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英翻译技巧(精选8篇)
《济慈诗选》成功地把济慈的美带进了汉语,里面的很
多作品都可以作为创作汉语诗歌的借鉴。这与屠岸先生兼具 匠人的严谨和诗人的悟性、坚持洋化和归化的平衡分不开 的。此外,还有,个更深层的原因。他在次访谈中提到,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对济慈的诗情有独钟,很多作品都烂熟 于心,译作也反复修改。因此,这部译作可以说是屠岸先
生和济慈跨越时空的一次对话。每位翻译家都有自己最适合 翻译的对象,屠岸先生在这方面非常幸运,因而能最大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及教师们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Robert Lado (1957)为首的语言学家们明确地提出了对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进行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在其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Lado“从各个层面分析并举例说明了学生母语是如何干扰目标语言系的,如语音、词法、语法和使用层面,甚至文化层面”。他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因于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认为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困难所在。根据对比分析假设,在学习者目的语与母语相同的地方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不同的地方产生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50年代末,乔姆斯基对语言心理学的研究使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巨大冲击,同时对比分析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人们发现外语学习中的偏误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预测、解释和分析,尤其是在语法和词汇方面。
1967年,Corder发表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形成了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Corder (1982:9)指出在第二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错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孩子学习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种语言的重要学习策略。EA理论使人们对错误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从否定到肯定。同时Corder (1982:9)指出学生的错误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1) 对教师来说,如果他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分析,便可发现学习者在向目的语接近的过程中已达到了哪个阶段,还剩下多少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 (2) 向研究者们提供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的证据,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 (3) 错误分析对学习者本人也必不可少。因为我们可以认为犯错误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而采用的一种学习手段,学习者是在语言错误中逐渐学会外语的,这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学生在中译英句子练习中产生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分类和归纳,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为教师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帮助。
2. 错误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逐步深入,语言学家开始重视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的研究。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学习者的错误往往是由于采用不适当的学习策略所致。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研究学习者的错误去探讨其学习策略,并从中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心理过程,有利于其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者的错误,并有助于改进教学。下面拟从学习策略的视角来探讨错误分类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2.1 语际错误(interlingual errors)
这类错误是由语际干扰(interlingual interference)所造成的。所谓语际干扰又称母语干扰或者母语负迁移,是指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把母语的规则和用法转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由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造成学习者错误的产生。很多学生套用汉语的表达习惯,对中文句子进行直译,写出了很多错误句子。
2.1.1 谓语动词问题
例1.约翰既聪明又有责任心。
译句:John both smart and responsible.
译句应改为:John is both smart and responsible.
在英语中动词是核心,很多学生却忽略了这一点。
2.1.2 动词的及物性问题
例2.我们应该为人民服务。
译句:We should serve for the people.
译句中的“serve for”应改为“serve”。
汉语里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没有明显的区别,而英语里有些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是必须注意和区别的。受汉语影响,学生在翻译时不考虑动词的及物性,按汉语的习惯和规则行文,造成把及物用作不及物、不及物当成及物。
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汉语规则套用在英语学习上,按照中国人的思维进行句子的翻译。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母语知识的迁移又要尽可能地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醒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单词或词组从母语直接翻译成第二语言,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模仿英语的特点,从而写出或译出正确的英语句子。
2.2 语内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
这类错误是由语内干扰(intralingual interference)所造成的。所谓语内干扰是指由于第二语言本身结构导致学生犯错。
语言学家Richard (1974)将语言内部错误分为以下四类:
2.2.1 过度概括类(overgeneralization)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目的语知识后,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一些目的语中并不存在的结构。最典型的错误就是学生对动词的过去时都习惯加-ed,对名词复数习惯加-s。
2.2.2 忽略规则限制类(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
学生没有遵循英语规则的使用限制,而将该规则运用于不恰当的情景中。
2.2.2. 1 冠词问题
例1.创造的愿望是十分重要的。
译句:Desire to create is very important.
译句中的“Desire”应改为“The desire”。
英语冠词的使用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在汉语表达中,无需使用冠词来表示特指和泛指,所以学生在翻译时往往会忘记添上冠词,或者乱用冠词。此外英语的不定冠词还有两种形式a和an。当被修饰名词的首字母发音为辅音时,不定冠词为a;为元音时,不定冠词为an。由于汉语中没有这种区别,所以学生往往在该用an的地方仍用a,如:a hour。
2.2.2. 2 被动语态的问题
例2.当他受伤的眼睛受到感染、接着又传给那只好的眼睛时,他就成了盲人。
译句:He became blind when his injured eye infected andwhen the infection spread to his good eye.
译句中的“infected”应改为“was infected”。
翻译练习中,要是在中文中出现“被”字的话,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使用被动语态。可是在英文中被动语态的句子往往不会有“被”字提示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加强这类句型的训练。
2.2.3 规则运用不全类(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学生不能完全使用规则,他们习惯于使用早期阶段学到的规则,而不愿使用较复杂较难的规则。
2.2.3. 1 从句的语序问题
例3.作为新生,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等待着我们的大学生活会是怎样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必须把学习搞好。
译句:As freshmen, most of us do not know what does college lifehave in store for us, but we all know that we must do well in our studies.
译句中的“what does college life have”应改为“what college life has”。
在由连接代词 (如what, which) 和连接副词 (如when, where引导的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中的疑问句应用陈述句语序,而学生习惯性地套用疑问句的句型,导致了错误的产生。在纠正此类错误时应强调规则,加强学生对此规则的运用。
2.2.3. 2 动词的时态
例4.在搜寻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以为自己找到了财宝,结果一无所获。
译句:During the hunt, time and time again they thought theyfound the treasure, but in the end, they actually found nothing.
译句中的“they found”应改为“they had found”。
在英语中,不同的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前面发生的动作对后造成的影响要用不同的时态来表示。但是在汉语中人们却使用特定的词汇来表示时间观念,汉语本身没有这种相应的时态变化形式。由于汉英时态表达上的差异,难免会造成学生常常在时态上表达犯错误,以致出现以上的错误。
2.2.4 错误概念假定类(false concepts hypothesized)
学生对于英语规则错误地加以理解。如在时态翻译中不少学生把is或者are放在行为动词前面以表示动词的单复数和一般现在时,以及把was或者were加在行为动词的前面以表示过去时,都属于错误概念假定。
除了上述由于学生学习策略不当所造成的错误外,研究者还发现了由于其他策略如交际策略、考试策略等运用不当所造成的错误。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3. 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知,翻译练习中错误的产生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错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掌握正确的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对语言教师来说,在实践教学中只有深刻理解错误的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翻译往往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反映出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摘录学生常犯的典型例子,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归纳,拿到课堂上进行分析,集体纠正;让学生互相修改翻译作业,在互查互改中得到一些启发,加深对翻译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在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写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 对学生中译英翻译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 阐明了错误成因, 进而指出错误分析理论给翻译教学带来的启迪。
关键词:中译英翻译,错误分析理论,运用
参考文献
[1]Corder, S.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9.
[2]埃利斯 (Ellis, R)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1999.
