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精选10篇)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做一次团辅。我们大家都知道高中一年级是学习生涯的一个新起点。在进入新环境后,同学们可能会在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那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组织了这次团辅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
一、热身活动(促进团体成员相互认识、熟悉,初步建立合作关系,意识到团体的存在)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热身游戏,游戏规则是。。。)
活动一:大树和松鼠(8分钟)
三人一组,两人扮演大树,松鼠在中间
主讲人说大树喊“大树”时,“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棵大数,并圈住某个“松鼠”
主讲人或临时人员扮演“自由大树”,最后没有形成“大树”的人应表演节目。当主讲人喊“地震”时,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以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教师和其他临时人员也加入游戏中,最后落单的人得到奖励表演节目。(背诗或动物叫)
报数分组(2分钟):大家围成一个大圈,1至4报数,报到同样数字的人坐在一起。刚刚看到大家都玩得很高兴,可是大家对自己的同伴都不是很熟悉,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这个游戏叫做滚雪球,游戏的规则是第一个同学说自己的班级,对自己的形容词,名字(比如:我是来自高一3班爱吃的***);第二个同学先重复第一个同学的班级特征姓名,再介绍自己的,依次叠下去。请大家记住你们这一小组同伴的名字,最后我们会检验成果。
活动二:滚雪球(20分钟)
目的:促进团体成员相互认识,让成员在短时间内记住其他成员也被其他成员记住,体验在人际交往中关注和倾听的重要性。
方法:(1)将团体成员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8人左右,用报数或者报字皆可。
(2)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先让每人自我介绍;第一个同学说自己的班级,对自己的形容词,名字(比如:我是来自高一3班爱吃的***);第二个同学先重复第一个同学的班级特征姓名,再介绍自己的,依次叠下去。
(3)随机抽取一组的最后一名同学,介绍本组的同学,如果在说的过程中不记得其中一个人的姓名,就让该同学重新自我介绍
二、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团体成员相互了解,使其懂得人际交流过程中要方式方法)
刚刚我们对自己的同伴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同伴之间的交流,我们来进行下一个游戏,叫做解开千千结。
活动一:解开千千结(20分钟)
目的:培养团体成员对摩擦的认识,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方法:(1)两组同学分别拉手围成圈(规定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掌心朝下),请每个成员记住自己左右手分别牵的是谁。
(2)播放音乐,请每组成员在组内随便走动,尽量将原有顺序打到最乱,当音乐停止后即保持原地不动。
(3)成员在原地与原左右手相牵,注意不可牵错。(按照右手掌心朝上,左手掌心朝下)
(4)牵好后,两组成员比赛,比赛过程中队员不可以松开手)看哪组先将千千结解开。
(5)最后全体成员打乱顺序解结。
随机挑选两到三个同学讲一讲对于这个活动的感受。
点评:看来大家都对这个游戏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其实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主动去解决,主动得去沟通,就一定能够找到那个结的结点。
进入高中生活后,不仅在交流方面会遇到一些问题,可能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有哪些问题难以解决,可以写在纸上然后我们一起来解决,不用署名。
活动二:小组讨论
解密大行动(25分钟)
目的 帮助成员面对与处理当前的困扰
准备每人一张纸 一支笔 一个塑料筐
操作程序
(1)每位成员想一想目前最困扰自己的事情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写在纸上。不署名,写完折叠好,放在团体中央的塑料筐内
(2)全体写完后,领导者随机抽取一张,念出纸上的内容,请团体成员共同思考,帮助提问的人解决问题。
(3)讨论完一张纸上的问题后,再随机挑取另一张
(4)领导者引导成员思考怎样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成长。
刚才针对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给出了很好解决方法,希望提出问题的同学能在他人的经验中学习成长。
刚才的游戏中有同学提出有关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现在我们来通过一个游戏来帮助你树立自信心
三、结束活动(10分钟)
比一比:每队派出一人比不同的单位
游戏方法:
1、组,不限人数,至少要二组。每组五人
2.老师宣布要比的小组,然后每组派出一位他们认为会赢此小组的人。
3.等被派出的人都出来后,老师再说比什么。
4.计算每次比完的输赢即可。
题目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就是要想越不会被大家猜中的越有趣!
比长:比手臂;比头发„
比短:比手指头;腿
比高:比手抬起来的高度„
比大:比眼睛;比手掌„
比多:比身上饰物;比穿的衣服;比身上的扣子„
题目必须在看到被派出的人之前想好!
