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共12篇)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1

总书记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十九大必将开启中国一个新的时代,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核心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谋划法治、令行法治,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方略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重大部署。

习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总书记对“法治中国”再部署:“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九大之后,法治建设将会掀起新的高潮。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学习,十八大,精神

在我国改革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圆满胜利在北京召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奋发、满怀自豪,让世界为之瞩目。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各单位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认真学习贯彻中。通过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上的讲话,使我充分的认识和领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 我们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体来说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这次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应该说这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学习,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发展规律、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要大力推进素质工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体职工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五要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形成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要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组织要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切实加强领导,总结推广经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实现小康社会,认真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系到全党和全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和谐建设,都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3)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内涵。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3

河南工程学院: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河南工程学院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上抓得扎实有效、成绩显著。一是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采取扩大到处级领导干部的形式,每次学习都有3位校领导重点谈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三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结束后,校领导等于把党的十八大报告给中层干部辅导了一遍。二是处级干部采取学习班的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集中研讨同分散学习相结合,自学和采取报告会的形式相结合。从今年3月份开始,学校要举办若干场次的处级干部论坛,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和思想实际谈学习体会,提出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一般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采取报告团作报告的形式帮助师生进一步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四是离退休老同志的学习。主要是分散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及时给离退休老同志补充一些学习资料。

许昌学院: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学校健康、协调、科学发展

今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许昌学院按照中央的要求,以“纯洁性、先进性”为主线,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努力建设清廉高效、充满活动的中层干部队伍,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确保学校健康、协调、科学发展。

对于2013年工作,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对广大中层干部提出以下要求:一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主要是强化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意识,强化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整体发展、团结协作的意识,强化维护学校良好声誉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责任意识,合理调动本单位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责任意识。二要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三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大局能力;要继续强化大局意识,提高和谐共事能力。四要强化廉洁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鹤壁市教育局:开展“深化作风建设 提升工作效能”集中教育活动

鹤壁市教育局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同时,转变作风,深化作风建设。为切实解决鹤壁市直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鹤壁市教育局将2013年定为“深化作风建设年”,利用一年时间,在市直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转变 提升工作效能”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六个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学风不浓、水平不高的问题;二是着力解决自律不够、纪律松散的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工作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工作方法简单,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五是着力解决拈轻怕重、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六是着力解决权责不一、推诿扯皮的问题。

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抓重点 重实效 改会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改会风精神,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在举行2013年教育体育工作座谈会期间,各位学校校长、书记按照教体局要求,改变过去会议面面俱到、长篇大论汇报方式,每人3分钟,脱稿汇报2013年学校工作和党务工作重点及措施,直点主题。新颖的会议方式得到了校长书记的一致认同。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大家围绕加强校本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幸福校园;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充满活力的教育;推动两支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发展体系等方面简明扼要汇报2013年工作安排。

最后,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珂提出4点要求:一是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教育,教师为本,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将是金水区今后工作重点;二是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只有教师德行高、做派正,才能成为人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各校要充分开发自身德育体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三是加大学校自身建设,结合现代化学校建设,从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校园文化入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四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的关键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所有活动都要围绕这一重点展开,在保障质量基础上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商城高中:“两提两转”活动扎实开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教育理念,商城高中扎实开展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实现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两提两转”活动,

为了使活动卓有成效开展,商城高中校长王正刚强调:一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政策、职业道德操守、专业知识技能。向书本、网络学习,向他人学习。学习遵纪守法,学习为人师表;二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师德师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成绩,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三要加强工作责任感、加强时间观念、成效观念。有的教师甘居中游、不思进取;有的工作疲软、迟到早退,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作风急需转变。

