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交通建设与发展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宁市交通建设与发展(通用8篇)

南宁市交通建设与发展 篇1

一、西宁市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1、公务员队伍建设

从1994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进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到1998年通过了全省的检查验收,并获得了较高评价。全市现有公务员总数8367人,其中市级3559人,占42.5%;区县政府机关4808人(含乡镇1266人),占57.5%;全市现有研究生学历2人(党委系统1人),占0.02%,本科1606人,占19.20%,专科3364人,占40.21%,中专1749人,占20.9%,高中以下1646人,占19.67%。

2、专技术人员队伍情况

全市企事业单位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857人。其中高级职称757人(正高级1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3%;中级职称7301人,占31.9%;初级职称13712人,占60%;未评职称1087人,占4.8%。全市现有各类专家46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0人,省级优秀人才26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3220人,占14.09%;大专学历8272人,占36.19%;中专学历7775人,占34.02%;高中以下3590人,占15.70%。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11117人,占49%;36—45岁8540人,占37%;46岁以上3200人,占14%。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按人数的多少依次分布: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农林牧水渔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交通、建筑、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

二、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人才队伍经过不断的调整、配置、培养与引进,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为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宁大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智力支持。首先,为切实挖掘现有人才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市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学成才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根据西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西宁市关于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及《西宁市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定对自学获得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用人单位分别按40%、50%、60%的比例报销学费;获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可享受50元津贴;选拔年龄在40岁以下有发展前途的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机关干部到外省市挂职锻炼等。通过以上这些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实现尽快成才的目的。其次,近几年来,我市人事人才工作者,在各级领导对人事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切实贯彻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三位一体的人才资源管理开发机制,积极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事体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并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下大力气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配置得当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第三,加大对人才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99年以来,我局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用于人才市场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才市场的硬件设施。同时我局还先后就人才交流及人事代理等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办法和规定,为人才市场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2001年,人才市场通过举办定期人才集市和人才交流大会等多种形式,为673家各类用人单位及8310人次的求职者提供了中介服务,并通过《西海都市报》等媒体,按时向社会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促进地区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西宁市的人才队伍,从前些年中坚力量的大量外流,到目前保持一种低水平的稳定,根本原因就是人才的需求是由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实际需要所决定的。现在,我市的人才开发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外流现象依然严重,人才引进困难大。由于我市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加之一些单位在管理和使用上的原因,人才外流现象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人才引进方面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由于财力所限,政策优惠力度不大,所以收效甚微。由于人才外流情况严重,使得我市的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的拔尖人才更是匮乏(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刚拿到高级职称,马上就提出调往内地,使得单位多年的培养付之东流)。此外,就近两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西宁市生源的毕业生,能够回到西宁就业的往往都是长线专业,而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不能回流。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少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仅有21名研究生,专科及其以下人员达86%,学历构成明显偏低;初级职称及其以下人员达65%,反映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尚有一定差距。三是人才分布与结构不尽合理,问题比较突出。我市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占19.73%;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占59.58%;也就是说全市将近80%的中专以上学历人才就职于非生产性的上层建筑或服务于福利事业性单位,只有20%的人才就职于一线部门。有78%的高级职称人员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其它行业仅占22%,这样的人才布局和结构十分不利于西宁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四是由于受地区经济水平的制约,人才信息网络的建设举步维艰,人才交流信息量低,工作手段单一,远不能满足人才交流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五是干部培训渠道少。这几年我市干部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干部培训(尤其是异地培训)仅限于少数领导干部。而基层公务员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受师资力量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培训工作始终处于低水平的循环状态。

四、上海浦东与西宁两地人才开发合作所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浦东新区与西宁市干部培训工作的推进意见》的过程中,西宁地区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先后赴浦东新区进行挂职锻炼和带教培训,推动了西宁市的人才开发工作,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并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区组织人事部门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热情周到地安排好吃、住、行,耐心细致地落实好带教岗位和学习考察的具体细节。我市专业技术人员能在带教培训后的工作中取得良好业绩,渗透着新区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和干部的心血。浦东带教培训从2000年启动到今年结束,前后共6期,每期10人,目前带教培训工作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五、西宁人才需求情况及两地合作的设想和建议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市确定了“开放带动、扩市提位、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服务业活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西宁市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同时确立了以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中藏药、生化食品、绒毛纺织、新型建材、胶囊及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企业为支撑的地方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今后几年,西宁市人才开发工作将主要以我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为出发点。根据预测,在未来五年内,西宁市的人才总量应达到38500人,平均年增长3%,结合我市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应该说一般性应用型人才虽然也有一定的缺口,但不是主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关键,还是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工业企业的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目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城市规划、道路桥梁、国际贸易及矿产、医药、生物化学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市的急需人才,这也应该是西宁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方向。上海,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城市,在向国际化城市迈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才高地和人才队伍的绝对优势是勿庸置疑的。上海与西宁这个西部开发中的落后地区所进行的交流合作,实际是一种单向的帮扶。在此,我们一方面感谢上海对于西宁市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扩展人才资源开发的领域,开展以人才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实现上海、西宁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联动发展。

