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基础教案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s基础教案(通用9篇)

ps基础教案 篇1

选框工具M:出来的选框就叫做选区,有选区就在选区操作,Ctrl+D取消选区 矩形选框与与椭圆选框的切换是Shift+M,属性栏可以进行新建选区每次点击拖拽出现新的选区,加选旧选区与新选取结合,减选把多余的取消掉,交叉选择两个选区相交的部分。Shift+F6羽化选区

按住shift拖拽是正方形选区,Alt拖拽从中心往四周做选区,按住Shift+Alt是从中心往四周画正形

Alt+Del填充前景色,Ctrl+Del填充背景色 套索工具L:

套索工具:手动描绘,适用于其他选择工具选择完毕后的加选减选。

多边形套索工具:可以选择多边形区域。在不同位置单击,它会自动连接起来形成多边形选区,最后闭合。适合边缘为直线的图形做选区。

磁性套索工具:最精确的套索工具,方便快捷,套索黑白对比最明显的地方。魔棒工具,快速选择工具W:原理图像中相近颜色(色块)的像素来建立选区,用于选择颜色和色调比较单一的图像会比较方便,选择范围小,更改容差,选择范围发生改变。

裁切工具C

1.直接裁切,选中回车,不能裁切圆形

2.有透视的裁切。有透视的图片勾选右上角的透视选项,移动四个角上的小方框。

3.多张照片裁切文件,自动,裁剪并修齐照片。会自动裁剪下来,并形成新的文件,源文件不会关闭

一.修复画笔工具J 1.污点修复画笔工具:针对小范围污点修复,自动与周围颜色融合,直接在污点上单击即可

2.修复画笔工具:可将图像的部分或全部连续复制到同一或另外一幅图像中,并且根据硬度不同,与被修复的图像周围边缘会自动与背景相溶。(适合修复较细腻的图形)按alt取样,贴到受损部分

3.修补工具:作用同修复画笔工具,用于修补老照片等类似情况,做选区拖动至好的部分进行修补,自动与周围环境融合(修复单色)目标:从目标修补源(先选目标之后拖拉到源上)源:从源修补目标(先选来源之后拖拉的目标上)修复图像可使用shift+f5编辑---填充--内容识别--确定

4.红眼工具:针对晚上开闪光灯拍照出现红眼情况,在眼睛上单击即可,颜色越鲜艳修复越黑

5.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方法与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两者在融合图像的意义上有点不同,修复画笔工具在采取源图像后,在目标位置点击,最终使源图像与点击位置及附近的图像融合起来,看起来更加的自然,该工具适合在颜色相近的图像上操作。6.选择修复画笔工具后,就要找目标位置,比如脸上的黑点,然后观察它周围颜色,找相近的颜色,然后根据黑点大小,在相近颜色上取色,取色方法是,按住Alt键不松,此时鼠标形状变成中间有十字型的,然后在污点附件相近颜色上点击一下,意思就是取色。如图2所示。然后在黑点上单击,此时,黑点由刚才取的色及黑点周围颜色融合在一起所替代,黑点不见了,等于就是把黑点给“修复”了。

7.二.画笔工具B 可绘制边缘柔和的图形

1,自定义画笔:新建文件--绘制图形--编辑--定义画笔预设--名称--确认 2,画笔大小,硬度:在绘制过程中右击调节

3,定义画笔预设f5:通过设置形状,散布,纹理,颜色等ps随机绘制图形 4,载入画笔:可以把外置画笔载入ps使用,画笔形状中向右箭头点击载入画笔格式*.abr 5,保存画笔:画笔样式按钮中向右的箭头----存储画笔---格式*.abr--保存即可 6,复位画笔:恢复默认ps画笔

7,替换画笔:新文件替换原来的文件

三、铅笔工具:

可以绘制像素画的图形,与画笔区别:画笔工具有虚边,铅笔工具都是实边,硬度调节不受影响。shift画直线,前景色为白色时,表现橡皮擦功能。

四.颜色替换工具:更改颜色使用,用前景色颜色替换与取样点容差范围内相似的颜色,样式:取样连续:鼠标碰到就被取样修改变为前景色

取样一次:鼠标第一次单击取样,修改于单击相似的颜色变为前景色

取样背景色板:与背景色相似的颜色都被修改前景色,修改范围与容差大小有关

图像--调整--替换颜色:图像中大范围颜色替换,做选区---调节颜色

五.仿制图章工具S:

修复图形可将一幅图像的部分或全部连续复制到同一或另外一幅图像中,并且不能与被复制的图像的底色相溶。按alt取仿制源,可把整个图像复制,与修复画笔工具区别: 仿制图章复制为实边对象,修复画笔边缘被虚化,据画笔硬度给边缘虚化效果,硬度100%无虚化,修复画笔硬度100%也有虚化虚化相对较小。

六.图案图章工具:复制排列图案

一寸照片:

1.裁切工具:固定尺寸2.5*3.5cm,裁切工具裁剪

2.图像---画布大小---不勾相对---高度宽度2.9*3.9cm--确认---选择图像边缘填充白色

3.编辑--定义图案--确定 4.图像--画布大小--勾选相对---定位左上角--度8.7*3.9cm--确定 5.图案图章工具---选择图案--绘制

七.橡皮擦工具E 1)橡皮擦工具擦除图形

2)背景橡皮擦工具:用来去除图像背景。与颜色替换工具参数类似,取样连续,取样一次,取样背景色板

3)魔术橡皮擦:擦除图形中所有类似的颜色,调节容差控制颜色范围,(通过色块擦除)八.渐变工具G 颜色之间自然过渡

一)类型

1)线性渐变,表现空间效果 2)径向渐变:表现球体效果 3)角度渐变:表现放射效果 4)对称渐变:表现圆柱体效果 5)菱形渐变:表现星光光照效果 二)属性栏

1)反向:可以翻转填充中的颜色顺序 三)渐变编辑器

1)载入渐变,复位渐变,按Alt删除渐变

2)渐变的添加:渐变条上方色标表示不透明度,下方表示颜色标,在色条上单击可添加色标,拖拉可删除,双击可修改。

3)渐变编辑器:色条上边滑块表示不透明度,下边滑块表示颜色 添加滑块:在色条对应的位置下方单击,删除滑块:把滑块往外拖(往上或者往下)

