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的观后感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心引力的观后感(精选6篇)

地心引力的观后感 篇1

《地心引力》是一部讲述多位宇航员在外太空遇到一系列惊险遭遇,最后只一人侥幸逃生的科幻片。它所反映出的主题有两个方面:一、人类若脱离地球是多么微小无助,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向外太空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对科学技术的研究长路漫漫;二、身处地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离开地球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地球,敬畏自然,珍惜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

看了三遍,每遍都能从中发现不同的触动我的地方——比如人类探索太空的曲折;各种飞行器及空间站、卫星等先进设备仪器;外太空的寒冷、寂静、空虚、恐怖;人类在处理太空事故的无助与羸弱;女主人公和其他宇航员们的机智,关键时刻的冷静,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坚强的信念,团结的精神……

我曾多次设身处地,想象如果我处于她的那个环境会怎样——外太空,背对着地球,眼前一片黑暗,无论你怎么使劲去看,都见不到光明;周围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自己粗粗的喘气声;没有空气,更没有氧气;温度很低,缺氧、寒冷和宇宙射线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某一刻,当你一回头,看到同伴因为被高速运行的卫星残骸撞击,特别是被自己同类制造的凶器,杀死在你眼前,血肉模糊,甚至只剩下一副残骸,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生存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地球是个多么美好的地方,美好的家!即使从来不出门的你也会认为去国外也没什么可怕的,甚至流落荒岛,成为第二个鲁滨逊也不过如此,因为这些和流浪在外太空相比简直就是在天堂!如果我在那里,我肯定会害怕。我并不想夸张什么,只是感觉很像真的。

那么我是如何选中这部影片观看呢?首先,这和我的兴趣爱好有关,我喜欢看科幻片,就像《未来警察》、《长江七号》、《终结者》系列电影、《超验骇客》、《超体》、《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等等有关对未来设想的影片,不过大部分是以虐心的悲剧结尾的。对于幻想来说,悲剧能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给人们以震慑,大多是警示我们不要过分利用科技,依赖科技。其次,我认为任何人类对未来的猜想都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迅猛发展会不会到人类无法控制的地步? 恐龙的灭绝就是最好的见证,难道小行星真的不会撞击地球?如果那不能避免,我们肯定不想在这之前就灭绝了吧!人类是应该考虑考虑了——是与自然为敌,妄想征服自然呢,还是尊敬自然,爱护自然呢?

如果说人类是自然的骄傲作品,那么它为什么要给我们聪明的大脑呢?难道是想让我们自由发展吗?不,那是在考验我们……我们就像雏鸟身处于一个四周布满荆棘的鸟巢,只要穿过那一层柔软的草垫就会被荆棘“刺伤”——1940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城市上空弥漫着淡蓝色的烟雾,刺激人的呼吸道,致使树木枯黄;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前后共有一万两千人死亡,这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给方圆30公里内的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造成严重伤害,至今危害不减;就近的说,我国现在的大气情况越来越糟,主要是雾霾,已经持续了两三年了,情况还是不见好转,愈来愈多的城市陷入到了“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到你”的困境中……

因此,只有不断发展科技,丰满羽翼,成长为一只雄鹰,才能飞出这一片荆棘,获得生存。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很发达,人类在自然面前仍旧是愚昧无知的。因此重视科教,重视教育才能让人类走得更远。由此,提升社会整体素质,提升公民素质刻不容缓。

而且环保从来就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地球人,都要好好珍惜这片迄今为止唯一适合我们生存的土地;否则当有一天我们就要被自己所犯的错误掩埋的时候,即使转身,我们也无处可逃!我没有危言耸听,时间会告诉所有人准确的答案!

那么回归到影片中来,除了外太空惊险刺激的历程,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的卑微与弱小,孤独与绝望,(也许在这样的环境的衬托下,才能章显出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智慧和运气吧!毕竟我们太弱了),还有影片结尾给予我们的希望——即使身临险境,我们也不应该绝望——我们有不断攀登的能力,有团结坚定的精神,有自然赐予的聪明的大脑,有更加灵活的双手。地球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高等生物,相信我们会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次外太空的探险历程告诉我们:人类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无论是在科技上,还是在思想上,想要将二者发展到更高的层次,需要我们放低心态,保持一个平常心,将危机意识普及开来,以敬畏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对待地球。只有大家都把理论思想落实为现实和行动,才能让人类有繁衍生息,世代兴旺的机会;否则,人类将不得不面对自然的惩罚,到那时,人类就要承担自己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希望那时候不会是人类的终点!

