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共6篇)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篇1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

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高品位与普及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地扩大。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二是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当时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发展的先驱主要有美国学者赫克特,世界自然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勃罗斯等。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对环境的负面冲击,从环境保护思路出发,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活动和产品大规模推出的还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生态旅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199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同时,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推行生态旅游计划,如马来西亚提出将本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二)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1995年1月8日至19日,中国旅游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在西双版纳召开中国第一次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96年由武汉市外事局和旅游局共同主持召开了解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研讨会,1999年为生态环境年,全国各省市已向国家申报了一批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和景点,如: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甘肃新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

目前,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为森林公园、自然旅游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每年接待游客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100多万人次和80年代末期的1000多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万人次。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森林公园的客流量比1994年猛增30%,现在年接待游人达5000多万人次,2000年,我国森林旅游者将近1亿人次。我国已有各类森林公园870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92处,全国已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达1000多个。

(三)我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蓬莱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取得了显著成果,旅游业已经成为蓬莱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旅游综合收入年均超过10亿元,占全市GDp的10%以上,对地方财税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蓬莱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在经过连续七年的“黄金周”后,观光旅游已经达到了成熟期。但在生态旅游的发展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规划设计起点不高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在规划建设和市场促销等方面明显滞后于观光旅游。目前,仅有蓬莱阁西苑、兴瑞庄园、田横山文化公园等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经过初步开发形成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生态旅游景区(点)。但无论是在开发建设规模上,还是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与生态旅游开展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以蓬莱阁西苑景区为例,据统计,2004年西苑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仅为21000人次,与蓬莱市全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极不相称。田横山文化公园作为我市唯一的开发较为完善的旅游公园,其功能主要是满足我市当地居民的休闲、观光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经济效益方面与投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目前我市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现有的重点生态旅游资源:

1、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艾山位于蓬莱市境内南端,距蓬莱市区42.6公里,海拔814米,是蓬莱境内最高峰。山峰挺拔峻峭,远望如笔架,山脉东西走向,山脊奇峰罗列,晴日登顶远眺,可望蓬莱、龙口、栖霞三市概貌和渤黄二海风光。山坡上林木茂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1949年4月成立艾山林场,面积4591亩,树种包括刺槐、赤松、黑松、落叶松、板栗、苹果、核桃等,森林覆盖率84.6%。1991年,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2004年底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艾山北麓有尼姑庵和八路军兵器厂遗址,此外还有扁担石、蜂窝石、靴子石、通天神水等景点。场内生态环境良好,山林风光秀丽,山间溪水长流,空气清闲,花香鸟语,气息宜人,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观光游览。该区域具有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温泉,是开展登山观光、攀岩探险、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等活动的绝佳区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兴瑞庄园:兴瑞高特高绿色产业园位于蓬莱市经济开发区,沿渤、黄海交汇处黄金海岸而建,东邻蓬莱新港,西望蓬莱仙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绮丽。该产业园建于1998年,是集农产品种植、海产品养殖、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园,以高效、特色、高科技三大特点著称,重点向游客推出山林野趣休闲游、水上游乐健身游和农业观光游等项目。兴瑞庄园是蓬莱兴瑞高特高绿色产业园下属的四个经营实体之一,占地面积300多亩,庄园内主要景点有潘华楼、小天使、石铺路、鸳鸯浴池、连心河、日式沙疗浴池、爱心桥、泉(钱)涌、八卦池、海仙桥、垂钓水寨、怡情村等,与其它旅游景区相比独具特色。

3、蓬莱阁西苑景区:位于蓬莱阁西1公里的龙首山区。龙首山以山巅酷似龙首、山脊起伏盘蜒、形同巨龙腾动而得名。龙首山海拔115米,山区北麓面积360亩,北依渤海、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林木青葱、花草繁盛,海淮幽静,空气清新,野生鸟群盘旋鸣唱,是一方理想的度假旅游之地。1995年以来,市政府加大投入,依山势先后建起了狩猎谷、水帘洞、动物园、渔人村、动物表演场、鸟语林等景点,初步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统一。

4、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丹崖山西侧,距蓬莱城2.5公里,因其位处渤海海峡登州一侧,亦称“登州岬”;又因其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故又名老北山。山上建有灯塔,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二海分界线,因此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地位。田横山海拔72米,东南与丹崖山相联,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山阴因受浪涛冲刷,岩破石穿,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田横山为秦末齐王田横屯兵处,因以名之。明、清两代设有炮台,皆存有遗迹。1987年,田横山辟为旅游公园,陆续兴建海上观光客运索道、全周影院、田横山栈道等景点。

5、十八公里葡萄长廊:葡萄及葡萄酒业是蓬莱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蓬莱又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来蓬莱旅游度假的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左右。蓬莱市将旅游业和葡萄酒业进行了巧妙结合,在烟蓬旅游观光大道两侧规划了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建设无公害葡萄种植基地3万亩,配以绿化、美化小品等景点,形成集葡萄庄园、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堡建设及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长廊。

6、温石汤温泉:温石汤温泉位于蓬莱市南34公里村里集镇温石汤村,距艾崮山风景区10公里。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50—52度,昼夜流量1000立方米。温泉水质晶莹清澈,润滑光洁,泉水中含有丰富的氟、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冬浴暖,夏浴爽,去污解乏,疗伤止痒,对关节炎、皮肤病有明显疗效,常浴温泉水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润肤、美容大有裨益。

7、生态谷:为实现蓬莱海滨度假旅游优势与艾山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优势的有效连接,市政府斥资在二者之间的山谷中规划打造了一条生态旅游专用通道,即“生态谷”,实现了南北两大度假旅游区域的直线贯通。生态谷长约50公里,两侧进行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美化,并建有休憩宾舍小品等,在绿化带外有许多可供游人亲自采摘的果品种植林,别有一番风情。

8、蓬莱村:蓬莱村景区占地230亩,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以仙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景区“一池三山”汇集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南方私家园林之秀为一体,表现出道家的思想精华,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古典建筑等文化系统工程,同时也俱备餐饮、娱乐、休闲、会务、度假等功能。

(二)目前我市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

我市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如艾山森林公园、温石汤温泉、海滨沙滩等,又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如十八公里葡萄长廊、蓬莱村、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兴瑞庄园等。由于规划设计和开发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除了西苑、田横山公园、兴瑞庄园和在建的蓬莱村外,其它的生态旅游资源或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或处于项目招商阶段,接待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太少。

