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精选12篇)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助于学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发展。因此,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水平,建构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发展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协商共建,充满民主与平等的过程,是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因此,作为新设置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求树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体现在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1]。最终实现课程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我们也要把握整体观,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诸要素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些主题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传统的纸笔测验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有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三)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学习结果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对于学生评价而言,学生自我、教师、家长、同学、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成为评价者。这些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的评价将更有利于提供丰富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和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形态。它有别于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呈现与教学,而是不局限于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如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向社会。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是活动的相对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课堂教学中所创设出来的各种情境, 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促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氛围中进行有效地学习。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可以将探究性学习活动由静态变成动态, 由平面变为立体,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由变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如在策划《错别字诊所》时, 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把从作业里、家庭中、社会上收集到的错别字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然后, 教师再设定一定的情境, 由学生扮演“病人”、诊所的护士、医生, 由教师扮演专家, 并通过“病人”到“诊所”诊治“文字病”这一活动, 将错别字一一订正出来。这种情景教学能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分组竞赛, 激发活力
小组竞赛的方式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在竞争中进步, 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度及钻研程度。学生愈是关注, 就愈发有兴趣;愈是有兴趣, 就会愈发关注。如在执教知识竞赛《成语大冲浪》时, 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采用比赛记分的方式, 并设计了“成语接龙”“成语表演”“成语作画”和“成语抢答”四个环节。活动中, 小组学生你追我赶, 互不相让。这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挑战、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寻找话题, 各抒己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注意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剖析, 或者以讲座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热门知识、语言现象等。教师可以抛“砖”以引学生之“玉”, 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编筐, 由教师最后收口。例如, 我在班上设置了“小灵通点题台”, 放手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发现话题, 定期进行话题讨论。如“怎样看待中学生追星”“怎样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等, 学生都能针对这些话题进行积极的讨论, 教学效果甚好。
四、表演课本, 展示才华
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只要给学生表演的舞台和机会, 就会收获到许多意外和惊喜。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说, 表演构建了一个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如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 我一改传统的授课模式, 放手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让学生感受一种全新的语文授课方式。这不仅丰富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还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演绎文学作品、展示才华的舞台。
五、展开辩论, 明辨是非
辩论是一种很巧妙的课堂活动形式, 它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如在执教《农夫与蛇》一文时, 我曾就“农夫该不该救蛇”这一问题, 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激烈辩论, 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明辨是非。
六、重视赏析, 提高认识
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 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 又能使读者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兴趣, 拓宽学生视野, 我举办了各种中外名著赏析活动, 如“大话西游”“我所喜欢的水浒人物”等。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了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能力。
七、深入研究, 开发潜能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 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学科知识的传授, 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跨学科知识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 不但知道了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 还会很自然地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例如, 我曾引导学生对“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关于龙的文化”等专题作调查研究。学生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或论文, 有的文章还被报刊采用。这样的调查活动对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很有好处。
八、综合各科, 提升素质
综合式活动课是一种跨学科的活动课, 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触及到了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 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如《漫步花的世界》涉及了语文、生物、化学、医学等学科, 还涉及了养生、美食、环保等领域。这种跨学科的语文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新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是完全一致的。
总之,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 并融合各个领域和学科的知识, 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多种感官的协同能力,我们针对以往作业形式单一、机械、枯燥,缺乏生活性、趣味性的问题,提出并着手进行了数学实践作业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以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为基础,更关注数学实践作业的评价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数学实践作业的时效性。经过不断研究和反思,现就数学实践作业的评价形式归纳如下:
一、教师评价
1. 采用激励性和希望性评语。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实践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我们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特别是需要鼓励的后进生,及时有度的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共鸣。
