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推荐6篇)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篇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日益加深,在我国企业集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主体。企业集团自身优势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体制,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必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其经营目标,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为我国目前正在成长着的企业集团能确定更加有效的财务控制模式,进行一定的理论比较和有关现实的探讨,以便企业集团能更好的运用财务控制手段,实现更高的业绩,最终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控制模式 影响因素 市场机制

一、引言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基本手段之一,财务控制在企业集团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日趋复杂,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成为了困扰各集团公司内部管理的一大难题。财务控制究竟应当如何掌握,才既不至于因为控制过严而损害竞争力,又不至于因为控制过宽而分散集团财力,甚至危及企业集团的生存及健康发展。如何对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及经营管理者有效地进行控制,特别是加强财务方面的控制,是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项课题。我们通过对目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措施。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内涵

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围绕企业战略,确立一种适合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制度的制定、工作组织的规划、程序的编排以及恰当的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可靠,保证国家财经政策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推动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最终目标。

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追求多重目标,导致财务控制弱化

国有企业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利润最大化或企业最大化,同时兼有政府的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和政治稳定等。不少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这种以好带差、“拉郎配”式的企业集团为日后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集团各层级的领导人一般喜欢把企业做大,而非作强。因为在企业集团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中,尤其是经理对于公司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为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把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换为非生产性资源。同时,经理有着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提高自身地位和收入的动机。因此,经理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

(二)虚假关联交易

企业集团公司存在着大量关联交易,甚至有的是虚假的关联交易,这就为财务失控提供了便利。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母子公司经营者出现逆向选择,或者是偷逃国家税收。二是企业集团存续公司的生存困难也是导致这一老问题的新原因,被剥离出来的企业集团公司的服务公司、企业集团公司的保障公司(从幼儿园到火葬场)等组成了存续公司。为了维护这些公司的稳定,企业集团公司和控股上市公司做了大量的关联交易,也违规占用了上市公司的大量资金。

(三)财务控制权两极分化

在财务控制集权与分权模式上我国企业集团两极分化严重。财务控制体制过于集权或分权均会引起财务控制效率低下。如果成员企业财务决策权过小,对临时发生的财务问题总要层层上报到集团总部,再由总部层层决策下传到成员企业执行,在很多情况下容易失去市场商机,影响工作效率;反之,成员企业财务决策权过大,又容易造成成员企业各自为政,集团公司起不到对成员企业决策参谋作用,企业集团失去存在的意义。

(四)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由于财务控制权的两极分化,集团公司和成员企业在企业集团的发展中没有

发挥应有的作用,缺少行之有效的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机制。母公司不能从企业集团战略高度统一安排投资,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控制,忽视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许多企业集团在事前决策形成后,对成员企业进一步的财务控制工作往往注重利润规划,满足于制定全年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等指标,而没有将决策进一步具体化,编制据以进行控制管理的月份、季度、财务预算,以致于事中控制落空。而事后控制则是迫于年终考核的需要,在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以相关会计资料考核,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财务控制指标体系。

(五)缺乏监督,财务权力失控

一些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对外投资权、筹资权、收益分配权,导致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缺乏控制力。另外,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往往缺乏规范的决策机构、决策程序以及内部监督机制,财务权力过分集中在部分管理者个人手中,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无序和混乱。有的“一把手”利用手中的财务审批权随意签批,甚至出现虚报冒领,也有的“一把手”不懂会计业务,将不合法、不合规的凭证也签字报销,损害了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出现了举债规模失控,投资效益下降等现象,弱化企业集团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六)费用支出失控,流失严重

一些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经理的业务招待、购车等开支缺乏约束监督机制,有的子公司由于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如集团公司在材料采购中,没有统一买方大市场,每个子公司的采购程序、采购范围、采购政策和策略各不相同,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不能充分享受到原材料供应商的直供优惠率和批量优惠率,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企业资源的损失严重。

四、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实施对策

(一)国家宏观上需要对制约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因素进行改革和规范

1、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配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而解决企业多重目标问题,更好地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

2、国家要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培育人才市场,尤其是职业经理人才市场,在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命上,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市场选拔相结合。

3、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产权交易,尤其是产权的定价问题,既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又要从市场的角度为高层管理人员(MBO)和员工持股创造条件,从而解决股权激励不足的问题。

4、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真正解决集团公司(母公司)所有权人缺位问题,在解决了子公司、孙公司所有权人缺位问题的同时,进而解决监管不力的问题。

