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新技术(推荐7篇)
宙斯盾(RecoveryEasy)是联想QDI主板的看家法宝之一,如果硬盘被病毒袭击而丢失数据,或用户不小心丢失了重要数据和资料,这是困扰用户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联想QDI研发出了宙斯盾,一个非常有效的系统,能保护硬盘中的数据或资料不丢失或被病毒感染。
宙斯盾功能可以备份、保护并且立即恢复硬盘资料,防止重要资料丢失。进一步,宙斯盾还能保护和恢复CMOS的数据。因为宙斯盾是建在BIOS中,只要计算机进入BIOS启动步骤后,就可以立即进入宙斯盾界面,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备份系统盘或数据盘,宙斯盾就会在硬盘中选择一个区域存放备份的资料,从此这块区域就再不可以进入,甚至是病毒。
宙斯盾唯一的缺点,是它需要占用不少的硬盘空间,使用中大概会有2G的空间被用来备份系统和数据,不过这也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几十G的硬盘已经是现在的主流了。
无限互联DDD微星USBPC2PC
自从USB接口规格被提出以来,就以其传输速率较高、支持热插拔、应用方便等优点迅速风靡开来。
微星最新发布的USBPC2PCLink技术,通过在主板上集成“Gene
Link”USB网络控制硬件,并结合专门设计的软件,在操作系统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以USB端口为基础的网络机制,并自动绑定TCP/IP、IPX/TPX、NETBEUI等最常用的通讯协议,形成以太网。此后,用户便可以利用USB线缆把这台计算机与其它任意一台具备USB接口的计算机相连(无论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是否也有USBPCtoPCLink特性均可),构成一个虚拟网络,从而方便地共享设备、传递数据、上网或者是联机游戏。
微星将在未来的新版K7TTurbo、Pro266Plus、K7T266Pro等多款产品上增加此功能。
超频王DDD升技SoftMenuIII
升技的SoftMenu作为一项能够让玩家从66、75、83直至200针对每个级别轻松调节CPU内外频的技术,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调节项更是细化到了对AGP、PCI、内存等设备的逐级分频。而免除繁琐的硬跳线设置,完全依靠软件来完成对CPU频率的调节,更是使得“超频”在国内大行其道。
虽然直接在BIOS中设置CPU的频率,现在听起来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了,各大主板厂商也都有了自己相应的软件超频技术,
但是升技当年一手打造了国内第一块软超频主板BH6,刮起一场超频旋风,更被市场冠以“超频王”的称号,可以说是开主板附加特色功能之先河。而今SoftMenu已经开发到了第三代,无论是在人性化操作还是超频的稳定性方面,都已经相当完善了。
智能升级DDD技嘉
技嘉的@BIOS是一款在线更新BIOS工具。该工具可以帮助用户从Internet上下载对应的BIOS程序,并自动对BIOS进行更新。
不象其它的BIOS更新软件要在纯DOS环境下运行,@BIOS是一个基于Windows的工具。通过@BIOS的帮助,用户更新BIOS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而已。@BIOS可以检测到用户主板的正确型号,并自动地到最新的技嘉FTP站点上下载正确的BIOS升级文件。
使用@BIOS自动更新主板BIOS,就完全不用担心手动更新BIOS过程中出错的问题,另外,对于Win/ME等没有纯DOS的操作系统,用户更新BIOS的问题也变得简单。该功能适用于所有技嘉主板,用户可以在技嘉网站上免费下载。
拦截者DDD梅捷
SOYO独家开发的AIDBIOS(ActiveInterceptionDBIOS),是以主动拦截技术为基础,发挥事先防卫BIOS被破坏的功能。这点与双BIOS等事后补救技术不同,双BIOS技术强调“中毒或BIOS毁损后的补救和恢复”,而AIDBIOS则强调实现预防的重要性,通过软件与硬件双重保护的设计,有效地防止不明资料的入侵。
梅捷在硬件中设计了BIOS写入锁定机制,在外界指令欲写入BIOS新资料时,必须触动硬件设计信号,写入的动作才能正常开启。任何不明的外界资料如CIH病毒,或非梅捷认可的FLASH程序,都将因为无法打开写入的信号而被拒之门外。
升技率先推出FCDPGA2架构主板
近日,升技电脑在全球率先发布了支持新一代PIIICPU的主板ST6DRAID和VH6T。
关键词:计算机主板,故障分析,技术处理,问题探究
计算机主板是计算机系统运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将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进行紧密的联系, 而且, 其性能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运行的速度及其稳定性。如果计算机系统运行时出现的主板故障, 整个计算机系统也就不能正常运行, 在最终程度上导致计算机主板系统出现瘫痪现象, 为人们的工作及生活造成影响。当计算机主板出现故障时, 虽然可以通过更换新主板进行系统的维护, 但是, 如果发生小故障就对其进行更换,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计算机故障问题以及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旨在为计算机主板技术的维护处理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1 计算机主板故障的判断方法
1.1 清洁法
清洁法主要是指对电脑主板的清洁。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 而且对于主板上的插卡、芯片主要采用了插脚的形式, 其引脚氧化会造成接触不良,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要用橡皮擦去其表层氧化的现象, 然后在进行重新插接。
