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长期规划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中长期规划(精选8篇)

护理中长期规划 篇1

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得以落实,需要院领导及医院各部门(院办、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药剂科、后勤服务部、检验科、保卫科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一、院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帮助护理部完成护士的准入管理。加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氛围,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加与意识。

㈠协助护理部完成“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协调、检查、落实。㈡组织召开护理工作专题会议,通过院办公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㈢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全方位的实现将护士还给病人,举全院之力做好“优质护理服务”。

二、医务科

㈠加强临床医生和医技科室的管理,规范医嘱行为。

㈡加强医师培训,严格落实《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能力,开具护理级别医嘱。

㈢加强医护协作和有效沟通,特殊情况下保证医嘱正确执行。

三、人事科

㈠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保证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

㈡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规定,规范聘用制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聘用护士待遇,使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晋升、评优、岗位竞聘,进修学习,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稳步实现护理人员的同工同酬,缓解医院护理人员不足、业务繁重的矛盾,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㈢对从事非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清查归队,保障临床一线护士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

四、财务科

㈠认真执行物价部门公布的医疗收费项目、标准,保证患者费用正确无误,患者入出院办理及时,方便、快捷。㈡节假日照常办理出入院手续。

㈢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购买物品的资金支持。

㈣保证护士进修、学习、培训的各项经费开支,做好专科护士培养的经费保障。

五、药剂科

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配发药品质量合格安全有效。㈡严格执行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发出药品准确无误。

㈢落实基本药物使用制度,临床药师定期查房,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㈣规范科室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

六、后勤服务部 保证科室水、电、气的正常供应,保证“三通”(水通、电通、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漏水、漏电、漏气)做到定期巡查,处理及时,保证安全使用,记录完善,为临床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

七、总务科

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与外包单位的联系与监督,加强管理,规范管理,管理好洁员,保证医院整体清洁工作正常运行。

八、设备科

㈠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科室需要采购合格的医疗用品,保障医疗安全。用氧、仪器设备等性能完好。㈡对医疗设施进行检修保养,定期下临床科室检修保养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接到报修及时到位,保证医疗设备的供应及正常运行,重点部门抢救设备运转良好随时备用。

㈢科室需要的各种医用物品,按护士长要求送到科室,满足于临床需求。

九、保卫科

㈠加强医院安全、保卫、综合治理工作。㈡维护医院员工、病区病人的安全。

十、检验科

㈠为临床各病区提供各种采集标本用物。

㈡急诊化验、医技检查,接到电话或报告单应立即到床培训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建设职责明确、权责统一,层级合理,管理到位,监管有力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和建设一支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队伍。

十一、保障措施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医院各部门均要充分认识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将护理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并与医院的整体框架同步,共同协调发展。

㈡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协调:护理管理部门及各临床科室均要加强与全院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取得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及配合,多部门达成共识,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护理中长期规划 篇2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近些年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耕耘拓展,客观上进一步要求物流业有新的发展。在战略层面,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物流业需要进入一个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相比而言,物流业发展的水平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甚匹配。全行业“小、散、差”的现状并没有根本的改观,行业运营效率整体欠佳。这当然与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相关,也与各种外部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制约紧密相关。外部环境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即表现为物流业发展的成本偏高。倘若成本问题不着力加以解决,所谓行业发展的愿景有可能成为空谈。中央明确表态,要加快解决突出的“卡脖子”问题,而公路“三乱”即在“立行立改”之列。

公路乱收费,就是深刻影响物流业的一种畸形成本。公路关卡林立,严重推高物流业成本。强化治理公路“三乱”,借此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已成共识。令国人费解的是,至今依然乱象迭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种“雁过拔毛”行为,指向非常明确。物流企业唯有负担合理,才能够避免出现被逼“违法”超载的普遍情形。可以说,公路“三乱”不除,物流业则永无宁日,“中长期规划”亦有可能步“调整振兴规划”之后尘,又一次沦为“画饼”。

