履行的目标,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举证工作起到相应的助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选择以环境监测工作来为进一步的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保护做好基础,最终能够长期为环境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4 完善环保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有效的完善环保基本职能。有关部门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环境为对象的原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灵活的使用包括物流理论、化学方程式在内的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来对于污染物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工作。其次,有关部门在完善环保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例如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统计学作为研究的基础,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监测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着诸多意义,以下从现状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与跟踪评价、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具体影响分析、环境监督工作等方面出发,对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2.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于项目的监测工作起到帮助,这实际上是高效预测与评价工作开展的基础,从而能够以此为前提来制定出更加细致的监测技术。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当在项目已经建设且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继而判定这一项目建设后对于这一地域的环境是否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有着足够的了解,从而能够将其划分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2 预测与跟踪评价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起到预测环境和环保追踪的效果。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预测和环保追踪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对于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都有着足够的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其次,工作人员在进行跟踪评价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在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对于评判制度进行相应的反省与改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项目建设后应当对于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进行细致的判定,并且以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判定结论的可靠性。
2.3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关系
工作人员在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这两项工作的关系时首先应当对于其体制有着深刻的了解,即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因此这意味着这两项工作可以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其次,工作人员在理解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这两项工作的关系时需要注意到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环境监测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环境监测所得数据应按监测报告相关要求的形式出具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察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环境监察的职能。
2.4 具体影响分析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影响关键在于具体影响的分析。工作人员在对于环境监测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时首先应当考虑到不同的建设项目的影响要素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在内的生态要素都是不容忽视,并且起到重要影响的因素。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影响分析时,还应当对于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承载力也要有着明确的判定。,最终能够达到良好的预期环境监测工实效。
2.5 环境监督工作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后续是环境监督。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判断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这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其次,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是否改变环境现状。与此同时,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监测工作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3 结 语
结合环境监测始终是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应当全面的结合环境监测工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2013,(20).
[2] 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传授环境监测技术[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4,(25).
[3] 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 管理与技术,2014,(1).
答题注意:
1、仔细审题,找准采分点。
审题的目的是明了所提问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要求。不要边答边想,养成这样的习惯,在正常的考试当中很可能是写了不少的字,却没有几句是题目回答的关键。这样是不利于考试的。
2、理清答题思路,确立要点顺序
这点很重要,一定要把最重要的知识点也就是答题要点放在第有位,根据程度不同而将各知识点逐步列出。
3、简答题阐述要详略得当
应该将回答的要点面扩宽,语言要简洁,即使答的简练也可得分,不要过多叙述解释。
4、题目的回答有层次的展开
答题时,对于问题的要点统一用序号分开,这样可以让评卷人很容易从答案中找到要点,一目了然。也反映你思路清楚,要点明确,易于得分。
5、不要会的题目反复做。
有些学员把一本题集反复地作,会不会都反复地作,很浪费时间的。应该把不会的标记后,隔一段时间后再作这些不会的题,然后再标记再作,会节省时间。
以上几点是我们的平时复习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应试习惯,这样在考场上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案例分析的首要问题是分析国家法律法规在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中的落实情况,该内容即是解决建设项目环评要依据的法律法规问题。
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内容很多,主要有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有关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渔业保护区、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等环境敏感区,海域、矿产资源、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
项目环评应结合工程所涉及的相关环境要素、建设项目排污特征、拟建厂址及周围环境功能等状况,分析建设项目要执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将此列为评价依据;并在评价报告书编写工作中,要注意和重视其符合性,不得违反。
对与建设项目无关的法律法规,可不作为评价依据。下面对案例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
17、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 国家环保总局 科技部 建城[2000]124号 2000-05-29)
熟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原则;(2.2、2.3)
2.2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应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并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对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应严格控制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并在厂内进行预处理,使其达到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对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旅游风景点、度假村、疗养院、机场、铁路车站、经济开发小区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独立工矿区的工业废水,应进行就地处理达标排放。
2.3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可分期分批实施。受纳水体为封闭或半封闭水体时,为防治富营养化,城市污水应进行二级强化处理,增强除磷脱氮的效果。非重点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可先行一级强化处理,分期实现二级处理。
第一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相关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掌握环境的含义;
(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规定;
(4)熟悉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水源涵养区域、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的有关规定;
(5)掌握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6)掌握产生环境污染和公害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有关规定;文章提供建易网:http:///
(7)掌握新建和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有关规定;
