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共8篇)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1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校长。他是二战后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学校校长。每当有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就会给这位老师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人所不应该见到的悲剧: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妇女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儿童是由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所以,我怀疑教育的意义,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该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者是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教育的屠夫。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书写字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我想,作为教育者,要使学生具有人性的人首先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他们永远不要伤害别人;然而反观教育群体,时有老师奸污学生、体罚学生等现象发生,何也?

当下的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发展,反而忽略了教师的自我发展。一旦教师离开了自我发展,教育就难以深入发展;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教育,在于教育者首先是自我教育的人,唯有自我教育方可教育他人。

试问一些不讲诚信的老师如何教学生去讲诚信?不懂得感恩的教师如何教学生去懂得感恩?古人讲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追求的便是自我教育。

想起某年高考,由于学生要去另一所中学考试,我班学生由别班班主任带队,但晚上返校时一学生很委屈地跟我说:“某某班的班主任不让我们上车,她说先让她的学生上了,我们才上,我们都被赶了下来。”听了这话,我当时真不敢相信,但学生委屈的眼神告诉我,这是真的。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班主任却是一名优秀班主任。这样的教育如何谈得上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自私狭隘的人。

七年前福建《新教师》杂志卷首语栏目曾推出我的“一点教育”观:对于立人,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幸福一点、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高尚一点、纯粹一点、无私一点、诚信一点、自主一点、自由一点、发展一点、个性一点。

“一点教育”观当初主要指向学生的,现在我以为更适合在教育者身上,让我们主动成为这样的人,方可把学生培养成这这样的人。因为我更相信教育是言传身教的。

而让我们感到危机的是,教育者并没充当好教育者该有的角色。比方说,现在一些学校为了迎合检查,教师公然作假,做假事、做假人、说假话,教育之瘤毒可见一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教育的土壤何其恶也。

教育,当让教育者自我教育,让我们主动成长。唯有如此,教育的源头才有活水,教育的清流才可润泽孩子,教育才能称得上教育。

作者:吴春来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2

1 如何进行教育成功或者失败的判断

经过漫长的改革开放岁月, 我国已经和世界接轨, 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国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已经全面落实, 实现了教育大众化, 并且已经成为了位居世界首位的教育大国, 这就目前取得成绩来看, 我国教育已经算的上是非常的“成功”了, 但是在社会上还是有诸多人对其不满。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教育公正性与公平性, 这也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在我国人们普遍都觉得只有享用良好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让教育获得成功, 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这就导致教育不公的现象出现, 所以人们就觉得享用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就意味着教育失败。对此不难看出, 人们认为教育公平性是基于社会公平基础上的, 如果不能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那么在社会当中的发展情况自然也就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不公平现象出现。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是个人以及家庭的不幸。

教育是为家国以及人民群众服务而开展, 同时还肩负着道德塑立以及知识传承的重任, 所以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满意程度是判断教育成功或者失败的一个最为客观的指标, 但是在理论上对教育指标分析, 我们分别要从外在向度以及内在向度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观察。

1.1 外在的向度

对于外在向度的观察相对较为简单, 主要就是通过一些市场调查, 收集具体的数据, 然而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考评, 另一方面, 也可以将我国教育发展的速度作为切入点, 将其进行比较, 经由我国教育历史以及国际教育的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还在继续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扩张, 并且人们配到教育资源也逐渐变多, 教育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可见我国在教育行业的投资之大。综上所述, 外在向度对于教育成功和失败判断的客观指标就是:享有教育资源的充裕性以及可获得性。目前, 我国在这一方面所获得成就相当惊人。

1.2 内在的向度

对教育事业成功判断的内在向度具有三项指标:人们是否能够获得公平对待、是否能够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教育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但是这三项指标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 非常难以进行客观评定, 但是相对外在向度来说, 内在向度更具影响力。

(1) 人们是否能够获得公平对待。

公平往往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所以人们想要获得教育的公平, 就必须要在基于社会公平的基础上, 然而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十分的困难。

(2) 是否能够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

这个问题相比公平对待的要求而言, 难度更高, 因为想要保持对个人潜能的尊重, 就必须建立在平等的上,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 想要实现教育平等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3) 教育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希望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重视智的发展, 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力量相对薄弱,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也是当下对于教育失败判断最为主要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人们叫做“填鸭式”教育。

2 我国的教育焦虑现状

在我国教育焦虑的状况普遍存在, 具体就是指的担心孩子分配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而影响到孩子社会上的发展,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2.1 独生子女居多

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的实施,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这就使得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力度加大, 因为其高成本投入, 所以害怕失败的心理也就越严重, 提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等口号, 各个各样的培训班, 甚至是胎教层出不穷, 就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情结。

2.2 地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我国经济资源分配不是很均匀, 就导致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不公平现象, 然而这一情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是行不通的, 这就导致教育竞争越演越烈, 使得处于竞争劣势的群体获得教育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差。