(一)、推动人才双向交流,实现两地人才共享

高精尖人才的缺乏,一直是阻碍西宁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西宁市人才开发工作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与上海市的进一步合作,解决和完善我市的“借脑”工程,使上海的高精尖人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交流到西宁市,帮助解决我市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根据西宁市发展建设的薄弱点和要求,有必要做好两地国家公务员的交流工作。目前,我市在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在今后几年,我们双方应针对这些薄弱的环节,有计划地选派两地相关部门的公务员进行交流,切实提高我市公务员队伍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密切两地人才开发交流机构的联系,促进信息共享 根据上海和西宁人才资源状况的不同,以及两地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各有侧重的状况,应不断密切两地间人才开发交流机构的联系,加强人才信息的网络建设,促进东西人才信息共享。从大人才市场的角度上,进一步优化上海西宁两地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三)、加大挂职锻炼和带教培训的力度

近两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参加挂职锻炼、带教培训等形式的学习培训,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还不能满足西宁市发展建设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培训的数量偏少。为此,我们希望今后,在学习培训的名额指标和专业类别方面,能够给予适量的增扩,使受训人员范围窄、数量少的现状得到改观。在人员培训的方式上,我们建议在送出去的基础上,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请进来”,有计划地邀请上海的专家学者对我市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帮扶计划,使上海市的公务员到西宁挂职锻炼,以他们先进的政府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西宁市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人才队伍的素质,使我市尽快建立起一支基本满足西宁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

最后,我再一次对上海市委、市政府对西宁市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所给予的无私扶持和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关于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与西宁市带教培训工作的设想

为更好的借助浦东新区在人才、技术、经营管理和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支持帮助我市培养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技能,充分发挥浦东、西宁人才资源开发的互动作用,促进我市在西部大开发中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我们在认真总结前六期带教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与西宁市带教培训工作的大体设想如下:

一、培训工作的任务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市确定了“开放带动、扩市提位、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服务业活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了“把西宁市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人才是关键,因此,落实人才开发战略,以培养急需人才为重点,以更新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为中心,推动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有步骤地开展以人才资源开发为目的的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便成为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培训工作目标

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从2003年起,力争2年内共培训公务员6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50名,共计210名。使我市急需的城市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园林规划、道路桥梁、投融资、医药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理念、知识技能和应用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初步培育和建立起我市的学科、工作项目带头人队伍,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理念和效率,实现浦东、西宁人才开发、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互动发展。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

(一)定期带教培训。根据我市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需求情况,每年选派20名,按两期组织带教培训,每期10名,培训时间为30天,培训内容按照“培以致用”“缺什么,补什么”要求,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由参加培训的人员,写出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哪些方面或解决的什么问题的带教培训提纲,明确带教岗位培训的目标和内容,以便安排带教岗位和导师、制定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考核工作。

(二)定期双向挂职培训。为提高我市公务员行政管理理念和行政效率,一方面,我市每年选派20名公务员(科级10名;处级10名)到浦东新区政府对口挂职培训,为期40天,以更新观念,学习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知识,提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浦东新区政府选派20名公务员到西宁市政府对口挂职,以先进的政府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我市政府行政管理工作。

(三)不定期项目带教培训。依据我市企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项目中所遇到的难题,项目主持人需要通过相应培训来完成工作的,由我市主管培训部门提出项目培训申请,浦东主管培训部门给与帮助,适时安排培训,人员在1-10名,培训时间可按照解决项目难题所需时间多少来确定,培训内容以解决项目难题为主。

(四)不定期专家讲学培训。高精尖人才的缺乏,观念、技术、信息等落后,一直是阻碍西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西宁市人才开发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运用“请进来”的方式,每年由市人事局根据市属企事业上报的专题培训需求,筛选后报给浦东主管培训部门并由浦东主管培训部门不定期地组织安排1次,在城市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和园林规划、道路桥梁、投融资、医药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专家来我市讲学指导,培训内容按行业分类,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的专题讲座和实际演示为主,帮助我市培训相应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带教培训、挂职培训工作,是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为西宁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开放带动、扩市提位、科技兴市、工业强市、服务业活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两地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所做的一件富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工作。为做好这项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培训工作,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

(一)加强宏观管理。西宁市委组织部、西宁市人事局将根据培训工作实际,制定出《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若干规定》,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与浦东新区组织部共同协商修定《培训工作规程》,使培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搞好分工负责。西宁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西宁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和公务员处按照工作职责分别负责处、科级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挂职培训、带教培训等具体工作。并与浦东区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积极联络、协调培训事宜。

(三)建立培训考核制度。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及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负责带教培训和挂职培训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西宁市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对参加培训人员培训后的考核工作。注重培训与使用及培训后工作成果、业绩的情况登记,并随考核。对业绩突出的,建议单位或政府给与表彰。同时,将培训人员的工作业绩、成果和培训工作总结报送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

南宁市交通建设与发展 篇2

1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随着南宁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步伐加快,城市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城市规模日益拓展,城市的机动车大量增加,非机动车、电单车占用了大部分的道路空间,市区人口密集,行人众多,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旧城区的用地布局和路网结构不够合理,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为提高南宁市城市交通路网运行效率,完善其快速交通功能,满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快捷、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要求,应尽快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

2 道路交通现存的问题

2.1 城市机动车辆大量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同时,现代生活节奏和生产周转的加快,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购买机动车的家庭数量也迅速增加。机动车辆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城市道路建成的速度,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里常见的现象,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激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交通拥堵、停车难的现象将日益明显,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

