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精选9篇)

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 篇1

(一)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筹划的法律依据。增值税纳税人依法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身份的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不同,税收优惠政策也不同,而且差异较大。现行税法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明确的界定: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纳增值税销售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且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经申请审批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符合一般纳税人标准而不申请认定的纳税人以17%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并直接以销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个人、非企业性单位和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也划归为小规模纳税人。

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标准规定如下: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为主(具体规定为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其年总销售额50%以上),同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为小规模纳税人,100万元以上为一般纳税人;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为小规模纳税人,180万元以上为一般纳税人。

会计核算制度健全与否主要看其能否提供完整的税务资料,能否准确地核算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如果能则认为其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反之则认为其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税务机关在认定纳税人身份时主要是考虑会计核算制度是否健全,而不是销售规模,也就是说,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确实健全,且能准确完整地提供税务资料,依法纳税,即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与税法规定标准还有差距,也可以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反之,即使销售规模达到标准并已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如果其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甚至有违法行为,则其一般纳税人资格也将被取消。这就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筹划提供了空间。

(二)选择不同纳税人身份应考虑的几个因素。首先是增值率因素,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增值率与其税收负担成反比,即增值率越大税负越轻,原因是较低的征收率优势逐步胜过不可抵扣进项税款的劣势;而对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率与其税收负担成正比,即增值率越大税负越重,原因是增值率越大;则可抵扣进项税款相对越少。

其次是产品销售对象,如果产品主要销售给一般纳税人,且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频繁,则应选择一般纳税人;再次是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可能增加的成本,如果其成本大于从小规模纳税人转化成一般纳税人带来的好处,则反而对企业不利。

(三)纳税人身份的具体筹划思路:

1.个人、非企业性单位和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只能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没有筹划余地。

2.如果纳税人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则必须申请认定,否则将受到直接按销项税额作为应纳税额,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惩罚。

3.产品增值率大小决定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轻重。通过计算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平衡点可确定税负轻重。假设一般纳税人销项税和进项税税率均为t1,应纳税额为Tl,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t2,应纳税额为T2,销售收入为S,购进货款为G,销项税额为Ts,进项税额为Tg,增值率为R。则:

一般纳税人:R=(S-G)/G,则C=S/(1+B),应纳税额T1=Ts-Tg=(S-C)×t1=S×[1-1/(1+R)]×t1,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T2=S×t2,当T1=T2时,两者税负相等,则S×[1-1/(1+R)]×t1=S×t2,即:增值率

R=t2/(t1-t2),如果t1=17%,t2=6%,则R=6%/(17%-6%)=54.5%,筹划思路是:

(1)当增值率R=t2/(t1-t2)时,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等,从税负角度来说两种身份无差异。

(2)当增值率R》t2/(t1-t2)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大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从税负角度来说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3)当增值率R《t2/(t1-t2)时,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从税负角度来说应选择一般纳税人。

4.小规模纳税人要想成为一般纳税人必须考虑年应纳税销售额是否达标、产品增值率大小、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可能增加的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对象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增值率R=t1/(t1-t2),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一般纳税人,年应纳税销售额在法定标准附近,会计核算制定不够健全,则主要考虑成为一般纳税人所带来的好处与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所增加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是前者大于后者,则应努力增加销售额,使企业成为一般纳税人反之,则应使销售额在标准以下,维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

5.对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为主,同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如果通过考虑产品增值率、销售对象、会计核算制度判定成为一般纳税人更有利,但年销售额比较小,则应提高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并使其占年总销售额50%以上,进而更容易成为一般纳税人;反之,如果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更为有利,则应使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年销售额占其年总销售额50%以下,这样即使年销售额比较大,只要未超过180万元,仍满足小规模纳税人条件。

二、通过分立或分散经营进行增值税筹划

(一)分立或分散经营筹划的依据:1.现行税法规定的增值税减免对象独立化,主要针对某一生产环节、某一产品减免税。如对农产品只有纳税人自产自销的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的或非自产的产品均不得减免:2.现行税法规定的增值税税负重,营业税税负轻,对不同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税务处理不一样。对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业务以及以该类业务为主(该类业务销售额占50%以上)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其他纳税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征收营业税;3.对兼营行为要求分别核算,否则税率从高,纳税人同时兼营不同税率项目、减免税项目、应征增值税劳务项目和应征营业税项目,应分别核算,否则全部征收增值税,且税率从高。

(二)分立或分散经营筹划思路:1.对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可将不同生产环节、不同产品进行分散经营,独立核算或分立成若干个独立企业,使可以享受减免税和抵扣进项税额的生产环节或产品能够真正享受到,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2.对混合销售行业满足征收增值税的企业,应将其混合销售行为中征收营业税的业务单独经营,设立独立法人,分别核算,让该部分业务征收营业税,以减轻企业整体税负; 3.对有兼营行为的企业,其兼营项目应独立核算,使低税率项目、减免税项目、营业税项目能分别按税法规定的税负分别纳税而减轻税负。

三、通过合并或联营进行增值税筹划

(一)合并筹划。对小规模纳税人如果增值率不高和产品销售对象主要为一般纳税人,经判断成为一般纳税人对企业税负有利,但经营规模一时难以扩大,可联系若干个相类似的小规模纳税人实施合并,使其规模扩大而成为一般纳税人。

(二)联营筹划。增值税纳税人可通过与营业税纳税人联合经营而使其也成为营业税纳税人,减轻税负。如营业电信器材的企业,单独经营则缴纳增值税,但如果经电信管理部门批准联合经营的则缴纳营业税,不缴增值税。

四、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是除企业所得税外优惠政策最多的一个税种,如能很好得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可为企业大大减轻税负。

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 篇2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进项税额抵扣, 只就增值部分纳税, 而小规模纳税人不允许进项税额抵扣, 要对流转全额纳税。由于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 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性。通常人们认为,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

1. 当企业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时, 其货物的销售对象是否要求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如果购货方坚持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企业就需要在获得纳税利益和争夺客户之间做出抉择。

2. 当企业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 购进的货物是否都能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如果企业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在毛利率较小时小规模纳税人将获得更大的纳税利益。

