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4-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精选8篇)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1

浅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作者:罗安国

来源:《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05期

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和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创见的思维,它具有非逻辑性、求异性和发散性等特点,在新课程下理念下,就其特点而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1、教师要善于避开思想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或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让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一般来说,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加速理解。但如果每章每节都采用同一程式直奔这些部位,就会助长学生思维的守旧性和惰性。所以有时候采用避重就轻、舍难求易,声东击西,旁敲侧击、奔明探暗等战略战术,常常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高度兴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落实新课程理念,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的心情愉快,心灵自由,让多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3、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少年儿童好奇好问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把他们幼稚天真的好奇欲诱导到科学学习的轨道上,要鼓励学生我问为什么,特别鼓励学生在不疑之处发疑,越是在不疑之处挑出毛病,就越有创造性。

4、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入竞争,竞争可以使大脑兴奋,思维紧张,可以迅速排除对思维主题的干扰,提高思维的品质和创造素质,竞争还可以刺激信息的交流反馈,促进信息尽快地系统化,网络化,简化和优化,从而刺激灵感的爆发,顿悟的产生。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2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大自然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真可以说是置身在外部感知的刺激洪流之中。可是, 人们的知觉却好像为一张由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构成的“坐标图”所局限, “坐标图”的大小形成了人们认知的范围。至于其余的信息, 我们却在漠视中让它们悄悄地溜掉了。习惯的态度、评价、感觉以及对公认的观念和见解的影响, 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所以, 人们发现新事物、发现没有掌握的东西的能力不只是观察力的问题, 还决定于人们的目光“敏锐性”, 这主要是由于思维定式所决定的。我们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之处打破常规, 冲破障碍, 发现问题。开水沸腾, 水蒸气冲顶壶盖, 人人皆见, 但瓦特恰恰从中感悟, 发明了蒸汽机。我在报道中还看到, 一个六年级的小女生, 发现冬季里小朋友们的手套总是丢失, 上学时经常寻找, 于是萌发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 发明了“长在衣服上的手套”, 把衣服上的口袋变成了手套, 一举两得。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发现火柴点燃后会扔掉长火柴梗, 设计了“双头火柴”, 节省大量原材料。实际上,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 所以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说, 我们应该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例如创造性复述、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即席演讲、口头作文、作文互改和集体评改等, 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 不轻易否定学生, 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特异性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弱于求异思维。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单一的, 可成为“模式”的思维, 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掌握了规律, 但这却使人头脑僵化, 磨灭我们的创造力。以课堂教学为例, 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 满足于教师讲和学生听, 整个课堂缺乏民主, 缺少活力,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和论辩的机会, 怎么能谈得上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 一定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特性

解决问题的独特性就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够触类旁通, 随机应变, 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影响。用新颖的方法获取新鲜的、不同一般的见解, 从而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作一些必要的设计和训练。如写作文《雪》, 如果描写雪的洁白、柔润、无私以及“瑞雪兆丰年”、打雪仗的乐趣等, 这些都算是常规思维, 学生也会比较容易地完成。如果教师能从逆向思维进行启发, 学生的思维就会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大雪过后, 一片晶莹, 白雪美化了万物;另一方面, 白雪也粉饰了阴暗, 一切的“脏东西”都被覆盖了, 如果我们再想到, 太阳一出来, 冰消雪融, 断墙残壁、垃圾各显原形。由此可以生出我们不应被事物假象所迷惑的主题, 这样“雪”的可写范围就变大了, 学生的作文中独特的东西就有了。总的来说, 教师设计训练的主旨是要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式, 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 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 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或逆向、或纵向、或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独特性、特异性的思维。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3

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而具备这种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在所从事的创造活动中,不受习俗的约束、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自信心,他们喜欢和幼儿在一起,把幼儿看成是重要的个体,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帮助,允许幼儿出现错误,相信幼儿,为幼儿的成就感到骄傲。他们不关心别人在怎么议论自己,也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如何,而是执著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并敢于承认自己一时的错误言行。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

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有一次,到了午饭时候,有几个小朋友蹲在草坪上,我好奇地看他们在做什么,只见他们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小蚂蚁,于是我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观察,一会儿,凡凡惊奇地问:“老师,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动那么大的食物?”我微笑着说:“想要知道为什么我们只要做个小实验,就知道蚂蚁把食物搬过去。”于是就用土堆起一座小山,实验开始了,只见一只蚂蚁搬着食物来到山脚下,不能往前走了。这时,蚂蚁放下食物绕到山坡上,将食物倒着拖过去。这种做法,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支持了他们的探究行为。

