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基本知识(精选9篇)
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预定假设,它通常是从量的方面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和解释。
3.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通常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综合、比较和归类、归纳与演绎等分析方法,对 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4.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 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 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
5.现场研究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
二、简答题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要素:研究主体(谁研究)、研究客体(研究谁)、研究问题(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研究方法(用什么研究)、研究条件(怎么研究)联系: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分别解决了整个研究的六个方面,回答了主体对客体做了什么,为什么做,以什么方法怎样去做得问题。
2.教育研究有哪些特点?试概述。(1)复杂性和难控性: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涉及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内部因素,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科技、历史传统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制约,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这使得教育研究变得极其复杂。
教育研究往往难以对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操控,难以对无关变量实行严密的控制,因此容易出现社会误差、被试误差和主试误差,即具有难控性。
(2)广泛性和反思性:
教育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队伍构成及其社会影响都表现出广泛性的特点,并且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但是,教育研究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它既是对教育实践进行不断审视、反思、探究与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育理论进行不断地反思、前瞻与创新的历程,还是对教育信念不断追寻和确认的过程。
在教育研究中,需要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教育研究过程和方法、教育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以及整个教育研究过程不断进行反思,以不断地完善教育研究,确保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3)长期性和时代性:
教育研究的长期性是由教育周期长决定的,所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使是某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其效果也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才能反映出来。特别是实验研究,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研究结论,其研究成果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或跟踪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评价教育的效果和研究成果的效益。
此外,因为不同时代教育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因而,教育研究还表现出很强的时代性。
3.教育研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1)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能把继承与创新对立起来,而应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批判继承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求既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并努力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同时又要强调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教育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客观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教育研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采取客观态度,全面系统地收集资料,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教育研究在尊重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符合教育性原则。
4.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是什么?(1)价值性原则(2)诚实性原则(3)保密性原则
5.教育研究的操作规范是什么?(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公共性原则(4)解释性原则
三、论述题
1.试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研究进行类型划分并作以简要介绍。
1 知识审计的概念
知识审计是一个动态的流程, 是知识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知识管理责任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对公司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考察和评估, 分析组织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需求, 提出诊断性和预测性的审计报告, 以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目的, 从而促进知识管理的绩效提高而进行的一种审计和知识管理相结合的活动。
2 知识审计的对象
知识审计的对象包括知识主体 (人) 、知识客体 (即知识本身) 与知识环境3个方面。
2.1 知识主体
知识主体 (人) 是知识的拥有者, 也是知识的接受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指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 还包括了客户、供应商等组织价值链上的知识主体。企业知识审计一方面要熟悉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与目标, 以便确定知识需求, 另一方面还要审计人的知识流程、彼此的关系等内容。
2.2 知识客体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是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 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 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 往往是一些技巧, 不易用语言表达, 也不易被他人学习。审计知识时, 不仅要审计显性知识, 也要审计隐性知识。
2.3 知识环境
知识环境对知识活动起推动或阻碍的作用。知识环境有两个方面: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信息技术, 也可以理解为IT设施。组织环境包括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 组织设计指组织的流程和结构, 组织文化间接地反映了知识共享的文化和组织的价值观。
3 知识审计的流程
知识审计是动态的流程。完整的知识审计流程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
3.1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知识审计工作的起点, 必须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制订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 以保证调查取证工作有的放矢。这个阶段要定义知识审计的目标、识别各种限制条件、制订知识审计的计划、并确定知识审计的指标体系。定义知识审计目标, 是为了规范审计的目的、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所以目标要尽可能的具体;识别限制条件和制订计划, 是为了在知识审计的实施过程中, 能有的放矢并把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确定知识审计的指标体系, 是为知识审计提供比较的基准, 前提是要对理想的状态有清楚的认识。
3.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根据知识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知识审计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 借以形成审计结论, 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其工作主要包括:通过问卷调查、个人面谈或群体集中面谈和运用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等方式收集数据, 揭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确定组织实际的和潜在的知识财富;采用一般性分析法、策略重要性分析法或数据流图分析法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和机会进行解析和评估。
3.3 完成阶段
完成阶段是要整理和评价知识审计完成后得到的数据, 形成审计的意见和建议, 编写知识审计报告。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审计实施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文档与信息系统中的知识内容的质量和相关性;评价旨在提高知识文档处理的速度、效率和安全性的技术运用情况;评价知识交换的机会和频率、激励机制等;绘制知识地图, 揭示组织的知识状况、知识流、知识网络等, 据以分析组织的知识差距;根据知识管理审计指标体系, 形成审计意见, 撰写知识审计报告, 对组织知识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建议。
