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爱国诗歌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诗人爱国诗歌(精选5篇)

现代诗人爱国诗歌 篇1

华岳 (?-1221) , 字子西, 贵池人 (今安徽省贵池县人) 。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 自号翠微。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志士, 入《宋史》卷四五五, 忠义传。

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武学生华岳上书, 谏朝廷不宜用兵, 恐启边衅。乞斩韩侂胄、苏师旦、周筠以谢天下。忤韩侂胄, 下大理狱。

宋宁宗开禧二 (1206) , 三月[1]监管建宁 (今福建建瓯) 。直至韩侂胄诛, 放还。

宋宁宗开禧三年 (1207) , 上《平戎十策》。提出取士、招军、攻守、赏罚等具体措施以求抗金复国, 议论纵横, 颇有识见。

宋宁宗嘉定元年 (1208) , 上《治安药石》。讨论战略战术等实际军事问题。

宋宁宗嘉定十年 (1217) , 登武科第一, 为殿前司官属。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 (1221) , 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 下临安 (今杭州) 狱, 被杖死。

华岳有《翠微北征录》十二卷和《翠微北征录》十二卷存世。

《翠微北征录》又名《翠微先生北征录》, 该书有题名《翠微先生北征录》的元抄本 (现存北京图书馆善本室) 和题名《翠微北征录》的清刻本 (《贵池先哲遗书》之第十一种) 两种。乃华岳被放逐建宁期间所著富国强兵和御敌之策。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卷为开禧三年 (1207年) 上奏皇帝的《平戎十策》;是针对南宋存在的“十弊”而提出的包括取士、招军、御骑、陷骑、得地、守地、恩威、利害、财计、马政在内的十条富国强兵的计策;其余十一卷为嘉定元年 (1208年) 上奏皇帝的《治安药石》。紧密结合南宋抵御外侮的实际问题, 从和议政策、边防要务、破敌谋略、武器装备、敌情侦察、兵员招募、粮饷运输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全面反映出了华岳的军事思想, 是一本难得的兵法书。清嘉庆五年庚申 (1800年) 校勘学家顾广圻在为此书写的跋文中说:此书“世鲜传者, 得观于读未见书斋楮墨间, 古香喷溢, 三数百年物也。令人于肃然起敬中仍爱玩不忍释手。”

“南征者, 岳以劾韩侂胄、苏师旦流窜建宁, 集皆是时作也。”可知《翠微南征录》是华岳流放建宁期间的作品。卷一为《上宁宗皇帝谏北伐书》, 后十卷皆为诗作。有词18首, 除爱国词外, 还有对身世感喟及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华岳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坎坷的人生道路, 对其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元人韦居安在《梅磵诗话》卷下中赞其“豪放不羁, 诗文皆有气骨。”曹廷栋在《宋百家诗存》中更赞其“卓然诗人之杰, 而以气节特闻。”但前代人对南宋爱国诗词的论述主要集中在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上, 对华岳诗歌中所反映出的爱国精神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华岳爱国诗歌的内容

华岳存诗十卷, 200余首, 其中爱国诗占很大一部分。内容有抒发奸佞当朝, 怀才不遇的愤懑, 空怀政治襟抱和复国壮志的抑郁, 还有抒写遭受迫害后的不平和愤慨。这些诗篇浓缩了诗人对君国的一片赤诚情怀, 毫无斧凿却感人至深。

首先, 抒发奸佞当朝, 怀才不遇的正气诗。华岳在《平戎十策》指出“英雄豪杰之去留, 为社稷帮家之休戚。”认为南宋兵败国弱的原因就是皇帝未得到真正的贤才。这类作品矛头直指韩侂胄、苏师旦等人, 语言直率浅显, 正气凛然。如《重午》:“蒲解枭风岂枭贼, 符能驱祟不驱奸。”其中尤以《上韩平原》语气最为激愤。

君家勋业在盘盂, 莫把头颅问属镂。汉地不埋王莽骨, 唐天难庇禄山躯。

不随召奭始求老, 便学孔明终托孤。十庙英灵俨如在, 谩于宗社作穿窬。

直斥韩侂胄为王莽、安禄山等奸佞之臣。华岳在宁宗开禧元年上书请诛韩侂胄后, 被流放建宁。诗人一路仕途坎坷、命运浮沉, 但始终不忘报国之志。在《冬日述怀》中感叹道“男儿未际风云会, 辜负胸中十万兵。”《呈富大卿》中更是盼望君王赐还展现抱负, “安得君王赐归骑, 一廛投老大江头。”作者一心为国除奸惩恶而遭受冤狱, 在对茫茫前途的忧虑中感叹“多少英灵费河岳, 钟子不遇独何欤。” (《不遇》) 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江西诗派为诗而诗的无病呻吟。