三、丰富幼儿感性认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如我园小班所研究的企业文化是《靖江的艾兰得》。为了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我首先让幼儿观看了影像资料,让幼儿知道艾兰得的产地及生产流程,还注意让幼儿收集各种艾兰得盒子,使孩子积累了一定的认识经验,最后让幼儿通过亲口品尝艾兰得的味道。我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

四、启发式提问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例如,在小班的科学活动《传声筒》中,我用挂历纸卷成一些纸筒,有的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一些报纸,我先让幼儿大胆设想,从空心和实心的纸筒里传出来的声音是不是一样?为什么?让幼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通过提问解难练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师幼互动中起到强烈的推动作用。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必须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向幼儿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空气?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幼儿立刻变得十分活跃,大家都各抒己见,列举了生活需要空气的东西,如救生圈、皮球、口琴、气球、吹喇叭、吹肥皂泡、吹塑玩具等。由此看来,提问要巧妙,具有开放性,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幼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幼儿幼稚的话语、大胆的设想要多鼓励、多表扬、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这样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发展了创新意识,从而把他们生动而丰富的创造潜能无拘无束地释放出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在这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注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幼儿创造性能力过程中担当的责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

浅谈高中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4

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学 肖和安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本文结合高中生作文现状,主要讨论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作文创造性思维培养

引言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活动,在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述拙见,权当引玉之砖。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

“创造”一词是由拉丁语“create”派生而来,原意指“在原来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生成新的东西”;在《辞海》中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现代创造性研究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简言之,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特性的特点。

二、高中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严重禁锢学生的灵性思维和创造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作文训练,但到高中毕业也只有少数学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很多高中生写起文章来总是重复初中用过的一些陈谷子烂芝麻,形式呆板无趣,且思维层次停滞于相当肤浅的阶段,少有灵气。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失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作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呢?

1.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思想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但同时也有一些不适时宜的文化观念与习俗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如,“中庸之道”——取法于中、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怕冒尖,随大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还有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思想,“随遇而安”、“听天由命”、“激流勇退”等观念,引导人们逃避现实、回避矛盾,极大地遮蔽了人们的创新意识。

2.素材积累贫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聚焦社会,走进生活,这样才能使作文充满时代气息、社会责任感和生命激情,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庭的过分照料,使之缺少生活历练,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逐渐萎缩;此外,“家庭—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节奏,让学生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狭窄。长此以往,又怎能激发作文的情思,写出鲜活的文章!

知识是创造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中学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时期,也是他们向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汲取营养,从而完善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然而,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80%的学生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其余2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也不足半小时。一个阅读面窄量少的学生,又怎能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呢?

3.指导思想偏颇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意义认识不清,作文课随意性较大,点评作文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更有甚者,作文课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阵,教师只留下题目,不做任何解释,任凭学生随意写作;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可是训练方法不当,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顾及学生的智能差异,把作文教学搞成技术培训,如: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这种机械性的训练模式便于操作,易出效果,因而颇具市场。渐渐地,学生作文也就暴露出千人一面、个性丢失、内容肤浅等问题。

4.命题脱离实际

命题脱离实际主要表现在作文题目陈旧上。当前命题作文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议勤奋刻苦、勤俭节约、拼搏进取之题,抒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之情„„小学写了、中学写,今年写了明年还写,命题作文成了“遵命作文”。久而久之学生重复腻了,写不出新意,尝不到写作的乐趣,容易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为了应付交差,往往是胡说瞎编,或人云亦云。

三、培养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及方法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写作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角色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按照“命题—指导—写作—评改”的结构模式。往往教师一布置作文题目,学生便皱眉、叹气,直呼“作文作文,难死小人”。写作乏术,于是便出现了假大空、无病呻吟等问题。要知道,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劳动,要靠个人的内在动力而非外在压力,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教师讲得再好也收效甚微。专制的、压抑的教学气氛只会窒息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思维的灵活性才会充分显示出来。

