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精选9篇)

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篇1

【摘要】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就像白纸,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取决于从小的教育质量。而在这一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关键阶段,健康向上的幼儿教育环境就为其奠定了成长的基础。在教育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为使幼儿们能在优质的环境中获益,幼儿教师们应以发展为重心,不断地优化自身教学理念,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让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积极健康

孩子们第一次不受父母的全天保护去生活学习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在这里他们必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如何打理自己的事务,因此一切都是新鲜而充满挑战的。为使孩子们在这样的积极环境中快速适应并快乐成长,教师们就肩负起了重要的责任。幼儿教育为日后的小学素质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让孩子在这个价值观、人生观初具雏形的年龄阶段,收获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下面我以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和品德方面,来阐述如何以幼儿发展和成长为本实施教育改革: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人们终生受益,而只有从小培养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在日后真正受益。而若一旦沾染了坏习惯,那么不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也会错失人生中很多的重要机遇。因此在改革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能力培养,更要重视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并从生活、学习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促进好习惯的保持和推广。例一: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教师首先在饭前要求每一位孩子依次洗手,然后以身作则地演示规范的洗手方法,再让学生们模仿自己的动作来洗手。并且要以监督的形式来确保每个孩子都完成要求,选出做的最好和表现欠佳的同学,做到奖罚分明,以提示孩子们要谨记要求,并养成习惯。当然反向教学也很重要,通过举例、数据等直观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病从口入”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自己处于免疫力系统弱,易受细菌侵袭的`阶段,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用后果来剖析问题根源,以此让学生们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做讲卫生的好孩子。例二:在学习中,要引导孩子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幼儿们缺乏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大多数事务都不了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设计趣味性强、操作性强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起其好奇心并获得求学的动力。那么利用其心理无负担、求知欲强的特点,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就更容易被接受,也能收到更有效的教学成果。当然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良好的幼儿教育氛围下轻松成长。

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人物的评价标准以道德为首,而拥有高尚品格的人往往能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在生活环境中受到大家的称赞,同时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一直强调“人之初,性本善”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该有所体现,教师们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让其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且不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比如用儿歌的音乐性来促进孩子品格的培养,让孩子通过学唱和对歌词的理解来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及方法。《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歌就宣扬了一种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为孩子注入满满的正能量。学唱之余,展开对这类问题的积极讨论,让孩子们思考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们该如何抉择。最后告诉孩子们捡到他人物品一定要归还的道理,同时以举例、故事等方式来让其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品质的伟大之处。并且自己要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形象,让他们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领悟可贵的品质。尤其是诚信教育,教师们要对说过的事情负责,做到言行一致,这样孩子们也会感受诚信的力量。热心、勇敢、善良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孩子获得的优秀品格。这也是幼儿教育改革所倡导的重要一环,在生活中融入品质教学,使孩子不会因为品德的缺失而失去完整的人生。

三、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

社会是一个大集体,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一分子。要想在当今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与人相处就成了成长的必修课。孩子们会不断走入深层次的学府,并最终步入社会,那么积累足够的社交经验才能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每个人的性格都有所不同,在生活中也同时有着优缺点,所以人与人的相处不是完全的契合,出现矛盾、差错都是在所难免的。而为了相处和谐平等就一定要学会互相忍让和宽容,以保证关系的长久发展。但这些都是孩子们短期内无法了解的,那么教师们就不能纯粹地灌输方法和观念,而应该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去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学会宽容,以友好为己任去交流和沟通。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合作关系,团队合作和团结友爱都是必要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放弃自我中心的想法,快乐地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教学任务。游戏、集体活动等都是可以增加情感交流的合适方法,能教会孩子共同进取的重要性。如让每个成员都全心参与一场接力,来共同面对比赛结果。当然教师要在集体活动时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避免合作不成而激起矛盾的问题。

总之,幼儿教育不只是对孩子的特长培养和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好的习惯和做人的道理以全面发展。只有素质得到提高,孩子们才会积极向上的生活,并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完美。因此以全面发展为主的幼儿园课程教育改革是能够适应孩子未来需求,给孩子营造良好学习、发展环境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01(04).

