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zongjie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德育工作zongjie(共11篇)

小学德育工作zongjie 篇1

教师:klxxyj 转眼又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感想。

一、抓住契机,进行养成教育

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比较关键的一年,所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开学伊始,正教处组织全体学生系统学习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有个严格的要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榜样激励法对学生进行鼓励,每周评选出班级最佳学生上光荣榜,加分,对多次违纪的学生扣分上榜,这样严惩严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二、懂得奉献,学会感恩

如今的学生在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处在一种被关照的优越条件下生活,养成了什么都是应该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感恩,在班级中也是这样,同学间缺少关心和帮助。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利用月假期间布置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及父母的辛劳,珍惜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懂得感恩的道理。、三、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这个教育阵地

孩子的成长除了学校正规教育外,家庭和社会这个教育阵地是不容忽视的。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走了不少的误区,他们很着急,所以我在工作中,经常与家庭沟通交流教育的话题,在家长会上,通过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话题切入如何当好家长,使每一位到会的家长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会后家长找到我,主动寻求教育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家庭这个大课堂里,有了

称职的老师,增加了一分关爱。

四、反思和醒悟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静下心来反思,感觉到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不仅需要热心和爱心,同时还需要耐心和诚心,在工作中不能冲动,不能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否则,就要出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zongjie 篇2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1]古代大儒在汇编的《大学》也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具体阐述了只有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自新课改以来,国家把教育方针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也指出了德育为先的教学策略。在不久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曾三次提及人的全面发展,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般,小学生的成长关乎于国家的未来。因此在道德启蒙的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重心是补救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在制度上完善,深入孩子的内心,以制度归正,以教促养成,在孩子在启蒙阶段的白纸上打上道德的烙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2]构建和谐德育的新局面。本文以广铁一小的校本机制为着力点,提出个人对德育工作的观点。

1. 广铁一小校本机制概况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以德育人,全面关爱”的育人策略,“以研促教,点面结合”的教改路子,“抓实主道,拓展辅道”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品质优良,学业扎实,兴趣明显,能力多样,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的学生,形成“乐学、自主、自信、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分别从班级文化、学生素养提高和个人习惯养成上细化为铁一“养成‘十规则’”及检查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幸福六星”评比制度、“优秀一小人”评选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在教师管理方面有一个完善的教职工校本考核制度、教职工校本奖励制度,对教师的管理管理水平和教学素养有一个根本保证。

从以上校本激励制度中可见,在德育管理制度上,分别从教师、学生来年各个角度出发,既有硬性的规定,也有弹性的激励制度。制度的制定完全遵循人得心理特点。因而,一个完善合理的制度对于实施德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保证。

2. 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2.1 加强德育工作激励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德育工作离不开一个制度的约束和促进。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须先有一个基本的制度约束,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特别针对低学段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更应需要制度约束和引导。制度不仅是一个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还需要一定的弹性激励制度。但目前的的与工作制度多为强制性规范,没有健全的激励制度。只是“惩罚”而小学生对于激励更乐于接受。激励本是心理学术语,它所表示的是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是在什么环境中产生的。[3]因此在德育工作激励制度上要遵循小学生的习惯和心理机制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表现出自制力差、对道德的知识理解肤浅。对于判断事情的对错,是否属于道德范畴,小学生从只是看行为结果是否和道德约束准则一致。对于道德的掌握则是简单的依赖他人、以来社会、逐步转变成自己认知道德标准。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激励制度。要更多体现的是引导和规劝,形成鼓励性质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学生随着习惯的养成和年龄的增长形成道德的觉醒。学生在内心形成--哪些是需要做?怎样做?思路。这样才是德育激励制度的核心所在。

从铁一小的校本制度中的“幸福六星”和“优秀一小人”可以看出,通过量化德育指标,从健康、劳动、文明、阅读、环保德育基本要素,并给学生发放“荣誉”星星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把德育基本道德规范转化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雏形。

2.2 抓住品生、品社课堂主阵地

德育工作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在日常生活可以组织实施德育活动,开展德育主题的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德育行为规范和德育意识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处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和智育互为促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德育观。那么作为德育教育专业课的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无疑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教育部2011颁布的新《品生品社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