(8)掌握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的有关规定;
(9)熟悉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应当加强防范的有关规定;
(10)熟悉违反建设和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配套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原则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
(3)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熟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
(2)掌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
(3)掌握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以及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4)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责任主体的有关规定;
(5)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6)了解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草案报送的有关规定;
(7)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
(8)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内容;
(9)熟悉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
(10)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有关规定;
(11)掌握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相关规定;
(12)了解规划编制机关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在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3)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
(14)熟悉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1)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类别确定的原则规定;
(3)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规定。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与报批
(1)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的有关法律规定;
(2)掌握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填报要求;
(3)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4)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的有关规定及审批时限;
(5)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报批和重新审核的有关规定。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
(1)了解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范围;
(2)了解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建议的原则。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1)掌握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有关规定;
(2)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有关规定;
(3)掌握建设单位未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擅自开工建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
(1)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2)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划分的有关规定;
(3)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
(4)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管理、考核与监督的有关规定;
(5)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6)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违反资质管理有关规定立受的处罚。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
熟悉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行为准则。
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掌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
(2)熟悉建设单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时限及延期验收的有关规定;
(3)掌握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的规定;
(4)了解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提交的材料;
(5)掌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条件;
(6)熟悉建设项目试生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7)熟悉建设单位未按有关规定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应受的处罚;
(8)熟悉建设项目需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单位应受的处罚;
(9)熟悉承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及其人员的行为准则。
(五)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登记的有关规定;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职责;
(3)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违反有关规定应受的处罚;
(4)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
四、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熟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的有关规定;
(2)熟悉企业应当优先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
产生的有关规定;
(3)掌握防治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有关规定;
(4)了解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
标准的机动车船的有关规定;
(5)掌握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有关规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熟悉水污染防治原则的有关规定;
(3)掌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
物排放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规定;
(4)掌握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 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5)熟悉国家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6)掌握禁止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有关规定;
(7)掌握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有关规定;
(8)掌握饮用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的有关规定;
(9)了解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的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掌握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适用标准的有关规定。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掌握环境噪声、环境噪声污染、噪声排放、噪声敏感建筑物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含义;
(2)了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防止或减轻环境噪声污染的有关规定;
(3)熟悉城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的有关规定:
(4)掌握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该遵守的有关规定;
(5)熟悉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
(6)熟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对周围生活环境影响的规定;
(7)熟悉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8)掌握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有关规定
(9)掌握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
(10)熟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掌握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的含义;
(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3)掌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
(4)掌握固体废物贮存、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5)掌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安全分类存放或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有关规定;
(6)掌握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应当按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进行封场的有关规定;
(7)掌握建设、关闭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8)了解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的有关规定;
(9)了解组织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及组织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