2.2 城市道路功能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

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扩大,南宁市原本规划的道路已无法满足现有的交通需求,城市道路功能不健全,道路交叉口间距过短,道路狭窄,瓶颈路多,通行能力差。虽然对老城区进行道路改造,新区开发中也加大了道路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显著。道路功能重叠加剧交通负担。例如,星光大道江南客运站段,客运流与货运流重叠在一起,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明显。仙葫开发区与市中心区仅一条路连接,而且连接处有埌东客运站在中间,对外交通与市内主干道交通的交叉造成堵车现象也日益严重。

2.3 城市公共交通需要优化

南宁市的公交系统不够发达。有新闻曾报道,市公交线路存在一些重复系数高、直达率低、线路走向不合理、站点设置和发班时间不适应市民出行需求等现象,公交车为了增加客源,绕路去经过人流量密集的站点,增加人们出行的时间和路程。许多人乘坐摩托车或电单车能更加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市内的电单车与摩托车密集,与机动车抢道现象严重。在公交站点的设置中,朝阳广场的站点过度密集,造成公交排队进站现象。有的站点过于靠近十字交叉口,不符合城市公交站点的设置规范,造成了十字路口绿灯通行时,公交车上下客阻挡了后面车辆的通行。江南区直达埌东的公交路线过少,造成去埌东的公交载客超限,无法满足上下班时段的客流需求。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的便民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人们更青睐于乘坐私家车或非机动车出行,从而进一步加大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2.4 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较低

城市道路交通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一些大城市正在步入汽车时代。但是,人们的交通文明素质与现代交通文明的要求不相适应,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比较突出,争道抢行、车辆乱停放、行人过马路不走过街天桥和人行横道、跨越隔离设施等不文明行为仍经常发生,影响了群众出行安全和道路交通的顺畅。

3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方法及建议

3.1 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轨道交通是一种利用轨道列车进行人员运输的方式。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

在日本,轨道交通除了联系国内各大城市、速度非常快的高速铁路新干线外,运输量较大的还包括JR线电气化铁路、地铁和轻轨。这些轨道交通线密集交叉、互相联网,几乎到东京任何一个地方都可通过轨道交通往来,而且换乘几乎不需要出站。东京地铁线路密度之大,甚至是一个建筑的东端和西端,或者南端和北端,都分别有两个不同的线路的地铁站。这些车辆发车次数十分密集,基本上两三分钟就是一辆,而且发车很准时。此外,东京的轨道交通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以到成田机场为例,从东京市中心到成田国际机场,开车走高速公路与乘坐轨道交通所花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在出行成本上,开车却要比坐电车高出至少两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市民的首选。与此同时,轨道交通也降低了道路上私家车的数量,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

3.2 改善道路交通等级功能分布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市道路系统分布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可以合理、经济地运转和发展。城市道路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把中长距离的快速交通与短距离的常速交通分离,实现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及步行交通的分流。改善道路运行系统,完善干道系统,增加次干道网密度,提高外围区道路网密度,提高支路系统的可达性;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以及重要交通源分布,科学合理地提出快速路系统规划方案,充分发挥道路设施的效率,加快城市交通运转,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3.3 优化公交路线,交通执行“公交优先”原则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道路交通模式,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与建设,完善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和结构,提高城市公交线网密度以及站点覆盖率。通过实施公交优先策略和保障政策,改善公交车交通运行环境,建设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服务效率。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高、中、低运量俱全的城市交通网络、快速交通走廊以及合理高效的换乘体系,实现长短距离、快慢速度公共交通的分离和换乘,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采用先进的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和先进的公交信息系统,更好地对公交系统进行全面调控。

公交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在伦敦,市内道路一般都设有公交专用线路,并在路面上印有红色的“公交车道”字样,提醒司机注意。另外,伦敦还专门为公交车创造了“优先区域”。通常,公交车道会在距离路口停车线一段距离时终止,成为混合车道。为了保障公交车能在这段混合车道中拥有优先权,交通部门在公交车道终止的位置预置了一个红绿灯,为公交车在预置红绿灯和路口红绿灯之间创造出一个“优先区域”。

除了保障公交车在道路上的优先权外,英国政府还鼓励市民少开私家车进城。在伦敦以外的城镇,当地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就启动了一项“停车再乘车”的计划,也就是在城镇外围修建大面积的停车场,鼓励市民将车停放在停车场,然后再乘坐公交车进入城镇。

3.4 限制私家小汽车的数量发展

现在许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把道路建宽、建多,暂时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现象,但不久交通压力的矛盾又重新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汽车数量增加太快,道路的建设落后于车辆发展的速度。香港地区的城市道路总里程只有上海的1/3,所承担的城市交通总流量却几乎与上海相同。香港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在条件不允许大规模拓宽道路的情况下,限制私家车的数量,着重发展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小、载客量大的公共交通工具。按照香港运输署提供的数据来看,1999年底,香港的私家车就已达到321617部,而到2009年底,则只增加到393812部,与内地动辄翻倍的增长数目相比,收入更高的香港人反倒对买车兴趣不大。香港人不喜欢买车的原因主要是“上牌照贵,油费贵,停车又不方便,还不如坐地铁”。这是运输署政策调控的结果——对私家车首次登记税被分成4个等级,15万元以内的车辆收税35%,15万元至30万元以内收税65%,30万元至50万元收税85%,50万元以上部分收税100%。此外,养车费也比内地高昂许多,而且由于开车到市中心要面对停车难、收费高等问题,绝大多数人索性放弃了买车的念头。根据香港运输署出示的一份1980年至2009年间香港私家车数辆增长走势图表可以看出,这些政策十分有用。1982年,他们为控制私家车数量而将首次登记税增加1倍、牌照费增加2倍后,香港的私家车数目不升反降,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长速度都很缓慢。在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的同时,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香港,一个拥有四通八达的公交系统的城市,限购令和高昂的税费政策不会让百姓怨声载道。早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适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数就达到70%,现在更是超过90%。

