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勤俭,就是勤劳而简朴。一个勤劳的人总是不辞辛苦的努力工作,不断为人民为国家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一个简朴的人总是十分爱惜每一件东西,不随便浪费,哪怕只是一张纸、一粒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以“勤”对待学习和工作,以“俭”对待生活和享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有一次,雷锋参加军事运动会,天气炎热,饥渴难忍,战友们纷纷掏钱买汽水喝,他见到有人送来了开水,就把准备买汽水的钱节约了。不了解情况的人见他花钱这么仔细,以为他很小气。但为了帮助同志、集体和人民克服困难,他却舍得大把大把的花钱。抚顺市望花区成立人民公社,雷锋从银行取出自己在工厂和部队长年累月积存下来的200元钱送去。人家不收,雷锋再三要求,直到他说的流出了眼泪,公社的同志无法谢绝他的一片深情厚意,才答应收下100元钱。余下的100元,他又支援了正在进行抗洪抢险斗争的辽阳灾区人民。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几百块钱算不了什么,可那是五六十年代,工资和物价都是很低的。雷锋参加工作仅仅七年啊!也许有的同学对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理解,认为雷锋有钱,却不懂得享受,是个“傻子”。我们听一听雷锋是怎么说的。他在日记中写到:“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他还说:“多为国家着想,生活艰苦点,但心里快乐。”他在生活上坚持低标准,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在工作上坚持高标准,向干的最好的同志看齐。
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说有大楼不去住,却去住草棚,有米饭不吃去吃野菜,而是要像雷锋那样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浪费任何财物,不随便花不该花的钱,不跟别人比吃穿,勤奋学习,刻苦锻炼,长大后努力为人民创造财富,多作贡献。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也是社会主义的创业之道, 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呼唤。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同时是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的有机统一, 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是每个人成就梦想的必由之路, 是每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出路。过去, 我们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摆脱任人宰割、贫困落后的悲惨命运, 走上民族独立、富民强国的康庄大道。今天, 我们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只有继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进一步树立居安思危、永不懈怠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 才能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在日益复杂、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勤奋工作、节俭简约”, 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在新时期的综合体现,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 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型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 需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立足这个基本国情, 只有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 坚持科学利用和集约节约资源, 才能保障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说, 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艰苦奋斗,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其所包含的勤劳俭朴、拼搏进取、富于创造、甘于奉献的基本内容不会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 是不断为全体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 我们强调坚持艰苦奋斗, 反对享乐主义, 并不是一味地要过苦日子, 并不排斥正当合理的待遇和享受, 而是要正确处理“过紧日子”与适当“改善条件”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财力的增强, 人们收入的增加, 工作条件得以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这是顺理成章的, 与艰苦奋斗并不矛盾。坚持艰苦奋斗, 就是要始终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夜卧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 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与人民心连心、同甘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言,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老子视“俭”为为人处世的“三宝”之一, 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和前辈将一件打了多少补丁的衬衣、袜子穿了十多年。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优良作风, 传统美德, 它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宝贵的财富。今天提出的“节约”内涵更广泛、要求更高, 要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反对铺张浪费的关系, 大力提倡正当消费、适度消费、合理消费, 坚决反对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盲目攀比, 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 量体裁衣, 就米下锅, 尽可能少的消费资源, 又保证全社会有较高的福利水平。
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国家机构首当其冲, 必须率先垂范。要按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新要求, 坚决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 旗帜鲜明反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形式主义, 坚定不移地预防和惩治腐败, 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八项规定”, 严格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 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各级各部门要在现有基础上, 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针对存在的浪费现象, 制订和加强内控管理办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风上率先垂范, 带头遵守党的纪律, 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带头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反对享乐主义、铺张浪费, 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领党员、群众。