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常规的培养

2024-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音乐常规的培养(精选11篇)

幼儿园音乐常规的培养 篇1

一、运用丰富的节奏,使常规教育“游戏化”

当今的幼儿教育都在提倡教育的个性化,给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常规培养的活动中,我根据常规培养的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如在组织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节当中,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强弱拍手),从而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新鲜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小铃敲很强的节奏时,幼儿跟着有力地拍手,当小铃敲很弱的节奏时,幼儿就轻轻的拍手,随之也就慢慢地安静下来了。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借助音乐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优美的旋律,使常规教育“艺术化”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可把“感觉艺术”与常规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教育的同时借助音乐中的旋律,运用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把音乐语言和生活常规教育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教育“艺术化”。比如在以下常规教育环节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1、组织教学活动音乐

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我常给小朋友欣赏一些安静性音乐如《小杜鹃》。在《小杜鹃》音乐欣赏中编上一些情景指导性语言,如:小杜鹃开始唱歌了,你们听……。这样幼儿就和着歌曲的节奏开始一边拍节奏一边演唱。当幼儿跟着老师有表情地把歌曲唱完之后自然也就安静下来了,很自然地过度到主题教学当中来。

2、午餐音乐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主要播放一些缓慢的、优美的中外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在欣赏这些音乐的同时我遍配了一些指导语的用语:今天的音乐十分地优美,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表现最棒,不破坏这优美的旋律。

3、排队音乐

幼儿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我叫小小解放军》是很好的排队音乐。在音乐中我加入了一些指导语用语:老师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发现了有情况,请解放军赶紧排好队,我们一起去侦察一下。这样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地把队伍排好。

三、不断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使常规教育“简单化”

幼儿园音乐常规的培养 篇2

哪一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呢?俗话说得好, 教育有法, 但无定法, 我认为在多种活动中, 只要是能让幼儿在自然、愉快、轻松情况下, 接受和自觉去培养生活常规就能起到理想的效果。音乐教育结果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音乐”, 而且不同性质的音乐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悲伤的音乐会使人随之悲伤, 甚至催人泪下, 愉快跳跃的音符会使人想随之舞蹈。当婴儿在拼命地哭, 你不知道如何是好时, 放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你会发现婴儿不仅停止了吵闹, 而且在努力寻找音乐传出的方向, 并马上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幼儿一日作息时间是要依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 并每天的内容要相同, 因此, 结合幼儿喜欢音乐的特点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排, 在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相关环节, 选择相应的音乐或者乐器做信号。久而久之, 会使人产生动力定型, 即听到同一种音乐, 就会做出同样的反映。如何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常规呢?

一、根据一日生活常规的不同内容安排及要求选择相应的音乐

音乐的魅力在于对人的情趣、情感能起到调节作用。愉快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激昂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 安静的音乐能使人情绪稳定。根据不同音乐的特点和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内容来安排、选择相应的音乐, 如:午睡环节, 选择《摇篮曲》, 该曲轻柔、安静, 能让幼儿情绪安静较快地进入梦乡;进餐环节, 选择《田园曲》, 该曲愉快、节奏平稳、安静, 能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进餐;活动中, 走路和变换队形, 四排变半圆或变圆形, 需要幼儿斗志昂扬, 精神百倍, 神采奕奕的精神境界, 选择《运动员进行曲》能达到此效果。

二、让音乐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

第一阶段, 音乐、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相结合的阶段

幼儿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幼儿主要通过感知, 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 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 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具有无意性, 因此, 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第一阶段要做到音乐、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相结合。如在幼儿午睡前, 首先组织幼儿听《摇篮曲》, “小朋友听歌里唱什么?这首曲子告诉我们小朋友要睡觉了。”教师用动作做出睡觉状, 暗示小朋友。在活动中需要幼儿起立时一边伴奏1 3 5|1 3 5|, 一边起立;坐下时, 同样边伴奏5 3 1|5 3 1|, 边做出坐下的动作。再如组织幼儿洗手时, 一边放《洗小手》歌曲一边组织幼儿排队, “伸出小手比一比, 看看谁的最干净”, 既杜绝了插队的现象, 又达到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目的。

