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家人(共15篇)

我的家人 篇1

我的妈妈对付我的学习很有办法,就拿背英语单词来说吧。有一次,我趴在桌子上,死活不愿意背英语单词,一动不动,头望着天花板直翻白眼。就在我翻白眼翻得要睡着的时候,妈妈突然冒了出来,吓得我就要跳到月球上去了:“妈妈,你可别吓人呀!”妈妈听了我的话,并没有生气:“要不咱俩来个比赛吧?”我一听到比赛就起了精神,说:“好好好!”我要看看妈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我们来比赛在五分钟时间内谁背的单词多!”妈妈一脸的自信,好像已经赢了似的,我当然不服气了,决心让妈妈看看我的厉害。“计时,开始!”在妈妈的一声命令下,我们俩同时拿起书,努力地背起来。时间过得飞快,五分钟的时间不一会儿就到了,我和妈妈各自到对方手里背单词。五分钟过后,我和妈妈的比赛成绩出来了,我以两个单词领先妈妈,成了这次比赛的冠军!自从这次比赛后,我几乎天天都要和妈妈比赛,几个星期过后,我的英语单词的积累量明显有了增涨。

在生活中妈妈非常关心我,每天变着花样为我做好吃又营养的饭菜。出门买东西也是给我买的最多。每次我和妈妈出去逛街,本来是给妈妈买衣服的,可是逛了一会儿就不由自主的往童装店里走,每次逛完街回来后,妈妈身上总是大包小包的,可那都是买给我的。

我的家人 篇2

王小山, 知名媒体人、演员、出版人、音乐策划、专栏作家、微博红人。生于东北, 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为《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京华时报》等数十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 出版有杂文集《大话明星》《这个杀手不太冷》《亲爱的死鬼》《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厚又黑红楼梦》等。

_入选2014年中国当代十大建筑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中国当代十大建筑, 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标性建筑。“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由文化部下属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2014年4月15日评选启动, 并在以新浪网为首的十家大型门户网站上发起公众投票, 最终由评委会从20个候选项目中评出。其中网友投票占40分, 评审委员会占60分。

评选汇集了来自建筑、文化、专业媒体、房地产和社交网络领域的权威学者和意见领袖, 这是一次基于中国城市发展现象的巡礼, 是一次站在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十字路口的理性、建设性的洞察, 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冲突、集中展示。评委除了中国著名建筑批评家、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明贤之外, 还包括著名建筑专家、建筑师顾孟潮、布正伟著名美术家、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 著名作家刘心武, 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 新浪网前总编辑陈彤, 财新传媒副总编辑杨大明, 著名网络评论家王小山以及商业地产专家苏鑫。他们除为各领域权威人士, 最大特点是跨界。

2014年6月8日, 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揭晓, 中央公园广场、中国尊、鸟巢、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上海金茂大厦、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台北101大厦、广州电视塔、国贸三期等知名建筑成为新一批中国当代十大建筑。对于其他一些标志性建筑, 评委王小山提出了强烈的批判:“中国公众是盲目的, 你要完全跟公众一个思路, 你就失败了。”与此同时, 他对自己认为的好建筑进行定义: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观点, 要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建筑。

_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

仇视财富:北京城让我太自卑了

问:这次评选的建筑中, 有很多当今国内外著名设计大师的作品, 但就选票的状况来看, 得票最多的反而是未建成的两个建筑, 分别是以城市山水为主题的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当今中外文化冲撞的?

王:网络公众票选的事情让我很惊讶, 已经建成建筑中排在最前面的居然是国贸三期, 我认为公众永远是盲目的, 所以不能被公众牵着鼻子走。我觉得之所以在建建筑能够排到前面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公众都比较“傻”, 另一个就是有人在幕后有所操控。

问:现在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这两个目前投票率最高的在建建筑都位于北京这个政治文化中心, 你觉得这种“未来派”建筑是不是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王:我认为北京就现在来说已经是有这种发展趋势了, 比如说这个城市的功能特别多、特别杂乱, 一个城市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体现出来。现在看到优势的人都往北京跑, 而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个城市有所发展, 公众寄于对未来的期许, 投票于未建成的建筑我觉得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但是, 一个城市的功能性定义不清楚的话, 会造成这个城市更加像个超级怪兽。而这种杂乱混沌的现象对城市的未来存在着非常大的隐患。现在所有优秀的东西都聚集在北京, 包括建筑。我也相信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会以好的姿态呈现在公众眼前。但也不至于好到还没有建完就已经赢得大多数人喜爱, 也就是公众票选的结果让我感到吃惊, 我甚至没有想到这个广场会成为票选的“黑马”。也许是我的自尊心在作怪, 我对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这类财富的象征, 在心里隐隐的有一些敌视甚至于仇视。总的感觉就是, 北京这个城市太让我自卑了, 让我没有归属感, 我觉得很多人和我是一样的感觉。

_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坚持自己的理想, 从事创造性的事

问:你觉得中国尊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这两个建筑得票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的设计师都是中国人么?公众如此支持中国设计意味着中国建筑将要崛起么?

王:我觉得谁设计的建筑和在哪设计的建筑是无所谓的。无论是中国建筑还是外国建筑, 无论是中国设计师还是外国设计师, 都不重要。未来的世界将更加趋于扁平化, 不需要分得很清楚。这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个学习的过程, 不能抱着一种保守的心态。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 大家都想凸显自己的风格, 市场也将趋于多元化。比如央视大裤衩就外貌而言, 外国人觉得非常的梦幻, 用英文说是Amazing, 我觉得就这点而言这座建筑的设计还是很了不起的。再比如国际大巴扎是在入围项目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个, 我在乌鲁木齐时, 这个建筑一入眼就是那种给人感觉既特别漂亮又震撼人心并且让我感到非常舒服。这个建筑我觉得就是成功的设计。

问:对于大家比较熟悉央视大裤衩和深圳新机场, 你是怎么看这两个建筑的?