(10)掌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处置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11)掌握分类收集、贮存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
(12)了解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规定。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了解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内水、滨海湿地、海洋功能区划的含义;
(3)了解海洋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
(4)掌握入海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规定;
(5)掌握禁止、严格限制或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废液或废水的有关规定;
(6)掌握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能向海域排放污水或废水的规定;
(7)熟悉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有
关规定。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了解核设施选址、建造、运营、退役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3)了解开发利用或关闭铀(钍)矿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
(4)了解产生放射性废液的单位排放或处理、贮存放射性废液的有关规定;
(5)了解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及编制处置设施选址规划的有关规定;.(6)掌握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处理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有关规定。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了解清洁生产的法律定义;
(2)了解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的规定;
(3)熟悉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
(4)了解农业生产者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
(5)了解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6)了解建筑工程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了解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法律定义;
(2)了解发展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3)熟悉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的规定;
(4)熟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用地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5)熟悉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有关规定。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熟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规定;
(2)熟悉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的有关规定;
(3)掌握设置、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有关规定;
(4)熟悉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5)了解禁止围湖造地、围垦河道的规定;
(6)了解工业用水应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的规定。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熟悉能源和节能的法律定义;
(2)了解国家节能政策的有关规定;
(3)熟悉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淘汰
制度的规定;
(4)熟悉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及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规定;
(5)了解工业节能的有关规定。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1)了解土地沙化的法律定义;
(2)了解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须进行环境影
响评价的规定;
(3)掌握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毒;
(4)了解已经沙化的土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流、水渠两侧和城镇、村庄、厂矿、水库周围,实行单位治理责任制的有关规定。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1)了解编制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及应当包括的内容;
(2)掌握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
(3)熟悉禁止开垦草原的有关规定。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了解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的活动的有关规定;
(2)熟悉建设工程选址中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有关规定。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熟悉森林的分类;
(2)掌握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或者征用
林地的有关规定;
(3)掌握禁止毁林开垦、开采等行为的有关规定;
(4)熟悉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的规定。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熟悉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规定。
(十七)《中华AR,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熟悉非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
(2)了解关闭矿山的有关规定;
(3)了解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关规定。(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了解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有关规定;
(2)熟悉保护耕地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有关规定;
(3)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
(4)了解建设占用土地的有关规定;
(5)了解由国务院批准的征用土地的范围。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熟悉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必须采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的有关规定;
(2)熟悉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企业必须采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的有关规定;
(3)掌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内的建设项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规定。(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
(2)熟悉野生动物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了解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工程设施防洪的有关规定;
(2)了解防洪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了解城乡规划和规划区的法律定义;
(2)了解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村庄规划的有关规定;
(3)熟悉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改建的有关规定;
(4)熟悉城乡建设和发展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有关规定;
(5)熟悉禁止擅自改变城乡规划确定用途的用地种类。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了解本条例的适用范围;
(2)掌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须按照防洪和航运的标准、要求进行的有关规定;
(3)掌握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的规定。
(二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及保护要求;
(2)掌握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行为的有关规定;
(3)掌握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按照核心区和缓冲区管理的规定。
(二十五)《风景名胜区条例》
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二十六)《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了解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法律定义;
(2)掌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二十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熟悉医疗废物集中贮存、处置设施选址的有关规定。
(二十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与有关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有关规定。
(二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
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熟悉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2)熟悉建设各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掌握禁止兴建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
(三十)((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1)熟悉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2)掌握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的有关规定;
(3)了解海洋工程拆除、弃置或者改作他用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4)熟悉海洋工程污染物排放管理的有关规定。
