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秋天的果子
【活动设计】
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水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也是比较熟悉的、喜爱的食物。我从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棉签画——秋天的果子。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吃吃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激发幼儿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签选用鲜艳的色彩在轮廓线内来回涂色,表现秋天不同的水果。
2、乐于参加棉签画活动,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重点】尝试用棉签在轮廓线内来回涂色。
【活动难点】会选用鲜艳的色彩表现秋天不同的水果。
【活动准备】
1、神奇的果园背景图和剪好的各种水果(苹果、梨、桔子、香蕉、石榴、山楂);PPT课件;音乐:《郊游》、《海顿小夜曲》、《森林狂想曲》;音效《哭声》。
2、切好的食物水果一盘。
3、红、黄、绿的颜料;盒子、棉签、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音乐伴奏下,师幼以户外郊游的形式来到果园。
2、参观果园,巩固对秋天里各种水果的认识。
3、探寻哭声,出示神奇的果园,引导幼儿帮助小猴。
二、出示材料,探索讲解操作方法。
1、教师以情景化的语言介绍今天的作画材料。
2、请幼儿探索如何操作,并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3、教师小结并用材料进行即兴演示,引导幼儿发现绘画方式和要点,引导幼儿空手模仿。
4、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教师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事项。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安慰小猴,激发幼儿作画意愿。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大胆选用各种颜色表现水果。
(2)教师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来回涂色,注意涂满,保持画面的整洁。
(3)教师用积极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评价,表扬认真涂色的幼儿。
(4)对有困难的幼儿及时提供帮助。
四、神奇的果树园。
1、作品展览。
引导幼儿陆续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
2、作品评价。
幼儿互相介绍作品和以小猴的口吻评画的方式进行交流,感受成功的快乐。
3、去班级分享小猴赠送的水果,在情景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秋天的水果》这个美术活动过程充满趣味性,是幼儿生活中知识的巩固,也符合幼儿需要,活动目标完成比较好。活动中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最后吃水果的环节,将活动推向**,孩子们在吃吃,说说中自然结束。此次活动尝试了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通过回应孩子更加积极的回答问题,都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水果什么样、什么滋味,回应中体会到新鲜感。不足之处:值得反思的是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水果”的问题设计,小班幼儿经验少,当老师问到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孩子说“我还知道苹果(香蕉)(橘子)”虽然老师一再引导说一说别的小朋友没说过的,看看谁知道的多,但是孩子们举手回答的依旧是眼前的水果,只有个别孩子会说“我还知道草莓、我还知道葡萄”而这几个小朋友都是想像力很丰富的,平时知识经验比较多的。寻找原因:对于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抽象,幼儿吃过的水果虽多但是回忆起来有些难度,眼前的水果实实在在摆在面前而且确实是经常见到、吃到的水果,难怪孩子只会回答这些答案。策略:我及时在已有的水果中让孩子说说颜色,教师记录颜色的标记,以“你还吃过什么水果也象苹果一样红红的?”能让孩子们更有目的地说出相应颜色的水果。在活动延伸涂色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到颜色和具体的形状。可能因为孩子还小,对颜色不是很明白,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多提醒。
一、内容选择游戏化激发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爱玩好动, 认知水平低, 生活经验少, 活动的目的性不强, 特别注重体验活动的过程。 如果所选的内容游戏性强, 那么绘画的过程就是好玩的游戏, 所以我们要多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 通过整理、筛选、加工, 使小班的美术教学内容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游戏, 它会直接刺激孩子的操作欲望, 孩子所获得的绘画体验是单调的涂色和艰涩的临摹无法比拟的。
内容方面, 我们坚持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 挖掘幼儿能直接感知体验的题材, 使教育目标恰当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猪妹妹的花衣裳”等内容, 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 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做汤圆”、“棒棒糖”等。 在形式、题材方面, 极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玩色游戏就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可以收集毛线、菜根、瓶盖、弹珠等特殊材料, 利用五颜六色的水粉颜料, 让幼儿通过拖、滚、印、刷等方式参与操作。
二、操作材料多样化提升创作自信
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一年来, 我挑选了孩子生活中熟悉并喜欢的材料作为绘画工具, 借助色彩丰富的颜料开展美术活动, 让幼儿从不同的操作材料和表现手法中感受美术表现的诸多形式, 体验操作的快乐。 如提供各种蔬菜印章开展印章画;提供吸管让孩子进行吹画;提供小汽车蘸上颜料“加油”, 在长卷纸上滚画;提供各色彩纸, 让幼儿撕出爱心炒面……毛线、玩具汽车、珠子、吸管、喷壶、纸团、鹅卵石、瓶盖等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 让小班孩子感觉绘画就是“玩”游戏, 既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 又能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然, 在准备材料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水平, 如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孩子在老师事先画好的形体上补充, 画出完整的作品;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操作一些难度大的材料, 能力弱的孩子则适当降低操作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游戏化促进技能发展