2、生态旅游形式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馈乏。

由于目前我市的生态旅游景区(点)较少,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在蓬莱开展生态旅游大多数选择的是西苑景区和田横山文化公园,而这两处景区都 是以休闲、观赏为主,参与互动性的活动基本没有,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生态旅游业向高层次和规模化进一步发展。

3、宣传促销力度不强,参与者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旅游热点。

我市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果显著,已经成为了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不但拥有每年大约200万人次的游客市场,以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等新老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这与我们近几年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是密不可分的。生态旅游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尚处于成长期,除了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外,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趣向,宣传促销工作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对外的旅游宣传促销景点,更多的是集中在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和八仙过海口等部分重点景区(点)上,而对于蓬莱阁西苑、田横山公园、兴瑞庄园等已初具规模的生态旅游景点宣传促销工作明显滞后,导致这些景点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旅游热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达到有机的统一。

4、交通不便,无旅游专线,成为制约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分散,距离蓬莱市城区普遍较远,最近的田横山文化公园和蓬莱阁西苑距离市中心也有五公里左右,而最远的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市区有50公里之遥。生态旅游的参与者主要是收入较为稳定、可以享受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城镇居民。作为蓬莱境内的第一山,艾山之名、艾山之美,相信很多蓬莱人都有所耳闻,但又有多少人能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一下艾山的旖旎风光呢?有许多人想去,但由于没有旅游专线车,乘公交车则耗时耗力,而目前我市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导致无法开展“一日游”,本地居民参与人数较少,无法形成人气。同艾山相比,距离城区较近的蓬莱阁西苑和田横山公园则要好一些。随着摩托车在家庭中的普及,城区居民驾摩托车到这两个景点休闲游览更经济实惠。可见,交通问题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我市发展生态旅游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高点规划,精心设计,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成立由旅游、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同时聘请生态旅游方面有关的专家、学者和规划设计人员,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通过政府投入、经营权转让、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多个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吸收各种经济成分参与,解决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四大生态旅游板块:东部以十八公里葡萄长廊为中心,结合卧虎山森林公园组成田园观光生态游板块;南部以艾山国家森公园为中心,结合大刘家水库水上游乐、温石汤温泉康疗组成自然体验生态游板块;西部以蓬莱阁西苑景区为中心,结合田横山文化公园和主题乐园组成休闲互动生态游板块;北部以蓬莱村为中心,结合兴瑞庄园、海上观光、海市蜃楼组成梦幻仙境生态游板块,形成东西部以烟蓬观光大道和海滨观光大道为连接、南北部以“生态谷”旅游专用通道为连接的生态旅游总体格局。具体内容为:

1、东部:田园观光生态游板块

利用现有的烟蓬大道两侧的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建设无公害葡萄种植基地,配以绿化、美化小品等景点,规划建设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堡建设及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葡萄产业带。将葡萄酒厂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旅游观光者充分领略到优美的田园风光,呼吸到田间自然清新的空气,另一方面可以为旅游观光者现场讲解葡萄酒加工酿造工艺,宣传葡萄酒丰厚的历史背景知识,同时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可以同世界名酒相媲美的国产佳酿。既可增加旅游收入,又可为企业发展创造商机,逐步形成以“旅游观光,生态建设,葡萄加工,娱乐饮食”于一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保护性开发建设位于经济开发区内的卧虎山森林公园。公园建设遵循“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突出生态功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多功能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山野情趣,形成一个集自然生态、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近郊森林公园。在不破坏整体风格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公园可规划为森林游览区、游乐野营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丰富和完善公园的生态旅游接待功能。

2、南部:自然体验生态游板块

艾山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艾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刘家水库、温石汤温泉等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规划为三大功能区:

(1)艾山国家森林公园:

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区内游览、区外居住”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内进行整体规划,并按功能进行分区。可分为登山游览区、体育运动区、科普教育区、红色旅游区、野营体验区、休憩服务区等,时机成熟时进行分片开发,形成一个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体育运动、探险、休憩、摄影、作画、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

(2)温泉康疗区:

在温泉所在地温石汤村或其附近,规划建设一处休闲度假村。其功能分区为:

A、温泉疗养区:建设水疗楼一座,可开设多个浴种,如中药浴、桑拿浴、冲浪浴等。在用温泉理疗的同时,还可与光疗、磁疗、电疗及针灸、按摩等多种理疗方法配合,为游客去疾消疲。

B、康乐度假区:建设温泉休闲别墅、温泉公寓酒店、全循环天然温泉泳池。整修原有的荷塘池,并建设一些与环境相协调的游憩建筑、平台和眺望建筑小品,使游客在享受理疗减压的同时,又可休闲观光。

C、配套服务区:根据康乐度假的需要,建设保龄球馆、网球场、商场购物、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

(3)水上运动区:

利用大刘家水库开发水上运动娱乐项目,进行垂钓、划船、摩托艇、皮划艇、渔家乐等水上娱乐活动。同时,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高品位的绿化美化,打造一个青山绿水的旅游胜地。

3:西部:休闲互动生态游板块

该板块内的蓬莱阁西苑景区和田横山文化公园处于旅游度假区内,距离城区较近,是本地居民闲暇时休闲观光的主要选择景点,地理位置相对具有优势。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目前这两个景点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接待能力,并各有特点。蓬莱阁西苑花草繁盛,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另有一个小型动物园,深受青少年旅游者的喜爱。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田横山上,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南面则绿树环抱,绿草茵茵,品位高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了完美结合,是中老年朋友休闲健身的首选。但这两个景点共同的缺陷都是以休闲观光为主,功能比较相似,如果没有适当的连结点,两者之间容易形成竞争关系。这个连结点应该是功能与这两个景点功能不同,位置介于二者之间而更靠近于蓬莱阁西苑。因此,在蓬莱阁西苑东部建设一处以游客参与互动为题材的、以游乐项目为主的现代游乐园是必要的,以增强该板块的动感,从而使该板块形成一个规模宏大、动静结合的主题乐园,游人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各个区域去游玩。

4、北部:梦幻仙境生态游板块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蓬莱村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以仙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填补了我市旅游业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而兴瑞庄园景点经过数年的发展,虽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旅游接待能力,但在旅游经营方面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距离城区较远的因素之外,自身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热点项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蓬莱村项目的出现,将有效地缩短兴瑞庄园与城区的距离。如果兴瑞庄园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旅游功能,两个风格迥异的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在该区域内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另外,如果再结合该区域沿海海面的海上观光、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该板块必将成为我市生态旅游的热点区域。