1.2 观察法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主板存在的问题, 观察每个插头、插座是否出现倾斜现象, 其电阻、电容的引脚是否存在虚连现象等。而且, 在观察的过程中也应该检查异物是否掉进了主板元件之间。在观察时如果遇到的疑问, 可以借助万用表进行测量, 从而可以的测出故障出现的原因。
1.3 插拔法
主机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其故障的产生存在着很多因素。例如, 主板自生故障或是I/O总线上的不同插件故障, 也就是所在系统关机情况下将插件逐块拔出, 每拔出一块插件, 就应该仔细观察系统的运行状态, 当拔出某一软件时, 整个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那么就说明这一插件存在故障问题。这种技术形式适用于内存自检分析, 同故障的交换确定故障出现的原因。
1.4 电阻测量法
在主板故障分析的过程中, 为了防止系统运行中出现意外现象, 应该测量主板电源+5V与地 (GND) 之间的电阻值。在没有插入电源插头时, 其电阻值通常为300Ω, 最低情况下也不会低于100Ω, 测量完成之后也应该方向测量电阻值, 在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差异性, 但是, 所相差的范围不可以过大。如果正反电阻值较为接近或导通, 也就意味着主板出现短路现象, 这种情况下应该对短路的现象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2 计算机主板故障与处理技术
2.1 启动时报警故障分析处理
启动时报警装置故障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主板内存的插槽性能相对较差, 内存条中的金手指与插槽簧片接触不良;表面镀金效果相对不好, 在长时间工作的过程中镀金表面会出现很厚的氧化层, 在最终程度上行会出现内存条接触不好的现象。当上述原因出现时, 会出现内存接触不好而造成的报警现象。故障维修方法:当启动时出现报警现象时, 这种故障的解决只要将计算机机箱打开, 并在断电的状况下取出内存条, 将内存条上的灰尘以及氧化层进行处理, 处理结束之后将其重新插入插槽中就可以了。如果在维修的过程中发现内存相对较薄, 可以采用热熔胶进行处理, 将插槽两侧的缝隙进行填平处理, 以免内存条出现晃动的现象, 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避免金手指出现氧化现象。
2.2 频繁死机的故障分析及处理
频繁死机故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主机板散热系统较差, 或是主板的Cache中存在问题所引起的。维修方法的分析, 如果是由于主板散热较差而出现的故障问题, 可以在死机之后触摸CPU周围的主板元件, 如果发现温度过高, 就应该更换频率相对较大的风扇。如果是Cache造成的死机, 可以进入计算机CMOS系统中进行设置, 将Cache禁止之后, 就可以改善死机频繁的现象。如果上述的方案仍然不能有效解决故障问题, 就只能通过更换主板或是CPU进行维修。
2.3 鼠标、键盘无法识别的分析及处理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 是主板不支持鼠标机键盘的运行, 在这种状况下系统无法识别鼠标及键盘, 即使找到键盘也无法进行操作。其次, 键盘或是鼠标在与电脑连接的过程中, 出口出现松动的现象。最后, 是鼠标或是键盘本身存在故障, 导致系统无法进行识别。维修方法的分析, 在维修的过程中要检查说明书, 分析主板支持哪种信号的键盘及鼠标, 如果所使用的键盘及鼠标不兼容, 就应该更换与系统相适应的键盘及鼠标。如果鼠标或是键盘的接口出现松动的现象, 就可以更换键盘或是鼠标的接口, 确保稳定性的连接。如果上述技术仍然无法得到解决, 就应该检查键盘或是鼠标自身的性能, 供电电压是否达到了+5V。
2.4 主板不启动的分析及处理
主板不启动的原因相对较多。主板电容在长时间工作的条件下, 会出现炸裂及冒泡的现象, 在这种状况下主板的滤波功能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效率, 当供电流出现交流冲击的状况时, 也就会出现主板工作不稳定等现象。如果使CPU供电不正常的情况下, 主板也就不能正常启动, 而在整个过程中也就不会出现警报的现象。维修方法的分析, 在维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主板电压不会出现过高的现象, 就应该确保供电电源通过稳压器进行过滤, 不能让计算机长期工作。而且在检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万用表检测CPU周围的装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对于出现断针或是裂缝的现象, 都要进行及时的更换, 保证主板的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计算机主板故障问题的出现, 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整体质量。因此, 在现阶段技术优化的过程中, 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应该逐渐强化计算机主板的故障处理, 通过对问题的优化分析, 建立科学化的施工技术, 从而有效优化计算机主板故障的维修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超.计算机主板故障及其维修方法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07:66+68.
[2]周伟光.浅谈计算机主板常见故障分析与维护[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51-53.
[3]吴香艳.计算机主板常见故障判断及维修方法探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4, 24:138-139.