4 知识审计的报告
知识审计报告就是依据一定的审计方法, 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项目发表审计意见或无法发表审计的书面文件[2]。根据审计文书的基本要求, 其要素应该包括以下8项:
(1) 标题。全面的知识审计报告的标题应该为“关于+ (被审计单位) + (时间) +的+知识管理审计报告”。专题知识管理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在 (时间) 后面加上专题名称。
(2) 收件人。对企业知识审计而言, 审计项目往往是管理部门授权审计, 此时审计报告的收件人为授权人。
(3) 引言段。知识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依次说明审计立项的依据;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范围;审计事项的要求和执行时间;其中审计对象的范围至少应当指明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时间和部门。
(4) 范围段。知识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应当说明已经实施的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审计标准、审计责任等。审计工作应当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计划实施审计程序, 且审计工作足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内部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责任应当指出知识审计报告属于诊断性的管理建议。
(5) 意见段。意见段应该是知识审计报告的核心部分, 因而也就占据了审计报告的最大篇幅。一份知识审计报告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意见段。这一段应该具体说明以下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 对被审计事项的基本评价; (2) 主要成绩和问题; (3) 改进意见和建议。
(6) 审计师签名盖章。知识审计报告应当由项目负责人 (或审计组组长) 签名盖章。
(7) 审计机构及地址。审计报告应当载明审计机构的名称及地址, 并加盖审计机构的公章。
(8) 报告日期。审计报告最后应当写明审计报告日期审计报告日期为审计工作完成日, 即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均已完毕。
参考文献
[1]冯静.知识管理实施的第一步——知识审计[J].情报科学, 2004 (5) .
关键词: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内涵;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商业资源。近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重视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是经济活动产业的竞争途径,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避免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失,并建立知识产权审查机制,从而保护各个行业的经济利益。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概念内涵
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视,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服务对象不清晰、评议的主体关系不明确,评议的流程及内容不规范、以及缺乏专业性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人才都是当前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一般内涵
通常情况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主要指的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情报分析方法,对所有经济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竞争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从而减少我国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核心主要是以知识产权竞争情报为基础,并结合市场竞争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相关的评估和核查。另外,专利分析主要是针对现有的专利信息收集和整理,从而得出相应的专利数据,从而解决各种各样的知识产权问题,其中包括商标、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商业秘密等。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它属于一种非常典型的咨询服务行为,同时它能够清晰的指出其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然后从中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另外,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断规避潜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证市场竞争能够稳定有效的进行。
(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在我国的特殊内涵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效益还处于培养阶段,还不成熟,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重视我国自身的发展战略,并要加强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拥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它们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命脉,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重视国有企业资产的增值问题。
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应用领域
(一)科技创新活动
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最为直接的应用领域就是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对象包括政府部门和创新主体。从目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来看,百分之九十五的最新信息都被公布在了专利文献中,比如,2012年我国政府和企业专利申请超过了50万件;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68251件,同比增长20.9%,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363436件,同比增长61.9%,但是由于缺乏科技创新,忽视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从而使得专利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同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承担的责任比较多,比如,科技立项方向咨询、创新成果侵权预警和规避设计等,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重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贸易活动
对于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来说,技术贸易活动也很重要。技术贸易活动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企业兼并、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技术贸易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不同,它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创新主体。2012年,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贸易活动明显提升,高新技术已经达到了6012.0亿美元,总比之前增长了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应该发挥其内在的价值,提高知识产权风险审查工作水平,不断发挥出知识产权和发明人团队价值评估作用,从而减少企业的市场竞争风险。
(三)产业化活动
产业化活动主要包括原材料、产品上市和出口、设备元器件采购等,它涉及我国政府和企业支持下的技术投入到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各种经济活动。我国相关政府和企业应该重视知识产权问题,防止侵权问题的出现。在产业化活动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应该坚持以检查评价技术成熟度和知识产权风险为准,不断的减少侵权风险和知识产权经济纠纷问题。
(四)投融资活动
投融资活动也属于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的一项重要应用领域。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投融资活动。投融资活动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融资、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上市后备企业审查等。在这个投融资活动中,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主要承担的责任是知识产权风险审查、知识产权价值辅助评价等,比如,几年前,贵州微硬盘项目投资10亿元,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忽视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因此引发了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从而产生了8.7亿元的不良资产。另外,从目前我国投融资活动的现状来看,一些新的知识产权还在兴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和企业应该重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共同参与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海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4:427-434.
