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精选12篇)
刘桂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教案的背景】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的写作手法,而不是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认读生字词,读懂文章,分段或概括段意和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尊严》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怎样做才有尊严。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孩子的思想也在悄悄地变化着,所以这篇课文能帮助孩子,净化孩子幼小而单纯的心灵。
【教材分析】
《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待人处事,就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最后成为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蕴涵在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中最终得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学习抓住描写哈默外貌、动作、语言的词语,体会哈默人物形象的方法。
2、边读边想,品味词语与哈默展开对话,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读音,读准多音字“难”、词语“惬意”的读音。
2、理解“狼吞虎咽、骨瘦如柴、尊严、惬意”几个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这几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识尊严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偷盗来的水,清廉、方正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给他的食物,这说明了这些人有骨气、有尊严。(引出课题《尊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有尊严的人——哈默。
二、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瘦骨如柴
2、我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能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4、我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文中年轻人哈默的有关资料。
三、讨论交流
1、从对小伙子的描述中你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按照“我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句式来谈谈你的看法。
2、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3、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2、能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能抓住“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等词语体会哈默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3、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教学过程】
一、展示点拨
1、对前3个问题进行点拨。
2、我能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还能复述课文。
二、品读感悟品读 思考《尊严》
1、再次默读课文,找出这个年轻人与镇长杰克逊大叔之间的三次对话,用心品词,体会人物品质。
2、学生默读思考。
(1)画出年轻人与镇长杰克逊大叔之间的对话,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2)圈出描写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的词语,写一写,从这些词语中又你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组合作交流。师:把你自学的体会与同桌分享,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读,读出你的理解;二说,抓住重点词语谈你的理解;三思,把自己的思考与别人的思考融合。
4、全班交流。师:思维的网络连接你、多、他,让我们共享大家的学习成果。
5、学习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仰起头问: “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1)理解“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两个词是对年轻人外貌的描写,从这两个词中,我们准确地体会到这个年轻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以至于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身体消瘦到了极点。
(2)这样饥饿的人当时会想些什么? 第二次对话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 “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① 理解:顿时、灰暗、喉结下下动了动,(顿时就是马上、立刻的意思,从灰暗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呀,刚刚点燃的希望顿时破灭了。喉结动了动,你体会到什么?咽口水,非常想吃,可他怎么做的?
② 理解“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虽然失去,但仍坚定)不能不劳动,多么坚定,这是他的原则,从这些词语中,我们看到了他的饥饿,他的坚定。)
③ 学习描写杰克逊大叔的动作词语,“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什么?(杰克逊大叔在想什么?噢,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
④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次对话 “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你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思量片刻,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您愿意为捶背吗?”
(1)理解“现在”,体会年轻人的坚定,(“现在”写出了年轻人的急迫,坚定。”站”体会到了年轻人即将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食物欣喜的心理。
(2)理解“思量”,体会杰克逊大叔的善良。师:“哈默的真诚的语言,礼貌的行动,诚恳的态度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师:这里的富翁,不是指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者数不清的金钱,而是拥有尊贵的人格魅力,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间的奋斗精神。)
6、了解哈默。
师:哈默正是有了这种,不依附于他人,自尊、自强的精神,所以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拓展延伸理解尊严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有关“尊严”的哪些人或事?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反响,所以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应很积极,思想触动也很大。虽然只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在和孩子们沟通交流时很默契,学生搜集到的关于真诚、尊严的名言、人或事很多,也很积极。我觉得,孩子们的思想已经得到了震撼。
【教案中涉及到的资源】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 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 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 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 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 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 但人物个性鲜明, 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 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 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 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 设计中, 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 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 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 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 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 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 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 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 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词语, 揭题导入
1. 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2. 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 , 齐读, ——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 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 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 初读寓言,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 检查反馈。
(1)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1) 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 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2) 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 随机正音, 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 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1) 出示提示, 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让他练眼力, 先练, 后练。练好眼力, 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 纪昌成了。
(三) 读读议议, 感受纪昌
1. 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 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 交流, 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 读读这两句话, 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 请你把它圈出来。
(2) 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1) 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2) 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3) 创设情境, 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4) 再读第二句, 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 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 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 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 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 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 怎么个相当到家?
(3) 第二次练习, 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 该怎么说?
(四) 反观飞卫, 感悟寓意
1. 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 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 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 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 你再来见我吧!”