[3]弗里曼 (Freeman, D.L.) , 朗 (Long, M.H.) 著.蒋祖康导读.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
[4]纽南 (Nunan, D.) 著.高远导读.第二语言教与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9.
[5]斯科维尔 (Scovel, T) 著.董奇主编.学习新语言——第二语言习得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7.
[6]韦丽秋.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之简明比较及其启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
【关键词】公示语 翻译
一、城市文化建设与公示语
经济发展早已不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唯一标准。现代化建设中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提高城市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趋势。在文化发展方面,展示城市形象和宣传城市文化的城市公示语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很普遍。但这些英文公示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作用。
公示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社会用语,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了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要了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中获得初步的印象。公示语是融合公益性,政治性,宣传性的语言,其特点是句型简短,言简意赅。句型方面使用祈使句或者省略句,并且省略标点符号,所有文字都用大写。公示语具有多种社会职能,以提醒,限制,指示,强制,交际,约束为主。
二、公示语英译现状与错误原因分类
介于翻译标准的不统一,译者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相关机构的监督和指导,公示语中不乏错误翻译。
1.直译:直译中文词汇是公示语翻译中最常见,最低级的一种错误。译者,或者制作标牌的人简单地凭借一本字典,或电子翻译工具逐字逐句地把中文公示语翻译成英文。比如“小心地滑”翻译成“Be Careful Wet Floor”,“由此下楼”翻译成“This Way Down Stairs”,“垃圾在此投放,烟头切勿投入”翻译成“Garbage Throws in here,Cigarettes Butts Throws in absolutely not to”。有时更有甚者在标牌的下面直接用汉语拼音代替英文翻译,在视觉上形成中英相配的假象。但定睛细看,直接暴露城市的文化底蕴。比如,高速公路上“禁止打手机”翻译成了“No Dashouji”。
2.措辞不当。在译者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措辞不当的错误。“危险勿动”翻译成了“Danger! Keep out!”在这句公示语中“勿动”应该翻译成“Don’t Move!”。有的场所在标注出口和入口的时候分别用到了“Import”和“Export”。正确翻译应该为“Entrance”和“Exit”。有些公示语中用“Disabled”指残疾人,通常这个词汇不够礼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Handicap”。有些地方把火车站和汽车站的休息室译成 “restroom”。“rest”有休息的意思。但是“restroom”指卫生间,正确的翻译是“The Lounge”。
3.缺乏专业素养导致的错误。众所周知,翻译原则上要从源语言翻译到目标语言,而不是通过中间语言完成翻译。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的译者,在翻译外来语的时候,往往直接翻译中间语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要求所有标牌,公示语必须配有少数民族语言。这些公示语已经是少数民族语言的译文,也就是中间语言。这些翻译有时候会采取浓缩,省略等技巧。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的各个旗县蒙语名称过长,在翻译过程中常常省略几个字:“科尔沁左翼中旗”一般写成“科左中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一般写成“达茂旗”。有些译者面对这些地名的时候直接用拼音写成“Ke Zuo Zhong Qi Banner”和“Da Mao Qi Banner”。这些错误的例子没有遵循翻译原则依据源语言翻译,而是从中间语言翻译到了目标语言。这些旗县的正确写法应该是“Horqin Left Middle Banner”和“Darhan Muminggan United Banner”。
三、措施及建议
1.译者加强基础知识。显而易见,以上翻译错误都源于译者水平不高所导致。虽然英语教育已经普及到全民,但翻译工作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公示语译者应当避免低级错误,遵循翻译原则,不胡乱翻译,不滥竽充数。从最源头减少公示语翻译的错误。
2.文化融合。公示语翻译的目标人群是外国游客。所以,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外国文化的融入和本土化的改变,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语言上要用国际惯用的语言,地道英语的词汇,句型,语气和语态。翻译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情况和国际氛围。可以参考文献调查,学习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和实例。另一方面,还可以参考在国外相同场合中使用的英文公示语。通过搜集,整理和筛选,再结合本地文化习惯选出最恰当的公示语翻译。
3.政府出台法律法规。公示语翻译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一个政府的管理水平。政府可以专门设立一个机构监管,甚至可以监制公示语翻译。或者任命已有机构负责公示语翻译监管工作。也可以定期组织学者赴英美国家,考察英美文化下的公示语,对国内的公示语翻译提出意见,及时更新最潮流的公示语翻译。此外,各个地区的监管部门可以定期相互访问,在交流中学习最新公示语翻译。4.公示语翻译是整个社会的职责。除了监管部门,标语制作机构也应该提高自我水平,积极与相关单位或者专家进行沟通,确保生产出正确的标识语。
参考文献:
[1]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J].上海翻译,2011(4):27-30.
状语从句时考研翻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涉及到每一个长难句,所以我们有必要把状语从句单独拿出来解决。一般来讲状语从句的翻译相对简单,顺着句子的顺序去翻译就好了,但我们有时候还是会发现有些问题不是很好处理。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状语从句的特点。1.一般情况下,引导英语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基本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对应关联词,但有时不必翻译,因为引导汉语状语分句的关联词时常省略,有近50%的汉语复句中并不使用关联词语而且省略关联词的汉语句子更为精练。
2.英语状语从句的位置颇为灵活,置于主句之前或主句之后均可。汉语状语分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前,只有偶尔才位于主句之后。
这是在翻译状语从句时总体来讲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从状语从句的几个分支分别来看一下翻译。
(一)时间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与汉语完全对应的表示时间的状语
例:When they approached Trenton, lights were still burning in many of the houses and Christ mas parties were still going on.
当他们逼近屈兰敦时, 许多房子里仍然灯火通明,圣诞晚会还未结束。
由于英汉语言表达的习惯差异,通常汉语的状语从句位于句首,而英语的状语从句可前可后, 以后为多。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汉语句子较少使用关联词。
2. 翻译成固定(常规)句型
一般像由 hardly (scarcely)…。 when (before)… no sooner… than… as soon as … the moment(the instant )… just as…等短语连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 主句与从句通常要互换, 常常译成包含“刚(一)……就……”这种结构的句子。同样,包含该结构的汉语句子亦应翻译成英语中相对应的固定句式。
例:计算机刚一启动,就发现有病毒。
Hardly had the computer started working when viruses were found.
As soon as she heard the news, she fainted.
3.译成并列分句
例:I was going home when I met Mary.
我正要回家, 就在这个时候,我碰到了玛丽。
4.转译为其他状语从句
英语状语从句有时它们的深层意义互相渗透,可以互相替换,需要转译。有些时间状语从句虽然形式上是由表示时间的.引导词(如
when, before, until 等)引导,但根据句子逻辑意义来判断,应灵活翻译成表因果关系的从句,或者翻译为表条件的状语从句或表目的的状语从句。
When winds blow particles against a large rock for a long time, the softer layers of the rock are slowly worn away.