修改滑块颜色:双击或者点击下面的颜色进行更改 载入渐变,保存渐变,重置渐变与画笔工具类似 存储渐变:按alt删除默认渐变,点击存储按钮 按钮:

1,ctrl+n新建文件,15*15cm,300像素 2,新建图层1---ctrl+r标尺--作中线---m椭圆选框工具按alt+shift从中心往两边画圆----alt+delete填充颜色-----alt+s+t变换选区---按alt+shift从两边往中间等比例缩放---delete删除

3,按ctrl+图层1的缩略图调用选区---调节渐变颜色拖径向渐变---双击图层---勾选外发光调节数值 4,新建图层3--m椭圆选框工具alt+shift从中间往两边画圆----渐变工具调节浅蓝到深蓝色渐变----拖拉径向渐变---编辑--描边5px黑色--确定

6,文字工具输入文字----调节字体,字号,颜色----双击文字图层---外发光 7,新建图层4---椭圆选框工具--白色到透明色线性渐变

九、模糊工具: 使图形局部柔和模糊常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常用滤镜--模糊;人物皮肤常用表面模糊,像素颜色平均化对应菜单栏: 锐化工具:与模糊工具相反使图形局部清晰 滤镜---锐化,常用usm锐化 涂抹工具:CTRL+SHIFT+X通过涂抹使图形变形与滤镜-液化中向前变形工具类似,使用时配合使用冻结蒙版工具

十.色调工具

1,减淡工具:提高图像的亮度与图像--调整---曲线ctrl+m(色阶ctrl+l)2,加深工具:与减淡工具相反,降低图像的亮度,曲线,色阶可同时使用 3,海面工具:降低图像的饱和度 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

1,图像--模式--灰度(无法添加色彩)

2,图像--调整--去色ctrl+shift+u(可添加其他色彩)

3,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调节饱和度为负,可保留一部分色彩

4,图像--调整--通道混合器,勾选单色(可调节红绿蓝三个颜色的灰度)

5,图像--调整--黑白ctrl+shift+alt+b(可调节6种颜色的灰度,更精准)

6,工具箱中海绵工具,去除像素饱和度

十一.钢笔工具p 绘制直线以及曲线的路径。原则:在拐弯的位置加点,ctrl选择并移动锚点,alt拖轴

1,路径的作用:通过路径转换为选区,三种方法:

1)ctrl+回车路径变选区

2)路径面板下,按ctrl+路径缩略图或右击建立选区

3)在钢笔工具下右击创建选区 2,路径的绘制

1)钢笔工具:a,直线:两点确定直线

b,曲线:点击点拖动

按住alt键拖拉控制线可以绘制尖突锚点。按alt键可在点上拖出双轴,同时按alt把鼠标放在单轴上可对单轴移动

2)添加删除锚点工具:鼠标放在路径上点击可添加,放在点上点击是删除 3)自由钢笔工具,自由任意画路径 3,路径面板

1)双击工作路径--存储路径

2)选中路径画在同一个路径层上,不选中会产生新的路径层 4,路径的编辑

1)选择添加锚点或删除锚点。鼠标放在线上添加,鼠标放在点上删除 2)转换点工具,按alt键从钢笔工具切换到转换点工具 3)选择路径,按住ctrl从钢笔工具切换到选择工具 4)保存路径:路径面板双击---确定

十二.文字工具T 1,文字分类 1)美术字文本:直接输入的文本 优点:输入方便,便于编辑 缺点:不能自动换行 适合:少量文本输入

2)段落文本,按鼠标左键拖拉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优点:可自动换行

缺点:输入不方便,不便于编辑

适合;输入段落较长的文字,如报纸,说明书,宣传材料等 a.选择文字工具拖拉,生成文字框。

b.ALT键+单击鼠标左键,段落文字框大小输入高度宽度,创建指定大小的文字框

c.ALT键拖拉鼠标生成文字框

使用方法:若文本框绘制小了,点击锚点直接拖拉,按ctrl拖拉同时放大字体

2,文本输入

1)横排文字工具:横向输入 2)直排文字工具:竖向从右往左输入,输入字母,数字等需要选中文字ctrl+t右上角按钮内勾选标准垂直罗马字体

3)输入小写字母可选择字符面板调板中小型大写字母或大写字符转化 4)横排/直排文字蒙板工具:点击在蒙板上输入文字,这时可对文字进行修改

一但点击图层生成选区,就不能修改字体字号等,并在普通图层上填充。3,字符段落编辑:ctrl+t 4,文字图层变为普通层:在图层上右击栅格化文字,是不可逆过程,栅格化之后不能修改字体样式。按ctrl+图层缩略图选择文字选区,可添加渐变。5,修改文字大小:使用选框工具选择文字ctrl+t修改 6,变形文本:属性栏变形文字按钮

7,文字样式:双击图层可为文字添加投影,内阴影,外发光,内发光等效果。

8,保存设置好的效果:窗口菜单---样式面板---右下角创建新样式按钮--确定 9,存储样式:按alt删除原有样式---右上角按钮---存储样式保存。载入样式:同画笔工具

绘制带有图案或渐变的字体

方法1:文字工具输入---按ctrl+文字图层缩略图---新建图层---拖拉渐变或填充图案

方法2:输入文字--修改字体字号---文字图层上右击栅格化文字---按ctrl+图层缩略图----拖拉渐变或填充图案

方法3:新建图层---横排/直排文字蒙板工具输入文字---点击图层---拖拉渐变或填充图案

十三、蒙版

1)快速蒙版:做选区 分别使用画笔工具、橡皮擦工具、渐变工具结合前景色背景色做选区默认没有涂抹的部分做选区,涂抹部分是受保护的不做选区可以用选择--反向ctrl+shift+I 方法:快速蒙版工具---黑色画笔工具--涂抹---再点击快速蒙版---生成选区 2)图层蒙版显示与隐藏图形,配合黑色画笔使用,默认状态白色显示,黑色隐藏,灰色半透明,alt+缩略框查看涂层蒙版shift+缩略框停用启用涂层蒙版