对于完成很好的学生说,“我忍不住要多看两遍,真好!”对设计新颖的孩子说,“你的作业很别致,我很喜欢!”对于认真做完的同学说:“看得出,这是你用心做的!加油!”在这些激励性评语后,有时我们还会对他们提出一点希望,通常是委婉地说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如,“字再写得工整些会跟好!”“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希望你认真找一找,你一定能找到的!”等。
当然,这样的评价不是每个人的作业都要有,而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去评价,重点关注完成困难学生,一有进步及时给予评语评价。
2. 设计评价图标进行评价(适用于低段学生)。新教改提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因此,我们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挑选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利用这些人物作为不同的等级,对孩子的作业进行评价。如,根据学生的喜好,我们选择了《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作为评价图标进行评价,根据他们降妖除魔能力的不同进行了排列,不同的图标表示我们不同的评价等级(孙悟空——非常好、猪八戒——很好、沙和尚——一般、唐僧——有待提高)当告诉学生们要用大家确定下来的图标评价我们实践作业的时候,学生们很兴奋,个个都生怕落在别人的后面,为了获得好的图标都加足了劲。这样富有童趣的评价方式使孩子对数学实践作业很感兴趣,使孩子在做中体验到生活中鲜活的数学知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处处可见,从而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 星级评定与激励性评定相结合(适用于高段学生)随着专业化程度不断发展、细化,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很容易听见“星级”这个词,在我们的学校也不例外,孩子对“星”这个字一点都不陌生,还争着做班星和校星。基于孩子的这一愿望,我们制定了一套星级评定与激励性评定相结合的实践作业星综合评定方案,我们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星星点灯”。评定中一共有五颗星:黄星表示“能够完成”;红星表示“态度端正”;紫星表示“设计美观”;绿星表示“有发现,可应用”;蓝星表示“有创新”。实践作业的评价根据作品达到的层面的不同,就显现出数量与颜色的不同,星级评价体现的是一目了然,直观反映实践作业的优劣。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也会从中体验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从而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星级评价的同时,还要顾及到孩子的差异性。对星级高的孩子要有更高的要求,注意我们的有效引导,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创新能力上有所提高。对星级低的孩子要努力从他们的作业中寻找闪光点,注意及时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同时不忘对其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
二、学生评价
1. 学生自评。评价只有让学生参与,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次实践作业布置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完成评价表,第二天的时候,把评价表和自己完成的作业及时交给组长,进行组内交流。
交流时,大多数同学都向本组同学介绍了自己作业完成的思路和想法。比如,我的作业哪做得很好,哪做得不理想;为什么要选择绘画的方式来完成实践作业;数学小报中是怎样进行版面规划的等等。孩子们的发言很简单,但这是他们对自己作业的认识,也是他们对知识学习与运用的真实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我欣赏”。其实,这种自我欣赏才是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和激励,这是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这一动力,并借助这一动力发挥实践作业的真正作用。
2. 学生互评。学生完成一项实践作业后,教师要先让他们把自己的作业放在自己组内进行交流、展示、评价,然后再选出比较优秀的作业在全班进行展示评价,通过重要的一个过程,让所有的学生既关注自己的作业,也去欣赏别人的作业,感受到与自己不一样的创意。
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单元后,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做一做”。第二天,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将自己完成的作业带到学校,教师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在小组里进行介绍,然后对小组成员的作业进行相互评价,完成了以下的评价表。
组内评价表完成之后,教师与学生们会用统计的方法决定出优胜队,优胜组不仅能获得“创作之星”的美名,还会收获许多同学投来的羡慕眼光。每次评比后,同学们都更加努力,为下次的评比攒着一股劲,谁都不想落在后面。这也正是评价的魅力所在吧。
三、重视作业的二次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在第一次评价后,学生对自己的作业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第一次的激励与收获中获取了创作的灵感与自信。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评价是很有必要的。“二次评价”即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作业不满意,教师可以延迟评价或在第一次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评价,让学生自愿整改,直到满意了为止:当学生通过再思考与再认识弥补不足,从别人的作业中获得启发修改自己的作业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第二次作业给予评价,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奖励图标。
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评价能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茨榆山小学 刘丽萍
综合实践活动课属于活动课程范畴,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深化与发展,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课程的评价与学科课程评价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落实活动课程的各项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入手,作了一些尝试。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确定。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上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要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教师要尤其注重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选择课题,寻找适合自己的探究活动方式。有效地将研究性学习、周围环境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体开展。
一、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学校根据本校和本地区的特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本地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
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力求从课程安排组织上落实计划性、体现规范化。但这些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结合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在过程中产生新目标,发现新问题,调整新思路,创造新设计,更好地将活动引向新领域。
二、实践课要注重过程评价。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依据。
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还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们的思考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册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以增强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成长记录册中收录反映自己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科学读物的体会,收集的有关资料等等。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给以恰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
信。
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化。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是创新之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方面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另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促使学生产生未知心理需求,为创新作好心理准备,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地研究解决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教材《遇到危险怎么办》时,通过给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危险事例,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危险的事件,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通过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进行活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用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地提问:看了这些情况,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事例去研究、体验过程。有的学生模拟表演美国“9.11”恐怖事件,各种人的心态表现,大家是如何进行现场自救;有的学生选取发生车祸一例,从车辆行驶开始,司机精力不集
