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感觉像春天600字记叙文(精选7篇)
酸甜苦辣的交汇,最终是平淡的,就如七彩虹光的融合,最终化为一片透亮的白色。篇篇散文,糅合着种种情愫,终究化为纯粹的淡然,似春光初降时那般悄无声息,却又包含了太多太多。读时心中泛起的千思万绪,层层覆盖,便唯剩一抹心中的空明。这便是属于林文的特色吧,不似别人文章都迫切地表达些什么,更区别于其他文章如夏的热烈、秋的哀愁、冬的悲切般,你是融合了所有得到的平淡温暖的春,比起转眼凋敝的繁华,我更爱你随处可见的永恒,你有万物的影子,万物又皆可见你的模样。
林清玄的文章,像她的名字——至清、甚玄,白纸黑字,平淡的字里行间,却莫名地使人心安。字字珠玑,化作细密的雨丝,合着梵音落下,融了冰雪、润了心田、化了愤怒、解了愁绪。朦朦胧胧,如纯洁清澈的无根水,晕出了一方水墨江山。
闲来无事,执卷而读,总能感觉一种超脱的意味,一种渴望超脱红尘却又拘束而徘徊不去的意味。人有七情六欲,故而成不得海、凝不得镜、化不得月,但每每读林之文,却总有丝丝缕缕夹杂寒意的温暖缠绕,温暖令人舒适,微寒使人清醒。成不了海洋,便作河流吧;凝不得明镜,便为琉璃吧;化不成明月,便当萤火虫!也是在合书小憩时,便会生出这么一种释然——人无完人,庸人何须自扰啊!
刚开始接触《祝你幸福》还是在1993年,一接触便喜欢上了这本有着温馨名字的杂志,对于每天在紧张的学海中遨游的我来说,这本杂志无疑成了我生活的调味剂。1995年,我的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轨,订阅了很多喜欢的杂志,《祝你幸福》那时每本只有1.6元,但对于当时工资不到400元的我来说,一年下来也算不小的开支了。
记得当年我还利用工作之便去了一次编辑部,那时杂志社还在省委院内,简陋而朴素。看如今杂志,封面、印刷和制版与90年代时相比,就像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尤其是从2007年8月改版后,增加长度的杂志更增加了她高贵雍容的气质和更丰富的内涵。
我与杂志15年的相伴,觉得她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她是读者心灵的驿站,让疲惫的心灵有个休息的港湾;她也是读者心中的乐土,摆渡着知识的诺亚方舟;她给了我们第三只眼,让我们寻觅世俗生活的诗意;她给了我们第三只耳,让我们倾听心灵的独白……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见证了《祝你幸福》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到了她的温馨与品位,见证了她的风云变幻。
十五年的回首,十五年的相伴,十五年的光阴似箭,留下永恒的感想。愿《祝你幸福》和我们一起一路走好!
