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影视动画的影响(精选8篇)
中国传统文化对动画的影响
姓名:苏锦涵
学号:1500410127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深深影响着动画艺术创作。在动画角色造型里,“形体”和“色彩”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要素,而“神韵”则是动画造型通过“形”和“色”散发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
中国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艺术,像国画、京戏脸谱、皮影、剪纸、风筝、祥云图案、彩陶、紫砂壶、瓷器,敦煌壁画、如意、八卦等等,其绚丽多姿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为中国早期动画片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出现了许多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片造型设计的例子,如:《骄傲的将军》中的人物造型借鉴京剧脸谱形式;《猪八戒吃西瓜》采用了民间剪纸艺术样式,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九色鹿》融合了敦煌壁画艺术;1962年万氏兄弟制作的蜚声海内外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官》,其主角孙悟空、玉皇大帝、巨灵神和四大天王等的造型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年画、剪纸、京剧脸谱、门神等的形式风格,极具民族特征。巴黎《世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而近年来一些动画业界人士重新研究古老的皮影艺术应用于动画创作、把传统的水墨画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制作动画片等等,也都赋予了动画造型及动画片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造型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对传统造型形式还包括对中国文悟传承。以现代对传统造型中的以改造、提炼和造型富有时代特性,可以提升动术品质和艺术感的引用、提炼,化精神的领的审美观念一些元素加运用,使动画色和民族个画作品的艺染力。在动画角色造型里,“形体”和“色彩”是构成角色造型两个要素,而“神韵”则是动画造型通过“形”和“色”散发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在进行造型创作时,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形”、“色”的借鉴和提炼,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神韵。中国古老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儒家、道家等多家学派思想的浸淫,使得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对应的,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和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艺术创作则是为了求得人与宇宙精神的和谐,故而与西方根深蒂固的人道精神和科学态度下所呈现的重写实与再现的艺术形象不同,中国的传统绘画,在造型上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讲究比例和透视的精确,而是主要凭目察心记,并在创作过程中总结积累经验,如身体比例有“肩担两头。立七坐五盘三半”之说,规范颜面的有“三庭五眼”,脸型则可用八个汉字概括,即“国、目、田、甲、由、申、用、风”,生动又形象。其表现形式不重“写实”而重“写意”,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重客观再现而重主观表现。注重对物象整体造型的气势和神韵的营造,重视神的传达而不被外形所囿。与西方所重视的“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等不同,中国传统艺术采用“散点透视”,讲究“气韵生动”,重视线的运用,以线条塑造物象的形体结构和体积,对线的把握和运用炉火纯青,在造型上更注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处理,使形象富于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些传统的造型观念对于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有着很深的影响。动画角色造型中“形”的塑造,主要包括头部、身体和动作的设计。对头部的刻画主要为对头型、脸型和五官的描绘。在对五官的刻画上,尤为注重眼睛的“传神”作用。如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造型师对猴子进行了夸张变形及拟人化的塑造,借鉴了京剧脸谱的形式加以简化,脸部的中央用红色心形把眼睛、鼻子和嘴统一在一起,以简练的线条概括嘴部,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极富表情,传达出角色的喜怒哀乐。头上的软皮帽显示了猴子的顽皮与灵活,长腿细腰,短装打扮显示出猴子灵敏、机智、善武的个性特点。剧中人物的动作吸收了京戏的动作特征,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表现性。再如在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当中,造型师对将军的脸部也进行了京戏脸谱化的设计。在京剧里,像“将军”这样威武、粗犷、豪迈的人物。一般是属于“净”角,“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丰富多彩,俗称“花脸”。《骄傲的将军》里这个将军脸部线条粗且顿挫分明,浓密的络腮胡须,上扬的眉毛,倨傲的眼神,在京戏“大花脸”的基础上进行夸张、简化,显示了将军自信、固执、武断的性格特征。对于动画造型,动作的设计也极为重要。造型的神韵也可通过角色的表情姿态等来传达。片中角色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不光演绎了剧情,体现片子的节奏及动作的流畅性,还展现了角色的个性神韵等。如《骄傲的将军》里将军的形体身段、动作造型也均以京戏里“净”角所要求的粗线条勾勒,以突出扮演将军的性格和声势。比如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恭立迎候。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节奏,一步一顿地迈向庆功宴会的情景,仿佛是京戏里的大将出场,韵味十足。而在众人的逢迎拍马中,将军的虚荣无限膨胀,沉湎于酒色歌舞不事操练武艺,所以外形日益臃肿,完全没有了昔日的英武。片中食客师爷是一个腰仿佛永远直不起来、溜须拍马、滑稽调笑式的角色,以京戏里的“丑”角,即“小花脸”的造型出现,鼻梁上醒目的白色图案强化了他狡猾、阿谀奉承的性格特征,其三角脸、白鼻子,夸张的表情动作,京味的念白腔调为全片增添了戏剧色彩。色彩对于塑造角色个性心理、渲染神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国家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和用色习惯。在西方的造型艺术中,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使得艺术家们热衷于对色彩与光的关系的研究。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上使用的“明暗转移法”刻画人物身上微妙的光影过渡和古典主义对于体积、结构的真实塑造以及印象派对描绘瞬息万变的光线下自然景物的色彩变幻等等,无不体现了其对于“光色”、“光影”的重视,以客观的光影变化塑造体积,注重的是“条件色”对物象的影响。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艺术家们对色彩的主观把握。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以抽象的笔墨塑造物象,可以完全不考虑光源、比例关系,物象的体积、光色则体现在色与墨的“浓”、“淡”、“千”、“湿”的变化以及线条的起承转合、中,艺术家们趣的传达与主而我国早期直形式来表现的民族特色和娴引了世界的目