中牟职专:突出农口专业 加快发展市场紧缺专业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4

——卢龙县双益磷化工会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共分13个部分,32358个字。我们全体党员在11月16日已经学习过一次了,本月7号到9号参加了县里学习十九大精神轮训班,听了县委党校副校长及市委党校教授的讲解,很受教育,值得我们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下面我将学习时的体会向大家做一汇报,同时也是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新提法新举措有四十个,他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民生民情密切相关。他代表了中国开启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的高度。提出的四十个新提法新举措,无处不在彰显党对国家兴旺,人民幸福,长治久安的强烈重视。

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唤起的是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告诫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为党的前进奉献自己的力量。

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正如标题中所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前是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十九大报告在前边冠以新时代,就是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转化,在过去,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今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什么,社会在进步,矛盾在转变。但是这个历史性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前路漫漫,我们所有共产党员都要为了社会的进步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过去的几年中实践证明,从严治党,有效遏制了党内的歪风邪气,给党送来一阵清流,如今,十九大提出把从严治党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让我们的党在改革发展的道理上继续前进。

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同时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第二个目标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报告还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这样,我们可以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人民的人居幸福感必将得到大步提升。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如果我们的党一直按照这种思想和方向发展,我想中国赶超世界其它强国将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同志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变化,新时代有新使命,新时代更有新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以更高的境界、更优的作风、更强的本领、更好的精神面貌,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成就,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对党忠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6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确保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准确了解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分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在视频会议室集中收看十九大开幕会实况直播。

总书记的报告贴民心、接地气、谋发展、求创新,统揽全局,内容丰富,是一个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接受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思想洗礼,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语重心长,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国情实际,顺应人民期待,内涵丰富宽广,思想深邃高远,文风清新朴实,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做好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要指针。

我反复详读品味十九大报告全文,爱不释卷,激动万分,在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情怀,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大政方针政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深刻阐述和美好规划,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报告总结和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反映了过去五年我们党砥砺奋进的伟大实践;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14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准确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明确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了新的战略目标,系统提出了“五大建设”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图。

使我深深地感到,总书记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领航灯塔,是深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领袖、核心,这是我党之幸,是群众之福。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更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深深体会到,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应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并把会议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做到学以明理、学以养德、学以修行,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作为党员干部要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具体来讲,当前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信仰,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加强政治修养,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必须树立党章意识,严明党的纪律,做党章的忠实执行者和自觉维护者。我们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和总书记这个核心,听党的话、跟党走。作为基层一线干部,必须把十九大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切实抓好抓落实各项工作,要对照报告要求,登高望远、居安思危,用于变革、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在工作中做表率、当先锋。

2、抓好作风建设,严格要求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顺应民意,大得人心。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问题,对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总要求。这一系列部署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治积弊、铲除沉疴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始终保持廉洁奉公,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坚决守住做事、做人的底线,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坚决落实“八项规定”。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树立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亲民为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根治积弊,全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来,踏踏实实为广大师生服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常怀感恩之心,增强党性,努力维护党员形象

十九大代表耿家盛用了20年从厂里普通车工到成长为高级技师,他十分感谢企业为他搭建了平台,造就了自己的人生。所以他在十九大代表专题片中说:“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企业有困难我就走了不道德,父母也不会允许我这样做。”他说到,也做到了。通过耿家盛的事迹学习和对自己过去的认真审视和思考,引发了我许多的感慨。所谓感恩,就是饮水思源。回顾自己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很多。首先,要感谢组织,让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其次,要感谢身边的人,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抚育了我;感谢师长,是他们给了我知识和能力,指引了我的人生;感谢单位领导、同事和朋友,他们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而回顾成长的历程,更要感谢的是党的教育和关心培养,才使我一步一步成熟、成长。对这一切,我心存感激,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珍惜自己的工作时间。因此,我不但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是要将感恩变为实际行动,贯穿在工作中,以扎实的工作来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

我要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树立牢固的组织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纪党规观念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及党内其它制度规定,自觉维护党员形象。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常怀律己之心,知足常乐,把廉洁自律作为底线,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常怀感恩,感受生活的美好。有所追求,才能不断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始终用感恩的心感受一切,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推进公司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7

