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案(通用10篇)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审核: 审批:
江 苏 和 鼎 建 设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年 月 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
四、环境保护小组人员名单
五、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
六、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七、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措施
八、生活区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措施
一、编制依据
1.江苏省建设工程《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公司有限责任ISO14001环保标准;
4.汉润家园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现场文明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建筑面积3694.72平方米。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列度为:七度;防火等级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为丙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施工单位:江苏和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沛县新农农村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徐州正大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江苏科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沛县经济开发区
三、施工现场环保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宣城市环境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相关文件要求,达到并超过“宣城市文明安全工地”的要求。
2、积极全面地开展环保工作,建立项目部环境管理体系,成立环保领导小组,予以运行控制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监控。
3、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全员环境意识。
4、现场采取图片、表扬、评优、奖励等多种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并将环保知识的普及工作落实到每位施工人员身上。
5、对上岗的施工人员实行环保达标上岗考试制度,做到凡是上岗人员均通过环保考试。
6、现场建立环保义务监督岗制度,保证及时反馈信息,对环保做得不周之处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改进并完善环保措施。
7、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环保革新发明,并注意及时宣传推广。
8、每月三次进行环保噪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实行奖罚、曝光制度,定期奖励。
10、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环保措施开展环保工作,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
四、环境保护小组人员名单:
1、项目经理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第一责任人。
2、项目部建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小组。小组组长:赵忠耀;成员由:温若良、刘艳、侯黎明、李可、周浩。
3、各生产班组,设检查员。钢筋班:张训立;木工班:徐培宪;泥工班:贾永方;水电班:徐后山。
以上组员如有变动,应及时调整充实。
五、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制度
1、积极全面开展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由技术、生产、物资、机械等部门组成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环保员一名。
2、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职责、权限。
3、建立环保信息网络,加强与当地环保局的联系。
4、不定期组织工地的业务人员学习国家、宣城市环境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环境手册、程序文件、方针、目标、指标知识等内部标准使每个人都了解ISO14001环保标准和“宣城市文明安全工地”要求和内容。
5、认真休憩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包括每月3次噪声监测记录及环保管理工作自检记录等,做到数据准确、记录真实。
6、施工现场要经常采取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施工队进场集体进行环保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未通过环保考核者,不得上岗。
7、在普照及环保知识的同时,不定期的进行环保知识的考核检查,并鼓励环保革新发明。
8、制定出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和防止施工噪声污染的具体制度。
1、防止大气污染制度:现场采用液化石油气清洁燃料,严禁熬沥青、烧杂○物。
2、防止施工粉尘污染制度:现场临时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定期洒水;在○现场大门口设置简易洗车装置,对进出现场的运输车辆轮携带物清洗,做好防遗撒工作;严禁凌空抛撒施工垃圾。
3、○防止水污染制度:车辆冲洗污水设沉淀池,食堂设置隔油池,定期清掏。
4、防止噪声污染制度: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尽量控制在6∶00~22∶00并○采用低频振捣棒,结构施工阶段昼间不超过70分贝,夜间不超过55分贝;对强噪声机械设置封闭工棚,加强教育,使人为噪声减少到最低点;混凝土浇筑如须连续施工,须做好周围居民的工作并向环保局提出书面报告。
9、凡违犯环保制度,屡教不改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20~100元的处罚。
六、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为了确保年内噪声排放达标率70%,2004年底达标率100%,最大限度地降低粉尘排放量,施工废污水有组织排放,处理后排放的废污清出,生活垃圾不污染环境及时清理外运,大限度地节水限耗。项目部制了以下措施:
1、由于工地西面是汽车站,南面是国税局,东北二面为居民区,考虑到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项目部制定施工噪声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砼搅拌机,砼插入或振捣机的日常维修工作,适当增加机械内的润滑剂,减少机械本身的运转噪声,及时更换废旧零部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加强对砼工、砼搅拌机操作工的交底,教育一线工人规范操作,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严禁野蛮施工操作,一旦发现机械异常声音发生,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项目部人员,待机械维修后能确保正常运转方可继续施工。
(2)、施工员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地将砼浇筑安排日间施工。夜间不宜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如地下室施工、屋面施工以及有砼连续浇筑要求时,经环保部门批准申领《夜间施工许可正》后,并向周边居民张贴公告方可施工,同时夜间施工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噪声,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如遇砼昼间浇筑时,应尽量不施工其它具有较强噪声发生的工作,以达到交叉作业的效果。
(4)、砼浇注时场界噪声限制控制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如自拌砼时搅拌机使用2台以上都应尽量分隔其距离,避免3台及其双上搅拌机集中搅拌而产生较为集中的噪声污染,如施工场界噪声超标时,应首先逐步中止其它项目部及施工时场界噪声控制在70分贝以内(如不能达标,必须控制在75分贝内,并向当地环保部门交纳超标排污费后,方可施工);夜间浇筑砼时,必须中止其它工作。
2、粉尘排放的控制:
粉尘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轻则影响自身及附近行走人员,重则危害身体健康。工地上的粉尘主要来源有挖土、装载、送土、水泥、黄沙等。因此项目部要求:
(1)、规范操作,提高操作人员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由于忽视而意外造成大量地粉尘泄露,影响自身及附近行走人员的呼吸,危及身体健康。
(2)、散装水泥进场冲灌时,应由材料员提醒散装水泥供应厂商规范操作,对冲灌过程中由于接口不密而造成大量泄漏时,应立即中止该工作,以及时调换该零部件后再冲灌水泥。(3)、对散装水泥冲灌时应适当作适当的挡风维护措施,操作人员应配戴口罩。
(4)、现场施工时,对水泥桶出料处迎风时,应对迎风面用适当挡风措施。翻斗车装运时不可装得太满,如遇大风时应对翻斗车作覆盖处理,将散装水泥倒入料斗时,应轻倒轻放,禁止溜把操作。
(5)、砼搅拌机进料时,不可过速,应缓慢进料,轻倒轻放,同时装料时宜将水泥放入中间层次,如按石子、水泥、黄砂顺序倒放等,砼搅拌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正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6)、砼搅拌机和散装水泥桶安置要平稳,特别砼搅拌机应放置水平,避免由于机身倾斜而造成机械损伤及增加摩擦产生噪声。
(7)、加强对砼搅拌机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砼搅拌机正常运转,进料通畅。
4、施工废污水排放的控制措施:
(1)、对施工过程所能产生的废污水都应有组织地引流集中处理排放,并制施工区域的排水平面布置图(也可与生活区的给排水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2)、施工现场均应设置沉淀池对所有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废污水均应有组织地通过沉淀池处理,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水质清出时方可排放。
(3)、对操作过程产生的施工废污水的排放由各相应施工班组负责检查,废污水的排放是否通畅,有无管道堵塞现象,一经发现,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派人及时疏通处理。
(4)、对施工现场的雨水也应集中引流向市政管道排放。
(5)、严禁施工废污水直接向市政管道排放,一旦发现,应立即中止。(6)、对假如有大量化学危险品施工时,对其排放的废污水含有毒有害物质时应托环保部门监察,并经沉淀等处理后,经检测达标后方可排放。
5、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案:
(1)、项目部设置密封垃圾箱或垃圾筒。(2)、应设置专人负责生活区、办公区的清扫工作以及生活垃圾的收集,集中分类堆放,并应委托就近环保部门及时清运处理。
(3)、禁止私自外运违章倾倒生活垃圾,禁止私自填埋和焚烧生活垃圾。(4)、生活垃圾应尽量做好分类存储,特别应将有害有毒废弃物分类储存,以利环保部门分类处理。
(5)、对涂料包装桶/袋应集中分类堆放,严禁混用包装桶/袋,即不同品牌的包装桶/袋不得装用其他涂料。
(6)、对可回收利用的涂料包装桶/袋及时收集、回收,不得到处乱仍乱放。(7)、对不可回收利用的涂料包装桶/袋,按有毒有害垃圾处理。
6、水资源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为了减少施工当中水资源的浪费,项目部制定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1)、生器皿及配件更换时,选用“节水办”推广及批准的节水器皿及配件。(如冲洗厕所所采用自动式定时冲洗设备、非常流型)。
2、宣传教育工作,在水龙头上张贴节约用水等字样,以及在其它适宜地方张贴其它有关环保词语和本集团公司贯标的有关内容。
3、员工提高意识,树立“浪费可耻”、“浪费水资源就是破坏大自然,就造成水资源的紧缺,危及子孙后代”等观念,在意识中树立日常的节水意识(如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等)。
4、当水管由于意外或其它原因而造成断裂、渗漏等现象,所有员工都有义务通报项目部,及时切断水源,项目部接到通报后应立即安排维修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维护。
5、在日常巡视中发现水龙头的忘关应立即查明是谁,并针对性进行教育,对重犯者项目和基地均应出台相应的制约措施,或通报批评、罚款,或罚扫公共卫生等以及其它有效措施,以求达到全员节水目的。
