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A、B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韩中凌)
B案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
二、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
*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
*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
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四、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片断:
我来到人间,在城里大街上一家“时式鞋店”里当学徒。
我的老板是个矮胖子,他的栗色脸是粗糙的,牙齿是青绿色的,湿漉漉的眼睛长满眼屎。我觉得他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就做起鬼脸来。
“不要出怪相,”他低声严厉地说。
这对浑浊的眼睛看得我怪不好受;我不相信这种眼睛会瞧得见,也许他只是猜想我在做鬼脸吧。
“我说了,不要出怪相,”他更低声地,厚嘴唇几乎不动地说。
“别搔手,”他冲着我干巴巴地直叨唠道。“记着,你是在城里大街上头等铺子里做事!当学徒,就得跟雕像一样站在门口……”
我不懂什么叫做雕像,而且也不能不搔手。我的两条胳臂,到臂肘为止全是红瘢和脓疮,疥癣虫在里面咬得我难受。“你在家里干什么?”老板仔细查看我的胳臂,问。
我告诉他时,他摇晃着盖满花白头发的圆脑袋,使人难堪地说:
“捡破烂儿,这比要饭还糟;比偷东西还糟。”
我不无得意地说:
“我也偷过东西呢。”
于是,他把两只跟猫爪子一样的手撑在账桌上,吃惊地眨着瞎子似的眼瞪着我,低声嘶哑地说,“怎—么,你还偷过东西?”
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
“唔,那倒是小事。可是你如果在我铺子里偷鞋子,偷钱,我就把你关进牢里,一直关到你长大……”
他讲这句话时,语气很平和,可我却吓坏了,也更讨厌他了。
铺子里除了老板以外,还有亚科夫的儿子,我的表兄萨沙和一个红脸的大伙计,他这个人挺机灵,会纠缠人。萨沙穿着红褐色的常礼服、衬胸、散腿裤,系着领带。他很傲慢,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祖父带我去见老板的时候,托萨沙照应我,教我。萨沙神气活现地把眉头一皱,警告说:
“那得叫他听我的话。”
外祖父把手放在我脑袋上,按弯了我的脖子:
“你得听萨沙的话,他年纪比你大,职位也比你高……”
萨沙便瞪出眼珠向我叮嘱:
“你可别忘了外公的话!”
于是,从头一天起,他就趁势摆起老资格来。
“卡希林,别老瞪着眼!”老板这样说他。
“我,我没有,东家,”萨沙低下头应了一声;可是老板还是唠叨不休。
“别老虎着脸,顾客会当你是头山羊的……”
大伙计满脸陪笑,老板难看地撇着嘴,萨沙红着脸躲到柜台后面去了。
我不喜欢这些谈话,里面好些话我听不懂,有时觉得他们好象在讲外国话。
每当女顾客进门的时候,老板便从衣袋里抽出一只手,摸摸髭须,满脸堆起甜蜜的微笑,现出无数的皱纹,可是那对瞎子似的眼睛却没有一点变化。大伙计挺起身子,两个胳臂肘贴住腰部,手掌恭敬地摊在空中。萨沙畏怯地眨眼睛,极力想掩盖住凸出的眼珠。我站在铺子门口,悄悄地抓挠着手,留心观察他们做买卖的规矩。
大伙计跪在女顾客面前,奇妙地张开手指量鞋子的尺寸。他两手直哆嗦,小心翼翼地触着女人的脚,好象害怕把脚碰坏了。其实这位女客的脚很肥,象一只倒放的溜肩膀的瓶子。有一次,一位太太抖动着脚,蜷缩前身子说:
“哎哟,你弄得我好痒啊……”
“这个,是我们的礼貌……”大伙计急忙热心地解释。
他那纠缠女客的样子着实可笑,为了避免笑出声来,我把脸转过去对着玻璃门,可是我总耐不住要瞧瞧他们做买卖的情景,因为大伙计那种动作非常使我觉得可笑,同时又觉得我永远也学不会那么有礼貌地张开手指,那么灵巧地给生人穿鞋子。
老板常常躲进柜台后面的账房里,同时也把萨沙叫进去,留下大伙计独自跟女客周旋。有一次,他摸了摸一位棕色头发的女顾客的脚,然后把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一撮,吻了吻。
“哎哟!”女人叫了一声。“你这个调皮鬼!”
他鼓起腮吃力地说:
“啧……啧啧。”
这时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怕笑得站不稳,手抓住门把子,门被推开了,脑袋磕到玻璃门上,碰坏了一块玻璃。大伙计冲着我跺脚,老板用戴着大金戒指的手指敲我的脑袋。萨沙要拧我的耳朵。傍晚回家去的路上,萨沙狠狠地说我:
“你这样胡闹,人家会把你撵走的!这有什么可笑的?”
他又解释道,大伙计得到太太们的欢喜,买卖就会兴旺起来。
“太太们为了看看讨人喜欢的伙计,就是不需要鞋子也会特地跑来买一双。可你,就是不明白!叫人家替你操心……”
我感到委屈,谁也没替我操心,尤其是他。
每天早晨,病恹恹、爱发脾气的厨娘,总是比萨沙早一个钟头把我叫起来。我得擦好老板一家人、大伙计和萨沙他们的皮鞋,刷好他们的衣服,烧好茶炊,给所有的炉子准备好木柴,把午饭用的饭盒子洗干净。一到铺子里,便是扫地,掸灰尘,准备茶水,上买主家送货,之后再回老板家取午饭。在这个时候,我那个站铺门口的差事,便由萨沙代替。他认为干这件事有失他的身分,就骂我:
“懒家伙,叫别人替你做事……”
我觉得苦恼,寂寞。我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从早到晚,呆在库纳维诺区的砂土路上,在浑浊的奥卡河边,在旷野和森林中。可是这里没有外祖母,没有小朋友,没有可以谈话的人,而生活又向我展开了它的全部丑恶和虚伪的内幕,使我愤恨。
1.快速阅读,想想与《凡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说说作者的学徒生活怎么样?