[2]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方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征集和论文征稿[J].竞争情报,2016,01:58.
[3]黄俊,王亚利,龚跃鹏,高劼,翟佳雯,陆敏,吕阳红.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实例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07:6-12.
一、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知识产权的新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根据基材经济方面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不是依靠体力物质消费,而是依靠知识的创造,开发和应用。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且知识传播的出现和更新迅速加快使得知识产权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让知识经济时代被赋予新的特点。
(一)知识产权与经济、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日渐深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日渐重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正是对知识经济法律保护的保障。知识产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源泉,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减少经济贸易的扭曲,促进其自由化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势必进行最大限度的知识产品交易。知识产品具有无形性,其保护相较于实体物质更加复杂。相应地,这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产权与经济的关系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日益密切。科技发展为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展示了新的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已经来临。由于知识产权的传统对象不能是高科技和智力成果,给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挑战,知识产权将进一步在新技术革命中迅速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扩增
首先,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扩大。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加快了其生产量与扩散速度的量变程度,高新技术已超越了原有知识产权保护盖的范围,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知识产权的新增类别相继出现,也使得现有的知识产权增添了更多的挑战项目。知识的类别涉及各方各面,且相对复杂,其中也包括涉及到社会伦理的问题。如何使用法律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扩大其保护范围。其次,由于快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快速扩张总量和知识显著更快的传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需要重新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不能再用原先的.思想加以考虑,对于专利与版权的保护期限,必须进行检查控制。最后,知识经济时代下技术的快速更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并不仅仅限于个人,而会影响到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基于此,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加强。总而言之,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所被赋予的新时代的特征也正是新时代所带给法律保护研究者的新问题。笔者以为,当前需要国家政府更深层次地思考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一套完善的知产保护体系。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知识产权的存在孕育和催生了新一代知识型经济,预告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又侧面带动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更新,与时代接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否能取得更多的经济优势,因此现如今迫切需要去制定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为其知识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知识经济是由法律规定的经济体,它是无形的竞争对象。由于对无形资源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它需要保护可靠,完备的法律体系。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无形资产为对象的保护法律体系的保障,健全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确保知识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调节循环知识经济,规范知识经济的流通秩序,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知识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整理,并且有利于知识创新和技术产品的有序开发,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基本上印证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知识型经济发展是分开的,可以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就是保护知识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其制度的基本目标。在信息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是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才能突出对于知识经济的护航作用。知识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根基材料,其根本目标是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发展的作用
现代的知识经济有两个重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经济发展,前者为基础,后者是目标。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二者互相增益配合,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二者联系的纽带。
(一)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可以加快技术更新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能使新型企业的权益不被剥夺,并且提高企业研究新产品的热情;通过不断促进人们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能使大众在未来时间内尽快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完备的法治促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发明家避免了重复研究前人已发掘的科技,造成劳动浪费。并且使公司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加快国家、社会、企业发展,使下一次技术革命更快到来。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对促进知识经济环境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发明的商业化,使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过程更加简易。近年来各国利用了许多经济和法律手段,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考虑并加以完善,激励了各基层的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对于发明创造的热情。同时,企业的发展,其理念的更新,使其对于新产品和新项目的掌控就更为游刃有余,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技术人员知晓了自己研发的新产品新科技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并且能带来丰厚的利益,便不断投入创新工作来让商品经济更加现代科技化,使得整个社会得到良性循环,最终焕然一新。
