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一

2025-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一(通用8篇)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一 篇1

九江市

黄诚

教学设计说明

基于学生已有的动物细胞的了解,联系人体自身的结构,通过充分的观察、讨论与思考,归纳总结出人体的各种结构层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主要讲述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这是基于以下原因:人体的结构层次涵盖了其他动物的结构层次,了解了人体的结构层次,其他动物的结构层次就很容易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习时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通过细胞分裂、生长等细胞活动的学习以及前细胞的学习,学生已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样的概念。为这节课理解细胞分化、人体的结构层次等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4)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2.过程与方法

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四种组织永久玻片,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人体的结构层次。教学难点

1.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教师准备:PPT课件、显微镜、人体四种组织的永久玻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预习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解决疑难——小结回顾 教法建议

细胞可以进行分裂使数目增多,而对于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个体来说,许多的细胞是如何组合成生物体的呢?本章安排了动物体的构成、植物体的构成和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从细胞分裂出发,先介绍了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开始进行分化,形成了组织;然后在认识了动物的不同组织的基础上,介绍了器官和系统,最后介绍了人体的八大系统构成了人体。在学习细胞分化时可以借助细胞分化过程图解或相关课件进行突破,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对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点。

学法建议

在本单元学生学习了关于细胞的知识。知道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生活。为进一步学习细胞构成生物体奠定了知识基础。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要弄清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人或某一动物体举例。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鱼类发育图片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能说出一条鱼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那么自然界的其他动物呢?人呢?

其实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我们每个人最开始都是一个细胞。那么我们大家现在身体里有多少个细胞呢?这些细胞都一样吗?

为什么我们最开始都是一个细胞,而现在我们身体内的这么多细胞又不都是一样的呢? 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看看能不能找出答案。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并归纳总结。

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师生总结出: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开始都很相似,并都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分裂和分化有什么不同呢?

通过回忆分裂的概念及与分化比较可以得出: 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分化——分裂基础上,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大家看看这张图:哪些箭头表示分裂,哪些箭头表示分化呢?

学生回答:1~8为细胞分裂,9、10、11为细胞分化。

2.大家猜想:细胞分化后不同功能的细胞是聚集在一起还是分散开来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聚集在一起。

那么聚集在一起形成什么呢?继续看教材。

得出结论: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我们每个人的主要组织有哪些呢?这些组织分别有什么功能呢?(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什么?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这些组织分别由什么细胞组成,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上皮组织: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保护、分泌功能;主要分布于皮肤及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等处。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收缩和舒张功能;主要分布于四肢,心脏等处。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调节和控制作用;主要分布于大脑、脊髓等处。

结缔组织:种类多;支持、链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问:胃中主要有上皮组织,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组织呢?如有的话还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回答:有,还有结缔组织(血液),神经组织(受神经控制)等。像胃这样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就叫器官。

引导学生说出身体内常见的一些器官,并说出这些器官中的组织。问:皮肤是组织还是器官?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皮肤破了会流血么?会疼么?着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皮肤是器官,因为皮肤中除了上皮组织外还有结缔组织(血液),神经组织(会疼)。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展示消化系统图片,这张图上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在功能上有联系吗?

推导出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除消化系统外,人体还有另外七大系统。

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八大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就构成了统一的人体。

四、总结:

五、问:细胞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构成一个完整人体的呢?

