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总结汇报

2024-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题总结汇报

课题总结汇报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代表初中数学小课题发言2011天津、河北、内蒙古教学设计合作学校研讨会的召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更为我们的锡市六中的数学组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现在我从以三个方面介绍我们两天研讨的具体情况:

1、收获:(1)听了天津中学马老师有关教学四环节,受益匪浅、对教学各环节细化到位,落到实处,环环相扣,设计井然有

序尤其是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上,真正做到挖掘教材,拓展知

识,搭建平台,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学设计服务于学生,使

学生能够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创新能力。(2)每个知识点的分解目标的具体设计(环

节二)的小目标的分解非常到位,学生一看就自然明白了各

个知识点的属性很有针对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对

于中考的一些中等题目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因为任何难题

都是从简单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3)通过两天的激烈讨论

最后确定了导学案的框架(6环节)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知识应用、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回顾反思,从而更好的解

决教学设计的三个问题,我们去哪里?(确立目标)我们怎样去

哪里?(导向目标)我们是否去了那里?(评估目标)中的第二个

导向目标。

2、不足:(1)在学习目标;存在的问题是目标不够明确,创设

情境有待于提高,由于经验不足,选题不够精炼,不够典型。问题设计要做到国校长所提出的四何?“是何,为何,若何,如何?”。(2)拓展的知识不够,深度广度不够,不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应该以中考为指挥棒,把握学科整体,力争做到:“知昨天,教今天,想明天”。

课题总结汇报 篇2

这堂课是复习课:九年级历史上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众所周知,讲好历史复习课是最难的。首先,内容太庞杂,需要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学习。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则更高。第三,需要时时刻刻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一项一项都是是比较乏味的。

另外长期的传统教学课堂使学生多半不敢言、不敢动、不敢思,或不想言、不想动、不想思,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懒惰,依赖心理特别强的被动、压抑的状态。而且世界近代历史的呈现方式是以点、面为单位,缺乏线,造成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总是支离破碎,不能形成横向、纵向的比较和内在的联系。

为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无论是情境导入、目标的展示,还是合作探究、构建框架、拓展提升,都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方面:1.形成质疑——问题——探究——解释——再质疑——再探究——再解释的模式教学。2.通过知识的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梯度化,使学生能基本把握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脉络。3.艺术地把握引导时机,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学生学习,形成有生命的历史课堂。

具体到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处理:

第一、以现实带历史,以历史鉴现实

运用当今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的政界名人的照片(奥巴马、伊丽莎白二世、奥朗德、普京、安倍晋三)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再通过老师的预设问题和思绪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二、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等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层层构建新知识、新体系,提高了学生归纳提升、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

一、宏观感知,把握单元体系

出示两个问题引导:世界世界近代史开启了什么时代?你能说出“那个时代”世界都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吗?用幻灯片播放了5组那个时期重大事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分析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知识归类,深化理解

设计了两轮归类,先是让学生根据刚才归纳的历史事件去分类,这次分类的标准都是平时做题经常看见的,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学生完成的速度快,质量也高。第二轮分类是要求根据这些历史事件的过程去深度挖掘,这时候我注意观察到学生的眼神——困惑,我就以屏幕上两次改革为例子进行引导:两次成功的改革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改革,使学生豁然开朗,然后进入合作学习。这两轮归类都是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去设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探究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最终目的不是一定要解决问题,而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断产生新疑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构建框架,深化理解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了一定认识,可是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又设计了构建框架来引导学生理清这些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四、链接中考,反馈提升

节选2012年和2013年的中考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注重学生审题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

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1. 教学内容设计容量过大,授课时间过紧,有些内容草草带过。

2. 合作探究时,有些学困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不高。

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驾驭教材、学生和课堂的能力。

2.复习课涉猎的历史年代长、区域范围广,教学设计要选取恰当的历史线索。

3.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要注重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课题总结汇报 篇3

1. 课题申报与结题

本课题于2007年8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五所高校联合申报,西北师范大学主持申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于2007年10月26日批准立项,批准号:DCA070186。

课题2007年11月20日开题启动,到今天(2012年8月2日)结题,整个研究过程持续了五年。

2. 课题申报的原因

当年为什么要申报这个课题?主要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

(1)我们认为,任何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能没有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是一门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柱。在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领域,学人对历史的研究关注是很不够的,基本情况是:应用研究较多,基础研究较少,历史研究极少。检索文献,专门对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专著,可说是凤毛麟角;相反,我国学人研究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却有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等。人们对于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自己国家教育技术发展史的关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既要关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更要关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不研究自己国家的教育技术发展史,何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