大会结束之后, 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热潮。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共党员及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笔者深知胡锦涛同志讲话的重要性,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不仅有助于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使改革开放大业继续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前进, 也必将使我们更加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毫无疑问, 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我们切实肩负起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一筑牢科学发展信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顾历史, 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错误。究其原因, 大多是由于科学发展意识不足, 盲目、非理性决策所致。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提出的重要理论。经过近十年的实践, 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历史性成就, 一是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二是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三是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不仅充分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最核心的成功经验, 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历史一再证明,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党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路线绝非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法宝”, 必须立足于中国发展的实际, 与时俱进加以创新和构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也是中国发展实际的需要。其中,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 毛泽东思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伟大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时代和人民在呼唤更加切合于中国发展实际的党的理论和路线。科学发展观由此应运而生, 自觉肩负起了历史和发展的重任。我们知道,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指导地位, 既是历史的需要更是人民的选择, 也是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贡献和精神动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客观总结了我党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复兴之路, 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作用, 也深刻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对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导向意义, 并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其中, “两个翻番”的目标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局势的无畏勇气和坚强信心, 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 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勇向前、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并由此唤醒了沉淀于民族心中亘古不泯的强国之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赖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则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的信念是一种理智的信念,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要求, 也体现了我党的执政理念, 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坚定不移就能不断进步, 稍有松懈则可能背道而驰。

在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近十年中, 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 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 必须以更加清醒的头脑来认识和分析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丝毫没有回避问题, 而是针对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态势作了重要的理论阐述,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充分展示了我党清晰的执政理念。

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 大力发展现代教育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从分散到集中是这一社会的特征, 新的社会结构将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物质的相对过剩, 必然使久贫乍富的我们既产生了满足感, 又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 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不同步是社会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面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 如何解决国民的信仰、道德和心理问题就成为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众所周知, 社会主义事业是大多数人的事业,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心理出发点。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思想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就必须不断弘扬优良的文化传统, 大力发展现代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国家, 这既是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 也是铸就民族之魂、心灵之根的源泉。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则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确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人的头脑, 力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持久发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弘扬民族优良文化, 确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人头脑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 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站在时代的前沿和历史的高度, 自觉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文化、政治修养, 牢固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 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刻苦钻研, 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课教师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召唤, 也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参考文献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8

张力主任的报告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中央领导的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展开,结合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全面领会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总体思路等,还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进行解读。

张力主任在宣讲报告中说,《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决定》中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要求我们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

何玉林副书记在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重点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主题全面、主线清晰、重点明确、力度空前的决定,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将以其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而载入史册。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9

近期,石黔项目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和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党员,使我更清醒地认清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必须进一步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和实干精神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气势磅礴,极具震撼力、穿透力、感召力,讲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声,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前进的力量。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以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干一行爱一行,要矢志奋斗,永不懈怠,撸起袖子加油干,工作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岗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都是一份责任,要担当尽责,奋力争先,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在思想上,要加强思想建设,带头履行党的职责,明确工作思路,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规矩上,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时时刻刻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放在心中,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从自我做起,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习和改进,自律进取,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收看现场直播,在我行反响强烈,党的十九大报告激动人心,坚定信心,催人奋进,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为精神为指引,把中央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以优异业绩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逆势而进,手机支付、网络购物,高铁改变距离等等不断展示出令世人惊叹的资源优势、劳动力后发优势、技术后发优势、资本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由追赶到并行再到领跑,逐渐实现三级跳的大跨越。因此,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作为一名金融行业员工,更要紧密跟随形势,与时俱进,坚守本职工作,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完成,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从本职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去把控风险,稳固质量。通过学习,我总结出一要“学”,做到学懂弄通,悟出要义;二要“讲”,做到讲准讲好,通俗易懂;三要“干”,做到干有目标,干有定位、干有措施,紧扣党的十九大对金融工作的新部署要求,特别是我部在做同业业务时,认清市场,控制风险,认真谋划今年的同业业务方向;四要“实”。所有工作不分大小,都要落地,通过考核来检验实效和成果,体现多劳多得。坚持在制度上下功夫,完善制度,提高执行力,注重执行效果。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11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实质。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鲜明主题、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五位一体布局、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和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以及各项工作部署,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最根本的是,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核心问题,深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认识,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切实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新要求。文化复兴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先导。党的十八大正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大战略目标,对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强国的灵魂,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筑牢文化强国根基。要切实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加快发展,更加壮大文化之“体”,更好传承文化之“魂”,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三、自觉担当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历史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基本任务,全面深化和落实总署党组提出的“把方向、改体制、转方式、谋发展、抓服务、拓空间、强管理、育人才”八大任务,使整个工作与三大奋斗目标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相适应,与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文化强国重点任务相适应。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力求改革有新思路,发展有新方略,惠民有新举措,管理有新气象,努力开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新局面。