七、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措施:
1、外电触电事故的控制:
(1)、作业现场必须把外电触电列入重大危险源,随重大危险源清单上报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
(2)、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明确外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必须标明高压线路的走向、具体位置、防护措施平面布置图。
(3)、施工用电专项方案中必须明确外电线路的电压,与建筑物(包括外脚手架)边缘的相对位置,防护具体措施,防护架的搭设要求,防护的责任人、检查人等,具体防护措施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4)、在三级安全教育、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中,必须把外电触电危险及外电防护的有关要求明确告示员工及相关人,并在外电附近设立明显警示标志。(5)、在安全检查中,必须把外电防护检查列入重点,安全员对外电防护的安全检查应加强;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人员的考核,应把外电防护责任措施落实情况列为重点考核内容。
(6)、如有人对外电防护设施随意拆除的及非专业人员私自操作,根据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罚条例进行处理。
2、防止“四口”及临边无防护或防护虚设造成的高处坠落的控制:(1)、项目经理必须明确“四口”及临边防护措施落实的责任人、落实时间、检查责任人,建立“四口”及临边防护检查管理制度,每月进行考核和奖罚。(2)、所有洞口必须明确标识洞口检查责任人。安全员有责任每天对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入安全日记中。
(3)、“四口”及临边防护检查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必须在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及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中明确告诉员工及相关方,并建立制度(措施),约束其遵守管理制度。
(4)、安全检查应把“四口”及临边防护情况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不足;检查情况应记入项目安全检查台帐。
(5)、每月上报质量、安全生产情况时,应列为主要内容。对存在的严重不合格项目,应同时上报纠正预防措施及验证情况或处理结果。
(6)、如有人对“四口”及临边防护设施随意拆除的,根据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罚条例进行处理。
八、生活区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措施:
1、职工食堂的管理
(1)、重视对食堂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管理
(2)、炊事员必须掌握食品卫生知识,树立方便一线、服务职工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饭菜质量。
(3)、食堂要遵守食品卫生“
五、四”制,经常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应具备防蚊、蝇、鼠和蟑螂等害虫的设施,建立餐具等消毒制度,防止食物中毒。(4)、食堂应具备必要的、整洁的、保证饭菜、茶水供应的基础设施和冷藏通风等设备。库房整洁、通风、预防虫害、霉变,坚持定期消毒制度。
(5)、炊事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并每年必须体检一次。发现不适炊事岗位的应立即调离。
(6)、做好防火制度,食堂配有灭火器。
(7)、炊事员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证一并镜框上墙。
2、职工集体宿舍管理制度
(1)、职工集体宿舍分管领导明确,有专人负责管理。(2)、项目部宿舍要与施工现场分设。
(3)、项目部为职工宿舍配置必须的床铺和必要的有一定数量的桌、椅等生活用具。宿舍用电线路有项目部统一拉设,职工不准擅自拉接。
(4)、凡住宿的轮换工,需提供三证(身份证、暂住证、计划生育证明),经项目部统一登记,方可居住。(5)、为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宿舍内严禁使用煤气灶、煤油炉、电炉等厨房电器设备。
(6)、严禁赌博等违法行为。建立职工值班清扫制度,提倡文明宿舍竞赛活动。在宿舍区域做到文明、整洁、卫生、通风。
(7)、项目部为职工建造功能健全的厕所、浴室等配套生活设施,落实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
加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要根据宿舍区的范围大小,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
3、职工医疗保健管理制度
(1)、项目部必须配备医药急救箱,有专人保管。日常应配足常用药品。(2)、项目部要组织对特殊工种的职工的体检制度,体检率要达到100%。(3)、医务室要建立相应的职工健康档案。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人们群众的健康安全的调价和因素,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
1.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职业检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生产活动中, 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 经行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控制, 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 且不引发事故, 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2 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 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对于建设工程项目, 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企业应当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要求, 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并且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避免资源浪费。
2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2.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依据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以下特点。 (1) 复杂性。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涉及大量的露天作业, 受到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理条件和地域资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 (2) 多变性。一方面是项目建设现场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 项目不断引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这都加大了相应的管理难度。 (3) 协调性。项目建设涉及的工种甚多, 包括大量的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用电作业、爆破作业、施工机械、起重作业等较危险的工程, 并且各工种经常需要交叉或平行作业。 (4) 持续性。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 从设计、实施直至投产阶段, 诸多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的隐患, 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暴露, 酿成安全事故。 (5) 经济性。产品的时代性、社会性与多样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2.2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
2.2.1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 应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2.2.2 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计, 防止应考虑不周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 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和防护需要, 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分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应进行注明, 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2.3 工程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用施工许可证时, 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生产施工措施的资料。
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15日内, 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 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 将拆除施工单位, 资质等级证明, 拟拆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 拆除施工组织方案, 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2.2.4 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
项目竣工后, 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后, 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3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 主要物料 (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的理化性能指标。 (2) 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 (3) 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 (4) 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 (5) 建设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确定拟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4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4.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 选择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 保证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 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2)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 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3)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 (4) 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5)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 (6) 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 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 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项目设立 (审批、核准、备案) 前的安全审查, 并获得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通过安全审查的文件。 (7)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职业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1) 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 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2) 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 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 (3) 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改善。 (4) 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改善措施。 (5) 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 有效防止职业危害。 (6) 强化对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检测工作的监察。 (7) 可能产生职业并危害的建设项目需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 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 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8)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摘要:职业健康是人生存之根本,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本文从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几方面进行分析与阐释, 旨在在以后的建设发展中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关键词: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柯.水污染流域管理的立法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 1999 (02) .
[2]玉虎, 朱坦, 林琳.视觉影响评价技术初探[J].环境保护科学, 2001 (03) .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近年来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一些地区和行业特大事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及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呈稳定好转的态势。但由于长年来社会及多数企业对生产安全投入不足,加上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管理缺位,因此目前全国及我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129起,死亡2566人。其中我省共发生各类事故42041起,死亡4518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3起,死亡36人。2004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26283起,死亡63735人,同比分别下降12.8%和0.2%;但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77起,死亡1217人,同比略有上升。这些数字说明,全国及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我国职业危害状况也十分严峻。近年来,虽然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重大恶性工伤事故屡屡发生,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每年约70万人患各种职业病。尘肺病患者每年大约增加1.2万例,2003年底累计达589700例。近年来,国外一些严重危害从业者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产业向我国转移,出现了一些过去罕见的化学和放射性伤害病例。各类职业中毒越来越严重,中毒患者死亡率由以往的15%攀升到20%以上。职业安全卫生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状况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每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的发言。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问题也是世界人权大会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攻击中国“忽视人权”的借口之一。
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及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告诉我们,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快我省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一)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继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2001年12月11日,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后遇到的最基本问题是“公平竞争”,而这个“公平”包括了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是与韩国、新加坡、泰国这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这种落后状况已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2001年6月在全球玩具安全生产国际会议上,一位美国代表就曾明确表示:中国加入WTO后,必须改善其日益恶化的工业安全问题,否则将要影响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潜力。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使包括劳工标准在内的社会条款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旗号下,反复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即把本国安全生产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由此可见,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已面临职业健康安全国际标准的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因此,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打破阻碍国际市场开拓的“绿色贸易壁垒”,保持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现代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要求企业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从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对企业而言,它不是行为标准,而是行为的管理要求,不强求企业安全健康状况一定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是支持企业形成一个机制,即通过要素的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承诺达到更高目标。它反映出了一些重要安全管理思想,比如:企业应主动找出自身存在的重大风险并予以有效控制,并将重点放在持续改进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上;企业应鼓励职工的参与,要求企业做出安排,保证职工及其代表有时间和资源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和改进措施等活动;企业应确保用人单位制定的各项要求同样适用于承包方和临时作业人员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企业“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先进的管理思想。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方法
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诿和无人负责。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必须审批的也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这也是在经济体制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鼓励企业自愿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形成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增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而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了各类型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建设
现代化的企业除了它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最重要的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职工健康与安全的良好记录,这三个方面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主要差距。当前社会生活中,职业健康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话题,美国菲利浦斯公司在它们的健康、安全、环境计划中就曾明确提出:在本公司,对任何人来说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职工的健康安全是公司的中心价值,对我们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资本、技术、产品品质的竞争,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第一资源的“人”的竞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各类“人”的积极性,使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也有助于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增强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外部形象,实现企业的社会营销价值。所有这些也是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国内应运而生、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环境条件。
(五)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在国际多哈会议中,与会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国际劳工组织是讨论和确定贸易协议中劳动核心标准地位的权威性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可为各类组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提供坚实、灵活和合理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工作机制和相关文件是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导则制定而成,因而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上与国际同类工作体系一体化。因此,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为今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相衔接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三、我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条件
虽然我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离标准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在我省的重点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内外部的工作条件。
