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中考作文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名师讲中考作文(通用10篇)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1

每一道作文题都有一些明确提出的要求,比如文体、字数等,还有一些要求没有明确提出,是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潜台词,审题时必须深入挖掘这些潜台词的含义,才能打开思路,准确把握题意。

那么,怎样挖掘作文题目中的潜台词呢?

一、要注意推敲题目中副词所包含的潜台词

题目中的一些副词往往起限定、提示作用,对作文的内容作了潜要求。

比如“这也是课堂”中的“也”的言外之意就是这本不是课堂,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另外一种课堂。如果学生写成一般语文课数学课就不符合题意了。

再如“有时,我也想——”(江西)这个题目中的“有时”的潜台词就是“偶尔”,不是经常如此,“也”表明不是自己的初衷,有跟随别人之意。如果写成我一贯的想法,如理想之类就和原题的要求背道而驰了。

06年无锡“门其实开着”和08年山东“()其实很快乐 ”这两个题目中的“其实”的潜台词便是“表面并不„„”。作文的立意必须站到“表面”外,撕去罩在事物本质之上的面纱。“门其实开着”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其实很快乐”,“其实”——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顿悟才发现的快乐,或深深思考才发现的快乐,或经历一番体验才发现的快乐„„要写出发现的过程而不能写成《这事很快乐》、《成功的快乐》等。

“我依然———”(山东东营)的潜台词应该是“我在经历了什么之后,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广州中考作文题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又”字,表示“再次”“第二次”。

命题作文“最好的奖赏”,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可视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的、情感的。有题目中“最”的限制,构思时就要尽力避开物质的、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或情感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也要注意“实”与“虚”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深化为“精神”、“情感”,以“虚”为“最好”。如果考生忽视这一点,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美食”的,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奖赏”钱,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题目中“最好” 的潜台词:在帮助父母劳动时,增强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些才是“最好”的奖赏。

中考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的巨大,实在忽视不得。

二 要注意题目的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其潜台词

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山东省潍坊市的“画一扇窗给自己”,湖南省益阳市的“春风拂面”,浙江省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江苏省扬州市的“回家”,湖北省恩施市的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一道风景线” 河北:《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广东:《脚步》;吉林,《永远的歌声》;长沙:《明天的太阳是新的》;„„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对于比喻、双关文题,我们要善于联想与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明确其潜台词,就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飞翔”,初看,选材面窄,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引申义或比喻义,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再如,“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有它的潜台词,由此,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比谁都富有;在“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同样富有,同样,在“知识”“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也富有。联想开去,选材、立意的天地就广阔了。

三 要注意题目中对文体要求的潜台词

很多作文的要求是“文体不限”,其实所给的作文题对文体已经作了潜在的要求。比如陕西省“难忘那张——脸”中“难忘”一词就对文体作了暗示,适合写成记叙文。2008年河北唐山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们__” 四川省南充市的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以及重庆“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中“那一刻”“那一幕”“ 这一天”都暗示要写成记叙文。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2

看见( 武汉名校教师写中考示范作文)

张慕元(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此诗句给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要避免                                 的局限,我们就必须站到      和      的最高境界上,我们才会拥有一双          ,才能“思接千载,                  ”。

然而,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对眼前的事物            ,或者一叶障目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就暴露了我们“看不见”红绿灯,“小悦悦事件”又反映了我们对他人的漠视……可见,我们要真正能看而见之,仅仅有眼睛是不够的,还得有          的头脑和              的心灵。

要看见事物          需要知微见著,需要善于     、          、            的思维智慧。因为“看”仅仅是一种         ,往往停留于事物的            ,而“见”却是一种        ,一种         ,一种想象、推理、判断的智力活动。由“看”发展到“      ”,才能透过       看清事物的           ,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中,由于长时间观察世界地图,忽然“看见”了五大洲的边缘有明显互补吻合的特征,难道五大洲是由一个板块分裂开来的吗?他            着,       着,兴奋地进行研究,反复地模拟拼合,终于    五大洲其实是由一个大板块分裂开来,由此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的著名论断,这是科学史上一个伟大发现。可见,“看见”的实质是        ,发人之所未发,           ,惟其如此,才能看见事物的       。