去年工作 六大亮点

一是大力抓精品生产,引导舆论和社会思想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百种重点出版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全部出版发行,十八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出版发行突破4600万册,创下历届党代会之最;《雷锋全集》等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图书热销,引起全社会共鸣。

二是坚定抓体制改革,在巩固和深化出版发行单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完成了3271种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圆满完成中央确定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

三是全面抓加快发展,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的项目得到国家专项经费支持,27个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的集聚效应初显,印刷业技术升级加速,新闻出版传播力、影响力大大增强。

四是持续抓服务民生,农家书屋、全民阅读等五大惠民工程深入推进,特别是提前三年建成60万家农家书屋,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五是主动抓转变融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动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出版与科技融合,数字出版继续高速增长,形成全媒体、全流程、全产业链全面数字化发展的新格局。

六是切实抓行政管理,规范行政审批,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版权保护,开展“扫黄打非”,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水平全面提高。特别是顺利完成《著作权法》修订案起草,成功举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大会并签署《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成功举办伦敦书展主宾国活动。以伦敦书展、莫言获诺奖、党的十八大文献为标志,反映中国精神的图书传遍全球,新闻出版产品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十年改革 四大亮色

1. 确立了三大主体,即管理主体、市场主体、服务主体;2. 促进了三大转变,即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转变;3. 形成了四大机制,即扶持精品生产的引导机制、支持改革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机制、参与国际竞争的激励机制;4. 开拓了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即主题出版与重大项目、东风工程与民文出版基地、农家书屋、全民阅读活动、版权社会服务、传播阵地建设。

十年实践 十条经验

1. 高举一面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 围绕一个中心,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3. 坚持一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 抓住一个主题,坚持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5. 把握一条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6. 牢记一个宗旨,服务人民、以人为本;7. 瞄准一个目标,建设新闻出版强国;8. 激活一个动力,坚持改革创新;9. 运用一个方法,坚持统筹兼顾;10. 强调一个保障,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喜迎发展 三大机遇

1.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出版产品消费市场十分旺盛;2. 国家对文化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新闻出版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3. 中华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出版文化进入国际市场有无限潜力。同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我们自身也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雄厚基础。新机遇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增强了发展的信心。

面向未来 六大挑战

1.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2. 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日益加强;3. 阻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现;4. 内容创造乏力;5. 体制改革没有到位,机制活力不足;6. 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