也许你认为的缺点可能换一个角度看就是优点,所以大家不必一味的自卑,要善于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一、团体辅导和学习适应性的基本概述
团体辅导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进行团队成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在一个团队中, 团体辅导的实施者是由团体领导者带领, 团队中的各个成员以同一主题为目标, 并针对这个主题进行相互的沟通交流, 通过沟通交流获得最终的领悟, 从而有效地适应高中的新生活。这种团体辅导的模式能够给团队成员营造一种与社会环境相近的氛围, 让团体中的所有成员能够更加融洽的与其他成员进行相处, 并从中收获更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是生活方法。通常情况下, 团队的领导者在团体辅导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其必须具备过硬的领导能力、专业能力和权威性。对于高中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一的新生活, 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完美”过渡。
而这里所说的学习适应性则指的是让学生根据学习条件的不同去合理科学地调整自己的身心和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在团体辅导中, 则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团体辅导的主要研究价值
在团体辅导中针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高一新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高速时期, 也是其最敏感、最迷惘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 如果长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困扰极其容易让学生的身心变得不健康, 最后甚至会走上歪路。我所研究的学校是当地县城的重点高中, 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县城中的各个乡镇学校。面对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生无论是在人际环境上、生活环境中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 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专业过硬的心理辅导的话, 很多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此时, 教师必须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 让学生更加能够适应高中的新生活。
三、团体辅导方案制定的理论依据
开展团体辅导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种。第一, 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决定。人们往往通过模仿他们的行为进行自己行为规范的最终确定。因此, 在团体辅导中, 成员之间往往能够在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氛围中进行模仿学习, 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改善自己之前的不足之处, 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以便于更好地去适应高中的新生活。第二, 人本理论。人本理论是理论界的“舶来品”。在人本理论中, 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的独立个体, 人的感知来源于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感受。不管处于何种地位的人, 都最终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并得到他人认可。在人本理论的理念下, 每一个都是值得信任的, 而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恶”也仅仅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抵御而已。同时, 在人本理论中, 团体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人本主义鼓励每一个团队成员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敞开心扉, 坦诚相待, 利用一些巧妙的互动收获更多的心理满足感。在人本理论中, 团队的情境其实就是生活情境的一种真实反映, 让团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了解、相互感受, 在彼此熟悉的过程中达到“治愈”的最终目的。
四、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阶段分工略述
为了更好地进行团体辅导, 以便改善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阶段性分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 在广泛搜集和调查资料的过程中进行初步的科学性、规范性的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 方案的实施阶段。毫无疑问, 这是个最为关键的阶段。我选择了本区重点高中, 高一的两个班级进行现状调查。在具体的实施阶段过程中, 我们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与高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相配套的实践研究。同时, 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业性的课题研讨会。在研讨会上, 对在实施过程中搜集和整理出来的文字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 并且最终形成一整套的阶段性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反思阶段。这是对之前工作成果梳理、汇总和总结。在这个阶段中, 将之前的各种研究内容最终形成相应的成果论文等。同时, 在这个阶段内, 高一新生完成了一系列的心理成长与蜕变, 心理防线变得更加牢固, 为将来迎接新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策略
通过团体辅导改善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 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 有效挖掘有用资源, 让学生的沟通效率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具有张力。例如, 教师应当加强了解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喜欢的讲课语速等。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易懂语言的同时, 加上一点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分享, 或从学生身边的人际关系入手, 就能将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拉伸到最大。同时, 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方式应该尽量避免, 而是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 让学生通过这扇窗户了解更多的外面世界的信息。
其次, 在团体辅导工作中, 教师还必须关注每一个成员, 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过于粗糙或者是过于细致。在把握整体性的基础, 注重相应个体性的体现。只有这样, 才能把每一个抽象的问题具体落实到个人, 也才能让最终的团体辅导变得游刃有余, 效果良好。
再次, 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具体而言, 应该保证每个团队中都有各个成绩阶段学生的数量分布。避免成绩好的学生被分在一个组, 也避免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被集中分配在一个组。很显然, 这样的分组方式都是极其不利于团队辅导工作开展的。
最后, 在开展团体辅导工作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渗透相当数量的新鲜元素, 通过这些新鲜元素的注入让学生的兴趣点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例如, 当看到学生比较困倦或者是乏力的时候, 一个短小精悍的笑话或者是几句插科打诨的俏皮话都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些新鲜元素的加入看上去十分不起眼, 但是却能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充分的释放, 进而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师的团队辅导, 进行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建设。换言之, 教师想要在团体辅导中收获更好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本生硬且具有距离感的关系必须被完全打破。在新形势之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只有在这种良性关系的驱动之下, 团体辅导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 并让高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得以全方位提升。
六、结语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 其在面临一个新生活的过程中难免有很多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为了更好地开展团体辅导工作, 高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步伐, 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尽快适应高一新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蒙.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徐进胜.农村高中贫困生学习适应性状况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5.
[3]王心亮.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一年级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干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程晓芳.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二、高职新生入学初产生的心理困惑
1.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当个体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自己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的一种不愉快的主关感受和体验。高职新生的年龄大都在19、20岁,处于青少年晚期(18-21岁)(Steinberg,1999),青少年晚期是人生中最孤独的时期之一。对于高职新生来说,他们刚刚经历过一次相对失败的高考,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来到新的集体中,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往往感到举目无亲,心里的话不知道如何去倾诉,他们非常渴望关心和理解,但又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
2.自卑感
对于许多高职新生来说,选择高职院校是不得已之举,高考和升学,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反而成为他们心中的隐痛。面对现实,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带有深深的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仍然停留在中学时代,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突出表现为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动力不足,对自己的潜力和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相当模糊,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
3.交往困惑
社会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而困扰高职新生的最大问题就是人际交往问题。进入大学,是高职新生首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渴望与人交往、被接纳、被理解,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与技巧,常常自视清高,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各人性格气质的差异,羞怯、恐惧‘、嫉妒等心理因素,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
4.集体意识淡漠
刚入学的高职新生,多为独生子女,有很强的优越感和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弱,集体意识淡漠。他们往往沉浸于自己在中学时期的人际圈中,采取过多的个人行动,对于集体活动较少投入极大的热情,班级团结合作意识不强,从而对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非常不利。
三、在高职新生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
高职新生的入学教育,常常采用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均衡。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讲座、播放录像等,学习中以课堂传授为主,时间短,参与人数有限,理论性的知识很难真正融入新生的实际生活中,不能真正达到普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就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五个阶段循环往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的成长。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主要是以班级管理为主,注重班风的建设。每个班的人数一般在40—50人左右,平时的上课和集体活动都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是以各个自然班级为团体,而且班级成员在入学时按照专业划分之后,中途几乎都不会有变动,人员相对稳定,适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新生在入学初会产生的心理问题,我院在09级新生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首次尝试了以班级为单位,以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事实证明,这种思路和做法是十分可取的,朋辈间的引导与交流,不仅达到了应有的目的和效果,而且免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便于活动在新生最真实的表现状态下开展。
1.明确主题,制定计划
通过团体“游戏”的活动形式,促使新生班级中成员尽快相识,初步形成班级、宿舍集体意识,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意识和能力,为个人与班级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心理咨询室于新生人学前拟定并印发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须知》、《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和《团体心理活动主持人须知》。
2.培训团体心理活动主持人
由于我院新生的人数多,而专职心理老师人数有限,心理咨询室通过与各系领导进行多次沟通后确定了培训计划:各系选拔组织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大二学生作为班级团体活动开展的主持人,其中包括各班的助理班主任和全体心理委员,由咨询室老师统一安排接受培训。通过培训,大二学生骨干对团体心理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主持和指导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3.新生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
为期一周的新生团体心理活动中,各班主持人依据《班级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了新生入学适应与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活动。活动共分四个阶段,首先,热身阶段一设置破冰游戏(如抓手指)和团队组建活动(如大风吹),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开放心灵做准备;其次,相互认识阶段——设置如生日线、名字串串烧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作为活动主线,各组分别选了组长、取了组名和口号,使得学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并找到自己的位置,初步建立起共同的话题;再次,团体合作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使学生学会沟通。这个阶段是活动的重点,设置了如解手扣、蜈蚣翻身、坐地起立、人椅等活动,要求团体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协作、有效沟通、精诚团结,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和挑战:最后,结束阶段——要求每一位同学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反馈给心理咨询室。这一阶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自己在活动中的认识、体验与成长,而且为今后心理咨询室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4. 反馈活动结果
总的来说,活动的反响很好,从活动结束和新生反馈来的活动感受来看,全体新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感受是满意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一开始彼此不熟悉的同学,到最后慢慢熟悉起来,敢于和他人沟通与交流,很多大一新生都表示能够开始积极融入到集体中,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刚入校时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在慢慢消失,期待全新的生活。我们整理了部分新生的感受如下
A:距离的拉近,力量的结合!