1.导入方式游戏化
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 抓住兴趣点、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性是成功教学的关键。 我通过设计游戏情节, 营造新奇有趣的活动氛围,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帮助孩子理解并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如玩色游戏《彩色雨》, 活动开始我就用蘸满颜料的海绵在长卷纸上玩“下雨”的游戏吸引孩子。 “下雨喽! 下雨喽! ”刚开始, 孩子们觉得好玩, 一个个都看得认真极了, 慢慢地, 他们有点坐不住了。 “谁想来玩一玩呀? ”在我热情的鼓励下, 孩子们跃跃欲试:“我来! ”“我也要来! ”……在这里, 游戏化的导入方式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引领着孩子以十倍、百倍的热情投身到美术活动中, 对活动的最后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教学示范拟人化
小班幼儿表现欲强, 但尚缺少必要的绘画技能, 教学示范拟人化, 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活动对象, 降低活动难度, 增强活动趣味性。 如美术活动《长颈鹿》中, 我这样讲解示范:“有两个蛋, 一只是恐龙蛋, 它长得又大又圆, 住在纸的中间。 另一只是鸵鸟蛋, 它小小的, 住在纸的左上面 (确定长颈鹿身体和头的大小及位置) 。 它们两个是好朋友, 经常互相打电话 (画长颈鹿的脖子) , 说了很多的话 (画长颈鹿的鬃毛) , 恐龙蛋高兴地伸出四条腿和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尾巴, 鸵鸟蛋也裂开了蛋壳 (嘴巴) 长出了两只角和两个耳朵。”此时, 一头可爱的长颈鹿已基本成型。“长颈鹿!长颈鹿!”孩子们开心地鼓起了掌。 虽然这个活动内容难度较大, 但在有趣的游戏语言的指导下, 孩子们掌握了长颈鹿的基本画法, 没有一个孩子不愿意参加或者说“我不会”, 而且作品画面生动有趣、形象稚拙逼真, 效果非常理想。
3.技能练习情境化
美术是操作性活动, 情境化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接受技能的训练, 又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所在。 如在练习线条和圆圈的技能练习中, 我设计了《逛公园》案例, 活动开始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去逛公园:“公园里有哪些景点呢? ”孩子们可来劲了, 纷纷抢着回答, 他们在我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中找到了亭子、小桥、花园、池塘等不同景点, 并按我的要求用记号笔把景点用封闭的圆一个个圈画出来:“逛公园喽! ”记号笔画出的线条从这个景点“逛”到那个景点, 每一个景点都没有拉下, 在新奇有趣的“逛公园”游戏中孩子们轻松完成了圆圈和线条的操作练习, 没有丝毫的倦怠, 反而觉得其乐无穷。
4.巡视指导趣味化
小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画到哪里算哪里, 往往是主要形象画好后就不愿意动手, 造成作品画面单调, 缺乏美感。 这时我会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加以提示、指导和鼓励, 帮助孩子完善作品, 丰富画面。 如积木拓印《汤圆》活动中, 孩子拓印好“汤圆”以后, 拿着油画棒的手迟迟不动, 我凑上去闻了一下“汤圆”:“怎么不够香啊? 快点给它撒上糖桂花啊! ”看着他们动笔了, 我还不忘“煽风点火”:“有点香味了, 还不够, 再多画点就更香了。 ”一番指导后, 孩子终于完成了添加“糖桂花”的操作, 纷纷缠着我问个不停:“老师, 现在香不香了? ”
四、评价方式游戏化点燃创作激情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评价作品时我会收集一些与绘画内容相关的材料配合讲评。小朋友画的花朵很漂亮, 我会给他贴蝴蝶贴纸, 还会笑眯眯地鼓励他:“太美了, 蝴蝶闻到花香也飞来了! ”我还利用孩子们喜欢动物的情感, 用玩具、指偶等和孩子们互动。 如《小鸡造房子》的评价环节中, 我出示小鸡手偶, 以小鸡的口吻感谢小朋友的帮助, 使他们有机会好好玩一玩小鸡手偶。 在《猪妹妹的花衣裳》的评价中, 我请小朋友帮猪妹妹选出最漂亮的衣裳, 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 大胆地说出理由。
多角度多层面的游戏化评价方式就这样把孩子的积极性一一调动, 每一次讲评, 他们都充满期待, 因为生动有趣的评价方式给予了孩子意想不到的鼓励, 让他们获得了成功和满足的情感体验, 大大点燃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活动目标:1、感受作品《秋天的韵律》中动感的线条和七彩的颜色,体验画家绘画的风格,初步萌发欣赏的兴趣。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想象力。3、尝试学习画家用不同平常的方法来绘画。活动过程:一、 体验活动1、“今天我们和绳子玩游戏,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玩,我们要玩得开心喔。当音乐停了,我们就把绳子送回家。”2、提问题:师:刚才你是怎样玩绳子的?师:你的绳子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师:你的方法和他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3、原来你们玩绳子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线条。二、欣赏活动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大家仔细看画上有什么?请看大屏幕。2、提问:师:你看到了什么?师:你看到这些线条有什么感觉?像什么?师:除了线条,还有什么?像什么?(幼儿指出)小结:你看到的是这些线,他看到的也是这些线,但你们想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师:小朋友的眼睛真能干,看到画上有五颜六色的点,还有乱七八糟的线条。老师也看到了,我看见了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地上有五颜六色的树叶。你猜猜这幅画是谁画的?3、鼓励孩子想一想,介绍画家和作品。“这幅画是一位美国的一位叔叔画的,他是美国抽象派画家,杰克逊·波洛克,他喜欢用短棒、树枝等不同的工具在帆布上绘画,以及滴淌的颜料或搅和着沙子的厚重涂料和其他与绘画无关的东西,利用泼洒技巧及滴流法。4、整体再欣赏一次,鼓励孩子给作品起个名字。三、创作今天我们学习波洛克叔叔用棍子和树枝等一些特别的材料来绘画。四、评价请小朋友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小结:你用了什么工具来画画,画了什么?你感觉怎样?好玩吗?