要看清事物的真相需要由   及   ,由   及   ,由    到   的    力。有了      力,我们的眼光就会如“X射线”一样      事物的   ,从而看清事物的   。商纣王继位之初,显得很精明能干,然而大臣萁子偶然发现商纣王用一双象牙筷进餐,在极力劝阻无效后,萁子悲叹着预言:“商朝离灭亡之日不远了。”当时的大臣们都认为他是小题大作,杞人忧天。然而萁子却严肃的      :“一个用象牙筷吃饭的人,就不会再用土陶碗了,一定会追求金碗玉盘,而用金碗玉盘就会追求山珍海味,吃着山珍海味就必然追求住高台大厦……就会增加对人民的盘剥,人民就会因此而反抗……最终导致亡国。”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一切恰如萁子所言。从“一双象牙筷”看到亡国的        性,萁子的眼光是极有        力和       性的。和他一样拥有慧眼的是王安石。王安石在读史书时,特别喜欢深入思考,他发现被史书上奉为圣贤的孟尝君的门下吸纳的人才多为“鸡鸣狗盗”的小人。由此   :孟尝君的“小人俱乐部”是有真才实学的君子所不齿为伍的,这正是孟尝君不能安邦兴国的原因。王安石眼光   ,看见了         的孟尝君,从而推翻了史书对孟尝君的定论。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启迪后人如何看见历史      的典范。

要善于看见事物的本真,还要有充盈着     的胸怀和一颗       、疾恶如仇的心灵。   的心灵和    的精神能     我们的目光,让我们看得更清,更      !当人们对虚假习以为常,无力较真时,方舟子却用“    镜”来教会世人看清名人唐骏的假文凭,看清教授肖传国的伪科技。他看见了我们          ,正是因为他有对虚假的痛恨和捍卫正义的精神。当众多医生高高在上漠视普通患者时,王争艳却看见了那些底层病人的疾苦:“我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太贵的处方我下不了手”。她的         让她看清了社会的      。还有为了捍卫公众的隐私权,斯诺登看清了美国政府的滥用职权的真相,进而大胆揭露非法窃听的行径。是正义的精神让他们拥有了非凡的“          ”,从而更   看,     看,    看,因而能够“四面河山收      ,万家忧乐上心头”。

让我们都    双眼吧,走出     的误区,学会拨云见日,去伪存真。此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          ”,而是缺少看见“          ”的智慧和心灵!(-6)

(本文已经发表于《语文报》专刊 )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3

以“心中有话对你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注意:

① 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②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 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心中有话对你说

三年前,你如一阵风吹到了我的眼前。如今,坐在考场上,想着三年中你送给我的一切,便会有一阵暖意涌上心头。

人们都说,你像一支离弦的箭,一去不复返;可我却认为,三年中的你,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我的脑中编绘成一只优美的乐曲,不断地在脑中升华、回荡。三年的初中生活啊,你真的给了我太多太多„„.像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是你坐在我的桌边,陪我一起和书中的灵魂对话。当我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听他用那充满毅力、刚强的声音表达自己理想时,你也围绕在我的周围,听他发出坚强的呐喊:“我的一生是为革命而奋斗,当我想起它的时候,就感到浑身充满力量!”当我在品读《钗头凤》中充满辛酸的沈园情结时,你也在一旁为世道的不公而低声抽泣„„

像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是你坐在教室的角落,和我一起认真倾听老师的教诲。当语文老师握紧拳头,单手拿书发出《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呼唤时,我的心中也不时的出现这样的画面:三年来,正是这位讲台上的园丁,在我遇到失败时,让我从困难中爬起,在我享受成功的喜悦时,勉励我不骄不躁,继续前进„„

像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还是你看到我在饥饿时,同学们为我送来面包和水,还是你看到我在腿受伤时,朋友们为我的伤口抹上膏药;像那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还是你坐在礼堂里,为我的演讲鼓掌喝彩,还是你坐在操场上,为我跑道上的我加油鼓劲„„