用笔的轻重繁简注重的是笔墨意观性灵的抒发。接以“水墨”的动画片以独特的熟的表现技巧吸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片中所呈现的画面造型写意、色彩淡雅、意境空灵。像在经典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里,以写意画的方式,抛开光影比例关系,在“似与不似之间”塑造人物。以墨代色,并在恰当处敷以淡彩,如给人物腰间的束带以红色,拂柳以浅绿,小鸟以嫩黄等色彩在黑自线条、墨色间进行渲染点缀,生动自然。画面人与景相互映衬,人物造型轻松写意,山水氤氲素净,情景交融,形神并至。散发出东方文化的审美意境。另外,像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完美运用了墨与色塑造造型,朴素自然,气韵生动。我国的民间色彩体系,深受“五行”观(我国古代先哲把世界的物质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称为“五行“)的影响,各有与之相应的形状、质地、声音与颜色等。比如在颜色上,术对应为青、碧、绿色系列;火对应红、紫色系列;土对应黄、土黄色系列,金对应白,乳白色系列;水对应黑、蓝色系列。“五行”所传达的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情感,也是我国色彩审美观念的理论基础。在用色上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主色,注重固有色的搭配运用,体现色彩的装饰意味。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生活经验赋予了色彩特定的民族心理意义,如红色象征热情、喜庆、吉利,在民间习俗里,喜事要贴红色喜字,红色剪纸,新娘要穿红色嫁衣,过年要用红纸书写对联、挂红灯笼等,红色容易让人联想到火、太阳、红旗、革命等;黄色在“五色”里,对应的方位为“中”,象征中央政权、威严,蓝色容易联想到天空、海洋、理智、感觉清凉等;绿色让人联想到生命、草地、希望等等。在民间年画里,红色的运用最为普遍,大红大绿等色彩鲜明饱和,画面设色鲜亮,对比强烈,渲染的是喜庆吉祥,而在戏曲脸谱里将色彩作为性格品质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红色象征忠勇侠义,白色阴险奸诈,黄色勇猛暴躁,紫色莽撞,金银色象征神仙妖怪,蓝色阴险,黑色刚毅等等。如在《骄傲的将军》里,将军在扛鼎射风铃时的服饰主要是红、黄、绿、蓝等纯色构成,对比鲜明而富有装饰性,显示了将军的威武勇猛,脸部的黄色象征了他性格暴躁、骄傲张扬。在我国的民间艺术里,长期的创作经验积累形成了许多对于用色配色的宝贵经验,像“红忌紫,紫厌黑,黄喜绿,绿爱红”;“粉笼黄,胜坛光”,“要想俏,带点孝,“红靠黄,亮晃晃”;“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等等。把握传统的设色习惯和用色规律,结合角色的性格身份形态进行色彩配置,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为动画片增添光彩。如动画片《哪吒闹海》的人物造型也汲取了中国门神画、壁画的形式和色彩要素,以简练的线条,上青、绿、红、色彩,让人觉再如在《大闹脸部运用象征金色的眼影,衬托出其“火常穿的那套行
一、80年代至今影视音乐的繁荣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影视业不断崛起并飞跃式向前, 百姓家庭对电视机的拥有率不断拔高, 影视作品的制作模式和发行手段也随之做着巨大的改变。人们拥有了更多接触传媒成果的机会。许多高质量的电影、电视剧走向寻常百姓家。音乐家把视野投向影视音乐领域, 促成了一批优秀影视声乐作品的诞生。系列故事片《聊斋》中的主题曲《说聊斋》;纪录片《共和国之恋》中的主题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题曲《远情》等等, 数不胜数。
影视声乐作品在电影、电视剧丰富的剧情内容基础上建立, 表现出显著的音乐价值, 有的已经入选高等声乐教育教材。尽管这些声乐作品不是刻意以技术难度为切入口, 加以深度挖掘, 为声乐创作而创作, 但其成形及完善都是在声乐系统的文化滋养下完成的, 并且在深浓的文化底蕴和可靠的故事架构支持下, 凭借自身明显的风格和纯粹的音乐构思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成为一枝独秀, 引人注目。
二、影视声乐作品带来的音乐教育价值
影视声乐作品不只是在音乐鉴赏和艺术完善方面具备着巨大的价值, 同时也在专业和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毫无疑问,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 电视作为普通民众主要的传媒接触手段, 看电视占据了基层的百姓和人民娱乐方式的主体地位。影视剧为大众展现已知的世界, 带领大众想象未知的一切, 感受或喜或悲的情感, 对大众影响颇深。音乐、歌曲作为影视作品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仿佛一抹明丽的色彩, 扩展了影视剧的精神领域。
音乐在深度融入影视剧的条件下, 可以达到渲染气氛、烘托环境、推动故事进程、强化情感等等效果。这些影视音乐作品在“服务”于群众的同时, 启发民众对美的感受, 带动一种流行音乐文化, 无形中对专业和非专业的音乐学习者造成很大影响, 它可以使人树立起音乐的评判标准和敏感度, 对专业音乐教育有辅助作用。
三、影视声乐作品带动音乐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 促进构建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
就当前中国的影视声乐作品的发展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情况来看, 毫无疑问, 中国的影视声乐作品的存在, 给中国的民族声乐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飞速向前的动力。正是影视声乐作品的实践, 促成了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成。除此之外, 声乐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也与影视声乐作品的日益完善而得到了巨大的优化和质量提升。中国的传统声乐演唱多是以独唱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但从影视声乐作品的演唱开始, 对唱、重唱、合唱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变。
(二) 提升学生的音乐歌唱综合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 教育者往往希望带动学生不断用心感悟优秀声乐作品, 使其在学习领悟的同时, 能反思自己的歌唱综合能力。学习对唱, 可以使学生在自行表演的过程中更加自然, 能在于与搭档默契轻松合作的同时驾驭整个舞台;重唱则引导学生和声分析和视唱练耳能力的提升;合唱对于学生在声部节奏、音准的掌控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演唱音乐曲目, 尤其是歌剧, 语言和吐字发音是其中非常基础并不可忽视的组成元素, 它体现着影视歌剧独特的风格, 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它集中展现了中国民族影视歌剧与国外歌剧的差别。高等声乐教学以歌剧为教材, 在学生的发音、吐字归韵方面有着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更高、高严厉的水平要求。学生可以进行大声、有感情的朗诵, 逐字逐句的精雕细扣等手段, 不断练习自己的发声技巧。
(三) 提升学生的艺术处理能力
音乐教育中, 对学生的艺术处理能力也有着独特的要求, 它是歌唱能力一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影视歌剧的表演难度系数偏高, 演绎者想要同时做到夸张而动情的大肆渲染, 又要坚守自然合理的基础原则。所以, 情绪的应用上需要以歌剧展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为前提。总之, 民族影视歌剧在表演中是存在很大难度的, 把它作为教材, 无疑是训练学生声乐演唱技巧, 培养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随着电视剧和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 不仅有大量的优秀影视作品浮现, 对人们的娱乐和精神享受带来便利的条件, 而且随之产生的优秀影视声乐作品, 也对音乐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80年代至今, 影视音乐经历了一个公认的繁荣时期, 其中大量的影视声乐作品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音乐教育价值。相关的音乐教育机构也要重视影视声乐作品的重要作用。
摘要:影视作为现代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得到了大众的青睐, 但是蕴含其中的声乐作品是否也同样得到了重视呢?本文从介绍影视声乐作品所经历的繁荣时期入手, 阐述了影视声乐作品不可忽视的音乐教育价值及其具体体现。
关键词:影视声乐作品,音乐教育,影响,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红艳.试论中国民族歌剧对中国声乐教学的影响[J].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2010:23-25.