关键词:箱梁,抗倾覆,双向受力薄壁墩,MIDAS
青山枢纽互通立交位于贵遵复线起点与杭瑞高速交叉处, 贵遵复线改扩建工程对青山枢纽立交进行了改造, 在贵遵复线改扩建施工过程中根据贵州省路网规划, 兰海高速崇溪河至遵义段扩容工程终点段利用遵义外环高速与贵遵复线青山立交直接对接, 在现状Y型枢纽立交基础上, 增设与贵阳方向连接的4条匝道, 其中青山枢纽立交B匝道桥为跨越贵遵复线及村道而设, 桥梁设计角度为90°, 桥梁中心桩号为BK0+212, 桥孔布置为2×30m+ (30+37+30) m+2×30m。全桥平面分别位于R=200m右偏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上, 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等高连续箱梁, 桥长为220m, 墩台径向布置。第二联中第4、5孔跨越贵遵复线 (见图1) , 匝道轴线与贵遵复线设计线交角45°, 要求净高不小于5.0m;第1孔跨越村道改路, 交角94°。
本桥采用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面宽0.5 m (防撞墙) +11.5 m (行车道) +0.5 m (防撞墙) , 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本桥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1~3、5、6号桥墩采用双圆柱墩, Φ1.6m墩身, Φ1.8m嵌岩桩基础;4号墩位于贵遵复线分离式路基主线中分带上, 桥墩设计交角65°。设计为矩形薄壁墩, 承台接Φ1.8m桩基础。
1 预应力箱梁主梁设计
本桥共分三联, 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由于本桥为项目开工两年后期增加的变更桥梁设计, 剩余工期紧张, 为保证三联箱梁能同时施工, 第一、三联箱梁设计为单端张拉, 第二联箱梁设计为顶板张拉, 4号墩位于贵遵复线分离式路基中分带内, 桥墩处中分带宽4.7m, B匝道与贵遵复线实际交角45°, 若采用斜桥方案内外侧腹板长度差值大, 纵梁及横梁受力均较复杂, 设计方案拟充分利用贵遵复线中分带空间, 4号墩设计为近双支点薄壁墩, 斜置25°, 上部箱梁按正桥设计, 4号墩顶横梁加宽。
箱梁横截面为单箱双室截面, 梁高为2.1m, 箱梁顶板宽12.5m, 底板宽8.5m, 两侧翼缘悬臂长度2m, 箱梁顶、底板在墩台顶厚45cm, 跨中段厚25cm, 顶板变宽段通过1.5m过渡, 底板变宽段通过7m过渡, 跨中附近梁段范围内腹板宽度为50cm, 第二联设计为顶板张拉, 为满足腹板钢束保护层厚度及顶板开槽尺寸, 联端腹板设4m长80cm等厚段, 接4m渐变段至跨中, 箱梁中支点腹板设7m渐变段过渡, 断面结构尺寸详见图2。
预应力箱梁按A类预应力构件设计, 箱梁混凝土标号为C50, 腹板竖向设3排预应力钢束, 共计18束Φs15.2-12钢束, 腹板束均为双端张拉, 张拉锚固于顶板, 顶板张拉槽间距1.8m, 底板设齿板束, 布置Φs15.2-10短束共16束, 底板束为单端张拉, 梁端为锚固端, 张拉端位于梁体内, 中跨底板钢束横向交替布置, 间距20cm, 钢束布置见图3、图4。
4号墩中横梁支座正距3.172m较小, 经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对4号墩施加横向预应力, 考虑横梁钢束长度较小, 为减小钢束预应力损失, 钢束张拉方式采用单端张拉, 横梁宽3.5m, 竖向布置一排钢束, 共计6束Φs15.2-11, 钢束布置见图5, 利用主梁纵向模型计算得到恒载及活载支反力, 对于横梁两侧一半箱宽加横梁宽加一半箱宽范围内的恒载重量按均布荷载加载在箱宽上, 其余恒载支反力按三个集中力加载在箱梁腹板中心处, 活载可在全箱宽范围内动态加载, 横梁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主梁计算程序采用空间程序MIDAS 2015进行计算分析, 单元模型见图6, 纵梁计算时根据施工阶段受力情况, 共计划分4个施工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为浇注并张拉纵向预应力钢束, 第二阶段为浇注混凝土桥面铺装及防撞墙, 第三阶段为浇筑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 第四阶段为成桥十年使用阶段。支座不均匀沉降按隔墩5mm考虑, 考虑沥青混凝土铺装的影响, 竖向日照正温差计算的温度基数T1取14℃, T2取5.5℃, 负温差计算的温度基数T1取-7.0℃, T2取-2.75℃。
小半径预应力曲线桥易出现支座脱空, 上部计算过程中结合桥宽偏载布置了3个车道, 最外侧行车道中心线距防撞墙内缘1.4m, 各偏载工况组合中全桥最小支座反力为1170k N, 未出现支座脱空, 应力也满足规范要求, 其主要计算结果见表1。
通过计算结果可得, 纵向箱梁顶板张拉箱梁拉应力主要出现在端支点, 中支点可通过调整束形解决应力问题, 由于采用顶板张拉, 梁端无腹板束通过, 仅有底板束通过, 端支点拉应力较大, 设计中可加大底板束起弯角, 增加锚固点距梁底距离来改善应力分布, 构造设计中宜加大端横梁附近底板厚度, 满足钢束保护层厚度;另外, 第一排顶板张拉槽口位置距横梁距离也宜适当, 过近对横梁主筋破坏严重, 不利横梁受力, 距离过远对端支点应力不利, 此类箱梁端横梁计算应留有适当安全度, 考虑槽口对横梁的削弱, 支座间距宜合理选择, 必要时可增加支座数量, 以改善端横梁受力。顶板开槽尺寸不宜过大, 张拉千斤顶采用轻量化型, 可采用分批张拉, 钢束与顶板夹角不宜过小, 以减小锚下应力, 避免结构出现劈裂破坏。
2 双向受力薄壁墩计算分析
受贵遵复线中分带宽度限制, 4号墩斜置25°, 薄壁墩横桥向底宽3.5m, 顺桥向宽1.5m, 为加大支点间距, 墩顶设横向加宽至5m, 支座间距3.5m, 墩立、平面图详见图7、图8。