三年的初中生活啊,我从你中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在困难中爬起,学会了在胜利中继续前进。现在,这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已经在我的脑中编成一支乐曲,我放下笔,任由你在我的脑中轻轻吟唱,我还为你编好了新词呢。听,音乐响起了:“三年时,快乐醉,一朝离别,我心难非;师生情,友谊贵,一朝逢君,终生无悔„„”

2010北京中考满分作文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1000之间。(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凝聚

无数滴小水珠凝聚起来,欢呼着东流入海;亿万座星辰凝聚起来,撑起夜幕中一片璀璨的星穹。而我的亲人和朋友们则用他们的关怀,为我凝聚了爱的力量。

清晨的一抹阳光仓促地投向墙壁上鲜红的6月24日,而我睁着朦胧的睡眼往笔袋里塞着考试用具。心脏卡在嗓子眼里,窗外焦躁的蝉鸣声合着杂乱的心跳,成为了这幅“兵荒马乱”之画面的配乐。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关隘,我渴望能够顺利通过。

妈妈把昨夜就准备好的早餐推到我面前。“不吃了。”我茫然地摇摇头,大脑一片空白。“吃吧,一定要保证在考场上大脑供血正常。”妈妈微笑着看着我说,又加了一句,“而且,这里面还有我放的幸运剂呢。吃了就能考好。”声音轻巧。我没再拒绝。温热的牛奶顺着咽喉缓缓流下,延伸到心底融化开一片淡淡的温暖。

奶奶不知什么时候也出来了,站在餐桌旁边看着我吃东西,收拾用具,半天没有说话。自始至终奶奶才说了一句:“别忘带东西,好好考。”她的声音里略带着一些沙哑,我记得昨夜很晚我出来的时候奶奶的房里仍然亮着灯„„一丝不知名的感动慢慢涌出来。我从中奶奶的声音里听到了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我点点头,感到自己冰冷的手掌里又多了一分气力。“我爸呢?”我收拾好书包,问。“你爸到停车场开车去了,他过会儿要直接把车停到楼下。”奶奶回答。

餐厅里是一片沉寂,阳光照到餐桌上,妈妈和奶奶都默默地站在我背后看着我。彼此无言,只有凝聚起来的力量和鼓励慢慢酝酿在空气里,渐渐消除了内心里寒冰一样的紧张和不安。站在门口的我向身后望去,她们安静地对我微笑,带着几分鼓励,几分沉着。“用我送你吗?”妈妈轻声问。“不用了,有我爸呢。”我笑着说。然后餐厅里持续着坚定和沉默,我知道她们正在用这种安静而有力的方式为我凝聚起一片爱的力量,以及走向考场的信心。

爸爸已经将车停在了楼下。手指触到门把手的刹那,我听到背后传来妈妈温暖的声音:“你没问题的,好好考,等着听你的好消息。”那一刻,感动和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涌上了心头,我不禁转过头,对妈妈和奶奶绽开了一个笑容,走出门,同时将餐厅中那凝聚着爱的画面烙在心底,阳光温柔而灿烂。

大海的深沉是因为水滴的凝聚;夜空的璀璨是因为有了星辰的凝聚。而这份凝聚的亲情,则给予我无尽的信心,鼓励着我,感动着我,伴随我勇敢地迈过未来之路,走过那些人生的坎坷。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4

2009年6月11日上午福建省中考语文科考试结束,作文是命题作文———《分享》。

名师点评

福州语文老师对本次作文题目有不同的观点。某中学语文名师认为,中考作文题《分享》看似简单,好发挥,但实际上容易让学生误读,无法紧扣主题,最后写偏了。“比起高考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_____》,更难写。”该语文名师认为,《分享》要写好,一定要注重分享的过程,并且在文中处处体现分享,而不是在最后交代“要分享的感受”。“如果多数学生写偏了,评卷时可能会适当放宽评分标准。”该老师说。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5