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篇2

幼儿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 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总体来看, 尽管城乡大多已实现了幼儿教育, 但当下我国的幼儿教育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下的阶段, 加上城乡经济水平的不均衡, 导致城乡幼儿教育的不均衡。“赶小就不能落在后面, 不能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思想让过多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走进一个误区, 某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一种想法, 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成长的痛苦。

(一) 幼儿教育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幼儿教育在我国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但是在其幼儿教育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某些幼儿教育将社会本位放在第一位, 一开始就觉得幼儿教育是为以后的升学做准备。所以, 一些学校在幼儿教育阶段设置了相应的学科让其学习。某些教师坚持学习相应的课程是让幼儿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一些课本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某些幼儿家长觉得幼儿接触一些像诗词和音乐类的文化是必要的。根据这种情况, 某些幼儿园在招生的同时借助给孩子教一些知识而扩大自己的招生量。

从某一方面来说, 各种课程的负担过早地就强加在幼儿身上, 致使大量幼儿过早地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幼儿失去独立性。西方国家不提倡过早让幼儿接受文化课, 大多外国学者认为“如果把早期教育作为一个孩子终身教育的基础, 且把早期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或者认为儿童早期教育机构有利于儿童的入学准备, 那么实际上就是认为儿童是‘可怜’的”。

幼儿作为一个个独立个体, 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接受力。所以就不该过早地把文化课的学习强加到幼儿身上。幼儿不是学生。所以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学习文化知识, 而应该是在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慢慢感知各种活动带来的乐趣, 在玩中体验学习的特质。幼儿在该阶段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意识和自主意识, 把成人的思想和活动强加给“无辜”的他们, 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负面意义。

(二) 教师能力欠缺, 教育评价工作匮乏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教育在课程实践上积累了大量经验。许多课程通过实践都发现并解决大量问题。对幼儿教育的课程也有了一定的改革, 但是我们看到仍有大量问题存在。各种让人难以鉴别的课程依旧大量存在, 在教学过程中, 大多老师也对此产生一定的困惑。某些幼儿教师缺乏相应理论知识选择一定的教学课本。往往在教学当中, 老师容易今天教孩子这种明天教另外一种。这种模式无不与幼儿教师课程的能力有关。教师课程能力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储备直接影响课程活动的实施。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能力的欠缺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 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师应该将课程决策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等能力及课程认识、课程情感、课程意志和课程行为四个方面集于一身才可以说真正具备教师课程能力。一个幼儿教师只有做到了以课程认识为基础, 化课程情感为动力, 拿课程意志当做自己的有力杠杆, 才能很好地彰显自己。但是,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当中, 笔者发现幼儿教师可以说良莠不齐, 大多教师表现出来的状况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诸多老师在教学当中一遇到困难就逃避或是选择放弃, 以往关于幼儿教育的改革也就无法实施。

身为学前教育的工作人员, 尽管分工不同, 但是他们对职业的追求和专业信仰是相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而又良好的教育。这是所有家长及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当下学前教育工作者大多极力探究和思索幼儿园的一系列改革问题。就幼儿园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也都在不断探索。在当下, 瞬息万变的社会给幼儿教育的改革带来一定的困惑。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尽管发现了课程亟待改革, 但当真正着手进行改革的时候又发现诸多问题, 导致无处入手。幼儿园的改革, 首先应该从课程模式出发还是从课程教材出发, 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方案, 付诸实施。某些正在实施的课程也无法明确分析是否真正合理和是否具有科学性。

在幼儿教育阶段, 不论是课程还是其他, 许多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 但是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当许多问题出现后, 并没有按着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处理, 比如现有课程的完善, 如何进一步使之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该问题所有的幼儿园都无法回避。大多数幼儿园工作者往往不从问题的本质着手, 而是从经验中寻求解决途径, 这无异于隔靴挠痒。

