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综合部计划总结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综合部计划总结(精选8篇)

行政综合部计划总结 篇1

一、加强基础管理,为领导和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领导和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行政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一年来,行政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使行政部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相关工作达到了优质、高效,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如:建立了员工人事档案、业绩考评档案、培训档案、女职工健康档案、工会会员档案等86份;全年收、发文件380份,并对领导批示的公文做到及时处理,从不拖拉;完成年中、年末报表及总结30余份;坚持精打细算的原则,行政部全年打印文字表格2500张,节约打印费用万余元;组织和协助组织召开各种会议30多场,做到会前有准备,会后有记录;接待来客来访230人次,未受到一起投诉;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领用和26台电脑及打印机的维护;协助领导慰问和看望员工60人次;组织开展文体、读书、竞赛等活动7次。行政部在接人待物、优化办公环境、保证文字质量等方面做到了尽职尽责,树立了良好房产人形象,起到了窗口作用。

二、加强服务,树立良好风气

服务是始终贯穿行政部工作的,行政部工作的核心就是搞好“三个服务”,即为领导服务、为员工服务、为客户服务。服务工作搞得好与否,能不能让领导、员工和客户满意,是衡量行政部工作的基本标准。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工作,力争在服务工作方面做到三个突破:

三、加强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公司能否持续发展、行政部工作能否高效运转,关键在人。行政部人员要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和保持行政部高效运转,就必须为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及时“充电”,做到基本知识笃学、本职业务知识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不断补充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深入钻研行政部业务知识。一年来,我们从加强自身学习入手,制订学习计划,先后参加了办公文秘、劳资员、安规、公司业务流程、会计继续教育等培训,切实加强了理论、业务学习的自觉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认真履行专(兼)干职责

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员工培训等工作切实关系到公司的全面发展,行政部担任着专(兼)干工作并认真履行其职责。

2.培训工作:为了能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我公司一直把优化人员结构和提高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并做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员工素质提升年”活动,把培训工作的规划纳入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之中,加强对员工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草完善了公司行政管理制度、员工手则、绩效考评细则、开发奖励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协助营销部完成人员招聘工作;完成了公司人员调进调出的人事管理工作;按时完成了劳资月度、报表的上报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行政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行政部人少事多,工作上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人手少,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二是对公司各部门有些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下基层检查不多,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四是公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五是对公司其他专业业务学习抓得不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07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将要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政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行政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公司工作计划(行政部助理)在主任的带领下,本人在2007,基本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今年,我将一如既往地按照主任的工作布署,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本着“多沟通、多协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发扬慧康人“精诚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开展2008的工作。

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人力资源:

(一)建立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机制。

1、协助主任调查和分析公司目前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招聘、加班、合理配置、定员定岗、管理层的人事决策等提供依据。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提出与之相匹配的的人力资源规划。(此为工作设想,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而定)

(二)招聘与配置:

1、协助主任建立特殊人才(如售后工程师、研发人员、海外销售人员等)的储备机制及长期招聘渠道。

2、计划与国内重点高校建立优秀人才长期供应关系。

3、收集和关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如深圳人才网、Job88等)的人才信息。

4、在实际应用中完善已制订的《员工招聘操作规程》、流程及相关表单。

5、协助各部门实施招聘。

6、建立招聘档案

>>>>行政综合部总结及计划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行政综合部计划总结 篇2

一、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目标

1. 规范执法的合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即对于当次运输发生的同一违法行为, 已经由一个运输管理机构处罚的, 沿途其他运管机构不得再次处罚。而目前交通各执法机构按专业进行设置, 公路路政、公路稽征、道路运政、水上航政等执法队伍只负责各自的执法内容。由于执法目的不同, 都可以实施检查和处罚, 于是出现了一条路上交通部门多头执法状况。多头执法容易产生执法不公问题, 容易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就是要有效克服目前交通行政部门存在的处罚不到位、多头处罚的弊端, 合法的、有效的对违法行为进行管理。

2. 加强执法队伍监督管理。

在现行管理模式下, 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队伍, 他们既肩负着审批审核职能, 又肩负着监督检查职能, 在审批审核与监督检查之间无法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 难以保持执法的公平性。实行交通行政综合执法, 使交通行政许可与交通行政处罚、监督检查职能分离, 实现机构分离, 形成交通行业内部监督机制。

3. 提升执法效率。

公路交通各分支执法机构之间存在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的问题, 例如治理超限运输, 公路路政治超, 道路运政也治超, 公安交警也治超, 大家为一个目标, 却分头去执法, 而且, 每家执法的依据不同、处罚力度不同, 执法程序也不一样, 常常导致矛盾和混乱。增加了行政执法的难度, 使行政执法应对事件反应慢、执法不及时。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要形成执法合力, 有效地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增加应对事件的反应能力;有效地减少分散执法各机构之间存在的职责交叉和分工不明。

