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选9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学校在这里举行表彰大会,表彰在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六年级总分排名在前50名的同学;表彰总分排名在班级前5名的106名同学;表彰经过努力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的109名同学,共计表彰271名同学。这些同学取得的成绩是他们刻苦学习、不断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教师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仅代表学校向所有获奖的同学表示诚挚的祝贺!向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大力表彰这些获奖同学,既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也是为了激励全体同学像他们那样好好学习,争当优秀学生。我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学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和成绩;更希望全体同学以获奖同学为榜样,积极上进,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学们,只有经过昨天的刻苦努力,我们才能取得了今天的收获和成功,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此时此刻,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又将面临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在这里,我向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要以德为本,学会做人。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材的最基本素质和前提条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没有德,学问越大,社会危害越大”。同学们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有没有道德这一点更是至关重要。所以希望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要坚持做一个真诚的人,善良的人,正直的人,守信用的人。要懂得珍惜生活、学会生活。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关爱他人。我们首先要 “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要明确目标,学会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位的。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老师,还是为了父母,都不是,其实就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让你今后在社会上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一定要珍
惜时光,勤奋好学,这样才能收获学习的成果,才能收获学习的快乐。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学习,要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我来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今天的任务有没有完成?我今天有什么收获?我们要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上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要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纪律是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保障。同学们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生活规范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做文明守纪的学生。“管得住自己的学生才是最优秀、最出色的学生”,我们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让老师和家长操心,为自己人生打好基础。
然而,我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不够努力;有的同学上课迟到、旷课,甚至私自翻越围墙离开校园;有的同学仪容仪表不符合小学生的规范和要求;有的同学言行举止不文明、讲脏话、随手乱扔垃圾;有的同学不能接受老师的管理和教育,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甚至顶撞老师等。这些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同学们!每个人的成才之路就在你自己的脚下,我希望大家走好人生每一步;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是品德高尚的人,是热爱学习的人,是严于律己的人。将来走出校门的时候是有益于社会的人,是有益于你的家庭的人。
最后,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同志们、朋友们:
在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 今天, 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 隆重纪念首钢建厂90周年, 表彰为首钢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我代表首钢总公司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隆重纪念首钢建厂90周年, 表彰为首钢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 就是要继承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 弘扬首钢精神, 激发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 增强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创业”, 完成搬迁调整, 团结一致, 继往开来, 为建设21世纪新首钢而努力奋斗。
首钢1919年建厂, 经历了解放前30年, 解放后30年, 改革开放30年, 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 为中国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前的30年, 首钢历经沧桑、饱受磨难。早在首钢的前身———石景山钢铁厂初建之际, 一批投身实业, 立志救国的有识之士壮志难酬, 抱憾终生。老一辈首钢人历经军阀战乱的困苦与惊扰、饱受日本侵略者的压榨与欺辱、见证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昏庸, 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石景山钢铁厂举步维艰, 难以为继, 30年累计只生产了28.6万吨生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 首钢人脱离苦海, 获得新生, 从那时起, 他们在内心深处牢牢扎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 立下了大干钢铁, 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 首钢工人阶级发扬主人翁精神, 艰苦创业, 奋发图强, 迅速恢复生产, 进行大规模扩建, 使企业不断成长壮大。首钢人钢铁报国的雄心壮志在一片废墟上萌芽、生根、开花、结果。苦战14昼夜, 建成小转炉, 结束有铁无钢的历史, 刻苦攻关, 建成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 翻开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 建成了集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 成为全国十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首钢工人阶级“顶破天花板, 才能见青天”的创业豪情, 是首钢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的重要基石, 成为首钢人为祖国富强甘于奉献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后的30年, 是首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首钢人解放思想, 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 率先实行承包制, 成为我国工业企业改革的一面旗帜。采用37项新技术, 对二高炉大修改造, 首次引进国外二手设备建成第二炼钢厂, 1994年, 钢产量达到824万吨, 列当年全国第一位。1995年以后, 推进集团化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首钢人以“做天下主人, 创世界第一”, “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的创新魄力和执着精神, 进一步丰富了首钢优秀文化, 为首钢人实现钢铁强国之梦, 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进入新世纪, 首钢迎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首钢坚决贯彻中央和北京市的指示精神,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规律, 顺应首都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 率先进行搬迁调整, 成为我国第一个向沿海搬迁的大型钢铁企业。迁钢、首秦、顺义冷轧、首钢京唐钢铁厂第一步工程相继建成投产, 新钢厂总体技术装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实现了向高档板材和精品长材转型的历史性转变, 标志着搬迁调整的新钢厂、新布局、新优势基本形成。
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主体工艺装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220项, 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占三分之二以上。第一次自我设计、自主集成、自己建设我国首座5500立方米高炉;第一次自主研发、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料钟炉顶技术, 全干法除尘技术, 顶燃式热风炉技术;第一次按高纯净度钢生产模式设计的炼钢厂, 是世界第一个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炼钢厂;第一次在大型高炉和转炉之间, 采用铁钢联合运输铁水在线脱硫等技术, 大幅减少了热损失和环境污染。
