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承接前两节课秦汉至宋元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内容,深化学生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脉络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学习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本课重难点:
重点: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说学情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学习方法
1.观察学习法:观察图片史料,论从史出。
2.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探究问题与完成课堂任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课标要求。(故事情境:朱元璋太子的老师、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全对,没有骗我。)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1
(二)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梳理基础知识
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史料文字、图表等形式,引导分析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归纳集权措施,提出问题:“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其性质和作用各是什么?”;在分析与归纳清代加强专制的措施时,可以引用清宫戏《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乾隆亲近和珅等一些现象来解释说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后,由老师精讲点拨。
2、突破难点
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解决方案: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解决方案:幻灯片展示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然后教师总结提升。
(三)本课小结
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在学生完成填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四)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五)布置作业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势。第一目“明朝内阁制的建立”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过程,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二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第三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强调了 清代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与治理,西藏册封制度和伊犁将军。【教材特点】
本节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政治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特点之二是:具有总结性的作用和地位。明清时期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空前强化时期,且逐步走向衰落。【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为什么说军机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教学】 [导入] 利用《凤阳花鼓》片段导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明朝的学习。
[新课]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君主专制达新高度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
——《明史纪事本末》
请问:为何“我朝罢相”? 史料:胡惟庸案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今属安徽)人。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
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的局面重演。
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2、措施: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影响:积极: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七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消极: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二)内阁的创立
1、背景: 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2、创立经过: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名称职权设立殿阁侍从顾问,不明太祖明太祖参与决策大学士明成祖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时期特点品级较低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地位更加重要;内阁首辅权压群臣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阅读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参考答案: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总领最高行政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明中期以后“票拟”权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内阁的性质: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权力宰相制参与决策权皇帝的侍从机构,无决策权3
权力来源制度、职位内阁制皇帝的支持、信任
3、评价: 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南书房内阁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皇权得到扩大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商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康熙时南书房的设置:目的:为了扩大皇权
内容: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最
后集权于皇帝
军机处:(1)、设立的原因: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2)、军机处的职能: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简、速、密(上传下达、跪奏笔录)(4)、军机处的评价:
a.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b.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力,军政大权 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 会议、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 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极大妨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朝:与蒙古地区的交往
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奴儿干都司)
与西藏地区的交往(僧官制度)
清朝:对西藏地区—— **、**和驻藏大臣
对新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大小和卓叛乱: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府: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清朝疆域图
回顾:历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汉:中外朝制度,以中朝削弱相权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后又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清朝:设军机处,标志着皇权已达顶峰。
【本课小结】结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表格,总结由秦到清的变化,前后呼应。不仅是对本课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一单元,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总结。同时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但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以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得到控制强化,封建制度正在走向它的衰落,且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清时期,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抓紧机遇迎头赶上。21世纪的一百年,中国能否赶上世界?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任务很艰巨。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
后
随
堂
一、选择题
1.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反映了明朝时()①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②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 ③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 ④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均不正确
2.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3.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4.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A.设立参知政事
B.设立丞相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
5.《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6.(2012·合肥模拟)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7.(2012·泉州模拟)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
练习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三公九卿
B.中书门下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8.“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0.明清时期的内阁大学士与军机大臣到底算不算宰相,理由是()A.不算,因为上面还有真正的宰相
B.不算,因为他们只是以备顾问,不能作决策,也不能向各部门发号施令 C.算,因为他们可以参与国政,作决策
D.算,因为他们有票拟之权,甚得皇帝倚重 11.(2012·北京顺义模拟)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可以看出()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 12.(2012·梅州模拟)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 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二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实质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2)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3)明清时期,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有时也被称为宰相,这种称号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解析】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必然强化专制统治,①体现了这点;④是明显的正确特征;②③与题意不符。【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历史上有贤相和奸相,但丞相制度和社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项说法不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内阁大臣据旨下达诏书,这是没有丞相时的行政现象,答案D项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殿阁大学士是明代解决无丞相带来的问题而设立的辅佐机构。【答案】 C 【解析】 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要从选项入手,综合排除。首先,军机处是清代设立的,当时丞相已经被废除,因此不能称其为宰辅制度的一个环节。其次,六部不属于宰辅,也不属于这一环节。由此排除了前三项。只有D项准确。【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提到大臣缮写谕旨,不能有自己的意见表达,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D项符合题意。【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清代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加强了皇权,其设立目的也是为了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但并不能参与国事决策,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因此,②③错误;从题干中的“军事兴,始设军机房”、“亲王、大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④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掌握。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准确对应。从题干内容来分析,主要是涉及清代的政治和文化专制的方面,A、B两项的范围过大,C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因而D项正确。【答案】 D 【答案】 B 【解析】 明朝废除丞相,君权与相权矛盾得到最终解决,皇权大大加强。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 B 【解析】 中朝出现于汉武帝时,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后来权势和地