走进果园,桂花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万寿菊绽开了美丽的笑脸,一个个石榴被秋娃娃亲过以后露出了一排排整齐的牙齿,苹果被秋娃娃亲过以后把脸羞红了……秋天的景色真让人流连忘返!
开始摘果子了,我跑到葡萄架下,看到晶莹剔透的葡萄,忍不住吃了一个,啊!真甜!我和爸爸踩在凳子上一串一串地放到篮子里;我们来到银梨树下,梨子长的太高了,我们又没带梯子,怎么办呢?忽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踩在爸爸的肩膀上,不就可以摘到银梨了么?我踩在爸爸身上,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大篮银梨,尝了一个,真甜!我们想:这银梨皮薄肉脆,的确可以和北京鸭梨媲美;我们来到苹果树下,先摘长在最低的苹果,再踮起脚指摘,然后跳起来摘,爬上树摘;我们还到桔子园去了,只见那黄黄的桔子犹如无数点燃的灯笼,摘呀摘,我们摘了满满两大篮水果回家。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初步学会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体验诗歌的节奏美。
活动准备:
1、演示板
2、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剪好的图片教师、幼儿人手一份。
3、大盘子图片(已贴好双面胶),幼儿、教师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儿一起回答:秋天
师:秋天可是丰收的季节,有许多水果宝宝都成熟了,那你们知道秋天里都有哪些水果宝宝吗?
幼儿一:苹果
幼儿二:柚子
幼儿三:橘子……
2、教师总结:其实秋天就像是一只大盘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老师呢?现在就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现在我们就来听听吧!
二、幼儿学说诗歌
教师带感情的念诗歌,幼儿欣赏诗歌。
师:刚才老师念的诗歌叫什么名字?诗歌里都讲到了哪些水果?
幼儿一:柿子
幼儿二:苹果
幼儿三:葡萄……
每当幼儿说到诗歌中的一种水果时,教师用诗歌里的词说一说。如:幼儿说苹果,教师就说绿苹果,幼儿说柿子,教师就说红柿子。(边说边将幼儿说到的水果贴在演示板上)依次类推。
教师再次念诗歌,边念诗歌,边在大盘子图片里贴水果。
那么多的水果,我们也来用诗歌里的话跟着老师一起来说一说。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诗歌,边看图片。(教师注意放慢速度)
师:刚才我们把盘子都装满了,我们再来看着盘子一起说一说。
三、幼儿操作
师:刚才我们那个游戏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边说诗歌,边贴到大盘子里。(这个步骤由幼儿来完成)
师:那我们现在就去试试吧!(幼儿边操作边念诗歌)
四、送果子
小班幼儿身体尚处在柔弱、不完善、未成熟的阶段, 他们虽然对色彩非常敏感, 但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 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 正处在涂鸦期, 尚未有丰富的绘画经验与绘画技能。绘画活动中, 他们往往有不敢动笔、害怕绘画的心理。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拓印玩色活动, 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所谓“玩色”游戏, 就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不同的作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 在玩色的过程中绘制既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又极具幼儿个性特色的绘画作品。即让幼儿以喷涂、拓印等方式参与玩色, 使他们始终保持游戏的心态和对玩色的浓厚兴趣。玩色过程中, 不同的玩色形式会给小班阶段的孩子带来不一般的绘画体验, 鲜明的色彩变化又将强化幼儿天生的色彩敏感性。各种颜色组合变化产生的丰富的色彩画面, 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 还将为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支持玩色活动的展开
小班幼儿因持久性差、转移性强、喜欢模仿而导致集体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常规组织,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得过多、过板, 用同一种标准和期望要求每个幼儿, 更重视效果和结果等现象, 从而忽略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等问题的产生。另外, 集体活动时间有限, 难以给每个幼儿操作、体验和表现的机会, 教师不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需求和发展, 让处于涂鸦阶段的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被扼制状态。
综上所述, 对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 我们可以以美术区域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引导其开展美术活动。因为美术区域活动能很好地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 以尊重儿童为前提, 开差异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之先河。在美术区域中, 教师以一对一个或一对二、三个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能体现自我绘画的愿望, 教师个性化的引导、材料的自由体验很好地满足了小班每个幼儿的探究需求, 在温馨、宽松的区域环境中, 教师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和材料投放、环境烘托等各种形式, 给予幼儿精神上的更多鼓励, 大大调动小班幼儿用各种材料进行参与玩色拓印、制作尝试的积极性, 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 激起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极大愿望, 让每个孩子都在充裕的时间中表现得自信。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玩色的需求