(二)拓宽知识视野,奠定创新基础

创造力的产生需要信息量的积累。一个人的生活视野越广,知识储备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作文亦如此。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对现在的学生来说,真正缺少的并不是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审美观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因此,作文教学的首要,在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一方面,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博览群书,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平时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由老师或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时文美文、时事,并不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心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多读报纸,要求看有所选、看有所得,并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此外,电视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由观看或者精选一些富有思想深度、社会意义的节目指定学生观看,看完节目后组织学生撰写收视评论,表达对节目的看法、体会或收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随看、随听、随想、随记的习惯,日后作文时也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一改往日内容空洞无物,虚假造作的老毛病。

(三)激发写作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起点。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创新之笔,包括一句文言的妙用,一个成语的翻新,一个新颖的比喻,一句闪光的稚语,都应及时鼓励,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树立“我能写好文章”的信心。此外,为了激励更多的同学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教师可采用多种鼓励形式。如,采用开展“一语惊人”口头作文比赛,三分钟演讲比赛,编印优秀作文竞集,组织校园文学社等形式,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去创造。

(四)打破思维樊笼,培养创新能力

据报载:美国大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写毕业论文时却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美学生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写毕业论文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多运用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因而,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几种思维的方法:

1.培养发现问题能力。古人云:“学贵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置疑,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组织学生讨论:孔乙己在今天该有什么命运?祥林嫂能不能独身?别里科夫与华莲卡真的结婚会有什么后果?经过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还养成了“不满意识和撞击意识”——就是对已有的现成答案或事物提出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见解,并在质疑讨论中撞击出创造的火花,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叫反常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用之于写作,即古人说的“翻案法”,要求学生“反其道而思之”,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

①论争文章。把优秀作文粘贴在习作专栏上,让学生同题异作,写文章商榷。俗话说:“石木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良玉在切磋中生辉,思想锋刃在砥砺中闪光。鼓励学生写论争作文,打“笔墨官司”,既可以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②质疑作文。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质疑前人的理论或经验。如“名师未必出高徒”“弄斧还须到班门”“有志者事未必成”等,启发学生不泥古,不守旧,认真分析,勇于质疑。

3.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①假设作文。假设某种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境,凭借生活逻辑,展开想象去构思。如,十字路口,两辆自行车相撞,甲、乙两人同时倒地。试想象当时两人的言语、表情——如果两人是熟识的朋友;如果两人是有隔阂的邻居;如果一人是另一个的领导。

②编创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材料,编创出超越时空的传奇故事,如《孔乙已巧遇范举人》《孔乙已夜访鲁迅》等,编创这类故事,就得借助创造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③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对发展其创造想象力有积极意义。如,写作《假如我是„„》《我希望„„》《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

④续写小说。把小说中已经告一段落的故事,按照情节发展的趋势接着写下去,例如学习课文《项链》后,要求学生续写“玛蒂尔德如何回答佛来思节夫人的话,以及她后来是如何生活的”。

4.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着眼,从多方面探讨答案的思维过程。学者吉尔福特曾要求被测试者3分钟内列出“红砖”的用途。甲答:盖房子、盖仓库、建教堂、铺路修炉灶。乙答:做门槛、压纸、打狗、支书架、打钉子、磨红粉、做棒球垒。二者比较,甲的答案全是建筑用途,而乙的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做门槛、支书架、做棒球垒为一类,属于材料;磨红粉为一类,属于原料;压纸、打钉子为一类,属于工具;打狗一类,属于武器)。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如以“伞”为话题作文,可多角度立意:(1)炎炎夏日,伞顶住烈日,把凉爽留给人们;暴风骤雨,伞使人们免受淋漓之苦。伞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风格。(2)从纸伞、油布伞到形形色色的折叠伞、自动伞、帽子伞„„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青年一代不应大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同样是伞的联想,角度不同发散出的立意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立意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五)精心设计命题

命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欲望的强弱和思维的活跃程度。要使学生自由表达,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多数同学对写作由“知之”“好之”最后达到“乐之”。所以在命题上一定要巧用心思,合时合事。一是文题要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命题时注意捕捉生活中新鲜的,能拨动学生心弦的东西,采用半命题或给出“母题”的方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拟定完整的题目,然后完成写作。如,针对中学生崇拜歌星、影星的现象,可拟题《追星热之我见》《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等。二是文题要贴近社会,尽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社会生活,使文章充满时代气息。例如,在观看“温家宝总理亲临汶川慰问地震灾民”电视直播后,同学们满怀敬仰之情写下了《温家宝总理的魁力》;针对藏独分子肆意阻挠奥运圣火传递这一暴行,同学们愤怒地写下了《我看藏独分子的末日》等等。

