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精选15篇)

《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篇1

《开放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读了《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我受益匪浅,郑毓信作为一名哲学教授,以其独有的视角直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种种现象,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墨守成规,迷信盲从,而应坚持独立思考,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理论思想与教学方法,积极地去进行新的探索,而这些正是我所缺失的。以下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素养是决定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文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可能性》一课中,摸球是常用的一个环节。常规的设计是先摸球再根据摸到的`两种球的数量比较,得出:口袋里那种颜色的球多,摸到的可能性越大。而郑教授认为,在摸球之前,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向学生出示两个口袋并告诉他们里面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粉球和黄球,其中一个黄球较多,另一个粉球较多,但两者的总数是一样的。而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有关于“情境设置的标准”不应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沟通“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

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浮在表面的东西多一些,不是不想去深入地挖掘,而是能力有限,想不到。还是李正太老师的观点,一节课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质量,一句话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是提高课堂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教学中处处有“哲学”。

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应盲目的去追随潮流,或是满足于在任何时候总能充当学习的样板“;”最大读书心得是什么?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前人想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懂得先前的事情,起码不至于轻信,不至于盲从“。

数学不止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起来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数学上的成功还需要艰苦的工作。课堂上在相应的活动或情境背后关于数学的东西,才是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才是我们教师需要努力发掘的。只有关注到了,挖掘出来了,数学课堂才有”数学味"。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当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的浅薄,只有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深刻反思,及时改进,才会不断的提高。

《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篇2

一、开放式的导课形式,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又语:“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的固有需要, 这种需要在儿童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导课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课的开放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运用多媒体CAI、实物、挂图、教具等辅助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 以此激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积极思考, 激发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例如, 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时, 由于小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但是由于缺乏感性经验, 因此很难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既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来启发学生观察“角”的存在,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CAI进行动画演示,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还可以借助折纸活动对比角的大小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导课, 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 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开放式的探知过程, 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水平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强调探知过程的开放性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时, 不要提前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一角度, 而是鼓励他们求新求异, 提升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例如, 在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 为了让学生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笔者启发学生借助于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探究过程中, 笔者启发学生通过对图形进行割补或作辅助线的方式, 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 自行探究梯形面积公式.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 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面积公式, 最后教师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获取知识, 提升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三、开放式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用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与风采, 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 孩子们对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还不甚了解, 对合作式学习方式还不适应,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与帮助.

例如, 在讲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节时,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小数产生的过程, 而且也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橱窗、教室玻璃、学校大门等实物以米为单位进行测量.在分组测量中, 教师要进行合理分工, 定点, 读数、记录都要专人负责, 最后各组再将多次测量的数据进行汇总.……这样的实践活动活跃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给他们提供了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广阔天地, 而且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提升了数学合作能力.

四、开放式的方法指导,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从情感、过程、方法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帮助或指导.事实上, 正是这些“隐形”因素往往会成为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习态度.这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归根结底是不了解数学知识的用途和价值, 不清楚数学和其他学科存在紧密联系.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 对表现较好者积极鼓励, 在情感评价上一定要充分肯定, 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学生投身数学学习.

学习过程.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要将学习过程细化.如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巩固等.教师要以“制度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加强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要鼓励和表扬.

学习方法.这是学好数学的核心.教师既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也要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学习方法.“1×5”学习法.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思考: (1)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2) 为什么要这样做. (3) 我是如何想到的. (4) 还可以怎样做, 有其他方法吗? (5) 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变化的形式, 把自己当作一个出题者, 领会出题人的意图, 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题思路.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 效果是:1×5>1×1;“1×3”思考法.一道对题, 从三个方面思考: (1) 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2) 有没有别的解法, 若有多种解法, 哪种解法更佳. (3) 这道题还可以如何变化?收获是:1×3>1×1, 学生在比较与发展中提高了解题能力.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数学教师要以博大的胸襟, 崭新的教育观念来构建一种宽松开放的数学课堂.我们相信, 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一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从而为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华琼.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研究《神州》2012年第22期.

[2]闫战民.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4期.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心得 篇3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要以有趣、有用、易做为原则。

1、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问题所涉及的情境对学生而言不能太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例1: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 最富于创 造性的中心学科 ,请你举出一项对当今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化学研2、设计容易出错的问题。针对历年来学生认为不难,却又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 在分析中纠正错误,化学中有些概念、规律的使用学生易模糊、忘却,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使学生牢牢记住这些规律。如例3: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加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又发现它还有防癌作用,从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即该化学式的涵义)?要求至少写出三项,这一道开放性问题,理解化学式的涵义,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可写出获得的化学信息,也可从“质”、“量”两个方面小结有关的化学信息。

3、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种形式的课外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化学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类作业很有趣,学生很感兴趣,如我在教授酸、碱、盐时叶国强同学就结合实际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家门前的小溪原来清澈见底,但现在不知被某种物质所污染,恳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污染物,并进一步验证。结果同学兴趣很高,做出多种假设并真正拿来了溪水到实验室进行验证。概括如下: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被酸性物质污染 测PH值(或滴入紫色石蕊)PH<7(紫色石蕊变红)证明被酸性物质污染