B:生活在群体里,友善的交流是人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要珍惜大学生活。
C:活动培养了本来不相识的同学聚成一团,让我们一同欢乐,一起思考,也把我们更好地凝聚在一起。
D:手拉手,心连心,背靠背,战胜一切困难,挑战每个游戏,团结就是力量!
E:这些游戏拉近了彼此的心。希望类
似的集体活动多开展。
F:团结就是力量,拥有这股力量方能走向未来!
G: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一个团体,谁都不能被落单!
H:美丽的校园,我想,我们选择没有错。我的梦,将在这里——放飞。
I:班里同学的热情,让我紧张的心情一下放轻松,融入这个家庭中,体验在大学中的生活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J:全班成员就像天上飘下的雪花,落下来,聚一起,化成水就会谁都离不开谁。
K:一个集体犹如一片大海,我们个体就犹如一滴水。只有我们融入了集体,才能生存。
L:要记得向集体靠拢,因为这里有爱,有笑声,暖暖的……
M:我在游戏当中知道了同学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与合作中得到加强与升华,从而为我们日后的生活美好打下双赢的基础。
N:“生日线”把我们牵在一起,“大风吹”让我们体验了被拥抱的感觉。每一个人都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另一个寂寞的心锁。
O:在游戏中凝聚一份爱,把真实和笑脸——呈现。
P: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有爱的精神。
Q:生活中,一个人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你不是惟一,所以需要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帮助、团结。和你身边的人一起,携手共创未来,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R:我们由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相识,由距离到了解,这种转变源自沟通。
S:你没有理由把昨天的黑暗带到你今天的生活中去,今天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充满各种可能使你的生活如你所愿。
T:感动往往来源于一瞬间。
U:家,是每个人用心去构造的,仅仅一个眼神,也是鼓励、温暖。
V:朋友是最好的依靠。
五、反思与探索
1.反思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与常规的理论教学不同,学生在设定的参与式活动中获得感性体验并在团队主持人的带领下通过交流、分享从而升华为团体共有认知,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更符合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践来看,是适合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由于大一新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所以大都觉得比较新奇,每一位同学都热情参与进来,大家都是主角,这样更能从自身的角度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活动的目的,而不是通过传统的灌输教育让学生知道活动的意义。但是,由于我院首次举办这种互助性的大型团体活动,难免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主持人的培训较为仓促,不少主持人对于团体心理活动操作手册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一些游戏的开展较为冷场;由于参与人数过多和场地限制的原因,导致活动有一定的组织难度,使得活动刚开始时现场小有混乱;团体活动忌迟到和早退,但是由于事先没有和主持人传达清楚,导致此类现象的发生;游戏活动只是载体,游戏过程中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分享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由于时间的限制,大部分主持人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游戏中,少有与学生交流体会。
2.探索
根据已有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经验,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能有一些新的探索。
(1)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班级团体是一个自然班级,班级团体可以成为班级成员的支持体,班级团体内的每个成员都能被关注,不会疏远和抛弃班集体的任何一个成员,包括那些过度防御或自我为中心的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起到心理问题及早预防和干预作用。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团体辅导,但是由于学校心理咨询资源的不足,受益的也只能是少部分学生,如果学校的每个班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都能进行团体辅导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成为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指导者,相信既能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也能让学生在整个在校期间随着不同阶段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有针对性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普及。
(2)把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方向
xxx xxxxxxx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9月9日上午,我们跟随大四的学姐学长开始了2012级新生团体辅导的践习,通过这次活动,其实最根本的是想对自己下一年的新生团体辅导有一定的帮助与指导,也希望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会有全新的认识。
第一次我们的队员是2012级体育系的学生,他们的热情开朗活泼好动感染着我们,不同的学院不同的风格,每带一个队,最关键的其实是主持者的调控与把持能力,这是我感触最深的。
活动在学姐高扬的问候中开始,第一个环节是暖身活动刮大风,其目的是寻找彼此间的相识性,帮助新生迅速暖身,打破一开始直奔主题的规则。其活动规则如下:全体成员围成一个圈坐好,主持者介绍活动规则。主持者说:“刮大风,刮大风,大风刮到所有„„.上”那么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就必须离开自己的位置寻找新的位置坐下,不得与邻近的同学互换位置。这个活动常用于暖身阶段,由于带有运动的成分,容易使气氛活跃起来。之后主持者与其助手给新生做了演示,并对新生进行练习而后正式开始。同学们积极参与,被抓到的同学会对大家表演节目,快乐第一,相识第二。随着这个环节结束,场上的气氛已很活跃,开始进行下面的环节。“1,2”报数后将同学分成里外两全,里圈同学面向外圈同学,开始了微笑握手。微笑握手注意以下规则:第一要微笑,第二要握手,第三必须向对方说一句:“我叫***,来自**,希望我们同班四年快乐!”。随后说完外圈不动。里圈同学逆时针转圈,接着对下面的同学进行介绍。看着同学们灿烂的笑脸,开心的微笑,已达到效果。之后结束后两人一小组与旁边的两人合成一组,进行同样的介绍,相识。活动进行到这时,大家都已兴奋,下面的一个环节是考验团队的团结能力。由原有的四人一小组合并成八人一小组,大家选出一个代表,由代表向大家介绍队员中的每位成员,并由小组集体向大家表演一个节目。随后我们看到场上激烈的讨论,大家都在攀谈着,积极想着小组的节目,这时还有心协的工作人员来给大家拍照,多么美丽的画面,在这一刻定成永恒,成为永久的回忆!之后的节目也异常精彩,有千手观音,集体走秀„„,不时赢得一阵阵欢笑。活动在主持者为大家的表演中接近尾声,大家掌声一片,最后一个环节尤为重要,是分享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活动中应用的不同策略以及感受,对于不善于发言的同学给予了鼓励和引导,给他们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及使他们鼓起勇气积极发言。这样活动结束。
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是一次难得的践习,更是一次学习的经历,自己也感触较深。首先在准备阶段,我详细分析了大一新生这个群体的特点,他们刚步入大学,属于成年早期,虽已离开父母,实现外在的独立,但他们的自我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尚未成熟,再加上独自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陌生不熟悉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恐惧与担心。针对这些,由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开展了此次的团体辅导,目的就是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帮助新生快速适应这股新的环境新的氛围,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在活动中,你会看到各种心理现象,当第一个活动大风吹刚开始时,学生们围圈而坐时出现了找熟悉的人一起,男女生界限“泾渭分明”的现象,活动开始十几分钟后,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女生群中出现了男生的身影,彼此不熟悉的人做到了一起,经过彼此介绍,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打破了同学们间的距离感,活跃了现场气氛。使同学们懂得: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的以一种淡漠的姿态对待周围的人,固守着一个或几个人的世界,以为那样足够精彩,可是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认识不同的人,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你的世界因为别人的进入而与众不同。随后的八人小组的活动使学生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靠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齐心协力,共同总结经验,彼此配合并且要有耐心,才能稳中求胜。活动中也显现了同学们的凝聚力,集体为小组加油助威,使他们体会到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正如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所分享的: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同学说经过此次活动,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觉得整个班更像一个大家庭了。我相信如果同学们能把活动中体会到的带到学习生活中,那么他们一定会做一名充满自信的,懂得合作和彼此分享的,让班集体骄傲的成员!
