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级党校意见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县级党校意见(推荐8篇)

加强县级党校意见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认真谋划全市党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县级党校工作的指导。近期,笔者深入温州市所辖的瑞安、乐清、永嘉、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洞头八县(市)和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就县级党校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温州市八县(市)党校均有独立校区,3个区委党校目前尚无独立办学的基础设施。除常规性的主体班次外,大部分党校均开设有部门办班、社会培训、学历教育等项目。总体来看,党校运行情况基本良好,党委对党校工作比较重视,各党校都能够完成本级干部培训任务,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且党校事业发展的经费基本有保障。

一、目前温州市县级党校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对照《条例》规定,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部分县(市、区)党委尚未把党校工作提高到党的建设大局去认识,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重要问题还不够到位。二是各县(市、区)党政领导能经常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但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制度。三是党委领导主动关心党校不够。各县级党校中,只有2个党校的常务副校长进入同级党委会,2个党校校委成员进入同级人大、政协。

2、对照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硬件设施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各县级党校中,除瑞安市委党校外,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其校园建设均未达到相应标准。

3、对照新形势下干部培训需求,现有师资力量较难胜任。各县级党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制约着党校的长远发展。一是人员编制不够合理。现有的县级党校编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人员普遍偏少。二是教师与行政人员比例失衡。三是现有教师学历、职称偏低。四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五是科研能力不强。

4、财政投入不足,党校事业发展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各县级党校中,只有4所党校的办学经费能得到保障,其余党校的办学经费均得不到充分保障。

5、干部交流不畅,影响党校长远发展。一方面,由于受编制的制约和人才政策不到位的影响,教研所需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党校,从而使教师人手不足问题和高层次人才匮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党校内部的干部很少有机会到基层挂职锻炼、交流、提拔,很多人都是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呆在党校,这很不利于党校干部的成长。

6、实行“阳光津贴”后,给党校内部管理带来困难。党校工作的特殊性,使党校人员一直存在事业和公务员两种身份。目前,各县级党校均已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干部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分类管理。总的来看,这是符合党校实际情况,有利于党校长远发展的。但各县级党校长期存在人员混岗使用情况,在实行“阳光津贴”制度后,如何平衡两种身份人员的分配问题,成为各级党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温州市县级党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1、进一步加强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一是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听取党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县(市、区)党委每年专题研究党校工作应不少于一次。二是要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和党委常委成员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制度,使之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座谈常态化。三是党委要主动关心党校建设,帮助党校协调解决贯彻落实《条例》中碰到的困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尽早落实《条例》中规定的“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事项,使常务副校长参加同级党委会,党校班子成员进入同级人大、政协,从而使党校更加了解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培训、决策服务工作。

2、进一步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党校要拥有一支学术精良、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合理、灵活核定人员编制。党校人员编制数要根据干部培训任务加以确定,并随着培训任务的增加而适量增加。同时要严把进人关,保证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比例协调。二要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和知识结构。要立足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需要,结合各县级党校实际,合理安排专业比例,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党建、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同时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派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三要加大科研工作力度。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是党赋予党校的重要任务。因此,党校必须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各县级党校要建立健全科研工作的相关制度及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多搞研究,多写文章,使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入党委政府决策层,用制度保障党校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

3、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合理安排培训课程,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增进授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党校系统内的有机联动、系统外的开放联合、校内学科间的互动联手,推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如定期聘请校外高层次专家教授来校讲课、举办异地教学班等。要强化教学基地建设。要立足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建立完善一批具有当地特色且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现场教学实践基地。

4、进一步加大对党校的财政投入。一要补足经费缺口。浙江省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斯鑫良同志在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针对党校函授教育停办引起党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各级财政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妥善予以解决。”目前,省委常委会已同意,“各级党校因函授教育停办引起的办学经费缺口问题,由各级财政予以统筹解决”。因此,各县级党校因函授教育停办等带来的经费缺口,各县(市、区)应尽快加以落实解决。二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条件的要尽快实施新校园迁建工程;条件尚不成熟的,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校园改扩建,力争进一步完善学校建筑功能、提升教学设施水平。三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与分配机制。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给予党校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同时,允许党校内部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允许人员竞争上岗、混岗使用,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进一步优化整合办学资源。《条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委党校。不设立县(市)委党校的,可设立市(地)委党校分校。”浙江省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斯鑫良同志在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办学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承担办学任务的条件的县级党校,可以通过探索设立市委党校分校、建立跨区域中心党校等形式,提高办学水平。考虑到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关于县(市、区)委党校设置的问题,具体由各市委研究确定。”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在党校体制设置方面,建议将没有校舍的区委党校与温州市委党校合并,建立以温州市委党校为龙头的“大党校”体制,进一步优化整合办学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温州市委党校的龙头作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进而提高党校系统的整体办学水平。其他省市党校实践经验表明“大党校”办学体制切实可行。