4. 降低执法成本。

在多头执法体制下, 交通各执法机构分别配备人员, 对执法客体进行重复检查, 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大了管理和执法成本, 制约了交通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应有效的整合现有资源, 降低执法成本。

二、国外实施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基本情况

1. 美国。

美国沿海水域和内陆水域的交通行政执法由设立于运输部的美国海岸警卫队 (USCG) 统一执法。USCG在海上和陆地设17个执法区域, 战争或应急时归海军部指挥。USCG是美国海上的惟一执法力量, 覆盖全部海上管理业务。美国海关仅负责货物进出口管理, 反走私行动由司法部协调, USCG对抓住的走私船舶, 只负责看管和待交司法部门处理, 涉及没收由海关处理, 从而保证了海上执法的统一性, 避免了多头执法的弊病。在道路运输方面, 美国由联邦公路管理局 (FHWA) 主管全美公路规划、建设、养护、运营及汽车运输事务, 下设38个分支机构负责辖区公路的运营管理。美国的高速公路已开始大量使用电子信息系统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各地交通部门一般都设有联网的交通管理中心, 当地交通警察机构多与这些交通管理中心合署办公能有效地监控数百公里道路及车辆情况。

2. 荷兰。

荷兰分水路、陆路两块实施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水路设航运检查官实施航运综合执法, 包括安全、环境保护、船员工作条件和船员适应性, 并负责海船和内河船的标识、登记和丈量事务。陆路设国家交通检查官在客运、货运领域实施综合执法, 以对法定有效期、危险品运输、机动车辆超载、列车安全等实施监督和控制。从2001年起, 航运检查官和国家交通检查官集成为运输、就业和水管理检查官, 实施大综合行政执法。

3. 日本及其他国家。

日本将国土和水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事务管理全部综合于国土运输省。博茨瓦纳将运输、就业与建筑、通信与邮政管理事务综合于一个部。牙买加于1998年成立就业与运输部, 对该国的就业、公用事业和运输实施综合管理。新加坡将电信及信息技术、全部运输业管理综合于交通与信息技术部。

显然, 行政综合执法的优势已被许多国家广泛认同和运用。我国也应根据国情和需要, 加紧对现有行政执法模式作出相应改革。

三、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措施

交通执法体制改革, 应当紧密结合交通执法体制现状, 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 权责一致, 两个相对分开”的原则, 重组交通动态执法机构, 实行综合行政执法。

1. 建立完善的综合执法体系。

建立完善的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 首先要加强管理, 健全各项制度,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严格交通依法行政。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这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前提;另外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用制度保证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基本稳定和交通行政执法的正常性。严格实施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 层层签订责任书, 结合政务公开, 将执法的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人, 明确执法岗位、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责任, 严格依法行政, 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其次, 通过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权责分明、政令畅通、工作规范、统一协调, 符合交通行政执法特点的行政综合执法管理部门。

2. 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涉及不同专业领域, 因此要求执法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执法知识和技术, 严格选拔执法人员, 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目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水平有限, 很难适应多个领域综合执法的要求。为此, 开展交通综合执法, 必须重视队伍建设。结合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条件, 从现有执法队伍中公开考聘, 确定素质较高的具体执法人员。上岗后仍然要坚持定期的政治和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人员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文明、规范、高效的执法服务。

3. 健全综合执法保障体系。

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涉及面广、震荡大、矛盾多, 健全和完善各方面的保障机制尤其重要。一是要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保障, 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潜心研究, 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 同时应密切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加强信息反馈, 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二是要重视制度建设和程序规范, 通过完备的配套制度, 统一规范行政综合执法各环节事项, 加强对行使具体职能的单位的法律监督, 保障行政综合执法的各项工作纳入依法运作、依法监督的轨道。三是执法机构所需经费必须予以保障, 例如海上综合执法中, 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根据执法人员构成由海事与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 在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前提下, 禁止从罚没收入中返还作为经费来源或补充, 真正做到权力与利益完全脱钩。四是加强后勤保障, 整合现有资源, 减少重复投资。

4. 加大综合执法宣传力度。

交通部门倡导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并且在一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真正要改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 进行实实在在的推进, 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有效推开, 关键在交通内部上下能否形成共识;关键在交通各级能否从全局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出发, 真正树立起创新意识、规范意识和效能意识;关键在交通各级领导能否准确及时把握住改革的机遇。

四、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行政执法职责界定问题。

行政执法体制调整后的具体情况, 对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认真的梳理, 对各执法岗位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分类排序、列明目录, 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按照综合行政执法各岗位的配置将其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职权, 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 逐项列出行政执法各层级现有各项执法职权相对应的法律依据。为确保区、县 (市) 行政执法协同与配合, 科学合理地分解了职权, 防止了平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 增进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 在分解法定职权的基础上确定执法责任, 做到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和违反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具体明确, 确保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政, 以免重蹈覆辙, 在此出现多头执法的局面。