我们要时刻保持自信,勇敢地向前发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寻求自身走向长远未来的途径。

不可抗拒的《地心引力》 篇2

自1971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以来,人类探索太空的试验就持续不断地展开。围绕着地球终将毁灭的这一假设,一大批科学家和宇宙探险者开展了对太空的长期探索。

人类探索宇宙,为的不仅仅是找到能够取代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场所的星球,还为了了解太空,避免地球遭到意外毁灭。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难题,大量是人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甚至想象不到的,需要大量科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难题。这些枯燥无味的宇航知识,大众读者实在难以理解。

宇宙科学和太空探险知识的普及传播,不但成为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的职责,也引发了大批艺术家和电影人的高度关注。用直观逼真的电影语言和神奇生动的故事演绎来普及宇宙知识,《地心引力》可谓是最成功的一部。

小菜鸟的自我救赎

《地心引力》采用了扣人心弦的叙事手法,将这一切枯燥的科学知识编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影片刻意安排了一位非专业的宇航“生手”参加这次空间实验。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瑞安·斯通博士和普通民众一样,对太空中的一切感到陌生。她在太空中面临着各种各样死亡的考验,但最终实现了自我拯救。每一次死亡的逼近和转危为安,都向我们强化了在太空生活中必须克服的重要难关——有限供给的氧气、专业的飞行器操作和顽强的心理素质。

影棚中的宇宙

《地心引力》影片本身具有很高的科学含量,基于CGI技术的视觉特效,渲染出逼真的旖旎场景,虚拟镜头将万尺高空的最美画面展示得一览无遗,粒子效果将空间站爆炸后飞溅的碎片产生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在绿幕棚拍摄的,后期使用了大量电脑技术进行合成加工。此外,对声音的处理是该影片的亮点,不仅营造出太空的寂静,还体现了无线对讲的原声态和太空舱里的声音效果。

舍不得放手的“地球引力”

影片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太空看似自由自在、无牵无绊,但最终,地球人还是要回到地心引力维持的大地。人靠氧气、淡水和阳光成活,习惯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离开了这样的生态环境,不仅等于离开了我们的生活所需,离开了地球的引力,更离开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资源,在找到这些资源之前,我们就无法开展长期的太空生活。因此,请热爱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生活吧!

让科学不板起面孔,让艺术不随心所欲

《地心引力》是一部用艺术手法来阐释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视觉作品。要让科学不板起面孔,让艺术不随心所欲,对导演来说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影片毕竟是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导演阿方索·卡隆终究还是一位艺术家。由他和儿子乔纳斯·卡隆共同撰写的《地心引力》电影剧本,其本身就可能存在与天体物理学精准度相差甚远的漏洞。如果导演或演员能够完成一次太空旅行体验生活,相信会为这部严格意义的科普影片增色不少。当然,这样的假定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起码编剧和导演需要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认真学习,提高科技方面的素养。但即便如此,电影创作人员也未必能做到万无一失,因为尖端科技的保密限制,有许多关键技术是不允许完全逼真的。

从另一方面讲,拍摄科普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如何将科学的逼真和艺术的创意通过吸引观众的故事手法传播出去。即使有严谨的科学叙事,如果不能打动观众,无法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无人问津的同时就更谈不上传播科学了。

《地心引力》观后感 篇3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幽闭题材作品,而更难得的是它用浩渺的空间营造出狭窄空间才有的幽闭感。说到太空,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是何等的烟波浩渺、广袤无垠,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恢宏的景致下,导演却用失重的状态制造出一种强烈的幽闭恐惧感,让你从影片开始不久就和主人公一样,一面为眼前那难以想象的壮观场面惊叹,一面急着要摆脱这令人窒息的该死地方。