处在涂鸦期阶段的小班幼儿, 喜欢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乱涂乱画, 但真正拿起笔往往又迟迟不敢下笔, 而玩色活动具趣味性和娱乐性, 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所以他们对玩色游戏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欢。玩色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 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 我们可以摈弃传统意义上的蜡笔和纸张, 收集毛线、菜根、瓶盖、纸团、车轮、玩具、弹珠等特殊材料, 利用红、黄、蓝、绿这些漂亮的水粉颜料, 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宣泄, 拖一拖、滚一滚、变一变、摸一摸、刷一刷, 用瓶盖在白纸上印五彩泡泡, 用菜根在草地上印花朵, 用手掌在树干上印树叶, 用圆柱形的积木在绿叶下印一颗颗葡萄……面对这一大堆色彩鲜艳、形态多样、肌理各异的操作材料, 孩子们的游戏天性暴露无遗, 整个活动中他们始终主动尝试、兴趣盎然。
当然, 我们提供玩色工具时也要由浅入深并不断变化, 刚开展玩色游戏时, 提供的材料种类不宜太多, 一般一两种为宜。如汽车、印章、积木等材料, 简单易操作且效果佳, 较适合在小班开始阶段使用。待到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以后, 玩色材料可以逐渐增多, 操作难度也可以适度提升, 因为采用单纯的印画形式不能满足幼儿的动手欲望, 我们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习一些新的技法, 如手指点画、刮画、毛线拖画、喷画、滴画等;或是一物多用, 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就能画出不同效果的作品。只有玩色活动形式多样, 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幼儿的耐心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景调动幼儿参与玩色的积极性
在玩色活动中, 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以他们熟悉的人、运动、食物或其他事物为题材, 从孩子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入手, 如手掌印画青菜、棉签画树叶、为小动物穿新衣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经常接触的事物, 经验丰富, 他们会乐意参与, 也愿意在创作时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 行为受情绪的支配, 因此在玩色活动中可以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棉签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 在活动的开始, 我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和孩子们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 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他们全神贯注地在纸上学习画圆圈线。高涨的创作热情自然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作品效果出奇的好。
另外,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特殊学习方式, 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以方便玩色活动的开展。如小班吸管滴画《小鸟穿花衣》, 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也很容易对小动物产生怜悯的情绪, 所以我们可以创设“小鸟长大啦, 换上美丽的花衣裳”的游戏情境, 激发幼儿主动帮助小鸟的欲望, 然后再提供材料, 引导幼儿用吸管滴画装饰花衣裳的玩色活动。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用多种色彩装饰衣裳, 教师利用游戏的情境性, 让幼儿知道要在小鸟的身上滴画多种颜色的水粉, 才能变出五彩的衣裳。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地参与活动, 被游戏的情境吸引, 为了让小鸟变得更美丽, 他们努力地在颜料盒里吸、在画纸上滴, 反复进行, 终于让小鸟穿上了美丽的外衣。当老师以小鸟的口吻感谢大家的时候, 孩子们分外得意,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
作者:闫祥祥 时间:2012-08-1119:27:43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膝着地,四肢协调地爬行。2.乐于扮演角色,体验模仿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双膝着地,四肢协调地爬行。2.四肢协调地向前爬行。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水果卡片(背面有粘性)篮子若干个。2.一片草在地(海绵垫)。
3.小刺猬头饰若干个(与幼儿人数相等)刺猬妈妈头饰一个。4.欢乐的音乐。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听口令做腿部运动:踢踢腿,踢踢腿,跟着老师踢踢腿。(左腿前踢,右腿前踢。)听口令做手臂运动:伸伸臂,伸伸臂,跟着老师伸伸臂。(双臂向伸、向上伸,侧平举等。)2.基本活动
(1)介绍活动内容,激发兴趣。
刺猬妈妈:我们要搬果子回洞里做好过冬的粮食。搬果子时,要爬过一个大草坪(垫子),小刺猬们一定要小心搬哦。(2)教师示范讲解爬行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双手双膝着地、手脚同时移动协调地爬,头要抬起,眼睛向前看。(3)幼儿学习爬的动作技能。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散练习爬的动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幼儿爬的动作。(4)教师示范小刺猬运果子的过程。
双手双膝着地的爬过垫子,捡几张水果卡片,把背面黏在背上,再双手双膝着地的爬过垫子回来把卡片放在篮子里。(5)情境游戏:小刺猬运果子
第一次游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双膝着地、四肢协调地爬行。第二次游戏时,草拉长到4米,强调幼儿的速度要加快。3.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刺猬妈妈:“孩子们,今天你的表现得真棒,每个人都运回了很多水果。咱们来庆祝一下吧!幼儿随音乐做相互抱抱、自由摇摆、伸展等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1、能按颜色(红、黄、蓝、绿)分类摆放。
2、能够认识颜色标记(红、黄、蓝、绿)
3、在游戏中能礼貌待人,学会分享。
活动准备:
1大篮子8只(大小、颜色相同)
2、幼儿人手一小箩筐(15只)
3、果树4棵,树上放(红、黄、蓝、绿)的果子。
4、红、黄、蓝、绿颜色标记。
5、小山羊手偶绒玩具一个,音乐:摘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小朋友,昨天薛老师去大森林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个新朋友,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你们说好不好吗?”(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猜猜它是谁?