在搬迁调整中, 首钢人奉献奥运、兑现承诺, 安全压产400万吨, 高质量制作奥运主火炬塔, 以实际行动, 为国家、为奥运成功举办做出重要贡献和特殊奉献。在搬迁调整中, 首钢人表现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许许多多的首钢人远离北京、远离故乡、远离亲人, 兢兢业业地工作, 夜以继日地拼搏, 用自己的行动履行首钢工人阶级的庄严诺言。他们的情感已经寄托在创业上, 他们的精神已经转化为前进的强大力量, 他们的期望已经铸就未来发展的伟大目标, 他们创造的业绩使首钢更加充满希望。他们把老一辈首钢人钢铁强国之志融化为拼搏进取的巨大力量, 把代代传承的光荣与梦想铸就在建设世界一流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的伟大实践中, 把“创新创优创业, 建设21世纪新首钢”作为核心价值追求。首钢工人阶级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们是艰苦奋斗的开拓者, 是钢铁强国的圆梦者, 是科学发展的践行者, 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首钢90年风雨历程, 90年沧桑巨变, 是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生动写照, 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真实缩影, 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创业史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 钢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 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 资产总额从16.89亿元增加到2070亿元, 职工人均年收入从739元增加到4.6万元, 累计产钢1.9亿吨, 向国家上缴税费576.6亿元, 首钢职工的生活、企业的综合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荣获“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杰出品牌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首钢人在创新实践中谱写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几代首钢人执着追求的产业报国之梦, 钢铁强国之志, 正在成为现实。
首钢的每一步发展和成就, 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 离不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毛主席亲自给首钢职工写信, 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同志多次来到首钢和工人们促膝长谈, 邓小平同志亲临首钢视察, 江泽民同志除夕之夜亲切慰问首钢职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关心首钢的发展和搬迁调整,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首钢和曹妃甸视察。总书记指示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着眼长远、整体规划,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狠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 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坚定了全体首钢人献身祖国钢铁事业的信念和勇气, 我们一定要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 把新首钢建设好。
首钢的每一步发展和成就, 都离不开兄弟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离不开国际友人在技术、人才、管理、设备等方面的悉心指导帮助。我们要珍惜在开放合作中建立的友谊和取得的成果, 以更加开放的胸怀, 携手共进, 实现共赢, 促进首钢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钢90年的发展, 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90年来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首钢人谱写了一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辉煌史诗。首钢工人阶级为国家、为社会, 为中国钢铁工业和首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出了无私奉献, 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他们是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是首钢光荣传统与优秀文化的旗帜, 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 永远镌刻他们所创造的业绩, 永远褒扬他们身上所集中体现的工人阶级的伟大精神!
今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领导同志将亲自为劳动模范颁发奖章, 这是劳动模范的光荣, 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鞭策, 我们要学习劳模精神, 弘扬光荣传统,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在首钢建厂90周年之际, 我代表首钢总公司, 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帮助首钢的各级领导、兄弟企业、国际友人和社会各界人士, 向首钢全体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家属, 向所有为首钢的发展付出艰辛、付出汗水、付出才智、付出牺牲的人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首钢90年的历史昭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实业救国之梦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 真正走上强国之路;只有坚持科学发展, 才能实现人、技术、环境的和谐一致;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当前, 首钢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提出, 21世纪头20年, 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北京市提出未来发展目标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全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 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产业优化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高端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首钢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战略转型期的双重压力和挑战, 完成搬迁调整, 建设21世纪新首钢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扬首钢人光荣传统, 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创业, 努力打造3000万吨钢企业集团, 在北京发展高端产业和都市产业, 为建设21世纪新首钢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坚实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基础, 努力把首钢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型、运行高效型、循环经济型、和谐发展型企业, 在产业综合竞争力上达到一流企业集团水平, 并向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迈进。
我们要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 打好搬迁调整攻坚战, 确保首钢京唐钢铁厂第二步工程顺利进行, 到2010年底基本形成970万吨钢生产能力, 促进华北和环渤海地区钢铁布局调整, 为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搬迁调整探索经验, 为我国钢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
我们要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我国钢铁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抓住国家钢铁产业调整振兴机遇, 通过新项目建设和跨地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到2012年钢产量达到3000万吨左右。要做大做强一批战略性新产品, 经过几年的自主创新, 提供整船、整桥、整车、整栋高层建筑的优质钢材, 使首钢的产品更专、更精、更深、更强。
我们要加快在北京发展高端产业、都市产业和土地开发工作进度, 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大力发展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动漫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总部经济, 做好首钢工业区土地开发, 打造1000亿产值的产业, 继续为北京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 倡导时代精神, 再创首钢伟业。首钢90年历史铸就的优秀文化, 是推进战略转型的重要力量源泉, 是持续创新发展的永恒动力。我们要发扬“三敢”“三创”精神, 在困难中激发前进的动力, 在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在压力中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不辜负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 不辜负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 不辜负一代又一代首钢人的心血和奉献, 担负起建设21世纪新首钢的历史使命。首钢人、首钢魂, 将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同志们、朋友们, 首钢取得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 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 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 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科学发展, 就一定能够实现新首钢的宏伟目标, 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钢全体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今天,我们隆重表彰在全省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对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全省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全省文化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文化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省”,并荣获2009年度“文化部创新奖”。
——文艺创作演出成果丰硕。创作了《李二嫂改嫁》、《奇袭白虎团》、《红嫂》、《丰收之后》、《苦菜花》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方荣翔、王玉梅、郎咸芬、张春秋等一批成就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先后有20多个剧目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十大精品剧目奖”、“文华大奖”等奖项,一大批美术、书法、摄影、相声、小品、曲艺、音乐、舞蹈等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国家级、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分别达到29个和72个,民间艺术之乡49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和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国庆6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运会营造了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明显提升。尤其是通过成功举办全运会,充分展示了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山东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8处,世界遗产3处,文物藏品130多万件。先后有14项考古发掘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120项,有9个单位和618项古籍分别入选“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近8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一批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正在崛起,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成为全国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临沂、潍坊、威海、烟台、滨州等市建立了三局合一、统一执法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省、市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扎实推进,3家县级院团完成了整体改制。