(三)保护知识产权,对经验知识的积累与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合作竞争与信息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需要发明者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后公开自己的技术成果。这种措施对大众的知识创造过程提供了来源广泛的智力成果信息。人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充分了解现有的技术水平,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现状,避免浪费过多劳动成本,并且从中取得灵感,发现科技新领域。
四、适应知识经济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并且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这些因素必将导致社会改革朝向众多方向发展。目前,中国还在发展阶段,仍处于工业化发展进程,而要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此时正是建立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经济时代初期知识保护普及的重要阶段。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虑:
(一)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
笔者认为,由于知识不断变革,其发展速率越发迅捷,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知识的不断创新来防止不法分子侵害其知识产权,但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出现也为有效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提供了可能性。面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侵权行为,我国政府不但应当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更应当加大保护的力度。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难免使得知识产权所需要保护的技术领域大大增加。因此,社会、国家、政府必须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新的课题要求,才有可能使新的智力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完善制度可以通过详细立法、严格执法等方式加以实现。
(二)适当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在知识经济时代,从智力成果到付诸生产、销售的周期将大大缩短,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品而言,其速度相较于普通产品更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在保护权力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权利不受侵犯。缩短保护期限将有助于推动知识产品的创新发展,从而推进高新技术的更新发展。倘若期限过长,将滞后于技术创新,从而失去了知识产权的本来意义。另外,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与知识产品创造本身并不矛盾。缩短保护期限,保持两者一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使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当然,政府部门也应当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司法、执法体系,以促进其实施。
(三)提高权利者及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应当强化。倘若权利者自身的保护意识不强,则难以保证知识产权能够有效的保护,从而也难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智力成果的所有权,是绝对权利。与其对应的公众的义务则是不侵犯。在提高权利者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应强化公众对知识产权的消极义务的认识。从权利者和义务人双方面入手,提高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将极大程度的影响着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有效性。任何制度都是通过实践实现价值的。
五、结语
说到出国留学,美国一直是头号热门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出国留学也不再是难事。
说到出国留学,美国一直是头号热门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出国留学也不再是难事。
申请要求
1.学历要求:申请时大四在读,到美国入学注册时有学士学位(部分学校可以提供专升硕);
2.成绩要求:大学平均成绩75-85分,211工程大学可以申请好学校;
3.年龄要求:年龄40岁以下为宜;立即咨询>>>
4.英语水平要求:英语要求TOEFL/">托福80或雅思6.5,部分名校要求托福100分或雅思7.0分以上。部分学校可以提供无语言或低语言双录取;(注:商科及管理类专业需要GMAT成绩,其他专业需要GRE成绩(法律专业除外))。
申请材料
1.中英文在读证明(大四在读);
2.中英文毕业证,学位证;
3.中英文大学成绩单(成绩越高越能申请好的学校);
4.TOEFL,IELTS,GRE,GMAT成绩;
5.推荐信;
6.个人陈述或Essay;
7.个人简历
8.其它:学校要求的材料
美国研究生费用(8,000美元~29,000美元每年)
学费:
私立大学:
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学费为22,000-29,000美元每年
社会科学学院学费为15,000-25,000美元每年
文科学院学费为11000-17,000美元每年
公立大学:
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学费为13,000-20,000美元每年
社会科学学院学费为11,000-17,000美元每年
文科学院学费为8,000-14,000美元每年
生活费:
特大城市:1,000~2,000美元每月(不包括买车、外出旅行、电话和娱乐等额外消费)
大城市: 800~1,000美元每月
南部、中西部、东南部: 600~800美元每月
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申请,每年的9-11月份是香港高校开放申请的时间。其实,对于部分专业来讲,在这个时候再开始准备,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感觉。求学香港,无论其教育质量还是其申请难度都不亚于去其他任何国家,所以需要从长计议。
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本科课程不管将来你是要继续申请本专业,或是想跨专业申请(当然对于有些专业是不能跨专业申请的),一个好的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是申请到理想学校的第一前提。香港的大学对于大学平均分的要求,虽然会因学校是否为211而要求有所不同,但是总的而言,一个较高的GPA总是会为申请成功增色不少。
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英语水平香港大部分高校都接受六级成绩,少数要求托福或雅思,个别专业还会要求GRE或GMAT。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过程,不是临时抱抱佛脚就能够马上提高的,所以建议要尽早着手。对于英语的入学要求,学校给出的是最低的要求,同学们在准备的时候一定不能仅仅满足于学校的最低要求。在准备英语考试的时候,最好还是能够准备一个雅思或托福考试,毕竟这两种英语水平考试是被所有学校接受的。同时,在递交申请的时候,不管你的英语是否已经达到学校的要求,最好是能够提交一个英语成绩,这样更利于申请。如果你的其他条件都被学校所接受,仅仅英语没有达到要求的话,学校会给你有条件录取通知书,要求你后期再补交英语成绩。
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专业方向申请的时候,香港高校对申请人的实习经历或者是工作经验还是比较看重的,商科的许多专业会明确要求申请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能够尽早确定专业的话,就可以针对要申请的专业去参加一些实践、实习。大体上来讲,实践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相关的,一部分是和专业不相关的其他实践。专业相关的实践、实习主要是用以弥补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这一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证明学生在这一专业领域的经历或者是专业成就。专业不相关的其他实践主要是为了证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能力等,比如说参加志愿者活动,组织公益活动等。
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申请时间香港的教育制度属于英联邦教育制度,在申请的时候是先到先得。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申请的时机,能早则早,不要等到像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别人都开始申请了,你却才开始咨询准备事宜。这样的话就会错过申请的好时机。材料的制作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而香港的.学校对文书的要求又颇高,所以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多磨的过程上。待到你所申请的专业开放申请的时候,争取赶在第一批,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网络申请和材料的投递。