猫是我的家人 篇3

总之我们将猫送到了寄养中心后,一路上都在讨论它“越狱”的情形,它如何越狱,怎样越狱,越狱后将逃往何方。我又一次打电话给寄养中心,再次强调我家猫马上十岁了,见多识广满腹经纶,会开各种门把手,请他们一定要反锁。

在台湾的每天下午六点左右,是我们家的固定思猫环节。不知道小子今天吃饭没啊,不知道有没有别的猫欺负它,会不会越狱了,不会思念成疾吧……然后我就抓起电话,再次打给寄养中心。这样几次后,我的男人刘大灰有次在我拿起电话时,摁住了我的手,他凝视着我的眼,慢慢地说:人和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呢?你这样总是打电话查岗骚扰寄养中心,人家挂掉电话就去抽它俩耳光。

我把这一段发到微博,大家评论说感觉刘大灰更焦虑呢。有位提醒我,好好玩吧,毕竟是猫,想必有好吃的都不记得你了,别代入思考把它当人……

这句话透过手机屏幕和我当时戴着的框架眼镜穿过我的眼球深深刺到我的大脑上。是啊,我的确就是把猫当人,我甚至是把它当我的家人。可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来想去,全赖我妈。

我小的时候,我们家也有猫,养了14年。我妈一直认为那猫就是我姐,有我一口吃的就得有猫一口吃的,它当然也可以跟我们一样睡在床上。以至于在当时那个环境,一部分人觉得这位德高望重在全省都得过优质课第一名的柳老师是精神不太正常的。

后来我妈去她英国一个朋友家做客,这个叫卡罗尔的女人也是一名教师,我妈在北萨默塞特郡卡罗尔像地主老财庄园一样的家里,跟着她一一见过她的家人,最后卡罗尔在客厅的沙发上抱起她的大公鸡给我妈介绍:柳,这也是我的家人。我妈当时像被打了震动一样——同胞们你们睁开眼看看,我精神很正常。

我怀孕的时候,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处理掉我的猫,或者你的猫怎么处理?我对“处理”两个字非常不能接受,一律装哑巴不回答。有次我妈的同学在街头遇到我们母女二人,问我处理我的猫没。碍于我妈的多年好友,我只好说怎么处理啊。阿姨说,扔了送人不都行吗,我儿媳妇怀孕我二话没说把养了八年的狗送人了。我妈怯怯地说,那狗肯定很伤心吧。阿姨说,啊?狗伤心?我还顾得上它的情绪?人跟狗哪个重要?

现在我女儿在山间地头跑着玩经常会遇到小动物,从小虫子到蜥蜴到兔子,每一个在她看来都可爱非凡萌到起飞。她最爱的把戏就是站在它们身边配音,有次我听到她给屎壳郎配音:哦天呐来了一个小女孩,她会不会偷我的食物吃呢,这可是我今天的粪球大餐啊,这么好吃的食物抱歉是不可以分给你的。等我下次捡到牛粪再给你吃吧。我要开动咯……

她这样神经兮兮的行为又该赖谁呢,赖我吗?不行,还是寻根溯源赖我妈吧。如果这都找到了债主,那我丈夫刘大灰的代入行为赖到谁头上呢,他跟他岳母没任何血缘关系,可他的表现也差不多。我们家猫从寄养中心刚回来时表现很怪异,偶尔才跟我们玩一下,大部分时间吃饱喝足就回自己的猫窝。刘大灰很着急,甚至为了这个情况坐在桌前召开了家庭会议,跟我们说,目前家里这个情况亟需改变,我们要以前的小子!我们养的是猫,又不是母鸡!

之后他查了若干资料证实我们的猫有些许抑郁症倾向,于是刘大灰开始治疗,采取饥饿疗法,饿多半天,到晚上猫果然恢复抱腿呼噜满地打滚,早上它喊大伙儿起床,正常吃饭、玩儿。刘大灰说:怎么样,只有饥饿才能让人忘记风花雪月的小烦恼。后又蹲下语重心长:小子,人生啊,没那么多事可忧愁。随后又唱道:小子小子,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把你敬仰……他非常注重猫的心理健康,有一天瞒着我在家里已经有扫地机器人的情况下突然又买个拖地机,并告知我以后家里将全面封杀吸尘器,“因为吸尘器的声音会吓到它,让它有心理阴影,不利于长寿”。

想起之前有人探讨这个话题,说所谓的动物权利还不都是人设定的,养宠物的人都是伪善,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标榜自己有爱心,自己感动了自己。可是,善恶啊爱心啊这玩意本身就不是科学的,用得着辨证吗?这东西有真伪吗?相比这样的科学精准、冷血分析,我宁愿有个买二两猪头肉一定分给猫一两吃的妈妈,有个因为猫害怕就坚决不允许使用吸尘器的丈夫,有个从热爱我家猫开始,也热爱起大自然所有动物的女儿。

养一只猫在家里,我们就学会了跟另一种生命相处。爱它,从心里欣赏它。伊姐跟我说:“我觉得小子非常了不起。它可以舔自己的屁股,别人都做不到。”然后她还补充:“而且它是吃酸奶的专家!我认识的人里面没人像它一样可以舔那么干净,我们只可以舔干净盖上,我们舔不干净盒子的。最了不起的是它拉屎特别快!”

我以前写过爱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子的好处是可以帮我们参透爱,我们不会依赖别人对我们付出至少对等的爱才能满足,爱对我们不是交易,爱是我们自己的感受,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

然而哺乳动物毕竟是哺乳动物,就是高冷的猫它也会做让你感动的事情。现在,每晚我家猫都去陪伊姐睡觉,睡在她的脚边,陪睡前还要冲我碎碎念,“你会不会当妈,为什么不陪着她?”早上闹钟响,只要五分钟内我不起床,监听器里就听到某猫从伊姐床上跳下来且“嗯”的一声像是叹气,然后走来蹲坐在我们卧室门口一声高过一声地喊,直到我们其中之一起床才会停。我们总是揶揄它:操这么大心,谁选你当家长啦?