2、教师让幼儿猜谜语。全身都是白白的毛,头上长着两只角,叫起来“咩咩咩”。小朋友知道是谁吗?(小山羊)
3、我们一起欢迎小山羊。小山养出场给小朋友打招呼。
教师:“小山羊你好。你可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了。”小山羊:“不行着几天妈妈生病了,我都好几天没找到吃的了。”教师:“小山羊别急,你回家照顾妈妈吧,我们小朋友会帮你找食物的!”“谢谢小朋友!再见!”
二、情景表演,摘果子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为小山羊找食物好吗?”音乐(摘果子)响起,幼儿跟着音乐拿起箩筐跟着老师一起去采果子。
2、教师:“小朋友们看,在我们前面有个果园,我们一起去采果子吧!”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采树上的果子。(音乐停,马上回座位)
三、区分果子的颜色并分类摆放。
1、我们一起给小山羊摘了很多果子,我们要把他放在这里的大箩筐里送给小山羊。小朋友们看这里的每个箩筐有什么不同啊?(幼儿观察箩筐,发现箩筐上的颜色标记不一样。)
2、让幼儿认识颜色标记。
3、教师师范操作,把各种颜色的果子分类放在同样颜色的箩筐里。
4、幼儿自己操作:下面请小朋友们把采到的果子放在箩筐里来。教师巡视,如发现不对的当面指正过来。
5、评价表扬:小朋友们可真棒,这么快就学会本领了。
6继续摘果子。
教师:小朋友们看,树上还有很多果子呢,我们再去摘果子吧!(再次响起音乐《摘果子》幼儿在愉快的音乐下摘着果子)
美术作业, 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或延伸, 是所学知识技能的巩固与实践, 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小班化教学的到来, 我校组织美术教师多次学习新课程理念, 以“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的新课程理念来改变美术课堂教学作业评价低效的现状。
那么如何有效地用行动来诠释这一新课程理念呢?经过我校教师的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和大胆实践, 一个全新的想法在教师间初步形成——“作业超市”。
二、具体措施
1.我的“商品”我创造
美术作业超市要想开张, 得要有丰富的美术商品, 那商品哪里来, 主要是从学生的课堂上、兴趣课上或课后创作而来, 当然, 我们创作商品也是引进超市理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 自主选择作业要求、作业量、表现形式、内容等进行创作, 体现美术商品的多元性。
(1) 不同的“作业要求”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存在个性差异, 学习能力有高有低, 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上的差异。统一的作业要求使一部分学生轻松完成任务而迫切要求增加难度, 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完成不了学习任务而产生厌学心理, 外在的内容负担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负担。改变这种状况, 我采用了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 即统一教学内容不同的作业要求, 根据学习目标, 针对学生的层次设计和布置难易程度不一的作业, 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学习需求, 自主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2) 不同的“作业量”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布置不同的作业量让学生自选, 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自己。
(3) 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生兴趣不同, 爱好不同, 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 在快乐中完成作业, 一定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老师应努力使作业具有主题性和情境性, 融作业于游戏、绘画、制作、表演、调查等之中。这样学生都能动起来, 特别是在表现媒材不足的情况下, 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4) 不同的“创作途径”, 学生自选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渠道存在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 让学生自选符合自身情况的创作途径去完成。
(5) 不同的“表现媒材”
在进行美术表现之前, 教师在储物台里堆满了物品, 有碎布、卡纸、各色彩纸、废旧挂历纸、旧报纸、剪刀、胶水等媒材, 还有制作未完的半成品, 就好比整个“超市”里放置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喜好, 去相应的区域选择自己的作业媒材。
2.我的“商品”大家评
有了商品, 美术超市要开张了, 学生的商品主要展示在画室、教室的墙上、学校的橱窗里或社会场所或“校园网络”等平台, 教室和画室的商品向师生开放, 并定期或在节日将学生的商品 (优秀美术作品) 展示在学校售货架和社会公共场所上, 形成“作业超市”。同时在每件作品左下角设置“评价袋”, 评价袋里放些“评价小纸头”。一学期结束, 由任课教师将每位学生所有美术超市商品的评价汇总, 形成一学期的“美术超市商品评价档案”。
(1) 每件商品质量反馈
设计“美术商品反馈表”, 贴于学生的美术作业旁边, 用于评价学生每次完成的美术作业。作业超市的每一商品 (美术作品) , 首先由学生进行自评, 包括对作业的评价、对自己学习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学习表现的评价, 小组评价也参与其中, 再由老师进行对作业的总体评价、亮点评价, 以及对学生学习中的态度习惯的评价, 整个评价力求直观、显性、量化。亮点评价, 采用奖授多种小印章的形式。
(2) 定期商品展示交流
短期评价, 即以学生平时作业评价为基础, 针对学生某一学习段的作业进行评价, 主要以“两月一次商品交流大会”与“年终考评”两种方法为主。
(3) 学生“美术商品跟踪档案袋”评价
即学生美术档案评价, 是为学生每人设立一只档案袋, 存入学生在美术学习上获得的各种成长体验, 包括学生入学的第一件作品、每学期的平时美术作业评价表、每学期的学习表现总评、获得的美术方面的荣誉等, 由学生自己、教师、家长作为评价者参与其中。改变以往教师为学生成长过程的主要资料收集者和评价者的单一模式, 让学生、同学、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等多主体开放性的参与, 让学生通过在收集、整理、欣赏、完善自己作品和充实档案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己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 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我的“商品”我义卖
商品在交流评价的同时, 经过师生的再加工和包装, 通过网络拍卖、与商家合作、校园和广场义卖等形式, 推向市场, 虽然每件作品价钱不高, 但一学年汇总也有近千元, 学校再通过献爱心的途径献给学校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三、成果
美术超市作业运行至今, 其产生的意义, 对新课程的推动, 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各方面能力是巨大的。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谈它的意义。
1.点燃了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
在农村学校, 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 使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变“逼我做”为“我必做”, 变“令我做”为“我乐做”。
2.满足了孩子美术创作的成就感。
我们美术老师带学生到校园、到校外写生, 学生的感受既新奇又丰富, 他们觉得这种上课方式有趣、新颖, 他们认识到由于行人的注视, 美术作业不仅仅是为自己而作, 而是为了学校的荣誉要认真完成。因此, 每个学生不再是教室里的个体, 而是代表学校, 面向社会的一个整体, 他们哪怕是小小的行为都昭示着学校的声誉。在这种环境下而产生的一张小小的作业, 它浓缩了学生的一个美好的回忆, 一次激情的燃烧, 一次集体荣誉感的真实体验。
3.培养了孩子的一颗爱心。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师的教学,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美术作业超市活动的开展, 使孩子创作的作品品种多元、丰富, 而且想象力丰富。
4.“美术作业超市”加强了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 在小班化教学情境中, 开展“美术作业超市”活动,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享受美术创造的快乐, 评价能力、审美能力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的作业评价机制, 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更快乐!