(1) 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 纪昌想学的是射箭, 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 指导朗读。
(4) 学习射箭是这样, 那要学习书法, 或是学习其他本领, 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 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 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 布置作业, 拓展积累
1. 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设计中,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题导入
1.出示词语: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
2.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齊读,——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检查反馈。
(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①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②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①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后练。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
(三)读读议议,感受纪昌
1.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交流,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读读这两句话,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
(2)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①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②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③创设情境,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④再读第二句,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3)第二次练习,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四)反观飞卫,感悟寓意
1.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1)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纪昌想学的是射箭,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指导朗读。
(4)学习射箭是这样,那要学习书法,或是学习其他本领,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写看图作文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把看图作文写好呢?
一、观察要细而全。
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图中的细节:人是什么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二、依据图意,展开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一幅图受篇幅限制,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把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具体。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图上的形象,大胆地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
三、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
中心是文章的统帅。我们从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以写入文中,必须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选择,写前要想一想:这次作文应以写什么为主?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哪些材料可以不用?确立了重点内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按要求进行写作前的准备。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描述图片
观察顺序:背景
人物
铁轨 天桥 房屋 碎砖碎瓦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车站变成一片废墟?
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繁华的景象在()中化作()
二、编写故事
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图说故事
轰炸前:
轰炸时:
见到的
听到的
轰炸后:
三、展开联想
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我想,那个记者一定会在拍完照片后帮助他的。他一定会在好心人的怜爱中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长大后的他也一定会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 手。
可是,我又想到,在那个年代,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的践踏远远不止一个火车站。一定还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在日本鬼子无情的炮火中失去了亲人,又得不到帮助。那些孩子很可能还没长大就死了,因为没人给他饭吃。还有的孩子也许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没人管他,他们很可能会变成小偷。因为没人给他钱,让他生存,更没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想到这些,我真恨日本侵略者。他们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他们让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关爱,只能在街头流浪?我看着这幅照片,想着想着,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四、表达情感战争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 你的愿望是什么? 想到这些,我真恨日本侵略者。他们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他们让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关爱,只能在街头流浪?我看着这幅照片,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一、作文开头: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外国记者拍下炸后的真实情景。
二、描述画面: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照片上有什么人物?有哪些被毁坏的建筑物?是怎样的景象?
三、编写故事:想一想这个孩子为是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展开联想: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五、表达情感: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开头:
战争是魔鬼!它让孩子失去父母,让妻子失去丈夫,还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炸死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上海火车站坐火车,遇到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张旧照片。它印证着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的真实情景。
结尾:
1、我看着这幅照片,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2、为什么世上有战争,和平之神去了哪儿?为什么会让出生不久的婴儿失去了父母,为什么要让美好的火车站成了“垃圾场”,为什么,为什么???
3、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但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代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人们不再失去亲人,全世界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让和平之歌永远在人间飞扬;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可选择使用的词语断裂的天桥
扭曲的铁路
残破的房屋
满地的碎砖碎片
繁华的景象
“翁翁”的敌机声
“轰轰”的巨响
残酷的战争
摧毁
坍塌
倒塌
摧毁
喧哗
热闹
偶尔
呻吟
片刻
硝烟
怜爱
贡献
践踏
报仇
顷刻间
一瞬间
一片废墟
号啕大哭
狂轰滥炸
横七竖八
川流不息
硝烟四起
乱作一团
不知所措
四处逃窜
流落街头
烧杀抢夺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三、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四、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后小结: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后习题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班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6人。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也有少数同学不仅基础较差,而且还非常马虎,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毅力。张三等同学,他们是复习阶段重点抓的学生。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三、复习内容和重难点
复习内容 :八个单元32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复习要求 :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四、复习措施
1、采取单元复习和各种归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采取结对子、一帮一等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提问、多辅导。
3、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4、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5、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6、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7、加强检查的落实,必要时动用小组长和班干协助,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五、复习安排
第一部分:汉语拼音
掌握《字母表》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看拼音写词句;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及对话。
第二部分:字词的复习
掌握本册生字260个。继续练习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第三部分:阅读的复习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练习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能注意到文章题目与课文的联系;继续练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四部分:听说训练
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能听懂别人讲话的主要意思。能转述别人的话,并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第五部分:习作的复习
练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练习给同辈写信,掌握一般的信和信封的写法。
六、复习中注意的问题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要以学生自己的复习为主,要以练习为主,但是老师必须作适当的提示、归纳。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要注意标点的使用。
概括主要内容。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按时间的变化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按游览的顺序;按由远到近的顺序等。
11、习作
积累好词佳句,利用好本学期的积累本,写生动的片断(人物、场景、见闻、感
规范习作格式,正确、整洁书写。
借助本学期试卷和学生手头上的练习题,多做审题训练。
帮助学生总结同一类型习作的写作方法。多读课文,借鉴方法。回顾单元习作练习。
空灵悦耳的歌声久久回荡, 不绝于耳, 这是歌唱的魅力所在;徜徉在一次次幸福难忘的课堂旅行, 常常回味着课堂中的快乐, 或许这才应该是教学所追求的真谛所在吧!沿着新教育提出的“理想课堂”之路, 在《父亲的菜园》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尝试着开启我和孩子们课堂中的快乐之门, 希望在那一次的课堂旅行中找寻到快乐。
一、课外实践链接课堂
“沟通课堂内外,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是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的要求, 这其中就蕴含着课内外的学习链接---语文实践就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而“学生喜欢”这个原则, 则是先进教学理念与应考教学相得益彰的复合体。
《父亲的菜园》从题目一眼得知:文中就写一块菜园。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可能只知道每天的餐桌上都离不开蔬菜, 蔬菜跟菜园之间很可能没有建立一种情景关联。如果学生是这样的现状, 却要在学习中去感受“父亲的菜园”, 我的心中的确没有底气。就在课前的一个周末, 我尝试着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和父母到郊外或者农村去走一走, 看能不能发现种着蔬菜的菜地。发现了, 给菜地拍拍照, 可以记下这块菜地的名字或者简单介绍地里的蔬菜, 然后把照片发到班级网络上。这个周末回来, 4.6班的班级网络上就呈现出了好多幅形状不一、品种多样的菜地图。这个实践活动很简单, 可学生在实践中却收获着“菜地”的真容、“菜地”的作用、“菜地”与人的关联……事实证明, 这个收获突破了课堂中的开篇问题----说说你印象中的菜园。学生把自己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的见闻娓娓道来, 很快乐地介绍了自己心中那块“菜地”所在的地方、形状、菜品以及长势等等信息, 教师也顺势展示介绍者上传的菜地图片。因此, 由这个链接进入到题眼“父亲的菜园”也就水到渠成了。享受成功是学生喜欢的强心剂。看似一个简单的实践, 学生却在其中感受到一份辛劳就有一份成功, 不知不觉中, 他们的手、脑、心都得到锻炼, 他们也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反窜问题逆转课堂
一位新教育人这样说过:“诗歌韵律, 平平仄仄才能扣人心弦;剧本故事, 跌宕起伏方可引人入胜。上课如演出, 变幻多姿也应是课堂本色。”我认为:课堂中的反窜问题也能让学生思维“变幻多姿”, 在平仄起伏中“逆转课堂”。
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描述着那充满生机的“菜园”时, 几幅土地贫瘠、乱石成堆的坡地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反窜问题的立刻出现---“你相信这布满可怖岩石的荒岭能变成翠绿的菜园吗?”学生的情绪立刻转换, 望着那片布满岩石的坡地, 一言不发, 头却摇得像拨浪鼓。我很严肃, 也很肯定地告诉孩子们:“父亲”做到了, 他真的让这布满岩石的贫瘠的荒地披上了“碧绿的翡翠”。这样的一个问题逆转, 学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似乎希望马上就得到答案----“父亲”是怎样做到的?我想, 这个“主动”的期待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 他们也一定是在这样的逆转中寻找到探究的快乐!