2. 现有执法部门处罚权处理问题。

对于原有行政机关处罚权处理的问题, 应当根据当地自身情况选择, 切勿换汤不换药, 比原来的“多头”还要多“一头”。目前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进行的一些试点改革中, 采取的方式是本来拥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不再行使处罚权, 以此保证处罚主体的唯一性和处罚的不重复性。

3. 综合执法部门与原有部门的协调配合问题。

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执法, 提高执法效率。因此, 综合执法部门与原有行政执法部门之间不应互相扯皮, 推卸责任, 应积极协调, 互相配合, 做到责任明确, 分工到位, 有效地、及时地完成执法任务。

行政综合部计划总结 篇3

摘要:如一般组织企业相同,高校组织的运行离不开综合行政及秘书岗位来参谋、协调对内对外各项事务的有序开展。本文就高校综合行政(秘书)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优化对策进行探讨,以引起对这一群体及其工作内容的关注及优化。

关键词:综合行政 秘书 队伍建设

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是指在学校或部门学院,承担辅助决策、文书会务、接待组织协调等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诸如党校办、各部门学院综合办的工作人员。他们是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为高校稳定有序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面对思考的问题。

1 高校综合行政(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和认同度不足 高校的主要职能决定综合行政管理(秘书)的辅助地位,导致学校对其地位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科研主体对其认同感不强。传统观念认为综合行政管理(秘书)岗位主要负责传达、沟通、协调等辅助型事务,大多数人都可以胜任,没有必要强配优配。同时,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学科研人员对综合行政管理(秘书)的认同感不强,可有可无甚至稀释收入,这也是众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得人们对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导致其参谋助手、组织建议等作用难以充分展现,这又反过来影响其地位作用。

1.2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的综合行政(秘书)人员大多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行政管理及秘书职业培训,甚至有些是在高校合并浪潮中,无法胜任教学科研人员的出路。他们对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的目标职责缺乏主动思考和责任意识,很难有效完成岗位应有职责,出现了“人多活慢”的低效率现象。

1.3 工作内容单一繁杂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多,行政管理的内容囊括了人、财、物、事等方方面面,再加之受限于岗位编制数量,使得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承接着繁重的具体事务,重复性强、内容单一,时间一长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加之综合行政(秘书)岗位职责范围宽泛,师生遇到问题,都习惯找他们处理,致使正常工作受到干扰,本职工作往往做不到位。

1.4 队伍建设不稳定 在工资待遇上,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工资收入不如同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在职务晋升上,由于岗位编制有限,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晋升的机会也很少;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上,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不像专业技术岗位有相应的职称系列评聘等等,这就使得一些综合行政(秘书)队伍人心不稳,很多人转岗到其他岗位,或通过考博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导致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

2 加强高校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的建议

2.1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高校应进一步提升综合行政(秘书)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视综合行政(秘书)工作,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重视和人文关怀。加大综合行政(秘书)技术支撑、培训学习的投入;及时肯定表扬其工作成绩;关心照顾其生活和发展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重视和关怀,使得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获得信心、看到希望,满怀热心投入到综合行政(秘书)工作中来。

2.2 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技能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综合行政(秘书)工作,从业者自身必须要提高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要重视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政治修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国家领导人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掌握国家教育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教育大局、学习规章制度、熟悉校史校情。与此同时,高校综合行政(秘书)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耐得住寂寞,立志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做出成绩。

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自身要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高校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要适应高校发展需求,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具备深厚的业务功底,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一要拓宽知识面,对公文写作、国家方针、教育政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知识要有广泛涉足和积累;二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讲究协调沟通的技巧,充分做好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三要积极引入和熟悉OA、微信、APP等现代办公系统和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高校要把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培养纳入师资培养计划内,为综合行政(秘书)人员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包括在岗业务培训、校外(校地、校企、校校)交流学习。

2.3 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能 为避免综合行政(秘书)岗位被职责不清的各类事务所束缚,学校和各部门就要通过职能梳理,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规范划界。同时,对综合行政(秘书)人员的工作职责予以规范明确,从而保证综合行政(秘书)工作合理有序和高效运行。

综合行政(秘书)人员要讲究工作方法和技巧。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要善于总结整理,常规性工作要预先规划、类同性事务要归类批次处理、多方面事务要理清脉络分清轻重缓急、突发性事务要提早做好预案准备。

2.4 建立健全职务发展规划 解决综合行政(秘书)队伍的懈怠情绪,可以通过平级岗位调动、更新工作环境,以及职务待遇晋升等措施健全其个人发展规划。科级干部轮岗制度是在全校范围内,在同一岗位工作5年以上、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进行有组织的轮岗换岗。这将大大增强学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活力,促进一批科级干部快速成长,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也促进打破部门间的利益壁垒,利于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面对职数不足“僧多粥少”的难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家公务员工资薪级改革方向模式,划分层级的职务晋升模式,使得资深科员薪酬可能赶超科长,破解职数匮乏的束缚。

参考文献:

[1]陈瑶,陈卫.浅谈高校秘书工作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商情,2012(2):153.