3. 企业选择不同的纳税类型, 在引起所纳增值税金额变化的

同时, 还会引起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变化, 从而对利润产生影响。

4. 企业在选择增值税纳税人类型时, 要注意在相关税收法规的框架内进行, 做到合理合法的节税。

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增值税税收筹划

1. 产品生产环节的增值税税收筹划。

(1) 加工环节税收筹划。加工环节的税收筹划主要集中在加工业务。如果这些业务由企业自己承担则这部分成本计入制造费用, 不会有进项税的抵扣。如果对外加工, 就要在委托加工对象上进行选择。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 选择不同的对象, 企业负担的税额会有所区别。当加工企业是一般纳税人, 其加工制作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 又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那这部分加工制作的费用就没有进项可以抵扣。

(2) 采购环节的税收筹划。生产环节的税收筹划点同加工环节类似, 主要是选择好采购、加工的对象。在原材料的够进的选择时, 注意其是不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能不能取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要尽量全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进项税抵扣。

2. 销售环节的税收筹划。

(1) 通过合理定价降低实际税负。商品的定价是影响税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 在其他条件比、不变的情况下定价越高, 实际税负越高;定价越低, 实际税负降低。例如:某杂志每册定价10元, 发行量8万册, 单位成本3元, 则应纳税增值税额占销售收入的7.1%。

(2) 销售折扣的税收筹划。根据税法规定, 采取折扣销售方式时, 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 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不在同一张发票上体现, 无论企业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均不得将折扣额从销售额中扣除。采用实物折扣的销售方式, 其实质是将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 属于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 要按定价征收增值税。如果将实物折扣“转化”为价格折扣, 则可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

三、利用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税收筹划

1. 纳税优惠政策带来的筹划。

国家往往会制定一些纳税优惠政策, 而许多企业并非生来具备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 这就需要企业自身创造条件, 来达到利用优惠政策合理避税的目的, 这种方式称为“挂”, 下面的案例将对”挂”避税筹划进行详细的说明。

例如:某钢铁生产企业, 以钢材为其主要产品, 由于附近并无矿山, 因而其主要原材料为废旧钢铁, 而废旧钢铁的主要来源除了外地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外, 主要从本地的“破烂王”处收购, 从外地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购进废钢, 由于对方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因而本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而按现行税收政策, 从“破烂王”处收购的废旧物资, 除专门的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按收购额10%计提进项税额外, 工业企业是不能按此办法处理的, 因而该钢铁企业从“破烂王”处收购的废钢铁无法抵扣进项税额, 给企业加重了负担。

通过机构处理, 钢铁企业购买的所有废钢铁都可以按正常的手续足额抵扣进项税额, 减轻了钢铁企业的税收负担, 而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虽然名义税负很高, 但按现行财税政策, 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

2. 利用增值税转型带来增值税税收筹划。

(1) 分立或合并成员企业, 突出主营业务, 获取抵扣资格。财税[2004]153号文件适用于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装备制企业其产品年销售额应占全部销售额的50% (含5 0%) 从企业角度看如果有成员企业从事六大行业的生产, 但规模大导致这种才、生产不占主导地位, 可将这部分生产直接分立组建新的成员企业。则新成员企业突出了主营业务, 产品年销售额容易达到50%以上, 自然获得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优惠。

(2) 扩大固定资产和更新改造规模, 增强产品竞争力, 享受税收优惠。东北部分企业率先取得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资格后, 与其他地区、其他企业相比, 在现金流量的节约和降低成本, 增强盈利能力方面获得了时间优势。符合抵扣条件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这种优势的重要性, 统一进行筹划。在消费型增值税推向全国以前, 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改造规模, 利用成本降低优势提高同类产品在全国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 篇3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

一、安置房土地出让金返还的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

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安置房土地出让金返还,同时将自行开发的房产无偿安置回迁户的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

案例1:某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开发的普通住宅,该普通住宅销售单价4000元/平方米,总面积40000平方米,其中无偿安置房5000平方米,建造成本1200元/平方米,扣除项目合计9600万元,安置房土地出让金返还1500万元,公司相关人员建议与政府协商将土地出让返还更改为安置房回购协议,回购协议内容为销售单价3000元/ 平方米,安置面积5000平方米。(假设企业所得税税法允许扣除成本10000万元)

根据税法规定房地产企业用建造的本项目房地产安置回迁户的,安置用房视同销售处理。

方案一:安置房未与政府签订安置房回购协议。

增值额=4000×40000-96000000=6400(万元)

增值率=6400/9600×100%=66.67%

土地增值税=6400×0.4-9600×0.05=2080(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4000×40000×5.6%=896(万元)

企业所得税=(4000×40000/10000-10000-2080-896)×0.25=756(万元)

净利润=(4000×35000/10000+1500-10000-2080-896)-756=1768(万元)

方案二:安置房与政府签订安置房回购协议。

增值额=4000×35000+3000×5000-96000000=5900(万元)

增值率=5900/9600×100%=61.45%

土地增值税=5900×0.4-9600×0.05=1880(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4000×35000+3000×5000)×5.6%=868(万元)

企业所得税=(4000×35000/10000+3000×5000/10000-10000-1880-868)×0.25=688(万元)

净利润=(4000×35000/10000+1500-10000-1880-868)-688=2064(万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减少200万元土地增值税,净利润增加296万元(2064-1768)。

税收筹划: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土地出让金返还,同时将自行开发的房产无偿安置回迁户的项目,应与政府签订安置房回购协议,约定回购总价、回购单价、回购面积,其中回购单价应低于市价,而不是直接取得土地出让金返还优惠政策。

二、先分立后合并的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

房地产企业转让整栋资产或大额资产的,可以先把该资产分立成立公司,然后再将分立的公司与购买方公司合并进行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

根据税法规定在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契税、企业所得税。

案例2:房地产开发企业A与非房地产开发企业B的两家法人企业,A将已完工并办理竣工结算的办公楼转让给B,办公楼成本7000万元,市场价格为9500万元,假定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合计8000万元。

增值额=9500-8000=1500(万元)

增值率=1500/8000×100%=18.75%

土地增值税=1500×0.3=450(万元)