[2]罗春文.社会音乐教育给学校音乐教育的启示[J].音乐创作, 2012:78-80.
以前朋友介绍我,会说“这是上海美影厂的作曲”,近些年变成“这是《邋遢大王》的作曲”,有人听闻会表示出惊吓,然后告诉我,这片子有点恐怖,自己儿时曾受过父母“不干净就被老鼠捉走”的恐吓。最近一次,朋友介绍完后又加上一句“他还是《魔方大厦》的作曲”,此时对方就有些震惊了:“哎,你就是我的‘童年阴影’啊!”
后来这位朋友还拿着手机念了段网上关于《魔方大厦》的评论给我听:“片头强势的爆炸声,以及九十年代特有的立体光晕背景一下子勾住了我……这部剧对恐怖形式的运用得心应手,它的音乐诡秘,色调偏阴暗,里面的人设都是按照入殓尸标准来画的,片中是一个完全非正常的诡异世界,或者说是地狱。”我这才知道,《魔方》已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注解,真是很抱歉吓到大家了。需要说明的是,那些诡秘的音乐确实是我干的,但片头的爆炸声是音效师的锅,我不背。
《邋遢大王》和《魔方大厦》这两部经典(阴影)动画,分别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无论画面、台词还是配乐,甚至其中的隐喻,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至于有人说那个爆炸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这就纯属过度解读了,而且这位同志历史没有学好,据《春天的故事》唱道,那位老人早在1979年就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说到创作环境,我们厂的氛围还是比较轻松自由的。我刚参加工作时,厂里一共有七位专职作曲,其中就有金复载、蔡璐、吴应炬这样的老前辈。虽在体制之内,好在无需被坐班和杂务约束。我初来乍到,发挥空间很大,无论做什么风格,只要导演认可,厂里和前辈都不会干涉。也正因为我是新人,找我合作的导演执导经验也偏年轻,大家聚在一起总希望碰撞出些新的火花来。
《邋遢大王》的主题曲,我当时写了两稿,导演最终选择了这一稿。现在看来他眼光不错,幸运的是也没其他人提出过异议。这首用于儿童动画的片头曲,在那会绝对算不上主旋律风格,它的编曲有些偏爵士摇摆乐的风格,除了吉他和鼓以外,还有一支黑管贯穿始终,以增强音乐的性格,在曲末戛然而止,算是画龙点睛。
我已不记得自己当时的灵感从何而来。唯一可考的是,自己视唱练耳比较好,听得多、学得杂。八十年代中后期,正值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被引进国内热映之际,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唱上几句:“格的格的格的格的格的格的,我们爱你——小一休!”我也很喜欢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节奏上多少也借鉴了它的风格。
那个年代,卡拉OK、迪斯科和歌舞厅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大家听到的不再只有激昂铿锵的主旋律歌曲。此外,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开放搞活,“走穴”成了演艺人员业余重要的(赚外快)演出活动。我当时也走了不少穴,主要工作就是扒谱子、组乐队,甚至随团南下厦门演出。正是通过这些机会,我接触到了不少洋派的通俗音乐,并把这些音乐语言潜移默化地放到动画片歌曲创作中,是为年轻一代动画音乐人的新尝试。当时我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两部特立独行的动画片,会引起这么大而长远的反响。
其实,除了《邋遢大王》和《魔方大厦》两部认知度较高的动画片外,在我心里还有两部曲风截然不同的早期作品,是自己真正比较满意和钟爱的。它们就是1992年上映的《漠风》和1996年上映的《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
《漠风》是一部仅十分钟的动画短片。身材魁梧、面庞消瘦的三白眼男主角是一位探险家。他在烈日和饥渴中昏厥,迷失在漫天黄沙中。当他醒来后,发现远处就是寻找已久的古战场,他激动地连滚带爬冲向那里,却震惊地看见断壁残垣和尸骨遍地(此处画面持续高能)。待夜幕降临,他点起篝火,孤烟直上,火光中尸骨的面目变得清晰起来。忽然,火焰消失,风沙涌起,那些武士和战车在空中翻腾,战鼓擂响,战马重新奔跑起来,武士们又开始浴血厮杀,天空被染成一片猩红色(再次高能)。一时间,万物分崩离析、灰飞烟灭,探险家在无力与惊慌中下坠,仿佛匕首刺在了自己胸口,他再次昏厥过去(真是体质不行)。等他醒来,只见断壁残垣犹在,他起身离开了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等他重新爬上高坡,蓦然回首,发现绿洲就在眼前,似乎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影片就此结束。
全片只有男主角一个人物,没有任何台词,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配合张力十足、浓墨重彩的画面,我采用了大量铜管乐器,加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大鼓和唢呐,渲染出大漠的苍凉与粗旷、战争的残酷与悲凉。
显然这不是给孩子看的动画。有人说这是西化的反战动画,我不完全赞成。对战争的反思毋庸置疑,但它并非西化,我倒觉得是受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影响更多一些,他1980年为中日合拍的电视纪录片《丝绸之路》创作的背景音乐《丝绸之路》,就曾经风靡多年,这是一位把东方音乐推向欧美舞台的国际大师。
喜多郎的音乐极具画面感,写实而富有感染力。我曾在现场观看过他的演出,他对自然景观和东方韵味的表现准确细腻,更擅长使用电子合成器营造恢宏丰满的音效,还有那洒脱、豪放的表演形式和华丽的舞台效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nlc202309081430
我任作曲的另一部《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是由德裔犹太商人曼·杜尼约克投资、上海美影厂制作的剪纸美术片。它不但集合了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两个故事,还穿插了诸如葫芦娃、小蝌蚪找妈妈、牛顿和苹果树等古今中外多个经典梗,虽为“大杂烩”,却是充满诚意的良作,作曲更是走的规规矩矩古典路数。
选择这样的音乐风格,自然因为它与故事主题最为吻合,也因为我毕竟学院派出身,对于浪漫主义音乐有着难以割舍的喜爱与情结。接到这部动画的创作任务时,我很欣喜——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本位了。创作时值九十年代末期,不少迪士尼动画已传入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需求也已逐渐发生改变。
这部作品从一开始柔美、温暖的弦乐队和竖琴开始,描绘公主出生时一家人的幸福时刻,再到母亲病故,后母对她加以残害的种种过程,又及与青蛙王子的邂逅和相爱,每个场景,我都试图以交响性的语言去刻画人物、推动矛盾。它更像是一部交响音诗或者芭蕾舞剧音乐,更难得是,这支片长八十分钟的电影配乐,全部由大乐队现场录制而成。
无论是暗黑系的《魔方大厦》《邋遢大王》,还是先锋实验派的《漠风》,又或者唯美浪漫的《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我有机会能把自己的所学所闻,融会贯通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动画片创作中去,并给观众们留下一些美好(或可怕)的记忆,于我是很幸福而有成就感的。
话说回来,阴影这件事,《邋遢大王》对我也有。因为这首歌影响力太大,别人对我产生了既定印象,也是种无形限制。前两天遇到位制片人,对我为一部新动画片写的主题曲不大满意,说:“你这歌要改,听起来拗口。”我问他:“你需要什么样的呢?”他说:“就要小邋遢那样的。”我说:“小邋遢在当年别人也觉得拗口啊。”他辩解道:“可时代在进步呀。”我告诉他:“是啊,所以我现在的歌你觉得拗口,二十年后还会是主流。”
努力将作品走在时代和主流到来之前,这大概就是我作为艺术工作者的小小骄傲和追求吧。当然,如今再回头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也觉得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比如旋律和编配过于“儿歌化”,简直是低配版的自己。又及,很多时候我只是被动地接受厂里交派的任务,很少有自己主动去创作的意愿,这也是一种惰性吧。
以上,算是一个回应,一些解答,和一段自省。其实每部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有着当下社会环境和作曲家自己生活的影子,它或明晰或隐晦,总能寻得一些蛛丝马迹。而我们要做的,永远只是忠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用音乐扮演好这个“时代记录者”的角色。最后,祝大家挥别旧日阴影,心中常留美好,天天佳梦。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幼儿目前接触动画片的机会越来越多,由于动画片对于幼儿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幼儿普遍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形成,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会对幼儿的语言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动画片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