由于风把砂粒刮起来, 碰撞大岩石,久而久之,较松软的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表原因的偏句)
(二)原因状语从句的翻译
英语原因状语从句通常由从属连词 as, because, since 引导。所有的英语原因状语从句在汉语译文中通常位于句首,偶尔亦置于句末。汉语的原因状语从句翻译成英语时可位于译句句首,也可置于译句句末。
原因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表示原因的分句
例:It is frequently said that computers solve problems only because they are “programmed” to do so.
人们常说,电脑之所以能解决问题, 只是因为电脑给输入了解决问题的 “程序”。
2.译为不带关联词、因果关系内含的并列分句
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 stable community, their friends of many years, and 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
众多家庭搬出安定的社区,离开交往多年的朋友,远离大家庭的其他成员, 日常信息来源就此切断。
(三)条件状语从句的翻译
1.译成相对应的表条件的分句
If the epidemic cannot be controlled effec tively, the whole country will come into chaos.
如果这种流行传染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整个国家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2.译成不含关联词、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
If you melt two or more metals together, you can get a new metal.
将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化在一起就可产生一种新金属。
3.译成补充说明情况的分句
Be respectful to your superiors, if you have any, also to strangers, and sometimes to others.
要尊重你的上司,如果你有上司的话。对待陌生人,有时还有别人,也要尊重。
4.译成特定的条件分句
They might be prepared to trim production―but only if they are convinced it will firm prices
它们可能准备削减产量――但条件是必须先使这些产油国确信, 石油价格将保持稳定。
(四)让步状语分句的翻译
1.译成表示 “让步”的分句
Although there are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the main engine propelling the separatist cause is economic.
尽管有文化差异,但是推动分裂主义进程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
2.译成表 “无条件”的条件分句
汉语里有一种复句,前一分句排除某一方面的一切条件,后一分句说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结果的产生没有什么条件限制。这样的复句里的前一分,称之为 “无条件”的条件分句,通常以whatever, wherever, whoever, whenever, no matter wh-为引导词, 通常翻译为以 “不论” “无论” “不管” 等关联词。
Yet whenever I stopped by his hospital bedside, he was surrounded by visitors from his church, singing and praying.
一、确立主干
1、确立主语
(1)避免主语机械对应
这个地区雨比较多。
It rains a lot in this area.
(2)方位词或时间词在主语位置
山下住着一位老妇人。
There lives an old lady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3)用it做主语翻译主语是复合结构的汉语
信不信是你的事。
It is your concern whether you believe me or not.
最好是等他们回来。
It is advisable to wait till they come back.
勤能补拙
It is diligence that makes for deficiency.
2、确立谓语:英语的动词通常只能由某个动词或者系表结构担任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不要太浪漫主义。
We shouldnt be too romantic about personal relationship.
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As long as he is living, he always works and studies as hard as possible, unwilling to dream his life away, let alone waste even a single moment of life.
二、语序调整
1、定语的位置:英语中,单词充当定语时多为前置,短语和从句充当定语时多为后置。
钓鱼是一项能陶冶性情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Fishing is an outdoor sport that can cultivate your mind and it is good for your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2、状语的位置
他是1970年5月20日在北京朝阳区出生的.。
He was born in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on May 20, 1970.
3、汉英语言叙事重心不同:汉语先叙事,后表态或评论,以突出话题,这叫主题句。汉译英有时会译为掉尾句,即先表态或评论,后叙事,以突出主语。
万一有什么困难,给我们一个信。
Send us a message in case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4、汉英语言强弱词语的顺序不同:英语遵循前轻后重,前简后繁的原则。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Heal the wounded, rescue the dying, practice the revolutionary humanitarianism.
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忘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In no time, I was thrown into a feeling of sorrowful anger at being forgotten and abandoned by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could not help crying my heart out.
5、否定的转移
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具有同样好的导电性能。
All metals do not conduct electricity equally well.
我的朋友都不吸烟。
None of my friends smoke.
6、习惯用法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关心的大问题。
Food, clothing,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 are the biggest concern of the common people.
他饥寒交迫,吃了不少苦。
He suffered a great deal from cold and hunger.
三、正反互换
1、汉语正说,英语反译
那个房间的窗户总是关着的。
The windows of that room were never open.
2、汉语反说,英语反译
汉语用“无、不、没、非”等词表示全部否定,在英语中可用no, not, none, nothing, nor, neither等词以及否定前缀、后缀等来对应翻译。
学习外语离不开好的词典。
A good dictionary is indispensable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汉语用“决不、永不、从不”等词表示绝对否定,在英语中可用never, not at all, by no means等进行对译。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希望。
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we give up our hope.
汉语用“并非总是”“不是太”等表示部分否定,在英语中可用not every, not much, not always等进行对译。
汉语中用“几乎不、很少”等表示半否定,在英语中可用barely, hardly, seldom等进行对译。
3、汉语反说,英语正译:英语中有一类词形式上是肯定的,但意义上是否定的,在翻译汉语否定句时,可以直接使用。
生活远非净是乐事。
Life is far from being a bed of roses.
风景美得无以言表。
The scenery is too beautiful to describe.
4、双重否定的翻译:汉译英的双重否定用“否定词+not”来处理。
没有你的帮助,我是不能按时完成这一工作的。
But for your help, I should not have finished the work in time.
人不会不犯错误。
It is impossible but that a man will make some mistakes.
四、语态对译
1、汉语中的许多隐性被动结构在英译文中药转为显性。
推荐我的是一位教授。
I was recommended by a professor.
2、汉语泛称如“有人”、“大家”等做主语时,英译时多使用被动结构;含有“据说”等不定人称的词语时,通常比较固定的用被动结构进行英译中。
3、汉语表示被动的句子在译为英语时,也可能转为主动句:一是表示“开始”、“结束”意义的不及物动词;二是表示“移位”、“运转”意义的动词;三是无灵主语的动作正在进行时。
蔬菜正在锅里做着。
The vegetables are cooking.
五、长句翻译
1、原序对译:针对单一主语长句,关键是分清逻辑中心和层次。
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喧闹。
Without being noticed, I lifted the curtain of my small room, only to spy a bustle of a kaleidoscopic world down in the garden.
最为常见的是,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发短信,他不在乎停在马路中央还是厕所旁边。
We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he scene when a person suddenly stopped his/her steps to edit short messages with eyes glued at the phone, not caring about his/her stopping in the road center or beside the restroom.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从不把人看作高于一切,在哲学文艺方面的表现都反映出人在自然界与万物占着一个比例恰当的地位,而非绝对统治万物的主宰。
Chinese people has never regarded human being as the highest creature among everything else since ancient times, whose behavior in both philosophy and arts take a rather appropriate proportion with all others in the natural world, but not as an absolute dominant ruler.
2、分句合译
它们几乎没有一个顾得上抬起头来,看一眼这美丽的黄昏。
Hardly any of them cares to look up and throws a glance at the beautiful twilight.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
Could there be any standards to evaluate the meaning of one’s life?
3、断句分译
一个春天的傍晚,园中百花怒放,父母在园中设宴,霎时宾客云集,笑语四溢。
One spring evening, my parents held a banquet in the garden where all sorts of flowers were in full bloom. Instantly, a crowd of guests gathered together and their laughter was heard all over there.