【模拟金题】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这道命题作文的题面简洁明了,几乎没有什么审题障碍,只要扣住“月亮”进行写作即可。具体写作时,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精选方向。“月亮”这一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可描写美妙的月景,可借月抒发心中的真情,可由月亮展开浪漫的想象……甚至,还可去描写月亮在古典诗词中的遨游。动笔之前,不妨静下心来,对自己素材库中的“月亮”进行一番检索,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

二、理清思路。确定了写什么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比如你写中秋夜望月,思念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就可先对天上圆月展开描写;然后借月抒怀,回忆往事,倾吐思念之情;最后再回到月亮上,结束全文。其中,忆事和抒情应作为重点。

三、精心描摹。既然是以“月亮”为文题进行写作,无论写景,还是记事、抒情,都要建立在对月亮展开的细致描写上。描写月亮时,除了对月亮本身的阴晴圆缺、色彩变化展开描摹外,还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烘托月亮,比如写月色下的村庄、田野、山川等。另外,还要讲究动静结合,比如写月食,就可写它的变化过程等。在描写过程中,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让笔下的月亮充满诗情画意。

四、巧妙抒怀。古往今来,月亮成为无数文人墨客内心情感的寄托物,有望月怀亲的,有咏月思乡的,有抒发悲苦离愁的……抒情时,情感一定要真挚。

【佳作示例】

月亮 李思雅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在诗人们的笔下,月亮被比喻成了许多有趣的事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笔下的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李贺笔下的月;“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这是五代词人牛希济笔下的月……这些诗句,比喻新奇,令人过目不忘。

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爸爸对月亮的比喻——月亮是一张老唱片,总在你望月的时候,轻轻响起。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平时爱舞文弄墨,常有一些诗文发表。虽然我对他的大多数作品不以为是,但对“月亮是一张老唱片”这一句却格外喜欢。

我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在爸爸年轻时,听音乐不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那时的音乐,是刻在唱片上的,然后用唱机播放。那唱片圆圆的,盘子般大小,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 2

你想想看,那圆圆的满月,可不就像一张老唱片?而我们每个人的目光,就是一枚长长的唱针。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月亮,与月亮对视时,心中自然会升起许多情思,或怀念故士,或思念亲人,或幻想团圆的场面。这时候,一首首抒情的小夜曲便会在耳畔轻轻响起,如泣如诉,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在月亮这张老唱片上,一定刻录了许许多多歌曲,数也数不清。不信,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或坐于窗下,或信步于庭院,举头望月试一试,你心中想什么,月亮就一定会放什么歌曲给你听。

月亮,我要把你这张老唱片好好珍藏在心灵深处,并且经常翻出来听听。【评点】

作文构思巧妙,作者先列举古人描写月亮的诗句,题材丰富,比喻新奇。然后笔锋一转,说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爸爸对月亮的比喻——“月亮是张老唱片”。作者详写月亮这张“唱片”,其中“我们每个人的目光,就是一枚长长的唱针”等句子特别生动传神。最后,表达了珍藏月亮这张老唱片的心愿,意味深长。

另一篇:

冬天里的春天

转眼,已是寒冬腊月,但我的书房里却是“春意盎然”。

书柜上摆着两盆吊兰,青翠欲滴的叶子争先恐后地向外伸展,展现着它们的蓬勃生机;书桌一角的康乃馨也不甘落后,吐出火红的花瓣,总不肯凋落;衣柜旁的文竹更是青翠盎然,一天比一天蹿得高。书房里生机勃勃的植物与窗外寒风呼啸的冬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闲暇时,妈妈总喜欢去逛逛花店,精心挑选几盆绿色植物或几支含苞待放的鲜花,用它们裝点我们的家。这样,即使在冬季,我们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我以前不懂得这些花草的用途,曾经问妈妈:“你总是买这么多花草回来,为什么呀?它们既不是必需品,也不实用,有什么价值呢?”

妈妈弯下腰修剪文竹的枝叶,笑着说:“为什么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呢?你看,这些生机勃勃的绿叶给我们带来清新的感觉,那几支绚丽的鲜花带给我们舒畅的心情,它们也很重要呢!”