——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完善。网吧管理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运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文化市场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智慧。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自觉承担起先进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说明,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队伍,是先进文化和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志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发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号召,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最近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新业绩,推进文化建设实现历史新跨越。
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和“三贴近”原则,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二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力量再集中,措施再强化,投入再加大,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重大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基层农村文化设施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统筹搞好城乡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三要以筹备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繁荣发展我省艺术事业。中国艺术节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艺术盛会。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在我省举办,这是推动我省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筹办艺术节为契机,精心筹划、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着力抓好场馆建设和剧目创作,努力建设一批现代文化设施,产生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一批艺术人才,把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到一个“有硬件与软件发展实力、有历史与现代文化影响力、有率先发展号召力”的新水平。
四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编制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和优秀文化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搞好文化市场管理,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五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全面展开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尽快建立起三局合一的统一执法体制。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切实把文化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要重点建设好四支队伍:熟悉现代文化发展规律、具有开阔视野、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驾驭全局、真抓实干的领导干部队伍;情操高尚、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队伍;既懂文化、又懂现代经营管理的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熟练掌握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强的文化科技人才队伍。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汇聚一堂,隆重举行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暨晋城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发放仪式。今天共有200名学生受到表彰,这些同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他们刻苦学习,不断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教师辛勤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获得奖励的优秀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默默付出、辛勤耕耘的老师,热别是班主任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今天,我们大力表彰这些优秀学生,既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也是激励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我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学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希望全体同学以获奖学生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上进,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优异的成绩。
过去的一年对晋城一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高考,我校继续延续传奇,共有19名同学被清华北大录取,在全省名列前茅,还有大批优秀学子走进复旦、人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一本达线率也再创新高。此外,我们铭记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全面发展,在去年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晋城一中正处于它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片校园有温度有情怀,积极进取又自由包容。而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一中人播下梦想的种子,汲取广博的知识,向着自己所希冀的方向生长,散发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生命光芒。
此时此刻,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又将面对新的起点,新的挑战。辉煌属于过去,未来属于你们。在这里,我对大家有三点期望 首先要有信心。古人讲信心可以移山。在你最悲观最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只要你认准目标,并持续不断的去努力,最终一定会收获成功。
其次是有恒心。生活中一定会经历挫折,面对困难,我们要恒心,有毅力,朴实刚毅,乐观进取,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希望在未来学习生活中,你们不害怕、不逃避,培养坚强的意志,在挫折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
最后是有爱心。我们要心存爱心,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是他们让我们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感恩老师,是他们在人生要紧处关爱、呵护、鼓励、陪伴我们成长;感恩同学,大家相约一中青春同行,要珍惜这机会,彼此关爱,彼此包容。这些才是你们人生路上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希望你们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坚定执着,不屈奋斗,在更好的一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11年学生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总结学生工作成果,表彰在学生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向今天获得“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二十位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付出辛勤努力的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我校历来有重视学生工作的优良传统,有一支专兼职结合、作风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学生工作局面。有一批批朝气蓬勃的辅导员,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有许多老师,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克服各种困难,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去。这次评选出的二十位优秀辅导员和班主任,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刚才,有六位同志先后代表学院和学生工作者做了工作汇报和经验交流,毕赵玉、段丽莉同志谈了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体会和感受,石建飞、王春仁老师介绍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食品学院于长青书记、信息学院祁广云书记介绍了本学院育人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这是他们多年 工作的积累,是实践经验的提炼,是我们自己创造的经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希望这次会议结束以后,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各学院要结合我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育人质量工程”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如何在育人工作上形成自己的思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点,凝练出自己学院的特色,更加深入扎实地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借这次会议机会,就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一、明晰发展要求,牢固树立育人工作的中心地位