3 社会参加教育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已经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联系紧密, 虽然也提出了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理念, 但是其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在当下有的教育甚至已经在向商业化转变, 严重的脱离教育本质, 目前由于一些重点院校的优势资源就是应试教育, 并且这些学校已经和当地政府利益精密结合, 要是一旦实行素质教育, 其优势将荡然无存, 对此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般喊着素质教育, 然而却在推行这应试教育。事实上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产业化教育, 比如:择校费、资料费、创建培训班、重点班、普通班等等, 这样就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并且利用教育来创造经济效益是有害无利的。对此, 我们需要社会参与, 让其反映出社会诉求, 强化教育组织的自律性, 从本质上实现教育治理。

摘要:当下教育的成功或者失败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衡量, 然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却是一个基本指标。当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导致教育出现不公的现象, 另一方面, 也有教育机构逐渐将教育事业商业化, 这就要大大降低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这样就会使得人们对教育焦虑, 并且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 这不仅仅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得不很好的发展, 并且还容易让学生走上歧途。对此我们需要对教育进行治理, 这就需要社会的参与, 充分发挥教育专业精神, 加强其自律性, 并且要彻底的摒弃教育功利主义, 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追求, 让教育本质得到体现, 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肩负起社会责任, 让教育走向成功。

关键词:教育失败,驾驭焦虑,教育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洪才.教育失败、教育焦虑与教育治理[J].探索与争鸣, 2012 (2) :65-70.

[2]王安全.教育失败的人性理念及其修正[J].教育导刊 (上半月) , 2010, 3 (3) :5-7.

[3]宋园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育滑坡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探索与争鸣, 2012 (4) :77-79.

[4]于海阔.教育失败与不教而诛——《青春禁忌游戏》不只是游戏[J].电影评介, 2011 (7) :111-112.

[5]何康.不要轻易判断教育失败——回应《小刺猬》[J].思想理论教育 (下半月行动版) , 2009 (11) :91-92.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3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發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98.

[3]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1999(3-4).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1).

[6]孙晓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宫玉杰.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8]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9]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10]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11]杨东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4

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简称ICT)的急剧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也影响到教育领域。它不仅为普通教育,也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从对一般教育的影响来说,ICT的大容量和高速度能够储存和快速处理大量的信息,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十分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能够综合提供文本、图形、音频、图象、动画以至于电影和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学生得以获得全面而真实的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它不仅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最接近原意的信息内涵,而且由于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大大减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信息转换方面的认知负担;它的交互性使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能进行积极而频繁的信息交换,计算机在提供给学生大量信息的同时,还能不断获取学生的反应,监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反应作出反馈;计算机还能对教学过程作实时监控与个别化教学,学生除了作出反应外,还能不断了解自己反应的结果,并能获得帮助和鼓励。此外,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中信息的组织形式呈非线性结构,知识呈现不再像书本那样是线性的、静态的、不可改变的,学生只能按照课程的原作者与教学设计者所设定的序列获取信息。在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以及认知方式,选取各种形式的信息组织学习材料,组成各自不同的“课本”,并从中生成知识。这种教学情境,极为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现、探索和生成知识,有利于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远程教学大大克服了教学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局限(这也是本文下面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通过互联网络,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获取某一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同类课程的数据库,远隔千里的师生或同学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学生甚至可以与知名学者和科学家进行交流。无怪人们把信息技术所引起的革命称为教育领域的第三次大革命。在教育史上,教育的责任从家族转移到学校和教师手中是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印刷术的使用使教科书成为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工具,这是教育领域的第二次革命;以计算机炽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传递信息的载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可以说是教育领域在新时代的又一次革命,或称为第三次革命。

ICT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在各级各类教育系统的广泛应用及其潜力的发挥,使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整个教育体系无论从目标到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将促使传统教育体系和教育观念发生彻底的变革,同时,对远程教育的教与学的理论和实际也提出了众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远程教育的情况略作分析:

一、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媒体条件和不同的教学水平考虑不同的远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目标的问题。未来社会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未来的信息社会对公民在能力上的高要求。它要求公民获得以下一些能力: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不仅是基础教育的目标,而且应该是匕首一教育的目标、远程教育的教学目标。学是在教学设计中要牢牢把握住的。然而,这些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并非在远程教育发展初期就被自觉地认识到,而 需要有一个过程。

众所周知,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ICT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参见李康,.3《中国电大教育》)

1.从80年代初,由于十年**所造成的人才断层,急需尽快培养大量人才。为此,环节展了以广播电视教学为主的大规模的传递和大规模的接受并加以辅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此时,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制作了由优秀的专家讲授的录像带。这种大规模的教师加媒体的教学传递模式确为解决当时客观上的人才短缺起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观(目标)上还是因袭传统的教学思想。

2.随着客观上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远教工作者开始注意在大规模的教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问题,学习者在非课堂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包括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监控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交流等问题;注意研究适应教和学这两方面的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教学研究的重点由只研究教的方面转为同时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

3.90年代以来,由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教的传递手段日益多样化,远教工作者对于开放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识日益提高,教学研究的重点移向学生。