展示心肌细胞构成心肌,心肌构成心脏,心脏构成循环系统一部分,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共同构成人体。

总结: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板书设计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的分化形成组织 1.细胞分化

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种类: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的作用。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能力。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种类很多,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形成器官 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器官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 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反思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系新课标人教版(2012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继学习细胞及其特点之后,对今后学习动物的结构特点、行为方式起到垫铺的功能,是生物学习由微观到宏观转变的关键点。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有了一个感性和理性的初步了解,这就是学习“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起点。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探究“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上。通过学习,要弄清组织、器官、系统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人或某一动物体举例。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感性认识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的动物细胞知识,联系人体自身的结构,通过观察、讨论与思考,归纳总结出人体的各结构层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能力目标:

1、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认识。

教学难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教学方法

引导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图片,提出问题:

1、鱼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在鱼由受精卵发育成大鱼的过程中,随着细胞的分裂,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是简单地堆砌成小鱼吗? 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过渡: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下面我们就以人体为例,来探讨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板书]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师:复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图形展示)提问:那这么多的细胞又是怎样构成我们人体的呢? [板书]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

组织学生活动:假设学校举行运动会,本班选拔出篮球队、足球队。学生组成球队,并观察篮球队员足球队员的差异,并讲解篮球队足球队均由篮球队员和足球队员组成,为下文讲解细胞分化和构成组织做铺垫。

师:大屏幕展示人体人体不同种类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结构上的不同,介绍各类细胞的功能。提问:这些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功能各异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接着大屏幕展示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后再分化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动画。

生:观察人体各类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

师生归纳: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是很相似的,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着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概述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师:大屏幕展示人体四种组织的图片,介绍构成各种组织的细胞特点。生:初步观察人体四种组织,获得感性认识。

师生归纳: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图2-12,思考:受精卵是怎样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的? 生:思考、讨论。

师生归纳: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

师: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第60页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插图,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生:结合插图认真观察。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0页的插图及下面的文字说明,介绍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组成、功能等。[板书]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讨论: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会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哪些组织?

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皮肤内含有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皮肤这种器官。

师:展示大脑、胃、心脏的图片,指导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的器官分别由哪些组织构成,这个器官具有什么功能?

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知道人体各器官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板书]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师:展示胃器官的图片提问,胃的功能是什么?只有胃就能完成消化作用吗? 生:思考回答,胃的功能是消化,不能。

师: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器官?这些器官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师生总结: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上述系统称为消化系统。

师:展示其它系统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除了消化系统以外,人体还有七大系统,你能说出这七大系统的名称吗?它们各有哪些主要器官?各具有什么功能?

生:观察讨论,分析回答。

师:给出一段运动员起跑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哪些系统参与了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讨论、分析,说出不同的系统,知道人体的各系统是相互配合的。生:总结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

2、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3、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

1.通过分辨植物体六大器官,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植物体结构层次,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三、教学方法

启发法、小组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

四、教师准备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实物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现在来回忆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

复习提问:(1)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结构开始的?(受精卵)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怎样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非常好,大家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否和动物的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来认识一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分钟)

2、预习自学: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63~P65,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的练习。(6分钟,完成以后学生展示。)

3、合作互学,展示激学

学习任务一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通过刚刚的自主学习,同学们对植物体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植物体的六大器官。结合你们教材63页以及课件上展示的图片,认识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并把名称标注在课本上,每个小组分发一个物品,结合你们对植物体的器官的认识,小组讨论:你们小组得到的物体是植物体的哪一个器官?有什么功能? 学习任务二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我们已经知道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那么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有哪些呢?阅读教材64页,完成导学案上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构成植物体的几种组织都来自分生组织。

学习任务三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小组讨论: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与植物体结构层次有什么不同。(20分钟)

4、课堂总结:细胞分化形成了组织(主要的几种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六大器官),器官组成植物体。(3分钟)

5、提升检学:完成课后练习。(10分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一 篇4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彭茂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难点:器官和系统等概念的归纳总结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3分钟)

1、什么叫做组织?

答:我们把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动物、植物有几种组织?

答:动物有: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綈组织;

植物有: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二)、创设问题情境:(3分钟)

1、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 答:砖和瓦

2、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吗? 学生:认为不能,从而引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24分钟)

(师:那么,我们多细胞生物体又是怎样构成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讲桌上的这株盆景,看下它有哪些器官。)展示教师讲桌上的一株盆景,让学生观察它有哪些器官。学生: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教师:这些器官又各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你能把它分成几类,怎样分呢?