第二阶段, 音乐、肢体语言相结合, 口头语言逐渐消失的阶段

幼儿年龄小, 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反复性。虽然幼儿在生活的各个环节, 能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行为要求, 但仍然会出现时而遵守、时而不遵守的现象。因此, 除了用音乐、肢体语言来指导其行为规范外、还需要用口头语言做相应的暗示, 以提醒、督促幼儿。

第三阶段, 音乐占主导, 肢体语言逐渐消失的阶段

随着幼儿对音乐越来越熟悉和依赖, 肢体语言在良好常规培养中逐渐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时间不需要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说明, 幼儿就能在相应的音乐伴奏下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摇篮曲》一响, 自然会学小猫轻巧地走进午睡室安静躺下。

第四阶段, 音乐独占鳌头, 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已经形成

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长期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 出现同一刺激, 就会产生牢固的、稳定的“习惯性”, 即动力定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在不断地、反复地强化过程中, 音乐刺激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 肢体语言, 口头语言基本完全消失, 音乐成了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中的主要因素。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只要有相应的音乐响声, 幼儿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当然, 幼儿活动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教育中, 我们要注意排除一切因素的干扰, 防止常规培养中的不良因素。

幼儿园音乐常规的培养 篇3

【关键词】音乐;培养;常规;集体意识

孩子上幼儿园,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朋友,新的环境。对于大部分的幼儿来说,他们是不适应的,许多的孩子来园就哭哭闹闹,嚷着找妈妈。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孩子们终于适应了新的生活。就在我为之窃喜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困扰着我:孩子们年龄小,老师跟他说话他听不懂,有的只会说两个单词,有的孩子要对他说的很慢才能听懂,于是班里的常规一时之间乱了套;有的孩子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钻桌子,有的孩子在老师做游戏的时候擅自离开自己的位置,有的孩子就只是自己呀呀学语,根本不管老师……面对这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你说话大声点都要把他们吓哭,该怎么办呢?在我的仔细观察下,我发现:虽然语言活动孩子们不感兴趣,但是孩子们对歌唱活动确实兴趣浓厚。只要音乐响起来,孩子们就会认真的听着,有时候还会做一些动作。

一、利用特殊节奏培养幼儿常规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节奏,这些节奏构成了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朗朗上口的节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也是很吸引小朋友们的,他们尤其对各种奇怪的声音感兴趣。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早上来园早接的时候他们是最不愿意跟父母分离,也是一天当中最难过的时候。为了让幼儿能够高高兴兴得来园,有个美好的晨间接待时间,我利用节奏“XXX ︱XXX 心肝宝贝”,跟孩子们来一个热情的拥抱,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关心。在每一次集体活动之前,我都会跟孩子们进行节奏练习,一边练习节奏,一边用节奏说出:“小朋友,快坐好,我们大家快坐好。”对于那些个别注意力还没有集中的孩子,我则将他们的名字念出来,这样孩子们就很快的安静下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每次我开始变幻节奏拍手,跺脚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的认真跟着我做。在轻松愉快的节奏声中,逐渐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意识。

二、将我对幼儿常规的要求用音乐唱出来

很多时候,我想让孩子们了解常规,单纯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在一個偶然的歌唱活动中我发现,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再长的歌词他们都能够记住。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把我的常规要求创编成歌曲呢?于是,我找了几首孩子们比较喜欢的音乐,如《两只小熊》、《小手拍拍》、《我爱我的幼儿园》等,我把常规要求填进去,每次游戏活动的时候就跟孩子们唱唱这些歌。

三、在固定的环节中播放固定的音乐,使孩子形成常规意识

虽然我们的常规教育有相对机动的音乐,但是在固定的环节,我们还是采用固定的音乐。

1.收玩具音乐

在晨间活动和体育活动结束后,我们就播放音乐《两只小熊》,孩子们只要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将自己手中的玩具拿去放好了。

2.午餐音乐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主要播放一些缓慢的、优美的中外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在欣赏这些音乐的同时我遍配了一些指导语的用语:右手拿勺,左手扶碗,快快乐乐吃午餐。

3.排队音乐

幼儿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我叫小小解放军》是很好的排队音乐。在音乐中我加入了一些指导语用语:老师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发现了有情况,请解放军赶紧排好队,我们一起去侦察一下。这样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地把队伍排好。