今年工作 六项重点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筑牢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核心。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始终把传播先进文化放在首位,引导出版单位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多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优秀产品。鼓励报刊出版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增强内容创新,弘扬报道新风,创造开放有序的媒体传播环境。二是认真做好重大主题出版。指导出版单位策划推出一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出版物,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双百”出版工程,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最新成果。组织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版工程,推出一批深入研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主题出版物,努力营造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政治氛围,努力创造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文化条件,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舆论支持。三是扎实推进新闻出版精品战略。抓好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实施和重要出版领域的中长期规划制订工作,抓好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古籍整理和少数民族文字精品出版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名报、名刊和知名出版网站。发挥国家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的引导作用,形成一批能够代表我国新闻出版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打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传世经典和精品力作。

nlc202309040028

二、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激发文化活力。改革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进入第二轮改革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一是深化经营性出版单位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加快推动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出版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内部体制机制创新,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新闻出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继续打造出版传媒的“航空母舰”和战略投资者,同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出版传媒企业。做好第一批、第二批中央和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收尾工作,迅速启动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和学术期刊改革工作。继续深化党报发行体制改革,支持其组建独立发行公司,与邮政部门、大型出版物发行企业或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二是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制定完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办法,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改革。三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各项出版经营活动。四是以改造流通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发行企业整合,发展以跨地区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有序发展新闻出版产权、版权、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切实打破地区分割、行政壁垒,加快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继续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开辟多层次融资渠道,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新闻出版资本有效对接。五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网上审批、电子化招投标等改革试点,简政放权,强化监管。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方式,加快推进网上书号实名申领二期、报刊网络年检管理系统、网络出版监管平台等工程项目建设。

三、推动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增强文化实力。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一是抓紧落实重大项目。切实做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重大项目的落实工作,加强跟踪分析,开展中期评估,确保进度和质量。继续争取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产业基金等各种资金对新闻出版产业项目的支持。二是抓紧培育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出版与科技融合,加速转型升级,在推动存量数字化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云出版等为代表的出版新业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中华字库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及绿色印刷技术研发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重视行业标准建设,抓住我国自主研发的多媒体印刷读物(MPR)标准获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立项契机,加强研发、应用和推广;以“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国家标准应用推广为切入点,启动“出版物现代供应链系统示范工程”,努力在实现出版产业链信息无障碍流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抓紧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推进出版创意、数字出版、绿色印刷、数字印刷、音乐产业等基地(园区)建设,出台规范和指导新闻出版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的政策文件,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抓紧培育消费市场。巩固和发展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打通城乡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开发原创数字出版内容新产品,拓展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和新的消费增长点。鼓励新闻出版企业投资兴建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音像产品制造、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新市场。

四、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改善文化民生。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一是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抓住这个重大契机,创造性工作,制订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完善全民阅读活动基础设施,加快城乡阅报栏(屏)工程建设,开展“书香之家(乡、县、市)”推介工作,组织好各类优秀图书推荐活动,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二是巩固提高农家书屋工程。要用好管好农家书屋,继续解决好资金、人员和出版物补充更新问题,推进数字农家书屋试点扩展工作,构建农家书屋综合服务平台。三是扎实推进“东风工程”。实施好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二期。整合民文出版资源,建设国家民文出版基地。充分发挥民族文字出版专项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出一批民文出版精品力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物翻译出版。继续做好新闻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四是健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对党报党刊等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扶持力度,切实做好改善民生,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残障人士和广大农民的出版工作,以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建设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体系、服务网络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新闻出版惠民工作全覆盖。

五、构建现代新闻出版传播体系,扩大文化影响。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新闻出版传播体系,是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迫切需要,要以国内市场开发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新闻出版传播体系。一是要扩展国内市场网络,开发农村潜在消费能力,满足基层文化产品需求。二是实施对外传播品牌工程。要进一步扩大“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和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的资助力度和资助范围,推动更多品牌产品走出去。三是构建对外传播技术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各种移动阅读终端等新媒体、新平台、新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四是拓展对外传播国际渠道。继续开辟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借助更多国际领先的传播渠道,推动更多国产文化精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五是培育对外传播知名企业。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到境外创办出版机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传媒市场竞争,培育跨国出版传媒企业。实施海峡两岸出版交流合作项目,携手两岸四地出版企业共同传播中华文化。