6、进一步加强党校干部队伍建设。党校在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同时,自身也造就了一批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在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加强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干部的交流力度,不断优化党校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因此,应建立党校干部内外交流制度,加强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干部交流的力度,把党校干部的内外交流纳入全市干部交流体系,予以全盘统筹安排。

加强县级党校意见 篇2

一、县级党校目前的现状

就某市而言, 全省教学质量评估验收通过的只有三个县级党校, 其余党校办学条件均不合格, 造成目前县级党校的现状,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培训工作不被重视, 没有做到全覆盖。个别地方党委重视了, 党校建设和作用发挥就好一点;如果不重视, 党校建设很难发展, 其作用不能发挥。有的县干部培训随意性大, 组织部的计划不征求县级党校意见, 想办就办, 甚至忙起来不办。正常的干部调训让位于各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培训班培训时间段、人数递减。影响当地干部素质的提升, 影响当地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 虽然县级党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 但力度不大, 跟不上上级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变化, 部分党校缺乏应有的教学设备。教学办公设施老化严重, 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3.师资力量薄弱, 知识结构老化;据调查商丘市所属县级党校大多数都缺乏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 知识结构老化, 使用现代设备教学有一定难度。师资力量的匮乏, 也是造成党校办学差的一个主因。

4.党校办学经费不足, 自身发展提升难。由于党校是全供事业单位, 仅有微薄的办公经费, 缺乏经费来源, 其自身发展只能靠当地党委、政府改善条件。如果当地党委、政府不重视, 自身发展只能停止不前。为了发展, 有的党校开辟其他联合办学渠道, 不惜放弃主业寻找副业, 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通过增加资金来源来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强县级党校建设,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

党校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 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包括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此,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执行条例》《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重要文件提出的要求抓好落实, 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加强县级党校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 笔者认为有以下解决途径:

1.强化学习、准确定位。

第一, 地方党委、政府要站在长远和战略的高度, 对中央和省、市委加强党校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来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增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 抓好党校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 切实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认认真真地办好主体班次, 贯彻落实干部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的原则, 切勿重培训, 轻使用或轻培训、重使用, 注意二者脱节问题。第三, 根据《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等文件要求, 给党校合理定位, 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 不是一般的事业单位, 要经常关心、关注党校事业发展, 切实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第一, 地方党委、政府对党校建设情况要进行专门研究, 主要领导同志每年要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党校进行一次现场办公, 及时研究解决党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校搞好教学急需解决的培训经费、办公经费、教学设备经费等要及时拨付并重点保障。第二, 对党校的基本建设, 党委、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和预算、列入计划、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建设好, 特别是利用这次教学质量评估验收之机, 把党校的基础设施建好, 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第三, 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指导抓好党校建设, 搞好办班协调, 注重发挥好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3.多措并举, 加强师资。

第一, 抓好现有教师进修、提高、经常对县级党校教师进修培训, 经常地组织教师进上级党校、部门进修深造或充分利用党校系统组织的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机会学习先进单位的做法。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基层乡镇挂职锻炼, 使其了解基层、了解群众、丰富经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增长知识。单位内部开展“老带新”活动, 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才提高, 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第二, 聘任好兼职教师。所聘教师可以是部门领导或某一方面专家, 充分利用他们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专长, 以弥补党校教师专业知识的缺失, 解决党校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第三,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现有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而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不失为一条捷径。为此县级党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 给引进人才广开绿灯, 充实党校教师队伍壮大, 使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4.创新机制, 增强活力。

第一, 要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制度, 把德、能、勤、绩、廉情况的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职称评聘、年终奖惩等结合起来, 从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 完善教学和学员管理制度, 把从严治校, 从严管理落到实处, 确保党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第三, 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搞好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5.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加强县级党校意见 篇3

县级党校现状分析党校建设途径县级党校处在党校系统的最基层,是县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同时又在上级党校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属双重管理。《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这一属性决定了其重要职责有两个方面:作为党校,它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培养造成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殊职能;作为部门,它又承担着加强党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县级党校主要培训轮训乡副科级、中青年干部和村干部。由此可见,县级党校既是培训、轮训基层干部的主阵地、理论宣传的排头兵,又是县委决策咨询的参谋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县级党校建设的好与坏,职能作用发挥的强不强,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加强县级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已刻不容缓,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但当前县级党校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参差不齐,良莠并存,令人堪忧。以下是笔者对其浅识:

一、县级党校目前的现状

就某市而言,全省教学质量评估验收通过的只有三个县级党校,其余党校办学条件均不合格,造成目前县级党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培训工作不被重视,没有做到全覆盖。个别地方党委重视了,党校建设和作用发挥就好一点;如果不重视,党校建设很难发展,其作用不能发挥。有的县干部培训随意性大,组织部的计划不征求县级党校意见,想办就办,甚至忙起来不办。正常的干部调训让位于各基层单位的日常工作。培训班培训时间段、人数递减。影响当地干部素质的提升,影响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发展。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虽然县级党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力度不大,跟不上上级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变化,部分党校缺乏应有的教学设备。教学办公设施老化严重,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3.师资力量薄弱,知识结构老化;据调查商丘市所属县级党校大多数都缺乏师资力量,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使用现代设备教学有一定难度。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造成党校办学差的一个主因。