[2]汪洋,张继革.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43-146.

[3]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旧[J].党史文苑,2005(24):14-16.

[4]王冰.试论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式[J].文艺生活,2013(08):227-228.

[5]刘缙.高校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前沿,2010(11):83-84.

作者简介:

行政综合部计划总结 篇4

2017年工作总结

新年脚步悄然而至,2017年转瞬即将成为历史,迎来的将是崭新的、充满期待的2018年,回望2017年度的工作生活,我很荣幸能与各位同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感受到身边的同事都在朝前不断奋斗,这也同样激励了我。作为行政综合部一名普通员工,我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在领导身上体会到了敬业与关怀,在同事身上我学到了勤奋与自律,我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脚踏实地,积极主动”的思想状态,根据以往经验,保持创新思路开展工作。现将2017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017年,XX集团在XX大厦翻开了全新的篇章,作为其中一员,我也备受鼓舞,充满活力。行政综合部今年迎来了新的领导,部门的力量越来越饱满,各项工作都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有条不紊开展业务,灵活机变完成突发任务,逐渐成为了集团公司一个有力的支脚。我目睹体会着这个团队的发展,深感自豪,同时我也不断总结自我,不断思考,以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纵观一整年的工作,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繁”,种类繁多,事务繁忙,又缺一不可。2017年度我主要处理及协助的工作包括1.文书方面:年度档案整理;文件分类存档;各类文件的处理。2.人事工作:薪酬编制;基础福利工作如社保等基础保险;体检工作;招聘、竞聘工作;协助年终考核工作。3.管理工作:公章管理;基础资料管理;子公司基础资料管理及日常联络;协助完善管理制度;与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联络,做好各大系统的上报管理工作;做好党务工作;各类年报工作。4.行政工作:与各基础保障单位联络,提供材料信息,互通外部消息,也适时跟进各类业务的进度。维护外部基础运营;及时补充办公用品、维修办公设备,维护内部基础运营;协助处理XX大厦管理事宜;做好库存盘点等工作;以及其他紧急工作。2017年随着集团公司的状态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工作类目的繁杂体现出了工作规划性的重要性,要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确事务的紧急重要情况,判断哪些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以及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合理安排好其中的主次关系,对及时有效完成工作有重大的作用;其次谨记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静下心来做,要保持朴实地心,做踏实的事。

在各项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为配合各部门各业务的顺利开展,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行政综合部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在最初的头两个月中,觉得十分得不适应,每天都觉得很忙很乱,在不断的总结和思考过程中,我开始逐项清理,提前做好个人的周工作、月工作的计划,每项事务做好,许多业务渐渐理出了思路和条目,经历此番挣扎,使得后面工作思路清晰有序,也让我对工作方式展开了深刻的自我审视,并且也决心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时刻谨记“认真”“负责”二词。

一方面是认识到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所有工作都是一样,在一开始就秉持责任心,负责到底,不可顾此失彼,应坚持不懈时刻关注跟进,如此这般相应的,效率就会提升,效率一旦提升即使发生问题,也能即早发现,立时处理,往复修订,内容也就更完备,质量也会上升。因此,在各项大小工作的开展中,我都要努力做一个能沟通员工。要学会如何让对方在第一时间明白自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更要学会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全面看待问题,要学会运用语言的魅力,征服繁杂的流程,简明扼要得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人更好得明白自己;听取他人意见时,要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思考琢磨,然后去芜存菁,让每一次沟通交流都成为一次有效沟通。

二、回顾反思,保持踏实主动的工作态度。

2017年是繁忙的一年,这一年我努力适应新的节奏,始终力求在第一时间完成工作;努力思考,用新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在同时遇到几件紧急事宜的时候,合理计划,有序完成工作;努力提高能力,积极响应其他部门以及领导同事的需求,做好公司的后备军。2017年我坚持以“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开展工作,将高速度高品质当做自己的工作目标,未来我也会继续不断努力,认真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恪守本职的同时不断向各同事学习业务知识以及为人处世之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努力,勤加思考,日三省吾心,做事做人不盲目而行,学做一个会思考有智慧的人。

2018年工作思路

1、工作态度。我会更努力得处理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同时也会努力学习其他的事务其他工作。以“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开展每项工作,要严格自我,对自己提更高的要求,提高文字写作能力,提高业务沟通能力,虚心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同时也要不断关注公司各项业务,拓宽业务知识。

2、学习态度。我会努力向周围的同事领导学习,提高能力、改正错误。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对公司业务的认知程度。必须下毅力下恒心,提高自身的修养,改正自己浮躁的状态,提高自己的金融专业知识素养。

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任务明确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由分管领导具体抓、狠抓任务落实,明确了领导小组内部的工作职责和年度工作总的部署和安排,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小组组织、指挥、督导作用,层层落实、从人员上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与部署。同时,并将以上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年底目标考核管理,统筹安排部署安全生产“排险除患”工作,全力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