针对物流业“小、散、差”的现状,如何加快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在政策层面,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则同样会直接助益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此前,政策层面亦曾有过努力,如减轻物流业税负、降低过路过桥收费等,但减税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间。物流成本的下降,必将增强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的活力。唯有如此,中国物流业与中国经济才有未来。物流业需要进步,而其进步又须依靠不断“减负”来谋求实现。物流企业服务成本降低之后,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进而提升整体经济运行的价值。

“民办教育”博弈教育中长期规划 篇3

5月20日14时20分,北京会议中心六号楼一楼会议室内,著名教育家、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正在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初稿)》(以下简称纲要)第十章——办学体制改革——逐字逐句读出。事关自身命运,与会者全体埋头记录。

这是第五届全国部分省市民办教育协会协作会的会场,不出与会者的意料,“实行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将民办学校分成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从这位副部级干部这里脱口而出。

在念初稿第十章之前,陶西平告诉与会者:“既然大家对‘分类管理的意见比较集中,这个问题也的确关键,那么我读完之后,大家就只围绕这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其他问题因为时间的原因不作涉及了。”

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自雄在14时32分第一个发言,他有备而来,直言“如果分类管理实施,将是最近7年间对民办教育的第六次冲击”。一时间,附和者众。

两种声音

马自雄以无锡金桥双语实验学校董事长的身份,已经在5天之前来过一次北京,参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舉办的“如何振兴民办教育”论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坦承,尽管自己身在民办教育界17年,但近来对民办教育的宏观政策却有些不摸底,来京参加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论坛,实际上就是想“探探风向”,毕竟,“如何振兴民办教育”研讨会打着为《纲要》建言献策的名头。

“如何振兴民办教育”的第二项主题正是“分类管理”是否需要实施,只是,阵营的明显分野让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都有些吃惊。

在“分类管理”讨论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袁绪程第一个作主题发言,“中国民办教育投资多,捐资少,主要是体制问题,产权没有明晰”,“随着民办教育做大,遇到困境时,潜伏的产权问题(土地、税收减免)都会浮上水面”,“以民办非企业法人地位为例,我们历来在这方面的制度就不清楚,而美国的学校是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登记;应该让举办者自己选择是办公益性教育(免费)还是私人品(收费)”,“我有两点建议,第一,修法修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第二,民办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试点,在一些地区重新进行界定,对非营利的,政府要给予扶持”。

与会者数十人,具有政府和学界身份的与会者,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袁绪程的意见。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纲要》起草者之一王烽首先发言附议。王烽说:“我和我身边的人一致认为,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站在这一阵营对立面的,是民办教育出资人这一团队。马自雄在列举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7年间民办教育所受到的5次冲击之后表示,《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民办学校、民办教师地位上的“平等宣示”始终未能兑现,民办教育一直是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下与公办学校竞争。平等尚未兑现,又何谈加强规范管理?

次日,马自雄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明言,7年前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主题在于“促进”,寄望民办教育做大做强;如今,目标没有实现,就要改弦更张,未免在逻辑上混沌不清。

他在2007年曾经收到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问卷调查:如果实施分类管理,你选择做营利性学校还是做非营利性学校?马自雄犹豫再三,在非营利性一栏打了钩。

据他所知,当地几乎百分百的民办教育出资人作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无独有偶,5月20日,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世虎在协作会上透露,上海也曾做过类似调查问卷,99%的被调查者选择去做非营利性学校,“问题是,目前中国99%的民办教育出资人的真实心态是希望营利的。”

“我们在基层工作的人,会觉得上面的人,包括一些学者和官员太书生气。”马自雄说,“如果你忽视两个截然对立的99%,就等于忽视社会基础,杨东平不是说中国还没到捐资阶段嘛!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连投资教育都举步维艰呢!那么,如果你硬要实施分类管理,带来的效果只有一个,大伙一起做假账,一起应对工商和税务的稽查。这将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也给腐败提供了机会。”

一轮“上书”

5月20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的民办教育协会协作会,马自雄决定参加。这天一大早,马自雄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打来电话:“今天下午的会议,我们会达成一个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公车上书”。