下部结构的计算根据全联桥墩刚度进行分配各墩纵、横向力, 4号墩按照双向受力构件计算, 其抗弯贯矩及受力按斜交角进行分解, 支座传递的竖向力通过上部模型计算结果取用, 经验算4号墩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墩柱计算长度系数偏安全地按一端自由一端固结取用, 墩柱裂缝计算结果见表2。
3 结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分析
第二联箱梁位于R=200m的右偏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上, 2、3、5号墩为双园柱间距6.5m, 4号墩支座正距3.172m, 考虑曲线半径小及4号墩支座间距较小, 对上部结构进行了抗倾覆验算, 抗倾覆计算中选取倾覆轴是很关键的, 依据倾覆轴外侧再无支座支撑及倾覆轴与桥梁曲线外边缘所围面积最大两个原则, 确定倾覆轴为3、4号墩外侧支座连线, 主要计算两种工况, 工况一为公路-I级荷载;考虑实际运行车辆存在超载情况, 工况二为重车自定义车辆荷载, 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55t车辆荷载车列密集布置, 取前后车轴距3.2m布置, 横桥向局部最多可布置两列重车, 倾覆示意详见图9。
抗倾覆弯矩主要由梁体自重产生, 倾覆弯矩主要由倾覆轴外侧汽车偏载产生, 抗倾覆稳定系数为二者之商, 两种工况抗倾覆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 本桥抗倾覆计算结果富余量较大, 远大于规范要求值, 设计方案满足桥梁抗倾覆稳定性安全要求。
4 结论
通过青山立交B匝道桥上部顶板张拉箱梁及下部结构计算分析, 供以后相近桥梁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1) 顶板张拉箱梁可满足多联预应力箱梁桥同时施工, 需合理设置顶板槽口与端横梁的距离, 钢束束数不宜过大, 腹板束与箱梁顶板起弯角不宜过小。
(2) 对与墩柱斜置的箱梁桥宜按双向受力构件计算下部结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 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4.
[4]黄侨, 王永平.桥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计算示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5]王希超.新丰公公分离式预应力连续箱梁设计浅析[J].北方交通, 2012 (4) .
[6]王希超.4-25m预应力连续箱梁设计浅析[J].北方交通, 2011 (4) .
1. 短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你还记得哪种动物的神奇之处?
2. 这些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为了促进彼此间的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吧!
二、 创设情境,示范引路
1. 创设情境。你身边有哪些动物朋友呢?举起图片说出它的名字吧!(滴滴)同学们,动物王国的孔雀灵灵给我发来了一个电子邮件: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吧!
亲爱的×老师:
您好!最近我们动物电视台推出了“奇妙的动物世界”评选活动,想邀请你们人类当推荐者和评委。听说你们班同学有不少奇妙的动物朋友,有兴趣向我们推荐吗?要把它的奇妙之处说清楚哦!
动物电视台台长:孔雀灵灵
×年×月×日
2. 课件出示动画人物皮皮,配音:
皮皮:×老师,我想推荐!
师:皮皮啊,你想推荐谁呢?
皮皮:我想推荐我的动物朋友狗狗松果,它是一只蝴蝶犬,两只耳朵直立着,平展舒张,像极了蝴蝶的双翅。
3. 同学们,皮皮的推荐词说得好吗?
4. 皮皮在说小狗松果的外形时还用上了比喻。它还有哪些生活习性、本领或趣事呢?你可以选择一两方而详细谈谈。相机板书:
内容:外形生活习性本领趣事(抓重点说)
要求:态度大方
三、 互动交流,补充评价
1. 同学们也跃跃欲试了,那就先在小组里向你的同学推荐吧!听的同学要有礼貌,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 学生结合课前调查表在组内汇报,尝试互动提问,选出代表。
课前调查表
请写出你的动物朋友的名字:你的动物朋友属于:()
A鸟类B鱼类C家禽类D哺乳类E昆虫类F其他你的动物朋友的奇特之处:(可选择一两方面详谈)外形的奇妙生活习性的奇妙本领的奇妙与你的趣事()的奇妙3. 你的动物朋友是怎么得来的?它睡觉、吃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它有什么神奇的本领?你和它之间有什么趣事?
4. 各组推荐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展示调查表。同学们当评委,予以评价,可以夸奖他,也可以提醒他。推选出两三个优胜者,颁发“优秀推荐奖”。
四、 拓宽视野,有效延伸
1. (滴滴)咦,皮皮还给我们发了一个邮件呢!
2. 邮件:展示网络搜索“狗奇妙”“狗,互动百科”“嗅觉”的过程。出示资料,伴音:狗的嗅觉十分灵敏。据检测,人的嗅觉细胞一般只有500万个,而狗竟达万个,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人们利用它嗅觉灵敏的绝对优势,培养了军犬、警犬做了大量人类无法做到的刑侦、缉毒、搜爆和救援工作。
3. 动画人物皮皮:看看,我通过网络搜索查到的资料多有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奇妙之处?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的?能和我分享一下吗?