再就是有那么一次,伊姐挡在玩蝴蝶的几个小朋友面前:放了它,不要折磨它!从拥有一只猫开始,她学会了跟一个不是人类的生命相处,这是很棒的体验,她学会了尊重生命。没有人教,她就这么会了。我丈夫、我妈、我,想必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我们都是这样,学会的。

初中写人作文:我爱我的家人 篇4

什么是爱?爱是一句简单的祝福语,一句问候,一句感谢或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我的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庭。我在家里每天都享受着家人的爱,那是妈妈的热情拥抱,爸爸的慈爱目光,婆婆辛劳做的可口三餐,爷爷慈祥的谆谆教导……

还记得上学期的一天,我患了腮腺炎,疼得很厉害,爸爸立马从工作的乡下赶来,妈妈也从忙碌的涂料厂赶来看我。婆婆为我煮好吃的饭菜,爷爷一直在我的输液病床边默默守候着我,完全寸步不离,在我得病时,他仍然天天陪我讲故事,帮我预习新课。让我不把知识落下。

从小,我的爷爷就教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我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教我写日记,后来又教我写作文,教我毛笔书法……爷爷用自行车接送我读书已整整七年从未间断。由于爷爷的叮嘱,加上我的勤奋努力,使我成为了“高升之星”我还撰写了五本书。七岁时撰写了《我的日记》,八岁时撰写了《童年书情——王子傲二年级习作日记》,九岁时撰写了《三年级作文每周练》、中篇小说《万里飞马奇幻记》和《20xx年高考作文练写》。爷爷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因为有了他的付出,我才能有今天的收获。

我回报过爷爷,但我觉得我回报的总是微不足道,什么能代替爷爷在我心目中那最伟大的位置,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爷爷对我的又何止是滴水之恩。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我的家人 篇5

我的家共有十人,有爸爸、妈妈、弟弟和妹妹等,虽然人多,相处却十分融洽。

爸爸是种田的农夫,也是厉害的电脑工程师,所以家里的电脑随处可见。爸爸平时和蔼可亲,但在教育方面却非常严厉,是我最尊敬而且崇拜的对象。 妈妈来自四川,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她努力学习,现在不但 说得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也融入了闽南的文化。我的妈妈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她是长辈眼中的好媳妇,也是我的好妈妈。 我的妹妹才一岁,不过已经会走路、跑跳了,她很调皮,常常趁我们不注意,推开门跑出去。我的弟弟读小一,我们是好兄弟,也是好朋友,虽然有时会吵架,但仍是一对“欢喜 冤家”,愈吵感情愈好。 至于我嘛,是个不折不扣的“慢郎中”,吃饭速度慢、写字慢但是 ……我是个乖小孩,会帮忙做家事,也会照顾妹妹。 假日时, 我会跟弟弟一起跳绳,比赛谁跳得次数比较多,也时常去外面的广场骑脚踏车或是踢足球。

跟家人相处的时光总是很美好,我爱我的家人,家人也很爱我,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的家人作文 篇6

经过我不停的追问爸爸终于开口了他说爷爷早上六点多时,吃饭吃到一半咳嗽、吐血,奶奶看到之后赶紧打电话到医院送急诊,送到医院后,医生先帮爷爷打止血针,没想到一打就打两大支止血针,爸爸还跟我说那两支止血针非常大,而且爷爷还吐半公升的血,这时我感到心惊胆跳,心想爷爷会发生什么事?又会冒出什么病?我真为爷爷担心难过。

几天之后,我们去医院探望爷爷,医生说爷爷的病已经有好一点了,但是还要住院一阵子,而且不能吃这么多重口味的东西,不然病又会复发。听到之后,奶奶终于静下心了。经过医生仔细的检查之后,发现爷爷吃太多不营养的东西,罹患了十二指肠溃疡,所以爷爷不能吃重口味的东西了。下次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回去探望爷爷的。

我的家人 篇7

年前出差, 因为我的助理买票不合理, 我在路上浪费了2个多小时。我很窝火, 往常肯定是要训人的。助理其实已经把这两地的车次都查询并做了合理布置, 是我临时做主, 结果弄错了。我反复提醒自己, 是我的错。我没有像秘书犯错时那样打电话训他一顿。

我有时犯一个毛病叫“迁怒”, 本来是自己的错反而会怪罪他人, 为避免这种迁怒, 人们是要不断自省的。当时我就不断地告诫自己——这不是别人的错, 这是我的错。如果助理做错了, 我怎么训他 (她) , 对方也不会怪罪, 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帮着他改正错误。但如果这事不是助理的错, 你又火又怒, 找个对象发泄一下, 这个恶果会是想象不到的坏。第一, 冤枉人!第二, 助理会效仿你, 学你怎么处事待物!因为这些人都是公司培养的精英, 是未来的干部, 将来是要干大事的, 他在这个位置上必须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 必须高效, 必须历经磨炼, 必须勇于接受批评。为什么很多有能力的领导是助理出身?是他们懂得如何围着别人转。像我的助理, 早于老板上班晚于老板下班, 老板在公司, 助理要全力服务, 老板出差在外, 助理更是拼命地干, 助理得全程跟老板“神游”走一遍, 运筹帷幄。所以我说, 当不好二把手, 肯定当不好一把手, 只想当一把手的人会害死自己的团队, 他没有换位思考地替他人考虑。

在企业里, 老板似乎是“万人之上”, 没有约束。人的上面是什么?神在上面!“万人之上”实为“众人之下”——必须为万人做榜样做表率!就像我到CCTV拍片子, 拍到晚上12点, 同行的老板都入住万豪了。我一问一晚1600元!立马找了几百元的如家酒店, 参加活动就花两元钱坐地铁。老板在乎的不是这个钱, 我们算的不是经济账, 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的精神账。这个企业多少年都是艰苦奋斗节俭过来的, 一个老板要做带头人, 这是精神问题, 不是物质问题。

我的同事“不是人” 篇8

随着科技大跃进,具有人工智能的服务型机器人愈来愈聪明。未来趋势大师傅瑞甚至预言:“由于科技进步,2030年前,全球会有20亿个工作机会消失。”

那么,如果真如傅瑞所言,2030年之前,将有20亿个工作机会消失,我们该如何应对?

新预测——服务型机器人和白领抢饭碗

至于有哪些工作会消失,英国牛津大学学者佛瑞和奥斯本尼从知觉和操控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三方面考虑,找出容易被电脑取代的工作。他们认为,被取代概率最高的是“电话访问员”,第二名是“会计与审计员”,第三名则是“零售推销员”。此外,技术文件将可由电脑生成,技术文件撰写人员也将随之被淘汰。

事实上,在美国已经有一些内科医生的工作被取代。开设在购物中心的“一分钟诊所”,建构了完善的电子病历数据系统,驻诊护士检测之后,搭配病人陈述的病史和病情,多半就能依需求开处方笺。

外科医生精巧的手,应该无可取代吧?手术房内,病人躺在手术台上,但开刀的医生不是站在病人旁边,而是坐在控制台前,他们利用“达尔文机器手臂”,透过高分辨率和放大10倍的影像动手术。不需要长时间,也不必担心手抖的医生说:“简直像一个‘缩小的我进入病患的身体内在动手术一样。”目前每年采用“达尔文机器手臂”的手术已超过20万例。