六、创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维护文化安全。要营造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必须切实发挥好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把握新闻出版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突出管理重点,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一是导向管理不放松。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导向的监管。二是阵地管理不放松。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新闻采编队伍管理,解决记者队伍的“假、乱、散”问题,抓好出版物市场管理。三是版权保护不放松。集中力量开展好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剑网”行动、推进软件正版化、视频网站版权主动监管和文化领域版权专项执法五大行动,完善版权管理执法体系。四是“扫黄打非”不放松。重点查堵各种非法出版物,开展网络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非法报刊网站。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强化群防群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依法行政不放松。认真做好《著作权法》修订后续工作,加快《印刷业管理条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条例》两部行政法规的制修订工作,推进数字出版等重点领域立法。继续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强化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新闻出版执法大检查,坚决克服和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nlc202309040028

行业发展 五大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做好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轮训工作,打牢理想信念根基,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坚定性,矢志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党章活动,加强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为核心内容的党性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总署实施办法,带头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把反腐倡廉建设寓于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重大举措和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对党的十八大以及中央和总署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新闻出版政府资金项目监督检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和廉政文化建设。

三、实现行业党的工作全覆盖。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和中组部《关于加强行业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全行业覆盖。要协同地方党委加快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推动新闻出版国有企业、新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民营文化工作室以及行业协会等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探索抓党建与抓业务相结合有效机制,逐步将行业系统党建工作情况作为等级评估、项目申报、资源配置、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制定加强和改进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行业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围绕新闻出版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实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工程,积极参与“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设,选拔和造就更多新闻出版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名家大师。注重对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培养,逐步将培训重点从传统专业技术人才扩大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新媒体技术人才。抓紧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改进、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建立、不断完善新闻专业、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面向业内外、国内外,大胆引进各类复合型人才。

五、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着力提升行业文明创建水平,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要以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发挥首批行业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行业窗口单位创先争优经常化。加强新闻出版领域行风建设,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新风的形成。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12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 是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 青年教师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清华大学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坚持思想上关心、事业上激励、成长上助力,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舞台,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 注重思想上关心, 引导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 沟通互动多, 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教师的全面素质如何, 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工作, 创造条件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

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工作小组,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高度重视青年教师业务成长,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促进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 开拓学术视野。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不断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促使青年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传承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教风, 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高度重视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学校党委负责同志多次参加青年教师入党发展会, 对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给予鼓励, 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带动和吸引了更多优秀青年教师申请加入党组织。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进工作, 设立学术特区和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等岗位,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促进引进青年教师发展成长, 增强了对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 目前累计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8人。

(二) 注重事业上激励, 支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青年教师思想活跃、视野开阔, 接受新生事物快, 工作热情高, 是学校各项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学校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积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使优秀青年教师在事业上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学校先后设立“学术新人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分别作为校内青年教师的最高学术奖和最高教学奖励。设立“骨干人才支持基金”, 通过自主科研资助、骨干教师派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等举措, 为更多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他们最具创造力的阶段给予必要的支持。实施“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从事基础研究, 涌现出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的青年教授颜宁等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在学校相关政策激励下, 一批青年教师潜心学问、刻苦奋斗, 快速成长起来, 逐渐成为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截至2011年底, 累计164名青年教师获“学术新人奖”, 其中首批获得资助的16人中, 有9人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当选中科院院士;累计190人获“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成长出一批教学名师, 有2人在40岁左右就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三) 注重成长上助力, 帮助青年教师干事创业

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青年教师各项事业刚刚起步, 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 也是最需要帮助和扶持的群体。学校从软硬环境两方面入手, 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 使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养, 注重传帮带和业务指导, 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到教室听课,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大赛, 通过培训、点评、研讨、交流等多种环节和形式,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激发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的热情和对教学的投入, 夯实教学基本功。注意给青年教师压担子, 促使他们锻炼成长。电子系青年教师陈巍刚工作不久, 系里就把一门核心课程的改革任务交给他。从知识体系梳理到课程内容安排, 他从科研和教学两方面锲而不舍的钻研, 不仅圆满完成了系里的工作, 而且在首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学校还单独设正高级择优岗位, 为特殊人才预留晋升渠道。改革博士生导师遴选机制, 试点优秀青年教师指导博士生, 列入招生名录的副教授有60%能够当年招收到博士生。改善青年教师待遇, 在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并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发放专项津贴。加强后勤服务体系建设, 办好幼儿园和附小附中, 帮助青年教师减轻生活压力。