学生:分为两类: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教师:既然植物体有这么多种器官,什么叫做器官呢?

(器官:由不同 组织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教师:好,大家说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那么组织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 即: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呢? 学生: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展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师:设疑: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何异同。学生:动、植物体都是:细胞——组织——器官,只是植物体是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动物体由器官构成系统,由系统再构成动物体。

教师:让学生观察书本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除此之外,人还有那些系统呢?

学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四)、知识迁移:(5分钟)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有人说,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各种运动,这种说法正确吗?(得出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五)、达标检测:分别写出山羊和青草的结构层次。(10分钟)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识别植物体的几种组织;解释组织、器官的概念,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细胞如何构成植物体”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整理实验用具,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织、器官的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组成及结构层次。难点:组织、器官的概念,探究“细胞是如何构成器官”。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那么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呢? 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师: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呢? 生:从微观到宏观

师:对不对呀?非常好。看来大家上节内容掌握得不错。(教师板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展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那么植物体呢,是否也是这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探究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板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二)新授: 师:(课件展示绿色植物)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些图片,看看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或你能从中找到哪些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绿色的,植物,开花等。

师:这几位同学的观察力都非常强,对,它们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今天我们就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为研究对象来展开探究。(课件展示油菜植株)这是一株油菜植株,请仔细观察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可以与你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生:

师: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就构成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那么它们在结构层次上属于什么呢?

生:器官

师:非常好,它们共同组成了“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题目“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4页,将六大器官填在相对应的图片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师:你知道它们从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植物的哪种器官吗? 生:

师:非常好。看来我班同学平时非常注意观察生活。那这个西红柿呢,它属于什么器官? 生:是果实。

师: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结合上节课的知识。生:组织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个西红柿来探究一下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课件展示: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师:怎么用它呢(指着西红柿)。吃掉它。不过不能白吃了,吃的时候你要观察思考,一、你首先咬破的是什么?它对果实的有什么作用?

二、西红柿最好吃的是哪一部分?它应属于什么组织?

三、西红柿中的黄色细丝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这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边品尝边思考,可以讨论。生:边吃边讨论。

师:我看大家吃得也差不多了,这几个问题有结论了吗?好,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

师:这是你们的结论。有不同的或补充的吗? 生: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到位。事实也确实如此(课件展示营养组织及其功能),这是这种组织的显微结构。既然含有营养物质,所以叫它营养组织(课件展示营养组织名称)。师: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请根据营养组织的功能,猜测一下它的细胞特点。可以讨论(教师下去指导)生:液泡大,生:绿色的

师:有补充的吗?我们看看科学家有没有补充的。(课件展示营养组织细胞的特点及光合作用的功能)。不过我们现在吃的果肉细胞是绿色的吗?想一想,老师展示的这个绿色的营养组织是西红柿的吗?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再来看。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哪个同学能交流一下。生:表皮咬不动,我们认为它的作用应是保护。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把西红柿剥了皮放置,很容易腐烂,为什么呢? 生:表皮有保护功能。师:(课件展示保护组织及其功能)。怎么样?非常好。考虑一下应称为什么组织呢? 生:保护组织。

师:(课件展示名称)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

生:

师:看来,这个问题确实有些出难度。那这样,我们做个比方,西红柿就是你,这个黄丝呢,就相当于你体内的血管,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运输作用。

师:对了,大家很聪明吗!是什么组织呢?

生:运输组织

师:有道理。很接近了。(课件展示输导组织及其名字)输导组织。

小结:

师:通过大家的品尝,我们弄清了这三个问题。现在谁能来告诉老师,西红柿这个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呢?