(二)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

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旅游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以前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游览观光方面,而对参与互动没有太多的要求。其实生态旅游更应该体现在参与体验方面,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如探险、休憩、摄影、作画、野炊、野营、体育等。根据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一日游”或“二日游”,让旅游者充分体验野外活动的乐趣。

(三)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著名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旅游热点。

二十一世纪,人类迈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通过多种形态媒体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传递。如果不注意对自身的宣传,将会很快被淹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得到了各地旅游部门的普遍重视,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我们应该借助“人间仙境”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品牌,同时结合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等著名景区(点)的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包装宣传我市的生态旅游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打造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并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和旅行社的合作,形成生态旅游热点。

(四)开辟生态旅游专线,为旅游者出游提供便利条件。

可与交通客运部门合作,在重点旅游区与市区之间开辟周末或节假日生态旅游专线,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同时,在景区内部也应提供一定的交通设施,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开。

五、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为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

“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

要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的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效益。实际上,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时,其经济效益肯定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不可否认,我市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

4、突出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市的生态旅游还处于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类型单

一、档次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半岛型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登山探险游、动植物观赏游、海滨度假观光游、农业观光游和温泉康疗等专项旅游产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我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5、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

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将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休闲度假产品风靡世界的最直接原因。在考虑旅游与生态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如何将生态资源利用于旅游事业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在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延长其逗留时间。

6、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可按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加强生态旅游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篇2

“产业皆有文化”,如何把旅游文化理念与档案文化融合一体,突出地方旅游文化特色,提高档案文化品位,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是地方旅游快速发展的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承德档案信息开发在旅游业方面尚存潜力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档案信息开发,在承德地方旅游业方面尚有以下几项潜力。

1.被尘封的燕山“直隶猕猴”档案信息,有待启动“复活”。1870年,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鉴别命名的直隶猕猴(也称冀东猕猴、冀东长毛猴),在《兴隆县志》、《中国濒危野生动物图谱》中都有文字记载。承德雾灵山地域曾是中国灵长类动物分布的最北界(北纬40 度40 分),就在1978 年还有人见证直隶猕猴在兴隆县六里坪石门沟一带活动。然而可悲的是,进入20 世纪后,人们纷纷涌入雾灵山地区,名曰“开发”,实则大肆砍伐森林,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人们无限捕杀和贩卖,致使猕猴数量越来越少,至80 年代初终于消失灭绝。中国猕猴分布最北界从此有名无实,尘封在历史档案中。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我国猕猴自然分布最北界,也是世界分布较靠北的灵长目动物种群,它的确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这是一本“活的档案”,然而由于人们无度地开发却变成了“死档案”,如何重新让它恢复活力,这是我们现今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2.国家档案记载,建筑名匠“样式雷’,在承德的光辉历史有待整理发掘。“样式雷”家族从明代末起至清代200 多年间,在建筑设计及模型制作领域上,作出过巨大贡献,并留下大量宝贵资料。据记载,现今保存其建筑设计图样及“烫样”近两万余件,2007 年6 月入选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当前,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物中,有五分之一是‘样式雷’设计的,其中就包括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寺庙群设计图样[2]。这些不仅在国家档案中有明确记载,而且有大量实物存档。现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有‘样式雷’建筑设计图样有几十份“,烫样”(模型)100 余件;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样式雷’建筑设计图样1.5 万件,“烫样”78 件,其余流散世界各地(主要有法国、美国、日本最多)。清代“样式雷”在承德市区建有宅邸,地址就在承德街小北沟山坡上,解放初期尚可见存,近年因现代建筑开发,珍贵遗址已荡然无存。作为世界名城承德首席建筑设计师,承德人有责任恢复历史原貌,弘扬历史名人,也是为承德名城特色旅游增辉。

3.借助历史档案文化资料,建设承德世界知名旅游胜地。1958年,在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镇后台子发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石雕妇女像六件,该石雕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这是我们祖先远古新石器时代的遗物[3]30,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至今只封存于当地县级文化馆档案中;另外,滦平县金沟屯定位为国家普通话样板基地,预建普通话学院;金沟屯周围原本存有多处寺庙群,颇有名气,可惜毁于文化大革命。

以上三者结合开发,构建旅游文化景点,对传播承德文化,乃至我国文化,提升承德世界知名度,发展地方经济,具有特别重大意义,有待深入研究并实施。

⒋承德地质年代久远,卡斯特地形颇多,除现有开发项目外,还有诸多潜力可发掘。2010 年开工,在鸡冠山下建立热河地质博物馆,无疑是明智的举措;此后,2013 年,又有一部抗日题材的《打狗棍》的电视剧出笼,火遍大江南北,它是承德市委、市政府与北京完美世界影视公司联合出品,全面展现承德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历史传奇大戏。在70 集大戏中,承德的避暑山庄、外八庙、鸡冠山、双塔山等承德知名景点及承德的传统美食在剧中呈现,展示了承德的景区景点、地形地貌,并使承德的地域文化生动再现,对于承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远远超出了以往宣传片的宣传效果。据悉,承德市已与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了建设“鸡冠山文化主题园区”项目投资意向书,欲投资20 亿元人民币完成此项工程。除此之外,在承德3.95 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还有很多潜存地质景点有待开发。例如,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的四方洞二至五万年前的原始人遗址、滦平县两家村的古蕨化石、丰宁县两亿年前的狼鳍鱼化石、鸡冠山近旁的雷劈砬子、承德县的天桥山等,还需从档案信息资源进一步探讨,有必要挖掘更多潜力,为承德旅游业服务。

二、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旅游文化产品的可行性分析(以“直隶猕猴”为例)

