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目标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能与作者进行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打造美读、美教的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营造美
1、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大家先仔细看视频,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通内容
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
(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
(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四、细读句子鉴赏美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文章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根据大家发言整理成板书:
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
仙龙喻德馨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
五、巧取雅称创造美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禹锡说再见了,离别在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刘禹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禹锡送一块匾额,比如──室陋德馨。起名时要说说根据。
启发学生把自己读到的东西表达出来。结合自己的观察,如电视里看到的、外出时观察的宅名,给刘禹锡的陋室拟个合适的雅称。
六、对话作者表现美
时间真快,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议大家这样和刘禹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
学生思考后说话。
七、课后练习巩固美
1、将“刘公,我想对你说……”整理成一篇随笔。
一、状物取神的表现手法
《陋室铭》之所以脍炙人口, 是因为它采用了状物取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开头六句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通过对山水的描述, 来显示其主人的精神境界。从“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两句话中看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流露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体现出陋室主人那种“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的精神拟态。从后十二句中申明, 陋室的孤陋与否, 其前提条件取决于人, 而不取决于物。从“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的寥寥几句中, 我们看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境界, 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 来隐喻自己的恬淡之心。以“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从容不迫, 可以感知其结交的朋友皆是道德修养高尚之人, 他们抚琴研经, 生活从容, 远离庸俗, 远离公门, 既像得道隐士, 又像凡夫俗子, 展现出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 勾勒出陋室主人雅致淡泊的生活情趣, 同时也道出了陋室不陋的深层含义。
二、托物言志的内心情感
从《陋室铭》立意来看, 它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只字不提陋室之“陋”, 而是从陋室主人的“德馨”入手, 通过“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的描写, 用“仙”与“龙”为陋室的主人做了精神上的铺垫, 体现了“陋室不陋, 有德则行”的深刻哲理。陋室主人虽身居陋室, 却整天与“鸿儒”“金经”“素琴”为伍, 从不与白丁做伴, 想到的尽是如诸葛亮、扬子云等品行高尚的人, 以“德馨”二字通贯全文。文中以扬子云修《太玄经》于亭中、诸葛亮得道于隆中来自喻, 表达出作者政治和文学的两大理想, 最后引孔子话作结, 用以暗含自己的“君子”情怀。纵观全文, 文章的头三句以山水起兴, 引入主题, 强调“德”“馨”二字对于陋室的重要性。第四至第七句以描写生活场景为主, 从结交朋友的品行入手, 深处着笔, 大费周折, 极度渲染, 强调人文气场在生活起居中的重要性。第八到第九句, 则以圣人的操守来规范自己, 时时处处以他们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以孔子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将儒家的道行作为自己最高的道德标准, 见贤思齐, 终生践行, 处变不惊, 处危不屈, 坚守节操, 荣辱从容,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甘于平淡。作者借这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 引出自己的陋室, 将诸葛亮与扬雄作为自己的同道和楷模, 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要拥有像他们一样的高尚的德操, 反映出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 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的深刻含义, 从而自然地达到自己抒怀的目的。
三、反向立意的巧妙写作手法
“鸿儒”“金经”写陋室, 不许旁人缀一词。反向立意是《陋室铭》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在通篇的八十一字中, 没有一个字与“陋”字有关, “鸿儒”“金经”“素琴”等高雅的字眼贯彻全篇。作者用“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来形容其高尚品德, 用“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来衬托陋室的不陋。从其来往朋友的谈吐之中, 看出了陋室之主既不为功名利禄而活, 也不为荣华富贵而生, 代之以功名利禄的是陋室主人的心之洁, 趣之雅, 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 本身并无过分之处, 反而更突出了陋室主人的“安贫乐道”之心。从整篇文章的行文来看, 其个人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观念全与“陋”字无关, 反而时时处处与圣贤的典故有关。例如开头四句既是“比”, 又是“兴”, 言山、水引出陋室, 言仙、龙引出德馨, 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 “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 表达出作者政治和文学的远大志向, 引用孔子的话来作结, 暗含了作者的“君子”情结。
大家好!