生: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和保护组织

师:其实果实中远不止这些组织,还有哪些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到网上查找资料,进行课后探究。师:那么这些组织除了存在于果实中以外,其他器官有没有呢?下面我们来看这张图片,(课件展示叶片显微结构)这是叶片的显微结构,请同学们考虑它其中有没有这三种组织呢?哪部分是呢? 生:观察回答

师:好。那么教师给出的这些器官中是不是也是由这些组织构成的呢?我们看这根甘蔗,谁能来分析一下? 生:

师:那么其他的器官中有没有呢?肯定有。我们就不一一分析了。这就说明这几种组织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现在我们还来看这根甘蔗,它是不是一直是这么大呢?

生:不是,由小长大

师: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我们再来分析一张显微图片,这是根尖的纵剖面的显微结构。前面提到的三种组织,这里有没有呢? 生:有

师:在哪呢?引导学生答出。那分生区的作用是什么呢?它会存在什么组织呢?顾名思义。生: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应是分生组织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到位。对,分生组织,它产生的新的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如营养组织等。这样就可使植物体由小长大。在成熟的植物体内,如根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牙的生长点等处。

生:

师:其实只要是能由小长大的部分都含有组织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它的细胞有什么样特点。(课件展示根尖及分生组织的动画)师:有没有补充的呢? 这是我们从图中能读到的信息,实际上分生组织还具有其他特点。(课件展示分生组织的细胞功能)师:分生组织再加上我们吃出来的那三种组织就构成了植物体四种主要组织,植物体的组织也是由(指着四种组织的细胞让学生答出:细胞)构成的。现在,你的头脑中有没有形成一个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下面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 生:

师:非常好。(板书: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课件展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师:同学们的课堂表现也非常棒,相信大家一定从这节课收获了很多知识?谁能谈一谈呢? 师:我们来一起进入知识的巩固检验环节,考察一下我们的记忆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练习题)

生:一生回答,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不正确的答案。师:看来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已基本掌握,生:

测量物体的高度教案一 篇6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活动设计方案,自制仪器.

2.能够设计方案、步骤,能够说明测量的理由.

3.回顾、整理已学过的测高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并能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想办法. 2.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的过程并能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2.能够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 教学方法

分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讨. 教具准备

自制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曾遇到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物体的高度,例如习题1.4第2题,小伟测大厦的高度;上一节小明测塔的高度等.这些都是小伟、小明已将测量的数据直接告诉我们,让我们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接求得即可.

可现实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高度,特别像旗杆、高楼大厦、塔等较高的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需要我们自己去测量,自己去制作仪器,获得数据,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小明在测塔的高度时,用到了哪些仪器? [生]测角仪和皮尺. [师]它们有何用途?

[生]测角仪是用来测量仰角和俯角的大小的,皮尺是用来测距离.

[师]很好.首先我们来制作一个测角仪,并思考如何用测角仪测量角的大小,并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Ⅱ.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 活动一:测量倾斜角

[师]首先我们来自制一个测倾器(或测角仪、经纬仪等).一般的测倾器由底盘、铅锤和支杆组成.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组制作如图所示的测倾器.

(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能否积极想办法,利用手中的现有材料,制作一个规范、标准的测角仪)

[师]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什么?

[生]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重合,否则测出的角度就不准确.度盘的顶线PQ与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互相垂直,并且度盘有一个旋转中心是铅垂线与PQ的交点.当度盘转动时,铅垂线始终垂直向下.

(一个组制作测角仪,小组内总结,讨论测角仪的使用步骤)[师]用测角仪如何测仰角?

[生]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经对准较高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指的度数.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M的仰角.

[师]你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生]如图,要测点M的仰角,我们将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我们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此时铅垂线指向一个度数,即∠BCA的度数.根据图形我们不难发现∠BCA+∠ECB=90°,而∠MCE+∠ECB=90°,即∠BCA、∠MCE都是∠ECB的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BCA=∠MCE.因此读出∠BCA的度数,也就读出了仰角∠MCE的度数.

