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工作情况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宣工作情况

外宣工作情况 篇1

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汉台区通过主题宣传、典型事件报道、重点工作宣传等方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报道,营造了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浓厚舆论氛围。截至目前(11月底),报纸新闻共上稿700余篇,中、省重头稿件30余篇,一版头条稿件21篇,二、三版头条42条;电视新闻共上稿356篇,其中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发稿件12篇,在汉中电视台播发头条类稿件10条,提要类稿件126篇;广播新闻稿件742篇。

一、汉台区2011年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一)实施主题活动带动战略,不断扩大外宣领域和成果。

1、在中、省新闻媒体的宣传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今年9月,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稿件《也有欢喜也有忧--陕西省汉中市汉明村三个普通农民家》;4月30日,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了《汉台倾力打造生态宜居城》;3月29日,在《中国贸易报》上刊发《项目建设唱响汉台跨越发展“主题曲”》;4月14日,在《科技日报》上发表稿件《示范促和谐 科普惠民生--陕西汉中汉台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2、在全区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和谐”主题活动。采写了《干部下到咱们村,就和咱是一家人》、《汉台:驻村干部访民情解民忧、孤山村两千干部告别吃水难》等共计40余篇稿件在省、市媒体上刊发。

3、切实举办好2011·汉台第二届油菜花暨牡丹花旅游文化节。我们邀请中省市媒体派驻记者前来踏勘观瞻。在人民网、新华网、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刊载播发相关报道60余篇。

4、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及卫生城市和平安建设工作主题宣传,在《汉中日报》、汉中电视台开辟的“推进创建 美我天汉”和“平安创建”专栏上发稿60余篇。

5、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宣传我区在建党9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汉中日报》、汉中电视台播发《汉中市红歌大赛汉台区专场文艺晚会隆重举行》、《铺镇党委: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为群众领富路》等重头稿件。

6、在全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上进行主题宣传,报纸上在“走进汉台”栏目上撰写大型稿件《春去春又来》,电视上在“聚焦汉台”栏目中全程报道党代会进程,获得广大党代表一致好评。

7、大力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展示我区文化建设成果。播发了《‘农家书屋’成为汉台农民闲暇好去处》、《汉台区龙江文化站:产业培育为基层文化发展插上翅膀》等稿件10余篇。

(二)以典型事迹促进工作创新,形成良好工作局面。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方面,大力宣传社区社会化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先进典型。撰写了《让社区成为和谐“大家庭”——汉中市汉台区建设社区文化加强社区管理新闻调查》,在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媒体播发。撰写了稿件《一切为了群众的满意—汉台区创新实有人口管理模式纪实》分别在市级媒体播发,反响良好。

大力宣传全省道德模范,弘扬“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气。采写了题为《许建安同志荣获全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汉台以‘道德模范’典型引领社会风尚》等稿件,在社会各界引起共鸣。

(三)宣传重点突出,为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加大对全区经济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先后在省、市媒体播发了《汉台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汉台区地方财政收入提前实现“双过半”》等头条、提要稿件70余篇。

2、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和作风教育整顿活动,播发了《汉台区选拔17名副科级干部到基层锻炼》、《汉台区创新干部选用机制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干部、下到咱们村,就和我们是一家人》等新闻稿件。

3.对和谐社会建设、民生八大工程等重点工作进行报道;采写播发《汉台区首个移民搬迁工程开工建设》、《汉台投资1841万元建设保障房》、《汉台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等稿件60余篇。

4.围绕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宣传城市建设新亮点、新方法。撰写了《汉台整治改造中心城区三条道路》《汉台东大街道办67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等40余篇稿件。

5.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工程的典型报道。采写了《杨记明在汉台区大寨村检查新农村建设》等100余篇稿件。

(四)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通讯员、网评员队伍建设、培训。为规范我区新闻发布工作,提高我区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联络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新闻发布的及时准确,制订了《汉台区新闻发言人实施办法(试行)》,确定了汉台区新闻发言人。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烨担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张晓勇为助理。今年4月份,举办了全区通讯员队伍培训会议,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和通讯员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接受了培训,会上对优秀通讯员给予了表彰奖励。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管理,提升网评员对负面报道和网上负面舆论的引导能力。

(五)加强舆情信息掌控和负面、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对力度。

在舆情信息掌控上,建立了网络舆情日监督、周通报、特事特报制度。主要是对百度贴吧、华商论坛等重点网络媒体上有关我区的舆情信息,每天进行监督、梳理和研判。对其中危害性强、负面影响大的舆情实行单贴单报制,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对点击量高、有苗头性的舆情,在认真汇总的同时进行初步处理,由领导把关后每周一报送区四大班子一把手审阅。自7月29日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我们共上报信息11期,舆情16条。