我是桦川县第四中学的语文教师刘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本次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
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次诵读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设计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诵读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二)提问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
(三)练习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的运用:主要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的确立及依据
(一)导入新课采取情境导入法,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家进行比较说说对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样认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
(二)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基本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背诵,随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背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学生翻译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指导。
(六)思考阅读
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围绕中心设置三个问题,带着学生深入课文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
(七)反馈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本组练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八)小结全文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九)布置作业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了解文体知识及作家作品
学习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2、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3、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本文是他被贬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一、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 ) 德馨( ) 苔( )痕
鸿儒 ( ) 案牍( ) 西蜀( )
二、合作探究
1.重点词理解,解释加点词
(1) 有龙则灵 (2) 有仙则名
(3) 斯是陋室 (4) 惟吾德馨
(5) 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9)可以调素琴 ( )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课堂检测
1.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记述实事、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2. 《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雷真民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2、 写作背景:被贬期间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 )( )( ) ( )( )
二、导学释疑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过的同学可以背诵课文。
接下来请各组小组长一人一句讲解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讲)
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独馨。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⑨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巩固归纳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从哪可以看出?(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小组内自己总结)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四、检测补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五、点评延伸
仿写课文,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
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
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
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张晔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做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教师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但是在备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教学设计还要更多的体现学生的参与,力求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需要教师日常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本文注意了以读为主,但是忽略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要注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鼓励。同时要读深入,边品边读,注重品位文章的语言文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谈笑有鸿儒( ) 案牍( )
解析:从字形和字义记住这些字。
答案:rú d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无丝竹之乱耳(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往来无白丁( )
解析:结合语境,了解实词的词义。
答案:名:著名 馨:品德高尚 丝竹:本文指奏乐的声音 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白丁:本文指没有学问的人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从朗读的`角度把握朗读的节奏。
答案:B
4.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主要想告诉读者:陋室不陋,身居陋室,乐在其中。
B.《陋室铭》,主要讲刘禹锡不慕荣利、喜爱陋室的思想感情。
C.《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操。
D.《陋室铭》,通过和诸葛亮、扬子云的居室的类比,表达了作者也想建功立业、不甘寂寞的愿望。
解析: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来分析。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为下列加点词注音。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
6.本文选自__________。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__。这则铭文是作者为自己的居室所作,表现了作者高洁伟岸的___________。
7.本文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主人人际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______________,虚写的是____________。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____________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9.作者身居陋室而不自弃,以古圣贤自况,将陋室与____________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生活情趣的不俗。
10.本文以陋室德馨起笔,以景幽、友儒、事雅描绘陋室,以陋室不陋收束全文,文中能统领全篇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5.解析:熟悉这两个字的读音。
答案:xīn tái
6.解析:结合文学常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答案:《全唐文》 文体 节操
7.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理解的熟练程度。
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解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作答。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 陋室 吾
9.解析:理解原文内容,简洁回答。
答案:有仙之山、有龙之水
10.解析: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
答案:惟吾德馨
二、语言运用
1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面对生活,人们有着种种思考:生活像一首乐曲,有快板也有慢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像一艘行船,有顺流也有逆流。乐曲不断地变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船需要胆识,生活使强者充满自信,使弱者望而却步。
解析:掌握排比句的写法,注意语句通顺。
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
(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
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