这几个阶段虽然有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在远程教育中,目前可以说仍是这几种情况并存的局面。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不平衡,特别是所具备的技术条件的不平衡,使得以上三种情况目前事实上带同时存。例如,有些急需的大规模培训项目,目前仍然需要采用大规模的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些地区则可以通过电话线路,进行有声的交互式教学;而一些条件特别优越的和行业则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如电话线或互联网络,实施面对面的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并以电子通信为辅。让边远地区全都使用互联网络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承认当前远程教育发展的实际差别和不同水平,不能以一种条件下的远程教学规律取代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条件设计教学。技术条件差,并不意味着必然要采用传统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技术条件好,如果观念不改变,也可能走老路。关键在于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

要根据远程教育的教学目标、远教学生的特点以及结合所具备的媒体条件来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即使是在大规模的以教师加媒体的传递条件下,在只有单向传递没有交互作用的条件下,教师也不应该再象以前那样直接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获得并建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做到讲解本身生动有趣,有启发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的配合,如辅导课、自学和讨论等环节,以培养学生自己理解和建构所学知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来设计教学。这些环节在远程教学中,比起基础教育的教学来讲占着更重要的地位。辅导课是电视课的延伸,它以辅导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讲授弥补电视课交互作用的不足,这是当前远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它又必须从属于电视课,作为其重要的补充(参见蒋建新,.10《中国电大教育》);此外,如何指导自学和如何组织讨论等环节,这些都应该在教学设计时通盘考虑(参见尹炎,1996.2《中国电大教育》)。又如,在具备双向交互作用的条件下,无论是通过电话线还是通过互联网络,教师又应该如何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条件发挥其多重角色的作用?比起单垧的传递模式而言,双向交互作用的技术更有其优越性。但是,它也存着与其他教学环节的配合问题。笔者曾经为江苏电大的教育技术学的学位班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当时教学虽然具备了通过电话线的双向交互作用的技术条件,应该说比起单向的电视教学的传递条件要好得多,但是,学员们普遍反映,只有通过最后的面授辅导,才真正对该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这些看法,一方面反映了各个教学环节配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使我检讨自己最初缺乏对这种技术条件下设计教学的特殊性的认识。其实,最重要的还不是技术条件,而是对远教中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及师生关系的认识,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二、远程教学中如何考虑学生特点

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新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是在他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意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的。在以自学为主的在职远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更显突出。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中,与基础教育一样,都必须考虑学生特点,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和不生的个别差异等。问题在于如何分析和认识远教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

1.远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要求,目前我国远程教育从层次上讲,已经从80年代初的大学专科教育,扩大到专升本和研究生水平的学位班;人涉及的专业范围来讲,也越来越扩大。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撑历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强,致使对继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远程教育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远教学生的学习动机看,他们既有为了得到学位或学历证书以满足社会上对资格要求的外部动机;也有为了充实和提高自己以适应工作需要的强烈的内部动机。笔者从江苏电大学位班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学员们每周末用三天时间,放弃休息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辞辛苦地从全省各地区集中到省城进行学习,这种精神是极其可贵的。针对这种动机特点,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实用性,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体验到学习的收获从而使其内部动机得到更大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应该有必要的作业和严格的评估测试要求,并给予及时的反馈,正确运用外部动机以促进其学习。

2.远教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基础)。一般说来,远教学生都是在职学习,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学习基础,但是已有知识往往比较过时或不能适应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他们在其工作领域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甚至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极其有利的基础。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自学经验,尤其是在职教师,其自学能力和学习上的自我监控能力往往胜过全日制学生。但是,他们存在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差异,例如年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环境因素的差异(工作和家庭生活负担情况)、学习时间的多寡,等等(参见赵建新,.12《中国电大教育》;高文浩,1996.7《中国电大教育》)。如何针对这种极大的差异,在有奶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为此,对他们的辅导要求和教师的支架作用应该更高、更有效。这些因素都晨教学设计时应予重视的问题。

3.远教学生的自学。在远教学生的学习过程吕自学占据自重要的比例,如何根据他们的学习辨认式上的个别差异,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自我计划和自我调控作用,对于其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友爱见尹炎,1996.2《中国电大教育》)。这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领域。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皮亚杰划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他认为,有人即使发展到了成人,还是达不到形式运算的水平,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元认知时(人们对其认知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计划和自我监控都是属于凶认知研究的范围)认为,不是人人都能具备元认知的能力的。但是,成人学习中,如果能针对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着力于培养学习学习中自我调调控能力,将会大在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如上所述,远教中的学生特点是非常显著的。如果教学中能针对这些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远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扬长避短,就能实现有效教学,发挥远程教学的优势。

三、远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支架作用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5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心中有他人。冯骥才说:“公德的根本就是重视他人的存在。”什么是最根本的行为准则,这便是。从这个根本出发,引导孩子去辨别人、分析事,然后去判断,去选择。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学校将德行教育简化为一二三四的条条框框,以为只要我们将条文交付给了学生,学生就能统统遵照执行。殊不知多元复杂的社会,单一的认知方式,很容易让孩子迷失在道德的迷雾里。因为现实很可能是这样,你教他踏实做事真诚待人,可他看到的是投机取巧者大获成功,诚实守信者却举步维艰;你教他宽以待人,谦虚忍让,可他不断感受来自他人的冷嘲热讽甚至遭遇冷枪暗箭;你教他以善的胸怀关爱弱者,而他可能因自己的爱心而掉入恶意营销的陷阱。真诚遭遇欺骗,美德遭遇恶行,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个人会不会改变自己的处世原则,取决于他修养的程度与道德之树根植的深度。正因此,德行教育需以强根固本为要务,提升教育对象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不良风气免疫力的同时培养他们高远的目光,拓宽他们的心灵空间。