加大与驻汉媒体各新闻媒体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密切关注负面报道苗头,正确引导社会媒体转角度、找结合点,形成共识唱响主旋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敏感问题的舆论管理和引导工作。今年共妥善处理、化解《汉中学前免费教育文件不下发60余幼儿园不执行》、《汉台区铺镇、龙江镇遭受狂风袭击》等10余起负面报道及突发事件,为市区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方法的创新。

为切实落实中、省相关精神,加快和谐汉台建设步伐,我区在2011年开展了“社会管理提水平和谐汉台上台阶”系列主题外宣活动。活动以解决社会和谐稳定等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化解不和谐因素,最充分地保证群众利益,努力打造安定祥和、人民幸福的和谐汉台。系列主题外宣活动分为六个方面:一是“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为和谐汉台提供有力保障”主题宣传活动。二是“最美油菜花海,最佳旅游目的地”主题宣传活动。三是“健全社会细胞,让社区成为温暖大家庭” 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加强平安创建为和谐汉台保驾护航” 主题宣传活动。五是“创国卫、创国园,历史名城焕发新魅力” 主题宣传活动。六是“喜迎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喜迎十七届六中全会” 主题宣传活动。

三、2012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一是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召开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大对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宣传力度;

二是对经济总量提升、城镇开发与管理、民生保障与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队伍建设、平安建设、双创等重点工作进行报道;

三是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宣传,浓墨重彩推出《汉风》舞台剧,打造成为汉台文化旅游品牌;

四是继续抓好宣传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工作扎实,有服务意识的通讯员队伍;

五是加强和中、省、市各家媒体的沟通联系,正确处理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积极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做好舆论引导,保持社会稳定;

外宣工作情况 篇2

电视台直接向外传递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科技进步, 承担着向外国展现国民形象的重任, 所以电视台要努力做好电视外宣工作, 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构建一个创新型的电视外宣工作团队。

1 电视外宣工作的特征

1.1 电视外宣要有针对性

电视台在开展外宣工作的时候要满足针对性, 即要有针对性的外宣对象、外宣内容、外宣的方式等。

从电视外宣的对象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曾经传递着这样一种教育思想, 即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在电视外宣工作中也需要满足这个特性, 即只有彻底了解清楚对象的真实需要, 才能够真正做好电视外宣工作。本文所讨论的电视外宣和电视内宣的对象具有很大的区别, 即社会制度、文化历史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语言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 在开展电视外宣工作的时候切忌教条主义, 更不能想当然, 而要进行实际调查,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外宣工作, 向外宣的对象表达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从电视外宣的内容的角度来看。电视对外宣传的内容一定要适合对外宣传工作对象的要求和偏好, 切忌自说自话以及完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结果只宣传了我们感兴趣的内容, 而完全没有考虑外国人的兴趣。因此, 电视台在开展外宣工作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 找到外宣工作对象的兴趣点、感情认知点和需要, 确定中西方的交汇点, 继而确定电视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内容。

从电视外宣的方式的角度来看。电视台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向国外或者外地的观众开展的, 所以不仅宣传内容要针对国外或者外地观众的偏好, 宣传的方式也要努力适应对外宣传对象的日常思维和生活习惯, 确保使用的语言是外国人所熟悉的, 充分考虑并尽量排除因为感知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所产生的宣传障碍。同时, 电视外宣工作还需要符合电视特色, 即做到视听结合、声画并茂。通常选择的外宣片子的时间和节奏比较灵活, 即时间可长可短, 并且节奏可快可慢。例如, 由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申奥宣传片, 尽管没有使用直接的解说语言, 但是看到宣传片的每一位观众都能够通过宣传片中强烈的音乐律动和画面节奏来感知到古老传统的北京新时尚

1.2 电视外宣要有主动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为了努力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 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电视台的外宣工作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外宣媒介和渠道。

电视外宣工作不仅要满足针对性方面的要求, 还要满足主动性的相关条件。自古以来, 我国的传统军事思想积极倡导:战略方面藐视敌人, 战术方面重视敌人。而电台外宣工作就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文化和意识两个领域的战争。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支撑, 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一定要重点强调传统文化, 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处理好宣外和外宣的关系, 主动地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外宣工作, 最终取得先发制人的战果。