将案例2中的房地产转让行为更改为先分立(将办好公楼分离成立公司)后与B公司进行企业合并的行为,因合并和分立过程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契税、企业所得税,税负为0万元,减少土地增值税450万元。

税收筹划:房地产企业转让整栋资产或大额资产的,可以先把该资产分立成立公司,然后再将分立的公司与购买方公司合并进行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负、促进销售、加速資金回笼。

三、第三方支付拆迁补偿费税收筹划

拆迁补偿费是指对被征用或占用土地上的房屋及附属构筑物、城市公用设施等拆除、迁建补偿费、拆迁管理费等,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拆迁补偿费,拆迁补偿费金额大,能否取得合法票据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扣除,对土地增值税税负影响较大。下面介绍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拆迁补偿费支付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支付给拆迁户的土地增值税收筹划方法。

案例3:某房地产开发项目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某公司(第三方)支付拆迁补偿费70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拆迁补偿费应取得合法票据才能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列支开发成本,此项目因无法取得合法票据,房地产公司在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无法列支开发成本7000万元,即使按最低档税率30%计算,使其至少承担土地增值税2100万元(7000×30%)。

税收筹划:土地增值税清算中拆迁补偿费应取得合法票据才能计入开发成本中扣除,增加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降低增值率、减少税费损失,因此,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拆迁补偿费项目应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取得土地储备中心的政府性行政收据计入开发成本中扣除。

四、产品设计环节的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前期根据市场调查确定开发普通标准住宅的,应在规划设计环节了解当地普通标准住宅的定义,和各地税务机关对享受普通标准住宅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

案例4: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住宅600套,每套面积140平方米左右,单价45000元/平方米,其中:140平方米-144平方米100套,假定该100套住宅土地增值税增值率在15%水平,缴纳土地增值税3000万元,除单套建筑面积外其他符合北京市普通标准住宅条件。

北京地方政府规定普通标准住宅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容积率在1.0以上、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区域住房平均价格1.2倍以下。

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如将100套非普通标准住宅更改为面积为139平方米的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15%,则其符合享受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不超过20%免征土地增值税的条件,可减少土地增值税3000万元。

税收筹划:根据税法规定普通标准住宅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且各地方政府对普通住宅标准原则上有以下方面规定:(1)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2)单套建筑面积;(3)实际成交价格。而此开发商由于前期规划设计环节未充分了解地方政府对当地普通标准住宅的规定导致设计超标,使得利润减少,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确定是否享受普通标准住宅税收优惠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地普通标准住宅的地方性规定。

五、利息费用

根据(国税函〔2010〕220号)第三条规定,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采取计算扣除的方法,但在开发产品过程中发生的金融机构利息支出可以据实扣除,也可以有条件地选择计算扣除,两种选择计算税收结果不同,存在筹划空间。

案例5:A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预计约12457.54万元,开发成本预计约26523.35万元,合计金额约38980.89万元。假设按照初步预算估计整个项目利息支出约3734.7万元,房地产开发费用适用最高比例扣除。

方案一:假设A项目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并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则按照5%计算的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约1949.04万元,其全部开发费用扣除额=3734.7+1949.04=5683.74万元;

方案二:假设A项目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则其按照10%计算的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约3898.01万元,其全部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额=0+3898.01=3898.01万元。

通过上述计算不难看出,A项目按照方法一计算土地增值税,可以多扣除1785.73万元(5683.74-3898.01),能达到降低土地增值税的效果。

但使用方法一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 ;(2)提供金融机构证明。

税收筹划:当企业发生利息费用较大且能够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应分开核算不同清算项目的利息支出,以便更多地扣除,达到少纳税效果;當企业发生的利息费用较少,或者发生的利息费用较大而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会计核算时不分摊利息支出,选择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开发费用。

有的税务机关认为,企业全部使用自有资金,没有利息支出的,开发费用只能按照10%以内的比例计算扣除。如果这样,对于没有利息支出的企业,可以适当地发生些利息费用,从而享受5%以内的利息费用扣除。

六、合理选择扣除项目分摊方法

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确定后,如果企业有不同的清算项目,需要按照合理的方法将扣除项目分摊到每个项目中,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分摊的结果不一样。目前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的分摊方法主要有占地面积法、建筑面积法、可售面积法、销售收入比例法、层高系数调整法和其他合理方法。在税法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分摊方法。

如果当地税务机关制定政策规定了具体的某一种分摊方法,则企业不能随意选择分摊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

[3]胡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360-366.

[4]蔡黎霞.论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措施[J].商业经济,2014(07):109-118.

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 篇4

我国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纳税人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这就意味着出口货物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收增值税,而且以前各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税款还可以由国家退还。因此,将出口货物适用零税率的政策,通常称为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这主要是为使出口货物以木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由于出口货物在出口报关环节存在着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充分地把握和应用各种税收优惠,做好出口退税的筹划,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任何涉及出口退税的企业都不应放弃这一机会。

出口退(免)税政策

世界各国为了鼓励本国货物出口一般都采取优惠政策,有的国家采取对该货物出口前所包含的税金在出口后予以退还的政策(出口退税),有的国家采取对出口的货物在出口前予以免税的政策。我国则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了出口退税与免税相结合的政策,另外对某些国家紧缺的货物和非生产性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又不予退税。

这样,根据出口企业的不同形式和出口货物的不同种类,我国的出口货物税收政策分为三种形式,即:出口免税再退税,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根据不同政策,出口货物退(免)税范围规定如下:

现行税法对能够办理出口退税并免税的企业作了明确规定,即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才有办理出口退税的资格:国家外经贸部授予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货物后直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即委托方无出口经营权;没有进出口经营权,但国家税务总局特准出口退税的企业,如对外承包工程公司,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外轮供应公司等。

出口货物免税,是指在出口环节不征增值税,但出口货物所含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也不予退还,只能转入出口货物的成本。目前,我国对下列货物的出口免征增值税: 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避孕药品和用具; 古旧图书; 计划内卷烟;

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或者委托出口货物;

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出口等。下列出口货物占出口比重较大及其生产采购的特殊因素,特准退税: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竹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味子、生漆、鬃、山羊板皮、纸制品。