摘要:由于当前农村生源锐减和严重流失, 农村小学呈现“自然小班化”现象。小班化美术教学的“灵、便、巧”, 使学生美术作业和评价也具有灵活、多元、新奇、实效的艺术特色。本文提出了把“商业超市”运作模式运用到小班化美术教学作业评价中的理念, 并分析其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小班化,小学美术,多元评价
参考文献
[1]杨飞.小学美术学业水平评价的参照系统初探.
[2]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3]曲朝霞.教育评价的前沿研究调查.
[4]夏瑞雪.浅析“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育评价的新理念.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5]王建军.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
【活动目标】
1、练习走不同宽度和高度的平衡木。
2、能动作协调地走平衡木。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高度和宽度不同的平衡桥:低而窄的桥、高而宽的桥(宽度15—20厘米左右、高度15—25厘米左右)。
◎松鼠头饰每人一个。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果子若干,筐三个。
◎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做操教师扮“松鼠妈妈”,幼儿扮“松鼠宝宝”,听音乐一起做操。
师:早上的空气真好,宝宝和妈妈一起做个早操吧。
二、练习:
1、出示几座不同的平衡桥。
师:松鼠奶奶生病了,我们采一些果子送给奶奶。可是,要走过这两座不同的小桥才能到果园,试试看,你们能不能勇敢地走过去。
2、幼儿自选小桥练习走。
教师注意观察,指导和保护幼儿走小桥。
三、游戏:
1、教师介绍“采果子”游戏规则。
师:每个“松鼠宝宝”走过小桥,到对面的果园里采一个果子,采完果子走回来,送到和果子一样颜色的筐里。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幼儿走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四、放松整理物品,做放松动作。
师:我们一起将这几筐果子送给奶奶,奶奶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活动建议】
《小松鼠采果子》活动,通过角色的扮演和游戏情境的创设,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的重点就是走小桥,练习走不同的平衡木,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教师在活动前要编排好做操的内容,尽可能的让幼儿活动全身的各个部位,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练习走小桥的时候,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讲解不同桥的走法,使幼儿明确动作要领,可以让幼儿将两臂伸平,以此来保证身体的平衡。幼儿在选择不同的小桥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同时要保护胆小的幼儿,使其有安全感,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会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节奏美。
2.认识一些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
2.各种秋天的水果:核桃、龙眼、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柿子、梨。
3.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剪好的图片和大盘子图片 幼儿人手一份。
4.胶水。
活动过程:
1.听秋天的音乐,如活动室。
2.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教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水果呀?
3.教师总结:
其实秋天就是一只大盘子呢?
现在就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现在我们就来听听吧!
4.幼儿学念诗歌
a.第一遍:教师边念儿歌,边在大盘子图片里贴水果。“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念完时把水果拿下来。
b.第二遍:放慢速度,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在念的同时贴上一个水果,直到念完贴完为止。
c.让幼儿一起参与。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贴水果图,幼儿集体念诗歌;
d.幼儿个别练习:请一位幼儿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边念,边贴到大盘子图片上。
5.幼儿制作水果盘:请幼儿每人贴一个水果盘。
6.教师说:现在果子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我们把水果盘送给客人老师好吗?(好)
小朋友们送水果盘给客人老师的时候要记得念《秋天果子多》这首诗歌给客人老师听哦!