1.3 电视外宣要有艺术性

近些年来, 技术进步已经在我国的电视外宣工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初的电视外宣工作需要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宣传磁带带到卫星上进行传播, 随后出现了模拟电视, 接着又出现了数字电视, 同时, 宣传媒体也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媒体发展到现今的网络媒体, 实现了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的转变,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电视外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硬件方面的转变, 而宣传节目的内容、创意和方式等软件都没有太大变化, 说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都不强。此外, 电视外宣工作中还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说教意味和直观宣传意味, 往往起到适得其反的宣传效果。因此, 电视外宣工作的内容一定要强调艺术性, 这样才容易被观众接受。

电视外宣工作不仅需要宣传内容上的艺术性, 还需要宣传形式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带给外国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现代的人们和社会群体都具有自己的认知系统, 比较偏好适合自己认知系统的事物, 而对其他的另类则表示排斥和反感。正如在向患者输血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血型,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电视台在进行外宣工作之前一定要对宣传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寻找适合他们的宣传形式。目前, 我国电视外宣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是很少被观众接受和认可, 纪录片通过宣传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而成为为数不多的被观众和各大媒体所认可的形式之一, 所以电视外宣工作可以采取纪录片的形式, 但是一定要讲究艺术性, 切忌平白直叙。

电视外宣工作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意识是否具有艺术性。艺术是展示美的一种形式, 所以电视外宣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画面效果来展示作品的艺术美, 还可以使用语言技巧来赋予作品丰富的语言美, 最重要的是利用传统的文化内涵来充实作品的意蕴。美丽的事物总能够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因此, 电视外宣工作需要结合外国人的欣赏标准来充分展示中国之美。

1.4 电视外宣要有创新性

近些年来, 伴随数字广播和直播卫星等高科技的发展, 我国的电视外宣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改革。具体表现为:数字传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电视频道的资源, 技术发展也使得电视观众发生了心理需求方面的变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带领中国电视走向新的世界, 开辟出更多创新型的传播途径。新挖掘的大量频道资源增加了电视节目方面的需求, 也成为电视外宣工作的一个良好发展契机。

我国的电视外宣工作需要放眼全球, 充分发挥出各个方面的创造力, 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艺术美和大国风范。因此, 电视外宣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事件、趋势和问题, 创新宣传体制, 打造外宣队伍, 提升外宣工作的影响力。现今的电视传媒发展迅猛, 竞争激烈, 电视外宣必须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 才能提升外宣时效, 让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主流媒体的新亮点。

2 做好电视外宣工作的对策建议

2.1 电视外宣工作是地方电视台的责任和使命

北京电视台青少海外节目中心当中的国际频道是可以自制外宣短片通过长城平台直接对外播出的。2004年, 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在美国正式开播。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北京电视台作为首批成员台, 开始长城平台北京电视台频道的制作和播出工作。经过近十年的耕耘和发展, 长城平台北京电视台国际频道, 成为北京对北美、亚洲、欧洲、拉美等地的主要电视对外传播渠道。

长城平台北京电视台频道 (BTV-International) 是一个以人文节目为主打, 包括资讯、时尚、健康、旅游、服务节目的大型综合频道, 荟萃了BTV 10个频道的精品节目资源,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2.2 新闻评奖是加快外宣工作的有力举措

目前, 我国已经成功设置了中国新闻奖———全国范围内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励, 一年评选一次, 主办方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通过评选中国新闻奖, 能够检查我国当年度的新闻工作业绩, 充分展示新闻领域的各项成果, 利用优秀新闻作品的榜样作用来促进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不断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水平, 培养更多的新闻媒体人才, 促使我国新闻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样, 电视外宣工作也属于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围, 那么通过中国新闻奖的激励, 促使我国更多有才华的新闻工作者投入到电视外宣工作领域, 利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舆论声音和文化习俗。

2.3 队伍培养是电视外宣工作的核心

电视外宣工作的核心是人才, 没有人才就无法实现电视外宣的使命。因此, 我国各大高校和电视台都应该为培养优秀的电视外宣工作人才而努力,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确保外宣工作团队的素质水平和稳定性, 促使青年人才的加入, 提升外宣工作的活力; (2) 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电视外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包括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从而确保外宣工作的质量; (3) 设置更高的目标来激发外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 电视外宣工作已经成为电视台的工作职责和使命。因此, 电视台应该采取各种举措来提升电视外宣工作的效果。

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和党委非常关注电视台的对外宣传工作, 外宣工作也是电视台的职责和使命。现今的电视外宣工作强调“大电视”的视野, 重点关注基层人民的实际情况, 努力做到“走、转、改”, 确保典型题材接连不断。本文重点探讨了和电视外宣工作相关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电视,外宣,思考

参考文献

[1]何嵩贵.做好电视外宣工作的思考[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2011 (12) :131-132.