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几个内容板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认识中华文明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等。在授课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己在生活中和其他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让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是爱生活?如何才是爱祖国的体现?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做到文明出行?这些德育课堂知识加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激励机制,给以引导学生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内健康发展。

2.3 关注个体,释放学生心灵

小学德育工作中,在组织实践活动或德育教学时,往往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积极或者独自活动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性格孤僻,对于集体实践活动存在消极思想。究其原因,是因多数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致于部分学生跟不上同学的“节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在工作中要对这些学生重点关爱,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所需。对学生的小小改变给予口头上的肯定、或者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当众表扬。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差异分成不同的优略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这些小小的情感鼓励,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论

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德胜在所著的《生活德育论》也认为德育教育也是终身德育。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对于学生德育管理要从学生内心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其以关爱,在管理制度上以激励为主。才可形成德育工作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中的德育[J].护理教育学,.2011(0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3.1.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 篇3

关键词:德育;素质教育;小学

一、以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基础,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要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成长规律,必须克服以往内容空乏、渠道单一、强行说教等弊端,增强德育的活力与实效性,必须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家庭、社会为依托,不断拓宽德育渠道。

1.以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需要,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事件,重大节日纪念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受到教育,悟出道理。例如在国庆节,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写诗作画,举行“歌颂祖国,赞美家乡”的诗歌朗诵会。

2.以家庭、学校为纽带,建立家校联合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在配合学校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精神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沟通家长和教师间的情感,明确制订出家庭教育总目标及教育环境、教育行为等家庭教育分目标。其次,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家长每天要与孩子交谈半小时,要给孩子检查家庭作业等。

二、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积极的情感,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实保证。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必须从改善师生关系入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的情感开发者,变陈旧封闭的信息传达者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指导者。

2.注重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主动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要坚持民主原则,班干部实行轮换制,值周实行全员参与制,从学生中聘任班主任助理,让学生更加直接、全面地参与班級的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以养成性训练为重点,夯实学生的做人基础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能单纯地局限于“明理”,要“习行”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在德育工程的实施中,重点抓好的就是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训练。

1.发挥环境的功效,培养学生文明素质

优美的环境,具有美感的事物,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是学生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在学生人格品质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并伴随终生。校园环境阵地的育人作用不容忽视。我在教室里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既美化了教室,又使学生对道德规范耳闻目睹,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2.实施分层次培养,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将目标细化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包括上课姿势,写字规范,参加活动,待人接客等各个方面,在学生入校时就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逐条分解,标上分值,每月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检查、督导,并考核积累。学期末,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四评”方法,得出学生的总评分值。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彰,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这些做法都能扎实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小学班级德育工作思考 篇4

第一, 德育工作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快速发展。当前, 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是健康乐观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分级管理的缺失,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随时冲击着青少年幼稚、脆弱的心灵, 加之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甚至出现偏差, 使得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的内心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欠缺。

第二, 学校德育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当前, 虽然国家把素质教育提高到空前的高度, 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实行了德育工作导师制度、推行“双班主任”制度、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等等, 为德育建设作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 社会评价、上级考核还是主要看升学率, 学校考核教师以学科成绩重, 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没有被打破, 从而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压缩。安排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比较少, 教育形式单一, 缺乏吸引力, 生动性、参与性不强, 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

第三, 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力量结合失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 学校是育人的殿堂, 社会是孩子实践的乐园。目前, 农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因留守儿童较多, 父母长年在外务工, 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孩子, 家庭德育教育的不到位, 学校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社会上网络监管不到位, 加之孩子涉世不深, 自控力差, 易受暗示等因素, 导致德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所占份量偏低, 部分留守儿童人格发育不够健全, 纪律散漫, 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迟到、旷课、逃学等。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 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 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德育不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主业, 更是做好各学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 把德育渗透到知识教育各个环节。如:每一篇文章都包涵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所渗透德育思想, 既要使学生遨游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 感受华丽的语言、美妙的辞藻, 又要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的表达的积极情怀, 在灵魂深入得到洗涤。体育课上要把加强个人体育锻炼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觉加强体育锻炼, 培养集体主义、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勇敢、顽强的意志, 等等。