当下各大幼儿园也都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 很多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 盲目学习外国的办学经验, 但并未提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诊断工具。教育目标是否合理, 课程的设计是否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是否达到预计的目的, 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幼儿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我们看到在幼儿教育当中这些评价研究很少, 仅凭经验讨论在各大幼儿园已经是他们测评的标准。一种有效科学测评工具的缺乏致使幼儿园在教学中无法进行科学正确地判断。

以上是幼儿园存在的最常见又没有得到有效途径解决的问题, 许多问题的根源依然存在其中。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幼儿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老师的影响。教师的修养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分析中看到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需要一个全面且能够评量工具从而对其进行检验。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育从诸多不同的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从而使幼儿教育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层次。

二、幼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只有进行幼儿教育改革才能使幼儿教育走上一个科学合理的道路。学前教育理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了一定成绩。但是幼儿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赶不上教育理论的发展, 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这是当下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为了使幼儿良性教育, 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实施深化改革。

笔者在之前已经就私立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明说明, 市场为前提的幼儿园一定程度上盲目采用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幼儿园, 并且大量幼儿园存在低工资雇佣不具有幼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幼儿园教师, 致使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低下。所以只有改革, 才能使该类幼儿园逐步走上规范和合理的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 加强民办幼儿园市场化管理

幼儿教育是义务教育范畴之外的教育,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在走市场化的前提下出现赶潮流的现象。许多幼儿园存在轮收费现象, 在追逐利益的前提下, 大多数教师都是无证上岗。且不按规章制度运营, 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使私立幼儿园能够正常运行, 就必须加强私立幼儿园的市场化监管, 完善幼儿园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 建立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机制

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对孩子的兴趣和心理的一种培育, 其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规教育。所以, 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也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家庭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为了让孩子在一个安定的环境里成长, 幼儿园和家长就该相互合作。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教, 家长作为辅教, 二者必须站立在统一立场。

(三) 加强幼师素质培养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影响, 一个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在孩子的教育当中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争取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业能力过硬的老师在处理幼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能够从经验科学的方面找方法, 从而正确合理地处理问题, 继而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加强幼师素质的培养, 是各大幼儿园应该放在首位的事。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教师在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较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世态度。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思维,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努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 老师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还要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 他们都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幼儿教师更应该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关注每一个幼儿, 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结语

幼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也是当下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 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取得一定成绩, 但不能否认, 许多新的问题都摆在面前。为了使孩子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中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改革。政府应该大力培养幼儿师资力量, 倡导幼儿园和家庭合作的方式,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使幼儿教育在新的环境下达到新的要求。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 对其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逐渐开始重视, 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 许多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总之, 幼儿教育在市场改革的大浪潮之下表现出诸多的情状, 可以说利弊相间, 作者从幼儿教育的本质出发, 就当下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结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是入园率的意义前提[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05) .

[2]李传英, 杨晓萍.走向对话:幼儿园教学的文化哲学审视[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06) .

[3]庞建萍.3~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幼儿教育, 2011 (30) .

[4]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观新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5]唐淑, 冯晓霞主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浅析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蓬勃发展起来,许多国家都把课程结构的调整置于改革的核心地位,把培养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从课程的理念、课程的内容、教科书的修订、教育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改革[1]。

一、幼教课程的整合式教学设计是顺应幼教改革潮流的新课程体系

(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整合式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总体目标

学习不仅仅是要把我们带到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在前进时更容易。表面上看,这样的追求似乎偏离了过程的轨道,似乎只是为目标而过程,深入理解,事实并非如此。目标与目标不同,原来课程体系下的目标是教师事先写好的具体行为目标,呆板僵硬,过程完全是为目标服务的手段。而整合式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是方向性目标,虽然它也是预设的,但它是在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从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角度上提出来的。教学无事先、同一的具体目标,因此,教师应从儿童的经验和对儿童的了解,形成灵活的、适应儿童兴趣和当前发展的目标,并将这种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在動力,其意义在于赋予幼儿当前学习以主动性,而归根结底在于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2]。”