二、周密部署,制定工作方案

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工作精神,对安全生产“排险除患”工作进行周密部署,深入分析岁末年初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抓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做到大事不发、小事可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于思想不重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等不作为行为和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加强防范、严格检查,实现管理常态

1、抓紧抓好城区垃圾库、公厕、职工住宅楼院、机动车辆、停车库(场)、垃圾中转场和清运队、肥管站等重点防范部位的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限期进行整治,整治率达到100%。

2、加强对机动车辆和驾驶员等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要求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车辆修理技术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质量,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按照新的道路交通法进行安全驾驶。禁止开霸王车、英雄车、酒后开车、无证开车,禁止超载超运,清运车辆要密闭运输,不得沿途抛洒污染环境。坚持中速行驶,坚持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三检查”制度。禁止电路部分使用裸体线。禁止直流供油和汽化器漏油,预防高温回火引起火灾,保证车辆完好率100%,严禁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

3、完善本行业台账系统管理。对处、队、站的运行车辆、人员、车辆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登记;对本系统重点防范部位要彻底清查,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本系统安全生产工作隐患排查的登记工作,并专人负责对台账的管理。

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总结 篇6

我科室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较圆满完成上半工作任务,并相应的制定了下半年工作计划及安排。

一、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及酒类流通管理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2012年酒类经营备案登记主要对中心城区备案登记实行全面推开和对乡镇经营户逐步开展备案登记。目前为止,我区酒类批发零售企业已备案登记350家,上传302家。

(二)“放心早餐”工程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由商务局负责牵头协调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全年完成100家“放心早餐”店,分两批8个阶段,第一批建设50家基本完工,八月初次验收,由政府牵头组织验收考核,参加单位有XX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卫生局、区卫生监督局、区工商分局、区环保分局、区质监分局,政府统一采购配送的五统一,门店招牌、价目表已完工50家,电子收款机、垃圾桶、从业人员工作服物资已经发放到各街办、立新乡。(三)招商引资工作

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到位资金一个亿,时间已过半,1-6月份完成任务5985万元,力争12月份之前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四)服饰商会

2012年3月落实了办公室地点(沙隆达广场华城商业街2楼),并于5月完成装修,招聘了工作人员2名,召开了2次会长大会,1次常务理事大会。成立大会正在筹备中。

二、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及酒类流通管理科存在的问题

(一)随附单制度执行难,由于随附单目前在全省范围内没有统一规范使用,同样在本市经营户中很难推行,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二)机关人员少,执法人员力量不够,存在酒类管理人员紧缺,影响了工作开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三)市场检查密度不够,由于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在日常工作中,难以统筹兼顾,所以在检查酒类执法中相应减少。存在着工作布置多,督促检查少的问题,致使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规范酒类市场。我们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会同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加强对酒类流通市场的检查,通过常规检查、节日检查和举报检查等多种形式,对部分不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企业按《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进行处罚,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尤其是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等行为,促进我区酒类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关条款规范我区屠宰市场的秩序。

(一)对已登记的酒类经营户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建立管理台帐制度,做到有据可查,对新增酒类经营户和改行停业经营者及时补办登记或注销手续,做到证照相符。零售经营规范为核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酒类市场,保证酒类消费安全,促进我区酒类流通经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高对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认识,明确人员,落实责任,解决必要的专项管理经费和执法人员,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设施。(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素质。

组织酒类管理人员培训,学习《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资料,定期交流探讨,提高酒类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三)开创管理工作新局面。

2012年,XX区酒类批发、零售企业尤其是乡镇酒类经营户要进快纳入备案登记,酒类批发、零售企业备案登记应快速跟上,并全面实行随附单制度。酒类生产企业、酒类批发企业必须实施随附单。要把目前备案登记工作尚未全面展开的乡镇酒类流通经营企业作为工作的难点,进一步加强宣传,服务到位,工作到位。(四)加强督查,全面推进此项工作。

行政综合部计划总结 篇7

一、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㈠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法律要求2002年新修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八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 实行综合执法, 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这就对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 是国家从立法的高度赋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实施综合执法的权利和义务。它是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某一行政管理实行综合执法的第一例, 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执法工作的重视和改革现行农业执法体制的目标要求。

㈡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 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实行行政综合执法指示精神的政策要求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2]56号) , 明确了综合行政执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为各地组织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指明了方向。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推进综合执法试点”, 将实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纳入了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㈢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党和国家推行依法行政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2]17号) 、农业部《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 (农政发[2004]4号)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加强农业政策法制建设的意见》 (省委发[2004]44号) 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2005-2009) 的通知》的要求, 建设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 是各级农业部门推行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㈣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各级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维护甘肃省农业经济秩序、建设现代农业、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需要, 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 推进依法行政,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紧跟农业执法新形势、尽快缩短甘肃省与发达省份差距的现实需要。