常见的主板是ATX型主板。它是采用印刷电路板(PCB)制造而成。是在一种绝缘材料上采用电子印刷工艺制造的。目前,市场上主要有4层板与6层板二种。采用6层PCB板设计的主板因其不易变形,稳定性高的特点,收到广大硬件爱好者的喜欢。
ATX结构规范是INTEL公司提出的一种主板标准,是为了考虑主板上CPU、内存、长短卡的位置而设计出来的,其中将CPU、外接槽、内存、电源插头的位置固定,同时,配合ATX的机箱和电源,就能在理论上解决硬件散热的问题,为安装、扩展硬件提供了方便。它与AT结构的区别主要是基于外形的不同。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下主板的板型结构。
◎主板的板型结构
1 AT结构(如图1所示)
AT是最基本的板型,一般应用在586以前的主板上。AT主板的尺寸较大,板上可放置较多元器件和扩充插槽。它是采用直式的设计,键盘插座所处边为上沿,主板的左上方有8个I/O扩充插槽。但是一些外设的接口(如:串口、并行口等)需要用电缆连接后再安装在机箱上,大量的线缆导致计算机内部结构复杂,视线混乱,布局不合理。
2 Baby AT结构(如图2所示)
Baby AT主板是AT主板的改良型,比AT主板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O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器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器件结构进行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器件减少,使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更合理些。但是在安装PCI或ISA长卡时,由于被CPU和CPU散热器所挡,容易出现安装不到位的情况。Baby AT主板上,一般都同时内建有两个6针连接器和20针电源连接器,所以可以使用AT或ATX电源。
目前,AT与Baby AT主板早已退出主板市场,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闪亮过去。
3 ATX结构(如图3所示)
Intel公司推出的ATX标准,除了在主板布局、尺寸、机箱结构方面作了很多的规定外,对于整机的电源系统也作了很大的改进,关于主机电源的输入,主要有两项改动,一是顺应未来硬件处理器技术及PCI总线技术的要求,电源直接提供3.3V输出。二是顺应软件窗口技术的广泛使用,推出了软件断电功能。
ATX在Baby AT的基础上逆时针旋转了90度,这使主板的长边紧贴机箱后部,外设接口可以直接集成到主板上。ATX结构中具有标准的I/O面板插座,提供有两个串行口、一个并行口、一个PS/2鼠标接口和一个PS/2键盘接口,其尺寸为159mm×44.5mm。这些I/O接口信号直接从主板上引出,取消了连接线缆,使得主板上可以集成更多的功能,也就消除了电磁幅射、争用空间等弊端。
这样做还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1)主板横向宽度加宽,可使主板上许多输入、输出信号接口直接从主板上引出,简单的外型改造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如串、并口、鼠标接口等;
(2)主板上元器件排列位置更趋合理;
(3)提高了效率及系统的可维护性,降低了系统开销。
4 Micro ATX结构(如图4所示)
Micro ATX也称Mini ATX结构,它是ATX结构的简化版。Micro ATX规格被推出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个人电脑系统的总体成本与减少电脑系统对电源的需求量。Micro ATX结构的主要特性:更小的主板尺寸、更小的电源供应器,减小主板与电源供应器的尺寸直接反应的就是对于电脑系统的成本下降。虽然减小主板的尺寸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主板上可以使用的I/O扩充槽也相对减少了,Micro ATX支持最多到四个扩充槽,这些扩充槽可以是ISA、PCI或AGP等各种规格的组合,视主板制造厂商而定。
5 Flex ATX结构(如图5所示)
Flex ATX也称为WTX结构,它是Intel最新研制的,引入All-in-one集成设计思想,使结构精炼简单、设计合理。Flex ATX架构的最大好处,是比Micro ATX主板面积还要小三分之一左右,使机箱的布局可更为紧凑。
主板上面的零件看起来眼花缭乱,可他们都是非常有条有理的排列着。主要包括一个CPU插座;北桥芯片、南桥芯片、BIOS芯片等三大芯片;前端系统总线FSB、内存总线、图形总线AGP、数据交换总线HUB、外设总线PCI等五大总线;通用串行设备接口USB、集成驱动电子设备接口、IDE等接口。
◎主板上的主要芯片
(1)北桥芯片
在CPU插座的左方是一个内存控制芯片,也叫北桥芯片、一般上面有一铝质的散热片。北桥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数据传输与信号控制。它一方面通过前端总线与CPU交换信号,另一方面又要与内存、AGP、南桥交换信号。
(2)南桥芯片
南桥芯片主要负责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与传输。比ICH4早的有ICH1、ICH2、ICH3,但它不支持USB2.0,而ICH4支持USB2.0。区分它们也很简单:南桥芯片上有82801AB、82801BB、82801CB、82801DB分别对应ICH1、ICH 2、ICH 3、ICH 4。目前主流逝ICH6。
南桥芯片坏后的现象也多为不亮,某些外围设备不能用,比如IDE口、FDD口等不能用,也可能是南桥坏了。因为南北桥芯片比较贵,焊接又比较特殊,取下它们需要专门的BGA仪,所以一般的维修点无法修复南、北桥。
(3)BIOS芯片
它是把一些直接的硬件信息固化在一个只读存储器内。是软件和硬件之间这重要接口。系统启动时首先从它这里调用一些硬件信息,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系统软件与硬件的兼容性。例如一些早期的主板不支持大于20G的硬盘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解决。我们日常便用时遇到的一些与新设备不兼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升级来解决。如果你的主板突然不亮了,而CPU风扇仍在转动,那么你首先应该考虑BIOS芯片是否损坏。
(4)系统时钟发生器
在主板的中间位置有个晶振元件,它会产生一系列高频脉冲波,这些原始的脉冲波再输入到时钟发生器芯片内,经过整形与分频,然后分配给计算机需要的各种频率。
(5)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I/O 它一般位于主板的左下方或左上方,主要芯片有Winbond与ITE,它负责把键盘、鼠标、串口进来的串行数据转化为并行数据。同时也对并口与软驱口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我们的维修现场,诸如键盘与鼠标口坏,打印口坏等一些外设不能用,多为I/O芯片坏,有时甚至造成不亮的现象。
(6)声卡芯片
因为现在的主板多数都集成了声卡,而且集成的多为AC 97声卡芯片。当然,也有CMI的8738声卡芯片等。
到目前为止,能够生产芯片组的厂家有Intel(美国)、VIA(中国台湾)、SiS(中国台湾)、ALI(中国台湾)、AMD(美国)、Nvidia(美国)、ATI(加拿大)、server works(美国)等几家,其中以英特尔和VIA的芯片组最为常见。在台式机的英特尔平台上,英特尔自家的芯片组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产品线齐全,高、中、低端以及整合型产品都有,VIA、SiS、ALI和最新加入的ATI几家加起来都只能占有比较小的市场份额,而且主要是在中低端和整合领域。
片组的技术这几年来也是突飞猛进,从ISA、PCI到AGP,从ATA到SATA,Ultra DMA技术,双通道内存技术,高速前端总线,PCI Express总线技术等等,每一次新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电脑性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芯片组技术也在向着高整合性方向发展,例如AMD Athlon 64 CPU内部已经整合了内存控制器,这大大降低了芯片组厂家设计产品的难度,而且现在的芯片组产品已经整合了音频,网络,sata,raid等功能,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Intel芯片组命名规则
Intel芯片组往往分系列,例如845、865、915、945、975等,同系列各个型号用字母来区分,命名有一定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芯片组的定位和特点:
(1)845系列到915系列
PE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AGP插槽;
E并非简化版本,而应该是进化版本,比较特殊的是,带E后缀的只有845E这一款,其相对于845D是增加了533Mhz FSB支持,而相对于845G之类则是增加了对ECC内存的支持,所以845E常用于入门级服务器;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的芯片组,而且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与PE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相同,GL则是减少插槽的简化版本;
GE相对于G则是集成显卡的进化版芯片组,同样支持AGP插槽;