zhaozhen1996@sina.com
那是一年冬天,窗外刮着狂风,天上挂着一个看似“冬眠”的太阳。泛着淡淡的白光,照到大地上力量显得是那么微弱。屋内我正坐在火炉旁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所有的祥和与宁静。我拿起电话:“喂,谁呀?有事吗?”“**你奶奶的心胀病又犯了,今晚我就不回去了,你自己在家里吃点吧。”电话的另一头传来爸爸急促的声音。听到这个消息,我本能的楞了一下。窗外的风刮得更猛烈了,今天本该是我的生日,却发生了这事,使我的心情变得低落起来。
我慢慢的回到沙发,觉得刚才的电视并不是那么好看了。忽然听到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你来了,你穿着大袄,脸被冻得通红,双手不停地来回搓,还不是的从嘴里吐出热气来。看到你来了我又愣了一下,可你却一脸不在意的说:“怎么?不让我进门?就忍心看着我在外面冻着?”“没有没有”我着急的说,赶紧让你进来了。
进来后,你先往厨房转了一圈,然后问:“吃饭了吗?”我摇摇头,然后你就看开始围上围裙准备做饭,并说:“都多大啦,好不知道自己做饭。”不一会饭就做好了,但你却没有立刻让我吃,而是神神秘秘的让我去看看门外面有什么。我也充满疑惑的打开门,门前放着一盒生日蛋糕,我惊奇地抱着蛋糕跑进屋里,然后你就唱起了生日歌,然后高兴地问:“喜欢吗?”我拼命地点点头,然后你就把它切开了,我们吃着你做的菜和蛋糕,不约而同的笑了。
当我收拾碗筷的时候我问你:“你怎么来了?”“你爸说你一人在家,而且今天还是你的生日,所以我就大老远跑来陪你了,怎样,好吧?”我眼中泛着泪水的点了点头。
窗外的风渐渐地小了,太阳也露出了它原有的热情。接近黄昏,一抹夕阳顺着厨房的窗户照了进来,落到你的脸上,是你的脸上泛起一抹橙色,让你显得越发美丽。因为有你相伴,我不再感到孤单;因为有你相伴,这个冬天我不再感到冷。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不腻的感觉像春天。
书店里格外冷清,我收起伞放到墙边,搓着冻僵的手,边想着要买什么书,边走到书架旁。是啊,这种坏天气,能来书店的也该只是两种人了吧。要么是真的爱读书的,要么是像我这种闲得无聊的。想到这儿,我不禁自嘲地笑了笑,专心挑起书来。目光掠过一排排书架,手指也随着目光左右移动着,最终停在一本厚厚的、装帧古朴的《诗经》上。缓缓抽出它,看着封面两个烫金的大字,感受着它如老树皮般沧桑的封面。我想,这个天看它许是个还不错的选择,毕竟,我对它的认知仿佛还停留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上,对,就是这句!我不禁循声望去,想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人,竟与我这般默契。高大的书架旁,一位女子一手捧书,另一只手指着书上的句子,一字一顿地教身旁的小男孩读诗。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读着,长发垂下。终于,男孩读对了,她笑意盈盈地揉了揉男孩的头,随后轻声笑着,弯弯的眼中仿佛包含了世间所有的温暖。男孩也笑了,眼中的童真与快乐满得溢了出来。他们的微笑多么动人,如山间明亮的清泉,如江南绵密的细雨,如冬日轻柔的暖阳,让人心旷神怡。
我愣住了,良久,回过神来,看了看手中的书,又看了看眼前的他们,还是不要破坏如此温馨的氛围了,随即转身离去。付完账,我握紧了手中的伞,心中一片柔软。虽然是寒冬,那场面却给人春天般的感觉,温暖而不炙热,让我的心萌生片片绿意。还怕屋外的风雪吗?不怕了。推开门,迎接我的却不是肆虐的风雪,原来,天晴了。
原来我对春天,竟有这么多的期许与眷恋。冷落时节,总会想起林徽因吟诵的《人间四月天》,想起梨花白、柳叶青的如画背景。
回首故园芳菲,雏燕呢喃。走过浮世年华,岁岁春景依旧。只是那位写诗的佳人,去了何处?她留下一句爱的赞颂,将祝福送给所有需要爱,需要暖的人。她,就像春天,温婉清澈,优雅安静。从容坦然,云淡风轻。
那年·四月
第一次读你。知道,你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知道,你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知道,你呢喃的梁间,还留有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你是冰洁的女子,无论人世如何变迁,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你是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都可以全身而退。而我,呵,只觉得你是个多才、婉约、优雅的女子。读起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李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如一场湿润的春雨,一株茉莉的花开。
依旧·四月
此时,院墙和栅栏的绿意还很浅,就像你没有滋生皱纹的额头,明澈光洁。了解你更多了,但,有一点未变,读你的感觉像春天。好似,你就被封存在了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如今·四月
你在三十岁这一年写下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终被我翻开。这首被世人吟诵不已的诗篇,让我为之一震。那时的你已现成熟风韵,是最娴雅,最有思想的时候。都说,这是你拽住青春的最后一抹绿意,和柔嫩无暇的春天做的最后告别。但我不然,你依旧是那个一袭白纱的女子,那个让徐志摩追寻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的林徽因。那个永被封存在四月,永不老去的女子。
你的诗,仿佛无需询问山河的岁月,你的心总能守住春天,让人哪怕身处北方,也能感到春天的暖。在你的诗中,没有其余三季,只有姹紫嫣红的春光,四季常青的菩提。你,就像一只青鸟,永远栖息在春天烂漫的枝头。
此刻·四月
合上你的书集,望窗外万物争艳。
——写给《中国教师报》
五河三中吴琼
【备忘:时隔一年有余,不经意间得知获二等奖的消息。20113.4.26】
在墨香里跳跃的人生,一定是智慧的人生;
在墨香里润泽的生活,一定是美丽的生活!