[师]如何用测角仪测量一个低处物体的俯角呢?

[生]和测量仰角的步骤是一样的,只不过测量俯角时,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低处的目标,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同样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就是低处的俯角.

活动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师]你是如何理解“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

[生]“底部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可以无障碍地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底部之间的距离.

[师]现在我们手边有测角仪和皮尺,你能设计一个方案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吗?

[生]我们在初二时曾利用三角形相似测量过旗杆的高度.现在手里有测角仪和直尺.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出旗杆的高度(设旗杆的底部可以到达).

要测旗杆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如下图)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即测角仪),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

3.量出测倾器(即测角仪)的高度AC=a(即顶线PQ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

根据测量数据,就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

[师]很好!为什么这样就能求出物体的高度,你能说明理由吗? [生]可以.因为在Rt△MEC中,∠MCE=α,AN=EC=l,所以tanα=即ME=tanα·EC=l·tanα.

又因为NE=AC=a,所以MN=ME+EN=l·tanα+a.

[师]同学们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测角仪和皮尺测出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有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它们的高度如何测量呢?

活动三: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师]所谓“底部不可以到达”,就是在地面上不能直接测得测点与被测物体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例如测量一个山峰的高度.

[生]前一节中小明测量塔的高度就是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的测量.我们从小明的测量过程中得到启示,要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如图所示):

ME,EC

1.在测点A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此时物体MN的顶端M的仰角∠MCE=α.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角仪(A、B与N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M的仰角∠MDE=β.

3.量出测角仪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 根据测量的AB的长度,AC、BD的高度以及∠MCE、∠MDE的大小,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MN的高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可以.在Rt△MEC中,∠MCE=α,则tanα=在Rt△MED中,∠MDE=β,则tanβ=根据CD=AB=b,且CD=EC-ED=b. 所以MEME=b,tantanb11tantanb11tantanMEME,EC=;

tanECMEME,ED=; EDtanME=.

MN=+a即为所求物体MN的高度.

[师]今天,我们分组讨论并制作了测角仪,学会使用了测角仪,并研讨出测量可到达底部和不可以到达底部的物体高度的方案.下一节课就请同学们选择我们学校周围的物体,利用我们这节课设计的方案测量它们的高度,相信同学们收获会更大.

Ⅲ.课时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在各个小组内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方案的设计活动中,想办法,献计策,并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释设计方案的可行之处.相信同学们在下节课的具体活动中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Ⅳ.课后作业 制作简单的测角仪 Ⅴ.活动与探究

(2003年辽宁)如图,山上有一座铁塔,山脚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且建筑物周围没有开阔平整地带.该建筑物顶端宽度AD和高度DC都可以直接测得,从A、D、C三点可看到塔顶端H.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测倾器(即测角仪).(1)请你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矩形建筑物,设计一个测量塔顶端到地面高度HG的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①测量数据尽可能少;

②在所给图形上,画出你设计的测量的平面图,并将应测数据标记在图形上(如果测A、D间距离,用m表示;如果测D、C间距离,用n表示;如果测角,用α、β、γ等表示.测倾器高度不计)(2)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塔顶到地面的高度HG(用字母表示).

方案1:(1)如图(a)(测四个数据)AD=m,CD=n,∠HDM=α,∠HAM=β.

(2)设HG=x,HM=x-n. 在Rt△HDM中,tanα=在Rt△HAM中,tanβ=∵AM-DM=AD,∴xnxn-=m,tantanHMxn,DM=.

tanDMHMxn,AM=. AMtanx=mtan·tan

tantan方案2:(1)如图(b)(测三个数据)CD=n,∠HDM=α,∠HCG=γ.(2)设HG=x,HM=x-n,HGx,CG=,CGtanHMxn在Rt△HDM中,tanα=,DM=,tanDM在Rt△CHG中,tanγ=∵CG=DM. ∴xxnntan,x=. tantantantan板书设计