P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增强版,例如875P;另一种则是简化版,例如865P。
(2)915系列及其他
P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PCI-E x16插槽;
PL相对于P则是简化版本,在支持的FSB和内存上有所缩水,无集成显卡,但同样支持PCI-E x16;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芯片组,而且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与P类似;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相同,GL则是减少插槽的简化版本;
X和XE相对于P则是增强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PCI-E x16插槽。
总的说来,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
目前各种芯片组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fsb):
Intel平台系列
Intel芯片组:
845、845D、845GL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845E、845G、845GE、845PE、845GV以及865P、910GL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而865PE、865G、865GV、848P、875P、915P、915G、915GV、925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925XE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1066Mhz,这是目前PC机最高的前端总线频率。
VIA芯片组:
P4x266、P4x266a、P4m26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P4x266e、p4x333、P4x400、P4x533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PT800、PT880、PM800、PM88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
SiS芯片组:
SiS645、SiS645dx、SiS65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SiS651、SiS655、SiS648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SiS648fx、SiS661fx、SiS655fx、SiS655tx、SiS649、SiS65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800Mhz。
amd平台系列
via芯片组:
KT266、KT266A、km266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KT333、KT400、KT400A、KM400、KN40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333Mhz,KT600和KT88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SiS芯片组:
SiS735、SiS745、SiS746、SiS74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266Mhz,SiS741gx和SiS746fx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333Mhz,SiS741和SiS748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Nvidia芯片组:
Nforce2 igp、Nforce2 400和Nforce2 Ultra 400所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是400Mhz。
此外,由于AMD 64系列CPU内部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其hypertransport频率只与cpu接口类型有关,而与主板芯片组无关,所以其hypertransport频率的区分是相当简单的:Socket 754平台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800Mhz,Socket 939平台的hypertransport频率是1000Mhz,而Socket 940平台的hypertransport频率也是800Mhz。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对主板有了初步的认识,下期我们将对电脑的外设的知识介绍给我们的广大读者。
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又各不相同,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 I/O 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
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主板结构分为 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 以及 BTX 等结构。其中:
AT 和 Baby-AT 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
而 LPX、NLX、Flex ATX 则是 ATX 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
EATX 和 WATX 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
ATX 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 插槽数量在 4-6 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
Micro ATX 又称 Mini ATX,是 ATX 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 插槽数量在 3 个或 3 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
而 BTX 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1) AT
在 PC 推出后的第三年,即 1984 年,IBM 公布了 PCAT。AT 主板的尺寸为 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 8 个 I/0 扩充插槽。由于AT 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 2 英寸,高度增加了 1 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 AT 格式适配卡。将 8 位数据、20 位地址的 XT 扩展槽,改变为 16 位数据、24 位地址的 AT 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 62 脚的 XT 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 36 脚的扩展槽。XT 扩展卡仍使用 62 脚扩展槽(每侧 31 脚),AT 扩展卡使用共 98 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 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 PC Pentium/PCI 系统上正常运行。
PC AT 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 6MHz 的 286,总线也是 6MHz;8MHz 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 PC AT 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 10 和 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 PC AT 仍以 8 或 8.33MHz 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2) Baby AT
AT 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 AT 的尺寸。因此,在 1990 年推出了 Baby/Mini AT 主板规范,简称为 Baby AT 主板。