其实,教育必然会遭遇各种“反教育”,无论是父母膝下的孩子,还是校园里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去面各种各样的挑战——观念的、行为的,个体的、社会的。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教育不是为今天,而要为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无论未来如何,今天他学会了自律,明天他就能拒绝诱惑;今天他学会了尊重他人,明天他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今天他学会了爱,明天他就会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人生的幸福。也正因此,当教育遭遇“反教育”,教育者的自信与远见尤为重要。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当德行教育升华为一种优秀的行为习惯,内化为一种美好的修养,孩子的心灵土壤必将长出名为人格的大树来。这棵人格大树会凝结着“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一种阔大的境界与心胸、一种做人的与做事的优秀品质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们构成人核心的精神力量,这是任何“反教育”都无法 左右的力量。

作者:双牌二中 叶国嫒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6

素质教育将要代替“应试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素质教育提了近20年了,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素质教育似乎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实际操作也刚刚是个起步阶段,而且在前进中阻力重重,步履维艰,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在教改中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慎之又慎。当前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衔接阶段,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期,对此,文章提出了当前教改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应试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个问题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否则就会出现一个人被人打了,想去报复却不知道被谁打该报复谁一样的可笑情景。许多人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对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全盘否定,让素质教育建立一片新的天地,让教育体制脱胎换骨,这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不是对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否定;“应试教育”也不是现行中小学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产生的各种弊端的概括[1]。“应试教育”指那种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对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背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训练活动[2]。它是以选拔为宗旨,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为惟一目的,以功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所以说,“应试教育”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分不开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才真正适合时代的发展,更能突显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按照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以先天禀赋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手段、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天赋,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培养和补偿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3]。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本质上的不同是素质教育是强调学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共性,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其他的道德情感等只能为之让路,其目的是给社会主义选拔“优秀”的劳动者和建设人才。虽然“应试教育”曾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的时代,它却表现出更多的缺陷和弊端。

二、“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有没有好处

要彻底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病,就要从根本上找到“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使问题严重化。有学者研究认为,“应试教育”与其支持它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关系。社会往往给了高学历者很好的经济待遇,而人们的就业岗位和升迁机会又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考试成了鉴别人才优劣的方法,学历成了度量员工工资的关键。假如一个技术工人发现了许多加工中的缺点,解决了许多别人不能解决的难题,但就是由于没有高学历,工资就永远不会高于那些硕士、博士、院士的工资,也不管这些硕士、博士、院士有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这就给予“应试教育”了认可,给“应试教育”了发展的温床。现实中尽管许多企业单位早已发现高学历者未必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但出于各种心态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寻觅着,追求着。可以说,这是一种招聘的失衡,是一种教育的失衡,也是一种心态的失衡。只要这种失衡不变,“应试教育”就将永远存在下去。

正是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条件下,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种“精英教育”,是一种为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教育。它培养了无数的优秀大学生,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应试教育”目标明确,学习知识就是要应对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时至今日,人们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惯性作用下刹不住车。再次,“应试教育”的考试公平简便,是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方法,即使是在当今条件下,其他的评价措施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它过于重视少数人的发展,而忽略了大多数;同时,对于这少数人的培养,也没有充分重视到其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至于现在 青年人有知识却不会创新,智商高而情商太低。总之,“应试教育”利大于弊。现在的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教育时期,我们不能盲目地否定“应试教育”的历史功绩,也不能不问现实情况,照搬“应试教育”原来的模式,而应该是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引领下,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三、素质教育时代需要怎样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它承认发展的多样性,提倡因材施教,注重潜能开发。素质教育是要养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强健的体魄,要求教育要围着学生跑,而不是要学生围着教育转、围着考试转;要用一百种方法来教育一个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来教育一百个学生。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变“依靠别人”为“依靠自己”;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变“学会”为“会学”,为他们的终生教育打好基础。素质教育中确立“对人及其生活的关切”的核心理念,内在地实现了个人当下生活与未来发展、个人生活用品与社会要求、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统一[4]。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考取分数教师之间竞争的工具。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学会了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还要有思想,有智慧,会发现,会创造,并且学会自我发展,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

四、怎样实现教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思想转化

思想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思想的转化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首先是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教师的教育思想指导着他们的教学行动和教育方向,对学生的未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与教师培训学校要开展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引导,强调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素质教育时期与“应试教育”政策和教育观念的不同,本着教育学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的态度,开发他们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天赋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是要教师培养出多少“精英”,而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素质教育时期不用刻意去培养“精英”,“精英”的出现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其次是教育环境的熏陶。在教育过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大的,许多犯罪的未成年人多是在不好的家庭背景下长大,同理,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出来的依旧是“应试教育”观。环境的改变需要政策的推动,需要要淡化考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状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生才能不再为升学所累,才能静下心来考虑现在的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怎样实现素质教育。而淡化考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关键是素质教育中怎样甄别人才的问题。