待人接物总不能靠机器人吧?美国的一家酒店,已经开始用机器人管家送餐,它会自己判断楼层和房间,送到门口前还打电话告知客人;客人也可以透过触控屏幕和它互动。

日本软件银行预定明年问世的机器人Pepper,则能透过感应器等方式来了解人类的情感,调整自己的情绪,更加贴近人类的需求。

新生态——中阶职位将被取代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奥托指出,“雇用将出现两极化”,也就是最后将只剩下高端和低阶的工作者可以生存,高收入的一端以创新取胜,另一端则是靠体力赚取微薄薪资,广大的中阶工作者最容易被取代。

台湾的一家银行也得出了类似的统计结果,过去5年来,催收人员、核保及保险内勤人员、股务人员、银行办事员等工作需求衰退幅度甚大,因为他们的工作已经被电脑系统取代。

不过,状况其实并不悲观,傅瑞指出:“自动化的确会使一些工作消失,但不代表他们会绝迹,只是逐渐变少。科技让人们用更好的方法做事,而且同时会有新的工作被创造。重点在于,我们要如何让人才的能力能够胜任这些职位。”

可确定——未来不会被取代的工作

台湾实践大学讲座教授陈超明指出,不会被取代的工作有以下五种:低阶服务(如扫地工人)、高阶决策(如总经理)、与科技连接(如机器人设计者)、与沟通连接(如导游)、平台设计与整合(如整合营销业者)。

我的家人作文 篇9

我的爸爸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有一颗关爱我和弟弟的心。有一次我肚子疼,只想躺在床上。爸爸一把把我抱了起来,飞奔去了医院。我在去的路上还吐了,睁眼就看见了爸爸一脸的汗水。我的心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到了医院吃了药,病也有了很大的好转,这件事我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忘记。

我的妈妈工资也不高,却总是很忙。但是我的妈妈有一颗跟孩子一样的童心。有一天妈妈下班后,我正写完作业,妈妈问我说:“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我们去游泳吧!”“好,走吧!”我马上换上了游泳衣。我下水后一连喝了好几口水,妈妈把我扶住说:“紫樱啊,你要站起来才可以,小心一点,我小时候跟你差不多。”

我的爷爷现在都六十岁了,却还在外面找工作,我很为爷爷担心,生怕他有一天倒在外面,怕他受伤了没有人知道,我希望我的爷爷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养老。

我的奶奶有一双很能干的双手,可是有时候就是觉得她太能干了。有一天中午我正在找我的作业,可是我把整个家里的角落都找了个遍,却还是没有找到,我只好去问奶奶。奶奶说:“哦,我把你的作业放在你那个旧书包里面了。”哎,我的这个奶奶,如果她不再爱整理我的东西,我会特别喜欢她的。

我的那个调皮弟弟就不用说了,我以前就说过的。

我的家人作文 篇10

十年前,爸爸妈妈就因为某种原因而分开,离我远去。从那时候,我不再拥有幸福完整的家。

时间像飞箭,我已经8岁了。在我摔倒时不再喊妈妈,而是爷爷陪着我。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忽然发高烧,爷爷发现了急忙带我去医院。那时候是凌晨三四点,到医院没有车,爷爷只好背着我走路去。一路上,爷爷喘着粗气,却没有将我放下。我趴在爷爷的背上,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泪水打湿了爷爷那宽厚的肩膀,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到医院却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在门口等着。等着等着我居然睡着了,醒来的时候病也已经快好了。这时我才知道爷爷为了送我去看病,跑得脚都起泡了。

有时,我也会因为有点烦恼想不开,而离家出走。当到了夜晚,孤独的鸟叫声让我有点不安和害怕。于是,我急忙跑回家,回到家,看到爷爷奶奶正坐在沙发上哭。看到爷爷奶奶为我担心,我心里很自责、内疚。

这时,我明白了,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爱你、关心你、呵护你。如果你有烦恼就向你的家人倾诉,家人就是我们的避风港。

如今,我12岁了,离开了爷爷奶奶,来到姑姑家读书。姑姑更是给了我不少关爱,姑姑就像我的母亲,照顾我的一切。每天放学回家,姑姑总会做好饭等着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把姑姑当成了妈妈,我要感谢姑姑给我一个幸福的家。

我亲爱的家人,是你们,给了我关爱和希望。我坚信,在经历风雨的洗礼之后,我的彩虹,一定是一轮最绚丽的彩虹。

你是我的爱人 篇11

一天,我们接到紧急命令:据可靠情报,有一个贩毒团伙要在当天偷运毒品入境,我们必须立即赶到边境附近埋伏。

我埋伏在离边境线一个射程的灌木丛中,一动不动。3个小时过去了,边境那边有个人影跨过了边境线,往我这边走来。走了几步,他突然掏出枪,朝我这边开了一枪。我立即举枪还击,那人就像兔子一样跑回边境那边去了。

这时,身边有人轻声但不满地叫起来:“谁开的枪?赶快换地方!”我没听他的话,仍然举着枪搜寻目标。一个人影扑了了过来,将我压倒在地上,这时就听子弹从身边“嗖嗖”飞过。我推开那人,发现他是朱炜,他的手臂中弹了,鲜血直流。

原来,对方早就埋伏了人,那人朝我这边开枪只是试探,等我的枪一响,对方埋伏的人就一齐向我开枪了。朱炜救了我一命,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他。

朱炜出院那天,我鼓起勇气对他说:“我爱你。”声音很轻,却很坚决。说完了,我几乎不敢看他的脸。朱炜明显地愣了一下,但他立即说:“亚琴,这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遭到朱炜如此直白的拒绝,我的自尊很受伤,但我犹不甘心。我开始给朱炜写信,每半个月一封。前面的几封信都石沉大海,直到寄出第五封信,他终于主动来找我了。他说,他的工作危险性太大,如果他与谁结婚,哪一天他“光荣”了,就害了人家。他决定,在从侦察大队退下来之前,不谈个人问题,请我别在他身上浪费感情和青春。

他越是这样,我越是铁了心要爱他,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这样的人,值得任何一个女孩子去追求。此后我一如既往地给他写信。

2002年5月4日,我突然接到朱炜的电话。他说:“等一下,你能不能站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我还没明白他的意思,电话就挂断了。

我一直在琢磨他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是什么意思。两个小时后,我们突然紧急集合,总队首长亲自给我们讲话:“我们要去抓两个正在交易的毒品贩子,但不能真抓住他们,要让他们逃掉。没有命令谁也不能开枪,得到开枪的命令也不能打中那两个人,要往偏里打。”

我们赶到离边境检查站十多公里的一个汽车修理站,在那里埋伏起来。一个小时后,两个毒品贩子出现了。我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个毒贩竟是朱炜。我一下子明白了总队首长再三告诫不能击中他们的意图,朱炜是在做卧底!