中发生车祸后,事故现场是如何进行现场紧急自救;还有的学生表演了自己在商场与父母走失后,是如何与父母联系上的。学生在活动中还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假如发生核泄漏我们怎么办?”“假如父母不在家时,有人敲门我怎么办?”........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都给以鼓励。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过程,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或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教材《玩叶子》时,设计了贴叶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采集了很多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叶片,准备了胶水、剪刀和16K纸,让学生自己想要贴什么画面,就选什么样的叶片去粘贴自己的作品。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着,精心地选择、相互配合、认真地完成了一幅幅叶画,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议,选出“你最喜欢的叶画”,并把学生评议出的作品在黑板上展评,请小作者们自己也来评说一下,“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叶画最美”,再由大家评议出最喜欢的叶画(十幅)在学习园地里展览。在一次次的评议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改新增设的必修课程,既是全新内容,又是课改的亮,由于它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均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它的评价也有特殊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理念
1、评价的整体观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进行。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即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都要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
具体操作中如下:
1)活动记录:包括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行动、发现和想法等,还可以说明为什么选择这项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完成的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好的方法进行反思和交流。
2)评价资料:活动档案还包括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活动的评语及学生积累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
3)问卷调查表:在某一活动进行完后,老师提供调查表,学生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感、所做进行反思。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思调整活动策略,激发并维持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进行评定过程应注重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它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2)教师应指导或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
3)具体的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作品)展示、活动(或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三、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四、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五、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什么是“评价月”?
“评价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评价活动。它是引导教师在一个月内指导学生围绕现实问题展开真实性的任务,体验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一、“评价月”活动的意义。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活动是调整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管理、落实课程目标的需要。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活动能够更加有效的评估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活动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促使广大教师尽快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特点与规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评价月”活动的具体内容。
以主题活动评价为基本形式,利用主题考察内容和问卷调查两项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实施课程效果进行检测。
问卷调查以抽查的形式到基层学校随机抽选学生和老师统一答卷。主题活动考察内容由进修学校小学研培部统一确定。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有部分学校在主题确定上理解有偏差,没有改变用答卷形式来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做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在继续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削弱了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多数任课教师身兼数职,期末实施评价工作量大。
下面就主题活动考查内容及评价做如下介绍: 1.主题活动考查内容的确定。
主题活动内容: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纲要》,选取本学期3—6年级“资源包”当中内容作为某一活动主题,包含了调查采访类活动、设计与制作类活动、科学实验类活动等多方面。
确定活动内容的说明:在之前的问卷调查过程中与学生座谈了解到,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很少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的形式开展活动,出现“说实践”“看实践”的现象,这样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受。所以我们设计的活动主题依然来源于“资源包”,但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经历“准备与策划”、“实施活动”和“总结交流”三个阶段,通过完成综合性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综合的,有意义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去经历这三个活动阶段,避免“纸上谈兵”。
2.评价形式的设计。
本次采取自我评价、他人(包括教师、组内其他组员)评价、小组评价的形式开展评价。采用真实性评价与“捆绑式”评价的方式设计量规表。在真实性评价中,学生要应用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真实情境中的某项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状况考察学生问题解决、实践、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捆绑式”评价就是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考核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3.评价工具——量规表的设计。
①设计意图:评价量规表的设计方便学生操作,能体现参与活动的个人和小组的活动效果及能力的展现。
②设计依据: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活动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真实性的任务,我们使用评价量规作为评价工具是符合本次活动目的的。
③设计内容:评价量规的设计采用表格式,有活动不同阶段的个人评价项目和小组评价项目,具体有四个等级评价,依次为:优秀、良好、一般、需要改进,每个等级有详细的评价说明。4.评价内容及方法:
①评价他人:在“活动总结阶段”学生参照“评价量规表”,通过开展组内
评价与组间评价来评价个人和小组完成任务的效果,评价的结果填在被评价者的“活动评价表”内。
②评价自己:在“活动总结阶段”学生使用“资源包”中的“学习单”反思本次活动,并把主题活动考查卷中的“自我评价”部分填写完整。
③教师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使用“评价量规表”根据各小组在每个活动阶段的表现为每个小组作出相应的等级评价。
总之,我们主题评价设计遵循主题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设计的主题、形式、标准目的明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重在通过此主题评价的实施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但是,我们今年确定的主题、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也只是给学校提供的范例和参考,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各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需要,今后主题评价还是由学校自己来确定,学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且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
三、“评价月”活动的时间及课时安排。
根据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评价周期定为两周,统称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月”。此次主题评价考察时间由学校统一规定。围绕主题利用3—4课时开展活动。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为主题生成及方案设计阶段,第二课时为活动实施及中期活动总结阶段,该阶段重在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三课时为成果展示与总结交流阶段。如果第三阶段总结交流的不够充分或展示的成果不完善,可以增加一课时来完成,旨在关注学生活动体验的完整性。