从高校的基本职能来看,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虽然大学还有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任务,但是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育人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不能动摇的,是我们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法律的约束,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教师法》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光荣使命,其根本目的就是育人。育人不仅指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卓越的创造能力。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也必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所以在“五大工程”中,我们将“育人质量工程”放在首位,这是学校的战略认识和部署的体现。
从我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来看,应该说主流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和价值实现意识。但同时不可回避的是,确实有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警觉不够、辨认不清,少数同学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等问题;部分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实效,凝聚力不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掩耳盗铃,一叶障目,必须通过思想引导、信念教育、加强党建等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从我校育人工作的现状来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积累,我校学生管理、教育等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的学生形成了基础扎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的良好风貌,但是随着学校搬迁、规模扩大,我们的学生身上这种宝贵的特质正在逐渐淡化。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深入反思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不够。我们目前许多工作更多地处于被动等待状态,很多情况下是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工作缺乏预见性,许多事情往往只能事后处理。二是个别干部教师的思想观念亟待更新。个别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错误思想,个别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逐利倾向,等等。三是许多新问题有待于探索。比如,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主阵地转移到学生公寓、学生社团之后,如何主动且有效地利用这些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虚拟环境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和做出积极回应的问题。四是全员育人的氛围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一些党政干部和教职工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教师的事,只是辅导员的事”的片面认识,没有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校育人质量的提高,我们要认真研究,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四全育人”工作体系
关于“以人为本”,我们都有基本认识,但在育人工作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大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更不能把大学生看成是有问题需要纠正的人,不能仅停留在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去纠正学生的偏差,不能只是简单地做一些规范人、约束人的工作,不能把学生仅仅当作一个管理对象加以限制。而是要承认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由的、自主的、独立的、个性的、充满思想和活力的人,要尊重他们自身的人格和尊严。我们的思想工作、育人工作,如果不能维护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只讲规范和约束,就违背了现代大学的理念和本质。我们要转变不合时宜的观念和认识,不要认为在老师面前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很老实很听话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对学生,我们要引导,但绝不能“捆死”。我们要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有理念的学生、有人格的学生、有个性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立于社会才能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作为。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大学生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胡总书记说:“要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所以,我们讲“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自己的个性;否则是不能培养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需要的真正有作为、有大作为的栋梁之才的。
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当前最根本的就是要研究学生的需要。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一种需要就是尊重、认可的需要,是增强自信心的需要。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因为规模扩大、生源质量等客观因素,和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在入学时就缺乏一种自信,更需要我们给予鼓励和肯定。我们的辅导员和教师,应该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在肯定优点的前提下,对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和办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有责任心。如果没有责任心,对学生就不会细心,不会耐心,不会关心,也就发现不了学生的优点、亮点。所以说,做好育人工作关键要抓住“二心”,一是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教师的责任心。教师责任心的直接体现是对学生负责,只有将自己的责任和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成才目标紧密结合,才能使教育工作收到期望的效果。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情感、品德和习惯;不仅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更要善于欣赏每一位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还要帮助学生规划发展目标,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和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主动地、自信地、有目标地发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我们的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内心封闭,思想保守,精神抑郁,行为被动,走上社会就难以立足。因此,怎样发现学生的亮点并让他们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心,这是我们履行职责、做好育人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我们要提高育人质量,必须要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不间断、立体化的育人工作模式,也就是“四全育人”工作体系,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全面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四全”很好理解。简单地说,全员育人,是针对全体教职工的职责而言,学生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是育人主体,我们的管理干部,做服务工作的员工也同样是育人的主体,从宏观上要通力合作,从整体上为学生打造形成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全程育人,是针对纵向的培养环节而言,从学生进校到毕业离校的整个过程都要关注。这里,“四全育人”与“三育人”不矛盾,“三育人”是育人的系统与结构,“四全育人”正是完整地从过程上体现了“三育人”的行为精髓。要根据大学阶段的整体规律和各年级不同时期的教育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大学生一年级可以突出基础养成教育,二年级突出专业思想教育,三年级突出职业规划教育,四年级突出就业辅导教育等。全方位育人,是针对横向的培养领域而言,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价值,认识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完整的人格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天候育人,是针对教育的时空局限而言,育人工作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既要做到如影随形、无时不在,又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概括一下,“四全育人”工作体系的根本要求就是做到“人人有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时不在”,真正形成一个“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时,时时都育人”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育人的根本目标。
三、抓住育人核心,开创“全员育人”工作新局面
在“四全育人”中,“全员育人”是核心,是根本要求,制约育人功能和目的的实现。离开全员育人的教育必然是事倍功半的教育。这里,我重点对“全员育人”提几点具体要求。
(一)要切实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做好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要求。全体党政干部和教职工要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的事”的片面认识,树立“人人都是育人主体”的观念,把全员育人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体现育人工作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各教学单位、教辅单位、后勤服务单位、机关党委都应该认真研究育人工作,结合重点工作、业务职能和发展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案来,要在全校形成“抓住一个点,连成一条线,形成一个面,织成一张网”的育人工作新局面。