其次, 表现政治襟抱和复国壮志的忧国诗。华岳的这类诗继承了陆游、辛弃疾忧国望归的爱国主题, 如《书太乙编年卷尾》:“更向江湖问同志, 中原何日是归期。”以大量的篇幅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英雄壮志。又如《寄杨渭夫》:“二陵风雨谁思汉, 万里腥羶谁报韩。眼到北盟常揾血, 话残南渡欲冲冠。”《闷中赓赵丞韵》:“英雄多少不平气, 一夜朔风争怒号。”《呈李朝举》:“一片忠肝照日明, 济时无策苦伤情。”这些内容还常常出现在与友人的赠答之作中, 如《寄小王徐子晋》:“十载长沙路二千, 归心日夜在长安。”《秋望有怀》:“欲识翠微诗外意, 岂徒忧国愿年丰。”诗人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强烈愿望中写下了大量激愤的诗篇。

第三, 抒写遭受迫害后的不平和愤慨的狱中诗。华岳在仕途开始不久, 就因触怒韩侂胄被放建宁。有过将近一年的牢狱生活。这对身为壮年、胸怀抱负的华岳来说, 无疑是重大的打击。牢狱诗在其诗歌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如《狱中作》、《囚中记贫》、《牢城述怀》、《诉董寺丞》等。其中《狱中作》抒发了“何当尽沥奸邪血, 染作衣裳看孟安”的浩然正气。《狱中责廷尉》:“乌台有月身何及, 犴狱无天泪谩弹。”表达了自己身陷冤狱的痛苦。这些作品中饱含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抑, 壮怀理想无人得知的孤独。生命在等闲中渐渐虚度, 诗人难免流露出对命运的恐惧和厌世的情绪。《有感》:“多病不逢医国手, 感怀徒有济世心。”《寿昌道中》:“明朝南去路, 怀抱与谁论?”然而与同时代的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等人厌世而求归隐不同, 华岳从未流露过散发归隐不问时事的念头, 他始终心怀社稷, 无愧于曹廷栋在《宋百家诗存》称其“诗人之杰”的评价。

华岳的爱国诗多为纪行、赠友而作。往往随感而发、随时可成, 不仅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 在艺术上也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三.华岳爱国诗歌的艺术

华岳的爱国诗歌继承了传统诗歌忧国忧民的传统, 不仅数量大, 而且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七言律诗是华岳爱国诗歌的主要表现体裁, 其中大量运用“以文为诗”的句法, 选用恢弘的意象和激越的情感来表现自己壮阔的情怀。

首先, 多用七言律诗表现爱国题材。七言律诗在华岳的所有诗作中占有将近半数, 而他的爱国诗几乎皆为七言律诗。概因七律格律严谨, 是诗家正宗, 适宜表现传统士大夫的爱国济世的正统题材。同时, 他的七律作品创作态度最严谨, 艺术水平最高。有与友人的赠答, 如《呈李朝举》对友人倾诉“一片忠肝照日明, 济时无策苦伤情。”的抑郁。又如《牢城述怀》在绝望中的悲叹“此心如火已成灰。”远祖老杜所开创的善用七律言忧国之志的传统, 近承陆游爱国七律诗时时事事皆可言忧国的创作态度,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次, 擅长“以文为诗”的句法。华岳善以古文章法为诗, 把古文的谋篇、布局、结构, 加之起承转合的气脉, 贯彻到诗歌创作中去。有着“脱口豪纵”[2]的风格。“以文为诗”始于宋人对韩愈诗歌艺术的评价。韩愈是中唐大力倡导古文的文坛领袖, 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七言古体往往运用散文式的篇章结构、句法句式, 又引入大量的议论, 形成独特的风貌。北宋时, 古文运动重兴, 韩诗的特质引起了宋人的评议模仿。出现了大量以文为诗的作品, 到了南宋时期更是广泛使用并发展成熟。华岳的《翠微南征录》中大量出现了“以文为诗”的作品。例如古体诗《山水吟》中“惟有詹仲通, 一人而已耳。仲通何如人, 景星与凤凰。不险亦不深, 山高兮水长。”乃是有意把古文句法引入诗中, 摒除骈句, 力求造成错落之美。另外, 华岳的创作还经常突破诗的一般音节, 并用虚字入诗。如“闽士生其间, 其美不容口。”国学大师缪钺说:“宋人欲求树立, 不得不自出机杼, 变唐人之所已能, 而发唐人之所未尽。”[3]华岳继承韩愈又不拘泥于韩愈, 他把“以文为诗”的句法扩展开来, 用于七律之中。如《二月二日即事》:“只把公忠达天地, 从教儿女闹冠簪。”又如《别子陈子》:“丙寅三月三十日, 天子檄我南国行。”等等, 不胜枚举。