(二)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以“生成”为主

要想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使课程与教学真正为幼儿的“学”服务,因此也就得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和专业人员设计课程为专业人员、师生共同建构课程。既然教育是一个过程,其中所涉及的因素变化不定,那么课程设计就必须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开放性,并针对具体情况不断做出调整。教学无事先具体、统一、固定的目标,因此,教学内容就应依据儿童的先前经验和对儿童的了解及“最近发展区”,形成灵活的适应儿童兴趣和当前发展的主题。

(三)教育活动过程要体现整合性

所谓“整合”实际上是一种整合观,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仅限于分科基础上的综合。“整合”在哲学意义上“是指由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干部分的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具体作法是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寻找知识和生活的连接点,横向围绕一个主题整合构成网络,而主题又分许多层次,不同层次的主题是由一个中心主题扩展出去;纵向围绕此中心主题呈递进趋势延伸、分枝,构成一个横向以主题为中心、多渠道扩展,纵向围绕主题螺旋深化的庞大网络。主题网络的编制,还要注意各要素的自然综合,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次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涉及有关认知、情感、社会性、健康等各个发展领域。目的是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因素有机联系起来,以实现教育功能的放大性。

二、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幼教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教师的专业情意是幼教改革的基础

专业情意包括专业思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带有理智性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谊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是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动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的效果。因此幼教工作者应视幼教工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自我成长的崇高理想和愿望;热爱幼儿,努力去理解幼儿的成长方式,理解教育的真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多关注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新动向,多学习、揣摩先进的教改经验,并对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激发自己探索、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二)幼儿园的直接管理者是教育改革的坚实后盾

幼儿园的领导是幼儿园的直接管理者,幼儿园园长能否激励幼儿教师的动机和行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幼儿园的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成长来自专业兴趣和责任感,也来自其自身的需要和成就感。因此领导者应学会对教师的赞赏,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给予肯定,并经常与教师平等地研究、讨论。另外,要了解教师的成长规律,了解教师积极性的来源。

(三)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教育改革深入持久进行的明智之举

幼教改革的实施,不但需要学前教育机构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从与幼儿教师的交谈中发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甚理解:有的百般挑剔,要求很高,有的抱怨很多。由于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有的家长要求过度照顾、过度宠爱;有的重智育轻德育,重艺术教育而忽视全面发展。这些必然影响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使教师的工作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为了沟通与家长的交流,幼儿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通过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让家长理解新的教育理论,理解教育改革的真正意义;其次,经常召开家长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并提供机会与专家一起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除了责任和义务外,也给予相应的权利;最后,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通过参加班级活动、参与评估来了解幼儿的最新情况,了解教师工作的本质。

三、结论

总之,幼儿期学习的特点是学科前的学习,内容广泛而浅显。活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当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来考虑和选择;何况,幼儿园的课程应是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根本价值的,因此,幼儿园的课程首先应该关注幼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继钢.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2001,(1).9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双改革 篇4

从新中国的诞生到21世纪的到来,我们的祖国从贫穷落后到蓬勃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而幼儿教育也在祖国的成长中慢慢苏醒。从最初的盲目和经验缺乏到逐步改革,成熟。一批批的幼教工作者,在这片默默无闻的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我不否认,幼儿园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们的发展起着推动和导向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家庭教育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事幼教工作已经六年多了。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我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可以通过幼儿园教育慢慢改变,但是家长给它们灌输的某些思想观念确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孩子们在一起看图书。图书都是他们从自己家里带过来的。有个孩子发现别的小朋友看的是自己的书,于是一把抢过来说:“我妈妈说的,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用。”任凭老师怎样教育,从他不情愿的表情看得出,他是一百个不愿意。由此看得出,父母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根深蒂固了。这也使大多数独生子女的通病:自私,霸道。还有一点:经不起挫折。这是我深有感触的一点。