五、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
(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了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熟悉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
(3)了解需切实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4)了解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有关要求。
(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1)掌握国家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2)熟悉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
(3)了解“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主要行业和内容。
(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1)熟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
(2)熟悉对生态功能保护区采取的保护措施;(3)了解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
(1)熟悉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五)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1)熟悉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2)了解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的总体任务和具体任务。
(六)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规定
(1)熟悉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2)了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施行后废止的相关产业目录;
(3)了解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4)熟悉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措施;
(5)掌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分类。
(七)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了解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船舶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规划目标;
(2)了解钢铁产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八)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了解当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的产业和行业;
(2)了解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政策导向;
(3)了解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环境监管措施。
(九)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1)熟悉提高环境保护准入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有关要求;
(2)熟悉加强环境监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有关要求。
(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掌握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分类。
(十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1)熟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含义;
(2)了解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3)熟悉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十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了解列入本名录的危险废物类别;
(2)了解列入本名录危险废物范围的原则规定。
第二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工作程序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工作等级划分
(1)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2)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4.工程分析
(1)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
(3)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4)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
(5)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5.环境现状调查
(1)熟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2)掌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2)掌握常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特点;
(3)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4)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
(5)掌握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则。7.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原则、要求及内容。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1)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2)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2)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及要求。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与监测制度;(2)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3)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4.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1)熟悉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2)了解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3)掌握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4)熟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5)了解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掌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一般步骤;
(2)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和预测范围确定的原则;(3)掌握各类污染源计算清单的内容;
(4)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的分类;
(5)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及要求;(6)掌握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7)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8)掌握推荐模式的适用条件。
6.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熟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与要求。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8.附录
了解附录中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附表、附件的要求。
(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1.评价等级
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1)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2)熟悉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域的调查时期;(3)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与内容;
(4)熟悉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5)了解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6)掌握水质调查时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7)熟悉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
(8)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原则。3.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1)熟悉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期及预测地面水环境影
响时段的确定原则;
(2)掌握拟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
(3)熟悉各类地面水体简化和污染源简化的条件;
(4)熟悉利用数学模式预测各类地面水体水质时,模式的选
用原则;
(5)了解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
和专业判断法的适用条件;
(6)掌握河流、海域水质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7)熟悉湖泊、水库、海湾水质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8)熟悉预测点布设的原则;
(9)了解面源环境影响预测的一般原则。4。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
(1)熟悉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2)掌握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要求;
(3)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1.总则
(1)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划分;
(2)掌握声环境质量评价量、声源源强表达量、厂界(场界、边界)噪声评价量及应用条件;