在学界姐的主持中,我体会深刻。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必须认真做好沟通,关爱,激励,服务和组织这五个方面。一,沟通是真诚搭建理解的坦途,只有真诚沟通才能相互理解信任。在活动开始时,学姐向新生真诚的问候并进行自我介绍,拉近了新生与主持者的距离。二,关爱成员,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动物,每个人在活动中可能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组内成员要相互帮助,真诚的为对方出谋划策,这将更加巩固小组成员内部的感情。三,激励与信任可以有效地增强组员的使命感,提高组员的自信心,给组员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及证明自己的能力,促进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使组内成员在心里产生可亲可敬的形象,觉得小组内的成员是可信的。学姐在活动中不时地对大家说一些积极鼓励的话,来增加大家的勇气与信心。四,服务,每个组内成员都该为小组内成员服务。当新生们提出学姐也要表演个节目时,学姐接受了请求主动为大家唱了一首歌,做得相当到位。五,组织,有效的组织是一个团队的灵魂。组内成员大家原本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乡环境成长环境带给了每个个体不同的性格特点。如今大家聚在一起,并成为一个小组,要成功的组织起来并非那么容易,这时便需要组织者的精心洞察,定为每位成员的角色,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能力,在团队中快乐发挥。总之,团队要想组织得好,不仅仅是主持者的引导有方,而是团队里每位成员的努力,只有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团队成员才会和谐,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中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已基本成熟,但其心理发展水平却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真正成熟的状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他们内心充满着各种特殊的矛盾现象,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从大学生的外部环境来看,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条件的差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等,都可能成为他们主要的压力源。并且大学生面临更多的社会义务和选择,这些内外因素常常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解决好大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怎样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业,更无力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讲,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关系到高校能否完成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不能忘记或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基础性作用的心理素质,决不能忘记或忽视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德育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拓展,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形成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应该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所以,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此活动正是一个简单的入门,来关注内心,建立友好关系。
一、活动目的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迎接2011级新生的到来;帮助他们尽快认识和熟悉自己的同班、同专业、同学院的同学,彼此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积极良好的开始,提倡大家利用智慧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二、活动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2011年迎新生团体心理辅导
三、活动对象
教科院研究生一年级新生
四、活动时间
2011年9月18日(周日)
早上8:30—10:30;下午15:00—17:00;晚上19:00—21:00
五、活动地点
教育科学学院101室,院楼中间空地
六、主办单位
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实践部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于9月14日之前完成。
1、招聘心理培训师
9月14日之前在我院范围内招聘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心理培训师6名及助理培训师18名,主要为研
二、研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已招完)。由实践部相关负责人负责招聘;
2、安排心理培训师及助理交流会
于9月16日集中安排心理培训师和助理结合本次团辅方案进行一次交流。由实践部部员提前申请教室,并通知各位主教及助教交流会时间;生活部提前打印具体活动方案28份。另外,实践部还需在交流会前一日确定培训人员的分组,培训班级。
主要由实践部负责组织、交流,交流会当天实践部全体人员必须到场。
3、道具购买
9月14日之前由生活部购齐团辅活动所需的水、道具、培训师纪念品及奖品等,物品清单由实践部提供。包括心理主教和助教的荣誉证书,总共28份。荣誉证书内容交由宣传部撰写,并盖好章。
4、通知:由秘书处于14日前负责通知研一各班班长团辅的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要求同学穿比较休闲的衣服,方便活动,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于活动前一日再一次提醒。
5、团辅学生人数及时间安排表: 根据新生专业及各班人数进行分批参加:
(二)活动当天工作安排1、9月18日7:30之前,工作人员(实践部、宣传部)到场布置场地、搬水、奖品、道具;实践部协助培训师准备开展活动。
8:00之前,主教和助教到现场,准备活动的开展。
另:工作人员在18日7:30,14:30,18:30,都要到达现场;
2、实践部、宣传部工作人员在团辅开始前在门口做迎接工作;
3、活动开始后宣传部负责全场照相,摄影等记录工作,每场结束都需要合影留念;
4、团辅期间,由实践部负责工作总体安排;
(三)活动后期工作
团辅结束,全体工作人员收拾现场。实践部做好活动照片的整理和归档,撰写活动通讯稿和活动总结。
八、经费预算
九、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注意和研一班长联系,确保新生都能出席本次活动。
2、实践部提前申请101室,活动中一定要安排专员对教室的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活动正常进使用。
3、活动前一天晚上秘书处发短信提醒相关工作人员按时出席。
4、安排专职人员跟进活动当天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各部门部长分配好本部门负责的工作,详情见活动当天工作安排。
5、每个教室每场次的活动都安排两个负责人协助主教和助教开展活动。
6、主教和助教多准备两个游戏,以防个别小组迅速完成游戏。
十、活动负责人
孙仕秀联系电话:***邓琳双联系电话:***
新学期开始时,课程增多、学习内容加深、新的同学、新的生活条件等等都有可能使学生出现陌生、好奇、拘谨、惊慌失措等对新环境不适应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轻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者会造成学生无法在校正常学习。
作为学生,应该面对学生主动适应。那么如何适应呢?