五、素质教育怎样甄别人才

如果说“应试教育”只有一个优点可以为素质教育所继承的话,那一定是考试制度。考试是甄别人才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是人们公认的最公平公正的方法。考试不是“应试教育”所特有的东西,素质教育也可以有考试,这已经是许多专家学者多次论证并得到公认的,关键是素质教育要怎样考试,考什么?会不会由于考试又使素质教育走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考试内容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考核,即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每一方面都很重要,其所占的比例可以是灵活的,每一年都不相同。考试内容不应该是我们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应该是学生学什么我们就要考什么,只要学生能充分显示自己的长处、天赋与特点,考出学生的个性,考出学生的特色。其成绩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定;其目的不是要对学生进行什么选拔,而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督导和促进。学生不应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应该是将考试当作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不应确定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提交的答案,只有不好、好和更好。考试形势要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不仅要看学生写了什么,更要看学生是怎样回答的,也许学生不能回答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但是他能够提出一些连老师也想不到的合理的问题,这样的学生会得到更高的分数,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然,仅仅几分钟的面试也不能准确看到学生的能力如何,时间应适当长一些,既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要看学生的回答技艺,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敏等。学生思想的好与坏,品德的高尚与低劣,智力的高与低只有在与其接触中才能真正体会出来。同时,我们更要注意防止“应该教育”的覆辙,因为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如此地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师能力之强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完全可以预测面试老师会问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个个都背下来,从而形成千篇一律、千人一语的奇怪场面。不仅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反而成了“应试教育”的翻版与升级。因此,笔试、面试试题都要不断更新不断改变才能真正挑选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3]彭春园.素质教育之困境[J].求实,2006,Ⅲ.

[2]“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7

一、教育理念

在教育目的方面,儒家强调最根本的是能够培养有高尚人格的人,把立德放在教育的根本位置来推行。《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最后一句话给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就是修道。率是遵循的意思,遵循人的本性,就是道。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义的。先秦思想家荀子讲,天下万物可以从四类来看,第一类是水火,有气而无生,没有生命。第二类是草木,有气也有生,但无情无知。第三类是禽兽,有气有生又有情,但无义。第四类是人,有气、有生、有情、有知又有义。义,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有人,才有判别是非、善恶和崇善弃恶的天性。但人生下来以后,这些东西会受到环境的污染而丢失,要通过教育、学习找回来,所以孟子讲“为学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孟子讲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有找回这四个心,发现了这四个心,我们才可以具备仁、义、礼、智等做人的最基本德行和品德。

荀子则从另一角度来看人性的问题,说人生来也有动物性的一面,“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劳而欲息,趋利而避害”,如果这些本性不加以管制,任其自然发展的话,就会形成什么?相互的争斗。所以荀子提出要化性,化性就是改变,克服贪欲,要起伪,用人为的东西改变人为了满足欲望而去争夺制造混乱的本性。什么是人为的东西?就是制定礼乐。只有通过礼乐的教化来变化人的本性,所以荀子的命题叫化性起伪,通过礼乐教化来改变人的争夺本性,使人趋于善。

礼乐教化同样也是教育,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崇善弃恶,这是儒家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教育理念。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一步,我们接受教育以后,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人有极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必须能自我管制、自我选择。第二步是接受了教育,知书达礼,就要与一般的人不完全一样,在社会中起引领、示范、带头作用,让大家跟着学习。第三步,我们的境界还要再提升一步,能够做一个君子。《周易》中讲,“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用敬来管理自己的心,用恭敬心、尊敬心、敬畏心来管束自己的心,用义来规范外在的一切言行举止,达到完全自觉、自律。第四步,再上升一步就做一个贤人、圣人。当然,做到圣人不容易,也没有几个人能成为圣人,但我们向往每个人能够成圣成仙。

所以,儒家通过教育,目的就是让我们做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普普通通的人,能够做一个读过书、知书达礼的人,能够做一个君子,能够做一个贤人,能够做一个圣人,一步一步地上升。整个教育围绕着如何传道、修道,教师的责任也在这里。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讲到了教师的职责是什么?首先就是传道,传为人之道,这是根本、核心。其次,教师授业,教很多具体的技艺,重点是教会人们一种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智慧。儒家强调的是要教会人们怎样认识、把握、运用这个问题,教会人一种思考问题、掌握问题、运用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智慧。最后是解惑,解偏蔽之惑。教师的责任就是让人们能够从片面地看问题中解脱出来,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也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实践。所以,中国儒学整个解决教育的问题和宗旨,就是围绕人怎样成为真正的人来展开的。

二、教学步骤

儒家教育告诉我们很多具体的教学步骤。传统的教育把人的教育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小学阶段,一是大学阶段。从年龄上讲,8岁到15岁是小学阶段,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民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是从王公大臣以至庶人子弟都要接受的教育,这相当于全民义务教育。到大学就不同了。大学是择其优者而用之,选择的是优秀的人,跟我们现在差不多。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把全民教育当作专业教育来进行,希望每个人从一年级开始到初三年级毕业,都能够成为专家和学者,而不是作为全民的普及教育来认识。