5月18日中午,接马自雄外出吃饭的朋友熟知医改内幕,他建议马自雄,不妨依托协会,联合民办教育界上书中央、上书教育部,以反映民办教育界在这次教育中长期规划中的呼声,“医改的部分市场化转向正是依托于此,两家医药协会在开完会员大会之后的‘上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马自雄听后连称“这是个好主意”。

当晚,马自雄在登上返回无锡的火车之前,打电话给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将自己的设想和盘托出,获得柴的支持。返回无锡后,马自雄随即与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朱晓春取得联系,请朱代为联络其他省份民办教育界代表,朱一口答应。

一如会前的“安排”,马自雄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读完《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第十章有关体制改革的内容之后第一个发言,直言“分类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仅就产权的界定就不是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后来的投资办学乃至新近开始在东南沿海出现苗头的捐资办学产权尚好界定,但中国民办教育的第一阶段——储备金办学阶段产权很难界定。产权界定困难,分类管理自然无从谈起,“很多事情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有些问题也需要先放一放,等时机成熟再说”。

话音未落,他的观点就获得与会所有代表的支持,湖北、河北、上海、河南等地的民办教育协会代表纷纷发言支持马自雄的意见。而马言犹未尽,他建议:“大家今天的话题高度一致,应该由主办方根据记录整理出一份文件,作为我们民办教育界对分类管理、对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集中意见,上报给教育部乃至中央。”这份建议,同样得到全场一致的支持,负责承办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马学雷说:“这事情,我来办,先交给陶西平会长,请他代为上呈。”

多个难题

此时,陶西平已经有事先行离开了北京会议中心,在离开之前,他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分类管理远未到定局的地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些领导就明确表示反对”。陶西平以前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曾经任职。

实际上,目前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5月15日的民办教育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转述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主任卢干奇对分类管理的意见:一、赞成分类管理,与国际接轨;二、选择做营利或非营利学校,由学校自己申请;三、如果分类管理实施,先要澄清“属性”,“民办非企业法人”问题必须要解决。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一位参与过义务教育法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起草的官员后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承认,尽管很多官员和学者赞成实施分类管理,但条件恐怕尚未成熟,“产权和会计师制度都还没跟上”,“民办非企业法人不仅仅存在于教育一个领域,单凭教育部门的力量,要动《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显然不现实”,“实施分类管理,还必须修订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的建议是,“现在最好还是找一个民办教育发达的省份先做一下试点”。至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内部关于分类管理的争论,这位官员表示,现在分类管理究竟实施与否远未定局,有争论很正常。一旦定局,“我们会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和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改之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两度被提上议事日程,在两部法律最初的文稿中,也曾出现“分类管理”的字样,但最终被否决。此番《纲要》中第3次出现这一字眼,能否通过尚难断言。

中长期铁路规划 篇4

2004-09-20

铁道部

发改交运[2004]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4-3-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铁道部: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业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铁路具有大运力、低成本优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制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加快铁路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在铁路网规划实施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考虑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整个运输体系的建设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具体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二、要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立足国产化,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建设、管理和运营体制的改革,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运输效益。

二OO四年一月二十一日附件: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展目标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规划原则

(一)统筹考虑与其它运输方式及能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通道布局、运力分配与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规划有机衔接;

(二)能力紧张的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三)加强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连接,协调点线能力,使客货流主要通

道畅通无阻;

(四)增加路网密度,扩大路网覆盖面,为经济持续发展、国土开发和国防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五)提高铁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

三、规划方案

为实现2020年铁路网发展目标,规划方案要在路网总规模扩大的同时,突出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客运系统,提高路网质量,扩大运输能力,形成功能完善、点线协调的客货运输网络。

(一)客运专线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1.“四纵”客运专线:

(1)北京~上海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北京一武汉一广州一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3)北京一沈阳一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4)杭州一宁波~福州一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

(1)徐州一郑州一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2)杭州一南昌一长沙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

(3)青岛一石家庄一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4)南京一武汉一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3.三个城际客运系统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二)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