4. 教师扮演皮皮,电话交流。(相机板书:观察、访问、看书、上网……)
五、 课堂小结,鼓励探究
1.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在交流中了解到不少动物的奇妙之处,真是大开眼界。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它们,跟它们和谐相处吧!
2. 布置作业:行动起来,深入了解你的动物朋友,进一步完善调查表,努力在下节写话课上让你的动物朋友当上“奇妙的动物明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陈洁敏)
B案
课前准备
1.古桥的图片。
2.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① 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 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①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课文插图。a 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3.默写两首古诗。b案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
(一)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挂图)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两位朋友──小白兔和小灰兔。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编一个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同学们试着编个故事)
2.过渡:同学们的故事讲得不错,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关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或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一句一句读通顺,并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看拼音多认几遍,记住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认生字的情况和朗读课文是否通顺情况。4.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进行评议。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师: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地方你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小灰兔为什么不像小白兔一样向老山羊要菜籽去种?(2)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3.理解课文内容。
师:课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找一找,比一比。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议一议,再全班交流。相同点之一:
老山羊在菜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来帮忙,说明小白兔和小灰兔都爱帮助别人。相同点之二:小白兔和小灰在称呼老山羊时都用“您”,说明他们都有礼貌。(指导学生读出有礼貌的语气)不同点之一:
小灰兔收下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却要了菜子。不同点之二:
回家以后,小白兔辛勤劳动,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师:请用“先„„再„„然后„„”把小白兔的劳动过程说一说。(学生练习说话)师:经过小白兔的辛勤劳动,他种的白菜长大了,小白兔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学生读出小白兔高兴的心情)不同点之三:
小灰兔吃光了老山羊送给他的白菜,又去要。小白兔却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
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送菜,觉得很奇怪。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如果你是小灰兔你当时会怎么想?(指导学生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老山羊对小白兔讲的最后一句话,你能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吗?(学生讨论交流。)
四、分角色表演
1.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这个故事。你们愿意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吗? 2.分小组进行准备。3.戴头饰表演。4.学生互相评议。
五、反复体会,续篇故事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两个小动物,那么你们愿意把这个小动物的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请你们来续编这个故事好吗?明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故事最精彩!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1.找生朗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说要续编这个故事,那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续编的这个故事呢? 3.学生讲自己续编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他续编的这个故事是否合理。教师对学生续编好的故事给予肯定。
二、认读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2.小老师领读生字。
3.重点指导易读错的生字。“翻”是前鼻音,“施”是翘舌音。“浇、挑”是三拼音。4.开火车认读生字。5.找朋友,给生字组词。6.“彩虹过桥”游戏。(字──组词──说句训练。)
7.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析这八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8.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三、写字指导
1.读“我会写”里的字。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每个字均为左窄右宽)2.练习给这几个字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四、快乐复习
1.快帮小兔找到它们要吃的蘑菇。
shī jiāo féi dàn tiāo hòu è fān 候
挑
担 肥
浇
施 饿 翻
2.快来帮小兔把这些词语读准,他就能顺利回家了。()()()()()()()()挑担子浇水翻松饿了时候施肥 3.照样子写短语。把地翻松。
把白菜吃完。把窗户打开。
__________。(阜新县蒙实小 白冬梅)教学案例
(二)第一课时
一、童话引入
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边讲述: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些菜子拿回家。后来,带回一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包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上,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字音。2.利用生字卡,请两个学生当小老师教生字读音(每人教4个生字。重点指导容易认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浇”和“挑”是三拼音,“翻”和“肥”的声母是“f”,“施”是翘舌音。)3.小组合作学习
分析这八个生字有什么特点;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订正。4.采用“开火车”,“你指我认”,“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数一数,课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再将课文完整读一遍,读后把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3.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4.学生评议。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要以老师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逐步培养他们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重点指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语言(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小灰兔说的“谢谢您!”要读出感谢、有礼貌的语气。小白兔说的“我不要白菜,请您给我一些菜籽吧。”要读出请求的语气。“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要读出惊奇的语气。“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读出自豪、深有体会的语气。其它地方也可抓住一些典型例句训练学生读到位,如“白菜很快就长大了”中的“很快”要读得重些;“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中的“又”、“要”要读得重些。指导学生朗读,不能只是抽象地讲“要读出什么什么语气,什么什么词要读得重些。”应该通过范读、比较、评价来让学生体会和感悟。
6.在朗读过程中进行词句训练。
(1)说带“把”字的词语。先让学生读例子“把地翻松”、“把白菜吃完”、“把窗户打开”,接着自己仿、说,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让学生反复读“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看谁能用“只有„„才„„”再说出其它句子来。这一训练难度较大,可让学生“补句”。如“只有爱劳动,才(有幸福的生活)”“只有刻苦学习,才(有好的成绩)” 7.课中操。歌曲《劳动最光荣》。
四、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几位同学接力读全文,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与各部分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挂图或投影片),比较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之处。