一、动画片高于生活,超越现实,影响幼儿对日常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幼儿在语言学习中属于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幼儿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周围的环境对于幼儿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幼儿在日常语言学习中主要从家长(老师)那里直接进行语言的模仿,如家长教会幼儿“这是香蕉”、“这是爸爸”。其次幼儿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倾听他人的会话能够获得基础的语言词汇,因此幼儿如果脱离了这些学习语言的环境,那么很少有学习语言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语言的发展。动画片在设计的过程中高于生活,同时动画片是一种想象的艺术,通常会采用童话、神话以及其他科幻性的`题材。即使目前很多动画片设计人员认识到现实题材的动画片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和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由于现实题材的动画片在表现过程中常常是表现好人和坏人直接的冲突,因此常常和现实生活产生非常大的距离。动画片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一方面对于拓宽幼儿的视野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确实影响到了幼儿对于基础语言词汇的掌握。
二、动画片中多使用简单对白.使得幼儿对完整句式和复杂语段的掌握力下降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需要借助于完整的句子和语段。通过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语言的掌握有一定的差别,例如2岁的幼儿在语言的表达中能够运用简单的修饰语句,而3岁的幼儿能够用比较复杂的修饰句子,到了6岁基本上能够表达各种复杂的句子。由于幼儿学习过程中一种模仿的主动构成,无疑周围的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幼儿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却不能够给幼儿提供一种较为恰当的语言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动画片是一种影视艺术,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大段的对话,否则对于动画片的情节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动画片的对话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简单句,而没有非常的句式出现。例如在目前非常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经常可以听到灰太狼说:“看!好多的羊!”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句子。其次,在动画片的播放过程中,为了有较为丰富的故事情节,在对话中很少出现你一句我一句,两个人进行持续对话的语言现象,往往将一句话通过多个片段表达。这样的故事在一定的背景下,同时有画面进行配合,幼儿依然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一旦脱离了这样的环境,整个对白即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在动画片中很少有连接词,这样对于幼儿复杂语言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动画片总是迎合甚至低于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不利于幼儿跨越语言发展
片就是通过大 众传播媒介与青少年接触,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动画片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作用机制 动画这种形式在各种媒体上广泛存在。电视是播放动画的最主要的媒体,几 乎每个电视台每天都有动画播出,一些还有专门的动画频道。目前电视播放的动 画的特点是篇幅长,几乎都是连续剧。具有固定的时间,播放的收视对象明确定 位于青少年,国外动画片多于国内的,其中美日动画片特别多。动画电影也是广 泛地被喜欢,许多有影响的动画片,比如《狮子王》、《人猿泰山》、《白雪公 主》、《千与千寻》、《花木兰》、《宝莲灯》都是开始以电影的方式进入青少 年的视野的。它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人物特点明确,文化内涵非常突出。网络也 是现在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媒体,许多大的门户网站都有动画(动漫)频道,可以在多种频道观看动画,也可以自己动手创作动画,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它的 特点是新媒体,更适合青少年,更便利,具有更强的个人思想,开放性更强。另 外,动画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仅是看动画片本身,还包括动画的附加产品的影响,比如,动画人物的玩具,主题公园等等,像史努比、米老鼠的玩具、迪斯尼动画 主题公园等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这些影响除了具有可以帮助他们间接地接触社 会、帮助他们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外,也会有某些消极影响。那么动画对青少年的 影响作用机制到底是什么? 通过青少年自己的了解,将动画片中的社会关系认同为实际社会生活。人的 青少年阶段大多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主要起着修正他们的行为和学习科学文 化知识的作用,而在对社会的真正生活面貌、掌握社会的技巧上,学生都不能切 实体验到。吸引他们注意的动画片就成了他们猜测社会的最好的标本,并通过与 他人讨论,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行为是社会及他人所认可的,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明白基本的社会因果关系。认同动画人物,模仿他们的行为。青少年喜欢动画片,不仅仅是因为有意思,好看,有调查表明,34%的被调查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有些像自己,76%的被调查小学生希望具有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的某个能力特点。而在言语模 仿、动作模仿方面的表现就更常见了(Bandura, 1963, Fabregat & Beltre, 1998)。动画片所包含的文化的影响。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动画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孩子种文化是动画本身以及观看者所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比如,日本动画的风格: 人物坚强,强调团队精神,成人化强,视觉刺激大;美国
动画注重个人能力、幽 默、动画附加的商业性更浓;中国动画简单,强调讲单纯的道理和利他行为。有