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

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公里。

1.新建中吉乌铁路喀什~吐尔尕特段,改建中越通道昆明~河口段,新建中老通道昆明一景洪一磨憨段、中缅通道大理一瑞丽段等,形成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

2.新建太原~中卫(银川)线、临河~哈密线,形成西北至华北新通道;

3.新建兰州(或西宁)~重庆(或成都)线,形成西北至西南新通道;

4.新建库尔勒~格尔木线、龙岗一敦煌一格尔木线,形成新疆至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

5.新建精河一伊宁、奎屯一阿勒泰、林芝~拉萨一日喀则、大理~香格里拉、永州一玉林和茂名、合浦一河唇、西安一平凉、柳州一肇庆、桑根达来一张家口、准格尔~呼和浩特、集宁一张家口等西部区内铁路,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

6.新建铜陵一九江、九江~景德镇~衢州、赣州一韶关、龙岩一

厦门、湖州~嘉兴~乍浦、金华一台州及东北东边道等铁路,完善东中部铁路网络。

(三)路网既有线

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l.6万公里。

1.在建设客运专线的基础上,对既有线进行扩能改造,在大同(含蒙西地区)、神府、太原(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贵州、河南、兖州、两淮、黑龙江东部等十个煤炭外运基地,形成大能力煤运通道。近期要优先考虑大秦线扩能、北同蒲改造、黄骅至大家洼铁路建设和石太线扩能,实现客货分运,加大煤炭外运能力。

2.结合客运专线的建设,对既有京哈、京沪、京

九、京广、陆桥、沪汉蓉和沪昆等七条主要干线进行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

3.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枢纽为重点,调整编组站,改造客运站,建设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完善枢纽结构,使铁路点线能力协调发展。

4.建设集装箱中心站,改造集装箱运输集中的线路,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四、实施意见

总体目标:规划从2003年开始,在2020年前逐步建成。实施计划如下:

(一)“十五”建设计划调整

到2005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万公里,其中复线铁路2.5万公里,电气化铁路2万公里以上。具体建设项目调整如建设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北京一上海、武汉一广州、安一郑州、石家庄一太原、宁波~厦门等客运专线。建设城市密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开工建设环渤海地区北京一天津,长江三角洲南京一上海一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一深圳、广州一珠海、广州~佛山城际客运系统。

加快完善路网结构,开工建设宜昌~万州、烟台一大连轮渡、合肥一南京、麻城~六安、太原~中卫(银川)、精河一伊宁、永州~玉林(茂名)、铜陵一九江、大理一丽江、龙岗一敦煌、黄骅一大家洼铁路等新线。

加快既有线扩能改造,实施京沪线、焦柳线、黔桂线、兰新线武威至嘉峪关段、沪杭线、天津~沈阳、石德线电化改造,开工建设沪汉蓉既有段、昆明一六盘水、滨洲线海拉尔至满洲里、湘桂线衡阳至柳州复线,进行大秦线、西延线扩能改造。

加快主要枢纽及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枢纽进行改造,建设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18个集装箱中心站。

(二)2010年阶段目标

到2010年,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8.5万公里左右,其中客运专线约5000公里,复线3.5万公里,电气化3.5万公里。

进—步建设客运专线。建成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一郑州、石家庄一太原、宁波一厦门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北京一武汉、天津一

秦皇岛、厦门一深圳等客运专线。

进—步扩大路网规模,建设云南进出境、中吉乌、合浦至河唇、赣州至韶关、龙岩至厦门、湖州至乍浦、兰州(或西宁)至重庆(或成都)、西安至平凉、隆昌至黄桶、东北东边道等铁路。

进一步提高既有线能力,建设邯济线、宁芜线、西康线、平齐线、大郑线、滨绥线等复线。

中长期规划(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公司各部门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安全体系标准化,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怎样做到位”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公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作为本单位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全面领导、组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四)具体措施

1、组织管理标准化

公司要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划,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公司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制度管理标准化

公司要结合实际,对安全生产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将安全生产指标层层分解,并与相关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3、基础管理标准化