4.洗漱音乐

在每天的洗漱环节,我们播放音乐《小小毛巾》:小小毛巾爱玩水,洗了眼睛、鼻子、嘴,还跟耳朵亲亲嘴。节奏简单,歌词易记。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边洗脸,边唱歌。而且在歌词的引导下,认认真真的洗小脸,小手,非常的可爱。

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共同创编常规音乐

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孩子们非常的喜欢用音乐培养常规这个方法,在音乐浅移默化的作用下,孩子们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孔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们重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积极的加入到我们创编常规音乐的活动中来,比如:开学的时候,我班的明明小朋友很喜欢唱《上学歌》。我们就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点,将《上学歌》改编了一下:明明上学校,天天来得早,和老师,和朋友,高高兴兴度过每一天。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培养(共) 篇4

第一篇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常规工作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类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里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一.用音乐规范幼儿的活动

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曲,让幼儿坐回到座位休息等。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进餐质量。

三.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正可谓“一举多得”。

四.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而且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时我都要念儿歌:“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公鸡三点头,谢谢水龙头,最后擦干手指头。”这样使幼儿通过儿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洗手的要领,并且还知道了洗手时不应该玩水。歌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什么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是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如活动结束,玩具要放回原处的规则。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总之,班级常规培养工作是一门学问。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之间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第二篇:浅谈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培养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规范的生活常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幼儿期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特别是从小抓起,从幼儿的生活常规抓起。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小班阶段是幼儿园的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而常规教育的培养则关系到孩子以后的各项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只有抓好常规方便的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如果常规不好,严重点会影响到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小班进行常规教育是必须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小班幼儿的常规呢?

一、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常规要求。

做为新生入园,从一开始,教师就应注重幼儿常规的培养。不管是早上入园、下午离园,还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如早上入园让幼儿跟老师和同伴问早问好,晨间活动的要求,吃饭前先洗手、安静休息、分组排队有序地领取饭菜,安静就餐、不掉饭粒,饭后能收拾自己的餐具和椅子,活动时认真听讲、不随意走动、积极回答问题,午睡前自觉排尿、会正确摆放自己的衣物和鞋子,起床后自己穿衣服、简单整理床上用品,喝开水应注意的问题,户外活动时应遵守的纪律,下午离园时的要求等等,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按步就班,把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养成习惯,于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常规的关键。孩子在穿脱鞋子方面,由于在家中都是由父母包办。本学期,由于看到孩子年纪小,手的协调性还不强,冬天的时候又怕孩子着凉。所以大多数都是老师、家长帮孩子脱、穿鞋子。这样浪费了很多活动和游戏的时间。所以我开始训练孩子穿脱衣服的能力。放学的时候告诉家长在家里要训练孩子穿脱鞋子的能力,在家长会上也特意提到在家里培养幼儿穿脱鞋子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自己尝试穿脱鞋子。当他们成功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后,孩子们可高兴了,到处表演给同伴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鼓励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自己穿脱鞋子。同时有个别幼儿会帮助没有学会的孩子。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穿脱衣服的方法。现在,每当到午睡时间,孩子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的鞋子脱了放好。

三、教师的榜样教育作用

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群群洁白无暇的幼儿,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可塑性也极强。为此,在幼儿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应显得自然大方,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正面的、榜样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要擅于用眼神、双手来表达情感,批评、指责时显得严厉点,表扬、赞许时面带微笑、轻轻抚摸等,给幼儿一个暗示,这样既让幼儿容易接受,又不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特别是小班幼儿,对这方面的需求也许更为强烈,做为教师应适时地给幼儿这种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观地告诉幼儿是与否、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分不开的。