每个公职人员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 提高对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重要意义的认识, 树立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坚决对浪费现象、不节约行为说不, 在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觉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 节约每一分钱, 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作为基层央行员工, 要紧紧围绕“两个百年目标”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领会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系统各级工作会议精神, 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及人民银行自身工作的方向和要求,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时刻反省过去不良的工作习惯, 彻底杜绝无为的浪费, 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枚针, 不让电灯孤零零地守着空房, 不让电脑兀自的发呆, 不让空调无奈的怒吼。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改革创新, 着力提高金融管理与服务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找准工作着力点, 增强工作实效性, 踏踏实实完成好各自的岗位工作, 为中央银行各项事业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德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东、南、西三面与缅甸接壤, 特殊的区位条件, 复杂的周边环境, 使德宏既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 仍至西亚国家交往的开放窗口, 又是禁赌、禁毒、扫黄、打私、反恐斗争的前沿, 从而决定了边疆生产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日常生活中, 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会让部分人的思想受到侵害, 走向追求低级趣味的生活, 吃、喝、嫖、赌, 甚至吸染毒品, 走上不归路, 成为社会动荡、不安定的重大隐患。培养央行员工高尚的情趣爱好, 主动投身德宏边疆和谐社会建设, 对基层央行自身建设, 创建平安和谐单位, 加快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要组织央行员工开展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管理技能培训学习, 广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一些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 比如登山、篮球、访贫问苦等活动, 一方面增强体质, 增进同志之间的沟通和友谊;另一方面使全体员工更加深刻地、现实地接触社会、了解底层, 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 提高奉献精神。尤其是, 在员工中大力弘扬勤俭节约, 不仅是物质上的节约, 更重要的是时间上的节约。央行员工要积极主动迎接金融开放的挑战, 充分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知识, 全面理解国家金融政策与法规, 结合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现状, 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 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建议, 以更多的精力、时间、智慧投入工作, 为和谐边疆建设服务。人生短暂, 要在有生之年抓住一切机会, 利用一切时机, 勤奋学习, 勤恳工作, 为央行各项事业发展、边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不辜负“央行”二字。
这次访问对象是我们村的老支书,我称其为李大爷,李大爷已经60多岁了,赶上了新中国的成立,遭受了60年饥荒,也受到过10年文革的波及,更是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听着他娓娓道来他经历的祖国60多年,就仿佛是自己亲自从艰苦走向了复兴„„
当提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看法时,大爷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年轻人弄不懂奋斗与艰苦奋斗的区别,认为“讲‘奋斗’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奋斗大多数人已经富裕了的今天,若再讲‘艰苦’二字,那岂不是太不合时宜了吗?况且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当讲“艰苦奋斗”的时候,一些人自然理解。因为这些人知道“艰苦奋斗”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或摆脱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在生存条件已经优越或正在优越的今天,这些人认为谈“奋斗”可以,但是若再强调“艰苦奋斗”,那岂不是“多此一举”、“自寻磨难”吗?难道说我们不应该追求一下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吗?当然,通过奋斗过上安逸舒服的生活,或是将此作为一个人的生存境界,这也不能说是错误的。问题是放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人就会陷入“好逸恶劳”的深渊,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生的颓废,甚至走到为正直的人们所唾弃的地步。”
大爷在数十年的支书生涯中,将我们村建成了附近的富裕村,和大爷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八个字的理解不无关系。
孟夫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哲语应该是真理。一个人若过上了安逸的生活而忘记了“艰苦岁月”、丢弃了“勤俭朴实”的美德,那么,这个人也就失去了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人的不断奋进的意志和精神。“反者道之动”。在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中,时时不忘艰苦的岁月,时时牢记朴素的生活作风,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保持这样的一种情志和豪迈,这样的一股“精气神”。这样的人,即便在他人看来是不合时宜、落伍于时代的,但是,在大爷看来这样的人则是最富人生智慧的,是最让人由衷敬意的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人因为富裕了,腰缠万贯了,于是便挥金如土,便尽显阔派;一些单位大兴豪华包装之能事、铺张浪费成风;一些城市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大楼盖了拆、拆了再盖,道路修了再毁,毁了再修„„“建设变成了
奢侈”、“消费演变成浪费”„„这其间的理由虽然有可理解之处,但是,追求“豪华气派”则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说,诸如此类现象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无法挽回的巨大浪费。
当今社会,那些追逐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整日里沉浸在轻歌曼舞里的人,很难说他们能有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更谈不上有什么远大志向了。因此说,不管一个人的志向有多么远大,也不管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心态,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品质。