Baby AT 主板是从最早的 XT 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 15“×8.5”,比 AT 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 AT 主板。Baby AT 主板沿袭了AT 主板的 I/0 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 Baby AT 主板比 AT 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主板上的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 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 AT 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 I/0 扩展槽减为 7 个甚至 6 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 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 Baby AT 主板。当然这些主板对基本 I/0 插槽、外围设备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动,使得即使是最小的 Baby AT 主板,也能在标准机箱上使用。最常见的 Baby AT 主板尺寸是 3/4Baby AT 主板(662.5px×550px 即 10.7“×8.7”),采用 7 个 I/0 扩展槽。
(3) ATX
由于 Baby AT 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 AT 主板结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 95 年 1 月公布了扩展 AT 主板结构,即 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 年 2 月推出了 ATX 2.01 版。
过去,由于 Baby AT 的结构标准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 550px),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越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 主板上 CPU 和 I/0 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 CPU 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 CPU 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 CPU 的高度。在 AT 结构标准里,CPU 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 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 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可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
有鉴于此,ATX 结构的主板,针对 AT 和 Baby AT 主板的上述缺点,做了以下改进:一是主板外形在 Baby AT 的基础上旋转了 90 度,其几何尺寸改为 762.5px×610px。二是采用 7 个 I/O 插槽,CPU 与 I/O 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三是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四是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五是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4) Micro ATX
Micro ATX 保持了 ATX 标准主板背板上的外设接口位置,与 ATX 兼容。
图16 MATX 结构主板
Micro ATX 主板把扩展插槽减少为 3-4 只,DIMM 插槽为 2-3 个,从横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 0.92平方英寸,比 ATX 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按照 Micro ATX 标准,板上还应该集成图形和音频处理功能。目前很多品牌机主板使用了 Micro ATX 标准,在 DIY 市场上,也常能见到 Micro ATX 主板。
(5) BTX
BTX 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 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 的简称,是 ATX 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 ATX 取代 AT 和Baby AT 一样。革命性的改变,是新的 BTX 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 PC 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革命的顺利过渡。BTX 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支持 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二是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三是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而且 BTX 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目前,已经有数种 BTX 的派生版本推出,根据板型宽度的不同,可分为:
标准 BTX(325.12mm)
microBTX(264.16mm)
Low-profile 的 picoBTX(203.20mm)
以及未来针对服务器的 Extended BTX
而且目前流行的新总线和接口,如 PCI Express 和串行 ATA 等,也将在 BTX 架构主板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 BTX 主板将通过预装的 SRM(支持及保持模块)优化散热系统,特别是对 CPU 而言。另外,散热系统在 BTX 的术语中,也被称为热模块。一般来说,该模块包括散热器和气流通道。目前,已经开发的热模块有两种类型,即:full-size 及 low-profile。
怎么说呢,因为主板是各个配件的总连接处,电脑的一切配件都要经过主板来连接,如果它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启动的情况出现是不奇怪的。
主板出现的问题情况比较多,我仅仅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问题:首先是开机的时候,如果电源灯不亮,显示器黑屏,其他组件什么反应都没有,这时一般人会立马想到是否电源出了问题,但事实上,主板坏了也是会出现这种状况的。
在一台电脑里,电脑的启动需要一个启动装置,一般来讲,这个装置都在主板上,其中主要有一个启动电容,如果这个电容损坏了,就会出现什么都没反应的情况。这个电容虽然非常小,但是很容易发现:拿起主板,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铁质的电解电容,它通常被一个金属丝环绕住。有了这么明显的特征,应该可以轻易找到了。
解决办法就是将一个好的电容更换上去。这种问题算是比较常见的,我有两个朋友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启动不了机子,一个因为已经过了保修期,无奈只好拿到电脑城修理,也就是换了那个电容。另一个哥们还好,反正包换期还没过,干脆找商家换了块新主板回来,毕竟,问题虽小,解决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还有就是主板的接口问题。因为主板上要接很多的配件,如果某个接口坏了,那么就表示这个配件不能用了,这样也会启动不了,例如:主板的AGP槽有问题,那可能就没法启动了。其实这问题严格的说不能归结到无法启动,有可能已经启动了,但是无法显示出来,所以最后我还是把它归到这方面来了。
我现在用的电脑就有这样的问题,AGP槽很松,显卡的金手指不能和槽内的接触点接触,这样就没办法显示,要重新插过几次后,找准方位才行,
还有是IDE接口有问题,这样根本不能检测到硬盘,那更不用说进入系统了。
另外,还有内存槽的问题,如果你开机的时候,主机内的喇叭发出“嘀,嘀”的声音,而且其他组件没任何反映,这就有可能是内存槽不行了(当然也可能是内存坏了,但现在我们暂时先不考虑内存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接口,像CPU接口等,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啦。
主板上最重要的是芯片。一般的非整合主板都有两个芯片,一个是南桥芯片,一个是北桥芯片。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桥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作为CPU与系统交换的主界面,以其中的内存控制器功能最为重要。除此以外,北桥还负责与南桥进行沟通。
而南桥的功能则五花八门的,可以包括磁盘控制器、音频合成、以太网络控制器以及我们经常接触也是必有的I/O界面(例如串口、PS/2口等)。如果北桥芯片坏了,那么CPU与系统的主界面交换就会出现问题,然后CPU在电脑上就不起作用了。既然中央处理器都不能用,那能不能启动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同时内存的控制功能也失去了,电脑没了两大部件的支持,哪里还有显示啊?