香港大学研究生申请-认准目标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去香港而申请香港的高校,不在乎申请到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我是十分反对的,建议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当然,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够有一个争取的目标的。申请香港高校的时候,可以找专门的留学机构针对自己的硬件进行评估,如果是申请成功几率不是太高,建议慎重考虑,不要为了去而去。
关键词:知识需求,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匹配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 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 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 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 谁拥有了知识, 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 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 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 知识如一般的商品, 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 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 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现代企业, 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 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 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 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 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 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 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 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 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 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 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 等到系统实施时, 再修改, 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 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 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 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 分析企业知识缺口, 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 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 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 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 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 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 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 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 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 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 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 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 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 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 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 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 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 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 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 能解决特定问题, 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 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 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 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 规划, 试点, 推广与支持, 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 试点管理系统, 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 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学习经验, 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 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 是一家跨国公司, 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 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 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 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 要么花费太多时间, 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 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 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 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 不愿意分享知识, 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 注重知识需求分析, 并及时更新, 改进知识管理系统, 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 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 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 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 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 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 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 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 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 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实施知识管理, 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 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 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 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
[2]袁静, 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10) 98-101.
[3]贾璐, 樊治平, 沈凯, 徐宝福.知识服务中的供需双边匹配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297-301.
[4]赵斌.企业知识供给与需求研究[J].文化经济, 2010 (9) 203, 207.