调查表明,最受中学生欢迎的前五部动画片竟然全是日本动画,青少年接触到的 日美动画也是最多的,这表明很可能逐渐使他们接受日美文化,并在潜意识里影 响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其和认知行为具有明显的日美文化性,更重要 的是可能看低自己祖国的文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二、动画片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的特点是兴趣主导性强,交往对 象变化大等。共同感兴趣的动画片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而不知道 该动画片的人往往会被孤立或嘲笑。所以,动画片对青少年来说提供了共同爱好 和话题,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对动画片的理解也给他们提供了人 际交往的方法、规则的参考。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获 得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观察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再将其用在实 践中,动画片便成了一个学习的来源。他可以提供人际交往中的基本沟通知识,比如,许多动画片中,活泼、开朗的人总被描述成受大家欢迎的,经常帮助别人 的人也会得到大家的赞扬,干坏事的总会受到惩罚等,这些都对人的基本交往原 则进行了描述和强化。同时,动画片也会有一些对青少年人际关系形成的不利影 响,如对个人努力强调得不足,好人总先要受许多挫折打击最后才有好报等。对青少年关于人物形象认知及品德形成等方面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外貌与一个人的品德并没有直接的关 系这样一个事实。在动画片中,公主总是美的、善良的,王子总是英俊的、勇敢,坏人总是丑陋的、有阴谋的……对此,青少年特别是儿童可能会形成不恰当的形 象认知,使他们只是简单地通过外貌而形成对他人品行的直接判断,这对人的形 象认知发展或品德发展是不利的。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动画片片中人物的身份与 地位、品德总有一致性,比如,王子、公主生来就很富有、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而不交待这些财富和品德的其他正确的获得方式,这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人的富有 和品德决定于家庭出身,从而对家庭形成不恰当的评价等等,这些影响一旦形成,影响将是深远的。另一方面,动画中人物的性别角色分配有一定的规律性,如领 导者总是男性或雄性动物,女性或雌性动物总处于辅助地位,这与现实人们对性 别的刻板印象一致,有利于儿童认识现实,但在角色职业
类型以及对应的角色性 格特征培养上会对青少年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NextPage] 对青少年生活观价值观的影响。在许多动画片中,都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狮子王》,强调生活中只有不怕困难,不要消沉,积极努力,一定会取得
成功。这样的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生活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些动画片,如《蜡笔小新》,虽然很现实,但以一种不加修饰的方式揭示人的好奇,这只会 使观看者产生不恰当的认同感,对习得社会生活的规则、形成他们的生活观价值 观具有消极影响。其实在许多经典的动画片中,只是非常刻意地表现其娱乐性,如《tom & jerry》,《米老鼠和唐老鸭》《蜡笔小新》等,对人生的积极品质 没有太多的强调,只是让人们在观看到一个倒霉蛋的时候开心快乐。这些容易使 青少年养成乐观的性格,但也有可能会影响其积极奋斗的生活观念的形成。对青少年友情、爱情观的影响。爱情是人类的一个美好的感情,动画片也并 没有忽略它,比如《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灌篮高手》、《怪物史瑞 克》、《葫芦兄弟》,甚至《蜡笔小新》、《花木兰》、《tom & jerry》等都 以爱情或友情贯穿情节的。在动画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统一的画面;爱情 的女主人总是美丽的,即使将来要变成天鹅的灰姑娘也是美丽的,爱情总是浪漫 的,为了爱情可以做许多勇敢的牺牲,结果总是幸福浪漫的;有朋友总是令人向 往的,朋友总是在主人公需要的时候出力的,朋友总是忠诚的。这些表现与现实 生活有许多相似,但也过于理想化。青少年的爱情观正是在这些影响中形成的,这很容易使他们将来有不恰当的期望和行为。对青少年言语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语言获得有可能是社会学习的结果,即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说话来获得自己的语言。同时,在思维发展的 研究中,非常强调言语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其中的结论之一就是良好的语言能力 会有利于思维的发展,言语习惯对思维方式(特点)的影响也是被证实的。所以,在动画片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必须注意到他们对一些动画人物言语的观察模仿。青少年是非常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特别是当环境刺激是他们感兴趣的时候。有调 查显示,对大家共同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的言语特点会在同辈群体中得到广泛认 同和流传,当父辈们不知道时,他们便认为没有共同语言。例如《蜡笔小新》中 的小新,当小新从幼儿园放学回家时,总是对他的妈妈说:“妈妈你回来了。” 许多青少年看了这个片子后觉得好玩,也模仿起小新的说话风格,特别需要注意
的是对《蜡笔小新》这类动画片主人公的行为特性的模仿更需要引导。同时,也 要注意青少年长时间观看动画片而缩短了他们的注意力间隔时间,对他们的语言 应用能力产生的限制作用(Postman, 1990)。
三、促进动画片对青少年社会化积极作用的措施 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应 该尽可能地控制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动画片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并注意其影响 的长远效应。
成人的恰当理解。要发挥动画片对青少年的社会化积极作用,家长首先要有 正确的态度。家长和孩子在看动画片上的矛盾虽然主要表现在孩子贪恋看动画片 而占用了学习时间,但对孩子来说,印象却是家长直接反对他们观看动画片。在 当前动画片如此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应该认可青少年喜欢动 画片这样一个事实,它是符合青少年的认知习惯的,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些积极 意义包括:传递社会生活的规则,传递社会中认可的行为和不认可的行为并呈现 后果,传递角色行为规范以及训练想象力等,这些都可以使他们间接地认知自己 面对的社会,促使其社会化的发展。人的青少年阶段,特别是儿童阶段,对动画 片产生认知理解最容易。所以,只有在成人对动画片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同时认 识到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出相应的正确行为。家长与儿童的及时交流。这包括陪看和相互交流。调查发现,动画片是可以 给成人看的,许多家长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的,那么,家长不妨抽出时间来陪自 己的孩子一同观看。在陪看的过程中,伴随着和孩子对动画人物行为的评价交流,既可以防止孩子无限制地观看,又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对动画的主题思想的理解。特别是每个动画中都有好人坏人,怎样才是好人,怎样就是坏人,为什么好,为 什么坏,及时说明和强化,这对消除动画的消极影响,促使孩子社会化发展更有 利。这种交流还会消除动画片带给的另一个消极影响:动画中的社会和现实生活 不符这样一个事实。青少年的辨别力是有限的,在调查中,有一半的中学生认为 动画片中的生活是与当今社会精神相符合的。家长在这方面就可以对孩子做正确 的解释,这种恰当的解释有利于青少年辨别虚构社会与真实社会的区别。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兴趣发展。家长在承认自己的孩子喜欢动画片的前提下,同时要注意对孩子的兴趣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青少年的兴趣是比较容易养成和 改变的,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的直接原因是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如果某个孩子对 动画片感兴趣,他的兴趣
情趣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一段快乐or悲伤的音乐,但这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主观上对它的感觉所做出的选择,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对快乐or悲伤的音乐有着不同的反应。(比如一段你觉得悲伤的音乐大脑可能会感到愉悦)
情趣即便是一小段快乐or悲伤的音乐也会影响我们。一项研究表明,被试者在听过一小段音乐后,他更可能根据音乐的调性,将中立的表达填充情感色彩。同样的,这也会影响他们看待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尤其是那些中性(没有感情色彩)的表情。