5、国家要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资本市场。国家明确指出股票市场要在规范中大力发展,进一步妥善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最终实现全流通,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以防止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独裁”现象。

6、国家要进一步加快诚信建设,建立全国联网的诚信档案,净化商业环境,为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企业集团在微观下解决其财务控制问题

1、财务控制要以人为本

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员工的同心同德,即真正形成组织合力,这种有组织协同维系的基础一定不能是个人,而只能是精神性的东西,是理念,是价值观。个人理念难以超越个体的观念和能力限制,而只有精神性的东西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对此,我们提倡财务控制一定要和文化控制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中,要树立现代财务意识和理念,统一企业的价值取向,建立规范的财务控制体制,从而走上持续做大做强的道路。

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要长期制度化

无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采用集权,还是分权,或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优化中都需要一个长期博弈过程,变短期的企业集团行

为为长期的企业集团行为。这种制度化旨在营造一个长期的行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冲突的因素虽然存在,但合作与协调的可能性越大,财务政策运行的过程中就越有可能不发生与目标的偏差,财务失真的频率与幅度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集团行为的效率。

(三)加强资本控制

1、投资和筹资决策控制

集团应明确规定由其把握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并拥有投资决策权,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子公司,按照一定限额或子公司自有资本的一定比例适当地下放投资决策权,调动子公司管理者的积极性。在筹资方面,由集团公司统一对外多渠道筹集资金,再通过内部投资或贷款向子公司提供资金,从而严格控制财务风险,也可以按子公司经营状况制定不同的筹资政策和很低的筹资比例。

2、资金和资产处置控制

集团公司可通过内部结算中心等方式对全集团的现金流转进行严密的监控,掌握子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子公司的预算、资本增减、对外投资和孙公司的设立、重要的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重大合同的签订等,事前都必须向母公司报告,其资金融通也须纳入母公司的控制管理活动之中。子公司的关键设备、成套设备、重要建筑物和限额以上资产的购建、处置必须报集团公司批准,其余资产处置可由子公司自主决定,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强化目标控制

1、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了总部对分公司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资金预算、营业预算、非货币预算等方面。实施预算管理时应注意从企业全局考虑,设定适度的预算目标,科学地测算预算期内将要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业务以及所需资金和费用,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用预算指导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生产经营的协调进行。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通过决算考核,确认责任部门(或人员)的工作业绩,兑现考核政策,奖惩到位。

2、责任控制

责任控制是目标控制在会计核算上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预算控制的必要补充。责任控制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依据会计资料把各责任单位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一套专门制度。它实质上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经营责任制而实施的一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如集团公司可以结合实际向下属子公司下达当年应上缴集团利润额,编制责任预算,从最高层向最低层逐级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还可以建立责任预算的跟踪系统,采用经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报表考核与跟踪考核相结合、听取汇报与抽查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记录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并定期从最基层责任中心把责任成本的实际数,以及销售收入的实际数,通过编制业绩报告逐层向上汇总,一直达到集团总部。然后在年终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集团公司财会部门根据考核结果,同各责任单位交换意见后,分析某些指标未能完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衡量、汇总,提出奖惩意见,报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这种做法,使财会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强化了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

(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现代企业财务控制意识和理念

1、提高集团人员的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面对新环境培育新的企业文化,将适应时代特色的新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企业的各管理阶层和普通员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以顺利实现财务控制目标。同时,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岗位需要和个人情况设计并实施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具有优秀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的员工队伍。为了留住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建立补充住房基金等长线福利计划,加大人才本地化力度,管理层岗位空缺以内部提拔为主,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措施,降低员工的主动离职率,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离职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总监委派制具有事前控制性、审计经常性、反馈及时性、高度专业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可帮助企业集团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具体施行时可按集团总部与各分公司及子公司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权限,逐级委派各级财务总监。

3、加强对“内部人”的管理

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团审批等制度,以杜绝个别负责人独断专行;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以防止和杜绝重要岗位人员以权谋私或监守自盗。

五、结论

总之,财务控制是集团公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企业集团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一种财务控制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也不会永远适用于某个企业。要保证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行,就必须把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管理者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监督、经营、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集团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式并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东:《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法及运用》,《经济论坛》2005年第4期 [2]翟洪文:《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研究》,《经济师》2005年第4期

[3]刘希麟,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5(6)[4]刁华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J],财会研究,2006(8)