除了成功的气氛营造使得观众产生喘不过气来的幽闭感之外,本片的视觉效果也绝对是功不可没,影片开始一气呵成的长镜头虽然明显有后期制作的痕迹,但是随着看起来没有任何切换的运动镜头,让观众感觉自己就是片中人,那种感同身受的滋味用一个例子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平常坐车坐船容易头晕的妻子,看完这段长镜头后告诉我她也有晕眩的感觉。所以假如你容易对云梯之类的运动产生排斥反应,或者存在同样晕车晕船的情况,请谨慎选择这部绝对能在视觉上让你和主人公一样心慌意乱、甚至肠胃翻腾的作品。

我们通常评价一部作品的特效是爆米花式的卖弄还是刻画剧情的神来之笔,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个画面会不会让你记住了画面而忘记了故事,还是画面成为打动人的情感的一部分。当女主人公绝望中落泪的场面出现时,效果绝对胜过了《阿凡达》中那颗拂过主人公眼前只为凸显立体空间感的那颗水滴。这就是不为炫耀技术的特效永远比没感情的爆米花特效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顺便强调一点,这部影片也是迄今为止除了《阿凡达》之外,第二部真正让人感觉到画面有出屏式立体效果的作品。

地心引力观后感【优秀】 篇4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心引力观后感【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心引力观后感【优秀5篇】1

《地心引力》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三个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站修理太阳能光板时,因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袭击,导致美国空间站被摧毁,三人中,其中一名男宇航员牺牲,两外两名拼死相救,才逃离了空间站。最后,为了帮助女宇航员逃生到俄罗斯空间站,另外一名男宇航员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被送上空间站的女宇航员,并没有那么走运,许多危险相继而来。但她战胜了种。种危险,最后乘坐“天宫一号”返回地球。她降落在一片湖中,刚打开舱门,大量的湖水涌进舱内,让她进退两难。她用尽最后的力气逃出来,在湖里蹬掉航天服,才游出湖面。

在整个过程中,她有数次接近死神,期间,她经历过没有氧气、迷路、发生火灾、没有工具、没有能源、不懂中文等种。种困难,但都被她克服。

英国作家笛福曾今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确实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她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成为了唯一一个逃脱者,一个幸运者。

她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她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勇敢面对,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凝聚自己全部的身心之力与困难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性生存下来,终于踩在了土地上。

有这么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要不断的鞭策激励自己,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有的困难都会被自己踩在脚底下。

地心引力观后感【优秀5篇】2

我们全家去看《地心引力》,在电影院里这部电影格式非常火爆的一部著名大片,讲的是美国的一艘火箭飘落在太空上,无法回去,就在他们精心修理火箭的.时候,背的火箭碎片就突然来袭,让我感到惊讶,因为是3D的影片,让你感觉在太空好像一样,那碎片像流星,好像人的打中了自己的眼睛,让我们大吃一惊,然后由一名航天员因此死亡,之上下了一男一女,在他空飘着,那个女人的氧气筒快没有氧气了,所以他们现在是身受难镜,无法脱身,只能在太空飘来飘去,他们看见了有一家荒废的火箭,他们连忙过去,但是在途中那艘会见上面漂浮值很多人的尸体,突然出现了,把我吓得不行了。

他们很快到指挥舱,不过在中途那个男的没抓紧,就飘走了,是剩下了那个女的,她到了指挥舱,因为这里的线路不是很好,就冒出了一两个小火球,她没有注意到,所以就到了开火箭的地方。在那里她看了一下火箭指导手册,就准备开火箭了,不过就是现在或经开始警报了,他立即的把火箭分开了,免得这里被火染上,她就开始开飞船了,看到了我们的天宫号,她准备驾驶着我们的天宫号回祖国,但是他现在驾驶的飞船没燃料了,所以他只能出来,自己飘过去了,终于飘过去了,进入到我们的天宫号里面,但是他不认识中国字,所以就不会开了读后感,在这里说一下,没文化真可怕,以后美国人要好好学习中国字,所以他只能乱恩了,这回终于开回了祖国,不过这艘会见快被冲击力化成灰烬了,然后有掉落水里了,他幸亏会游泳,这样才保住了性命,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这部影片才知道女人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干的。