二、努力营造全员抓德育的工作氛围

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氛围, 取决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 要在管理层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发挥, 做到德育建设工作有计划、责任有落实、业务有人抓、结果有评价。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第二, 要加强学习培训, 努力提高每位教师的德育能力和素质。要树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责意识, 通过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 让每一位教师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自觉, 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 要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完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方案体系,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任人为贤, 真正把品行好、能力强, 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师资力量充实到班主任、辅导员队伍中来。定期召开班主任、辅导员例会、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以上的班级管理、团队活动经验交流会, 推选一批优秀班主任、辅导员, 通过交流、学习, 不断提高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第四, 要加强日常指导, 抓好团队活动, 充分发挥德育工作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班级具体情况、社会热点问题, 创新设计理念、活动方式方法, 认真设计团队活动, 讲身边人、说身边事, 丰富活动内容, 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团队活动中来, 从内心深处得到启发和触动。第五, 要加强学校德育氛围营造。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让一草一木、一情一景都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提高素质。第六, 要加强少先队建设, 充分发挥少先队对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示范作用, 让少先队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灵魂的尺子。

三、提高认识, 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合力

也谈小学德育工作 篇5

【关键词】德育工作 校风

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细致、艰苦、系统、伟大的工程,是塑造未来社会建设者灵魂的工程。不仅需要进行民族文化精神底蕴的熏陶,不仅需要师生的精心培育和率先垂范,也不仅需要行为习惯、心理品格的塑造,更需要小学生进行品德实践,用自己的身心去感知品德,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家庭对道德的正确导向,确立正确的道德观,也更需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笔者就此浅谈如下想法。

一、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是思想道德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成为社会的热点,大部分的家庭都娇生惯养,此时的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极大,缺乏劳动,缺乏道德实践、缺乏社会实践。此时的他们也极易受成人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所影响,而我们的教育也恰恰存在不少问题。

1、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足,审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大街上红灯区比比皆是,网吧、录像厅、游戏厅大都在搞非法经营,进出网吧、录像厅、游戏厅主要是未成年人,而真正用于青少年娱乐活动的图书馆、少年宫、体育馆往往是收费的,甚至有些地方就干脆没有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或设施,农村更是如此。

2、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着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媒体主要以成人社会为主,电视、电影抱抱搂搂、亲亲热热随时可见,最可气人的是网络,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和位置就奔跳出几个令人作呕的图片,儿童口里唱的歌曲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很多家庭都赌博成风,乌烟瘴气。

3、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很多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在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如火车进站,吼得凶、跑得慢,任务还十分艰巨,任重道远。很多学校在小学阶段就给学生补课,即使不补课的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极重,你看一看学生的书包就知道学生的负担有多重了,一个字写几十遍,一道题做几遍,一篇课文抄多少遍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

二、德育教育思路解析

1、树立全新理念,持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自身水准

我们面对着是一个知识和信息极度爆炸的现代社会,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战,面对新格局,我们改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面对日益缤纷复杂的社会,我们应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一个重视和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方式,应尽量避免一些形式主义;树立全新人才观念,克服用统一标准培养人才。必须树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夯实基础,树立把每位学生培育成社会合格人才的理念,力争让全体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和学会健体。结合全校学生的客观情况,明确确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地位,在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的释放和人格的尊重,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有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绽放。全面和持续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学校应举办或者鼓励教师参加一些理论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专业德育管理理论研讨会,强化和一些优秀教师的互动,进而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紧密相连,教师职业道德的优劣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德育教育必须全员化

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既是小学对全体教职工的一项普遍要求,也是小学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所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的德育氛围,而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小学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德育是小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作为小学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但是如何使“应该成为”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一质的飞跃,这是小学领导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3、必须形成形成良好的校风

良好的校风可让学生在每一个学校生活细节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形成良好的校风,首先必须建立起一个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生活其中,而且心甘情愿地为它服务、为它争光,并与之欢乐与悲伤共存,从而产生一种生机勃勃的愉悦感。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认同所产生的"爱"的互通,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鼓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因此,班主任要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生活与学习关照,包括学生的吃饭、住宿、困难等方面问题的关照,力争使各种心态、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对他(她)们的“爱”,从而通过一个一个小小的进步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班级中同学之间的爱更能使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自觉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许多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并及时得到集体的认可。哪怕只是一次出色完成的作业,一种礼貌行为,一次集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等,都得到及时的集体肯定,久而久之每个人都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同时,每个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这种付出爱也得到爱的精神境界,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总之,德育工作就是平时点点滴滴的小事,但就是这些繁琐的事无形中就培养了我们祖国的未来。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德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张文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J]. 中國教育技术装备. 2009(07)