一、环境的适应:
1、作息时间比较,高中学习和生活节奏较初中更紧张。
2、课时安排,9门课都需要抓好基础。
3、生活环境,对于出次离家住校的新生来说,要积极尝试洗衣、打扫、购物等事情,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二、解决自我定位问题:
1、重新寻找自信。考入丁中的学生初中的时候自我感觉是非常良好的,到了高中以后,发现这种优势不存在了,自己在班上只能位于中等或更差,过去在学校经常是“领跑者”的学生到了高中也许会被其他学生比下去,成绩不再突出,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程度也大不如以前了,很失落。有的对自己的能力开始产生了怀疑,自信心减弱了,甚至产生了自卑感。
这时,摆正心态很重要,学生成绩一旦出现波动,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能失去信心。应该认识到,升入高中后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且高中有3年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不要为一时的成绩不理想患得患失。
2、学会纵向对比。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到了高中以后,因为自己的对手比初中强大和优秀了,难免会信心不足。这时候要学会纵向对比。帮助学生订立目标,经过一个月达到什么水平,期中期末达到什么水平,让学生发现自己其实是进步的。当学生横向比较的时候,会发现别人可能进步更快,这时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从来没有松懈过。
3、调整自我期望值。多数学生在初中学习比较轻松,学习成绩优秀。经过选拔后进入高中,在所处的班级不一定具有较大的优势,比如初中都能当个班长学习委员,进入高一大家都很优秀,就不可能人人当班干部,很容易出现自卑或盲目自信的极端情绪。对此,希望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⑴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过程,不能只片面强调结果,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努力。⑵要充分认识到成绩与付出的关系不是体力与搬砖头的简单关系。成绩与付出是一定成正比的,有时需要时间,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不是立竿见影,家长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急噪情绪。
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做到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去比,只要是有一点的进步就是成功。尤其在重点高中,只要你有一点点进步就会有成功的感觉,积少成多,慢慢会感到自己的进步还是挺快的。这样去想就会产生一些新奇,自信心就有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就会有意义的多。
三、学习的适应:
到了高中学生会很快发现课堂上有时竟然有听不懂的,在初中没有这个问题,老师讲什么,甚至没有讲的特别清楚。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感觉把握性低了。课下作业的完成也不像过去那么轻松了。不管是教材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转变学习观念,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精神。⑴加强思想认识: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强度和容量都有所加大,知识点多且多注重推理过程,学习压力和应试压力明显加重。要充分认识这一点,持之
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⑵端正学习态度:初中阶段依靠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显然已经不再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要勤学好问,保持高度的质疑精神,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交流。
2、培养好的学习习惯。⑴主动。对于高中新生,老师不会再像初中学生那样盯着你学,你得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应该逐步培养主动获取知识、制订学习计划、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特别是要上好正课和自习课,尤其是自习课,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是在自习课上拉开的。⑵好问。学生进入高中,强烈的虚荣心理阻止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特别是成绩较落后的同学,总觉得自己的问题太简单,不好意思问,问题积少成多。其实对不懂的问题,没有大小,没有难异。要通过提问,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反思。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懂得如何应用课本知识、懂得如何听好课。⑶专心。上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排除一些不良习惯的干扰。⑷有序。掌握学习一般规律,复习、预习、小结、练习等。⑸控时。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对生物钟的控制。
3、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的教学方法可能和高中不同了,在学习方法上就要调整,注意预习,知识的扩充,规律的总结。⑴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按照它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分配精力。⑵不能只记住结论,要注重原理。⑶重视课堂练习,更需要课外独立消化、引申。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典型问题精讲,学生需要慢慢体会、消化,需要相同类型的练习巩固,总结归纳解题方法,举一反三。⑷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尤其在学习方法上一定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多参与讨论。
四、正确对待考试:
1、正确看待考试。考试是检验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考试能够发现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促使自己对某一阶段学习的情况反思,找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通过考试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学习方法作出肯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2、考试后的分析。⑴客观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考试成败由四个因素决定:能力、努力、难度、运气,同学们应客观、准确地分析自己的考试成绩,尤其应当避免错误的归因方式。若将成绩差的原因归于外部因素,埋怨老师教得不好、试题难等,这无助于准确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当然,由于高一新生部分还未完全适应环境,以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前两次考试结果并不能说明自己学得差。应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养成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的习惯。⑵端正和提高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想做好事情的动力,与个人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关;成就动机还和学习效率有关。为提高车工内疚动机,建议大家加强对自己独立性的训练,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培养责任感。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五、人际关系的适应:
1、走进新的校园,为了使自己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应尽快建立新的朋友圈,不过,交友应交益友。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养成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习惯;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尊重老师,多与老师交流,有分歧避免公开争论。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相互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3、作为舍友要互帮互助,生活中互相关心体谅。
高中还应注意:学生的身体、精神状况,情绪变化,遇到挫折后勇敢面对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家长,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鼓励学生多与老师交流,也应主动与家长交流
作为家长,自己也要经常主动与老师交流,了解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高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往年学生的经验、教训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二、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也可能会有暂时的失败。作为家长应观察到
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和进行心理疏导。希望家长能够做到:鼓励但不放纵,严管但不过度;关心但不溺爱,教育以身作则。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
1、安静的学习环境。特别注意,通讯工具的管理和电脑网络的指导。网络内部充满各种健康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暗藏了许多反动、暴力、黄色的垃圾和陷阱,有了网络条件,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要求学生做到:上网不“网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很多学生都有手机,难免会影响上课注意力和学习,所以请家长慎重。
2、心理环境。家庭成员良好的生活规律能使孩子安心学习,宽松的民主交流气氛能使孩子心灵放松,要求和压力要适度,否则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适应,干预,高校
一、心理适应问题的提出