——题记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这是一份有着非凡影响力和亲和力的教育新锐报纸。
它始终如一地秉承“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和“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办报宗旨,以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传递最新资讯,直击教育热点。
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在深入透析中国教育发展路径的同时,一直极为关注中国教师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生存状态。
它有一个千万中国教师耳熟能详的响亮名字——《中国教师报》!
知你
2010年3月21日。星期日。
虽是周末,但五河红旗影剧院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县城乡的千余名老师、领导,当然还包括一个我,在上下午近六个小时中,“享受”着一场声情并茂、痛快淋漓的讲座。
只见台上的讲演者时而拿起茶杯,又用力地放下;时而举起双手,在空中挥舞;时而面带微笑,露出不怎么洁白的牙齿;时而怒目圆睁;时而大声怒吼;时而摇头晃脑;时而咬牙切齿!太多的表情、神态、动作,在他的身上充分集结,不逊评书大家单田芳的风采。
不过,最具震撼力的绝对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老师这个职业需要人性,需要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对儿童生命状态的漠视,让教育终于可以“伟大”到再次重新把人变成猴子。
——教书就是开汽车,第一步把钥匙插进孔里,点火(激发兴趣);第二部踩离合,挂档,就是自学、展示、反馈;第三步,抱紧方向盘,把握方向。
——当你不可以替代孩子感冒的时候,你可以替代他学习吗?!……
品味着这些富有哲理的精辟话语,如针芒在背,发人深省,让人觉醒,催人奋进。严谨与热诚同飞,理性共激情一色!先进的理念,1
教育的内涵,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得到精彩诠释;大师的智慧,专家的激情,在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话语中得到完美展现。
从此,我深深地记住了一个人——“课改疯子”李炳亭!一个全面否定传统课堂的不仁道、不民主的金刚怒目的战士!一个对当今中国教育爱之深、恨之切、言之急、责之深的专业教育媒体记者。
由他,我深深地记住了一份报——《中国教师报》!