(3)了解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4)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2.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2)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评价范围确定的原则。
3.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1)掌握声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2)熟悉声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不同条件下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原则;(4)了解声环境现状监测应执行的标准;
(5)掌握声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4.声环境影响预测
(1)熟悉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确定原则;
(2)掌握声环境影响预测需要的基础资料;(3)了解声源源强数据获得的途径及要求;(4)熟悉简化声源的条件和方法;
(5)熟悉引起户外声传播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6)了解典型建设项目噪声影响预测内容。
4.声环境影响评价
(1)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2)熟悉背景值、贡献值、预测值的含义及其应用;(3)掌握制定噪声防治对策的原则。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1.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掌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2)掌握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2.工程调查与分析
(1)熟悉工程资料收集的要求;(2)熟悉工程分析的要求;
(3)掌握对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的要求。3.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现状评价
(1)掌握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及要求;(2)熟悉生态现状评价的要求;
(3)熟悉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4)熟悉常用的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与适用范围。4.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熟悉生态影响预测的内容;
(2)了解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5.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
(1)熟悉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应遵循的原则;(2)熟悉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
(3)熟悉替代方案的原则要求。6.典型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
熟悉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中生态影响评价要点。(六)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2)掌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2)熟悉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1)熟悉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和要求;(2)熟悉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和要求;
(3)熟悉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熟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5)熟悉开发区规划综合论证的内容和要求;(6)熟悉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原则要求。
(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2)掌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含义;(3)了解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
(4)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
的原则和优先顺序。
(八)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总则
(1)掌握导则的适用范围;
(2)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3)熟悉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4)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2.风险识别
熟悉风险识别的范围、类型和内容。3.风险计算和评价
(1)熟悉风险值的定义;(2)了解风险评价的原则。4.风险管理
(1)熟悉风险防范措施;
(2)了解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九)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
1.适用范围熟悉规范的适用范围。
2.总则
(1)了解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2)熟悉验收调查时段的划分;(3)熟悉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
(4)了解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5)掌握验收调查的重点。
3.验收调查技术要求
(1)掌握环境敏感目标调查的内容及要求(2)熟悉工程调查的内容及要求;
(3)掌握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的内容及要求;
(4)熟悉生态影响调查的内容、方法及调查结果分析的主要
内容;
(5)熟悉调查结论与建议的编写要求及内容。
三、环境质量标准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
(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3)了解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浓度限值;
(4)了解常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
(5)掌握常规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了解标准项目划分与适用范围;(2)掌握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3)掌握水质评价的原则;
(4)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水温、D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标准限值;
(5)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的监测分
析方法。
(三)地下水质量标准
(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掌握地下水质量分类;(3)了解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
(4)了解地下水质量单组分评价的方法和原则;
(5)熟悉地下水质量保护的原则要求。(四)海水水质标准
(1)熟悉海水水质的分类;
(2)熟悉混合区的规定。
(五)声环境质量标准(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掌握声环境功能区分类:
(3)熟悉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及相关规定;(4)了解环境噪声监测测点选择条件;
(5)了解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要求。(六)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熟悉城市各类区域铅垂向振级标准值。
(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熟悉土壤环境质量的分类;
(2)熟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本标准的指标体系;
(3)掌握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4)熟悉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的有关规定;(5)熟悉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
(6)了解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
(7)了解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掌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
(3)掌握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进行的分类;(4)掌握污染物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要求;
(5)熟悉监测频率要求;
(6)熟悉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
(7)了解第一类污染物及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熟悉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有关规定;
(3)了解噪声测量条件、测点位置、测量时段、背景噪声测
量、测量结果修正的有关规定;
(4)了解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有关规定。(四)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掌握各施工阶段的标准限值。(五)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熟悉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的有关规定;
(3)熟悉噪声测量条件、测点位置、测量时段、背景噪声测
量、测量结果修正的有关规定;
(4)了解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有关规定。(六)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恶臭厂界标准值的分级;
(3)了解标准实施的有关基本规定。(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熟悉本标准的适用区域及各区域对工业炉窑建设的要求。(八)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熟悉本标准的适用区域划分及年限划分;(3)熟悉一类区域禁止新建的锅炉类型;
(4)熟悉新建锅炉房烟囱高度的有关规定;(5)了解锅炉安装连续监测装置的有关规定。(九)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熟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
(3)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4)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十)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熟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