结论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5

张久龙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

442000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疑问、讨论、实验、解法、课程体系、评价思想。

摘要: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的思维。化学教学中可通过设置疑问、组织讨论、改进实验、探索解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改变评价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面对挑战,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出教育要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一般认为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新知识,得出新的结论、规律,这种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品质。化学教学中主要通过设置疑问、组织讨论、改进实验、探索解法、优化课程体系和改变评价指导思想方面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设置疑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怎样设疑才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呢?

1、设问要把握好时间。开课设疑,造成“悬念”,使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如在讲“氯气”一节开始时,可以这样设问:氯气可以对自来水消毒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课中若能在重难点处设疑,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减,听起课来精力集中,并能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寻找答案。课尾时再设疑问,激发学生类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心理欲望,培养学生自发的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开拓意识。

2、设问要讲究技巧。技巧主要表现在“巧妙”上。设问“巧”,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设问“妙”,才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收到寓教于问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下列几种方式巧妙设疑。

①引而不发式。由教师设计和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并经历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思维的特点,了解了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②矛盾揭示式。提出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例如在高考复习“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当金属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时,增加乙醇的浓度,反应速率反而减小,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和外因(如反应物的浓度等)结合起来,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

③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已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学了“化学平衡”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利用反应Na+KCl=NaCl+K制取金属钾?”学生首先感到非常意外,因钠的还原性不如钾,怎么可以还原出KCl中的钾呢? 接着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泼起来。

④似是而非式。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

第 页 状态。例如学了“化学键”一部分内容后,可设计这样的一组判断题:A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含有阳离子的一定是离子晶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巩固了有关概念,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3、设问要灵活。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体现其灵活性。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可灵活运用下列手段增强设问的灵活性。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等直观方法设疑。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亲身动手做实验等途径,直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和过程,从中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并对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法和技能。例如: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钠为什么浮于水面上?

②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动?

③为什么有嘶嘶的声音?

④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显红色?„„

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学习新内容时,如果都能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疑。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化学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武汉大学华软的《化学(高考分析与实践)》、《实验总动员》等多媒体教育光盘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3)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形成疑问。

日常生活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也较难弄清。如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鞭炮、烟火中含有什么成分?市场上出售的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作用?加碘食盐中是加的什么碘化合物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

(4)通过谚语、民俗、典故等设疑。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学生耳熟能详,如“雷雨发庄稼”等,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组织讨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与教学内容吻合的重点内容的关键性问题,且富有思考性和争议性,教师不必越俎代庖,可以将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有所收益。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讨论的参与者,相机发表一些具有导向性的见解,防止讨论出现“越轨”现象。这种利用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即为讨论代答法。在学习酯化反应知识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将乙二醇与乙二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能生成什么物质?很快有学生写出HOCH2CH2OOCCOOH这种酯,也有学生提出可以生成 学生提出生成高分子酯-[---

这类环状酯,在一番议论后,还有

-O-CH2-CH2-O-]-n-;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思路打开了,视野开阔了。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在解决个别学生疑问的同时,还给全体学生提供了一次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在信息的多向传递中,获取和巩固了相关知识。把问题转移给全体学生,引

第 页 导学生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共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广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改进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认为,根据实验目的,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一般做法是按实验目的、内容、步骤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进行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性模仿。如果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中的烧瓶就可用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蒸馏烧瓶等替代;这套实验装置除了用于制备乙炔气体之外,还可用于制备如下气体(所用反应物):Cl2(KMnO4和浓盐酸)、O2(Na2O2和H2O或H2O2和MnO2)、NO2(Cu和浓HNO3)、NO(Cu和稀HNO3)、CO(、SO2(Na2SO32CaCO3和稀HCl)和H2SO4)、HCl(浓盐酸和浓硫酸)、NH3(浓氨水和氧化钙或与固体氢氧化钠)。学生要得出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备Cl2、HCl、O2、NO2、NO、CO2、SO2、NH3,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思维不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又例如改进“溴的挥发性实验”:实验步骤与现象:将加入少量NaOH溶液的大号培养皿放在一架调好的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在其中放入一个小号培养皿,滴两滴液溴在小号培养皿中,迅速将中号培养皿罩在小号培养皿上,很快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观察到深红棕色的液溴挥发为红棕色的溴蒸气,过一会儿红棕色即消失,上述实验利用投影仪将溴的挥发现象放大强化,使学生易观察,装置中用NaOH溶液液封,无污染,该实验还为后面讲解溴与NaOH溶液的反应作了铺垫。通过实验的改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