再图层上点击添加图层蒙版--黑色画笔在要隐藏的区域涂抹即可

3)矢量蒙版(使用路径控制显示的方式)运用矢量工具组中形状工具,自动生成新的图层,此图层由前景色完全填充,后边跟随图层蒙版,隐藏图形外其他颜色,一般用来单色填充 涂层矢量蒙版---显示全部

好处:1。路径保存时体积比较小

2。外形可以重新调节

4)创建剪切蒙版:剪切蒙版只对下面一个图层产生影响,在图层中右击创建剪切蒙版,上边图层只会影响下边一个图层,在调整面板中修图时最常用。

十四.图像调整

图像调整菜单和调整面板区别:

图像调整菜单在原图像上调整,会破坏原像素

调整面板生成新的调整图层,不对源图像像素产生影响,对下边所有图层同时产生影响。要想只对下边一个图层产生影响右击创建剪切蒙板。

十五.色阶

色阶:ctrl+l看色阶直方图,调节色调问题,主要用于调节大色调倾向如明暗度,色彩的范围和色彩平衡。输入色阶表示修改前,输出表示修改后。alt+取消键:复位。通道:默认复合通道 还可以对单色通道调整

黑灰白滑块分别表示暗部灰部和亮部 三种方法:

1,手动调节黑白灰滑块

2,吸管吸取,分别设置图片的黑场灰场白场。3,自动/自动色调ctrl+shift+l 十六.曲线

曲线ctrl+m:对色阶调整后进行更精细调节,可控制点的范围更多 最常用调节方法s型:使图像亮部更亮暗部更暗 吸管工具与色阶中完全一样

十七.曝光度

曝光度是用来调整曝光不正确的照片

十八.自然色相饱和度

自然饱和度:色相饱和度的分支,调节自然物,色调颜色更自然,常用于调节自然风景类图像

色相饱和度:ctrl+u对图像颜色进行精确修改。上下色条表示输入和输出通过选择输入范围修改输出颜色 修改颜色的三种方法:

1,工具箱中:颜色替换工具,可对图像进行单一小面积修改,灵活运用其中取样多次/一次和取样背景色板

2,图像-调整-替换颜色--运用吸管工具做选取可对整体图像中的颜色进行修改(调节颜色比较单一)

3,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十九.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ctrl+B,在色彩倾向上发生变化,主要用于调节颜色倾向问题,通过对阴影高光中间调调节控制图像细节部分分别调节图像色彩偏差。

二十.黑白

黑白:可以将彩色图转为灰度图,同时保持对个颜色的转换方式的完全控制,比去色更能调节细节。

二十一.照片滤镜

照片滤镜:给有色图像加单一的颜色,用有色玻璃看物体。同黑白中勾选色调作用,黑白中是给灰度图像加滤镜。对图像添加单色

1,图像-调整-照片滤镜

2,图像-调整--黑白中勾选色调

3,图像-调整--通道混合器调节红绿蓝色调 4, 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勾选着色 5,图像--调整--变化

二十二.通道混合器

通过混合当前颜色通道中像素与其他颜色通道中像素来改变全通道的颜色

二十三.反相

反相ctrl+I,做负片效果,可用来做选区,比如像素明亮值为255,反向后为0。

二十四.色调分离

色调分离,能分离2-255种颜色。做彩色插画效果,用来对颜色统一化,常用2.3.4,数值2能分离8种颜色rgbcmyk+白色

二十五.阈值

阈值,做黑白插画,只能分离黑色和白色,图像中不会产生灰色细节,默认为128,双击图层图层样式对话框中移动混合颜色带的黑白滑块,可调节黑色白色显示与隐藏效果。

二十六.渐变映射 渐变映射:通过渐变映射重新定义图像,渐变效果分别单独添加在图像的暗部,中间灰,亮部增加对比,仿色让色彩平缓,反向可以做渐变设置效果前后颠倒。

二十七.可选颜色

通过CMYK混合颜色的方法调节颜色,多用于印刷业,调节墨水的分量来控制图像的输出效果

二十八.阴影高光

阴影/高光:照片拍为逆光时使用,调节照片逆光效果,能快速改善图像曝光度或曝光不足区域的对比度,同时保持图片的整体平衡,阴影上升暗变亮,高光上升亮变暗。

二十九.HDR色调

专业修图使用,专业调节曝光等效果。

三十.变化

变化。给图像添加单一颜色,点击一次添加一次。

三十一,匹配颜色

把效果好的图像色彩匹配到效果差的图像中,须两张图像PS同时打开,其中一张颜色匹配给另一张

三十二.替换颜色

替换颜色:可以理解为色相饱和度的另一种用法,同工具箱中颜色替换工具,对图像中颜色进行调整。颜色替换改的是一部分,替换原色是改的全部颜色,三十三.色调均化

色调均化:自动分析照片暗的多就变亮,亮的多就变暗,整个图像色调平均化

三十四.图像大小,画布大小

图像大小调整,图像大小画布大小都改变,画布调节的是背景大小,图像大小不发生改变,相对是相对于现在图像再加上相应数字,定位是从这个点开始往外加

三十四.图层

图层Ctrl+shift+N新建图层,可以调节属性,颜色任选,在小眼睛有区别。组起分类作用,把图层放进去组里才有东西。

1,合并下一层合并连接图层ctrl+e 2,合并可见图层:ctrl+shift+e 3,将所有图层合并到一个新层上--盖印图层ctrl+shift+alt+e 图层顺序的排列: ctrl+shift+] 至于顶层 ctrl+shift+[

至于底层 ctrl+] 向上一层 ctrl+[ 向下一层

Shift点最上面与最下面图层全部选择 图层的对齐与分布:

移动工具属性栏可对齐与分布连接图层中的图形 对齐:使链接图层中的图形,在指定位置上对齐 分布:使连接的图层中的图形设置相等的距离

图层组:图层的集合,可同时对图层进行显示与隐藏 图层样式:

1,投影:模拟投影效果

2,内阴影:在图形内部做投影(模拟凹陷效果)3,外发光:模拟霓虹灯发光效果

4,内发光:与外发光相反,在图形内部可做图形内部颜色填充

5,斜面和浮雕:是图层样式中最常用的效果之一,可模拟立体效果 6,光泽:可模拟从各个方向照射的光源:表现高光效果

7,颜色:可为图层中的图形做渐变填充,同渐变工具,但可以自由缩放渐变的颜色

8,颜色叠加:为图层中的图形做图案填充,同编辑---填充

三十五.滤镜

滤镜

1,重复上一次滤镜效果ctrl+f 2,转化为智能滤镜:cs5中图像直接拖入文件会自动生成智能滤镜--右击-栅格化图层会变为普通图层

普通图层转换为智能滤镜:滤镜--转化为智能滤镜

3,滤镜库:滤镜使用中最基本的效果,滤镜库可以直接进行调节。

4,镜头校正:可用来旋转图形,和做镜头上的微调。与单反相机有关系,拉一条斜线会自动旋转角度。

5,液化:主要针对人物处理,向前变形会变瘦,可以调节画笔大小,左侧冻结蒙版工具冻结的部分不受影响。重建工具,回到原图像,鼠标滑动。

顺时针扭曲,烫发的感觉,按Alt键逆时针。褶皱膨胀工具起到缩小放大的功能。

6,消失点:针对有透视的图形,可自动生成透视网格,可复制有透视的图形。选框工具,这个选框有透视关系,Alt键把选择的地方移走,类似图案图章工具,Alt键取样。

7模糊:表面模糊适用于皮肤,可以先添加蒙版针对局部。动感模糊显示运动状态,添加图层蒙版把主体物呈现。高斯模糊,等同于平均模糊,同种颜色的模糊 8,锐化,像素图形局部清晰 9,安装外挂滤镜:

解压文件--打开---复制---右击ps图标--属性---查找目标---plugins文件夹下--复制---重启ps即可

三十六混合模式 两张以上图层使用。

1变暗,显示深色颜色,上下两种颜色进行对比,深色显示,浅色隐藏。2正片叠底:使图像更自然,变暗生硬,原理去白留黑

3滤色:细节比变亮多,滤色存在细节,变亮没有细节,原理去黑留白 4颜色加深:上面的颜色反映下面的颜色 5颜色变亮:颜色变浅

ps基础教案 篇2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 (苏教科院科[2010]11号) 精神, 一份完整的语文教案包括6个基本要素, 分别是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资源开发、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从“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提出课程目标。

(一) 按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唯独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课程目标体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理念。首先,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 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其次,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 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 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 它是不可传递的, 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最后,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 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

例如, 《雷雨》的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确立。一是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及戏剧欣赏的方法; (2) 能够根据戏剧语言、情节挖掘人物性格, 初步把握人物性格 (如周朴园) , 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 能够根据人物性格冲突把握戏剧高潮, 感悟主题 (矛盾根源) 。二是过程与方法: (1) 初步感知戏剧, 理清〈节选〉情节; (2) 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 理解人性的复杂。三是情感价值观: (1)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所传达的悲剧意识; (2) 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对“假、丑、恶”的摒弃。

(二) 按总目标、分目标来设计

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视角的教学形态。单元教学法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组织教学内容, 进行教学设计, 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它以某一基本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篇课文组成的教学单元为教学单位。单元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着眼于一组文章制定教学目标, 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明确目标, 了解内容、探求方法、尝试知识迁移、检测和矫正学习结果,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每单元由若干单篇组成, 单元有重点、有共性, 单篇有特点、有个性, 因而单元教学往往在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把握规律, 又在同中辨异的过程中学会活用。

单元教学和课文目标有密切关系, 课文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的出发点, 单元教学是若干教学变量的组合。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 主要结合教材、学生情况。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笔者更倾心于将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结合起来, 对《雷雨》的教学做了修改, 单元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了解不同时代的中外戏剧, 从分析戏剧的艺术形象出发, 联系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把握戏剧的主题。

2.学习戏剧语言, 更加全面地理解戏剧。

3.通过本单元所选中外戏剧的阅读欣赏, 感受戏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教学目的如下所示。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 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二、内容安排详尽周全

能准确把握所选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科学合理, 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切合学生的整体水平, 有梯度;内容的组织能体现应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基于公共基础课, 必须交6课时的教案。为了凑齐6课时, 选手会另起炉灶, 不参考教学大纲, 故意将3课时的教学改成4课时。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参考用书中明确3课时, 这容易给评委留下投机取巧之嫌。

笔者参赛的单元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模块 (下册) 第一单元———生活的滋味, 在撰写《我的母亲》教案时, 根据教学指导用书, 我分两课时讲解。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语段, 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母亲的性格。从母亲教子、母亲为人两个角度把握母亲的仁慈、严厉、容忍、刚气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二课时, 母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 可本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敬意。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 多了一份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的方法, 让学生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学习本文平实自然、朴素明净的语言特点。笔者认为, 两课时的教学安排符合教学的实际, 也考虑学生的学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 学生与家人的关系也比较亲密, 学生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可是, 有些选手硬将本课确定3课时, 通过“回忆母亲—理解母亲—感恩母亲”三个环节,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延伸拓展, 显得有意拔高作品的主题, 将语文变成说教课。显而易见, 已经背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策略灵活适度

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确定和运用;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活动有明确设计, 有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法指导, 合适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策略依据不同的文体而千差万别, 散文的教学无非是情境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诗歌的鉴赏主要有诵读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说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对比鉴赏法;这些传统的教学策略虽然简单, 却很实用。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支架式教学法。它是积极主动探究, 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学情, 立足文本, 围绕关键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设计了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 并对问题进行分解, 形成问题链, 形成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 由文章的外表深入肌理, 由内容探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 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语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中, 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借鉴写作方法, 训练思维能力, 陶冶思想情操等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到语感教学中。教学中, 以比较揣摩法为主, 辅之以美读感染、语境创设、切己体察等语感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 从四个维度 (内涵、情感、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 探究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原因、目的及作用, 从而凭借语言文字, 深度解读文本, 把握文章的内在肌理, 切实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3.对话教学法。通过研读、问答、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立足文本,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 实现作者、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 围绕“一个人”,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 在师生、生生对话中, 启发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 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高尚人格;围绕“一份情”, 在师生、生生的反复对话中, 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深度对话, 解读作者的情感,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围绕“一句话”, 学生将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分享, 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程序有效实施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下列内容与步骤。 (1) 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 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3) 信息资源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 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 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4) 自主学习设计。依据不同的文体特点, 进行灵活适度的教学设计。