南桥芯片一旦出现问题,电脑也就失去了磁盘控制器功能,这和没有了硬盘是没什么两样的。可见这两个芯片有多重要!这两个芯片如果烧掉了,那可是个致命伤,在电脑城是没办法修的,除非送回原厂去修。我宿舍众多电脑中,就有一块主板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南桥的芯片烧掉了,保修期也已经过了,只好再买一块。如果是整合主板就更惨,因为它只有一个芯片,要是坏了可比一般的主板的问题还要严重。所以在装机或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以免造成无须有的损失。
电脑主板是电脑硬件系统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把CPU、存储器和输出输入设备连接起来的纽带,是整个计算机硬件的中枢部分,所有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电脑主板进行通信的。现在几乎所有的单位、个人都广泛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如国家机关、银行、证券、科研企业和学校等。对这些单位来说,保持计算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硬件的老化或非正常关机,造成电脑硬件的故障,特别是电脑主板的故障,因此,要求维修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计算机的功能显得很重要。下面就自己在维修工作当中有关电脑主板的查找线路、检修的方法和维修实例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在电脑硬件维修工作中起到抛砖引玉,触类旁通的作用。
2. 查找线路
在电脑主板维修中要通过查找线路的方法去检查和分析电路信号在各级相关线路之间的连接关系,从中找出出现故障的地方。要正确地、快速地查找主板的线路,则必须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重要问题:查找的注意事项和查找技巧,否则无从做好维修工作。
2.1 注意事项
开始查找线路时,首先要拔出电源插头,断掉电源,取下CMOS电池,防止电子线路的短路而再次引起电路故障。其次当遇到线路的终点有圆孔时,则应考虑电子线路是通过圆孔连接到主板的另一面的电子线路。再次是不能只看数字万用表的蜂鸣声响就认为是查找部分的电路就是短路,应还要看看数字万用表显示的具体数值。
2.2 技巧
(1)分清楚主板上的粗线和细线,粗线是主板的供电线或者地线,细线是信号线。在查找线路时,如果检查的是信号线则就要找细的线,如果查找的是供电线则就要找粗的线。
(2)如果查找线路遇到的是电容,因为电容的另一个脚是接地的,所以将电容看成不存在。如果查找遇到三极管,则要查看连接到三极管的这一端是控制端还是被控制端。如果查找遇到门电路,则要搞清楚它的引脚是输入端还是输出端。如果查找遇到二极管路,则要分清楚它的正极和负极,是稳压管还是一般二极管。
3. 检修的方法
常用的检修方法有观察法、触摸法、替换法、重新加焊法和测量法等等。在检修的过程中并不能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应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来检修,下面的经验就是我在维修主板的步骤和过程。
(1)使用观察法。首先,使用吹风机、毛刷和清洗液等工具清除掉PCB电路上的所有灰尘,有利于对主板电路的观察,排除因灰尘和断线的原因产生的故障,提高检修的准确率。其次,查看主板中的元器件的情况,如查看电容、电阻、电感和芯片等元器件表面是否有烧焦破裂断开,电容是否有鼓包、漏液,引脚开焊,通过观测主板的外观进行相应的处理。再次,通过拔插的方式查看内存、显卡和插头插座或I/O接口等是否变形不稳。最后,听听喇叭是否发出警报声,根据警报声的长短和次数判断故障所在;闻闻是否有烧焦的烟味,如果出现冒烟,则马上关掉电源,查找故障的原因。
(2)使用触摸法。使用人手触摸一些芯片、场效应管的表面温度是否正常,如对于南桥芯片,在接上电源但没有开机时,摸起来不应该有出现异常的发热或烫手,如果有过热,则南桥芯片击穿短路了,可以试试更换芯片。
(3)使用替换法。一般情况下,电脑主板经过观察法和触摸法的处理后问题还不能解决的话,可以使用完好的同类型参数的电源、内存、显卡、声卡和CPU假负载等元器件替换怀疑损坏的电源、内存、显卡、声卡和CPU部件,但对于独立的电阻、电容、电感和芯片尽量不要使用替换法。如果替换后,故障消失,说明判断正确,如果这时故障仍然存在,说明电脑主板有故障,需要使用测量的方法进一步检测主板。
(4)重新加焊法。对于南桥芯片、CPU座的虚焊引起主板不工作的故障,使用普通的测量仪器是很难检测到的,此时将电脑主板的怀疑故障的部位放在焊锡炉上加热,会达到较好的效果,排除故障的几率比较高。
(5)使用测量法。测量法在主板维修中是经常使用的检修方法,在使用测量法的同时也并用其他的测量法对电路进行测量。测量法是通过对电路的电压、电阻、电流、频率等物理量进行测量,找到引起主板故障的芯片和元器件。使用测量法检修电脑主板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步,使用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主板电源接口的3.3伏、5.0伏、12伏的对地电阻,查看对地电阻是否短路。如果检测到是短路,则检查到主板的电源线路是否短路,否则进入下一步的检测。
第二步,给主板插上CPU假负载和诊断卡,接通主机箱中的电源,查看诊断卡的电源灯是否亮,电源的风扇是否旋转,如果主板电源是正常的,但电脑不能启动,说明电脑主板的开机电路存在故障问题,需要维修主板的开机电路,如果主板能开机则进入下一步的检测。