第三, 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华岳的诗作时时流露出充沛的感情, 喜则极喜, 怒则极怒。而他的爱国诗多为怒火中烧, 少有轻松之语。常常题目中就直接点出来。如《怒题》:“夜深踢起床头婢, 和泪挑灯把剑看。”《闷题》:“燕雀不知鸿鹄志, 牛羊徒饰虎狼皮。”以极其严厉的词语指斥当朝奸佞。吴非在《翠微南征录》序说他“肮脏不平, 略无忌讳”。王士禛称其诗“粗豪使气”[4]。《怒成》:“欲报不平朝玉帝, 梦魂飞上祝融峰。”坎坷的命运没有消磨掉英雄的报国热忱, 而是在他的作品中喷薄而出, 真挚感人。

第四, 意象雄浑, 气势恢宏。多选用庞大恢弘的意象, 来表现自己壮阔的情怀。华岳是武学生出身, 作品不同于文人的儒雅绵密, 他的诗“脱口豪纵, 多破胆险句, 锤炼处又极冶衍遒丽。”[5]如《山水吟》中运用“穹苍”、“五岳”、“江东”展开纵横的想象。又如《怒成》:

舌端豪气吐长虹, 四海一身无处容。不向北山求刺虎, 便从南海学屠龙。

鼎须刘辟方成器, 剑到魏齐那是锋。欲抱不平朝玉帝, 梦魂飞上祝融峰。

诗人运用“刺虎”、“屠龙”等壮阔的想象展现自己报国的豪情, 一气呵成, 气势十足。又如诗人在发建宁狱路上所作的《武与解舟》“烟树接天迷送旆, 浪花翻雪喷行舟。”以天气的恶劣渲染出诗人痛苦迷茫的心情。

总之, 南宋诗人华岳既是一位力主抗金复国的英雄, 又是一位仕途坎坷、英年早逝的文人。他的爱国诗, 继承了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传统主题, 又在内容和艺术上有着多方面的开拓, 与陆游、辛弃疾、张孝祥、吴文英等人的爱国诗词一起, 谱写出南宋文学史上的不朽华章。

参考文献

[1]华岳《别子陈子》“丙寅三月三十日, 天子檄我南国行。”又, 《倪尚书生祠》序“翠微以丙寅春被命南下。”

[2]《翠微南征录》序.

[3]缪钺.诗词散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士禛《翠微南征录》题词.

现代诗人爱国诗歌 篇2

关键词九叶诗派现代主义诗歌接受艾略特

中图分类号:I03文献标识码:A

“九叶诗派”在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名称,偶有人称他们为“新现代派”或“学院派”,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之后,则常被人称为“九叶诗派”。主要成员有当时西南联大的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和四十年代后期聚集到上海的诗人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湜一共九人。1948年2月,“九叶”诗人的理论家唐湜在《诗的新生代》中指出中国当时有两个诗歌“浪峰高突起来”(按:指“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一起向一个诗的现代化运动的方向奔流”,其中“一个浪峰该由穆旦、杜运燮们的幸勤工作组成的,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T.S.艾略特与奥登、史班德们该是他们的私淑者”。这个论断常被引用,它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一是“九叶诗派”是“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二是该派“私淑”的西方现代主义诗人以艾略特等人为代表。在这里,“自觉”是一个关键词,它暗示了中国现代派诗歌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述“九叶”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接受情况。