清华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继续大力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水平,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马德秀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授)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高校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新的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高等教育强国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基础和标志。大学如何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付诸实践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新的时代, 我们的历史责任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把高等教育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联,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把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目标真正聚焦到世界前沿, 聚焦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上, 为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思想支撑和技术支撑, 并在这一过程中汲取强大的动力, 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第二,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 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前瞻性的战略谋划, 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要求, 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系统性地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 积极主动面向世界前沿, 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掌握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全面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三,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支撑, 确立中国教育自信。做到既不妄自菲薄, 也不妄自尊大;既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更要努力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新路;既要敢于正视我们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更要敢于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瓶颈与难题。深入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为丰富和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

(二) 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

从现在到2020年的未来8年,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时期。十八大报告提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到了新技术、新产业革命孕育突破的重要关节点,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作为突破口, 把形成新增长点和增长极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 中国的发展已成为持续影响世界大势的愈益重大的变量,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我们要科学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战略机遇的新内涵和新条件。未来8年, 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 教育科技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 全社会对创新驱动的巨大需求, 为高等教育的腾飞开辟了无穷的空间, 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未来8年, 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的关键时期, 教育、科技、人才将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未来8年, 是在全球化背景下, 伴随科学技术将孕育新的革命, 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等新趋势, 为大学发挥人才优势、多学科优势, 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未来8年, 是更加积极主动推进“开放战略”的新时代, 以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核心, 创新开放模式, 为高校在更高的水平上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提供了重要机遇。未来8年, 是信息化突飞猛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将大大突破和拓展传统知识传授空间, 将会打破国家和区域的界限, 对人才培养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 在具体实践中, 很多机遇是稍纵即逝的, 不及时抓住就可能失之交臂, 并且, 外在的机遇不会自发地成为学校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以清晰的战略思路、坚定的决心和高效的执行力, 不失时机深化改革, 克服一切妨碍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抓住机遇、抢占先机、形成优势、赢得未来。

(三) 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大学发展方式, 必然要加快理念思路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变革、师资结构的优化、基础能力的保障、文化环境的营造等,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深化内涵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重点加快4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从全局观点和人才成长成才的动态观点深化改革。按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积极推进“两个一体化”:推进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一体化建设, 把一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内化为教师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本能习惯。通过毕业出口控制倒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是推进师资队伍结构改革。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 加大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工作力度, 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和战略科学家的培育。着力健全高效可持续的人才发展体系, 适应研究型大学多目标特点, 加强师资队伍分类发展改革, 逐步实现师资队伍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建立基于品行、能力和贡献的考核、评定和薪酬体系, 充分发挥引进人才与现有主体队伍两个积极性。积极进行深化薪酬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学术资源配置、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三是推进学术组织模式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 加快推动学术组织从传统固化的“学科导向”模式向灵活、交叉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模式转变,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 整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 构建适应性更强、灵活度更大的集成式、矩阵式、多样化的新兴学术组织。以学术组织创新“倒逼”科研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变革, 积极构建校内协同与校外协同并举的协同创新机制, 在继续支持教授自由探索及高水平科研的基础上, 大力推动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科研组织模式改革, 建立“校内有队, 校外有体, 国家有位”的大科研团队。