②被碱性物质污染 测PH值(或滴入紫色石蕊)(或滴入无色酚酞) PH>7(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证明被碱性物质污染

③被盐酸污染 ① 滴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② 测PH值 ① 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 PH<7 ① 证明含clˉ② 证明含H+证明被HCl污染

④被硫酸污染 ① 滴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② 测PH值 ① 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 PH<7 ① 证明含SO42ˉ② 证明含H+证明被H2SO4污染

⑤被NaOH污染 ① 测PH值② 进行焰色反应 ① PH>7② 火焰为黄色 ①证明含OHˉ②证明含Na+ 证明被NaOH污染

⑥被CuSO4污染 ① 观察溶液颜色② 插入铁丝 ① 呈蓝色②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证明被CuSO4污染

二、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策略

1、掌握开放性化学问题的设计策略

开放性化学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五类:条件开放型:即问题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结论开放型:即在给定条件下,结论不唯一;策略开放型:即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不唯一;综合开放型:即条件、结论、策略中至少两项是开放的;设计实验型:需要进行计划性的预测和规划。如例4: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通常每1000克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三种,此题就属于策略开放型题目。又如例5:进行下列3组实验如图: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盐酸 稀硫酸

生锈的铁钉 氧化铜 铁片 钼片 镁条 锌 石灰石 氯化钡溶液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归纳而得出结论(至少答3条)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 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3条),此题就属综合开放型。以上这些题目都具有较大的开放度。问题不限于化学,还与数学、物理、语文、生物等学科综合,同一问题可用化学、物理、生物等不同角度做解释,教师要勤于思考,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

2、把握开 放性问题教学的时机,开放性问题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而提出的,不能简单地取代常规性练习,当学习材料中含有开放性的要素,适于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可考虑引入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本身的不确定因素使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需要的教学时间也将相应延长,因而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不宜集中使用,像例 1:这样的题,可在绪言课提出,而例5可放在总复习时布置。实践证明,适时、适当地穿插开放性问题,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 训练。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的模式,有的问题先前经验即可解决,有的则须多加思考和深入探究才能有结论,但 无论哪类问题都离不开实验、观察、估计、分类、类比、假设、归纳等基本的方法要素。如以上提到叶国强同学的问题即用到假设又用到实验。在教学中应针对题目对学生写出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科学方法的引导和训练。

4、在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开放性化学问题迁移了学生各方面的乐趣,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自信和兴趣 。开放性化学问题的教学形成了交流、讨论的良好氛围,改变了学生以个体为主的单向训练模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参与关系,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境,一起讨论和补充。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中寻找方法、规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做”中懂,在“应”中尝,全方位地提高素质。

《小学数学》读书心得 篇4

清水学校张芳琼

一打开《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它把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专题,在每一个专题中,通过“案例呈现” 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然后专家又亮出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

“核心词”、“教育价值”、“内涵”等词在每个专题开始都会映入眼帘,迫使读者进行一阵强烈地头脑风暴。渐渐地,我也认识到无论教学什么内容我们都要考虑它的价值,考虑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能力?是方法?是习惯?亦或是意识?而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考虑的还很不够。

比如:关于平均数教学。他的核心词是什么呢?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简单的认为重点就是教给学生求平均数的方法,而把意识的培养放到了次要位置。在学习了书中的观点分享,尤其是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录以后,我的感受尤为深刻:作为平均数教学应该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在此基础上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必然性。数学也是这样,需要用到平均数才会产生平均数。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平均数的产生,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如果只是简单地出示一组踢毽子的数据,让学生来评判哪个小组的同学踢的好?学生想到的只是方法。如何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求?吴正宪老师让学生进行拍球比赛,在一次次矛盾中对平均数产生了需求,从而自己提出了平均数。其次,联系实际,进一步来感受、理解平均数。记得以前在教学平均数时,当学完方法之后,多数是机械练习,虽然有时也让学生分析数据,谈感受,但是都只是粗略地带过。而吴老师竟然选了五个不同的例子进行分析,有先估算再谈想法的;有结合实际比赛(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平均数的;有通过对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结合辩论,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有在游戏中学会分析问题要全面的,可以说囊括了平均数的方方面面,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理解和感受平均数的意义、特点和作用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又比如关于统计,原来我的教学中总是把统计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看了《小学数学》以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如今我认识到了对于统计和概率的教学,最重

要的是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在生活中统计有什么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统计有用,自觉进行统计,从而培养统计意识。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必须提出好的问题。例如:全球水资源的匮乏、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中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以及对学生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等。统计课还应该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如果只是教学生填写统计表,计算数据,而不去感受统计的作用,学生怎么会对统计感兴趣呢?又怎么会产生统计观念呢?同时还应该引领学生多了解统计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预测、对出现的现象做出分析。