毛泽东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增强节俭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一个有一个的胜利。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新中国的摇篮,我们心驰神往的人的情怀,也表达了我们的思绪“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我们从儿时起对您就充满着神往和景仰。在纪念五周年之际,党组织开展党章、党史学习系列教育活动,我们有幸被党组织指派赴延安学习。去延安学习,亲身感受延安精神脉搏到激动、兴奋,我们的梦想终于成真。
一、延安概况
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中南部、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总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205万,市区人口33万多人,1931年区,1936年成立陕甘宁边区,1950年改为延安地区专署,1997年撤地设市,市辖一区十二县。延安作为革命圣地和中华民族发祥以“两圣两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中华民族圣地黄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驰名中外,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战斗和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使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革命纪念地130多处,被誉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二、走近延安,解读延安 地,被称为“延安时代”或“延安十三年”,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让人们跨越时空,我们学习小组一行三人,上午启程,下午就到达宝塔山下,“延安到了”,长途跋顿时消散。由于安排学习时间短,日程紧,到达延安后,便紧锣密鼓开展学习活动,瞻仰革命旧址。
刚放下行李,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欣赏起延安的景色来,延安城建筑在一个狭长的“丫”字形的山坳里,四周环山,精巧抬头仰望宝塔山,天高云淡,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宝塔。我们疾步蹬上宝塔山,这里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足迹和身影;我们信步这里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省、市、自治区、全军各大单位种下的绿化林;宝塔山上,我们还巧遇陕北民歌手刘爱民,有幸倾听他扬的陕北民歌《兰花花》,当得知我们来自上海,还热情邀请合影。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这是儿时课本对延安的颂歌,从宝塔山俯视静静流淌的延河,延河还是像电影里激荡、电视里的。在宝塔下,仰望这座千年古塔,体味昨天、今天和明天,山下锣鼓喧天,那是延安男女老少的秧歌舞。延安是朝气蓬勃的,延安是延安是本深奥的书,让我们去时时翻阅,去阅读那博大精深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去走近延安,去体会延安精神的伟大脉搏。下小组缅怀革命前辈、瞻仰部分革命旧址的所见所闻。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
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这里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中央红军总参谋部的驻地,六届六中全会等重在会议在这里召战士白求恩、英国记者考贝特兰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等。
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滕代远等先后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席在这里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16篇,毛主席还在这里会见了加拿大红军总参谋部旧址门口有棵槐树,讲解员介绍说:当年,一些警卫员常在树上栓马、树皮被啃掉了一块,朱总司令看见后,就树的受伤处写上“禁止系马”四个字,从此再也没有人在树上栓马了。细微之处体现革命家爱护一草一木的情怀。
杨家岭革命旧址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搬迁延安城北的杨家岭。杨家岭原名杨家陵,中共中央进驻后,改名为杨家岭,先后建礼堂、中央办公厅楼,中央在杨家岭设立机构有: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工部、政研室、财经委、青工部、妇央书记处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也居住在杨家岭(讲解介绍:毛主席就是搬到杨家岭的第一天和江青结毛主席于1938年11月至1943年初在杨家岭居住,写下了许多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民主主义论》等40篇著作。毛主席在这里还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就岭窑洞写的。在杨家岭,毛主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指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主席在见干部时说: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刘少奇于1942年底至1944年10月在杨家岭居住,写下了党员修养》。
中央大礼堂,1939年开工,1942年竣工,1943年11月,毛主席在这里接见了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们作了《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在中央礼堂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议》;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七届一中全会,选为中央委员会兼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称五大书记)。
1946年,中央在大礼堂为朱德举行60寿辰祝寿活动。
现在中央大礼堂仍保持“七大”时的会场情景,主席台上方书有环形标语“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主席台有六面党旗毛泽东、朱总司令的侧面头像。
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1941年建成,为三层办公楼,因造型似飞机,故当地群众称为“飞机楼”(二层、三层未对外开放),1942年5月2日至2中央宣传部在一楼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文艺工作得90多人,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会议人员合影留念,现悬挂在一楼大厅。在这里,我们一行人在工作人员的领唱下和各地瞻仰者同声合唱了《东方红》这首歌。“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是陕北农民李有源即兴唱出的一段民歌,他唱出产党和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唱出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古绝唱。
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又名延园,1944年11月,中央书记处全部搬到枣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都搬进枣园。