三、问题主线凝神课堂
散文的特点归纳得很精辟:形散而神不散。我想, 要引领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形散而神聚”, 主线问题的设计就特别关键。经过思量, 我把主线问题确定为:“父亲”他真的让这布满岩石的贫瘠的荒地披上了“碧绿的翡翠”。那父亲是怎样做到的呢?围绕这一主线, 学生在一种急于探究的冲动中, 在自己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梳理出了“父亲”为了这块菜园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艰难选址”、“挑土建园”、“雨中救园”、“豌豆育园”。这几个场景的描写很朴实, 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孩子们凭着自己对文中几个场景的情感体验, “父亲”在“菜园”中那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由此, 文本、作者要渗透的“父亲精神”就牢牢地凝在读者的心中, 师生、文本与作者间的共鸣也自然生成。
四、情境表演深化课堂
学生喜欢的课堂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 应该是一场“多幕剧”。同样,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应该停留在“情感朗读”、“畅谈感悟”的形式和层面上, 也应该是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的。特别是学生依托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进行的表演, 或许比嘴上功夫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就在“父亲”为了这块菜园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的几个场景中, “雨中救园”是最能挖掘“父亲”那种“勇敢”、“坚定”“顽强”等精神品质的。如果仅在反复品读中去领会, 这个“父亲”形象也只是停留在几个赞美的词语中, 跟商品仅仅贴个标签没有两样。我想:如果让学生置身其中, 自己如“父亲”一样, 立刻丢下饭碗, 抓起铁锹, 猛地冲进暴雨中, 奋不顾身地扑向刚建的那块“菜地”……让学生在“丢、抓、冲、扑……”这一系列的行动中来认识“父亲”、了解“父亲”。正是这样的情境表演, 课堂中的孩子们仿佛已经置身雨中, 如“父亲”一样正奋力抢救着这一块来之不易的“菜地”。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呀!此时此刻, 文中的“父亲”的形象远远不是只停留在嘴上, 而是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或许, 这种境界就是:情到深处自然发!有了这样的积淀, 小片段的适时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 课中的孩子们感悟了, 体验了, 快乐了!
五、主题深化延展课堂
“理想课堂”的“六度”中明确提出了课堂要有“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其中的“延展度”是要求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 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这也是新课标的课内走向课外的大语文观要求所在。
在本课中, 《父亲的菜园》写的是一处园子。从父亲开垦菜地的几个场景仔细读来, 一个勤劳、执著、坚强、勇敢的父亲形象在我们心中清晰起来。可是, 文本仅仅是介绍菜园?“父亲的菜园”带给作者的仅仅是四季翠绿的蔬菜吗?文本意图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 再次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补充文本王树槐文章--《写菜园, 更写父亲》一下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个菜园, 在成长的过程中, 有喜有悲, 有风有雨。无论我们遇到什么, 我们也应该像“父亲”一样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 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菜园!简单的一个延展, 可以深化文章主题, 也无声的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 他们会“快乐”的记住这个平凡中却不平凡的“父亲”。
摘要:“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轻松高效”、“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最爱”……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让我彷徨。在《父亲的菜园》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尝试着开启我和孩子们课堂中的快乐之门, 希望在那一次的课堂旅行中找寻到快乐。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命题人: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徐爱枝
一、字词比拼。(27分)
1.请你根据拼音,正确、工整地写出词语。(10分)
zhân hànpínɡ zhànɡshùn jiānfēixiánɡqīnɡ châ
()()()()()
ɡuóhuīlónɡyǎhuǐhuàiwãi bâiwānyán
()()()()()
2.按要求填一填。(4分)
(1)在“折腾”、“折磨”这两个词语中,“折”字的读音依次是、。
(2)“新鲜”的意思:① 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② 稀罕的,新奇的;③ 崭新华美。“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一句中的“新鲜”一词应选()种解释。
(3)“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读音是,意思是。
(4)“才了蚕桑又插田”的“了”读音是,意思是。
3.词语全对的一组是()。(2分)
A.固执信奉辨论膘肥体壮鹅黄嫩绿
B.糟塌捐赠凯旋与世常辞风声鹤唳
C.企图栖息僵硬梦寐以求响彻云宵
D.款待惩罚敬佩坚韧不拔一曝十寒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的意思。(6分)
不()之客不()思索
极目远()鱼()而入
()峰兀立一丝不()
5.用“信”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不重复)(2分)
我是一个()的人,做人非常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追求才有希望,有追求就有成功,我对此()不疑。
6.描写战争的成语:
壶口瀑布让你联想到的成语有:
(3分)
二、句子乐园。(12分)
1.句子医院。(3分)
(1)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我对写科幻作文产生了浓厚的愿望。
(2)在马上,你不用离鞍,虽然稍一伸手,但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3)“六一”庆祝会上,我的舞蹈刚跳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就热烈鼓掌。
2.仔细分辨,请选出句子中引号的作用。(3分)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 表示特殊含义。③ 表示讽刺和否定。
(1)我常常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2)他嘲笑着说:“你的手太‘巧’了!”()
(3)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3.下列广告语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门锁广告)()
(2)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献血广告)()
(3)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推普广告)()
4.先判断是外貌、动作、神态还是语言描写?再从句中体会人物的想法。(3分)
(1)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这是描写)
扁鹊在想:
(2)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描写)
父亲在想:
三、精彩回放。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填空。(14分)
1.填写人物所做的事情:小夜鹰;普罗米修斯:。(2分)
2.填反映人物特点的词语:法国雕塑家罗丹;伽利略。(2分)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科学家研究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科学家研究,研制出了。(2分)
4.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几件小事向我们展示的是,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
他们的行动都触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 么呢?名人说:“
。”(4分)
5.古代诗词,让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白居易为我们勾勒了色彩绚丽的 江南春景:“。”范成大
描写的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意趣横生:“。”(4分)
四、阅读冲浪。(14分)
脚比路长