以《我的母亲》为例: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体验感悟六个环节。第二课时包括进入情境、揣摩语言、拓展延伸、比较欣赏、体验反思、课堂小结六个环节。

五、资源开发重在挖掘

语文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 根据语文教育资源、教育理念, 为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以教师为主体, 通过与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的合作为学生设计言语实践活动以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地方语文课程资源是中职学生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 它有一般经典不可取代的情境性和适应性。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 把它们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 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在讲解《我的母亲》时, 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 使用了江苏省规划教材及配套的资源, 搜集网络资源, 开发了授课需要的资源。

六、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简单说就是对照该课教学目标, 即过程和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反思, 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也可以是教与学的预设与生成情况的反思。教学反思包括亮点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三个方面, 主要侧重于改进措施。教学反思既要贴近实际的教学环节, 不能夸大其词, 也不能凭空捏造。语文课程评价的策略思想是:以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为立足点, 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为切入点, 以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智慧为重点。在这样的策略思想指导下, 具体的评价策略不妨作以下尝试, 在活动中进行。随着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改革, 语文学习活动成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过程, 既是学习语文的过程, 也是运用语文的过程, 同样, 还是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语文素养进行检测的过程。叶澜教授曾经讲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学, 长期积累, 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反思之功效对教师大有裨益。以上六方面是笔者参赛的浅薄认识, 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学无止境, 教亦无止境。我会努力前行, 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J].常州师专学报, 2002, (2) :76-77.

[2]李悦.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J].石油教育, 2002, (6) :36-37.

[3]李乃生.浅谈中职校语文教学策略[J].中职教育, 2011, (667) :135.

[4]王存新.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构建[J].中国商界, 2010, (204) :190-191.

[5]李冬青.中职校课堂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和策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 2008, (12) .

ps基础教案 篇3

Render(渲染)滤镜使图像产生三维映射云彩图像,折射图像和模拟光线反射,还可以用灰度文件创建纹理进行填充,

1、3D Transform(3D变换滤镜)

作用:将图像映射为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并且可以对其中的图像进行三维旋转,此滤镜不能应用于CMYK和Lab模式的图像。

调节参数:

选择工具:可以选择线框并对其进行移动。

直接选择工具:可以选择并调节线框上锚点的位置。(注:如果线框变为红色,则此线框无法在三维空间中创建)

添加锚点工具:可以向圆柱体线框上添加锚点。

删除锚点工具:可以删除圆柱体线框上的锚点。

转换锚点工具:通过单击添加的锚点,可以使其在角锚点和平滑锚点之间进行转换。

全景相机工具:单击此钮,图像将映射到绘制的线框上,我们可以使用此工具对其进行移动操作。

轨迹球工具:单击此钮,图像将映射到绘制的线框上,我们可以使用此工具对其进行旋转操作。

抓手工具:当图像无法在窗口中完全显示时,可以使用此工具移动图像。

缩放工具:对图像进行缩放操作。

对于立方体和球体,我们只能使用直接选择工具调节其顶点。

对于圆柱体,我们可以向其右边框上添加锚点,然后使用直接选择工具进行调节,还可以用转换锚点工具使添加的锚点在平滑和尖角之间进行切换。

选项:单击此钮,可以在弹出的窗口中设置分辨率的高低和消除锯齿的质量,还可以选择是否显示背景。当按住Alt键,选项钮变为复位钮,单击此钮可以复位我们所做的修改。

图解效果:

原图像 立方体

球体 圆柱体

变形圆柱体效果

2、Difference Clouds(分层云彩滤镜)

作用:使用随机生成的介于前景色与背景色之间的值来生成云彩图案,产生类似负片的效果,此滤镜不能应用于Lab模式的图像。

调节参数:无

图解效果:

原图像 分层云彩效果

3、Lighting Effects(光照效果滤镜)

作用:使图像呈现光照的效果,此滤镜不能应用于灰度,CMYK和Lab模式的图像,

调节参数:

样式:滤镜自带了17种灯光布置的样式,我们可以直接调用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设置参数存储为样式,以备日后调用。

三种灯光类型:点光,平行光和全光源。

点光:当光源的照射范围框为椭圆形时为斜射状态,投射下椭圆形的光圈;当光源的照射范围框为圆形时为直射状态,效果与全光源相同。

平行光:均匀的照射整个图像,此类型灯光无聚焦选项。

全光源:光源为直射状态,投射下圆形光圈。

强度:调节灯光的亮度,若为负值则产生吸光效果。

聚焦:调节灯光的衰减范围。

属性:每种灯光都有光泽,材料,曝光度和环境四种属性。通过单击窗口右侧的两个色块可以设置光照颜色和环境色。

纹理通道:选择要建立凹凸效果的通道。

白色部分凸出:默认此项为勾选状态,若取消此项的勾选,凸出的将是通道中的黑色部分。

高度:控制纹理的凹凸程度。

图解效果:

原图像 光照效果

4、Lens Flare(镜头光晕滤镜)

作用:模拟亮光照射到相机镜头所产生的光晕效果。通过点击图像缩览图来改变光晕中心的位置,此滤镜不能应用于灰度,CMYK和Lab模式的图像。

调节参数:

三种镜头类型:50-300毫米变焦,35毫米聚焦和105毫米聚焦。

图解效果:

原图像50-300毫米变焦

35毫米聚焦 105毫米聚焦

5、Texture Fill(纹理填充滤镜)

作用:用选择的灰度纹理填充选区。

调节参数:

选择一张灰度纹理。

图解效果:

6、Clouds(云彩滤镜)

作用:使用介于前景色和背景色之间的随机值生成柔和的云彩效果,如果按住Alt键使用云彩滤镜,将会生成色彩相对分明的云彩效果。

调节参数:无

图解效果:

ps基础教案 篇4

原图

最终效果

1、打开原图素材,按Ctrl + J 把背景图层复制一层。按Ctrl + Alt + ~ 调出高光选区,把前景颜色设置为黑白,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执行:滤镜 >扭曲 >扩散高光数值默认,确定后发现太白了,把图层不透明度改为:60%,效果如下图。