中央书记处在枣园继续领导了全党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领导全党和边区人民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作备。
毛主席在枣园居住期间,写下了《学习和时局》、《组织起来》、《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刘少奇在“七大”作的《关于修人民服务》的讲演,苏联驻延安领事馆,位于枣园右山坡上。
王家坪革命旧址 报告》就是在枣园起草的,1945年8月,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刘少奇在枣园代理主持中央工作。张思德的追悼会在枣园举行,志主席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林彪、胡耀帮等居。
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八篇。
毛主席在这里会见了美国驻华使节赫尔利,会见了美军观察组,还接见了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毛主席在这里先后写下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朱德在“七大”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就是在王家坪起草的,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胡宗南部23万人进攻延席由此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过去称烂泥湾),位于延安城南45公里,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为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包围与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进军南泥湾,一面守卫陕基宁边区的南大门,一面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产运动。在三年时间里,达到了“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物资经费全部达到自给,还能上交公粮丰衣足食,使昔日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1943年9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视察了南泥湾,毛主席高兴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产没有外援,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以自力更生为主”。旅长兼政委王震等同志受到奖南泥湾在中外享有很高声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五九扬了这种优良传统,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人间奇迹。
三、延安窑洞
等多种,窑洞冬暖夏凉,通风透光,亲近大自然。窑洞是延安最为常见的建筑,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廻异的门窗装饰,成为陕北高大势所趋的风景。延安窑洞有土窑洞、砖窑洞延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同普通百姓一样都住在窑洞中(据讲解员介绍:毛泽窑洞没有房檐,中国有句古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毛泽东不愿低头,后来我们在瞻仰几处革命旧址时,发现毛主席住的全部没有房)。
周恩来在回忆延安时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司令部里(指窑洞)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解放战争”。
在窑洞中,毛泽东写出了大量经典著作和许多诗篇。1940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外地来延安的干部时说:“延安的窑洞是最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克思列宁主义”。
延安的窑洞,最平凡,也最有名气,虽然它不轰轰烈烈,但它却有特殊贡献。安窑洞和它的主人一样纯朴敦厚,不修边幅,素面朝天。利用这次学习机会,我们走访了延安山坡上的几处窑洞和它的主人,窑洞对南方人来说有些怪异,有些不起眼,甚至有些不可我们每走访一口窑洞,主人都是那么友善,延安人民朴实得像那延安的大枣、小米,敦厚得像陕北的黄土地,由于地理、气候因素,延安部分群众还是相对贫困的,窑洞的主人介绍说:他们年收入不到几千元,窑里的摆设极其简单,有的窑洞带电的东西只这也使我们的学习之旅多了一份沉重,与革命老区人民相比,我们应该知足,应该感到幸福和来之不易,应该常常饮水思源,应该业艰苦奋斗。
四、与时俱进,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之行,时间虽然短暂,但回想起延安,感到十分亲切,敬意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略后方,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这块地,还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成长历程,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坡到夺取全国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次胜利,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我们党历来把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宗旨,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响亮口号,并为之而努力,那时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却是在形势下我们要弘扬延安精神,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进党章的。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等思在延安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表明,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出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思想,这就是实事求是。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优良传统,弘扬延安精神泽民同志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贯彻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胡锦涛同“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很重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靠长期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断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使我们的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提高到了几十年前做梦都想不到的水平之上,生活的环境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的改善。家庭、社会、学校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使孩子们在生活中应有尽有,无一不得以满足。当今的少年儿童个个都过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
由于生活条件的无比优越,家长们极为过分的溺爱,使一部分中小学生养成了铺张浪费的生活恶习。在他们幼小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概念。有的小学生浪费的物品已达到不堪入目的程度。在某校的校园里,学生放学后,随处可见洒落满地的方便面。垃圾坑里只啃几口的水果和角落里大块的面包、馒头、饼干和香肠等丢掉的食品不计其数,只写几个字就扔掉的各种本子和随意损坏的学习工具到处可见,甚至有的学生把损坏和扔掉东西当成是一种乐趣。