幼儿园新生重在常规培养 篇5

开学了,孩子们升入大班。我们大三班是由两个班的小朋友组成,养成常规不太一样,而且男孩子多,全班36人中男生就有24个,所以最初的管理有一定难度。

这不,喊站队快2分钟了,队伍还没有站好。有几个幼儿甚至还不知自己应该站哪。我只好耐心告诉他们记住自己站在哪,前边挨着谁,后边挨着谁,三个伙伴相互提醒,而且这工作要对重点对象一个一个地做。这就给几个顽皮的小朋友可乘之机,他们开心地钻前钻后,大声喧哗起来,带动了一片。此时任凭你打手势还是大声吼都无济于事。孩子们看也不看,听也不听,沉溺于玩乐之中。这境地真让人尴尬,怎么办?情急之中,我忽然想起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我是一个木头人”,于是我圈起那些守纪律的孩子,相互拉起手,齐声哼唱我是一个木头人,伴着节奏轻轻摇摆做律动,随着“我是一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的指令,孩子们停下来。其他孩子也静下来。这时我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了充分肯定,奖给他们一人一个小红花。于是他们做得更好了,其他的孩子眼馋地看着小红花也跟着做好了,我抓住机会又重新强调了站队的`要求,并表示谁按要求做好都能得到小红花。

幼儿园小班班级常规培养计划 篇6

中科启稚幼儿园下学期工作计划安排表

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具体措施。

1、制定适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教学计划和班务计划。

2、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创设这一资源,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根据幼儿对游戏的爱好,充分运用乐智游戏作为开发幼儿活思维动的基本形式,在对幼儿感兴趣的动手活动中训练小肌肉动作,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基本图形,并会尝试图形的匹配。

4、教师在活动实施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经验、知识的准备)。幼儿的操作材料根据能力强弱安排准备。

二、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1、在组织一日活动中保证幼儿每天一小时的户外活动的时间。

2、每个幼儿能随着音乐愉快地、精神饱满地做早操。、注重平时的观察,让幼儿在走,跑,跳,平衡等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三、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常规;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本班的情况,以《幼儿园班级管理》为指导,制订合理、科学的班务工作计划,并保证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落实,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运用标记,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明确一日要求,继续养成良好的常规。

3、积极配合幼儿园任务开展各项工作。

四、安全教育

1、注意个体差异,鼓励个别胆小、缺乏主动性的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2、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体育活动器械,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的趣味性。

3、引导幼儿会根据天气的变化自动增添衣物,不在尖锐物边追逐,会注意安全。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班级常规 篇7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想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规制度, 首先应该和幼儿建立身后的感情。要充分的感受教师对幼儿那种博大精深的爱。

小班幼儿的年龄本身就非常小, 其理解能力相对薄弱, 有些甚至不能够自理。比如说大便和小便的问题, 有的幼儿不能够自己脱裤子, 提裤子。所以说教师就要一遍一遍的帮助幼儿脱裤子和提裤子。

吃饭的时候, 有的幼儿不会用勺子吃饭, 所以教师只能够一口一口地喂给幼儿吃, 对于一些比较顽皮的幼儿, 挑食的幼儿还要想尽办法一遍一遍的哄。

甚至说有的幼儿把大小便弄到了衣服上, 还要不怕吃苦, 不怕脏给幼儿换洗衣服。教师的爱不仅仅只有这些, 还体现在了了解幼儿心理状态中, 要掌握好幼儿的心理特点, 要懂得幼儿的教育规律。

要通过教师的体贴和关心使得幼儿能够有安全感, 能够不害怕教师, 能够喜欢喜欢教师, 更能够依赖教师。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的思维很简单, 喜欢谁就和谁在一起, 喜欢谁就更依赖谁。教师恰恰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大特点, 努力地让幼儿喜欢上自己, 从而使得幼儿和教师之间产生炙热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 教师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幼儿, 从而能够生动、灵活的对幼儿进行再教育工作, 培养良好的常规。

例如, 在某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 他的胆子超级小, 刚开始来到幼儿小班的时候甚至是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 一起喝水, 一起玩。

在李老师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 就开始耐心的一次一次给他喝水和喂饭, 引导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考老师组织的活动, 经常在活动中关注他, 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随着时间越来越久, 他渐渐地就开始不害怕李老师, 并且和李老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 性格变得格外的开朗和活泼。

这个简短的真实的小例子, 说明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就一定会取得不同的收获, 在教师教育幼儿这方面更是如此, 应该用耐心、细心、信心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 愿意和自己交朋友, 使得能够逐渐建立一个良好的常规。

二、引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因其所处年龄的因素, 具有自身的特性。一般在吃完中午饭之后, 都会组织幼儿散步, 但是因为幼儿过于活泼好动, 所以每次都把散步变成了跑步。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李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式。