《小学数学》让我从更宽的视角来看教材看课程改革,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正确地理解。看完了《小学数学》,觉得还意犹未尽,于是打开新思考网,仔细阅读老师们的帖子和论文,我被她们的文采深深吸引,更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体会到充电的重要性。原来束之高阁的新课标放在了床头柜上,成了我每晚必看的书;原来只会囫囵吞枣地浏览一些杂志,现在它们成了我细细品尝的一道道香茗;原来只在教育教学论坛上作旁观者的我,现在也能参与其中,让自己的思想在与他人的碰撞中升华。我发现,学习正在渐渐地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诊断》读书心得 篇5

近日,读了《小学数学课堂诊断》一书,收获颇丰,以致爱不释手。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挥,如何在教学中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何使教学更加具备道德上的号召力等等,都是亟待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本书,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应该说是一本具指导意义之作。

本书通过在叙事的意义、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理解、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合作学习、数学与探究学习、数学与训练、数学与思维、数学与综合、数学与文化等十个方面阐述,新颖而又不失实际的提出了教改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从制定教学计划到教学中方方面面的策略,再到如何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掌握指导的技巧等,都作了翔实生动和具有时效性的探讨与研究,因此说,这是一本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之书,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可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本工具书来使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人成长中尤为重要的阶段,对学习与社交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品德培养方面,小学阶段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教师任重而道远,社会、家长以及小学教师自身的压力促使我们不断的思考教育的方向,同时,教育改革带来的是全新的变化,也是全新的课题地提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也急盼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书籍的出现。《小学数学课堂诊断》带来了清新的扑面之风,令人振奋。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6

王 凤

我认真阅读了一本关于“如何确立课堂教学新理念,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书,书名是《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读完《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一书,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停滞不前,我感到我有时的课堂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我困惑,我苦苦思索。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教育专著中那份鲜活的理念,体会到专家引领的那份顿悟,捕捉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与动态,体会到名师的指点迷津。一堂小学英语课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定义为热热闹闹的师生活动或满堂灌的教师一个人的口语独角戏。众多专家学者明确指出,中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对一门外语的学习,而不是作为第二语言的简单习得。因此,采用直接法和认知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使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最为恰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一堂课中的经典活动项目,沉淀出他们自身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后的反思中及长期的关注中。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有效的教学。只有这几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通俗的讲就是指教师的备课:教具的准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学生课前应做好的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在教授服饰的课堂上,就要利用学生的衣服来教学,因此,上课前就要求同学们准备好各种衣服。再如为了突出英语学习的氛围,我们还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布置英语角,办英语手抄报等,让学生活跃在英语的气息中。教学设计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它为一堂有效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首先,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应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心理个性年龄特点,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特点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并且难易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2、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活动的设计。现在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课时紧班容量大的问题,尽管一些专家和有关工作人员在多方努力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更要抓住教材要点,并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水平出发,灵活安排使用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出发,设计课堂环节,既不要太过复杂繁琐又要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对课堂所需材料的准备。这部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相关知识链接的准备。比如我们要在新课上将11-15,那么对1-10的复习和对how many 的回顾就非常必要,这一步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在新课的开始时通过Warm-up来完成。另一部份是对新课所需学具的准备,如照片,词卡,学生卡片,小组活动的实物等,有些与学生个人情况相关的学具或大量实物教师很难靠自身能力短期准备完成,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新课前准备完成,这样就可节省课上制作的时间,也可让学生对新知有个初步的了解。

我校的学生,对英语学科应该说还是有很大兴趣的,也有一定的语言感知基础,但由于不同年级的教材之间知识结构安排和培养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所以他们的现有知识还不够系统,因此,课前或新课之初对已有知识的梳理更能发挥其作用,利于新课的开展和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二、要进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

所谓多信息,指的是课堂教学要增加学生接触外语语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听些生动、有趣、幽默的对话和短文,让学生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信息,积累素材,丰富知识,激发兴趣。随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听和阅读外语语言材料的质和量。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视野拓宽,信息量加大,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大提高。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教师讲解多,必然减少学生练习、实践的机会。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外语实践的密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各项外语活动。高密度要求在同一水平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并列和反复地进行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各种不同角度展开,以增加外语实践的量和外语实践的人数。

快节奏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操练的节奏要交替紧凑。当然所谓的“快”不是指一味的进度快,而是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内容和学生轮换操练的频率要快速、协调。为了节省组织教学的时间,师生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可借助于一些手势语、体态语和暗示来表达教师的要求。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都必须用正常语速,用外语提问只说一遍的好习惯,以保持明快的节奏感。

1、课堂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 “Menu” 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 Sure.Here you ar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活动。

2、情境创设要真实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表演,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我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再如在学习“At the zoo”话题时,我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 并能说I like 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

然而,在一些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授“My 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分四人小组分别在家里draw一些服picture带到课堂上开展活动。但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在课堂上制作shirt, 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图片,结果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制作“clothes pictures”,最后教师匆匆忙忙让学生用做好的“clothes pictures ”开展clothes shop,进行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师用了过多的时间进行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

3、运用手势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语言学习与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对语言的充分理解密不可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充足的学习自信、坚定的学习意志以及大胆的实践精神能加快学生对输入语言的吸收和内化,提高课堂效率。有时,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手势,就能一起学生的注意,是学生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及生活经验来理解内化来自老师的语言知识,形成语言理解能力。