第三步,就是检测CPU的主供电电压,查看电压是否正常,一般CPU的主供电电压是2.5伏。如果测量到的主供电电压偏低2.5伏话,则首先使用观察法检查CPU周围的电容是否存在鼓包和漏液。若电容正常,则查看诊断卡的跑马是否显示“D3”或“C”。如果是显示“D3”或“C”,则说明CPU工作正常的。如果不显示“D3”或“C”,则说明CPU没有工作。接下来就是测试各项供电电压是否是有1.5伏的核心电压,是否有2.5伏的PG信号电压,如果这些电压不正常,需要进一步检查CPU的供电电路的问题。如果CPU的供电电压正常则进入下一步的检测。
第四步,检查时钟电路的输出电压是否有1.1伏~1.9伏,如果电压不正常则需要检查时钟电路,如果电压正常则进入下一步的检测。
第五步,关机,给电脑主板插上CPU并开机,同时查看主板上的诊断卡的复位灯是否闪了一下,然后再灭掉。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检查主板的复位电路,否则这表示主板的复位电路没有问题。
第六步,测量BIOS芯片的供电电压、复位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再检查南桥芯片周围的电路,特别是谐振电路是否正常,因为南桥芯片不工作也会引起BIOS不工作。如果以上电路都没有问题则进入下一步的检测。
第七步,重新刷新BIOS芯片的程序。如果故障还存在,则更换I/O芯片和南桥芯片等元器件,最后使用重新加焊法对I/O芯片和南桥芯片进行加焊。
4. 维修实例
如以上所述,下面通过检测主从电源控制电路的实例来说明CPU出现无供电或者供电不正常的故障的维修步骤,这些步骤包括如何查找线路和各种检修方法的综合,如下图1所示。
第一步,首先,查找主从电源控制电路的线路,观察主从电源控制电路中的电容C1和C2、电阻R、电感L01、L02和L03、芯片HP6302和HIP6602、场效应管Q1、Q2、Q3和Q4元器件表面是否有烧焦破裂断开,电容是否有鼓包、漏液,引脚开焊的现象,如果有则更换它。
第二步,用手触摸芯片HP6302、HIP6602和场效应管Q1、Q2、Q3和Q4元器件的表面是否特别烫手,如果有则更换它。
第三步,给电脑主板装上CPU假负载,接通电源,测量CPU的核心电压是否有输出,如果没有,则测量场效应管Q1和Q3的漏极是否有12伏的电压输入,如果没有,就要检查12伏的供电电路部分。如果测量到场效应管Q1和Q3的漏极有12伏的电压输入,则测量场效应管Q1、Q2、Q3和Q4的栅极是否有控制电压,如果栅极有控制电压,这样可以初步判断场效应管Q1、Q2、Q3和Q4中有个别或全部元器件已经损坏,使用焊机将他们焊出来,使用数字万用表逐个检查好坏,并更换它。
第四步,假如检测到场效应管Q1、Q2、Q3和Q4栅极没有控制电压,则测量芯片HIP6602的VCC引脚是否有12伏的电压输入和PVCC引脚是否有12伏或5伏的电压输出,如果有,则测量芯片HIP6602的PWM1和PWM2引脚是否有电压输入,如果PWM1和PWM2引脚有电压输入,证明芯片HIP6602已经损坏,并更换它。
第五步,如果芯片HIP6602的PWM1和PWM2引脚没有电压输入,则测量芯片HP6302的VCC引脚是否有5伏的电压,如果没有,则检测5伏的供电线路。如果有,测量芯片HP6302的PGOOG引脚是否有3.3伏的电压输入,如果有,测量芯片HP6302的VID0~VID4引脚是否有高电平,如果它们都是高电平,则应检查VID0~VID4引脚到CPU线路之间是否有断路的情况造成高电平,如果不是全部高电平,这样可以判断芯片HP6302已经损坏,并更换它。
第六步,最后为更换上去的芯片HP6302、HIP6602重新加焊法。接上电源,重新检测CPU的核心电源是否恢复正常。
5. 结语
电脑主板是一种非常复杂高精细的电路板,在维修主板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部分电路的结构和各种芯片的功能,重视查找线路的注意事项和技巧,通过看、摸、闻和测量所得到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的维修方法,检测要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故障元器件,缩小到主板上的某个元器件,同时考虑不可以简单更换烧坏元器件就完事,而应该进一步检查与此相关系的电子线路和元器件的情况,直到故障消除以及无故障元器件时方可再加电测试,更不能将故障扩大化,这样才能高效、快速地完成维修工作。
摘要:本文从如何查找线路、检修两方面来阐述电脑主板的维修方法,最后通过对故障实例的举例进一步加深对主板维修方法的理解,为检修电脑主板提供指导性的参考。
690G主板超频
BIOS超频
相对于其它整合主板来说,690G主板的超频可谓是相当智能的。由于是AMD新近推出的整合主板,所以各大主板厂商赋予了它最为先进的超频功能。电脑用户只需要进入BIOS当中进行设置,即可完成最可靠的“硬”超频。首先,在电脑启动时按住键盘上的Delete键,就可以顺利进入到主板BIOS当中。接着再依次进入到“Frequency/VoltageControl/VGA CoreFrequency”,对集成显卡进行超频。目前来看,核心频率的最大调节范围在300M~600MHz之间(例如昂达A69T主板)。电脑用户只需要利用键盘输入相应的核心频率,主板BIOS即可实现对集成显卡的逐兆超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690G的默认频率只有400MHz,所以只有极少数的集成显卡可以稳定运行在600MHz。在我们把集成显卡的核心频率设置在600MHz,并重新返回Windows系统界面之后,即可在ATI的控制中心查看到集成显卡的核心频率确实超频到了600MHz。再通过3D Mark软件进行稳定性测试,如果不出现死机或花屏现象,超频基本上就算是成功了!