1.召回“直隶猕猴”,跳出“死档”的有利条件。(1)兴隆界内的“直隶猕猴”消失时间尚为不久,从1977 年最后一群猕猴消失算起,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并且,究竟是猕猴逃往别处,还是彻底灭绝,缺乏足够证据,可以说是一件“悬案”。既然是“悬案”,这其中就包含着良好的结局。(2)“直隶猕猴”近期被发现迹象。2002 年5 月在燕山东北部的燕山大学发现一只公猴,毛色金黄,约两岁,野生动物园不承认是园里跑出来的,猴子的来源没有定论[4],看毛长与直隶猕猴很相似。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04 年,在密云县新城子镇遥桥峪村附近的雾灵山上发现了两只猕猴。2003 年,有兴隆县六里坪当地人发现了五六只猕猴活动[5]。2004 年10 月底一天清晨,兴隆县汽车站职工张德福反映班车行驶至茅山镇快活林一带,旅客见到十余只猕猴。2005 年,南天门石庙子村民又发现猕猴三只。从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燕山“直隶猕猴”由于生存环境被破坏,逐渐消失,但没有“灭绝”,而是“逃散”。这就给人们挽救“直隶猕猴”种群提供一个不容错过的良好机会。(3)国家确立《野生动物保护法》,猕猴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9 年3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启动施行,明确指出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引起全国足够重视,使“直隶猕猴”的保护挽救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加强宣传教育,群众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历史的教训,《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出台,使“直隶猕猴”栖息地的群众深刻认识到,丧失猕猴的森林公园是多么乏味,旅游的文化经济价值随之丧失大半。(5)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挽救野生动物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财力条件。改革开放前的六里坪,还只是个人们靠生产木材存活的林场,不但群众思想意识落后,经济条件也只是限于求生,可以说是处于无财力保护野生动物状态。改革开放后,在国家重视下,把林场转为森林公园,这种性质上的变化,无疑是给“直隶猕猴”的保护挽救工作创造了可行的条件。

2.挽救燕山“直隶猕猴”的具体措施和解决方案。(1)深入调查,亲临现场,彻底摸清猕猴回归真实现状。(2)切实保护发展当地森林,创造猕猴适宜生存环境。(3)定点投食,人工设置猕猴顺利越冬避寒点。(4)培养专业饲养技术人员,精心研究摸透猕猴生态习性,以科学方式创造生长发育、繁殖条件,从引进人工饲养,到“放猴归山”,尽快扩大种群数量。(5)鼓励和扶持当地有条件的村民建立猕猴饲养场,必要时引进同类猕猴物种,人为干预扩大种群。(6)人工饲养与半饲养相结合,最终实现野外放养。

3.预计成果和经济效益。兴隆县地处京、津、唐发达地段“,直隶猕猴”的回归与发展壮大,必然给森林公园增加巨大活力,定会招引大量游客前来拜访,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科研价值提升,知名度可打入世界,至此,可实现持续性良性循环。

三、其他几项档案信息开发,在旅游业方面挖掘潜力的途径

1.关于“样式雷”在承德的光辉历史,弘扬和展示具体做法。(1)广泛搜集“样式雷’曾在承德建筑设计的图纸和“烫样”等有关历史资料。(2)在避暑山庄建立“样式雷’生平、业绩永久展览馆。(3)对于已经毁掉的“样式雷”在承德故居,制作复原模型展示。

2.关于开发滦平县金沟屯镇“红山文化”遗址档案馆的建设。全国网友及有关专家确认,承德市滦平县、承德县居民语音最接近普通话,在全国处于“霸主”地位,普通话在全国排行第一。改革开放后的滦平县是个富裕县,有多个具备经济条件的私人企业,政府可鼓励投资,为当地集资建设,配合“普通话学院”,建立博物馆,开发旅游业,不仅能提高本县乃至承德市知名度,对私人企业家及当地居民也可获得可靠经济收入,一举多得。

3.其他各县可用同样办法深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旅游文化产业。

综上所述“,产业皆有文化”,应发掘档案文化信息资源,把旅游产业文化理念与档案文化相融合,形成多元拓展,系统创新,满足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突出地方旅游特色文化服务,提升档案文化品位,实施精品旅游产业工程,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档案事业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获取双赢。同时,可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繁荣。

摘要:深藏在档案馆里的信息,只是一种文化资料,如何把这些信息充分利用起来,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承德旅游项目开发具体实例,以直隶猕猴绝迹到复归、滦平县金沟屯红山文化及全国普通话标准地开发、样式雷在承德等为实例,阐明档案文化与旅游产业文化相融合,提出档案线索和相应开发设计措施,进而打造承德旅游精品产业工程。

粤西主要精品旅游景区导游词 篇3

一、作业内容

发挥自己才华,选择2个景点,编写为你自己作为导游要讲的导游词。

二、作业范围

(根据网上粤西茂名,湛江,阳江各市与广东图中粤西的主要精品景点概况)。

1、茂名:天马山旅游区,放鸡岛,第一滩度假区,三高农业、年例,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特色农业。根子荔枝生态旅游区。罗飞鱼。冼太庙,大田顶--粤西最高峰,西江温泉度假村,高州长坡水库、大雾岭、大仁山、开渔节等。特色饮食。民族与风俗。

2、湛江:湖光岩,硇洲岛,吴川吉兆湾东海滩,东海岛龙海天,吉兆湾、东海岛、观海长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硇洲岛等。旅游特色菜。特色饮食。民族与风俗。

3、阳江:“中国温泉之乡”,石林,春湾凌霄岩,阳春-“小桂林”,风筝节、刀剪之乡,开渔节等。旅游特色菜。特色饮食。民族与风俗。

三、格式及其内容要求(2个景点,字数大于1000字)

1、题目,问候语如:各位团友,(或者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

2、介绍自己:

3、介绍行程;安排等;

4、注意事项;

5、讲解主要景点:

5.1如----我今天带大家去的是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或者被评为2008年中国最美的海岛)---海陵岛。后面写其位置,距区域中学城市的距离等;

5.2景区特色的精彩总结(几个字,或几句话);

5.3景区结构,大小,构成价值特色等;

5.4景区气候环境对游客适宜性(如健康、体育、美感等)等特色;

5.5发展历史,传说等;

5.6有那些名人到此,题词,评价;

5.7在国际、国家、省级旅游业发展中的影响(文化遗产,景区类型如几A)或本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

5.8总结回顾概括。

体验式旅游景区的打造 篇4

摘要:

通过对体验式旅游景区的理解,阐述打造体验式旅游景区的必要性,结合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具体状况,分析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要打造体验式旅游景区的特征,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设计出适合其发展的体验式旅游景区的打造设施及相关项目。关键词:体验式旅游景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