公司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上级安全会议、安全文件精神,按时召开安全会议。

公司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培训学习资料要建立专项档案。

公司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自纠自查工作,制定专项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加强隐患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公司应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规划,制定各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配备相关人员和保障设施。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应急管理职责。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并对演练结果结合实际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

公司在发生事故时应马上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进行事故现场处置,并按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瞒报、谎报、迟报。对事故查处要严格按“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对相关责任人要严格追究,并将结果报相关部门。

制定完善安全考核标准,对各部门进行检查考核。

4、现场管理标准化

公司要加强现场作业管理,配备满足生产需要的设施设备,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明确重点部位安全警示标志,确保现场作业规范、安全进行。

5、档案管理标准化

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文件资料专门建档,由安监部设专门档案盒进行管理,保证文件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提高案卷质量,使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并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

6、信息管理标准化

公司应根据公司GPS管理制度,配备专职GPS监管人员,对所辖车辆实施动态监管。GPS管理员每日对所辖车辆进行监控,监控及违法处理情况记录在案。

7、安全作业标准化

安监部结合企业各岗位实际作业流程,与各部门负责人一齐组织员工制定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改进,以确保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适用性,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五)工作时间

1、策划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1)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小组(2)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3)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调动全员参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2、实施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3月底)

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达标任务,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珠海市道路旅客运输安全达标(三级)考评指标及评分标准(试行)》,逐一落实安全生产达标任务。

3、检查阶段(2013年12月)

进行企业自评,通过自评检查上一阶段工作是否达到三级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要求,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达标工作是否落实。

4、改进阶段(2014年1-3月)

改进自评中发现的还没落实到位的工作,完成三级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任务。

5、完成阶段(2014年4月)(1)完成评审和报告(2)进入审核和复查(3)取得证书和牌匾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安全生产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是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源头管理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上水平的固本强基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加强领导。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在形成公司完善的标准化工作组织体系。要认真研究制定标准化工作方案,认真谋划,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层层负责,认真实施,积极推进,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引导方向,注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入安全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

3、完善措施。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规相结合,与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相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各个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将安全生产行为纳入法律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与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把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作为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轨道,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公司各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培训教育,避免发生重效益、轻安全的麻痹思想,努力实现公司在2014年完成安全生产三级达标任务,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2013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发生,保持全工作平稳态势。

(二)、排查治理的重点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车辆、驾驶员取得有关证照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情况,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经费保障,重点部位监管,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和实施效果,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应急救援组织及演练情况。

3、安全基础工作情况: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驾驶员、车辆和有关基础台账完备情况。

4、按要求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安全例行检查情况;

5、驾驶员管理情况:对驾驶员违法违规和交通事故教育处理和督促其参加学习、考试情况;对驾驶员行车动态监管,防止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6、车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执行车辆维护检验制度,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带病上路运行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车辆投保法定保险情况;安装GPS是否符合要求;例行保养制度情况。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情况,安装的安全监控车载终端、标志灯、标志牌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车载现象。

(三)各重点时段排查治理重点

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时段(2013年12月底前)①企业认真制订具体排查实施方案。②抓紧整改2013年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规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暂时难以完成的要制定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完成时间,防范预案五落实,治理期间要落实责任人加强监控。

(2)第二时段(2014年1-3月)

① 根据方案,围绕春节、汛期、台风、暑季运输的特点全面开展隐患自查和治理工作,发动全体职工,查找运输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做好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和反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措施的到位,全面治理事故隐患。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整理,根据整理出的内容,及时开展治理工作。要根据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出治理计划、一时难以治理到位的要列入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完成时间、防范措施、经费保障、防范预案,保证按时完成隐患的及时治理和防范。

③将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与开展的各项安全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3)第三时段(3-12月)

① 做好清明节、端午节、五一等假期及“十一”黄金周安全工作。针对冬季生产的特点,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②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针对前一阶段治理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逐条落实,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和要求。完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活动作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创造安全稳定环境的一项重大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

2、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健全各项专项活动责任机制,要把各项专项活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要逐级落实责任,要细化量化目标,逐级分解,环环相扣,坚持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任务和岗位责任制,使各项工作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指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要用严格的责任制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要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工作目标、内容和相关措施,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逐步推进工作,确保落到实处。