(十一)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熟悉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
(十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的技术要求。
(十三)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2)了解贮存、处置场的类型;
(3)熟悉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4)了解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项目。
第三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2)熟悉工程选址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3)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4)掌握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5)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6)掌握水平衡图分析及水平衡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7)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8)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2)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
(3)熟悉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熟悉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
(3)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4)了解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
(5)掌握常规气象资料(温度、风速、风向玫瑰、主导风向)的分析内容与应用。
(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2)掌握不同水体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熟悉河流、湖泊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及常用参数的调查方法;
(4)了解河口、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动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5)了解不利水文条件及其确定方法;
(6)熟悉单项水质参数法在水质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四)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熟悉描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和常用参数;
(2)掌握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3)了解包气带防护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五)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1)掌握声环境质量评价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要求;
(3)熟悉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要点;
(4)掌握声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
(六)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生态现状调查白链本内容;
(2)熟悉陆生植被、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3)掌握调查和确定生态敏感目标的方法;
(4)熟悉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5)了解水生生态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6)了解“3S”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7)熟悉植被类型;
(8)熟悉土地利用类型;
(9)了解生态评价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0)了解景观生态学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2)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掌握使用估算模式计算点源和面源影响所需数据要求和应用;
(2)掌握预测计算点的设置;
(3)掌握常规预测情景的设计;
(4)掌握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分析与应用;
(5)熟悉典型气象条件和长期气象条件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与应用;
(6)了解使用AERMOD、ADMS模式系统计算点源影响所需污染源和气象数据要求和应用;
(7)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附录中对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附表、附件的要求及其应用。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体中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程;
(2)掌握常用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稳态模式(一维、二维)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参数;
(3)熟悉多源叠加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
(4)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参数;
(5)掌握河流水质预测模式参数的确定方法;
(6)熟悉选择水质预测因子的基本方法;
(7)掌握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
(8)了解湖泊、河口、近海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
(1)了解污染物进入包气带、含水层的途径及其在含水层中的运移特征;
(2)熟悉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含水层的主要措施。
(四)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掌握噪声级相加与相减计算方法;
(2)熟悉实际声源近似为点声源的条件;
(3)掌握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和应用;
(4)熟悉线声源、面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和应用;
(5)熟悉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计算方法;
(6)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7)了解户外声传播除几何发散衰减外的其他衰减计算;
(8)了解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要求。
(五)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生态影响预测的技术要求与基本方法;
(2)掌握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与方法;
(3)熟悉生物量变化的评价方法;
(4)了解土壤侵蚀、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
(5)了解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与方法。
(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熟悉固体废物的分类;
(2)了解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
移转化;
(3)掌握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固体废物产生的主要环
境影响。
五、环境保护措施
(1)了解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内容和要求;
(2)熟悉常用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方法及应用;
(3)熟悉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及应用;
(4)熟悉典型建设项目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
(5)熟悉常用的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方法;
(6)熟悉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及应用。
六、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熟悉大气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在环境影响
评价中的运用;
(2)熟悉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
法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用。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析
(1)熟悉建设项目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途径;
(2)了解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
标的方法。
七、清洁生产
(1)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与计算;
(2)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八、环境风险分析
(1)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了解风险源项分析的方法:
(3)了解风险事故后果分析的方法;
(4)了解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要求。九环境影响的经济利益分析
了解经济评价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1)熟悉验收重点、范围及验收标准的确定;
(2)掌握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第四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考试科目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导则与标准、技术方法正确解决环境影响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3)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二、项目分析
(1)分析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的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资源和能源消耗等,给出污染源强,非污染生态影响为主的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特点分析施工期和运营期生态影响的因素和途径;
(2)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3)分析计算改扩建工程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