4.党校办学经费不足,自身发展提升难。由于党校是全供事业单位,仅有微薄的办公经费,缺乏经费来源,其自身发展只能靠当地党委、政府改善条件。如果当地党委、政府不重视,自身发展只能停止不前。为了发展,有的党校开辟其他联合办学渠道,不惜放弃主业寻找副业,以弥补办学经费不足。通过增加资金来源来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强县级党校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

党校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执行条例》《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重要文件提出的要求抓好落实,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县级党校建设和职能作用发挥,笔者认为有以下解决途径:

1.强化学习、准确定位。第一,地方党委、政府要站在长远和战略的高度,对中央和省、市委加强党校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来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增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抓好党校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切实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认认真真地办好主体班次,贯彻落实干部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切勿重培训,轻使用或轻培训、重使用,注意二者脱节问题。第三,根据《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等文件要求,给党校合理定位,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不是一般的事业单位,要经常关心、关注党校事业发展,切实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第一,地方党委、政府对党校建设情况要进行专门研究,主要领导同志每年要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党校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党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校搞好教学急需解决的培训经费、办公经费、教学设备经费等要及时拨付并重点保障。第二,对党校的基本建设,党委、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和预算、列入计划、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建设好,特别是利用这次教学质量评估验收之机,把党校的基础设施建好,以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第三,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指导抓好党校建设,搞好办班协调,注重发挥好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3.多措并举,加强师资。第一,抓好现有教师进修、提高、经常对县级党校教师进修培训,经常地组织教师进上级党校、部门进修深造或充分利用党校系统组织的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机会学习先进单位的做法。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基层乡镇挂职锻炼,使其了解基层、了解群众、丰富经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增长知识。单位内部开展“老带新”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才提高,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第二,聘任好兼职教师。所聘教师可以是部门领导或某一方面专家,充分利用他们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专长,以弥补党校教师专业知识的缺失,解决党校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第三,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现有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一条捷径。为此县级党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给引进人才广开绿灯,充实党校教师队伍壮大,使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4.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第一,要健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制度,把德、能、勤、绩、廉情况的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职称评聘、年终奖惩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完善教学和学员管理制度,把从严治校,从严管理落到实处,确保党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第三,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搞好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县级党校意见 篇4

中共正定县纪委

中共正定县委组织部

正定县编办

正定县监察局

正定县财政局

关于加强县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0年10月23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纪发[2009]9号),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关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办案装备配置标准和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10号)精神,根据县委常委会纪要(九届第四十五号),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切实加强县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建设

1、县纪委书记担任县反腐败协调小组组长,切实履行党内监督和组织协调反腐败职责;规范县纪委书记在县委常委中的排序,县委常委担任纪委书记的,其常委职务排序按任同级领导职务的时间,排在资历相同的常委前面。

2、落实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职级待遇。纪委书记由县委副职一级的干部担任;副书记由正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担任;常委由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担任;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个人条件配备正科级常委,属领导职务序列。

3、县纪委书记参与县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等有关重要事项之前的酝酿协商,行使监督职能。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或列席县委全会等重要会议,参加县委组织的干部民主推荐会议。县监察局局长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

4、按照德才条件和专业要求,县纪委商县委组织部,从“青年论坛”优秀干部或其他优秀干部中选拔配备一名非中共人士监察局副局长。

5、切实加强县纪委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建设。制定加强纪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健全学习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内部监督。探索加强全委会自身建设的新途径,激发全委会活力,探索建立全委会例会制度、对常委会的监督制度、反腐倡廉重大决策表决制度等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全委会作用的发挥。建立县纪委向县纪委委员情况通报制度,加强与不

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县纪委委员的经常性联系。

6、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双重管理。县纪委副书记、常委、监察局局长、副局长的提名、任免、奖惩、兼职和调动,事先需由县委以书面形式征得市纪委同意后,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乡镇(街道办)纪委书记,县直部门纪检组长(书记)的提名、任免,由县纪委和县委组织部协商后,报县委决定或进行选举。

7、加大纪检监察干部交流力度。对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同一班子任职满10年的,应当交流并给予妥善安排。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予以提拔重用。中层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五年的,应予以轮岗,对特别优秀的中层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也可推荐到其他单位担任领导职务。

二、切实加强县纪检监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8、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活动以及“素质建设工程”活动,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和履职能力。

9、整合增加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力量。按照中央纪委和中央编办要求,通过盘活存量、内部调剂的办法,从县直行政编制中为县纪委监察局增加5名行政编制,重点加强办案力量。离开工作岗位但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不得占用纪检监察机关现有编制。纪工委、监察分局的编制单列,不得挪用和挤占。原则上不得抽调纪检监察干部从事与纪检监察无关的工作。