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播放视频)
(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
1、听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 出示朗读节奏
(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
(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大家评价一下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
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5)生点评后男、女生合作读读、生齐读。
师点评:大家不仅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而且读得还蛮有韵味。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介绍过铭文是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那么这篇铭文是称述功德、还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来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看一看。(2)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一))
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原则: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屏显:关于文言文翻译
(二))
关注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
请看大屏幕上的要求,准备时间3分钟。屏显: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圈划出重点和疑难字、词、句。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共同交流探讨,解决疑难。
(3)好,时间到。老师检查一下你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屏显:考一考)
1、你会解释红色词语吗?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你会翻译下列句子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何陋之有?(4)点生回答
(5)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6)、点一生试译课文
三、重点研读,细品陋室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研读重点,细细品味陋室吧!读懂文意
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
“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屏显:故事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房屋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四、深入理解,雅悟陋室
1、读懂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屏显:背景链接)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宦官专权,皇帝受制。牛李党争,妒贤害能。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便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潜心于文学创作。生回答,师总结: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明了写法
过渡: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2)、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体验感悟,延展陋室
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记忆又回到了几年前:在学习了《陋室铭》后,有个同学在日记中抒发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讲这篇古文,编教材的老师编这个是要干嘛?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即使写座右铭也没有做作地用陋室来警戒自己呀!”不知在坐的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看法?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时代,但却是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同样生活在一个遗忘幸福、内心缺乏信仰的时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则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信仰。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在国外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来界定的。“有趣”的含义,即“趣味”、“情趣”、“兴趣”。刘禹锡因为有属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经”,有属于他的“鸿儒”,有属于他“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六、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3、过渡: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4、齐背《陋室铭》
《陋室铭》课堂实录 金华四中 郑永威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生齐读。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生2:刻骨铭心 师:很好 生3:铭刻 师:不错 生4:座右铭
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5:铭记
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现一个画面就举手,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就把手举高一点。生:我仿佛看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
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师:知识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鸿儒。
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
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并没有没有没有知识的人。师:没有知识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还有吗? 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 生:素琴
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
生:不是很富裕,比较清贫。
师:但是,他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有两种音乐准备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师:哪一种音乐啊? 生:第二种
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
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 生:阅金经
师:“金经”什么意思? 生:佛经
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 生:悠闲
师:也很悠闲,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
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非常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宁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他劳累。师:什么让他乱耳? 生:一些琴瑟、萧管等乐器。师:用原文说是哪个词? 生:丝竹
师:丝竹这种乐器一般会出现在哪里? 生:在热闹的地方 师:比方说? 生:宫廷里面
师:“丝竹”代表什么生活 生:权位高,地位重,生活富有 师:很到位,“案牍“是什么意思? 生:官府的公文
师:一般都是什么人看的? 生:当官的人
师: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生:荣华富贵,权利
师: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那是很多人都向往的,那么,刘禹锡对荣华富贵,权利地位持有什么态度呢?
生:一种不屑的眼神和态度。师: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品德高尚,非常高雅 师:把机会留点给别人吧,生:他很清高 对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视 师: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不在他的眼里,师: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屏显: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师:你们小组里讨论一下,前面一三五的同学往后转,把纸条传一下。把讨论下来的东西写在我发来的小纸条上。(小组讨论合作约6分钟)
师:差不多了吧?要想表现的举个手。请你来。还要有个搭档。先介绍一下谁是知县老儿,谁是刘禹锡。
生1: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朋友吧?
生2:错,错,错!神马都是浮云。或许我很穷但我还有很多朋友呀,而你却穷得只有官和钱,还压力山大呢!我的朋友全是知心之友,而你的朋友只是些狐朋狗友罢了。生1:你,你,你即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色更 绘图啊!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还整啥整啊?(会场掌声)
师:你们是701班吧,一班一班,非同一般啊!还有谁来表现一下?
好的,你们来。你们已经商量好了,你们谁是知县,谁是刘禹锡。好,开始吧!生1:看你的穷酸样,肯定没有人和你交朋友吧?
生2:我可不像你,我选朋友是看质不看量,我有刘大哥和白大哥。他们可是十分给力的。他们都是我的生死之交。而你呢,你看看你,你那些酒席上的朋友只是狗肉朋友,他们跟你在一起是为了什么,相信你自己心里是最为清楚的。如果你不是知县,看你还有什么人与你为友。这样一来,你觉得你有什么权力来笑我吗?