(二)要建立健全全员育人的长效机制。我们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职能部门负责、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必须要以制度为保障,把育人工作融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我们有一千多名教职工,仅仅靠一般的号召是不够的,必须发挥体制和机制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调动更多的人重视育人。对于育人工作做得好的,我们不仅要进行宣传表彰和精神鼓励,还要在职称评定、评选优秀、竞聘岗位等方面有一系列基本要求和激励措施。我们的教师在晋升上一级职称时是不是应该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严格地说,每个教师原则上都应该担任班主任,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如果评教授了,连班主任这样基本的工作都没有做过,仅仅是在课堂上讲了课就走,想真正教好书、育好人是很难的。我了解了一下,在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水平院校中,所有的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要兼任班主任,而且他们担任的是本科生班主任而不是研究生班主任。这在清华大学已经形成了风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要求:辅导员、新引进的年轻教师和思政部全体教师必须担任班主任。辅导员要通过兼任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年轻教师至少要有一到二届学生班主任(即4到8年)的工作经历,思政部教师可以分配到各学院任班主任,更好地发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要凝聚“全员育人”的教育合力。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形成教育合力。一是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育人工作最常态、最主要的途径是教书育人。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没有教师,育人工作要想取得实效,是不可能的。首先,要按照“德高为师”的要求,立师德塑师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广大教师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思想品质。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塑造时期,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对于生活的领悟以及对于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常常会引发一些困惑,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人生阅历给予帮助和指导,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其次,要按照“学高为师”的要求,强师能专师艺。合格的人民教师既要学识渊博、学业精深,又应该具有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要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要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在教学中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要按照“身正为师”的要求,重师表勤育人。“师者,人之模范也”。我们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要位置,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影响学生。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个别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个人的偏颇认识、牢骚或者生活、工作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到课堂上去,误导或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和健康成长。对此类情况要严肃批评教育,进一步强调“学术讨论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将其作为基本的从业准则和纪律要求。
二是要改进管理育人的做法。学校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我们的管理人员要改变以往习惯于说教,甚至训斥,态度生硬的工作作风,要增强育人意识,本着教育为主、思想为先的原则,满腔热情地面对学生,热爱、关心、理解、尊重学生,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努力达到说服人、启发人、激励人的效果,将育人实实在在地融于管理之中。
三是要强化服务育人的功能。一提到服务育人,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服务部门讲求这一点,实则不然,我们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教学本身是一种服务,高水平的管理工作更离不开服务。学校各条战线都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当然,在这方面,我们的后勤服务部门要首当其冲。今年,学校党委下这么大决心要收回一食堂和三栋学生公寓,就是考虑服务育人的问题,其根本目的也是要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建设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去年我们施行了辅导员职级制,到现在为止,我校已经有25名辅导员晋升为副科级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研部从人文学院分离出来,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拨专款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这些举措体现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努力在培养与使用上,给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干事有平台、工作有条件、发展有空间”的良好环境。那么作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你们应该做些什么?我想,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大爱之心。教育本身是一种大爱,温家宝总理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拥有“大爱”精神,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时刻不忘责任。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激励下,要认真加强学习,既要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常识,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业务上下功夫;既要熟悉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了解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还要锻炼自己具备思考研判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贴心朋友。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由于你们年龄较小,工作阅历都相对较少,日常工作量很大,存在着忽视学习提高的现象。你们一定要努力克服这种倾向,通过学习交流来弥补理论上的欠缺和经验方法上的不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放大器和指导员,而不是传声筒和办事员,真正建立一支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就业咨询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多元化发展的辅导员队伍。
应该说,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我们学校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关于职业化的内涵,我想多说几句。职业化有几个重要特性:一是目的性,就是职业化建设的目的要非常明确;二是群体性,它必须达到一定的从业人数要求;三是社会性,相互联系,相互扶持;四是规范性,既然是职业就有职业规范,按照法律、法规、制度和机制进行规范;五是稳定性,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特性,只有在一定的时期内稳定地从事这一工作,才能形成职业化。正是基于职业化的这几个特性,我们实行了辅导员职级制,通过职级来调整其政治待遇、收入待遇,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五)要进一步加强育人工作研究。去年在学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当中,确立了几项有关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进一步加大育人工作研究与实践力度,但与工作实际相比,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也不能都以专项课题的形式予以安排,可以在科研课题、教研课题、党建课题等项目中适当加大比例。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要与时俱进,要结合实际,要拿出有价值的成果,最好是能把研究课题拓展到工作之中,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了研究水平,又增强了工作效果。另外,也要抓好载体,比如坚持每年举办今天这样的经验交流会,开展专题研讨,加强工作经验交流;定期编辑印刷育人工作研究的文献资料等,推动育人工作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要进一步加强育人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加强育人工作,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非常重要。我们要让那些重视育人的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要进行很好的总结。前年学校评选出了一批师德标兵,食品学院的王霞老师,经管学院的王永珍老师,她们爱生如子,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还有农学院、动科院等学院的一些领导和教师,积极协调企业为学生设立奖学金,捐出自己的工资,资助生活困难、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三五百、一两千块钱的问题,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励、一种教育,比作什么大报告都更有效果。对于这样的典型,我们要关心爱护,要利用各种载体进行广泛而充分的宣传,真正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使“育人是天职”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准则和精神风貌,进一步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舆论氛围。
龚院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我院首届大学生科技节总结暨表彰大会,我谨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对首届大学生科技节的成功举办、对在科技节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科技节的各位教师和各职能部门表示诚挚的谢意!