10、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制定出台《关于实行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县纪委监察局新录用的公务员,除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交流进入县纪委监察局的公务员(不含领导班子成员),除特别需要的专门人才以外,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工作经历或专业背景应与拟任职位相适应。

11、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合理配置工作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机构,规范名称,明晰职责。县纪委监察局内设室的主任,为副科长级领导职务。

12、核定县纪委监察局机关科级非领导职数。严格按照中纪发[2009]9号文件标准,按照县纪委监察局机关乡科级领导干部职数(含室主任职数)的50%核定正副科级纪检监察员职数。

三、切实改善县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办案条件

13、建立健全县纪委监察局机关经费保障制度。将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和纪工委监察分局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纪检监察业务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办公经费预算标准按照中纪发[2009]9号文件执行。

14、加强纪委监察局机关装备建设。按照中央关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装备配置的要求,配齐各项办公设备设施。

四、切实加强对县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工作的领导

15、县纪委监察局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做好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16、县纪委监察局要主动加强同组织、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有关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为县纪委监察局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17、本实施意见由县纪委商有关部门负责解释。过去有关文件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主题词:纪检监察 机关建设 实施意见

中共正定县纪委办公室2010年10月31日

县级党校档案建设的思考 篇5

专业论文

县级党校档案建设的思考

县级党校档案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分析加强新时期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剖析当前党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县级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对县级党校从教学主导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过层中,如何管理学籍档案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党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部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产生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使党校学籍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也受到极大的冲击。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党校学籍档案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当前党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加强党校学籍档案建设的重大意义学籍档案是学员从报名、录取、入学到修业期满毕业(结业)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学籍变动、奖励处分、毕业(结业)鉴定、资格审核等环节的真实记录,是学员在校期间综合素质和具体表现的真实写照和重要依据。在信息化、网络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干部培训规模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为此,报告同时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党校系统深入领会,贯彻落实,继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向前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的部署精神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县级所管领导干部每五年必须到党校等干部培训院校参加累计不少于三个月的脱产培训学习。因此,现阶段县级党校培训规模之大、培训班次之多,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前所未有的,由此必将形成大量的学籍档案信息,仅凭传统手工操作的办法难以进行有序、高效的管理,只有不断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保证大规模培训干部学籍档案整理科学、安全保管、检索准确、利用便捷。

(二)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学籍档案管理是党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客观地说,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技术也已广泛运用于办公及教学等诸多领域,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学籍档案仍然滞后,迫切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党校信息化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二、当前县级党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县级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照《党校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方面,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思想理念不适应。部分相关人员对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收集、整理、保存、传递、利用学籍档案的意识不强。有的认为学籍档案象“宅男”“、宅女”一样,躲在深闺大院,少有人问津,创新不创新关系不大,对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适应。党校档案管理普遍缺少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现有管理人员大多没有受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专门培训,缺少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是“机盲”,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措手不及,力不从心。同时,管理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高级职称比例偏小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推进县级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才能积极主动把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到学籍档案管理上。为此,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深入学习贯彻《档案法》等档案管理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对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依法管档意识、责任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善于用战略性、系统性和信息化思维来谋划和推动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发展。

(二)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制度规范是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依据和保证。要根据党校特点,研究制定党校学籍档案电子文档管理办法,为学籍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要建立健全学籍档案材料定期收集归档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沟通协调等工作机制,按照学籍档案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都要在规定时间、按规定要求保质保量办理或报送有关信息化档案材料。教务、教研、学员管理等涉及学籍档案管理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做好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和规范要求,在工作中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完整有序的信息化学籍档案链。推进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建立现代管理模式。要推进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籍档案管理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普遍应用,加快开发学籍档案管理软件,逐步摆脱传统、单一的手工操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学籍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1.建立学籍档案有关数据库。对涵盖招生报名、入学注册、学籍变动管理、成绩登录、毕业论文、奖励处罚等方面学籍档案的收集、积累、归档都要采取信息化的办法进行处理,实现学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基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数字化,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子学籍档案管理运行机制。2.建立学籍档案专门网站。对学籍数据的处理采用“分布处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学籍档案信息是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逐步形成、完善的,是动态的。动态管理中的工作主要分布在教务、学员管理、教研等多个部门,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籍管理员工作相对独立,自带数据库,平时离网工作,需要传送数据时经过上传、下载操作自动建立与前置服务器的连接并进行数据包的收发以及解包、归并。学籍档案管理中心端设置一个集中式的服务数据库,存放各种全局数据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分布于各部门的学籍数据的副本。一旦数据更新并上传到前置服务器,归并程序就自动工作,可以确保两端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建立专门网站,使学籍管理由分散变为集中,实现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集约化和共建共享。3.正确处理好档案公开与保密的关系。要通过信息加密、信息认证等技术措施,设置计算机控制修改、调阅等权限,保护学员个人隐私。同时,要加强档案信息安全规范管理,做好电子档案的异地备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注意防毒、杀毒,确保学籍档案安全和保密。