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家庭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天所给予儿童的日用品过剩和学校教育的疏忽造成的。有的家长和老师在思想意识里,没能把孩子浪费和损坏一点东西看做是什么事儿,觉得不算什么,甚至认为在当今不要讲什么“勤俭”和“艰苦”了,应该讲“享受”和追求“消费”了,经常是对此视而不见、闻所未闻。这是很危险的,应当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不尽快扭转这种现象,就会使学生自幼成长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和要啥有啥、应有尽有的生活环境里,他们自然不会想到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去创造财富。在儿童的心灵深处就不会生成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无疑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说起《水泥》杂志的历史, 据我所知, 实际上她或许可以追溯到1956年创刊的《建材技术》。那时, 我国整个建材行业仅此一份技术性杂志, 其刊载的文章, 除了偶尔有涉及玻璃、砖瓦行业的以外, 几乎全部都是关于水泥行业的, 所以实际上犹如一份《水泥》杂志。经查本人保存的资料, 自1958至1966年, 《建材技术》曾刊登了拙稿多篇。后因文革, 《建材技术》于1967年完全停刊。直到1973年考虑再刊时, 就将其细分成了水泥、水泥制品、玻璃、陶瓷和砖瓦等行业的几种不同刊物。
因为水泥行业最庞大, 各方面的条件也最成熟, 因而首先确定要公开发行的就是这份《水泥》杂志。国家建材部指定《水泥》杂志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编辑出版, 并定位为以引导报导实用性水泥科技为主, 为水泥工厂、水泥企业、科研设计大学院所及广大水泥用户施工单位等服务。40年来, 《水泥》一直秉承这个办刊宗旨, 不断创新提升, 坚持严谨敬业, 办出了高水平, 赢得了好声誉。所以, 从这一点来看, 《水泥》杂志可以无愧地视为最初的《建材技术》的继承与延伸。
这里有一位关键性人物, 就是乔龄山先生。他亲历并贯穿了从《建材技术》到《水泥》演变发展的全过程, 也是《水泥》杂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之后, 他还长期坚持不懈地为办好《水泥》杂志做出了许多努力和重要的贡献。现今乔老虽已退居二线多年, 但仍然十分关注《水泥》的创新和发展。今天, 当我们庆贺《水泥》创刊40周年时, 首先应该缅怀曾给予《水泥》指导与协助的那些老领导、老作者和老读者, 祝福他们身心健康、平安喜乐!
《水泥》编辑部的乔彬帮助我检索了《水泥》创刊以来的所有文章, 整理出本人发表的全部34篇文章, 其中多数是杂志的首篇。笔者感谢《水泥》及广大读者对拙文的重视与关注, 这也是大家长期相互学习与支持的硕果。本人愿意继续努力, 向各位同仁学习。
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赓续红色血脉。学习党史,会让我们更加懂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经历的风雨里程。党史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只有学好中华民族党史,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珍惜今天、把握今天,更加坚定信念,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就是因为心中有信念,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艰难险阻,创造伟大的事业,取得伟大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新,敢于刮骨疗伤,在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自我革新,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执政能力,为圆满完成历史使命而努力,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新的历史时期,形势不断变幻,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前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的,但始终改变不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不移跟党走,永葆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百年风雨里程为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底蕴牢记理想信念,奋进百年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共同努力拼
在观看过2013年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后,我深刻的认识到大学生必须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功能与作用及发展历史,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文明大学生。
(一)明确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产生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主观条件是人类自我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前提是劳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人们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也形成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体统一的重要条件。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指出“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而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认为道与德是相辅相成的。
(二)为何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而道德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人们形成自己关于责任与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道德,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以认识和调节功能为主,辅以导向、激励、辩护、沟通等功能,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主要功能基础上的。正如布夫勒曾说过:“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也一样,并且更需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
因为消费决定产出,社会需求能力如果疲弱,必然没法刺激社会生产,甚至会导致经济倒退。可见,“艰苦朴素”,“勤俭作约”的理念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冲突。从市场经济观点出发,它不仅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必然导致社会经济的退化。这样就使我们陷入了一个思想混乱,我们认为“艰苦朴素”、“勤俭作约”的作风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另一方面它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负面作用。
那么“艰苦朴素”,“勤俭作约”是否就落后了?是否就不符合市场经济?是否就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呢?坚持市场经济必须放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吗?