3.5 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

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普及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劝阻和纠正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通过志愿者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在市内各主要路口劝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及时制止乱闯红灯、乱穿马路、逆向行驶、违规翻越护栏等行为,引导市民依法文明出行。大力宣传“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人让人,让出一分和谐”,使市民自觉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交通的理念。

随着南宁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在南宁市政府提出的“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战略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空间结构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逐步转变。因此,为提高南宁市城市交通网络运行效率,完善其跨区快速交通功能,满足城市居民交通出行快捷、安全、高效、低成本、环保的要求,应尽快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方案及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徐循出.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南宁市人才储备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篇3

摘 要:新形势下建立人才储备库十分必要,人才储备库项目的建设是一项能够使学校、学生、企业获得“三赢”的重大举措,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对南宁市人才储备库的建设进行了研究,从其内涵、研究现状、意义、内容、方法与技术以及应用前景展开分析与讨论,反映南宁市人才储备库建设的重大价值;通过政府搭台、校企的通力合作,不断促进和完善南宁市人才储备库建设。它是推动南宁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改革等的重要源动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南宁;职业教育;人才储备库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9-0000-03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青年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核心构成,是整个人力资源中最具创新性、最有潜力、最具可塑性的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着整个人才队伍的前景。要下大力气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南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应“建立健全人才储备库”,2010年底,在南宁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走具有南宁特色的人才工作道路,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以建立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为目标,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等。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当前机遇,根据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构建一个当地职业院校人才储备库,建立一个统一、全面的服务于南宁地方企业以及适应南宁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储备库。

1 人才储备库的内涵

1.1 人才储备库的界定

人才储备是一种人力资源消费形式,是对人力资源的储备,储备的人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培训、实习的过程,以不断增加知识、提升技能、提高创新能力,以备以后工作的使用。人才储备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行为、政策导向和市场配置手段,有目的地把事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聚集到发展的第一线,在使用中培养高层次后备人才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开发和积蓄机制[1]。人才储备库是一个系统平台,是用于储备人才信息、企业用人信息等数据的系统,是实现战略性人才储备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职教人才就业的一种新模式。这里的人才储备库与以往企业内部招聘选取岗位后备人选性质不同,南宁市人才储备库主要以南宁市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人才储备对象,以政府为推动力量,联合南宁地方企业与地方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建设与使用,为企业输送对口的、高质量的职业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南宁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

1.2 人才储备库研究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深度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各地在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快储备人才梯队,为经济建设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在人才储备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从2003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就率先提出并实施了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未来,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新型人才储备制度,储备了各级各类人才,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基层和企业人才对口的矛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鲶鱼效应”。另外,河南名企高校人才储备库的建立,实现了企业从“伸手向社会要人”向“提前储备定制人才”的转变,它是一种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培养模式,倡导“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赢”的口号,以企业用人为标准,倾力打造实用型人才,这是企业用人方式的一场大变革,必将成为未来就业的根本取向[2]。而广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从2004年也开始筹备并建立了中高级人才储备库,实施人才储备制度,把人才引进工作与在校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但它更侧重于高学历综合性人才作为储备对象。

目前,南宁市真正开展人才储备的企业并不多,部分进行人才储备的企业,因信息收集能力有限,出现信息资源缺乏,而且没有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造成信息重复收集、数据冗余、滞后的现象。以南宁市企业为例,许多中小企业对于人才储备的概念比较模糊,只是通过大量的招聘工作,收集应聘者资料,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人才筛选工作,这种是对信息的储备而并非对人才的储备。当企业出现空缺岗位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布招聘信息,影响岗位人力资源的分配。作为学生,很难找到一个良好的方式或渠道及时获取企业招聘信息,而且造成信息实时性的滞后,这就造成企业招人难、用人难以及学生就业难、就业不对口等问题。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所学的知识、技能无法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随着北部湾经济的不断发展,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北部湾经济开发的核心区,许多企业陆续进驻南宁,企业对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新兴产业、地方优势产业急需大量人才。正是由于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特点、学校招生人数的日益增加以及南宁市各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扩大,单靠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已无法有效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建立南宁市人才储备库,进而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显得尤为必要。

2 建立南宁市人才储备库的多重意义

2.1 人才储备是打造“职业教育强市”的重要前提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其储备需要适度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这是由人才培养的周期性特点决定的[3]。根据北部湾经济核心区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所急需的专业人才,结合职业院校的特性,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力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是实施人才强市目标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进行。结合《南宁市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南宁市企业对人才储备工程的认识提高,企业将人才储备作为人才发展的战略问题看待,建立新型人才储备制度,改善人才供需局面,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把南宁打造成为“职业教育强市”,有利于提高南宁市人力资源市场整体水平,有利于政府对人才供求进行有效调控。