可不是么?当我在为学业烦恼时,是桌边的一朵绽放的小花让我露出惊喜的微笑;当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近书柜时,是柜子上面的一抹绿意给予了我活力;当我苦于没有写作素材时,是衣柜旁的文竹给我带来了灵感……

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在寒风一般的挫折中瑟瑟发抖的时候,也许就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问候会让我们充满动力;当我们被压力击垮、一蹶不振的时候,窗外小鸟们欢快的合唱会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

若人生是漫长的冬天,那么生活中的点滴温馨和惊喜便是冬天里的春天,给予我们活力与希望。

名师巡讲活动听课感悟 篇6

——听魏靖老师信息技术课有感

2014年4月2日,做为新教师的我有幸聆听了胜利名师魏靖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大美泉城——修饰多媒体报告》,课后又认真聆听了魏靖老师所做的专题报告——《信息技术之诱思、合作、探究》,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魏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导入诱思引路

良好的导入是课程成功的一半,魏老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将“大美泉城”宣传片展示给每一位学生,瞬间吸引学生眼球,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泉城济南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为任务的设置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其中也体现了魏老师所倡导的“诱思合作探究教学”。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在教师诱导下让学生真正的学,教师主导作用在于“循序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课堂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合作发展。

二、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魏老师所讲授的这一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类型中的作品制作类,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常见的课程类型。魏老师将课程从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了三个有梯度和层次性的任务:泉城第一景评选、市中八景展示以及好客泉城邀请卡的制作,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完成任务。三个任务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出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性的技术培训,而是有目的的让学生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方式下逐步达到操作技能及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并实现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目标。因此,魏靖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倡导小组协作,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运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动手操作动力强的学生并让他充当“老师小助手”的角色,来帮助本组内甚至其他组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堂活而不乱,学习氛围浓厚。

四、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三个“养成”

魏靖老师的报告中提出关于如何合作的三个“养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三个养成包括:

1、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向别人发表意见、提供事实、解释问题等。所以学生在阐述自己思想时要讲究信息技术术语的运用,并且学生在演示时要“边操作边讲解”,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严谨性。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非常专注而且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为自己下一步“表达”提供基础。

3、养成良好的求助和帮助习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要及时向同学请教,并且能够说清楚自己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合作。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7

以新闻为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禅城区教育教学研究室李剑平老师认为,中考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而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是考试选择素材的平台之一,相比起网络,报纸比较容易携带,学生更容易接触到。

人文关怀类材料容易入选

信息社会,纸媒越办越厚,哪些题材比较容易入选作文题目?李剑平认为有三种类型的题材较容易入选:首先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今年的地震;其次是人文关怀性比较强的文章,同学们都有话可说的;最后是文章体裁比较典范的.报道,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内的。

材料作文要选出彩点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8

[谋胜方略] 近年来,部分中考作文题对文体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如湖南长沙中考作文题“送他人一朵花”和“你的_____,让我记住了你”就明确要求“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广西桂林中考作文题也指出“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实际上进入高中后,议论文更是写作训练的重点,所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技巧,意义也是相当深远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这里的“简单”和“有理有据”只是基本要求,要想让议论文在众多作文卷中脱颖而出,一是平时要积累论据素材,二是留意社会、生活、成长中的事件或问题,作发散思维并尝试证明,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想深度,三是要掌握议论文实用的论证技巧和谋篇布局的办法。

[中考兵法] 那么,中考满分议论文具有哪些特征呢?我们又如何打造高分议论文呢?