(1)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A的卡伦。
(2)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3)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4)大王子乘车走了7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5)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6)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7)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8)又过了5天,小王子C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18天的路程。
(9)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10)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11)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
(12)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文中A、B、C、D四处的横线上。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写在横线上。(4分)风尘仆仆陆陆续续美丽而富饶一往无前
A.B.C.D.2.第11自然段中的“郑重”的意思是。(2分)
第12自然段中的“抵达”可以换成。
3.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11自然段补充完整。(2分)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是吗?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用“”在文中画出来。(2分)
5.我想对大王子、二王子、三王子说:
我想称赞小王子:(4分)
五、关注时政。(3分)
班级黑板报开辟了“2012年全国十大新闻”栏目,请你推荐一条,写下来。
六、童心妙笔。
作文题目:①借口②同桌啊同桌
谢常兰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36人。总体而言,班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具体来说,班上的颜娜等十来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自觉性很强,基础非常扎实,上课发言积极,书写非常整洁漂亮;部分同学在书写习惯上较差,完成作业上不认真和拖欠,他们需要加以引导、鼓励,促进其进步。在这学期,应抓实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帮助学困生,促进整个班级语文水平的提高。但学生平时作业中的书写欠认真工整,写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突出的问题。这些都有待本学期继续完善的。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着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
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朱章萍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关键的一个学期,学生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我班现有学生38人。我们班级大部分学生活泼可爱、好学上进,语文素养较好,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但是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作业不按时完成,马虎。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除了继续抓好常规教学以外,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重点,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因为本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训练。另外,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个别学生出现较大的思想反复,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二、教材简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5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56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说话中表达不当的地方;能听广播,说要点;能有条理地介绍看到的情况,能有条理地回答问话。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在阅读时学会使用常用的读书记号;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住重点段分段,能说出段落大意;能详细复述课文。认识省略号。能初步读懂说明书,并按说明书操作。
5、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参观活动初步学会写简单的状物和写人的文章,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通知,学会给长辈写信。会使用书名号。掌握常用的几种删改换补的修改符号,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刻苦锻炼,积极向上;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临朐县慧敏爱心小学 王树升)
7、尊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并理解“尊严、款待、赞赏、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从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学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教学重难点:
1、体会什么是尊严。
2、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写法。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
2、了解哈默的生平。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嗟来之食”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讲后教师慨括)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年轻人有关尊严的一个故事,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板书:尊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内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全班内师生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后教师归纳: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不白白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根据课文理解词义。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按要求画出:
描写小伙子外貌的句子: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教师归纳指导)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表现哈默当时饥寒交迫、生活艰难)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表现哈默失望的神情)
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表现哈默饥饿的程度,即使饥饿如此,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不接受食物,精神可贵)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表现哈默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肯接受施舍)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 学生小组交流后发表看法,教师归纳总结: 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是一个有志气的人。
二、点拨探寻,揭示中心
1、讨论: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敬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人活得要有骨气,要自尊、自爱、自强。)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成为让所有人都羡慕的大富翁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农村老太太,有乞讨者上门,她就让他把自己大门口东边的一堆砖块搬到西边去,然后给他食物。再有乞讨者上门,就让他再从西边搬到东边再给他食物。如此搬来搬去,邻居很不解,老太太解释说,我就是要他们懂得用劳动换取食物才会吃的安心,吃的有尊严。不要希望不劳而获。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看法?(借此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五、布置作业