其实“艰苦朴素”,“勤俭作约”是科学、正确地论断,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即使从市场经济的观点出发,未必觉得“艰苦朴素”,“勤俭作约”是落后的。为什么市场经济会忽略“艰苦朴素”、“勤俭作约”的作风呢?因为市场经济夸大了社会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经济把社会需求看成万能的、绝对的经济动力。
因此,只要对社会需求与消费作更详细、更进一步地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艰苦朴素”,“勤俭作约”并不过时。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今天,它更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我们的时代更迫切需要提倡“艰苦朴素”,“勤俭作约”的作风。
首先,在消费领域中还存在着一个“浪费”现象,为什么有的需求属于“消费”,为什么有的需求属于是“浪费”?很显然,“消费”和“浪费”两者存在着本质的经济差别。如果片面的夸大“消费”的经济意义,就会忽略“浪费”的破坏作用,甚至也会把浪费视为一种对经济发展有帮助的因素。
社会需求并非是单一性,它是由各种各样的消费综合构成的,因此,有必要对各种各样的消费作科学的配置,我们不能盲目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都加以肯定。如果一种需求其配置是科学的,它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那么这种需求就是合理“消费”。相反,如果这种需求是不科学的,是破坏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那么这种需求就是“浪费”。可见,社会需求的配置是否合理、科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数。由于需求决定产出,所以社会需求的配置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产业的配置。有时,由于社会需求不合理,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生产结构出现畸型。
一些国家的经济所以最后崩溃,其中就是由于社会需求的配置不合理,从而引起社会浪费,导致社会经济最后的崩溃。
因此,就需要我们重新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必须反对浪费,提倡科学的消费观,科学配置社会各种各样的需求。
我们经常用黄油和大炮来衡量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不过,这个配置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并不是我们所能预见的,相反,在决定这个配置之前,我们都以为它是科学的、最优化的。但事实上它也可能是不合理、错误的。如果经济实践证明这种需求配置是不合理的,就需要对产业结构作科学的调整,而这个调整就得有资金,就需要国家拿出一定的储蓄来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拿不出大量的资金,那么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会落空,经济转型就会失败,社会经济就得面临危机。
市场经济也重视投入以及扩大再生产,也强调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积累。那么,这些积累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它需要我们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很明显,我们看不出“艰苦朴素”、“勤俭作约”与市场经济有什么矛盾。
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要求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也同样要求社会需求是可持续的消费。因为消费是有饱和度,社会成员不可能无限度地消费某一产品,当某些产品的消费出现饱和时,就出现产品滞销现象,那么这种产品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例如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我们一蜂而上的加紧城市建设,加紧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为的在社会建设方面制造泡沫需求。虽然相应地刺激了与基础建设有关的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但是,它也加快这些产业的投入,如水泥、钢筋、建筑公司等等的生产规模快速扩张,这些产业的就业机会也增加。可是,城市和国家的基础建设总会有一个饱和限度,狂热一段时间后,这些需求就会回落。随着社会需求的疲软,这时与基础建设有关的各种产业就会受到打击,这些产业就将面临破产的危机,严重的时候,会引发起社会经济危机。原因是这些泡沫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市场经济要求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生产应该是可持续性的发展,它严格控制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生产出现泡沫现象。如何抑制社会需求的泡沫现象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就是有效的灵丹妙药。只有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才能防止社会需求出现过热的现象,才能促进社会生产持续性发展。
第三,社会财富毕竟是有限的,个人的收入也是有限制,我们不能无止境的满足自己的消费。某种消费增加了,就必然减少其他别的消费。因此在社会消费过程中,要求有一种均衡的消费,合理安排各种各样的消费。均衡的消费也促进社会生产均衡的发展,促进社会产业的均衡结构,创造更广泛的就业机会,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增加就业率。
这几年,我们为了拉动内需,刺激社会需求,于是就大搞教育产业化,把老百姓积蓄的钱掏出来。教育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毕竟一代人一代人的不断成长,代代人都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不可能有一个饱和度,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别的可以节省,孩子总得培养,因此,教育的消费是不可节省的、必须消费的,这样教育产业化就有效的拉动了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GMP。但是,我们的经济学家的神机妙算却错算了。因为人民的财富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满足自己的种种消费。因此,如果教育的费用增加,就会影响人民其他经济费用的支出,从而就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这样,教育产业化不仅加重了普通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破坏了社会需求的均衡性,老百姓只能省吃俭用,把钱储蓄起来供女子读书。教育的消费增加了,社会的其他消费就缩减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就受到削弱。这就是为什么加强教育产业化之后,而老百姓的储蓄积极性并不减弱的原因。教育产业化虽然肥了教育,但不见得就是它拉动了内需。假设教育的消费不高、负担不重,人民的储蓄就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商品,如食物、生活用品、家用电器、娱乐旅行等等,从而促进这些产业的持续发展。
可见人为的增加某一方面的消费就会破坏社会整体消费的均衡性,就会破坏社会生产整体发展。因此从市场经济出发,就要求社会消费的结构均衡。
保证社会消费均衡,是一种理财的艺术,不良消费习惯会导致社会财富入不敷出,不均衡的消费结构也会导致社会出现浪费现象。不均衡的消费结构,导致社会产业结构的畸型,从而社会财富被垄断、集中。
我们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就是提倡更科学的理财艺术,优化社会消费,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促进社会经济均衡、稳定的发展。
第四,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都不能避免其社会危机的发生,不能避免突发性的灾难,例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社会冲突以及战争,它们都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爆发起来。应对这样的突发事故,都是需要大量的财富。此外,还有社会福利的支付,也需要大量的财富。这些都要求我们节省开支,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们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市场是错综复杂,消费的学问也是博大精深,片面地夸大社会需求的经济价值,就必然会把“浪费”也当成“消费”。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是原始积累时期。因此,没有必要夸大社会需求的经济作用。更不能因此而否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科学论断。
做新时代的大学生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内涵和内容