4、主、次信息句
在世纪之交的伟大时代,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海峡两岸人民也将加强交流,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At the turn of century, as our motherland is becoming more prosperous and powerful, people across the Straits will strengthen their exchanges, and work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cause of the reunification of our motherland.
六、无主句
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待他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he definiton of translation and its classification To help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II.Important points: The defintion of translation----cross-linguistic, cross-cultural, cross-social III.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IV.Teaching procedures: 1.lead-in A story in bible which told how important translation was in the world.2.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five climaxes abroad, four climaxes at home 3.The definiton of translation: a.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b.to turn itn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4.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translation 5.Preview
Lecture Two Translation standard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variaties of theories about translation standard proposed by different scholars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the basic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as beginners II.Important points: Faithfullness and smoothness III.Difficult points Yan Fu: “信”, “达”, “雅”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Various theories: a.Geogre Campbell(English translator): The first thing...is to give a just representation of the sense of the original...The second thing is, to convey into his version, as much as possible, in a consistency with the genius of the language which he writes, the author’s spirit and manner...The third adn last thing is, to take care, the version have at least, so far the quality of anoriginal performance, as to appear natural and easy...(Venuti, 1995:75)b.Lefevere: 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Lefevere, 1992b, 128)c.严复:信、达、雅 从严复本人对信达雅的解释来看,所谓“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即忠实。“达”指不拘泥于原文的用词造句,而尽译语言这能事以求语义明显,近乎通顺。“雅”则要求译文必须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故可求其尔雅。但他又主张“与其伤雅,毋宁失真”,除特殊情况外,似有过分强调文笔优美的倾向。2.Basic principles for beginners 概括起来,翻译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忠实”的问题,二是“通顺”的问题。所谓忠实,首先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一般情况下,译者应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出来,不得无端加以篡改、歪曲、遗漏或增删。这里所说的思想内容,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人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描写的过程中反映的立场观点,所流露的思想情感。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
在翻译中,忠实与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忠实便失去意义,实际上就是不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读者看倒可能看下去,但是得到的是被歪曲的信息,其危害比忠实而不通顺还要严重。3.Example(E-C): a.The commuter dies with tremendous mileage to his credit.b.I was with my father on a business-and-pleasure trip.c.Size don’t matter, chopping wood...4.From there I could see the whole valley below, the fields, the river, and the village.It was all very beautiful, and the sight of it filled me with longing.4.Preview and exercises
Lecture Three Literal translation/idiomatic translation(直译和意译)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idiomatic translation To distinguish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idiomatic translation II.Important points: Difference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idiomatic translation III.Difficult points Difference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idiomatic translation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preview: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2.直译
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并非完全不考虑英汉词义的不同和句式的差别去机械地进行词对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而是在考虑这些差异并照顾原文表达形式的前提下允许译者针对原文在短语层次上作必要的调整。换言之,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对原文的谴词造句、比喻形象一般不做大的变动,即使变动也是为了照顾到译入语的规范和流畅。3.意译
所谓意译也不完全是无拘无束的自由翻译(free translation),而是在原文表达形式与译文表达形式发生矛盾时采用适当变通原文形式甚至改变原文形式的方法,使译文尽量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原作的深层含义,从而读起来近乎用译入语直接写出的文本。4.区别 实际上,直译意译只是在切分对应层次的单位大小上有区别,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前者以词和短语结构为基本对应单位,后者则扩大到瓬与句短以求得更大范围内的翻译对应值。5.Example实例
a.But I hated Skamoto, and I had a feeling he’d surely lead us both to our anlestors.b.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c.Don’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d.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e.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f.To shed crocodile tears 6.Exercises
Lecture Four 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o help the students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To help the students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diomatic translation and domestication II.Important point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II.Difficult points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of concepts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preview: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idiomatic translation 2.异化与归化及区别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个互相关联的对应概念,还是在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之后,于1995年同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的。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3.两组概念的区别 从历史上来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双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由此可见,直译和意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4.Example a.I supposed I should be condemned in Hareton Earnshaw’s heart, if not by his month, to the lowest pit in the infernal regions...b.Unless you’ve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 are dished.c.High building and large mansion are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in Beijing.d.Each of us has his carrot and stick.In my case, the stick is my slackening physical condition, which keeps me from beating opponent at tennis whom I overwhelmed two years ago.My carrot is to win.5.Exercises
Lecture Five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in translation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in translation
To help the students acquire the rules obtained from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and conform to them II.Important points: The rules obtained from Semantic differential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Conform to the rules while translating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The importance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in translation 法国翻译理论家乔治·穆南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但是一种“立于一门科学基础之上的艺术”,因为“翻译的许多问题,诸如翻译活动的正当性,可行性等基本问题,都可以从语言科学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在这里,我们只要对英汉两种语言作一对比研究,就会发现翻译的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带人译者的启示,可能比任何技巧性的经验之谈来得更有价值。2.The rules obtained from Semantic differential of English and Chinese 语义的差异
a.完全对应,指英语的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里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秋表达,两者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地。这种完全对应的现象,只限于一些通用的科技术语和少数专用名词。如:aluminum—铝,physics—物理,pneumonia—肝炎,New York—纽约,the Himalayas—喜马拉雅山。英汉的普通词汇中,也有意义偶合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通用的名词上,如hand—手,head—头,foot—脚,bike—自行车,airport—机场等。
b.部分或大部分对应:指译语词与原语词在意义上部分或大部分重叠,这是英汉词语意义对应的主要表现。如cat这个词,其本义是“猫”,英汉是对应的,但该词还有汉语所不具备的引申意义,如She is cat这句话,就不能译成“她是一只猫”,而应译成“她是一个心地狠毒的女人”。
c.完全或大部分不对应:指英语中一些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风土习俗色彩的词语,在汉语里找不到现成的对应词。以teenager一词为例,它本是“十三岁至十九岁的男女”的意思,但汉语中没有适当的对应,无论译成“十几岁的孩子”,还是译成“青少年”,概念都不尽吻合。The rule: 英语的词义灵活多变,“一词多义”,“词无定译”。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善于判断英语原文中词语的意义,选择恰当的汉语对应词,做出恰当的翻译。Example: thing的含义
1)I believed then that I would die there,and I saw with a terrible clarity the things of the valley below.2)The large mammalian brain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thing, for its size.3)When I am finished, things will be precisely as they were before...4)Mr.Somerville—a most delighful man, to whom my debt is great—was charged with the duty of teaching the stupidest boys the most disregarded thing—namely, to write mere English.5)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3.Exercises
Lecture Six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in translation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help the students acquire more rules obtained from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and conform to them II.Important points: The rules obtained from morphology differential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Conform to the rules while translating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词法的差异
综合型语言中,词与词的关系是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现的。分析型语言中,词与词的关系并不是通过词开的变化,而通过词序或虚词(助词)等手段来表示的,如汉语。现代英语从古英语发展而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言的某些特征,但已逐渐向分析型语言演变过渡,因而属于综合—分析型语言。
现代英语的形态变化,主要指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包括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人称,比较级等,虽然不像典型的综合型语言那样复杂,但使用起来也不简单。例如,英语的名词可以变数,变格,动词可以变时态,语态等。汉语没有这样的形态变化,但汉语所使用的量词,语气助词等,又是英语所没有的。因此,译者在作英译汉时,就可以针对英语和汉语在词法上的这些区别,采取相应措施。一般说来,英语里有而汉语里无的表示法,翻译中不会给译者带来太多的麻烦;比较麻烦的是汉语里有而英语里无的表示法,初学者有时可能想不到去使用。先说时态问题。汉语虽然不靠形态变化来表示时态,但却有几类时态助词,这就是:(1)前置的时态副词(过去,曾经,已经,现在,正在,将要······);(2)附着的时态助词(过,着,了,起来······);(3)后置的时态语气词(了,来着······)。译者应善于使用这些时态结构助词,来表示原文的时态意义。Examples: 1)Mrs.Longs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2)I was and still am working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the school.3)I would have asked why Mrs.Dean had deserted the Grange;but it was impossible to delay her at such a crisis, so I turned away and made my exit...4)“What was I talking of ?” said she, beginning again when they were all in the street.5)“No, read it over first correctly, without a single mistake.”