2.2 政府推动校企合作,为“订单培养”创建一个优质平台

由于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人才的供给不是在一个系统的信息平台上完成的,加上职业院校的分析滞后,而企业对学校的专业情况也不甚了解,人才供需双方信息渠道不畅,高职院校“订单”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遇[4],因此缺少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政府在人才储备中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指导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工程,为人才储备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政府提供大量建立、更新、维护人才信息系统的经费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和政策优惠,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另外,政府的出面大大增强了其可信度和说服力,增加校企合作的可能性,促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人才储备,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着力培养新型师徒型关系,适应能力强、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人才储备库的建立实现了信息共享,建立了校企合作信息网络平台,校企借助这一平台广泛展开订单培养;学校根据人才储备库所反映的企业需求,开设相对应的专业或课程,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以企业的标准进行人才培养,使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产销对路”,使其真正实现“订单式教育”。

2.3 人才储备库的建立有利于产生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通过整合学校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人才储备库平台的开发,结合南宁市高职、中职学校在校生的特点和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使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无缝接口”,人才培养为企业所用,有利于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大大降低了人才流失的可能性,提前储备好了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企业“量身定做”、定向、定岗培养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可靠的人力支持;同时为企业的招聘提供有特长、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信息,大幅度降低企业招聘人才的成本,企业储备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人才优势,缩短企业需求和毕业生供给之间的差距。其次,对于学校而言,不仅仅提高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在于完成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了职教人才的竞争力,履行了服务社会的职能,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顺利地发展。最后,从学生的角度看,扩大学生的就业面,给在校学生实习、实训以及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方便,缓解就业压力,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双向选择的机会,提早进行职业生涯教育,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更快地融入企业。

总之,建立人才储备库,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获得企业的需求信息,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为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各种方式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活动提供信息共享,可以减少学生就业的盲目性,缓解企业招人难、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实现人才的正确、合理流动,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3 建设南宁市人才储备库的主要方面

3.1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推动职教人才储备库的建设

首先,由政府牵头搭台,发挥第三方服务角色的作用,组建机构,进行领导指挥与协调。由南宁市教育局牵头并协调本地市属高职院校,组建人才储备库课题研究小组;由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局领导为组长、市属高职院校、市劳动部门以及企业代表的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为组员共同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和规划职教人才储备库的建设,确保了课题的顺利开展。

其次,对于一些已经建有企业人才储备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可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尽量吸引企业参与,促进更深一步的开发合作;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进行人才储备的中小型企业,建议及时纳入人才储备库项目。以人才储备库为信息平台,政府充当信息联络员的角色,政府提供咨询服务,统筹统分高职、中职各门类、各专业人才,为企业关键性岗位筛选人才提供便捷服务。这样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信息服务加以调节,从而建立起独立完备的职业教育人才供需信息网络,为供需双方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包括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供求信息和就业信息,职业院校的专业信息、质量信息和毕业生情况的信息以及企业的岗位招聘信息等。

最后,建立健全职教人才储备库。整合南宁市职业教育丰富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职教人才储备库平台的开发,对接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调研分析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调整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知识结构,进行招生制度的改革,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服务,为区域人民和经济发展服务,为创全区职业教育强市服务。

3.2 建设南宁市人才储备库使用的方法与技术

人才储备库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它的实现首先依靠一套完整的开发系统,需要研究人员掌握开发系统所具备的理论基础与信息化技术、实践开发能力。研究人员在建设过程中综合采用调查研究法与实验研究法。调查法即有目的、有系统地搜集人才信息和企业信息,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详细了解人才结构和企业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把握系统的需求,了解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实验法即建立在明确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利用ORACLE建立后台数据库,用HTML、ASP.NET(或PHP)、JavaScript、xml等相关语言进行程序代码设计,实现系统模块的功能。另外通过应用.NET、ADO.net、关系型数据库等核心技术组建一个人才储备库系统管理平台。南宁市人才储备库系统的建构需要经历收集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及系统测试等几个阶段,以系统设计为主,它的主要任务在于明确系统功能,完成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各功能模块的代码实现。通过以上这些步骤,最终形成一个满足于多方需要的人才储备库。

3.3 校企配合,共同培养、储备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南宁市交通状况调查问卷 篇4

您好!我们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南宁市交通状况,完

成我们的实践课题任务,特设计以下调查问卷,请您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上

“√”,谢谢您的支持!

1.您出行的方式是?

A.开车B.乘公交车C.开摩托车D.骑自行车E.步行F.其他

2.您对南宁交通状况的态度是?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3.您觉得南宁市交通管理状况如何?

A.信号灯、交警俱全B.只有信号灯C.无管理设施D.平

时没注意过

4.您日常所经过的路段遇到过交通堵塞吗?

A.没有B.偶尔C.经常

D.每天都有

5.您遇到过的交通堵塞一般是多长时间?

A.半个小时左右B.一个小时左右C.两个小时左右D其他

6.您觉得南宁最拥堵的地段是哪里?

A.厢竹路口至凤翔路口段B.民族大道古城路口C.火车站至广西大

学段D其他

7.您对南宁市修建地铁有何看法?