特征一:论点鲜明

论点应是一句明确无误的判断句,要意蕴精警、态度鲜明、表达清楚,在紧扣作文题的前提下,做到思想正确、情趣健康、格调明朗,力避“片面”“偏激”“消极颓废”“庸俗无聊”的倾向。例如下面的开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礼贤下士,以诚相待,仿效“周公吐哺”,才换得“天下归心”。人与人之间,要拥有一份真正的、牢固的感情,就必须以心相交,以诚相待。

(湖南娄底中考满分作文《回报》)考生先用曹操的例子,并引用其《短歌行》的诗句来加以证明,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与人之间,要拥有一份真正的、牢固的感情,就必须以心相交,以诚相待”。这说明以诚相待才能以心换心,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头旗帜鲜明、论述有力,紧扣了题目“回报”。

[实施策略] 1.如果题目可以自拟,那就拟一则醒目的论点型标题。

2.构思一个简洁有力的开头。简洁产生力度,简洁产生美感。中考作文在几百字的篇幅内要阐明道理,让人一目了然,就必须“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 6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立论文简洁有力的开头方法有开门见山法、设置疑问法、征引名言法、以物喻理法、树立耙子法、出示现象法等等几种。3.如果是驳论文,应先树立靶子,摆出要批驳的错误观点、不良现象,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驳论。

特征二:论据精当

这里的“精”是“精心”,“当”是“精当”。写作议论文一定要精心选择并使用精当、典型、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还要注意论据的详与略。如下例:

在我心里,古今中外的每一位偶像,都为我点燃了生命的激情。迷茫时,想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失败时,读到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就看到了那一线曙光;消沉时,读到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又萌发了雄心壮志„„(山东德州中考满分作文《偶像——人生的助跑线》)该考生先将分论点之一放在本段开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然后紧扣偶像点燃“生命的激情”,依次引用了李白、刘禹锡、毛泽东的诗句,句型一致,形成排比,增强了诗情画意,语言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正切合了题目“偶像——人生的助跑线”。实际上,在运用事实论据时,除这样以多取胜外,也可以只精选少量的素材,细述深挖,来为论点服务。

[实施策略] 1.平时注意积累论据并尝试多角度思维分解。2.合理安排论据之间的顺序。

3.选择和使用论据要注意:一是论据与论点要一致;二是论据要准确可信;三是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和新鲜感;四是对道理论据应当进行分析、解剖、提炼和升华:五是论据要精练,特别是事实论据应具简练性和针对性,使用时可以在摆出论点或分论点后以事实证明,也可以先摆事实,后归纳出论点或分论点。特征三:逻辑严密

论述过程的起承转合、条理分明、结构严谨、论述全面是让人心悦诚服的关键。如《我能行》,第一段引述心理学上“罗森塔尔效应”的例子,得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的分论点,第二段直接摆出“人只有相信自己行,才能表现出行的地方来”的分论点,并用“驰骋世界乒坛的邓亚萍”

/ 6

的例子加以证明,第三段举世界级著名残疾演讲大师约翰•库缇斯的例子证明“我能行”,第四段从反面说明有些人因为过于“谦虚”而与机会错过的情况。这种层层深入、正反结合的论证已很完整,最后一段话又令人鼓舞:

朋友们,把“我能行”作为自己的誓言吧,但切记,这个“行”不仅仅是能干的行,还是行动的“行”。

作者告诉我们,只要相信“我能行”并且付出行动,我就“一定行”!这样巧妙的补笔之后文章可谓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实施策略]

精心选择并安排严谨合理、新颖清爽的结构:

1.总分总式(含并列式)。起笔开门见山,紧扣题目或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并列的分论点分层论证,最后照应开头或篇末点题。另有总分(演绎)、分总(归纳)两种变式。如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努力做好你自己》:①努力做好自己,你就是智者。(中心论点)②做好自己,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越。(分论点一)③做好自己,并不是一意孤行、孤芳自赏,而是正确认识自己后的自信。(分论点二)④朋友,努力做好你自己,这便是对生命最精彩的诠释。(回扣并深化中心论点)