他举行了运动比赛, 他从班级里搬出了很多个凳子, 然后将凳子摆放在距离小朋友不远处。然后对着幼儿们说, 谁最后走到对面就算是胜利, 于是小朋友们都一个一个慢慢地走着。这样的方式既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在这里李老师很好地将一种固定模式的走路行为变成了游戏参与, 是一种幼儿天生喜欢的玩。在幼儿眼里, 这不是在走路, 是在举行比赛, 是在做游戏。让幼儿们从不想参与变成了积极参与, 这几发挥出了幼儿们的主动意识, 而且教师还能够从这一基础上更深入教导幼儿学习。

三、采用积极表扬的策略

古今中外, 或许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赞扬的话, 更别说是处于玩世不恭的幼儿。就小班来说, 因为幼儿的年龄太小, 思维能力和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即便有时候教师说得头头是道, 道理清清楚楚, 但是幼儿也不可能采取完全接受的态度。所以, 一定要本着细心、耐心和热心的角度, 对幼儿进行教育。

例如, 小强在洗手的时候, 总是愿意洗完手甩来甩去。把水都甩到了其他小朋友的脸上, 其他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张老师针对这一现象, 就一些洗手洗的非常干净, 而且还把手擦得非常干净的学生表扬了好几次。每次都大声在幼儿们洗手的时候进行表扬, 后来小强在看着别人洗手的时候, 很努力的不把手甩来甩去, 幼儿们又开始和他一起玩了。就这个问题来说, 张老师采取的是表扬式教学而不是批评式教学, 最后很好地达到了教师想要的效果。所以说, 在幼儿教学中, 一定要经常性的表扬, 坚决做到积极表扬, 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 从而更好地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 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

四、为幼儿树立一定的榜样

在幼儿心中, 教师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是一棵大树扎根于自己的心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幼儿, 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也在时时刻刻被幼儿模仿者, 所以说一定要从自身做起, 做好幼儿的榜样。

比如说, 在吃饭的时候, 要求幼儿们要排好队, 不能够不排队插队就抢着打饭吃饭。教师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不顾及小朋友就直接站到第一个地方打饭吃饭, 那么可能所有的小朋友都不会排队打饭吃饭了, 就都学者教师的样子打饭吃饭。如果小朋友看到教师很认真得在排队打饭, 那么自然而言小朋友也会很自觉地打饭吃饭。

五、将问题带入生活

教师可以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比如说, 在幼儿园一般在吃过饭之后, 都要散步。在走出教室的时候, 一般都要求学生要排队。可以就这个提出问题, 我们在散步的时候, 一般都要做什么呀?让幼儿们举手回答。在比说, 睡觉的时候可以说话吗?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等等, 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带入到课堂当中, 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且还能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检验自己的行为, 从而以后改正, 更好地学习。而且, 当幼儿说出来的时候, 其他的幼儿会更容易接受, 效果会更加的明显。

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幼儿教学来说, 常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针对幼儿常规提出了建议并且举出了一些实际的例子。针对幼儿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认为应该将幼儿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将幼儿教学和游戏结合在一起, 让幼儿参与到制定规则当中, 以提问的方式来告诫幼儿应该怎么做。要扎根于幼儿的心中, 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只有喜欢一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卢宁.浅谈幼儿坚持性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 (中国名校卷) (四) [C].2009.

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篇8

关键词:音乐;融入;幼儿园;常规教育

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培养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它对幼儿行为的标准化、具体化要求,是使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序进行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运用音乐艺术培养幼儿生活常规就是把音乐教育的美感艺术和的常规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把音乐艺术渗透在常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常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二、让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常规训练

1、运用音乐,让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他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体生活,对自己的制约,他们必须学会遵守规则的约束。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反复性,虽然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能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行为要求,但仍然会出现时而遵守、时而不遵守的现象,给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用音乐、肢体语言来指导其行为规范外、还需要用口头语言做相应的暗示,以提醒、督促幼儿。

在幼儿常规训中练,要做到运用音乐,让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相结合,如,在幼儿午睡前,首先组织幼儿听《摇篮曲》,“小朋友听歌里唱什么?这首曲子告诉我们小朋友要睡觉了。”教师用动作做出睡觉状,暗示小朋友快入睡。在平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幼儿起立时,弹奏:do\mi\suo,提示幼儿起立;弹奏:suo\mi\do,提示幼儿坐下。再如组织幼儿洗手时,一边放《洗小手》歌曲一边组织幼儿排队,“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既杜绝了等待的现象,又达到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目的。