2、新建一个图层,按Ctrl + Alt + Shift + E 盖印图层。

3、创建曲线调整图层,适当加强一下图片的对比度,效果如下图,

4、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适当增加洋红数值,效果如下图。

5、发现图片有点偏红,再次创建曲线调整图层,选择红色,往下调整降低一点红色,效果如下图。

6、新建一个图层,把前景色设置为粉红色:#F1A0C1,选择画笔工具给人物加上腮红,可以适当调整图层不透明度。

7、新建一个图层,盖印图层。用Neat image磨皮,数值自定,确定后加上图层蒙版,用黑色画笔擦掉纹理过强的部分,效果如下图。

ps基础教案 篇5

作用:Pattern Maker(图案生成器)滤镜根据选取图像的部分或剪贴板中的图像来生成各种图案,其特殊的混合算法避免了在应用图像时的简单重复,实现了拼贴块与拼贴块之间的无缝连接,因为图案是基于样本中的像素,所以生成的图案与样本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

调节参数:

使用剪贴板作为样本:勾选此项将使用剪贴板中的内容作为图案的样本。

使用图像大小:单击此钮将用图像的尺寸作为拼贴的尺寸,

宽度:设置拼贴的宽度。

高度:设置拼贴的高度。

位移:设置拼贴的移动方向(无,水平或垂直)。

数量:设置拼贴的移动距离百分比。

平滑度:控制拼贴的平滑程度。

样本细节:控制样本的细节,若值大于5会大大的延长生成图案的时间。

显示:选择显示原稿还是显示生成的图案效果。

拼贴边界:勾选此项可以显示出拼贴边界。

更新图案预览:勾选此项将自动更新图案的预览效果。

图解效果:

PS人物修图之详解 篇6

1 图片的分析

打开一张普通的人像照片, 要求照片要足够清晰, 这是操作的前提。P图前, 首先要找到图片中需要修饰或调整的地方, 或是缺陷, 比如图片的明暗层次体现不够、人物的肤色偏暗偏黄等, 方可有针对性地解决照片中存在的问题。

2 色彩的调整

拿到一张图片,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彩, 或者艳丽、或者灰暗。针对色彩,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大家可从对应的方法着手。

2.1 曝光不足或过度

曝光不足指原照片在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拍摄, 使照片的整体非常暗淡, 照片中的人物也不够清晰。曝光过度指原照片在强光的条件下拍摄, 由于曝光过度, 导致照片中丢失了一些色彩和细节, 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恢复照片中的色彩的细节。

两者均可运用反相命令、曲线命令、色阶命令、亮度/对比度命令等, 但需注意在提亮照片的整体时, 也要增加照片中图像的饱和度, 避免照片产生失真效果。

2.2 提亮照片的局部

原照片是在侧光环境下拍摄的照片, 人物脸部被别的投影遮挡, 导致五官不清晰或颜色暗淡。需先用选区工具建立选区后, 适当的增加羽化值, 再使用色阶命令、饱和度命令、曲线命令等调整, 提亮人物的皮肤, 减淡人物脸部的明暗面对比。

2.3 偏色

偏色图片修复的方法有很多, 常用的有通道修复及曲线修复方法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过通道修复方法能够更好的保持图片的细节, 效果会略好, 不过操作起来复杂一些。

2.4 其它

除了以上讲到的色彩问题, 还会遇到照片色彩失真、亮度不够的情况, 针对此类色彩的问题, 主要用到图像/调整命令。此菜单下有许多命令, 常规简单的操作可使用自动颜色、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完成。但需要调整出颜色的层次感和质感, 则要精细地设置参数, 针对不同的通道进行不同的设置。

以上操作如是针对图层的, 则效果会作用在图层上, 会影响该图层的图像参数, 也不能再次进行参数的调整。建议使用调整图层, 调整图层可以给该图层下的所有图层增加一个效果而不改变原图层的状态, 比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 在调整图层内可任意调整参数。

3 皮肤的美化

拍摄照片中的人像, 都有不同程度的瑕疵, 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照片的美观, 对常见的瑕疵和缺陷进行修复和美化, 可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

3.1 去除脸部的斑点、黑眼圈

修复时可使用仿制图章工具、修复画笔工具, 并配合使用曲线命令、色阶命令、亮度/对比度命令等。需要提醒的是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皮肤颜色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以免使皮肤产生斑驳的效果, 在参数上要把握好笔头的硬度和透明度。

3.2 去除脸部的皱纹

修复时重点使用仿制图章工具, 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画笔笔头大小设置和硬度、透明度的设置, 且复制的源应是皱纹就近的皮肤, 才能让皮肤显得自然。

3.3 皮肤的柔化

多数的照片人物脸部皮肤会显得粗糙, 将脸部皮肤变得细腻会给照片增色不少, 此操作亦称为磨皮。简单的操作可用工具箱中的模糊工具完成, 需注意强度的变化, 在接近面部五官时强度应变小, 对应的画笔笔头硬度、透明度也适当调小。效果更佳的则是在建立选区的前提下用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 并配合编辑/渐隐命令使用, 让皮肤变得均匀细腻。

4 轮廓的突出

照片中, 会因人物五官不够清晰, 导致观众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人物的脸部, 则需要将人物的轮廓变清晰, 五官突出。如是照片中的景物, 亦可使其更有质感。操作中可使用选框工具建立选区后, 用USM锐化命令、色阶命令等进行调整。

5 外形的调整

人像照片中, 根据需要需对脸型、体型或身体某个部位进修调整, 如脸颊宽想要变窄、身体太胖想要瘦身、眼睛太小想要变大。修图时需注意在对人物外形调整时, 要根据原照片中人物的比例进行调整, 不能随意地调整, 否则会破坏人物的比例结构, 产生一种畸形的效果。

做此操作, 重点使用滤镜/液化命令,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画笔大小、画笔压力参数的调整以及图像被保护区域的设置。

6 去除照片的噪点

原照片中有些小颗粒, 也就是噪点, 主要是由于拍摄时的感光度不够造成的, 放大照片观看时影响了照片的质量, 同时也影响了照片的美观, 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去除照片的噪点。