四、探索解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习题教学中除了掌握常规解法外,更要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对此做出小结,让学生便于掌握。这样可使学生解题经验积少成多,开阔视野,少走弯路,提高解题速度。在一题多解、多变习题教学中,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多种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101KPa,20℃条件下,将 a molH2S和1molO2混合点燃完全反应,求当产物部分是SO2,部分是S时,所生成SO2的物质的量。此题可以利用电子守恒法、原子守恒法、过量法、分步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和直接书写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解答。这主要体现一个“多解”。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直接书写法”是最佳方法。另一方面,对试题进行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互变、同类知识变换意境、缺损和增添条件互变、具体条件和字母条件互变、数据伸缩互变、过量适量不足量互变的处理,分析后作出解答,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那么在化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强化学科课程(设置纠错课、发问课、联想课等辅助课型),充实化学活动课程(增设科技创新课、艺术创新课、创新思维训练课等新型课型),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化学课程体系。

1.课堂竞赛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各种小型练习比赛,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独立性。如记忆力竞赛、解题方法独特性竞赛、智力竞赛、知识抢答等,也可以由老师提出几个带有趣味性、富有启发性的发散性问题,供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性发言总结等。

2.举办创造性科技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创造性活动,如智力游戏课、思维训练课、信息交流课、科技小制作等。可举办化学科技讲座,向学生介绍世界科技成果及我国科技状况,让学生接纳现代科技信息,介绍化学创造发明的具体事

第 页 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树立起创造发明的自信心。鼓励课外阅读,鼓励多参与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

3.参观、访问、实践操作等。人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关系并在参与其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的,个人与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越广泛、越多样化、越深刻,其精神世界就越丰富,创造才智的发展就越充分,人格的形成也越完善。因此,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材料、工具概念、思想和结构。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新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另一方面,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独立探索知识,结论、公式、定理能用动手操作得到的,让学生自己实验,自主操作,并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自我评价。

4.积极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①班主任通过科学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②在班集体建设中,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良好创造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创造心理。

③通过科技节、艺术节以及校园建设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创造教育的良好气氛。

④组建创造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开展创造性活动。

⑤在试点班级,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团队活动、文体活动以日常常规教育等形式开展创造性人格培养,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权威挑战。

六、改变评价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以其单一片面的价值取向,它排斥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一切人类价值,而代之以强调将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有个性的人当作自己的对象,并通过评价努力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量化,所有难于量化的内容都被排斥在评价范围之外,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可以量化的知识,而代之以注重质的分析,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评价的对象。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用某种僵硬的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这样评价直接造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忽视,使评价对象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存在,被某种沉重的外在物所操作,而代之以引进个体参照评价,致力于挖掘和提示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对于受教育者本人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并通过评价促使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权和积极性,这种评价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代之以主张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主体对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不仅优生有,差生也有,只要我们好好培养,都能有创造能力,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最完美的资源,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着的创造因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能否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是衡量教育成果不可少的一把标尺。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发展潜能的条件,让创造的思维火花都能及时发射出来。

正因为创造性思维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严业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与技巧》,素质教育指导丛书之七,华语教学出版社 [3]郑璋.《试论中学阶段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

[4]唐松林.《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6

内容摘要:水彩画创作要在真正意义上振兴,需要大家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改变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水彩画创作还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创造性思维是衡量画家艺术修养和各个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 键 词:水彩画 发展史 创作 创造性思维