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的本义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但鉴于出口政策方面的考虑和管理方面的需要,制定出口退税具体政策时往往会对出口退税额进行适当的控制,即实行“不完全退税”或说“部分退税”政策。此时,退税率显然就低于实际税率了。

现阶段,增值税出口退税分为17%,15%,13%,5%四个档次。具体为:17%出口退税率适用于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四大类机电产品、服装;15%的出口退税率适用于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四大类外的机电产品和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及制品,钢材,钟表,鞋,陶瓷及其制品,水泥,有机、无机化工原料,橡胶制品,箱包等;13%的出口退税适用于法定税率为17%且1999年7月1日前退税率为9%的其他商品,农产品以外的法定税率为13%且199 9年7月1日前退税率未到达13%的商品,5%的出口退税适用于农产品等。而小规模纳税人退税率为6%。

再者,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货物只要一出口就具备办理出口退税资格。只有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出口货物才有资格办理出口退税: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货物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离境;出口退税必须结汇,必须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退税申报时必须提供规定的有关单证。出口退税额的计算

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由于各类出口企业对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办法不同,国家在出口退税的计算方面又作了一些特殊规定和要求,因而现行增值税退税额的计算主要有这么几种方法: 免抵退办法

出口退税的“免抵退”办法是指在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先抵缴该出口企业的增值税应纳税义务,抵缴后尚有进项税余额的,再予以退税的一种出口退税办法。主要适用于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其办理出口退税的程序是: 第一步“免”,即免征本环节的增值税。

第二步“抵”,即抵减内销货物产生的纳税义务。按该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与其所适用的退税率之差乘以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折合人民币的金额,计算出口货物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从当期(一个季度)全部进项税额中剔除,计入产品成本。剔除后的余额,抵减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第三步“退”,即末抵扣进项税额的退税。如果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该企业出口货物占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以上,则对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按公式计算应退税额;如果该企业出口货物占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以下,则对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不予办理退税。具体步骤及公式是:

当其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条例规定的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若退税的税额)-出口货物退税率 若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且该企业出口货物占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以上,计算应退税额的公式是:

当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大于等于未抵扣完的当期进项税额时,退税额=未抵扣完的当期进项税额

当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小于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时,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结转下期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退税额 先征后退办法

出口货物的先征后退办法是指对出口货物先按正常规定计算缴纳出口环节增值税,然后再将出口环节已纳税款和以前环节已纳税款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退税办法。

没有实行“免抵退”办法的出口企业,包括外贸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商业企业,符合退税要求的特定企业,委托外贸企业出口的生产企业和没有实行“免抵退”办法的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等,都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纳税和退税的具体公式是:

当期应纳税款=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进料加工复出口退税的计算

“进料加工复出口”,实行“进减出退”的税收政策,即进口原料、零部件时减征进口环节增值税,而对其加工复出口时则享受退税待遇。因此,在计算退税额时,应将其进口料件的减税部分剔除,即原则上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退税:

出口退税额=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其中: 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 销售进口件的应缴税额=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关已对进口料件的实征增值税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实行先征后退”办法和“免抵退”办法的具体计算,同样需剔除进口料件的减税部分。选择“退免”税办法的税收筹划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管理,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提高企业的创汇能力,国家对出口货物实行了三种出口优惠政策,即“免税”、“先征后退”和“免抵退”。作为企业,如何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优惠政策呢?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出口企业经营的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出口企业经营的出口货物的退税税率;出口企业自己加工的出口货物本环节的增值额(即其形成进项税额的部分)。不同的优惠政策,不同的决定因素,给了企业一个很大的选择余地,也给了企业更大的税收筹划空间。

当企业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与其退税税率相等时,如果企业采用“免税”办法,其出口货物进项税额将全部转为成本,由企业自行负担,从而减少利润,如采用“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这部分的进项税额则由国家退还给企业,从而使成本减少,利润相对增加。因此,企业应考虑采用“先征后退”或“免抵退”办法。某企业生产销售适用于17%税率的货物。某年一季度委托某外贸企业出口该货物5000件,离岸价为200美元/件(汇率为1:8.3)。该企业一季度内货物销售额为1300万元人民币,当期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货物支付货款850万元(适用税率17%),出口货物退税率也为17%,则该企业选择哪种退税办法呢?

采用“免税”办法,当期850万元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全部计入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减少了利润。采用“先征后退”的办法,当期应纳税额:

1300×17%+200×8.3×5000×17%-850×17%=217.6(万元)当期应退税额:

200×8.3×5000×17%=141.1(万元)

采用“免抵退”办法,当期应退税额为:出口免税,出口货物不予抵扣或退税额为:

200×8.3×5000×1%×(17-17%)=0 该季度应纳税款额为:

1300×17%-(850×17%-0)=76.5(万元)由于该季度应纳税款为正数,因此不能享受退税。

从上面可以看出,“免税”是不可行的办法应不予考虑:“先征后退”和“免抵退”办法,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考虑。当企业出口货物的征税税额大于其退税税率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来考虑:

当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大于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时,出口企业应选择“免税”方法。某外商投资企业某年一季度出口竹木地板30万平米,出口销售收入330万美元(1美元=8.3人民币),进项金额为人民币5元/平方米,该出口企业没有内销行为。

假定竹木地板的退税率为13%,征税税率为17%。采用“免税”办法,企业的进项税额为: 5×30万元×13%=19.5万元 而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税额为:

330×8.3(17%-13%)=109.56(万元)显然当期不予抵扣或应退税额大于当期进项税额。采用“先征后退”办法,企业应纳税额为: 330万×8.3×17%-19.5=446.13万元 货物出口后申请退税额为19.5万元。

采用“免抵退”办法,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额为109.56万元,当期应纳税额为446.13万元,应纳税额为正数,企业不予退税。

由此可见,企业采用“免抵退”办法,享受不到退税优惠,不可取;而“先征后退”办法,会使企业先缴纳一部分税款,从而影响了企业当期的利润。“免税”办法,则直接免征收环节增值税,企业选择“免税”办法比较有利。

当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等于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时,出口企业选择三种办法都可以,对其利润没有影响。某外商投资企业某年二季度出口一批货物,离岸价为600万元,进项税额为24万元,假设该企业生产的货物全部出口,增值税税率和购进货物税率均为17%,退税税率为13%。