生1:既没丝竹又没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就有了安静,没有了案牍就有了轻松和快乐。你天天在嘈杂和劳累当中,虽有名有利可这又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师:好,请坐下。我觉得刘禹锡他如果看到今天的场景,我估计他要笑的,我要给他画张笑脸。(师板书:画笑脸。)
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两百年之后嘉兴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出现了很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
师:我们这四句话,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这个表情(手指板书的笑脸)来读一读这四句了吧? 生齐读屏显的四句。
师:好。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们看—— 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
【屏显: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山中宰相 陶弘景】
师: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请看大屏幕。【屏显:走近作者
】 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生:伤心。
师:伤心悲痛欲绝啊!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激情读诗。【屏显: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所以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非常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 生齐答——诗豪。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师:我们来看这张笑脸,表面上是一张笑脸,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面三句话,前面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 【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可以去轻轻地去读。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 生思考。师:有人举手了。
生: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
师:对了,把自己和仙人与龙对比,这是何等的豪气啊!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 【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生:他将自己和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相比,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
师:回答得太正确了!(板书:思诸葛,比子云)他是想着把自己和诸葛亮和子云相比啊,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齐答:三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师:子云是什么人? 生齐答:西汉文学家。师:这些人都是怎么样的? 生:伟大的。
师:伟大的,名扬天下的。可见刘禹锡想要一辈子呆在陋室里么?不是的。他曾经在前面,知县老爷把他安排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 【屏显: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心在哪里啊? 生齐答:在京。
师:他心在京,他想干嘛?
生1:他想要回到长安,去推翻那些暴政,控诉贪官的行为。
师:我估计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吧?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2:忧国忧民的人。
师:他住在什么地方?陋室里。心里想着什么?他想着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明君,也没有关系。他就不当政治家他就当什么家? 生3:他就当文学家。师:他照样名扬天下。师:可见他的抱负怎样? 生4:抱负很大。
师:这里有副对联请大家填一填,有四个字,请同学填进去,对联注意词性要相同的。好,请你来说一下。
生:思诸葛比子云,志向远大。
师:志向远大,好,我把它写一写。有没有问题?请坐。我们说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能不能有同样的字啊?和上联的志趣相同了?改成什么比较好? 生:改成抱负远大。
师:(改写,板书)好了,这样子,就比较工整了。
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个陋室中,这个陋室还会简陋吗?(老师板书,画室)学生齐答:不会。师:陋室怎么样了? 生齐答:不陋了。师:所以孔子怎么说? 生齐答:何陋之有? 师:这个问是什么问? 生:反问
师:反问应该怎么读? 生:响亮。
师:好,你来读一读。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哦,这个语气像不像响亮的语气? 生齐答:不像。再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这个语气读得好多了。大家再来读一下,要读出一种豪气来,把“何陋之有”读两遍。生齐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师:同学们,刘禹锡把这个《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
(激昂)你们看,那个知县老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几个随从来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后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生齐读。音乐响起,屏显一间陋室图片。老师激情读: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
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译读(学生运用“替、留、调、删、补”的翻译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疑读(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4、畅读(学生流畅的读文后,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包括: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的翻译等)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由易到难,突出层次。学生通过四个步骤的读,丰富了文言知识积累,感知了文本内容,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品读文章,赏析课文亮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读品味,欣赏陋室
1、理内容
学生品读探究:
⑴ “陋室”“陋”的理由。
⑵ “陋室”“不陋”的理由。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明确:
①环境雅
②情趣雅
③心志雅
2、悟主旨
(1)文章哪句话能统领全篇?