(2)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正在走向成熟,已经建成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一个成熟的学科专业,它的课程体系中,不能没有发展史课程的设置,而开设“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课程需要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我国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做点研究工作,为开出这门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3)我国的第一本“科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8年)是由英国人李约瑟编写的。我国的第一本“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编写。当代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我们是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的。

本课题研究得到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的支持,一大批业内精英参与了研究,真的“中国电教是一家”。

二、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史为鉴,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为开设“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课程奠定基础。

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对象:1915—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程、经验和教训。

(2)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大电教,非小电教”,是“电教事业+ 电教学科+ 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

电教是个大系统,由五个子系统构成(普通学校、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系统)。

3. 研究的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四个范畴、十三个子课题”。

(1)三个阶段: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1949—1978),新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

(2)四个范畴:电教事业、电教学科、电教产业、电教学者。

(3)十三个子课题:①中国早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②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研究;③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研究;④中国的学校电化教育研究;⑤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⑥远程教育发展历程研究;⑦电化教育产业发展历程研究;⑧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研究;⑨电化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历程研究;⑩电化教育实验研究;{11}中国电化教育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研究;{12}电化教育学者与学术思想研究;{13}中国电化教育大事记要与文献选编。

4.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史论结合,有史实有史观,史为主论为辅,以史立论,论从史出。

5. 预期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系列论文、一本教材、一套丛书。

6. 组织管理

本课题按照总课题组和一级子课题组两级进行管理。

三、研究过程

1. 六次研讨会

本课题五年研究期间曾举行六次研讨会。

(1)2007年11月20日,兰州,主题:开题启动;

(2)2008年4月10—11日,广州,主题:讨论研究对象、范围、框架;

(3)2010年1月5—7日,广州,主题:中期研讨;

(4)2010年8月2日,兰州,主题:阶段性成果交流;

(5)2011年12月2日,广州,主题:检查进度,部署结题;

(6)2012年8月2—3日,兰州,主题:结题。

2. 曾经有过的几个争议问题

(1)关于电化教育的诞生和历史阶段的划分

我国电化教育是哪年诞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看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①1903年,南京汇文书院用电影教学;②1915年,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③1918年,商务印书馆拍摄教育影片;④1920年,金陵大学用电影、幻灯推广良种棉花种植;⑤1923年,晏阳初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⑥1936年,教育部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开班。

经过讨论,多数人认同第二种观点:我国电化教育诞生于1915年,其标志性事件是金陵大学设校园电影放映场。这种观点有文献可查,有照片为证,比较确切。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先有其事,后有其名,其事是1915年最早出现的,其名是1936年正式确定的。关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学者们的意见也不一致,经过研讨,大家同意采取“三阶段论”,将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历程划分为三大阶段:中国早期电化教育阶段(1915—1949),新中国初期的电化教育阶段(1949—1978),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1978—2010)。各子课题研究,对此必须统一。重新起步全面发展阶段,如需再划分阶段,各子课题可以有不同。

(2)关于本课题的题目

有人提出最好将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去掉,因为,许多人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教育同样久远。” 如果按照这个观点,教育技术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再如果按照“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的观点,那么,教育技术的历史就有了100多万年。本课题研究的不是这种教育技术的历史,而是有现代技术媒体参与的教育的历史,是电化教育的历史。“电化”包括前天的电气化,昨天的电子化,今天的信息化。经过讨论,大家同意这个看法:本课题研究的是电教史,不是教育史。研究的时间跨度是1915年到2010年,不是4000年、100多万年。但对课题题目中的“(教育技术)”,大家认为不好去掉,因为这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规定的题目。

(3)关于本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要不要包括电教产业和社会电教?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包括。因为,本课题研究的是“大电教”,不是“小电教”,是“电教事业+电教科学+电教产业”,是“学校电教+社会电教”,是“课堂电化教学+课外/校外电教活动”。

关于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电化教育事业是一种公众事业,具有公益性,不应完全产业化,但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支持,电化教育产业是电化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电化教育发展史不能没有电化教育产业的篇章。

我国电化教育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是形成期;90年代是快速成长期;新世纪以来,进入深入发展期。目前。对电化教育产业实践与理论比较系统地研究还少见到,这次确立“电化教育产业历程研究”作为一级子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起步的探索。