采取“免税”办法,出口企业不缴纳增值税,出口后也不退税。采用“先征后退”办法,出口企业应缴纳增值税: 600×17%-24=78(万元)货物出口后可申请退税额为: 600×13%=78(万元)

增值税实际负担率为0.采取“免抵退”办法,出口免税,当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为: 600×(17%-13%)=24(万元)企业当期应纳税额为: 24-24=0(万元)。

因此,出口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对其利润的影响是一样的。但如果考虑到征税与退税之间的时间差产生的效益,则采用“免税”和“免抵退”办法比较有利。当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小于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时,出口企业选择“先征后退”和“免抵退”办法有利。某企业某年三季度出口一批货物,离岸价为400万元,进项税额为38万元,假定该企业生产的货物全部出口,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5%。

采用“免税”办法,出口企业进项税额38万元全部转入成本,没有纳税。采用“先征后退”办法,出口企业应纳增值税: 400×17%-38=30(万元)货物出口后可申请退税税额为: 400×15%=60(万元)

那么,出口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税额为: 30-60=-30(万元)

可见,出口企业不但没有纳税,而且还得到30万元退税,利润增加。采用“免抵退”办法,当期出口货物不予抵扣或者退税的税额为: 400×(17-15%)=8(万元)应纳税额为: 8-38=-30(万元)

且该企业本季度出口额超过全部货物销售额50%,即100%,而当期应退税数为60万元大于30万元,该季度企业应予退税30万元,不用再缴税。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看出,“免税”使出口企业不承担出口环节的税额,以前各环节税额全部转入成本,冲减利润,享受不到出口退税的照顾:“先征后退”和“免抵退”是“退税”政策的两种具体执行办法,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案,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而定:

首先,如果在进项税额较大、应退税额较大、内销数量较小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应采用“先征后退”办法。其优势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从时间上考虑,企业出口税额可以全部返还,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损失,使企业的利润无形中增加了;从企业基础工作上考虑,“先征后退”是征退两个环节,计算方法简单,较“兔抵退”易于操作;从资金占用量上考虑,“先征后退”要先缴纳全额的税款,从表面看是占用了很多资金,但是因为它是按月操作,退税时间很短,因此退税所得的利息的收入足以弥补缴纳税款占用资金的利息。而“兔抵退”则按季退税,占用资金时间长。

其次,如果出口企业进项税额较小或内销比例较大时,则应选择“免抵退”方式。

因为以内销为主的出口企业采用“免抵退”方法,企业可以用出口免税后的出口货物进项税额来抵项内销部分的销项税额,从而使内销部分应纳税额减少或为零,保证了资金不被占用。而对于内资出口企业来说,采用“免抵退”办法,避免了“先征后退”中的一部分地方税的缴纳,这又为企业节省了一部分资金。选择出口经营方式的税收筹划

作为出口企业,在选择出口经营方式时,往往涉及到货物收购方式的选择,贸易方式的选择以及货物出口方式的选择。选择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的企业,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精心的策划,权衡利弊。货物收购方式的选择

一般地,对退税率小于征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进货比从一般纳税人进货所实现的出口盈利高。这是因为,从小规模纳税人进货,征税率为6%,退税率为6%,不会因为征退税率不同而产生的增值税差额,增大出口成本;而从一般纳税人进货,货物退税率低于征税率,其产生的增值税差额要计人出口成本中,两者相比,前者进货方式下出口成本较低,盈利高。贸易方式的选择

目前,出口货物主要有两种贸易方式,即自营出口(含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分别按“免抵退”办法和免税办法处理。这里,自营出口是国外料件正常报送进口,缴纳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加工复出口后再申请退税;进料加工方式,加工货物复出口后,可申请办理加工及生产环节已缴纳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来料加工方式免征加工费的增值税,对其耗用的国产辅料也不办理出口退税。毫无疑问,从税收筹划上讲,进料加工方式和来料加工方式才是出口退税政策的选择方案,必须具体分析:

当企业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其退税率相等时,无论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是多还是少,利润率是高是低,都应该选择进料方式。因为进料加工业务,货物出口后可以办理全部进项税额的出口退税,而来料加工业务,虽然免征增值税,但进项税额不予办理退税,从而增加了出口货物的成本。

当企业出口货物的征税率大于其退税率时,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少,利润率较高时,应选择来料加工方式。来料加工业务免征增值税,而进料加工虽可办理增值税退税,但由于退税率低于征税率,其增值税差额要计入出口货物成本,这使进料加工方式业务成本较大;当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产料件较多,利润率较低时,应选择进料加工方式。进料加工业务可办理出口退税,虽然因退税率低于征税率而增加了出口货物成本,但与来料加工业务相比,随着耗用国产料件数量的增多,其成本会逐渐地抵消,甚至小于后者的业务成本。

采用不同的贸易方式不仅对企业出口成本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的贸易方式下货物的所有权和货物定价权问题。来料加工方式下,料件的所有权和成品的所有权归外商所有,承接来料加工的企业只收加工费,出口企业也没有成品的定价权;但进料加工方式下,料件和加工成品的所有权及定价权都属于承接进料加工的出口企业,因此,也可以通过提高货物售价来增大出口盈利,这也是企业贸易筹划的一个方面。因此,对出口货物进行税收筹划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货物出口方式的选择

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规定,没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只能委托出口自产的货物,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外贸企业,既可自营出口货物也可委托出口货物,而且这两种方式都可由自己办理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同时,出口企业也可采取货物买断方式或将货物再调拨销售给其他外贸企业出口的方式出口,货物出口后不影响退税。具体选择哪种出口方式,可根据出口企业的情况而定。下面是关于宏大电子有限公司出口货物的筹划方案(摘自《中国税务报》):

宏大公司的基本情况宏大电子有限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生产型中外合资企业,经营业务比较广泛,主要生产甲产品及经销乙产品,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由于宏大公司在国外有长期稳定的客户,每月对乙产品的需求量是100万件。该产品工艺比较简单,宏大公司未自行生产,而是从A工厂购进后销售给B外贸公司出口至国外客户(因该公司不愿办理烦琐的出口手续,因此通过外贸公司出口)。