做此操作, 主要运用杂色/去斑命令、高斯模糊命令、USM锐化命令, 色相/饱和度命令、色阶命令等。注意参数的强度, 避免照片变得模糊、不清晰。

7 替换照片的背景

替换人像照片的背景, 其实就是将人物抠图, 换一个背景。此操作重点为图像的抠取与选择, 能熟练运用抠图工具则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常用的抠图工具有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钢笔工具、快速选择工具, 有的图片也会用到通道抠图, 如婚纱照片, 视图像情况选择对应的工具即可。抠图时需注意羽化值的设置, 这样才能让抠出的图像和背景较好地融合, 显得和谐。

ps基础教案 篇7

PS按钮制作基础教程之制作蓝色圆形水晶按钮

。制作的时候需要多分几个图层。从底色渐变开始一步一步渲染效果。尤其是高光部分一定要自然,并与光源部分一致。

最终效果

1、新增一个图层1,并用圆形选取工具画出一个圆形选区,如下图:

2、先将前景色和背景色分别设定为浅蓝和深蓝色,再用渐层工具拉出圆形渐层,如下图:

3、先按Ctrl + D取消选取,再使用图层样式功能加上阴影和描上黑边,如下图:

4、再新增一个图层2,并用圆形选取工具画出一个圆形选区,这个圆形选区要画的比蓝色的圆形小一点,如下图:

5、将渐层工具调整为白色到透明的色彩,如下图:

6、在图层2的圆形选区内拉出白色到透明的直线式渐层,如下图:

7、先按Ctrl + D取消选取,再使用: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如下图:

8、将图层2的透明度调整到60%左右,如下图:

9、再新增一个图层3,再用圆形选取工具画出一个圆形选区,这个圆形选区要画更小一点,如下图:

10、在图层3的圆形选区内拉出白色到透明的直线式渐层,如下图:

11、再用圆形选取工具,选取图层3圆形部份的下方,再按滑鼠右键设定羽化,如下图:

12、羽化值设定大约在10左右,设定完羽化,直接按键盘的Delete键,就会将图层3圆形的下半部删除,如下图:

13、先按C trl + D 取消选取,再使用: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这次的高斯模糊不用设太大,如下图:

14、将图层3的透明度调整到80%左右,如下图:

Ps教案 篇8

一启动和退出 1启动 1)标题栏 2)菜单栏 3)属性栏 4)工具箱 5)状态栏 6)控制面板 7)工作区 8)图像窗口 2退出

文件/退出

ctrl+Q ALT+F4 二PS窗口基本操作 1软件窗口的大小调整 2控制面板的显示和隐藏

TAB:显示或隐藏工具箱、属性栏、控制面板 SHIFT+TAB:显示或隐藏控制面板 3控制面板的拆分和组合 4存储工作区

PS基本操作

一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1新建文件 2打开文件 3存储文件

二图像文件的颜色设置 1颜色设置 1)颜色面板 2)色板面板 3)拾色器 三颜色填充 菜单、工具栏、快捷键(ALE+DEL或BACKSPACE 填充前景色CTRL+DEL或BACDSPACE填充背景色)

四标尺、网格和参考线设置 1标尺的使用方法

1)标尺的显示和隐藏:视图——标尺

CTRL+R 2)标尺原点位置

标尺水平和垂直的交叉点,沿对角线拖曳——SHIFT将标尺原点与标尺刻度对齐 标尺原点位置还原到默认状态:双击标尺交叉点

3)标尺单位:编辑——首选参数——单位与标尺(或左键双击标尺)

标尺右键 2网格的使用方法 1)视图/显示/网格

2)编辑/首选项/参考线网格和切片 3)视图/对齐到/网格 3参考线的使用 1)建立 2)移动 3)删除

4)ATL

SHIFT 5)显示或隐藏 五图像的缩放显示 1缩放工具

1)CTRL++放大镜

CTRL+-减小

CTRL+0自动适配到至屏幕大小 2)双击缩放工具:以实际像素显示100% 3)ALT:放大——缩小

4)CTRL:缩放工具切抑郁为移动工具 2抓手工具

1)双击:将图像适配至屏幕显示

2)CTRL+单击:放大

ALT+单击:缩小 3)空格键:将当前工具切抑郁为抓手工具

选区和移动工具应用

一图像的选取

1矩形和椭圆形工具的应用

1)按SHIFT正方形选区

ALT+SHIFT:以点击点为中心的正方形 2)新选区

添加到选区:SHIFT

从选区减去:ALT

与选区交叉:SHIFT+ALT 3)自由变换:CTRL+T

等比缩放:SHIFT

以中心等比缩放:SHIFT+ALT 2套索工具L 1)套索工具

2)多边形套索工具

3)磁性套索工具:羽化

频率 3魔棒工具 容差

连续

二图像的移动和复制

1当前移动工具:ALT拖动鼠标复制图形

ALT+SHIFT垂直或水平移动复制图形

2无论当前为何工具:CTRL+ALT移动复制图形

ALT+CRTL+SHIFT垂直或水平移动复制图形 3SHIFT+CTRL+ALT+T重复复制

图形的变形,对齐和分布

一、图形的变形

CTRL+T后按CTRL拖四个控制点,可移动控制点的位置,任意变形。

按CTRL+SHIFT拖四个控制点,可沿直线变形。

按CTRL拖中间控制点可产生透视。

二、图像的对齐与分布

1对齐:将几个图层中的图像按照指定的方式进行水平或垂直对齐

分布:使各个图层中的图像距离相等。2对齐按钮:

顶对齐、垂直中心对齐、底对齐

左对齐、水平中心对齐、右对齐 3分布按钮:

按顶分布、垂直居中分布、按底分布

按左分布、水平居中分布、按右分布

绘画工具

一、画笔工具

二、画笔预设面板 F5键

三、铅笔工具

自动抹掉:在与前景色不同的颜色区域落笔时,铅笔工具将以前景色的颜色绘制;在与工具箱中的前景色相同的区域落笔时,铅笔会自动擦除前景色而以背景色的颜色绘制。

四、渐变工具 1渐变方式

线性渐变、径向渐变、角度渐变、对称渐变、菱形渐变 2渐变工具属性栏

渐变编辑按钮:当单击前面的颜色部分时,弹出渐变编辑器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重新设置渐变的各个颜色。单击后面的黑三角形按钮,弹出渐变选项面板,可选择要渐变的颜色。3渐变编辑器