实际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基本内容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陌生。一些大、中型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极其宝贵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原理是一致的,并且方法相近,一些先进管理企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负责制,以及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规范化管理过程,通过安全评价,确定企业安全卫生水平,发现事故隐患和潜在职业危害,提出改善措施,以安全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标准化班组活动等各种形式实行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都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并与发达国家的管理内容相类似。
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从企业内外环境上讲,首先,近年来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政府主管部门及多数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已积累了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为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我省相当一部分企业已从近几年推行的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尝到了甜头,希望引进和采用国际上先进高效的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方法,以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为贯彻GB/T-24001、GB/T28001-标准,依法做好三标一体化管理工作,完善制度,构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长效机制,以实现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目的,提高全体员工安全和环保意识为宗旨。
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三标一体化)科学管理、持续改进、争创一流。
三、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一)环境目标
实现水、气、声、渣及其他污染物达标排放和不发生重大环
境污染事故。
(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安全生产实现人身伤亡、重大火灾和重大交通事故“三为零”;千人负伤率小于3‰;
2、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达标合格率100%;
3、职业健康体检率100%;
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率100%。
贯标试运行过程中,安全环保部对各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落实情况和管理方案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情况经汇总分析如下:
一、经查安全技术交底和文明生产情况、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临时用电方案落实情况、库房等易发生火灾的部位控制良好,所发现的问题或不符合全部在整改期限内复查验证整改有效。
二、定期维修保养,设备完好率达到95%
三、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对现有164项法律法规进行了及时收集,经适用性评价全部证实有效。
五、已完成了试运行期间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内审不符合项全部及时有效整改,管理评审改进措施已落实。
六、三体系目标及管理方案完成考核已进行。
七、经评价守法准概况良好,无违法现象发生。
八、本公司三体系所有受控文件全部及时发放到所有部门。
九、每月检查办公场所的节水、节电、固废弃置情况,符合本公司管理文件的规定。
十、全公司所有起重、焊接、电工特殊工种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十一、实施了管理人员的贯标、业务培训和生产人员的业务培训,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率达100%。
十二、体系运行所需资金全部充分配置到位。
十三、在办公、生产现场设置了足够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危险废物回收集中处置点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建筑垃圾分类排放达到有效控制。
十四、未发生职业病和流行病
十五、劳保用品发放及时到位,记录齐全。
十六、未发生任何火灾、爆炸事故。
十七、无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十八、经环保局监测污水排放符合GB8978-1996标准。
十九、经环保局监测生产噪声满足建筑工地生产场地、场界噪声限值
二十、经环保局监测粉尘排放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二十一、在生产现场设置了足够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危险废物回收集中处置点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建筑垃圾分类排放达到有效控制。
二十二、未发生职业病和流行病。
经汇总分析评价,试运行期间本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全部有效完成。
甲方:无棣鑫岳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山东泰丰清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更好地落实甲方建立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2004)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2007)的要求,确保乙方为甲方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确保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符合甲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现甲乙双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特签订此协议书,以期实现甲方厂区良好地环境绩效及乙方作业的职业健康安全。
一、适用范围
本协议适用于原材料及有关物资的供应方、工程承包方、废弃物收购商、回收处理商、物流公司、服务商及个体供应商人员和车辆。
二、甲方的权利
1.甲方有权进入乙方生产作业场所检查环境卫生工作,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并可要求乙方负责人员对相关事宜作出解释。
2.甲方有权检查乙方的资质和乙方特种从业人员是否持有从事该特种工作的上岗证。
3.甲方有权对检查中发现的污染环境、违章作业、危险作业等违法生产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乙方限期改正。
4.甲方有权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责令乙方立即排除或者对乙方下达限期整改意见。
5.甲方有权对乙方在甲方管理范围内的访问和交流等可能影响甲方生产环境和安全的活动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三、乙方的权利
1.乙方有权依法自主开展环境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统一协调涉及到双方的重大环境和安全生产问题。
3.乙方有权要求被告知甲方的重大环境因素和高风险危险源。
四、甲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为乙方介绍项目的现场和周围环境,以及甲方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对乙方的环境和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3.负责对乙方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入厂教育。
4.有责任将重大环境因素和高风险危险源告知乙方。
五、乙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环境管理方面的义务
1.相关方(施工单位)负责落实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及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建立健全环境控制制度,主要包括:
1/
3(1)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噪声污染时,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施工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必要时应在开工15天以前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防范措施情况。
(2)施工方案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使用的生产工艺与施工设备。
(3)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
(4)防止粉尘、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
(5)合理处理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修整恢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6)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放置所属工厂指定场所,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规定将废物合理处理。按照工作岗位的工作区域确定环境管理责任人,明确管理责任。
2.回收废旧物资的部门,应按规定提供相应的资质,回收物品处理时,避免二次污染。
3.储运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运输法规,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废气、噪声及车辆冲洗废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扰乱厂区附近居民的生活。
4.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应满足(或设法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安全与环境性能,并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
(二)安全管理方面的义务
1.相关方(施工单位)负责落实施工阶段的安全要求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
(1)项目施工方必须具备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能力及相关资质。
(2)项目施工时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教育自己的员工按照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并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甲方告知的制度及乙方自己的制度)。
(3)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具(乙方自备),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确保在指定地点作业。
2.进入厂区,必须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3.必须主动接受公司的安全、防火教育和交底。
4.外来人员进入生产现场,须有公司内业务负责人员陪同,并按照生产现场人行路线行走。
5.进入生产现场,按要求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严禁坦胸露背、穿凉鞋、拖鞋。
6.不能与同行人员打闹,酒后不能进入作业场所。
7.不准随意移动作业区内的各类设备及工具。
8.运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要具备运输资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运输途中产生泄漏,在搬运、装卸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避免野蛮装卸。
9.经批准进入厂区的应注意观看各类警示标识,遵守警示标识的指令。不准在吊物下通过或停留。
10.外来车辆进入厂区内减速慢行,车辆右行,并按公司规定的线路行驶,不能并行,不得高声鸣笛。