(2)教师补充介绍《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学生讨论室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明写法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托物言志)
【设计理念】“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本环节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和品思结合的方式,品尝语言文字的奥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赏文赏情明写法,边读边思悟其间。既让学生深入领悟了文本内容,又培养了鉴赏能力。
(四)探究感悟,话别陋室
此处插入【课堂实录】
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畅谈感受,话别陋室。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 “对话”中,感悟到更多的语言、篇章及作者人格的魅力,从而获得思想的滋养、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完善。学生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从而轻松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积累名篇,铭记陋室
学生赛背课文,积累名篇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重视积累,养成博闻强记的习惯。有时读懂一篇文,读破一片心,或许要用一生的光景,就让学生牢记铭文,慢慢地去品。
附: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刘禹锡 环境雅
陋室不陋
情趣雅
心志雅
托
物
言
志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五、课后谈收获,总结教学得与失
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境界的过程,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文本语言积淀为学生素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学习,读中培养语感,品中揣摩美词,悟中升华心灵,学生的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我感觉本节课是成功的。
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继续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2、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有些讨论会偏离中心,教师应适当的调整讨论的进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3、今后教学中继续凸显“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只有真正落实到“读”,学生才能够理解文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伊通第十七中学:李雪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掌握相关的文言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诵并背诵课文。结合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学会仿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
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
1.解题: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2.背景
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
三、诵读课文并翻译
读一读: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4.翻译全文:
(1)学生合作翻译。
(2)教师点拨重点字词: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 这。
此:这。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长到,蔓到。
鸿儒:博学的人。鸿: 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
1.提问: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
(1)陋室的环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我们的眼中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很久没有人住过,补修过,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简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写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拟人。
教师讲解:“上、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这样,我们就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一种生机盎然、春意正浓的幽雅的环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陋室的环境——清幽(板书)
(3)过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么人交往呢?
回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个陋室里.常与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高谈阔论的人交往。
适时提问: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教师讲解: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么人。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学(板书)
(4)过渡:当他朋友走了之后,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里,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闲适、安贫乐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板书)
(5)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么?
教师讲解: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他又想证明我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人生抱负、志向远大(板书)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安贫乐道。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强调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简陋。
总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写的是陋室,为什么开头却先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
2.课堂小结:作者先运用起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陋室才见其不陋。
这种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了解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感受、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
3、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掌握文言词汇。
4、富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全诗
5、理解“铭”及其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3、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4、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进行分析,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预习陋室铭,朗诵全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查找课外资料,初步了解“铭”文。
3、查找资料,了解文章作者刘禹锡。
二、导入(老师提问、PPT显示)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都有什么经典人物和经典的情节呢?(请学生回答)看来大家对三国中的人物都印象深刻啊,那么相信对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也不陌生。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请诸葛亮,人常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英雄莫问出处”,刘备正是独具一双慧眼看到了诸葛亮这个人的大智慧,故而虚心求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成功、成大事,是否具有大智慧跟他所处的环境有没有关系呢?对,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大家知道毛泽东闹市读书的故事吗?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但是他并没有受到闹市嘈杂环境的干扰,反而是聚精会神的读书,培养自己的静心、恒心。我们评判一个人不能直接根据一个人所处的环境,诸葛亮虽处茅草屋中,但却不能掩盖他身上的光芒。唐代的著名诗人刘禹锡也居住在陋室当中,那么他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又有什么陋室掩盖不住的光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文章《陋室铭》(板书陋室铭 刘禹锡),根据他自己的描述来体会诗人内心的世界。