2.对比式。把两种现象(或意见)加以对比,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如《杰出与平庸》一文的结构:①先依次列举名人事例:拿破仑带百万法军纵横欧罗巴大陆时无人在乎他1.62rn的身高(对比一);贝多芬谱出《第九交响曲》时没人还会关心他失聪的双耳(对比二);弗莱明钻研出青霉素时,没人在乎他还是个农民(对比三);朱元璋铸起大明江山时没人会说他当过和尚(对比四)。归纳:把优点发挥到极致就能掩盖住自己的缺点,才能从平庸走向杰出。②再依次列举动物界事实:羚羊用矫健的四肢弥补牙齿的拙笨;利隼用双翅弥补嗓音的喑哑;箭鱼发挥游刃有余的速度而不寄托于铠甲般的鱼鳞。归纳:同木桶理论不同,决定一棵树高低的,不是最低的枝丫,而是最高的那一枝。③杰出是竭尽所能使优更优,平庸在于一生使劣不劣(从对比中归纳出中心论点)。

3.递进式。各层论证层层-深入,不能随意变更。或由现象说到本质,或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或从“是什么(提出问题)”说到“为什么(分析问题)”,再说

/ 6

到“怎么样(解决问题)”。如广西桂林中考满分作文《误解》就采用了典型的论证三段论。①提出问题:误,错也:会,即理解。误会,就是错误的理解。纵是智者,也难免有“千虑一失”之时,更何况众人呢?误会之生,实属正常。(“误会”是什么)②分析问题:误会已成,隔阂既生,那么怎样才能打破隔阂,化干戈为玉帛呢?然后分析误会产生的三个原因。(“误会”为什么会发生)③解决问题:以明察秋毫之眼洞悉他人的心灵世界,以冷静、理智之心压制心中冲动之火,误会之种子就无可萌发;以旷达之胸怀包容世间万物,误会之毒便可彻底清除。若是,心灵之泉即可永远清澈明净,人生之路自是永无误会之恨。(怎么样避免和消除“误会”)

特征四:论证巧妙

想让议论文出彩,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来使用素材。我们看河南中考满分作文《奉献就要彻底》的两段文字:

猪粪可以做肥料,猪毛可以做刷子,猪皮可以做衣服、鞋子,猪肉可以吃,猪油可以炒菜,猪心、猪肺、猪肠、猪肝都可以吃,猪骨头还可煲汤„„总之,猪的奉献数不胜数啊!可是没有人肯定它们的奉献,反而将那些比猪的奉献还小的蚕、牛捧得老高老高的。

牛,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可是,没有人会注意牛吃的草是多么多么的嫩。也没有人会注意,猪吃的是多么多么的糟,乱七八糟的扔进锅里煮一煮就给猪吃。可是猪还是吃下去了,把自己吃得胖胖的。蚕呢?不是桑叶还不吃,那么挑剔。

考生把猪与牛、蚕放在一起,从所作奉献、对吃的要求、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上进行对比,最后证明猪奉献得更彻底。同时,采用这种以物喻理的方法来论证,道理更加浅显易懂。

[实施策略]

除了以上提到的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和层层递进的论证外,还有以下论证方法可用:

1.采用对比论证。将正与反的两方面并举,在比较中辨明是非曲直、美丑善恶。

/ 6

2.采用比喻论证。用浅显的、常见的事物、事理来比喻深奥的、生疏的道理。

3.写驳论文时可以采用归谬论证。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大前提,由此推理,把对方论点的错误故意“放大”、延伸,导出一个显然荒谬的结论,充分暴露出原论点的可笑、荒唐、错误。

特征五:气势雄浑

论述语言要气势雄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一人主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不但强调了说理的正确,也强调了议论文风的大义凛然和语言的势如破竹。如广州中考满分作文《奖励自己》的首段文字:

也许你貌不惊人,也许你语不出众,也许你没有别人的才华,也许你没有辉煌的成就——也许你为此而伤感,为此而自卑——不,朋友,别这样,请接纳自己,珍惜自己,这是给自己最大的奖赏。

这个开头运用排比,富有文采,增强了气势,又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论点。另外,考生运用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的倾诉。

[实施策略]

1.选择大气的话题,确立健康、明朗的格调。

2.综合使用排比、反问、设同等句式,如果能巧妙地组织排比段,更能在整体上形成壮如江河般的滔滔气势。

当然,打造意蕴精警的美句,全面论述不留破绽,也是让议论文立于不败之地的诀窍。

不管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不管是读后感还是新闻评论,清楚了优秀议论文的特征和实施策略,当你需要写作议论文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了,相信那时你一定能拿出论点明确、材料精当、论证严谨、气势雄浑的议论文佳作。

[临阵拆招]

1.下面各项可以直接作为论点的是

(1)挫折(2)要相信科学的力量(3)实践出真知(4)你了解反省的重要意义吗?(5)失败就像一块试金石,只有真金才能经得起它的考验。

[温情提示]请结合“论点”的常识介绍来辨别哦!