[2]赵志军;德育管理:价值、作用、地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小学德育工作永远在路上 篇6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措施

德育工作者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校里开展教育,能使学生的心理和意识得到教育,使学生的品德提升。学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目的,德育为本教学理念。将德育工作放置首位,将其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学校开展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学,提升德育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出有益的教学方式,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当前教学之关键。思想教育需充分发挥出重要作用。学校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小学德育课改进程中,思想品德课程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需深入探究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上好第一堂课。以家庭教育为基础,让父母扮演好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教育方式以及方法,都对孩子的思想有着深刻影响。学校借助开家长会的方式,赢得家长理解和认可,让家长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社会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孩子思想道德的树立同学生的学校环境、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有责任,这三者应该相互联系,一同推进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为德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教师在学生心里占有重要地位,应该为人师表,始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听从学生内心的渴望。德育看重的是学生的励志勤学、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开展素质教育之关键。总而言之,教育者应该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更加茁壮成长。

二、教师教学坚持道德教育為主,将其贯穿于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德育教育要渗透到课堂中,做到水到渠成的教学。例如,小学音乐德育教学。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理当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营造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要根据作品风格、学生学习情绪进行环境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他们的试听感官会集中于课堂内容上,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扩散。这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理当灵动,理当多样化。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现教学,如何运用情境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是每个音乐教师理当考虑的问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应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育人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德育确实落到实处。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明确生活的真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非常需要教师的鼓励,鼓励能激发学生勇往直前的精神。教育者应该将学生的每一个生活、学习的环节,当成学生的实践环节。在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学会感恩

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故事。孝敬长辈,尊老爱幼,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良好品质。然而,在当下很多家长特别宠爱孩子,孩子在溺爱中成长,不懂得体恤长辈的艰辛。《我从哪里来》《家庭的亲情》,这样的课程能够激活学生内心纯真的情感,他们更懂得父母的爱,能体验到真挚的情感。晚辈懂得基于纯真的感情和实际行动去做到热爱长辈。在长辈的节日能够主动打招呼、送祝福。虽然看似很普通,但是有着深刻意义。教师每到母亲节、父亲节或者重阳节时,要鼓励学生给长辈写信,陪伴他们过节。每一个学生的成材都离不开教师的付出。教师在讲解到《我们敬爱的老师》时,播放教师勤劳工作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教师的辛苦,内心拥有感恩之情。

学生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一个人的成才不仅是有光鲜的成绩,而是一个人的内心存在多少爱。德育培育一个有爱的人,他们敢于承担,敢于挑战,充满爱心。小学生是“三观”萌发的阶段,开展德育教学是必然的,我们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戴建华.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有效驾驭教材摭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

[2]孙伟成.用阅读启迪学生的心灵: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为例[J].新校园:中旬刊,2013(9).

[3]蔡瑛.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新教材下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J].课外阅读:中旬,2011(11).

让幸福教育走进小学德育工作 篇7

一、我们的干部——我来选

构建校委会、家委会、队委会教育管理格局。2011年9月30日上午, 学校乐然楼礼堂内座无虚席, 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社会志愿者、全体班主任、学生代表等汇聚一堂, 举行新一届家长委员会成立暨校外志愿者受聘仪式;同时, 参与“展领巾风采、做幸福主人”少先队大队委竞选主题队会, 聆听孩子们的竞职演说, 观摩孩子们的技能展示, 见证孩子们的领导才能, 并由校级家长委会成员和来自各中队的少先队员代表进行现场投票, 公开选举出少先大队委员会。至此, 新学期校委会、家委会、队委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正式形成, 构成三个同心圆, 紧紧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各自的轨道上按照各自的规则并排运行, 互相关注、互为补充, 共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共同造就幸福学生。其中, 队委会是全校少先队员自己的组织, 是培养孩子们自尊、自强、自律、自我成长的阵地, 分为小队、中队、大队三级管理机构。在接下来的一学年当中, 每日升旗、每周集会、每月总结的常规运转, 新生入队、主题队会、纪念活动等的策划组织, 小螺号广播、小记者行动、校园督导队等队伍的常态运行, 全部由逐级当选的队干部负责。