四“评价月”活动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建议。
1.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小组,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好评价月活动。
建议:学校根据主题任务完成的期限,统筹合理地安排考察时间,可采用课内加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切记加大学生课业负担。
2.学校要对所有涉及参与考查的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实施工作。具体操作、管理内容如下:
①负责考查的教师要熟悉了解此次评价月活动目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及要求,认真做好管理与实施工作。
主题考察活动完成期限较长,要避免考查卷的丢失或破损,按照完成期限及时收取学生考查成果资料。
②任课教师要研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评价量规内容,根据评价量规,采用等级制综合评价学生,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做好评价工作。
③教师要帮助学生管理好个人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将学生的主题考查卷子与过程性材料一起装入成长记录袋。
过程性材料即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收集(处理)卡、方案(计划)、草图、小制作、实验报告、倡议书等材料,可以以文字、图片、光盘等形式进行收录。
(3)做好质量分析。
每个年级写一份主题活动考查分析报告,要求:分析全面,如实填写、如实分析、不应付。
分析报告的内容要包含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主题与学情分析
第二、活动开展情况分析(三个阶段活动的开展情况,即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成果展示与总结交流阶段)
第三、活动评价情况分析(学生自评情况、同伴互评情况、小组评价情况)第四、存在的问题
第五、改进措施 3.学校要做好总结上报成果工作
评价月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及时向我部反馈此次活动总体开展情况。
①形成抽样分析报告。
要求:每个年级形成一份主题内容考查分析报告呈报小学研培部。
②提交部分学生考查成果资料。
要求:不同年级、不同等级的学生考察成果各3份以上,包括活动前的方案、搜集的信息整理表、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及活动成果。呈报形式:上传照片或复印件。发送的文件要标清类别以压缩文件形式放送,发送时注明单位。小学研培部邮箱:najx008@163.com ③做好评价工作总结,将此次评价月活动作为一项内容写进期末教研工作总结当中。
材料上报时间待定。
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培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进展和变化的评价。评价不是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而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表现、收获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因此, 无论是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主体都具有多元性, 不仅仅局限于其他学科常用的以教师为主的运用一定的评价工具的总结性评价。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进展和变化的评价。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肯定或是否定的判断, 更是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表现、收获, 以及他们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 涉及的内容很多, 主要由以下一些方面组成:对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以及活动实施中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能力、作品设计制作与展示、活动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的评价。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1. 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 在研究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体验, 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教师要通过引导自评来让学生不断地自我反思与总结。同时, 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自评的过程, 还要重视学生自评的结果。
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评, 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常常出现, 无论是在选题阶段, 还是在中期指导阶段或者课题总结阶段都需要。在教师或学生个人的组织下, 学生对其他同学或活动小组的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同时, 提高了评议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认真观察倾听的能力, 同时, 也给受评议的同学或小组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
在小组活动中, 可以是学生之间互评, 将评价项目和标准等制成表格形式, 由学生互相评价后填写;或由组长主持互评活动, 并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 提出观点或意见, 师生合作, 完成评价。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 学生可在小组中充分进行自我展示, 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互相激励和提高。
2. 家长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 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及能力等方面来自家长的信息, 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 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可以在学生活动开展的前后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家长对此活动的意见、看法及支持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在课程实施前后的变化, 通过问卷调查把家长引入到评价主体的行列, 一方面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学生表现的评价信息, 另一方面也促使家长关注、支持课程实施的过程。
3. 社区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 我们又增加了社区评价, 即让校外指导教师参与评价。一是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 以教师、家长及社会的评价为辅, 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二是以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评价为主, 以个人评价为辅, 把重心放在集体上;三是以平时能共享体验的汇报、交流等活动形式的评价为主, 以直接的成果、最终的考核为辅, 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4. 教师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也是不可或缺的评价主体。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以指导和鼓励为主, 帮助学生不断对课程产生兴趣。
三、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1. 即时性评价
即时评语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最为常用的手段。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有教师、家长、同学根据自己对学生个体、活动小组表现的观察, 结合学生自评、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 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活动中的优缺点等记录在即时评语本上。即时评语这种评价方法更多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意识、参与程度、投入程度、交往行为、学习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2.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情况的评价方法, 它能及时、完整地展示出活动小组的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把档案袋的内容进行展示, 以征求其他同学对自己课题的意见;教师可以根据档案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档案袋帮助学生整理、积累材料, 让学生在直观地获得活动材料中进行合理评价。档案袋评价的优势很明显, 它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激励学生发展自我评价技能, 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成为反思型学习者。
3. 表格式评价
评价表是指具有清楚界定的评价标准并以此来衡量标准达成情况的评价工具, 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几种工具, 评价表是一种量化评价工具, 它能清楚地描述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并通过量规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用得比较多的评价工具是评价表, 根据活动的整个进程或各个阶段, 都可以根据活动内容, 将各项指标形成一定的体系, 制作成一定的表格,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各项数据进行评价。
另外, 根据评价表格的特点, 还可以设计成反思问卷方式的评价。
学生自我反思问卷
班级 小组 姓名
(1) 你对这次活动是否感兴趣?如不感兴趣请说说理由。
(2) 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做得怎样?