心理适应是近年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1]。高校新生的适应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学业兴趣淡漠、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精神和健康状态不良、中断学业, 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建设。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大学生适应进行研究, Baker等编制了大学生生活适应问卷 (SACQ, 1989) [2]。台湾吴秀碧等编制了大学新生适应量表 (FARS, 1991) [3]。为了有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适应评价工具, 方晓义等编制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 2005) [4]。从高校学生工作实践来看, 新生的适应水平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5,6,7,8],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的适应教育模式进入研究视野。本研究针对新生适应困扰设计了系统的辅导方案, 旨在探讨班级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水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东北某高校相同专业两个自然班, 共68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通过协商, 分别自愿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效人数为67人, 实验班34人, 对照班33人。
(二) 研究工具
1.《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由方晓义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该量表包含60个项目7个维度。量表采取5点计分法, 让被试根据项目的内容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程度, 从不同意到同意分别记1—5分, 在统计分析时对反向题进行重新编码, 分数越高, 说明适应现状越好。该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0.67—0.93[9]。
2.“新起点新生活”班级团体辅导方案。
团体主持人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担任, 两名助理来自心理健康协会。每次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 共6个单元 (每周1单元) , 每单元时间为2h。辅导方案根据CCSAS的主要因素来设计。
3.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后测、追踪测量设计。前测时间为新生入校第2周, 实验班接受共6次团体辅导, 对照班则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活动。团体辅导结束一个月后进行追踪测量。
4. 统计方法。
调查采用集体施测, 问卷当场收回, 采用PASW Statistics18 (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分数差异比较
由表1可知,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适应方面具有同质性, 可以通过实验后测和追踪测来考察团体辅导的效果。
(二)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分数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 在实施团体辅导干预之后,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和总分上均呈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 。在学习适应和择业适应两维度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注:*p<0.05, **p<0.01。
(三) 实验班与对照班追踪测分数差异比较
团体辅导结束后一个月,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追踪测量。由表3可知,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人际关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总分等方面呈显著差异 (p<0.05或p<0.01) , 其中满意度维度呈极为显著差异 (p<0.001) 。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维度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注:*p<0.05, **p<0.01, ***p<0.001。
(四) 实验班与对照班三次测量分数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水平的干预效果, 我们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分数、后测分数与追踪测分数两两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班三次测量分数差异比较结果见表4。对照班三次测量分数差异比较结果见表5。
四、结论
(一) 辐射同化:班级团体辅导可促使个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每个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新生在陌生的环境, 渴望被接纳, 渴望被认同, 当环境没有第一时间给予正反馈时, 新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胆怯等负性情绪, 进而退缩、逃避, 致使陷入恶性循环。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没有“认识自己”。
“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 而且这四部分的比例是不同且变化的。当一个人的公开领域扩大, 无论与人交往还是自处, 都会显得轻松愉快而有效率。班级团体辅导使个体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另一面, 即自己不觉察, 甚至不易被自己接纳的一面。在“我是谁”、“我的五样”、“生命线”和“生涯拍卖”等团体辅导环节中, 新生坦诚地交流分享, 有更多机会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促使新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 悦纳自己。
(二) 隐性塑造:班级团体辅导可改善新生的情绪体验
团体辅导的基本原则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团体为每一个参与者创造了一种被保护的环境、被理解的场所。在“生命线”环节的分享发现, 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戴高帽”环节分享得知, 原来自己有这么多优点;在“祝福卡”中写着温暖和感动。同为新生, 面对同样的心理困惑, 感到“与别人一样”, 负性情绪会有所释然;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和他人的认可, 增强了新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增多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 凝聚整合:班级团体辅导可推进新生班级的建设
高校新生教育有班级建设和适应教育两大任务。本次团体辅导尝试把班级作为单位团体, 设计相应的活动项目, 一方面可缩短同学之间、同学与环境间适应磨合期, 减少孤独感、恐惧感、自卑感等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营造一个同质、开放、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 为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作好铺垫, 也让新生与班集体共同成长。例如“寻人行动”、“信任盲行”等活动环节, 促使同学间彼此了解、接纳、信任;在分享环节, 彼此成为对方的朋辈咨询师, 探索如何助人、互助和自助。观察员 (助理) 关注到的意见领袖、特殊学生 (独特、消极、特殊经历等) 对学生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注:T1表示前测与后测比较, T2表示后测与追踪测比较, T3表示前测与追踪测比较。*p<0.05, **p<0.01, ***p<0.001。
注:T1表示前测与后测比较, T2表示后测与追踪测比较, T3表示前测与追踪测比较。*p<0.05, **p<0.01, ***p<0.001。
(四) 实践探寻:班级团体辅导可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班被试总的适应良好, 自身方面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积极评估, 情绪以正性为主, 对大学满意度比较高, 这说明系统的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水平, 帮助新生适应、成长、发展。
另外, 两班后测检验结果显示, 学习适应差异不显著, 这说明对照班在不加以团体辅导干预的情况下, 学校、家庭和被试自己都对学习适应施以影响。干预后, 择业适应无显著变化, 这与新生入学仍处于后高考状态有关, 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清晰的规划, 虽然辅导通过“生涯拍卖”、“生命线”等活动促使被试考虑自己的职业诉求, 尚不够深入。
大学新生的适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 对照班前测与追踪测比较显示, 被试在适应总体水平、情绪适应和满意度维度均显著低于前测;在实验班的追踪测中, 情绪适应、自我适应量两维度分数显著低于后测。这与测量时间有关系。前测时间为新生入校第2周, 正值军训, 适应问题未充分暴露;追踪测时间为期中考试后一周, 两班级正在作期中总结, 部分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 在情绪和自我评价方面产生困扰。
综上所述, 班级团体辅导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等维度的水平, 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10,11,12,13];但在学习适应和择业适应维度影响效果不明显, 本次团体辅导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 .
[2]BAKER RW, SIRYK B.SACQ (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 .Los Angeles, California:Western Psychol Services, 1989.
[3]吴秀碧, 贺孝碧.新生大学生活困扰之调查研究[J].辅导学报, 1991, (14) .
[4][9]方晓义, 沃建中, 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2) .
[5]淘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5) .