4、简笔画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简笔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简笔画的特点是:构图简洁,画法简单,随用随画,使用方便。其作用在于有效运用简练的绘画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概念,辨析词义,操练句型和掌握课文内容等,起到化难为易,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

5、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英语课具备了很多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元素,如色彩、动画及音响等。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合理的课堂环境,解决重难点,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英语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既要发挥其容量大、节奏快和感染力强的优势,又要摆正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很重要。

三、课后的及时多样的巩固练习作业

虽然小学生对英语学习较为感兴趣,但由于课业及家庭等多方面原因,学生课外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很难得到保障,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巩固的过程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他们设计丰富多样有能够起到有效作用调动其积极性的课后作业形式。

1、基础型作业。给学生布置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听读写作业。如:听课文磁带,熟读课文,练习单词书写等传统作业,对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很重要,是作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要适量。

2、说一说,演一演。根据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让学生结组进行对话的创编活动,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小组中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角色,确定内容,既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有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画一画,做一做。小学英语所涉及的单词多是实物单词,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单词,大都有其具体的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对绘画很感兴趣,五颜六色的彩笔对他们有着无限的诱惑。一次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单词巩固作业,设计成绘画型作业,如单词卡片的制作,同类单词一览表等。

4、收集型作业。让学生根据要讲的知识或是刚刚讲完的知识,收集有关方面的背景、文化、图片,实物、语音等相关材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透彻的了解。即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了解掌握。

5、录制磁带,观看相关英语栏目等。

四、教师自我的管理

教师也要多学习,多读书,了解各种学习与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的挖掘是有效教学开展的关键所在,而教师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挖掘学习动力的工具。其实,“有效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实际上也有助于每一位老师更好地发展。这两点并不是对立的,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智慧--“教学相长”。归根结底,这是一种新的“教师文化”的创造。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7

一、开放式教学的操作程序

l.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 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

3.小组间质疑、解疑。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 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4.巩固练习。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5.看书小结。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 课堂检测。它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

l. 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度甚至没有价值怎么办———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树立自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去深挖教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知与旧知进行联系、比较” 等。

2. 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难点怎么办———突出重难点,增补质疑。学生的质疑,最能反映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关心,哪些问题最不容易理解;而这些也往往正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当然,学生的质疑,有时不能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不全面。这时教师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 首先要对本节课重难点了如指掌,并针对重难点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少或质疑不全面,教师就可增补质疑,力求疏而不漏。

3. 学生提的问题过多怎么办———高度开放,鼓励提问。对于不同难度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往往也不一样。有时对较难理解的教材,在解疑的过程中还有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的问题实在当堂解决不完,不妨放到下一节课接着进行。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开放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很愿意去质疑、解疑,那么他们的收获就要远比教师讲十遍百遍大得多。

4. 学生提的问题意思不明怎么办———广开言路,相互补充。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爱问为什么,这是儿童的天性。课堂高度开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可引导其说的再明确一些,或者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个学生的意思,因为同龄人之间最容易沟通,说不定其他同学能听懂他的意思并能叙述得更明白一些。

关于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题教学 作用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94-01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得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故小学数学教学承担着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重担。诚然,数学开放题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将开放题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的双重发展。

一、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兴趣,促进创新

小学数学开放题有着一般封闭类题型难以企及的优势。开放题无论是从题型设计、题型角度、题型呈现方式、题型的趣味性、题型答案解析等均具有开放性特征,这些特征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毋庸置疑,以往机械、单一、枯燥的封闭类数学题目指能挫伤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很难培养其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激情,故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效果甚微。再者,开放题具有思维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等特征,极大培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开放与发散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发散与开放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数学教学引入开放题之后,学生的在完成数学解题时显然不能再按部就班,套用固定模式了,而是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将更多知识进行融合,方能得出答案。必然地,这打破了学生解题的固定思维模式,逐渐将学生思维引向了开放、发散与创新。在解决开放题时,小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全方位进行思考和理解,并且需要调用全部知识储备才能取得一定的解决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开放与发散性思维便得到了逐步提升。

二、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依托教材,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

开放题虽具有灵活性、发散性、开放性、挑战性特点,但其解答最终要基于教材基础知识,基于学生现有的数学学习能力。诚然,对于小学生生来说,数学教材是其获取数学知识的直接来源,是基础来源,无论是多么复杂、多么开放性的题目,期原型答案最终是在数学教材之上。因此,关于开放题教学,教师要能够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式渗透与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在平时教授数学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时,可以适当引入开放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将所学知识点以及系统知识点自觉与开放题解答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也更加深刻认识与理解开放题,会解开放题。例如,在西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概念,以及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a+b)×2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引入以下开放题:“小明家一个长方形花圃,长是4m,周长是24m,如果在此花圃上截取一个长是3m的小花圃,使其周长是原有花圃周长的一半,那小花圃的宽是多少呢?”这种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公式学习以及多元思维发展大有裨益。