1、什么是体验式旅游

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

2、打造体验式旅游景区的意义

体验式旅游景区管理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社会学视角来探讨体验式旅游景区管理对于旅游者个体和整个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在旅游景区体验式管理的意义研究过程中, 体验式旅游景区管理的真实性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旅游真实性可分化为两类问题, 即旅游者体验的真实性和旅游目的物的真实性。打造旅游式景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对游客日益趋向体验式旅游的应和,这样才是景区经营者跟旅游者的双赢处境。不仅可以快速的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使游客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3、体验式旅游景区的特征分析

3.1注重个性化

体验旅游与传统旅游不同,它追求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力图以独一无

二、针对性强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感受这种特性,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如自驾车旅游、暑期国外夏令营等。

3.2强调参与性

通过旅游者的参与和互动活动,旅游者能更深层次的感受旅游消费的每一个细节,体会旅游产品的内涵和魅力,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旅游体验。如参与主题公园的庆典游园活动,参与滑草滑雪活动、小学生参与红军小指挥员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都强调了旅游者的角色模仿和参与,更加全身心的投入旅游活动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3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体验旅游注重的是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感受、体验、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到此一游”的旅游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更强调心理感知和理解。如外国人参与包饺子的活动,通过揉面、擀饺子皮、包饺子的过程亲身体会中国的传统习俗,而并不强调包出的饺子如何漂亮、好吃。现今流行的许多传统手工艺制作、乡村绿色瓜果采摘活动以及寻求惊险刺激的旅游活动等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4、体验式旅游的类型

游客的体验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称为“4E”(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Estheticism),即娱乐、教育、逃避与审美。游客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逃避现实),接受不同文化与异域风情的洗涤(审美),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娱乐),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教育)。

4.1娱乐体验

娱乐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愉悦身心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旅游体验之一。游客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造成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让会心的微笑或开怀大笑抚慰心灵的种种不快,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

4.2教育体验

游客在旅游中见前所未见、闻前所未闻、尝前所未尝,每一次旅游都会有新的收获。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总会以其独特的、蕴藏其中的自然知识或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建筑技艺等令人耳目一新,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旅游的全过程当中。

3.逃避体验

工作的压力、日常生活的烦恼、人际交往的复杂、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喧闹使人们希望能定期到尚未城市化的地方修心养性,忘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寻找生活中另一个摆脱束缚的真实自我。

4.3审美体验

美好的事物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游客在感受名山大川姿态各异、人文建筑的高超艺术之美时,就是获得从身体到精神的放松、通畅、忘我感觉的过程。

5、体验式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要素

要素的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天然环境因素、人工环境因素、人际因素、价格要素。

5.1天然环境因素 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味等。反映到旅游景区,即可以突出景区中独特的温度。如唐诗中所描述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强调了山中的温度较低,有关景区可突出这一点。

5.2人工环境因素

指通过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的各种变化,例如建筑以及其所包含的式样、材料质地、颜色等。如一些主题公园的设计通常是依靠人工修建完成的,营造者应该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施工,成为景区中重要的要素。

5.3人际因素

指在旅游景区服务的服务人员以及同时在景区游玩的消费者这两大主体。服务环境中的顾客和服务人员的人数、外表和行为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5.4价格要素

定价(Price)作为营销4P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旅游景区定价中,需要经过严格、专业的市场调研确定目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同时结合景区资源的耗费率,周边或是相似旅游景区的定价等多种因素,来审慎确定价格,同时,对于新建项目,可以采取试营业促销的营销模式,确定定价与消费者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正式营业时做出价格的调整。

6、打造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体验式旅游景区措施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在体验式旅游的打造上有一定的缺陷,属于典型的正处于发展中的湖泊旅游景区,下面就打造“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体验式旅游景区”,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6.1参与性活动与体验式休学

旅游中的活动,一般为参与性、交互性两种。参与性一般设计在旅游中的吸引物、知识兴趣点、人与之接触会产生特殊感受的自然之物上。交互性一般设计在旅途中、吸引力不足时、康体休闲活动中。文化旅游,可通过参与性和交互性设计,可以把枯燥的鄱阳湖的历史遗迹、抽象的文化景观转变成为游客与科技、历史、文化的过程式接触、细节触摸式接触、环境复原式接触或奇巧游戏化接触等形式,通过人与人交互式活动的组织,通过群体角色扮演,可以使历史文化中的社会角色与游客的社会角色及其旅途角色形成更替,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6.2关注游客情感需求

旅游中最让人产生难忘体验的就是情感的触动。在体验经济时代,为达到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及个性化,旅游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基础去从事设计、销售紧扣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引起消费者的遐想和共鸣。例如,可在景区主办“鄱阳湖情旅”活动,推出“旅游+交友”的全新模式,在游览秀美风光的轻松氛围中,通过“问候语”、“看家厨艺大赛”、“竹筏情歌对唱”、“树下面抛绣球”等让人兴致盎然的一连串活动,给游客创造交往契机。

6.3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广泛采用高科技是近年旅游产品开发的普遍趋势,许多人认为旅游科技将对旅游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如电子仿真技术模仿人们深海探险、丛林狩猎、都市观光、狂风、暴雨、飞禽走兽等。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旅游业适应体验经济的重要举措。

6.4拓展节日文化旅游产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节日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调节生活节奏的同时,还深刻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管理人员可特别关注体验经济时代节日消费特点,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精心构思,大胆创新,拓展体验式新型节日旅游文化产品。

6.5想像空间与体验式审美

旅游产品基于资源,若没有基于今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想像空间及参与性,资源的审美价值将处于僵化、死板的水平。象形是想像空间中最普遍的一种,当象形仅仅表现为对一般人、动物和物的相似时,想像力很有限;但当象形的对象是佛、宗教关联物、领袖、图腾等时,象形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一个简单、寓言式的故事,隽永而简洁,将使每一个人为之震撼。一个生动而深刻的历史典故,可以激发游客无穷的感悟与想像。

6.6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

突出鲜明的主题是景区产品创新的第一步[7]。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如果缺乏一个明确的主题,游客就抓不住体验的主轴,不能将游览过程中的各种体验相整合,也就难以留下长久的记忆。将景区主题化,是通过营造景区的环境与气氛来聚焦游客的注意力,使游客在某一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强烈的感受。

6.7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旅游产品策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全新的生活体验,形成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风景区,可采用、采摘、大棚餐厅、寄养候鸟、自助制作等旅游方式,还可采用自助俱乐部和自驾俱乐部等新型大众旅游方式。6.8设计精美的旅游纪念品