三、课文分析与朗读
(一)首先,大家看本文的题目——陋室铭,课文的注解①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一直到现在还广泛使用的功能相近的一种铭,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座右铭)陈毅元帅的座右铭便是: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相信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警戒自己。那么我们就进入正文的学习。
(二)了解一篇文章要先从了解他的作者和写作的背景开始,(PPT显示刘禹锡图片)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哲学家、进步的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同时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就极推崇他。刘禹锡在写作陋室铭的时候是在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就的,提到唐朝大家能联想到什么?(请学生回答)
大家讲的这些都是唐朝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大家心目中的唐朝形象是繁华的富饶的,但是在刘禹锡写作陋室铭的时候唐朝却是在一天天衰弱下去:宫中宦官把持,皇帝受制于家臣,按我们平常讲的话来说就是成了儿皇帝、傀儡皇帝;朝廷上牛党李党相争,嫉妒贤能、任人唯亲;士大夫阶层也只顾寻欢作乐,不问国事。刘禹锡对此深表忧虑,但却无力回天,这点从他被贬就可以看的出来。刘禹锡只能消极以待,独善其身,避而不与庸俗的官员来往,在陋室中幽居起来。
(三)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过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对全篇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初步的认识,现在播放一段陋室铭的朗读,同学们在听朗读之前先翻到课本152页5看课后练习的第二题,本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具有节韵美和音韵美,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将本文押韵的字找出来,感受一下文篇节韵和音韵的美,并结合刚刚介绍的文章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刘禹锡的内心感受。(PPT播放多媒体朗诵)(PPT显示押韵字)
讲解: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 亭”(押in及ing音,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
(四)我们已经把文中所有的押韵字都找出来了,现在就请大家带上节奏和感情齐声把陋室铭朗诵一遍,在朗诵的过程中发掘一下,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齐读后请学生回答)
看来大家都已经发现了,本文的结构非常有特点,全篇出现在了很多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句子叫做对偶句(板书
一、对偶 修辞手法),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加强了语言效果,我们春节所贴的对联也大部分都使用了对偶句。那么现在用两分钟的时间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哪几句对偶句,等下派代表来回答。(请学生回答)
讲解: 对偶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PT显示)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为例(PPT显示)
山与水相对,高与深相对,仙与龙相对,名与灵相对。(山不在于它的高度,有仙人(居住)山就出名了;水不在于它的深度,有了龙水就有灵气了。)
(五)我们从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陋室铭,刘禹锡已经明确告诉世人这是一间陋室,可文章的最后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又借孔子的口否认了,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刘禹锡认为自己的房子不陋了呢?这要从孔子的这句话说起。同学们请看最后一个注解,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本文只用“何陋之有?”,这就暗暗兼含着“君子居之”的意思,刘禹锡故意将其省略,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正是他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一看便知。这边是作者他从侧面说他的陋室不陋,那文中有没有句子是作者直接阐明陋室不陋的并给出解释的?(请同学回答)
讲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请同学回答)
讲解“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这也就明确的告诉了读者,陋室并不陋。
(六)那么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如果不是,那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是文中的哪一句?
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
二、比兴 写作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①用“山”、“水”来比“室”(PPT显示)②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 ③用“仙”和“龙”来比“德”; ④用“名”和“灵”来比“馨”。
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七)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用原文回答。
讲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 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
三、托物言志 写作手法)。
讲解: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 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
四、正反虚实 写作手法)的写法。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讲解:怎样理解正反虚实的写作手法呢?我们通过一些问题来了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PPT显示)①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④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八)刘禹锡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来向大家说明了他的陋室并不陋,有力表现其甘居陋室,却不以为陋的品质,也侧面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他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也正是本文重要的托物言志(在板书托物言志上标重号)的写作手法。那么接下来作者又引经据典,举杨雄和诸葛亮的例子,是不是显得累赘了呢?如果不是又有什么作用呢?这个作为一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讨论,希望在同学下节课时能找到了答案。第二课时
一、导入(PPT显示)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陋室铭的很大部分,不仅学习了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还初步认识到了作者刘禹锡的写作意图,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刘禹锡希望借助陋室铭这篇文章表达什么?进一步去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怀。
二、正文分析
(一)大家还记得上节课结束时遗留的一个问题吗?在继描写陋室的坏境以及运用托物言志、正反虚实的手法在说明陋室不陋后,接下来作者又引经据典,举杨雄和诸葛亮的例子,是不是显得累赘了呢?如果不是,这样做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回答)
讲解:很好,看来大家课下都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了,文中注解十五页对这句做了解释,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自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只是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是如此么?