(二)全方位深入思考,做到举一反三

开放题解答要注重举一反三,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想充分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与创新思维,培养其多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很重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仅仅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与掌握,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开放性题目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思考,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探索、质疑与创新精神。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开放性题目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简单的乘除法”相关知识时,教师给出了以下基础题:“1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这一题目很常见,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很容易解出,但教师要基于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只给出题目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补充后半部分,并给出相应的问题,这样,由于不同学生思维不同,给出的题目补充与对应问题也不同,这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三)实现开放题与现实生活的巧结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中,存在着“理论知识讲解与现实生活应用相脱节”的现状,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课堂愈加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骤降;学生产生数学“无用”之思想,不利于推动学生学以致用。开放题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之大无可估量,因此,教师要从开放题入手,在开放题设置中渗透生活化元素,或者选择具有生活气息的灵活性开放题,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更具体来说,教师要实现开放题与现实生活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习得知识、锻炼思维,提升能力。例如,在学习百分比应用题时,教师可依托现实生活给出以下开放题目:“某公园未庆祝儿童节,特推出以下优惠团票政策:集体买40张及以上打八折;购票满30张,全部八五折优惠;购票满20张全部九折;票數在20张以下的不打折。按原价2元出售。某一个学校五年级学生总共是35人,请问他们总共有几种购票方式,请说出最佳购票方式是什么?”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教材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开放题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一方面,它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解题兴致,激励着学生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另一方面,它活跃了课堂氛围,为教师的教学添砖加瓦,促进教学质量飞速提升。鉴于此,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要善用开放题,巧用开放题,将开放题的重要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位数学教师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更科学的策略来提升开放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传冈.打开数学教育的另一扇窗——论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独特教学价值[J].辽宁教育,2015.

[2]张岭.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思考[J].学子(理论版),2015.

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读书心得 篇9

适度表扬

---读《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心得体会 杭锦旗第四小学

李艳波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大家都称赞过别人吧?大家都被称赞被表扬过吧?那你希不希望别人表扬你?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爱听好话的。表扬总比批评更让人接受,也更加悦耳动听。经常表扬学生,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都无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经常以表扬为主导,很少批评学生,久而久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渐渐对我的表扬不领情了。

事情是这样的:平时上课我会给写字好、写字认真的同学给予表扬,“真好,非常棒”“大家向他学习”这些词没少用了,后来我怕口头表扬不过瘾,还给一些物质奖励,给一些小红花贴纸,班级里的学生几乎都能得到表扬和奖励,时间长了,我再和学生们说,谁要写的好,我就给他小红花贴纸,有的学生就会说,又是小红花贴纸呀?我都有好多个了。后来没办法,为了调动学生认真写字的积极性,我就不断的变换着奖励的物品,喜羊羊的贴纸,汽车的贴纸,精美书签等等。真是为此绞尽脑汁呀。

学生对我的表扬和奖励不领情,这要影响了学习兴趣可不妙?怎么办呢?

通过学习本书,认识到自己走向了一个误区---泛滥的表扬。其实泛滥的表扬是广泛存在在教学中的,比如以下现象都属于泛滥的表

扬、不当的表扬:

1、狭隘地理解课堂评价,将评价等同于表扬,认为评价就是一味叫好

2、表扬太多,没有批评

3、教师的表扬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

等等

其实表扬也是一门艺术,说好话也是需要水平的。如果因为表扬很重要,我们就胡乱对学生表扬一气,也许学生起初时也觉得受听、好听、动听,但这样的次数太多了,表扬太泛滥了,学生就不一定领情了。相反,他们会觉出这老师真虚伪,这老师说的话不靠谱,这老师没有什么原则性。当然,也可以因此让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自我评价。

通过仔细阅读《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一本,我从中找见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首先,之所以出现泛滥的表扬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将评价与教学活动本身相分离,为评价而评价 因为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将视角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学生说得对不对,一味表扬鼓励的现象。

2、教师错误地认为表扬是激励学生进步永远的灵丹妙药 表扬、奖励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它能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会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促进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如果课堂教学一味表扬,没了尺度,造成

了课堂上表扬的不实、泛滥,刚开始效果还好,时间久了,表扬的作用就会贬值,学生则会变得麻木,对任何表扬都无所谓。

3、教师示批评如“雷区”。

一看到“雷区”,我们知道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赏识教育,那真是家里不让受一点委屈,学校受不得一点批评呀。这主要是因为大多表扬言过其实,过分频繁,使孩子养成骄傲自负的品格,并且过多的不适当表扬会使学生以后承受不住挫折和批评,变得脆弱,退缩。我们平时也不乏会听到某某学生因为老师批评离家出走的事情。

经过仔细推敲研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得出几点解决策略:

1、表扬应趋实而忌虚

2、表扬要有效、有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

3、表扬应有针对性而忌盲目

4、多点艺术多点巧妙

作为教师,我们应睁大我们的“慧眼”,注意他们身上没有被发觉到的优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效果会事倍功半。

5、重视表扬,但不应偏废批评。

表扬和批评犹如天平上的两个托盘,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天平就会失衡。但批评要讲究艺术,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不足时,不要轻易说“希望你„„”应该把这些话留到他们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受到表扬后,在话锋一转,提出希望。学生在受到表扬时,会产生一