A.觉得挺好,改善交通 B.觉得在修建时期对交通妨碍较大C.无所谓

8.您在南宁遇到或见到过交通事故吗?

A.有过4-5次B.有过2-3次C.有过1-2次D.从

没遇见过

9.您违反过交通规则吗?

A.从来没有B.有过C.不清楚交通规则

10.您经常见到他人违反交通规则吗?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11.您觉得我市车辆道路设计合理吗?

A.合理,各类车均可畅通无阻行驶B.还行,但有拥堵现象 C.差,道路混

12.您觉得南宁现在应该大力推广哪种交通工具?

A.私家车B.公交车C.自行车

南宁市交通建设与发展 篇5

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管理,推广使用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塑造壮乡特色的农村住宅建筑风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广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包含中心城规划建成区、各乡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农村住宅及配套设施建设,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全市农村住宅的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县(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农村住宅的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农村住宅的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的具体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本地农村住宅的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工作。

国土、规划、住房、财政、消防和地震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县(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开展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及推荐户型奖励工作所需经费和人员。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五条 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布局、特色鲜明、节约用地、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编制。

第六条 农村住宅按照一户一宅建设,建设者应当为具有本村屯户籍的农民。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农村宅基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00平方米,丘陵地区、山区每户不得超过150平方米。楼房原则上不超过4层。凡能利用原有宅基地或者村内空闲地、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鼓励农民采用集中建设的方式建设住宅。

第七条 新建或改造的农村住宅鼓励选用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建设。采用农村住宅推荐户型进行住宅建设的,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免费提供农村住宅推荐户型建设施工图。村庄公共配套设施以及没有选用农村住宅推荐户型的农村住宅,应当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农村住宅和村庄公共配套设施的建筑设计应在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建筑质量安全的要求下,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注重与《南宁市农村住宅推荐户型》设计风格的一致性,保证村屯内建筑风格的整体性。

第八条 新建或改造的农村住宅以及村庄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申请人应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建设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乡镇国土、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进行联合审查同意,并发给开工证后,方可开工建设。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申请及拟建设用地的权属证明;

(二)选用的《南宁市农村住宅推荐户型》设计图纸或者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成套的设计图纸;

(三)施工人员证书(含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书,如为建设村庄公共配套设施还需提供施工单位资质证书);

(四)村庄公共配套设施及工程地质特殊的农村住宅应提供地质勘察报告,具体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要求为准。

第九条 按有关规定,农村住宅建设应当由市、县(城区、开发区)审批的规划、用地等事项,由乡镇国土、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负责收集材料向县(城区、开发区)国土、规划、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申报,并于30日内完成审批。

第十条 承揽农村住宅建设的工程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规程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

县(城区、开发区)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登记和管理,培养一批服务于农村住宅建设的合格施工人员。

第十一条 新建或改造的农村住宅开工建设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管。

村庄公共配套设施开工建设后,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管,县(城区、开发区)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对主要原材料质量、重点结构部位施工质量、施工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等进行监管。

第十二条 新建或改造的农民住宅竣工后,由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并予以竣工备案,发放备案证。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开展工作。

第十三条 新建或改造的农民住宅竣工验收后,住宅所有者可持土地、规划审批手续及开工证、验收备案证等有关材料向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提出委托申请,由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代为办理房屋登记。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农村住宅建设档案管理制度,对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第三章 奖励政策及标准

第十五条 新建或改造的农村住宅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请进行奖励:

(一)符合所在地乡镇和村庄的规划要求;

(二)依法进行报批报建;

(三)采用推荐户型新建或按照推荐户型的立面设计进行改造。

第十六条 采用《南宁市农村住宅推荐户型》新建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以上(含250平方米),每户奖励4万元;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以下200平方米以上(含200平方米),每户奖励3.5万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下150平方米以上(含150平方米),每户奖励3万元;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下,每户奖励2万元。

采用《南宁市农村住宅推荐户型》的立面设计进行改造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以上(含250平方米),每户奖励2万元;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以下200平方米以上(含200平方米),每户奖励1.8万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下150平方米以上(含150平方米),每户奖励1.5万元;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下,每户奖励1万元。

具体户型对应奖励标准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另行公布。

第十七条 整村采用推荐户型新建或按照推荐户型的立面设计进行改造的,村庄规模100户以上(含100户)的,给予村集体100万元奖励;村庄规模50户以上(含50户)100户以下的,给予村集体60万元奖励;村庄规模20户以上(含20户)50户以下的,给予村集体30万元奖励。

给予村集体的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新建或改造村庄的道路、排水沟、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八条 农村居民采用推荐户型新建或按照推荐户型的立面设计进行改造的住宅,完工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逐户验收工作,并出具验收意见报县(城区、开发区)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县(城区、开发区)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验收意见进行核查并公示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县(城区、开发区)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将核查结果报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复核。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复核通过后,由市、县(城区、开发区)财政部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一次性直接发放给农户,奖励给村集体的,直接拨付到村集体账户。

第十九条 奖励资金主要由中央、自治区、市、县(城区、开发区)财政资金组成。市直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申报并大力整合可用于奖励工作的上级补助资金。除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其余奖励资金由市、县(城区、开发区)两级财政分摊。具体分摊比例为:市、县(城区)财政7∶3,市、开发区财政6∶4。