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必要性
如何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做新时代的大学生
1、党的优良作风的内涵
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养形成的崇高品质、道德情操、精神风貌,以及建党、治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等,它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大作风——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
三大优良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它不仅适合战争时期,同时对和平发展的今天也有现实意义——是我党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法宝。
2、具体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理论与实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制定党在各个革命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纠正来自“左”或右的错误,使党的事业不断获得胜利。
案例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案例2: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博古(他们是当时最高的军事指挥者)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
案例3:华西村的启示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的作风。也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认识的主体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刻也不能放松群众工作,要为广大群众求解放,谋幸福。
只有坚持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党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真正实现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权
案例1:青海“4·14”玉树严重地震发生之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多位外国领导人谈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时的动情讲话: “中国政府正在紧急组织抗震救灾斗争。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案例2:苏联解体前不久,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是代表党内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
有人总结说:布尔什维克党2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20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政权。
上面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无情的现实:绝大多数苏联人并不认为苏联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这是导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就是对党内、同志之间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真诚而又严肃地提出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提高认识,取得进步;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认真地进行自我检查,提出纠正的方法,取得深刻教训。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
案例1:建国初期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路线指导上的错误(“大跃进”),加上其它客观原因,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面对这一失误,党并没有推卸责任。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这几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第一笔帐,首先是中央负责,中央是我负责”,“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
案例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从而开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1949年3月,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3年,胡锦涛在西柏坡再次以“两个务必”告诫全党,面对新形势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著称于世民族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自力更生,就是一切靠自己,不求人。艰苦奋斗,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全力拼搏,没有条件就千方百计地去创造条件。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和“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解放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日战争,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开展了南泥湾、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
建国后,中国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却在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内,研制原子弹、导弹、卫星等成功。这一切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神五精神、都是这种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毛泽东)—毛泽东
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邓小平)
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江泽民)
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奋发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一流业绩。在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上,而且要体现在带头做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
(胡锦涛)
工作作风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习近平)
二、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必要性
1、新世纪的挑战
当人类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际上——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繁荣、富强,分化、西化中国的图谋从未停止过,凭着他们强势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加大对我国的全方位的渗透,利用人权、贸易、军控、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宣扬“中国威胁论”,攻击歪曲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和政党制度,输出它们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方式,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
**集团精心策划煽动打砸抢烧事件,丧心病狂的不法分子辱骂、殴打、砍伤执勤人员,打出“雪山狮子旗”,呼喊“西藏独立”等反动口号,冲击新闻、金融、公安机关等部门,抢劫并烧毁商店、学校、汽车,惨无人道地杀害无辜群众
国内——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成份、社会组织结构、就业方式、利益主体、分配方式、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使中国的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也使很多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例如,市场经济讲究产出,讲究法制,而现阶段法制不健全。另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举世公认,但人均GDP远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相当繁重。