3、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通过广播、会议、简报、板报、横幅、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多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对各项专项活动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6

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我校教育发展面临着以下新形势:

1、近几年,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素质教育的飓风越刮越紧,学校只重升学的畸形发展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3、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农村教育发展可挖掘的潜力相对较大。

4、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多形成的巨大反差给学校各方面工作增加了难度,这与凉山州农村中小学标准建设标准相差甚远。

5、学校发展缺少特色。

综上所述,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快学校发展,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特拟定此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1、办学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主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业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教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办学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以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以培养“五型”教师为抓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办学目标

(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

(2)、打造“学习型、专业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教师队伍。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把我校建成县级规范化学校。

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

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知书达理、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敬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

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1)、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培养学生环境意识。(2)、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认得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构建校园文明精神。

(3)、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建教师周转房。

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

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突出以班级文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活动的特色。

8、完成创建县级“规范化学校”

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的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

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室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学习《六要六不要》、《十要十不要》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实行“知书达理、创新进取”的校风、“务实求实、敬业创新”的教风以及“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4)、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氛围。努力创建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读书笔记、艺术节、学习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的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行

动、社会实践、春游”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3、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4、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5、加强学校的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是指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渡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

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四)、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立。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在五年内,将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学校绿化工程建设。

2、校内无教师周转房,根据县教委文件精神,修建教 师周转房。

3、扩建操场。

4、不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广播等专用教室的建设和科技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

5、逐年完善各年段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班班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五)、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与福利待遇,尽可能的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物质与经济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政策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的外出参观与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七)、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

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大型集体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假期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值日行政的校园治安的安全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小组要组织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八)、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生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

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题评价。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建议 篇7

总体来说, 我们认为中国教育改革应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继续坚持普及义务基础教育, 把重心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二要发现和培养特色人才和高水平人才。

目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于发现和培养特色和高水平人才, 而通过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可以带动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也有利于两个目标。

我国几十年高等教育走的主要是大众化、批量化的普及道路。这对于当时的情况, 有一定道理, 但出现一些偏向。现在, 为了平衡发展, 高等教育亟需提高。教育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必须迈出的一步, 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迫切任务。

33年前, 邓小平作出“恢复高考”这一果敢的改革决策, 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提供了人才基础。适合时代需要、着眼未来的教育改革, 也同样是未来中华腾飞的保证。

特色和高水平人才是中国发展所必需

中国的发展, 对拔尖和特色人才有明显的需求。粗放和初步的发展, 一般普及教育的人才可以起很大作用。要赶上和在某些方面领先国际前沿, 逐步掌握发展的主动和一些主导权, 发现和培养在世界范围还堪称高水平的人才尤为重要。

而中国现状正如温家宝总理和钱学森先生的对话所反映的:几十年来拔尖和特色人才匮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就难以改变中国在大多数领域步西方后尘, 长期缺乏主动、难以掌握主导。比如, 美国的微软、谷歌等公司领先我们, 我国的相关产品就必然受其导向。这样的问题最明显表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 也同样存在其他领域。其根本, 是因为我国缺乏有特色的、拔尖的创新人才。人才不能领先, 导致了其他方面不能领先。

我们赞同高校既有普及也有提高的功能, 也支持继续做好高等教育的普及。但是, 从我国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起初几十年的精英教育, 我国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高等教育普及化, 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最近十几年, 重点都是普及, 而提高为次要。

拔尖和特色人才匮乏既相对于国家目前和今后的迫切需求, 相对于近十几年高等教育在普及程度的加快和改进, 也相对于原西南联大等学校的成就。在艰苦情况下, 我国可以出现赵元任、陈省身、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王浩、钱钟书等人才。而条件好很多的现代, 在绝对人数和相对世界的比率上, 我们出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很少, 如果相对我们大学生、研究生数量, 比率就更低。