他们刚开始交易,我们就从围墙外探出头来,高喊:“不许动!”朱炜闻声掏出手枪。我发现,他举着枪有些犹豫,好像在寻找什么。我突然记起了那个电话,他让我站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我直起身,露出上半身,向他高喊:“放下枪!”朱炜很快瞄准了我。枪响了,我只觉得右臂一麻,血流了出来。

枪响的那一刻,我一下子明白了朱炜给我打那个电话的目的。

我住进了医院,医生从我的手臂里取出一枚弹头,那是朱炜送给我的。总队首长到医院来看望我,他告诉我,为了使朱炜卧底成功,他们向朱炜下达命令,要他打伤一名战友,以取得毒品贩子的信任。

我将那枚带着自己鲜血的弹头攥在手里,心里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我明白朱炜为什么向我开枪,而不是向别人。

我对记不记功并不在乎,当一名边防军人就会流血,甚至会牺牲。后来,我明知故问朱炜:“你为什么选择向我开枪,而不是别人?”他轻轻抚摸着我的伤口说:“因为,我只能牺牲我的亲人。”我笑了,问:“我是你的亲人吗,难道我是你的妹妹?”他摇了摇头,双眼直视我,说:“不是,你是我的爱人。”

我的家人 篇12

巴西是推动世界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早在20世纪30年代, 巴西人就利用从甘蔗中提炼出的蔗糖生产乙醇, 代替汽油作为机动车行驶的燃料。到了70年代, 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 这一技术赢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 巴西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种植国, 每年甘蔗产量的一半用来生产白糖, 另一半用来生产乙醇。巴西乙醇和其他燃料相比, 价格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是当前生物燃料业发展最为成功的典范。未来4年, 巴西计划新建40-50家大型乙醇加工厂。为了保证这些加工厂的原料供应, 甘蔗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新增的面积中, 部分来自新垦的土地, 另一部分则是由粮食、柑橘或咖啡的种植地及饲养牲畜的草场转化而来。巴西生物燃料发展战略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巴西的蔗糖乙醇会成为世界生物燃料业未来的选择, 因为即使只替代目前全球汽油产量的10%, 也需要将巴西现有的甘蔗种植面积扩大40倍。巴西人总是说巴西很大, 但他们也清楚不可能“腾”出这么多土地用于种植甘蔗。

美国是另一个主要的燃料乙醇生产国, 与巴西不同, 它用的不是甘蔗而是玉米。今年美国计划投入4200万吨玉米用于乙醇生产, 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 同等数量的玉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一年的食品消耗。尽管有不少反对的声音, 但美国燃料乙醇的日产量仍从1980年的100万升增加到现在的4000万升。目前, 美国已投入生产的乙醇厂家有97家, 还有35家正在建设中。这些工厂几乎都集中在玉米种植区。

但是, 也有人认为, 使用粮食生产燃料是一项“反人类的罪行”。尽管它可以减少汽车发动机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 但生产中会耗费更多的能源。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警告说, 世界急于开发和使用生物燃料, 正引发玉米和其他粮食作物的价格上涨, 还可能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并可能导致贫困人群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改变成百万公顷土地的用途, 专门种植棕榈、甘蔗和其他能够制造生物燃料的粮食作物。大规模改种生物燃料植物, 已经造成美国和墨西哥的玉米价格上涨, 并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2007年, 美国25%的玉米收成变成了乙醇燃料;另一方面,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底的一份报告说, 受大量粮食被转变为生物燃料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研究显示, 如果各国继续大幅扩大生物燃料的生产, 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 到2020年, 国际市场上玉米、砂糖和小麦的价格将分别上涨到目前水平的1.7倍、1.3倍和1.2倍。

我的家人作文 篇13

我的爸爸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人,经常外出打工。许多月才回家了一次,不上一个月又离开,但经常打视频通话回家了。他的身高一米七,人体肥肥的。爸爸平常对你很好,总叫我认真学习。

我妈妈身高不太高,人体也非常少好,但每日早晨经常熬夜,干很多 的活,而且干的也很好。妈妈肩负了家里绝大部分的家务活,我每日都看到她十分累的样子,而且每一次就餐都把她感觉最美味可口的交到我,由于我都是会留一些给宝妈妈们,因为她非常累。

我的老大姐现如今二十一岁,上大四。她身高是一米六多,偏瘦。二姐上初三,身高一米五多,有点胖。

我是家里至少的,因而 我去干的活比其他四个人要少得多,但当有什么会干的我还是要干的。

我很喜欢过十一国庆,因为一到十一国庆,爸爸、亲姐姐全是会回家了一趟。爸爸是来收苞米的,亲姐姐是放暑假了。那般就能一起坐下来桌旁就餐,而且亲姐姐会出现一些美味可口的回家了。

现如今,我和妈妈、二姐住在一起,但是二姐要寄宿了,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妈妈了。

我的家人作文 篇14

母亲的脾气像牛一样

母亲的脾气不是牛一样倔强,而是牛一样勤劳。想想吧。白天,我妈妈必须去上班。她累了一整天。当她回家时,她正忙着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地板。幸运的是,她帮哥哥洗澡.她整天都很忙。妈妈忙着流汗我很难受,但也没办法。爸爸经常对妈妈说:“你工作这么忙,我们可以请保姆帮忙!”我妈总是拒绝,说不相信保姆做的事。

爷爷的脾气像绵羊

爷爷很关心我。我每天回家,爷爷总是问我:“你饿吗?”不管我回答饿不饿,爷爷都会高兴的跑进屋给我们带好吃的。有时是热腾腾的饺子,有时是精美的糕点,有时是新鲜的水果。爷爷总是用不同的方式为我准备美味的食物。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爷爷的脸上爆发出笑声。