秋天果子多(诗歌)
秋天像只大盘子
盛满各种甜果子
绿苹果 红柿子
黄澄澄的大梨子
串串葡萄赛珠子
像灯笼的是橘子
秋天是只果盘子
人人喜欢吃果子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感知现在正是秋季,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通过让幼儿说说、想想的方式,引导幼儿来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感受诗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学会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
关键词: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情境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依然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游戏法、操作法等教育方法和策略虽然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受传统教育教学观的影响,幼儿园美术活动仍然存在沿袭传统方法按部就班地呈现教学内容,注重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等弊端。从而促使美术活动或远离幼儿的生活,或偏离幼儿的真情实感,或使幼儿学习的乐趣淹没在枯燥的技能训练中。因此,怎样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良好的策略设计和组织美术活动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情境通常指对人发生作用、产生意义的环境,这种作用与意义源于人与周围人、事、物的“交往”和“对话”。相对于中大班,小班幼儿的思维更具具体形象性,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交往、持续对话中建构着关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从而获得发展。从此出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从情境教育入手,以各种环境事物为主题,通过运用和创设各种情境,努力将美术活动还原为幼儿自主体验的意义过程。
一、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
自然而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小班幼儿自在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形成经验、获得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不仅如此,受能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小班幼儿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和情节有创作的兴趣。因此“发掘生活情境在美术活动中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好真实的生活情境,首先要求教师从幼儿生活环境中取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社区里的飞鸟鱼虫、爸爸妈妈、老师同伴……这些贴近生活的各种人、事、物都打动着幼儿,吸引着幼儿,都可以适宜地设计为美术活动的内容。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使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过程。例如,在三八节“漂亮的妈妈”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妈妈在家劳动时喜欢穿围裙,于是有些幼儿就选择了折纸,折成了很多小花粘贴在围裙上,认为妈妈穿围裙很漂亮;有些幼儿还选择了在围裙上画五颜六色的线条,说妈妈喜欢穿有彩色条条的围裙。通过教师的引导,有些幼儿说“妈妈的头发最漂亮,弯弯的,长长的。”于是就生成了“给妈妈设计发型”这个美术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为妈妈设计了很多种发型,有弯弯的长发,还有短发,还有的把妈妈的头发画成了红色,告诉老师“这是妈妈新染的颜色”。幼儿沉浸在为妈妈设计发型的愉悦中。通过不同内容的美术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
利用好真实的生活情境还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与生活情境充分互动,以使其对事物加深理解、丰富表象,便于创作。其有效途径是指导性的观察,通过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物,帮助他们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扩展美术创作经验。由于“3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学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有序观察技巧,并通过启发、迁移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主要特征并展开想象。此外,教师还要减少约束,尊重幼儿的观察体验,允许幼儿对观察事物做出自己的解释,在提高他们观察思维力的同时,关注幼儿审美感受能力的获得。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给树叶宝宝穿衣服”的涂色活动时,幼儿都将树叶的颜色说成是绿色的,通过教师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落叶,并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落叶的颜色和形状,萌萌说:“老师,我捡到的叶子是黄色的。”琪琪说:“老师,我捡到的叶子有绿色还有红色。”还有些幼儿说:“我捡到的叶子是长长的。”还有些幼儿说:“我捡到的叶子像手。”回到教室再组织幼儿进行涂色的时候,有些幼儿在一片叶子上涂上了红色、绿色,还有黄色……每一幅作品都非常漂亮,颜色各异。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不仅感受到了周围生活中的颜色变化,而且还学会了观察,对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
二、构建支持性的人际情境,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性
人际情境指的是由人际交往所构成的心理环境。虽然从表面上看,模仿在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但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之一,美术也是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思维和自由创造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幼儿所处的心理环境。一个开放、包容、互动,能给予幼儿支持的人际情境能促进幼儿自然流露情感,从活动中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在获得美的陶冶和愉悦时独立思考、主动实践。因此,教师首先要给予幼儿情感支持,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表达自己的鼓励和肯定,接纳他们各种形式的标新立异和奇思妙想,并且不以作品是否客观、真实为原则评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被理解的喜悦。例如,在玩色活动中,亮亮用板刷将画纸上的太阳刷成了深蓝色,同桌的小朋友看到后说:“太阳不是红色的吗?怎么变蓝了?不好看。”亮亮说:“那是因为要下雨了,乌云挡住了太阳。”说完,亮亮感觉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认可,顿时有些失落。教师见到了这种情景,并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作品,而是表扬了亮亮的想法,并且在全班这小朋友面前讲评了亮亮的作品,表扬了亮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自由、宽松、和谐的人际情境有助于激发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性。