水彩画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到目前为止也不过百余年时间,但由于该画种与中国含蓄潇洒的审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国水彩画至今经历了几代画家的艰辛探索与努力,从而获得了现在多方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水彩画创作作品展示的内容和画家创作心态来看,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行为上有四个方面的倾向:一是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创新。二是汲取中华艺术的精华,在创作的作品中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三是注重艺术本身的探究,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形式与手段有现代前卫的艺术创作倾向。四是纯粹的自我意识或浮躁的狂热创作倾向。近二十年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发展很快,但有许多画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水彩画单纯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对水彩画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轻柔和流畅的玩味上,导致了水彩画创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状况。多年来,中国水彩艺术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现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艺术感染力强的力作出现。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画家也就自认为水彩画创作是以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谈及创作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创作。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 导致了一些奇怪现象,其一,认为水彩画不适合创作,不适合表现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创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的初学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热衷于表现效果的处理。水彩画创作要摆脱这些奇怪现象,从真正意义上的振兴,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改变思想观念; 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画始于16世纪。从德国绘画巨匠丢勒起,他善用水彩铺底,以水粉描绘的方法画动物、植物、风景;鲁本斯运用明暗法画水彩速写;伦勃朗在素描上画淡彩;18世纪和19世纪的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作过诗意浓郁的风景或肖像画等等。对这一时期的大师们从事水彩画的状态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难看出:(一)画水彩是业余性的,花费时间少;(二)画面内容多是速写性的风景、静物、肖像等,没有主题性创作,是为油画创作而作的草图;(三)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油画创作所要的模拟效果;(四)画幅小;(五)轻视水彩画语言,重视油画语言,因此水彩画也未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画种。

到19世纪,水彩画在英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画种,得力于一批水彩画家的努力。他们认识到了水彩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画创作技法,使得水彩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了如泰纳、康斯泰勃尔、波宁顿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画家。但水彩画始终未能与油画平起平坐,当时的画家偏爱油画的审美价值和版画的经济价值而对水彩画存有偏见。这对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致在19世纪以后,虽然英国画水彩画的画家增多,但专注于画水彩画的画家却不多。许多画家从事油画、版画、壁画创作,兼画水彩画,难免会影响水彩画的艺术质量,表现为题材狭小,以风景为主,缺乏主题性创作,未能认识和发挥水彩画的社会作用。

水彩画仅是绘画手段中的一种形式,它的产生,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是由人们在艺术实践或艺术生产中的能力大小所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水彩画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水彩画“小品论”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阶段因人们对水彩画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及表现能力、创作能力上的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缺陷,断然归结为水彩画这种载体能量小,即片面认为水彩画只能画小品,不适合创作。事实上,用水彩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与题材、画多大、以什么风格,是由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决定的,而不是画种本身。因此从事水彩画创作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纵观20世纪艺术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各种艺术语言不再是以传统的、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着。水彩这个画种也是一样,一个水彩画家如想在水彩画方面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技术与艺术创造性上下功夫。其艺术思维方式也要从画上拓展开来,从工具、材质、技巧、视觉审美上拓展开来,用创造性的眼光和思维去体验和分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优秀的东西。对于水彩画创作,首先必须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相对高级的人类心理活动,也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传统的自然思维和开放的辐射思维两种。

自然思维是遵循规律性的逻辑思维,在绘画中表现为对技能的训练。比如我们进行水彩创作,怎样将一个东西画真、画像,如何处理好一组画面的载体效果等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思考。那么对这类问题思考,所涉及到的思维方式就是传统的自然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定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定式在水彩画创作中还表现为,以相同的思维套路及同样的观察方法在面对不同的对象,甚至是不同的创作题材时以同样的表现技法、同样的构图方式等去进行创作。 这种思维方法是以总结前人的或过去已有的直接经验中引伸出来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人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复应用。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水彩画创作,偏重于一种稳定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对既成技法的迷恋,不擅于对意外效果的驾驭,在思维和表现手法上经常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纵观近十几年的水彩画创作,其中不乏新颖与技艺精湛的作品,但普遍还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而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的问题。不少水彩画家的作品缺乏创作的思维深度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度。如:视野狭窄、题材雷同、手法单一、过于小品化,缺乏精神内涵等等,使得水彩画创作者陷入一个很不利的环境中。