6)...but to almost everybody she was a fine and picturesque country girl, and no more.7)The first point about chores is that they are repetitive.They come every day or thereabouts, and once they require after a certain time to be done again.Lecture Seven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in translation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help the students acquire more rules obtained from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and conform to them II.Important points: The rules obtained from Syntax differential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Conform to the rules while translating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句法差异 1)连词的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在形式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具体说来,英语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诸如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之类的连接手段,把句子的其他各个语法成分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分岔式”结构;而汉语一般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充水句形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式,把一件件事事交代清楚,呈现出一线形的“排调式”结构,一句话,英语是用“明示”手段,汉语是用“隐含”方式来表示各自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Examples: a.As we resumed walking I blurted out, “It’s a lucky thing happened that way.You wouldn’t have met Mother.” b.Ordered!Oh, everything is ordered when a person has to find some way out when he has been stupid.2.语序的处理
语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另一个句法情况。一般说来,英汉句子的主要结构“主,谓,宾(或表)”在词序上基本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英语由于有形态变化,语序相对灵活一些,如疑问句,感叹句,否定句,假设虚拟句和强调句等,都有一定的语序倒置现象。而汉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语序相对比较固定,倒装句也比较少,只是有时为了加强语气,才把宾语提到谓语或主语前面。因此,把英语的倒装句译成汉语时,一般采取正常的“主,谓”结构,而宾语该提前的则提前。Examples: a.Not only did we learn English parsing thoroughly, but we also pracitsed continually English analysis.b.Yet few knew, and still fewer considered this.c.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or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d.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or at a speed unprecedented)3.exercises
Lecture Eight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in translation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help the students acquire more rules obtained from linguistic contrast study and conform to them II.Important points: The rules obtained from thinking differential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Conform to the rules while translating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思维的差异
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专事法国文学翻译的大家傅雷是深有体会的。1957年,他在《翻译体会的点滴》一文中指出:“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20世纪60年代,他在写给罗新璋的信中又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陈福康,1992:393)
因此,中国人翻译英语作品,必须学会使用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而不可抱着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变。西方人喜欢抽象,中国人喜欢具体。英语中有许多概念抽象的词语,往往不宜原原本本地照实翻译过来,而需要经历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才能做到通顺易懂。另外,正因为西方人喜欢抽象,中国人喜欢具体的缘故,英语的句子常常用抽象名词或其他无生命的东西作主语,而汉语的主语却大多数是人或有生命的东西。
英语喜欢用被动语态,这也是西方人喜欢抽象的一个表现形式。但汉语译文却不宜如法炮制,应适当改为主动语态。
2.Examples: a.Jane was as much gratified by this as her mother could be, though in a quieter way.b....for what can be prettier than an image of love on his knees before Beauty? c.Phases of her childhood lurked in her aspect still.d.It is often said...that our seemingly great growth in social morality has oddly enough taken place where private morality...seems to be declining.3.Exercises
Lecture Nine Translation Skills(词法翻译技巧1)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some basic translation skills concerned to morphology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h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III.Difficult points Th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Explaination of th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a.Diction b.Conversion c.Amplification d.Omission 2.Examples: c.f.Chapter two of the coursebook 《新理念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程》 3.Exercises: c.f.the coursebook
Lecture Ten Translation Skills(词法翻译技巧2)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more basic translation skills concerned to morphology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h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III.Difficult points Th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Explaination of th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a.Repetition b.Substitution c.Variation 2.Examples: c.f.Chapter three of the coursebook 《新理念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程》 3.Exercises: c.f.the coursebook
Lecture Eleven Translation Skills(句法翻译技巧1)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some basic translation skills concerned to syntax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he way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s to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The way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negative sentences to Chinese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英语否定句的翻译法
1)全否定:对应法;正反、反正表达法 2)部分否定:对应法;正反、反正表达法 3)双重否定
4)问名中的否定:将英语的否定形式译为汉语的否定形式;将英语的否定形式译为汉语的肯定
2.否定意义的句型
1)宾语从句的否定:否定转移 2)某些词的否定意义 3)某些的句型的否定
3.Examples: c.f.Chapter four of the coursebook 《新理念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程》 3.Exercises: c.f.the coursebook Lecture Twelve Translation Skills(句法翻译技巧2)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more basic translation skills concerned to syntax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he way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attributive clauses to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The way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attributive clauses to Chinese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定语人名的译法 1)限定性定语从句 2)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2.状语从句的译法 1)时间状语从句 2)原因状语从句 3)条件状语从句 4)目的状语从句
3.Examples: c.f.Chapter four of the coursebook 《新理念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程》