11.厂区内禁止游动吸烟,停车时或行驶中的各种车辆驾驶室内禁止吸烟。
12.厂区内临时用电、动火必须经甲方批准。
(三)其他义务
1.乙方应主动配合甲方的相关检查,并对甲方要求其解释的事项作出口头或书面解释。
2.乙方应对甲方提出的改进方案和建议积极响应,及时与甲方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3.乙方在向甲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保护好环境,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满足甲方对乙方提出改进的要求。
4.对项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乙方负责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建立处理事故的应急部门,并承担因事故所产生的所有经济损失。如果因事故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5.违反本协议造成的一切事故由乙方负责,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及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和法律责任均由乙方承担。
6.以上对甲方的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安全等相关要求由乙方的__________(具体负责人员)负责解释协调,甲方可随时与其沟通联系。
六、协议的变更和解除
1.本协议经双方书面同意,可以予以修改、补充或调整。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约定,并应以附件或补充协议等书面形式体现。
七、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
1.甲乙双方在责任期内,应当履行约定的义务,尽职尽责地遵守环境安全及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如甲方发现乙方有违反本协议约定的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协议,要求乙方进行赔偿并且要求乙方支付违约金。
2.双方约定的违约金为________。
3.因本协议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或申请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解决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违约方还应承担守约方为此支付的律师代理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
八、其他
1.本协议是双方最终合意的结果,若之前口头或书面与本协议内容不符的,则以本协议内容为准执行。
2.双方再次确认本协议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并充分理解、认可上述协议条款。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可以签署书面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本协议双方盖章之日起生效。
5.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五年制高职实习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学校实习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筑类专业的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在一线施工现场工作,具有很高的安全隐患,加强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能够降低安全风险,避免职业危害和职业伤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鉴于此,本文在南京某建筑类专业五年制高职实习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学校和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建筑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南京市某高五年制高职校2010级建筑类专业高职实习生和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建筑类单位。
1.1 职业危害普遍存在,管理机制缺乏
通过调查,多数建筑工程类公司存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具体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事故也时有发生,尤其是火灾、电力事故和机械事故。同时,部分企业存在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意味着建筑类专业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普遍存在。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学校方面,多数高职校缺乏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前、 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老师仅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企业方面,虽然多数企业有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管理和实施方案,但仅针对于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职业安全健康部门具体负责,缺乏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教育。
1.2 缺乏安全防护设备,疏忽安全义务
调查发现,由于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而一部分企业未给实习生配备防护耳罩,而有些企业配备了防护耳罩,但是没有严格规定实习生佩戴,因此噪声污染的问题普遍存在。少数企业未给实习生建立健康档案,未给实习生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比如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安全帽等。少数企业还存在不合理的加班制度等损害学生职业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行为,疏忽了作为企业的保障劳动者安全的责任与义务。
1.3 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
虽然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各个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安全健康》课程,但是由于学校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实践,致使学生只停留在书本“知”的层面,未能进入实践“用”的层面,比如如何佩戴安全帽、防护口罩、使用灭火器等,学生记住了方法和步骤,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在实习单位正确佩戴或使用,缺乏操作能力[1]。
1.4 校企脱离,孤立开展管理工作
调查显示,多数高职校开展了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多数企业也比较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学校出于教育的目的,偏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而企业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责任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企业偏重于学生的实践管理,责任边界不同,但是教育管理过程孤立开展,缺乏连续性,严重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2 建筑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管理意识淡漠
大部分企业比较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但是仍然有少部分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意识淡漠,他们认为将时间、精力与金钱花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供防护用品上,不如花在提高员工、企业利益上,只看重眼前利益,未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
2.2 学校教育资源缺乏
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场所主要在教室和校内实训室进行,缺乏相应的真实环境和实际操作工具供学生使用和模拟,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很难对这些技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另一方面,师资队伍不足,大多数高职校的《职业安全健康》 课程划分到德育课的范畴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而德育老师缺乏对建筑类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很难教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技巧。
2.3 缺乏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和企业希望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愿望强烈,但是这种合作却缺乏相应的合作制度保障,学校和企业分别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管理体系,包括安全健康的要求、实习的内容、考核的标准等,导致校企脱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缺乏效果。
2.4 缺乏监督机制
绝大多数高职校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评价方面,没有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这项内容的评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情况也没有全程跟踪了解情况,因此缺乏对企业的制度约束,导致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了损害学生职业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行为,疏忽了作为企业的保障劳动者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单靠企业的自觉性不足以保障实习生该项教育的推进。
3 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的措施
3.1 健全组织机构,增强管理意识
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应在实习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五年制高职校应该主动与企业联系,通过宣传、沟通、共同协商的方式让企业主动承担高职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管理意识[2]。校企应共同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长担任组长,由各系主任担任副组长,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构成组员,企业也成立职业安全健康部门,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和企业培训教师负责。明确各人员的具体职责、职责边界与主次关系,相互配合作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安全健康技能
学校除了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理论教育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安全技能的训练。把安全健康观念的培养和具体的技能融合起来,从而发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形式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安全健康教育,比如可以由合作企业提供建筑材料、防护用品等进行校内实践,包括辨识安全隐患和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或降低危险性;自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了解实习企业避险逃生预案和安全设施;掌握个人防险避险方法[3]。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将建筑类专业课的老师也纳入到顶岗实习前的在校教育中来,由德育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教师队伍,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教师技能,同时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授,参与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3.3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管理机制