记得媒体曾报道过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一起去野营的事件。中国的孩子们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弱不禁风和日本孩子的独立、坚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足以证明中国的教育与国外的教育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共同的重视。教育从孩子抓起。作为孩子基础教育的基地:幼儿园,我们的教育观念是尤为重要的。但是,这需要家庭教育完全一致的配合。如果孩子们从小就能培养起自立,自强和宽容,乐于助人的品质,对它将来乃至一生都会受益非浅。

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要做到以上所说真的很难。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着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改革。如果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还停留在老式教育的`框子里自以为是的话,我不敢想象这种教育观念培养出来的所谓现代化人才,将如何担负起建设我们祖国宏伟大业的重任。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是杞人忧天,但我相信,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对它的一生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感觉到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很沉。我非常希望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能有所改革,同时,我更希望为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所醒悟。

作为幼儿园教育来说,我不仅仅是教幼儿一些基础的知识,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幼儿怎样做人。做一个以德为先,为社会所用的人。这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针对以上方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作为幼儿的表率,我们应该从自身全面调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同时在孩子们的集体生活中培养他们活泼,喜欢与人交往的个性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自立,自强,自信的品格。对孩子要以自己最大的耐心,爱心去关心,爱护他们。并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多和孩子们交流,谈心,和他们一起玩耍。使孩子们在温暖和爱的环境中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打破以往那种固定不便的死板教学方式,不要把孩子们固定在凳子上。让孩子们活起来,动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教师们能有的放矢,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特点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学会自信。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使孩子们的学习变成一种压力。不要再去搞所谓的测评。这对孩子毫无益处。多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玩,去放松,去享受童年的快乐与丰富多彩,我想这才是孩子们需要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面对如今独生子女的种种表现,我们不容乐观。许多孩子们从小在小皇帝的交椅上不亦乐乎。也忘记了许多本应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有什么。要不到就哭。许多事做对了夸奖,做错了也夸奖。在满足和赞扬中,孩子们已经迷失了方向,根本认不清自己。到了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开始认识自己,教他们学会独立,并改正自己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有许多家长却认为这是在伤害孩子。他们毅然对孩子娇生惯养,凡事一味包揽。纵容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却始终没有醒悟过这种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不仅使幼儿园教育受到极大的阻碍,更重要的孩子们在不良的家庭教育中变得自私,霸道,遇事缩手缩脚,经不起批评。在困难面前只会哭。这是让我们极为头痛的一点。还有一种家长,根本不懂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老粗”。高兴了什么都行,不高兴了拳打脚踢。毫不理会孩子的感受。在没有温暖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以上的家庭教育早已脱离了他原本的正确轨道。

为人父母,家庭教育应该从自身进行改革。先搞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同时,两人要通过交流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再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我做到了吗?然后再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然后再运用自己的良好表率去带动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失错。在孩子做错事时,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以宽松和蔼的态度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逐步改正。在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过娇惯,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有所选择,该买的买,不该买的就不能买。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一定要改掉,但要注意方法。可以多看这方面的杂志,从中吸取经验。多运用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孩子。

其次,让孩子多出去和其他的孩子交往。家里有客时,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节目,培养幼儿大方,活泼的性格和自我表现能力。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作为父母也应做到尊重,了解孩子的喜好,对什么感兴趣,在家可适当教孩子一些前线的知识,让孩子学会多问,并能耐心的给孩子讲解答案,自己不懂得要认真查阅资料,不要欺骗孩子。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体会童年的快乐。

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篇5

第七章 幼儿园课程

1.课程定义: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从这一课程意义上来说,课程不仅包括课表上所指定的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学生自动自发的和有计划组织的所有课外活动,甚至包括课间10分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就不再是传统的“六科”学习活动,而包括各类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4.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离)园等;b.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c.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a.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b.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c.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6.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a.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地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b.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c.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d.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7.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b.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c.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d.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e.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8.一日活动的安排可参照以下建议:一日生活安排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生活;使用相对稳定的一日生活日程表,帮助幼儿掌握每一环节的名称,使他们知道下一环节干什么;每一环节结束时有明确的信号,让每个幼儿意识到要转换活动了;确定转换时幼儿集合的地点;一旦幼儿集中后马上转入下一活动,即使还有部分幼儿未到场。9.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在幼儿园过多使用集体活动是不合适的。