市、县(城区、开发区)财政部门应当加强资金管理,专账核算,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农村住宅建设人弄虚作假取得的国土、规划审批手续或者开工证、验收备案证等证件均属无效;擅自占用土地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退回。

第二十一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规定,未办理审批手续或者未按审批手续规定内容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城区(开发区)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设计或施工、限期改正的处罚:

(一)无相应设计资质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三)无相应施工资质或证书承担施工任务的;

(四)不按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第五章 附 则

南宁市交通建设与发展 篇6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横县档案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安全建设、档案法制建设、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窗口接待、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馆藏档案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也有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推动全县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和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特制定《横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突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档案资源整合、馆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档案干部队伍,加大档案开放开发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有共享机制,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县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按照横县综合档案馆件设规划,完成档案馆改扩建或新建任务,把县档案馆建成建筑规范、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服务周到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充分发挥其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 “五位一体”的功能,着力实现“两个转变”,加快推进向社会公共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转型的步伐;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馆藏档案数据库和数字化建设进程,档案馆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率达到85%以上;加大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加强机关、企事业、重点工程、社区和农业农村档案业务工作,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利用便捷、移交及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全县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完善档案馆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舍建设给予扶持政策的机遇,着重改善县档案馆档案保管和利用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档案局和自治区档案局早日将我县一类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安排列入国家政策扶持,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把新馆建设列入议事日程,落实配套资金和辅助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档案馆建设满足我县档案事业未来30年发展的需要。

2、抓好档案资源建设。一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有计划地、完整地接收各有关单位到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进馆,二是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丰富馆藏档案门类。加强对涉民档案、名人档案等接收与征集

工作,其中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婚姻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要建立有专门档案;三是面向社会,加强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广泛征收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及民间文化艺术等特色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结构,形成适合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的馆藏资源。

3、对馆藏的重点档案进行保护和抢救。继续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同级财政配套资金,做好馆藏重点抢救和修复档案工作,通过重新整理、修复、复制、扫描等保护抢救措施,解决国家重点档案字迹褪色、纸张粘连、老化等严重问题,最大限度延长重点档案的寿命。

4、继续推行档案年检工作。把全县应参检的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年检范围,形成年检制度,年检率达100%,合格率达100%。

5、抓好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档案工作。围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积极主动开展跟踪、指导、登记,确保档案工作与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和重大活动同步开展。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竣工档案验收的要求,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验收和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档案移交工作,防止重大项目(活动)档案流失、损毁。

6、深化农业农村和非公企业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对村委会和社区的档案进行年检,年检率达100%,村委会合格率达100%,社区优秀率达100%。同时,规范非公企业的档案工作,分类指导,抓好试点,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指导和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提高非公企业管理水平。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

1、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基础建设。积极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再利用,促进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改善档案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按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接收工作,把有关单位的电子文件接收进馆,对档案实行“双轨制”管理。

2、加强县档案局网页建设。进一步完善档案局网页建设,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利用网页积极宣传全县档案工作动态。利用档案信息网站,开办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窗口,提供档案网上公布和检索利用,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3、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在全县各单位推行档案计算机管理,所有接收进馆的档案目录必须全部录入计算机,移交县档案馆备份;馆藏档案文件级和案卷级目录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检索,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4、逐步实现馆藏档案全文管理。对馆藏的档案扫描到计算机,逐步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减少档案原件重复利用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

(三)档案安全工作

1、加强档案馆、室藏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工作。全县各级档案馆(室)要具备安全保管条

件,档案库房要达到“三铁”“八防”的保管要求,做好消毒、杀虫、防护工作,每个季度要对库房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县档案馆和有条件的机关档案室要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温湿度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及必要的消防、安保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2、强化档案提供利用的安全措施。严格执行《保密法》,遵守档案提供利用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涉密档案泄密;在库房和利用场所安装摄像头,对库房及利用场所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安全监控。

3、建立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扎实开展馆藏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

4、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保障操作安全、运行安全和应用服务安全。建立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四)档案开发利用

1、加快馆藏到期档案开放的步伐。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继续做好馆藏档案的审定和解密工作,定期公布开放目录,除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以外,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的,全部向社会开放。

2、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等问题,利用馆藏档案做好编研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具有档案特色的专题展览和活动。

(五)档案培训工作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多渠道、多层次对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提高档案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档案人员,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专业素质高的档案专业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把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档案事业作为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投入,使档案事业经费随着档案总量的增长和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大对县档案馆设施设备、数字档案建设以及档案保管保护、重点档案抢救等工作经费投入,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的同时,给予相应地方配套资金的支持。

(二)强化社会宣传,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1、认真宣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网络平台,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

向社会各界宣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促进档案法制化建设。

2、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档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不依法整理和移交档案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档案法》进行行政处罚,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监督检查的职能。

(三)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档案部门要不断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强化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创新档案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不断优化档案资源配置,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

南宁市交通建设与发展 篇7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韦力平代表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来自全国部分省 (区、市) 的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就抓好行业信息化工作, 韦力平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加快信息化步伐, 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二是加强信息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郭理桥作了题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信息中心工作研讨》的专题讲座。他指出, 信息中心工作应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的中心工作展开,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来支撑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优化, 从而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杜学伦在会上作了讲话。他简要介绍了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及主要经验和做法。