【关键词】知识地图;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知识管理的兴起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以及用户的需求从以文献为单元向以知识为单元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界的服务内容也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移。知识服务(Knowledge Service)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图书馆界的重视。
1.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环境下的产物,它也被看作是新时期图书馆服务新的生长点。目前,有关知识服务方面的文章虽然很多,但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对知识服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确切统一的认识。
张晓林认为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1]。
戚建林认为,从知识服务本身内容看,知识服务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知识服务是指一切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包括:提供普遍知识服务和专业知识服务等);从狭义上讲,知识服务应是指针对用户专业需求,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搜集、筛选、研究分析并支持应用的一种较深层次的智力服务[2]。
罗彩冬等人认为,知识服务是通过整理、组配、提炼可以利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使之有序化从而方便使用的知识来解决特定实践应用问题的服务[3]。
综上所述,知识服务一要以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组织、整合和重组为基础,二是要以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为目标,三是追求知识服务对问题解答的价值效益。
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以知识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资源,针对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需求,依托数字图书馆平台,采用先进的知识技术和服务手段对数字资源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和再造,为用户营造开放的知识环境,提供其所需的知识或问题解决方案,有效支持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的服务过程[4]。
2.知识地图的内涵
有关知识地图的定义和概念,是由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率先提出来的。
Vail将知识地图定义为“可视化地显示获得的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它促使不同背景的使用者在各个具体层面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知识。在这样的地图中包括的知识项目有文本、图表、模型和数字。”[5]
在情报学研究领域,英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在他的经典著作《情报学基础》中最早提出了“知识地图”的概念。布鲁克斯所提出的“知识地图”是从知识网络的形式出发,说明知识单元发展变化过程,促进知识的变化过程向理想的状态发展[6]。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库管理系统技术(DBMS)与因特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知识管理技术,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知识资源总目录及各知识款目之间关系的综合体。知识地图并不涵盖知识内容本身,它起到的是指南和向导作用,即对个人或者组织的知识资源和知识分布的地点位置进行标注,帮助使用者对其所需的知识迅速确定来源,减少盲目的寻找知识来源,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和精力。
一份完整的知识地图“包括组织知识资源的类型(如文档、系统、经验等)、存储媒介(如纸质媒介、电子化文档等)、所处位置、所有权人、有效性、关联性、主题范围、检索权利及使用渠道等等”[6]。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领域本体知识实现资源的有效组织,明确体现资源的语义结构,建立领域知识的有序结构,便于查询。
3.知识地图与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
3.1 整合资源,便于知识获取
数字图书馆有着丰富而完善的知识资源,借助知识地图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在知识获取中,基于知识地图的资料挖掘可在具有语义的规则上产生挖掘结果。知识地图可以看做一个知识网络,网络的节点代表不同主题的知识,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主题间的联系。通过知识地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组织起来,并形成结构化的语义网络;同时,每位使用者可以依据个人对领域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借助链接和寻址技术,从所熟悉或有兴趣的主题出发,查询所需要的领域内相关联的知识。
3.2 搜索导航功能,方便信息浏览
知识地图通过主题、关联及资源出处等可以使知识序化,形成结构化的语义网络,通过知识节点之间的关联,将知识内容充分展现出来。例如,当某位用户在查找一位专家的论点,但却不十分明确所查询内容的学科范围时,他既可以检索这位专家的论著,又可以先查询专家所承担的课题,然后再快速浏览这位专家的相关主页。而用户浏览时,知识地图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确定有关同一个主题的相关对象,从而继续下一步的浏览。依次通过多层次的主题关联,领域内的知识结构便清晰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同时,从最高层次的主题出发,依据关联关系给出与用户所选中主题相关的同层主题以及下一级主题,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他感兴趣的主题逐级浏览,直到最后的具体资源。这种引导用户的浏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偶然发现相关信息的机率。