(4)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判定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
(2)制定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方案;
(3)评价环境质量现状。
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选用评价标准;
(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
(5)确定评价重点;
(6)设置评价专题;
(7)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
(8)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含非正常工况)。
五、环境风险评价
(1)识别重大危险源并描述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
(2)提出减缓和消除事故环境影响的措施。
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3)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4)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
(5)制定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七、环境可行性分析
(1)分析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2)判别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性。
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1)核查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及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的情况;
(2)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范围;
(3)选择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标准;
(4)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
(5)确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重点与内容;
(6)判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的结论及整改方案建议的正确性。
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分析规划的环境协调性;
(2)判断规划实施后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泰国比亚洲大多数国家更早将环境因素纳入国家发展体系, 1975年, 泰国通过了《国家环境质量保护与促进法》 (Enhanc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ct) , 这是泰国颁布的第一部环境基本法[1]。根据这部法律规定, 设立了国家环境委员会 (National Environmental Board) 作为环境事务管理中的咨询机构, 国家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Office of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Board) 作为其执行机构。该法旨在, 通过创设国家环境委员会 (NEB) 作为总理处理环境事务的顾问机构以监督和管理环境问题;建立环境影响评价 (EIA) 制度, 这在泰国环境保护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面临环境危机时, 总理有权采取任何行动以保护环境。
1988年南部的洪水, 以及东北部岩盐开采对土地下陷和河流污染的影响, 公众对水电站项目的争议, 再造林项目的显著增加使得公众意识到环境恶化并且威胁到国家资源[3]。泰国政府于1992年对《国家环境质量保护与促进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完善后该法共有7章, 分别为国家环境委员会、环境基金、环境保护、污染控制、促进措施、民事责任、刑罚规定等, 共115条[2]。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见表1。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泰国没有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在《国家环境质量保护与促进法》中体现[3]。《国家环境质量保护与促进法》的第三章第4部分为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内容, 从46条到51条。第46条明确了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并向NEB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批;第47条、48条和第49条明确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程序、时间要求, 并对评审专家提出了要求;第50条指出了批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条件, 即按照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等;第51条指出只有注册环境影响评价专家才可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注册资质控制、发布、延期、取消和处罚等参加其他规定[2]。
此外, 《国家环境质量保护与促进法》第三章第3部分为环境保护区域, 该部分对特殊区域进行了界定, 规定的区域包括环境保护区、国家公园、野生生物栖息地和其他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区域。这些区域禁止开展任何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或改变该区域生态环境原始状态的行为或活动;在这些区域进行特定规模的项目或行为必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 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范围
根据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1992年和1996年公告, 泰国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EIA) 的项目范围包括大坝、水库、灌溉、采掘等23类。2009年12月29日, 自然资源和环境部发布关于调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EIA) 项目范围的公告, 项目范围涵盖了采掘、石油、石油管道、工业企业、化工、水泥、造纸、杀虫剂、化肥、钢铁、电厂、公路、港口等34类项目, 明确了各类项目开展EIA研究的规模限制, 公告中各类项目及规模详见表2[4]。
4 环境影响评价步骤及内容
泰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EIA) 工作一般包括以下5个步骤[5], 每个步骤均包含公众参与的内容。
(1) 筛选:包括拟建项目、选址评价和当地政府部门介入;
(2) 范围界定:包括项目所选位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界定;
(3) 报告准备:包括咨询专家选择、初稿准备、获得数据、获取公众意见;
(4) EIA的评估:包括准备最终稿、EIA专家组评估;
(5) 监测:包括业主提交报告、执行批准机构意见、第三方监测。
泰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法律和环境影响评价指南, 根据泰国环境政策计划办公室 (OEPP) 公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南 (guideline) , 泰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EIA) 文件应包括执行摘要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指南对执行摘要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要求。
执行摘要报告主要包括:主要内容描述、项目位置和替代方案位置、项目运行方式、环境影响和相应的减缓措施、环境影响监测和监督、评价结论等。
环境影响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背景介绍、项目位置、项目概况、环境现状和替代方案评价、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汇总表格等。
此外, 泰国环境政策计划办公室 (OEPP) 还对提交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 (EIA) 文件提出了要求。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交审批时, 提交的文件和证明应包括:执行摘要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机构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资质证明、政府部门同意咨询机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文复印件、报告编写人员名单、报告表格等。
5 环境影响文件审批程序
泰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分为两类, 一类为国有项目, 另一类为私有项目。国有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如图1所示, 私有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如图2所示。从两类项目的EIA审批程序图可以看出, 国有项目EIA的审批没有时间限制, 而私有项目的审批时间至少为75天[6]。
摘要:过去5年, 中泰两国的贸易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泰国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前期工作无法规避的一个环节。文章对泰国环境基本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规定、内容和程序做了初步介绍, 旨在给有意在泰国投资的企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泰国,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程序
参考文献
[1]Vipon K.Thai Environment Law[J].Singapo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Comparative Law, 2000 (04) :1-35.
[2]Jens St.rdah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Malaysia, South Africa, Thailand, and Denmark:Background, layout, context,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cope[J].The Journal of Transdisciplinary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04 (03) .
[3]Enhanc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ct (NEQA) , B.E.2535, A.D.1992.
[4]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NRE) , Notification of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EB].2009 (12) :29.
[5]Chesoh 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Power Development Project:Lessons from Thailand Experiences[J].Asian Social Science, 2011, 9 (07) :119-123.