下面以一个月的销量(10万件)为单位,该公司业务的有关情况如下:

1.乙产品的制造成本为90万元,其中材料成本是80万元(不含税价,且能全部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A工厂以10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销售给宏大公司,其当月利润是10万元,进项税额13.6万元(80万元×17%),销项税额17万元(100万元×17%),应缴增值税3.4万元(17万元-13.6万元)。

2.宏大公司以10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购进,以11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售出,当月进项税额为间万元(100万元×17%),当月销项税额18.7万元(110万元×17%),应缴增值税1.7万元,利润10万元。3.B外贸公司以110万元不含税价(含税价128.7万元)购进,因宏大公司销售非自产货物无法开具税收缴款书。因此B外贸公司无法办理出口退税,购进成本应是含税价128.7万元,出口售价130万元,利润1.3万元,不缴税,不退税。

4.乙产品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7%业务筹划针对宏大公司的实际情况,得威税务代理有限公司建议该公司改变现有经营方式,具体推出三个供宏大公司选择的方案: [方案一]改变宏大公司中间经销商的地位,变成宏大公司为B外贸公司向A加工厂代购乙产品,按照规范的代购程序由A加工厂直接卖给B外贸公司,而宏大公司为B外贸公司代购货物应向其索取代理费。按该方案运作后由于A加工厂属生产型企业,其销售给B外贸公司的自产货物,可开具“税收缴款书”,B外贸公司凭该税收缴款书可办理出口退税。具体操作为:

1.A加工厂用80万元购料加工后,以100万元(不含税价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给B外贸公司,同时提供给B外贸公司税收缴款书,A加工厂进项税额13.6万元,销项税额17万元,应缴增值税3.4万元。

2.宏大公司向B外贸公司收取28.7万元代购货物的代理费,应缴纳1.435万元的营业税(28.7万元×5%),利润为27.265万元。3.B外贸公司以100万元(不含税价格)购入货物,同时支付宏大公司287万元代理费,出口售价130万元,利润1.3万元,同时购货时应支付17万元的进项税额,货物出口后能取得17万元的出口退税,因此增值税税负为0.按此方案,A加工厂和B外贸公司的利润及税负未变,而宏大公司利润增至27.265万元,少缴1.7万元的增值税。[方案二]变宏大公司为A加工厂的供货商,由宏大公司购入乙产品的原材料加上自己应得的利润后将原材料销售给A加工厂,再由A加工厂生产出成品后售给B外贸公司,同时提供税收缴款书,由B外贸公司办理出口退税。具体操作为: 1.宏大公司以80万元的不含税价格购入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108.7万元(含税价127.179万元)销售给A加工厂,当月进项税额13.6万元,销项税额18.479万元,应缴增值税4.879万元,利润28.7万元。

2.A加工厂以108.7万元(含税价127.179万元)购进,以128.7万元(含税价150.579万元)销售给B外贸公司,利润10万元,进项税额18.479万元,销项税额21.879万元,应缴增值税3.4万元,税负及利润额未改变。

3.B外贸公司以128.7万元(含税价150.579万元)购进,出口售价130万元,利润1.3万元未变,购货时支付的进项税额21.879万元在货物出口后可全额退税。

因此,增值税税负为0,未发生变化。

按此方案,A加工厂和B外贸公司的利润及税负未变,宏大公司利润增至28.7万元,增值税税负增加3.179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 篇5

最近有很多的会计朋友跑来问关于增值税优惠的事情,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

根据《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57号)第一条,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下同)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其中,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的,按照上述文件规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

问: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为什么要大幅度调整?

答: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本着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财税71号文,明确小规模纳税人自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将暂免征收增值税的月销售额从2万元提高到3万元(含),而按季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的季度销售额为不超过9万元(含)。

问: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受惠对象是否包括个体工商户?

下城区国税局对此进行了解答:57号公告中明确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包含个体工商户、其他个人、企业和非企业性单位。因此,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也可享受。

问:兼营增值税应税项目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小微企业,该如何适用小微企业优惠政策?

答:根据57号公告相关规定,对于兼营增值税应税项目和营业税应税项目的纳税人,既属于增值税纳税人,又属于营业税纳税人,只要分别核算增值税应税项目销售额和营业税应税项目营业额,可分别享受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申报9万元)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微企业若既有货物销售,又有“营改增”的应税服务,暂免征收增值税的月销售额核算应包括货物销售及应税服务两部分全部收入,即货物销售与“营改增”应税服务总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申报9万元)的,才能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

问:个体工商户能否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答:57号公告中废止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3〕1396号)中有关起征点以下个体工商户不允许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定。这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选择权,便于小微企业自由选择不同的商务对象,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因此,个体工商户可按照《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4〕153号)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代开发票业务需要按规定缴纳增值税税款。

问:已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微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免税的优惠政策吗?

答:依据57号公告规定,对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缴纳的税款,在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联次追回或者按规定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后,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因此,已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小微企业,只要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联次追回,或按规定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后,可享受增值税免税的优惠政策。

推荐阅读:

小规模纳税人转让不动产,不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分别核算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销售额,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销售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自2016年5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其他个人采取预收款形式出租不动产,取得的预收租金收入,可在预收款对应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分摊后的月租金收入不超过3万元的,可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试点实施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偶然发生的转让不动产的销售额,不计入应税行为年应税销售额。

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 篇6

1、个人(仅指自然人,下同)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是否缴纳增值税?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 品免征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所称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是指其他个人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根据以上规定,自然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免征增值税。

2、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如何开具发票?

答: 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提供有关资料,由二手交易市场为其开具 《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3、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是否缴纳增值税?

答: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 根据规定,自 2009 年 1 月 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

(一)销售自己使用过的 2009 年 1 月 1 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二)销售自己使用过的 2008 年 12 月 31 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 照 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根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 的通知 》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 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4、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按简易办法征收如何计算增值税?

答: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适用按简易办法依 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4%)应纳税额=销售额×4% /2

5、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政策的通知》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适用按简易办法依 4% 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可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6、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如何开具发票?