(三)加大投入力度,注重队伍建设。要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保证正常的经费投入,加强电脑等现代基础设施的配备,为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物质保障。推进党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建设一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能的管理人员队伍。要加强在职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办班培训、交流研讨、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政治理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特别是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计算机技能和学籍档案信息化处理能力。要拓宽用人渠道,吸纳既懂档案业务又具备电子计算机专业知识、年纪较轻的人员充实到档案工作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管理人员队伍结构。要组织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纳入继续教育范畴,并把通过等级考试作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激发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持之以恒地抓、扎扎实实地抓,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成效,更好地为新时期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服务。

县级党校行政后勤改革的思考 篇6

【内容摘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保障体制,这是中央确定的后勤改革的基本方针。按照中央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党校都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进了党校后勤事业的发展。分析研究各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促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分析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做了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队伍建设

后勤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党校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党校事业能否科学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党校都积极开展了后勤工作的改革创新,其中后勤服务社会化成为各级党校后勤工作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以来,党校后勤的职能定位更加明确,后勤体制机制有所创新,党校后勤事业快速发展。但是,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挖掘潜力,拓宽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效益,不断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科学发展,这是党校后勤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成果分析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提高党校后勤服务质量,推动党校后勤工作科学发展。一方面是指党校后勤服务范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利用现有的校产资源、后勤人才,将各种后勤资源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遵循市场规律,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微利经营的原则,为校内教工和学员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是指引进社会化服务机制、服务实体为党校后勤服务所用,借助外力,在积极提高党校后勤服务工作质量、水平、能力、效益的同时,推动党校后勤服务事业的发展。分析研究各地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的成果,可以得到后勤服务社会化在党校后勤改革中产生的积极成果:

1、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益。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党校内一些专业服务项目实行委托管理和服务外包,具体的日常服务工作由被委托方承担,被委托方都是经过招投标筛选具有较高资质的专业服务公司,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服务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而校方又能够从以往管人、管事、管物“三管齐下”的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简化了管理程序,减少了工作中的推诿扯皮,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在提高 1

管理效益的同时,专业化的管理也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绍兴市委党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兄弟党校的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较好地树立了绍兴市委党校品牌。

2、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服务公司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企业化管理使其能承担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工作。尤其是校方在选择委托单位和服务外包公司时,将其公司业绩、服务质量等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和是否选择该公司的重要因素,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社会和专业公司不断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赢得服务对象的青睐。通过各地党校的实践证明,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快速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3、有利于聚焦中心工作。教学科研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都必须围绕此进行,尤其是后勤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但是,在传统体制下,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学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常常导致资源配比失调,容易出现党校资源和精力不能集中于中心工作。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党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可以由优质的社会化服务资源提供,从而减少党校自身后勤服务人员,可以使党校更好地集中师资和精力等资源做好中心工作。如在物业和宾馆管理上,校方可以不再为招人、辞退、人事、工资等原来繁琐的用工问题上分散校方精力和浪费资源。

4、有利于提升队伍素质。目前,部分党校后勤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水平不高,无论是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后勤改革的需要。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后,由于专业化后勤服务公司的引入,专业的后勤服务公司对党校自身后勤队伍建设可以起到“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其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专业的工作技能都会给党校原有的后勤队伍带来深刻的影响,不断促进党校自身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得以调动,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有新的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成果,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思想观念方面。有些党校对是否走后勤服务社会化还举棋不定,不能以创新的观念对后勤管理实施大胆的改革。有些党校虽然行动上已经实施了后勤服务社会化,但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转变到位。有些党校思想僵化,忽视了自身实际,完全照搬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或其他兄弟党校的做法,使得后勤服务社会化千篇一律,不能体现自身特色。以上这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科学开展。

2、管理体制方面。党校选择社会化服务实体为自己提供服务,校方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宏观上的管理,原则上不参与对其具体事务的管理,而服务实体则实行企业化管理。两套管理系统的使用导致一旦管理层相互协调、沟通或监督不够,就会造成管理上信息不对称现象,形成管理断层或管理上的真空,直接影响服务的时效和质量。另外,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后勤服务的项目越来越多,服务的规模越来越大,用行政的办法管理服务实体,造成许多工作关系不顺,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无奈境地。

3、费用保障方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要的资金保障是顺利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保证。党校的日常经费,基本上都来源于财政拨款,党校工作的开展受制于财政支持的力度。再加上部分党校思想不够解放,存在“等要靠”的思想,不但不能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还不能开拓创新,积极开源创收,导致许多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4、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党校后勤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能适应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比如,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很多工作都由社会化服务公司完成,但是,由于党校后勤队伍自身的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考核和指导,出现了“外行指挥内行”或“内行忽悠外行”的情况。所以,加强对党校后勤管理人才的培训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后勤管理队伍,是当前党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三、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理性思考