这项举措既保证了校园德育的基本组织——少先队建设朝着“规范+特色”的方向发展, 形成了“自己的活动自己搞, 自己的阵地自己建,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局面, 同时又为一大批学有能力的孩子提供了施展才能、发展个性、服务他人的平台, “教育与被教育”的双重身份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教师最重要的助手、最给力的伙伴。

二、我们的舞台——我来站

学校首先是学生的, 学校的环境与资源应该首先为学生服务。遵照“尊重每个孩子的生命, 培养每个孩子的兴趣;为每个孩子提供平台, 帮每个孩子树立自信”的宗旨, 我们努力调和人员众多与场地有限之间的矛盾, 将校内可利用的空间转变成孩子们锻炼成长的大舞台。

1.系列亲子才艺展

2011年3月至5月, 德育处精心组织了“诗意童年、红心向党”系列亲子才艺展, 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参与其中。展演过程中, 大礼堂内热闹非凡, 每名队员都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大舞台, 或说或画, 或唱或跳, 在全年级同学面前尽情飞扬属于自己的风采, 释放快乐, 重拾自信。“小小书画家”、“诵读小名士”、“运动小健将”、“才艺小明星”等奖项的设立, 使“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孩子”的理念落到实处, 满足了孩子们人人得奖、个个优秀的需求与肯定。更令人欣喜的是, 在接下来的全校“庆六一、同欢乐”大型联欢会上, 不仅孩子们自己争相上台、尽情狂欢, 还不时地即兴邀请学校领导、大队辅导员、家长等同台放歌, 精彩纷呈, 海浪般的掌声给人带来无限的振奋与感动。

2.好少年成就小军人

2011年9月, 孩子们重返校园, 秩序有待规范, 精气神有待提升, 班级向心力有待凝聚, 于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暨幸福少年军校”应运而生。充满阳刚之气的军民共建单位官兵走进了每个班级, 担任德育辅导员, 负责指导孩子们的举止行为, 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活动, 共同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锻造集体主义信念。在近一个月的集中训练期内, 全校所有的孩子学习解放军叔叔练军姿、正仪容、听指挥、讲团结, 校园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俨然英武小军人、神勇战斗连, “踏实每一步, 超越每一天”的校训也得以更好地诠释。

三、我们的课堂——我来讲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必须真正站在课堂文化核心的位置上, 方能实现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开讲, 是我们建构课堂文化的重要一环。

1.推行小组合作, 设立“小先生助教团”

我们将“小组合作专项训练”列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从座位编排、人员分工、内容选定、激励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改善, 而个体的思维、表达、倾听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阐述、辩驳、演示等精彩场景经常在各类课堂上现场生成, 一批批“小先生”脱颖而出, 成为学科教师的“助教团”。

2.扩大课堂领域, 开辟“多元文化大讲堂”

学生学习的知识并不限于课本, 学习的场域也不应限于教室。我们将“课堂开讲”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一是开设“传统文化大课堂”;二是开办“亲子学堂”;三是举办主题文化节, 力求达到学玩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我们的生活——我来探

1.关注日常起居

“生活处处皆学问”, 着眼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以系列主题活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来体察、感悟, 如:“一日消费我买单”——小到零花钱的使用, 大到家庭经济规划, 感知生活不易的同时提倡树立现代消费观。

2.关注弱势群体

“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少先队的组织下, 孩子们的大爱、博爱精神得以强化:助残日, 他们到市特殊学校, 为聋哑智障的伙伴送上礼物;儿童节, 他们去医院, 探望生病的小朋友;中秋节, 他们为社区的老人送去用零花钱买来的月饼;重阳节, 他们走进福利院, 为老人们送上祝福;圣诞和元旦双节到来之际, 他们开展“小小贺卡传真情”活动, 上千张写满真情的贺卡寄给玉树、汶川灾区和贵州、甘肃山区的小伙伴, 而灾区学校的回信更让孩子们学会给予和惜福……懂得爱、表达爱、回报爱, 一次次的温情行动感动着社会的同时, 也不断洗涤升华着孩子们的心灵。