1 向西方学习:新诗发展和现实需要的双重诉求

1925年,李金发的第一本诗集《微雨》在国内出版,标志着初期象征诗派的兴起。在20年代中期,中国新诗已由新旧之争转到美丑之争,转到新诗的理论和艺术建设。新诗初期过分强调诗歌形式的解放,影响了新诗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新月派的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了“三美”的主张,是对新诗初期出现的散漫化倾向的反拨;而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受西方前期象征主义诗风的影响,追求象征、暗示的表现方法和诗歌的朦胧美,是对早期新诗内容直白浅露、缺乏艺术感染力的倾向的反拨。但是,初期象征派在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养分时,缺乏一种诗歌的自觉意识,导致模仿力超过了创新力,虽富于异国情调但生涩难懂;同时,他们追求“纯粹的诗歌”,认为诗歌“是个人灵感的记录表”,①脱离了时代、人民和生活的土壤,注定其穷途末路。在20年代末期,年青的象征派诗人戴望舒以一首《雨巷》名噪一时。他的那些具有独特个性和东方色彩的诗篇,影响了一个时期诗歌创作的趋向,因此成为一个新的诗歌潮流的领袖。当时评论家就称呼这个新崛起的诗潮为“现代派”(因杂志而得名)。他们主张散文和口语入诗,是对李金发文白夹杂的诗歌语言的反拨,也是对“新月派”过分强调诗歌外在形式的反拨,同时又吸收了新月派诗歌语言典雅含蓄的特点。但是现代派诗歌的现实生活的内容还是比较贫乏和淡薄。30年代新诗发展中出现的“纯诗化”和“大众化”两极分化的现象引起了“九叶”诗人的双重不满,这批年轻的中国诗人把学习的目光再次转向了西方诗人,而且是当时在西方世界备受推崇的艾略特和奥登等现代主义诗人。正如袁可嘉所说:“大一那年我主要沉浸于英国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但是在1942年我的兴趣从浪漫主义文学转向了现代派文学……,感觉这些诗比浪漫派要深沉含蓄些。”②唐湜也有相似的经历,由此可见,“九叶”诗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接受的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这里面有对“现代派”诗歌未能解决的诸多问题反复思考的过程。

2 海纳百川:全方位感知现代主义诗歌讯息

2.1 间接吸收和直接汲取相结合

就诗人间的直接关系来说,“九叶”诗人与“现代派”诗人的联系十分紧密。“九叶”诗人中最为年长的辛笛早在抗战之前就和卞之琳、何其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他还在卞之琳主编的《水星》等刊物上发表了诗作。杜运燮曾说:“1940年,卞之琳先生从四川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因我爱写诗,也爱读他的作品,常去请教,当然也是我的老师。”③“九叶”诗人中的袁可嘉、穆旦、杜运燮、郑敏等都曾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在那里,卞之琳、李广田、冯至等教授热心介绍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此外,叶公超和朱自清也在这里任教,他们对象征主义诗歌都是大力提倡的。正如袁可嘉所说,联大当时的诸多文学名家们,“在介绍现代派文学方面起了先锋作用,他们在课堂上开讲现代派课,自己通过著作、翻译和编辑活动介绍现代派作品,对在校的青年学子和后方文艺界有很大影响。”④卞之琳转向社会关怀的《慰劳信集》和冯至长期沉潜之后的《十四行集》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是很受关注的艺术收获。他们的教诲和创作不仅使九叶诗人了解到外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些特点,更主要的是启发了年轻诗人该如何向现代主义诗歌学习和借鉴。唐祈对此有清楚的说明:“西南联大的大学生诗人穆旦、郑敏、杜运燮都喜欢卞之琳的诗,袁可嘉还是他的学生,并表现出卞诗的影响,曹辛之、唐湜、唐祈在诗歌创作道路上一直对他极为尊重,不断研讨,学习卞诗”。⑤“九叶”诗人大多接受了高等教育,而且所学的大多是西方文学和哲学方面的课程。他们懂英语,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有过直接的接触。英国现代派诗人燕卜逊任教西南联大开讲《当代诗》,部分“九叶”诗人曾直接聆听了他的课程。他带来了很多艾略特诗歌和诗论的原版,如艾略特的文集《圣木》(The Sacred Wood),让人眼界大开。燕卜逊对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诚如王佐良在《语言之间的恩怨》一书中所说,“一个在中国校园里的英国现代诗人本身就是任何书本所不能代替的影响”。⑥此外,英国现代派诗人奥登在1938年作为记者访问过武汉等地,并写下了《战地行》一书,1943年卞之琳翻译发表了奥登有关中国战地的十四行诗《战时在中国作》(五首)。奥登的中国之行加深了“九叶”诗人对现代派的喜欢。王佐良回忆说,“当时我们都喜欢艾略特,但是我们更喜欢奥登……何况,我们又知道,他在政治上不同于艾略特,是一个左派,除了在西班牙内战战场上开过救护车,还来过中国抗日战场”。⑦从现代派老师那里的间接吸收,让“九叶”诗人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精华,并能辩证地思考新诗发展中的问题;直接的汲取使他们对这些诗歌的艺术有了自己的直觉感悟,并能较快把握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脉动。