[2]董立力.接受·感染·共鸣——谈提高电视外宣节目的传播效果[J].当代电视, 2012 (3) :33-34.

外宣工作情况 篇3

关键词: 英语电视节目 文化外宣 宣传渠道

随着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内容,是有力且有效地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以期用本民族的核心文化塑造民族形象,凝聚民族力量,扩大国家影响力[1]。

一、电视文化与文化外宣

电视文化狭义上指电视的“有声有画的活动影像”,即电视艺术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广义上泛指以电视方式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造[2]。文化外宣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海外受众为主要对象,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一项对外宣传工作[3]。我国的电视节目外宣主要指以电视为媒介,通过鲜活的声音、画面和引人关注的情节等电视文化手段,向海外观众传播我国的情况,主要目的是宣传我国的科技、人文、风土、民情等,让各国受众了解我国的真实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

二、电视节目文化外宣的利弊

全球化进程使对外传播与沟通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电视作为最直接、覆盖面最广的传播交流平台,比其他宣传媒介更易吸引观众的关注。同时,电视节目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起到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将优秀的中华文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人真正了解中国人、中国事、中国情。

在文化外宣的众多渠道中,电视节目具有很多优势。在传播方式上,由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电视是文化外宣的最佳传播媒介。在传播内容上,电视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均具有丰富多样性,它既可以使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情节体现某一时期的文化现象,又可以用纪录片的形式真实再现一个国家的历史事件、风土民情等[4]。在制作手法上,电视节目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制作方法,甚至特技效果,为观众营造逼真的视听效果,从而使节目所蕴含的文化更易于被接受。

然而,我国电视节目的文化外宣面临跨国度、跨语言、跨文化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国际主流媒体用语、国际通用语言或大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皆为英语,在外宣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采用英语。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风俗、社会价值观,等等,外宣电视节目的内容、语言及表达方式必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受众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十年来,国内英语电视节目迅速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它们用国际化的观念、中国化的视角、全球化的语言,通过电视节目向外展示、宣传中国[4],因此,英语电视节目最为外宣的主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其中本土文化的传播理应成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三、我国英语节目的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通过与国外电视机构购买或交换电视节目的方式,迈出了我国电视外宣的第一步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经了“三次飞跃”和“五个转变”,电视外宣的实力不断增强,对外窗口不断增加,形成了多频道、多语种、多途径的电视外宣新形态[1]。

从语言角度看,语言的使用范围的大小是判断其是否为宣传主渠道的关键因素。由于英语的世界语地位,英语电视节目理应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主渠道,但是现在我国英文电视外宣节目常常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受”的困境中。这既由于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国家掌握着传播优势,又暴露了我国英语电视节目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未能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翻译,特别是新闻、纪录类节目与影视、戏剧类节目的翻译,往往造成语义翻译和信息传播不得兼顾;2.翻译过程或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忽视了目标语受众的认知和接受习惯,过于强调译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或倾向于“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缺乏了中国文化的中国表达[5][6][7]。

此外,与中文国际频道(CCTV4)相比,我国英文节目仍以新闻类节目为主,着重对我国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进行报道,重视新闻性、评论性节目等“硬传播”,而忽略了电视文艺、娱乐、文化专题类节目等“软传播”。我们虽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是由于略带“官方”的宣传,加之受众文化背景的迥异,文化传播未能达到最佳效果。另外,相比于近国日本和韩国,二者都在很好地维持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的元素融入其中,我国目前的电视文化外宣更多的还停留在古代文化、文明的传播上。

四、我国英语电视节目对外文化宣传的策略

1.借助电视剧传播本国文化

电视剧是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能很好地反映与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因素,同时又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8]。我国是电视剧生产大国,电视剧正发展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庞大的资源之一。

习近平主席在首访坦桑尼亚时所做的演讲中就提到了中坦两国的文化交流问题,特别提及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快乐的情绪,美好的生活态度”向坦桑尼亚人民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普通民众的酸甜苦辣。

这一成功案例說明,我国电视剧文化产品作为文化外宣的主渠道,必须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编码,积极承载民族文化中独有的地域性、历史性或现实性的东西,才能使其传播的文化具有竞争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国受众,使其亲近我国文化并逐渐以开放的心态接收我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2.注意中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电视节目的英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使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决这个问题。如,在我国,残疾人都会得到国家的照顾,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国家实施低保政策。但是在对外电视节目的宣传中,有鉴于西方国家文化中对“independence(独立)”赋予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个体的尊重,我们不能把“残疾人”翻译成“disabled”,而应该选择“disadvantaged”,后者在中文中译作“弱势群体”。通过比较两个汉语词汇“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意蕴,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电视节目中,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四、结语

电视剧既能表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又能呈现一个国家生活习惯、大众娱乐等,无所不包,无处不到,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9]。电视节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作用;英语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英语电视节目这个主渠道,做好我国文化外宣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长明.全面构筑电视外宣新格局[J].对外传播,2008(5):42-44.