大学生科技节是我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办好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学院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科技盛会。本届大学生科技节以“创新创业 成就梦想”为主题,面向全院在校学生,共有2136名学生参赛。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丰富和挖掘各类资源为保障,以大学生科普教育活动为基础,以创业训练、创新实践、职业技能三个板块为主体,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参与人数多、趣味性强、覆盖面广的校园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专业性、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的3大类29项系列科技活动。活动坚持职业技能为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校内科技创新活动与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竞赛、学术科技竞赛对接的工作方法,使得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活动层次、水平以及科技含量显著提高。近年来,我院在学生科技创新上一直不断突破,寻求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2-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个省级竞赛中,我院学子不负众望共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0项。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是学院相关部门、全体参赛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学校快速发展的结果。本届大学生科技节的成功举办将对我院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也起到推动作用。
老师们、同学们,首届大学生科技节即将落下帷幕。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但对于引领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谈几点要求:
一是要求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我院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树立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能适应市场需
求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活动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提高层次,构建起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影响更加广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组织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三是要求老师要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作品的质量。
四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要一如既往的关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继续为提高我校学生科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协作。
最后要求同学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实的态度,珍惜学校给予的优质资源,提高自己综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力争在以后的国家、省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更上一层楼,获得更高的奖励,为学校争光,为自己未来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以服务民生为主线, 以档案开发利用为重点, 大力推进依法治档和科技兴档, 不断加强档案馆功能和档案资源建设,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会议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是全省档案系统的优秀代表, 集中体现了我省档案工作者坚守信念的优秀品格、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和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他们是全省档案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在此,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 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广大档案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隆重召开。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服务支撑,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档案工作大有可为。下面, 我就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发挥好档案工作在服务大局中的独特作用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是档案工作的历史使命, 切实增强档案服务能力, 更好地发挥留史咨政作用, 是党和政府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坚持以服务发展为主题, 以开拓创新为动力, 以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重点, 在收集归档、强化管理、开发利用上多下功夫, 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要服务经济建设促发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战略, 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创优, 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围绕省委中心工作, 研究确定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 继续丰富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内容, 深入推进大中型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新经济社会组织等重要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 实现档案工作向经济社会一线延伸。要完善服务机制, 改进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手段, 增强服务的敏锐性和主动性, 及时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真正发挥档案在经济建设各个方面的独特服务功能。
二要服务文化建设出精品。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搞好服务, 既是中央和省委对档案部门的要求, 也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准确把握档案工作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定位, 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 不断提升档案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影响力, 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今年,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 发挥档案资源优势, 深入挖掘档案史料尤其是优秀档案文化思想价值, 大力宣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宣传党的光辉历程, 主动为重点宣传活动提供翔实的档案信息服务,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使优秀档案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三要服务社会建设惠民生。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把惠及群众、服务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 在服务中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要重点抓好改善民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档案服务, 建立健全覆盖民生领域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群众查阅的档案利用体系, 尽快形成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由社会共建共享的机制, 努力使档案资源更好地惠及民生。要在搞好现有档案服务的基础上, 进一步向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延伸, 特别是向农村和街道社区拓展。要把就业、就医、社保、住房、社区、家庭、婚姻等各类民生档案建好管好, 优先整理并方便地提供给群众利用, 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和民生, 充分发挥好档案在维护公民权益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要建管并举不断开创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
档案事业发展要从实现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出发,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档案开发利用步伐。
一是保障档案安全要有新举措。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确保档案绝对安全的要求, 进一步健全档案安全体系,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档案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制, 规范程序, 从严管理。进一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配齐档案保管保护设施, 努力减少档案的自然损失, 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进一步完善档案利用制度, 杜绝泄密现象发生, 确保涉密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进一步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推进过程中的技术保护, 防止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 确保档案信息安全。进一步加大档案执法工作力度, 定期开展档案安全专项督查, 督促档案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二是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跨越。要重点抓好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的项目建设。已列入“十二五”时期中央投资补助范围的49个县级档案馆, 地方政府要切实解决好建设用地和资金配套等问题, 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新建的档案馆既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 又要达到功能齐全的标准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建成的馆库设施管理, 完善功能, 确保发挥最大效用。未纳入扶持规划的县 (市) 级档案馆也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 依靠地方财力有效改善档案保管和利用条件。
三是档案资源建设要有新拓展。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 按照建立新型档案资源体系的要求, 切实做好档案收集工作。要进一步拓展档案来源渠道, 广泛征集散布于社会的有价值的各种档案资源, 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收集各类档案资料, 努力使档案馆藏资源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更加优化。对我省的重点项目、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档案, 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应及时直接采集, 及时接收进馆。针对档案资源数量越来越多的实际, 各级档案部门还要及时做好档案资源的整理、分类、编目、检索等工作, 做到整理规范、管理有序、利用方便。