关于社会电化教育。我国的电化教育最初是在社会教育领域兴起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些教育革新者陶行知、晏阳初等,利用幻灯普及民众教育,点燃了我国电化教育的火种。30年代到40年代末,我国的电化教育主要在社会教育领域实施,管理电教的政府机构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高等学校电化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社会教育工作人员。解放后,特别是70年代末电教重新起步后,我国电教实践和研究的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社会电教转移到学校电教,对社会电教的研究很少关注,除部队电教外,对其他社会电教进行较深入系统研究的很少。部队电教一直受到重视,研究成果累累,部队电教人对历史的研究走在了地方电教人的前面。2002年总参电教局组织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一书,40多万字,记述了1978年至2001年我国军队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

在讨论课题研究对象时,有人说,我国电化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改名教育技术后,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泛化了,由电教领域扩大到一切教育、教学领域;而功能缩小了,主要只是学校教育的功能,由大电教变成了小电教。这次电教史的研究,应回到大电教,使电教的功能得到扩展、延伸,从学校教育功能向社会教育功能延伸:向“三农”延伸,向社区延伸,向行业延伸。电教的服务对象不应该仅仅是大中小学生,而应是社会上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的社会电化教育研究”这个一级子课题。

四、 研究成果

1. 研究成果

已发表论文37篇,专著7部。完成了13本丛书和一本教材《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书稿。

2. 两点发现

(1)传承与创新:将外国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拿来,按照国情使之本土化,为我所用,是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途径、主渠道。

(2)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将近100年的发展,走过的是自己开辟的道路,这是一条既不依附西方,也不自我封闭,而是从国情出发,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3. 几点启示

从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电化教育几经周折,能够得到发展和壮大,以致有了今天的辉煌,是几代电教工作者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它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放的视野;(2)包容的心态;(3)进取的信念;(4)独立的品格;(5)奉献的精神。

五、研究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1. 研究的不足

(1)由于时间久远,一些重要的史料还未全部收集到手,影响了一些事件的进一步落实。

(2)本研究只涉及中国大陆部分,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状况。

2. 今后打算

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篇4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简要说明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以及澄明了什么、示明了什么、探明了什么;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概括性地叙述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体例、数量、影响等);具体罗列主要的研究成果(作者、名称、体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疑难困惑:具体明白地提出研究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后段设想:前段应做而没有完成的工作如何补救;课题组面临的疑难困惑如何解决;后段研究思路有何调整;后段主要研究活动怎么安排。

附件资料:主要成果资料内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活动资料。

注意:以下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例,其中著明“略”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撰写中期报告的时候进行充实。

范例: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内容,最后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

学化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则、途径、策略、评价等方面形成一些本土化、特色化的基础性理论。通过研究,提高学生两种能力。一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二是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的能力。

研究内容:一是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三是探索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者的自身研究与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情况

1、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采用了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上网、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学习有关问题转化的教育教学理论,写好教育随笔,积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课题组看过的理论著作有:(略),撰写的教育随笔共14篇,分别是:(略)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调查问卷,并选择300个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真实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构建课题交流平台

进一步完善共营互惠的教学研究制度,拓展互惠的内涵,积极主动、坦诚无

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思想,在教导处的支持下,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也邀请其他学校教师参加我们课题组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迄今为止,课题组老师参加或组织的活动有:(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形成“初中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见附件)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实际问题数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认知方式、表征方式等。

(3)我们初步提出的解决策略有: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②以生活原理为载体,提炼出数学思想。③探索数学建模训练,加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论文:毛利益老师撰写论文《提高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几点做法》并积极投稿。许文英老师撰写了论文《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见附件)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数学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渐地学会数学化的方法,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毛利益老师和许文英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担心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业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如何走向生活化、课堂练习设计如何走向效率化还有待提高。

3、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篇二: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09-2010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jjwyyb2009063 课题名称:巧用词根法记忆高中英语单词之探研 报告撰写者:朱法敏 课题负责人:赵学海 朱法敏

主要参研人员:廖平鸾 李卉 宁孝国 邓远梅 杨帆 承担单位: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 立题时间:2009年1月5日

目录:

1、研究背景„„„„„„„„„„„„„„„„„„1

2、理论思考„„„„„„„„„„„„„„„„„„1

3、研究目标„„„„„„„„„„„„„„„„„„2

4、研究内容„„„„„„„„„„„„„„„„„„.2

5、研究方法„„„„„„„„„„„„„„„„„„.2

6、研究过程及收获„„„„„„„„„„„„„„„.3

7、研究阶段成果„„„„„„„„„„„„„„„„.4

8、课题研究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后续研究的设想„„.6 国家级课题:

《巧用词根法记忆高中英语单词之探研》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纵观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词汇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不言而喻,可以说,词汇量的大小 是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离开了高效率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交际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外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r.wilkins)曾经说“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而另一位语言学家则道出了积累词汇的重要意义:“the limit of your word is the limit of your world.”(人词汇量的限度就是人视野的限度。)。根据统计,美国中学毕业生的词汇量平均为47000个单词;然而, 我国大多数中学由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多数的学生对词汇的学习都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逐字讲解,或死记硬背.几年的学习所积累的词汇量不足3000,十分可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词汇的习惯和能力。

时代呼唤教育,教育需要创新。鉴于教育改革现状和以上认识,探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利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学习,已成为我校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为此我们从构词法入手,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单词的能力,使得大量掌握单词成为可能。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词根:词根是构成英文单词的核心部件。常见的词根有: vis(看)port(拿,带来)tele(远)sta(站,立)如:visit参观 visible可见的 revision复习 television电视 portable可拿走的 import入口 export出口 report报告 support支持 telephone电话 telegram电报 television电视机 telecontrol遥控 stage舞台 stay停留 station车站 stable稳定的 2)词根记忆法的优势:

一个英语单词不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孤立的字母的随意排列,而是由一些有具

体意义的构件所构成的“有机结构体”,因此,要记忆一个单词,就不能按照一个个字母的排列顺序去记,而应当按照一个个“构件”的意义去记。例如,记propel(推进)一词,若按p, r , o, p, e , l,六个字去记,不但枯燥无味,且难以记住。若按pro(向前)pel(推)两个“构件”的意义去记,则效果完全不同,记忆清楚,印象深刻,一次记住,永不忘记!

英语单词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单词的元素——词根,前缀、后缀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常见的词根约有三百多个,常见的前缀、后缀各有一百多个。认识一个词根,就可以认识一群单词。就拿use(使用)来说,加上不同的后缀可以派生出:useful(有用的)useless(无用的)useable(可用的)user(使用者,用户),usage(用法);加上不同的前缀又可以派生出其他许多词来:misuse(误用)reuse(再用)disuse(不用)abuse(滥用)overuse(使用过度)。真可谓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2、理论假设

本课题设想在词根知识理论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运用有关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在记忆英文单词过程中的“词根意识”,认识词根、了解词根。

2、利用词根法分析和研究高中英语单词的内部结构,帮助英语学习者快速记忆英语单词,不断提高词汇量,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3、如何在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单词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词义组合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利用词根分析法巧记高中英语单词。通过分析词根,让学生注重英语单词的内部结构,探索其中奥秘,从而产生问题意识。然后掌握一定的记忆技能,体现成功的快乐。

2、词根记忆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研究

重视词汇课堂设计,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从而使学生内在的潜力得到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教师由先前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并养成善于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1、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法:帮助学生记忆词根、了解词根的基本意义。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措施。

3、小组合作探研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研究过程及收获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期为一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1、词根识记阶段(2009.1—2009.6):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帮助学生识记一些常见的词根、前缀和后缀。

2、词根分析阶段(2009.7—2009.12):这一阶段重点帮助学生学会用所学词根,分析单词结构、猜测词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学习效果检测阶段(2010.1—2010.6):这一阶段是对学生所学的词根以及单词结的分析能力的全面检测。

测试法督促他们识记词根,锻炼学生分析单词内部结构的能力。

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研究方法。

4、成果展示阶段(2010.7—2010.12):主要体现在学生词汇量是否有明显提高。进行成果汇总和结题。

体现方式:学生学习心得体会、研究报告以及词根学习工具书

如今,我们的研究实验已经进行到第三阶段,这段时间里,我们紧紧围绕《研究方案》做到计划落实,措施到位,富有成效。具体操作如下:

1、以制度建设作保障,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1)课题管理制度:我们按照《榕江县第一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对课题的管理流程、课题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课题的鉴定和推广等作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2)课堂交流展示制度: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采用课题开放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研究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并作交流,对实施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资料(包括研究的经验反思、体会和成果),通过平时的研究课将研究过程全面公开,实施学习与交流,同时注重课题研究过程的实施与评价。

2、着力于课堂,让我们的研究真正走进课堂。

课题游离于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于课堂,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为此我们通过听课、评课,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研究课题基本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在注重行动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尝试叙事研究,鼓励教师叙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事件,及时反思评析,从而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带来源头活水。

3、坚持问题即研究,构建以校为本科研制度

我们坚持从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开展问题研究,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原则,从小处着手。重视教师基本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课题组组长按照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词根记忆法的理论研究,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学习内容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课程改革理论等为主,鼓励教师结合个人所教班级特点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同时动员教师围绕一堂课、一个专题报告作专题反思,并利用业务学习机会加强交流、讨论,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二)收获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进行大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有特色