读你
近年来,你怀揣着对中国教育的一份挚爱,专注于“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首创以六大专刊为主体的“报中刊”模式。每一刊、每一版都彰显了中国教师报人的敬业奉献精神,都倾注了中国教师报人的思考与探索。
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课堂……这些问题不容回避!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传媒也要回到常识和原点。于是,有了你的诸多关于教育常识的系列调查访谈和深度分析报道。我在你的字里行间收获着教育的真知灼见,更新着早已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面对“教育是什么?”的大问题,因你的春风化雨,我豁然开朗,于是有了自己的回答:
——教育是一片沃土,让所有的种子发芽。
——教育是阳光和雨露,滋润心田,普照万物。
——教育是用一颗心点燃一颗颗心,用激情点燃希望……
——教育是使一个人从低头、苦闷地走路到微笑着仰望蔚蓝的天空的过程。
……
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我常常自问:教师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如何让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定位,转变角色?如何让自己重拾内心的幸福和愉悦?如何“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在你的《教师:幸福在哪里》中,我试着寻出答案;读《看,老师们的寒假生活》,我更能真切体会今天做教师有多么不容易。除了工资待遇低、工作负担重,我们正在功利社会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夹击下进退两难。
如果我们把教书仅仅当成谋生的职业和手段,把教育的全部价值都维系于学生的“分数”和“升学”,而全然不顾学生心灵的陶冶和生命的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生活就很容易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就会被日复一日的琐碎的“常规管理”、“知识传授”所桎梏。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更让一些教师因穷于“改革”,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透过《为什么,这样的教师不受欢迎》和《什么老师,最受学生喜欢》这两篇报道,我获得了全新的理解::
——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家长喜欢的教师、校长喜欢的教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喜欢和满意的教师。
以此为基点,三个关键词不可或缺:“尊重”,“责任”,“爱”。——真正的好教师一定是作为一个发展者而存在的。作为教师,请千万不要忘记这八个字:发展学生,成就自己。
今天,我还会上课吗?我真真切切地感到往昔的那份自信正在渐渐消退。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上课越来越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功力”。
《作业还是“作孽”》,让我问心有愧;《杜郎口,到底在改什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李镇西“突破”》中的两节“研究课”,呈现并解读了用不同教学方式上课,达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的鲜活案例。
阅读,比较,反思,我渐渐清晰地发现一堂好课的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比如好课是动静结合的课;好课是注重展示的课;好课是师生相长的课;好课是注重情感的课……
爱你
在岁岁年年的忙忙碌碌中,一路走来,挥洒着青春与汗水;但是有你的晨昏相伴,这份感觉真好!
也许是因为人近中年,看到、遇到太多太多的人事纷争。所以,真的希望寻找一方让心灵小憩的驿站。
喜欢读你——《中国教师报》,你就是我心灵的栖息地。谁说你只是一份报纸?你分明是滋养丰润我教育人生的一块沃土……
读你,让我不再浮躁,不再倦怠,不再功利;让我学会思考教育实践,学会享受忙碌的时光,学会用阅读改变生活。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紧张的教学之余捧读你,缓解了我面对无法回避的竞争而不由自主产生的焦虑无奈。散淡的日子读你,心中总是盛满了平淡的幸福。忧郁的日子读你,心窗洒满了快乐的阳光。
最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一杯香茗相伴,一首欢曲相随,细细阅读你的每一版、每一篇文章,就这样度过一段专属于自己的时光。
因为有你,中国教育正在改变;
因为读你,我的生活正在改变!
人生风景何处寻?云在青天报在手!
读你,春花般的语文。花开花落,语文你这个永不凋落的春花。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每走进春天的大地,最感染我的是灿烂的春花,语文就如春花,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厚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热烈;“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的灵动。那“花重锦官城”、那“行到中庭数花朵”、那“柳岸花明又一村”无时不打动着我。我爱学语文,因为它那优美的语言,它那动人的韵律,闪耀的思想,总是让我想起春天的感觉。
读你,春雨般的语文。你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你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淡泊;你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馨;你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激昂。读你,我陶醉在你的世界里,你的魅力好似春雨,每读到一篇好课文,春潮一样的思想与感情便注入我的心中。这可能就是语文的感受,春雨般的感觉。
读你,春阳般的语文。春阳总是暖暖的,大地接受着最无私的奉献。语文就是如此,总是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语文的学习就如在春阳下接受春光,一个好句子,一句有哲理的话,总让人深思其中的味道。语文对我们来说,总是向我传授着那几千年的道理和精神,那我们感受着无私的光和热。“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读你,感到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我想,这就是语文,春阳般无私而艳丽的温暖,那种温暖的语文。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600字记叙文】推荐阅读:
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作文600字01-19
春天的感觉真好小学作文03-12
回家的感觉作文600字06-28
感觉真幸福作文600字11-14
天蓝的感觉600字作文02-16
长大的感觉真好600字03-06
成功的感觉真好600字作文12-31
十七岁的感觉作文600字10-09
今年春天我很快乐600字数记叙文03-28
春天像什么的比喻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