学校和企业针对缺乏合作机制的问题,必须共同制定明确的安全要求、具体的实习内容、客观的考核标准和严格的长效管理制度,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
具体通过学校成立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和企业职业安全健康部门共同完善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引导、跟踪调查、监控防范、应急处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包括制定翔实的实习大纲计划及管理制度,结合实习企业实际校企互相配合编写安全健康的实习手册。职业安全健康手册应包含各种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知识以及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3.4 建立监督机制,做好全程管理
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职业安全健康的全程管理,及时作好跟踪巡查与指导工作。跟踪巡查,指的是学校职业安全健康领导小组定期到相关企业巡查,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较为集中、安全管理有代表性的实习单位的学生实习安全情况进行跟踪巡查,了解学生的实习安全状况,联合企业安全培训人员,现场解决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归纳总结学生实习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得失,从而确保管理质量。
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还要注意现场指导,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培训人员都有责任向学生现场讲解岗位的生产原理、设备名称、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参数指标和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和组织分析生产故障及应对措施等。在进行实践操作前,安全负责人应要求学生填写安全培训记录表, 确认学生已经掌握这些规程[4]。
在实习期间和结束后,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及时对学生安全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要从出勤、态度、安全操作技能等方面对学生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老师评价、师傅评价、班组长评价、同学评价及学生自评等方面。
摘要:文章通过对南京某五年制高职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的现状调查,分析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筑类专业学生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改进措施,以期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范性,提高实习生职业安全健康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谐奠定基础。
关键词:煤业集团;职业安全;管理
煤矿行业由于其高危性,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的培训,并采取一些措施为职工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的保障。在职工安全健康的问题上企业应该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投入资金积极有效地改善工人生产作业的环境和条件。为工人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加一层保险。在进行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相关工作时要注意其科学性,严格管理并做到依法进行监督,避免违规操作和有损职工安全事件的发生。
一、设置保障职业安全健康的机构
为保证煤业集团对职业安全健康有足够的重视,并确保其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应该设立专门保障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机构,并配备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开展相关的保护工作和进行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将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健康安全问题责任到人,如成立管理工作小组,书记任组长,矿长任副组长。保证企业上下,从管理层到职工都不能忽视安全的问题。该机构再下设教育培训中心,由矿领导和工作小组领导,负责安全工作的实施以及相关制度的施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有损职业安全健康的问题,做到科学防治。制定企业职业安全危害防治的有关条例,落实到具体措施,严格责任的追究,建立成熟科学有效地防治职业危害的工作体制。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确定防治危害的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职工中加强对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定期做相关的培训,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对工作人员所需配备的安全设备做好发放工作并督促其规范使用。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做好监测危机的工作。一旦发生危害,要按照职业危害告知制度及时进行通报告知,不可隐瞒以免造成更大的后果。对确诊为职业病的工作人员要做好其健康恢复和补贴的工作,避免工人的权益遭受更大的损害。为工人建立人身档案,定期做体检。另外,要完善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后所应采取的应急救生预案,以及其它有利于保障职业安全的制度。
三、加大工作场所安全投入
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职业健康安全,为更好地维护煤矿工人的健康权益,要根据相关的规定为工作在较危险场所的工人配备一定的安全设施,加强个体的防护,督促和监管工人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些安全措施。在加大对个人安全措施投资的情况下也要投入资金积极地改进技术和装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研制和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避免产生职业危害的新技术、新设备。循序渐进地淘汰有损职业安全健康的工艺和材料。定期对安全设备和应急救援的相关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其能够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正常地使用发挥作用,减少损害。
四、重视矿井作业场地的职业危害防治
矿工是工作在一线的煤业集团工人,由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易发生危险情况,而且因为处于地下较深的位置,一旦发生危险状况往往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加强对矿井作业场地的安全防治工作,为矿工工人提供良好的职业安全健康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防治粉尘污染。在矿井作业场地,由于采煤设备不断地将煤矿进行切割会产生大量的煤灰,其粉尘含量较大。企业要重视矿井粉尘防治的相关问题。首先,通过建立完善的防尘和除尘系统降低工作场地的粉尘浓度,逐步改造防尘系统,根据需要配备更高效的防尘保护用品。在掘井巷和硐室时,要使用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减少粉尘的产生,并且在爆破的过程中采取一些防尘降尘措施,如采用高压喷雾降尘、净化风流等综合性的措施。然后在出煤时,要通过洒水的方式降尘。液压支架必须要安装自动喷雾等降尘装置,减少粉尘的产生。在对煤矿进行破碎作业时,一定要在破碎机上安装防尘器,并安装喷雾装置或者进行抽尘工作对粉尘进行净化。在井下对煤进行转运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采取防尘的措施,在进行产粉尘较高的相关作业时要通过喷雾进行降尘或者用除尘器降低粉尘浓度。总之,要在煤矿工作场所中一切产生粉尘的地方加装必要的除尘或者降尘的设备,来保证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尽量的低。
(二)防治热害。在地下的开采环境中,由于通风不利,较容易产生热害等有损工人健康的情况。因此要确保工作面的通风设备设置合理,其通风的系统和压风系统保持正常和完善。通过增强风机的能力和减少风阻等措施实现通风降温,引进降温技术治理矿井的热害等问题,保障矿工的人身健康。
(三)防治噪声污染。如果人们长期处于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使得听力下降甚至过早失去听力。因此在矿井工作场所要控制其声音不应超过85dB(A),若声音超过85dB(A)时就要给工作配备个人防护的用品。若大于或者等于90dB(A)时要在工作现场采取降低工作场所噪声的措施来保障工人安全健康。矿井中应该注意在通风机房的房间内和墙体表面设置吸声体,在压风机的设备产生噪音较大的地方如进气口安装消声器,且要在房间的表面做吸声的相关处理。总之煤业集团应在产生噪声较大的地方进行降噪和吸声处理,在离工人工作较近的地方设隔声屏障,采取可能的措施减少噪声对矿井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防治中毒情况。在矿井中由于容易产生瓦斯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可以对人体产生损害使人中毒而且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较易引发爆炸等情况。因此首先要加强矿井的通风,使得产生的瓦斯等有害气体能尽快排出工作场所,避免其聚集达到较高浓度。其次要对工作的煤矿工人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加强对工人的安全防护。根据煤矿行业的相关规定,在矿井实施爆破后为了避免产生的氮氧化物聚集产生危害,要使得局部通风机的出风口距离工作的场所不得超过5米,并及时地排除爆破产生的炮烟。在进行爆破的相关工作时,工作人员要撤离到新鲜的空气流中去,在爆破工作完成后要在工作面洒水减少危险气体,保证在煤矿工人进入工作面时工作面的炮烟被吹散稀释。由于煤矿的工作场地特殊,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凡是粉尘、有毒等有关的有害物理条件超过国家标准的工作场所,在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之后要给工作人员佩戴防尘防毒设施。
五、加强职业健康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教育与企业和职工个人都密切相关。煤业集团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标准积极为保证职工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得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能自觉主动地配合企业的安全工作,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对工作当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发挥自己的职能,明确责任,在职业安全健康及其危害防治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切实落实防治的措施,各部门配合,共同协调加强管理共同做好职业安全管理和危害防治工作。
煤炭行业作为一个高危的特殊行业,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制约着煤矿的安全产生。煤矿企业应切实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全面地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传统的被动管理事后“亡羊补牢”转化为超前预防。将安全生产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翠霞,秦慧芳.浅谈煤炭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4):27-28.