(1)教师与学生一起全力搞好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窗口和途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新思路新方法的整合。

(3)该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致力于记忆法研究的研究素材。所以,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2、课题创新之处

(1)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上,如借助多媒体或利用网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在交往合作中、在主动探究中学习。

(2)改革以往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成为选择自己学习方式的主人。(3)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做到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产生联结,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联想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课题阶段成果

(一)主要成绩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不少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教改实验,并写出不少有水平的论文、总结、教学设计、制作了不少教学课件。提高了教学热情。篇三:课题中期报告范文

《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及有效应用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了开展“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组长温应才同志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相关探索,从2011年6月课题开题以来,围绕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作如下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标。

围绕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动员全县中小学教师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基础教育本地资源建设和应用,建立县、校本地教育资源库,把本地信息与省、市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平台对接,努力实现四级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我县中小学课堂直录播系统、农远工程资源库、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教育城域网等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建立适应县域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掌握当前国内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和应用的现状。

2、网络教学资源的理论基础,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3、影响县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的成因分析。

4、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指导原则。

5、重点依托相关中小学、幼儿园的子课题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资源应用实例进行跟踪和总结,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进行论证,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最大使用效益。

三、课题研究步骤

1、举行课题研究开题仪式,成员单位全体参加。做到明确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步骤。

2、课题研究成员深入学校、到一线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课题进行实践与论证。通过优质课、观摩课了解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及应用的现状。

3、走出去学习其他县市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

4、参与子课题研究的学校每学期至少办一次观摩课与学习讨论活动,以些提高课题研究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

5、做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并不断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重过程性材料收集,做好中期总结材料。

四、注重研究过程

抓紧抓实,落实课题研究每一个环节,提升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水平

1、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组织全县中学、中心小学及中心幼儿园各学科教师参加2012年我省“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

要求各校上交参赛作品数量:(1)、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永定一中、坎市中学、金丰中学、城关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坎市中心小学)各选送5件作品参赛。

(2)、其余初中、中心小学各选送3件作品参赛。

(3)、中心幼儿园各选送1件作品参赛。(详见永教综【2012】209号)

2、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以计算机和多媒体配备为重点,提高原中央苏区县和财政特别困难老区县乡镇中心校和初中校教育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制定永定县(原中央苏区县)乡镇中心校和初中校计算机及多媒体配备项目实施方案(详见永教宗【2012】107号)

3、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根据《关于组织参加观摩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演活动的通知》(闽教办基【2012】21号)文件精神,组织我县永定一中、坎市中学、城关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坎市中心小学、金丰中学等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校长或者分管副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参加首届成果展演活动。(详见永教综【2012】206号)

4、为总结、推广各地远程教育应用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的应用工作,组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详见永教仪【2012】1号)

5、为贯彻国家和我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水平,组织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参加第八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永教综[2012]42号).6、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深入研究、探索与“三种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网络视频培训工作的通知》(闽教电馆[2011]39号)文件精神,组织我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参加教学应用网络远程视频培训(永教仪?2011?8号)

8、当前我县正进行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为加强教育城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我县教育城域网络管理与建设水平,推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或网络管理员参加全省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高级管理培训班。(永教综[2012]134号)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更好的共建共享共用教育资源,2012年我县加强教学资源网络建设,重点对交换机的设备性能升级、提升永定县教育城域网的运行速度、覆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所有教学场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六、部分子课题阶段性成果

1、实验幼儿园的《“走近土楼”美术文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教育局《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点面结合,利用随机访谈、课例研讨、交流展示等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观察诊断和研讨分析。并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为基准在各个班级分类实施,以“信息技术教育”和“乡土美术教育”两个方面为研究的突破口,在专家引领和同篇四: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2012年11月

于 静

“十二五”研究课题实施情况中期汇报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于静

教科研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湖南军幼特别重视的一项工作,多年来,在广州军区幼教办的引领下,我园开展过一系列的军区课题和全军课题的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园更是将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团队建设、幼儿园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我们重视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任务对教师的驱动作用,全力打造教科研强园。

从去年9月至今,我园在全面落实军区“规范化”工作的同时,将所有的精力落在了深入研究军队课题——《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现将课题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运行情况 此课题于2011年9月开始部署,2012年2月正式批准立项,在领导的关心和专家的指导下,我园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运行历经“制定——引领——学习——梳理——架构——修定”六大环节。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动态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价值,将课题做“实”。