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市场规范迫切要求实行综合执法2006年11月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以来, 上海猪产品“瘦肉精”中毒事件、多宝鱼违禁药物含量超标事件, 以及北京等地的“红心”鸭蛋事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暴露出的问题对农业综合执法提出了新的考验, 如何提高农业执法能力, 保障人民群众每日必需的农产品食用安全, 事关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维系社会稳定和农业部门形象。同时, 从近年甘肃省实际看, 因假劣农资引发的农业事故越来越多, 不但给农民特别是纯农户和种养大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些地方还引发群众集体上访, 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事实证明, 和谐、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凡是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地方, 农业法律法规就能全面贯彻实施, 农民利益就能得到维护, 农村社会就能得到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2003年7月24日甘肃省第一个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靖远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宣告成立, 标志着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开始起步。2004年9月经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 甘肃省农业执法总队 (2012年5月更名为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 成立, 标志着甘肃省农牧厅依法开启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2006年9月甘肃省第一个市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武威市农业执法支队宣告成立。之后, 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甘肃省积极探索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先后在靖远县、肃州区、崆峒区等县区开展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为了摸清全省开展农业执法的基本情况, 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从2006年开始, 利用两年时间对全省14个市 (州) 及各自所属的二三个县 (区) 的农业执法情况进行了调研。2008年, 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省农牧厅联合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提出了《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意见》, 2008年12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意见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8]168号) , 标志着全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甘政办发[2008]168号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 (农政发[2008]2号) 文件精神, 2009年1月9日省农牧厅下发了《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意见的通知〉的意见》 (甘农牧法[2009]5号) , 要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抓住机遇, 积极与有关部门衔接, 尽快成立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并依法开展执法工作。从2010年开始, 省农牧厅把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列入对市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范围进行考核,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发展, 同时数次派出多个工作组对全省14个市 (州) 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对工作缓慢的部门提出批评, 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农业部和省上的要求按期完成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任务。

三、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近几年, 甘肃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甘政办发[2008]168号和农政发[2008]2号文件精神, 全力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使全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得到快速推进。

㈠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情况目前, 甘肃省已先后成立了1个省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13个市 (州) 农业综合执法支 (大) 队 (兰州市支队正在报批) 、78个县 (市、区) 农 (牧) 业综合执法大队, 基本实现了应建县 (区) 县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全覆盖的体系建设目标。但是, 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领导认识、财政状况、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机构批复形式、机构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数量、机构设置模式、职能综合范围、执法装备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机构批复形式:全省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批复形式有两种:一是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以该种形式批准成立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77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84.6%;二是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成立。以该种批复形式批准成立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4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5.4%, 其中经政府批准成立的12个, 经党委批准成立的2个。机构性质:全省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行政机关内设机构7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7%;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13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4.3%;全额拨款事业单位71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8%。机构规格:全省已成立的13个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2个支队为正县级建制, 3个支队为副县级建制, 8个支队均为正科级建制;78个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科级建制56个, 占现有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1.8%, 股级建制18个, 占现有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23.1%, 机构规格尚不明确的4个, 占现有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5.1%。机构设置模式:全省已成立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设置模式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独立设置模式。以该种模式设置的机构69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5.8%, 其中综合执法机构加挂其他牌子的8个。二是内设机构模式。以该种模式设置的机构7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7.7%。三是其他部门加挂模式。以该种模式设置的机构15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6.5%。编制数量及人员到岗情况:全省已成立的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中, 除甘州区、山丹县、夏河县、合作市、安定区、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编制尚不明确外, 其余85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共核定人员编制786人, 实际到岗人数810人。

2. 综合权限及职能范围。综合权限:综合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37个, 占到40.6%;综合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32个, 占到35.2%;仅综合行政处罚权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2个, 占到24.2%。职能范围:由于各地农业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情况的不同, 农业综合执法的职能范围也有所不同。综合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其他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2个, 占到24.2%;综合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2个, 占到24.2%;综合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其他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6个, 占到6.6%;综合种植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8个, 占到30.7%;仅综合了种植业职能范围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3个, 占到14.3%。

3. 能力建设及经费保障。从总体情况看, 甘肃省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积极争取支持, 改善办公条件、完善执法装备, 基本都落实了办公场所, 办公设备 (电脑、电话、打印机等) 也已逐步到位。其中有37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通过农业部项目资金扶持或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 已配有能够基本满足办案需要的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执法设备,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40.7%。有17个机构配备了执法车辆,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8.7%。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机构有12个, 占现有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数的13.2%。武威市支队、麦积区大队、崆峒区大队、甘谷县大队还筹措资金统一了执法工作服装。

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运行情况目前,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进展不平衡, 执法成效有高有低, 各执法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综合执法工作。