4.Exercises: c.f.the coursebook Lecture Thirteen Translation Skills(句法翻译技巧3)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some basic translation skills concerned to syntax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he ways of translating long English sentences to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The ways of translating long English sentences to Chinese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顺译法 2.逆译法 3.Examples: c.f.Chapter five of the coursebook 《新理念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程》
4.Exercises: c.f.the coursebook
Lecture Fourtee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som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etters to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Translatin of English letters to Chinese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信函的译法 1)英语信函的组成部分 2)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 3)商务信函和翻译技巧 4)商务信函中的缩写与简称 2.求职信的译法 1)推荐信 2)谋职信 3.Examples: c.f.Chapter six of the coursebook 《新理念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程》
4.Exercises: c.f.the coursebook Lecture Fourtee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som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to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Translati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to Chinese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广告语的译法
1)广告语的译法 2)广告语的词法特点 3)广告语的句法特点 4)广告语的修辞特点
2.Examples: c.f.Chapter six of the coursebook 《新理念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程》 3.Exercises: c.f.the coursebook
Lecture Fourtee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I.Teaching Objectives: To introduce the students some basic skills of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To help them apply them to translating II.Important points: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to Chinese III.Difficult points Translatin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 to Chinese IV.Time allotment: 2 periods
Ⅴ.Teaching procedures: 1.广告语的译法
5)广告语的译法 6)广告语的词法特点 7)广告语的句法特点 8)广告语的修辞特点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 (1900~1949) 耗时近十年完成的, 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此书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 描写了一个南方女性郝思嘉的故事。郝思嘉原为南方一个种植园主的女儿, 残酷的战争和战后艰难的生活使她从原来任性骄纵的女孩变成了冷酷泼辣、自私无情的女子。此书贯穿了南北战争及战后的近十年, 塑造出一个善恶杂糅、浑然天成、让人又爱又恨的文学女性形象。这部小说一经问世, 魅力经久不衰, 被改编成电影, 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 深受读者的广泛喜爱。
《飘》自上个世纪译介入中国以来, 已有包括傅东华、陈良廷、范纯海、黄怀仁/朱攸若、李美华等人的多个译本。多个译本的出现证明了此书的魅力, 而不同的译本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来说, 此书多个译本中, 男性译者要多于女性译者。本文将选择1940年傅东华的译本和2010年李美华的译本进行比较。之所以选择这两个译本的原因有二:一是考虑到两个译本的译者的性别不同;二是考虑到两个译本所处的不同时代, 而时代的不同又会影响译者的性别意识。译者的性别意识对翻译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都有影响, 而在翻译像《飘》这样一部由女性作家所写的、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学作品时, 译者的性别意识更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中的性别意识
在翻译的历史长河中, 翻译和译者一直处在尴尬的地位。翻译被看成是创作的派生, 低于创作;翻译艺术论认为译者是摹仿者, 应亦步亦趋地重现原作, 译者是原作者和原作“忠实的奴仆”, 而语言学翻译论更是把译者降低到了“操作者”甚至是“机器”的地位, 一味地强调语言的对等。而在实践中, 翻译和译者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翻译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 译者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决定了翻译对象的选定、翻译中语言的选择、各种翻译策略包括增删、操纵和劫持的应用等, 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因而, 译者的身份长期形成了一种悖论:译者不应该有自我, 因为他/她要完全忠实于原作;译者又要有自我, 因为他/她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自己语言和文化的知识, 传神地表达原作。译者需要有学识和才华, 需要学贯中西, 这样才能进行翻译;译者又是没有才华的, 他/她并没有进行创作, 只是在鹦鹉学舌而已。“戴着镣铐跳舞”这一描述就是译者身份悖论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后现代理论的出现, 后现代理论家们提出“作者死了”, 赋予译者和读者解读原作的莫大的权力。译者因此不再隐身, 从幕后走向前台。对翻译的研究也逐渐把重心从原来的语言层面转移到了文化和社会层面。随着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与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 译者的身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与张扬。
在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中, 译者的性别意识一直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译者的性别意识也经常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 因为性别意识直接影响到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穆雷等, 2008) 在此性别不仅指的是译者的自然性别, 更包括了社会性别:“它是指一种由生物的自然属性而引起的一种社会存在, 或者说是它由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赋予不同性别的人一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对男女身份作出的不同价值评判。” (梁巧娜, 2004) 译者的性别意识对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都是重要的, 当所翻译的文本有着突出的性别色彩时尤为如此。
3《飘》的两个中译本之比较
《飘》有多个译本, 在此选择的是1940年傅东华的译本和2010年李美华的译本进行比较, 并与外研社1992年的英文原版进行对照。因文章篇幅的原因, 在进行比较时本文着重关注文本中涉及女性的部分, 这也是因为这些部分最能体现出译者的性别意识。
(1) 选词
性别的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的选择, 也会影响译文整体的面貌和风格。如下例:
例1:She was so charming that she cheered them in their sorrow. (Margaret, 1992:151)
傅译:她又很泼辣, 可以减轻她们的愁恼。
李译:她又是这么美丽迷人, 在她们如此悲伤的时候, 可以让她们振作起来。
这场景是媚兰和白蝶姑妈挽留思嘉留在亚特兰大, “她”指代思嘉, “她们”指代媚兰和姑妈。傅东华用“很泼辣”来翻译“so charming”, “泼辣”一词中固然有“有胆量, 有魄力;健康”这样的正面意思, 但更常用的意思是“凶悍 (多指女性) ”, 容易给读者错误的印象;而李美华用“美丽迷人”来翻译, 使得对思嘉的描写更为正面。又如下例:
例2:“Oh, Miss India, to be sure.Didn’t she have him fast till this baggage of mine winked at him?” (Margaret, 1992:199)
傅译:“哦, 自然是英弟小姐啰。我家这个小娼妇没有去勾他的时候, 英弟不是一直把他抓得紧紧的吗?”
李译:“噢, 肯定是英蒂小姐。我这个包袱对他挤眉弄眼以前, 她不是曾经牢牢把他吸引住的吗?”
此话为思嘉的父亲所说, 谈论的是布伦特——一个思嘉以前从英弟那儿抢来的男朋友——在思嘉结婚后又回到了英弟身边。“this baggage of mine”指的是思嘉。Baggage为名词, 其意思包括“行李;辎重;精神包袱;荡妇”。因此傅译并没有脱离原文乱译, 而李译宁愿选择较为拗口的直译将它译为“包袱”, 或许是由于身为女性, 李美华女士不愿选用对女性有侮辱性的“娼妇”或“荡妇”。
(2) 句式
在翻译中对句式的选用同样重要, 它能加重或减轻某种语气, 给读者以暗示, 影响整体行文的流畅性, 从而使译文具有不同的风貌。如下例:
例3:Marriage was bad enough, but to be widowed—on, then life was over forever! (Margaret, 1992:134)
傅译:结婚已经是不幸透了的事, 至于做寡妇——啊, 那末一生一世就算完结了?
李译:结婚就已经够糟的了, 但成了寡妇——噢, 那生活就永远结束了!
此句英文原是肯定的感叹句, 李译依然是将它译成了感叹句, 而傅译则把它译成了疑问句。比起感叹句来, 疑问句的语气没有这么肯定, 留有余地。傅译选择疑问句 (排除将感叹号看成问号的因素) , 有可能是作为男性的傅东华先生对于寡妇生活的悲哀不可能有切身刻骨的感受, 而且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尽管已经受到了不少新思想的熏陶, 当时很多人对于寡妇守节这种社会习俗并不反对, 相反, 不少人还推崇甚至赞扬这种陋习。因此傅译本在这儿用了语气较弱的疑问句, 还在句中添加了“就算……”这样的词汇,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原作控诉的语气。
(3) 翻译策略
尽管翻译理论一直强调译者对原作要忠实, 翻译过程要忠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 译者是活生生的人, 不是复印机或照相机这样的机器, 可以一丝不变地将原文用不同的语言演绎一遍。作为个体的人, 译者自然有自己的喜好, 同时他/她也要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目标读者的要求。因此在翻译实践中, 译者会采用增删、改写甚至是操纵文本这样的翻译策略。如下例:
例4:“I mustn’t”be damned to you!Who are you to tell me I mustn’t? (Margaret, 1992:118)
傅译:“我偏要这么讲, 算我得罪你家媚兰了!不过你是谁, 配来说我应该不应该?”