3.3 知识检索
知识地图改变传统的基于关键词的检索,上升到基于语义的检索。其基本思想是:先建立相关领域的知识地图,根据知识地图收集的信息进行标注,用户的检索请求按照知识地图转换成规定的格式,在知识地图的帮助下匹配出符合条件的资料集合,返回给用户。由于这种基于语义的检索方式,检索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思维去检索,充分体现检索者的主动性、灵活性,数字图书馆检索系统能够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易用界面,将获得和掌握的信息内容组织好,并优化信息结构设计,使用户用自己的检索语言检索出自己所需信息。使用检索系统的用户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发表评论,其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获取者,还应该是知识的发布者和分享者。
3.4 知识共享
在数字图书馆中实施知识地图,可以让图书馆内知识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充分展现,图书馆馆员和专家具备的隐性知识也能通过知识地图得到找寻的途径,按照相关专家间联系构建的隐性知识地图,主要体现每个专家相关的知识背景、擅长领域、研究成果、联系方式等寻找获得隐性知识的线索,便于知识地图的使用者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专家,对隐性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获取和使用。
知识地图能够将各主题相关知识通过内在的关联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清晰呈现图书馆知识的同时,也给图书馆员工和用户直接传达了一种知识共享的观念,馆员在浏览图书馆知识结构图时可以发现图书馆中知识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可能会就自己熟悉的领域主动填补知识空白。在利用知识地图进行隐性知识标引时,对于专家节点的建立和评价也会鼓励他们贡献自己的知识来进行共享,同时也在自己遇到问题时积极使用知识地图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样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就会逐步在图书馆中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3.5 参考咨询与信息服务
知识地图是一个良好的知识服务工具,用户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门户的个性化定制模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栏目,根据需要选择分类知识,轻松过滤掉读者不想要的信息,而对于用户检索、浏览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历史,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保存在个人知识地图中,从而既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又节省了检索时间。
同时,知识地图可明确各馆知识的分布以及分布于不同空间的知识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各馆知识资源的可视化配置。请求管理器根据知识地图就可以顺着知识资源的分布网络快速找到相匹配的知识结点,进而将咨询请求提交给匹配度最高的知识资源所有者,比如图书馆馆员和知识专家,以达到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4.结论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得到了强化,知识地图这一知识管理技术为知识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在知识服务模式中,构建图书馆知识地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图书馆馆员自身、图书馆自身所蕴含的知识,如知识地图可提供不同图书馆馆员的检索专长和馆员具有的其他学科门类专业知识,读者可与某一馆员进行相关专业的信息检索等方面问题的探讨,进而读者可以要求馆员为其提供翔实的、个性化的、“点”对“点”知识服务知识地图,可提供各类知识的存储地点、存储媒介、使用渠道与范围等多种知识资源知识地图,可以揭示存储于不同地点、不同介质的各类知识资源之间的联系,更有效地帮助读者获取、掌握知识地图,可更明确地提供馆藏特色资源与图书馆特色服务。利用这张地图可以充分挖掘图书馆馆员与图书馆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价值,将图书馆知识资源与读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图书馆对读者提供的更为人性化、专业化的支持服务[8]。
而如何把信息内容恰当地表达出来,快而准确地传递给用户,使用户清晰明了信息内容是知识地图绘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保证知识地图的有效利用,就需要在开展合作知识服务的中心馆和所有协作馆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知识管理运作环境;知识地图的知识目录应尽可能地周密细致,采用合理的知识分类方法,便于请求管理器遵循一定的知识分类体系找到合适的知识资源;知识地图必须随着知识库内容的增加变化和删改而随时调整,不断地满足用户需求,保持服务的连续性,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2]罗彩冬,靳红,杨咏梅,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运营思路和方式之探讨[J].高校图书情报,2004,23(11):86-88.
[3]戚建林.论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23(2):37-38.
[4]刘佳.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5]Vail E F.What is A Knowledge Map?.http://www.km-review.com.
[6]张敏霞.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J].图书馆学刊,2008(3):128-131.
[7]乐飞红,陈锐.企业知识管理实现流程中知识地图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0(3):15-17.
[8]汪艳艳,贾彩莲,王伟.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的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增刊),2010(2):241-244