2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则寓言,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勤奋、有毅力的道理。教具准备
纪昌勤奋练习眼力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
1.板书题目:纪昌学射。
2.导入:我们读过许多寓言故事,从中学习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纪昌学射》这篇寓言。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描写纪昌学习射箭的事。)还想知道什么?(跟谁学,怎样学,结果怎样。)二 自读课文 1.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记住字形。
(2)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2.学生自学,同桌交流。三 全班汇报 1.生字。
“妻”第三笔右边出头;“刺”第四笔是“竖”。
2.主要内容。
(1)可以用题目扩展法。(纪昌跟谁学,怎样学,结果怎
样。)(2)可以用六要素的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使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照做后,飞卫才开始教他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3.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交流讨论。
(1)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习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引箭? ①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读读有关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读、说、体会。)②纪昌练习眼力,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 小结:练眼力是射箭的基本功。学射箭如此,学习其他技能也要练基本功,你能举例谈谈吗?如:游泳、骑车、使用电脑……
(2)纪昌成为神射手,除了基本功扎实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纪昌学习的恒心和毅力,有名师的指导。)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教具准备 准备例文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板书题目:扁鹊治病。
2.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名医扁鹊吗?请说说对他的了解。(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姓秦,名越人,字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四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的一个故事。二 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 3.提出疑问或写下对自己的启示。三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读准“蔡(cài)桓(huán)公、敷(fū)烫(tànɡ)、骨髓(suǐ)”等词。
2.指名交流课文内容。3.学生交流疑问。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读蔡桓公的话
体会。
(2)明知蔡桓公不信,扁鹊为什么三番五次地去提醒?(3)扁鹊为什么在蔡桓公病发的前几天就跑到秦国去了?(蔡桓公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出于医德一次次去提醒。蔡桓公已病入骨髓,扁鹊知道自己无法治好,跑到秦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4.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5.得到的启示。
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听取别人意见、提前治疗、不固执等。)四 拓展延伸
如果跨越时空,你就面对着蔡桓公,你想对他说什么?请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下来。
出示例文幻灯片:
我说:“蔡桓公,你现在病入膏肓,不后悔吗?扁鹊那么有名的医生,几次劝你治病,你却固执己见,丝毫不听从。现在造成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真是让人叹息呀!”
蔡桓公说:“你批评得很对。我快要死了,没有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能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不要讳疾忌医,重蹈我的覆辙。”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子 针 捆 精会神
2.给下面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纪昌(不仅)能盯着一个目标,眼睛一眨不眨,(而且)能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
(2)(因为)纪昌勤奋刻苦地练习眼力,(所以)才成为百发百中的射手。
3.扁鹊多次劝蔡桓公治病,是怎样劝的?蔡桓公又是怎样说的?结果如何? 第一次,扁鹊说:“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第二次,扁鹊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
会加深。”蔡桓公很不高兴,没理睬他。第三次,扁鹊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第四次,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后来告诉蔡桓公派来的人: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4.读了这两则寓言,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纪昌学射》:学习做事要先练基本功,要刻苦努力,持之以恒。
《扁鹊治病》: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5.猜字谜。
(1)一边有水一边干。(汗)(2)两人同在土堆上。(坐)(3)千张口(舌)。(4)一休(体)。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认识本课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资料,准备文成公主进藏图。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谁能说说自己对文成公主的了解? 2.导入:(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你们知道吗?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她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内地与西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 读提示自学课文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自读要求。(1)了解故事的经过,简要讲述。(2)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3)把疑问记录下来。2.自学课文。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故事,读出自己的理解。2.理清思路: 求婚:试使臣智慧,答应求婚。
↓
进藏:出发搭桥过河撒羊毛过沼泽住石屋写血书神鸟报吉祥背乃巴山进藏
↓
贡献:来往密切,促进发展。
3.提出疑问:(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①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暗示了真假公主。
②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的鲜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③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贵美丽。(2)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人们喜爱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展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丰富的想象力。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快来找找。(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的变化。)4.结合课文内容,按故事发展顺序练习讲述课文。(注意思路要清晰,重点讲清进藏途中的几件小事。)5.指名讲述评价。
6.谈体会。(为汉藏两族团结而不畏艰险,精神可敬;为内地与西藏的经济交流作出的贡献令人佩服,值得学习。)四 拓展延伸