2.2 历时接受和共时借鉴同存在

“五四”浪漫派主要接受的是西方19世纪狂飚突进的浪漫主义,从诗歌艺术演化看,离世界诗潮的距离更远;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的“巴那斯派”,体现的是19世纪下半叶的唯美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倾向;初期象征诗派可从波德莱尔那里找到源泉,李金发有诗的自觉,但他缺乏文学时代的自觉;30年代“现代诗派”开始注意到20世纪法国和西班牙的现代诗,但作为一个诗派的创作的基本倾向却还在以魏尔伦、马拉美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对意象派理论也作了广泛介绍,同时沟通中外诗艺,创造了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歌。这些诗歌流派虽然也有共时的借鉴存在,例如后期新月派、现代派对艾略特等的译介,但总体上来看,主要是一种历时吸收。这虽然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借鉴对象的特征,但是也形成了中西诗歌发展上的时间差,在中国新诗看来十分新奇的东西,在西方诗歌中已经相对过时了。在新诗史上,真正注意当代英美诗歌的新发展,作为一股诗潮崛起而感应当代世界诗潮的是“九叶诗派”。“九叶”诗人的主要阵地是《诗创造》和《中国新诗》。《诗创造》的“翻译专号”(1948年4月)就充分显示出“九叶”诗人在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时的共时性。在这一期上有唐湜翻译的《燃烧了的诺顿》(《四个四重奏》的第一部分),岑鄂之翻译的斯班德的《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陈敬容翻译斯班德的《近年英国诗一瞥》。这完全可以说明“九叶”诗人非常注意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动态。30年代“现代派”谈论的主要是艾略特的《荒原》(1922年),而“九叶诗派”就更多注意到了《四个四重奏》(1935-1941)。他们所关注的艾略特、叶芝、里尔克在40年代还是诗坛的当红人物,艾略特《四个四重奏》还获得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而奥登、斯班德在30年代才登上诗坛。正是由于这种共时的借鉴使“九叶诗派”的艺术探索更加临近世界现代诗歌最先锋的潮头。在新诗发展史上,这一诗歌流派才真正把握住了世界诗歌发展的脉搏。

3 为我所用:从观念到技巧的借鉴

在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的影响下,“九叶”诗人从新诗现代化的目标出发进行了诗学观念的调整。袁可嘉说:“新诗现代化的要求完全植根于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的心理认识,接受以艾略特为核心的现代西洋诗的影响。”⑧所谓“最大量意识状态”的论点来自英国新批评派的代表瑞恰慈(燕卜逊的老师)的思想,强调现代诗歌高度综合的性质。“九叶”诗人认为诗歌必须“返回本体”,同时又强调艺术和现实存在的血肉关系,对于当时一些诗人躲进象牙塔回避现实的错误做法加以匡正。

爱国诗歌 现代 篇3

1.《这是英雄上马的地方 ——献给我英雄的海军将士》

千年的东海翻卷着巨浪

千年的海岸是我铁壁铜墙

千年的风烟写满忧伤和辉煌

千年的光荣和耻辱在泪水中飘荡

看战旗朝霞里猎猎飘扬

看战舰乘风破浪威武巡航

海浪像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

海风把祖先的豪迈和骄傲高唱

这是英雄上马的地方

背负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骑手的功勋不再是梦想

这是英雄上马的地方

歼击机已经如箭在弦上

岂能容侵略者逞凶疯狂

骑手的功勋不再是梦想

这是英雄上马的地方

愤怒的导弹剑拔弩张

血与火让我们万古流芳

骑手的功勋不再是梦想

这是英雄上马的地方

这是英雄上马的地方

2.《献给母亲的歌》

苍茫的大地诞生了七彩的蓝天

幽静的深谷诞生了俊秀的山峦

辽阔的大海诞生了丰富的物种

壮丽的河山诞生了中华民族的繁衍

从此——

蓝天,虽有乌云电闪却依然湛蓝

高山,屡遭狂风摧残却依然挺拔

大海,遭多少次巨变依然成为生命的摇篮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依然伟岸

看呵——

天空,时常有美丽的彩虹出现

高山,各具有别致的峰峦

大海,总是美丽梦想的起点

中华民族,曙光总在眼前

3.《十月》

十月、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面旗帜高高飘扬,

见证着这个伟大的国家一步步走向成熟!

六十四个十月,让这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紧紧环绕在这面火红的旗帜下;

用我们每一个人的热血和汗水,让这个大家庭变的由弱变强!