社会化服务对领域的渗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党校的后勤服务必须与社会化服务融为一体,必须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创新,大胆改革,积极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科学开展。

1、积极转变观念。首先,要坚定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保障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既是我国机关后勤体制改革30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财富,也是全国各级党校后勤部门改革创新走过的艰辛路程。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

方向必须坚持,绝不能动摇、更不能后退。其次,多渠道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向必须坚持,但实现社会化改革的途径可以也应该多样化。后勤服务社会化,不能理解为把党校所有的服务项目都交由社会上的专业公司承担,也不能理解为所有党校都可以采用同一种方式社会化。由于各级各地党校之间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学校规模、领导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能照搬一成不变的经验和一劳永逸的方法,只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社会化办法和步骤。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管理出效益。为此,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规范后勤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为更好地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一是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关键环节上、制度上和程序上抓到位,要人在其位,就必谋其政,以堵塞各种服务管理漏洞。二是健全监督制度。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业服务公司的检查指导,对他们的管理行为、服务质量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教工和学员反映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沟通协调和妥善解决,不断提高管理效益。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适合党校后勤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对后勤职工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办法,实行工作业绩和收入分配挂钩的分配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工作业绩作为干部提拔人用的核心指标。

3、努力开源节流。新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九章第五十四条规定:“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应当从加强国家政权建设,提高公务员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逐步加大对党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一是要积极主动做好“开源”的文章。党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和政府及财政部门汇报工作情况,使其不仅了解党校日常的经费需求,还要了解到党校长远发展的经费需求,如基础设施和校园硬件建设等长期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二是要科学合理做好“节流”的文章。应深刻认识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强化培训的成本意识,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培训、科研咨询效益;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和逐级审核制度,切实做到办事有计划,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监督有机制,科学筹划、合理使用资金;要节约能源资源,勤俭办学,努力以最小的经费投入,取得最大的教育科研产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要走出一条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必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后勤队伍。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必须经常开展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后勤人员的政治修养。在后勤工作实践中,要积极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逐步造就一支有理想、有追求、肯学习、有技能、甘于奉献的后勤人才队伍。二是改革创新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打破在后勤职工的身份界限,逐步建立符合党校后勤科学发展的人事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的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公平公正的干部人事制度。三是加强人才培训与引进。要结合工作实际,区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通过外出学习、专家授课、理论考核、岗位技能比赛等形式提高后勤队伍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大胆引进社会上的专业人才进入党校后勤队伍,以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不断推进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

党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我省各级党校后勤改革的必然方向,各级党校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从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的特殊要求出发,建立和完善适合党校后勤工作的特点,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益西巴桑,《关于党校后勤改革的思考》,《西藏发展论坛》,2002-6,45-46;

[2]沈庆华,《与时俱进 努力开创党校后勤改革的新局面》,《理论探索》,2003-1,3-5;

[3]都兴汉,叶春生,《对上海市委党校后勤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9,58-60;

[4]庞本勤,《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强党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理论双月刊》,2008-6,15-16;

[5]尹效军,《浅谈党校后勤服务的创新》,《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3,72-73,[6]张鸿宾,《用科学发展现指导党校后勤工作的改革发展》,《宁夏党校学报》,2009-11,22-24;

[7]易建雯,《对促进党校新政后勤工作科学发展的探讨》,《湖南社院学报》,2010-3,33-34;

[8]翟生伟,《深化后勤改革 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10-4,15-17;

[9]《2010年全省党校系统后勤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0-11;

[10]张光鎏,《对党校系统行政后勤改革问题的探析》,《理论探讨》,2010-6,249-250;

县级党校办学困难原因及对策探析 篇7

当前县级党校办学遇到空前的困难, 几乎达到无米下锅的地步, 遇到的困难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的和最大的困难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即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和师资队伍能力不强, 寻找造成这两个方面困难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对策加以解决是当务之急。

1. 基础建设滞后的原因

县级党校, 除个别因受县委、政府的重视而有了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外, 绝大多数县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的配置等都严重滞后。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学校设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成立之初修建有一幢俄式综合楼, 除了办公室外, 仅一间教室;两幢单层的砖木结构的教师宿舍平房, 一餐厨一体幢砖木结构的单层平房, 还有一幢学员宿舍楼是1980年县党校开办的电大中专班学员自己动手修建的, 可容纳80人住宿。自那以后, 财政就再也没有对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虽然如此, 笔者所在的学校还不算是最差的, 有的县党校连办公室都没有, 只能租用民房作办公室。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