10.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

(1)观察,重点是教幼儿学会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事物的方法。

(2)实验,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和探索。在使用实验方法时,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而不在乎是否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有个什么了不起的发现,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专注等科学态度。

(3)游戏操作。

(4)参观,组织参观要注意几个要点:

a.参观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b.参观前要做好准备,要取得对方发合作与配合,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c.参观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同时注意指导幼儿围绕参观的主要内容收集信息;d.参观后,要组织幼儿谈话和讨论,并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绘画、手工制作。

(5)谈话、讨论:教师和幼儿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意见、感受、体验;(6)讲解、讲述,在教学中,很少单独使用讲解的方法,因为幼儿注意力难于持久,如果讲解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11.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象带、自制教具、多媒体。

12.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日常活动与生活;学习环境;家园合作;1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

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方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14.评价的作用: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

15.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这三个方面作出评价。对幼儿的评价,不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方法、行为方式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重点是: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目标一致的学习经验,所提供的经验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经验相联系,使幼儿可有效地进行学习。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着眼于评价教师从设计、准备直到实施每一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工作的技巧和态度。

如何创设幼儿园隐性课程教育 篇6

摘要:“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培养人才需要重视人际环境的选择。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的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创设幼儿园的隐性教育中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创造一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利于幼儿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促进师生、幼儿之间交往和互动的环境,使环境成为隐性的课程教育。

关键词:教育环境 创设

新纲要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重视幼儿园显性课程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来创设环境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差。所以,创设的环境中必须根据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要求的环境。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游戏的机会多了,交往增多了,愉悦的情绪体验增多了。

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要地位,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戏材料和半成品:有各种饮料瓶让幼儿做娃娃头、服装;有各种果壳用来拼图;用各色颜色吹吹画画。在做做玩玩操作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幼儿的能力。

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有所发展,好奇心强爱提问。我们通过创设环境,以满足幼儿不断提出的问题。如:科学活动《认识胎生和卵生动物》,师生共同收集百科全书、动物图片让幼儿讨论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在观察角里共同制作银杏树叶、梧桐树叶、黄洋树叶、枫树叶标本,让幼儿通过观察制作,寻找树叶异同,从中提出答案,使大班幼儿的活动具有探索性。

另外,是我们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布置环境,注意根据幼儿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采用大量形式多样的刺激,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如:在一次数学活动(中班)“排序“中,为了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我们围绕教育目标进行了环境的布置和设计:环境1、是长城背景图,长城垛口在飘扬的彩旗、空中飞舞的气球、载歌载舞的`民族娃娃等都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着。环境2 是植物园背景图,花、树木都有规律地排列着。环境3 是小兔子种萝卜的情景图,萝卜按两大一小的规律排列。环境4 是小熊铺石子路的情景图,石子按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环境5 是小鸭子筑篱笆的情景图,篱笆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参观长城、游植物园、帮小兔种萝卜、发现小熊铺石子的秘密、和小鸭一起筑篱笆等,孩子们通过对一个个情景图的观察,发现了排列的规律。

二、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丰富,能力的发展也愈充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综合利用社会和自然环境,让幼儿到广阔的自然、社区环境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收获。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们不仅精神放松、情绪饱满,而且可以进行最直接的观察、探索学习,视野也大为拓宽,对事物有了贴切、生动、新鲜的认知。此时,他们的思维特别活动,他们的语言特别丰富,他们的问题也特别有趣。在“消防队员”主题活动中,带孩子走进消防部队,孩子们看到个个身着军装、精神昂扬的消防队员时,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起拥到他们跟前,一系列有趣的问题随之而来:你们是用什么救火的?救火时你们也是这么穿的吗?火会烧到你们吗?消防车怎么用,能告诉我们吗?……消防员叔叔对孩子们的问题一一作出了回答。消防队员还为我们的孩子进行操练,在活动中孩子们认认真真,他们对解放军产生了极大的爱戴和敬意,产生了学习解放军的强烈愿望。参观回来后孩子们就玩起了“解放军”的游戏,学习“演练”。可见,丰富的环境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带来了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主动参与所带来的快乐又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