(二)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刘禹锡在这里举这两个例子,仅仅只是为了再一次向世人强调他的陋室并不陋这点吗?(学生回答)
讲解:很明显,作者的意图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在上节课大家就知道了,刘禹锡借孔子的话来暗示自己是君子,是像君子一样具有高洁的品质和德行。那么在这里刘禹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举两人历史名人了,而是已经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是与最后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相辅的,三个典故一起回应前文的“德馨”二字,言尽而意无穷。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
(三)那么课文都这里就全部学习完了,接下来为了更好的进行理解,我们从几个问题着手对这篇课文进行一次疏理,有答案的同学可以直接说出来。(PPT显示)
讲解: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本文的作者从哪句话引入主旨句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④体现在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⑤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⑥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⑦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在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句子?对,⑦“孔子云:‘何陋之有?’”,在我们上学期学习的木兰诗中有这么一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大家还记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吗?(PPT显示)
讲解:对,这也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按照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有何陋之?)
(五)本文也运用了很多的动词,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两个动词,它们在文中的用法有点奇特,那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告诉我。(请同学回答)大家的答案真的是五花八门,也各有各的道理,那么请问大家,我们常说的“进入”、“走上去”这些动作的完成者是谁呢?是人,可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苔痕”和“草色”怎么却可以上,可以入呢?同学们对“入”和“上”有什么看法呢?(请同学回答)
讲解:看来大家都已经有了一个朦胧的感念,那么我就帮你们来总结一下,这里涉及到一个新的修辞方式——拟人(板书
五、拟人 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起风的时候,路边的小树左右摇摆,如果使用拟人的方式,小树是在?(让同学回答)对,我们可以说小树是在向我们招手。在本学期第一单元我们学习过《海燕》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就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边是把波浪拟人了。这里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六)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刘禹锡的写作意图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请全班一起把课文带感情的朗诵一遍,已经能够背诵下来的同学就用背诵的,还不能完全掌握的同学就尝试着脱稿。在朗诵过后留下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过后请同学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请同学回答)
讲解: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我们常说一个硬币有两个方面,人无完人,我们在称颂刘禹锡人品高尚的同时,也要看到另外一面,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在看到刘禹锡不与官场污浊苟合的同时,也要对他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点进行辩证的批判。
(七)这篇课文到这里我们就全部学习完毕了,它结构对仗工整,极富于音韵美和节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那么剩下的时间就让同学们自由的背诵这篇文章,感受这篇传世佳作的魅力。在同学们背诵的同时可以参考老师在PPT上显示的本文的层次划分,但是这种划分并不是硬性的,只是让大家作为理解文意的一种参考途径,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互相交流。(同学们自由朗读背诵)
【总结】
1、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本文使用了大量的修辞和写作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以及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同学们进行学习。
【课后作业】 第一课时
1、疏通全文,体会刘禹锡的写作意图。
2、复习所学写作、修辞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3、尝试背诵全文。第二课时
1、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进行仿写。
2、完成课后练习题1。
3、通顺地背诵全文。
【板书】 主板书:
一、对偶 修辞手法
二、山水 陋室 比兴 写作手法
三、朋友 托物言志 写作手法
四、生活 正反虚实 写作手法
五、拟人 修辞手法
副板书: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 “水” “高” “深” “仙” “龙” “名” “灵”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水” “室” “不在高”、“ 不在深” “陋” “仙”、“龙” “德” “名”、“灵” “馨”
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 反
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阅 金 经 无案牍之劳形
④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本文的作者从哪句话引入主旨句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④体现在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⑤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⑥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⑦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之?”
【课后反思】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要进行好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就必须深入文本,我广泛听取名师经典教学视频经验,反复修改教案,辩证字音研读字词解释,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2、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陋室铭》八年级语文教案】推荐阅读:
《陋室铭》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07-09
初二语文《陋室铭》学案11-12
陋室铭教案优秀教案11-20
初中语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10-04
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陋室铭》11-12
《陋室铭》整体评析06-03
陋室铭教学反思11-23
陋室铭原文和翻译06-30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10-11
教学课件陋室铭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