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有新成效。要科学制定规划, 使档案信息化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要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高度重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 努力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要以满足当前利用需求和保护档案原件为重点, 优先对那些当前人民群众急需利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优先对馆藏重点档案、珍贵档案、利用频繁档案进行数字化。各地政府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力度, 注重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政务公开工作的衔接和配套, 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三、要切实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努力构建促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把档案事业发展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把档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布局, 确保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要根据中心工作需要对档案部门提要求、出课题, 交任务、压担子。要加强督促检查, 及时帮助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动员社会力量, 发挥部门作用, 整合社会资源, 联手推动档案工作, 真正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档案部门主管、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责任感, 把档案事业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档案部门除了保证办公经费之外, 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特别是要在档案馆库建设、档案保管保护条件、档案信息化、档案抢救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通过多种渠道化解阻碍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加大档案接收、整理、编研等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将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并使档案事业经费随着档案总量的增长和现代化管理及服务方式的改进同比增加。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加强档案机构队伍建设, 落实职能和编制, 解决档案部门机构和管理体制问题。要从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 配齐配强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班子。通过横向交流和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 促进档案干部拓展视野, 提高素质, 增强档案工作队伍活力, 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要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关心爱护档案干部, 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免除其后顾之忧,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甘肃的藏书文化源远流长。两汉时期官学私学的兴起,“五凉”时期河西儒学的兴盛,隋唐两宋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典籍的大量传入,元明清三代各府州县儒学与书院的建立等等,都深刻地影响了甘肃的藏书事业,为现代图书馆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积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甘肃省公立图书馆于1916年正式创办,这是甘肃省内首个具有一定规模、有别于学校书院、为各阶层民众提供阅读服务的现代图书馆。在几代图书馆人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下,其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和全省文献资源、数据建设、古籍保护、文化共享、馆际协作以及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 成为全省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省图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个世纪,参与了陇原大地百年来革命和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变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市、县两级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阅览室、农家书屋共同组成的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凸显地域特色、与全面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指标相衔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今年9月20日,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这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充分展示了多种文化、多元文明交融互鉴的现实可能和合作共赢的光明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省图书馆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我省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播撒文明、启迪智慧,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等方面下更大的工夫,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水平,努力开创我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传承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贡献。图书馆是文化典籍的宝库,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在传承文化、播撒文明,陶冶高尚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弘扬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典籍馆藏丰富的优势,开辟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要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古籍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第二,强化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化得以世代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各级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通过阅读,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愉悦身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快建设县乡图书馆和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室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活力。改革创新是中华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完善便民措施,千方百计为读者创造温馨宁静的学习环境。要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深入落实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资源建设能力,实现“省、市、县、乡、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需求。
第四,加强对外交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图书馆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向世界各国推
介我們优秀出版物,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展示我国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要主动与世界各国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建立广泛联系,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等方式,加强业务研讨和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关键在人才。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向全社会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必须具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图书馆工作者队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要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帮助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扩展视野、强化技能,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办好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专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要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希望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负时代重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本职、放眼世界,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甘肃省图书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再创辉煌。
(2016年10月20日)
在这阳光灿烂、百花齐放的美好时节里,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学生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学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班集体和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业优胜奖”等荣誉称号以及在全国和全省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希望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希望全校同学以获奖同学为榜样,积极进取,勇争先进!借此机会,向呕心沥血、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职员工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和激励广大同学勤奋学习,我院设立了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先进班集体等个人和团体多种奖项。学院每年都在学生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开展评优评奖工作。综合测评项目涵盖了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更好的施行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获得“先进班级”称号的集体中,同学们学习氛围浓厚,集体荣誉感强,关系比较融洽,富有很强的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班级同学能力与素质的发展。
这次受到表彰的同学能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上刻苦钻研,各项活动积极带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体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略)由于时间有限,我在此仅举了几个例子,在今天受表彰的同学中还有很多先进的事迹,会后各班级还要认真总结,把学习先进活动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对照先进找差距,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自身的行动。上述同学是这次获奖同学中的代表,他们是我院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他们是学院的光荣,也是的学院骄傲。2009度我院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略)。