(一)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2.收集整理我园“十一五”课题《体育游戏创新研究》成果。在“十一五”期间,我园开展了《体育游戏创新研究》,在体育游戏内容、方法的创新上已有一定基础,有大量论文发表与获奖,大量体育游戏活动在各种研讨现场公开,我们将其整理为一本小册子——《幼儿园体育游戏创新》。内容统计如下“: 表1 3.开展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进展依据)我们设计了《幼儿园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表》,在湖南省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街道幼儿园、贵族园、托儿所等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进行调查,陈秋娟老师撰写了相关调查报告,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体育游戏资源开发的意识提高了,但是没有系统的、可直接操作的体育游戏课程;体育游戏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创新思维有局限,仅有小部分的老师认为“只要能玩的都是体育游戏资源”;全园性体育游戏大多都是在园内进行,缺少走进大自然的野外锻炼等。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4.查阅文献,撰写《行进中的幼儿园体育游戏》——幼儿园体育游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文献综述。(理论依据、进展依据)

我们发动教师收集网络、杂志、教材中有关体育游戏的相关资源,收集到大量研究报告、活动设计、论文、玩具制作等。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同行们对体育游戏内容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出版的有关体育游戏教材已经比较丰富。但活动内容单

一、策略单一现象严重,且科学性、循序渐进性、系统性教差。全国很难找出一套可拿来就用的3——6岁儿童,从小班到大班6个学期、108个星

期、756天在园体育游戏活动的方案,更别说与之配套的每日晨间锻炼、户外活动,每学期的课间操、全园性大型体育游戏活动等内容了。因此,我们确定了我们的研究方向。5.制定“十二五”课题详细方案。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将突破口放在研究和制定一整套幼儿园大、中、小班体育游戏资源包即体育游戏课程上,立志将此课程做细、做完整,使之为军区各姐妹幼儿园乃至全国各地幼儿园所用。为此,我们倍感兴奋!

(二)多方对话,引领扩大。1.专家引领。首先,我们邀请专家来园和老师们座谈,了解老师们对课题的理解层次,并进行了相关讲座。其次,我们课题组主要成员先后多次与专家会谈,汇报课题进展,研讨课题进程中出现的多个问题。在与专家多次对话中收获了思路、收获了方向。2.文献引领。我们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系列文章分享活动,老师们除了将自己收集的相关文献重要理念做分享外,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对课题的建议。在与文献对话中收获了理念。3.实践引领。我们将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量化到人,分期分批的进行体育游戏现场研讨,通过“同课异构”等策略,通过设计——思考——准备——实践——说课——反思等环节,即提高了教师们对体育游戏资源的理解,又提高了教师的操作能力,还使得我们研发的资源包内容经过反复验证,性度和效度均有很大提高。

(三)思维共振,学习研讨。

首先,我们针对课题需要,进行了《纲要》、《指南》、《标准》相关条文的解读培训。

其次,我们制订了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周研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与日常教学结合情况,展开讨论,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四)对比诊断,梳理研究思路。

注重积累课题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填好课题活动纪实和培训纪实,并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梳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诊断,理顺研究思路。

(五)举一反三,架构课题成果蓝图。

课题定位于设计、整理一套涵盖幼儿园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六个学期的所有体育游戏活动,内容包括:小班36个晨间活动、36个体育游戏、36个户外活动、2个课间操、2个大型体育活动;中班36个晨间活动、36个体育游戏、36个户外活动、2个课间操、2个大型体育活动;大班36个晨间活动、72个体育游戏、36个户外活动、2个课间操、2个大型体育活动。呈现形式为:文字说明、图片、cd、vcd等。

我们将在全园使用这套《幼儿园大、中、小班体育游戏》资源包,让我园的健康特色得以凸显,使我园的孩子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广州军区示范园”作用,将此资源包辐射至湖南省、长沙市、各地州县,辐射到广州军区各大小幼儿园,乃至全国各大小幼儿园,带动和形成一批“健康园所”,让更多的儿童受益。我们的这套《幼儿园大、中、小班体育游戏》资源包,是在《纲要》的引领下,结合《指南》中对健康领域的要求,从晨间活动、集体的体育游戏、户外活动、课间操、大型体育活动等环节入手,将“地面体育游戏、军事体育游戏、情境性体育游戏、一物多玩”等内容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将体育游戏资源内容开发到极致、利用得全面,既填补了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有关系统性“体育”课程的空白,又将“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单列出来,引起幼教同行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学术价值斐然。