[2]田瑞云.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实践及思考[J]煤炭工程.2012.
公司自从引入质量、环境和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人心,从管理上较原来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一分公司根据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内审的不符合项以及纠正和改进建议进行了全面整改,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和完善我公司的管理体系。现将一年多来体系运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言 从质量、环境和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以来,一分公司都按照公司体系的要求执行。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的质量事故和顾客投诉事件。
二、在质量、环境和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一)要求所有的工程开工之前必须要提交开工报告与施工计划并通过分公司经理审评。
(二)每月对分公司所管理的工地进行现场检查,并且坚持“三检制度”,针对现场质量、安全、环境三方面的控制情况,在检查中发现一个问题就针对一个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三)分公司要求每个项目部都要识别工程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组织所有项目部人员进行识别培训,并把风险源粘贴在墙上公示。
(四)所有的过程文档都要上交分公司备案。
(五)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环境和安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分公司员工进行学习。
三、质量体系运行的收获及取得的成效 公司自从执行质量、环境和安全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以来,不仅强化了公司的管理机制,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客户满意度,而且树立了较好的公司形象,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建立了科学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系统循环式的运行方式,各项工作都处于比较严格的受控状态。合理运用各项管理机制和表单进行工作的管控,方便了日常的管理工作。
(二)促进了分公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制定出各项目部的质量目标。项目部的目标管理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每月进行的现场检查,各项目部基本实现了管理体系的目标,使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 100、用户满意率达到 100。
四、存在问题及纠正改进措施 质量、环境和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看似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公司员工对管理体系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在公司执行管理体系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工作质量检查等发现,部分员工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践中不能完全有效地运用管理理念和所提供的管理方法,从而在部分工作中出现了生搬硬套的现象。
(二)因为管理体系概念太多不好掌握。公司现有的管控程序虽然很规范,做到了事事有记录,时时有记录,但太细,执行起来不是很方便,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造成工作成本上升问题等等。纠正改进措施:
(一)积极组织公司员工进行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二)对施工
2Z105010 施工安全管理
一、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
⑴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确保工程施工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⑵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适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⑶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和国际劳工组织(ILO)167号公约等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程的要求。
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含义
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主要是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和轻伤事故,杜绝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和伤亡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劳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能否达到这一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关键问题是需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来保证。
三、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构成 ⑴ 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
施工安全的组织保证体系是负责施工安全工作的组织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最高权力机构、专职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项目部主管安全的管理人员以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⑵ 施工安全的制度保证体系 ⑶ 施工安全的技术保证体系 ⑷ 施工安全的投入保证体系
施工安全的投入保证体系是确保施工安全应有与其要求相适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并发挥其投入效果的保证体系。其中,人力投入可在施工安全组织保证体系中解决,而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则需要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其资金来源为工程费用中的机械装备费、措施费(如脚手架费、环境保护费、安全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等)、管理费和劳动保险支出等。
⑸ 施工安全信息保证体系
四、设置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⒈公司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公司应设置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并根据企业的施工规模及职工人数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⒉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现场第一线管理机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工长及各工种班组长组成。
⒊施工班组安全管理
施工班组要设置不脱产的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
五、制定施工安全管理计划
⑴ 施工安全管理计划应在项目开工前编制,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
⑵ 对高空作业、井下作业、水上和水下作业、深基础开挖、爆破作业、脚手架上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特种机械作业等专业性强的施工作业,以及从事电气、压力容器、起重机、金属焊接、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和船舶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方案和措施,并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身体状况进行合格审查。
⑶ 实行总分包的项目,分包项目安全计划应纳入总包项目安全计划,分包人应服从总承包人的管理。
六、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对象
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条件、劳动环境
七、施工安全管理策划的基本内容 ⒈预期效果评价
预期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施工项目安全检查获得,其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保证计划、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交底、安全持证上岗、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⒉安全措施经费
⑴ 安全教育及培训的设备、设施等费用; ⑵ 主要生产环节专项防范设施费用; ⑶ 安全劳动保护用品费用; ⑷ 检验、检测设备及设施费用; ⑸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费用。
八、安全隐患整改的“五定”要求 ⑴ 定整改责任人; ⑵ 定整改措施; ⑶ 定整改完成时间; ⑷ 定整改完成人; ⑸ 定整改验收人。
九、安全生产的“七关”要求 ⑴ 教育关; ⑵ 措施关; ⑶ 交底关; ⑷ 防护关; ⑸ 文明关; ⑹ 验收关; ⑺ 检查关。
十、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的基本要求
⑴ 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⑵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
⑶ 各类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 ⑷ 所有新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施工人员进场作业前进行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的安全教育;
⑸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⑹ 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整改“五定”的要求; ⑺ 必须把好安全生产的“七关”标准;
⑻ 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
十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要求
⑴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同时,必须考虑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⑵ 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项目的施工作业,必须考虑防止可能给施工人员造成危害的安全技术措施;
⑶ 针对季节性施工的特点,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夏季要制定防暑降温措施;雨期施工要制定防触电、防雷、防坍塌措施;冬期施工要制定防风、防火、防滑、防煤气和亚硝酸钠中毒措施;
十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
⑴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要充分考虑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不安全因素,其内容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
⑵ 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⑶ 在工程开工前,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工地负责人、工长及全体职工进行交底;
⑷ 对于有两个以上施工队或工种配合施工时,要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施工队或班组进行交叉作业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
⑸ 在每天工作前,工长应向班组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长每天也要对工人进行有关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⑹ 要以书面形式进行逐级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且交底的时间、内容及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要签名或盖章;
⑺ 安全技术交底书要按单位工程归放一起,以备查验。
十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设施,其中“四口”为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五临边”为未安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的楼层周边、卸料平台的外侧边及上下跑道、斜道的两侧边。