小学阶段主要学习什么?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节是行为规范的准则,洒扫应对进退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言行举止规范。打扫,就是整理内外环境,整理周边生活环境。清代朱用纯《朱子家训》一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应对,就是跟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懂得跟不同的人交往应该有的礼仪、态度。进退,就是什么事情主动做,什么事情等着他人来告诉,要懂得进退。这些言行举止、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是8岁到15岁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从小养成。

二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文是道理、文理,我们要懂得“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最基本的道理。礼乐,是各种各样的仪式场合和仪式活动,如唱歌、跳舞、吟诵等;射御,是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当然不是专门的体育活动,如射箭、驾车,为了射中目标,我们必须要保持身正、心正,反躬自问,要射礼,反省自己,不埋怨客观条件;书数,书是告诉我们怎么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传承载体,通过形让大家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将上百种方言聚集在一起,让我们从古至今的文化不中断,必须保留并强烈维护汉字形、音、意三者一体的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功能。数,包括天文、地理、历法等方面最基本的知识和常识。

小学阶段不仅包括言行举止规范和君子规范的养成,还要把握一些最基本的文艺武艺技艺。如果说礼乐是文艺的话,射礼就是武艺,书数就是技艺,它是全面的。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全面的,但是又很实际、很实用,让人们从小养成一些基本习惯后,习惯就会变成自然。

大学阶段学什么?学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学为人之道的道理。其实,这四个概念是根据《大学》的精神概括的。《大学》中有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就是为学的次序。八条目中讲格物致知是朱子概括的穷理,诚意正心是朱子概括的正心,修身齐家是朱子概括的修己,治国平天下是朱子概括的治人,这就是为学的次序。大人之学,是对成人开始进行教育,其中修身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中心位置。修身是为人的根本,修己是基础,《大学》在讲完八条目后概括了一句话:“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实,《大学》已经告诉我们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步骤和内容。而在《中庸》中,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学习的次第,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学到行,不能学而不行,也不能光行而不学,所以《论语》有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不是指优秀,而是指悠闲,是做事情有空了就要学,学习了有空了就要去做,强调知行合一。从学到行经过审问、慎思、明辨,这个行才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儒家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次第、从内容的次第到过程的次第、学习本身的次第和方法的次第。

三、教育思想

儒家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等。对于有教无类,现在的很多理解是,不分身份如何,我们都要教育,这是一层含义。但从原来的含义讲,这个“类”主要是讲人的智力上面的差异,有聪明的,有愚笨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他聪明就教他,不聪明就不教他,“类”是指智力层面的不同。也就是说,对于不管是聪明的孩子,还是比较愚钝的孩子,我们都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是普及教育,特别是刚才讲到的小学教育,更应该如此。

在这种教育中,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因材施教,不能用一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理念来教育。我们应该按照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向长处发展,让他们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最极致,就是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不是要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这就要因材施教,材不同,教育也应不同,顺其自然,率性之谓道,顺着孩子的本性去开发、引导他们学习。

我一直推荐三篇文章让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和琢磨。第一篇是唐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这位驼背老人种的树长得茂盛,结的果实丰硕,当人们问他有什么奥秘时,他说他就顺着树的本性去种,让它自然生长。我们移栽的树,树大根多,坑就挖大一点、深一点;树小根疏,坑就挖小一点、浅一点,埋下去后浇上水,让它自由生长,不要今天去看看,觉得土少再给它加一点,树上有什么疤就梳理一下,结果干扰它的自由生长,长不好,枝叶不茂盛,果实不丰富,名曰爱之,实则害之,这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二篇文章是王阳明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讲的是如何教育儿童,强调顺着儿童的天性来教育,不要强迫他一会儿这样做,一会儿那样做,一会儿背这个,一会儿背那个,让孩子有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会让孩子把学校看作囹圄、监牢,把教师看作仇寇、敌人,是很难学好的。教师要顺着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游玩,可以在游玩中引导他们学习。

第三篇文章是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龚自珍指出当时人们的欣赏标准出了问题,以扭曲为美,把梅花的枝条捆起来,认为扭曲是美的。他认为,只有梅树自然、舒展地生长才是最美的。所以他买了一个大的庭院叫作病梅馆,把扭曲的梅树“请”到里面,将捆在它们身上的绳子解开,让梅花自由地生长,恢复身心自然。

那什么是启发式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主动学习,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是说他们胸中有郁闷的问题,在解决不了时来求助。所以,启发式教育是启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举一反三,能够融会贯通。

传统的儒学从根本理念、教育目的,一直到教育的次第、教育方法,都给我们今天的教育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是能够让我们今天的教育来汲取、运用的。

教育机构在线教育 篇8

钟以俊:珠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珠海市教育局局长

陈昭庆:广东教育杂志社副社长,《广东教育·职教》杂志执行主编

时间:2009年9月22日

地点:珠海市教育局会议室

近几年来,珠海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引人瞩目。基础教育,拥有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和珠海市实验中学;中职教育,拥有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珠海市卫生学校和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高职教育,创办了大学园区。了解珠海教育发展历程,推广珠海教育成功经验,可以为广东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为此,本刊执行主编与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展开对话。