十月,大海映衬的天空分外的蓝,看天高云淡,

放飞华丽的梦,多想变作一只雄鹰,翱翔在辽阔的蓝天;

俯看雄伟的山川,层林尽然,景色如画;

看辽阔的草原,牛羊成群,无边无际;

看白云朵朵,飞来飞去,自由的飘荡;

微微的秋风,轻佛着脸颊,格外的舒爽;

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欣赏这岁月带给的美景,

用勤劳的汗水,去浇灌属于我们的家园,

让它更加繁荣,更加昌盛!

4.《中国红》

最美不过中国红,

五星红旗迎日升。

纪念碑前慰英烈,

神州崛起正复兴。

最美不过中国红,

红旗飘飘血染成。

主席领导得解放,

人民站立挺起胸。

最美不过中国红,

泽东思想旗高擎。

特色理论有发展,

强国富民邓小平。

最美不过中国红,

三个代表又继承。

与时俱进创新篇,

科学发展踏征程。

最美不过中国红,

建国大业举世称。

六十一年振兴路,

昂首阔步高歌行。

最美不过中国红,

改革开放唱东风。

三十二年成就大,

综合国力与日增。

最美不过中国红,

奥运世博圆我梦。

上海世博中国日,

文化瑰宝特色浓。

最美不过中国红,

嫦娥二号跃升空。

准确入轨发信息,

广寒不寂天地应。

最美不过中国红,

民族环宇舞巨龙。

日新月异腾飞曲,

中华昂首向鹏程。

5.《今天》

今天

你终天把我的梦想实现

华夏儿女的梦幻

中华民族志气

多少年的幻想

多少年等待

月球与地球不再遥远

今天

我们终天飞到月球之巅

实现了中华儿女的心愿

绽定了中华民族尊严

见证了华夏子民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

嫦娥在月宫中起舞翩翩

吴刚的酒盛满甘甜

中国梦

强国梦

中国爱国现代诗歌 篇4

1、《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2、《祖国万岁》

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

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

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

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

祖国万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合唱

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和壮美

踏访草原,看雄鹰啸傲大雁列队

走进深山,看季节中的景色在风声鸟语中轮回

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旗帜

让我在巍峨的大厦上欢呼和陶醉

看万里江山

都有无限的风光明媚

祖国万岁!昂首矗立的是青山

不肯固定一方的是绿水

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

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

在节日的焰火中

我是燃烧爆响的花蕾

祖国万岁!一声悠长的呼唤

一声壮丽的赞美

在人民行进的行列中

我是国徽上的一粒小麦

在祖国的繁花绿树上

我是一只飞翔的子规

祖国万岁!万岁祖国

多少王朝远去了

一代天骄也烟灭灰飞

神的宫殿倒塌了

只有万里长城千古不毁

祖国万岁!我生命中的赞歌

我血中的光辉

在我的一生中

所有的身外之物都能割舍

唯一不能割舍的是我亲爱的祖国

3、《我爱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奔腾的黄河、长江

以及丰盈的“北大仓”和“鱼米之乡”

哺育我们成长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峻美的山河,为我们好奇的眼球

捕捉快乐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富饶的“天府之国”

和位于东南角的“宝岛”

使这片土地更加丰沃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东方明珠的夜色

和乡村淡淡的稻香

交织着祖国多元化发展的成果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世界屋脊的轮廓

和珠穆朗玛峰的巍峨

汇聚成中华儿女的骄傲与快乐!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凝结了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万里长城

屹立在中华民族的领土上

像一个活跃的精灵

我爱我的祖国

爱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

和他们脸上深深的皱纹

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我爱我的祖国

爱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

面临灾难勇往直前

他们不愧为龙的传人!

4、《从我心底深爱我的祖国!》

(一)清晨,站在高高的石碑下

平静的松柏,有着刚强的性格

我,一个无名的诗人

迎着清风写下这组诗歌

这是一组深情的诗歌

写给烈士,写给鲜艳的五星红旗

写给我的祖国

来到将军墓前

也就站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看到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

英勇的战士迎着炮火倒下

我看到鲜红的血液在流淌

我感到一种力量驰骋于我的身体内外

坐下来,我眼含泪水

坐在战争中的这个土坡上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

我的灵魂在一朵云里

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那是一首雄浑和深厚的歌

在风中扬起,一首歌

就这样打开了我的情结

我时常在这里行走

看着松柏肃立成凝重的诗行

红色的泥土,生长着绿色的植物

同样,也生长最真的缅怀

在那首激扬奋进的歌声中

我的梦,还在战场中驰骋

还难以忘记:“为了新中国,前进!”