纪念品的价格虽然比不具纪念价值的相同产品高出很多,但因为具有回忆体验的价值,所以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完整体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开发要承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代表一定的民族、民俗特色。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区可设计能够承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代表一定的民族、民俗特色的纪念品来吸引游客。

7、打造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体验式旅游景区具体项目

7.1天鹅广场

在景区内建造一个主题广场,广场中央是巨型的天鹅雕像和天鹅池,人工驯养的天鹅在池中自由嬉戏;有露天的舞台,定时的音乐会表演和小提琴演奏,以及天鹅主题的巡游。让游客体验鄱阳湖的候鸟文化。

7.2天鹅大剧院

打造以天鹅舞为主题的室内大剧院,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舞蹈剧团,上演一出天鹅舞大戏。例如《天鹅湖》。

7.3候鸟水上乐园

定位:依托鄱阳湖优质的水资源和世界级名片,打造包含文化历史、休闲娱乐、冒险体验等各种元素为一体的超级水上乐园,成为拉动鄱阳湖夏季旅游的引擎性项目之一。

市场客群:偏爱水上运动娱乐的中青少年和儿童。

发展思路:吸收和借鉴世界级水上乐园发展经验,融合观光、休闲、娱乐等各种元素,合理设置水上项目,充分展现鄱阳湖的风情风貌,演一出鄱阳湖水上大戏。构成:亲水大乐园、欣赏体验区、运动冒险俱乐部等

7.4运动冒险俱乐部

迎合现代年轻人喜欢运动、敢于挑战的心理,打造一个冒险、刺激、好玩的水上平台,提供一个挑战自我、放松心情的运动乐园。构成:滑翔伞、摩托艇、风筝冲浪、碰碰船、水上蹦极、水走上钢丝、水上跷跷板、水上拳王争霸赛、水上摩天轮等。

7.5欣赏体验区

以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故事背景,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设施,生动再现古战场情景,给人一场气势磅礴的视听盛宴。

构成:水上舞台、两艘仿古大型战船、专业表演团队(跳水、游泳、演出、射击等)、水幕电影、水上观赏区等。

7.6生态运动区

定位:依托鄱阳湖优质的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山地资源和秀丽风光,打造融合趣味、休闲、养生等各种元素的原生态运动大庄园。构成:马术场、射击场、棒球场、滑草场、网球中心、“天鹅杯”篮球赛、油菜花园、热气球、露营地、攀岩墙、山地自行车大赛、休闲会所等。

7.7田园温泉度假区

眼下温泉也众多,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不能走大众路线,弄温泉业就得与众不同。结合鄱阳湖的地域文化,打造田园温泉项目,演绎陶渊明的天人合一理念,游客可以享受在田园风光中,农耕气息中泡温泉的自然感受。建议吸引悦榕庄、柏联等一流品牌进驻。

7.8有机农庄

定位: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的高端有机农庄,暖水温泉度假城的健康养生的主要配套。

开发思路:为周边景区以及鄱阳县城提供新鲜、环保、健康的瓜果蔬菜以及果酱等加工量很少的制品;采用先进科学管理技术,保证蔬果的质量;游客可以体验种植过程,游客可以认领一片田地或果树,由专业人员进行打理。

7.9鄱阳部落

目标:体验鄱阳当地民俗文化同时,引进先进旅游业态,时尚的娱乐方式,打造传统、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旅游文化小镇。

定位:鄱阳当地民俗文化与达人文化互动体验区,传统高雅的雅士休闲区,同时也是鄱阳县城RBD。

开发思路:将当地的舟楫文化、传统美食、戏曲、商品等与时尚的达人文化结合在一起开发异人小镇;雅士庄园与范仲淹、陶渊明、洪迈、姜夔等文人雅士联系起来。重点突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7.10沿湖酒吧街

在景区的内湖沿湖打造沿湖酒吧街,游客在此既可以领略大湖风光,也可以享受悠闲的酒吧文化。

定位:滨水酒吧街,成为鄱阳县城及周边居民及游客娱乐的首选场所。构成:特色酒吧、茶吧、演艺吧、配套商业等。

参考文献:

1、曹新向著:体验经济与旅游服务创新[N ],中国旅游报,2003-09-22

2、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3、《旅游体验研究综述》(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李萍 许春晓,2010.2.11)

4、《体验旅游的特征及开发策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孙淑英,2011.11.20)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篇5

旅游景区如何打造以游客为本的品牌形象

旅游景区如何打造以游客为本的品牌形象,以个性化的主题活动来吸引广大游客,这是中国旅游界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有奖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变复杂为简单,以小活动塑造名山大形象,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值得全国旅游行业借鉴

一、活动创意:策划动机缘于以人为本

全国旅游区中提出“把游客当上帝”的比比皆是,而真正做到以游客为本的却凤毛麟角。“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活动的策划动机正缘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活动创意是在一次偶然的会议中产生的。

2003年1月20日,南岳区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一个调度会议,主要研讨南岳衡山如何申报“中国旅游报·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的事情,我被通知参加了这个会议。会上就南岳衡山申报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的初步方案以及配合申报开展旅游活动的设想进行了讨论。

会议期间,我一直在思索如何策划一个操作简单、花钱不多而又富有创意的活动。我想起了自己所写文章中一段话:旅游景区必须以人为本,对内要以全区人民为本,对外要以广大游客为本,要把人才当作第一资源,把游客当作第一财源。于是,我头脑中诞生了一个创意——“十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活动由中共南岳区委、南岳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岳区旅游局承办。这一创意的最大亮点是体现了以游客为本的思想,一个全国著名景区旅游品牌的好坏由游客说了算,任其评点,真正把游客当作上帝,全国还没有先例。只要品牌评点活动举办成功,南岳衡山就会开全国旅游品牌由广大游客评点之先河,对中国旅游品牌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天会议刚开完,我当场便跟南岳区主管旅游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徐友灼建议开展“十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他听了我的想法后,当即拍板同意开展这一活动,并要我晚上拿出具体策划方案。当晚,我在撰写方案时,觉得“十万游客”规模太小,便打电话向徐友灼副区长建议改作“百万游客”,这样,“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从创意到决策仅仅在一天时间内就敲定下来,这在南岳区开展的所有旅游活动中是十分罕见的。