教师必须注意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创设的环境应有利于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偏重于哪一个方面。物质材料的提供应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如在大班的动手区教师提供给幼儿不同颜色、不同材料(塑料、木头等)、洞口不同大小的珠子,让幼儿有规律地为娃娃穿项链或者是手链,在活动中让幼儿有选择的可能,以满足幼儿各种兴趣。还要根据幼儿的需要经常地更换区角的内容。如:经常变换计算角的内容,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加以指导,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配合常识教学系统地更换科学角的内容,让每一个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空气、声音、电、力等现象,从中获得知识。

另外,我们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环境应促进儿童能力和个性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孩子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

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篇7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决定着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还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同其他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相比较,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的需要科学性与严谨性。

一、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目前我国幼儿师范类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除了教育类专业必修课程外,还有不少已经设好的面向社会的几大领域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校把所设定的选修专业当做必修课来对待,学生在学习当中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另外,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改革,各种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课程也在源源不断的涌入。事实上,这些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能够对幼儿专业的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学生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幼儿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盲目的追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没有系统的规划这些课程前,就将其进行整体融合,就会导致学生在课上接受的知识杂乱无章,学生并没有把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在这样的课程设置的模式下丧失了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听课质量。

(二)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且缺乏整合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各高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都会较为重视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针对性,但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却并没有做到整个课程体系间的融合与整合,大部分院校在针对该门课程体系进行设置时,往往只是重视所谓的课程系统性与完整性,但却忽略了要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过于偏重课程的统一化要求,弱化了课程的个性化特征[1]。此外,尽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很广,内容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从而导致了该课程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教学过程中去。

二、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体策略

(一)重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幼儿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以及幼儿卫生学这三门课程。在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对这三门课程的设置,将这三门基础课程作为幼儿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并且要区分重点与难点。另外,幼儿园游戏与幼儿圆课程也是幼儿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促成部分,在这两门课程设置上要与前三门课程互为主次,共同构建幼儿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幼儿教育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包括管理知识,管理知识主要是针对幼儿的管理工作,加强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此管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够使他们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体现出一定的管理才能[2]。言而总之,重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科学合理的对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进行设置,保证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进而为幼儿专业的学生走上幼儿教育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丰富课程内容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系统的掌握健康、科学、语言、社会以及艺术这五大领域的教学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标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更为深厚的专业课知识,成为社会需求性教育人才,就应该在幼儿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增设一些例如《游戏》、环境创设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压缩精简一些重复性较高的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重点强调与发挥幼儿专业学生的能歌善舞、弹琴绘画的特点,加强幼师教学实践环节,以此来提高幼儿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技巧型的培训模式,在实践的环节中增强学生实践的创新性。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师德不仅仅是对自己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在幼儿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3]。例如:在幼儿师范类学校中,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教育工作,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相关培训课程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工作形式和职业方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自身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同时,学校领导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教育,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应该对孩子们承担起怎样的责任与义务,避免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幼师虐童事件的发生,为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专业中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设置合理的课程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对幼儿教育知识得到巩固的掌握,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优良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良好幼儿教师队伍。让学生在成为幼儿园教师前,能够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其工作能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刘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实习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实践课程的实施构想[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9(4):14-18

[2]赵丁丁.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个案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初探 篇8

本文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对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活动、学科中的艺术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活动的教育途径,以供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

前言: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其中的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特色板块,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模式来体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亦是如此,所以本文对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分析

(一)形式对内容具有规范作用

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课程模式是这种教育的主要构建形式,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这样才能反映内容的规范性,让教育内容更加符合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1]。目前很多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都比较散漫,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根源就在于课程模式构建不合理,或者根本没有相关的构建,导致艺术教育停滞不前。而课程模式的采用,直接目的就在于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化、正规化,促进孩子接受艺术教育效率的提高,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艺术涵养、艺术气质,为进一步发现艺术细胞做准备。