答: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先自行开具发票。二手车交易市场核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开发票的记帐联原件、发票联复印件及有关资料后,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并将转移登记联交给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转移 登记联交给购车方到公安交管部门办理过户手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行开具发票 的发票联(如果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连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交给购车方。

7、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如何缴纳增值税?

答:二手车交易市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代征增值税,由纳税人在次月申报期内向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缴纳。

8、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是否缴纳增值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除其他个人外,下同)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9、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如何计算增值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税额=销售额×2%

10、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 发票?

答: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11、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如何开具发票?

答: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提供有关资料,由二手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12、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机动车如何缴纳增值税?

答:二手车交易市场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开具《二手车销售 统一发票》时,按规定代征增值税。

13、专门从事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是否缴纳增值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政策的通知》规定,纳税人销售旧货,按照简易办法依照 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所称旧货,是指进入二次流通的具有部分使用价值的货物(含旧汽车、旧摩托车 和旧游艇),但不包括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14、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如何计算增值税?

答:一般纳税人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4%)应纳税额=销售额×4% /2

小规模纳税人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 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税额=销售额×2%

15、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如何开具发票?

答: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提供有关资料,由二手交易市场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

16、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答: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自行开具或者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17、二手车经营企业销售旧机动车如何缴纳增值税?

答:二手车交易市场为小规模二手车经营企业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时,按规定代征增值税。二手车交易市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二手车经营企业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代征增值税,由纳税人在次月申报期内向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 申报缴纳。

浅谈会展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 篇7

一、“营改增”对会展企业的影响

1.2013年“营改增”试点的影响。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 “营改增”试点之后, 增值税征收率为3%。在试点前适用“文化体育业”的会展企业由于税率不变, 原有含税收入变为不含税收入, 税负略有降低;在试点前适用“服务业”的会展企业虽然税率由5%降为3%, 但是税负几乎没有减轻。因为原本可以全额扣除的场馆租赁费、运输费用等在试点之后不能抵扣, 只能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总体而言, 划分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会展企业税负持平或略微减轻。

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 试点之后其税负大幅上升, 具体原因如下: (1) 税率上升。由3%或5%的营业税上升至6%的增值税。 (2) 部分代扣费用无法再抵扣。场馆租金、差旅费、搭建费用在“营改增”试点之前被纳入代付费用, 允许从营业收入总额中扣除后缴纳营业税, 试点之后则无法扣除。 (3) 增值税抵扣链断裂。由于“营改增”改革不彻底, 会展企业的上游企业大多数没有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许多业务都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综上所述, “营改增”试点会加重划分为一般纳税人的会展企业税负, 增加经营成本, 不利于大型会展企业发展[2]。

2.全面“营改增”的影响。2016年5月1日起, 我国全面推进“营改增”[3]。通过统一税制, 形成产业间的抵扣链条, 消除传统营业税重复征税弊端, 对会展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对会展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而言, “营改增”之前税率为5%, “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6%, 但是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 增值税是价外税, 通过计算“营改增”之后会展企业税率为5.66% (见表) 。表面上看, 税负增加了0.66%, 但其没有考虑增值税抵扣项目。这表明, 如果进项税额抵扣率达到销售额的0.66%, 则“营改增”对税负没有影响;如果超过0.66%, 则会降低税负。全面“营改增”后, 会展企业上游企业征收增值税, 会展企业进项税额基本能够抵扣, 有利于会展企业发展。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 税负由原来的5%降低到2.9%, 税负明显减轻。

二、我国会展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及筹划建议

1.我国会展企业税收筹划现状。税收筹划作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 受到企业经营者重视。但是对会展企业而言, 在探索如何做好税收筹划的过程并不理想。从企业层面来看, 大部分企业存在对税收筹划风险认识不足、专业人员不足、税收筹划的目标具有局限性等问题。从社会层面来看, 存在政策变更频繁、税收法规不清晰、理论研究落后于实务发展等问题。

2.我国会展企业税收筹划建议。随着两次“营改增”政策实施, 消除了传统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 在减轻税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但对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会展业———作为一个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行业, 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乃至不断发展, 必须提高竞争力, 税收筹划就是一个方法。企业可以从恰当选择供货单位、会展服务外包等角度制定税收筹划方案。 (1) 恰当选择供货单位。会展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时, 若选择的供货单位为一般纳税人, 企业可以抵扣货物不含税价格17%或13%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供货单位, 企业在一般情况下无法抵扣进项税, 除非取得小规模纳税人通过税务机关代开的3%税率的专用发票, 可以抵扣不含税价格3%的进项税。另一方面, 一般纳税人提供的货物价格往往比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价格高。一般纳税人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 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会展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时, 无论选择从哪种企业购物货物, 都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小规模纳税人选择供货单位时, 应该选择货物价格最低的供货单位。 (2) 会展服务外包。会展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时, 如果选择自行经营会展交通、场地搭建、广告宣传等业务, 这些业务产生的费用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也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如果企业选择将上述服务外包, 将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从而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的利润。会展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时, 无论选择哪种经营方式, 均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在选择经营方式时, 着重考虑费用支出, 选择费用支出最低的经营方式。

摘要:近十年来, 国内会展业逐步走向成熟。不过其发展也存在问题, 例如成本费用偏高、税负较重等。由于国内税收政策不断完善, 以及会展企业具有涉及税种多样、有一定税收优惠政策等特点, 其税收筹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文结合会展企业特点和最新税收政策对其涉税情况进行分析, 为制定会展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税收筹划,会展业,“营改增”,增值税

参考文献

[1]王静思.浅议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J].税务研究, 2007, (10) :236~237.

[2]嵇建功.会展业“营改增”试点政策及其应对[J].财务与会计, 2014, (03) :36.