爷爷的脾气很温顺,就像一只善良的山羊。我爬到他膝盖上扯他的胡子,或者摇摇他的胳膊,让他讲个故事。不管爷爷有多忙,他总是停下来陪我,逗我开心。

我的脾气像兔子一样

我很活泼。我总是每天跳,什么都不担心。每天晚上回到家做完作业,我就缠着爸爸和他打游戏。爸爸总是死板,经常输给我。我也会给爷爷讲笑话,看着他笑来笑去让我有一种自豪感。更多的时候,我会坐在电脑前和远方的朋友聊天。互联网真的很好,让我们面对面成为天涯海角的朋友。有很多贴心的话要说。

我的家人 篇15

一、“系统人”所折射出的教育思维及影响

“系统人”是基于行政管理的划一性而形成的教师管理思想,强调教师个体服从区域教育管理的一致性。随着各地教师流动机制的启动,“系统人”背景下的教师流动存在着教师成为教育行政的附属等不良倾向。

“系统人”是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划一性思维。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了促进这一政策的实施,各方献计献策。使教师从“学校人”转为“系统人”从结构上似乎更有利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但实质人这是一种行政划一性思维结果。首先,“系统人”是主要从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益性来推行教师管理的方式。这是用划一的行政思维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客观上既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差异性,也不会对学校均衡发展产生任何积极作用,甚至会对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优质师资资源的流失。其次,“系统人”建设的标准缺失。对于“系统人”的界定目前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有的以县级教育系统为单位,有的以教学片为单位,有的以教育合作共建学校为单位,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流动的方式、人数、待遇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随意性增强,对区域教师发展缺乏科学统筹与规划,没有解决好教师流动的机制建设,甚至会衍生出新的教育腐败现象。

推行“系统人”必然会形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师资状况,这是教师缺位的一种教育管理思维,缺乏对教师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首先,导致教师安全感缺失。教育安全感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对教师专业成长方式和水平产生根本影响。试想一下,一位教师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明天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怎能安心工作(特别是可能被分配到薄弱学校),这必然导致教师队伍人心惶惶,影响教师的教育专注,影响教师的教育投入,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增加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负担。在当前的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流动一直是被流通状态,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同事、新单位、新领导、新学生、新环境,适应教师群体的管理要求,适应学生学习需求,适应生活方式转变等等,这不仅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制约了教师相互间的教育磨合,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再次,增加教师成长成本。教师专业成长从根本上是依赖自身教育自觉和良好的成长环境,面对定期就要流动的局面,教师不仅要增加自身的经济投入成本,也要增加智力投资成本,无形中对教师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系统人”是“教师缺位”的单向思维。

“系统人”从表面上看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实际上是学校缺位管理思维的结果。首先,“系统人”致使校长的作用被削弱。校长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但随着“系统人”不断推行,使得校长的办学管理权不断丧失,在教师管理上缺乏主动权,出现“想来的没来,不想要的教师成堆”的尴尬状态,甚至出现无可用之人的尴尬局面,影响学校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校长任期流动的机制,使得校长不再承担学校文化传承的职责,在当前校长任用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校长不再隶属于某一学校,校长对全体教师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形成有效的布局,对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直接影响了学校软实力的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校长认为流动教师不是学校需要的;52.8%的校长认为很难满足交流进来的教师的所谓需求(其中中部、农村校长持此观点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57.14%和54.86%);40.36%的校长认为交流来的教师不好管理(其中中部、农村校长持有此观点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44.59%和41.57%);36.18%的校长认为教师交流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其中中部、农村校长持有此观点的比例更高,分别达到38.31%和36.92%);22.9%的校长认为教师流动扰乱了正常教学活动。[1]在这样的流动机制下,学校只能被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人事安排(甚至通过抽签的随机安排),对学校发展缺乏战略考量。其次,“系统人”导致学校文化散失。“系统人”使得每一位教师都不会隶属于每一所学校,学校和教师形成了简单的聘用关系,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严重缺失,使得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校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校长轮岗制的推行,使得校长任期满后就调离的现实状况,往往会加剧“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恶性循环,制约学校文化的推进和发展。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逐步被弱化,影响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久而久之,学校文化就会在学校发展中散失。再次,“系统人”导致权力寻租的功利驱动。由于当前教师流动机制不健全,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客观存在,薄弱学校和优质资源学校的教育差异十分明显,往往会出现好学校的教师不愿意流动,差学校的老师也不愿意参与流动,这不仅是由于教师专业的相对稳定性趋向,还由于教师作为人必然也都是趋利避害的。因此必然会导致教育行政部门人事权力增大,甚至产生权力寻租的问题,滋生教育腐败。

“系统人”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功利思维。

最初,“系统人”的提出是基于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杜绝择校问题屡禁不止的尴尬,不少人认为通过教师大换血来防止社会对择校问题的不满,其实这是病急乱投医的短视行为。任何国家都存在着择校现象,而我国择校现象特别严重有着一定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其主要的目标是参加高考,争取考上一所理想的高校,以便自己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取得较大的优势,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唯一的捷径就是从现在起给自己施加“就业”压力。这不仅源于大集中的从众心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就业压力加大提前。[2]

二、“系统人”机制下学校文化面临的难题

“系统人”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政策,客观影响着区域内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文化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文化作为学校的重要精神内核,如何得以传承,如何得以弘扬,如何得以发展是“系统人”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难以产生学校文化认同,这是“系统人”机制下学校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文化认同是一种教师把自己和学校视为一体的自我认定,它是教师认知并内化学校价值观的结果,表现为教师对学校在归属感、自豪感和忠诚度等方面流露出的情感归依。随着“系统人”制度的推行,学校教师均来自不同的学校背景,使得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都不同且缺乏一定周期磨合。对于流动教师来说,新学校的文化认同不是简单的教育服从,对新学校原有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有的教师还会产生排斥心理);同时,学校对流动教师的文化推介缺乏应有的教育管理机制调控。学校文化认同应是教师个体基于自己对学校文化的确认,遵循学校的文化理念,秉承学校已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教师个体对于自己所工作学校的文化的一种尊重。交流教师与流入学校必须双方悦纳对方、相互适应,教师要感悟新学校的文化,学校作为新的“东家”更要培育开放的学校文化情怀,给“新”教师施展拳脚的舞台。