浙江建设信息中心主任马旭新作了题为《消极和积极的建设电子政务》的专题讲座。

对南宁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篇8

自2008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来,南宁市依托广西,立足西南,积极服务泛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引金入邕”以及走出国门,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南宁,同时成立 “中国—东盟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力争在2020年前建设成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可以说南宁市的金融发展战略卓越成效。“十二五”以来,南宁市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快速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金融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6.6%的高速增长,快于GDP增速5.5个百分点,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强,成为全市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助推器,成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南宁市金融业发展还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与发达地区相比基数小、增速慢,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规模不足;金融发展程度不高,国际金融机构入驻少、金融贷款的产出率不高、证券化率较低、上市公司偏少;新兴业态滞后,以“中小贷”为标的的社会融资平台作用发挥有限、互联网金融发展滞后、服务国家开放大战略的金融平台几乎空白等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在“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广西打造中国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点、西江—珠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等国家战略环境下,加快南宁金融业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尽快解决金融业发展瓶颈,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南宁市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南宁金融业的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加大力度完善各层面金融机构体系

做大做强银行业。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核心,发展银行业是重中之重。建议加快南宁本土银行机构的发展,让其深度参加南宁经济发展建设,适时扩张,将分支机构延伸至广西、全国乃至东盟各国。支持和积极引进国际性、区域性的著名大型银行落户南宁,增强南宁金融实力。

积极推动社会融资平台建设。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加快农村金融和地方金融发展,积极探索组建各类衍生金融机构。加快提升各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盈利和运作能力,进一步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运营,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朝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鼓励其布局适度向县域倾斜。

积极引进新兴金融机构以及P2P等“互联网+”方面的新兴金融平台。积极尝试引进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性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金融控股集团,支持现有法人金融机构以及自治区、南宁市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兼并收购,逐步发展成为以金融产业为核心、多种金融业态并存的金融控股集团。顺应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快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紧密结合的趋势,支持发展移动金融等互联网金融。

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强化地方服务与合作,合理提升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水平,加快五象新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专业化经营与业务创新,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争取引进和发展一批国际知名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提高金融专业化服务水平。

二、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对金融产业布局的谋划

优化提升埌东金湖广场金融集聚区。继续培育结构合理的金融产业链条,鼓励与金融业配套的培训、商务、会展等行业的发展,拓展金融发展空间;整合金融集聚区资源,与埌东、凤岭等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增强其对市区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延伸金融产业辐射范围,引导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和业态调整,形成商业、居住等金融街扩展功能区和辐射区;继续加强金融街核心区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入驻。

加快五象新区金融街建设。以区域金融合作、货币结算、离岸金融、期货交易、中小企业融资、产权交易为重点,在做大做强现有金融机构的同时,大力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五象新区设立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和高端后援服务基地,努力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配套商业服务机构,构建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立足广西,面向东南亚,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新加坡、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深圳、广州等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错位发展、业务互补的格局。

三、积极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创新和区域金融合作

积极推进和东盟国家金融战略合作进程。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两会一节”平台,搭建南宁同东盟的金融合作框架,加快同东盟国家金融市场体系、运行机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拓宽金融服务领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柜台挂牌交易业务。争取在南宁开办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银行间挂牌交易业务。

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一体化。加快推进北部湾六市的金融服务同城化,推动建立包括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协会在内的跨地市金融信息沟通、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协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服务一体化。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配合自治区向国家争取政策支持,把南宁作为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重点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争取在外汇管理、人民币结算、离岸业务、国际金融合作、中小企业集合债、农村金融创新、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培育南宁成为中国与东盟大宗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持续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抓住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的机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代表国家与东盟开展人民币区域自由化、人民币债券发行等金融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加大在东盟地区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支持东盟国家及企业在南宁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在广西投资。以南宁为中心,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建立联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的人民币实时清算系统,建设区域人民币清算中心。在区域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的即期、远期等各类交易产品,建设区域人民币交易中心。积极与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大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与东盟开展金融机构互设。充分运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平台,推进与东盟国家金融信息和业务的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把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动力,鼓励和吸引海内外各类高层次金融人才到南宁发展。集中力量抓好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各类金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以优秀金融企业家为代表的金融领军人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以及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使南宁成为吸引各类金融人才的高地。建立金融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鼓励支持市内高校及职业院校金融学科和金融类专业的发展,重视对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境内外金融专业培训机构,大力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培育金融人才专业市场,优化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完善金融人才激励政策,对高端金融人才落户、科研、创业等给予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将金融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培训纳入南宁市人才培养规划,为金融人才赴国(境)外培训提供便利。

五、加速推进地方征信体系建设和金融监管

全面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建设。积极推动建立企业贷款风险预警系统,探索建立个人贷款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形成信用信息征集和利用的长效机制。搭建金融机构、征信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平台,提高信用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金融和征信知识,深入开展“信用村镇”、“信用社区”、“信用户”创建工作,增强市民群众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

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力度,增强化解系统性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贷款资金监管,防止贷款资金挪用,确保资金用于实体经济。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体系,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和披露制度,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受益机制,提高信用行业监管水平。加大对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妥善做好有关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工作。继续深入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坚决遏制逃废银行债务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非法金融活动,依法打击各种金融诈骗违法犯罪行为。

六、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上一篇:2024年新东方考研作文下一篇:风电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