[5]孙烨南,高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探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篇2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一) 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企业应在财务方面加大管理的力

度, 以市场经济作为导向并满足企业改革的需求, 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的财务流程并加深对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的理解。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制度建设和现代科学管理模式。

2、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 企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领导干部和普通员工, 应形成一个全面的预算思维。其次, 在企业中引进相关的计算机软件, 逐渐形成一套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预警系统。这样就加快了信息的沟通, 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关信息可以很快地在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也可以及时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企业运营的最新情况, 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相关财务依据。

(二) 加强企业成本的细化和资金的管理

1、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

下, 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 更好地适应企业外部不断变化的各种环境, 还应加大对成本的控制即对成本进行细分, 挑出那些不合理、不规范的成本开支, 对资金实行统一的管理。

2、掌握企业中资金详细的用处。

分别制定不同的成本定额、对新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的计算。强化企业内、外部有效的约束机制, 为企业的定价提供真实的数据和可靠的依据, 这样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方面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会人才结构的完善和优化

为了进一步的完善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在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 可以利用目前先进的网络技术, 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财务信息系统。这样可以对相关的数据实行实时的财务监控, 也可以在核算业务中及时地发现错误和纠错。同时也避免了企业高管的舞弊行为, 在硬件上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思路

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运用,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把它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当中, 在设计思路上, 应以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作为起点;以财务会计的监督、核算作为方法;以基本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为接下来的事中和事后控制做好铺垫, 并将控制思路、管理思想传递给各个执行部门和人员, 形成有力的依据。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预算控制。

将企业整体的目标划分为控制标准和项目, 并通过比较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情况, 分析企业内部引起预算未完成的原因, 并对未完成预算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确保各项预算得到严格的执行。在经济业务发生时, 建立的预算预警系统自动将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 针对那些与目标不符合的业务进行否定或交给上一级部门机构进行决策达到实际的预算控制的目的。

2、授权控制。

首先, 以企业的组织机构、员工的岗位责任作为依据, 对企业职工在处理经济业务时的相关情况做出规定, 如必须要经过授权才能对相关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其次, 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均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来执行。最后, 建立相关的检查制度, 保证授权后处理的经济业务工作的质量。

(二) 事中控制

企业通过事中控制, 能够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人为因素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弊端。

1、会计系统控制。

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相关措施:一是确定并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 及时、充分、详细地描述该经济业务的价值;二是通过设置一套名称准确、真实、内容完整、归类繁简适度的会计科目, 规范会计的核算流程, 这样便于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记录其合理的货币价值;三是利用取数公式, 直接根据会计账簿生成会计报表, 保证报表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

2、会计业务操作控制。

以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标准和传递的信息作为依据, 对费用的报销和产品购销等这样经常性的业务流程作合理的调整, 加强系统对那些不合理操控步骤的控制。

(三)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给事前控制提供真实的反馈, 这对改进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有积极的作用。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数据核对。

数据核对也就是对内、外部的相关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核对, 并把误差及时地提交给相关的监控部门。在现实工作中, 企业的内部核对主要是指企业财务部门的各系统之间的核对, 如库存变动是否与物管部门实际的出入库情况相符;往来款项是否与销售部门的销售情况相符等。企业的外部核对则是指它与内部数据相核对, 财务部门对外部往来账的核对, 如电子对账单核对企业收付的资金是否与银行记录相符合, 这里的对账单通常是对方提供的。

2、风险评估。

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如筹资、投资、经营、环境等, 设计风险的评估模型, 并将之转化成具体的控制项目及风险指标。企业将定期搜集的相关数据, 根据风险评估模型, 还原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状况, 然后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对完成状况进行查看, 企业应每隔一段时间综合研究并讨论每个业务的进展状况并分析其以后的走向能否按照计划的要求前进。接着用企业的真实业绩效益和发展目标进行对比, 这样确保企业目标最大化的实现。

三、最新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实际内部控制工作的启示

以下重点以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为例谈到最新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实际内部控制工作的启示。具体内容如下:

(一) 组织规划的控制

1、组织规划的控制也就是指单位在

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 应遵循不相容职务 (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 可能弄虚作假, 又可能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相分离的这个基本的会计准则。所以, 目前很多企业采取将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这五个企业经济活动的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 (或部门) 来实施, 达到不相容职务分离的目的, 便于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通常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有:执行经济业务的相关职务与审核该项经济业务的相关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这二者都有分离;某项财产的保管职务与该项财产记录职务也要分离等。如在工作中, 会计与出纳这两个职位就属于不相容的职务, 应该分离。以上这些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就能起到相应的控制作用。