种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积极地心里反应不仅会使其心情愉快,还会使其信心大增。在这个时候对其提出建议和批评,不仅不会使他感到是在挑刺,而且会使其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6、最好的表扬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人人都渴望在行动中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学生也渴望得到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得到这样的机会,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了。

有了这些策略,我把他们都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学习《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了改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表扬,及时鼓励,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堂课都变得表扬有度,学生有“趣”。

最后我要用书里的一段话结尾。

《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篇10

读书心得-林春梅

或受培训,或听讲座,或观摩学习,或教学研讨,多多少少对数学思想有了一些认识。但平日还是无暇细细研读领悟。

利用闲暇时间系统学习学习《数学思维养成课——小学数学这样教》一书通篇讲述的都是适合在小学阶段渗透的数学思想,此书实质是课标精神在课堂中的创造性运用。该书由福州市小学数学林碧珍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林碧珍和她的整个工作室实践与思考的成果,集结了团队所有成员的智慧。

本书把数学思想按“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数学”三大板块分为三章。每章中又以这些数学思想派生出的其他数学思想作为节。第一章“抽象思想”包括“数形结合”、“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共五节;第二章“推理思想”包括“归纳思想”、“类比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极限思想”共四节;第三章“模型思想”包括“模型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共三节。每节讲述的都是适合在小学阶段渗透的数学思想。

本书的12节数学思想均按“策略把握”、“案例展示与案例解读”、“教材中可用的素材”三个环节详尽阐述。“策略把握”环节讲述的是该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渗透策略的把握;“案例展示与案例解读”环节用课堂教学实践的经典案例,再配以通俗的案例解读,阐述数学思想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和渗透。该书所收集的案例详实而生动,向我们展示了何谓“追求有思想的数学教学”,提供给一线教师契合当前先进数学教育理念的鲜活经验。“教材中可用的素材”环节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例,列出相应思想方法在小学各学段和各教学领域渗透的细目表,如图:

整本书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浅显易懂,实用价值高,指导意义强。

现在说说我学习了此书的一些收获。记得初次接触“模型思想”一词是在若干年前市教科院李惠萍老师主讲的专题培训会上,她用“植树问题”这一案例,详细解读了什么是模型思想及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方法。可惜当初本人理论基础差,对课标精神领悟不到位,学习效果就好比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随着在工作室跟随名师的学习,逐渐有了深入了解。现在祥读了此书第三章第一节“模型思想”后,对定义、特点、社会价值、与通常的数学教学间的关系、各

学段和各教学领域渗透的范围、如何帮学生建模、怎样应用模型等方面,有了更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更有信心了。

首先,无论解决哪个领域的问题,都要用到数学建模方法,如人口增长数学模型、导弹核武器竞赛问题、动物形体问题、电饭锅销售模型、公路运输问题、投资决策模型等。中国古代数学模型算法有“田忌赛马”、“韩信点兵”、“邑方几何”、“四表望远”、“锯木求径”等,教材上初步涉及了一些。

其次,由于“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结构,因此从广义角度讲,数学的一切概念、定理、规律、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图形、程序等都可看做数学模型。

再者,数学模型在小学中的呈现主要有描述性语言(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我们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书中例举了“七桥问题”的问题抽象概括成“一笔画”的数学模型;台湾教材中“方程”模型引入的实例),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解决某个问题的探究者;在抽象与概括中建立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数学模型,不要局限于课堂上,而应通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课外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让学生打开眼界、广泛应用数学建模方法研究和解决多种多样的实际问题。

刚看此书时,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书名上题为“数学思维”而不直接写成“数学思想”呢?后来思考一番,有了这样的认识:

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素质的精髓,它会对学生的思维与文化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使学生终生受益。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数学对象所做出的概括反映,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另

一方面,数学思想还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它对思维活动有很大影响。数学思维过程受到思想的指导、监控和制约,并能影响思维的效率。

在数学中渗透思想方法教学的最终日的是要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整体性、严密性。

所以,要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最大收益,应该是以数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的载体,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掌握思想方法,长大后凭着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掌握的各种数学思想来解决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受益终生。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改革基础上提出的,它的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对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上。在素质教育大潮的推动和驱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随之应运而生出几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包括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以及其他几种竞争性质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都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和革新,都是开放式教学的体现,下面我就开放式教学法的策略研究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内容上的开放式教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系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带领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这对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教材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起到支柱性的作用,而教师不仅要学会应用教材还要知道如何合理运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式教学体现在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适当丰富数学知识点和数学实例等。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使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上的开放式教学

我们所要说的教学方法上的开放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课堂之初,要尽量使用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生活情境导入等新颖的导入法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学,在新课开始时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其次,在上课中期,这时是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的高峰时期,如果教师讲课不讲究教学方法,一味采取“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只会造成上课效率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后果。要想在讲课中期还抓住学生的听课神经,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这时小组合作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方法是将学生按照性格特点及智力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分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以及汇报总结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把长达40分钟的课堂连接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直至下课都会对课堂教学恋恋不舍。