[6]杨新宇, 李齐全, 胡鹤玖.大学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分析与教育措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 (3) .
[7]陈建文, 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4) .
[8]张宏如, 李伟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
[10]叶玉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入学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4, (2) .
[11]陈阳.运用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 (l) .
[12]郑凯, 何元庆, 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8) .
[准备]
1.由军训基地的辅导员作出军训的计划方案。
2.由十一中学北校专职心理教师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为依据,遵循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设计军训期间针对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将完整的方案提供给参加军训班级的班主任。
[时间]2004年8月21日至8月28日。
[地点]军训基地。
[人员]
1.军训基地:基地领导一名、每班配备教官一名。
2.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专职心理教师、年级组长、高一、初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及生活教师、校医.
3.初一、高一全体学生。
[安排]白天由教官负责学生的军事训练;晚上由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1.第一天晚上两小时,由班主任负责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2.其后,每晚分两段:前一个小时由班主任负责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后一个小时由教官负责教唱军歌、讲军纪。
3.军训结束前一晚组织联欢晚会,在活跃气氛同时,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将军训活动推向高潮。
[辅导重点]
1.为了使学生彼此间尽快熟悉,拉近心理距离,设计了:找“家”的感觉、共建一个“家”、滚雪球等活动。
2.为了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设计了:自画像、才艺展示、优点轰炸、文艺晚会等活动。
3.结合军训与终身发展,设计了:筑就“长城”、严师出高徒、苦尽甘来等活动。
4.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设计了:齐心协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心心相通、大团圆等活动。
[方案]
1.热身活动:全力鼓掌。
2.找“家”的感觉: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家”并请找到“家”、没找到。“家”的学生分别谈此时此刻的感受。
3.共建一个“家”:让学生参与“家”的建设。起“家”名,定“家”号,增强“家”的凝聚力。
4.筑就“长城”:请学生谈白天观摩了部队官兵的队列表演后,有什么感触。
1.热身活动:十指健身操。
2.“滚雪球”:介绍自己,认识同伴。
1.有福同享:分享“家”内成员在军训中的好人好事,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齐心协力:体验团体互动的感受,形成较有凝聚力的团体。
3.严师出高徒:感悟教官的严格要求及对学生的影响。
1.年轻人的睿智:澄清个人价值,在表达个人价值观和听取他人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2.才艺展示: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1.热身活动:全力鼓掌,十指健身操。
2.优点轰炸:挖掘自身闪光点,培养自信。
1.有福同享:再一次分享“家”内成员在军训中的好人好事,进一步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苦尽甘来:体味苦与甜,培养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3.心心相通:“家庭”成员互相支持,留下美好的祝愿,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进行适当的预估。
1.大型联欢晚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活跃气氛。
2.大团圆:全体学生手拉手、肩并肩,通过身体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在结束前更加肯定团体的团结,充分体验对团队的信任和情感,获得支持与信心。
军训汇报演出。
[组织实施]
1.学校负责人与军训基地领导及每一名教官协调有关事宜。
2.专职心理教师与年级组长、班主任共同商议每晚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内容,由班主任参照“方案”,视本班具体情况,自行组织实施。
3.每晚活动结束及时总结:由各班主任轮流介绍本班当晚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步骤和方法,与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大家共同提高。
[小结与收获]
我们尝试团体心理辅导与军训相结合,由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心理辅导活动,摆脱白天军事训练的艰苦与疲惫,调整并稳定情绪,缓解压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抚慰。
1.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尽快熟悉,进一步了解彼此之间的性格爱好,拉近心理距离。
2.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开放自我。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挖掘自身闪光点的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心。
4.学生的自制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往年军训期间会有个别学生以病痛为借口,中途退出或懈怠军训,而今年学生当中没有类似事情发生。
5.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了解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6.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凝聚力。
7.使学生体验信任和情感,获得支持和信心,展望未来,把握现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8.达到了预期目的,确保了军训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以后的军训积累了一些的经验。
[分析与反思)
在今年的军训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关系比较融洽,心态普遍比较平和,有了一定的抗挫折能力,磨练了意志品质。说明在此期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发挥了一定作用。
新生初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彼此之间相互设防,有意无意地包裹着自己,自身防御机制在发挥作用,而我们适时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心灵舒展了,便于彼此之间互相接纳、相互尊重,正向的心理“场”逐步形成。
在艰苦的军训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减弱,处于低谷时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之间体验信任,获得支持和信心。团队意识逐渐形成,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虽然,此次团体心理辅导与军训相结合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但也有几点体会与反思:
1.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有待于完善,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适当的调整。
2.班主任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和氛围的营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头曲:《I want it that way》------后街男孩
背景音乐找不到合适的,还请帮忙找下*(^_^)
高一的新生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洗礼,带着一路过关斩将的豪情壮志,带着对理想中大学的无限憧憬,踏进了赣中的大门。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他们既兴奋又困惑:兴奋的是自己在中考中取得了成功,困惑的是自己还能走多远。毕竟,有许多初中时的骄子并没有圆大学之梦。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走好走坏,都会深深影响你的一生。高中,正是人生中的一个“紧要处”!尤其是高一新生。现在的高一新生有不少同学存在各种不适应的问题,在这里我将针对高一新生的不适应给各位同学一些建议。
高一新生的不适应
〈一〉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每一位同学都由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全新而又陌生的高中,远离了亲人与同学、朋友,和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建立了新的集体与环境。由于个性与家庭环境的不同,有些同学觉得人与人之间似乎冷漠了,疏远了,进而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眠等各种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到高一新集体,面对一个个新教师,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都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在心的天平上与我们初中的教师相衡量。高中的学习内容好象很深,老师的讲课方法好象和初中的不一样,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好象比初中更严格。由此产生焦虑的心理,无所适从,担心会因此而丧失兴趣考不好。更有甚者干脆抗拒教师,一味地挑教师的毛病而忽视了自学,落下了学习任务。
〈三〉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随着目标的转移,相应地学习任务也增加了许多,同时,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和教师的改变,相应地学习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但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就导致了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四〉自我认识方面的不适应。有些同学还没有从中考的失利中走出来,总觉得中考成绩是很糟糕的,在亲人、同学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一次的失败就看不起自己,认为前途一片灰暗。产生这样的不适应,更多地是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学校,没能正确地认识理想与现实,导致自我评价偏低。
〈五〉青春期的困惑。发现自己好象开始关注异性,想跃跃欲试,尝尝早恋的味道。虽然这些想法很正常,却是不正确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任务,难道你愿意在没有好好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时就过早的失去高中时代最纯真的你吗?