位逐步提高,权压众臣,六部百司实际上被架空,皇权进一步加强。军机处由亲臣、重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所以答案为B项。【答案】 B 【答案】(1)措施:废丞相,分散相权。主要原因: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实质:加强君主专制。
(2)机构:内阁。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
(3)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答案】(1)直接原因:为办理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根本原因:专制皇权加强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
(2)①人员由亲臣、重臣组成并可以随时撤换;②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四课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教学环节、教学反思、板书,等方面进行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也是本台教材有关线条的系列内容之一。本科是在原有黑白对比认知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对促进青少年儿童掌握明暗色调整体对比关系,发展思维能力十分有利。教材选择两件以线描为主的艺术品,巧妙地利用了线条的疏密和黑白对比,给人以变幻多姿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懂得艺术作品中线条和黑白对比的不同变化,感受不同的线条变化与黑白对比带给人的艺术美感,激发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表现能力,在以往线描画教学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线条种类,对线与线之间形成的疏密长短粗细等对比关系并不陌生,能够运用丰富的线条表现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所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疏密排列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难度不算大。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2、技能目标: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展示丰富的黑白对比效果。教学难点:
黑白对比运用巧妙,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设计意图:
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四、说教法
采有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对比、观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艺术作品中线条和黑白对比的不同变化。
五、说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3、揭题:线描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
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板书:线条
粗细
疏密
《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设计意图:
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3)线描
(4)调整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方法,我通常是强调让学生用画笔勾完轮廓后再用彩笔涂色,这种绘画形式显得单
一、枯燥。本学期的美术特色教学课程——线描画是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去感受线描画所带来的乐趣。
线描画也是儿童绘画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以线条去造型。通过流畅的线条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地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表现出来,随意性很强。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比较喜欢这种新的绘画形式。首先我通过讲解让他们认识点、线、面,黑、白、灰这些线描画的基础知识,再通过欣赏线描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点、线、面作为表现手段来描绘物象的一些简单装饰方法,如添加,变形,重复等装饰手法。在辅导学生作业时,我会寻找一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的题材作为描绘对象,如漂亮的鱼,可爱的小鸟等有趣的小动物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学生共同努力,学生们已经能够使用线条去表现这些常见的物体,但学生在学习线描画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线条的流畅性,在用笔时经常会有学生因为胆怯怕画错,所以不敢大胆下笔。这时我就会通过示范教给学生一些弥补错误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绘画。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逐渐的会克服障碍,下笔肯定,一气呵成,从而越来越喜欢这种绘画形式,并能够去认真体会绘画过程中的乐趣。
板书设计
线描中的黑白对比
[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史实;认识君主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朝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能够归纳明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必然趋势。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形成的主要因素,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材料,设置新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史料阅读、问题探究、视频欣赏、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渠道搜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史资料,熟悉资料的搜集遴选方式。通过阅读课本及搜集的资料,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通过学习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从而客观评价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 理解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的“辉煌”。
⑶ 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理解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与过去的联系和区别。⑷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以理解今天我国的政治民主制度,培养学生的当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教学过程
同学们有没有学过一首歌(凤阳花鼓),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如何“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来了猪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咦!朱皇帝是谁?(学生答)明太祖朱元璋,那么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板书)
教师: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出示PPT)
教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明朝君主专制是如何空前强化的?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宰相的任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出示结构图)
教师提问:废行省设三司的结果如何? 学生答出示PPT 教师总结:分散原本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从而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委的宰相的权限扩大,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更加突出 胡惟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反元,后晋升左丞相。请阅读本课导入框的内容。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点)
(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有三人被杀。有人认为,所谓的胡惟庸案只是一个契机和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胡案前后延续十几年,诛杀了3万多人,成为明初惊天大案,对明初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2)同时,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3)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下令:“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载入《皇明祖训》。)
到明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出示ppt)
教师设问:废丞相、皇帝直掌六部的影响: ①六部成为明朝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②相权与皇权合二为一,皇权空前加强
六部各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具体行政机构,皇帝不仅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③皇帝的工作量变得空前巨大
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共8天的时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660件,共3391件事情。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全部一一处理好。内阁也就应运而生
二、内阁的出现 阅读教材17页
思考:内阁的发展一共有哪几个阶段?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和协理奏章,但不许参与决策。明太祖尝试三年,觉得大学士辅政能力有限,于是又废除了大学士。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但无决策权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进一步发展
到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内阁得以进一步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六部几乎变为内阁的下属机构,,那么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出示PPT)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出示PPT)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机构,因此明朝君主专制是进一步加强,而到清朝呢?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1、背景: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同时保留祖制——议政王大臣会议。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创立于皇太极时期,撤于乾隆57年(1792),存在150年。主要参加人员有八旗旗主、议政五大臣等,是当时国家的议政和决策中心。满洲贵族集体决策,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
(1)康熙:在宫内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起草谕旨。
中枢权力遂一分为三。内阁、议政处(当时在内廷还专设“议政处”,作为议政王大臣的办公处所)、南书房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在宫内设南书房的思路,与汉武帝中朝决策相近,含有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之意,同时含有将外朝内阁的部分权力归于内廷之意。
变化:临时机构到常设机构(或者世界上时间最长的临时机构)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存在180多年。特点: ①简:
简就是机构简单、人员简练。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人员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军机大臣人数一般3、4人到7、8人,章京30来人),皆干练之人,不称职即随时“罢值”回原任。②速:
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一日一清”。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③密: 保密,一在于“廷寄”制度,廷寄一为快捷,一为保密;二在于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问题探究: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皇帝个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
②思想专制,严重妨碍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官场黑暗。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东西方对比: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推荐阅读: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07-03
君主立宪制07-06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05-25
明清小说研究作业答案09-17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12-03
元明清试卷8及答案06-11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06-29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07-08
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要点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