1.请同学讲述其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吐蕃(fān bō)
沼泽(zhǎo zhāo)即使(jì jí)可恶(wù â)耕种(zhîng zhǒng)既然(jì jí)
2.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
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3.简要回答。
(1)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经历了哪些事情? ①用树干搭桥过河。②撒一把羊毛,走过沼泽地。
③修石屋纪念松赞干布。④遇神鸟,动身前往拉萨。⑤乃巴山挡路,把它背到旁边。
(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的贡献是什么? 文成公主不仅使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而且促进了西
4.给“王”字的两边或上面加上三画,使它变成新字。汪 呈 住 玛 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普罗米修斯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他勇于献身的精神。重点难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课外读物有关希腊神话。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具准备 资料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人是女娲造出来的,她用泥捏成人形,给人以生命。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还历尽辛苦,炼石补天。而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也有一位带给人类幸福与光明的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题目:普罗米修斯)二 初读课文
1.普罗米修斯是怎样为人类带来幸福与光明的呢?请自读课文。
2.出示自读提示。
(1)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生字、新词。(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准备和同学交流。
3.学生自学。三 班内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读通句子。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普罗米修斯为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
规,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但遭到宙斯残酷惩罚,他没有屈服,与宙斯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的故事。
3.提出疑问。
(1)为人类取了一颗火种,宙斯为什么要给普罗米修斯如此严酷的惩罚?(2)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3)火神和大力神为什么想帮助普罗米修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读以下资料,解决第一个疑问。)神话传说中,最初的人是和众神在迈孔奈平原上幸福地共同生活的。一段时间以后,宙斯决定将人和神分开。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普罗米修斯,要求他将双方彻底分开。于是,普罗米修斯在祭祀的时候,将事先涂了厚厚一层白油的骨头献给宙斯,却将较好的部分藏在看上去不太诱人的内脏里给了人类。宙斯觉察到这一骗局,他为报复人类,拿走了人类的火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大力神的故事》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交流感兴趣的问题
讨论: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个英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正义、善良、勇于牺牲、无私无畏。
1.宙斯是众神之王,阴险狠毒,谁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如火神,尽管他同情、佩服普罗米修斯,但他决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违抗了宙斯的命令,并始终不肯屈服。
2.尽管受到非人的折磨,永无尽头,他却一直不屈服。3.火神敬佩他,大力神救了他,可见他的行为是正义的,是令人敬佩和值得人们援救的。
4.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1)宙斯用这种方式惩罚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想的?(2)普罗米修斯受折磨时,他内心又是怎么想的?(3)大力神救普罗米修斯时,普罗米修斯心里会怎样想?你从哪儿看出的?
二 老师小结
通过读课文讨论,我相信普罗米修斯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正义、善良、勇敢、无畏,是真正的英雄!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文中的几个神各有什么性格特点,请把你喜爱的神的有关段落读出来,读出你的感受。
2.老师评议、重点指导。
(1)第4、5自然段。抓住“悄悄、只要、一定”等词,读出火神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和真心想帮他的心情;抓住“摇摇头、坚定、决不会、更不会”读出普罗米修斯的态度坚定,为人正直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2)第6~8自然段。抓住“戴着铁环、死死地锁、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等词读出普罗米修斯经受的痛苦,抓住“尽管……就是……、许多年、一直”等词,读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
四 拓展阅读
出示《大力神的故事》幻灯片。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huǒ yàn(火焰)qū gǎn(驱赶)lǐng xiù(领袖)qì jí bài huài(气急败坏)pēn shâ(喷射)chãng fá(惩罚)jìng pâi(敬佩)qū hán qǔ nuǎn(驱寒取暖)2.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驱逐—(驱赶)严格—(严厉)嘱咐—(吩咐)宽恕—(饶恕)坚定—(坚决)忍受—(承受)3.读句子,体会人物心情。
(1)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我从气急败坏、最严厉的惩罚、立即执行这几个词中体
会到,宙斯非常凶狠,对普罗米修斯取走火种非常生气。
(2)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我从普罗米修斯的话语感受到他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品质。
(3)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
我从“愤愤不平、搭、射、砸碎”等词看到了大力神的勇敢正直。
4.猜一猜。(1)见识零和一, 能算万和亿。软硬我都能, 猜我很容易。
打一机器名(计算机)
(2)四季它常绿, 寒冬也不怕。摊开一只手, 满手刺来扎。打一植物名(仙人掌)
渔夫的故事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2.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插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课文《渔夫的故事》,这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关于渔夫和魔鬼的故事。看图(文中插图),渔夫见了庞大凶狠的魔鬼是怎样做的?故事会有什么结果?请同学们赶快读故事吧。
二 自读故事 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三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2.交流思考的问题。
(1)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魔鬼是凶恶而狡猾的,它杀人的本性不会改变,魔鬼不懂得报恩。读第7~15自然段。)(2)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读懂第16~23自然段,读出渔夫的冷静、机智。)小结:渔夫在庞大凶恶的魔鬼面前没有畏惧,他说得没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 讲述故事 1.创设情境。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给你讲讲海边的故事吧。”
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儿。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渔夫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呢? 2.理清思路。
发现胆瓶——变成魔鬼——要杀渔夫——诱其回瓶——投进大海
3.自己练习,然后在组内、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xiào zhú yán kāi(笑逐颜开)zì yán zì yǔ(自言自语)ēn jiāng chïu bào(恩将仇报)wú â bú zuî(无恶不作)rïng huá fù guì(荣华富贵)pī tïu sàn fà(披头散发)2.给多音字组词。撒 塞 恶