1.强化法律法规宣传, 营造良好执法环境。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抓住春秋两季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和农资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 组织执法人员通过参与大型现场活动、深入农村参与赶集和走村串户等方式, 大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和识别真假农资的常识。据不完全统计, 自2007年至今,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车辆6850余台 (次) 、执法人员17340余人 (次) , 开展农资打假及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活动1760场次, 受训人员30000余人 (次) , 举办农资经营人员培训班96场, 受训人员9200人次、解答农民群众咨询10万余人 (次) 、设立固定宣传标识900余处、散发各类宣传资料280余万份。通过反复宣传, 使广大群众识别真假农资、索票索证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农资生产经营者建立农资进出台账和守法经营自觉性普遍提高, 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环境不断优化。

2.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成立, 实现了农业部门对农资市场的规范化日常监管。近年来, 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735台 (次) 、执法人员18339人 (次) , 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农资经营户23926家 (次) , 检查各类农资140多个品种72800多吨, 没收假劣种子41465千克、违法生产的种子28.4万千克、抢购套购的种子8200多吨, 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500多万元, 有效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2.5亿多元, 为确保甘肃省农业生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仅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代表省农牧厅依法查处的多起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 为当地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其中省内某种业公司经营劣质种子案, 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在敦促该种业公司无偿提供优质种子并组织农户积极补种的基础上, 积极协调该种业公司赔偿受害农户经济损失22.4万元, 受到了广大村民、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3.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机构以加大农业投入品日常监管和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查处力度为重要抓手, 扎实开展禁限用农药和含有禁限用化学成分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专项治理行动, 严厉打击制售上述禁限用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仅2011年,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共检查农药经营门店4500多家 (次) , 取缔无证或不符合农药经营条件的经营户421家, 检查农药标签1.32万个, 抽检农药样品1450个, 没收国家明令禁用农药1050.5千克, 检查兽药经营门店4420多家 (次) , 取缔无证或不符合兽药经营条件的经营户115家, 没收含有国家明令禁用成分兽药740千克, 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 (门店) 1650多家 (次) , 抽检饲料样品325个, 抽取生鲜乳样品230多份、瓜果蔬菜样品1640多个, 实施畜禽屠宰检疫53万多头, 消毒车辆2560多辆, 验证、补检、抽检外进动物产品630多吨, 检疫查出病害肉及内脏4.2万多千克, 其中高温消毒3.6万多千克, 销毁6000多千克, 累计查处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案件142件, 有力打击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 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

4. 依法查处涉农违法案件, 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截至七月底, 甘肃省各市 (州) 、县 (区)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 共调解农业生产纠纷22起, 立案调查处理各类涉农违法案件201件。其中种子案件58件, 农药案件116件, 肥料案件22件, 兽药案件3件, 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他领域的案件2件, 现已办结200件, 结案率95%, 行政罚没款55万余元。另外, 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对涉嫌违反刑事法律的10起案件, 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通过对涉农违法案件的查处, 使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发挥了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积极作用。

5.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 确保制种产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甘肃省农作物制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依法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代表省农牧厅, 依法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喜人成绩。自2005年以来, 该局成功查处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7起, 为品种权人追回经济损失赔偿50余万元, 受到农业部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特别是2005年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调查处理的一起玉米新品种侵权案, 被农业部作为全国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调查处理的首个成功案例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备案。

㈢农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执行情况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执法机构高度重视规范执法, 严格认真落实农业部出台的“六条禁令”。一是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六条禁令”的内容, 坚持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办案、清正廉洁”。如武威市支队先后组织开展了执法人员作风大整顿和“强化六种意识, 倡导六种风气”教育整治活动,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通过完善监督制度, 加大考核力度等举措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对执法行为、执法绩效进行监督考核, 对违反“六条禁令”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结合当地实际, 细化“六条禁令”。白银市支队制订了执法人员“六不准”;武威市支队制订了执法人员“十不准”。通过严格执行“六条禁令”规范执法运行机制,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行政执法效能, 有力确保了执法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努力做到廉洁自律、秉公执法、阳光执法、公平执法, 使“六条禁令”在各市、县 (区)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系统得到了广泛认知和有效落实,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市、县两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均未发现执法人员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接受管理对象吃请和收受好处、借办案之机为自己或亲友谋利、办案执法程序违规、“罚缴混淆”和“坐收坐支”等违规执法行为的发生。

事实证明, 凡成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并开展执法工作的县、区, 农资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群众维权意识普遍增强, 农业事故和涉农违法案件明显减少, 昭示着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与兄弟省份相比, 甘肃省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在执法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机构规格不统一, 特别是股级建制机构难以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执法工作;二是部分机构职能调整不够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执法;三是执法经费短缺, 执法装备不足;四是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欠缺, 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五、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探索

㈠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充分认识国家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将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列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效能。

㈡依据文件, 明确职权有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全省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意见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 积极与有关编制部门协调, 从机构规格和审批、机构职责和综合范围等方面予以明确界定。