(二)春天的风仍然有些冷

但谁又会错过张扬生命的季节

从城市到乡村,每一个新的物种和生命

都以一种原始的真实保持一种微笑

我看到一些惊天动地的事物

从岩石的裂缝中走出来

我看到一株株小草体内的血液在上升

今天,回首过去

我站在历史的山峰上

看到咆哮的江河,愤怒的民族

我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燃烧着不屈的火种

是的,我们从不向命运妥协

我们从风尘中走来,又从硝烟中穿越

历史早已把我们写成殷红的祖国,我就这样地从清晨醒来

不为动情与一滴眼泪抑或

倾洒一腔的热血

只为用我滴血的心守护您的尊严

使您的灵与肉达到完整和统一

只为在一片荒芜的山坡上

写一首诗与种一棵树

这一刻,我抬起高昂的头颅

在祖国面前,我感觉

我的柔弱已然变得刚强

我、花朵和任意一只飞鸟

都可以流连于生命的河川

抑或葬身于民族危亡的前沿的确,我们已然没有彷徨的余地

(三)纯情的五月和热烈的六月没有界线

我端起一杯殷红色的液体

迎接灿灿的月光和喧响的太阳

音乐响起庆典的歌声飞舞

沉沉浮浮的回声中有一只手青青上扬

清波荡漾在天空,凝聚激情

我的祖国!一声呐喊从高脚杯里沸腾

此刻,我不想把祖国称呼为“母亲”

因为在祖国面前,我实在是太渺小,太卑微

我只是无名的诗人,就像一个乡村的孩子

常常被春天里的一些芽,蒙醒。

她们翠绿了我心中每一个生长的故事

于是我学会爬行、奔跑,学会思考与成熟

我学会以一条河流的姿势,眼含泪水和欢笑

于是,我在祖国的山河中穿行

您那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川

广袤的田野、无边的草原

祖国,我这个乡村的孩子

已然触摸到您那坚强刚毅的骨

已然悄悄地进入您的生命

直至您深邃的血脉

那么,我开始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

用水、诗歌和生命

种植在祖国的土地上

那么,我以一种最纯净的声音

向无垠的天空宣布

我就是一棵祖国的小草,或者

一株秋天已然成熟的红高粱

(四)我的祖国,如果可以

我还想以一个无名诗人的身份

用我那双僵硬的手指不停地敲打

那些已经沉睡千年的诗歌

以及诗歌中那一颗最朴素的心

我用仰望的姿势来感受着您的精神

还有您那高洁的灵魂

湿润的晨风拂面而至

我感觉到您如花般轻盈飘落

我深爱的祖国啊!

是您让一个灵魂在痛苦中诉说坚强

在清晨面向阳光,在孤独中面向海洋

是您把我带入了时光与岁月的轮回里

让我的心灵漫过沉寂,高高飞扬

深爱着您!我的祖国

我情愿做一只灵动的鸟

穿梭远古河床与现代田野

穿梭于来自血液里的诗行之间

这是一只思索的鸟,遐想的鸟

带着对您的一腔忠诚和不悔的挚爱

来传播您那心胸之开阔,大爱之恢弘

为什么我的眼里时常含有泪水?

因为从我心底深爱我的祖国!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夕阳、牧歌、篝火、麦地、羊群

以及自由自在吃草的马儿

站在燃烧着的天空下,我的思绪

我最热情的眼泪和我的血液沸腾交融!

5、《我爱我的祖国》

站在古老的地平线上

妈妈

一九四九年

你说你看到了初升的太阳

出生,带着剧烈的疼痛

清晨八九点钟的阳光

温暖地把前方照亮

五月的花海

夹杂着端午节粽子的清香

长江,长城

深沉的爱亲吻着大地

黄河在孩儿的心中流淌

八月的的桂子,吴刚的美酒

千里共婵娟的中秋

举杯,还有祝福

一九四九

十月一日绽放的希望

六十年后再次把前进的号角吹响

妈妈,祖国啊,母亲

古老的地平线上

今天我说,我看到了初升的太阳

陈亮:用诗歌“发声”的农民诗人 篇5

在青岛,除了专业作家、诗人,在网络上活跃着相当数量的草根诗人,其中“中国十大农民诗人”陈亮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一首诗,写在锅炉房的墙上