(1)比态度:学习1—3自然段。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收完白菜,当老山羊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比一比小白兔和小灰兔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与文相配的第一幅插图,回答“小灰兔怎样?小白兔呢?小灰兔看到小白兔不要白菜,只要菜子会怎么想?”让学生形成悬念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学习。
(2)比表现:讲读4—6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俩 到家里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里是怎样写的?抓住重点词:①“种菜”,说明小白兔怎么样?②“就吃”说明小灰兔怎么样?接着循因索果,进行对比,因为小白兔勤劳,白菜“长大”了;因为小灰兔懒惰,白菜“吃完”了。(这为理解重点句做了铺垫)
(3)比结果:学习7—9自然段,比较小灰兔吃完了白菜是怎样做的?小白兔这时挑着一担白菜去干什么?(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小灰兔为什么“奇怪”?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小灰兔不明白,当初小白兔从老山羊那儿要的是菜子,怎么现在成为大白菜了?小白兔挑的大白菜是哪儿来的?听了小白兔的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才懂得了小白兔自己种,收了许多白菜,只有自己劳动才能生活得好的道理。
2.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个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齐读最后一句话。3.学生质疑。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老师参与讨论)。5.汇报交流。
6.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两只小兔的对话。形式分为:指名读、分角色读、挑战读等等。
[通过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五、自由续编故事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做啊? 自由准备──指名发言
六、巩固课文 1.复述课文。2.总结课文。板书设计
小白兔:要菜籽__种白菜__送白菜(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灰兔:拿白菜__吃白菜__要白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自学生字
要求:学生自选生字,利用已学过的多种方法分析字形结构,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记忆方法。
三、汇报交流
四、指导书写
1.同学们说说这六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均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2.教师指导书写。给右下方是个“扁口”,起笔在竖中线上。种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悬针竖”。吃右下方的“乙”要靠竖中线。3.学生书空后在书中仿写。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为改变中国学生交际能力差的状况, 我国进行了英语教学改革。交际法由此成为我国主流教学方法, 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英语语法在交际法倡导的“流利甚于正确”, 鼓励学习者张口, “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知识”等教学原则, 使学习者产生误解, 不能较好地掌握语法。当我们将中国学生交际能力差归因于过于注重教语言知识时, 又开始了另一种片面的、无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实践。事实上, 国内外语言学家早就指出语法知识也是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是一种编码系统, 语法反映出这种编码的基本规律。语言学家公认语法教学还是要的, 问题是在于要编写易于掌握的语法书。
因此, 应该反思不足, 积极探索新的语法教学途径, 从而充分发挥语法在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作用。当前国外一些教育学家提出, 交际法应和语法教学相结合, 由此产生了交际法向“交际—语法”教学法的过渡。这一趋势与本文探究的出发点也是一致的。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学语法新内容的讲授, 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持续地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新内容处理成效是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能力等增强或减弱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A+B”。“A+B”法简单说是以旧释新, 即组合已知的两个句子结构, 生成一个未知的句子, 从而引出并完成新内容的讲授, 这种方法为讲授新内容构筑了平台, 顺利降低了难度, 使新内容更易学习。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句子This is a book.He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a+b) 的过程, 句A:This is a book.句B:He bought a book yesterday.句 (A+B) :This is a book which he bought yesterday.从A、B到 (A+B) 就是我们可以用作桥梁的过程。实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 我们不通过讲定语从句的性质和用法也能使学生理解从句及从句的一些特征, 例如独立的B句变成了主句的一个句子成分等。
三、教学设计
设计1 Comparative Degree
Step 1
(The teacher says, “This pencil is long.Tha pencil is long.”)
T:Which one is longer?
S:That one.
T:Yes.That pencil is longer than this one.
Step 2
After the dialogues,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This pencil is long.
B.That pencil is long.
(A+B) .That pencil is longer than this≠one.
(A+B) 的组合过程中, 我们看到由于同一类人或物的某一方面的纽带关系, 使A+B成立, 即[A+adj. (er) +than+B].
Step 3
A.His bag is old.
B.Her bag is new.
(A+B) 1.His bag is older than hers.
(A+B) 2.Her bag is newer than his.
A.Our classroom is small.
B.Their classroom is big.
(A+B) 1.Our classroom is smaller than theirs.
(A+B) 2.Their classroom is bigger than ours.
简单的 (A+B) 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级的一些特征, 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也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新内容。
设计2 Atributive Clause
Step 1
Group A
(1) Do you know the man who came to see your sister yesterday?
(2) He has told me a story which is told in his village.
(3) She is the only girl that he likes very much.
(4)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he works.
这一组句子可以分解成学生熟悉的A、B两句, 即
Group B
(1) A.Do you know the man?
B.The man came to see your sister yesterday.
(2) A.He has told me the story.
B.The story is told in his village.
(3) A.She is the only girl.
B.He likes the girl very much.
(4) A.This is the place.
B.He works in the place.
Group B的四组句子中the man、the story、the girl、the place与Group A四组句子同一位置上的who、which、that、where替代关系表明, 先行词和关系代 (副) 词之间的“同一”关系, 利用这种同一关系我们可以用“加法”讲授定语从句。
Step 2
Group C
(1) A.This is the school.
B.I ever studied at the school.
(A+B) .This is the school where I ever studied.
(2) A.The lady is from England.
B.The lady teaches in this middle school.
(A+B) .The lady who teaches in this middle school is from England.
(A+B) 的组合过程, 清晰地说明了定语从句的形式以及定语从句与其所限定的词 (先行词) 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看到正是先行词 (被修饰名词) 和关系代 (副) 词之间的同一关系, 才使 (A+B) 这一过程有了联系的桥梁, 其实这也是定语从句存在的基础。
Group D
(1) A.I got the news.
B.He reported the news.
(A+B) .I got the news that he reported.句A和句B的the news是A+B的基础。因此, 也可用A+B来判定下列句子。
(2) It is the fact that he cheated us.
A.It is the fact.
B.He cheated us.
句 (2) 分解成A、B, 但我们看到句B中没有the fact, 因而, 句 (2) 不是定语从句。
Step 3
(1) A.He gave me the pen.
B.He bought the pen in that shop.
(A+B) .He gave me the pen that he bought in that shop.
(2) A.The man laughed at us.
B.The man wore a black hat.
(A+B) .The man who wore a black hat laughed at us.