情趣关于音乐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有个比较有趣的研究——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享受悲伤的音乐,而不会感到伤心。发布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伤感的音乐可以让我们产生一种间接体验的悲伤情绪。而这种通过音乐所感受到的情绪最终会转化为愉悦。因为音乐让我们间接地触碰悲伤情绪。缅怀一段同样悲伤的往事——即用一种没有威胁的方式——这种感受迥异于亲身经历时那种如处深渊的绝望。
环境噪声提高创造力
情趣面对日常的工作,我们都希望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提高效率。事实上,在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时保持绝对的安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温和适度的噪声水平是适合激发创造力的,甚至适度的噪声比低噪声环境更能激发创造力,并且与高噪声的环境相比,我们也能更专注一些——这是因为温和适度的噪声环境更利于抽象思维,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从而提高创造力。例如下面这几首我喜欢的古典音乐,就可以帮我集中注意力,而不会让我分心。你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
音乐的选择可以预测个性
情趣古典音乐让人更加理性,而摇滚音乐则容易让人激动。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认同的。不过下面这个研究我们需持有怀疑的态度,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据我所知,这个研究只在青少年身上进行过测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这些有趣的说法。
情趣研究人员声称,听过一个人最喜爱的10首歌曲后,就能正确地判断其内外倾向、创造力以及思想开放的程度。
情趣下面列出来的即是这项研究得出的音乐流派与个人特质的关系(基于五大人格理论):
蓝调和爵士:自尊心强,创造力强,相对外向,温文尔雅,无拘无束。
古典:自尊心强,创造力强,内向和乐于安逸,自由自在。
流行:自尊心强,吃苦耐劳,相对外向,但缺乏创造力,不太自由。
说唱:自尊心强,相对外向。
歌剧:自尊心强,创造力强,温文尔雅。
乡村:吃苦耐劳,乐于助人。
雷鬼:自尊心强,创造力强,懒散,相对外向,温文尔雅,无拘无束。
摇滚和重金属:自尊较弱,创造力强,温文尔雅,懒散,内向。
舞曲:创造力强,性格外向,坚定自信。
独立音乐:自尊心弱,创造力强,懒散,无拘无束。
音乐训练提高运动和推理能力
情趣我们都了解一些学习乐器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实际上,这种好处可能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一项研究表明,在听觉辨识和运动能力方面,有三年以上乐器学习经验的孩子明显强于那些没学过乐器的孩子。而在词汇和非语言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包括理解和分析视觉信息,比如辨识形状和图案的关系、相似度和区别),这些学过乐器的孩子依然表现不错。
情趣在我们原来的理解中,这两项能力与音乐相隔甚远。研究让我们认识到乐器学习对帮助孩子探索广阔世界的重要作用。
音乐如何帮助锻炼
情趣关于音乐如何在锻炼中影响我们的研究已经持续很多年了。19美国研究者Leonard Ayres发现骑行者在听音乐时踩踏板的频率比不听时更快,这是因为音乐掩盖了大脑中的疲惫信号。
情趣当我们的身体感觉疲惫想要停止锻炼时,它就会向大脑发送信号说:“我要停下来休息”。而音乐则会分散大脑的注意力,帮助我们忽略这些疲惫信号。虽然这些信号在进行中低强度的锻炼时很有用,但在进行高强度的锻炼时,音乐就不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了。
情趣音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穿越长时锻炼的疼痛与疲惫,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使用身体能量。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骑行任务,听音乐骑行的人对氧气的需求比不听音乐的少7%。
情趣最近的一些研究表示,音乐对我们的影响存在一个上限值,即145bpm左右(bpm:每分钟节拍数),高于上限似乎无法带来更多的有效促进,所以如果你需要选择锻炼时的音乐,那么建议你以这个标准进行选择。
关键词:动画教育,动画产业,趋势
动画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对动漫的需求上应运而生的, 动画教育为动画产业的发展输入人才, 对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优秀动画作品要成功的推向市场, 一方面是需要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来进行编创;一方面是需要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和商品包装能力的推销人员的努力。动画教育的发展在于人才, 而学校正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所以动画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健全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 还要与优秀的动画制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促进动画教育的学习、研发和产出相结合。
一、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困境
20世纪50、60年代伊始。我国动画产业陆续产出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很多优秀的作品, 80年代相继出现了制作优良的《黑猫警长》《葫芦娃》。和同期的世界动画发展相比较来讲, 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是同时起步的, 而且发展初期在借鉴优秀的外国动画作品制作的同时就逐渐创建了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 在当时来讲是属于动画制作水平较高的国家。但是改革开放之后, 尤其是20世纪末期, 外国动画水平的制作水平突飞猛进并且被大量的引进中国市场, 如《足球小子》《美少女战士》等动画作品就迅速的在国内拥有了大量的受众群体, 不同年龄、性别和阶层的人都开始喜爱这些动画作品;这些动画作品的成功还在于其动画衍生产品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例如, 白雪公主、米老鼠等动画明星的形象被应用于产品的包装、服饰的设计上, 而且根据动画作品产生的漫画、音像制品以及主题乐园等等也获得较好的市场收益。相比之下, 此时的国产动画则处于相对的停滞状态, 虽然国家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但是在国外动画引进的潮流之下制作相对粗糙的国产动画始终不能获得预期的市场效果, 所以产生的经济回馈情况并不乐观。
很多人认为动画只是平日在家闲来无事看的电视秀或者是小孩子才会看的电视节目, 动画作品的受众十分狭窄, 而且随着动画制作需要投资的资金的增加, 动画作品在数量上就相对减少了, 该有的投资成本无法满足的情况下, 动画作品的质量也大受影响。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这种情况在目前依然存在, 中国的动画产业依然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中国动画产业需要得到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现实的状况告诉我们, 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积极的分析和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 之所以要根据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经济历史现状等等国情考虑到动画产业的编创, 因为动画产业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也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中国民族品格塑造的任务, 之所以要做好市场定位, 因为只有做好定位了解市场行情, 动画作品的投入才有方向。
二、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形势