二、实施方法:有奖问卷调查化繁成简

创意诞生了,究竟采取什么方式来组织百万游客参与南岳衡山旅游品牌的评点,同时又要保证操作简单、行之有效且花钱少,这让我费了一番脑筋。

经过认真思考,我确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组织开展此次活动。我从南岳衡山的知名度、影响力、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旅游环境、旅游管理、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设计了“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问卷调查表的初稿,之后又与南岳区旅游局的人员进行了研讨,并请教了湖南省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刘汉洪,最终将问卷调查的问题确定为9个,其中有关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方面的选择题8个,有关南岳衡山如何创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的问答题1个,这样使游客在评点南岳衡山时操作起来既比较简单方便,又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针对问卷调查法一般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的缺点,策划人将活动定位为有奖活动,只要游客参与问卷调查,人人都有获奖的机会,评点者可以凭填写的身份证号码或联系电话参加抽奖和评奖活动。活动设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及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两年内游南岳免除所有门票),并享受一等奖所有待遇;最佳建议奖1名,奖金2000元及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并享受一等奖所有待遇;一等奖5名,获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全家(限三人)享受免费“南岳二日游”一次,并参加高僧高道主持的祈福求寿法会,赠送法会开光吉祥物;二等奖10名,获南岳衡山旅游金卡一张;三等奖50名,全家(限三人)可享受游南岳免除所有门票一次。所有获奖者均可获得南岳旅游精美纪念品一份。如此一来,“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有奖活动问卷调查与普通的问卷调查完全不同,游客参与评点南岳衡山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了。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游客参与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策划人设计活动时间为2003年1月25日至3月10日,时间1个半月,具体采取网上评点、报上评点和到南岳现场评点等多种方式,并与新闻媒体紧密合作,共同与《中国旅游报》、《南方都市报》、红网等3家媒体联合来开展此次活动,《中国旅游报》因为是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的主办者,考虑到影响退出了联办单位的队伍。活动组织者将有奖问卷调查表分别刊载在2003年1月29日的《中国旅游报》和《南方都市报》上;在红网首页24小时滚动播出字幕,设立“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有奖活动专栏,并链接南岳系列新闻报道和风光图片,从活动开始直至活动结束;在中国南岳衡山旅游网上也设立了评点专栏,从而吸引了广大游客纷纷加入到了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的行列。

三、传播策略:选准媒体确保活动成功

策划人在选择合作新闻媒体时非常慎重,经过仔细斟酌后,选择了《中国旅游报》、《南方都市报》、红网三家媒体。

选择《中国旅游报》,是因为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是由《中国旅游报》报社组织的,只要南岳衡山在全国抢先配合其报社开展与知名品牌评选有关的活动,便说明南岳衡山非常重视他们组织的知名品牌评选活动,从而争取好的印象分。同时,《中国旅游报》在全国旅游行业中是最权威的报纸,通过它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2003年1月25日,我与《中国旅游报》社长助理、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部主任李志庄取得了联系,说明了南岳区要配合其报社评选活动而开展“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的活动,并将在《中国旅游报》上以广告八分之一版刊载有奖问卷调查表,当时李志庄社长助理听了我的介绍后非常高兴,表示尽力支持“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活动,后来我又进一步争取在问卷调查表刊登之日同时刊发一条新闻稿件,他满口答应。1月29日的春节前夕,《中国旅游报》将“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有奖活动问卷调查表及新闻稿件《“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活动启动》一同刊出。

选择《南方都市报》作为联办单位,则是因为广东是南岳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而《南方都市报》是近年广东报业中的后起之秀,在全国都市报中也比较有影响,在《南方都市报》上刊登有奖问卷调查表,不仅能够吸引广东游客参与评点南岳活动,而且对南岳旅游促销广东市场也有好处。

选择红网为合作伙伴,则是因为红网是湖南省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最佳综合性网站,在全国也有一定实力,在红网上设立“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有奖活动专栏,使游客评点时十分方便,既能吸引省内游客,也能吸引省外游客。

在选择活动的时间上也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我将活动时间定在2003年1月25日至3月10日,一方面是考虑需要百万游客参与活动,必须给广大游客以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游客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则是与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时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其评选活动时间为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上旬,4月份公布评选结果。其评选方式为采取读者评选和专家评选相结合,各占70%和30%的评选比分,全国参选的旅游品牌候选名单和选票重复两次公布在2003年2月26日和28日的《中国旅游报》上,读者必须凭《中国旅游报》上刊登的选票原件才能参与评选,每人只能填写一张选票,并要注明评选者身份证号码和工作单位,读者评选在3月上旬截止。因此,我在策划时便将“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的活动时间与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基本同步,促使广大游客在评点时对南岳衡山增加好感,为南岳衡山在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中增加选票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效果评估:小活动塑造名山大形象

开展“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活动,其宗旨主要是配合南岳衡山申报“中国旅游报·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同时通过这个小活动给南岳带来大影响,树立以游客为本的名山大形象。从运作结果来看,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事实也证明,“以游客为本”的人性化的“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有奖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3月19日,该活动在素有“江南小故宫”之美誉的南岳大庙举行公开抽奖仪式,历时近两个月的活动宣布落下帷幕。湖南省衡阳市的刘浪涛荣获特等奖,山东济南的杨斌等65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来自江苏无锡华润微电子公司的职工殷晓枫凭借长达27页纸的手写稿提出的系列金点子无可争议地被评为此次活动的最佳建议奖,特别殷晓枫提出的广告语“南岳衡山走一走,健康长寿九十九”已被南岳区采纳,用于对外宣传,目前已在南岳区内外广为流传。

此次活动参与者人数之多、范围之大、层面之广更是出乎策划人的意料,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上海、云南、山东、北京、天津、河南、安徽、吉林、新疆、黑龙江等27个省市近100万游客参与了评点活动,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仅12岁。从问卷调查来看,97.9%的游客对南岳的旅游环境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近九成的参与者不仅就如何提升南岳衡山旅游品牌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且就湖南旅游乃至中国旅游如何参与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提出了宝贵意见。

全国新闻媒体对此次活动也给予了极大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报》、《中国企业报》、《南方都市报》、《青岛财经日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湖南卫视、旅游卫视、湖南经视、中国旅游网、中国营销传播网、红网等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注意力,对南岳衡山旅游品牌进行了有效的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南岳衡山以游客为本的品牌形象。