(二)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之间应该是好朋友,老师不仅是孩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他们生活上的好帮手,而课程模式的构建正是提升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威信的重要方式。如果幼儿园艺术教育依然采用比较散漫的形式,那样就会导致孩子对老师产生忽视的态度,不利于师生正常关系的培养,也不利于孩子们接受艺术教育。

(三)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不仅要拥有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老师,而且还要有规范化的课程模式,这样能够体现这一幼儿园的正规性,从而在家长心目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如果幼儿园采用先前那种散漫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整个幼儿园没有一定的秩序,家长也不会太放心,影响幼儿园的长期稳定发展。而正规教育课程模式的采用就在于促进教学向更加正规化、高效率方向发展,这是为孩子应该担负的责任。

二、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途径分析

(一)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活动

在选择主题时要确保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孩子艺术表现力的主题,比如选择孩子比较熟悉的舞蹈、少儿歌曲等,同时还要保证主题是以孩子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并且努力挖掘主题内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艺术综合教育。比如少儿歌曲是孩子比较熟悉的一种主题,在传授孩子少儿歌曲时可以通过观看少儿咏歌会、参加少儿音乐会等形式,让孩子对少儿歌曲有初步印象。然后幼儿教师就可以在这种主题下展开艺术教育,向孩子传授幼儿歌曲,孩子根据先前参观的少儿咏歌会,就可以形成比较有节奏的感觉,这样学起少儿歌曲就比较容易。另外一方面,让孩子参观少儿音乐会、咏歌会也是提升他们整体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从而爱上艺术教育。

(二)学科中的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艺术教育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学科之间可以形成某种联系,从而在整体上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这样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他们之间共同的审美要素,从而形成共同的情感。比如在上音乐教育课程时,老师可以播放孩子非常喜爱的歌曲《波斯猫》,老师可以让孩子模仿小老鼠、波斯猫等,也可以让孩子们绘画波斯猫,从而实现不仅传授音乐教育,而且还实现了绘画、舞蹈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方面的艺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加深对音乐的印象,从而实现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目标。

另外一方面,老师还可以根据播放的歌曲来提问孩子们,比如让孩子们来编写关于老鼠和猫的故事,并且用绘画的形式来辅助,从而实现多学科的教育。艺术教育的各个学科都是互通的,只要老师努力去挖掘他们的联系,就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育。

(三)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活动

艺术来自于生活,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是如此,都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艺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重要途径。首先,老师可以通过营造相应的意境来让孩子感受这种审美氛围,比如在早晨孩子上学和下午孩子放学的时候可以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从而在课间就可以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其次,幼儿园应该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为孩子们训练搭建平台,比如幼儿园可以经常组织儿童节、元旦艺术表演,这样就可以调动孩子参与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老师可以组织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艺术的美,因为游戏总是需要一定的道具,而道具是由孩子动手绘画、制作的,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就是学习绘画艺术的过程。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课程模式构建对展开教育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可以从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活动、学科中的艺术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活动等方面入手,从而让孩子更好地接受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

幼儿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篇9

幼儿时期是个体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师范生是否具备实施幼儿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学前师范生普遍缺乏正确实施幼儿性教育的科学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由此迫切需要加强幼儿性教育课程的建设。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应从性的自然存在、男女两性特征、性与爱情及家庭关系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正确而系统的性教育知识,同时结合幼儿园见实习,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撰写相关报告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回应幼儿性问题与引导幼儿性行为的教育能力。当前幼儿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在幼儿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性”是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已开始具有一定的性意识和性心理,幼儿在幼儿园会出现一些与性有关的行为,如偷看异性同伴上厕所,相互观看性器官,相互亲嘴等。另外,幼儿也经常提问一些有关性的问题,有研究调查发现,有90%的儿童在幼

性教育:赤裸裸、羞答答还是坦荡荡?

上一篇:国际物流导论-模拟试题下一篇:试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