不是因为我国没有这样的人才, 而是因为当前的教育不能积极发现他们、不支持他们的成长。我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善于被动接受、缺乏自主的学生, 这样的特点反映到科研人员身上就是缺乏创新意识, 能够做技术过硬的技师, 却成不了科学领袖。如果不能深刻反省我国教育体系,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我们的教育体系, 可能会埋没更多现代和将来存在的拔尖和特色人才。

如果不进一步改革教育体系, 不仅会导致我国失去一些应该发现的特色和拔尖人才, 而且将导致教育的幼稚化。上级教育部门对下级的管理太多、太细, 如此逐级下传, 反映了一种不信任, 也就使得下级不能成熟。比较而言, 我国培养出来的中小学和大学毕业生, 相对西方国家的同龄人, 常常显得思想和行为较为幼稚。其根源, 是因为教育部门没有发挥学校自主性、学校没有发挥老师自主性、老师没有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本来应该自主、自身负责的, 却习惯性依赖和仰仗老师和家长, 造成我们的学生幼稚化。这样的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年轻人进入社会也偏幼稚, 本来应该以成人姿态负责、理性处理事情, 有相当多人处理起来像小孩、非理性、无规范。因此, 教育不发挥学校自主性, 也造成一些不足够成熟的、偏于依赖或怨人的人群过多, 而以成熟心态负责解决问题的人群偏少, 导致社会进步缓慢。

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四点意见和建议

1.保证教育公平, 继续国家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加中央的教育经费是保证不同阶层、不同地区得到教育公平之必需基础。这些增加的经费, 不能简单重复, 而是应用到改善基础教育、和改革高等教育等实处。发展教育是国际公认的国家发展的保证。我们比较中外教育体制可以发现, 国家办教育不仅是国家发展之必须, 也是教育资源社会公平配置的基本保证。我国应该继续以国家支持为教育的支柱, 而不走西方部分国家私人办精英高校的道路。我国不应该出现因为其家庭收入而不能获得高等教育的现象, 这不仅是社会不公, 也是和自然界失去生物多样性一样, 失去人才多样性。多样性的人才来源, 是国家发现和选拔人才的重要资源, 是国家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鼓励大学竞争, 国家宏观选择。逐步让高校自主。先选择一批高校, 给予自主权, 实现理事会管理。由相关人士和有关单位代表组成理事会直接管理。招生、课程设置、毕业等教育和学科建设都交给学校。国家管经费、规范、学生工作。国家通过参与理事会和经费调节, 间接管理和任命校长。国家也可通过法规和政策划定高校的底线和边界。国家不给出上限, 而让自主办学的高校竞争, 通过竞争, 出现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国家出上限、出简单化的目标都会矮化高校、让高校走上窄路。国家让学校竞争, 可以使其能够达到的上限出乎意料地高, 而各个高校办学的道路越来越广。不要担心动荡。时代不同了, 现在很多学生最关心的是毕业后第一个职位的工资, 而不同于二三十年前学生关心的。国家也要相信经过上百年发展的高校, 可以作为“成人”来自主管理。有个比喻:书店以前是开架的, 其后几十年怕人民群众偷书, 书店封架。书店重新开架是经过犹豫和领导层争论, 开架后, 结果图书失窃并非严重问题。既然书店可以相信一般群众顾客, 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相信经过国家发展风雨、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 (包括教育管理部门人才) 的大学校领导和教授们。

3.建设一流大学, 加强研究教育。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正确的目标, 是发展所必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受制于两个条件:研究不是一流, 教育不是一流。为了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可以采取三个具体措施: (1) 给予一批高校科学研究专项经费, 其量为高校的一个学院相当于科学院一个研究所的研究经费。科学院在各个学科有多个研究所, 而高校一般只有一个相应的学院。给高校的研究经费还帮助和促进国家培养人才, 是经费的恰当应用。也与国际一流大学在世界上承担前沿自由探索研究一致。 (2) 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 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参与创办新的小型高水平的大学。我国十几年来增加的大学, 主要是普及。新型高水平大学极少。研究所的领域和教育比较接近, 参与办学可以起到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投资的作用, 而且有中国科大成功的先例可循。 (3) 为了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国家需要支持一批教学人才, 保证其待遇, 使研究型大学中教学得到保证。国家也需要以科研经费换科研人员的教学时间, 让他们省出申请经费的时间认真参与教学改革。