这一活动作为配合南岳衡山申报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系列活动中的第一个活动,为南岳衡山成功评选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发挥了重大作用。2003年4月28日,《中国旅游报》公布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获奖名单,南岳衡山以排名第八的佳债成功荣获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据南岳区旅游部门调查,不少“百万游客评点南岳衡山”活动的参与者在2002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中也投了南岳神圣的一票。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篇6

——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建特色学校,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校要审时度势,从转变观念入手,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办学体系,倾力打造特色学校。

一、转变观念明特色“观念的转变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长期以来,“千校一面”、“万生一腔”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主要在于许多教师形成了“三风好、教学成绩优即特色”的陈旧观念,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创新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正确把握特色学校的内涵。创建特色学校,校长的管理理念及办学思想至关重要。要引导各完小校长深刻领会特色学校的内涵与外延,使其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独到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校方略,从以下三方面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方向。

1、要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特色”,特字当头。特色学校建设应在“特”字上下功夫,在充分分析学校实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发挥自身的优势,确立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办学思路,制定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在办学的思想观念、制度模式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上,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呈现学校的个性。如英山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所在村落种植业发达,尤其是种茶、制茶业较为有名。因此,英山小学要在抓好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利用这一优势,依托英山茶场建立学农基地,引导学生学习种茶、采茶、制茶与泡茶等方面的技能,深入挖掘茶歌、茶谣、民间茶舞等民俗文化,在“茶艺”上寻求突破,体现自身的办学思想,使学生既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又有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一技之长。当然,特色办学并不排除一般学校所共有的特性,仍应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融洽的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三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2、要有明确的发展重点创建学校特色,还应发挥自身的潜力,做到“人有我优”,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如丁溪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已初具成效,应在此基础

上,继续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以“知行合一”为切入点,注重行为规范的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改革学生品德考核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营造德育氛围,搭设德育平台,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形成一系列德育教育的配套机制,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保持领先的发展态势,成为全县德育工作的佼佼者。

3、要建构完善的办学体系学校创建特色,要在教育思想、办学目标、管理体制、教学设施、师资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构建完整的特色办学体系,促使学校形成独特的风格。中心校以“美育”为着眼点,以美术课堂为主渠道,不断拓宽美育的范畴,在特色学校的办学体系上已初具雏形。在今后发展中要继续构筑立体的美育教育空间,进一步完善美育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使美育教育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争取在美育教育中独树一帜。

二、优化资源办特色资源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联系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使之更好地为建设特色学校服务。

1、要盘活硬件资源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是特色办学的物质基础,对创建学校特色起到了促进或制约作用。在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最大效益。丁溪小学建设德育特色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声、像、图、文一体的强大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要精心规划校园德育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立体的德育教育网络。金锁小学虽然缺乏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但校园面积较大,可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设立科技角、饲养角、种植角,探索劳动教育的特色办学路子。在最大限度活化硬件资源的同时,各校还应积极寻求各方面的支持,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2、要强化软件资源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他们是建设学校特色的主体。在两者间,教师是核心因素。首先,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制定相应制度,将专业培训、学科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做到组织、目标、时间、内容、辅导教师、经费、考核、奖惩全落实,提高教师素质,为建设特色学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中心校要采取自训、集训的手段,着力提高教师美育教育能力,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实效。

并要有计划引进相关师资,不断充实美育教育队伍。丁乾小学要以专职美术教师带动其他兼职教师,使全校教师人人具备辅导学生的专长。同时,依托省级陶瓷示范科技园区,建设陶艺实践基地,创建“陶艺”特色学校。英山小学要强化教师茶艺方面的教育意识,参与对外交流,加大特色学校创建力度。其次,要多渠道多层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特长,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展其所长。

3、要优化潜件资源潜件资源是指学校的环境氛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环境造就人”。好的环境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在建设特色学校过程中,必须通过优化潜件,加大学校“三风”建设的力度,营造学校人文环境,抓紧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凸显其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中心校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以校园文化环境美为突破口,形成了校园布局整体美,校园环境自然美,校园氛围艺术美,对熏陶教育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要继续在美育上深入开掘,将潜件蕴含的内能外化,为其进入省级名牌学校行列打下坚实的基础。地处城郊的高阳小学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较为发达的特点,依农学农,将蔬菜示范园区的优势挖掘出来,在培植蔬菜方面予以指导,形成学农特色。

三、构建体系创特色特色办学,有赖于建构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我们要认真学习相关的特色理论,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使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在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上运行。

1、目标体系建设学校特色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我们制订了“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立足校情,从学校的传统积淀中,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优势,为特色建设准确定位,订好规划,形成方案,并着手实施。第二步,总结特色办学经验,发扬优势,反思不足,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第三步,加强校际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断丰富特色学校的内涵,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化的进程,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课程体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改变以“授受知识”为主的单一课程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性课程与选修性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的课程管理。一是改革第一课堂。继续加大实验课题研究力度,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特色模式,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开拓第二课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兴趣小组为骨干、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课外活动体系,促使学生向“多能一专”的方向发展。三是发展第三课堂。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注重挖掘社区资源的育人作用,开设社会实践课,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心校美育校本课程开发已有一定基础,要继续高度重视,不断充实、完善。丁溪、丁乾、金锁、英山、高阳等校要因校制宜,开发出自己的校本课程,为特色办学服务,从而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3、评价体系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学校特色建设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以发展促评价,加快推动学校的发展。一是学校评价。将特色办学的思路及机制的建立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估一所学校的重要指标,以此激发各完小校长不断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特色学校的创建步伐。二是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由单一的“专业评价”变为“特色教育与学科教学”双项考评,督促教师加强学习,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学生评价。将特色学习水平与知识能力水平测评并行,把技能考核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激发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总之,建设学校特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群策群力,勇于探索,敏于开拓,乐于创新,为造就教师尽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

学校大力实施特色教育工程。1996年,学校把创建“大美育”特色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提出了“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的创建目标。几年来,通过“大美育”教育使学生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道理,形成了“爱美、寻美、审美、创美”的习惯和能力,一年一度的“四节”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套餐式”课程。体育艺术节让学生感受了“竞技之美”、健康向上的活力;文艺艺术节让学生感悟了艺术之美对生命的滋润;科技艺术

节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英语艺术节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一批批特长学生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上一篇:西城幼儿园防踩踏应急演练活动方案下一篇:拼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