Rc410主板
用ATITOOL超頻
在ATi未被AMD并购之前,Intel曾钦点ATi的RC410作为原装主板的低端产品。虽然这一市场策略最终“流产”,但却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RC410主板的销售量,以至于很多用户都使用RC410主板来搭配LGA775处理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RC410的年代较早,所以在其BIOS中并没有集成显卡的超频选项。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能通过软件进行超频。ATITOOL就是一款专为ATI显卡设计的超频软件,电脑用户只需要在Windows环境下启动ATITOOL,并点击“Find MaxCore”按钮即可。这样一来,ATITOOL就能自动找到RC410显示核心的极限频率(由于软件还需要进行稳定性测试,所以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之后再点击“Set Clock”按钮,RC410即可从396MHz轻松超频至535MHz。
c51/c61/C68主板
破解BIOS
由于C51主板发布的时间较早,所以很多C51主板的BIOS并不具备超频选项。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破解BIOS对C51主板的集成显卡进行超频。首先需要准备Awdflashv8.64这款DOS下的刷新软件,之后再准备Cbrom 6.06和NiBiTor 2.7这两款软件,分别用于编辑主板BIOS和显卡BIOS。当然,为了保证超频后的稳定性,超频幅度不能过大,从425MHz提升到475MHz算是比较稳妥的方案。另外,我们还需要导出主板的BIOS文件备份,或者直接从主板厂商的官方网站上下载。
经过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对C51主板的BIOS进行破解了。首先在DOS环境下运行“cbrom6.exe bios.bin/d”命令,可以看到显卡的BIOS文件。之后再运行“cbrom6.exe bios.bin/vga extract”命令,导出在主板BIOS当中的显卡BIOS文件。在这里可以为显卡BIOS重新命名,如果不想重新命名的话,也可以直接按回车键进入下一步操作。
接下来进入Windows系统环境,用NiBiTor打开刚才导出的显卡BIOS文件,并修改核心频率。需要注意的是,旧版的NiBiTor并不能正确识别出GeForce 6100集成显卡,所以直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GeForce6 series”并点击“OK”按钮即可。之后在NiBiTor的主界面当中,修改集成显卡的核心频率为475MHz,并选择“SaveBIoS”即可。最’后再重新回到DOS环境下,运行“cbrom6.exe bios.bin/vga”命令将修改后的显卡BIOS重新刷入主板BIOS当中。当进度显示为100%之后,破解BIOS的步骤即宣告完成。
驱动超频
与C51比较复杂的超频方法有所不同,C61/C68的超频更为简单。这两款主板除了拥有与690G相同的BIOS超频外,还可NiBiTor并不能正确识别出GeForce 6100集成显卡,所以直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GeForce6 series”并点击“OK”按钮即可。之后在NiBiTor的主界面当中,修改集成显卡的核心频率为475MHz,并选择“SaveBIoS”即可。最’后再重新回到DOS环境下,运行“cbrom6.exe bios.bin/vga”命令将修改后的显卡BIOS重新刷入主板BIOS当中。当进度显示为100%之后,破解BIOS的步骤即宣告完成。
驱动超频
与C51比较复杂的超频方法有所不同,C61/C68的超频更为简单。这两款主板除了拥有与690G相同的BIOS超频外,还可通过驱动对集成显卡超频。整个超频过程十分简单,只需安装Omega加速版的显卡破解驱动,ForceWare驱动的左侧通过驱动对集成显卡超频。整个超频过程十分简单,只需安装Omega加速版的显卡破解驱动,ForceWare驱动的左侧控制菜单中便会多出“时钟频率设置”这一项。为了稳妥起见,在这里建议点击“检查最佳频率”按钮。这时,驱动程序就会自己找到集成显卡的极限超频能力,然后再勾选“启动时应用这些设置”即可完成。
加强散热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