李译:“‘我不该’操你妈!你是谁, 要你来告诉我我不该?”
此处情景是思嘉在向希礼表白爱情遭到拒绝后, 恼羞成怒地破口大骂。对照原作可以看到, 在处理思嘉骂粗话时, 傅东华先生采取了忽略和改写的策略, 或许他认为尽管思嘉骄纵任性, 毕竟还是一个大家闺秀, 而大家闺秀骂粗话是极不得体的, 这也是当时社会对闺秀的看法, 而他还加上了“算我得罪你家媚兰了”这样一句, 使得思嘉的形象可以为当时的读者所接受。但这样一来, 思嘉的率性本真就减色不少。而李美华女士身处21世纪, 现时对于女性的约束比六七十年前少了很多, 所以李女士可以将be damned to you直白地译成“操你妈”。但这又使思嘉的形象显得过于粗俗。笔者认为, 将这句译为“我不该?去你的!”或许更好。
作为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 《飘》中经常会涉及怀孕和分娩。在碰到这一类内容时, 傅译多采用了删改的策略。如下两例:
例5:But she carried the child through its time with a minimum of discomfort, bore him with little distress and recovered so quickly that Mammy told her privately it was downright common—ladies should suffer more. (Margaret, 1992:133)
傅译:但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 她丝毫不感痛苦, 不知不觉已经足了月。那天嬷嬷私底下告诉她, 说胎气十分平稳, 叫她尽管放心。
李译:但在她的十月怀胎时期, 身体不适的时候很少, 而且不怎么痛苦就生下了他, 恢复也很快。嬷嬷私下曾告诉她, 这是极为正常的——女人们应该多受罪。
例6:She tried to think of all the things Mammy and Ellen had done for her when Wade was born but the merciful blurring of the childbirth pains obscured almost everything in mist. (Margaret, 1992:358)
傅译:她尝试把自己养韦德时嬷嬷和母亲做过的一切事情记起来, 可是她当时在昏迷之中, 一切事情都象在迷雾里, 现在一点记不清楚了。
李译:她绞尽脑汁, 回忆韦德出生时嬷嬷和埃伦为她所做的一切。可当时多亏上帝保佑, 分娩时的阵痛使她处于迷糊之中, 几乎把一切都隐在云里雾里。
在以上两个涉及怀孕和分娩的例子里, 傅译都采取了省略和改写的翻译策略。如例5, 读傅译本给人的印象是思嘉怀孕和生产都顺利, 一点苦都没受, 原文的ladies should suffer more傅东华先生根本就没译, 而是用“胎气平稳”“尽管放心”这些原文没有的意思来替代。而读李译本则让人觉得尽管思嘉怀孕和生产顺利, 这毕竟还是一种女人要受的罪。例6中, 傅译省略了the childbirth pains的翻译, 给人的印象是思嘉生产的过程只是“昏迷”而没有“痛”, 而李译本则是把“分娩的阵痛”译了出来。傅译如此处理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身为男性的傅东华先生对这种女性才有的经历不可能很熟悉;二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在提到女性怀孕和分娩的话题时还是有所禁忌, 在文字上通常是一笔带过, 或用较为隐晦的词句。而身处21世纪的李美华女士, 在处理这类文字时就没有这么多的约束, 同时也是由于她的女性身份, 使她在翻译关于怀孕和分娩的文字时能更忠实、更传神。
4结语
对《飘》的不同译本进行比较的文章并不在少数, 而从译者的性别意识出发进行比较则为译作评析提供了新的角度, 这在研究女性主义文本或男权主义文本时尤为重要。这两个《飘》的译本各有千秋, 都可算是优秀的译本, 但是, “性别差异会让译者在情感表达和对原文及角色的理解上存在着不同, 译者的性别会极大地影响到译文的效果和面貌。” (赵艳芳, 2012) 因此, 在进行翻译研究时, 把译者的主体性和性别意识纳入研究范围, 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1) .
[2]梁巧娜.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8) .
[3]马格丽泰·密西尔著.飘[M].傅东华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 (10) .
[4]穆雷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视角[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8) .
[5]玛格丽特·米歇尔著.飘[M].李美华译.译林出版社, 2011 (3) .
摘 要:本文以西方翻译界颇具影响力、富有开拓精神、翻译研究方面成果颇丰的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根据中文和日文语言特点,结合自身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翻译文本,对中译日文本中“一”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归类,并浅析其翻译技巧。
关键词: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翻译标准;翻译方法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渊影响。奈达提出:“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Nida and Taber, 1969:4)。可以看出奈达认识到翻译问题的可译性,但同时又提出翻译的可译性是有限度的,认为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追求的是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最自然的对等翻译(the closest naturalequivalence),其内涵强调“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应该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中日两种语言由于用词造句、语法、语言习惯等不同,表达同一思想时,常发生词语增减译现象。中译日时“一”的翻译就会出现省略或意译等现象。汉语中“一”除了表示数量之外,在文法和语言表达上还具有其他特殊作用和意义。因此需要在一定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正确理解中译日文本中“一”在原文及上下文的作用,尽可能使译文达到“功能对等”。
一、“一+量词”文本的翻译
汉语中出现了大量“一+量词”的文本形式,例如,一个、一次、一本、一天、一次等。很多情况下文本中“一”相当于英语中不定冠词“a”或者“an”,而日语中没有不定冠词,很多表现不会拘泥于数字,在进行中译日时 “一+量词”的翻译通常会省略。例如:
1.小李昨天在书店买了一本书。
李さんは昨日、本屋で(一冊の)本を買った。
2.这次会议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一场意义深远的农村改革从此开始了。
今回の会議が(一つの)歴史の偉大な転換点になり、(一つの)意味深い農村改革がここから始まった。
3.在一间宽敞而明亮的房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聚精会神地写稿子。
(一つの)広くて明るい部屋で、(一人の)白髪の老人が一心不乱に原稿を書いている。
4.去年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我很高兴。
去年の誕生日に、母が(一つの)大きいケーキを買ってくれて嬉しかった。
5.我在美国常常听到一句口头禅:“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有想不出来的东西。”
「作り出せないものはなく、思いつけないものだけだ」という(一句の)言葉は私もよく耳にしている。
以上五个例句中有七处“一+量词”形式,在译成日语时可以根据句子意思直译成对应的日语表达形式,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对等。但根据奈达强调的在翻译中无需反映所有的意义层面,翻译活动要体现动态对等,而从事动态对等翻译的译者从译文接受者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形式对应这一原则,以上七处“一+量词”中在汉语中表达数量的含义,故在中译日时采用减译更符合日语语言习惯。
另外,并不是所有 “一+量词”表示数量含义时都进行省略。根据奈达提出分析、转换(传译)、重组与检验的四步式翻译过程,译者首先要对翻译文本进行分析,明确其在原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的翻译,使原文与译文达到功能对等。例如:
6.妈妈每天给纯子一百日元零花钱。