(六)自我扬弃,修定课题方案。

二、课题阶段性成果

(一)资料成果。目前,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论文、案例已有10篇,已整理的活动集、课间操方案、大型体育活动方案、自制体育器械等166个。

(二)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兴趣增强,体能全面提高。自开展体育游戏相关课题以来,我园幼儿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一次次体育游戏课例研讨中收获身体锻炼活动的快乐;在自制体育器械等活动中收获动手能力;在“亲子趣味运动会、军事主题运动会、锅碗瓢盆运动会”等一次次大型运动会中收获成功感动。

(三)教师设计组织体育游戏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是课题进程中的主体。在本课题中,我园有30多位不同层次的教师全程参与了研讨过程,每位教篇五:小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中期汇报材料

五十五中学小学数学组

一、问题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即具备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语言表达得准确与否是影响解题的关键。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属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因此在课堂上,还存在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我校大部分班级在合作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光听不说,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解问题,学生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造成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目的要求与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协调,从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能通过交流来学习的。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概念,去创造知识。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的磨炼,通过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的训练,促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着高级阶段发

展。同时,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精确、规范、条理化,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灵活性的构想。

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大多是民工子女的学校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我们以此开展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目标

进一步寻找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依据,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常见问题归纳分类,逐步完善小学中高年级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途径,努力避免数学语言训练障碍的产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对象:一年级——六年级学生

2、研究时间:2010年9月-1011年6月

3、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教育实验研究方法为主,辅以观察、调查、经验总结法。

4、课题研究的实施:

⑴研究制定各年级段学生数学语言与思维训练的要求。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让课题更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每个年级每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研究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数学语言与思维训练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运用准确、简洁、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此为课题操作的目标,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地操作。

⑵改变课堂教学常规,突出数学语言训练。以日常课堂教学为载体,确立以语言训练为重点,以思维训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理解新知,表述思维过程,在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同时,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具体过程大致分为: 1基本训练:准备数学语言、再现旧知语言”模式为理解新知数学语言作○

准备。

2教学新知:理解数学语言、指导学生通过认知实践,理解新的数学○

概念、法则原理,运用数学文字表达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过程。

3巩固练习:运用数学语言、运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数○

学语言,达到内化。

4发展深化:发展数学语言、组织思维综合应用,发展思维。○

这四个层次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确保数学语言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步。

课堂上训练的措施常用的有:①教师精备教学语言,体现出数学语言的示范,引导的设计;②训练学生认真“听”,运用数学语言主动质疑辨析;③训练学生仔细“读”,揣摩含义,培养数学语感;④训练学生“说”,强化理解和运用;⑤训练学生“写”,规范数学语言形成;⑥训练学生画,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模型化。

⑶根据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数学语言训练。

①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生简明准确地抽象概括。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最基本的因素,表现为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精确简炼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运用数学语言,归纳出概念结论或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

②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学生条理清晰地叙述计算法则和算理。理解和掌握算理是学生正确、快速计算的前提。指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条理清晰地叙述计算法则或算理,既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又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

③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学生有根据地表述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口述应用题的题意、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使思维活动规范化、具体化,合乎逻辑。进行应用题中关键词、关键句的总结、联想的训练,有效地激活思维,提高思维灵活性。运用书面语言对应用题进行图示、填补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④图形知识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图形要素,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借助具体实物、模型、课件等形象化的图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际操作,在积累认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判断说理、辩析论证,建立空间观念。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近半年的实践,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来看,实施前学生对表述随意、口语使用较多,严谨性差,实施后,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在表述方面已有了思路,但在完整性上还稍有欠缺。从计算能力的比较,实施前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计算过程、总结算理的能力水平相近,并无显著差异,课题实施后,该教学方法对中上学生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低差生已初见成效。,④应用题解题能力方面,对作业的分析后发现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可见,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经过半年的实施,学生能初步的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思考问题,较简洁、清晰地表达思路,体现出初步的有根有据合乎逻辑的思维过程,提高了数学素养。

3、实验教师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设想

小课题汇报材料 篇5

高家店中心校

唐永利

2012.6

小课题汇报材料

自新课改以来,《品德与社会》因其内容的生活性和呈现方式的儿童性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喜爱。文本源于生活,生活拓展文本。如何实现“源于生活的话题,得以正面立体的来认识,使学生的生活经验、道德观念有所提升,并正相关于他们今后的生活,而不仅仅只停留于课堂上”一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一学期来,通过对“生活资源在品社教学中利用的研究”课题的研究,逐渐积累了一些做法,下面试做一总结汇报,望专各位领导能够不吝赐教。