地心引力观后感【优秀5篇】3

昨天,我和家长在保利影城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地心引力》,我感触万千。

故事讲了一个发生在太空中的故事。女主人公瑞恩博士在和她的团队在修理哈勃望远镜时,遭到了被击碎的俄罗斯卫星碎片袭击。飞船上的人只有她和马特活着。二人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艰难的到达了美国空间站。可是,由于他俩没有抓稳,为了让一个人活着,马特果断牺牲自己,脱离了绳子。瑞恩在马特的无线电指引下,成功进入太空舱。可是,由于受到第一次碎片的袭击,空间站受损严重,发生火灾,在第二波碎片来时,瑞恩博士成功进入逃生舱,取消对接,暂时脱离危险。

可是,厄运再次降临在她身上——飞船没有能量了!她陷入了极度的绝望,甚至学狗叫,关闭了氧气等死。这时,早已牺牲的马特“托梦”给她,告诉了她怎样脱离危险,让她去中国空间站找“神舟”,并振作她的勇气,使她重获动力。按照马特的方法,她成功飞到了中国空间站上,可是碎片又像流星雨一样飞了过来。在空间站被烈火燃烧的那一刻,她进入了神舟,与分裂的空间站碎片一起急速下降。此时的她,早已战胜了胆怯与恐惧,用一颗勇敢的心面对生死。最终,她降落在了水里,坚强的站了起来,获得胜利,同事,更带着一个奇迹回到地球。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你面对困难时,一定不要放弃,只要放弃,做什么事都会失败;但是,只要心中有永不磨灭的战胜困难的意志,信念,胜利一定在不远处等着你。

地心引力观后感【优秀5篇】4

《地心引力》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以及最佳配乐奖七项大奖。所以我就让我大舅给我买了这部电影的碟子。这部巨作是我昨天下午看的。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麦特·科沃斯基和女同事瑞安·斯通出舱修复望远镜时,一枚导弹击中俄罗斯的卫星,产生的碎片撞到了太空站,除了出舱的两人,其他航天员全部丧命。所以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几乎只有这两位主演,他们将一同面对宇宙的无垠和人类的孤独。之后,漂浮在外、毫无凭借力的两名航天员想方设法地回到地球,他们遭遇了重重险情,麦特为了瑞安自我牺牲,让瑞安登上了废弃的国际空间站,并凭此再借力靠近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期间的各种故障让瑞安近乎绝望,但凭借着濒死前看到麦特的幻象,她振作起来,找到方法登上了天宫一号返回地球。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拍的非常真实,声音、气息都揣摩的很准。这部电影的道理是:我们要学习瑞安的勇敢,还有麦特舍己救人的观念,我们还要共同学习麦特和瑞安的机智,还有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聊天,非常愉快的观念。即使麦特离开了瑞安,已经没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他还依然非常高兴的样子。

地心引力观后感【优秀5篇】5

今天,我们学到第六课《梦圆飞天》,里面讲到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成功,我们十分自豪!

老师有这篇课文想到了他看过的一部,名叫《地心引力》。这里面讲的是航天员瑞恩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回到了地球,她捏了一把土放在自己的心头,感叹:到还是地球好!

这部放完以后,我悲喜交加,还有一点点害怕,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仅存活下来的瑞恩。马特和瑞恩是一起登上太空的,而他本来是可以存活下来的但他为了救同事瑞恩,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我十分感动因为马特是伟大的!

瑞恩她本来多次想要放弃在国际空间站的联盟号上时,飞船没油了,瑞恩想要放弃了,把氧气都关了,蒙蒙之中,她仿佛看到了为自己而甘愿放弃生命的马特,使她再次鼓起了生的希望,愿意继续接而不舍,持之以恒。我要像瑞恩学习,不能半途而废,遇到危险的时候和事情,都要坦然、沉着、冷静地面对,不能惊慌失措。当有放到瑞恩无可奈何,手足无措时,她想到只有我们中国的“神舟”号,才能把瑞恩带回地球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看完了,我就更加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即使你要失败了,只要还有那么最后的一点希望,那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底,不能轻易说放弃!