[2]http://baike.baidu.com/.

[3]梁岩.我国文化外宣的现实与特点[J].对外传播,2010(01):37-38.

[4]梁岩.从美日韩文化外宣看我国的影视文化外宣发展[J].中国电视,2009(10):19-22+1.

[5]董立力.接受·感染·共鸣——谈提高电视外宣节目的传播效果[J].当代电视,2012(03):33-34.

[6]徐保华.社会主义语境下外宣翻译的困境及应对策略——以青岛地区文化外宣为例[J].前沿,2012(04):158-159.

[7]http://roll.sohu.com/20110817/n316579102.shtml.

[8]石文.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J].语文学刊,2012(18):78+106.

[9]张牡霞.试析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消费导刊,2008(3):199.

外宣工作总结 篇4

一、部门联谊活动的得失。

部门活动,作为一项增进部员之间相互情谊,联络感情的方式,其存在是必要。因此每个学期开展1-2次的部门活动,这样增进相互了解,尤其是同一级的同学,因为以后许多工作都是他们一起完成的。我们部门今年也开展了一些部门活动,但成效不大,分析原因:

①活动内容、地点受欢迎程度不够;

②时间安排不合理或经常性变更,使人失去兴趣;解决办法:

①根据他们的简历及平时相处时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活动;

②了解部员的时间安排,选一个大家都相对空闲的时间,做出决定后,尽可能不要随意更改;

部门联谊活动是消除工作矛盾,联络感情的工具,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力争做好。

二、活动宣传中的得失。

宣传活动,作为外宣部的重头戏。如何做好宣传,把活动的宣传做到位是每一个外宣部部员的职责所在。在此,以贵大青年10周年晚会为例,在活动的整个安排中,我们部员大家都集思广益,想出一系列的方法。因此,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每个部员,头脑风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校区宣传的协调以及统一安排上,没有做好,甚至有一些分歧。

我认为原因:

①部长及各个校区的部长之间的协商没有商量好;

②部员集体荣誉感不足,做事情存在推诿,退缩;

解决办法:

①在做一件大型活动之前,首先是各个部长协商,统一安排,做好计划;

②各个校区的部长起带头作用,安排好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并照顾好部员的情绪,充分调动部员积极性;

宣传要讲究新意、吸引人,应该尽可能告别传统的方式,独树一帜。

三、关于拉活动赞助的得失。

关于活动赞助,这应该是在活动开始之前,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它关系到活动的大小及多种活动方案实施时的物质保证。因此,拉活动赞助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在大一时,将拉赞助的技巧交给交给新人是维持外宣部以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这一点,我觉得做的不是很好。虽然刚开学时,将技巧交给了我们,但是缺乏实战的历练。我们虽然按照要求去试过,但是我觉得应该让我们新人从实战中学习,效果更好,单纯口头上讲述效果不大。因此,我觉得下一年,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①首先,我们可以采用交流经验的方式,让他们初步知道过程;

②此外,我们应该配上合适的情景模拟,让他们参与其中;

③最后,当然是实战体验,我们可以采用会的带着不会的,实际感受一下拉赞助的过程。

当然,在这之中,充分了解到各个部员的长处,以便以后,安排活动中,有侧重点。

外宣工作计划参考 篇5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大宣传工作思路,理论武装力求实效,舆论宣传提升形象,思想教育突出重点,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内求信息畅通,外树整体形象,唱响学校科学发展、教书育人、科技创新、和谐校园的主旋律,努力提升学校实力。

总体思路:紧密结合学校2011年工作要点,推出学校在完善管理体系、落实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人才强校计划、推进科研重点建设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对内建立畅通的信息管理渠道,构建无障碍、无死角的信息管理和分析储备机制,把正面潜在的新闻点储备起来,把负面潜在的风险点控制起来;完善对外宣传通联机制,研究各外宣媒体的发稿需求和运行机制,把握主动、策划在前,让我校在社会媒体上“平时有声音,大事有影响”。 对外宣传主要工作要点:

第一:做好日常新闻宣传工作,确保外媒报道数量稳中有升。

充分利用校内新闻宣传的信息采集和新闻采写,在尽最大努力保证信息搜集的广泛性和时效性的同时,挖掘对外宣传的“新闻点”。坚持“人人参与、全员外宣”的工作思路,拓展对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利用每个人的工作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保证学校在外媒的报道数量稳中有升。

第二:做好重点工作宣传报道,建立突发新闻事件应急机制。

分析整理20xx年学校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等宣传资源。在推进基层学术与行政组织建设、教育教学卓越计划、人才强校计划、推进重点建设、推进生命与医学学科特色发展等方面组织力量,重点跟进。同时,建立突发事件的外宣预案,监控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新闻点,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做出积极响应,提升突发新闻事件的影响力。

第三:研究各类媒体的新闻需求,针对不同媒体策划重点报道。

1、坚持“善待、善用和善管”外宣媒体的指导思想。研究各类媒体的新闻需求和工作运行机制,在调研、沟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外宣媒体通联机制。

2、在外宣工作中积极沟通、把握主动,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有的放矢、引导教育、策划在前地引入“新闻线索通风、新闻专题策划、新闻资料提供”等特色外宣新闻服务方式。

3、充分调动各类外宣媒体的宣传报道我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提供线索有保障,新闻采写能出稿”的原则,构建层次多样、丰富立体的外宣通联格局。

4、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找准社会媒体关注的新闻焦点,具体在2011年对外重点推出以我校“长江学者”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拔尖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代表的教育教学卓越计划推进、以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国际材料研究院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为代表的重点建设等新闻亮点,重点策划,全面报道。

第四:构建校内外通联一体化机制,提升媒体通联的工作实效。

1、以校内“三大媒体”整体联动为依托,形成校园舆论的强势氛围,以校内媒体的力量向外推出新闻。

2、以拓展和扩大校内新闻通联工作平台为基础,广泛深入了解学校各单位的情况,挖掘和向外推出新闻线索,分片到人、不留死角,架起外宣媒体与我校各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

3、以组织全校宣传工作会议、通讯员工作会议、外宣媒体联谊会等方式,深入各大媒体,调动各大媒体的积极性,强化对外宣传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对外宣传工作运行和管理机制。

第五:将信息资源融入到媒体通联中,建立媒体通联管理长效机制。

在校内新闻通联工作制度和通讯员工作机制基础上,建立新闻中心岗位信息资源储备、分析的管理制度。要做到每个人对各自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设立外宣通联主管岗位,负责外媒的调研、通联和管理。定期提交外宣媒体分析报告。

第六:关注学校工作把握新闻动态,建立内部学习沟通工作机制。

巩固良好的新闻宣传业务知识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宣传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努力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学习型外宣队伍。

第七:强化对外宣传一盘棋的服务意识,以对外宣传出成效为目标。

2011年外宣工作总结 篇6

2011年临沭县外宣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团结鼓劲、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主基调,按照“上大报、上头条、上大台、上联播”的目标,研究策划了一系列重大选题和重点报道,实现了“质量”、“数量”的双丰收。

一、正面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县新闻工作者围绕年初目标任务,根据各个阶段的宣传重点,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壮大文化产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主题抓好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在市级以上媒体用稿达11856余篇。其中,在重点党报党刊推出宣传临沭的稿件204余篇。其中人民日报6篇,农民日报9篇,大众日报37篇,临沂日报102篇。其中大众日报全年发稿量位居临沂市县区前两位。

二、主题活动报道成绩斐然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决战之年。今年以来,县外宣和网络管理办公室准确把握宣传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在深度与密度上求突破,在增强时效性与影响力上下功夫,引导全县各条战线的新闻通讯员,重点围绕建党90周年、新华社山东分社成立70周年、临沭恢复建县50周年、50年无责任退兵、工业发展年、全国“三下乡”在临沭启动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推出了一大批重要和重头稿件。其中建党90周年活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全国40余家报纸进行了宣传,“两个优先”(50年无责任退兵)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在头版或重要位置集中进行了报道,全国“三下乡”启动仪式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40余家重点媒体进行了报道。

三、新闻安全工作著有成效

今年以来,县外宣和网络管理办公室把与媒体沟通、维护媒体关系列为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加强与上级媒体和各级各部门的密切联系,全面做好新闻报道的“减负”,确保全县舆情稳定。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建立了新闻安全制度,做到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加强舆论的引导调控。全年共化解新闻曝光等负面报道60余起,有力维护了临沭的良好形象。同时,本着热情、周到、安全的原则,积极做好各级媒体记者的接待工作,共接待记者800多人次,同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电视台、大众日报、省电