3.根据课文填空,再体会魔鬼的凶恶。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4.读《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与《渔夫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
语文园地八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口语交际,知道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和读好书的兴趣。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敏捷才思。
2.练习口语交际,介绍一本好书。进行自由习作,把话说明白。读“我的发现”;读背歇后语;熟读趣味故事。
3.学习概括课文的基本方法。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作指导。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
2.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和读好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的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
1.对书,我们都不陌生,读书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呢?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2.出示名言,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3.交代任务: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书。
二 准备介绍
1.说说自己都读了哪些好书。(只说书名。)2.介绍好书的要求。(1)把故事的梗概介绍清楚。(2)具体介绍一下最动人的地方。(3)语言生动,引起大家的兴趣。(4)自然大方,语速适中。
3.小组内练习,评出大家最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三 全班交流
1.老师介绍一本书,用语规范,起好引领作用。2.各组代表交流,并把书名记录在黑板上,师生根据要求评议。
3.再读名言,说说你对谁的话有同感。如果有新的感受,请写下来。
四 小结
这些好书,如同营养品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 拓展延伸
1.学生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并把内容介绍给家长。
2.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写的意思写清楚。2.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寻找到身边许多值得敬佩和
学习的人,他们的闪光精神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好吗? 二 明确习作要求
读习作提示,看作文要求是什么。
1.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三 回顾疏理
1.你最敬佩的人是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典型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突出人物品质。3.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 重点指导
1.请一个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人物事迹说一遍。2.指导学生如何将语言、动作写具体。
语言:语言不在多,但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品质。动作: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动作要分解写。如“扫地”可以分解成多个动作:他拿起笤帚,弯下腰,一手扶着桌子,一手一下一下地扫起来。
五 学生习作
1.学生自己写草稿,老师巡视,个别指导。2.发现共性问题给予及时提示。六 评议修改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写得好的段落作上标记。2.同桌互换习作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写上评语。3.找出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作上标记,并与对方交换意见。
4.自己再次修改,组内欣赏。
5.老师选择一两篇优秀的片段或全文,班上交流。七 抄写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3.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从对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把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2.你自己还发现哪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举例说明。(1)六要素连接法。(2)找文中的概括句法。
(3)题目扩展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总结方法。3.练习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 日积月累
1.读歇后语,说特点。(包含典故,寓意深刻。)2.熟读歇后语。
3.讲解“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三个典故,也可以让学生讲。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想取荆州,叫吕蒙“速为孤图之”。吕蒙闻荆州军马整肃,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羽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他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马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板,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板”,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做“祝板”。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板”。王羲之曾写过的“祝板”,是写在木板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欲火攻曹军,为迷惑曹操,须先行诈降计。老将黄盖自愿请命诈降曹操。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随后写信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4.背诵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使用歇后语有什么作用。(形象生动。)使用歇后语造句。
(1)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这真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啊!(2)王哲仔细研读这本书不止十遍,所以讲起里边的人物,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李明的成绩一向很好,可这次升级考试因为大意而名落孙山,这真是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三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故事,读通顺。2.思考:趣在何处,巧在哪里?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味。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
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四 拓展延伸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推荐阅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10-05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10-1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知识点与各单元知识点10-0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古诗05-2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09-2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10-1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四单元期末复习10-06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06-0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思品复习资料填空题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