难以形成学校文化适应,这是“系统人”机制下学校文化发展的重点问题。

教师交流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但这种“动起来”的特点恰恰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稳定性相悖。[3]名校的优秀教师能否适应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新的工作能否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怎样帮助“新”教师克服教育不适应的恐惧?实现专业发展是每一名教师的教育梦,需要一定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氛围。“系统人”机制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容易产生一种无着落、没有根的感觉,教师对每一所学校都无法产生依附感,缺少教育主体的一种教育自信和文化认同,对新学校的文化与自己的认知体系和教育思维方式难以产生共鸣,导致教师个体感觉“水土不服”,也导致教师集体文化难以形成。因此,学校必须帮助流动教师逐步适应新的学校愿景,适应新的生源实际,适应新的教育管理机制,积极探究适合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方式。

难以优化学校文化留存,这是“系统人”机制下学校文化发展的焦点问题。

“系统人”机制下,学校变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校长与师生。作为学校如何面对诸多流动教师新的需求和愿景,作为系统内的教师如何面对新学校的传统文化,学校原有的文化是继续传承还是根据新校长新教师的新愿景进行新的设计与规划,是继续延续传统的教育教学习惯还是适应新要求,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群体在传承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变化,如何留存学校文化,如何从发展的视角建构包容性更强的学校文化,如何留存学校文化的特质等,这些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等等实际问题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学校必须基于创新与开放学校文化的取向,积极梳理学校文化的内核,关注学校文化传承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积极推介和拓展,帮助教师理解学校传统文化内核,提升教师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难以实现学校文化创新,这是“系统人”机制下学校文化发展的盲点问题。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系统人”机制下,每一位校长和老师都有一定的交流期限,导致校长求稳、教师求安成为一种基本取向,每一个人都是学校发展的过客,学校文化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则有可能成为“天方夜谭”。学校文化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教育品质,而这种教育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足够的时间实践才能完成,但“系统人”机制会导致校长尽快出政绩、教师尽快出成绩成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使得学校成为校长或老师捞取资本的摇篮,甚至会导致学校文化出现严重功利化倾向。而缺乏应有的对学校文化的关注,缺乏顺应学校文化脉络的创新,则会导致学校文化过于僵化,缺乏应有的教育胸怀和开放的胸襟。因此,学校文化创新必须根据教师轮岗的机遇创新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创新不是一种文化的革命,不能因为校长或教师的变动致使学校传统文化面目全非,而是基于学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办学资源实际,合理规划学校文化的内核,关注学校文化的可行性发展,加强教育合作,共同探究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民主管理的路径和策略,进一步有效推动积极的学校文化。

三、倡导“学校人”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学校人”基于学校文化品质的建构。

学校文化品质就是学校品质,是一个由内秀而外透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学校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师生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水准。“学校人”凸显了学校文化品质的本真关照,文化是只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支持学校文化。“学校人”机制关注师生的生命存在,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关注教师共同体的有效打造,强化学校文化的依存,促进教师对学校教育质量建设的认同,推动教师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人”有利于彰显学校文化品质的丰富性,确立学校本体的文化定位和功能,并不断吸纳“新”教师身上的新鲜营养,及时有效地优化学校的传统文化,使学校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并根据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求不断革新。将学校新的文化理念融入到教育活动中,落实到师生的新的发展方式之中,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进而有机创新学校文化的载体,提升共同体的文化合力。

“学校人”基于学校文化主体的定位。

“学校人”以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为出发点,教师是学校发展和改革的主人;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家园,学校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使得每一位教师作为“学校人”有一定的成功感和归属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支柱,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会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反之,如果没有学校作为坚强后盾,教师专业发展等于空中落叶,无处生根,教师成长也会如同无源之水。因此,“学校人”从主体关系上为两者的教育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而这种合作文化是以教师之间开放、信任且相互支持的心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学校文化既要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方向,也要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实际进行理性定位,形成人文的教育发展机制,为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一方面,教师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主体,必须着眼于学校的文化发展愿景,基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丰富学校教育教学生活,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人”地位,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机制,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民主性和参与性,推动学校教育质态的健康发展。

“学校人”基于学校文化传承的理解。

学校文化是经过历代“学校人”的努力而在教育进程中形成的特色化的学校发展方式和全体成员的教育行为方式。学校文化传承影响着师生的教学生活方式,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人”是一种自家人的文化呼唤,基于学校文化定位,教师作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种文化主体客观存在,对学校发展产生着一定的支撑作用和推进功能,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通过对历届学生的教育影响,使每一位学生心里流淌着学校的文化营养。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融合,是一种个人文化素养与学校整体文化的有机融合,是教师内化学校文化内核、传播学校文化基因的一种方式,是学校与教师共同建构相互促进的教育文化品质。

“学校人”基于学校文化形态的重建。

如何从学校教育资源实际出发,建构新型的学校文化形态是当下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文化形态必须依据教育发展和社会变革赋予时代内涵,学习型学校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应然取向,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学习型学校建设关注学校“软件”实力,教师作为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必须从学校的教育愿景出发,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理性教育定位,并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型学校以全体教师的教育合作为基础,教师合作文化要想形成教师间自愿、主动合作的氛围,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为教师提供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4]学校必须根据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实际进行科学规划,而这种文化的机制核心则是对建构校本化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解,积极鼓励教师与学校发展同命运、共呼吸,形成有效的教育合作机制,强化集体意识,推动师生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自觉改进。

四、建构基于“学校人”文化的教师流动机制

教师流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潮流,目前,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还未形成,教师流动也只是一种形式的落实,忽视配套的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缺乏应有的教育人文关怀。如何从机制上进行科学判断与人文关怀是这项工作和谐推进的有效保障,这不仅关乎到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更影响区域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方式。