以 (A+B) 的形式讲定语从句, 学生容易掌握句子作句子成分的语言现象, 也能帮助学生理清复杂语言形式, 正确理解句子。
四、“A+B”的教学模式
分析教学设计, 就可以总结出“A+B”的教学模式:
(1) 分析引导。从学生已知入手, 对新内容进行分析 (如设计2 Group B) , 使学生理解新的语言结构及其功能。
(2) 实例演示。实例演示与分析引导相结合, 选择学生熟知的词或句子, 设计演示例句, 通过演示, 使学生用已知理解并掌握未知 (新内容) 。
(3) 练习、扩展、引导。通过此环节, 巩固新内容, 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五、运用介绍
在语法教学中, 我们可以运用此法讲下列内容:比较级、宾语从句、宾语补足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分词、with的复合结构等许多语法内容。
例:A.The baby saw his mother.
B.The baby became happy.
(A+B) .Seeing his mother, the baby became happy.
六、结语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302识字8教案设计B案优秀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案例
(二)一、谈话引入,感知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天气情况的谚语。2.出示挂图,教师读课文。
3.告诉学生这课的谚语都是反映天气情况的。
4.讲解什么是谚语,谚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的规律,有一定道理,编成押韵的顺口溜,便于人们记住。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让先自学会的同学读课文,激励自主学习的乐趣。2.出示生字卡,看看哪些学生已经学会了,及时表扬。3.让学生拼读生字卡片上的音节 4.老师去掉音节领着学生识字。5.自由认字,同桌互考。6.开火车认字。7.指导写字。
三、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读一、二句,体会课文含义,通过月亮形状,测算日期。读三、四句谚语,知道太阳辨方向。读五、六句谚语,通过动物的活动,辨天气。读最后四句,通过动物活动,预测气温
第 1 页 变化。
四、领悟写法,课外延伸
通过学习、体会谚语的美,你能把生活中一些现象编成顺口溜吗:试着写一写吧。(阜新市实验小学 杨玉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02识字8教学设计B案,识字8,希望对你有帮助!
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能应用对数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灵活地求值、化简;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了解对数函数的特性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考纲要求: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
经典例题:已知f(logax)=,其中a>0,且a≠1.
(1)求f(x);(2)求证:f(x)是奇函数;(3)求证:f(x)在R上为增函数.
当堂练习: 1.若A.,则
B.
()
C.
D.
2.设表示的小数部分,则的值是()
A.
B.
C.0
D.的值域是()
3.函数A.
B.[0,1]
C.[0, D.{0} 4.设函数的取值范围为()
D.
A.(-1,1)
B.(-1,+∞)
C.第1页(共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5.已知函数,其反函数为,则是()
A.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B.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C.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D.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 6.计算= .
7.若2.5x=1000,0.25y=1000,求8.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
. 的定义域为 .
9.已知y=loga(2-ax)在[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0.函数过定点
.
11.若集合{x,xy,lgxy}={0,|x|,y},则log8(x2+y2)的值为多少.
图象恒过定点,若
存在反函数,则的图象必12.(1)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
(2)已知
求函数的值域.
13.已知函数(2)判断f(x)在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1)求m的值;
上的单调性,并根据定义证明.
第2页(共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14.已知函数f(x)=x2-1(x≥1)的图象是C1,函数y=g(x)的图象C2与C1关于直线y=x对称.(1)求函数y=g(x)的解析式及定义域M;
(2)对于函数y=h(x),如果存在一个正的常数a,使得定义域A内的任意两个不等的值x1,x2都有|h(x1)-h(x2)|≤a|x1-x2|成立,则称函数y=h(x)为A的利普希茨Ⅰ类函数.试证明:y=g(x)是M上的利普希茨Ⅰ类函数.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1)解:设t=logax,则t∈R,∴x=at(x>0).则f(t)==(at-a-t).
(2)证明:∵f(-x)=(a-x-ax)=-(ax-a-x)=-f(x),∴f(x)为奇函数.(3)证明:设x1、x2∈R,且x1<x2,则f(x2)-f(x1)=[(a-a-)-(a-a-)]
=;(a-a)+a-a-(a-a)]=(a-a)(1+a-a-).
若0<a<1,则a2-1<0,a>a若a>1,则a2-1>0,a<a,∴f(x2)>f(x1).∴y=f(x)在R上为增函数;
.∴f(x2)>f(x1).∴y=f(x)在R上为增函数.
综上,a>0,且a≠1时,y=f(x)是增函数. 当堂练习:
1.A;2.A;3.B;4.D;5.D;6.0;7.;8.[0,2];9.1<a<2;10.;11.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第一个集合中,x≠0,第二个集合中,知道y≠0,∴第一个集合中的xy≠0,只有lg(xy)=0,可得xy=1①,∴x=y②或xy=y③.由①②联立,解得x=y=1或x=y=-1,若x=y=1,xy=1,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若x=y=-1,则xy=|x|=1,从而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①③联立,解得x=y=1,不符合题意.∴x=-1,y=-1,符合集合相等的条件.因此,log8(x2+y2)=log82=.
第3页(共4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12.(1)解:
=,当时, 而得 ,所以当时,y有最小值;当时, y有最大值3.(2)由已知,=
13.由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知它是奇函数,得f(x)+f(-x)=0,即, 得m=-1;(2)由(1)得,定义域是, 设在,得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a>1时,f(x)在上单调递减;当0
(2)对任意的x1,x2∈M,且x1≠x2,则有x1-x2≠0,x1≥0,x2≥0.
∴|g(x1)-g(x2)|=|-|=<|x1-x2|.
∴y=g(x)为利普希茨Ⅰ类函数,其中a=
.