お母さんは純子さんに毎日小遣いを百円あげる。
7.我已经要了一个菜,你再要一个吧。
ぼくはもう料理を一品注文した。君、もう一品注文しなさいよ。
8.说起游泳,小张一次能有4公里。
水泳と言ったら、張さんは一度に4キロ泳げる。
9.早上起晚了,叫大家等了一个小时。
朝寝坊をしたから、みんなを一時間も待たせてしまった。
10.下课后我自己一个人打车去银座。
放課後、私は一人でタクシーで銀座に行く。
奈達的对翻译的定义强调“用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信息”,基于这一翻译定义,他提出了翻译的四个标准:(1)传达信息;(2)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3)语言顺畅自然,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4)读者反应类似。同时,伦敦学派的翻译理论家弗斯曾经提出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先决条件,要做到翻译正确,必须对翻译的方法和手段采取一种有批评、有分析的态度,必须在语法、词汇、词的搭配和言语的使用场合等四个层面上,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根据奈达的翻译相关理论,结合弗斯的翻译观点现对以上六个例句和译文进行分析。
例6“一百日元”在句子中不仅是数量词,在上下文语义上还具有独立的限定作用,所以在中译日时需将“一百日语”按照日语语言结构译出,若不译会导致原文信息漏译,不能充分传达原作者的意义;不难看出例7是说话人和朋友一起去吃饭时,在朋友来迟的情况下的语言表达,在此情况下原文想表达的含义是:你不在时我已经点了一个菜,你再点一个菜吧,而且也似乎在强调一个菜。如果说话人想让对方多点几个菜,按照中文表达习惯,一般会表达为:“你再点几个吧”。所以通过分析得知:原作者想强调文本中出现的“一个”,在译成日语时,译者最好能把“一个”译出,以便传达信息,并达到读者反应类似的翻译标准;例8中不难看出表达的是频率;例9中文虽然只是出现了“一个小时”,通过分析汉语语义,考虑上下文语境,原作者想表达 “让大家久等了”一个小时,所以译成日文时不是单纯表达“一个小时”,需将此含义表达出来;例10只要能理解原文,就可以很好的做到对等翻译。
二、“有一+量词” 文本的翻译
汉语文本中出现“有一+量词”时,“一”也要省略,这时“有”近似“某”之意,可根据上下文语义译成“ある”。有时汉语中虽然没有“有”字,但是含有此含义时,也可以按照此译法处理。例如:
1.有一天,他对我说。
ある日、彼は私に言った。
2.他有一次谈起过这件事。
彼はあるとき、このことについて話したことがある。
3.昨天有一位上年紀的人来找他。
昨日、ある年輩の人が彼を訪ねてきた。
4.一天晚上,他突然回来了。
ある夜、彼は突然帰ってきた。
5.后来,我们求得一位乡人的帮助,终于租到了一艘渔家的木船。
そのあと、私たちはある村人の助けを借りて、やっと漁師から木造船を借りることができた。
6.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地方住着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有一天,老爷爷上山去砍柴,老奶奶去河边洗衣服。
昔々、あるところにおじいさんとおばあさんが住んでいた。ある日、おじいさんは山へ柴刈りに、おばあさんは川へ洗濯に行った。
以上例句中例1、2、3中为“有一+量词”的形式,可以分别译成“ある日”、“ あるとき”、“ ある年輩の人”;例4、5、6中的“一天” “一位”、“一个”虽没有“有”或“某”,但根据上下文语义不难看出作者想表达“有”的含义。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 翻译理论中,“功能对等”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功能对等”的核心是“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因此,例4中的“一天晚上”译成“ある夜”,例5中的“一位乡人”译成“ある村人”,例6中的“一个地方”译成“あるところ”符合“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要求;例5和例6中的“一艘”、“一位”,通过原文上下文语义可以判断出是加强语气的作用,此处的“一+量词”在译成日语时可以采取省略的方式,不翻译。但并不是所有“有一+量词”都译成“ある”。例如:
7.我们班有一个叫花子的女孩。
うちのクラスに花子という女の子がいる。
8.小李,你知道有一部叫日本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
李さんは「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という日本のドラマを知っているか。
若要把以上两个例句中“有一个”和“有一部”翻译成“ある”,就不能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和意义,所以此处的“有一个”和“有一部”应该翻译成“という”,能更好地传到原文信息。
三、表示程度或时间的“一”文本的翻译
除以上两种出现“一”的中文文本,在翻译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类似“一会儿”、 “一下”等与数量完全无关,而表程度或时间的用法。例如:
1.我走累了,想休息一会儿。
私は歩き疲れた。ちょっと休みたい。
2.老师叫你去他办公室一下。
先生は君にちょっと彼のオフィスに行ってくれと言った。
3.请给我改一下这篇作文。
この作文をちょっと直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4.行李太重了,请帮我拿一下。
荷物は重すぎるので、ちょっと持つのを手伝ってください。
5.他对我有误会,请替我解释一下。
彼は私を誤解しているので、私の代わりにちょっと弁明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1-5例句中“一会儿”、“一下”在汉语中是表“时间”或“程度”意义的词,在中译日时,碰到类似词汇时大多可译成“ちょっと”。但译者需把握整个文本内容,根据前后文语义灵活翻译。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规律中不规律的一面,这往往使我们发现在总结规律后还会出现很多不在规律之内的特殊表达方式。例如:
1.她的病一定会好的。
彼女の病気はきっとよくなる。
2.一切知识都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
知識はすべて生産と生活の実践よりもたらされた。
3.我和木村老师一起照了相。
私は木村先生と一緒に写真を撮った。
4.全家人一起向客人深深地鞠了躬。
家族全員がそろってお客さんに最敬礼した。
5.从这一直走右手边就是银行。
ここをまっすぐ行くと、右手に銀行が見えます。
6.一到春天花就开。
春になると、花が咲く。
以上几个例句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一”的翻译方法,虽然没有统一规律,但都是根据上下文意思,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在动态中实现功能对等,在传达信息时,传达原作的精神,并符合译语规范,使原文和译文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
通过对相关翻译理论的学习、研究和日常翻译实践活动,本人认为:翻译实践若有一定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会使译文更好地体现译入语语言特点,更符合原文精神和风格,并通过翻译实践更好地总结、丰富和完善翻译理论。同时,本人也认为:在翻译实践中文本的翻译也不应拘泥于某一位翻译理论家的翻译理论,可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以某位理论家的翻译理论为主,结合相关翻译理论理论进行翻译实践,真正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参考文献:
[1]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遠藤紹徳.中?日翻訳表現文法[M].バベル·プレス(株式会社バベル),1989.
[3]王华.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7.
[4]卫蕾,李明.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J].青春岁月,2013.12.
【中译英翻译技巧】推荐阅读:
翻译技巧图书10-16
技巧英语翻译07-17
考研英语翻译之同位语从句翻译技巧06-02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07-23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09-23
文言文翻译原则和技巧05-29
翻译硕士散文翻译07-12
蒹葭翻译全文翻译10-12
日语翻译在线翻译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