建立“人动档定”的人事机制,尊重教师专业文化发展。

教师流动是当前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如何在“学校人”理念下建构有效的教师专业文化是建构流动机制的核心任务。“人动档定”机制就是确保教师的人事关系相对固定,流动教师代表着原学校的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充分展现新时期教师的专业文化特质。由于“系统人”机制下教师流动管理源于教育行政化思维,导致教师流动以公务员的标准来推行,这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符合教师的工作实际,更不利于学校文化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文化的发展。因此,“人走档定”机制主要是由我国目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人事管理制度所决定的,无论是长期交流还是短期流动,坚持“人动档定”的原则,都会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价值。首先,丰富了教师专业文化。教师专业文化是由教师独特的知识体系、个人信仰、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构成的复合整体,教师文化是支配教师行为方式的深层精神因素。[5]教师专业文化是教师群体所特有的共享意义结构,“人动档定”机制确保教师流动过程中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尊重教师的职业语言、知识、观念、权利和方式,改进教师工作环境,提升其工资待遇等物化内容。其次,彰显教师的责任文化。无论是《学记》中的“长善救失”还是当下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职业特殊性和教育性都是其专业文化的内核。“人动档定”机制对教师的专业责任的激发不仅表现在关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更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忠诚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理解和内化,关注教师成长过程中应然教育价值观,改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倾向,强化流动教师的专业责任,改进教师的专业生存样态,拓展教师实现教育理想舞台。再次,凸显教师的自信文化。教师职业形象、职业信念及职业使命的特殊性及其价值性是教师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核。“人动档定”机制确保教师在流动中有一个自己的归宿,有相对稳定的单位(这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流动是一种自我展示的机会,是一个对外宣传自己和学校的舞台,这种教育自信心的形成和作用是其积极工作的重要动力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定位,提高教师的教育适应性,推动教师尽快缩短教育适应期。

建立学校本位的主体机制,关照学校核心文化发展。

学校主体机制就是指学校作为教师流动的主体,既是教师流动的起点,也是教师流动的落脚点。教师流动不仅是区域内教师管理机制,更是基于学校教育品质建设,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的一种需要。凸显学校主体机制,有利于教师流动有方向感和目标感,使得参与流动的教师有归属感,指导交流教师“入乡随俗”,积极投入到流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展现流出学校教师应然的素养,进一步积极完善基于学校本位的主体机制,突出学校核心文化在教师流动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弘扬学校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学校发展基石,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如何从学校文化建设视角理性解析教育质量文化的切入点和载体,尊重学校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及认知特点,向规律要质量文化和内涵,以质量文化和内涵的提升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新”教师对学校质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需要科学引导,帮助教师厘清质量文化的渊源对学校发展的价值,促使流动教师对其产生共鸣。其次,秉承学校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是教师从教之本,也是学校历经几代人磨砺而形成的学校品质,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指引着学校全体成员沿着学校的教育愿景努力实践。弘扬教学文化,克服教学文化传承中主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克服教学文化传承方式、内容、途径、效果的不稳定性,推动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教师流动机制下,进一步强化学校文化的引领价值,强化教师对学校教学文化的理解,推动教学文化的宣传和建构,促使教师对教学文化的解读由心而生,引领教师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积极打造高质量、有文化品位的课堂,敢于向课堂活动要质量,向课堂文化要质量,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

建立教育政策激励机制,关照区域生态文化发展。

教师流动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激励机制是指从教育政策层面关注教师流动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关注流动教师教育质态的评价机制,鼓励有能力、有信念、有愿景的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师流动机制中去,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激励机制,推动区域内教师流动的教育生态化发展。首先,完善流动教师的选拔文化。随着教师流动机制不断深化,如何选拔合适的教师参与到流动中去,并逐步形成一种教育机制,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充分展现学校乃至区域内彰显的教育生态文化,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确保优质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教师流动的实质意义和价值,形成一种人人积极参与的文化特质。其次,建构流动教师的保障文化。如何让流动教师安心在新学校工作,提升流动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教师流动的保障文化。一方面,在物质和精神诸方面完善对流动教师利益的补偿机制,提高教师在交通、生活方面的福利待遇,并在职称评定诸方面予以补偿,切实保障流动教师的最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完善配套的保障机制,如何让教师流动制度实现科学选拔、合理激励教师的目的,从而促进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办学效益,是进一步深化流动工作的重点。[6]再次,优化流动教师的评价文化。评价是教师流动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教师流动的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流动的可行性和效益,进一步完善流动教师工作标准、工作目标、工作增效、工作影响、工作能力、人际关系诸方面的教育评价定位,强化流动教师的跟踪评价,关注流动教师对流入学校学生学业的增值评价,确保教师在流动过程中的权益。

建立教育行政服务机制,关照教师流动文化发展。

教师流动是校际之间客观存在的教师生存方式,这也是我国教师管理的一种改革趋向。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根据本地域的教育资源实际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教育服务功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将想流动、能流动、可流动的优质师资安排到最需要、最适合的学校去,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双赢,建构以“学校人”为基点的教师流动文化呢?首先,倡导教师流动是一种教育自觉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忠诚与入职学校文化的理解,实现教师流动的专业自觉,建构生态的教师流动文化。制订统一的下向流动和上向流动标准,对所有合乎流动条件的教师开放,而不是只向其中一部分人开放。[7]教师专业自觉源于教师自身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从不同视角关注自己专业成长的路径,关注对象的变化而引发的教育改革,关注不同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解,关注不同教师群体对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的思索,提高教育适应性,使自己在流动中形成具有独特教育风格的教育教学品质。其次,推进教师流动是区域教育品质文化。基于“学校人”的教师流动机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视角定位,关注教师流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分析,关注教师流动对每一所学校教育质态均衡的思考,关注教师流动对学校教育活力的作用,关注教师流动对教育质量的发展判断,使教师流动不再是教育行政的简单工作,也不是教育管理的分担,从质和量两个维度予以有效整合,针对区域内教师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可能的流动量,关注流入学校实际需求及相应条件,以确定合适的流动量,制订科学的教师流动速度。再次,打造学校之间合作文化。教师流动无论是对流出教师的学校还是流入教师的学校而言,教师流动到何处都代表着学校形象。教师到了新学校必须维护新学校的利益,同时也得展现“娘家”的学校文化。系统建构学校间文化合作机制,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合作文化,发挥教师流动效益的最大化。

教师流动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项,也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路径。因此,我们应当有效规范教师流动机制,建构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师管理文化,形成全面立体的教师成长机制,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快速发展,教师流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轮岗似乎成为解决难题的“良方”,并形成了“学校人”转为“系统人”的二元教师管理概念,但其中隐含的学校文化危机无论对学校还是教师都无疑是一种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建构基于“学校人”文化的教师流动管理机制,实现学校文化的关照成为新时期教师流动管理的应然取向。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学校文化,学校人,系统人,流动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研究院.教师流动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校长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分析[N].中国教育报,2012-08-27.

[2]夏心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大阻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3]田汉族等.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4,(12).

[4]周坤亮.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9).

[5]车丽娜.教师文化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6]雷永红等.从美国教师流动激励政策看我国城市薄弱学校的改进[J].比较教育研究,2014,(12).

上一篇:结训典礼活动下一篇:《快乐端午节》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