第4页(共4页)
Ⅰ 词汇预习作业
词形转换
motivation (v.) associate__________(n.)
memorize_________(n.)_________(n.) acquisition___________(v.)
anxiety___________(adj.) secure__________(n.)
patience__________(n.) junior_________(opposite.)
broad__________(v.)
Ⅱ 词汇用法
1. motivation n.
motivate vt. 激发,刺激--- motivate sb to do
是什么动机促使做这种事呢?
What ________ him to do such a thing?
2. stick
(1) 粘贴; 刺,戳
I stuck a stamp ______ the envelop.
不要用针刺气球。
(2)坚持,固执 stick to
坚持某人的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突出 stick out
他的头正探出窗外。
His head
stick around 在附近逗留或等待
stick at 迟疑,顾虑;继续做------
(4)被------困住 ,陷入,不能动弹
我们的车陷入泥泞中。
Our car stuck/ in the mud.
Are you ________ on the question?
(5) 棍,棒
a stick of chalk
He walks with the help of a stick..
3. effective adj.
(1) 有效的 ~ + against/in
+to do
纱窗能有效地挡住蚊子。
Windows screens are mosquitoes.
(2)实际的,事实上的,有战斗力的
真正的统治者
4. acquire vt.
(1) 学习(知识,技术) 养成(习惯、行为、嗜好)
She acquired a knowledge of French.
养成吸烟的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取得,获得
该美术馆刚刚获得一幅毕加索的名画。
The museum has just____________ a famous painting ___ Pablo Picasso.
5. make sense of 了解------的意思 ,理解------
Can you _______________ what this author says?
他没有经商意识。
He has no sense of business.
有意义,有道理,讲得通_______________ 常识
幽默感___________ 神志失常,发疯
a man of good sense 差的方向感__________________
批评他也没有用。
There is no sense/______in criticizing him.
6. adopt
(1) 采纳;接受
我们学校采取了新的教学方式。
Our school
(2)收养
They are not my real parents. I’m __________.
one’s _______ son/daughter某人的养子/养女
(3)adoption n. adoptive adj. 收养的
an adoptive father / mother 养父/养母
Soon the _________ child became very fond of her ___________ parents.
7. secure
(1)adj. 有保证的,安全的;可靠的;有把握的
Our victory is _______.
feel secure
我们的房子没有被淹的危险.
Our house is secure from/against flood.
(2)v. 确保---, 获得, 弄到手secure sth. for sb / secure sb. sth
She has secured a good job.
8. broaden vt.
broaden one’s horizons
broaden the united front 扩大统一战线
adj. / n. + en →v. ( widen deepen lengthen heighten sharpen)
9. (1) a pile of = piles of 一大堆,很多的;堆积如山的
一大堆工作 a pile (piles) of work
很多朋友 piles of friends
(2) pile + n + with
She piled potatoes onto his plate.
==She piled his plate with potatoes.
(3) pile up vi. ①--- 堆积起来,把---- 堆起来 ②(车子)追撞在一起
10. awful adj.
(1)可怕的,吓人的 可怕的景象 an awful scene
(2)好差劲的, 很恶劣的 awful manners 极不礼貌的
好臭的味道!What an awful smell!
awfully adv. 极,非常的
He is an awfully nice guy.
Ⅲ 复习巩固
写出下列短语
1.记住新单词______________ 2. 被困住________________
3. 取得快的进步________________ 4. 获得法语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六感_________________ 6. 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句中所给字母,写出适当的单词正确形式
1. Reading something in English, I always get s_______ when I come across a new word.
2. I used to like English, but now I feel as if I’m not making any p__________.
3. We have textbooks,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o i__________ and assist us in the process.
4. Active learners are able to a________ new skills faster.
5. Self-confident, s_______ students are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6. And, perhaps most puzzling of all, how we were able to make s_______ of what we heard.
7. There are programs for junior and s________ middle school as well as colleges.
8. One year is not enough to learn all about a country or a culture, of course, but it is enough to b________ your horizons and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Period 2 Reading
Teaching aims:
1. Read about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2.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i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
Greet ss as usual.
Step 2 Revision
Review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period one.
Step 3. Reading
Task1 Skim the text and decide which language (mother tongue or foreign language) each of the sentences below describes.
A We learn quite fast.
B We are not taught but learn anyway.
C Some people think that we are born with an ability to learn this.
D We can learn faster if we develop study skills.
E Most people have mastered this by the age of five.
F We learn this in a special place where we can get help.
G It takes longer to learn this ,
H We learn this by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Task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1.
1. (T or F)Learning a language is just memorizing words, phrases and structures.
2. (T or F)We learnt or acquired our mother tongue by receiving much formal instruction.
3. What most puzzles us when we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Para2.
1. At what age have most children mastered their mother tongue?
2. How do different people explain our ability to learn our mother tongue?
Some believe that__________________--- .
Others think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at do they agree with?
Para3.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learning one’s mother tongue
1. Do we have many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2. (T or 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faster than learning Chinese. ( )
3. (T or F) Learning a foreign takes more time than learning the mother tongue. ( )
4. How can w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etter?
Para4. Why are some people better at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others?
The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in the text are:
1.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their own thinking
2.
3.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5.
1. (T or F) If the learner is anxious and relaxed, he will acquire language better.( )
2. What kind of students are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3. What qualities contribute to learners’ increased ability to learn?
Para6.
1. What do most learn English for?
2. ( T or F) Those who have less interest and ability than others can’t improve.( )
3. ( T or 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o be twice as hard as learning our mother tongue.( )
Task3 post reading
Ask students read again and try to 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answers.
Step 4 Homework
Read the passage and try to retell and remember the text better.