4.大学中学联动, 提倡特色拔尖。大学水平提高, 和中小学教育有关。如果中小学只提倡和鼓励总分高, 缺乏特色和专长, 高校工作就很难。如果高校只看高分, 中学就不能脱离考试的指挥。一些高校和中学已经接触, 希望联动, 为我国发现和培育特色和拔尖学生。如果国家给予政策和支持, 可以局部选择性地开始一些联动。从中学开始, 实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允许和鼓励拔尖和特色人才成长的关键。对学生个性化教育, 就需要学校允许和鼓励。中学的鼓励如果得不到大学的承认, 就无法开展。而大学如果接受千篇一律的学生, 个性化教育困难就比较大。中学大学联动可以解决这个两难。

当自主办学的高校增多以后, 完全自主招生, 出现各自特色, 也将影响中小学教育, 使中小学不再以简单总分为惟一标准, 而是有不同特色的学生, 被高校录取。 (本文节选自2010年1月11日饶毅、施一公在国务院座谈会上的发言编辑:何乐)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继续坚持普及义务基础教育, 把重心放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二要发现和培养特色人才和高水平人才。目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于发现和培养特色和高水平人才, 而通过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可以带动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也就可以有利于两个目标。

护理中长期规划 篇8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人才规划体系建设和重大政策、重大人才工程落实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作出了“编制自治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的决定。完成好这一任务,需要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央有明确要求。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年度工作要点都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才规划体系,把人才强省、强市、强县、强院、强校、强企落到实处。国家牵头制定6支人才队伍建设、18个专门领域人才中长期规划。今年3月中旬,中组部、人社部共同印发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二是广西有现实需要。长期以来,我区各支队伍建设没有专项规划。队伍现状如何、建设目标如何、采取什么措施达成预期目标,还缺乏系统考虑和设计。具体到实际工作,难免“见子打子”、“见招拆招”。这与广西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很不相适应,与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协助抓好专门领域人才工作的职责定位也不相称。必须借着当前新一轮人才热潮的强劲东风,加强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实施统领队伍建设,以规划目标任务作为努力方向,以规划重点工程为工作抓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支人才队伍建设抓实、抓到位、抓出成效。

其次,要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以往很多人认为,规划是“挂在嘴边、写在书里、贴在墙上”的,没有太大实质意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几种:一是规划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二是变化远比计划快,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规划,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三是研究不深,规划不实,缺少工作抓手,解决不了操作问题。

从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看,这些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比如,国家人才中长期规划在深入研究国情国力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等主要任务,特别是12项重大人才工程,把目标任务进行有效分解,使得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人才中长期规划,显得很扎实、很有可操作性。自治区人才中长期规划,通过反复调查研究,突出了高层次人才、重点工业产业人才、重点区域人才“三大开发”主要任务,提出了包括实施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在内的11项重大人才工程。这当中,既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又有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既考虑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于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特别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要下力气抓落实,就能有效解决“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

这给我们制定各支专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予重要启示:一要努力提高科学性。规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预测基础上,要深入剖析队伍建设情况,明确发展趋势是什么、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这些都是必须首先搞清楚的大问题,满足拼凑成型,终究难堪大用。二要着力突出针对性。专项规划是用于指导专门队伍建设的,特别强调针对性。就拿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来分析,主要任务紧扣队伍建设现状,提出重点解决“能力建设、规模扩张、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和发展环境”五大问题,研究制定了包括重大人才工程在内的10项重点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三要充分体现实用性。专项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几项要求是很重要的:一是深入分析现状,二是科学设定目标,三是明确主要任务,四是理清政策路径,五是提炼重点工程。归根结底,就是这支队伍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何种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预期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样,既方便组织实施,也有利于督促检查。

上一篇:母亲节祝福语:这就是母亲下一篇:公益广告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