动画产业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 它作为文化产业不仅传承本国的民族文化, 将文化扩散到更广的地方, 而且还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动画产业的发展, 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极大的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推动者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并且在防止外来文化的过分渗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党中央和文化部门都强调了国产动画发展的重要性并给予了相关的指示和指导。例如, 2004年下发的《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显示了国家在政策上也大力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
虽然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产动画片的发展速度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现在创作出来的动画电视片和动画相关的书籍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这些投入市场的作品在制作质量上还有不足, 最显著的就是内容空洞, 故事性不够, 受众狭窄。
动画作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影音作品, 动画给人提供了极大的幻想空间, 人物的绘制和情节的创设都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的空间, 而且可以涉及的题材也是包罗万象。观众都喜欢制作精良的动画片。例如, 今年被好莱坞授予终身成就奖的日本导演宫崎骏, 其动画作品的画风就相当的唯美, 其二维动画片之所以能够在全球3D影片的冲击中依然有广泛的客户群备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其精湛的绘画技巧, 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创作题材等等。
现在动画编创人员的市场定位还停留在为少年儿童编导动画影片, 所以动画作品的内容充斥了很多教育儿童相关的情节。这对于低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比较受欢迎, 但是成人去看就觉得枯燥无味, 没有娱乐可言。这样的市场定位在阻碍着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而出现这样的误区是和动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分不开的。
三、动画教育的不足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目前, 我们处在信息技术时代, 各种知识的更新换代正在加快, 教育在普及知识文化和德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衰退。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尚且如此, 对于动画产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动画教育的发展在影响着动画产业的发展。
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来说是向前的, 但是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动画产业水平来说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动画教育方面, 我们需要摆脱传统的灌入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动画教育的目的是要学以致用, 只有能够将动画专业的知识投入到实际的动画产业发展之中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所以动画从教人员要从基础教育开始着手, 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上不断地完善动画教育。
在过去, 中国动画作品的大多数是国家给予一定的投资资金来制作几部动画作品用于公众放映和评奖, 这样的创作动机根本没有涉及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产业整体的处于低迷状态还是和国家的体制和机制有关系, 国家政策对国产动画虽然也是支持的, 但是引导思路不对, 也不能从根本上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长久以来我们还始终认为动画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分支就是单纯的影视艺术, 而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推动。
自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就将其动漫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 随后以相当快的速度将其推向亚洲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 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这都是值得我们国家学习和借鉴的。除了积极促进动画产业推向市场, 在竞争中发展, 而且还要通过动画教育培养优秀的动画编制人才, 动画产业的投入不能依靠国家和有限的几个企业, 而是要形成一个实质上的动画产业链。从教育入手发展动画产业的手段可能比较间接, 但是也是通过动画教学转到动画创作, 促进动画产业发展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
四、动画教育的发展势必影响动画产业的发展
动画教育关系到动画产业发展的未来, 动画教育体系的建立,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动画的产业化才刚刚起步, 动画市场还稍显稚嫩, 为此我们既要放眼全球, 学习国外动画市场的先进运营经验, 又要关注当下, 寻找中国动画市场运作的落后和不足, 以促成中国动画的产业化格局。动画专业人才的缺乏, 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关键。
通过动画教育若是能够培养一些动漫制作基本功扎实和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那么国产动画片的质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学校教育要立足于教育的规律, 建立一套科学的动画教育体系, 于此同时积极地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为动画教育提供理论走入实践的平台, 这只这样更多优秀的动画作品才能逐渐地出现于市场。
在前边提到过的, 动画产业发展之路上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动画创作人认为动画是给学龄前儿童看的。在今天, 动漫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已经不再是儿童, 而是青少年。国产动画如果一味地只把市场放在儿童这一块是很难取得客观的利润的。如果能走出这个误区, 相信中国动画产业又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而要想使从业人员走出这个思想上的误区还是要通过教育这个方法。所以, 做好动画教育工作, 动画产业也将发展得更加辉煌。
五、结束语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好坏判断标准并不是对动画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有多少, 而是看国产动画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是多少, 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优化动画教育的结构, 发展产业的文化, 让动画教育的发展和动画产业的发展并肩前进,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动画教育和动画产业两者之间需要形成良性循环, 才能实现社会动画产业需求与动画人才培养之间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兆峰, 李楠.动画产业人才需求与动画教育现状的反思[J].新闻界, 2008 (04) .
[2]苏嘉明.浅谈中国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美与时代, 2007 (07) .
[3]王波.浅析我国动画教育的模式与弊端[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3) .