Period 3 Careful Reading
Teaching aims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the phrases and important sentenc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Greeting
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
Step2 Revision
Ask students to retell or recite the passage
Step3 Language points
1.Some believe that we are equipped with a special ability to learn language and that our brain adjusts itself to the language we hear around us 有人认为, 我们具有学习语言地特殊能力, 而且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调节接受我们听到地身边的语言。
(1)句中believe 后带有两个宾语从句。即 that we---- ,and that 。
(2)句中adjust oneself to + n 意为:使自己适应 此短语也可用 adapt oneself to
如:She soon adjusted (herself)to his way of life.
她很快地(使自己)适应了他的生活方式。
adjust 还有“调节,调整”之意
如:I had the brakes of my bicycle adjusted.
Will you please adjust the clock? It’s slow.
(3)句中equip 的意思是make able/ fit/ prepared 根据需要可用 for 或 with
Your education will equip you for your future life.
equip还有 provide with what is necessary for doing something
They equipped with themselves with a pair of sharp axes and set off for the forest.
That hospital is well equipped.
2. Others think that we learn language in the same way we learn others things, such as walking or solving problems, and what we are born with is a general ability to learn and adapt, not a language-specific part of the brain.
in the same way 以同样的方式
Children do not often think in the same way their parents do.
We are facing the same problems as we did years age.
This is the same watch as I lost about a week age.
另外, (the) way 在表示 “方式” 用作先行词时, 其限定性定语从句通常以in which 或 that 引导。
There are various ways in which we can help.
I don’t like the way that (in which) you laughed at her.
No one can understand the way I miss David. (the same = how)
You should do the way the doctor tells you to. (the way = as)
3. But once you consider the situation further, you will realize that this is indeed the case.
但是, 只要进一步考虑一下, 你就会认识到的确是这种情况。
(1) once此处作连词,引出时间状语从句,意为 as soon as , when
Once you practice a bit you will find it’s quite easy.
Once printed, the book will be popular.
(2) further (adv.) 表抽象意义 “更进一步, 深入”
Don’t try my patience any further.
Can I have the time to consider the matter further?
further还可表示具体地理意义上的 “更远” ,相当于farther
It’s not safe to go any further.
further 还可以作形容词
Are there any further questions?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require any______ information.
Period Four Grammar
Review the Subjunctive Mood (1)
虚拟语气用来表示所说的不是事实,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是一种愿望,建议或是与事实相反的假设。虚拟语气通常用在下列情况。
1. 用于虚拟条件句中
1.其主从句的谓语动词形式如下:
从句 从句
与现在事实相反 谓语动词用过去式,
动词用were 谓语动词+should/would/could/might
+动词原形
与过去事实相反 谓语动词用had+过去分词 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
+have +过去分词
与原来事实相反 谓语动词用过去式
或should/could+动词原形或
were to+动词原形 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
+动词原形
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first aid, 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
(与现在事实相反)
If the hurricane had happened during the day-time, there would have been more deaths.
(与过去事实相反)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 we should not go out.
(与将来事实相反)
2.虚拟条件句中的省略与倒装
当虚拟条件句中有动词were, had,should 或情态动词时,可将if省去,而将were,had,should 或情态动词提到主语之前,形成省略倒装。
Were it to rain to morrow,we should not go out.
Had it not rained yesterday, he would have come to the part.
Should there be a flood, what should we do?
3.有时假设的情况并不是以条件从句表现出来, 而是通过一个介词短语来表示。
4.暗含条件句/含蓄条件句
No doctor would have noticed the tiny teeth marks of the snake on your skin.
(if the snake had bitten you)
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皮肤上蛇咬的细小齿印。(如果蛇咬的话)
He would have given you more help, but he has been so busy.
(if he had not been so busy)
常见考题练习
1. so busy,she would come to help you.
A. Should my daughter B. Was my daughter not
C. If my daughter were not D. If my daughter is not
2. _________ your letter, I would have started off two days ago.
A. If I received B Should I receive
C If I could have received D Had I received
3. But for the snow, we ________ earlier.
A. will arrive B should have arrived
C arrive D arrived
4. If I ________ with her last summer, I _______ with her now.
A worked; am getting on well
B had worked; would get on very well
C had worked; would have got on very well
D had worked; will get on very well
5. The plant is dead. I ________ it more water.
A. will give B. would have given
C. must give D. should have given
6. If the whole operation _______ beforehand, a great deal of time and money would have been lost.
A. was not planned B. has not been planned
B. had not been planned D. were not planned
7. If I ________ harder at school, I would be sitting in a comfortable office now.
A had worked B worked
C were to work D were working
8. Were she to leave right now, she_________ there on Sunday.
A had got B might have got
C would get D has got
9. If only I _______ more careful that day!
A could be B would have been
C should be D had been
10. __________ for my illness, I would have lent him a helping hand.
A Not being B Had it not been
C Without being D Not having been
Poerid 5 Integrating Skills
Goals: 1. Read about studying abroad
2. Complete an application form
Procedures
Step 1 Talking about studying abroad.
Before we read the text, let’s discuss the benefits of studying abroad. Why do people go studying abroad?
Step 2 Read aloud to the tape, and, underline all the expressions useful to you.
Useful expesssion from STUDY ABOAD
spend time in a country in the past
study abroad a distant dream
find both opportunities and means
offer exchange programs at various academic levels
at a reasonable cost live with
the best option for worry about
exchange student make friends with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broaden one’s horizons
improve one’s understanding of--- for first time
affect the whole family take an active part
contact students
Step 3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Scan the text fo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to fill the form.
Studying abroad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Step 4 Thinking and speaking
【《桥(A、B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蝙蝠和雷达》B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7
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设计A案07-17
桥教学设计01-28
课文《桥》教学设计07-21
纸桥承重教学设计06-06
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学设计09-08
3._桥_教学设计_教案07-26
202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实录01-2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06-09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教学设计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