/ 6

2.面对一道“双赢”的命题作文,你需要:

(1)用发散文思维的方法拟出三个不同的论点。

(2)请举一个“双赢”的事实论据。

[温情提示]第(1)题中,所谓“不同的论点”,意思是三个论点的角度不同,要避免雷同。第(2)题中,除了新闻报道、历史故事、生活例子,寓言故事也可以的啊!

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正视与回避

(2)题目:因

要求:①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若选(2),请补全题目再构思行文。②中心突出,主题明确,有真情实感。③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 x或虚拟名称替代。

[温情提示]对于这种关系型的作文题,一定要辨清两者的关系才能下笔哟!

名师解读中考物理 篇9

物理:侧重基础和应用

物理学科考查的内容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中考命题原则没有改变:依旧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更加紧密联系教材,体现出物理学科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变化:有三处微调

1.在“走进实验室”的技能方面删去了“测量时会观察测量工具,会表述观察结果”和“会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两点要求。

2.原来“容易题是对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更改为“容易题是对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此外关于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的难度系数和占总分值的比例均不再规定。

3.练习题中多了两道选择题、两道实验探究和一道计算说明题。

复习策略:切忌只做题不看课本

重点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培养用物理语言、准确地描述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避免做一些繁琐、偏怪或过难的题目,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教科书中的条文。

一、吃透教材,切忌只做题不看课本。

(一)看概念规律时,要从每个概念、规律的来源、内涵上把握。

(二)看书中插图、“讨论交流”,并学会用物理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要注意有理有据。

(三)看实验探究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数据收集、结论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条理清晰。

(四)看“自我评价”,保证每题过关。

(五)看“家庭实验室”,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探索,发现问题,提高基本实验能力。

二、关注实验探究,落实过程

教材中的实验可以分成测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解决此类实验题的关键:

1、审题

2、分析处理实验证据(写清原理,计算过程,比较,结论,体现出所控制的变量)

3、得出结论:书写实验结论时要注意,需控制控制变量的必须控制,结论要准确、到位,不可过头。

实验探究必须亲自动手参与,能进行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还能够对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参与交流与评估,最后能够形成实验报告。

姚老师强调说,可以利用错题本整理错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考题最大的特点是浅、宽、新、活,因而,在复习中要回避繁、难、偏、怪的题,否则,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心理负担。

名师讲中考作文 篇10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8中考化学名师指导的内容。

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在密切联系实际方面占了较大部分,旨在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化学的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化学与生产、生活

有一道小题是: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纸张粉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分析:这就是今年中考化学卷选择题中的第1题。大家看,蜡烛燃烧、撕碎纸张、冰雪融化了,还有酒精的挥发,是不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呢?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中存在的变化,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去分析判断这些变化的能力。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用化学知识去分析的话,解答这类试题,还不是“小菜一碟”?

再看下面的试题(均为北京市或海淀区的中考试题),看看是不是都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二、化学与环境及能源

例题:

1.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分析:此题强调水资源的保护,考查学生对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中的四种做法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此题结合“绿色奥运”的理念,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特别是大气污染物的了解,提醒学生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

三、化学与医药及人体健康

例题: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吃海带等海产品,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A。氟元素 B。碘元素 C。锌元素 D。钙元素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微量化学元素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重要的作用。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体现了化学的应用性,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心身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用化学的视角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试题还体现了化学的时代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科学在迅速发展。因此需要学生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科学,善于从书本、报刊、网络、电视等途径获取与化学有关的信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体验化学世界带给你的无穷乐趣。

上一篇:西安保障房怎么申请下一篇:4s店售后服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