十四、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⑴ 施工现场大门内必须设置明显的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制度牌、文明施工制度牌、环境保护制度牌、消防保卫制度牌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⑵ 设置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即:指令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电力安全标志和提示标志;
⑶ 现场内的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要分开设置,保持安全距离,并设标志牌;
⑷坚决执行现场防火“五不走”的规定,即:交接班不交待不走、用火设备火源不熄灭不走、用电设备不拉闸不走、可燃物不清干净不走、发现险情不报告不走;
⑸按三级配电要求,配备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类标准电箱。开关箱应符合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十五、施工安全检查的方式
施工安全检查通常采用经常性安全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重点抽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及复工检查等方式。
十六、施工安全检查的有关要求
⑴项目经理部要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状况和业绩进行日常的例行检查,每次检查要认真填写记录;
⑵项目经理部安全检查应配备必要的设备或器具,确定检查负责人和检查人员,并明确检查内容及要求;
⑶项目经理部安全检查应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观察、实地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并记录检测结果。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行为应进行纠正;
⑷施工现场必须保存上级部门安全检查指令书,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和存在隐患的设施设备、过程、行为,要进行整改处置;
⑸安全检查人员应对检查结果和整改处置活动进行记录,并通过汇总分析,寻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部位,确定危险程度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及今后须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要求。
十七、施工安全的政府监督管理形式 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多种形式,可以事前监督,也可以事后监督;可以运用行政手段监督,也可以运用法律、经济手续监督。
十八、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类型
⑴国务院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各有关单位生产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⑶建设工程各有关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⑷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生产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十九、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机制
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采用综合管理和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2Z105020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一、三项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
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三项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认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
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辨别组织内部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特点 管理体系的结构系统采用的是PDCA循环管理模式。
GB/T28001-2001标准由“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大要素构成。
GB/T28001-2001标准重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动态管理思想。
四、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 ⒈按照安全事故伤害程度分类
⑴轻伤:指损失1个工作日至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⑵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工日;
⑶死亡:指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工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计算出来的。
2.按安全事故类别分类
按安全事故类别分为20类,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以及其他伤害。
3.按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分类 ⑴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⑵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⑶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⑷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面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五、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
施工项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实施“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六、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⒈事故报告
⑴施工单位事故报告要求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向施工单位负责人报告;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⑵建设主管部门事故报告要求
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①较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及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②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③建设主管部门依照本条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建设主管部门按照上述规定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⑶事故报告的内容
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名称; ②事故的简要经过;
③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④事故的初步原因;
⑤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⑥事故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 ⑦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如下: 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⑤事故责任的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⒊事故处理
⑴施工单位的事故处理 ①事故现场处理
当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做好标识,排除险情,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事故现场是追溯判断发生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人责任的客观物质基础。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
②事故登记 ③事故分析记录
⑵建设主管部门的事故处理
①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人民政府对事故的批复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相关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
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因降低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事故发生的施工单位给予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处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相关单位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
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给予罚款、停止执业或吊销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处罚。
七、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下列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⑴妥善处理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⑵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⑶使用密封式的圆筒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 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⑸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⑹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轻噪声扰民。
八、施工现场水污染的处理
⑴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废水未经沉淀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⑵施工现场现制水磨石作业产生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污水流向,在合理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⑶对于施工现场气焊用的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并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九、施工现场噪声污染的处理
凡在居民密集区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
十、施工现场空气污染的处理
⑴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应采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造成扬尘。现场内还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施工垃圾要及时消运,消运时应尽量洒水或覆盖减少扬尘;
⑵拆除旧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⑶对于土方、渣土的运输,必须采取封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洗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⑷混凝土搅拌,对于城区内施工,应使用商品混凝土,从而减少搅拌扬尘;在城区外施工,搅拌站应搭设封闭的搅拌棚,搅拌机上应设置喷淋装置方可施工。
十一、固体废物的治理方法
【建筑工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案】推荐阅读:
建筑起重机械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09-25
辽宁省节能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材料管理办法07-1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大学生职业规划09-12
建筑工程系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策划方案09-26
建筑施工安全方案全套05-24
建筑工程机械安全管理10-15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05-25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概念10-18
2024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活动方案06-01
平安校园建筑安全管理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