(3) 在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4) 在做的过程中, 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解决了吗?怎样解决的?
(5) 你们小组合作情况如何?谁的策划最有创意?
(6) 下一步你们还将研究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发现的?
这样的反思卷往往是在一个课题结束后对全体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 要求学生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下来。教师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综合, 了解学生在情绪情感、合作意识、探索能力、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和特征, 从而丰富了评价的内涵。
4. 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过程和取得的成绩, 同时给予恰当、积极的评价。根据年级、班级的不同, 展示可分为即时展示、中期展示和结题展示, 小组成员在展示会上介绍自己小组在活动选题、分工、方案制定、问卷设计、海报道具的制作等成果, 还可以用小品、儿歌、朗诵、表演、演讲等方式将活动成果向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汇报交流。
5. 研讨式评价
在评价主体多元性的小组评价中, 学生按照各课题活动小组分别进行汇报, 小组的指导教师亲自参与整个评议过程, 学生还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或家长来观看自己的汇报。在汇报中, 教师、家长、同学可以自由地对各小组成员的汇报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自我总结、自我反省, 也可以是大家互相帮助, 提出各自对活动方案的见解, 指出其他同学的进步所在或是存在的不足。这样的评价气氛宽松, 学生乐于接受, 既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勇于自我批评、正确认识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 养成团结、求实、民主的作风, 又可以增进师生间、同学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更加了解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
本学期,芳草地民族校区的教师们尝试以某年级某日下午两节课连排的形式,推出传统节日文化主题实践探索课程。在教师们研讨的过程中发生的课程故事,让教师对学科本质、学习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以综合实践为学法,展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
综合实践学科研究过程一般由信息收集、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动手去做、总结展示等一系列过程组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合理的分工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又要给予平日处于劣势的学生展示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在一次次的阶段性活动中培养能力和自信。本次,我们尝试多学科、多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学习和研究“清明文化”。通过本次活动,将学生从小到大所知道的有关清明节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学生在整理资料、制作ppt、各小组汇报总结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以古今诗歌为线索,展示学科的源远流长与学科本质
为了凸显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学生在进行汇报时采取了演讲、诗歌朗诵、古诗串联等形式。这些形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同时也是充满学科特质的。学生们在收集相关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清明文化,体会到了诗词中所传递出来的中华文化的炽热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理解、感受、表达、朗诵的水平。在师生共同朗诵、交流的过程中,相映成趣,用语文的形式实现对“清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用古诗配画来整合,展示教师专业特长及学生素养
美术课,教师让每个学生结合刚刚汇报的古今诗歌,为动人的诗歌配上精美的图画。这既需要学生有对古诗的充分认识,又要有对画面的细致考虑。在经历充分研讨之后,学生总结归纳出为一首古诗配合适画面的方法。首先,选一首自己喜欢并熟悉的诗,理解诗意;其次,抓住中心句意,根据句意找出描写的主要景物进行构思;第三,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构图创作;第四,严守构图原则,按诗的主要含义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中心位置,并预留出文字的空间,文字不宜过小。此时,学生通过为古诗配画表现春天的美,赞美春天,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综合艺术素养。
用学唱歌曲来抒情,树立学生文化新观念
清明节期间除了祭扫,踏青也表达了现代人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追求。作为小组汇报的最后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带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启春的脚步,就成为了音乐课的主要任务。于是,教师从清明的别称(踏青节)入手,让学生通过美妙的歌声、期待的表情,去歌唱春天、赞美春天。此时的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跟着音乐舞动起来,美好的心情早已飞出了窗外。尤其是当学生邀请所有的教师和领导站起来一起演唱之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经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直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
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二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觉得我比上次进步了很多,向老师、家长们提问时也充分显现出了我大胆的个性。
每当组员遇到困难时,我总能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和他们一起努力,排除困难。
在此次活动中,我的工作责任心和应变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我希望在下一次的研究性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这样实践的活动,见证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我曾经认为这样的活动很容易,但谁知道行动起来,我们都晕头转向了。
然而,经过这样的两次实践,我觉得自己的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自己以前马马虎虎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同时也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像这样的实践活动我已经参加了两次,在此次活动中,我自我感觉还不错。
虽然是第二次接触这样的活动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出错的地方比较频繁,我还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学习。
这次的课题使我感受到: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信心,必须坚持下来才有可能成功。
经过一次的训练,使我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又成长一次。
在面对困难时,不会再像以前的胆怯了,也不会一味的退缩。
反而对自己更加的充满信心,把困难当做成功的垫脚石,一步一步的向上爬。
对于自己的这次表现,自我感觉还是蛮好的,至少不上一次有经验多了,以后还要继续努力才行!加油!经过两次的研究性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日常学习之外的东西,经过多次的校外交流,我的社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的胆怯也已不复存在了。
现在的自己算是成熟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团队的互相勉励和大家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
这次活动让我学会了壮胆,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爱。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学会多为别人着想。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能帮则帮。
这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变得更加的和谐美满。
这次的实践活动总的来说,还是很成功的,这次的课题研究又让我有了很多的意外收获,感觉自己这次做的还是蛮好的,组长交给我的任务,我已经完成,各个成员都很认真,这次任务完成的非常愉快。