3.关注各行各业

随着我校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完善, 家长义工和社会志愿者踊跃加盟, 许多热心朋友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积极与学校联系,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带领孩子们走进农场、企业、法院、军营、村镇等地,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里容纳吸收, 开阔眼界。活动中, 他们既担当讲解员, 又担任安保员, 同时协助班主任组织后续活动。

完善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策略浅谈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社会环境,途径

当前, 我国农村地区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变化, 影响着农村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各种不良思想文化渗透着农村地区的青少年一代, 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加强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已成教育业刻不容缓的重任。

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不断强化学生管理, 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的同时, 要加强教师德育修养, 从单纯的智育中走出来, 实行以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以“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为主题, 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继承、发扬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师要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努力探索, 农村德育工作一定能克服种种不足踏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艺术殿堂。

2. 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针对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 发展水平低, 思维片面, 加之阅历浅, 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 甚至使未成型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畸形方向发展了, 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育观念引导, 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 加大学校、家庭、社区等的协同性和互动性, 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要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宣传, 向农村地区群众广泛地宣传德育工作, 提高人们的德育工作意识, 增强人们对德育工作的了解, 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3. 加大整顿、净化农村地区教育的社会环境力度

一是学校必须加大对农村留守孩子的德育教育力度, 针对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 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二是进一步发挥少先队的作用, 争取社会、家庭的多方支持, 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 进一步下大力气整顿、净化教育的社会环境,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文明、向上、进取的社会氛围。三是发挥各群众团体在学校德育上的作用, 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证, 电视、杂志能够有计划地宣传家教知识。

4. 加强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 篇9

一、身教重于言教,凡事从我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E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做。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晨读纪律一直不好,教室里总是不安静,干什么的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睑,我真的感到很开心。

二、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我始终认为,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目,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气氛围。

三、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就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对于成年人,孩子们犯的错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味的纵容他们。

刚刚在我们班级发生了—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课堂上,由于一名同学心不在焉,以至于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三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顶撞了几句。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这个孩子在四年级还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可是上了五年级用“痛改前非”—次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他还被学生推荐为小组长,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你应向被你顶撞的老师道歉,他拒绝了。虽然我很生气,但还是很平静的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如果—个人连自己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你的本质很好,我相信你能处理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他的信任,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他主动找老师道了歉,事后,我们之间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这让我打心眼里开心。

如果我把他行为的惩罚变成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他,对于他可能永远都是—个阴影,更失去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们应该宽容学生们的错误,允许他们犯错。

四、倾听学生的声音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做到了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书对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一—那就是我,一吐为快,指点迷津。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我是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与学生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篇10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教育,班主任

小学,是每一个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开始,也是孩子们梦开始的地方。这一阶段重在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班主任应将小学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融入孩子的成长之中。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思想纯洁,是最适合德育教育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进行德育教育,会为孩子日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中华民族精神、中华灵魂都是在这五千年中一点一滴所积累的,而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今天,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小学生作为我国的未来接班人,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已经不仅仅只是看一个人学历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因此教育要先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小学生作为我国新一代的希望,是社会未来的继承人,我们应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他们日后的人生道路平坦安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现阶段,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完善,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些问题已经暴露出来。

(一)师资力量较为落后

在过去几年中,国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其关注重点聚焦在了中学与大学阶段,导致小学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加上学校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度也不够,使得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有所缺失。

(二)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还在发展阶段,其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都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小学德育教育大都只靠教师讲解,脱离实际,学生接受程度较低,远远不及国家所要求的德育教育成果。

三、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

小学生在入学后每天相处最多的老师就是班主任,而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班主任应重视德育教育,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没有稳固下来,特别容易去学习身边的人的一些行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教师为人师表,在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理应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尤其是班主任,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应该以身作则,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当作自己的行为规范,起到一个典范作用。

比如小学生比较贪睡贪玩,他们对时间观念并不是很清晰,虽然学校要求早上八点到校,下午两点半到校,但有很多学生不能按时到校,这时班主任就应该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每天提前十五到二十分钟到校,在班级中和已经到校的学生聊聊天,这样学生看到老师提前到校,他们也会向老师学习,提前到校,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拉近和学生的关系,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树立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得好:“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重大。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德育教育的启蒙时期,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时候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树立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要制约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首先,班主任要制定合理的班级规范制度,并且保证严格执行,确保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助长任何一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邪风。其次,班主任应该时刻教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学班级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学生丢失文具的现象,有些是掉在地上被其他同学捡走,有些是其他同学借走而忘记归还。班主任应该时刻告诫学生做到物归原主,并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提出表扬。