地心引力观后感作文 篇5

每一个失重状态下的无意识动作,每一个濒临绝望的生存凝视,都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战胜死亡的胜利。说这是一部对抗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的科幻电影,是一部现代女性的史诗电影。整部电影把所有的人物都放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里。

失重和真空是人类最难克服的自然规律。瑞恩·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饰)和马特·科夫斯基(乔治·克鲁尼饰)作为载人太空实验的代表,经历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太空灾难。作为唯一的女性,斯通教授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次冒险都是绝地反击。缺氧与救援成为影片的主要线索:每一次氧气百分比下降,故事不断推进,引得观众屏住呼吸;当女主终于脱胎换骨,进入国际天空站时,她终于深吸了一口气,故事还在继续。寻求帮助和自助更像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两种选择。女主人公用虚弱的身体来克服一切外在因素。从被动的寻求帮助到主动的自救,可以看作是人类对自然和意外的意识觉醒。女主角第一次被扔出去,后来被马特救了出来。她没有表现出反抗——她只能紧紧抓住唯一的“生命之绳”;两人奋力到达国际空间站,却被空间碎片所困扰。遭遇袭击后,他不得不放弃唯一幸存的搭档马特,女主角的遗弃与挣扎,马特的放手瑞恩的第一次意识觉醒发生了;即将到来的攻击将每1.5小时发生一次。在孤独的情况下,无力的反抗和自我生存都失去了意义。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实现不可能。很好的回应了影片开头的字幕“宇宙中没有任何生物可以生存”;每一次把握和小跳跃,都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把握生命的每一次机会,不要轻言放弃,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女人的意识在生存面前越来越突出,是一种敬畏生命。

地心引力的观后感 篇6

据悉,这部影片请来了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供职15年的科学家凯文·格雷泽担当顾问。但是这毕竟只是一部电影,影片中的一些科学“硬伤”还是被很多科学家,甚至前宇航员毫不留情地指认出来。

眼泪、汗液只会粘在皮肤上?

电影回放:女主角留下的泪滴,形成一个晶莹剔透的圆球形状,然后逐渐从她的眼角飞出,飘向镜头。

真实情况:在真实的航天器环境中,眼泪、汗液、血液等液体只会乖乖地粘在皮肤表面或者眼睫毛上,并不会随之飘远。水分子相互拉得很紧,这种拉力也就是表面张力,使水成了球状。在地球上液体也有表面张力,但是地球引力要比水分子之间的引力大得多,所以不会形成球状。但在太空环境下,液体就能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还原成球状。

这些球形的水珠,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只会被粗糙的皮肤表面吸附而不会向下落。前宇航员撰写的《感受太空:太空航行的500个问答》中就谈到一件趣事,一次航天器上的排便装置发生故障,所以只能用比较原始的方法,也就是用一个袋子来充当马桶。但是用袋子时会很困扰,因为如果小便时速度太快,尿球会四处飞溅;而速度太慢,尿液会形成一个大大的“尿球”附着在人的身上。

卫星碎片绕错方向了?

电影回放:当男女主角在舱外修理装备时,无数的卫星碎片呼啸而来,而这些碎片的飞行方向正是由东向西。

真实情况:人类发射的飞行器还有碎片几乎都是自西向东运动的。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如果发射火箭也是向东飞行,顺应这个时速,就能很好地借助地球自西向东转时所产生的加速度,从而减少火箭的载油量,并增加有效载荷。所以在发射火箭时,都是向东发射。而进入轨道后的宇航设备,也将沿着发射的方向,自西向东运动。而影片中,出现自东向西运动的航天器碎片,显然是不可能的。

顺便说一句,利用地球自转速度减少火箭发射的燃料消耗,这也是航天发射场选址时的共识。知道哪国的火箭发射基地最好地利用了地球自转的加速度吗?答案是法国。法国的库鲁太空中心位于紧靠赤道的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这里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火箭发射基地。

男主角本该活下去?

影片回放:当女主角奋力地用一只手抓住要飞走的男主角时,男主角说她脚下的绳子拉不动两个人,为此解开连接绳坠入了太空,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同伴。

真实情况: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可以不用死。因为,在太空中物体呈失重状态,他们和身边的飞行器一样,都在同一轨道,以同样的速度在运行着。如果没有外力,即便男主角是个大胖子,女主角也只要轻轻一勾就能把他拉回身边。所以当女主角抓住男主角的时候,男主角应该是悬浮静止在原地。

他们永远无法从哈勃飞到空间站?