对于水彩创作而言,开放的纵横辐射思维就是多视角、广视野的参与创作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自然思维方法的狭小视野,扩展了思维空间。我们进行水彩画创作的思维路径应该是多向性的、纵深性的,它应是打破常规的,甚至可以是怪异的,这种思维在水彩画创作中是非常积极而健康的。在水彩创作中开放的纵横辐射的思维方式,对突破“传统水彩”的面貌是十分有效的。它要求每一个水彩画创作者都站在艺术的高度去驾驭水彩画,要求摆脱既成技法的束缚,无限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并由此构成具有思想深度和题材、表现手法独特的画面。水彩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画种,既然是画就必然会在题材、风格、形式、技法等方面,受到各种绘画艺术的影响;同时,它也必然会寻找这些绘画形式技能与水彩画的特性来作比较,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水彩画的艺术趣味和绘画性。如油画的用色、构图、造型,特别是印象派绘画中有关光与色的应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还有中国画中有关笔法的应用、泼墨的艺术表现、用水的把握,以及画面留白的讲究等等,都与水彩有着相通之处,都可以借鉴并为我所用。各种艺术语言都是相通相融的,水彩也是一样,它的多种技法、风格与其他种种艺术语言、艺术流派的技法、审美要求都是相通共存和融洽的。艺术的这种生存状态,给水彩画创作提供了一个足够广阔、足够深远的发展空间,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它也使得水彩画创作者,站在一个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和启示水彩画创作。水彩画创作涉及到艺术上的诸多问题,如创作者自身文化修养的高度、艺术风格的变化、创作手法的把握等等, 这些都有待于作者在创作中进行锤炼和充实。

综上所述,在水彩画创作中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改变思想观念,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造性思维层次的高低是衡量画家艺术修养及各个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水彩艺术委员会编著《中国水彩》,第7期,广西美术出版社,12月

[2]莫里茨. 盖格夫著《艺术的意味》,华夏出版社,12月

浅谈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篇7

创造性思维结构应当由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下面我们就从这六方面进行阐述。

1. 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 集中表现为应用内涵更博大、概括力更强的符号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高度抽象的能力。确切地说, 学生实现认识结构的组织, 是思维过程的最关键环节和最本质的东西。提高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 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自我开发。

(1) 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活动的能力, 则必须从概念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构成概念的基本条件, 揭示概念中各个条件的内在联系, 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的结构联系。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归纳法, 善于分析、总结和归纳。由归纳法推理所得的结论虽然未必是可靠的, 但它由特殊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对于科学的发现是十分有用的。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类比法, 善于在一系列的结果中找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或相似处之后, 推测在其它方面也可能存在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 发散思维的培养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 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 思路宽阔, 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 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 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 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 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3. 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为联想和猜想的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 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进行培养:

(1) 要想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 关键在于让学生把知识经验以信息的方式井然有序地储存在大脑里。

(2)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当努力设置情景触发学生的联想。在学生的学习中, 思维活动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学生的联想力越强, 思路就越广阔, 思维效果就越好。

(3)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让联想导致创造, 教师应指导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对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 使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 或组成新的网络, 在头脑中构成无数信息的链。

4. 直觉思维的培养

任何创造过程, 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 假设, 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 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如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等等。因此, 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 而应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5. 辩证思维的培养

辩证思维的实质是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中的反映。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 辩证地认识已知和未知。在数学问题未知里面有许多重要信息, 所以未知实际上也是已知, 数学上的综合法强调从已知导向未知, 分析法则强调从未知去探求已知。

(2) 辩证地认识定性和定量。定性分析着重抽象的逻辑推理;定量分析着重具体的运算比较, 虽然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加真实可信, 但定性分析对定量分析常常具有指导作用。转贴

(3) 辩证地认识模型和原型。模型方法是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 所谓模型方法就是通过对所建立的模型的研究来推知原型的某种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注意观念上的转变和更新。

6. 各种思维的协同培养

当然, 任何思维方式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并在例题的讲解中穿插多种思维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以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总之, 我们要利用各种思维相互促进的关系, 把学生的思维习惯逐渐由“再现”导向“创造”, 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知识, 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展示想象, 大胆创新。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启智慧灵感的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灵性的问题来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一个令人新奇、充满着飞动的想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好奇,感兴趣,以此来引发飞动的想象,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有用这种奇特新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才能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产生兴趣,拥有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创造性思维潜能,进而使之产生学习、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以此来展现学生的创造才华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是进行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而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开展状况,又时刻左右着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在一些地方,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可以先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地,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引领,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创造性意识,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多渠道展开课外科技活动,使学生的聪明智慧得到充分展示,赢得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到极致。

总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搞好教育教学,就应从各方面入手,找到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实践活动,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教育学院教学方法改革总结材料下一篇:美术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年度工作总结