关键词: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EIA);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我国自1979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己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从而确立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法律地位,为SEA在各部门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单一项目EIA与交通规划SEA比较
(一)传统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不足。90年代以前,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建设工程项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停留在低级的项目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己无法适应可持续性思想的要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具体体现在:1、严重滞后,缺乏主动性。2、时空范围狭窄。3、公众无法参与。
(二)交通规划SEA的内涵及优点。交通规划SEA具体是指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减缓措施以避免、消除或减缓交通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把评价结论应用于交通规划决策的过程。首先,SEA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正原则,即满足近期交通的需求,更考虑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 SEA 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第三,SEA能够更加充分地、尽早考虑决策的环境效应;从战略决策、污染物排放等全过程制定环境影响预防、控制、降低、补救或补偿措施等减缓措施;实施污染全过程控制,在更大范围设计或选择替代方案,引导和规定以后项目的正确决策。
二、国内外交通规划SEA研究
(一)国外交通规划SEA研究。随着人们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局限性的认识加深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战略环境评价作为一种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重视。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开始尝试从交通政策和交通规划层次考虑环境影响,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1、欧洲。欧洲是世界上开展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和实践最多的地区之一,战略环境评价在欧洲被认为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或者一种保证政策、计划、规划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英国规划法规定要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评价,而规划法指导性说明第13条(款)又鼓励地方政府将土地利用和交通综合规划,促进了英国从国家到地方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实践的开展。法国1994年进行了A7/A9高速路SEA,主要目的是分析到2010年高速路的交通饱和度并提出避免堵塞的方案(建设新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其它交通方式:如铁路)、评价方案对交通、环境及经济的影响。1998年法国环境部对交通规划的SEA进行了研究,建议SEA要包括:环境现状分析;不同方案环境影响识别;说明方案选择的环境依据;提出减缓措施。
荷兰的交通方面战略环境评价一般是应用在政策评估上,应用在规划层次上很少。根据荷兰的交通规划SEA实践,交通规划SEA的一般过程包括:描述规划要点;环境现状描述和评价;识别可能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列出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分析;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说明选择方案的原因;后续评估;非技术摘要报告。
2、美国。在美国,除了少数高速路的所有权外,国家并不拥有其它交通设施的所有权,这样的背景就决定了美国的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实践主要在地方层次上开展。
西雅图交通规划SEA。西雅图在1994年开展了综合交通规划(1996—2020)工作,根据城市所在华盛顿州的环境法要求,规划组织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交通方面和环境方面,交通指标考察了交通拥挤情况和预测了不同方案中的交通模式划分,环境指标主要有大气质量、噪声、水质量、渔业资源及通道。
威斯康星州城市交通规划SEA研究。威斯康星州(Wisconsin)交通部进行了城市交通规划环境评价研究,编制了导则供本州的城市交通规划部门参考。在导则中建议SEA在规划的一开始就介入,其应被视为规划过程的一个综合部分。战略环境评价应包括划定范围、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三部分。
综上所述,欧洲交通规划SEA对评价程序及方法研究较广泛和深入,主要应用在国家层次,对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较少;而美国交通规划SEA则主要集中在州和地方层次开展,评价内容也以多模式的综合交通为主。但是欧美进行的交通规划SEA起步较早,交通规划SEA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等理论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二)国内交通规划SEA研究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香港对政府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最早开始于1988年,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环境评价则开始于1992年。香港于1989年完成海港和空港发展规划的环境评估报告,1993年和1994年分别完成铁路发展研究和货物运输研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999年和2000年分别完成第三次综合运输研究和第二次铁路发展研究的SEA报告。
2、内地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杨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城市交通发展,建议将战略环境评价(SEA) 引入现在的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等方面,切实将抽象的宏观性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与具体交通决策联系起来。并对如何进行SEA 从工作程序、要素考虑、指标选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简而言之,我国的交通规划SEA刚刚开始,国内关于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方法、程序、内容规定、指标体系等,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关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体系有待建立和发展。
三、我国今后开展交通规划SEA的有关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如何能通过平等合理,有序延续的原则更好地确保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二)加强研究。(三)培养人才。(四)通力協调。交通规划SEA涉及很多交通管理、交通规划、环境等相关政府部门,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通力合作,沟通协调,从制度上保证交通规划SEA的编制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推荐阅读:
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1-03
煤矿环境影响评价要点10-30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评估11-28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11-2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06-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研究11-10
生态环境需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05-2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