除去情感支持,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和灵活的策略支持,使幼儿随时都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维持创作动机。在区域活动中,几名幼儿在美工区在画“毛毛虫”,幼儿在画毛毛虫的身体时遇到了困难,乔乔着急地说:“老师毛毛虫的身体我画不圆?”教师及时将准备好的一个个毛毛虫身体的圆形卡片给了乔乔,告诉乔乔可以借助小卡片,把圆形小卡片拓印在纸上连起来就变成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了。乔乔高兴地画了一条可爱的毛毛虫,觉得特别满意。教师也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画,其他幼儿也拿起了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地画了起来。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自己的毛毛虫画的都很棒。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投放活动材料,以平行绘画的形式介入活动中来巧妙应对幼儿的需求。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针对活动的难点进行引导,如: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一个个圆形连接起来的,不要把圆形分开,要不毛毛虫的身体就会断了。孩子们在绘画时就将圆形一个个连起来,并且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幼儿迁移、整合已有经验,进一步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
支持性的人际情境不仅取决于教师,也源于同伴。儿童与同伴间的关系和与成人间的关系是儿童世界中两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而同伴关系作为其中的水平关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比与成人间的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广泛(Hartup,1989)。虽然美术活动强调个人创作,但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创设多种途径与同伴进行积极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会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通过积极的同伴互动,促进幼儿同伴间灵感的激发与启迪。例如,在“帮助大树妈妈找树叶宝宝”剪纸活动中,有些幼儿将叶子剪成了直线,有些幼儿叶子边剪的不是很光滑,教师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对于剪得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并且让这名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叶子,怎样剪才能将叶子的边剪成弧线,这名幼儿边说儿歌边演示:“爬呀爬,爬山坡,爬到山顶下山坡……”幼儿通过借鉴同伴的经验来学习,更能激发参与活动的欲望,促进幼儿同伴间灵感的启迪。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兴趣性
随着人们对美术活动本质认识的深入,幼儿美术活动与游戏的联系就愈加紧密。“幼儿美术活动,特别是幼儿早期的美术活动,仅仅是一种自发自为的涂鸦行为。幼儿最初并非出于塑造形象而使用工具,更不是利用材质、机理等表达式表现自己内心和客观世界,而是将工具材料视为可操作的有‘意思’的‘玩具’”“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意识和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原始、本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自然状态下自由发生的,是幼儿生命进程不可缺失的游戏活动、简约的审美活动。”美术活动的游戏本质使美术活动游戏化变得顺理成章,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拉近了美术活动与幼儿现实生活的距离,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创作,在创作中享受快乐。
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首先表现为活动任务游戏化。教师结合活动特点和所需材料等客观要素将教育意图融进一个个幼儿能够扮演或担当的角色活动中。受形象思维的影响,这样的活动总能激发起小班幼儿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体,主动想象、主动操作,从而有效增强了幼儿美术创作过程的情趣性。例如色彩活动“秋天的果实”中,教师利用涂鸦墙为幼儿设计了一个大果园的情境,幼儿化身为魔术师,拿着板刷自由自在的为果园里的水果宝宝涂颜色,给果树妈妈和树叶宝宝换衣服;在绘画活动“好大的毛毛虫”中,教师先请幼儿扮演毛毛虫,引导幼儿发现毛毛虫的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圆圆的,并且每个圆都连在一起,在之后的绘画中幼儿从“让毛毛虫快长大”的想法出发,反复画圆的枯燥无味荡然无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美术活动中往往过于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美术技能也是顺利进行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美术活动中,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还表现为技能传授游戏化。教师在引出技能知识点、强调常规要求等各环节,以及细节指导时都要注意使用符合游戏情境和角色身份的言语表达方式,此外,还要根据创设的游戏的特征和教学本身的需要,尽量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运用感官进行操作、训练和体验。例如,在线条画“喜欢水的鱼宝宝”活动中,教师设计了情境——鱼妈妈带鱼宝宝在水里游,鱼宝宝喜欢很多很多的水,引导幼儿为鱼宝宝添画水波纹。教师将波浪线的技巧编进儿歌“小鱼小鱼水中游,向上游,抬抬头,向下游,快加油!”在儿歌的引导下,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画出一条条波浪线,在学习的同时又体验了成功感。
四、总结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构建支持性的人际情境、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教育者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性,还能在满足幼儿生理、安全、表达等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激活思维,唤起情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这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试论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1997(03).
[2]赵玲.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几点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1998(01).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学习倒退爬。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道具果树、老虎头饰、铁盒若干、拱门、爬行垫、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活动:引出情境,听口令进行走跑练习。
专项准备:幼儿随教师做热身操:头、肩、腰、膝、腿、脚。
二、基本部分
1.引出“小刺猬找果子”的情境,复习手膝着地向前爬。
玩法:“小刺猬”跟在“刺猬妈妈”后面,听指令慢爬和快爬。(提醒幼儿双膝着地、四肢协调地爬行。)
2.引出“躲避大老虎”的情境,学习倒退爬
(1)初步尝试倒退爬
玩法:刺猬妈妈带领小刺猬到森林寻果子,途中遇到老虎(由配班扮演),大家要悄悄地向后退。(引导幼儿向后慢慢倒退爬)
(2)集中小结,自由尝试倒退爬
师生集中小结,教师做示范,幼儿自由尝试倒退爬。“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教师提醒幼儿倒退时要慢,手、膝同时向后移。)
(3)再次游戏,远距离的倒退爬
(4)难度提升,快速反应向前爬和倒退爬
3.游戏:小刺猬摘果子。
集中介绍场地、说游戏规则,请一名示范幼儿游戏。
师幼集中小结游戏过程和结果。
三、结束部分
1.听音乐放松身体,调整呼吸、调节情绪,重点放松练习部位。
2.活动结束,收拾器材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常常有一些看起来危险的现象发生。如何转危为安,巧妙利用,有目的地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我们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是本节课选材的关键。
【小班美术:秋天的果子】推荐阅读:
小班美术活动《彩色的雨滴》01-03
小班美术活动:奇妙的相片01-08
小班美术有趣的树叶装饰教案06-13
小班美术有趣的螺旋线06-26
小班美术教案《好吃的火锅》11-29
小班美术我的本领大教案07-23
小班美术活动球宝宝的新衣教案11-03
小班美术帽子09-10
可爱的小猫咪小班美术教案10-07
小班美术特色方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