三、课后练习中的开放式教学

课后练习包括课堂练习和家庭练习,一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备受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就是“课后练习第几页到第几页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或者是“模拟试卷几”做完明天上交检查,这种定式的作业模式不仅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做题兴趣,就连新时期的家长也不赞同让孩子在如此繁重且没有教学效果的作业上浪费时间。作业作为一种教学反馈并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后练习上进行开放式教学改革呢?首先,作业数量要严格控制,因为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减压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其次,作业的质量要高,教师不能图省事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排查式练习,而是应该对课后习题进行归纳归类,选择一些质量高的题目类型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高效地练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而开放式教学正为这种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创新实践理念。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的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黄维忠.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12).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 篇12

一、开放式教学法的提出

对于开放式的教学法, 主要源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从现有的情况来看, 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 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必须开放, 不能守旧, 要从课堂教学拓展到更多的环境, 通过更多的手段让学生来获取知识。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 由于教师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视野拓展;其次, 很多的学生只能在课堂内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一旦走出课堂, 较多的学生都失去了自身的优势, 甚至没有办法将实际的所学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理论教学非常严重;第三, 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使得产生了某种恶性循环, 长此下去, 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严重的隐患, 必须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中, 实行一定的开放式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打破束缚, 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开放式教学法的依据

(一) 教育学依据

开放式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 是适时变化的, 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要求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 开放式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学依据, 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另外, 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对开放式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实践, 从总体的情况来看, 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部分环节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化与加强, 但这也充分的展示出开放式教学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能够大范围的应用, 并且会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

(二) 课程标准要求

我国近几年对教育加大了改革力度, 而且很多的工作都从实际的情况出发, 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和要点, 最终认为需要实行开放式的教学。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也有体现。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 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课标的实际要求, 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开放式教学的时候, 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三、开放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一) 内涵

开放式的教学法与一般的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内涵方面, 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式都与社会的发展仅仅相连, 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获得更多的社会知识。小学数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 必须在实际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成就, 从而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拥有更大的助力。现阶段的开放式教学主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 加强力度, 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加开阔,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还会利用多种载体和媒体, 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在教学目标方面, 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开放、教学内容开放, 等等。

(二) 特征

开放式教学之所以能够获得大量的应用, 主要原因在于,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特征, 而且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此, 主要对开放式教学的特征进行一定的阐述:首先, 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者, 转变角色观念, 他们不再是绝对的领导, 而是确立资源分享的平等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错误的时候得到及时改正。其次, 课堂要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要允许教学失控的延伸和发展。对于课堂而言, 虽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 但取得的效果似乎与课堂没有太大的关系。今后要改变整体的教学环境, 不能总是以单一的课堂为基准, 还需要联系社会, 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

三、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 开放教学目标

例如, 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 教师原打算用10分钟完成教材上的推导方法, 可在活动中出现了教师未曾预料的情况, 这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延长活动时间, 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地操作探究, 结果不少学生突破思维常规, 探索出多种新颖、有创意的推导方法。由此可见, 开放式的教学目标, 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丰富自身的知识量, 在客观上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并且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开放教学内容

对于开放教学内容而言, 教师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正确, 但并不是唯一, 教师可以采用课外的一些知识来教育学生, 也可以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案例来进行教学, 书本只是众多“工具”的一种。例如, 学完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后, 教师提供了反映商品买卖的情境, 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信息填发票;学习面积计算后, 教师让学生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场地的面积。由此可见, 当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以后, 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较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强化薄弱环节。除此之外, 开放教学内容还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

四、总结

本文对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这种教学方式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 再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我们需要将开放式教学法的每一种方式都落实到实处,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许兴启.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生之友 (小学版) (下) , 2013, (04) .

[2]罗海明.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与评价, 2013, (02) .

《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读书心得 篇13

首先,在如何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面,就是要求学生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兴趣。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乐于感知,并且积极尝试使用英语。积极参与各种课堂的学习活动。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的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大胆求助,能够找老师找同学,回家的时候找自己的家长,来帮助自己。

那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第一,教会学生日常生活用语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与小学生用英语来做游戏,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利用小学生感觉敏锐的优势。第四,要充分地利用英语儿歌、歌谣、顺口溜、小故事、小表演、小话剧等,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做的。第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要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途径的优点,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在具体生活的场景中来用英语做事情,另外要结合学生生活来“用英语做事情”。

第二在如何开展文化意识教学方面,首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第二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在如何开展跨文化教育方面,我们要会注释。即在教材中对涉及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会比较,即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会融入。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介绍异国的习俗、历史、风土人情等。