2、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控制。

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控制在工作中具体要求各个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应得到相关的授权。在授权的范围内, 相应的职权是不受外界干预的。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应经过不同的部门进行相互的检查。而且, 在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 检查者和被检查者不是从属关系, 这样也能客观地对待被检查出的问题, 从而更有效及时地解决问题。

(二) 授权批准的控制

授权批准包括两种形式授权和特定授权。一般授权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 它是指对办理一般的经济业务时的权利等级、批准条件的相关规定。特别授权则是对特别的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批准条件做出的相关规定, 如某项的经济业务数额超过了部门批准的权限, 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处理。

授权批准的控制主要是对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或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权限的控制。当单位的内部某个部门或职员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时, 应该得到授权即通过批准才能执行。对于授权批准进行控制, 它不断能保证单位既定的方针执行, 也可以限制相关人员滥用职权。

(三) 预算的控制

预算的控制主要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运营过程。在工作中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 并通过相关部门的授权, 然后交由相关部门对相关的预算或者计划的执行的情况进行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要求:

1、编制的预算应体现单位经营管理的目标并明确相关责任。

2、预算在执行中, 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 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3、应及时或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反馈。

重点强调对投资的控制, 在目前有的国有企业利用国有资本投资来设立企业, 但没有进行成本考核、经营考核。所以及时或定期的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发展战略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 实物资产的控制

1、严格对实物资产及与其有关文件

接触的控制, 如对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这些实物资产, 在工作中应该是出纳人员、仓库保管人员可以接触, 其他人员则应该限制其接触, 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

2、定期对实物资产 (还包括对它的采

购、保管、发货和销售) 进行清查, 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 如账实不符, 应查明原因并及时的进行处理。

(五) 成本的控制

建立责任成本制度, 实施按职按责的有效管理。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的部门称“成本中心”, 其特点是对生产或经营过程投入的成本或费用负责, 以降低成本。

(六) 风险的控制

风险的程度受到所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的影响, 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关键是要保证资金结构的合理, 维持一定范围的负债水平, 既充分利用举债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来获取财务的杠杆收益, 也提高了自有资金盈利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增大, 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

(七) 审计的控制

引用新《会计准则》中队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内容:“各单位应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从这里可见审计的重要性。

这里所谈到的审计主要指的是内部审计, 它是对会计的控制与再监督。会计资料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它是在组织内部对组织的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进行独立的评价, 以此确定是否贯彻既定的政策、程序, 它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且有效地达到单位的目标。

内部审计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 在一般情况下包括内部财务审计、经营管理审计这两个方面。它对相关会计资料的监督与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而且也是保证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重要的措施。

四、结束语

本文以最新《会计准则》中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思路, 继而最新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启示提出了一些看法, 以期为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文章探讨了最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身设计原则和思路, 继而对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时给实际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启示提出一些看法, 以期为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原则、思路,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娟.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制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0 (3) .

[2]、金广业, 杨秋兰.构建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制的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5 (7) .

[3]、冯蕾, 李树超.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2) .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应用 篇3

【关键词】 财务内部控制 企业 制度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会计制度作为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提供经济信息影响决策为目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日常运作遵循产权利益归属而确立的一套规则,是企业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全面管理的策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以保护财产物资和确保会计资料可靠性为目的,用于会计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有效的控制机制。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社会各界对此及为关注,因此,企业只有设立了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付诸实施,才能保证企业的财产不致流失,会计数据准确可靠。

2.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为保证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务之急,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运转机制灵活运行的保障,主要表现在:

2.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2.2保证单位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3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都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2.4避免和降低各种经营风险,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3.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分,它涉及企业财务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等,从职能上分,它涉及对企业信息的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其它各项职能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是一个涉及企业内部各个要素,针对各项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涉及具体各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根据各项职能主要分为几个部分:首先,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第二,要保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第三,要对企业的各类资产进行有效利用和管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第四,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第五,尽量压缩和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盈利目标;最后,要对企业内部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预防,一旦发现错误和弊端,要及时准确的控制和纠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个控制体系,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几乎涵盖了企业财务和管理活动的各个职能部门,但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控制目标来分析,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企业整个管理活动体系的正常运行,规避潜在风险,而企业内部的潜在亏损作为企业潜在风险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控制对象。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企业内部潜在亏损,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规避内部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4.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采取的方法措施