希望在以后的研究性学习中我能表现得更好!像此类的实践活动,我是第二次参加了,但仍然会有些紧张,不知从何下手。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最终,我还是鼓起了勇气,并且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在这之前也曾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去访问别人时总是落意而归,又没有充足的资料,但是在众多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还是较好的完成任务。
由此,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要成功,就必须要有奋斗的精神和信心。
因为我深知成功的密决:坚持不懈,终会成功!经过这次的课题研究,自我感觉良好。
让我认识到在面对困难时,不会再胆怯,不会在退缩。
我要对自己更加的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这些所谓的困难,而且我还学会了帮助别人,将这些经验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希望下次我会更加的自信,更加的成功!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三初中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初中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
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初中生的自身价值。
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初中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初中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
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1、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通过组织开展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赞美大自然,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与保持探究自然、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二、人与社会维度
1、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社区服务意识,体验服务的愉悦;
3、了解家乡的部分特色产业,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人与自我维度
1、学会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初步学会生活自理;
2、初步形成自我关注意识,学会一些自我关注方法;
3、了解常见的灾害与危险,了解基本的自护常识,初步学会在危难中自助、求助的本领,增强助人意识。
四、研究性学习维度
1、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2、学习收集、保存资料,建立初步的资料意识;
前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做了一些尝试研究,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的
迄今为止,评价的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三种:目标取向评价、过程取向评价、主体取向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侧重于主体取向评价,主张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它强调将教师与学生从课程开发到实施、教学运行的全部过程都纳入评价的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把课程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批判什么,揭露什么或否定什么,相反是为了促进活动主体在情感交流、态度反思和方法总结中,认识自身和他人哪些做得好,哪些情感和态度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方法是适宜有效的,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怎样做能更加有利于发展等等。一句话,我们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活动主体价值的升华与发展。
2.评价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具体体现在评价操作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
学生自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与评价,以简单的描述语言评价为主。同时,也可以发挥教室中墙壁的作用,使教室的每一塊墙壁成为学生展示的场所,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
同学互评。建议由活动小组的组长为组员做活动表现的评价,而组长则由其组员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督促完成工作,又可以树立起组长的威信,同时形成团体意识。
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总结、交流和展示活动,并对自己子女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平时所了解的子女开展活动的情况,查阅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写出突出学生个性特色的综合性评语。
教师(指导者)评价。教师(指导者)评价必须以前三者的评价为主体依据,注意评价要具有正面性、鼓励性、指导性,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从活动态度方面是否积极,是否主动组织或参与活动,是否勇于克服困难,研究问题方法的积极性、多样性,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以自由、民主、平等、多元为主旋律。
首先,对学校的评价。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是贯彻与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体现课程教育效果与价值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条件、领导班子的课程素养与工作效率、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与课程改革服务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等情况,都直接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成与败产生的影响。为此,打破以“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相结合,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体系,加强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监控,是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
其次,对教师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出发,实施这一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及教师对活动规划、组织、指导、监控的能力和水平有着更多的关注、选择,全方位、多元化综合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问题也便历史地提到日程上来。当然,这种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判定教师是否优秀、是否合格,而在于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重中之重,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判断的最重要依据。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情况。
(4)学生课题活动技能的运用及发展状况。
(5)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创新表现。
(6)学生科学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发展表现。
4.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课程改革实施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机构的组织管理形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它由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和学年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三个部分成员组成。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履行当地所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职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领导委员会主抓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组织、指导、监督以及向上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中心总结反馈的职责;学年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导小组直接组织、指导、监督并向学校总结反馈本年段或本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具体情况的职责。