在看到我院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清醒的看到,由于各种原因,我院学生的一些现状和问题还没有达到根本的改观,与社会的标准、与家长的期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很大。2009——2010学年度共有127人留级,26人降级,2004级五转三263人,考试作弊29人次,3门以上不及格人数除毕业班外仍有274人,他们已经到了亮黄牌的时候。我们的学风问题、精神状态、文明规范与名牌学校、与一个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学校极不相称。两栋教学楼晚自习只开一栋的一半,上座率仅三分之一;晚自习状态即反映了学风状况,也反映了学生课余时间的支配方向和自控能力。白天上课时间居然在寝室打牌还振振有辞说是自己的自由时间;整夜不归,通晓上网吧大有人在,这些学生的父母血汗钱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消耗在虚无缥缈之中,其爱心何在,其责任感何在。少数男女同学在校园内的公开场合搂搂抱抱,举止行为不堪入目,让人们看到这些十分痛心,不知道你的父母看到他们花钱培养你们的这些情况有何感想;有的同学早晨不起,上课睡觉,晚上在那里打球闹得别人无法工作和休息,还说这是“个性的张扬”。
这些行为严重背离了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是综合素质低下,道德和文明的缺失。这些问题的存在即有学校管理方面有责任,但最主要的责任在学生自身。对此我们绝不会听之任之;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沟通和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要严格管理,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决不姑息。我们十分不愿意看到,又有一批学生坠入留级、降级、退学及各类处分的行列。但学校的纪律是严明的,为了对社会负责、为了学院的声誉、为了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必须奖惩分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是一些学生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误区甚至是极端。由于各种原因,高职教育还未被全社会普遍认同。高职教育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应十分高兴地看到,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事业,专门召开全国性的大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启动100所示范高职建设,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高职院校参观调研。我们学校几乎年年都有省政府的各项补贴和专项经费,由国家和安徽省政府资助的数控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基地将在今年九月份建成并交付使用,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这两个基地的建成,不仅是学院又一新的亮点,更是安徽省同类院校最有实力实训条件。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职业教育迎来了极好机遇:
1、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称。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这是因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拥有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及相应的教育结构,主要取决于该国产业结构。许多经济强国,如德国、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在完成第二次工业化进入知识社会之后,尽管其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但因其产业结构主要是高中端制造业,仍需大批技术精湛的从业者,其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比例均超过50%。中国经济处于第一次工业化“中期的初期”,正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化,离第二次工业化还相距甚远。但经济全球化给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极好机遇,信息化又可加快工业化步伐,因而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跃式(而非跨越)前进。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制造业仍将占据主体地位。为此,要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数以千百万计的专门人才掌握必备的职业资格,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承担如此重任。2 接受职业教育是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职业是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融入的本质要素,就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为消解因经济体制结构性改革导致的就业压力,促进就业,上千万企业工人的转岗、几亿农民的转移、上千万年新增劳动力的求职,都必须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也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承担如此重任。环顾祖国大地,无论是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高速发展,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无论是开发大西北,还是我们身边的中部崛起,都为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为此,我们没理由不振奋,我们没理由不努力。3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有教无类”,保证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目标。发展职业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职业教育的对象,其智力特征不是以逻辑思维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类型不同,对知识获取的指向性也不同。由于这一差异,数理化不够好的学生,可能成不了钱学森、华罗庚,但可以操纵最复杂的机器、制作最漂亮的衣服、烹制最可口的饭菜,可以成为倪志福、许振超,同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以我院为例,(略)同学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校期间至为重要的是要敬重所学专业,潜心搞好学业,耐得住寒窗苦读的寂寞,经得住各种不良诱惑,以顽强毅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择业和创业打好扎实的根基,使自己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社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借此机会,我还想结合前段时间所进行的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以及如何做人做学问、学会感恩活动,对大家提四点希望: 一是坚定信念,立志发奋成才
希望同学们在政治思想上做到“四信”,即信仰、信念、信心、信任。邓小平同志反复讲过,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理想信念,成才就无从谈起。在当前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同学们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希望你们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一个道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人,既要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康的心智。
良好的道德修养应有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有自制力;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希望你们在个人修养上做到修身、养性、励志、乐群。要成才,先成人。用高尚的情操来陶冶自己;要把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勤奋好学、砥砺自身意志 勤奋好学是学生应有的品德。同学们必须把握住有限的时光刻苦拼搏、持之以恒地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学无止境,正所谓学海无涯,唯勤是岸。一个人能否最终有所成就甚至为社会进步作出较大贡献,往往并不单纯由天赋,而恰恰与一个人的勤奋努力密切相关。大凡学业有成的名家学者,在谈到自己读书治学的成功之道时,无一不提及勤奋二字。佛家的禅宗悟道,也特别强调“十年面壁成空相”。由此可见,不但古人所言“勤能补拙”非虚,而且勤奋还能产生灵性,创造奇迹。
希望你们在求学之路上要甘于寂寞,下苦功。在强调重视勤奋苦学的同时,还要注重思考,学与思相结合,通过慎思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不会有心得;光思考,不学习,便会徒劳无益。要获得真知识,解决新问题,学与思是缺一不可的。要善于利用逆境来磨练自己。古人云:“人生如意占一二”,但正是占 80 %~ 90 %的不如意的事情,才是人进步的天梯。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大学生不要怕家庭暂时的贫寒,也不要嫌命运不佳,机遇不多,对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事情,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就业中激烈的竞争,包括人生中不公正的待遇,暂时的委屈和误解,我们都要坦然面对。三是兼收并蓄、复合知识结构
自加入WTO后,我国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界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技术应用性+创新精神,坚持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由于未来社会知识与技术革新速度加快,职业转换频繁,如果大学生的专业口径过于狭窄、单一,就很难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不仅要储备宽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基础性知识和软科学知识,把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集于一身,因此,为你们开设的各门课程和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少课程是不能立竿见影,它是通过潜移默化在不断发挥作用。我们强烈庸俗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我认为,同学们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知识,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还要尽可能获取多项相关专业资格证。资格认证将是今后职业准入的通行证。
四、挑战自我,培养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迅速变化的时代要求不断地创新。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拥有创新意识,要能够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创新的思维,人类无法解决新世纪面临的复杂问题。其次,要具备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知识在更新,实践在发展,同学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创新。首先要求同学们要进行观念创新。就是说要以开放的、兼容的态度去对待大家面临的事物,特别是要对社会转型时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要有乐观态度,不悲观失望,不怨天尤人,要学会在变化中寻找机会去积极应对复杂情况,勇敢挑战困难。其次是要大胆进行实践创新,要正确评价自己,增强信心,把自己创新的思维付诸实践。第三,要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或在失败中消沉,失败了爬起来前行,就是开始走向成功之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概括为四个“学”:学做人(Learn to be)、学做事(Learn to do)、学求知(Learnto know)、学共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同学们,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界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你们将面对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严峻的挑战。
希望你们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知行一致,努力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注重创新学习方法,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努力做到博学、多思、求真、笃行。使自己成为政治合格、业务精湛、能力全面、知识复合、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在学生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的讲话09-25
学生表彰大会上的校长讲话稿篇二11-04
在全体学生思想纪律教育大会上的讲话07-24
学生表彰大会讲话10-20
在学院第五次团员、学生代表大会上的讲话09-21
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07-26
学生代表在学校六一庆祝大会上的发言10-13
在九年级全体学生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7-03
三年级小学生大会上的讲话稿10-27
在中学学生会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