确保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际的操作中,应采取以下方法措施:

4.1 財产保全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 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财产保全控制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防止资产流失造成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和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4.2 风险控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主要指担保评估审批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度等。

4.3 内部报告控制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主要指在工程项目决策和变更预算时、对外投资建议书及评估报告等,必须形成完整的书画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并经相关部门及决策机构审批后方可执行。

4.4 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档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4.5 强化企业内审控制制度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有关财务资产、负债、权益、以及账实是否相符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往往伴随财务清查制度同时进行。内审制度的内容主要是,审计财务核算的正确性、支出的合法性及信息的真实性 检验各项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情况,发现不足,弥补漏洞。

4.6 制定出的制度必须具有适用性、及时性适用性也就是指控制制度的设计既要考虑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更要考虑本单位的经营业务特点和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要有全局性,既要从单位的整体利益出发,着眼于全局,注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严密性与协调性,以有效组织、协调各业务活动及有关各方为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保证各责任中心的目标同单位总目标一致,具有及时性,即当决策者需要时,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能适时地提供必要的信息,在发生偏差时,能够对以后的情况进行预测,使控制措施针对未来,应有灵活性,即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结构要在相对稳定的同时保留适当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修订和补充。

总结

加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有序健康发展,绝不能让内部会计控制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加强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只有企业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思发.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03).

[2] 刘淑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与方式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05).

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篇4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 人力成本 控制

在现代物业管理企业中,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追求经济效益也是物业管理企业这个经济组织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在全部成本支出中占60%以上的比重。

因此,对于物业管理企业来讲,控制人力成本的支出对于企业盈利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的物业管理经验,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管理人员人力的成本控制

浅谈财务会计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 篇5

一、会计环境变革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实施环境现状

一般而言, 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目标是由企业全体员工以及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阶层所共同实施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高效、高质量的控制企业内部作业环节与外部环境因素所致的各项管理经营活动, 以此来保障企业能够实现内部财务控制既定目标, 确保各项资产安全与企业内部作业合法合规、以及保障财务报告与会计信息等的可靠程度等, 最终实现稳定经营成效,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但是当前来说, 企业会计实施内部控制还是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财务会计内控现状令人堪忧。

(一) 企业管理人员内控意识不足与内控观念淡薄

目前来说, 我国有不少企业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内控意识不足与法制内控观念较为淡薄。其体现财务内控意识不足的主要行为方式是“以权代控”, 即本位意识观念占据自身意识主导地位, “一支笔”审批现象尤为严重。除此之外, 企业股东大会与企业各管理阶层委托关系不明, 在管理职能发挥方面两者之间权责不明、分工不够明确, 有的时候企业股东所干的工作完全由企业各管理阶层代办, 即内部管理混论无序与权责不明;像这种现象的发生, 企业股东会认为内控制度的设立及各种举措的执行会束缚自身的手脚, 所以其总是不能直接面对问题, 管理控制意识就更难以建立。同时, 企业内部控制投资建设的资本资金都是企业承担, 即不少企业认为内控建设投资成本会影响自身经济效益, 因此导致内控控制动力明显不足。

(二) 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控实施环境不佳

由于不少企业主体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或是不完善, 加之受计划经济体制深化作用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的客观存在, 企业管理阶层的部门领导管理观念仍然处于滞后状态, 即把自身定位在行政领导角色上, 从而使得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空谈。即使当前不少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在环境变革深化作用影响下, 逐步改进了自身基本职能, 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 但是仍然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高层, 即管理阶层领导以及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最为直接的问题, 即并不能完全发挥自身职责与职能、企业内控体系框架结构不合理, 进而导致企业难以适应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三) 管理手段滞后, 会计行为主体职业判断能力不足

由于各个领域产业化经济的提升以及受会计环境变革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竞争趋势愈发激烈, 因此其对应的理财风险与内部管理风险也就越来越大。从当前角度看, 不少企业主体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留有以往旧体制的影子, 管理手段滞后;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原本的管理方式下所对应的管理内容难以有效更新, 加之当前内部会计内控实施环境下的会计行为主体自身素质有高有低, 遇到问题不能良好揭露, 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 从而给资产评估人士或者企业决策领导人带来不为可靠的衡量依据。总体来说, 就是企业管理手段留有旧体制影子与会计行为主体职业判断能力不足, 进而诱导企业下达错误决策。