关键词:美国 动画音乐 风格特征 人文阐述
美国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多个国家人员前来移民,呈现出了多国家多文化的冲突融合的现象。来到美国的第三国家的人民,纷纷带来了自己所属国家的文化,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里将自身文化与美国文化、其他国家的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新的文化面貌,成就了现在美国的文化面貌。这些复杂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使得美国的文化面貌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方向。
一、基于人文内涵而产生的动画音乐风格
在美国的人文环境下产生的动画产品中处处体现着美国的人文内涵,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动画音乐风格。
(一)植入世界多个民族的音乐内容
美国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脉络,使得美国自身的民族历史脉络中的题材相对缺少,美国的多国家文化之间碰撞成就了美国动画音乐题材涉猎的内容。取自世界多个民族的音乐内容而生成的动画音乐风格已经成为了美国动画音乐当中的突出风格特征,这种类型的动画产品在创作的手法上采用美国的方法,但是在音乐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影片的内容来选择相应的国家的音乐内容。
例如美国动画影片《阿拉丁神灯》,该影片以悠久的阿拉伯国家历史面貌为背景,在影片中采用阿拉伯的传统乐器和音乐节奏、音调来构成阿拉伯的异国风貌。《狮子王》中使用非洲土著传统乐器、土语和声、电子音乐和民族音乐之间的结合,生成了非洲大自然的生动的景象。《埃及王子》中为了表现埃及的面貌使用了传统的伊斯兰元素和其他外族元素来融合成埃及的音乐元素。《花木兰》中则使用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段作为角色塑造的元素。
(二)沿承传统的古典音乐素材
在美国的动画影片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沿承了传统的古典音乐素材。古典音乐是西方国家传统的文化,不仅悠久的历史,而且是西方国家音乐历史发展的脉络印记。在美国的动画影片中大量作品使用了传统的古典音乐素材,例如影片《幻想曲》中使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素材,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七首古典音乐,包括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赋格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以及舒伯特的《圣母颂》等七首古典乐曲中的音乐片段,在影片中将音乐渗透到其中,发挥了动画与音乐的结合能力,成就了这部动画影片。另外《猫和老鼠》同样使用了古典音乐素材,钢琴、鼓、锣、大提琴等古典乐器的使用丰富了整个影片。
(三)乐舞长篇存在
在美国的动画影片中经常能够看到一部影片中长篇使用乐舞来丰富影片,例如《圣诞夜惊魂》,这部影片正是使用了大量的歌剧的唱段来连贯整部影片,在音乐的合成和节奏的把握上运用自己的见解,大量的歌剧元素是通过音乐歌唱和舞蹈的表演来传递影片中的角色和剧情的发展、冲突,来表现强烈的戏剧构架,用乐舞的方式来传递语言无法传递的情感,影片中使用了十六首歌曲,几乎占据了该部影片的一半时间,同时歌剧采用的是声画同时进行的方式,用音乐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来传递情感。
二、影响美国动画音乐风格特征的人文因素
美国丰富独特的人文环境塑造了独特的美国动画音乐,展现出了丰富的音乐风格特征,正是因为美国具备了丰富的人文因素能够来影响美国动画音乐风格特征的形成。
(一)多种文化冲击下的民族精神
美国对于个人英雄的崇拜情谊能够通过动画影片展现出来,美国的动画影片除了丰富多样的风格之外,更吸引观众的就是观众对于影片下面民族精神的归属感。动画影片在多种文化的相互冲击下,深深受到美国本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每一部动画影片都反应了深刻的本民族精神。美国人在观看动画影片时,虽然同时接受了多个国家的音乐内容,但它们对于本民族精神的归属感极为认同。在美国的动画音乐中,透露着影片所要表达追求英雄、自由、个性的民族精神,影片对于塑造平民英雄的偏爱,看到英雄的成长历程就是美国人民对于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和归属的过程。
(二)迎合观众对于幽默和娱乐取向审美体验
美国的动画影片中以幽默和娱乐大众为追求,这正是应为美国人对于幽默和娱乐的审美取向的体验。在众多的影片中都能看到搞笑的情节之处必定配合这幽默风趣的音乐音效来加强画面的表现感。
美式的幽默追求的是各个年龄层次的满足,他们的人文环境塑造了他们对于幽默的追求,美国人认为幽默和娱乐的追求能够帮助自身克服困难,获得心灵上的升华。因此,美国的动画影片中把幽默和娱乐的元素作为了体现美国人文内涵的因素之一。美国电影中诸多搞笑的角色设定都符合了美国的性格需求,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下,大家正需要这种幽默搞笑的影片来释放压力。
(三)以真实的多种情感为影片表现的基准
在美国的动画影片中能够看到以多种真实的情感作为影片表现的题材,这些影片包括了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注入。表现爱情的动画影片有《美女与野兽》,影片围绕的就是外形丑陋的野兽与美貌善良具备美女之间的故事。同样的影片还包括了《公主与青蛙》。
表现亲情的动画影片有《海底总动员》,影片中以家庭为单位,塑造了家庭中父与子之间的矛盾转危为安,这部影片中胆小的儿子经过了一路的成长,最终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最终战胜困难回归幸福家庭。表现友情的动画影片有《冰河世纪》的系列电影就是阐述友情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在探险初期互相讨厌对方的朋友经过了重重困难的磨合和成长,最终成为了友好的朋友,这就是友情的体现。通过这些以真实的情感为表现基准的影片,能够看到美国人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激励人心的乐观心态和追逐梦想的足迹
美国的动画影片中通常以曲折的剧情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虽然面对重重的困难,但影片中的角色对困难的乐观心态和追逐梦想的坚持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在影片的动人之处,影片通常会配上激动人心的音乐来烘托情感的抒发。例如在《功夫熊猫》中,影片讲述的就是草根英雄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大侠打败敌人。这过程中体现了主人公对于困难的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展现了影片的最终的魅力。对于追逐梦想的体现的影片例如《飞屋环游记》,为了实现自己与艾丽的梦想,最终将飞屋坐落于仙境瀑布旁边,体现了只要有梦想多晚去追寻都不算晚。
三、结语
美国的动画中使用了丰富的音乐素材来表现画面,对于画面的塑造创造者使用了音乐来加深影片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对于素材的来源更是包罗万象,不仅使用古典音乐素材、世界民族音乐素材、现代化电子音乐素材以及原创音乐素材,而且对于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也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使用音乐来参与故事情节的叙事进行。
美国的文化面貌具备了丰富多样的特征,包括了民族精神、幽默和娱乐的审美取向、自由平等、丰富情感体验、乐观的心态和追逐梦想的坚持等,这些多样的特征体现了美国人文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在美国动画音乐中有所蕴含。正是这些人文因素的影响,成就了现在品貌繁盛的美国动画音乐面貌。
参考文献:
[1]蔡海波,高艺函.从《宝莲灯》音乐看中国动画音乐创作理念的创新[J].艺海,2013,(05).
[2]蔡海波,蔡莹莹.谈电视纪录片《俺爹俺娘》音乐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2,(08).
[3]类延秀.论美国迪士尼动画配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J].音乐大观,2014,(04).
[4]黄苏瑾.论美国动画的音乐思维[J].现代视听,2007,(11).
【音乐对影视动画的影响】推荐阅读:
影视音乐11-15
《影视音乐赏析》论文11-01
影视剧音乐论文11-05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10-30
科技对音乐传播的影响10-12
音乐影响论文11-06
对音乐艺术的认识10-09
影视文学的特点10-18
影视的名言语句11-06
影视欣赏课的感想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