台、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建立了友好关系,为搞好我县新闻宣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阵地建设扎实推进

对网络外宣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7

1 网络媒体在外宣工作中的优势

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媒体在外宣工作中具有更加明显的优点。首先, 网络媒体受众群广。目前全世界网络覆盖率已达80%以上, 同时世界网民的数量正在呈几何趋势增长。因此如果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外宣工作可以迅速达到宣传的目的, 引起更多人关注。其次, 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向外国友人传达最新的关于我国的咨询, 使其更加容易了解国内信息和新闻, 加强国际交流。最后, 由于网络媒体交互的特性, 外宣工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大多数读者的兴趣, 了解大家更关心哪些方面的信息, 能够及时传播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信息。

2 网络媒体在外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外宣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宣传工作并不成熟, 我国媒体在互联网中也只是占据比较小的比例,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比较小, 还远不足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同时, 互联网上有许多重复建设占用资源, 影响对外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于国外人民来说, 他们并不能及时了解我国的新闻信息, 也不了解应该通过什么路径进行了解, 这正说明了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

2.2 需要与传统媒体相互竞争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 在进行外宣工作时必然面临着与传统新闻媒体分享资源和受众, 也就意味着要和传统新闻媒体进行竞争。传统新闻媒体由于发展时间较长, 受众群已经比较固定, 此时如果因为网络媒体的加入而重新分配资源, 自然会激起传统新闻媒体的竞争意识。传统新闻媒体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资源分配情况, 因此网络媒体会遇到非常严峻的竞争形势, 如果没有优势保证自己能够分配到较多的资源, 就会被传统媒体打压, 得不到发展。

2.3 相关政策规定比较严格

外宣政策不能采用内宣政策和手段, 必须根据外宣工作形成自己的政策体系。然而由于国内网络外宣工作开展时间不够长, 许多相关规定还没有明确。目前, 如何进行网络外宣也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 各方面的审核工作都比较严格, 这种情况并不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发布,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外宣工作的发展。

2.4 没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

由于网络媒体正在飞速发展, 信息产业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技术, 而网络外宣工作目前主要只着眼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不能灵活运用互联网科技各方面的高新技术。如果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高新技术, 例如数字压缩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等, 就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中进行宣传工作, 同时也可以较好地保证对外宣传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有效的技术运用可以弥补许多外宣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与缺点, 使外宣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和推广。

2.5 缺少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

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时间较短, 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管理模式和宣传模式与目前的发展形式还不能完全契合, 人员素质发展也不够, 这些因素对发展网络外宣工作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互联网技术目前仍然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因此在国际上影响较小, 由于交流反馈活动较少, 外宣工作也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 无法及时了解国外人民对于我国互联网外宣工作的反馈和意见, 这会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外宣工作的推广和发展。

3 开展网络外宣工作的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网络外宣工作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方面的合理性, 在进行宣传时需要树立正面的舆论导向。网络宣传重点应该是弘扬社会正气, 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 批驳邪教势力, 树立政府的正面形象, 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3.2 网站建立具有特色

网络外宣工作想要得到更多受众, 必须要将新闻网站办出特色, 才能吸引更多人访问。办出特色并不只是要求界面有特色, 重点是网站内容要有特色有重点。网站报道信息应该及时准确, 迅速整合国内重要新闻, 妥善处理敏感新闻, 报道的新闻和评论等要显示出较高的品味, 不报道不真实的新闻消息, 形成独有的特色。这样才能使得新闻网站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成为外界了解我国信息的主要通道和窗口。

3.3 对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并及时处理

进行网络外宣工作应该特别注意信息内容, 组建专业的监督团队对网站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处理, 及时消除过激、暴力、色情等消息的传播, 删除谣言以及虚假信息等, 积极消除负面影响, 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

3.4 组建专业团队评阅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于新闻网站的喜好和反馈信息, 网站可以组建网上阅评队伍, 阅评队伍应该由比较了解网络技术, 熟悉网络宣传艺术, 比较了解网民心理和习惯的专业人员组成, 这样才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网民的喜好, 对网上舆论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对宣传内容及时进行调整。

3.5 培养专业人才

互联网媒体要加强竞争力, 需要真正的人才。这些人才才是真正能够帮助网站更好地完成外宣工作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业务技能, 要通过专业的培训使从业人员提高政治素质, 熟练掌握新闻业务和网络技术, 最终使得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能够在网络外宣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4 结论