小学家长开放日心得体会 篇14

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已经两个多月,对于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一直都是来源于她的只言片语以及老师的偶尔交流,总希望有更多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20xx年11月5日,我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应班主任武老师的邀请,有幸走进一(6)班,零距离了解孩子在校内的表现及老师的教学情况,这次的活动就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早晨,迎着和煦的朝阳,伴着新教育动听的旋律,我和孩子们一起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这所蓬勃发展的学校,感受校园的美丽与浓浓的书香氛围。伴随着洪亮、有韵味的的晨读声,我们五位家长和孩子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第一节是***老师的语文课,武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课前,老师组织班里的三位同学上台讲故事,讲完后,武老师不忘巧妙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进行点评,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在听有趣故事的过程中也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老师复习了前几课的生字认读情况,孩子们开火车比赛认读,此时的课堂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成是赛场,孩子们认真地听读其他孩子的发言,小眼睛专注地凝视着大屏,生怕自己漏掉一个生字,当其他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孩子们更是屏住呼吸,积极地举起了小手要帮助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由衷地感受到了武老师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技艺。

第二节课是数学课,杜跃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在讲解的过程中,杜老师及时利用PPT动画效果演示,让习题变得更加生动易懂,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一个个小手举得老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上,杜老师又让孩子们做了一些同类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课件图文并茂,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课堂气氛一次又一次地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就连坐在后面的我都有一种蠢蠢欲动地想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一种欲望。

转眼到了大课间时间,随着欢快的节奏,我们跟随一(6)班的孩子们走出教室,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学校后操场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升旗时,孩子们个个昂首挺胸、神情庄重,我相信,爱国主义这粒神圣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中默默地生根发芽,我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对爱国主义这个抽象的词语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课间,任课老师和家长交流了孩子的近况和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让我受益匪浅。

家长开放日是一个很好的家校交流平台,它让我们家长能深入课堂,真切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老师们工作的辛苦付出,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对父母而言,孩子永远都是一颗明珠,父母在生活上能给予孩子很多,可是在教育上,还得感谢老师为孩子们所做出的努力。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 篇15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原则,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 发挥人的潜力, 发展人的个性。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仅仅重视数学知识的硬性灌输, 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 与现代教育理论不相适应, 同时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所以,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将开放式教学法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势在必行, 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迪智慧、引导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1 开放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人的基本特征, 包括独立自主性、积极创造性、自觉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放式教学中, 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探究者, 而不是被灌输者、被动接受者, 因此开放式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2 合作性原则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开放式教学顺利实施的途径之一。开放式教学注重集思广益, 提倡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彼此尊重、学会表达, 通过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1.3 开放性原则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 必须为学生张扬个性,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供充足的施展空间, 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 提倡学生多渠道、多方法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发散性、批判性、求异性思维, 不用标准性答案禁锢学生思维。

1.4 生活化原则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特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各项开放性教学活动, 巧妙地捕捉现实生活中数学教学素材, 从而让学生从所熟知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 探寻问题结论, 增强主动探索的学习欲望。

2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

2.1 开放式教学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应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 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所以,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首先, 创设开放教学情境。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实, 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 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契合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探究教学活动, 着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在探究学习中发现数学规律, 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再次, 实行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指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分析, 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 通过采取一题多解、多题重组等方式, 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新鲜感, 保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最佳学习状态。

2.2 设计开放式习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开放式习题的核心主要是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开放式习题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多向性以及灵活性, 这类习题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其思路更加开阔, 能够使原本机械地学习方式转化为探究和创造, 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开放式习题, 可以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中的再生知识,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应重视平时教学中开放式习题的设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设计思路, 进行开放式习题的设计, 如班级组织同学参观科技馆, 全班总人数为58人, 售票处规定单人票价为2元/张, 团体票价为10人/15元, 请同学给出最佳的购票方案。学生会做出如下思考:若是买单人票2元×58=116元, 团体票则是15元×6=90元, 如果两种票合买则是15元×5+2元×8=91元, 通过对比分析, 学生很容易发现购买团体票是最省钱的。利用这样的习题,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也找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一些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指导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其属于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去获得知识,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数学并不是完全靠教师教会的, 而是在教师不断地指导下靠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学会的。因此, 教师应将开放式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能够真正体会到开放的愉悦, 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4 开放教学评价

开放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开放教学法运用的重要环节,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 开放评价主体。传统的评价主体为教师, 而在开放教学法下, 评价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 也可以是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 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多种形式。教师应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开放评价主体, 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 开放评价内容。以往的教学评价仅仅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 从而导致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评价效果的产生。所以, 开放式教学法中的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 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即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 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用发展的眼观对学生作出综合性评价;再次, 运用开放评价方式。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采取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课后谈心、调查活动等方式。评价应以激励性为主, 尊重学生独立思维的结果, 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结论

总而言之, 素质教育理念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把握住新课改的精神, 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力求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探讨、交流合作、主动探索、亲身实践的教学氛围, 创建学生学习开放、民主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邵素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开放教学的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 2008 (50) .[1]邵素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开放教学的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 2008 (50) .

[2]王庆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8) .[2]王庆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8) .

[3]胡宗福.小学数学开放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天津教育, 2011 (7) .[3]胡宗福.小学数学开放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天津教育, 2011 (7) .

[4]高随心.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J].新校园 (下旬刊) , 2009 (7) .[4]高随心.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J].新校园 (下旬刊) , 2009 (7) .

上一篇:合作协议和合作合同的区别下一篇:优秀党员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