预置栏、参数设置区、按钮区

五、油漆桶工具

填充选项:前景、图案

容差:控制图像中的添色范围,数值越大,填充的范围越大。

编辑工具

一、历史记录画笔

可以将损坏的图像进行修复,文件必须是打开的已经保存过的文件。

二、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工具

可以使图像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三、修复画笔 用来复制图像的,反复制的图像经过处理后复制到指定的位置,使复制的图像可以与底层的颜色相互融合,产生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修补工具

1同修复画笔一样,也是用来修复图像的,不同的是前者是用画笔来进行图像修复,而后者是通过选择区域来完成对图像的修复。2源:在需要修补的位置创建选区。

目标:在不需要修补的位置创建区域。

五、仿制图章工具 ALT取样

六、图案图章工具

七、橡皮擦工具

八、背景色橡皮擦工具

九、魔术橡皮擦工具

十、模糊、锐化和涂抹工具

要适度应用新闻摄影中的PS技术 篇9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它是由新闻事件和抓拍的图片两个部分组成, 是新闻事件的一种表达方式。PS是Photoshop的英文缩写, 是一种图像编辑软件, 具有强大的图像修饰功能, 通过PS技术的处理可以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象组合在一起, 使图像发生全新的变化。从艺术的角度上看, 一张看似普通的图片, 经过PS技术处理, 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 会使主题更加突出, 无论从光线、构图还是角度、表现等方面都堪称一张完美无缺的图片。但新闻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 它是一种纪实手法, 主要是新闻记者在事件发生的时候, 通过抓拍完成的, 意在通过图片说明正在发生的事件, 向外界传播新闻信息。在这几年的摄影经历中, 笔者深深认识到, 一张好的图片必须具备时间、空间、光线、主体的有机组合,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新闻事件有时是不可预知的, 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而且, 突发新闻也是最精彩、最难拍的。如果因一时的疏忽大意, 或对相机的曝光、感光度等参数把握不准, 势必会因曝光不足造成照片整体色调发暗, 画面效果平淡且缺少层次, 这时候用PS技术调一下, 就会使图片得以还原。这样的处理, 既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又能增强新闻图片的传播效果。

然而, 在现实的新闻摄影报道中, 有些人违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不顾社会事物的客观现实, 随意运用PS技术对图像动“大手术”、“乱切换”, 虚构、夸大甚至东拼西凑、改头换面、无中生有, 臆造了一些虚假不实的新闻图片, 且有的图片还获得了奖项。像华南虎假照事件、藏羚羊假照片事件等, 都是通过PS技术手段合成造假的例子, 在社会上的影响极其恶劣, 严重亵渎了新闻的真实性, 伤害了广大读者的感情, 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对新闻图片的信任, 也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使用好PS技术的前提。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 应当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用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新闻摄影工作。在新闻摄影工作中, 只能把PS技术作为快捷处理图片、提高发稿实效、为摄影服务的一种手段和技能, 而不能改变新闻摄影的性质和特征, 绝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追求轰动效应, 增加卖点, 甚至为了个人名利应用PS技术改变图片原貌, 造成图片失真。新闻摄影记者要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不为利惑、不为名累, 以保证图片新闻信息准确、全面、客观地传播。

要把握好使用PS技术的底线。新闻摄影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图片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图片的感人力量和宣传效果就在于它具有绝对的现场性, 具有具体形象和不可辩驳的事实的见证性。文字记者在选择新闻素材时, 可以去掉那些与报道主题无关的内容, 但是, 新闻图片必须有完整的事物现场的新闻要素, 绝不能运用PS技术采取“换人”、“换头”、“换背景”、“换地标”等办法制造新闻要素。否则, 只能弄巧成拙, 误导读者, 给公众眼见都不一定为实的错觉, 不再相信图片新闻所反映的社会事物。任何通过PS技术修改和组合新闻图片形象的行为都是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 编造新闻、篡改事实、篡改历史的行为, 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一幅好的新闻图片, 往往会带给受众深刻有用的信息和持久的影响力。新闻摄影虽然是一门艺术, 但新闻图片不能等同于艺术图片。在对新闻摄影图片进行处理时, 不能为了追求艺术效果, 增强图片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就通过PS技术大胆处理, 尽情挥洒使其产生炫效。摄影本身就是光影的组合, 也就是用光影作画。人们在摄影作品中都十分注重强调用光、构图、影调等因素, 力求作品完美无缺。然而, 新闻摄影是具有即时性和纪实性的, 图片的表现形式不能过多地强调外在形式, 如光线、色彩等, 重要的是要抓拍真实的瞬间。新闻摄影的艺术魅力在于内在形式的生动显示和充分表现。即通过必要的摄影技巧, 把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和新闻人物的情感、性格等感情色彩充分表现出来, 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和深刻内涵。因此, 对应用PS技术处理图片要特别慎重。

要把握好PS技术使用的尺度。新闻摄影是瞬间抓拍到的新闻图片, 往往有构图、色调、影调等方面的缺憾。有的摄影记者在抓拍中, 大多会采用曝光补偿增档或者减档的方式, 以确保图片的有效还原, 即后期处理。记者在抓拍新闻事件时, 有时由于受时间、空间、环境和技术的限制, 拍出的数字图像达不到百分之百地还原拍摄现场的光亮度和色彩, 或由于紧急情况下因曝光失误造成一些缺憾, 这种情况下, 在确实保证照片原有现场真实性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地对照片进行加工处理, 利用PS中的色阶、色彩平衡、明亮对比度、图像大小等功能对画面做一些调整, 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使用度, 做到适度而不过度。如正常的影调反差和色彩调整, 使不太清晰的照片更清晰一些, 对照片进行剪裁也称二次构图, 以及对图像中的燥点等数码病的修饰等, 都是合理的加工。因为这些后期加工不是以改变照片的结构和内容、歪曲照片的真实性、达到某种宣传效果为目的, 而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使照片在技术上更完善, 在内容上更接近真实。

(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机关车辆管理中心)

上一篇:学生会换届笔试试卷下一篇:的电视经典广告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