影片回放:乔治·克鲁尼利用身上的喷气背包,带着同伴从太空望远镜飞向国际空间站。

真实情况:根本不可能。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350公里左右;哈勃空间望远镜达到589公里左右;天宫一号轨道最高高度为382公里。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几个人造天体之间有着几十、几百公里的距离。太空中运行的物体(包括天体和人造物体)都有其各自的轨道,轨道上的物体都安分守己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运动。而宇航员也相当于一个小型天体,在自己既定的轨道运行,如果宇航员这个小天体要在以上三者之间穿梭,就需要和飞行器一样,进行数次变轨动作,通过改变自己的轨道,进入目标物体轨道从而接近目标物体。

但这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绝对不是电影中宇航员能够自己完成的旅行。

要从既有轨道变轨到其他轨道,所需要的能量、推进角度等都是需要精确计算的,单凭宇航员携带的喷气装置,要产生能够改变轨道的速度增量,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哈勃望远镜与空间站各自所处轨道相距甚远。从这点到另一点,所需的能量即便是宇宙飞船载满燃料都无法做到。

由此看来,片中的宇航员,轻易就化解了这些令科学家都要头疼的变轨壮举,确实有些天方夜谭了。

影片胜在激发人们探索的兴趣

尽管有些“硬伤”,但要求一部电影拍出纪录片的效果也太强人所难。一名NASA 前宇航员加里特·雷斯曼还是对《地心引力》的还原能力表示赞赏。

雷斯曼说影片把很多细节都做对了,影片中桑德拉·布洛克所饰演的角色在关闭通向联盟号的氧气流时,她所关闭的两个阀门是完全正确的。她按下的按钮也完全正确,而且按钮上的标注也是对的。

nlc202309040912

曾两度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在太空中度过了156天的凯瑟琳·科尔曼也评价道,“只要《地心引力》能够鼓励一个小朋友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太空的知识,关于那个神秘又神奇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关于那个地方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那我就认为它胜利了”。

其他科技硬伤盘点

电影回放:穿着宇航服在太空漫步的瑞安博士说自己“喜欢太空的宁静”。

真实情况:真正的宇航员可绝对不会“喜欢太空的宁静”,因为当你穿上宇航服时,会一直听到风扇声,那是生命保障系统在运转,宇航服里的氧气在不断循环。你还会听到耳机里噼里啪啦的声音,那说明你仍然在线,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如果你的宇航服完全没有声音了,那……

电影回放:瑞安博士素颜短发紧身背心短裤,一副健美干练的女汉子形象。

真实情况:美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奈尔·德葛拉司·泰森都忍不住出来吐槽:在无重力的情况下,瑞安的头发竟然不会飘浮!并且,真正的宇航员可不会穿成要去跳健身操的样子,而是得穿上——纸尿裤和冷却服。并且,宇航员从太空回来会浑身是汗,他们的衣服本身就会变成“尿布”。

电影回放:在国际空间站里,瑞安在决定放弃努力,关掉氧气等死时,出现幻觉,听到乔爷在敲窗户。

真实情况:这个幻觉是很科学的。杨利伟在他的《天地九重》一书里,就提到了他亲历的“来自太空的神秘敲击声”——“这个声音也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不知什么时候就响几声。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而仿佛是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无法准确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是更像拿一个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

电影回放:瑞安抱着一个灭火器跳到了中国空间站。

真实情况:这段完全是导演瞎拍的。事实上,中国空间站预计2018年左右才发射,到2020年才开始运行。根据公开资料,中国空间站约有10年“寿命”,能支持三人长期生活,最多容纳六个人。它的名字有可能叫“苍穹一号”“和平方舟”“华夏驿站”……这都是在2012年9月,中国空间站征名活动中获奖的名字。

如果《地心引力》推迟到2020年上映,还是有bug:因为那时国际空间站可能已经退役了,在天上飞的“房子”只有中国空间站了。

上一篇:4《柳永词两首》教案(打印)下一篇:研究生基本知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