然而, 作为新课程的亮点,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就目前而言, 最突出就是评价问题。即如何真正有效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学生、评价教师?如何通过评价管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来促进师生的发展?从而使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发挥应有的育人价值。据初步调查, 很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相对较好的学校, 其评价也存在着严重缺失, 缺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指标, 评价过程随意, 评价方法、主体单一, 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 缺乏实施的充足条件支撑。有的学校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评价措施, 但在现实中难以操作, 停留在文本上的居多, 而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评价更是空白。因而, 针对学校实际开展校本化的可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评价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也是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和有效实施的前提, 对于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体系,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构建课程评价管理机制:未成曲调先有情
1. 建立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 它的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实验”、“考察”、“探究”、“设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评价有其独特的一面, 它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课程, 必需要建立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小组, 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学校在建立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小组时除了有学校领导、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外, 还有学生代表甚至家长代表的参与, 力图在评价的方式上予以创新、深化。
2. 营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环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力求营造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环境, 注重校园文化与课堂文化对综合实践活动全面评价、综合评价的渗透,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生成长天地、学校雕塑、学校墙面文化等环境的渲染, 让学生明白, 评价一个人就要看他是否全面发展, 要像新苗一样吸收来自不同地方的养料才能茁壮成长。
3.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实现多边交流。
我们对在现有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进行重新定位, 设计成“学生成长记录册”, 按“双基”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几方面, 并附上教师、学生、家长的交流空间“聊天室”。比较全面地记录、反映学生成长之旅与综合素质情况, 展示学生的学习与进步情况不, 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定, 让它成为激励孩子成长的工具。
二、搭建学生多元评价平台:化作春泥更护花
1. 构建层次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将现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具体化为若干个基本指标, 每级指标根据不同学段 (可分为小学3~4年级、5~6年级两段) , 采用学段目标分解, 再具体化分出二级指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具体活动的过程中, 再根据学生活动的具体主题, 设计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活动目标。这些目标是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发展性评价的基本依据。
2. 编制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要素。
编制学生发展评价的基本要素, 有利于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评价要素的编制, 要把握体验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实施过程各个阶段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自主地提出问题, 明确活动主题;制定方案的合理性程度;参与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与交流。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问题解决基本方法 (如探究、调查与考察、实验、设计与制作、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的体验与运用程度;基本技能 (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规划与组织能力、交流与合作) 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良好个性品质和思想意识) 的形成与发展等。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要对学生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和发展。
3.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和途径。
(1) 多维度的评价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其它学科活动, 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其评价内容一般直接来源于教师组织活动时所确定的活动目标, 我们预设的评价内容涉及到学生多元智能的各个领域, 包涵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活动成果的呈现, 二级指标的确定见如下表格:
评价采用☆级制, 在每一条评价内容中, “优秀”☆☆☆, “良好”☆☆, “合格”☆
(2) 多样化的评价工具。
(1) 表格统计式:这是一种评价因素可量化的便于积累统计的评价管理方式。一次活动评价应包括活动过程评价表与活动成果评价表 (活动过程评价占70%, 成果评价占30%) 。
●活动过程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 主要评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评价者由学生自己、家长、同伴、教师组成, 以学生自评为主。主要是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如活动技能 (包括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品质 (包括活动积极性、合作性、创造性) 等。在活动过程评价表中根据该次活动的实际情况设置多个评价项目。
●成果评价:仍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以学生评价为主, 着重评价学生在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主要包括方案的设计、信息资料的收集、活动中写的各类文章、心得体会、感想收获、反思日记等, 同样采用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
评价主体就根据评价标准在这些项目后面打出相应的等级。这种表格统计式评价有效地减少了评价的工作量, 同时, 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自身的综合水平可以直观地显现, 令人一目了然。