㈢争取资金, 改善装备有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与支持, 与当地财政部门积极沟通, 尽快将执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 改善执法装备, 保证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㈣拓宽渠道, 充实队伍针对少数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和人员不足的问题, 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编制部门批复的编制人数, 尽快通过考录、选派和内部调剂等形式, 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及时充实到综合执法岗位上, 为当地全面推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

㈤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省、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应当根据各自职能, 切实做好对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锻炼和法律知识培训, 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 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专职农业执法队伍。

六、实践与思考

㈠把握大局, 顺应形势, 是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解决分散执法、多头执法, 实行综合执法是中央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制政府的重要手段,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有顺应形势, 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㈡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是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依法治农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性, 摒弃“重技术、轻执法”的错误观念, 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㈢自上而下, 政策支持, 是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各级政府严控机构和编制的形势下,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向当地政府反复汇报, 争取得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才能快速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㈣建设队伍, 提高素质, 是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长期任务机构成立后, 执法工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队伍的自身素质。因此, 在组建执法队伍时, 应当制定严格标准, 严把进人关, 按照“公平竞争, 择优录用”的原则, 把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吸收到执法队伍中来, 通过坚持不懈地培训、锻炼、教育和培养, 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纯洁性, 才能保证优质高效的完成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七、结语

实行农业综合执法, 是农业执法体制机制的创新, 有法律依据, 有实践基础, 应当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甘肃省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刚刚起步, 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定要遵循发展规律, 从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认真总结成功经验, 稳步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努力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做出贡献。

摘要: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是党和国家推行依法行政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工作实践, 从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入手, 阐述了甘肃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聂建农.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运作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

善治理论视域下的综合行政执法 篇8

一、善治理论的基本特征

普遍认为,善治的主要特征有几个方面:一是善治模式中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善治理论下,不一定只有国家才是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任务也不一定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才会完成,管理的过程的主体应该包含政府、各种社会机构以及广大民众,并且形成平等合作、相互依赖、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二是善治模式强化的是管理责任的转移和范化,正是因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相应的,管理的责任也要多边转移或者泛化,社会管理的责任不再是国家独自承担,善治模式分解了国家、社会、公民在社会管理中的责任担当,当然,这种分解强调的是管理的开放和国家、社会、民众的在社会管理中相互依赖和层次更明确的担当。三是善治模式强调的是多方的良性互动和管理对象最大化的有序参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通过政府的权威,通过施令发号、政策制定以及政策实施,实行单一向度的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而善治模式强调的是上下各个层面的良性互动的管理过程,其关键词是合作和协商,换言之,就是广泛的参与,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参与机制,有各方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有各方充分参与的渠道。四是善治模式强调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和管理方式的综合化,在善治模式下,不再是由政府通过发号施令来完成管理目标,而是在各方的充分参与和良性互动下,运用多种可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来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

二、行政执法的“前世今生”

有学者认为,从综合角度来看,我国行政执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建国之初到1956年是行政执法的起始期,伴随着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而出现。1957年到1965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行政执法的开始遭遇挫折,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我国行政执法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可以看作是我国行政执法的全面停滞时期,一些基本法律法规失效,法制建设也基本停滞。第四个阶段一般认为是从1976年开始到1990年这个时段,我国行政执法开始恢复并逐步发展。第五个阶段是从1990年开始,到十八大前夕,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我国行政执法的理念、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逐步规范和完善的时期。

第六个阶段,就是十八大以来的这段时期。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全面依法治国,构筑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行政执法提出了更为明确和细致的要求。这是我国行政执法进一步深化改革、提质优化的阶段。《决定》强化了立法保障和执法监督,同时要求“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在重点领域推进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

三、综合行政执法的善治理论考量

詹姆斯·罗西瑙在其主编的《没有政府的管理》中,提出,“善治”的衡量标准,归纳起来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制性、回应性、有效性等六个方面,其核心便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以上述标准对综合行政执法予以考量,综合行政执法是对善治理论的具体运用。

从合法性和法制性来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7条第1款、第四款等相关规定,可以为行政执法综合化的合法性提供间接法律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4条第1款、《行政处罚法》第16条、1997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2条和第4条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可以为行政执法机构综合优化提供法律和法规方面的依据。

从透明性和责任性来考量,以一个县域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例,就目前的行政机构设置情况来看,行政执法涉及近三十個部门,缺乏统一的执法规范和统一的执法规划,各个执法队伍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执法工作透明性不够。同时,由于执法力量分散,部门之间的职能职责时有交叉,往往容易导致越位、缺位和错位,其责任性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因此,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是强化工作透明性和责任性的有力保障。

从回应性和有效性来考量,目前大部分区域行政执法现状一是有些领域没有专职执法人员或者人员力量不足,法律法规难以贯彻执行;二是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果差,执法效率低下;三是是执法网络未能建立,执法盲区尚有存在;四是执法联动机制缺失,难以保障执法效力。为确保行政执法的回应性和有效性,执法机构设置的综合化明显是一种有效途径。

上一篇:通信工程师考试复习题下一篇:刑诉法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