四是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快推动创新动力从外部倒逼向内生驱动转变, 通过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着力形成大学持续快速发展的内生驱动力。构建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科学管理制度, 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深化院为实体的改革, 扩大二级学院 (系) 的自主权, 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把质量意识和内涵式发展理念渗透到学校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促进“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 着力形成以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 完善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强化社团组织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范文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研究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可靠的社会经济基础。与之相适应,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以及社会成员有序参与治理, 成为必须更加关注的重要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 如果方向选择错误或者长期没有突破性进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仍然难以顺利实现。

改变高度计划体制下政府包办一切的治理方式, 早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主张, 也是社会各方面的共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际社会关于政府治理模式的主流看法有所分化, 强化政府包办的趋势有所发展。然而我们党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深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要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高等教育系统规模最大的社团, 是高等教育战线群众性学术组织。除了组织开展群众性科学研究活动外,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 有关专业委员会在行业统筹、标准制定、协调自律、评价咨询等方面的功能明显增强, 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这方面的变化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 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还面临着许多认识问题和体制机制调整任务。首先, 政府职能的合理转移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基于某些原因, 有些部门还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自己手中权力的关系, 或者不放心社会参与治理的成效。其次, 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也面临许多挑战, 没有基本生存保障就不可能公正履行参与治理职责, 有些行业组织还存在一定的垄断性, 或者兼有“二政府”的地位, 不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定位。另外, 相当多的机构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长期习惯于依赖政府直接管理, 对社会组织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

所有上述面临的挑战, 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定不移地把不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事务交给非政府机构管理, 坚定不移地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定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社会成员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机制一定能够逐步达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刘献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就要抓住人民对教育不满意的主要问题努力加以解决。教育不公是人们不满意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报刊、网络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当一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开着名车、吃着海鲜、穿着名牌时, 还有一些学生就着咸菜吃馒头、穿着槛褛, 为每个学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争得起劲;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若读时, 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劳逸结合、享受生活。……一些人疾呼:“当今社会, 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不公, 最坏的影响是医疗不公。”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国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公平, 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其成效举世瞩目。一是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废除了双轨制, 为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二是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 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在中国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三是我国政府在扫盲中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四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考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免费教育和人民助学金制度,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实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制度。五是近几年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 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以“希望工程”为代表的社会捐资、引进外资中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扶贫, 对于逐步削弱教育的地区、民族、性别等差别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由于历史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完善、以权谋私的存在以及社会成员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认识上的差距等多方面原因, 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城乡公平缺失。教育经费是衡量整个教育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直接维系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各地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现在, 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仍然有很大差距。以湖北省义务教育为例, 到2007年底, 湖北省由财政拨款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农村小学低于全省均值130元, 农村初中低于全省均值110元, 差距还呈扩大趋势, 若与城镇学校相比则差距更显著。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方面, 同样有很大差距。

第二, 区域教育公平缺失。突出表现在东西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经费投入来看, 东部教育经费投入大大超过西部。如2008年, 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 北京为24380.40元, 贵州为5243.47元, 只有北京的21.50%。西部教师资源及办学条件同样低于东部。

第三, 群体和个体公平缺失。主要集中在择校问题, 人们不仅希望“有学上”, 而且希望“上好学”。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择校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同样,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高考改革问题、高校贫困生问题也同样突出。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因此, 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教育公平。

首先, 要充分认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全社会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在社会公平诸多内涵和方面, 教育公平处于首位。教育是个体发展的一种机制, 是个体实现其他方面公平的方式。为达到社会公平, 需要从教育入手, 建立一个个体自由发展、平等竞争的秩序和社会调节的机制。马克思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一个个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实现, 只有在促进每一个或所有人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在此意义上, 我们自身发展的程度与他人发展的程度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关性。因而, 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据此, 教育公平通过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而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育不公平最终损害的不仅是个别人或哪个弱势社会阶层的利益, 而且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利益。因此, 全社会都要关注教育公平, 理解教育公平,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 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 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保证每个人接受基本的“保底”教育, 完成基本的合格教育,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大力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视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再次,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教育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因而教育具有公益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一方面政府要将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

上一篇:出发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最终安全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