浅谈税收筹划与会计政策的选择 篇8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和特点

1.税收筹划的含义。税收筹划就是企业纳税人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活动事项的事先筹划,如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使不必要的纳税支出减小到最低,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纳税利益,实现企业税后利润及现金流量的最大化。从定义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税收筹划的本质是节税。使纳税人少缴纳税款的手段和方式很多,但是不能把他们都称为税收筹划。因此,在税收筹划中,区别各种少缴税款的手段和方式很重要。要使企业能够更合法的进行筹划就应该把税收筹划同违法的避税、偷税等活动区别开来。

2.税收筹划的特点:税收筹划主要有四大特征,即合法性、事前计划性、目的性和综合性。

二、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政策选择

1.会计政策的含义。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企业应当在国家法规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最能恰当的反映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的某种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

2.会计政策的特征。

(1)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政策间的可比性,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符合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规范要求。

(2)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应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以及会计管理需要的会计政策。

(3)会计政策是面向现在和未来。企业每个时期的经营目标不同,相应的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同一种经营活动所选择的会计政策相应的也会有所差别。

(4)会计政策主要是解决大大小小的全局问题,而不是仅解决局部问题。

(5)会计政策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对资产是以市价计价还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就属于计价的具体原则,而在以市价计价的情况下,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就属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再如,以发出商品、开出发票账单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还是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等条件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就属于收入确认的具体准则,而完工百分比法、完成合同法等则属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3.会计政策的选择。我们所指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单是指某一项经济业务事项第一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而且还包括客观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会计政策的变更。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法律环境、审计要求、企业的资本来源等等。通常情况下,当企业的经济越发达、法律环境越健全、资本来源越分散、审计要求越高,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越大。

我国新《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且促进了企业的公平竞争,使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同时也扩展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作为纳税人,有必要认真分析并充分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地选择会计政策。

三、税收筹划的现实意义

税收筹划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税收筹划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从国家的角度来说,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更有利于国家扩大税源。税收筹划可以使资金的运用具有灵活性。正确的税收筹划可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正确的税收筹划可以规避企业的风险。

四、税收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的运用

1.折旧方法的税收筹划。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而逐渐损耗,这部分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价值,就是资产折旧。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应税所得的一项重要的允许扣除费用,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影响很大。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折旧越多,节约的税额就越多;在允许扣除的折旧额相同的情况下,折旧的期限越短,初期折旧越多,相对节减的税额就越多。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是不相等的,所以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值也不相同。因此,折旧的计提和提取必将影响到成本的大小,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税负。由于折旧方法上存有差异,就使纳税筹划成为可能。

2.利润分配的筹划。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中规定: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如果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率比联营企业低,不退还给投资方所得税;如果投资方所得税税率高于联营企业的,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投资企业的利润不向投资者分配并转为投资成本,可以减轻投资者的税收负担,联营企业生产规模得到了扩大,对两个公司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五、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的注意事项

会计制度中有许多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以上只是列举了两个税收筹划的实例进行分析。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筹划。但是,需要特别注意:选择会计政策要结合企业整体的目标,不能仅局限在某一方面,不同的会计政策的着重点、侧重方向和作用程度不一样。这就要求在税收筹划时进行合理的组合,使最后的效果既能最恰当的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又能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实现,最终节省所纳税额。另外纳税人要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问题。会计政策选择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

我们相信,随着企业自身纳税意识的提高,企业将从维护自身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更加重视科学的纳税筹划,以谋求长远的发展。而纳税筹划也会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壮大实力和竞争力,使企业走上成功经营的道路。

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方法 篇9

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办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初步探讨。

一、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实行分类管理违反了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现行政策规定,对于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有明确的货物购销渠道(供货企业证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80万元以上的新办商贸企业,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则要求要先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待一年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后方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这样的政策规定不利于构建公平的税收环境,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更限制了小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税收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不强。

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04]37号文中规定小型商贸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1年内销售额达180万元后才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同时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在进行税务登记时,可直接进入辅导期,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但在国税发明电[2004]62号文件中更正为只对具有一定规模、有固定场所、预计销售额达到180万元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以及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符合条件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下发国税函[2005]1097号明确如何解决预缴税款占用企业资金问题,从以上三个文件可看出该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无连续性,常常在基层税务机关及纳税人强烈反映问题时,总局才下文明确,给人造成哪里有征管漏洞哪里堵漏感觉,难以反映税法的刚性及严肃性。

(三)认定政策较模糊,政策界定难度较大。

1、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04]37号文中规定,对经营规模较大,拥有固定经营场所,固定的货物购销渠道、完善的管理和核算体系的大中开型商贸企业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但又没有给定一定的标准,如何为规模较大?在国税发明电[2004]62号文件中第三点中指出确认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直接认定,具体是指哪些“规定条件”没有明确;

2、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04]37号、国税发明电[2004]51号及62号文件中规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但如果纳税人不需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只领用普通发票要不要按4%预缴税款总局文件中未明确,造成各地的执行过程中不一致。

(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43号)中规定,凡年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必须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财务核算健全,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经企业申请,也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办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规定办理。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使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4〕60号)规定免征增值税条件的,其销售废旧物资必须使用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于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其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因此对其认定为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无实质意义,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需进行改进。

二、完善商贸企业认定中的对策:

由于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门槛提高,使一大批商贸企业销售的商品无法进入增值税抵扣链。为此,税务机关应根据商贸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出既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又能将其经营活动全面纳入税务管理的管理措施,使尽可能多的商品能够进入增值税的抵扣链。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上入手,对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实行认定从宽,管理从严的原则,不断提高商贸企业征管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收政策,放宽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政策趋于合理。建议总局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科学划分两类纳税人,将生产货物或提供劳务的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降为30万元,将批发、零售的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降为50万元。同时,还应对小型商贸企业的认定标准以及只领用普通发票的企业是否预缴税款等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二)严格执行现行增值税政策,促进税收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

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本条例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条例中第十四条所称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因此,对会计核算符合以上规定条件,销售额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无论其是小型商贸企业还是大中型商贸企业,应按上述法规规定允许直接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免因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存在导致企业不公平竞争,尽量避免产生税收歧视。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商贸企业骗购发票及虚开发票,提高商贸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1、做好基础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建立企业日常监控管理动态台帐,逐户分析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使用情况与收入、纳税情况是否匹配,根据行业特点,加强国税机关内部及地税、工商之间的外部信息交流,实现对商贸企业的联合控管。

2、进行数据指标分析,搞好纳税评估。依托纳税评估管理系统,开展行业税收负担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指标异常的企业,列入评估对象,实时控管。

3、加大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加强对商企业的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依法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切实做到以查促管。

4、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对造成责任事故的税务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等。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竞选升旗手发言稿450字下一篇:镇团委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