(四) 会计环境变革形势下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尤为普遍

由于会计环境发生变革, 导致企业处于基本职能过渡阶段, 即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控制力度有限, 所以在企业理财所需的预算与核算环节出现大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并且尤为普遍。另外, 除了会计行为主体自身职业判断能力不足与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因素所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还有一种因素也会促使此类现象发生, 即领导阶层唆使会计行为主体捏造会计信息、会计原始凭证、资产报告等, 其目的是为了创收短期经营效益。由于篡改会计信息会使得某些项目业绩虚增, 能够使得企业部门某些项目交易几率大幅度上升, 所以不少部门领导为了创收自身效益或者自身单位部门效益而铤而走险。如, “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一系列的公司财务丑闻和国内银广厦、郑百文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会计作假事件, 引起了中国会计学界对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的重视。

二、企业财务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实施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必须要严格遵行我国各项财经法规的相应规定, 即以各项法规为基本准绳, 以此才能使得自身制度下所进行的有关活动受控于国家法规制度的范畴之内, 带有基本政治权利与管理职权。也就是说, 会计环境下内控机制的实施要以法律法规为基本准绳, 这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机制的基本前提。只有依照国家各项财经法规、有关条例规范需求办事, 才能使得企业内控环境下的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否则脱离了国家制度的掌控, 企业任意妄为、违规逾矩, 不仅会造成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的被动局面, 同时也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及各项负担等。因此, 企业内控体系机制的各项执行活动应合规合法。

(二) 整体性原则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整体各项活动的实施效果, 既要满足企业短期经营目标, 同时又不能抵触企业长期计划的部署与规划, 即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协调性与整体性非常重要;当前企业内控体系机制下的各项作业一旦出现问题, 不少企业仅仅关注于表象, 即仅从财务管理问题表面着手, 故而顾此失彼, 导致内控执行机制与其他环节相互矛盾, 最终使得内控机制下的各项监督管理活动流于形式。因此, 企业应当以全局为重, 进行统一规划与部署, 以此才能获得最终的变现效果。

(三) 针对性原则

企业会计环境下的内控机制建立必须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其原因是因为每个企业经营业务项目范畴不同、产业结构性质也不一样, 加之出现的问题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 企业要针对于存在的错误或是其他细节问题等, 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机制, 即在明确好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基本控制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高效性的规章机制, 遏制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发生。

(四) 经济性原则

从经济角度看待企业环境变革作用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 内部控制主要起主导的作用是控制与管理, 所以对于企业诸多生产环节与各项管理作业的管理等, 要考虑一个管理关键点, 进而才能以点带面, 提高管理水准以及增加效益。因此, 企业要逐步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 而在内部管理方面则要考虑战略规划、人力储备基础、企业经营规模下的业务项目控制点等, 以此才能确保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符合经济适用原则, 利于企业经营与发展。

三、解决当前企业财务会计环境下内部控制问题的举措

(一) 明确法人治理结构, 落实岗位职责

由于当前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集权管理形式已经根深蒂固, 即经理层集控制权限、监督权以及执行权于一体。因此当前不少企业很难建立完善、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 所以也就谈不上人人平等、严格约束作用下的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为此, 企业应当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中各基层的主要职责与责任, 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合理分工、权责利相互统一、最终实现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表现为:1.股东大会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表决权;2.董事会行使企业经营决策权, 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3.监事会行使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内部控制监督权。

(二)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包括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内部环境控制中, 内部环境控制好坏, 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 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环境控制建设, 应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三) 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各项机制

风险评估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有关目标可能发生的全面风险, 以便形成确定的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的依据, 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制定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 设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相关机制, 了解自身环境下所处的各种不同风险。

(四) 提高人员自身业务素质,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执行力度

当前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必须要提高自身业务知识体系各项技能、夯实会计电算化相关的信息技术等, 在业余时间能够扩充自身知识结构, 逐步掌握好金融、市场营销、信息技术、财经法规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以此才能加强自身基本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另外, 对于企业而言, 应当建立符合企业内部各项业务事项处理的会计监督机制, 并落实不相容职务人员岗位分离机制、财产清查体系机制等, 以此才能发挥内控机制作用下的牵制作用, 保障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信息、资产报告等的真实与可靠, 为企业各项业务项目活动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衡量依据。