良好的班级环境,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勤俭节约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德育教育起着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联系家长,家校结合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长者,是孩子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做好德育教育,就应该联系家长,充分发挥家庭优势,让家庭与学校结合,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回家帮家长做一项家务活,或者帮父母洗一次脚。家长不能因为心疼、溺爱孩子,而无视这些作业。与此同时,家长在家中也应该时刻注意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洗自己的袜子、擦桌子等,外出时看到有人需要帮助,要根据情况,鼓励孩子帮忙。此外,班主任还要与家长时刻沟通联系,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懂得感恩、勤于动手、爱护他人等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进行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教导他们的话可能会听进去,但是并不一定会明白、会做到,因此班主任要多创造一些实践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在社区或者广场进行卫生劳动,让他们明白环卫工人的辛苦,在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等。

四、结语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篇11

一、养成教育常规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要始终遵循“从近、从小、从细、从恒”的原则,即从身边开始,从小事抓起,从细处着眼,持之以恒,形成常规。学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长发异装、个人卫生;要求学生自觉地保护校园环境,主动捡拾校园内的废弃物;教育学生见到老师行礼问好,尊师礼让;文明交往,不讲粗话、野话;宽容、谦让,正确处理同学关系;自觉爱护公物;学校集会,坐姿端正,不东倒西歪,不大声喧哗,不留废弃物……这些都是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实实在在的教育。

二、主题教育系列化

为开创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德育真正融入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学校要开展“道德话题”“主题演讲”系列活动,将道德教育、行为训练、心理健康融为一体。每周以班为单位的“道德话题”活动中,引导学生直观地面对道德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争辩、演讲、表演中,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以“讲一个故事、进行一次讨论、写一篇感受、明白一个道理”的形式,将做人与写文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获得道德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每周一的“主题演讲”,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犹如一道道可口的精神早餐,一把把开启心灵的钥匙,给成长中的生命以精神营养。

三、个性教育活动化

生活需要多彩,发展需要平台。活动是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原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基础,它关注的是学生整体生命的成长,满足的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服务的是生命的个体成长,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一切可展示的机会与锻炼的舞台是我们德育的又一渠道。 从“今天我是班长”到“班级小岗位”,从“班干部轮流”到“晨会主持人”,从每年的“六一节露一手”活动到平时的自我展示活动,从“校园广播站”到健康活泼的校园文体活动,使学生处处有展示之时、时时有锻炼之机。作为德育主阵地、主渠道的课堂,更是学生展示与发展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上,要提倡用师爱构筑“生命课堂”。在各学科备课时,注重挖掘德育渗透点,让课堂教学由重知识、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局面转变为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让课堂成为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升华、生活与实践的再现的阵地。

四、人文教育生活化

习惯需要培养,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小学阶段打好人生基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从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入手,从新生入学训练到一日行为要求、从日常礼仪到课堂礼仪都要提出明确规范。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把每日行为规范的要求同“每月一个好习惯”有机结合;把“每个学生的好习惯评比卡”同中队“我们承诺好习惯”活动相结合;把建设优良的班集体同制定班纪班规相结合。强化日常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教育的网链和教育的氛围,形成自我教育与班集体教育的合力。加强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是德育的关键,把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要成为对班主任工作的一贯要求。班主任要吃透每一位学生,了解其家庭状况和个人兴趣爱好,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科学施教。

五、成长教育环境化

道德如河流,愈深愈无声。校园环境能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功效。“入芳兰之室,久而自香。”为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让墙壁说话,让花草言情”;定期刊出黑板报,及时更新阅报栏、宣传橱窗;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行为准则及书法美术作品;“校园之声”广播内容丰富,“文苑漫步”“学海泛舟”“校园采风”等小栏目以内容精悍、贴近生活实际而受学生喜爱;精心选播的课间音乐如清泉流泻、春风拂面,舒展着人的每一根神经……让校园内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芬芳,体现着尊重人、教育人、鞭策人的育人效果,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和熏陶。

上一篇:《童年》读书笔记400字下一篇: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