陈亮,1975年出生在胶州北镇后屯村,家有十亩薄田,“我的阅读缘于自己小时候的孤僻和内向。”陈亮回忆,幼年时他爱听爷爷讲故事,“爷爷虽然不识字,但他是我们那儿有名的货郎,走街串巷听来不少逸闻趣事。每到夜晚我都会赖在爷爷屋里不肯走。”在陈亮看来,倾听,也是一种阅读。渐渐地,爷爷的故事开始枯竭,陈亮就自己搜罗小人书和各种课外书。等到初中毕业时,他已经攒了一麻袋书,而且把他能在村庄周边看到的书都读遍了。

初中时,陈亮对宋词产生了兴趣,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和偏科严重,陈亮辍学了,开始在社会底层辗转挣扎。陈亮做过十几种“工作”,烧过锅炉,贩过水果,卖过鞋,干过建筑小工……但现实的磨砺和苦闷未将他从小的“文学梦”浇灭。得益于从小的苦读,他寻得了一种独特的“发声”方式——写诗。“虎有虎啸,虫有虫鸣,我也要发出自己真诚的、艺术的声音。”陈亮说。

陈亮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乡镇企业当锅炉工,“当时挺苦闷的,读书给了我很多幻想、理想,一直想冲出农村去更大的世界看看,但实现不了,通过阅读可以排解点苦闷。”他的第一首诗是用粉笔在锅炉房的墙壁上写下的。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亲戚将他写的一首诗拿去在《胶州日报》上发表了,使陈亮大受鼓舞,当时写诗成了他的一种寄托,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我当时一天可以写三四首诗,一年写数百上千首”。

“我曾说写诗就像是自己的一种宿命,但面对贫困,我也曾想到过放弃。”在陈亮28岁的时候,结婚欠了一大笔钱,又有了孩子,家庭负担陡然增重,父母身体又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听闻潍坊的一个同样家庭贫寒的诗友在秋收时让农具把脚砸骨折了,在家养伤期间越想越懊丧,就喝了农药,虽然事后被抢救过来,但这件事给他的震动很大。“如果说以前还有点沉浸在自己的诗歌世界中的话,这次是猛然惊醒了,现实真的是太残酷了”,陈亮说有一年多的时间,他没有动笔写过一首诗。最后,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他才慢慢从灰暗的心情中走出来。

如今,诗歌是陈亮的信仰,架构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陈亮的诗歌意境,历经了从关注自我命运,到关注整个农民群体命运的转变,经历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年轻时的诗篇多是田园风光的抒情,而现在,他在关注乡愁,思考农民脱离土地之后的精神返乡,思考农民的伤痛和命运,思考农民在历史和当代的命运根源。

用“伤口”写诗

2007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陈亮从外地回到家乡,满眼的工厂使他认不出以前村庄的模样。于是,他蹲坐在村口的土包上,拆开一个捡来的烟盒,写下了他的代表作——《娘总在黄昏时分喊我》:“肯定是黄昏,日头大,且圆,土地庙老,/娘矮,扶一根烧火棍,手搭凉棚,/嘴干裂,腔长——”。后来,这个题目被陈亮延伸写成组诗,运用大量北方农村的意像,通过“回家”这一主题,指向对农耕文明的回望。而这组诗,令陈亮获得了诗歌道路上的第一个奖项——2008年由中国作协诗刊社主办的“全国首届李叔同诗歌奖”。

陈亮的诗中大都浸泡着现实的苦涩、沉重。即使是在《蝴蝶》这样常人看来有着美丽意象的诗中,他都如此写道:“我的小学同桌,脸上有颗美人痣/爱痴痴地笑,爱穿白裙子/从前,总在我梦里飞来飞去/后来飞到广东,怀着老板的孩子/从一摩天大厦的顶端往下飞/看来很重!那一刻,她是真飞不动了。”

陈亮说:“我是用伤口在写诗,默默劳作的我很少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我这个农民工身份的诗人,要用诗歌表达、思考农民工的命运和疼痛”。现在,他除了种家里的10亩地,还外出打工。

回望20多年的诗歌生涯,陈亮说40岁那年对他意义重大,这一年他获得了众多“意外之喜”,他许下的所有愿望都一一实现了。那是2014年,陈亮参加了“青春诗会”,出版了个人诗集《乡间书》,获得了“华文青年诗人奖”。如今,陈亮已经是中国作协的会员,2016年,还将有机会去鲁迅文学院高级班进修。这位“农民诗人”也在考虑去“大城市”闯闯,感受农村之外的大千世界,激发更多诗情的火花。

上一篇:简短校园安全教育讲话稿下一篇:货代公司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