§1.5.1 测量物体的高度(一)活动课题: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工具:测倾器(或经纬仪,测角仪等)、皮尺等测量工具. 活动方案:

活动一:测量倾斜角.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一 篇7

一、课前口算

师:同学们,开学以来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组口算训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准确,谁听得认真。出示口算卡片

二、新课导入

师:刚刚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小故事。(出示幻灯片)

一天,有两只小蚂蚁在争论牛的样子,一只爬在牛蹄子上的蚂蚁说:牛是圆的,有碗那么大。一只爬在牛角上的蚂蚁说:不对,牛是弯的,长短和黄瓜差不多。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生1:它们说的都不对。

生2: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师:对,这两只小蚂蚁都只看到了牛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牛的全貌。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

三、观察实践

1.出示小狗玩具。

(老师把小狗玩具放到讲台桌的正前方。)

师: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小狗丁丁,大家都坐在小狗的不同方向看,你们告诉我分别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狗的一只耳朵,一只脚。生2:我看到了小狗的整张脸,有两只眼睛。生3:我看到了小狗的一只耳朵,一只手。……..师: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现在咱们换个方向看,结果会一样吗? 2.师转动小狗,让小狗背面朝前,让学生观察。师:这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小狗的背后。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每个人坐在不同的方向观察了小狗,我们发现从正面,侧面,后面所观察到的小狗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想看清楚小狗,一定要认真观察,从多个方面去观察。只看一个面是不能看清楚小狗的。3.出示玩具车(出示课件)

师:接下来我们观察一下玩具车。(出示课件)

师:刚才大家观察了这么多,有什么发现吗?(多个学生说一说)生: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课件出示: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师:一定是这样吗?

生:不一定,就像我们从左侧面看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车身和两个完整的车轮,从右侧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车身和两个完整的车轮,看见的是一样的。

(课件出示: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四、巩固实践

1.完成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首先确定人物,然后观察,同桌之间交流结果。同桌互相扮演较色,验证观察结果。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了,是谁在看谁? 学生独立连一连,指名汇报。3.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教师发口令,学生对应操作:请举起你们的右手;放下右手,再举起你们的左手。

(2)黑猫警长在指挥交通,我们来看看四个小动物看到的黑猫警长都是什么样子的。(出示第四题图)

黑猫警长抬起的是哪只手?你能说说哪副图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连一连,指名汇报,说理由。

五、全课小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一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介绍物体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生介绍)

生1:我带来的是一个球盒子,它长长的,有一个面是圆圆的,还有两个面是圆形的,平平的。

生2:我介绍的是一个药盒,它的形状是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还有8个尖尖的角。

生3:我手里的这个是魔方,它是方方正正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8个尖尖的角。

生4:我带来的是一个球,它是圆圆的,能滚来滚去。……

(2)同桌介绍物体。

“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体,那你就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听。”

(学生活动,同桌介绍。)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分类。

“刚才通过小朋友的介绍,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老师从小朋友当中拿了几个,也带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这么多的物体,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物体的方法,给“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谁来分分类?(学生分类)为什么这么分?

2、出示名称。

“每类形状的物体,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抽象成几何图形。

“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这四类形状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4名学生分别把图形贴到黑板上)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

4、举例欣赏。

“请你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先说给同桌小朋友听听,看谁找得多、说得多?(反馈)”

生1:空调接近长方体的。

生2:日光灯的灯管是圆柱;吊扇的杆子也是圆柱。

生3:篮球、乒乓球都是球。

生4:魔方、骰子形状是正方体的。……

归纳:“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课件欣赏)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生活举例,进一步认识物体,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1、你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2、下图中有哪些图形?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

圆柱有( )个,球有( )个。

3、猜一猜

圆圆鼓鼓小淘气,

滚动起来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4、总结

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

上一篇:面试中的薪酬问题下一篇:2023年度县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