作者简介:龚雪琴(1982—),女,湖南益阳人,硕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
读《坛经》,经常读到“善知识”三个字。如在自序品第一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我作了粗略统计,《坛经》中总共有75处提到“善知识”,分布的情况是:《自序品》第一有2处;《般若品》第二有30处;《决疑品》第三有6处;《定慧品》第四有12处;《妙行品》第五有25处。《般若品》与《妙行品》是其中的分布重点。
“善知识”,有个历史考察问题。在佛教历史上,谁最先提出“善知识”的呢?“善知识”最先出现在哪部佛经呢?“善知识”的最初解释又如何呢?我读的经书不多,考察的范围有限,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两点是明白无误的:一是在慧能之前,已出现“善知识”的提法。比如,天台宗大师智觊就曾提到“善知识”。智觊有一部著作叫《法华文句》,卷四即云:“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从生年上看,智觊与慧能相较,生年刚好早了一百年。二是“善知识”虽然不是慧能首倡,但他对“善知识”谈得最多,最是重视,这一点也是学者的共识。
“善知识”是指什么?有些什么内涵?为什么六组会如此重视,要反反复复提到它?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翻阅了有关资料,并曾多次向有关专家学者讨教,遗憾的是,都得不到比较满意的答复。
我注意到,近几年来,随着禅宗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善知识”一类的问题开始有学者注意了,开始有文章提及了。2月26日至28日,“云浮新兴首届六祖文化节”在新兴召开,会后出版了《六祖慧能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其中有两篇论文提到了“善知识”问题:一篇是冯焕珍的文章,题目是《浅论六祖的无相三归依思想》;一篇是张卫红的文章,题目是《从{坛经)看顿教禅法的修持要求》。前篇文章在第三部分即“自性三宝”中谈到此问题;后篇文章在第二部分即“须有大善知识传授,事师如佛”中谈到此问题。这两篇文章都写得很好,对“善知识”大义的研究起到了启迪的作用。
张卫红说:“佛教中的善知识并非指博知博识的知识传授者,一般而言,一切有益于修行者的善友、同修都可称为善知识,慧能称呼大众为‘善知识’,即指这种广义上的同修、善友。”
把“善知识”从“博知博识”的知识传播者这种直观的解释中端正过来,解释为对“同修善众”的称呼,这种观点许多学者可以接受,但这只是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人们还会提出疑问:佛教及其典籍中内容丰富、词条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善”、“知”、“识”三个字,而且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用以称呼“同修”、“善众”?这样的结合,是不是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呢?
智觊大师《法华文句》卷十,有一句话发人深思:“佛赞善知识有大义”。这句话明白无误地指出:“善知识”并不平凡,其中确有内涵,确有大义在。
大义何在?《法华文句》引杂阿含云:“善知识者若贞良妻,此即外护义;又善知识者如宗亲财,此即同行义;又善知识如商主导,此即教授义;又善知识如子卧父怀,此即实际义也。”这里的“义”,主要是朝善知识的社会功能、社会责任上说的,仍然没有解决为何把三个词条结合在一起的问题。
我认为,“善知识”作为佛经、作为《坛经》中的专门述语,起码内含着如下诸方面的大义:
一、这是对导人向善宗旨的温馨提示。“善知识”首先是跟立教宗旨联系在一起的。它突出“善”,世界许多宗教都把“导人向善”作为立教宗旨,佛教则尤其明显。佛教讲“善”,起码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要求教众立志做个“善人”;一是要教徒把世人引导到“善”的境界。在佛教那里,导人向善,也就是“普渡众生”。慧能认为这是能做到的,因为人性本来是净的,净也就是善。《坛经》说:“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知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慧能是这样解释“归依”的:“归依者,除不善心与不善行,是名归依。”他把“归依”与“善行”联系起来,把行善与成佛知道联系起来。既然“善”如此重要,“善知识”把“善”摆在首位,强调出来,这就不难理解了。
二、这是对智慧常明境界的温馨提示。我认为,“善知识”中的“知”可以解释为“知识”的“知”,也可以解释为“智慧”的“智”。“知”和“智”在内涵上是相通的。慧能十分重视“知识”,尤其重视“智慧”。因为有了知识和智慧,才能认识世界,才能认识本心,他强调“智慧常明”,强调“智慧观照,内外明彻。”他讲“知”讲“智”,旨在阐发般若大义,般若就是智慧,就是大智慧。在《般若经》中,慧能说:“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又说:“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还说:“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智慧问题,是禅宗理论体系中的.重大问题,是跟成佛之路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善知识”中出现“知”,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
三、这是对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温馨提示。“善知识”中的“识”,指“识心见性”的“识”,这一点,应该是明白无误的。“识心见性”,是禅宗的核心理论。在《坛经》中,“识心见性”贯穿始终。谈“识”则以《付嘱品》谈得最多。这里集中谈了“识本心”、“识自性”、“识众生”等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识心见性是自我认识的前提;有了识心见性,才能走上顿悟成佛的道路。几十年来,学术界对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论述很多,与此就不再赘述了。
【研究生基本知识】推荐阅读:
在职研究生党性锻炼的基本要求01-08
工会基本职能研究10-29
知识产权研究方法10-29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11-19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12-05
交通文化建设基本问题研究12-21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政策研究07-09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12-28
毕业论文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研究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