2、运用音乐,促进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在音乐的带动下,不断地反复地强化过程中,音乐成了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中的主要因素。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只要有相应的音乐响声,幼儿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当然,幼儿活动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中,我们要注意排除一切因素的干扰,防止常规培养中的不良因素。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长期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出现同一刺激,就会产生牢固的稳定的“习惯性”,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基本成型。

三、感受音乐艺术与常规教育完美的结合

1、教师在组织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的环节当中,让幼儿感受不同节奏带来的新鲜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当小铃敲很强的节奏时,幼儿跟着有力地拍手,当小铃敲很弱的节奏时,幼儿就轻轻的拍手,随之也就慢慢地安静下来了。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借助音乐教育手段培养幼儿的常规教育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教育的同时借助音乐中的旋律,运用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把音乐语言和生活常规教育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教育“艺术化”。如在《山谷回音真好听》音乐欣赏中编上一些情景指导性语言,如:美丽的山谷也在唱歌了,你们听……。这样幼儿就和着歌曲的节奏开始一边拍节奏一边演唱。当幼儿跟着老师有表情地把歌曲唱完之后自然也就安静下来了,很自然地过度到主题教学当中来。

3、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有着浅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在常规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音乐语言完美地相结合。以至于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很快的传递给幼儿正确的信息,让幼儿很快就能理解老师心中所表达的意思。如在排队集合的环节中,让幼儿欣赏《解放军进行曲》,理解旋律中音乐的感觉,知道旋律中描叙的是解放军叔叔在行进时的动作是非常的敏捷,迅速。在讲述的过程中,给幼儿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如:拍手、跺脚——快速排队,双手放在胸前——队伍排直,招招手——开始行进等等,每次集合的时候,就请幼儿来学习解放军叔叔,看谁学得最好,动作做快,合着旋律的节奏排队集合。老师在组织幼儿排队时不需要大声地说话,使用以上编排的肢体语言就可以轻松的把队伍集合好。大部分幼儿在有节奏的踏步行进的同时,把整个周围的气氛给调动起来了,潜移默化的带动了其他的幼儿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把队伍拍好。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给幼儿“自由”的天空,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运用多元化的艺术性教育方法,适时、自然、科学的让孩子观察别人、认识自己,尊重孩子真实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活动中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幼儿园常规培养儿歌顺口溜 篇9

在午睡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的儿歌:

《睡前要小便》的儿歌:“幼儿园,静悄悄。小朋友,要睡觉。睡觉前,要小便。呼噜呼噜睡得好”。

《午睡歌》的 儿歌:“ “午睡到,午睡到,小朋友们准备好,先放枕头后铺被,再把鞋子摆放好。先脱裤,后脱衣,钻进被子睡着了。” 《穿衣》的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

《扣纽扣》的儿歌:“小纽扣,要扣好。从下面,往上扣。一颗颗,要扣牢。”

在盥洗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的儿歌:

《洗手》的儿歌:“饭前便后要洗手,撸起袖子,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搓指甲,搓虎口,冲洗手心和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漱口歌》“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抬起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为培养孩子不挑食,喜欢吃各种食物的好习惯蔬菜儿歌: 《红萝卜、绿青菜》“红萝卜,绿青菜。红红绿绿真可爱。吃绿萝卜,吃青菜。身体健康人人爱。”

《萝卜、白菜》“红萝卜,大白菜。红的红,白的白。吃萝卜,吃白菜,脸儿红红真可爱。”

《小黄瓜》“小黄瓜,细又长,全身穿着绿衣裳。拌黄瓜,煮黄瓜,大家快来尝一尝。”

浅谈小班幼儿一日常规培养 篇10

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我不去压制他们,而是用我的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

一、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小班幼儿具有泛灵化心理,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学小乌龟走路好吧?”幼儿特别感兴趣都同我一起学起小乌龟慢慢的走着。之后,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有的孩子边走边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没有经历、体验过的事物不易理解,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洗手后不擦干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了给小手洗洗澡。我说:“不擦小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