(2) 成长档案袋式: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收集学生从某项任务开始到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典型作品, 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档案袋的内容包括:“采蜜卡” (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 、“智慧卡” (创新设计和想法建议) 、专题研究论文、科技作品照片以及小红花、小星星 (平时在校获得的奖励) 等资料, 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 自己装入材料, 除上述材料外, 学生还可以把参加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认为该装的都装进档案袋, 这些都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 既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 获得成功的感觉, 又可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成长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有效的评定工具。成长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那么它的评价也就得以彰显。成长袋评定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来看待, 注重学生对自己的进步做出判断。因此, 学生是自己所提交作品的质量和价值的最终仲裁者。成长袋评定的价值, 正是体现在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上。因为学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人, 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做出评价和反思, 这样就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负责, 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意义。
(3) 图画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不定的结论, 而在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亲切的足迹”这一评价工具注重为学生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如右图)
(4) 墙报式:墙报式评价是将学生自我表现性评价内容设计成墙报大小的手抄报, 便于作墙报张贴出来, 供同学们共同品评、共同欣赏。课余时间, 在墙报前浏览一番, 体味自己成功的快乐, 欣赏别人的生花妙笔, 是他们自我展示的又一舞台。
(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 学生问卷。“综合实践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自主体验、学习的基础上的, 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问卷调查, 主要从课程开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学生的主要体会等方面调查学生的感受。如学生的兴趣、对课程的评价、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学生的实际体验等方面, 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
(2) 学生的周记、体会。这是了解学生对课程态度和感受的重要途径, 也是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 学校学生用周记、学习体会的形式, 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与收获反应出来, 如经历的挫折、体验到的成功与失败、通过活动对社会问题的新认识、学生的合作与分歧等等。以完整性、真实性和丰富性作为评价周记和体会的原则, 并记入学生的成绩。通过学生这些体验和感受, 了解课程实施情况的信息, 反过来用于评价课程目标的评价。
(3) 教师、学生座谈会。在课程实施中我国有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的明确要求, 师生提出课程组织、实施、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困惑, 对如何完善课程建设发表见解。通过座谈, 不仅获得了课程实施情况的信息, 更得到了改进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是课程不断完善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4) 成果现场展评会。通过每学期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周活动, 学生把一学期的活动成果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 请大家对课题进行点评,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提供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构筑指导教师评价系统:转轴拨弦三两声
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老师的评价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以全面的眼光评价教师。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 (评价表限于篇幅, 此处略) :能否认真领会《标准》,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状况备课;能否恰当的选择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能否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时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 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和课题研讨;能否面对全体学生, 注重个别差异, 选择不同的指导活动的方式;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怎样, 兴趣怎样;学生是否参与小组合作, 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能否对教学效果做出准确的估计并根据所获取的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行为, 做出改进措施等。
1.由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我们设想建立由校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的重心, 由以往对教师的关注, 转移到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关注等方面。
(1) 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评价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力提倡这样一些学习过程:“实践——发现”的过程;“讨论——归纳”的过程;“自学——交流”的过程:“猜想——论证”的过程……指导教师在在设计活动的时候, 就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显行为特征来评价一堂课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a是否积极参与;b是否独立思考;c是否主动探索;d是否自由表达;e是否善于合作……我们用这样的评价作为“杠杆”, 促进教师从设计活动开始就关注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
(3) 综合实践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 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2.由学生参与, 对教师“品头论足”。在课堂上主体是学生, 学生最有发言权。我们在与学生代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张学生用的评议教师教学行为表, 以学生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在每一个专题研究结束后, 就对学生展开调查, 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的看法, 从而对教师有一个更全面、更直观的了解。同时, 通过这样的评价, 也直接促进了教师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真切感觉。
综上所述, 以上是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诚然,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评价作为课程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应该因校而宜, 不必千篇一律。在落实“科学、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飞翔的平台。作为实践者, 我们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的评价, 让每一位教师在评价中获得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在评价中感受成功, 让课程本身也在评价中得到提升。期待着我们的一些尝试性评价策略能引发大家的深层次的思考与行动!
参考文献
[1]李志宏, 王晓文.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推荐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09-09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11-26
综合实践评价制度06-05
综合实践课程评价09-22
综合性实践活动后的收获07-19
综合实践活动的企划方案07-10
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09-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09-13
金色的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1-04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