外宣工作情况 篇8

【关键词】外宣翻译 政治性 信息等值性 文化性 三贴近原则

一、外宣翻译的特征

1.政治敏感性。在外宣翻译中,有些内容并不能机械地直译,而是应该根据 外国受众的政治文化背景,使用适当的策略,变通地达到交际、宣传的目的,塑造我国友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如果译做“In China, 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 Besides, 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由于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国受众很容易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作一对反义词来看待“,共产党”就被扭曲为缺乏民主精神的专政党。但事实上,在 中国,“民主党派”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如果将“democratic par?ties”改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就会避免外国受众对我国政治党派的错误印象。

2.信息等值性。在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遣词造句的特点 和规律不同,外宣材料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如若逐字逐句进行英译,反而会降低信息传播的效果。例如,“圆满结 束”不必译成“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可直接译为 “conclude”或“end”;“不幸遇难”不必译为“be unfortunately killed”,可直接译为“be killed”,因为“killed”已经有“不幸”之意,若加上“unfortunately”则显得多余,给受众的感觉是还有“幸运的”遇难;

3.文化性。由于中文和英文读者的社 会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具有一定差别,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情、文化等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于某些信息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希望工程”可直译为“Hope Project”,但对此政策毫无了解的外国人面对这种译文就会不知所云,我们可以为其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译为“Hope Project, a program to collect money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areas”,由此,这一信息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再者,外国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与中国人不尽相同,外国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而我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一些我们认为是“正面典型”的报道,可能 会与外国受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

二、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本文将从政治文体和旅游文体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没有实现有效翻译的翻译案例。

1.政治文体外宣翻译。

例:中国政府决定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 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译文: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s Rrepublic of China has decided 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with effect from 1 July 1997.

分析:有些学者认为直接 译成 “resume th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就可以了,加上 “exercise”后反而有了累赘之嫌。实际上,此处 “行使”两字恰恰是最 重要的核心。众所周知,香港在第一次鸦片战 争后便割让给英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割让香港的合法性,但香港在回归前一直是由英国实际霸占,直到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才真正恢复了对它 行使主权。故而“行使”二字在此处是不应该删去的。政府的这种改写行为恰好体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政府(赞助人)操控并影响外宣文本的翻译,同时担负着协调目标 读者接受能力的使命。因此翻译应该贴近中国的国情,贴近最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旅游文本外宣翻译。汉语旅游文本属典型的“呼唤型”功能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英汉互译时应注意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等,即应采用归化手段,由原文“体裁规约”转到译文“体裁规约”,必要时可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写。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

三、结语

在我国外宣政治文本的翻译中,要尽可能地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并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更为客观和科学,使翻译达到最佳效果。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可以为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考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胡芳毅.操纵理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政治文本翻译的改写[J].中国科技翻译,2014,27(02).

**县外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9

业步入快车道,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绿色**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截止11月底,全县共在市级以上报刊台刊播稿件1750篇,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其中《人民日报》刊用3篇,中央电视台用稿3条,新华社刊用6篇,《经济日报》农村版刊用4篇,《四川日报》刊用27篇,四川电视台用稿13条,《四川农村日报》刊用51篇,广播节目《山区农民谁给他们养老》荣获四川省政府广播电视创优节目一等奖。

一、党政重视是根本在2004年4月召开的中央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外宣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工作的领导体制,积极整合对外宣传资源,形成对外宣传的合力,努力增强全民的外宣意识”。一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对外宣传工作是一项任务繁重而作用明显的系统工程,只有领导重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为外宣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力保障,外宣工作才能取得显著成效。落实领导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把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头戏,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同时计划,同步实施,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县里成立了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级1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成立相应的外宣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要求制定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外宣制度,配备好专(兼)职通讯员,定期向宣传主管部门汇报对外宣传工作情况,对外宣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外宣工作机构,配力配强外宣干部,充实外宣队伍。今年外宣办与新闻科合署办工,并争取到编制,从基层调入一名干部任外宣办副主任,并从教育部门借调1名教师充实到外宣办,充实了外宣办力量,增强了外宣办职能,做到对外宣传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保证外宣经费。对外宣传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投入的事业,2004年我县对外宣传工作一改过去“重结果、轻投入”的做法,各级各部门均落实了必要的外宣工作经费,确保了对外宣传工作正常运转。县委、县政府首次把4万元新闻外宣奖励基金和3万元新闻外宣工作费列入财政预算,无论是日常外宣活动,还是重大外宣活动,需要经费,县委、县政府都如数划拨,为外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同时,县委、县政府还投资4万多元,成立了新闻图片资料中心,投资8000多元,为外宣办购置了数码相机,确保了对外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上一篇:ps理论知识模拟试卷下一篇:端午节传说中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