把握历史契机,着力奠定基础教育

陈昭庆:钟局长,您好!我对珠海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今天我们就有关贵市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聊一聊。我们知道,几年前,珠海教育在全省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但是近三年来,珠海教育已呈现出一股新气象:从2007年提出高中免学费教育,到2008年提出高中免学费教育惠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从高考成绩的飙升,到中职学校连续几年在各级技能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都表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在全省、全国都起到了引领潮流的作用。请您介绍一下珠海这几年教育来的变化。

钟以俊:珠海市人口总量不大,经济总量也不大。必须承认的是,以前,珠海教育相对落后。在珠海教育的发展史上,1999年是一个重要的年头。这一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对我国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会议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借这一股东风,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对珠海基础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胆规划新时期珠海基础教育的发展。

陈昭庆: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这个基石没有奠定好,整个教育体系就不能够建立起来。就像建筑大厦,地基没有打牢,大厦是建立不起来的。所以,基础教育对一个市、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决定着整个教育的走向。

钟以俊:对。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正是意识到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从内、外两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从外部条件看:一是创办大学园区。高等院校是凝聚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大学园区创办起来了,高素质人才就会进入珠海市。高素质人才通常都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这样一来,珠海的基础教育生源结构就逐渐产生了良好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珠海基础教育的发展。二是当时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对珠海基础教育进行结构性调整,建成了一批优质普通高中。现在的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和珠海市实验中学,都是在那次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珠海市财政加大投入,在金湾和斗门两个珠海西部地区,将原来规模小、办学落后的小学,合并成7所规模比较大、办学效率高的规范化小学。另外,还积极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样,就使珠海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为我们后来更好地发展基础教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办学基础。三是发展高新技术,走高端产业之路。近几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经济项目,如发展航空产业、海洋船舶制造业等,这些高端产业的发展,必然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从而进一步促进珠海基础教育的发展。

从内部条件看:第一,抛掉只看重升学率的单一的教育价值取向,树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综合价值取向。所谓综合价值取向,就是把眼光放在教育的整个层面上,如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是不是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是不是做到了均衡发展,有没有最大程度体现教育公平?等等,这些都是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的标准,而不是单看升学率。第二,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珠海已经基本实现了一般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当然,在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差别,但已经不是质的差别。现在,我们要追求更高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向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倾斜,通过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使珠海市城乡之间基础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均衡发展、提高,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第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筑牢坚决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与其说体现在成绩的高低上,不如说体现在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上。单用升学率这个硬指标衡量,不仅会牺牲学生很多时间,而且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果在小学、初中阶段遏制只求升学率、不求素质教育的现象,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在本质意义上就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这几年,我们努力改变小学和初中只追求升学率的观念,在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上,力求最大程度契合素质教育。现在,我们始终把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坚决实施素质教育,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比如,以前,因为只求升学率,基础教育死气沉沉,缺少生气,有些优秀的生源就流失到其他地方去了,近几年来,我们的素质教育办得好,基础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有不少外地优秀生源进入。珠海市去年高考出了一个全省第二名,这位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是很高的,在中学阶段就出版了两本书。在珠海市第一中学学习期间,她还是学校合唱团的团长。现在她在香港大学读书。去年高考珠海市还出了个全省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了。这位学生不但象棋下得很好,还练武术。所以,现在我们坚决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不限制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我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摆在首位,其结果不会影响考试成绩,相反,恰恰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第四,实现初中阶段教育公平。为实现初中阶段教育公平,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比较大的举动。比如,把几所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按照一定比例均衡分配到初级中学,今年,我们拿出了50%的指标,明年要拿出60%的指标,目标是争取几年内做到100%分配指标;又如,从三年前开始,我们就坚决不在任何媒体上发布关于中考的信息,中考信息不发布出去,人们就不会太在乎升学率,学校也不会太关注升学率。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以中考合格率评估学校的办学效益,我们希望以中考合格率这个指标引导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这两个比较大的举措,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初中阶段教育的公平。

陈昭庆:听了您对珠海基础教育的详细介绍,我感受很深。确实,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根本。珠海教育这几年来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与珠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是分不开的。珠海市在发展基础教育方面,一是切实遵循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二是去掉了基础教育的功利性,显示出对教育的自信。

2007年,珠海市率先推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请您谈谈。

钟以俊:因为当时全国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其实,“免费”是一个不太确定的概念,所以虽然当时珠海市只是在高中阶段免收学费,但是我们还是接受了媒体“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说法。现在看来,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义务教育全免费,高中阶段免学费”,因为当时高中只是免掉学费一项,书费、学杂费还是要缴的。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的这个决策,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是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二是体现了对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家长的关怀;三是确实有助于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升学率和普及率。从2007年实行高中阶段免学费以来,到今年,珠海市高中阶段学生的升学率从原来的93%上升到了98%。现在,河北省唐山市和浙江省鄞州市也实行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而且比珠海市实行得更彻底。

陈昭庆:实际上,在广东省,具备实行高中阶段教育免学费条件的市不是没有。但在2007年,珠海市就敢于率先作出这个决策,正体现了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在教育发展上的胆识、气魄和远见。在这一点上,珠海教育难能可贵,可以说是开了先河,引领潮流。

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陈昭庆: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珠海市代表队在中职组夺得了5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这个成绩无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令人振奋的。珠海在发展中职教育方面,有哪些经验?