由此,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小孩生来是无知无识的,种种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老师们正确引导和慢慢培养,如果想在孩子们身上获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就不能由成人硬性规定该怎 样,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以孩子的喜欢、兴趣、经验为出发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做维护常规的主人。

午睡前要脱叠衣服、椅子上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地上叠衣服,很不卫生。抓住矛盾,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做示范。

让幼儿做维护常规的主人,就要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引导幼儿发现自身的问题,引发幼儿主动讨论,我们知道,想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想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四、用教师的行为暗示孩子,促使孩子遵守常规。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老师的言行、情绪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而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老师适时的行为暗示,才能促使孩子遵守常规。特别是小班孩子,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伟大而神圣的,他们模仿及好奇心都很强,对老师的言行举止更是乐意去模仿,我们不妨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去教育他们。

五、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某某的小手又白又嫩,因此她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某某洗得多仔细,过几天他的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会有香皂的香味,我还要在有香味的小手上给你贴上个漂亮的小贴画。”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干净的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当小手上被贴上小贴画时,幼儿会兴奋地说:“明天,我还要认真洗手。” 我们对幼儿的表扬和鼓励,这对孩子积极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幼儿会为了教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六、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不是衣 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总之,把握孩子们年龄特点是关键,还要注意让幼儿成为常规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遵守,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我们只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尝试,在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方式、方法,相信孩子们就能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我们的工作就会更有效的开展。

浅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篇11

幼儿的常规培养主要包括了以下若干方面;如行为以习惯以及个人习惯的常规培养、卫生方面的常规培养、学习及其体育活动的常规培养等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更好的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过程,同时,幼儿的常规培养也是一个班级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为大班幼儿常规培养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一、爱的奉献、心的引导

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去引导他们,提升教师在幼儿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孩子能充分的去信任老师。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一言一行,不要盲目的批评孩子,觉得幼儿哪里做的不对、不好,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的去询问,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当得到答案后,我们要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当幼儿在一个问题上表现的比较好,比如;对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师有礼貌、可以独立把饭菜都吃干净、能自己独立的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自己叠被子等等。这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老师要常对孩子说:“你真棒,做的真好,你是最棒的。”对于幼儿在任何方面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使孩子能更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有意识的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比如:我给班里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们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们,我们教师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以自己为孩子们的榜样,要以良好规范的行为感染孩子,给予孩子们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果幼儿每天都在一个清洁的教室进行学习和游戏,老师的仪表整洁、物品摆放整齐,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亲切友好。正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样好的影响。因为老师可以说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和幼儿的感情也比较深厚,很多幼儿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为模仿的对象,这个时候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榜样的激励法,就是当幼儿在老师或父母身上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比如;奖励幼儿小红花、小图章或是一些糖果等等。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是自己要学习的,这样使其不断的在这样的反复中改掉自己不良的个人习惯。因为这时候幼儿对是非的辨别还非常的模糊,只是对大人们的表扬以及奖励很重视。我们的老师恰恰就是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遵守常规纪律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以此为其他幼儿树立小榜样,用这样的方法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肯定和表扬,是巩固其良好的个人行为最好的方法。被人重视、喜欢、肯定和表扬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孩子也是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最好的方式。

三、反复巩固、贵在坚持

(一)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讲求适当的方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简单到复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幼儿良好的习惯渐渐的养成。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稳定性不强,对于新的行为习惯或事物的接受、理解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指导,要多与幼儿交流,要耐心的指导。

(二)一旦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以后,需要不断的去巩固和加强。这种巩固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点评,从而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和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巩固的基础上,教师更要鼓励孩子坚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比如;在洗手、外出的时候,常常会发生拥挤、吵闹的情况,此时老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提醒,但是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反复的提醒和规范,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行为习惯表现比较差的个别孩子要进行个别的批评教育。一段时间后大班的孩子就可以养成并遵守相应的规则。

(三)要使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坚持。个人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师要制定出一套有限的常规培养的方法,结合每天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使大班的幼儿达到要求的水平。一套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力度,不能一个课程的老师严格遵守,另一个课程的老师就不严格遵守,使幼儿松松紧紧,不利于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只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执行力度,才能使幼儿的常规培養保持稳定的状态。

四、结语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讲座下一篇: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