当然,不适应的现象与心理还有很多,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不适应现象,是每一个同学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在这一时期内存在着的,大家不需要太担心,这是一个自然的过渡阶段,但大家也不能被动地等待环境为我而变化。一种最有效的适应方法就是找出原因,以积极地心态主动地适应,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与牢骚。
不适应的原因
找出原因是改变自己心态的动力。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根结,便不会一味地埋怨与自责。
(一)、客观环境的变化。从初中进入高一,变化的不仅仅是学校更是生活环境、学校环境。由一个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环境,我们的心理环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些孤独感、无助感、失落感等。同时,随着高中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随着学习目标的提高,我们面临的对手不再只是自己,因此,我们的学习任务与压力自然很重。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落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独立意识日益提高,总有想飞的感觉,想尽快逃脱老师的控制,自己做主做自己的事情,但一旦有了独立的空间自己照顾自己才感到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无法自理,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与对自己的失望。
(三)、新鲜感与怀旧感的冲突。初到一个新环境,新鲜的事物冲击着兴奋的大脑,刺激着好奇的心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荡然无存,尤其是那些感觉差的环境就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怀旧感,一股辛酸、冷清的凉风吹着大家泪湿了眼。
(四)、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一味的沉浸在自责和自卑中,却没有意识到当一个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时,别人会更看不起他。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有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一定会高高抬起自信的头,因为我们同样充满智慧,充满梦想。问题就在于你愿不愿意付出努力。
中间曲:<<爷爷>>-----曹格
对策
针对自己的不适应,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地调整心态。
(一)、正确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评价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都有他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相应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适应环境的方式,都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劣势、优缺点,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自觉、自动地学习。同时,也要客观正确地认识他人的优劣势、优缺点,多交流与合作,吸收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规律。知己知彼的同时,找准自己的位子,合理地定位自己,确立合理的目标并及时地调整目标。最后,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即多纵向比少横向比,全面地评价自己,避免一叶障目。
(二)、学会人际交往,增强自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健康心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我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最能够促进自信心的提高。对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大家要做到两点,即和每一位同学都保持一种良好的朋友关系,同时每位同学都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一位好朋友,使自己的心情能得到及时地倾诉。特别要正确处理男女生的关系,确立一定的目标,努力发展个人的能力,不要让虚荣心和幼稚阻碍了你的发展。
﹙三﹚、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任务的增加,大家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大家要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拥有充足的睡眠,而不要趴在桌子上以免影响大脑发育。希望大家能够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合理地宣泄自己,缓解压力。宣泄是人类心理的安全阀。学会宣泄是调整心态的关键。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积极地缓解压力,即锻炼、写日记、在操场上高分贝地大喊大叫大笑、整理衣服、流泪等。大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来放松自己,但一定要注意:宣泄不能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纪律,否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学校纪律的惩罚。那种用喝酒、打架、破坏公物等方式来宣泄的做法实在是害人又害己。另外,可能大家都觉得流泪是很难为情的事情,但或许大家都有哭过之后特别轻松的感觉。那就不要压抑自己,开怀哭吧。
〈五〉学会独立,主动地适应环境。独立的人格是支撑独立生活的柱石。在日常学习生
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独立的照顾自己,独立地学习(并非排斥交流与合作)。比如,不适应某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自己多自觉地学习,主动地适应老师,而不是放弃此学科,被动地希望老师改变;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地从自身的角度来批判自己,依靠自己作出调整,适应环境!“山不过来,我自过去”。当客观环境难以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新教师、新教法,新班级、新班规,新学校,新氛围,那么,生成一个新自我吧,用新学法去适应,用新心态去融入,用新感受去拥抱,有困难吗?找朋友,找老师问问去。
其实,你是一只鹰,你会飞的,或许在你最低落的时候,你恰恰拥有了飞起来的机会。新生们,甩甩头,给新的自我一个崭新的笑容吧!
结束曲:《愤怒的小鸟》------刘嘉亮
高中班主任常会遇到有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时,用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小学学习可好了”。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中考时分数很高的学生在高一第一次考试时成绩大幅度下滑。为什么这些曾经学习好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这些学生没能充分做好上高中的心理准备,没能顺利地渡过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阶段——高一。
在小学和初中时,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轻,学习内容比较少,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反复的复习、操练,学生几乎不需要自主学习,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行了。甚至有许多学生仅仅*小聪明,临阵磨枪,考前恶补恶背就能应付老师和考试。
那么在高中阶段为什么不行了呢?因为,首先,学习量和学习深度加大,不夸张地说,是初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其次,高中的学习方法与初中不同,到了高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放手,老师也更多地采用启发和引导,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通过动脑筋自己得出结论。最后,高考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高中的学校和老师的压力也日益加重。高中的老师们要用同样的时间来教授数倍的教学内容,那就绝对不可能有初中老师那么多的课堂时间来复习和操练,更不可能*看守来督促限制所有的学生。所以,从初中到高中,绝对是一个非常难以跨越的台阶,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相当于三级跳——如果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的生活和学习,那么对于从初中升到高中来的学生们,也包括那些小学初中的佼佼者们,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怎么做才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呢?
1.树立高中生的意识
高一新生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高中生了。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依此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尽快促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2.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多、综合性强,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知识量大,难度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能力要求高。在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观察、思维、分析、阅读、动手等能力的培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新生面临从初中“保姆型”学习方式向高中“半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为以后进入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4.尽快适应环境
进入高一,学生们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来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校园、校舍;看到的不再是朝夕相伴的同伴,而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而中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尚不成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一方面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另一方面自身内心的封闭性的矛盾的激化,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的心理。因此,对在新环境中将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心理上有所准备,到时行为上才能够接受。
【高一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推荐阅读:
高一新生心理适应篇11-19
高一新生适应高中数学的三大策略11-11
高一新生代表发言05-26
高一新生入学感想10-11
高一新生自我评价11-19
高一新生升旗讲话12-10
高一新生动员讲话12-15
高一新生军训有感01-05
高一生物新生入学考试07-22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历史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