⑴对党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党校从事的是意识形态工作。胡锦涛曾指出,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习近平同志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但是具体落实到基层, 由于县委、县政府处于政权的末端, 这就使县委、政府等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有意无意的忽视党校工作, 或者说至少对党校工作的关注度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以笔者所在的党校为例, 笔者98年调入党校至今已15年, 历经五任校长, 其中有三任是县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 两任是副书记兼任的校长, 党校校长到党校调研或跟职工见面的次数总计只有四次, 正书记到党校调研只有一次, 由此可见县党校在县委、政府领导心目中的份量。县领导认识的不到位引来县党校直接领导 (常务副校长等) 认识上也跟着不到位, 从而导致了县级党校在县委、政府工作的环节中越来越边缘化。

⑵党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过于狭窄。任何一个单位, 基础建设都需要大笔资金, 对学校来说更甚,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 而党校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却相对狭窄, 不象国民教育中的大学、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那样各方面的建设资金源源不断涌入。税收中的教育费附加好象与党校无关、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也与党校无缘、社会捐资办学更是与党校沾不上边。由此, 县级党校建设资金只能由县级财政解决, 而县财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财政往往都是吃饭财政, 每年的财政收入够发本县的工资就不错了。即使稍有余钱, 也要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相较来看, 党校建设当然比不得其它地方急, 因而也就只好先放一放了。

⑶政策的缺失。“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 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 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并进行督促检查”……是《中国共产党学校工作条例》对党委的要求, 但是这些并没有配套的具体政策。另外, 对党校建设资金来源也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 笔者曾到县财政局寻问有关学校建设资金划拨问题, 得到的答案竟然是财政支出中没有有关党校建设的科目及依据;中央的四万亿投放市场及国发2号文件下发后, 笔者曾到发改部门寻问可否上报党校建设项目, 得到的答案也是党校项目不在项目库中, 不能上报。因此, 既然没有具体的规定及惩罚措施, 从而使党校的建设一年一年地停滞。

2. 师资队伍能力低下的原因

县级党校的任务主要是培训、轮训副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后备干部等, 承担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一些调研任务等。这就要求党校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然而, 就现实状况而言, 除个别县党校稍好外, 绝大多数县党校教师在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都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也有三条。

⑴领导认识的不到位造成党校教师中真正从事教学工作的人较少, 从而影响了教师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升。由于领导对党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党校工作可做可不做, 党校可有可无, 于是便把党校当成其家属或亲属养老的地方。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目前在职教师有6人, 而能走上讲台上课的只有2人, 而且还都各自兼了这样或那样的管理工作。由于上课的教师人数太少, 所上课的科目自然就比较多, 造成了这些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理论以及从事科研工作, 这一切都影响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⑵缺少资金投入使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学习、考察、进修的机会, 影响了教师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资金送教师到上级党校或其它高校进修, 也没有资金送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 了解、学习、吸收、借鉴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的先进的做法和先进经验, 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只能局限于通过网络, 从而影响了教师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升。

⑶多头培训使党校教师缺少锻炼, 从而影响了党校教师能力的提升。目前, 大多数的培训都与经济利益挂钩, 培训都有经费, 有财政划拨的经费, 也有学员交的学费。这就使得各权力部门纷纷自己开办各式各样的培训班, 干部培训由组织部安排。由此, 县党校主体班次的举办权完全掌握在县委组织部手里, 党校连排课和安排教师的资格都没有。这种没有锻炼机会状况影响了老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党校办学困难的对策思考

从上述造成县级党校建设困难原因看, 造成县级党校办学困难不外乎五种, 即领导认识不到位、党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不宽、缺少政策支撑、对党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多头办学。针对上述原因, 要解决县级党校办学困难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大对县级领导的教育, 提高县级领导对党校重要性的认识

上级党委应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县级领导研讨县级党校建设问题, 下发一些有

关党校建设的文件, 或经常向县委寻问县党校建设情况等, 使县委对县党校建设问题不敢怠慢。例如今年, 由于上级党委会同上级党校要搞县级党校中专体制升格评审, 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还由上级领导与县领导签订党校建设责任状, 这就引起了县委的重视。就笔者所在的县而言, 没有建设资金, 县委责成县政府想方设法寻找党校建设资金, 通过多方坚苦努力, 终与开发商达成协议, 由开发商代建县委党校, 建设资金由拍卖部分闲置土地收入解决, 县编办也在县委的督促下解决了县党校的编制问题。

2. 拓宽县党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可否仿照国民教育那样, 国家的、省的、州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也划拨部分

到县党校, 由中共中央或国务院明确“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以及“教育费附加”中的“教育”包括党校的干部教育, 使得党校也能享受部分教育附加费。

3. 出台一些有利于党校建设的政策

在县级领导政绩考核中增加有关党校建设的内容、规定县领导及部分科局领

导必须兼任党校理论教员, 如县委领导兼任党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讲解员、政府领导兼本县大政方针政策的解释员等, 这一方面可以使受训干部因得到县领导的上课而感自己受到重视, 提高其参训的积极性, 从而树立党校办学的品牌, 同时县领导及部分科局领导因经常在党校讲课亲身感受党校办学的艰难, 从而增加他们对党校各方面建设的关注度。