总之, 只有企业在财务会计环境变革背景下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机制, 并加以落实才能保证自身内部各项经营作业的高效性, 满足经济适用原则与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等, 使得企业基本职能改革作用能够深化。为此企业应当集结社会、政府等多方组织机构共同努力, 以此才能完善符合我国特色主义发展道路的内部控制框架结构, 营造良好的会计内控环境, 促进企业高效管理与健康发展。

摘要: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为规避理财风险, 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体系控制机制对企业来说异常重要。文章主要对财务会计视角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作出了分析, 并提出了主要对策及会计内部控制原则等, 以期企业能够实现健康发展与稳定经营。

关键词:财务会计,环境,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董红梅.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财经界 (学术版) , 2009, (8)

[2]张长平, 杨光权.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与完善[J].财政监督, 2009, (24) .

[3]吴秋霞.如何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7, (10) .

[4]朱善秒.财务会计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6) .

[5]刘晓峰.浅议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商界 (上半月) , 2010, (9) .

浅谈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财务控制 篇6

【关键词】 企业预算管理 内部财务控制

预算管理指的是某一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和一些短期的经营目标,通过编制一定的预算来控制和规划未来的经营活动,以达到保证决策,确定的方案在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全面预算主要包括资本预算、营业预算和财务预算三种类型。预算管理和公司治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财务控制指的是以法律制度、法规和财务预算为依据,借助财务手段矫正和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保证企业财务相关战略得以实现的过程,其主要包括财务预算控制、货币资金控制、绩效评价和内部审计控制等方面,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如果提高自身的利润率成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1. 企业预算管理及财务控制现状

1.1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现阶段企业单位普遍存在对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在认识上的偏差,这首先主要是因为人才的缺乏,因为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学历普遍都低,年龄偏大,因此不能满足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执行效力也不够。其次,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都需要以企业目标作为导向,但是现实中,这两项制度又是缺乏一定导向性的,因为其较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这就使得最终难以获得全面预算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

1.2预算管理不完善

预算管理不完善指的是预算编制的资料不准确,一方面这是由于企业所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对着诸多的财务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控制的缺失,会计核算的时候就不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这样,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措施就更难实施。除此之外,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资金预算和部分成本预算不合理,在编制成本预算的时候,由于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使各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监督和配置,因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就不能够将成本预算落实。资金预算没有得到合理控制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资金流动缺乏一定的控制和筹划,费用超支,预算的灵活与市场的不确定不能适应,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能够提供有效的考核手段,不能确保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1.3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

财务控制不健全简单的说就是考评机制失效,在对企业预算执行跟踪调查时,所涉及到的面小,并且对于相关情况缺乏一定的反馈和惩罚机制,这样就使财务控制弱化,当在控制阶段发现问题时,往往因为不能够深入分析,最终不能维持制度的良性运作。

2.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的对策

2.1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拟定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控制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能够通过网络为平台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一定的信息技術和功能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内审、执行和考评一系列活动,这样既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又能够减少会计信息编制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信息不协调。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要能够支持核算规范,要能够支持企业的资金支出,并且企业的内部各级层都要建立起与公司信息战略相匹配的财务信息,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企业预算贡献应有的力量。

2.2强化预算编制

企业内部所传递的信息复杂而庞大,但是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系统的固定性,使部分的信息仍然需要手工操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加强预算编制人员和公司管理人员的沟通。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管理需要,尽量的将编制报表的数据来源、编制方法、计算基础等都注明,这样恩那个狗协助管理阶层进行有效决策。第二,企业应该建立并且完善一系列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这样的制度起到对预算管理活动的规范。第三,以战略为导向,这样能够将目标战略与预算相结合,将人力资源的考评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

2.3强化内部控制

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并且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就可以保证审计结构的真实性,能够保证自查评价的健全,最终减少企业风险。有效的企业监督和控制一方面能提高企业的预算效率,一方面能在执行预算工作中使员工自觉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及时的查找预算超支的深层系原因。

2.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2.5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

结语

通过预算管理和财务控制,企业能够起到落实战略经营目标,起到对各部门的协调,最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质。概而言之,企业实施元素那管理和财务控制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锋.试论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8).

[2] 吴云.浅谈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现代商业,2011(23).

[3] 徐方军.浅议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方法[J].广东科技,2011(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上讲话下一篇:生日搞笑祝福语短信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