钟以俊:首先必须明确,每种教育类型在一个地区的不同时期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以前,珠海教育的发展注重在基础教育方面,这是由珠海教育的特殊情况决定的,因为历来珠海教育基础比较薄,要把整个教育体系建立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着力夯实基础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也就打好了教育基础。只有基础教育这个教育基础打好了,下面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基于这一认识,从1999年以来,我们教育发展的侧重点都在基础教育方面。现在,基础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发展中职教育了。

陈昭庆:对。要清楚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不同重点很重要。

钟以俊:从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和省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珠海着眼于在高中阶段发展中职教育,让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无论在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还是在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第一,大力推进龙头示范学校建设。在珠海市区,我们以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和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为基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在珠海西部斗门区,我们建成了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这一所中职学校现在规模4000人左右,将来计划扩大成6000人左右的规模。

第二,注重专业建设,提高中职教育质量。衡量中职的质量与衡量普通高中的质量,标准有所不同。中职教育关键看培养的人才与本地经济发展是不是很好地对接、衔接。另外,衡量中职生素质的标准,要看其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近几年,我们在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实现了中职教育结构合理的转变。首先,中职学校结合珠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趋势,在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上作了大调整,以期跟产业发展更加匹配;其次,紧抓技能培养。我们对中职学校的评估标准,一是看就业率如何,二是在全省以及全国技能大赛上,表现如何。在抓技能大赛方面,我们做了几项工作:一是给在技能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中职学生丰厚的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二是树立典型。对在技能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的中职学生,我们鼓励学校在媒体上大力宣传,程度甚至超过对高考“状元”的宣传。我们希望通过这两种方式,增强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的信心,提升中职教育的知名度,促进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

第三,促进普通中学与中职学校的经验交流,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为了让珠海市抓教育的领导更好地了解现在的中职教育,我们请他们参观中职学校,让他们通过实地参观,明白现在的中职教育不是以前的中职教育,现在的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它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的办学模式,有比较完善的设备,学生可以在学校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积极动手进行实际操作。今年,我们还举办了一些“开放日”活动,专门让全市普通中学的领导班子到中职学校参观学习,让普通中学的学校领导和中职学校的领导进行办学交流,让普通中学的领导们了解珠海中职学校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普通中学与中职学校的交流活动,提高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因为中职学校办学确实已经收到了成效,成绩就摆在那里,那么只要外界了解了中职发展的情况,中职吸引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珠海,中职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相对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珠海中职吸引力已经提高了很多。

第四,政策适当向中职教育倾斜。以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中职教育要发展得更好更远,还需要有政策的扶持,政策适当向中职教育倾斜,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是中职教育走得更好更远的坚强后盾。一方面,从教育体系内部出发,让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在学生比例上,我们规定全市中职生与普高生的比例要达到4.5∶5.5,这个目标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另一方面,在校舍建设方面,我们不但对中职学校的校舍建设作了调整,也对普通高中的校舍建设作了适当调整。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把一些原来准备建普通高中的土地,改建中职学校,以扩大中职学校的面积。比如,我们把原来规划建设的珠海市高级中学改建成为珠海市科技职业学校,现在暂时交由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统一管理,准备冲击示范性中职学校。最后,我们基于中职人才培养特点的思考,不给中职学生太多的束缚,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学生喜欢学汽车维修,就让他去学,学生喜欢学计算机,也让他去学,不给他们设置专业限制,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陈昭庆:中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就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我觉得,珠海在发展中职教育过程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办中职,二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力推进高职教育

陈昭庆:现在,请您谈一下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珠海发展的情况。

钟以俊:珠海的高职教育主要以大学园区为依托。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将来有2万人左右的规模,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将容纳6000人左右,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现在在校生是1500人,省教育厅又批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新办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起码有50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粗略计算,以后珠海高职教育拥有的学生人数将近4万,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规模了。以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如果珠海高职教育规模发展起来了,有可能是广东地级市里高职发展规模最大的。

可以说,创办了大学园区是珠海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最大的亮点。珠海的大学园区,相对来说创办较早,而且规模之大和层次之高在广东各地级市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的大学园区有不少著名高校在这里设立分校,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联合科技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可以说,创办大学园区,是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的体现。

陈昭庆:在与您的交谈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形容当前的珠海教育。我想到了三句话:第一,珠海以世界眼光来办现代化教育;第二,珠海按教育规律来办纯粹的教育;第三,珠海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言蔽之,珠海抓住历史契机,实实在在办教育,努力构建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把教育办成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民生工程,这是很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的。

最后,请钟局长用一句话描述您对珠海教育的展望。

钟以俊:学在珠海,教在珠海。

陈昭庆: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珠海教育的追求和目标,即让学生“学在珠海”,让教师“教在珠海”。我加一句话:让更多的人“业在珠海,居在珠海”。

(录音整理赖俊辰)

上一篇: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下一篇:高级维修电工知识鉴定试题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