4. 加大对党校建设资金的投入

力求使党校在图书、电脑等教育教学设施等应有尽有, 争取使党校教师每年

都能有一到二次赴上级党校或其它高校进修深造的机会, 或者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的机会, 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 取缔多头培训

出台文件规定凡没有办学资质的单位都不能自行举办培训班, 只能以委托、

联办的方式由党校或职业学校举办, 并将相应的办学经费划拨到党校或职业学校。

总之, 解决党校建设困难是当前党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按时完成县级党校中专体制升格评审是当前党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 无论是县委还是党校都必须想方设法找到解决党校建设困难的办法, 制定解决的措施并加以实施。

摘要:多年来县级党校办学一时面临很多困难, 其中主要的困难存在于基础建设方面和师资能力两方面, 本文试图找寻造成这两方面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通过分析, 得出造成县级党校办学困难的原因主要有:领导对党校建设及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县级党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狭窄缺少政策支撑、对党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多头培训, 据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县级党校科研资政路径浅议 篇8

一、科研工作基本定位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党校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大,党校工作条例中也明确提出了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的指导方针。“四个服务”即“为推进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而科研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通过科研,教师可以“吃透两头,搞好结合”,即既要吃透上头,加强对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研究,做到理论上“精”、“准”;又要吃透下头,加强对基层的调研,了解和把握基层的情况,做到紧密联系实际。作为县级党校搞科研有她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县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样本,是开展调研科研工作非常适宜的单位;更贴近社会基层,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更易于发现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二、科研工作的基本优势

县级党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科研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市县党校以培训基层干部为主要对象,因此,教员最容易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效果,在党校教员那里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而且信息真实可靠,这为基层党校搞好科研,发挥好“思想库”的作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好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这两个重点,是完全符合基层党校特点,彰显基层党校特色的有效途径。

县级党校最大的优势是贴近实际。县级党校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占有着快速融入本地实际的便利条件,最有条件深入本地实际、方便快捷地了解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最容易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为党校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为此,基层党校只有抓好这一有利因素,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多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上做文章,才能进一步赢得社会对市县党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县级党校的工作重心发生变化。随着党校学历教育历史使命的完成,党校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作为基层党校,只有积极主动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不断提高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永葆党校的活力与魅力。

三、科研工作的基本做法

1.强化对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要起到咨询、思想库的作用,要求党校必须研究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好这样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基层党校在学科建设上有别于国民教育,突出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对党委中心工作和重大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和宣讲;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设立与地方党委中心工作相关的专题,还要组织学员对党委和政府重大问题集中进行深入调研、研讨,并提提出对策意见,以供决策部门参考和使用。

2.突出科研工作的应用对策研究

以往科研工作往往把研究重点放在基础理论上,而对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重视不够。近些年应当调整科研工作的重点,由对基础理论为重点的研究转向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党校不仅肩负着培训干部的重任,而且还要通过充分发挥党校人才队伍的优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通过开展一系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的实践活动,不仅使教学第一线的同志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而且使科研成果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从而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为教学服务,使党校“思想库”的内容更加充实。

要正确处理教研咨三者的关系。教是根本、研是手段、咨是目的。教是研和咨的前提,研是教和咨的实现形式,咨是教和研的必然选择。因此,基层党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组织教师走出课堂,深入生产第一线,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使党校的党课更好地贴近社会实际、更好地贴近群众生活;使党校的“思想库”作用更好地为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要重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首先要保证专职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时间,力争做到“三三制”,即在专职教师整体上形成三分之一时间授课、三分之一时间从事科研、三分之一时间到基层调研,为实施教研咨一体化创设平台。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教学和科研的管理,必须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在经费补助、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考察学习、外出进修等与教研人员利益密切相关的方面形成硬约束。再次,要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具体来说要展开四个层面的合作机制:一是主动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二是善于发挥党校学员這一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科研合作;三是市县党校加强合作,发挥党校系统整体优势;四是整合校内资源,对重点课题、重大问题实施集体攻关。

队伍建设上注重研究型人才的培育,党校要发挥思想库作用,人才是关键。党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加大应用对策研究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在人才培养上不但要重视理论功底深厚的高学历人才,还要重视来自基层,实践经验丰富并有较强能力和热爱党校事业的应用研究人才。应设立专门的应用对策研究机构,制定特殊的教研人员考核标准,为他们进行咨询对策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党校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现成的知识,还要帮助学员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其教学更具有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对党校教科研工作也提出了挑战,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岗位培训,加强对计算机的操作,网络知识,网络检索服务等专业技术的训练,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才能熟练地从大量网络信息资源中搜集,选择对党校教学和科研有价值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为教员和学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党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职能。

上一篇:悠闲的一天散文下一篇:安娜与国王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