一、以生活为本,用好教材

信手翻看教材,可以看到很多教育章节的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源于生活是我们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令教材走进学生的一宝。

长期以来,教材被当作单向传输知识的载体和工具,被视为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不少教师也认为照本宣科无功亦无过,而且基本上不会出现知识性方向性的问题,然而却忽视了生活之于学生并不是那薄薄的几页纸,而是厚厚的一本书。因此,让教材把学生领进生活,继而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打开思维的触角去感知、体验生活,在思辨中逐渐塑造健康的人格。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分两步走加以落实:

1.准确划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学会安全自护》这一内容,应该说“自我保护”是人们必备的一种能力,小学生因其年龄小,辨识能力、防范能力弱,所以这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与隐患。要沟通教材与学生生活,势必要引入更多的生活资源,比如学校的、社区的,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关注度,使学生的学习充实、自如。

2.恰当设定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恰当的教学行式可以蕴道德教育于无形,并在潜移默化中回归学生生活。

仍旧以上述《学会安全自护》一课为例,在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以学校中的自我保护为学习主线,渗透

学习、研究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家庭、社区中的自我保护则采用发散式的学习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特点,采用家庭——生活场景图找危险,社会——师生演绎路遇陌生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在童言稚语的品评、发现中达成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学会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以学生为本,用好活动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都强烈地意识到探究、发现、体验、感悟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活动作为串起这些关键词的核心,其意义与作用显而易见。

由于学科特点,《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大量的选用活动素材,力求寓德育于活动中。我们也深知,有效的活动,才能适时地警醒学生,进而产生深远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人都应懂得的‘道路语言’”时,为了让学生熟记交通标志,请每个学生扮演小司机,根据我手中的标志符号做出相应的驾驶反应。

活动的目的是体验、感悟、明理、提升,为了活动而设计的活动只能是无源之水,睿智而不幼稚的活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应该说,每一种活动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价值。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科学筛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的效用

课题经验汇报 篇6

海伦市向荣中学工作经验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

伴随着“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的新一轮展开”,我校承担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量调查实践活动表明,初中学生学习不良状况大多是由心理健康因素引起的。我校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方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广泛探索和实践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下面将我校的一些做法详领导汇报一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以点带面,即以全体学生为面,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为点,通过个案的研究,把握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学会自我帮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一是从班主任工作入手,加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渗透在各科教学中,二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科学的辅导。

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在品格、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不只是智商、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力的问题,而更主要是心理状态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因此,我们认识到从前的教

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引领学生的心理朝着完全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我校广泛开展以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心的教育研讨和实践,已成燃眉之急。教育科学研究不是独立的,在我们学校,课题来源于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要把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在调查实践中积累资料,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内容和方向,把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用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完善科研。

受环境和自身专业素质的制约,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但缺乏理论层面的研讨和广泛深入地实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由此产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品德规范和师生关系等问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在校园内不断引发探索和思考。

农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农村中学生心理上正当发展的需要,农村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我校的科研工作,研究了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

法,首先,我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改正原有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我校还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这样做有利于了解孩子们的发展状况。我们针对我校学生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我校初四有一名学生,他的问题表现是:他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长走神,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总有这样的苦恼,“他们不喜欢我,他们都不喜欢和我做朋友”,因此,平时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什么东西,他便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为此他本人很懊恼,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他在心里也长提醒自己,别人没你想的那么坏,他们都不是故意的,但是到时候还是很激动,他自己为此苦恼极了,但是却很难改掉这个坏习惯。

我们对他做了全面的分析,这名同学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在于“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使他不能克服任何麻烦,哪怕是很小的麻烦,也可能是初四了,学习压力大了,学习方法也需要调整了,这些都可能在他心理产生压力。

我们的辅导对策就是: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的心理,多种形式的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的心理,我们在课堂上给他创造机会,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他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知道我的回答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给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肯定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自信。

我们也对这名同学做了辅导后的追踪,虽然他还是会与同学产生摩擦,但是,他现在会比较服从老师的处理,不在自作主张大打出手了,在班级里,他也有了几个要好的伙伴,参加了几次体育比赛,也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辅导的效果:随着他对学习的适应,同学对他的逐渐了解,同时他也逐渐了解同学,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变,尽管初四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他的心情越来越好了,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了,学习成绩也稳重有升了。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积极引导我校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影响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密切 配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相信我校的课题一定会进展顺利,成果丰富,效益良好。再次感谢科研所的领导和专家!以上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课题总结汇报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下一篇:小学“干干净净迎国庆”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