2、民族振兴的实现
习近平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3、党自身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
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成为现在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干部新老交替,大量的新党员走到了我们党的队伍中。
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忽视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学习和改造,迷失了方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贪污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形象。
2011年“两会”前夕,温家宝在与网民交流时曾强调,“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将把查处主要领导侵权渎职、贪污腐败作为第一位的任务。” 14日他在中外记者会上指出,“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可以说,中央已将反腐问题提升到了空前高度。
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能否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关系到能否坚 持党的工农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前途命运。
案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决策)
青年是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祖国的前途,事业的成败;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学习学习再学习。
1、努力学习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了解党的昨天,才能理解党的今天,在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腐败、官僚)
2、认真实践党的作风,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
青年学生应该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模范,应该是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带头人。在班上要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
3、发扬优良作风,争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1)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加深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认识和理解
(2)努力学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信念
(3)党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应树立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的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培养群体意识。
(4)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努力投入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处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5)加强修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的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其目的在于为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
加强党性修养“三讲”:讲党性,走好阳光之道;讲原则,摒弃庸俗之道;讲正气,反对阴邪之道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八项强调的就是要厉行勤俭节约。
2013年1月17日,总书记在新华社内参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1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的通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批示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共鸣。2013年2月22日,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专家学者对遏制公款吃喝的分析和建议》等材料上做出这样的批示: 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
2013年11月25日,新华社发布新闻,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 1 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优良传统上升为党内法规,从而强化了制度权威,表明了执政党依法治理的决心和信心。
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条例》的颁布,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党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细化,符合党心民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法宝。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仍不能丢,不但要坚持,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引领正气、激发活力、促进和谐,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建国之初,毛泽东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也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了重要论述。胡锦涛在西柏坡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因此,宏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条件艰苦情况下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长期奋斗的永恒主题。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普遍得到提高,但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我国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形势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方针,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历史上,执政者是节俭还是奢侈,往往直接影响政权的兴亡。在今天,执政党能不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是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是社会兴盛和安定的前提。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才能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共苦,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勤俭节约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全社会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
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新风正气。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推荐阅读:
发扬传统方案07-08
如何发扬中国传统文化11-01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专题09-20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心得体会10-02
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心得感悟05-28
发扬长征精神的作文07-23
延安精神的发扬和传承07-08
发扬团队精神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